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乔尹-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3

作者:乔尹 字数:33622 更新:2023-10-08 20:46:42

印象就是现实——第十三章 高人半头的形象要有形象塑造的意识要有形象塑造的意识其实,有没有韦尔奇那么聪明的大脑,能否提出什么新鲜观点,在形象塑造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形象塑造这种意识。有了意识,才会有目标,才会去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形象的塑造,最好从初入职场或初进新企业就开始,一张白纸好画出最美最美的图画嘛。但如果已经身在职场或企业多时,必须与旧形象决裂,则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形象标准,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这令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第四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叫陈阿土!”与旧形象决裂,打造全新个人形象,旁人的评头论足,与自己内心的信念坚持,就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形象工程的最后一点,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无论你为自己设定的理想形象是什么样子,要记住微软公司对员工提出的三要素,即integrity(正直),honesty(诚实),trustworthiness(值得信赖)。只有这样,你才可能真正抵达理想的彼岸。印象就是现实——第十四章 反败为胜的策略对于冷箭要迅速回击李女士在内地一家制药公司工作,公司派她去广州做企划部长,除非她离职,否则就要接受。她考虑到男友就在广州,于是接受工作安排。才在广州呆了一个多月,并成功地做了几期报纸广告策划后,突然一天早上她接到总部的传真,要她一周内交接广州工作,立刻回总部报到,否则视为自动离职,一切后果自负。李女士莫名其妙,明明干得好好的,半个月前还被巡视的副总点名表扬了,怎么会这样,还这么突然。几个月后,她才从另一个同事那里得知,当初被派到广州时,她并没有主动交代自己有个男友在广州,所以某些人觉得她利用了公司。李女士恨得牙痒,又不是自己硬要来的,是你们非要把我派来的。同事说这是借口,实际原因是有人告诉公司说她抛下工作和男朋友约会。李女士更觉得委屈,她从来没有在晚上10点以前丢下工作的。回想起来,大概是她生日那天抽出晚餐时间和男友见面,还没商量好吃什么菜就接到电话立刻回去开会,前后不过25分钟,就被人拿来说成是抛下工作去约会。李女士实在受不了这种诬陷,选择了离职。像李女士那样,莫名其妙的清誉被毁还搭上职业前程,得知真相再想辩解,却无从辩起,也无对象可以去辩,真是活得窝囊、死得悲愤。在职场中,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义,同时设定理想的职业形象,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但即使最小心翼翼的人,也难免不会无意中跌入陷阱。尤其是雄心勃勃,努力在职业生涯阶梯上攀登的经理人。一则竞争对手或对你无好感的观众有可能发出或明或暗的冷箭中伤你的形像;二则自己努力上进,必然会有所作为,工作中难免不会有差错,处理不周适得其反,都令你的形象暂时受损。如果应对不当,则可能会使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形象毁于一旦,甚至可能很久都无法再复原。对于冷箭要迅速回击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咸鱼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要记住一点:一旦发生不利事件,不论事态一开始多么糟糕,一味拖延的结果只能使它变得更糟。也就是说,对任何冷箭,都要迅速地回击。这是一个基本规则,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样的老话。等到你见人心的时候,你或许会更失望。即使历史还你清白,你或许也已经是历史人物。有时,你所受打击会如此严重,对你大摇其头的人又是如此多,就算你有大树罩着,大树也未必敢冒或肯冒把自己拖下水的风险去救你。如果战争已经开始,拖延只会使对方得利。一般说来,形象受损或身陷某种不利局面,总与自己的某些言行不妥有关,即使是捕风捉影的谣言。就像一个肥皂泡,刺破了也会留下一滴水,有时,这一滴水也是致命的毒药。因此,形象受损后的处理之道,可以类比于“危机公关”,最考验职场中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当然,自己的言行不妥,指的是非致命性错误,如果你搞砸了对公司至关重要的事务,或者偷盗贪污,等等,那任何策略都无法使你的形象回复原状。