伯瑙德夫人做完这些,轻轻地吐了口气,又坐回角落里。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屋子里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更亮嘛!”那名中尉嘴里叽咕着,又将那冒着青烟的蜡烛拿起来,凑到油灯上点燃了。 烛光轻轻摇曳着,但此时此刻,它成了这间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似乎感到,这三名德国军官饿狼般的眼睛,正盯着那越来越短的蜡烛。她的心,已经提到了喉咙口。蜡烛一灭,金属管露出,情报站暴露……后果真不堪设想啊。但是,她不能再去动那支蜡烛了,如果她再去吹灭它,必定会引起他们的疑心。 伯瑙德夫人一筹莫展。“啊,今天晚上天真冷呀,让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雅克好象自言自语地说着,慢慢地站了起来,他伸出手,端起那烛台,朝门口走去。“你不用灯难道就看不见路吗?”中尉见屋子暗了下来,便快步赶上去,一把将蜡烛台夺回去,又放到桌子上。 雅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上火,默默地坐到妈妈身边。他知道,烛光即将熄灭,不幸很快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了。他要在这最后时刻,陪妈妈一起战斗到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烧越短。一直很安静的杰奎琳突然站起来,她走到少校身边,娇声地说:“军官先生,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楼上很黑。” 少校看着这可爱的小姑娘,放下手里的纸条,把她拉到身边,亲切地说:“噢,当然可以呀,我也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小女儿,她叫路易莎。我给你讲讲她的事儿,好吗?” 杰奎琳显出十分高兴的样儿,仰起小脸,柔声说道: “好啊。但是,军官先生,今晚我太累,想睡觉了。明天你再给我讲你的路易莎,好吗?” 少校拍了拍杰奎琳的小脸蛋,笑着说:“当然可以,小姑娘!那我明天再给你讲。” 杰奎琳得到允许,两手轻轻地端起藏有金属管的烛台,向三位军官道声晚安,镇定地走上楼去。当她走完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黑暗并不可怕 威利特别怕黑,妈妈为了让威利不再怕黑,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威利,你能到楼上,从壁橱里把我的插针垫拿来吗?”威利没有动。 “我怕。”威利说。 “怕什么?怕黑吗?” “是啊。” 妈妈说:“威利,你过来看看!它只是一个影子而已。”她把手伸向灯与桌子上的针线篮之间。 “你看,现在篮子里是黑的,但只要我把手移开,它就亮了。” “来,威利,站在灯与墙之间。看!你的影子在墙上了。你的影子会伤害你吗?” “哦,是的,妈妈!我相信它不会伤害我的。” “对呀,黑暗只是笼罩万事万物的大影子。” “是什么制造的大阴影,妈妈?” “当你再长大一点后,我会告诉你的,威利,不过不是现在。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不害怕影子的勇敢男孩。你敢到楼上把我的插针垫拿来了吧?” “我敢,妈妈。我这就去拿给你。” “谢谢,我勇敢的小男子汉。你看黑暗并没有伤害你。” 从此,威利就再也不怕黑了。 哈里和路标 哈里以前总以为这个世界上有鬼神,但经历了那次孤单的旅行和那处高大的白色路标,他再也不怕什么神鬼了。 一个漆黑的晚上,天空中没有一颗星星。 在荒凉的田野上,猫头鹰不时地飞过天空,发出尖利的叫声。哈里想起了以前听的鬼故事,有点害怕,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但还是觉得手心里满是汗。 在黑暗中,他一不小心打了个趔趄,但很快又镇静下来继续赶路。忽然,他看到在面前有一个可怕的怪物,它穿着一件白色的披风,高高地站在他的前面,裸露着双臂,看样子要去揪他的头发。 哈里吓得身子都僵了,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额头上面全是冷汗。过了一会儿,那怪物没有什么动静,他想大概没事了吧。 于是他鼓起了勇气,朝那个怪物走去。在昏暗的光线下,他想努力地看清那个怪物,尽管他很怕那个怪物。 他终于来到怪物跟前,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那个怪物,自己竟忍不住笑出声来。 其实那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只不过是一个为人指路的路标而已。他终于松了口气,原来都是自己吓自己啊! 于是,哈里下决心:以后无论再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东西,我一定要勇于面对它。 一场火灾 亚米契斯(1846~1908年),意大利著名作家。本篇摘自其《爱的教育》。 两年前的一个深夜,从剧院回家的路上,我看到罗马街上的一间房火光冲天,浓烟正一个劲的往外跑,试图吞掉整栋大楼。屋里的人从窗口探出头来拼命地叫喊,一会儿又没有了声音。屋外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他们大声叫着:“快点叫消防队,要出人命了。快点啊!” 一辆消防车火速赶来,十位消防队员从车里跳出来,一下子就冲进屋内。但是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四楼的女士在叫喊时跳出了窗外,悬挂在空中。火焰从窗口喷出,几乎要吞噬她的头发,围观群众大声惊叫。 当消防队员顺着呼救声冲上去时,火已经越来越大了,容不得他们有半点耽搁的时间。这时一根梁木从屋顶落下来,屋内弥漫着烟雾。要到受困的女士那里,只有从屋顶过去,别无它法。当消防队员正在犹豫时,在滚滚黑烟中出现一个黑影,他跳上了屋顶,那就是跑在最前面的队长。可是要进入被火围住的屋子,必须先通过那屋顶的窗子,而窗台上只有一条小而狭窄的信道。屋子四周都被火包住,这狭小的信道特别的滑,而且还没有可攀附的东西。 “不能从那里过去,你们千万别从那里过啊!”群众在下面叫着。 队长来不及多想,小心翼翼地走在了信道上,在下边围观的群众都摒住了呼吸,当看到他顺利过去时,大家都吐了一口气。火焰在他的头上发出红红的亮光,那位女士抱着他的脖子,他则紧紧地抓住那位女士,往安全的地方走去。 群众响起了欢呼声,场面顿时沸腾了起来。同时,也在为屋里其他的人能不能安全离开担心。 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只见另外一个消防队员,右脚踏着窗台,左脚踏住梯子,身子悬在半空,情况特别的惊险,在下边的群众大气都不敢出,害怕那消防队员有什么闪失。屋内的消防队员把受困者从窗口交给他,他又将受困者传给地面上的消防队员,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受困的人全部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最先下来的是那个悬在窗外的女士,其次是小孩子,然后是另一个女人,再来是一个孩子,最后则是个老人。所有的受困者全都脱险,消防队员也全部安然无恙,而最后一个离开火场的则是勇敢的队长。群众再次响起了掌声,大家都想去拥抱这位勇士。一时间,朱塞普.洛宾诺———消防队长的名字在民众之中广为流传。 真正的勇气不需要理由,更不能犹豫不决,一旦看见别人处在危难之中,就要不顾一切地去施救。世界美德读本 (12)更新时间2009-12-15 11:24:18 字数:6408 伦巴底少年 1859年,法意两国联军为了争夺伦巴底与奥地利发生了战争,曾几次打败奥军。这里讲述的就是那时候的事: 六月的一天早晨,天气晴朗,一队意大利骑兵队沿着乡间小道缓缓前进,边走边侦察敌情。这队兵由一个士官和一个军官指挥,所有的人都不出声,专心地注视着前方,看有没有敌军前哨的影子。 他们一直走到在树林中的一家农舍门口,看见有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少年站在那里,用小刀割了树枝削做木棒。农舍的窗前飘着三色旗,屋里已经没有人了。