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心灵史-3

作者:张承志 字数:32706 更新:2023-10-09 11:07:06

哈给根俩?马以德已是一位古稀老人。他率领着的就是这样一批人,他肩负的就是这样的任务。《道统史传》有一节打麦场的描写,就仿佛是在为他和他的多斯达尼画像:  在打麦场上,他们排成两行,面对面地打。一行人整整齐齐地,把梿枷打在地上,同时就高声念“俩依俩罕”③。脚也随着移动。另一行人又整整齐齐地打一下,同时念“印安拉乎”④。脚又动一动。就像在打依尔里一样。毛拉也同他们在圈子里,他老人家打梿枷发力时,抬左脚念“俩”,踏右脚念“印”,同时摇晃着他的肩膀、摇着头。他用吉庆的手指示了六个方向,使即克尔全美。即克尔的声音高扬了,机密的灯笼升空了。火辣辣的骄阳遮蔽了,困难的劳苦平易了。  读过本书前三门的人,也许会被这幅画面感动,也许会对这种描写感到不解。像我以前写完每一部作品时一样,我无法揣度、也不敢强求我的读者。艺术不可能判断哪怕一个知音。但是这一次不同——我相信,散布在中国各地的几十万哲合忍耶正为我骄傲。十九世纪毕竟是一个新的世纪,在那么苛刻的迫害之后,伊斯兰和它的前锋——哲合忍耶居然能够享受如此自由。这确实不可思议。天道,确实是存在的。信仰是可以赖以为生的。目不识丁饥寒交迫的农民中会出现张承志为他们写书。人的感情是可能获得补偿的。沉默可以变成呐喊,内里可以变成表面——因为连哲合忍耶都能在这世界里翻身!  他们和我互不相识,但我们都相信了。我们确信:哲合忍耶确实是万能的造物主选定的人。神为了证明一个真理,选定了哲合忍耶来承负中国的罪孽。就如同神选定犹太人去承负欧洲的罪孽一样。这一切只有身处其境的人才会有感受。我知道他们赞同我。是他们正用我的笔倾诉这感受。能够有这样的使命(色百布)去受苦是幸福的,他们正在想。能够有这样的使命(色百布)去写作是幸福的,我也正在想。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哲合忍耶第四辈导师哈给根俩?马以德逝于灵州地区,葬在他祖父——后人称巴巴太爷的关川弟子灵州七巴巴——的拱北旁。从此这座拱北更加著名,后日成为传教中心——道堂,它名为洪乐府。他是头一个寿寝善终的穆勒什德,享年七十四岁,后被尊称为四月八太爷。  他没有获得殉教者的名义和光芒,而哲合忍耶获得了全面的复兴。  应当有些计算。数字有时可以指示规律,用教内多斯达尼的话来说,是指示机密。从乾隆四十九年算,时间共六十五年。从船厂太爷死于刑途算,时间是三十二年——并不算太长。这样讲似乎残酷,但是在历史恒河之中,这时间不能说太长。黑暗么?  痛苦么?  孤单么?  难忍么?  这黑漆漆的世界无边无限  这世界如永恒消长的黑夜  你说——  你已经崩断了    最后一丝希望  你说——  你的思想孤立无援  你的清洁无人理会  你抑制着  自杀  也许你能相信这个数据  也许可以估算    迫害和黑暗的极限  是么——你心动了  旷野中有一株大青杨树  枝叶婆娑  挺拔沉默  用最后一滴心血    粘合那一丝断弦吧  你还能希望与坚持  那些人——  当他们伐倒大青杨树的时候  他们说:我们走了    去人爱着人的地方了  等到轮子转回来  黑夜变成白昼  别吃惊  不要在那么多人汹涌而来时喊出来  那么多人拥挤时你还会孤苦无依的  藏起你算出的    规律和机密  到旷野去  种一棵  普通的青杨树  ①耐夫思:自我,脾性。  ②有“南京师傅”、“徐州张三阿訇”的记事,这可能是指淮阴存留至今的一坊哲合忍耶。  ③俩依俩罕:万物非主。表示否定,“清真言”首句。  ④印安拉乎:只有真主。表示肯定,“清真言”次句。第01章 入海口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胎——满清来说,是一个天罚时期。从宗教的眼光来看,那个时期是神异的;哲合忍耶更着重证明了:清朝不仅仅是中国“公家”苛政链条的一环,而且是中国文化中黑暗腐朽的那个本质的脓瘤。时间已经多次证明天罚的存在——人民反叛的暴力就是这天罚的形式。有时更有丰富的证明:十九世纪后半叶清朝统治者忍受的一切内忧外患,全部起源于他们自身的罪孽与不合理。  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当别人流血牺牲大声疾呼时,他们是不参加不理睬的。他们有惊人的冷淡、奴性、自私;烈士精神对他们的感召力是微乎其微的。这也许是中国人劣于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地方。但是中国人同时又是大奇迹的创造者,一旦他们集群而起,他们便突然间抛尽了血液中的奴性和冷漠,以真正的史诗教示世界。十九世纪的后半叶,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表演了多么壮大的英雄剧;那人人揭竿造反遍地狼烟烈火的景象是多么充满活力;气数巳尽悠久过分的中国文化是多么坚定地看到了再生的可能性啊。本书也不是一部十九世纪中国史或称近代史。在那个大时代里,在那个天道降临人世的大时代里,主角不仅不是我们哲合忍耶而且不是中国回民。首席当让太平天国的宗教、政治与战争。其次尚有各民族各地方,他们都承领天命,占自已一翼之功勋光荣。霉烂的满清如一只病入膏肓的瘸狼,人人得以诛之。只要不把自己划于垂死的满清公家一边,任何一个后来者和史家都对那个大时代激动兴奋——那是一个沸腾骚动的、人民造反的大海!  回民几乎全数加入了这场革命。在流血牺牲的人们长眠之后,在后日的议论声宁寂之后,在新的时代又兴起并且逝去之后,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列举出三位伟大的回族之子,让他们的名字排入十九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榜上,也让他们三人的名字排人世界伊斯兰的伟人录中。这三个人是——杜文秀,白彦虎,马化龙。  本书仅仅在上述历史观点指导下,讲述后日教内尊称十三太爷的拖布尔屯拉?赛义德?束海达依?马化龙;以及在他主持的光阴里哲合忍耶的故事。  哲合忍耶第一次不孤独。以往总是在人们目送下赴死、以往总是自己舍了命死几次而从来无人应声的哲合忍耶,终于盼来了巨大的回音。对于其他民族或回民的其他派别也许这是一种抉择,面对于哲合忍耶来说举义造反是责无旁贷的,是当仁不让,是求之不得。牺牲之美的景象,早就随着精血生殖种进哲合忍耶的血液,印在他们的心中了。“束海达依”,殉教之路,这是虔诚举意祈求来的口唤;这是前辈流了血忍住苦好不容易才为自己挣下的色百布啊。  哲合忍耶全教参加了这场人民造反。由于势力的限定,哲合忍耶在这场历史表演中争得的只能是鼎足之一的光荣:如同在滇西建立过大理回民政权、兵败后以孔雀胆悲壮自杀的云南英雄杜文秀;如同打遍西北立誓不与黑暗中国讲和、最后冲出绝境远托异国的陕西英雄白彦虎。哲合忍耶全教上下追随十三太爷马化龙,维护了自己传统的形象,为后代留下了辈辈感动不已的遗教。  以上是结论。  在进入下面丰富而伤感的叙述之前,我想首先应当以这样的结论摆正哲合忍耶的历史地位。人在历史中的行为决定着在天国的品级。人在前世的功课决定着后世里的怀念、尊敬和理解。近百年前,当撒拉族的哲合忍耶英雄苏四十三率领着教下民众冲向达里加山口,冲向黄河孟达峡时,哲合忍耶便是一条狂怒暴躁不愿苟活的河。世纪变了,经过十九世纪前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干涸的河床里水已溢满。四月八太爷马以德惨淡经营为哲合忍耶养活的一条条性命,已经有十数万之众。太平天国点燃的大炮声,传来了造物的独一之主的口唤。这条与残民的公家血仇难解的大河汹涌地冲突了——既是圣战,又不是圣战。河水猛地冲进了入海口,汇入了十九世纪人民造反的汪洋之中。第02章 黄土中的铁军十九世纪西北回民起义在中国俗称“同治回乱”。由于立场感情的不同,大规模流血死人的事实使后来人有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西北一些惨遭战乱涂炭的县份,汉族平民和小知识分子谈“回乱”而色变,残酷战争中广泛存在的民族仇杀使他们永远难消对于回民的厌恶。如我在甘肃靖远便收集到这样的歌辞: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乌兰是靖远境内的山名,黄流即黄河。初闻此曲时,我吃惊的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这一认识针锋相对,靖远汉族知识分子认为,是回民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对回族的优厚政策,导致了回乱时期苦难深重的靖远汉族知识分子受挫。  这是极其罕见的错误认识。我为这种认识感到震惊的原因,并非在我对它的不义的反感,而在我清晰地触碰到的这种——人的隔阂。  此曲曾以近似校歌的形式,在靖远的学校里集会齐唱。歌唱之中,据靖远回民回忆——凡回族学生都低头不敢稍动,如同罪犯。  我引用此曲的目的不是想为我的回回族胞挖苦咒骂那位“阖邑子弟”的创作。凡人成群,必有矛盾。自有人的共同体形成于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信任、彼此间仇视和仇杀一直无法消除净尽。靖远县是否发生过同治五年三月回民屠杀十余万汉民的惨案,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回民一定有过对汉民的仇杀。人对人是残酷的。乱世从来释放残忍。人只知自己的道德传统,就像难以挣脱自己宿命的前定一样。认识同治年间回民大起义的根源,在于反对满清官家腐朽统治秩序的观点——任何有正义感和历史进化观点的人都必须承认:同治前后的清政府,不仅是中国政治的腐败极端,而且已经是人类社会种种曾有过的政治组织模式的丑八怪——十九世纪后半的清朝,是人类的耻辱!  民族仇杀是历史的一种真实。同治回民起义中,屠杀汉族无辜的现象在陕西回民军中尤为严重——报应是后来陕西籍政府要员对回族的成见。