小沙在一家商场做主管,在他即将升职的时候,上司说他管理的仓库有8000元的亏空,要他赔偿。他没有争吵,而是查出了公司总账报表多处账目混乱、数字错误问题,向文员和上司提出是文员管理的总账出现错误,导致库存金额不符,希望澄清自己。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文员始终不说一句话,上司没有责问文员,只说了一句令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我不管了,反正现在我账面上有8000元的漏洞,你说怎么办,谁来补呢?你不赔也可以,那你就不要做了。”面对明显的包庇和不负责任的上司,他无可奈何,随后他的薪水被扣。那段时间他很迷惘,为了不被冤枉,他本打算据理力争、绝不妥协,但那样的话肯定得罪上司,来之不易的升职机会也失去了。总公司不可能为此让上司下课,相反自己可能就做不长了,多年的努力不但白费还要蒙受冤枉,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再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在被扣工资的日子里靠借钱度日。他希望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自我提高。但事实上隔阂已经产生,相互信任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全公司对他的漠视。就这样他一直默默承受着,没有人对他的工作给予指导评价,没有人根据他的客户情况给他支持,没有人接受他的建议,没有人给他机会。看着一个个平日向上司投其所好的同事升职,他已心如止水。这真是一个可悲的职场故事。小沙犯了双重错误,被人暗算而不反击,同时被人施的又是偷盗贪污这种致命的毒箭,无论他以后工作怎么努力,只要没澄清自己,形象声誉就受到永远的重创,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印象就是现实——第十四章 反败为胜的策略做自己不幸消息的使者做自己不幸消息的使者本章以下所写内容,不仅适用于形像受损时的应对,也适用于几乎一切不利局面的应对,需要提醒读者,光看手段,有一些似乎近于狡诈,但手段本身无对错,要看你用于什么目的,目的才是决定性质的标准。以下种种方法,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恢复形像,更会使你的形像再上层楼。如果一定要有人来传递关于你的坏消息,那么最好的人选是你自己,这永远都比让别人来传播你的坏消息好。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道理人们都懂。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如果勇敢地承认错误,才会帮你在成功路上有所收获。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当你准备坚持任何事情时,最好先仔细想想你的坚持,是否因为你确有毫无瑕疵的理由?还是因为你只是为“保全面子”而已?如果你觉察出有保全面子的因素在内,那么请你及早抛弃你的坚持。为“保全面子”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能使你处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位,被动地采取守势。比如你做了老板不喜欢看到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去告诉他这个坏消息,因为你的行为表明,你没有想方设法对他隐瞒什么。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防止他因为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消息而出现震惊或者极度尴尬的现象。你作为自己的不幸消息的信使,就可以主动去控制消息的“标准新闻稿”,也可以主动提供坏消息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可以有力地防止坏消息被他人无限夸大。当然,每当坏事发生,人都会有一些侥幸心理和一厢情愿的想法,要求自己主动提供那些注定会给你带来麻烦的消息,当然违反人的天性。但事实证明,这是很可行的、缓和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凡是从事过公共关系工作的人都会深有体会,不论涉及的是你的客户还是产品,主动承认问题都会更加有助于事态的解决。公开坦荡地直面问题而不是遮遮掩掩,更能赢得公众的同情和尊重,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印象就是现实——第十四章 反败为胜的策略积极地坦白不足积极地坦白不足坦诚你的不足,但要从积极的角度去坦诚。