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年人们在不断寻找引起癌症的真凶,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导致癌症的决定性因素。有一部分血癌是受到遗传因子的影响,可是那种“因为某种生活习惯得了癌症”和“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癌症”的说法,确实有点站不住脚。造成癌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品添加剂、大气污染等,但绝对不是只有一个原因。如果认为癌症是细胞分裂的恶性产物,那么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恶性产物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年龄的增加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癌症。与其说现代一些外在因素导致了癌症患者的增加,倒不如说是因为西洋医学发展,减少了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从而延长了人的寿命,使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变大了,由此导致癌症的患病率增加,这种说法是不是更具有可信性呢?癌症患者的年龄大多在五十至六十岁,所以癌症患者看起来增多了。还有一个现象,发展中国家很少把癌症作为主要死因,因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卫生环境和营养状态,对传染病的抑制力逐步提高,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防癌抗癌并不是医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以及抵抗力才是最值得重视的。而在发达国家里,传染病的威胁几乎不存在,所以“癌症”或“代谢综合征”相比较而言成了最大的健康杀手。早期发现才是治疗癌症的最好对策那么究竟如何预防癌症呢?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在本书中我就不一一论述了。可是有一点请大家牢记,能够完全预防癌症的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与其做一些不可靠的预防癌症的事情,倒不如形成“谁都有可能得癌症”的意识,在手术能够根治的阶段对癌症进行有效治疗,也就是说,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才是最好的抗癌方法。一生得两三次癌症的人很少,如果能在第一次得癌症的时候迅速及时发现,并通过手术彻底根治,就有永远不再患癌症的可能。早期发现是我从2009年开始一直推荐的最佳对策。要想做到早期发现,就要坚持做综合性体格检查。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公司年年都组织体检,没必要自己再专门去做检查”。我想强调的是,一般的健康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普通的体检只能会发现一些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比如代谢综合征等),却不适合癌症的早期发现。因为靠验血、胸透等检查基本不可能发现早期的癌症。就算在公司体检中检查出了癌症,那多半已经进入晚期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性体格检查。类似于一般体检的综合性体格检查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做一些针对身体内脏器官的覆盖面比较广泛的检查。另外我觉得每年都做胃镜、乳房检查也是大有必要的。生病之前花钱还是生了病再花钱要通过检查做到提前预防,就要舍得花钱投入。当然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我建议超过四十岁的人每年做一次PET检查(PET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简称,即正电子断层显像)比较好。做这个检查至少要花十万日元,夫妇两人每年都做,可能会有些困难,大家可以量力而行。对费用和效果的权衡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不过,与其事后才意识到“如果早做检查发现癌症,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了”,不如事先花一点钱好好接受综合性体格检查。到了得病时才后悔当初没早检查,自己也危在旦夕了。癌症都是有潜伏期的,当你明显感觉到癌症的症状的时候,多半已经到了晚期,过了根治的最佳时期。所以,建议大家趁现在还没有症状,还觉得自己很健康的时候,好好做个检查,防患于未然。我问过很多年轻人,他们的父母中每年都做综合性体格检查的人很少。只有一个企业老总的女儿说,她父亲每年会做两次包含PET套餐的综合性体格检查。虽然我觉得两次检查有点频繁,不过他们的健康意识还是值得肯定和提倡。那位父亲说,“为了我的员工们,我也不能倒下”,这个信念促使他重视健康,积极地去做体检。健康的等级社会就是这样。富人们积极地收集和交换信息,舍得花钱去做综合性体格检查,能早期发现癌症,并实施手术予以根治,最后保住生命。而一般阶层总是收集一些社会上风行的信息,他们更愿意相信电视宣传或者健康养生书的说法,而忽略真正的医生的建议,他们不遗余力地尝试实践各种偏方和所谓的养生窍门,却不重视不接受专业的医学体格检查,结果癌症恶化的时候才发现 只能进行化疗。化疗不仅花费巨大,大部分情况下还不能根治。最关键之处就在于,究竟什么时候花钱。早晚都要花钱,比起花钱医治治不好的病,不如花钱做检查,早期发现,提前预防,疾病还能得到根治。很多人不重视医生的话,总是偏听偏信媒体宣传,这是一种误区。我的一些患者经常念叨着,“医生,要是我早点检查就好了”,脸上流露出懊丧不已的表情。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后悔。健康的时候保持健康从健康的时候,就开始保持健康。不要等得了病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我所说的保持健康并不是多吃营养品,而是“每年认真地做一次综合性体格检查”,这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去做。早期发现,坚持体检,就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大秘决。