继承刽子手湘军遗风的一些湖南人,以及保持对回乱惧恨的一些陕西人,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回回民族的人。  人间由于生存的大前提和人性之恶,相互仇恨排斥乃是一种基本规律。宗教由于人类对于这种规律的醒悟,也把“爱”作为最基本的起点。残杀无论如何都是触犯宗教原则,哪怕自己处于被残杀者的处境之中。  陕西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汉族团练头子(团练即政府派的民间武装,是同治年大时代提供给许多汉族人物的出世方式)张芾,在当时以仇恨回回、剿杀回回为己任。这使得他的老母亲深感不安。当母亲劝告儿子不要和回民结仇时,张芾伸手从簸箩里抓了一把麦粒,说:  “簸箩里的麦,好比是汉民;我手里的麦,好比是回民——它不单是少,还在我手心里抓着哩!”  张芾的这段话,概括了中国民族矛盾的基本特征。如同靖远文人歌曲一样的民族观点,其误谬不在于具体史事的描述,而在于对封建的中国民族压迫本质的粉饰。  但是,尽管史实如此,宗教的原则仍然不应该原谅信教的回民曾有过的嗜血仇杀。在每一步偏离了神圣约定的脚印上,都记载着自己被淘汰的理由。  这是一种沉重而捉摸不住的感觉。当外面的世界正在天翻地覆、流血死人如同秋风落叶一样平常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扰人。决断对真正思考着大问题的人来说,是最困难的。  十三太爷马化龙在同治改元前后,迟迟难下决断。无论从清朝公家档案文牍中,或者从教史钞本中都能看出他的心事沉重。  陕西、云南的回变已经白炽化。回汉仇杀正酣,双方都丧失了理性。哲合忍耶的一些教区,如张家川、云南东沟,都已经被战乱卷入。原来潜伏着的道祖马姓在云南、海原田姓在陇东、平凉穆姓在陇南,都已迫不及待地投入起义。  但是马化龙的犹豫是深刻的。他明白眼前并非是土百姓的天下。依据尚不充分。哲合忍耶的历史遭遇,使得哲合忍耶有着—种特殊的清醒。老虎不爱听狼叫。哲合忍耶也许是中国大地上最敢于赌命的一类人,但他们不习惯满眼的大革命——以前在无援助的牺牲之中,哲合忍耶已经孤单惯了。  这是一种高傲的、真正叛乱者的气质。  十九世纪回变首先爆发于陕西,云南回变也首先由回民自卫酿成,哲合忍耶最初曾短暂地按兵不动。后人多忽视了那一瞬的犹豫和观望。因为哲合忍耶是那个时代里真正的革命派,它死死认定清朝中央政府是自己的敌手。它要么推翻这个官家报辈辈血仇,要么干脆不介入任何草民骚乱。后来历史又曾多次重演这种瞬间——激进的、叫嚷的、胆大的,都未必是造反的。而众多的造反者之中,也未必都有着一种彻底的叛意和彻底的死的打算。哲合忍耶特殊的被压迫被灭绝的教史,使得它在革命性上能与任何时代的历史巨人相媲美。也正因此,它绝不可能把艰难营生的甘肃汉民当作自己举意走束海达依道路的对手。金积周边出现过的回汉宽容共存事实,正说明了哲合忍耶的这种本质。  十九世纪回民大起义不是哲合忍耶发动的,而且甚至在战争进程之中,哲合忍耶第五辈穆勒什德马化龙始终犹豫。这种犹豫乃至求抚的举动,被学者们特别是解放后的中国学者们评头品足、评议不已。  对他们那种咀嚼英雄粪便以谋生计的学术,应有专文总结。戏子不是英雄;学者甚至不懂戏。刀只是架在古人脖子上,他们希望古人演一出合口味的戏以供他们喝彩。他们制造的印刷垃圾毒害了人们的印象,散布了错误的常识,使不识字的英雄死后还要忍受误解。  没有人懂得哲合忍耶。  而十三太爷马化龙却深知一切。他深刻地知道:教下数十万哲合忍耶信众早就是一个巨大的、目不转睛地盯着满清公家的血仇同盟。苏四十三、张文庆即便没有口唤严令禁阻尚敢孤军发难;何况此时公家已经结仇全国、天怒人怨!只要他双手一抬,那么或者便是数十万教众人头落地,或者便是满清倾覆沧海桑田——然而,真主确实有意让光阴改换么?  满目只见黄土高原。如同黄土的哲合忍耶男儿匍伏其中一动不动。然而这是一支黄土色的铁军。自从平凉太爷把希望寄予灵州大川,哲合忍耶又遭受了离散的痛苦。远充黑龙江布盔埋骨船厂的第三辈导师、惨淡经营一坊坊一户户使枯树长满绿叶的第四辈导师,他们追求的大光阴,确实就是这个同治元年么?  真人不露,后发制人。这就是哲合忍耶在遍地烽火的十九世纪最初的状态。当陕西回汉摩擦愈演愈烈的时候,当云南回民已经全省举义的时候,哲合忍耶的金积堡道堂正冷冷地观察和思索。  虽有例外,但各地的哲合忍耶教坊——每一坊大则如团小则如营——都悄无声息,一面在热依斯和阿訇们的指挥下迎送日子,一面紧张地等待着金积堡穆勒什德的口唤。  此时的哲合忍耶与第四代四月八太爷马以德时代不同。不仅陇南、陇东、灵州等老教区早巳恢复,而且新教区扩展得也非常迅速。不仅大西北、可以肯定江南大埠(淮阴、南京、上海)、运河沿线(台儿庄、泊镇、济南、沧州)、以及首都要地(北京东郊、昌平),都有了哲合忍耶的寺坊;不仅在黄土高原的粗鲁农民中,就连河套一线的商路上也处处有秘密的哲合忍耶商号货栈,在山东北京等名城大坊之间隐藏着信仰哲合忍耶的上层人士。核心教区,如宁夏黄河灌区密麻麻数百座村庄修着堡墙。堡内有寺,墙上架枪——太平年月里也早已寓兵于农。往日的流放地——新疆、云南、贵州都已严整坊寺,信使往来,随时向金积道堂请示教旨,或随时准备容纳教胞避难,  后来的人们,特别是学者们直至今天也没有想象到,哲合忍耶在决定之前的瞬间里,已经拥有着这种不可思议的势力。在乾隆以来一次次的镇压取缔之后,哲合忍耶在同治元年之前又复活成如此强盛的一个教团,这确是奇迹。哲合忍耶就是真主向缺乏信仰的中国显示的一种奇迹。在四月八至十三,即马以德时代至马化龙时代的复活奇迹之后,真主的意欲是什么呢?  后来我们省悟了——主是要哲合忍耶指示:在生死关头,人应当怎样做才不愧为人。第03章 懒寻旧梦的记事对于长达十年之久的同治年间哲合忍耶参加的起义,究竟应该怎样叙述一下它的过程呢?这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  清政府在战争平定后,如乾隆旧法,把上谕下奏交付知识分子,编纂成卷帙浩繁的几部大书。此外还有政府派的士大夫、乡绅和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后白寿彝编《回民起义》,也只能阙大辑小,因为他无法以这样一个书名,重印《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三百二十卷、《左文襄公奏稿》一百二十卷,以及同治元年至十年《清实录》、甘肃方志和大官文集,尚不说云南。  一九四九年以后,因为“农民起义”乃是马列主义史学的“五朵花”之一,论述西北回民起义的论文多如牛毛。其中当然不乏优秀作品,如马霄石、杨怀中等人的著作。但是纵观全局,大多数论家都有被清代文牍牵着鼻子走的毛病。清代汉文资料是一个能淹死思想的泥潭,或许同行均有同感。  有一个例子发人深省:哲合忍耶教内的一位读书人,家离金积堡不过数里,刻苦求学受了高等教育,发愤立志著述西北回民战争——但是其著作仅仅移录白氏编印的《回民起义》便已过十万言,清代公文的过分罗列,使作品充斥了一种文牍气;逐年逐月、逐堡逐寨的战事叙述,使读者精疲力尽。  这一切,使我久久不敢动笔。前人之鉴证,使我感觉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选择。  我是决心以教徒的方式描写宗教的作家。我的愿望是让我的书成为哲合忍耶神圣信仰的吼声。我要以我体内日夜耗尽的心血追随我崇拜的舍西德们。我不能让陈旧的治史方法毁灭了我的举念。  另一种方法也摆在面前。它是由我们哲合忍耶的学者创造的:——用阿拉伯文杂以波斯文转写的汉语借词(即小儿锦)记述教门最紧要的关键;然后把它作为“经”藏匿并暗中流传。只要伊斯兰教在中国能够存活,那么这种“经”便能传世。这是一种奇异的著作,它最伟大的特点便是作家不希望它外传。它对外部世界是拒绝的、难以破译的、保密的。它同时是历史。是文学,是宗教著作。这是真正的内部资料。历史逝去后,只有它最接近心灵曾经体验过的真实。  它的另一个特征是:不屑于是非的评说,懒得做事实叙述,尤其擅长一笔划过十年历史百次争战——它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兴奋的文体,在哲合忍耶的术语来说,它近乎一种机密。我曾一连几年直至此刻为自己沉醉于它之中而不解,这种文体怎么会有如此魅力呢?细细重读,它是那样淡漠。它直接以口语为书面语,不施文采,对自己的苦难牺牲不作感叹。  这种文体的作家主要是哲合忍耶派的一些大阿訇。也许可以推定阿布杜?尕底尔?关里二爷便是这种文体的创造者。世界应当了解中国曾有过这种著述,伊斯兰与回族研究应当首先参考这种资料。  但是,教内史就一定是心灵史么?站在人民百姓一侧就一定能揭示历史真实么?那些残酷的迫害与牺牲确实仅仅是宿命的前定么?整个自然山川社会世事确实仅仅是圣与俗这一对本质的演绎么?  我不能回答。  我只能决定选择接近我的前辈的方法。  按照教内作家创造的一种无法评说的写法,同治年间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如下一段话:  传说,同治元年爆发了战争。在年年的各个战争中我们是得胜的。四年后战争结束了,我们的权势很大。一些教下高兴地说:“卡费勒再也不能骑在我们头上了!他们没有援兵。我们的天下是长久的。”很多人都以为如此。但是,毛拉第指十三太爷马化龙说:“他们还来哩!我们的福分不会长。不出十年,卡费勒要卷土重来。我们的道路还是维尕叶?屯拉的道路。”果然,同治八年敌兵又来攻。我们的人马一天天衰弱,堡子被层层包围。九年讲和,第十年毛拉和家属门人都得了舍西德。  对于十年血战的叙述竟能如此简单。  难道不该补充么?  难道不该考证哲合忍耶介入大战的时间、考证究竟是先投入局部(张家川李得仓部和平凉穆生花部)还是一开始就全教参战?难道不该考证陕回反后哲合忍耶冷静观察按兵不动的时间究竟有多久?李得仓率陇南哲合忍耶参战时究竟有没有金积堡道堂的口唤?第二辈导师平凉太爷之裔穆生花曾经建国改元,他与金积堡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考据或可清晰,但考据必伤文章。陕回的作家也是不考证的:  同治元年(甲子年闰八月)因为细故,陕甘两省回民不料被汉人计算了。三百汉人打一个回民。他们立了一个团练,招兵聚将,见回民就杀。杀了之后报官。由二月,汉人团练就开始杀害回民,直到四月。