估计是怕敌兵突然来袭,所以插了国旗逃走了。 少年看见骑兵来,就丢弃了在做的木棒,举起帽子敬礼。这是一个眼睛大大的、活泼而且相貌很英俊的孩子,此时,他没有穿外衣,露出了结实的胸脯。 “你在做什么?”士官停了马问,“为什么不和你家人一起逃走呢?” “我没有家人,我是个孤儿。靠替别人做零工维生,也想留在这里看打仗,所以哪儿都没去。”少年回答说。 “见有奥国兵走过么?” “没有,这三天没有见到。” 士官沉思了一会,下了马,命兵士们注意前方,自己爬上了农舍屋顶。可是那屋太低了,望不见远处。士官又下来,心里想:“非爬上树去不可。”恰巧农舍前面有一株高树,树梢在空中飘动着。士官考虑了一会儿,上下打量着树梢和兵士的脸,忽然问少年:“喂!孩子!你眼力好吗?” “眼力吗?一里外的雀儿也看得出呢。” “你能上这树梢吗?” “这树梢?我?那真是不要半分钟工夫。” “那么,孩子!你上去替我望望前面有没有敌兵,有没有烟气,有没有枪刺的光和马之类的东西!” “好的。” “应该给你多少?” “你说我要多少钱吗?不要!我愿意做这事。如果是敌人叫我,我才不肯呢!为了国家才肯如此。我也是伦巴底人呢!”少年微笑着回答。 “好的,那么你上去。” “且慢,让我脱了鞋子。” 少年脱了鞋子,把腰带束紧了,将帽子扔在地上,抱着树干爬了上去。 “当心!”军官的叫喊声使孩子转过身来,用他那深蓝的眼珠望着士官,似乎有些疑问。 “没有什么,你上去。” 少年就像猫一样地上去了。 “注意前面!”士官向着士兵喊道。 这时,少年已爬上了树梢。身子被枝条网着,脚被树叶遮住了,从远处却可望见他的上身。那蓬蓬的头发,在日光中闪着金黄色。树真高,从下面望去,少年的身体变得很小了。 “一直看前面!”士官叫着。 少年将右手放开了树干,遮在眼上向前望。 “能看见有什么吗?”士官问。 少年用手圈成喇叭摆在口边回答说:“有两个骑马的在路上站着呢。” “离这里多少路?” “半英里。” “在那里走动吗?” “只是站着。” “别的还看见什么?向右边看。” 少年向右方望:“近墓地的地方,树林里有什么亮晶晶的东西,大概是枪刺吧。” “不见有人吗?” “没有,也许躲在稻田中。” 这时,“嘶”的一声,子弹从空中掠了过来,落在农舍后面。 “下来!你已被敌人看见了。已经好了,下来!”士官叫着说。 “我不怕。”少年回答。 “下来!”士官又叫,“左边不见有什么吗?” “左边?” “唔,是的。” 少年把头转向左去。这时,有一种比前次更尖锐的声音就在少年头上掠过。少年一惊,不觉叫道:“他们射击我了。”枪弹从少年身旁飞过。 “下来!”士官着急了。 “马上下来。有树叶遮着,不要紧的。你说看左边吗?” “唔,左边。但是,可以下来了!” 少年把身体突向左方,大声地:“左边有寺的地方———”话还没讲完,又一很尖锐的声音掠过空中。少年忽然下来了,还以为他正在靠住树干,不料张开了手,石块似的落在地上。 “完了!”士官叫着跑上前去。 少年仰天横在地上,伸开两手死了。军官与两个士兵从马上飞跳下来。士兵伏在少年身上,解开了他的衬衫一看,枪弹正中在右肺。“已经没有救了!”士兵叹息说。 “不,还有气呢!”军官说。 “唉!可怜!难得的孩子!喂!当心!”士官说着,用手巾压住伤口。少年两眼炯炯地张了一张,头就向后垂下,断了气了。军官哀伤地看了看少年,然后把少年的外衣铺在草上,将尸体横放在衣服上面,自己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有的士兵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的则机警地望着前方。 “可怜!把这勇敢的少年……”士官反复说着,忽然转念,把那窗口的三色旗取下,罩在尸体上当做尸衣。军官集拢了少年的皮鞋、帽子、小刀、木杖等,放在旁边。他们一时都静默地立正。 过了一会儿,军官对士兵们说:“抬一副担架过来。这孩子是为战斗而牺牲的,我们要以军人的礼仪来葬他。”军官看着少年的尸体,吻了自己的手,再把手放到尸体上,当做是吻了那少年,然后,他转向士兵们命令道:“上马!”一声令下,全体官兵上了马,继续前进。 经过了几个小时之后,少年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军营。 太阳下山时,另一队意大利射击兵从田野的小径通过。这队所选择的路径,与那农舍只有几步之遥,走在前面的将领,看见大树下用三色旗遮盖的少年尸体,举起了剑表示敬意。另一位将领亲自到小河岸俯身摘了一把花草,然后将那花草散开,撒在少年的身上,全队的士兵也都一同把花投向尸体,不一会儿,少年已埋在花海之中。 此时,只听将领、兵士齐声高呼:“勇敢啊,伦巴底的少年!”“再见了,亲爱的朋友!”“金发少年万岁!”一个军官把自己挂着的勋章投向少年,还有一个则走到少年身边亲吻他的前额。军队中有许多士兵继续将花草投过去,鲜花像雨一般地落在那英勇的少年脚上、染着血的肩膀上以及金黄色的头发上。 少年静静地横卧在草地上,露出苍白无色的笑脸,好像也听到了许多人对他的称赞,为自己的英勇献身死而无悔。 (亚米契斯) 少年鼓手 这个故事发生在1848年7月24日,也就是柯斯托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 意军一队步兵大约有六十人,被派遣到某处去占领一空屋,忽然遭到奥地利军队的攻击。敌人从四面围攻上来,子弹像雨点一样射过来,意军只好放弃了若干死伤者,退避到空屋中,然后关上门,跑到楼上借着窗口射击、抵御。 奥军成半圆形步步包拢来。意军的指挥官是个大尉,也是一个勇敢的老军官,他身材高大,头发胡须都白了。在这六十人中,有一个少年鼓手,赛地尼亚人,年龄虽然已过了十四岁,身材却像十二岁都不到,是个肤色浅黑、两眼炯炯有神的少年。 大尉在楼上指挥作战,不时地发出尖利如手枪声的号令。他那钢铁般坚毅的脸上,一点感情的影子都看不到,面相的威武,使部下见了都感到战栗。少年鼓手的脸已急得都发青了,可是他还能沉着稳健地跳上桌子,把头伸到窗外,从烟尘中观看身着白装的奥军行踪。 这空屋筑在高崖上,朝着悬崖的一面,只有屋顶阁上开着一个小窗,其余都是墙壁。奥军只在别的三面攻击,向崖的一面安然无事。奥军的攻击十分猛烈,弹丸如雨,破壁碎瓦,空屋的窗子、家具、门扇全都被击成碎片,木片在空中飞舞,还夹杂着玻璃和陶器的破碎声,听起来就好像是人的头骨正在破裂。在窗口射击防御的士兵,一受伤倒在地板上,就被拖到一边。也有的用手抵住了伤口,呻吟着在这里那里打圈子乱转。在厨房里,还有被击碎了头的死尸。奥军的半圆形军队就这样渐渐地向意军逼来。 过了一会儿,一向镇定自若的大尉忽然现出不安的神情,带了一个士官急忙地出了房间。过了三分钟左右,士官跑回来向少年鼓手招手,少年跟了士官急步登上楼梯,到了那屋顶阁里。大尉正倚着小窗拿了纸条写字,脚旁摆着汲水用的绳子。 大尉折叠了纸条,用他那使士兵战栗的凛然的眼光注视着少年,很急迫地叫道:“鼓手!” 鼓手举手到帽旁。 “你有勇气吗?”大尉说。 “是的,大尉!”少年回答,眼睛炯炯发光。 大尉把少年推近窗口:“往下面看!靠近那屋子正在闪着刺枪亮光的地方,就是我军的营地。你拿着这条子,从窗口溜下去,快速地翻过那山坡,穿过田野,然后进入我军的营地,只要一遇见军官,就把这纸条交给他。现在,把你的皮带和背包解下来!” 鼓手解下了皮带背包,把纸条放入口袋中。士官将绳子从窗口放下去,一端缠在自己的臂上。大尉将少年扶出了窗口,使他背向外面:“喂!这分队的安危,就靠你的勇气和你的脚力了!” “放心吧!大尉!”少年一边回答一边往下溜。 大尉和士官握住了绳:“下山坡的时候,要把身子伏倒!” “放心!” “祝你成功!” 鼓手立刻落到地上了。士官取了绳子走开了。大尉很不放心,在窗边踱来踱去,看少年下坡。 差不多快要成功了。忽然在少年前后数步之间冒出五六处烟来。原来奥军已发见了少年,从高处射击着他。少年拼了命跑,突然倒下了。“糟了!”大尉咬着牙焦急地向自己说。正在此时,少年又站起来了。“啊,啊!只是跌了一跤!”大尉吐了一口气。少年虽然拼命地跑着,可是,望过去一条腿像有些跛。大尉想:“踝骨受了伤了!”接着烟尘又从少年的近旁冒起来,都很远,没有打中。“好啊!好啊!”大尉高兴地叫,目光仍不离少年。一想到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不觉就要战栗!那纸条如果幸而送到本队,援兵就会来;万一误事,这六十人只有战死与被虏两条路了。 远远望去:见少年跑了一会儿,忽而把脚步放缓,只是跛着走。等再重新起跑,力就渐渐减弱,坐下休息了好几次。 “大概子弹穿过了他的脚。”大尉一边这样想,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少年,急得身子发震。他眼睛要迸出火星来了,猜度着少年距离发光的枪刺间的距离。楼下呢,只听见子弹穿过声,士官与军士的怒吼声,凄绝的负伤者的哭泣声,器具的碎声和物件的落下声。 