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以庞涓为大将,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次年,赵国再次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本想拜孙膑为将,领兵去解赵国之围。然而孙膑连忙辞谢说:“受过酷刑,身体残废不全的人,不宜担任主帅。”于是齐威王才改派田忌为大将,以孙膑为军师,让他坐着没有帷幔的轻便小车,稳坐其中,专为主帅出谋画策。田忌欲率兵直赴赵国,以解邯郸之围。孙膑就对田忌说:“目前魏国把他们的精锐部队都调去用于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驻守,您何不借此机会,领兵直取大梁,占据他史记.. ·85·们的交通要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既可以解赵国之危,同时,我们又可趁其窘困疲惫之时,迎头痛击魏军,魏军则必败无疑。”田忌觉得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挥师直取魏国都城大梁。这时庞涓的部队即将要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兵马趁虚而入攻打大梁去了,便急忙放弃邯郸,急忙赶回大梁相救。当魏国兵马疲惫不堪地赶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时,与齐军发生遭遇战,结果,齐军大败魏国的部队,凯旋而归,邯郸之危也一举解除。桂陵之战后的第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 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得到消息,派人飞奔齐国告急。齐王仍以田忌为大将,以孙膑为军师,一同前去救韩。孙膑和田忌然采用攻打魏国后方的战略,率兵径直向魏国的大梁进发。魏将庞涓接到齐师欲偷袭大梁的告急文书,便不得不舍弃攻韩,连忙退兵救援。此时,齐国的部队已经推进魏国的境内了。孙膑知道庞涓的部队很快就要赶回来了,便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士兵,向来强悍勇敢而看不起齐兵,齐兵也因而被称为胆小怯弱,一个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要懂得顺应这种情势,加以正确的引导。兵书上说:用急行军赶百里去争利者,将会折损领头的将帅;用急行军赶五十里去争利者,部队只能有一半能及时赶到。现在庞涓如果恃强轻敌而冒险急进的话,那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孙膑提出了一个退兵减灶,诱敌深入,设伏歼敌的计策。此时,庞涓已率领魏国大军,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地朝齐军扑来,大有一举吞灭之势。孙膑便指挥齐军佯装后撤。撤退的第一天,孙膑让士兵在宿营地掘了十万个煮饭用的灶。到第二天再安营时,叫士兵只挖了五万个饭灶。到第三天安营时,史记.. ·86·只让士兵们挖了三万。庞涓率领部队依据刘军撤退的路线奋力追赶了三天,当他看到齐军营灶日趋递减的情况后,十分高兴地鼓励士兵们说:“我早就料到齐军怯懦怕死,进入我国境内刚三天,逃亡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了一半了。”于是庞涓就命令,抛下步兵辎重,只挑选了两万名精名强将,轻装上阵,由他和太子申率领,日夜追赶齐军。孙膑率领齐军退到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时,见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山势险峻,山中丛林茂密,乃是伏击歼敌的好地方。他计算了一下庞涓追兵的行程,断定魏军当晚肯定能到达马陵,于是命令士兵只留下一株较粗的树,此外把其余的树木都一律砍倒,拥塞在道路上。又命令士兵把留下的那株大树的树皮剥去一块,在白白的树身上面写上:“庞涓将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还选派了一万名神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的山林中,约定说:“晚间只要看见大树下火光一亮,就朝树下一起放箭。”