同州府境内有十三个清真寺,这十三坊被迫一齐动手来自卫,与在渭南、临潼、高陵、三原、泾阳之汉人战。安拉襄助教门,领兵元帅都是阿訇。战争蔓延到八百里秦川,东至潼关,西至凤翔,南至南山,北至北山。西安城南城西共有六十四坊,五月十四日夜间,汉人动了手,城附近的回民无辜被杀。所逃出的人,共有三千。一人名孙义宝,领了出来,其余的回回杀完了。在渭河北渭城湾,回回扎了大营盘。渭河浸河两岸的回回都打胜仗。那三千人知感主,也通属渭城湾大营盘。张大人心中不愤,因为汉人死得多,于是他行文书到北京,说回回反了。皇上大怒,发下大兵,饬胜宫保大人统率,由吉林出了十万兵开到陕西去,在咸阳渭城湾打了一个大仗。大元帅没有成功:总共打十天仗,把胜宫保的兵马杀完了。于是他回京去听圣旨,皇上的安抚令下来了,但是他坚持出兵要狠吓一吓回兵,等害怕了才好安抚。皇上说:“一切兵马全被杀了,胜宫保应该死罪。”于是六部里的大人们恼怒了,他们招到了四省兵,选推左大人、雷大人、陶大人统率。兵马到了陕西,陶大人一看就把同州府□□□凤翔府□□□住扎营盘。出队打仗,战场就在大荔。在头上十三家有三千人马,回回领队的是于六阿訇,时年八十岁了。八百里内的回回到一处打仗。  闻汉人有八尊铜炮,炮弹大,九斤重,阵阵射人。后来回兵分离,退到甘省地方金积堡。  四年,官兵到了,聚了起来。到了六月十四日,马队埋藏起来,离开营盘有十里路。后来马队出来,回回大败。有一阿訇名叫赫明堂,回回人把他救出来,这阿訇有学问有道德。出阵时老阿林照常念,求主襄助;又念阿叶提:“你们一齐抓着真主的绳索。”我穆民无能,我们托靠主。我们一面保守教门一面打仗,一总是真主襄助,是凭一切学者的祈祷。到了九年,京里派出左大人到陕西安抚回民别反了,回民都是良善之人,有家有业。左宫保安抚了陕西,大家得了平安。有一位叫白彦虎,是六十四方的头领。一切的男女老幼都跟他到外国俄罗斯去。到甘肃来的有七省兵马: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太原省、陕西。打仗十年才作买卖,作庄稼。  这真是无独有偶。堂堂打遍西省的陕回义军,几十万兵十几年仗,仅留下这么一篇短小散文。此文被白寿彝收入他的《回民起义》,以一页的篇幅与繁冗的官私文牍作伴。译文经考虑再三,仍用庞士谦阿訇旧译,以表示对他保存了这一页资料的感谢。  我决定——  舍弃我科班毕业的历史系写史的方法,采用接近我的前辈——关里爷、曼苏尔、毡爷的写法,只描述今日在哲合忍耶教内被记忆、被坚信的那些史事。这将意味着我删砍了自己这部生命之著的数十万言;这将意昧着我要放弃对同治战争许多事件的发言权;这也将使我面临崭新的困难——熔历史、宗教、文学为一炉,同时经受三个方面的巨大挑战。  我甚至决定放弃注释,放弃一个列于末尾的参考文献表,尽管我为搜集它们花费了那么多精力。  这是一场尔麦里,不是一笔流水账。繁琐哲学是最低级的,我要像哲合忍耶大众一样抓住根本。让笔上路吧,它也相信前定。第04章 穆生花与李得仓南部黄土高原的崇山深壑,其实是一些完全不同的单元。由于交通和地理形成的天然区划,哲合忍耶在十九世纪初悄悄地占据了一些封闭的、能够隐藏消息又能够存活的盆地和川谷。这就是张家川和平凉。  张家川所属村镇在地理学上最特殊的特点,在于它们偏离于自然的交通线——地理上的相对隔绝这一特征,直至今天仍然很明显。早期听说了哲合忍耶其教的一些外国学者,如M.E.Botnam(一九二○年发表《伊斯兰在甘肃》),又如岩村忍、小野忍(本世纪四十年代随侵华日军调查中国北方回教问题)——都没有理解张家川。  无论在历史上或是将来,张家川都不是宗教中心。张家川并非“回民政治中心河州之外的宗教中心”,而是一处直至二十世纪结束仍然闭塞的交通死角——它同时偏离了正南的陕甘大通道、偏离了北部山区的翻越六盘山的交通线,与西北各大回族聚居区都隔着干旱不毛的荒山和无水地带。  张家川在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个角落里的回民获得了一种隐蔽性。哲合忍耶席卷了整个张家川并且从此向外地输出着人——比如今天哲合忍耶的第一中心教区沙沟,其村民几乎全数原籍都在张家川莲花城——但却并未被清政府察觉。远在同治大战争之前,罪人教派哲合忍耶就把张家川这个奇异的角落占据了,它在这片连一座县城也没有的回民窝养得羽毛丰满,但没有露出蛛丝马迹。  平凉在地理上的性质,与张家川接近——由于北偏西安、兰州两个西北省城,平凉回民区也相当闭塞,这种地理性同样是哲合忍耶在平凉存活的原因。  平凉太爷穆宪章的后裔穆生花,此时心在平凉身在张家川。  自从乾隆年间两次起义败后,哲合忍耶中心渐渐转向宁夏川。平凉以及整个甘肃南部,有大学者关里爷承负着网罗收容、艰难维持的局面。穆生花兄弟少年时弃平凉圣地,投奔关里爷求生求学,后来定居于莲花城附近——由此可知平凉教区衰败之一斑,也可知张家川藏龙卧虎的力量。  穆生花是哲合忍耶起义史上唯一曾经称王的人物。他的阵营中,有太平军派来的人员,也有云南回军派来的人员。穆生花自称“抗清扶明平南王”。先破固原,再占平凉,席卷了陇东各地——显示了哲合忍耶平凉教众的一切实力、愿望、事业的顶点和念愿的局限。也许这是“平凉”的第一次亮相出世,道祖马明心把传教衣扎孜传给平凉之后,平凉太爷穆宪章的使命便仅仅是守密。为了信仰,衣扎孜传向宁夏银色的川区,此后,繁盛便也离开了平凉——穆生花兄弟定居莲花城一事的含义是很深的,这说明所谓“平凉”已经并入张家川;如果平凉太爷的后人不抓住历史契机争战的话,所谓平凉在神圣究里①中的意义就要消失了。  平凉城争夺战中,团练民兵显然知道了对手的故事,于是毁了哲合忍耶平凉拱北。很可能如一些教内人回忆的一样:哲合忍耶平凉穆勒什德穆宪章的遗体被锉骨扬灰。团练采取的这种卑鄙手段不是一种战争措施,因为他们发现平原回民军不是一种军事组织。平凉拱北的被毁,使疤痕累累的哲合忍耶心灵上又被割了一刀,谁也不知道这种伤害是多么残酷。  从此之后,哲合忍耶拱北史上的一个规律也逐渐出现了:无论哪一辈穆勒什德,他若是没有遭受迫害而死,人们便觉得不合情理。不仅他的血肉之躯一定会遭受刀斧之伐害,而且他的坟墓也一定会遭受践踏焚烧——辈辈如此,决无例外。如平凉太爷穆宪章、四月八太爷马以德,纵使都是和平谢世、脖颈上没有鲜血记号,掌握一切的主也会让他们的骨殖补课,让他们的拱北染上近似血色的烈火记号。  指着一处哲合忍耶的拱北追问——他真的就埋在这里吗——是肤浅的。哲合忍耶的每一处拱北都有着再被毁的前定。哲合忍耶的每一处拱北里,都仅仅埋着我们诉说不清的痛苦、屈辱、光荣、祈求和情感。  我不敢说,每一处拱北里都确确切切有那位老人家的几块骨头还埋在那里;但是我敢说,每一处拱北里都确实埋着他的灵魂。  穆生花部哲合忍耶与张家川另一支武装,即后日人称李大帅的李得仓部哲合忍耶,在教内史上合称为“南八营”。两部有合有分,张家川东部莲花城周边以及平凉教众归穆生花指挥;张家川西部至清水一线回民包括陕回难民由李得仓节制——两部人马走了不同的道路。  穆生花最后进入董志塬——陕西回军与清朝官军对峙的大本营;失败后向北进入宁夏,投奔了哲合忍耶中心金积堡道堂。因此,金积堡暴露于清军正面,哲合忍耶与满清公家的大决战也立即展开。穆生花带入金积的残部约有一万多人,入金积的时间约为同治四年初。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是后日教内尊称平凉三太爷穆生花的忌日。教内传他是病逝,左宗棠奏折称他是“仰药自尽”。  后事前说,就此交待哲合忍耶平凉穆姓的后来情况——  平凉三太爷穆生花病逝或自尽,葬于灵武一带,终年四十五岁。其兄弟穆生辉率南八营残部出金积,再回故乡转战。同治七年,南八营大帅李得仓投降,穆生辉继续战斗,兵败后牺牲,教内后尊称平凉四太爷,葬地不详。  另一兄弟穆生果,在同治回民战争失败之后,被左宗棠清军解回平凉城。同治九年正月十九日,穆生果及全部被俘穆姓家眷以及金积堡解出回民中混藏着的马化龙族人家眷,共三十余人,全数被公家杀害于平凉西郊。  焚毁后的平凉拱北里又添了新骨。除了平凉太爷卢罕安息的老坟之外,有著名的七女子坟——她们是金积堡覆灭后,从强迫南迁的回民队中被清查出来的、十三太爷马化龙家族的女眷。七人为着逃避凌辱,一齐服毒自尽,葬于平凉拱北——像道祖马明心的妻子们在伊犁、在关川拱北一样,受着哲合忍耶教内教外的崇敬,尤其是妇女们的崇敬。  传说,穆生花的一个儿子逃过了杀戮,改姓易名远去四川,后来又被哲合忍耶秘密接回张家川,务农礼拜,民国年间才迁回平原。今天,平凉拱北的穆阿訇就是他的后裔。  一九八七年冬,我如一个远道上坟而来的农民,来到了平凉拱北。晨起即雪,奇冷袭人。平凉南台子上,小巷里冻土焦黄,白雪冷而干燥。拱北静静地占着一角小院,簇拥着一丛黑柏。大雪纷飞不已,洗时雪片落在裸身上。那位穆阿訇为我指点着,白雪凸起的土地里,前辈的灵魂似醒似睡。听着熟悉的也门调的章节,雪仿佛在视野里神秘地舞蹈。我回忆着平凉太爷和他的一门穆姓,回忆着他们的事迹。我的祈求的掌心里,有几片雪花同时落上,并在一瞬之间融化了。  李得仓,张家川真正的缔造者,哲合忍耶造反史上头一名降敌者,哲合忍耶生与死之间的桥梁。李得仓的事迹流传不多,但他生涯中的每一步于教门都关系重大。  陕西回变发生后,难民流入张家川各地,武装避祸。上磨地方回民恐惧牵连,不敢收容陕西回回,反是汉绅王平安采取礼遇陕回以求自保的策略。张家川民谣唱道:  骑耕牛,过关山,大营扎在上磨川。上磨人太短见:抬磨轮,打磨尖,不如王家堡子王平安。  王平安他真好汉,一笼油,两袋面,大牛拴在门外边。  由你吃,由你站,不要烧我的房和院。  这首歌形象地描述了难民涌入时的景象。但是,随着回变的扩大,张家川回民终难保持上磨式的观望态度了,他们推举了一位大帅,举旗造反。战斗中,那位大帅身亡——这便是草莽英豪李得仓出世的契机。  李得仓是衙役班头出身,大帅尸身扔在一片萝卜地里,众人说谁能夺回大帅尸体谁就是新的大帅。李得仓应声而出,夺回了那具亡人遗体,也夺得了他在张家川长达数十年的军事和宗教的地位。  李得仓称李大帅后,麾下回民十余万众。几次鏖战后,与穆生花部合流,号称南八营。由于不能取胜,同治初起事不久,南八营挺进陇东与陕西交界的董志塬,与困在那里进退两难的陕西回民军合兵。  董志塬时期以后,李得仓走了一条与哲合忍耶回民很不同的道路。  当金积堡决心承当大任,开门容纳陕西失利的回民大军之际,陕回和南八营的穆生花部都迅速投入宁夏,惟独李得仓撤回西海固一带山区——他已决计投降。  