正如一位秃顶的男士这样介绍自己:我的头顶有一些自然灾害,而我的人品与我的头顶一样,都是坦坦荡荡的非常光明。在这方面,股市分析家们可能是最拿手的。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他们宣称是好消息;而当股票价格下跌时,则意味着获利抛售或底位补仓,同样也是好消息。同样的消息,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做得出色,甚至会使不利于你的消息,变成打击对手的利器。里根总统就深通这一策略。里根在1984年首次竞选辩论中失败,民主党乘机掀起舆论狂潮,使公众普遍认为,73岁的总统虚弱不堪,应该让路了。即使是某些忠实的追随者也转变了态度,语气中明显含讥带讽。如果里根在第二次竞选辩论中继续犯错的话,毫无疑问,相当部分公众的眼光将会投向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年迈的里根总统是否显示了“思维混乱“的任何迹象。在第二次辩论会上,《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提醒观众,没有哪位总统确切地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可能不得不面对高度压力的考验,这种考验通常要求领袖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度迅捷的判断力,他问道:“里根总统觉得自己是否足以在类似的情境中担当起大任?”里根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种假装的严肃口吻回答道:“我在这次竞选中不会把我的年龄作为一个因素。我不想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的竞选对手太年轻、还缺乏经验的弱点。”辩论结束了,民主党知道已经失去机会。里根的这句话,此后一再重播,成为一个经典名言。这位来自好莱坞的老演员,成功地把对手的冷箭反手刺进对手的心脏。再让我们看看另一个利用积极的坦白不足而屡获成功的案例。曾担任过参议员助理的贝内特在申请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管一职时,在申请信中坦率地承认自己既没有经济学方面的学位,也没有预算事务方面的任何经验。但他解释道:预算委员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雇佣到一批经济学家和数字专家,而是需要一个能在参议院内部寻求和培养支持者的主管,他本人正好是恰当的人选。结果他如愿以偿地得到这份工作并表现出色。几年之后,美国公用无线电台经过千挑万选,聘请他出任总裁。面对记者提问时,他承认自己在广播或新闻方面都没有什么背景,但电台早就已经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他本人则是一个精通预算管理,并能够在国会很好发挥作用从而争取到足够财政资助的合适人选,所以他最适合做总裁。印象就是现实——第十四章 反败为胜的策略咸鱼翻身的有效策略咸鱼翻身的有效策略承认你遇到了危机,以建立公众信任度,然后,应用公众信任度,建立评判你的形象的标准,并让其他人认同。正因为同样的消息,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所以,面对一个不利自己形象的坏消息,你要迅速地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评判标准,并力争把这个标准推销给其他人。比如香港演艺界大哥成龙,一直是标准好男人形像,突然爆出私生女丑闻,于是立刻承认,并顺势用男人天生的劣根性这样似是而非的标准模糊自己的个人作风问题。虽然对广大男人未免不公,但也颇能自圆其说。他再表示要尽一个男人和父亲的责任,舆论也就不好追打落水狗。风头一过,其好男人形像依旧熠熠生辉。变换概念,转移公众注意焦点,也是有效的方法。小王担任总经理助理,一次跟同事们喝酒,酒后吐真言:“老板说我是朝三暮四的猴子头。”意指老板推行的新奖金分配计划不公,而此前老板一直强调方案公平合理,比旧方案更好。第二天酒醒,小王知道自己惹了大祸,老板一定知道了他的酒话,辞退书恐怕已经摆在案头。当他战战兢兢地走进公司,老板当着众人的面把他叫进办公室,大骂他是一个智商低下的混蛋,根本不懂成语,滚回家去好好读读小学课本。走出办公室,小王似乎过度紧张,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他对竖长了耳朵的同事们说:“我就像是偷吃王母娘娘仙桃的孙猴子,活该老板骂我是个朝三暮四的猴子头。”同事们不禁捂嘴偷笑,一场风波就此平息。只有小王明白,老板与他合演了一场戏,成功地把奖金方案是否公平,变成一个不懂事的小伙子胡言乱语自作聪明,受到老板小小的惩罚。大家的注意力,也由奖金方案转移到小王这个“开心果”上。扩张内涵或上纲上线,将自己的不利转化对一批人甚至是老板的不利,同盟军为自保不得不救你,是更厉害的方法。