黄昏时分,庞涓果然率领轻骑冲入了马陵道,山路狭窄,断木纵横,天色昏暗。魏将庞涓只好命令部队下马摸索而行。当他们来到那棵大树旁时,庞涓忽然发现树身白木上依稀有字。于是就让士兵取火照看,可是还没等他读完,齐军早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乱作一团,四散逃跑。庞涓身中数箭,痛苦地倚靠在那棵大树下面。他知道自己智穷兵败,绝难逃出孙膑所布下的天罗地网,便仰天长叹道:“我真后悔当初没有杀掉孙膑,如今我倒成就了他的名声!”说完后,拔剑自刎。庞涓一死,魏军无帅,齐军乘胜追击,魏军彻底溃败,魏太子申也被刘军活捉。马陵之战,让孙膑名扬天下,他的《孙膑兵法》也流传于后世。史记.. ·87·..17司马穰苴杀宠树威齐景公时,晋、燕两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晋国军队很快就攻下了齐国的阿甄两邑,燕国的军队也在北方攻下了齐国的河上地区。齐国的军队连连败逃。消息传到齐都临淄,臣民都慌了神。齐景公更为齐国的命运担忧。他急忙召相国晏子入朝,共同商量挽救齐国危难的对策。晏子对齐景公说:“我们齐国军队屡遭失败,并非敌人强于我们,而是由于我们的军队缺少一位善于指挥作战的主将,将帅不才,又怎能克敌制胜呢?”齐景公说:“这个道理我也懂,可目前大敌当前,你让我到哪儿去找一位理想的大将呢?”晏子回答说:“微臣愿向大王推举一人,此人定能解救齐国于危难之中。”齐景公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赶忙催问此人是谁。晏子说:“此人姓田,名穰苴.. (音rán!.. ’ū),是齐国贵族田完的后代,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已成了一般的普通百姓。他虽然身为平民,但却清高的很,不去追名逐利,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他,然而他却是我们齐国难得的一个将才。他文能服众,武能杀敌,而且谙熟兵书,极善计谋,希望大王能重用他。”齐景公听完晏子之说,变得非常高兴,立即派晏子带着厚礼,去请穰苴入朝。晏子带着穰苴拜见了齐景公。齐景公便与穰苴共同谈论起治军用兵之道,在交谈中,齐景公发现穰苴确如晏子所说过的那样,是一个文武备的将才,于是,就任命他为大将军,率兵史记.. ·88·抗击燕晋两国。穰苴对景公说:“我的身份地位一直都很低下。您如今把我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提拔到大将军的位置,这样,就会有许多士兵从心里瞧不起我,百姓对我也会缺乏信心,我的资历如此浅薄而又权威不够,希望您能派一位您很信任的,而且在国朝内很受人敬重的大臣来做我的监军,这样才能让我安心去做。”齐景公欣然答应,就命他的亲信宠臣庄贾做全军临军。穰苴谢了景公。由于晋、燕两国攻势甚急,军情似火,穰苴便找庄贾监军商定马上调集兵马,打算第二天出兵御敌。临别时,穰苴提醒庄贾说:“明天中午我就在军营门前整好队列,请大人前去检阅出兵。”到了第二天上午,穰苴很早来到了军营,命令士兵在军营门前立起计时的标竿,放好计时用的滴漏铜壶,等侯庄贾的到来。庄贾由于在齐景公面前很是受宠,所以一向骄横跋扈,有恃无恐。这次又被委以重任,做了齐军的总监,所以就更加洋洋自得起来。亲朋好友听说他要率兵打仗,都纷纷前来为他饯行。庄贾便和这些人猜拳行令,饮酒作乐,根本没把昨天穰苴与他约定在午时会合的事记在心上。在齐军大营门口,只见穰苴身披铠甲,等待庄贾的到来,等太阳已升之中午时分,庄贾还没有赶到军营来。穰苴一看会合时间已过,便命令手下的士兵拔去标竿,倒掉漏壶中的水,尔后传令三军,马上在军营内列队集合。穰苴登上高高的点将台,向全体将士训话,申明军纪,鼓舞斗志,安排三军行动。穰苴刚把部队整顿完毕,正要下令出征的时候,才见庄贾坐着华丽的马车,前呼后拥地来到了军营。这时,太阳都已经慢慢西沉了。庄贾慢腾腾地下了马车,一摇一摆地登上了点将台。史记.. ·89·穰苴强压住自己心中的怒气,责问道:“监军大人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庄贾没事儿一般地回答道:“本人不才,有劳众亲戚朋友们送行,因此才晚到了一会儿。”穰苴正色质问他:“监军大人是否知道,将军受命之日,而忘其家,面对军纪约束,而忘其亲;击鼓攻敌,而忘其身。