据张家川教内传说,李得仓投降是受了十三太爷马化龙密令,这很可能。十九世纪教史的两部书《哲罕耶道统史传》和《曼纳给布》中,比比皆是地描述了十三太爷对战争悲惨结局的预言——他为了让哲合忍耶保存一口气,决意在一直没有暴露的陇南教区保存一点势力和血脉,是完全可能的。更重要的证据是他曾在金积堡城破之前指示洼上师傅去张家川——后文将详细述及这个著名故事——洼上师傅的前途无疑与李得仓的南八营息息相关。  自从伟大的哲合忍耶学者阿布杜?尕底尔?关里爷使南线教务兴旺以来,无论关里爷与灵州哲合忍耶导师之间关系怎样,陇南一直包括平凉、优羌、首谷、张家川一带已经暗藏着哲合忍耶的大前途。  形势再也不是乾隆四十六、四十九年那样了;即便在哲合忍耶中,也毕竟出现了投降者。  李得仓在这种宗教前途的死灭与复苏之间,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同治六、七年之交,李得仓率南八营九万余众投降。地点正在后日又名震天下的西吉县境内。李得仓之降清,也许有以下几点可以注意:一,他没有暴露自己的哲合忍耶教徒身分。在他著作的降表中,把自己乔装成陕西回军之一种。降表中婉言陈诉陕西回变过程,控告陕西团练头子张芾劣迹,实质上是借雷电掩刀光,牢牢地隐藏了哲合忍耶的秘密。二,他的降敌,不同于河州马占鳌的叛卖。在中国义军史上,降与叛是必须区分的两种行为。西北马占鳌、云南马现都是叛徒,他们掉转枪口屠杀同胞——用人民的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子。而宋景诗、李秀成、杜文秀、十三太爷马化龙都在绝灭之际有过形式上的投降,他们的所谓降是战争规律,甚至是更深沉的牺牲。区别的界限在于是否于降后屠杀同胞。李得仓降后,事实上并未彻底停战,事见《平定关陇纪略》卷六,同治八年五月纪事。李得仓还曾参与接受河州叛徒马占鳌的求抚,但他没有与河州人战斗——官军不信任他。而花寺派出身的马占鳌后来是自己趁一次大胜仗之后向官府投降,并急急开始其屠杀回民以求发达的正式营生的。三,李得仓大帅,后来是张家川唯一的大人物(张家川地区无一县城)。他等待时机,先后在张家川暗藏安置了哲合忍耶几个重要的宗教领袖:道祖马明心的后裔;十三太爷马化龙的后裔;平凉太爷穆家后裔;以及南线各地在大失败之后的热依斯洼上师傅。  李得仓是哲合忍耶历史上的一种新人:世俗上层和宗教的两栖人物。这标志着哲合忍耶这个最底层最贫穷的教派,已经能够以自己的宗教魅力在中国社会上层参与竞争。谁也无法怀疑的光荣教史,抵消着追求者对于宗教本身的疑问。不经过宗教职业是否也可以坚持宗教信仰呢?生活于人间俗界是否也可以获得圣洁呢?社会地位与经济势力这些人生的终点,是否可能变成灵魂的起点呢?李得仓的意义,在于他代表哲合忍耶多少回答了这些问题。  ①究里:这是一个中国回民的术语,指与“浮层”、俗界相对的宗教世界。其语感在哲合忍耶内部尤为沉重。第05章 云南与贵州就整个同治回民战争来说,云南杜文秀达到的水平几乎超过西北——杜文秀在大理狭窄而肥美的自然区里,如同太平天国一样,真正实现过一次回族的自治。这几乎是把梦变成了现实。杜文秀做为十九世纪三大回族英雄之一,以其占地独立的行为批判了黑暗的中国——这种行为正与白彦虎闯荡西北冲出国境的举动相呼应。云南回变的大主角是格底目老教派的杜文秀元帅,哲合忍耶在云南的是非,在于与杜文秀的一致与否。  同样,与西北终于出现了花寺马占鳌这样的凶残叛徒相应,滇回中也出现过马现(后改名马如龙)这样的屠杀同胞的刽子手。判断我们云南哲合忍耶的历史功罪,又在于与马现叛变之间的关系。  感赞主,当我无法找到云南哲合忍耶内部教史(哪怕一卷一页)的时候,资料目录上出现了EmileRocher(艾米尔?罗舍)的巨著《LaprovincechinoiseduYun—nan》(《中国云南省志》)。此书出版于一八八○年的巴黎,几乎与回民战争完全同时,其中一章全记云南回民起义,篇幅占此通志三分之一。作者E?罗舍是清朝请去云南搞欧式军火采办的海关西洋人员;曾任安南海关监督和云南蒙自的法国领事。同治回变时亲历战场,尤其是当马现屠杀东沟哲合忍耶热依斯道堂时,E?罗舍一行正在云南府——甚至马现攻打东沟的当夜,还曾给这些洋人送食物和作战口信。  他的著作,属于一种原始记录。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曾觉之先生一九五三年译出此书,译文流畅美雅。居然直至曾先生逝世,未得出版。白寿彝先生藉编写《回族人物志》之机,把此书印刷出来,以求他日备征检索——这一资料兼有洋人和官方的内部性质,正可以和我们云南教内的口碑传说相对证。  概言之,云南在同治十年前后的形势是:全省因公家煽动汉民屠回,以“滚单”传示各地村寨,约期灭回,而激起全境回民起义之后,几经鏖战,渐渐形成了东路马德新、马现投降并为清朝收拾滇局、西路杜文秀拥兵自治支撑正义的态势。  哲合忍耶的中心热依斯道堂——东沟,正处于回奸马现覆盖之下,而采取的立场又与杜文秀一样。这种孤军战于叛徒中央的处境,决定了云南哲合忍耶凄惨的结局。  关于后来被中国许多回族知识人赞为一代大师的马德新(复初),应有另题剖析。关于他为清政府掌握着全省平回大局、然而又为伊斯兰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的一生,究竟是否能够在后世里得到主的饶恕,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至于马现——这个南方回民的叛徒,他与西北回奸马占鳌的区别在于:马占鳌父子尚不过是充当左宗棠政府军中的一个打手,而马现本人却是屠杀云南回军的元凶。他与马德新两人一文一武,把国家的残暴、欧洲的装备、军事的包围和媚权的宗教——都变成鲜血,使之在哲合忍耶的东沟流淌。  大理远隔重重关山,东沟人无法获得大理杜文秀的援助。事实上,同治八年间杜文秀曾派遣十八大师(司)东进围省,企图解决这种局势,但是省垣会战中,杜文秀失败了——从此云南哲合忍耶的东沟已如刀斧下的缚囚。  金积堡更远在天外。从进入十九世纪这场巨大的沧桑之变开始,云南热依斯便不断派人向金积堡十三太爷马化龙处请求口唤,争取协调——东沟热依斯与大理元帅杜文秀曾派纳尚邦赴宁夏,但纳尚邦只能就地参加了穆生花的义军。  东沟的前定即是如此。东沟作为哲合忍耶的一个据点,它的命运只能是哲合忍耶式的,尤其在同治十年,前定是不可逆转的。  东沟,源在云南他郎。哲合忍耶创始人道祖马明心之子阿布都拉?马顺清于乾隆四十六年被充流云南墨江县他郎寨后,殁于该寨,留有他郎拱北,教内尊称他郎太爷。  他郎太爷有五子,第三子马圣麟(流传中或作马朝圣、马世麟、马成林),后日迁河西县东沟潜伏,悄悄地在云南和贵州发展着哲合忍耶教派。至迟在四月八太爷马以德时期,云贵哲合忍耶与西北中心教区恢复了联系,马圣麟也至迟在他从西北学经完满以后,便被委托了云南贵州两省教权。他任热依斯之后,东沟成了哲合忍耶南方的道堂——直至今日。  整顿一新的异端者教派哲合忍耶出现于云南,必然刺激和惹怒了媚权的马现以及马德新。E?罗舍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作者注释,透露出回奸马现对哲合忍耶的不能容忍,甚至连法国人都深知其味。①  马现对东沟哲合忍耶的灭绝之役,打了三年多时光。关于这一仗,我们云南教内有这样一段口碑:  东沟回民流传着一首儿歌:“老提台,要打下东沟吃早饭,一打打了三年半。带牵着,小东沟马依玛目挨水烫。”  老提台,即投降官府后改名如龙、官升提台的马现。《清咸同间云南回变纪闻》说:“马如龙之降,一进城就称提台。算是马提台保省。有歌曰:‘好个马大人,四门开三门,龙灯夜夜耍,米卖二百文。’子孙皆尽矣。好杀贪功,淫人妻女者,请以此公为戒。”  E?罗舍写道,马现派人告诉他们:“他立即要出发到东山去,他的部队正在那里作战;但他希望当晚便能回来。”  马现喜欢使用这种当天了事的表达方式。除了对法国人这样讲之外,他在降伏小东沟后,又扬言:“跟我来!打下大东沟吃早饭!”——因此被回民编成儿歌嘲笑。  结果是——“打了三年半”,大东沟誓死抵抗,马现本人也在攻打东沟道堂时受伤。小东沟阿訇马依玛目对他说了一些讽刺言语(当时小东沟已降),马现恼羞成怒,下令将马依玛目拖出,一遍遍用开水浇淋折磨,直至将马依玛目烫死。  ——如此一个刽子手,一场残杀族胞的征伐,一个已经投降的村庄和阿訇,一个作证人的外国佬,凑成了这篇流传了一百年的儿歌。  马现在歼灭东沟哲合忍耶的战役中,使用了当时罕见的新式皮波帝枪。E?罗舍写道,东沟外围的哲合忍耶(或者是零星的杜文秀义军)“为第一次在云南使用的这种快速射击的武器所大量击毙”。  E?罗舍记叙道:“小东沟被清军占领后,义军方面滋生着扰乱不安的心情。他们看见四面八方都被围了。马成林(圣麟),同时是阿訇又是首领,觉得事势是绝望无救了,乃对于妇女们施行他的影响力,使她们相信走到别一世界去的时候到了。上天的门开了,应当利用穆罕默德的召唤以回到他身边去。一大部分的妇女因此而吞大烟自毒死,同时亦给她们的孩子吃大烟——结果,差不多只有男子来保卫她们的遗体了。”  此时已是同治十年秋季。  大东沟哲合忍耶热依斯道堂涂炭的日子到了。云南哲合忍耶教徒守住自己束海达依称号的时刻也到了。  据官方钦定的记载,马现率军“进逼大东沟,昼夜以开花炮连环攻击”。血战之后,大东沟被攻陷。事发在同治十年岁末,正是西北哲合忍耶主战场——金积堡道堂毁灭的周年。  马圣麟因此获得了哲合忍耶教内圣徒的资格。还在他被开花炮弹炸死的当时,东沟教众已经在拼死救护他的遗体,《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卷四十四载:“首逆马成麟中炮死,其弟马自新、马文裕等藏尸清真寺,意存叵测。初八日,复派将弁围攻三昼夜,生擒马自新、马文裕、张体宽、合士成;率队进寨,攫获马成麟尸身,戮以示众。”  但是教内有不同说法。据无名氏稿本,“其尸首是小东沟人偷葬于沟溜鸽子箐,后奔告大东沟人迁回。”  东沟就这样被残酷地毁灭了,除了它不死的精神。今天,沿着东沟美丽险峻的风景,满目疮痍,都是哲合忍耶舍西德的坟茔。无名氏抄本中写道:  事隔一百多个春秋,而今屋内村外的坟冢还历历在目。清真寺以下至南栅门,由南栅门围墙至山麓,一排排坟茔都是沟壑:内用土基分隔小间,每小间垒满尸体,再铺盖树枝泥土。多为五层,因名“大坟”。