一名士官默默地跑过来,说敌军仍在激烈猛攻,我军是否要举起白旗投降。 “不要投降!”大尉说,眼睛仍不离那少年。少年虽已走到平地,可是已经不能跑了,望去好像是把脚拖着一步一步勉强地往前走。 大尉咬紧了牙齿,握紧了拳头:“走呀!快走呀!该死的!畜生!走!走!”过了一会儿,大尉说出可怕的话来了:“咿呀!没用的东西!倒下了!” 刚才还在田野中穿梭的少年的身躯,忽然间不见了踪影,好像真的倒下了。大约过了一分钟,少年又重新出现在大尉的视线里,但很快地被篱笆挡住,又看不见了。 大尉急忙下楼,子弹雨一般地在那里飞舞,满室都是负伤者,有的像醉汉似的乱滚,家具、墙壁和地板上洒满血迹,许多尸体堆在门口。副官被打折了手臂,到处是烟气和灰尘,周围的东西都看不清楚了。 大尉高声鼓励着喊:“防御敌人,千万不要后退一步!援兵快来了!就在路上!大家加油!” 奥军渐渐逼近,从烟尘中已可望见敌兵的脸,枪声里面夹杂着可怕的吼声和骂声。意军胆怯起来,从窗口退走。大尉又强迫他们向前,可是防御的火力渐渐薄弱,士兵脸上都表现出绝望的神情,再要抵抗已不可能了。这时,奥军忽然减弱了火力,改以心战计策喊道:“投降吧!” “不!”大尉从窗口回喊。 两军的炮火重新又猛烈了。意军的士兵接连有受伤倒下的。有一面的窗已没人守卫,最后的时刻快到了。大尉用了绝望的声音:“援兵不来了!援兵不来了!”一边狂叫,一边野兽似的跳着,以震抖的手挥着军刀,预备战死。这时士官从屋顶阁下来,锐声说道:“援兵来了!” “援兵来了!”大尉欢声回答。 一听这声音,未负伤的、负伤的、士兵、士官都立刻冲到窗口,重新猛力抵抗奥军。 过了一会儿,敌军似乎没了力气,阵势变得乱了起来。上尉急忙把残兵集中起来,让他们把刺刀套在枪上,准备冲出去,自己则跑上楼梯。这时,只听到震天动地的叫喊声和零乱的脚步声。从窗口望去,意大利骑兵中队正快速从烟尘中向他们奔来,远远望去,可以看见那明晃晃的刺枪,不断地落在奥军头上、肩上及背上。屋内的兵士狂喊着奔了出去,他们抱着刺枪冲向奥军。奥军的阵势开始动摇、混乱,最后终于退兵。不一会儿,两大队的步兵带着两门大炮占领了高地。 大尉率领残兵回到自己所属的部队里。战斗依然继续,在最后一次冲锋的时候,他为流弹所中,伤了左手。 这天战斗的结果,意军胜利。次日再战,意军虽勇敢对抗,终因寡不敌众,于27日早晨,退守浑契亚河。 大尉虽然受了伤,但仍率领手下的兵士徒步行进。士兵们经过激烈的战斗,早已疲劳不堪,却没有一个不服从指挥的。太阳下山的时候,士兵们来到浑契亚河岸的哥伊托地方,他们在那里找寻副官。那副官伤了手腕,被救护队所救,比大尉先到了这里。大尉走进一所被临时设成野战病院的寺院,里面住满了伤兵。病床分作两列,床的上面还设着床。两个医师和许多助手正忙得不可开交,耳中可听见的都是哭泣声与呻吟声。 大尉一到寺院,就到处寻找副官。忽然,听见有人用微弱的声音叫道:“大尉!”大尉走近一看,原来是那少年鼓手。他正卧在吊床上,脑袋以下覆盖着粗糙的窗帘布,那两只胳膊苍白而细长,伸在布的外面,眼睛则发出像宝石一样的光。大尉大吃一惊,对他喊道:“你怎么在这里?真是了不起,你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我已尽了我的全力。”少年答。 “你受了什么伤?”大尉再问,一边看附近各床,寻觅副官。 “完全没料到。”少年回答说,“我拼命地跑,原本是怕被敌人看见,所以弯着上身,不料还是被敌人看见。如果不被射中,我还可以再快二十分钟的,可是中弹之后,我一步也走不了,口干舌燥,好像就要死去了,要想继续走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但是越往后拖,战死的人将越多。我一想到此,就着急地哭出来。幸好我碰到了参谋部的上尉,把纸条交给了他,我总算拼了命完成我的任务。不要替我担心。大尉,你要注意自己的伤,你还流着血呢!” 的确如他所说,滴滴的血,正从大尉臂下的绷带里顺着手指流下来。 “请把手交给我,让我替你包好绷带。”少年说。 大尉伸过左手来,用右手来扶少年。少年想把大尉的绷带解开重新结好。可是头一离开枕头,面色就变得苍白,不得不再次躺下去。 “好了,已经好了。”大尉见少年那样子,想把包着绷带的手缩回来,少年似乎不肯放。 “不要顾着我。留心你自己要紧!即使是小小的伤,不注意就要厉害的。”大尉说。 少年把头向左右摇。大尉注视着他:“但是,你这样困惫,一定是出了许多血吧?” “你说出了许多血?”少年微笑说。“不但血呢,请看这里!”说着把盖布揭开。 大尉见了不觉大吃一惊,向后退了一步。原来,少年已经失去了一只脚!他左脚已齐膝截去,切口用血染透了的布包着。 这时,一个矮而胖的军医穿着衬衣走过,向少年询问了一会儿,对大尉说:“啊!大尉,我们也是不得已才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将没有办法活下去,由于他伤口感染,引起了严重的炎症,不得已只好把脚齐膝截断。但是,他真是个勇敢的少年,连眼泪也不流一滴,不但不惊慌,也没有一声叫喊。我替他做手术时,他还以自己是意大利男儿而自豪哩!”军医说完急忙走开了。 大尉的双眉紧紧地蹙在一起,他盯着少年,然后替他将盖布盖好。他的眼睛没有离开那少年,慢慢将手举到头边,一边还除掉了帽子──他向少年敬上军人最崇高的敬礼。 “大尉,”少年惊叫,“你在对我做什么?” 这一位从没有向下属说过温柔言语的威武大尉,此时竟用充满了感情的口吻说:“我只是一个大尉,而你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说完,便张开双臂,伏在少年身上,在他的胸口吻了三下。世界美德读本 (13)更新时间2009-12-15 11:24:51 字数:5422 世界上最难说的字 乔治问父亲:“世界上最难发的音是什么字?” “我知道一个这样的词,它只有两个字母,但是它却是世界上最难说的字!”父亲说。 “只有两个字母!那能是什么呢?”乔治问。 “在所有的语言里,我所见过的最难说的词是只有两个字母的N0(不)字!。” “您在开玩笑!”乔治喊道,他不以为然地说,“N0,NO,NO!这真是太容易了!” “今天你可能觉得很容易,但以后你会明自为什么这个字是最难说的。” “我总能说出这个词,我肯定能。”乔治显得很有信心,“NO,这就和呼吸一样容易。” “好吧,乔治,我希望你能在该说这个字的时候,把它说出来!”父亲说。 第二天,乔治和往常一样去上学了,在学校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池塘,冬天孩子们常在那里滑冰。 一夜之间,冰已经覆盖了整个湖面,但还不是很厚。他们认为到下午的时候就可以滑了。放了学,男孩子都跑到了池塘,有几个已经走上了湖面。 “来呀,乔治,”伙伴们大声喊道,“我们可以好好滑一圈了。”乔治有些犹豫,他看到冰冻得并不结实。 “放心吧!以前冰面也在一天之内就冻上过,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去年冬天还没有现在这么冷,但是湖面一天就冻上了,我们还在上面滑了呢!” “只有胆小鬼才不会来呢!”伙伴们讥笑道。 乔治不能忍受伙伴们的嘲笑,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才不是胆小鬼呢!”他大声说道,然后就冲上了湖面。孩子们在上面玩得很高兴。慢慢地,湖面上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突然有人大声喊:“冰裂了,冰裂了!”结果乔治和另外两个孩子一起掉进了冰冷的湖水中。 当人们把他们救出来的时候,三个孩子都冻僵了。 晚上,乔治坐在温暖的炉火前,父亲问:“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最难说的字了吗?” 乔治红着脸说:“知道了。” “学会选择,懂得拒绝。”这也需要一种勇气。 论胆量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本文选自英国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录》,这是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共收录短文58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道德、治学、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短小精悍,文笔清新隽永,说理平易透彻、发人深省,其风格与我国唐、宋时期的古文大师颇为相似。 