这样的事例,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当代史,都屡见不鲜。严嵩是明朝著名奸相,与其子严世蕃权倾一时。后嘉靖皇帝对他们父子恩宠渐失不再刻意偏袒,严世蕃被人揪住贪污的辫子下到狱中。严世蕃聪明过人,眼看老爸罩不住,为自己设了一条计谋脱难。他对那些来看望他的官员诚恳地说:“我一生大风大浪,这点贪污小案不放在心上,惟一担心的是当年和父亲联手整垮沈练和杨继盛并把他们冤杀的旧案,这在当时激起了全天下读书人的愤慨。如果刑部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我就只好等死了。拜托你们千万帮忙把这个旧案盖下去。”严世蕃的话刚落地,就有人通报给了刑部。法司黄光升一直发愁栽在严世蕃身上的贪污罪太轻,闻讯大喜,给严世蕃补上冤死沈、杨的重罪。当他写完奏章,得意洋洋地准备向皇上回禀的时候,恰巧徐阶经过。徐阶看了奏章,对黄光升说:“此奏章一上,只怕严世蕃立时脱罪。”黄光升大惑不解,徐阶不得不给他上课:“当年沈、杨被杀,那是皇上亲自下过旨的,把这个案翻起来那就等于直接说皇上的不是,试问皇帝何尝犯过错误?皇上顾忌自己的面子会就此放严世蕃一马。”这一条规则也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切断对手的后路。有一家科技公司从小门市起家,当发展到一定规模,老板深刻意识到一班老臣已经过时了,于是冲破阻力,聘了一个总经理助理,意图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助理是一个35岁的女子,一腔热诚,擅长纸上谈兵,说话喜爱引经据典,不知对症下药。搞了些集体学英语,站着开会等无用功,几经折腾,一滩水更混。各分公司财务都出现巨大漏洞,公司日进斗金不见利润。于是助理在人才市场招聘到一个财务总监。总监一来,大概是觉得助理幼稚得可鄙,所以不理她,声明:我拿老板的钱我就对老板负责。同时总监的确很有能力,老板开始慢慢信任总监。刚开始助理占着上风,总监就在老板那儿把助理的工作贬得一钱不值,对她所谓的企业文化更是嗤之以鼻。老板想想也是,四五个月了,管理也没见什么起色,况且公司都是些个大老粗,与她在风格上倒真是格格不入啊。但要辞掉助理又有点于心不忍,忠心耿耿的一个女同志,小报告都靠她,万言书也靠她呀。谁知总监使出杀手锏,她说:“老板,你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关系呢,要这样有些话我也就不说了。”老板当时就急了,问她:“底下的人是不是这么议论的?”总监笑而不答。一个月后助理走人。再比如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由于民主党候选人克里曾经为伊拉克战争投了赞成票,使他在竞选中步履蹒跚。他既不能彻底推翻伊拉克战争的合理性,也不能就伊拉克问题提出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就是他在竞选活动中的桎梏。相反,布什把伊拉克战争和反恐联系在一起。谁都知道,反恐是天经地义的,克里也没法攻击这个理由。从最后的选票来看,大多数选民(52.44%)都接受了布什把对伊战争看成反恐战争这个理念。竞选过程中,克里还错过了几个良好时机,其中之一就是美情报人员宣布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时。那时,克里本可以像参议员杰·洛克菲勒一样宣布:“如果我那时就知道了我现在所知道的一切,我一定不会为伊拉克战争投赞成票。”然而优柔寡断的克里始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投赞成票是错误的,而是听从了他那些傲慢而固执的顾问们的话,躲在越战的军功章后面自吹自擂。要知道,美国人十分欣赏那些勇于承认错误的人,也许克里承认了错误,就能赢得竞选的胜利了。这两个案例中,一个是把工作问题变换概念上纲上线到男女作风问题,使老板都深感不撇清就自身难保,只有痛下杀手。另一个把布什总统与伊拉克战争联系在一起,把伊拉克战争与反恐联系在一起,把反恐与美国人民和美国国家最高利益联系在一起,于是布什总统等于美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克里由于破不了这个局,当然举步维艰。印象就是现实——第十四章 反败为胜的策略反败为胜的标准策略反败为胜的标准策略标准的反败为胜的策略,就是先帮对手把气球吹胀,再轻轻一刺,让气球整个爆裂,成为笑柄的不再是你。小张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之后,被调到策划部,遇到一个盘据此处多年的元老级员工老张。在小张眼里,此人除了资格老外一无是处,但小张要升迁,又必须搬开这块拦路石。于是小张利用自己才能上的优势,处处反衬老张的无能,老张也似乎自知不敌,处处忍让。于是,小张得意忘形,甚至在老张电脑上动手脚,让他在总经理面前出丑。老张忍无可忍,开始反击。一天总经理召集策划部开会,讨论一个方案,老张一反常态抢先发言,刚说个大概,小张抢过话头开始打击,把老张的想法贬得一钱不值。