挤满大坟的这片土地名“大坟地”;大坟地向西南抬升,延伸到山顶都挤着没有空隙的坟冢,名为“大坟山”——都是反围剿大战中舍西德的寝园。  马圣麟的拱北坐落于烈士们遗骨的正中,一片栽满松树的山坡台地上。他死后被尊称为云南三太爷,永远地享受着尊敬。与他被公家流放他郎客死的父亲一样,他也走完了哲合忍耶英雄前定的道路。冤屈和鲜血是拱北的根源。同治十年以后,哲合忍耶教派才真正在云南扎下了根,他郎和东沟两处拱北象征着他们,也吸引着他们结成一个坚固的集体。  贵州——关于十九世纪回民大起义中贵州哲合忍耶的作为,教内记述远远不能与史事相匹。一九八一年,贵州兴仁县张正兴写作了一部章回体小说——《咸同年间盘江回民斗争史记》,保存了贵州教内的口碑传说。作者的祖父当年曾亲身参加起义,作者又亲耳听过祖父的反复叙述,因此这部小说具备着一定的教史性质。  云贵两省回民起义无法区分,云贵两省哲合忍耶的行动也无法区分。贵州境内哲合忍耶基本上是按照东沟道堂的口唤发难的,两代领袖——张凌翔和金万照,都接受过东沟云南三太爷马圣麟的指示。  章回体《咸同年间盘江回民斗争史记》开卷第一回,便饶有意味地描述了张凌翔去东沟跟穆勒什德忌日尔麦里(但小说把忌日九月初六误写为九月初七,把船厂误记为平凉),东沟“三爷”为他痛说教史、指示他归省举义的故事。作者在文中叙述的几辈导师,几乎无一辈写得准确;如说“船厂率领造船工人起义”、“道光年间外姓掌教、张格尔回民反”等等。这种差误深刻地反映了宗教组织对于被压迫平民的意义。东沟人仅仅战于一山一寨,声名却传于半个中国;贵州人虎踞数座县城,裹拥了彝苗诸族,却默默无闻,原因只在于缺乏宗教对历史的补充。贵州回族等族起义中,首领以哲合忍耶最醒目,但战争性质更接近于各族对腐败满清的颠覆。战事平息后,哲合忍耶南方中心又偏重东沟——这些原因都曲折地表现在这部章回体小说中,使之不能充分保存当年贵州哲合忍耶的面目。  但是这部小说丰富地保存了回苗布瑶彝黎汉七个民族的反清面目。义军俗称白旗军,这段历史俗称白旗斗争史,小说对于诸如义军拒降等事件,叙述得可以和其它公私文牍互证。小说尤其准确地保存了金万照的事迹:  金万照,东沟马家亲戚,早年求学甘肃,云贵知名阿訇。贵州乱后,公家措手不及,求金万照出面去贵州议抚,并赐予“议抚游击”。金万照被召到云贵总督衙门后一一接受,暗中却去东沟道堂,请求口唤。  云南三太爷马圣麟指示金万照,到贵州后要“好好地掌握哲合忍耶”,小说中的这一句话,经得住推敲分析。金万照入黔,标志着教派意识朦胧的贵州哲合忍耶即将与东沟组成一个潜伏的大局势——而这一点无论是对紧急的战局或是对日后的出路,都十分紧要。  金万照的事迹非常动人。他没有一丝一毫犹豫,就放弃了一种机会——河州马占鳌和滇东马现不惜残害同类疯狂攫取的叛变机会。他日能霸占一方威风八面的前程,似乎根本没有被他考虑过。他风尘仆仆走进云贵边的大山,见到白旗义军首领张凌翔后,立即宣布了东沟热依斯的口唤。  同治年是一个大时代。是英雄和叛徒都辈出不穷的时代,是国家显示极权、人性恶到极致的时代。在遍及全国的回民起义中,很难数清究竟是英雄多还是叛徒多。即使在哲合忍耶这个最单纯、最勇敢的集团里,投降和出卖也在恐怖的持续中屡屡出现了——东沟就曾应官军要求献出过三十三颗首级。杜文秀曾经先被他的女婿出卖、后被他的大理战友送到官营。金万照情愿以官身作罪民,不远千里投奔叛乱的壮举,直至很久以后也没有再次出现于中国史。  金万照面对着曾国藩源源发来的新式官军,李鸿章为这些刽子手装备了洋枪和洋官,——中国虚弱有名,但残民之力无穷。金万照按西北战场上十三太爷马化龙的榜样,兵败后请以一死为同胞求赦。  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七日,金万照被清朝公家解至贵阳,以骑铜马刑炮烙杀害。在哲合忍耶的忌日单上没有这一天,但是贵州回民常在十月十七日诵经悼念他。  云贵两省各自实现了自己前定的束海达依追求。哲合忍耶的悲剧精神已经实现了它在全国教众中的弥漫。圣教死了,苟活者忍受着一种负罪感,苦苦地呼吸着这种末世空气。  同治十一年腊月廿六日,杜文秀大元帅换水后念了讨白(忏悔词),宰了所蓄的孔雀。他嘱咐留城的人:“满城百姓交代与你了。”然后胸挂孔雀胆,坐轿出城。出大理北门,把孔雀胆掺毒药服下。轿至清军大营,药力发,渐渐气绝。他在如此的就义前夕,一定已经听说了东沟哲合忍耶的殉难;也一定听说了侧翼贵州金万照的就义。我想,杜文秀一定曾感慨过,一定曾经在一刹那琢磨过哲合忍耶这个教派;因为在他的大理两翼的云南与贵州的大地上,凡是哲合忍耶都牺牲了,都支持他直至最后一刻。  ①E?罗舍,P.97注:“战事延长至如此之久,是因为马成林虽然是回教徒,但是属于称为新教的一派;这派在近几年才成立的,马成林被尊举为这派的首脑。而马如龙则为旧派的回教徒,因此在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教派的仇视。”第06章 董志塬同治年间的大西北,是真正的乱世。一些人反叛了,攻打着一些村堡。自卫的由于拿着武器,事实上已经加入了造反。暴乱时伏时起,战争维持在一种巨大的混乱和停滞局面上,并不是总在打仗。人们都拿着刀枪,蹲在堡子上。  这样,包括汉民在内,整个西北都进入了这种自卫与攻杀相依存的乱局。犹豫的人丧失了继续自己顺民形象的环境;思考的人在混乱中不能再瞻前顾后;凡有势力的人都已变成了一种民军首领。很难辨清这种民军是造反的义军,还是寻找官府的民团。  政府军忙于应付处处冒烟的形势,在许多个热点上打仗。策略是,对陕西回民痛剿不赦。陕西回军冲突几年之后,锐气正在消尽,危机紧紧尾随着他们。清朝公家对甘肃回民宣传宽大,企图对陕西、金积两股回军逐个击破。  金积堡道堂以及第五辈穆勒什德马化龙,此刻已经面临着最后的选择。犹豫和分析已经到了尽头。造反的炮已经打了,求抚的头也已经低过。前景不能不使人悲观和警惕,但眼下金积堡已经成了大西北全部回民的元帅帐——哲合忍耶道堂与教民之间的铁的关系,已经被西北回民用来维持自己的关系——哲合忍耶是不可能逃避自己与清朝不共戴天的前定血仇的,马化龙注定要被选定去担当元帅——如同古尔邦节牺牲的羔羊。  当然,除非他选择另一条路;一直到同治八年初为止,他始终可以选择“叛”的道路,如同河州马占鳌、云南马现一样。而且同治八年以前,陕回聚集困守的董志塬,正暗示着这种机会的一切可能。  董志塬,俗谚称“八百里的秦川,比不上董志塬的边边”,无险可守。陕西回民军闯荡数年后,退守董志塬,携眷带犁,老弱辎重拥挤。一步绝棋,深刻地反映着陕回的黯淡前景。  如果金积堡的哲合忍耶上层决心追求生存与繁荣,兵下董志塬的话——便没有后日里马占鳌、马安良家族的发达了。但是,哲合忍耶视而不见这种历史机会,他们没有叛变的传统。  困守董志塬的陕西回民,拖家带口多达数十万人。《平回志》卷二称:“董志塬数百里地,人多缺食。”“董志塬贼数十万,选陷庆阳、宁州、镇原、平凉,力图窜陕掠食。”——表面上,陕西回民以董志塬为据点,四出征战,占着几座城池;实际上,陕回在董志塬绝地仅仅是掠食而已。  金积堡的抉择是援陕——这使得哲合忍耶又保持了一个世纪的纯洁和美名。哲合忍耶的后代没有河州马占鳖和云南马现那种肮脏的历史,哲合忍耶的历史只能是一部殉教史。  援陕,使哲合忍耶成了西北回民的盟主。  同治七年冬,“董志塬巢内粮食将绝,马化漋(龙)于二月初旬,用骆驼一千五百余只,驮运粮食接济”。而且,“各回逆洋枪、洋药、战马,屡据擒贼供称,均由马化漋自归化城一带贩来。”  同治八年二月初八,董志塬陕西回民被清军打败后,决定向金积堡靠拢。  哲合忍耶向陕回董志塬营盘里的男女老幼敞开金积堡大门时,便同时拉开了自己又一次殉教悲剧的大幕。  陕西回民把十八大营合并为四大营,“以其半护家口辎重先行”,然后再留人断后,与清军决战。  二十三日,清军总攻,全灭董志塬。刚从旧营冲出的“老弱辎重,因人马众多,未能疾走”,被清军追剿,——董志塬之役,陕西回民死伤惨重,官书说“杀毙、饿毙、及堕岩落涧,实有二、三万之多”。  从董志塬的陇东陕北交结地带,向宁夏川的黄河灌区,那时该有一片壮观的景象:成队的牛车碾得黄尘弥漫,老幼号哭着蹚起更高的烟柱,几十万人四散奔突,渐渐消失在这障人眼目的黄尘之中。成串的骆驼结队返回,金积堡的哲合忍耶回民赶着驼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流滚滚向着西北方向,人流拥过去了,在践踏拥挤之中死去的病人弱童,都静静地半埋在黄土已经松陷如粉的道路上。  大战开始了,金积堡一带从此枪炮声再也没有中断。  我很难忘却刚刚死去的贵州金万照。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古怪的。为什么他们都放弃了生机呢,其实他们的性情早被历史磨得异常冷酷。贵州金万照简直就是千里迢迢去投奔造反和死刑,其实金万照本来可以摧枯拉朽,先打败贵州回军再统治贵州回民。当董志塬濒临绝灭时,手里握有唯口唤是听的哲合忍耶的马化龙,本来可以使哲合忍耶从在野变成在朝,变成至少囊括陕甘边区董志塬的大宁夏的正统官方教派——但是马化龙显然不曾这样想过。  哲合忍耶要寻找一种旧路。这就是在中国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但在教内却魅力无比的束海达依——殉教之路。  冲出了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在后来赫赫有名的英雄白彦虎和他的乡亲战友率领下,进入了金积堡周边的哲合忍耶教区——注视着褴褛血污的陕西人流,扛鸟枪的哲合忍耶在堡墙上想:嘿,帮忙的来了,这一回把狗日的公家打美。  哲合忍耶至今有这种历史主角的幻觉。也许,百年里过分的受迫害史和马明心道祖以来他们拥有的过重的精神财富,使得哲合忍耶在思想和性格上,都有一丝近乎病态的刚硬。同治年回民三大英雄中,白彦虎打遍了西北五省,最坚决也最为清朝仇恨,最后打出了国境使苏联生息了一支回民。但哲合忍耶却不认为白彦虎是主角。杜文秀凭仗大理南北天险,复活了古时的大理国传统,如同太平天国一样,创造了“达鲁?伊斯俩目”——伊斯兰教区域,事业也比金积堡大得多,但哲合忍耶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同治战争的主角。  这种意识如果仅仅是对于同治年的一种观点,那它不过是骄傲自大而已。关键在于哲合忍耶总是这样地看待自己和准备承当。