现在敌国入侵,国内人心惶惶,将士们辛辛苦苦把守边关,君王睡不安枕,食不甘味,全国百姓的生命都悬系你一个人的手中,还有什么心思搞送别!”说毕,转身传来掌管军法的军正,大声问道:“按照军法,不遵守规定时间而迟到者,该当何罪?”军正大声回答道:“当斩!”庄贾一听,这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万万没有料到穰苴居然敢对他这位君王的宠臣施行军法,连忙呼叫他的随从并对他说:“赶快找景公来救我!”那随从见穰苴对庄贾要按军法治罪,急忙骑马飞奔出军营,前往景公处报告去了。穰苴看到庄贾已经派人去向景公求助,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从严执法的决心,他立刻下令将庄贾当场斩首示众。三军将士看了无不惊惧。过了很久,只见齐景公派来的使者一边挥动着手中赦免庄贾的命令,一边大喊:“穰苴将军刀下留人!”一边策马奔入军营。穰苴见状大怒,怒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然后又问军正:“策马驰于三军之营,军法该当何罪?”军正答道:“当斩!”景公派来的使者大惊失色。穰苴说:“不过国君的使者,是不过能杀的。”但为了严肃军纪,穰苴命令手上将使者的驾车人斩首示众,并砍断使者所坐马车的左侧车辕,还杀了左边驾车之马,以此号令三军,并要求使者回去以后如实向齐景公报告。史记.. ·90·然后,穰苴下令三军出发。众将士都敬畏穰苴执法如山的精神,士气大振。一路上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部队的安营扎寨,掘井挖灶,以及将士们的饮食起居,问医吃药,穰苴都要亲自过问。为了团结将士,他把自己的那份俸禄和给养和将士们一同分享,并与士卒们平分口粮,而且只取量最少的那一等份。由于穰苴爱护士兵,身先士卒,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三军将士们的拥戴,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就连生病的士兵也不甘示弱,争着要求参国战斗,报效国家。齐国国队同心同德,军威大振。正在攻打齐国的晋军得知穰苴统率的齐军个个不怕牺牲,勇猛无比,便不敢与之交战,抢在齐军还没赶到齐国之前,就很快撤军回国了。燕国的军队看到晋军害怕与穰苴率领的齐军交战,不战自退,就更不敢与齐军作战了,也赶紧北渡黄河,退回老窝去了。穰苴率师乘势追击,未经交锋,就把被晋燕两国占领的土地收复回来,然后班师回到齐都临淄。到达齐都城外后,穰苴先举行了宣誓大会,宣布现在解除军事战备,取消战时的军事纪律,然后才带兵入城,齐景公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城外,欢迎得胜之师胜利归来,并传令犒赏三年,嘉奖有功将士。任命穰苴为大司马,统领全国军马,故又称穰苴为司马穰苴。史记.. ·91·..18吴起求将吴起,卫国人(今河南濮阳一带),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当时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到了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为了谋得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位,他到邻近的几个国家去游说,结果不仅求官不成,反而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落魄而回。而他的邻居们都嘲笑他,说他是个败家子儿,吴起一气之下,一气把嘲笑他的人杀了三十多个,而后决定逃离卫国,他辞别母亲时,为表明自己立志求官的决心,就在自己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指天发誓说:“我吴起如果不为卿相,决不再回卫国一次!”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了。吴起来到鲁国,先拜孔子的弟子曾参为师,发奋学习儒家之道。由于他求官心切,所以学习非常用功,收获很大。有一次,他见到了齐国的一位大夫,名叫田居,两人交谈中,田居见吴起很有志气,而且很有学识,对他很有好感,于是便主动提出许配自己的女儿给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忽然有人传信给吴起,说他的母亲不幸生病去逝了。