这里讲一个中学课本中常见的课文,但很值得一个聪明人思索。曾有人拿这样一个问题问迪莫斯森斯:“要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主要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多说。”迪莫斯森斯回答到。“然后呢?”“多说。”“还有呢?”“仍然是多说。” 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过。他深知自己在演讲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作为演说要求的一部分,“多说”不过是表面化的条件,然而演说家却将它置于创新、雄辩等其他条件之上,不但如此,还把它看作不二法门,似乎有了它就具备了一切;虽然不可思议,但其中的道理却显而易见。 与此颇为相似的一件事是做事的胆量。“做事的首要条件是什么?”“胆量。”“其次,再次呢?”“照旧是胆量。” 然而,胆大妄为则是鄙陋无知的产物———远低劣于其他方面。尽管如此,胆量可以激发鼓动那些见识短浅、缺乏勇气之人,而这种人是非常多的,胆量甚至能让聪明人脆弱时变得坚强。 正如有江湖郎中医治生理疾病一样,治疗政治疾病也有江湖医生,他们保证能医治大病,也许误打误撞治愈两三例,但没有科学做依据,就不能长久。你可以看到这种狂人多次创造穆罕默德“奇迹”。穆罕默德为了让人们相信他有本事把山呼唤来,在山顶上为尊奉他教律的人祷告。他一遍一遍地呼山前来,观众都聚集前来了,但山纹丝不动,可他丝毫不觉羞愧,反而说“如果山不到穆罕默德这边来,穆罕默德就必须到山那边去”。这些政治上的行骗者,一旦他们狂妄预言的事无耻地失败了,如果他们依然有这种“完美”的胆量,他们也会敷衍过去,扭转话题,不再那样说了。 在远见卓识的人眼中,胆大妄为是荒唐的,甚至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免有些可笑。既然荒唐惹人发笑,那么胆大包天就免不了会干出荒唐可笑的事。最可笑的是,当胆大妄为的家伙丢脸时,这时他们所处的境地肯定最尴尬、最难堪,这种情况对胆小之人来说,尚且有回旋的余地,但胆大妄为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不知所措;就好像下棋陷入了僵局,难分胜负,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可以说,胆大妄为常常是盲目的,因为它既看不到危险也看不到困难。所以胆大弊于思考,利于实干,因而有勇无谋的人绝不能担负主要责任,只能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因此在运筹上要洞察危险,而要在行动上藐视危险———除非这危险非常大。 勇〓气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年),美国第35任总统,政治家。生于波士顿名门望族,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年轻、口才最好的总统。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著有《美国为何酣睡》一书,曾风靡一时。 人生中的勇气,经常不像紧要时刻的勇气那么富于戏剧性;但是这种勇气却同样是一个关于胜利和悲剧的壮观混合体。一个人去做他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考虑种种的障碍、危险和压力———这就是人类一切道德的基石。 勇敢……不需要特殊的条件,也没有奇妙的规则,同样也不需要时间、地点和情况的特意配合,迟早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么一个机会。政治不过是对勇气进行特殊考验的一个场所而已。不管在人生的什么场合下遭遇勇气的挑战,也不论为了遵从自己的良心而将面对的牺牲———朋友、财富和满足的丢失,甚至别人对你的敬重———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决断所遵行的方针政策。旁人勇敢的故事可以阐释那个因素———能够教导我们,为我们带来希望和灵感,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因此每个人必须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去寻找勇气。 “五块钱成交” 警察局每年都会为那些丢失而又被寻回的物品发愁,它们已经堆满了整个的贮物室,里面应有尽有,真的可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为了解决这些东西,他们只好每年对这些物品进行拍卖。 开始拍卖第一辆脚踏车时,一个站在最前面的十来岁的小男孩抛出低价:“我出五块钱。” “已经有人出五块钱,你出十块好吗?好,十块,谁出十五块?”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回头看一下前边那个小男孩,希望他叫价,可他没还价。 接下来的好几辆车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卖出去了,然而小男孩的价钱实在是太低了。因为每辆脚踏车的价钱都可以拍到三四十元,甚至是一百元以上。 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男孩:“为什么让那些上好的脚踏车给人家买去,而不出较高价竞争?”男孩说:“我只有五块钱。” 拍卖仍在继续着,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那个首先开价的小男孩,都想看看最后的结果。经过漫长的一个半小时后,拍卖快要结束了。只剩下一辆脚踏车,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辆,车身光亮如新,有10个排档,69厘米车轮,双位手煞车,杠式变速器和一套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 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失去希望的小男孩轻声地再说一遍:“五块钱”。 拍卖员停止叫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 观众也静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出第二个价。 直到拍卖员说:“成交!脚踏车以五块钱卖给那个穿短裤和球鞋的小伙子。” 这时四周响起了掌声。 当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汗湿拳头里揉皱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开心的笑容。 一次错误的勇敢表现 乔治和亨利,还有詹姆斯,路过一所学校,当时学校正在上课。教室外面是白茫茫的大地,一切都是银装素裹,天地间分外安静。 亨利突然心血来潮地说:“要是用雪球砸一下教室的门,老师和里面的学生一定会被吓一跳的,这肯定很有意思。” 詹姆斯也随声附和地说:“我想这肯定很好玩,但就是害怕被抓住,如果那样可就惨了。他们或许会告诉我们的家人,父亲皮鞭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亨利却满脸不在乎地说道:“我们怎么可能让他们抓住呢?谁不知道乔治的百米速度是无人能比的,我看就让他来干这件事,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詹姆斯一脸诡异地笑:“你是说乔治吗?他怎么敢做这样的事?他是有名的胆小鬼,难道你不知道吗?” 亨利知道詹姆斯在激乔治,他说:“来,乔治,拿着这个雪球,让詹姆斯瞧瞧你不是胆小鬼。” 乔治说:“并不是我不敢做,而是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 詹姆斯鄙夷地说:“我看你根本就不敢吧?别找什么借口了。” 没办法,乔治只好拿起雪球,重重地砸在教室的门上,当老师和孩子们出来的时候,乔治像风一样地跑掉了。 亨利和詹姆斯在他身后大声地笑着:“这个傻瓜,我们把他给耍了。” 