现在的日本人对健康要求得很全面,认为只有身体和心理都保持一个完美的状态才叫健康。我觉得这种想法尚需斟酌。实际上,因为身体上出现一点小毛病,就觉得自己不健康,过分在意,这样反而对身体不利。遗憾的是,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医学上有很明确的对是否得病的最低限度的判定,如果真得病了,那就应及时治疗。所以,不需要追求最高等级的健康,只要保持“身体舒服”这个水平的健康就好。目前还不存在能够完全预防疾病的方法,抱着“随时有可能得病”的意识,把重点放在早期发现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假如因为没及时检查而导致恶疾滋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你一定会非常后悔。失去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无论何时都要记得,保持“最低限度”的健康。第十九个遗憾没有戒烟一个医生对戒烟的看法吸烟真的会导致癌症吗?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你,吸烟不仅会导致癌症,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在我看来,第一,吸烟能缩短人的寿命;第二,吸烟的人对烟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没有烟,日子就过不下去,百无聊赖。这两点对于吸烟者来说都是有害的。吸烟的害处显而易见,可我们这个社会仍在不断生产、销售香烟,有些商家还口口声声宣称,我们交了那么多烟税,这是在为大家做好事。的确,由于吸烟有害健康,政府附加在香烟上的税收增加了,可是即使多纳了税,吸细给人带来的危害也无从弥补,怎么还能说是做了好事呢?还有些不负责任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仍然继续吸烟,孩子又不是母亲的从属物,难道做母亲的就不认真考虑一下孩子的健康吗?对于那些“不影响他人,不找各种理由将自己正当化”的烟民,我无话可说。对任何事发表一概而论的反对主张,也是不宽容的。但始终,建议大家戒烟是医生的职责和义务,今后我也打算这样坚持做下去。吸烟的风险不仅仅是引起癌症很多吸烟者到了死亡的边缘才知道后悔。他们说,“早知道死神离我们这么近,当初把烟戒了就好了。”吸烟不仅仅是导致癌症的原因,还会导致慢性阻塞性疾病、呼吸性疾病比如肺气肿。吸烟的人中有很多容易患上肺气肿。因为长时间吸烟,肺部就会受到损坏,形成肺气肿。肺气肿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不仅会让人感到窒息,呼吸困难,同时还伴随着心理的不安和恐惧。肺部障碍进一步增加的话,就不得不常期随身携带氧气瓶。长期吸烟就可能引发这种难受的呼吸道疾病,如果天真地认为年轻的时候身体好,不会生病,于是放纵自己无节制地吸烟,对烟产生强烈依赖,无法戒除烟瘾,继续不停地抽下去,到老了的时候,疾病全会找上门来。吸烟带来的危害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很多吸烟者对“吸烟会导致癌症、呼吸道疾病”的告诫全当耳旁风,根本不重视。等到恶果酿成,才发现后悔晚矣。后悔“不吸不好了”之前我之前反复说过,吸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比如肺癌、食道癌、咽喉癌。如果你觉得即便这样你还是很想吸烟,也不害怕这些后果,我也无话可说了。可是,我的很多患者在生病之后,总是会懊悔,“如果早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当初坚决戒烟就好了”“如果知道肺气肿这么难受,不吸烟就好了”,他们无不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到了那一步,生命也来不及挽救,健康也早已损害。人非草木,谁都会后悔。有些患者问我:“医生,我不吸烟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死?”当然不能这么说。就算吸烟使人得癌症的概率上升十倍,也不能妄下断言说,癌症是由吸烟引起的。我的叔叔从来不吸烟可是也得了癌症,所以我们不能说癌症百分之百是因为吸烟。在临床医学里没有绝对的事情。可是我经常想,与其得病了以后不停地后悔,索性彻底戒掉不是更好吗?人类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有的人在健康的时候无所谓地笑着说,“吸烟也好,生病也好,都是我自己的事。”可是当有一天,他真的由于吸烟使病情恶化或者因此得了绝症,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医生,要是我早把烟戒了就好了。”人们总是很难克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戒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勇气和毅力,但还是有很多人战胜了自己,成功地做到了。我一直强调,不吸烟也能生存,而且能活得更好。戒不提烟的人只是任性的放纵烟瘾,执拗地暗示自己“离开烟就没法活了”。不负责任地缩短自己的寿命。这样的人很傻。为避免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后悔,除了那些想和烟同归于尽的人,我还是建议大家都戒烟。只要一戒烟,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大大下降。第二十个遗憾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当意愿与别人有分歧时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场景,生命垂危的病人,病床前围绕着许多家人,病人挣扎着说了好多好多临终遗言,把后事交待得一清二楚,有些人还能坐起来,和家人拥抱,握手。其实这些都是假的,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人快死的时候,没有力气说话,处于完全昏迷状态,失去意识,也不能动。而且,在医院里,家属不能留在患者身边,必须远离治疗区,病人只是被各种管子、仪器、医生、护士包围着。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有机会表明自己的真实意愿吗?当然不能。临终前,人们会发现,想要对别人表达“自己要这样或那样”,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回到了婴儿时期,不能言语,不能动作,只是无助地躺在床上。