那么,这种意识就不仅是理解金积堡战事的关键,而且是认识哲合忍耶的关键。  决战近了,换句话说,殉教的束海达依之路的光芒近了。宁夏川十数万人已经等待太久。自从平凉太爷把希望寄托给这条泛白碱的银色大川以来,川里人证明自己不愧于苏四十三阿訇率领的撒拉循化人和张文庆、田五阿訇率领的陇东石峰堡人的考试已经开场。天堂之门已经近了,天堂的光芒正在一片黄尘中闪烁。牺牲是最美的事情,牺牲之道是进入天堂的唯一道路。前辈人早巳解释得简单明瞭:这种正道得来不易,这是道祖太爷特意为哲合忍耶讨求来的,个人称作“舍西德”,教门称作“束海达依”。这条路是我们哲合忍耶的特权,其它各门各派各民各族都没有上这条路的缘分。川里人等待得实在已经太久,陕西人败下来了,正戏要唱开了,金积堡永垂不朽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这就是哲合忍耶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董志塬是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一个大战场,也是哲合忍耶外围的最后一道屏障。董志塬相当久地保卫了哲合忍耶地区,现在轮到哲合忍耶上阵了。  在此之前,金积堡一线时战时和,战事一直没有真正停止。从同治元年到四年,金积堡对清军形成优势;四年至八年对峙僵局由董志塬的陷落而结束。同治八年,清军在左宗棠指挥下,分三路向金积堡合围。  在下文中,我不想自讨苦吃地照抄汉文文牍,去叙述那场逐堡逐寨的战役细节——总之,金积堡在死守。第07章 为着牺牲金积堡一带是著名的黄河古灌区,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正是此地。稻田之间,密密的堡寨布满平原——哲合忍耶及各路回民义军与政府军的决战,主要就是攻打与死守这些堡墙坚厚的村寨。间或有野战,多在铁色不毛的牛首山上。  同治年血腥的屠杀早久消逝了,虽然在金积北门外不远的马莲渠畔,一堆白骨仍然醒目。我一连两年都在斋月来到洪乐府清真寺,但是朴实的农民不擅描绘和回忆。  有一些出名的传说,有一些含混的传说,听久了只能获得一种印象,而不能获得事情的经过。  据金积附近大阿訇杨怀真回忆录描述:仗,大约分三步打:第一阶段,清军由南线而来,经滚泉攻金积堡,被哲合忍耶截击于强家沙窝,三年时光里回民占着上风。第二步,清朝公家从金积西南进兵,占黄河东岸,在红柳沟一带摆战场,由传说中的魏花脸为将。魏花脸,也许就是清朝文牍中的魏光焘,老百姓都说他被回民军打死在红柳沟的山上。红柳沟山梁上,魏营的土垣废墟沿山迤逦,至今清晰可认。第三次,清军从金积堡东北新界堡进攻,百姓们说,清军用的是“机关炮弹”,大约是左宗棠使用四百万两外债采办的欧洲新式军火之一种。  杨怀真阿訇回忆:“机关炮弹像乌鸦一样飞来,然后缓缓落下,打在地上过一会儿才能爆炸。我阿爷一手提着桶,看见炮弹飞来就跑上前去,把水沏在那热炮弹上。那炮弹便炸不开了。后来,阿爷沏炮弹时,沏灭了一个另一个炸开,炸伤了右腿。就搭一个草棚,养着伤抵抗。后来,整个新界堡树皮都被剥光,野菜也再挖不到。饿得受不住时,就用手捋些蒿麻籽吃。就这样,在一场肉搏战里,我阿爷被一个公家兵刺中,枪尖扎进了喉咙。牺牲前嘴里正嚼着蒿麻籽,口里流着血水和绿水。”  也有些老人认为,金积一带哲合忍耶的主要圣徒墓——巴巴太爷和四月八太爷拱北,是清军前进路上的要冲。撤应伏老人回忆:  “公家方针是:占住青龙口,拆了洪乐府,打开金积堡。所以青铜峡、红柳沟都是军营;而巴巴太爷的拱北一被拆毁,我们多斯达尼就没有救了。”  《曼纳给布》也说:“战争期间,太爷命我(花儿沟阿訇)带些人,在拱北周围打十二个堡子,保护拱北。”但是,战争中洪乐府的拱北不可能免祸——这座灵州系统哲合忍耶最中心的圣徒墓里,有灵州七巴巴和四月八太爷马以德两处拱北——据《哲罕耶道统史传》中的描述,导师马化龙讲过:“如果平凉的坟失去了,我们的坟也就失了。”堡寨争夺的鏖战中,洪乐府拱北首先被官军占领。当时:  只有一个虔诚的蚂蚱阿訇,仍在尊贵的拱北里念古兰经。卡费勒冲进拱北,夺了他的古兰经,剥了他的衣服,用绳子吊他……大家知道,那时,尊贵的拱北已被毁坏了。  据说清朝公家最初在屡次失利后,曾请了一个喇嘛看风水。当时金积前线回民占着上风,官军用大车向兰州城拉回整车整车阵亡兵勇的辫子。喇嘛登山看地,断定“挡住兵马不能前进的,正是灵州七巴巴和四月八太爷马以德的拱北”。  这处拱北,今天称作洪乐府拱北寺。虽然后来的百年又是沧桑反复,但时间总是证明着洪乐府拱北对于川里灌区哲合忍耶的关键意义。同治年间的往事,仅仅留下这么一点传说,似乎淡化了北部宁夏对这座拱北的精神寄托。后来——一九九○年斋月,当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骄横的公路为它改道绕行,直流的渠水为它弯曲围护时,我才体悟到了这处拱北的含义。  灵州,或者说宁夏川的哲合忍耶,已经快要走完他们的大路。临近他们交出哲合忍耶中心的使命,他们走向前定的黯淡的时刻已经到了。他们长久以来难以尽述自己的情感,他们解释不了自己的信仰,哲合忍耶遥远的关川、他郎、石峰堡、兰州、伊犁、船厂,对于他们好像更像一种血缘和出身。只有洪乐府形象地说明着和寄托着他们自己,洪乐府拱北就是古老的宁夏川。现在,拱北已被毁坏,金积堡陷在重围——像天空突然间晴朗了一样,此世的一切都清楚了。  宗教的情绪首先在穆勒什德马化龙、其次在他的一些助士之中高涨起来。哲合忍耶的宗教情绪和热情,经常是一种企图重演历史的特殊要求。让世界快来屠杀,我举意流尽鲜血。让客观快变成刀斧,帮助我让头颅落下——这种情绪一经大西北性格的烘托,便成为一种可怖的和美丽的精神。认识后日敬称十三太爷马化龙的一切,首先必须懂得这种精神,至少要靠近它。以市俗和非宗教的研究者心态,是不可能剖析金积堡的。十三太爷马化龙后日遭受过的一些评头品足,恰恰就像喧嚣的屠杀宁寂之后,又飘过几响空枪流弹。  在生死之际传统是唯一的武器。道祖马明心时代的历史,以及那时已经响亮地提倡呼喊过的束海达依——殉教道路,刹那间回到眼前,人人都激动地温习着它。天天重复的礼拜、特别是哲合忍耶神秘的即克尔念辞,刹那间显现出新鲜活泼的本意。同治八、九、十年的哲合忍耶义军战士,正陶醉于牺牲渴望,陶醉于后世走向天堂大门时的自己那无可争议的资格,陶醉于眼前似真似梦的战火——战争本身的胜负早已无关紧要,连战争本身也变成他们的一个工具,变成他们这巨大礼拜的打依尔了!  据曼苏尔?马学智《哲罕耶道统史传》:  谭爷,穆勒什德马化龙的助士(也许是一名热依斯)并没有在战争中牺牲——他在战前死在兰州,遗体被放在骡车里,运回宁夏。下葬前,传说他的眼中突然涌出了泪,导师马化龙抚摩着他的脸庞说:不要哭,真主说:凡是有生命的,都要喝一次死亡的苦汤。你先走一步,我们跟着就来。  史学界都知道,金积回民军曾经打算轻骑奔袭,直捣空虚的北京。此事或有或无,但能够肯定的是,突围战死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勇敢的九爷备下了足足的兵,想突围。九爷表示:我们全家都举意,为伊斯俩目和穆民殉身;我们要追随毛拉道祖太爷的道路,为主牺牲……后来,毛拉(指马化龙)给了口唤,他们都为教献了身,如愿以偿。  庄严的气氛弥漫全教。我的故乡山东也在这大时代里出了一位英雄,济南金阿訇,教内尊称金爷。  金爷在同治战争之际,正在经营北京的两处哲合忍耶清真寺———齐化门(朝阳门)上坡寺和昌平镇寺。  十三太爷为了疼顾山东金爷,想着把他拉进舍西德的行列里。同治七年,毛拉派人到昌平州,喊金爷来金积堡领舍西德……金爷来了。到十年,毛拉、金爷等亲眷、弟子都得了舍西德。  也许,现在可以明白十三太爷马化龙当年那段著名的预言了———  卡费勒要卷土重来,我们的道路还是维尕叶?屯拉的道路。  毡爷《曼纳给布》中记录了许多据说是十三太爷马化龙预言的诗句,真伪难以断言——其中有一些文风、口吻都酷似后日沙沟太爷马元章的作品。十三太爷马化龙最重要的、具有预言性的言论都浸透了哲合忍耶的束海达依主义。他的言论实际上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多、那么复杂和怪涎。沉重的心情和对于前途悲观的判断压迫着他,唯有牺牲的举意才能平衡这种心境。马化龙生前不拘教法细末,做人风流,处世随俗——因此常常使后人忽视了他内心的宗教性。事情逝去一百年以后,细细回味金积堡的故事,十三太爷马化龙内心的这种性质渐渐变得醒目了,像一块沉底的铁,漆黑沉重。同治年间金积堡涌现了数不尽的无名英雄,他们都在历史大浪的冲淘下逝去了。但是没有人比得上十三太爷马化龙,没有谁承受过那样的心灵负担。  原初的拯救思想,原初的替罪思想,一种成为一神教人生观和世界观支柱的认识,终于在同治九年末出现了。十三太爷马化龙在他的哲合忍耶灭顶覆灭前夕.感受到了人类信仰史上曾有过的残酷考验。阿布杜?艾哈德?毡爷的《曼纳给布》记载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毛拉问:做古尔邦,什么东西最贵?答:骆驼。其次是牛、羊。毛拉说:你们的古尔邦,只是些畜牲。你一个阿訇也不知道最贵重的古尔邦。最贵的是:易卜拉欣把儿子伊斯玛仪勒做古尔邦。为着援救众人,我把自己的身体举意做了古尔邦。  古时,一神教的圣人亚伯拉罕,即中国回民所谓易卜拉欣,按照真主的指示,决心杀死自己的儿子。当他真地举刀刺向自己的儿子时,主准许他改宰一只羊羔。这是一切有信仰的人都知道的古老宗教故事。  如今,哲合忍耶全教都牢牢记着:“十三太爷马化龙为着换回多斯达尼,把自己一家人举意当了古尔邦的羊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小事。  但这在信仰、心灵、神圣的历史上,却是一件罕见的大事。  特别是在由孔孟之道伦理道德代替信仰的中国,十三太爷马化龙对亚伯拉罕古老命题的实践,标志着中国人之中心灵追求的程度,更说明在中国社会中宗教存活的艰难。  亚伯拉罕的传说残酷而深刻。  十三太爷把这个传说表演了一遍。同治十年元旦前后,金积堡周边发生的故事是残酷的。它们冲尽了黄河古灌区渠闸相错鱼米之乡的安谧气氛,把兰州和石峰堡的血腥送了进来。这样,前定又一次被证明,前定和束海达依道路的悲怆而刚硬的信念,深深地被强化了。  