回家后,乔治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你应该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你,你要用自己正直的行动让他们感到惭愧,而不是去听从他们的话。” 于是,乔治勇敢地向学校老师承认了错误。 即使你身陷困境,或是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只要确认自己是正确的,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顽强的意志 一位五十岁的老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癌症。当时这名病人因为病情的影响,体重大幅下降,瘦到只有98磅,癌细胞的扩散使得他无法进食。 布恩医生告诉这位病人,自己将会全力为他诊治,帮助他对抗癌症。同时,每天会将治疗进度详细地告诉他,并清楚讲述医疗小组治疗的情形,及他体内对治疗的反应,使他对自己的病情得以充分了解,并希望他可以很好地配合治疗。 就连布恩医生自己也不相信癌症可以治愈,更何况兰顿先生这个重症病人。他只好把希望寄托给上帝。 可是结果却完全出乎医生的意料。因为兰顿先生对布恩医生的嘱咐完全配合,使得治疗过程进行得十分顺利。布恩医生看到了希望,开始教这名病人运用想像力,想像他体内的白血球大军如何与顽固的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癌细胞的情景。 结果两个月之后,医疗小组果然抑制了癌细胞的破坏性,成功地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成果,就连布恩医生也感到十分惊讶。 “祝贺你,兰顿先生。”布恩医生对他的康复表示祝贺。 “谢谢你,布恩医生,谢谢你对我的治疗,包括你对我说的那句话。”兰顿先生接着说,“当我刚被确诊的时候,感觉这个世界已经对我关闭了。我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光临。但是我想起了许多的事情,我还有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的小孙女才会喊我爷爷……所以我不能死,我要活着。” “很高兴你能这么想,只有留恋这个世界,你才可以得到无穷的力量。”布恩医生说。 “是的,这个力量真是巨大啊!连死神都可以战胜。我一定会把这个秘诀告诉更多的人。”兰顿先生激动地说。 如此成功的疗效,来源于布恩医生运用的心理疗法。他说:“事实上,你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决定你的生或死。甚至,如果你选择活下去,你还可以决定要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很难,但活着的愿望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不停地鼓励自己,最后成功了。” 在顽强的意志面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你前进的步伐。 真正的勇敢 妈妈生病了,她的脸色苍白,在床上无力地呻吟着。吃完饭,弗雷德对妈妈说:“从今天开始就让我洗碗吧,我已经十二岁了,是个大人了,不能再让你照顾我了。”妈妈感动得眼睛里闪动着泪花。 为了帮助母亲,弗雷德一放学就回家,再也不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玩雪橇了。尽管他很想玩,但他知道自己应该回家,妈妈还病着呢。 有一天,几个淘气的男孩子偷偷跟在他后面,他们想看看他到底在家干什么。他们从靠近厨房的窗户看见弗雷德正在桌子旁洗碗。 第二天,所有的男孩子都来“问候”弗雷德:“嗨,洗盘子的滋味怎么样?那个花围裙也不错。哈哈!” 弗雷德并不缺乏勇气,当时他真想冲上去狠狠地把那个说话的孩子给揍一顿。但他想到了自己妈妈给自己说的话:“要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如果靠打架来证明勇敢,那不是真正的勇敢。”他在心里想。于是他静静地走开了,什么话也没有说。身后,那些孩子还在那里嘲笑他呢。 一天深夜,呼喊声把弗雷德从梦中惊醒。“着火了!着火了!”巴顿先生家乱成了一团。他急忙冲了过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巴顿先生和太太都出去了,只有两个孩子在屋里。大风让火势飞快地蔓延,人们很难靠近。 弗雷德认识那两个孩子,他们都还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帮助的话是肯定不能安全出来的,消防队还没有来,可是不能再等了,否则一切都将不可挽回。 救人是第一位的,弗雷德做了简单的思考就冲了进去。他曾去过巴顿先生的家,说不定能找到那两个孩子。 弗雷德顺着梯子爬了上去,很快他就在二楼房间的床底下找到了那两个孩子,把她们带到阳台上,下面的人将她们接了下去,弗雷德也跟着下去了。刚到地面上,二楼的房子就“轰”的一声塌了。 当弗雷德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他们再也不取笑弗雷德了,因为他们从弗雷德身上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世界美德读本 (14)更新时间2009-12-15 11:25:31 字数:5240 勇敢和怯懦 罗伯特和亨利还有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放学回家,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有几个人在那里打架,罗伯特对亨利说:“走,我们去看看是谁在那里打架。” “不。”亨利说,“我们还是回家吧,这些事没什么好看的,还是不要去凑这个热闹,弄不好他们会连我们一块儿打的。” “那么怕事,真是个胆小鬼!”说着罗伯特自己去了,其他的同学也跟着去凑热闹。 亨利一个人回到了家,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他来说,这一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尽管罗伯特和其他同学说他是胆小鬼,但这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害,亨利心里明白,他并不是不敢去看热闹,只不过这样的事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其实只是不想做错事而已。 几天后,罗伯特和他的同学又叫亨利去水库里游泳,亨利又一次拒绝了他们,他们再一次说亨利是胆小鬼。 同学们都去了,只有亨利一个人在草地上躺着看书,他还负责为同学们看书包,以防止丢失。就在这时,罗伯特一不小心游到了深水区,他拼命喊救命,可是其他的那些孩子没有一个敢去救他。要知道在深水里救人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弄不好连自己的性命都要搭进去,他们一个个都上了岸。 罗伯特快撑不住了,水面上只剩下两只手还在拼命想抓住什么东西。 亨利正在草地上看书,突然他听到了“救命”的声音,他向河里一看,原来是罗伯特!这时,亨利脱下衣服,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库里,向罗伯特游去。 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当时他惟一想到的就是把罗伯特从水库里救出来。 就在罗伯特沉入水里的一刻,亨利抓住了他的手。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罗伯特拖到了岸上。罗伯特得救了,亨利却累得没有一丝力气了,疲倦地躺在草地上休息。 事后,罗伯特和那些曾经叫亨利是胆小鬼的孩子们都显得十分羞愧,因为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勇敢和怯懦。 真正的勇敢是在关键时刻不退缩。 勇敢地面对一切 在杰瑞夫妇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生长着平常但美丽的花草,还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它宛如盛开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一朵诱人的小蘑菇。 