很多重症患者神志不清,对时间和地点的感觉变得模糊,有可能连最基本的需求、欲望都表达不出来。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的临终关怀调查报告指出,患者本人的意愿和家属的意愿不一定一致。如果自己是痛苦不堪的晚期癌症患者,21%的普通公民、34%的医生、25%的护士、21%的护理人员认为,“应该停止单纯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治疗”。如果患癌症的是自己的家人,12%的普通公民、19%的医生、13%的护士、11%的护理人员认为“应该停止单纯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治疗”。两者之间大概有10%人数的差异。同样,如果自己被诊断为无法医治的持续性植物人状态,33%的普通公民、39%的医生、30%的护士、19%的护理人员认为,“应该停止单纯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治疗”。如果查出这种情况的是自己的家人,15%的普通公民、17%的医生、9%的护士、9%的护理人员认为“应该停止单纯以延长生命为目的的治疗”。两者之间大概有20%的差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现象。自己快死的时候不希望再给他人带来麻烦,让别人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可是家人快死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努力延长他们的生命,这样心里会好过一些。人都是这样想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必然现象,可是,有些患者家属只是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晚期患者身陷绝望和痛苦,也不体谅他们的心情,只和医生商量、决定,实行患者不期望的治疗方法,这种作法不值得提倡。委托有良心的代理人帮你作决定那么,怎么办好呢?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确立一个有良心的代理人(更重视患者想法的人)。确立一个直到自己死的那一瞬间,都坚决执行自己意愿和决定的负责人,代替自己表达所有真实想法的代理人。把自己的意愿写在纸上会更有保障。它相当于一份把情况和对策一一对应起来的事前指示书,越详细越好。可是这样的指示很难涵盖所有的情况,也不现实。我曾经见过一个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的患者,他整整写了二十多页(而且每年都会更新和补充),所有内容从医学角度来看都行得通。比起事前指示书,患病时医生、患者及患者之间不断地沟通更加重要。人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写了二十多页事前指示书的人每年都会更改其中内容。写指示书的时候,内容在写下的那一瞬间就变成了过去的想法,指示书并不能完全准确表达自己当下的意愿。重要的是没有顾虑的协商无论何时,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希望医生和家人做什么,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如果自己没有清醒的意识去判断,那就把你的心情、顾虑、信念传达给你的代理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犹豫,因为周围的人都会顾虑重重,他们可能都在等你开口。我的工作就是倾听患者的心声,有时我会提问,还会和患者辩论,经过一番辩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患者的心理障碍似乎消失了,表情变得非常轻松。积极沟通是解除顾虑的好方法。有个建议大家一定要牢记。如果医生给了你明确的回条,你就不要再不断否定或者怀疑。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委托合适的代理人,这两点都非常重要。而且,不能让步的事情绝对不要让步,应最大限度地强调。买了的东西不合适可以退换,可治疗的行为一旦发生,就再也收不回去了。那时后悔也无济于事,对于家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患者死后才后悔,“当初那样就好了”,这时已经什么都改变不了了。与其留下这样的遗憾,不如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意愿和期望,哪怕关系因此而陷入僵局。平时注意多沟通大家都有深深的顾虑,如果不表达、不沟通的话就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如果患者和家人的意见完全不同,很难统一,医生就该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三方介入后,要耐心和双方协商,争取意见统一。我觉得比起家人的意见,我们更应该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因为他们才是当事人,身体上受痛苦的是他们。事实上很多患者都太为家人着想,他们什么都不敢说,只是唯唯诺诺地听从医生和家人的话,饱受疾病折磨后默默死去。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平时就应该好好商量“紧急时刻”的事。大家千万不要误解,好好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制定一个“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时刻怎么做”的指南。为了让代理人在紧急关头能代替你表达并执行意愿,平时就要多向代理人清楚传达你的信念和想法。有条件的话最好写在纸上。当出现纸上没有涉及的问题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家人来做决定,因此,平时应该多和家人说说自己的人生观、生死观或者一旦患病希望接受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使家人在紧急时刻做出最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第二十一个遗憾没有认清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是最终目的吗?