吴起闻讯,仰天长叹了三声,就强忍住泪水,继续埋头苦读。他的老师曾参见吴起母亲死了,也不回去奔丧尽孝,便骂吴起是一个不孝逆子,说自己提倡宣扬了一生的孝道,最后却教出了这样一个最不讲孝道的弟子。一气之下,便忿然将吴起开除出去,并命令其门生今后不准与之交往。吴起遭到曾子的痛斥而被开除出门,他求学不成,便只好弃文从武,自己一心钻研起兵法来了。他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史记.. ·8·地刻苦研读了三年时间,他精通了用兵布阵的兵家之道,在鲁国也已小有名气了。公元前.. 412年,齐国出兵前来攻打鲁国。鲁穆公就召来相国公仪休商议退敌的计策。公仪休提议说:“若想战胜齐国,非得用吴起不可。”鲁穆公也早就听说过吴起深谙兵法,很善于用兵,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如今相国公仪休又向自己力荐此人,便满口应承下来。可是过了好几天,鲁穆公却始终没有向公仪休再提及任用吴起之事。而鲁国的一座城池却被齐国攻克了。相国公仪休见形势发展对鲁国很不利,便又去对穆公问起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任用吴起的原因。鲁穆公说:“我也听说吴起确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但我同时听说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他视夫妻之爱胜过一切,他愿意背弃自己的妻子为鲁国效力吗?这就是我到现在不肯重用他的原因。”公仪休听穆公这么一说,自己心里也没底儿了,于是就派人把吴起请到自己的家中。婉转地试探了一下吴起对齐国的态度,透露了穆公想拜他为将的意思。吴起听了穆公对他的顾虑之后,就回到家里对他的妻子说:“鲁穆公想拜我为大将,领兵抵抗齐军,但只因为你是齐国之女,所以对我疑而不用,因此我想借你之头献给穆公,以消除他的疑虑,也好成就我的功名。”说毕,拔剑把妻子的头砍了下来。然后用帛包好,提着它去见穆公说:“我立志要为主公效力,主公却以我的妻子是齐国之女而心存疑虑,现在已经把她杀了,献其头来表我吴起全心全意对鲁国之忠心。”鲁穆公闻之,很不高兴,示意吴起暂退出堂。穆公对公仪休说:“吴起一心只为求将,竟将爱妻都杀了,此人如此残忍,起用更使我忧虑。”公仪休说:“吴起爱功名甚于妻子,王公若将其弃之不用,无意中促使他转而去为齐国史记.. ·93·效力,那时的结果就更糟。”鲁穆公听公仪休这么一说,才算是下决心拜吴起为鲁国大将军,让他率领两万人马前去抵御齐师。吴起终于当上了大将,因而对鲁穆公十分感激,决心一定要打败齐国,以报答鲁穆公。他虽身为大将,但和士卒同吃同住,卧不置席,行不骑马,自己背着自己的那份粮食,以减少士卒的辛苦。士兵中有的人生了毒疮,吴起亲自煎汤熬药,送到他们的手里,甚至用嘴吮吸浓血。将士们看到吴起爱兵如子,时时处处身无士卒,所以特别尊敬和爱戴他,甘愿为他效力沙场。到了战场上,吴起先把军队驻扎下来,就是不派兵上前与齐师交战。齐国的部队摸不清鲁军的底细。因此也不敢轻易出击。就这样对峙了好些时候。齐军看这样耗下去对自己不利,便派一个与吴起认识的人去鲁国兵营,假装与鲁国求和,实则探听鲁军的虚实。吴起便将计就计,在齐国使者还未到之前。他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只让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卒守护军营。并对齐国的那位使者说自己是卫国人,并不愿意为鲁国效力,他希望两国讲和,还刻意带着那人到军营走了一圈,然后才让他回去。那个齐军的使者回去以后,把在鲁军军营中看到的情况详细汇报给齐军统领听,说鲁军兵马软弱,皆是老弱病残,简直不堪一击,吴起不过是一个不愿统兵打仗的胆小鬼。齐军统领听完以后,非常得意,认为此仗稳操胜券。所以在军营内大摆宴席,鼓舞全体官兵,准备在第二天向鲁军发动全面进攻。正当齐国的士兵们兴致勃勃喝酒行令之时,吴起率领精锐部队突然冲杀过来,仿佛神兵从天而降。把齐国的军队杀了个措手不及,四散溃逃。鲁军乘胜追击,大败齐军。史记.. ·94·吴起率军凯旋而归。鲁穆公也亲自出城迎接,下令犒赏三军,褒奖有功将士。吴起从此名声显赫。吴起如此有才,从而引起鲁国一些大臣们的妒嫉。于是就有人不时地跑到鲁穆公的面前进谗言,说他是个不忠不孝,残忍凶恶之人。还说他虽然率兵打败了齐国,得了战胜之名,但这反而使别的国家想来打鲁国的主意。