从去年夏季开始,如果没有风雨,每天傍晚这里都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杰瑞夫妇每天都来这儿,他们习惯坐在弥漫着花香的花园中,让那些温柔如诉的琴声安抚他们疲惫的心灵。 听着小女孩娴熟和富有表现力的琴声,闭上眼睛,你会像听见天籁的声音。 小女孩长得非常漂亮,有一张精致完美到无可挑剔的脸,身上有一种高贵的气质。这一切真让人妒忌。也许几年之后,她将在某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的舞台上,为台下的观众奉献她天才般的艺术。 小女孩那些充满灵性和质感的琴声像一只只轻盈优美的蝴蝶,在花园的上空飞舞,她的周围渐渐站满了被她的琴声吸引的人们,他们的目光落在女孩身上,目光里闪烁着欣赏和感动。 女孩的身边是每次都陪着她的母亲,这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刻,她脸上有不加掩饰的骄傲,眼里是无限的温柔和怜爱。 每一次,杰瑞夫妇都会很容易被这温情脉脉的一幕打动。“如果我们的女儿也像她这么棒,我会幸福得睡不着觉!”杰瑞太太常这样说。 但在十月的一天,一场意外在女孩脸上留下了一道无法弥补的疤痕,她天使一般的美丽永远留在了人们记忆深处。 小花园里那些飞舞的蝴蝶无影无踪了。那段时间,所有听过小女孩琴声的人都在轻叹和无奈地摇头。 从医院回到家中,小女孩便再也没从家中走出来过。 突然有一天,人们又听到了琴声,但拉琴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她母亲。她站在女儿曾经拉琴的地方,笨拙地拉着小提琴,琴声听上去粗糙且断断续续。她的脸上,没有人们想像中的悲愁,她镇定自若地用琴声和女儿对话。 有好心人去宽慰她,她淡然一笑说:“没什么,脸不好了,并不意味着她不能成为好的提琴家啊!”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每个黄昏,母亲都坚持着,用旁人不全懂的方式和女儿交流着,她是想用琴声唤起女儿美好的回忆。偶尔,会有人看到女孩蒙着脸,在阳台上悄悄地探出头,只望了一眼母亲便又回房间了。 有一个醉鬼闯进了花园,他莫名其妙地朝那位母亲吼道:“你的小提琴是我听到的最难听的!”女孩母亲的眼里第一次有了愤怒,她脸涨得通红,一字一句地说:“我是拉给女儿听的,如果你嫌难听,请捂上你的耳朵。”醉鬼开始纠缠不休,那些肮脏和刺人的语言让母亲泪眼欲滴。 这时,女孩终于走到了人群之中,她从母亲手里接过小提琴,坦然地仰起那张不再美丽的脸,对醉鬼说:“我妈妈只为我一个人拉琴,我觉得她才是世上最好的小提琴手。” 女孩从容地向围在她身边的人演奏了那些熟悉的曲子。在她放下小提琴时,人们热烈地为她鼓掌。母亲上去接着她,大声地对女儿说:“孩子,我是想让你明白,你的脸和妈妈的琴声一样,虽然不够美,但我们应该有勇气把它拿出来见人!” 不完美并不可怕,勇敢面对不完美,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104 世界美德读本 TheBookofWorldvirtue 141 同情关爱 人生难免有不幸和苦难,因为有了同情和关爱,不幸而苦难的人生才有了温暖。关爱是同情的升级,关爱是对他人不幸和苦难更为积极的关切与帮助,尤其是那种无私的关爱。仅仅说“我爱上帝”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爱我们的邻舍。圣约翰说过,如果你不爱邻舍却还说你爱上帝,那你就在撒谎。连耳触目及、伸手可摸的邻居都不爱,你又怎能热爱看不着、听不见的上帝呢? 冬夜里的灯光 几年以前,我和妻子珍妮离开了自己舒适的家,来到了八千里外的一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小镇。这里位于加拿大的西部,虽说荒凉、偏僻,天气还相当的冷,在这里我却深刻地体会到了温暖、友爱和乐观。 在冬天的某个晚上,一个农民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医生,我的孩子正在发高烧,但是孩子太小了,我不敢冒险带孩子过来看病。我听说你不管多晚都会出诊的,所以我想请你上门给我的孩子治病。” “是啊,那到你那里怎么走呢?” “噢,这里距离你的诊所有十五公里,但是我这里很容易找到的,您出了镇先向西走六公里半,然后转北走一公里半,接着转西走三公里,再……” 他说了两遍他家的路线,可是我越听越糊涂了,还是不知道他家怎么走。他心里有些急了,沉默了片刻之后,高兴地说:“噢,医生,我知道怎么做了。我会打电话给沿途的人家,让他们打开电灯,你就顺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吧,我会把卡车的车头灯打开,把它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可以找到了。” 我开着车上路了,寒风呼呼地在车窗外面怒吼着。这里的冬天总是让人特别的担心,我们不得不提防随时随地都会到来的风暴,那不远处堆积的乌云,很可能就是下雪的征兆。没有被风暴在野外袭击的人是不会知道它的危害性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在毫不设防的情况之下,被冻僵在车里。 正如那位农民电话里说的那样,沿途的人家全部把灯打开了。那时侯的人们用电是非常节省的。那些灯光不仅照亮了路,还温暖了我的心,暖洋洋的。一路的光指引着我找到了那个打电话求医的人家。 我急忙给孩子检查病情。“孩子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孩子打了针,又配了一些药,然后交代他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吃药。一切安排妥当,我边收拾药箱边看窗外,这时候,外面已经开始下大雪了。我心里有点发怵,那么复杂的乡村路,又是晚上,我怎么认得回去的路呢? 那农民对我说:“现在已经很晚了,医生,你就在我家住一晚吧,明天再回去。” 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我必须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 花了好久的时间,我终于把引擎发动了,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在这样的风雪夜里,我行驶在陌生的地方,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的。但是,当我上路后,我发现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只见那沿途人家的灯都还依然开着,黑夜里闪亮的灯光好像在向我致意,善良的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了,而前面的灯光还闪烁着,在等待着我…… 我在荒野里前行,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过雪的声音。可是我一点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莫里斯.吉布森) 论〓善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仁”(Philanthropia),或者“人道精神”(Humanity),但意义还要深。 善,还不仅是一种慈善的行为。前者反映本质,后者则只是现象。善,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上帝本身就意味着“善”。如果人不具有行善的品格,他就不过只是卑贱的鼠辈,既可憎又可鄙。这种行善的品格也许会施错对象,但却永远不会过分。过分的权势欲曾使得撒旦堕落成魔鬼①,过分的求知欲也曾使人类的祖先失去乐园②。但唯有行善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行善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生物的。