同时被强化的是组织,即教门。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人如此不顾死活地信仰,简直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同治回乱远逝之后,哲合忍耶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再生和壮大。关于十三太爷马化龙和金积堡的史实,也藉宗教的形式顽强地流传着,不肯被时光吞没。这一点,董志塬上残存的和在俄罗斯定居的陕西回民没有做到,杜文秀的大理回民也没有做到。第08章 十三太爷进官营漆黑中黎明的因素正在徐徐发展,但是还不是黎明,鱼肚白尚在天边和窗棂上似有似无。我想,再也没有哪一个时辰能和此刻相比。在哲合忍耶严谨艰苦的日常宗教生活中,“奥拉特”的魅力永远是这么强烈,永远是这样隐现在最后的黑暗中。  顺着大自然的山脉走势,沿着河流的上下游,踩着大自然一样伸展绵延的交通线,我在半个中国倾听着晨礼的奥拉特。  哲合忍耶教派在晨礼之后,加念很长的念辞,称为奥拉特。  当念到“万物非主,只有真主”一句时,哲合忍耶作为一个教派的仪礼的特征便出现了:念诵的人们排在由前后两班相对而跪组成的打依尔上,随着这一句念辞微微陶醉。似是陶醉,似是问答——前文讲过,La(“万物非主”的第一个音节)表示否定;头要摇向外,而In(“唯有真主”的第一个音节)表示肯定,头要摇向心——这就是著名的哲合忍耶摇头念经。  重要的是:这句念辞,共念五十六遍。  为着纪念十三太爷马化龙在官营里受酷刑折磨的五十六天。  不知是否因为读过历史系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在那肃穆的打依尔上,听着自己的声音溶化在高昂的奥拉特齐诵之中,暗数着从一一直数到五十六遍——我不知自己是陷入了感动,还是沉入了陶醉。  历史湮灭以后,宗教在宣布真实。耳边那朴直得粗陋的调子,在赞颂中渐渐显出不可抗拒的魅力。每天一次,在视野中,有两排白帽渐渐从黑暗中浮现出来,化成一个矩形的阵。  没有任何一条史料记载过那五十六天刑讯。没有任何一本史书同时是追求真理的尔麦里。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真正探求过亡人的内心。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半个中国处处有人在数着那历史的五十六秒。打依尔上每一个戴白帽的人都在否定和肯定,都在反复地认识着一个起码的真理。  五十六遍反复质疑反复坚信的真理,强大地解说着百年之前那冤屈的五十六天。我随众念着,说不清心里满溢的感动——就这样,每一个穷乡僻壤目不识丁的农民,都准确地掌握了一星历史。  然而,哲合忍耶的打依尔决不是利用宗教去强记历史,而是彻彻底底的宗教场所和宗教生活——宗教应当包涵历史。回民们在打依尔上,在拱北上,一次又一次地纠正着我,使我不至于在为他们书写时,把宗教降低成史学。  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在哲合忍耶的忌日册上,写着“十三太爷进官营”。  毡爷《曼纳给布》详尽记载了这一天。十三太爷马化龙在“十一月十五日晚派苏满拉去请长子大忍爷。儿子来后,毛拉便说:“我已经把老少举意古尔邦了。”大忍爷低下头,说:“我遵口唤。”十三太爷下了炕,与儿子互道了色俩目。他说:“明天,我像道祖太爷入兰州城的那样,进卡费勒的官营呢。”他还吩咐儿子大忍爷明天不许送行,担心暴烈的大忍爷动武。  第二天,十一月十六,十三太爷马化龙自缚出金积堡东门,放弃投黄营(黄鼎营,在金积堡西北),径直朝回民的血仇冤家、湘军刘锦棠营走去。  那时,金积城外“堡寨计五百七十余,盘据百里”的形势已成过去,“城中煮草秸、麦根、杂牛皮、死尸为食”。饥饿中已经有人相食者,马化龙一如杜文秀,请以一家八门三百余口性命,赎金积一带回民死罪。  湘军刘锦棠一族,是屠杀中国十九世纪起义诸军的政府鹰犬。刘锦棠伯父刘松山被哲合忍耶打死在堡寨攻战之中,因此,投进刘营即意味着任人报复,忍受刑鞫的可怕煎熬。  没有任何人继续叙述下去触及那行亏的五十六天。在宁夏川区,农民们刚提到进官营眼圈就红了,我无法再了解仔细。  那五十六天的具体的一场一幕,在哲合忍耶内部似乎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在晨礼之后,跪在打依尔上听着那五十六遍赞词如流水浸漫而来,我清晰地感觉到巨大的恐惧和无限的感动。杜文秀曾宰了所蓄的一羽孔雀,那毒药既然是一服孔雀胆,死也许就是一个美丽的梦。而十三太爷进官营后的五十六天,却宛如黑暗一样,任凭谁也无法洞悉了。  他临走前,据《曼纳给布》,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  今天,我进官营,就像维尕叶?屯拉入兰州城一样。  金积堡落城(当地百姓喜欢说“开城”)后,政府军当然毫无信义。金积一带,哲合忍耶的多斯达尼被杀不计其数。原野上尸体遍地。我接触过的青铜峡、灵武、吴忠一带哲合忍耶,家家有亡人。  一九八九年,我在马莲渠畔看见的白骨堆,听说已经暴露了不知多少年了。地点临近于金积堡西门旧址,像是被成批屠杀的人的遗骨。  同治十年过去之后很久,当哲合忍耶终于又在满清奄奄一息(大概是清末民初)之际死灰复燃后,金积地区热依斯新师傅曾经打发人去拾骨头。教众们手拾耙扒,草草收集的一些白骨便如同山丘。他们曾用砖砌成一个没有顶的巨坟,俗称万人塔,时时上坟悼念。后来,此塔于一九六○年前后被当地政府平毁,骨殖烧掉。  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八年,马莲渠和青铜峡至吴忠公路先后强行通过洪乐府拱北。浊水和车轮喧响着,侮辱着多斯达尼的心,日复一日,不舍昼夜。路基两侧,渠沟壁上,屡有白骨露出,分不清究竟是同治战争中死难烈士的遗骨,还是哲合忍耶教内人士的旧坟——侮辱激起了狂热,宁夏川里的回民们跪在路基旁,跪在渠埂下上坟,向着这被血浸透的原野祈祷。  十三太爷进官营,并没有换回对回民们的解救。束海达依——这是宁夏川里的前定。  但是,进官营意味着停战。公家是杀不尽百姓的;一年后,幸存者得到出路:“官军收降陕回万余。迁陕回于化平川,而甘回分起安插灵州。”“甘回三千余人解赴平原安插。金积老弱妇女万二千余人解赴固原州,分拨荒地安插。”———这便是后曰几个主要的哲合忍耶教区的由来。  在屠杀的血泊中,和平毕竟是实现了。  哲合忍耶一天天、一年年在晨礼后诵读奥拉特。五十六遍“俩依俩罕、印安拉乎”,带着惆怅的节拍,轻摇着我们心底对十三太爷不尽的怀念。恰在五十六遍赞诵的进行之中,晨曦诞生了,黑夜完成了向白昼的转变。  哲合忍耶的奥拉特即克尔,特别是其中这五十六遍“俩依俩罕、印安拉乎”,使得伊斯兰教的晨礼更加纯洁和高贵。这种晨礼中坚守的正义和公道,鼓舞着人对理想的追求,证明着那遥远而永恒的真理。  万物都有终末。也许十三太爷的一切,终将会消逝在茫茫的未来之中。但是,哲合忍耶的这种晨礼后的念辞,将会启发后世的宗教灵感。因为它不是迂腐的原教旨主义说教,它同时探求着思想追求的两极——天理和人性。第09章 正月十三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中国穆斯林的血仇死敌左宗棠下令,将十九世纪中国回民大起义运动的三大英雄之一、哲合忍耶圣教第五代穆勒什德马化龙提出官营,在今吴忠北门外四旗梁子凌迟杀害。  从此,为牢牢记住这个行亏与殉教的日子,哲合忍耶和一大部陕西格底目老教回民都尊称他为“十三太爷”,他的道号也同时全美,称为赛义德?束海达依(殉教者的首领)?拖布尔?屯拉(主道的本质)。他享年约六十岁,掌教二十一年。  关于他的传说如雨后春笋,猛地传扬开来。  相传:刘锦棠在凌迟十三太爷时,手提尖刀,狞笑着走来——他是在官报私仇,他的大伯刘松山被回民(有人说是狄道师傅干的,有人说是陕西人干的)用土枪轰死了。他问十三太爷:我今天杀你满门满姓三百口,后日里谁是你的后人?  十三太爷答道:大地上但凡念“俩依俩罕、印安拉乎”的人,都是我的后人。  刘锦棠又问:可是又有谁为你报仇呢?  十三太爷发出了他的预言:  ——四十年后,有人为我报仇!  四十年后爆发了辛亥革命。老百姓干脆把这预言又渲染成“四十年后广东人给我报仇”,意指孙中山。四十年,伊斯兰大同理想中传说的周期,苦难中的人民盼望的界限,暴政横行的尽头——就这样突然进入了哲合忍耶教众的心底,在后来曾多次变成起义的论据。  相传:官军在凌迟处死十三太爷之前,在地上铺了七层毡。他们认为:如果十三太爷的血有一滴溅在土上,那么这片土地就会不断孕育反叛的种子。而且,剐刑之后,首级取走示众,一副已经惨不忍睹的血躯,又被官府装进两口大缸——然后缸口相扣封严,同样是害怕他的鲜血与大地结合,企图埋严他的卢罕。  传说:有一位名为沈家湖马三阿訇的人,凌迟大刑当夜或当场,悄悄为十三太爷站了者那则(殡礼)。又说:因为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官军没有立即掩埋。沈家湖马三阿訇把渠埂推塌一块,多少掩埋了十三太爷的遗体。  而曾侍奉十三太爷进入官营,又奉十三太爷口唤苟活回家的苏满拉后代讲,站者那则的虽是沈家湖马三阿訇,刨下干河床上的土、捆起毡(就用凌迟时铺的大毡卷起遗体)、埋了十三太爷的却是苏满拉。  后日里,冒着危险乘“十?一”国庆节公家放假,全家老幼一天修起十三太爷拱北的回民讲,那块地原来归一家姓董的汉民种。但是,牛一走到那个地方就不听吆喝,原地打转,像是患了瘟病——那家农民害怕,后来就不敢种了。哲合忍耶得知后,暗中把这块地买了下来。  传说和民间故事无法断定,那两口缸或七层毡装起的遗体究竟埋进了哪一寸土里。我在多少次向着四旗梁子的奔波之后,终于也渐渐地放弃了这种考古队员的偏执。  十三太爷四旗梁子拱北,初建于民国时期,后在一九五八年被毁,再于一九八一年恢复,瞻仰者不绝如缕,甚至定居苏联的陕西回民后裔也来到这座坟上接都哇尔。  对历史的细节不能考据。获得历史细节真实的手段,只能是感应、直觉和神示。哲合忍耶教徒不喜欢盘究那拱北之下的土壤里究竟是否安睡着十三太爷失去首级的残躯,但是他们绝对地坚信——十三太爷的卢罕(灵魂),毫无差错,确实归宿在这里。  