却不料老张其实早就打听到总经理所想,故而抢先代总经理发言,因为他料定小张早已得意忘形,无论自己说什么都会一如既往地彻底嘲讽。结果总经理对小张大为不满,认为他刻薄加浅薄,此后小张越来越难做人,不久只有离职而去。老张的策略,也可以这样来运用:先告诉对手,他的指控非常正确,从而使对手认为他所有的指控都是对的,由此产生自大和疏忽。然后,突然指出对手的指控中有一点或几点是完全错误的,由此推论他的指控全部都是错误的。最后要讲的是,一旦遇到危机,使你的形像模糊起来,要尽快再次明确它。克林顿将自己“一句话定义”为“新南方民主党旗手”,这样的失败几乎可以使他从此无法翻身,被人遗忘在偏远的阿肯色州。但克林顿是一个死中求活的高手,第二个星期,他在“今夜美国”节目中做了一回客串,技艺娴熟地演奏了萨克斯管,讲了几个关于他自己的笑话,一下子使公众形象大为改观。传记作家指出:更多的美国人认识克林顿,不是从亚特兰大的演说,而是从他回应对手的动作开始的。事实上,克林顿总统在“拉链门事件”中,为改善形象,争取支持,谋求免于弹劾,综合运用了多种技巧,但我缺乏他和独立检查官斯塔尔那样赤裸裸公开描述“性”的风骨,只能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研究了。赢家不做看客——第十五章 “我是一个演员!”争取有戏可演尹天仇是一个在片场跑龙套,演些宋兵、甲匪、徒乙混盒饭吃的小人物。片场里像他这样的龙套太多了,根本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为了引人注目,每次他都自作聪明设计一些额外动作,每次都引起导演大怒。最困难的时候,他连龙套都没得跑。但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每当旁人喊他“跑龙套的!”,他一定会认真地回答“准确地说,我是一个演员!”终于,他的对演艺事业的执着与热情,感染了一些大人物,幸运之神开始向他招手……这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讲述的故事,有人说,片中的尹天仇,就是星爷的当年。争取有戏可演“我是一个演员!”这就是所有赢家的宣言!人生是一个大舞台,职场是一个小舞台,想在舞台上扮演主角,要在游戏中获胜,就得先登上舞台,得先参加游戏,入了局才有竞争的资格,出色的才华才能展露,远大的抱负才能实现。不少人要么患得患失,要么自视清高,站在局外评头论足,这样的人即使叫得再欢,见解再高明,始终只是个看客,绝对成不了主角,成功永远与他们无缘。江忠源,举人出身,曾国藩称赞他“京师求如此人才不可得”,但他以“任侠自喜,不事绳检”,在官场上没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但江忠源并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以玩游狎戏度日,而是时刻关注时代大舞台的变迁。一天,他告诉曾国藩:“新宁有青莲教匪,天下将大乱了。”他明白作为“一名演员”,他该登场的时候到了。道光二十七年,青莲教聚众起事,江忠源率领乡人一战扑灭,因功授知县,后丁忧回籍。不久太平军攻桂林,他募乡兵500人,赴桂林参战,第二年太平军再攻桂林,他又增募1000人赴援,蓑衣渡一役,打死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迫使太平军转而向北。战争初期,他的军事才能充分发挥,屡战屡胜,是当时满地溃败的清军中卓异的将才,不到九个月,便升任安徽巡抚。最后于咸丰三年底在庐州殉难。曾国藩练湘勇远征,本为援助江忠源,不料他“成名以去”,大任便落在曾国藩的肩上。本着“成大事者,必须勇于任事,挺身入局”的精神,曾国藩以3000湘勇起家,倾心倾力,终于扑灭太平军起义,成为时代的主角,更进一步开启中国近代史种种潮流,可谓“内圣外王”的最后一位人物。中国近现代史上,洪杨之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民国革命、国共合作……其间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后人仰视之余,常常感叹这些风云人物超人的智慧与毅力,过人的天资与才干,但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挺身入局的精神气概。有了这种精神气概,才有百折不回的勇气,无论多难的事,都能迎刃而解。而智慧与才干,往往是这种精神气概与阅历经验的产物。多年以前,我曾在湖北农村见过一位老农,从他嘴里,可以听到无数将军小时候的趣事。他感叹到:“当年闹革命时他们都去了,我留在家里务农,后来他们都做了将军,我还是个农民。不过也好,说不定打仗死了哩。”这就是一个旁观者与舞台上演员的区别。赢家不做看客——第十五章 “我是一个演员!”突破“看客”困境突破“看客”困境职场上,我们都是一名演员,或许种种原因永远也不能站在舞台中央,但我们永远都不要离开舞台。一旦沦为看客,结局就是像上面那位老农那样以“活着”来自我安慰。要做主角,第一步就是得去争取有戏可演,哪怕一开始只是个跑龙套的。职场上,有一类人往往被旁人所骂:他什么本事没有,只会占着茅坑不拉屎。但骂人者有否想过,占着茅坑,本身就是一种本事,为什么他能占着茅坑而你却不能呢?