例如土耳其人虽然似乎是一个野蛮民族③,但他们对狗和鸟等动物却很仁善。据伯斯贝斯④的记述,有一个欧洲人在君士坦丁堡,由于戏弄一只鸟,险些被当地人用石块打死。 但人性中这种仁善的动机,有时也会犯错误。所以意大利有句嘲讽话:“过分仁慈,就是傻瓜。”马基雅弗利⑤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使人成为软弱的羊羔,以供那些暴君享用。”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确实没有其他法律、宗教或学说比基督教更鼓励对人类的博爱了。 为了不做滥施仁爱的傻子,我们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的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轻信和软心肠常常诱使老实人上当。比如我们就绝不应该把一颗珍珠赠给伊索那只公鸡———因为它本来只配得到一颗麦粒⑥。 《圣经》中曾说:“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⑦但上帝绝不把财富、荣誉和才能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一般的福利应该人人共享;而特殊的荣耀就必须有所选择。另外要小心,我们在做好事时,不要先毁了自己。神告诉我们:要像别人爱你那样爱别人。但除非你已跟神一道走,否则还是不要把你的一切卖掉。不然,你就等于以微泉去灌溉大河。微泉很快就干涸,而大河的所得却微不足道。所以人心固然应该向善,而行善却不能仅凭感情,还要靠理智的指引。 在人性中既有天然向善的动机,也有天然向恶的动机。那种虚荣、急躁、固执的性格还不是最坏的。最恶的乃是嫉妒以至祸害他人。有一种人专靠落井下石、给别人制造灾祸来谋生———他们简直还不如《圣经》里那条以舔疮为生的恶狗⑧,而更像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这种“憎厌人类者”(misanthropi)与雅典的泰门正是相反⑨———虽然他们的园子里并没有一颗能供他人使用的树,却也要引诱别人去上吊。这种人也许倒是作政客的材料,他们犹如弯曲的木头,可以造船,却不能作栋梁。因为船是注定要在海里颠簸的,而栋梁却是必须能立定脚跟的。 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对于一个善人,我们可以由此去认识他。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相通的。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灵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伤痛的珍贵树木———宁可自己受伤害也要助人。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于一切伤害之上的。如果他并不轻视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那就是证明他更重视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钱财。 最后,如果一个人竟能像《圣经》中的圣保罗那样,为了兄弟们的得救甘于忍受神的诅咒———甚至不怕被逐出天国⑩;那么他就必定超越了凡世,且具有主———耶稣的品格了。 (培根) 注: ①《圣经》中的故事。传说撒旦(Satan)本是神,为了篡夺上帝之位,而堕入地狱,成为魔鬼。 ②《圣经》中的故事。传说人的始祖亚当、夏娃在天堂,受蛇的引诱,偷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子,于是被逐出天堂。 ③本文中,时见培根对落后民族的诬蔑之词,反映了他的欧洲中心主义的民族观点,是应当注意批判的。 ④伯斯贝斯(Busbechins),荷兰旅行家。 ⑤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政论家,著有《君主论》等。 ⑥《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⑦《马太福音》。 ⑧《路加福音》。 ⑨泰门,古希腊人。由于愤世嫉俗而看不起人类,曾对雅典人说:我园中有一颗树,我就要砍掉它了,谁愿意上吊请赶快去。 ⑩见《新约.岁马书》。圣保罗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诅咒,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世界美德读本 (15)更新时间2009-12-15 11:26:07 字数:6561 点滴有爱 一天,一个女人在街上吃力地走着,手上提着一篮子苹果。这时两个沿着公路走的男孩发现了她,看着她那苍白而疲惫的脸,他们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去城里吗?是的话,我们可以帮你提篮子。” “谢谢你们,你们真的太好了。我现在浑身无力。”那个妇女说道。 “我们刚好顺路,让我们帮你提吧。”说完,他们就接过篮子费力地走着,心里却很开心。 那个妇女也高兴极了。在路上,她就和他们聊了起来。 她住在三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里,是一个寡妇,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个人赚取,但是现在她又病了,没有力气出去干活。只好出去卖点苹果去交房租。这些苹果是她家惟一的一棵苹果树结的。她问道:“你们的妈妈会不会责怪你们呢?” “怎么会呢?妈妈老是教导我们要乐于助人,只要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都要去帮忙。”他们回答道。 “真是两个乖孩子!”说着。还从篮子里拿出几个大苹果给他们,表示感谢。 “不用了,谢谢。”他们说,“我们做这样的事是不要报酬的。” 当寡妇回家后,她告诉了她的那个残疾儿子发生在公路上的事。他们因为得到了两个小男孩的帮助而变得快乐起来。 陌生人的微笑 珍妮坐在窗口,看着外面的天气,满脸都是痛苦和厌倦。天气阴沉得让人的心情都变得好差。“天呐,这又是一个漫长的白天!”发了一会儿呆之后,她就向外面的街道望去,目光逐渐转向了街道的另一端。 一个小男孩从那里走了过来,珍妮急忙把身体向前倾,把苍白的脸贴在玻璃上。只见他不时地把书包摆来摆去,走到窗下的时候,他抬起头,脱下帽子,轻轻鞠了一躬,脸上露出愉快、灿烂的笑容。 “那男孩真可爱!”当男孩走远后,珍妮暗想,“他每天上学要经过这里,实在是太好了。他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灿烂。如果每一个路人都像他一样向上看,并且微笑。那该多好啊!” “妈妈,”乔治.威斯特回家后追着母亲,“我天天都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她每天都在窗台上往外看。今天她看起来非常疲倦,我摘下帽子对她致意了。我希望能为她做点什么。” “宝贝,你可以在上学的时候给她带点花去。”威斯特夫人说。 “明天早晨我就给她带去,”乔治说,“希望可以找到到她家房子的路口。” 第二天早晨,天下雨了,当珍妮像以往一样的将头斜倚在窗户上,看雨滴一滴滴沿玻璃滑下的时候,突然,她看见乔治手里握着一束花,正小心地沿街道走来。他在她的窗下停住,愉快地微笑着,说道:“我怎样才能找得到你的房间?” 珍妮指了指附近的一个小过道,乔治花了好久的时间才找到通往暗黑楼梯的路。在珍妮的门前,他听到珍妮温柔地说:“请进。”进了门,他说:“我给你带来了一些花,真希望在这样的雨天里有它们陪着你。” 珍妮惊奇地叫道:“哇,太棒了,是送给我的吗?我好喜欢啊,你真的太好了。”当乔治把花放到她腿上的时候,她接着说:“自从我们搬到城里,我还从没有看过花呢。” “你以前不是住在这的吗?”乔治问道。“是的,”珍妮说,“我们过去住在乡间的一所漂亮的房子里,我们的房子被花草树木包围着,好美哦。那儿的空气也好极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呢?”“噢,”珍妮轻轻地说,“爸爸去世了,妈妈又病了好久,我们的钱花光了。妈妈不得不卖掉乡间别墅,搬到这里来找工作。” “我看到你每天都坐在这里,闷吗?”