但是,这高贵的卢罕并没有宁静,就像几十万哲合忍耶人的心一直没有获得安宁一样。他还有一颗不屈的头颅远远走了,那颗头颅的故事还没有展开。  悲怆而沉重的情感从此永远地变成了哲合忍耶的性格;使哲合忍耶孤单,使哲合忍耶高傲,使哲合忍耶追求灾难、逆境、厄运和牺牲。哲合忍耶全教由这种情感串连在一起,彼此沉默,并不交流,但是团结一致,诚信不疑。哲合忍耶距离原教旨主义更远了;它愈来愈象征着一种崭新的东西——中国的信仰及其形式。  中国文化,这是一个使中国人感受复杂的题目。它光辉灿烂,无可替代,但是它压抑人性。它深奥博大指示正道,但是它阻止着和腐蚀着宗教信仰。  在如此一个中国文化的大海汪洋中,哲合忍耶初生之犊不怕虎地降临了——挟带着一股那么诱人的、粗砺而直率、异端而正大的英雄之气。哪怕它被禁绝、被镇压、被屠杀,这股英雄气久久不散,向临近的人们施展着难以言说的魅力。  这种力量,这种魅力使人发痴——使人切肤地觉得自己站在宗教的边缘,站在神秘主义宗教的深渊边缘。人们会为自己的陶醉吃惊:因为他们完全忘记了英雄死去的形式。  他们只觉得——牺牲的美丽。第10章 女人十三太爷马化龙为众舍身,金积堡和洪乐府拱北均被毁坏——哲合忍耶一时遭到了全灭。或者说,哲合忍耶的全部古代史至此结束了;若是还有下一个光阴,若是还有人能出世再举起哲合忍耶的旗帜,那一定意味着一切都改变了,那将是由新的力量、新的血统、新的奇迹推动创造的近代。  近代的天已经大亮,连同新时代的一切矛盾都已经成熟。对于哲合忍耶来说,四月八太爷马以德的第一次复教是一种新世纪,那个世纪在神秘的前定约束之下,以轰轰烈烈的大殉难结束了。一个陌生的世纪已经悄然开始,它更巨大得多,复杂得多,难以理喻而且缺乏圣性。它不是雨天的云而是雨季本身,它要救扶的不仅仅是哲合忍耶这样一个异端教派而是古老的中国。  无论哲合忍耶是否愿意承认,它自身已经滑入了时代大潮,并沾染了这近代的一切特征。教史的单纯性和烈性就要淡弱了——人能够想象和不能想象的事情不久就要发生。而哲合忍耶是不死的——这一真理已经有乾隆四十六、四十九年两次古代遭遇证明过。为着存活,首先为着复活,哲合忍耶一定要联系上这个新的时代。  哲合忍耶教派与中国近代史的联系,是由一个女人实现的。  而且,是一个汉族女人。  她的拱北,在今张家川县城南川拱北内。  据一些教内老人回忆:“——西府太太是广武人,长得天下绝伦。早在毛拉破了广武城后,蛮子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混乱。谭爷(十二太爷的热依斯)走着.不想和一女子碰了个满怀。最后十三太爷娶了这女子,唤作西府太太。  后来,十三太爷一家三百多口死于非命,只有西府太太免遭杀害。因为人人皆知她是汉民。这件事情,如今被哲合忍耶教众认为是先知的奇迹:“十三太爷对西府太太说:你把所有传教的凭证都带上。金积破了,你就说,当初是我依仗势力霸占了你。后来,西府太太要回娘家,被释放了。她带走八个箱子,其中有四个箱子都是传教的‘衣扎孜’——这是因为,十三太爷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才娶她为妻的。”  尚有传说,刽子手刘锦棠迷上了西府太太美貌,要强娶为妻。而西府太太——有一说是她与某湘军人物结了婚并生育一子;有一说是她以刘锦棠热孝在身(为刘松山死)强娶民女是大罪相威胁,后来逃出了金积或西安。她藏着传说中的传教凭证,逃到了一个扎鸡毛掸子的要饭女人的窑洞,成了西安城墙上的贫民。两个月后,她与张家川李得仓取得了联系。张家川派人来了,驮着油,与她假扮油商,潜入了张家川董家坡。后来又潜伏在北京昌平,直至同治事熄。五年后又回到了张家川。  关于她的细节,无论紧要重大的细节,还是纯在男女的细节,都不可考证。  她成功地带出了哲合忍耶的传教凭证——有人说,是一件道祖马明心从也门穿回的绿色羊毛衫;有人说,一共有四箱子衣物;有人说,这些凭证交给了后日板桥马进西;有人说,是交给了云南马元章……无法深究。  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她竭尽全力地为哲合忍耶在下一个时代里复活而奔波过。她在哲合忍耶全灭后居然死而再生之际,是唯一一个为全教信任的人。  西府太太娘家宁夏广武,人称“白家的姑娘,姜家的寡妇”,是一个罕见的美少妇。十三太爷马化龙娶她入堡后,为她修建了新屋,是为名噪一时的“西府”,以和旧屋东府相对应。大忍爷为生母恨新妇,居然与十三太爷马化龙闹翻,搬出金积堡单住——后日他遇难的洪乐府渠,正是他分家后的住处。  女人,当她或她们遭逢大时代的时候;当她或她们不仅身处大时代,而且委身于伟男子的时候;她或她们的人生,就不论本人意愿如何,一定要闪现出夺目的异彩。这种道理在中国史上比比皆是,但在中国回族史上,却只有在哲合忍耶中才能找到例证。  继道祖马明心夫人张氏之后,西府太太是又一名不可思议的女性。她身上更多地折射着征服她的男子的光芒。这种光芒里藏着深刻的人性、情和义;它决非是抽象的信仰和空洞而干瘪的说教。西府太太是一种顺从英雄的女人,是一种只追求与英雄共命的真正的女人。第11章 八大家十三太爷就义之后近两个月,同治十年三月初九,清军继续屠杀,灭绝了灵州世系穆勒什德的全部族人,即金积堡八大家。  十三太爷生前所讲的“我把一家人举了古尔邦尼的羊了”一语,广泛地流传在从新疆到云南的哲合忍耶各寺坊里。八大家,指灵州系统马姓穆勒什德的整个家族。上溯道祖马明心的大弟子盖兰达尔巴巴和灵州七巴巴,下至各支系的子孙。八大家一共约有三百多人,同治十年三月初九被杀三百零二人。  在哲合忍耶教内流传的十三太爷家族世系表,可能存在着不少漏误。但是这种误传更形象地刻画出哲合忍耶——这个于水深火热中只寄希望于沙赫、穆勒什德的教派,对于八大家中掌教支脉的记忆显然太多,有时误把别的支脉的人和事列入导师的“近亲”。但是这个世系表清楚地说明着哲合忍耶对于圣徒、圣徒崇敬和圣徒的条件的理解。  无疑,画出一个世系表本身即是把血缘加于信仰。真正彻底的一神教思想不允许世俗家族与圣界混淆。但是,宗教是世界观更是人、人性和人的感情的产物。不仅在中国,在任何文化和任何宗教中都不可能完全排除人的本性。哲合忍耶的导师表一览无余地表达了一种思想,这是一种相当偏激的关于圣徒即穆勒什德的观念,由于这种观念的极端纯洁,哲合忍耶道统世系中的血缘性就不仅不违背一神教和苏菲主义观点,而且显得极为动人和具有震慑力。  这种观念就是:穆勒什德一定要走舍西德的路。教主必须为圣教牺牲,他必须穿着血衣死。  以前曾经完全如此。维尕叶?屯拉?马明心牺牲在兰州城墙上,他是光辉不落的证据。后来,平凉太爷穆宪章和船厂太爷马达天一个是监禁致残而死;一个是充军途中折磨致死——都很容易解释为舍西德。  四月八太爷马以德的寿终善寝,一定给哲合忍耶的心理涂上过某种阴影。由于流血牺牲的遭遇而对流血牺牲过重的赞颂,使得哲合忍耶感到面对和平逝世的导师缺乏理论。这种解释的理论是迟早要提出来的,但并不是在这个光阴——十三太爷马化龙一门八支、三百零二人壮烈无比的殉死,强烈地鼓舞了哲合忍耶的束海达依信仰,也有力地强化了哲合忍耶对于沙赫(毛拉、穆勒什德、主人、教主、老人家)的崇敬。这种崇敬的边缘是不太准确的,有时它的确与崇拜不易区别。但是这里集中着人世间最深重的苦难、贫瘠、冤屈和情感;集中着一种永远解释不清的、潜藏着深深魅力的东西——黄土高原上浑身褴褛的受苦人,又能怎样对待为他们栖牲了的宗教导师呢?  参照左宗棠《审明叛逆眷属按律议拟折》等,我把民间流传的灵州世系表罗列起来,见附表。  一、哲合忍耶内部坚决认为:马进城、马进西是亲兄弟,是四东家爷之子。  二、清官方在“同时凌迟处死”若干回民首要人物同时,记有“迁马化龙父子兄弟及其家属于濠外各废堡中”,然后又记云“分置各废堡之悍党”——“概予骈诛”。这几句公文,与哲合忍耶教内记忆的、十三太爷八大家支系全族被害的说法,是基本一致的。  三、八大家不包括船厂次子马广德的儿子即人称西安二太爷的一支。此支疑即左宗棠奏折中的马化椿(必是化春的改笔,如改化龙为化漋)。其子人称疯东家爷,未衍子嗣。  四、所谓四东家爷(定邦),教内记忆他被拖去往牛首山魏花脸营盘祭旗(魏花脸或是魏光焘,传说被回民打死)——四东家爷病弱,被拖在马尾上,不久便丢了鞋,后来活活被马拖死。官军割断拖绳,弃尸而去。今哲合忍耶在红柳沟旱裸的荒山上,为他修有拱北。同时被拖往红柳沟营盘的十三太爷眷属,至少尚有四人。哲合忍耶今日为他们在魏营残垣旁修筑的拱北上题辞曰:十三太爷被难家属。  五、大忍爷马耀邦,据教内记忆并非凌迟而死。当官兵要绑他去红柳沟祭旗时,暴烈的大忍爷跳骂不已,遂被官兵杀害于今洪乐府清真寺东的水渠畔,以蘸了心脏鲜血的印子去盖旗。  六、据表可知女眷多被发配。有七个或五个被发配平凉的女眷,在平凉甄别审问之前,一齐服毒自杀。她们的尸体被埋于平凉太爷穆宪章的拱北里,至今享受悼念。  七、已经佚名的死者,此表无法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合忍耶灵州马姓世系及同治十年被害情况马文生(七巴巴)马达天(船厂太爷)马以德(四月八太爷)1 马化龙(十三太爷)A马建邦(大东家爷)A  马进西(板桥二太爷)C  马腾霭(板桥十爷)五十九--------- 共  马耀邦(大忍爷) A 教内传说被害溪旁   | 十  马进城(汴梁太爷)C         | 子  马腾霓(南川六爷)五十六---------  马衡邦(三东家爷)A 教内传说死于红柳沟 ?马定邦(四东家爷)A 教内传说被杀于红柳沟 ?马由宗 C ?马 锁 C?马沙把 C ?七十子 C  马兴邦(五东家爷)B  马毛哑哑(毛姑太太?)E 未流放后嫁本乡人?马毛抓抓 E2 马化凤(洪乐府三太爷)  马彦邦 B  佚 名 B  十四太太 D 战时人在海原3 马化麒(洪乐府四太爷)B4 马化麟(洪乐府五太爷)B5 马化蛟(洪乐府六太爷)B马广德(老二太爷) 马化椿(?)(西安二太爷)D 不入八大家,亡于西安?马安邦 B 马进孝 E 马亚亚 E 马阿西子(疯东家爷)人疯未成一家6 马玉龙(金积堡七太爷)A?马正邦 A马继邦 B马三和 C 佚 名 D 被汉民救出改姓,或在西安、或在金积7 马成龙(?)(金积堡八太爷)A?飞飞子 A 马飞飞 C马忠德(老三太爷)8 ______(金积堡九太爷)A?马中邦 A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