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治好病,使病人恢复健康。可是很遗憾,世上还有治不好的病。那么此时此刻,治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为了尽量阻止治不好的病继续恶化,这对患者来说极其重要。可惜,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力阻挡恶性病情的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使有限的生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何时,“活着”都是人生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成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人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会领悟到,活着多么美好。长寿、健康并不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但却是实现自己梦想和希望的必要工具。谁都不想死,越年轻就越不想死。可是,那些无法治愈的疾病始终存在,不管你多么不情愿,也要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不知不觉中,治疗占去了患者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到了癌症晚期,如果病情的恶化到了某种程度,抗癌剂本身可能就会缩短患者的生命。还有中心静脉营养输液、胃造瘘术等丰富的营养补给手段,晚期癌症患者超标准的输液,自发性出血类患者的大剂量输血,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危害的治疗,其实都是在无形中缩短患者的生命。如果是用抗癌剂也不能完全治愈的癌症,治疗的目的除了尽量延长患者生命,还要尽可能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抗癌剂的副作用引发的种种身体不适。如果患上无法根治的疾病,就要尽量愉快地生活,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在短暂的余生中,努力去珍惜身边的人,品尝生活的美好。遗憾的是,很多人受到了延长生命的引诱,宁肯忍受痛苦的折磨,也要不断尝试各种治疗方法。我能理解这种心情。可是正因为有这种迫切真挚的想法,才更应该注意到,当你耗费大量精力在治疗上,反而让自己的生命缩短,自己和亲人及朋友相处的时间,自己要用来做更宝贵的事的时间全被剥夺了,这是得不偿失的。有位患者在看门诊时曾和我探讨过这个话题。那时我告诉他:“我觉得是时候做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事了。”他得的是晚期胃癌,生命大概只剩下三个月了。他平静地笑着说:“医生,都第二周了。”“第二周 ”他看着我纳闷的表情,笑了。“哈哈,是这样的,医生,我把想做的事表都做了一遍,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周期了。”“啊,原来是第二轮的意思啊!”我瞪大眼睛,恍然大悟地说。“是啊,从你对我说这个病不能根治的时候开始,我就用本该治疗的时间去旅行,回故乡看望父母、远房亲戚和朋友,这些过去的愿望都实现了。”他的脸上流露出一副骄傲而满足的表情,我也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因为生病,家人们反而获得了更多和他相处的时间,家人的痛苦,他自己的后悔也减少了。最近有不少临终前几天还在用抗癌剂的患者,这种作法与刚才那位患者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更有意义地度过最后时光治疗是为什么呢?当然是为了治好病,过上健康的生活,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立足于健康的美好人生。如果治疗不能给人带来欢乐反而是增加痛苦,这种治疗就是不适当的。帮助人们获得健康和快乐才是治疗的根本职责。可遗憾的是,很多情况下,延长一分一秒的生命的治疗和确保死亡之前生活质量的治疗是不能并存的。这也是治疗的一个瓶颈,如果坚持延长生命的治疗,生活质量必然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由外行来划分这两者是很危险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听取多个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要自己做判断,要相信专业人士的意见,该治疗的时候治疗,该停止的时候停止。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如果家人也能通过协闹意见考虑治疗方法,实现治疗的真正意义,而不只是单纯把延长生命作为唯一目的,从而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多创造与家人朋友度过最后宝贵时光的机会,这样日后才不会后悔。当生命开始倒数,不如多花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带任何遗憾地平静雍容离去。第二十二个遗憾没有留下自己生存过的证据提前总结自己的人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下一些自己生存过的证据,这是很多人的愿望。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年老的时候开始写自传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一生就像一部作品,一定要写成书留存下来。你想留下什么作为你生存过的证据呢?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很多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生下孩子的女性会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存过的证据。她们即使没留下什么特别的东西,但只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就觉得这是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所有母亲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