乔治边问边环顾了一下空空的屋子,望向窗外阴郁的街道。“是的,”珍妮说,“因为我的脚跛了,不能去上学,只能呆在这里。但是如果我能帮妈妈做事的话,我也觉得没什么的。” “这也太糟糕了!”乔治叫道。他再也不能待在这里了。 “噢,其实也没那么糟。”珍妮平静地说。 “啊,我必须到学校去了。”乔治说道,他已经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他跑着离开了,并且很快就走出了珍妮的视线,他心里觉得非常开心,但他还不知道他已经在帮助别人了。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原本沉闷的一天已经变成了开心的一天。 到了晚上,他又把小女孩的故事告诉了妈妈,并说道:“妈妈,我们应该让爸爸给他们一些钱,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回到郊外住了。” “孩子,我们不能那样做,再说他们也不希望我们那样做,我们可以想些其他的方法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愉快一些。知道了吗?”妈妈说道。 “那好吧,那我明天给她带些水果过去,好吗?” “好啊,明天给她带些葡萄和桃子吧,我跟你一起去。”妈妈说道,“孩子,你要记住,有一件东西是我们应该一直带给她们的,有时候这比好吃的东西,甚至比钱更重要。” “那是什么?妈妈,微笑吗?”乔治抬起头问道。 “是的,”妈妈笑着说,“如果能在微笑的同时再说些鼓励的话,那就更好了。” 你同情的数额 当人们在路边看到一户穷苦人家在烦恼时,好些人就上前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打算从缅因州的加斯丁迁移到伊利诺伊州,在过桥时,因为木头腐烂了,马掉进了河里。他们没有了帮他们驮行李的牲口,一家人根本不能前进了。他们在这陌生的地方,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没有钱,还没有亲朋好友可以帮助。 过路的人越来越多了,好多人就聚集在他们旁边,有的人同情他们,有的人取笑他们。但是同情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同情那匹马的遭遇,同情那可怜的还生着病的妇女,还有那六个非常无助的孩子。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烈的时候,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站出来说:“大家都知道要重新建立一个家园是非常难的,我们看到他们的情况都非常同情他们,我斗胆问一下大家,你们有多少同情?”说着,他掏出十块钱给那贫苦的人家,“这就是我的同情的数额,如果别人同情你们,都像我这样的话,你们很快就可以再买一匹马。继续前进了。上帝保佑你们。” 这时,周围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没过多久,已经筹够了买马的钱。他们带着感激和愉快的心情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他们一直快乐地生活着。 竞争与关爱 在一所学校里,同一班的学生当中,既有富裕农场主的孩子,也有穷人家的孩子。有一天,班上竞选班长,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儿子和一个贫穷的寡妇的儿子都表现得非常的优秀,老师无法做出选择,只好让一个人当一周,最后再由全班来决定。 寡妇的儿子赢得了第三周的班长位置,一直到学期结束。 当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寡妇的儿子却没有来,按理说,农场主的儿子现在就可以得到班长的位子了。但是,他并没有乘机占这个现成的空位子,而是去了寡妇家,询问她儿子为什么没有去上学。 原来他的母亲已经没有钱给她的孩子缴学费和书本费了,所以可怜的孩子就只能在家帮她干活,而不能去上学了。 于是,农场主的儿子用爸爸定期给他的零用钱,替他的竞争对手———寡妇的儿子买了需要的书本,还为他付了学费,让他再回到班长的位子上。他这样做虽说不能让自己当上班长,但他的行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这两个孩子也因此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爱、成功和财富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的老人。虽然她并不认识他们,但是依然十分友好地对他们说:“我想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但是我想你们应该很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 “家里的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 “不在,”妇人说,“他出去了。” “那我们不能进去。”老人们回答说。 傍晚丈夫回到家里,妇人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丈夫说:“告诉他们我在家里了,请他们进来吧!”于是,妇人将三位老人请进屋内。 “我们不可以一起进一个房屋。”老人们说。 “为什么呢?”妇人感到迷惑不解。 其中一位老人指着他的一位朋友说:“他的名字是财富。”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说:“他是成功,而我是爱。”接着又补充说:“你现在进去和你丈夫商量一下,要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 妇人进去告诉了丈夫。丈夫非常兴奋地说:“那赶快邀请财富进来!” 妇人却表示不同的意见:“亲爱的,为什么不邀请成功进来呢?” 他们的媳妇在屋内的另一个角落听到他们谈话,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应该先邀请爱进来。” 思考了一下,丈夫对妇人说:“就照媳妇的意见吧!”于是,妇人又来到屋外,问道:“请问哪位是爱?”爱起身朝屋子走去。另外二者也跟着他一起进入屋内。 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爱,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 老者齐声回答:“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成功,另外二人都不会跟进,而你邀请爱的话,那么无论爱走到哪,我们都会跟随。” 哪儿有爱,哪儿就有财富和成功,是爱带来了财富和成功,而不是相反。 自私的巨人 巨人到他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已经有七年了。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每天下午总有许多孩子到他的花园去玩耍。这个大花园非常的可爱,里面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戏中的孩子们会停下来侧耳聆听鸟儿的鸣唱,并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快乐啊!” 一天,巨人回来了,原来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跟他的朋友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进了家门,他一眼就看见在花园中戏耍的孩子们。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他粗声粗气地吼叫起来,孩子们都跑掉了。 巨人说:“谁也不许到我的花园里来玩,我的就是我的!” “这个巨人太自私了。”孩子们纷纷议论着。 可怜的孩子没有地方玩,只好到马路上玩,可是街上到处是石头和沙子,他们玩得一点兴致都没有了,还是特别想念巨人的花园,就经常放学了还在花园外徘徊,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