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邻邦,吴起又是卫国人,鲁国却如此重用他,这明明是对卫国的不尊重等等。鲁穆公听了这些议论之后,便逐渐对吴起疏远起来。吴起见穆公对自己起了疑心,感到自己在鲁国难有太大的作为了,便悄悄离开鲁国,投奔魏国去了。魏文侯得知吴起投靠自己来了,便问大臣李悝(音kuī)道:“吴起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李悝回答说:“吴起贪图功名而且好女色,但是若论起他的军事才能,当年齐国的大司马穰苴恐怕也比不上他的。”魏文侯听了,马上召吴起入朝,任命他为魏国大将军。史记.. ·95·..19商鞅变法商鞅,姓公孙,名鞅。他出生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所以又被叫做卫鞅。他自少年时代就酷爱钻研刑法,曾一度在魏相国公叔座家中任中庶子的职务,专门负责处理公族内部事务。他的才能,也很受公叔座的赏识。可好景不长,公叔座不幸病死,卫鞅觉得在魏国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便想投奔他国,另谋出路。公元前.. 361年,秦国的新国君秦孝公即位。秦孝公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君主,他即位之后,下定决心要改变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落后地位,重建秦穆公时的辉煌。于是,他就在国内颁发了求贤令。卫鞅得知秦孝公在国内到处网罗人才,以图自己东山再起,重振霸业,夺回曾经被魏国占去的河西土地,觉得这是施展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便马上离开魏国,投奔秦孝公去了。他到了秦国后,先去拜见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景监早就耳闻卫鞅是个少年英才,便欣然与之交谈起来,见其果然学识渊博,才能超群,于是就向秦孝公举荐。秦孝公求贤若渴,听景监说卫鞅是从魏国来的奇才,便马上召卫鞅进宫。两人交谈起来。只听卫鞅引经据典,说古论今,口若悬河一般地谈论了很久,但却把秦孝公说得伏在案几上睡着了。卫鞅只好悄悄地退出。秦孝公很不满地责问景监说:“你的这位门生只不过是一个能言善辨,只会哗众取宠之人。这样的人,我怎么能够重用呢!”史记.. ·96·景监挨了秦孝公的责备,心里很是不悦,就跑回去埋怨卫鞅。卫鞅说:“我给孝公讲的是舜尧为帝之道,但孝公无法领悟,所以他也很难听进去的。”又过了五天,景监在卫鞅的再三请求下,不得不再次向孝公请求让他召见卫鞅。于是,卫鞅第二次拜见孝公,并变换了上次所谈的内容。但还是不合秦孝公的口味。于是,秦孝公事后又把景监责斥了一顿。景监为此回去后埋怨起卫鞅来。卫鞅说:“我这次给他讲的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和武王的为帝之道,可他仍然听不进去,我请求能再和他交谈一次。”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后,卫鞅第三次请求见秦孝公,给他讲怎样取威定霸、富国强兵的道理。秦孝公对此很感兴趣。然而卫鞅只讲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可是第二天,秦孝公就对景监说:“你给我推荐的那位门客,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学之士,我能不能再和他谈一谈呢?”因此,卫鞅第四次与孝公交谈,大讲强国之术,秦孝公听得都快入了迷,不知不觉中几次把自己的座位挪向卫鞅。就这样,两个人连续谈论了好几天,孝公也不感到疲倦。到最后时,孝公对卫鞅佩服得差不多五体投地。秦孝公重用卫鞅,并想采纳卫鞅变法国强的主张,但又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所以犹豫不决。卫鞅就劝导他说:“如果总是不相信自己的行动,就不可能扬名于天下;如果对任何事情都心存疑虑的话,就不可能建功立业。并且,要高于常人的行为,一般都不会遭到世俗的不理解;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必然会遭到世俗的诋毁。愚蠢的人,不知道已完成的事情;而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