只是骂人而不努力去占,无异于看客。人微言轻,古今中外都是一样,要想发挥影响,施展才华,你就必须晋升。从主动权的角度说,某个位置你没占着,办事得看人眼色,求人帮一把,你占着了,至少办不办事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要想尽快晋升,就不能把精力与时间过多地花在那些并无实质意义和作用的事上。重复一下前面章节中的一个例子。某个网络公司,老板经常出差,所以请小王代管。老板说,“公司需要一个办公室主任来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现在公司是把你作为副总在培养”。作为办公室主任和未来的副总,小王有心为公司尽力,在发现网络中心经理的种种违规行为后,他向老板投诉,但老板却没有采取措施,网络中心经理还一如既往地利用公司资源获取自身利益。小王发觉自己既不能处罚他,又不能开除他,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公司运营既然管不了,小王从内务开始抓起,他颁布了一个公司卫生制度。但由于涉及到网络中心经理手下的人,经理便去老板那里诉苦,说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工作时间宝贵,卫生不应由他们亲手做。老板觉得有理,说:“是啊,他们要专心搞技术开发啊。”于是,施行了半个月的卫生制度就此夭折。从此,小王对整个公司的卫生环境一概不管,他想:脏也不只脏我一个……支撑了半年,小王心里的挫折与委屈越来越深。他认为老板一是外行,二不懂管理,网络中心经理又会在老板面前装乖巧,而自己没有经验,很多时候只凭一颗忠心,以为反正是替公司着想,而中了网络中心经理的弯弯道儿。既然做什么也白搭,只会辛苦受气,于是小王辞职而去,后在新公司做了一名文员。这个故事里,除了小王本人的“受害者心态”以外,他还失误在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对公司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搞卫生制度,这自然得不到老板的大力支持。他这个办公室主任,沦落到办公室清洁主管,不能说老板开始不器重他,但他的作为,实在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小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做普通职员,上司对他的要求,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小李的工作做得不好不坏,并不引人注目。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非常希望在职业生涯更进一步。凭着几年的经验和反复的思考,他感到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一定问题,于是思索再三,大胆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建议书。由于担心上司贪己之功,他便越级向主管营销的副总上书,希望公司采纳建议,一是有利于公司,二是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结果此事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等了好长时间,终于一天找到个机会,副总到他所在部门视察,他大着胆子问副总对建议书有何看法,副总偏着头看了他一眼,说:“写得太长,看不明白意思,管理层自有考虑。”小王还想再说,副总笑着摇下头就走了。小王非常失望,从此埋头做自己的小职员,再不管其他事。小李如果知道100多年前曾国藩的遭遇,或许心里会好过些。当时,以曾国藩的职位与能力远高于小李,仍遭遇相同的结局。咸丰二年回籍奔丧之前,曾国藩一直在京为官。他素有经世之志,欲“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无奈朝廷政治腐败,加以对汉人成见甚深,他想执政并一展鸿鹄之志,几乎不可能。不甘沉沦的他,凭着“大树”权相穆彰阿的扶持,在道光年间十年九迁,年仅37岁便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干部。但所做事务,不过是值班召见、到署办公,虽说尽职尽责,也不过是个好事务官,根本谈不上政治。39岁时,他写信给诸弟,表示对官场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非常厌恶,只是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一旦诸弟成人家产有余,就决志归养以行其素。不久咸丰即位,曾国藩针对时弊连连上疏发表政论,对朝廷用人、治军、财政、教育,等等方面提出中肯的建议。曾国藩以后的事业思想,即遵从这几本奏章而来。但咸丰帝先是敷衍:“你的奏疏切中时弊,等广西乱事平定再办吧。”后不胜其扰,虽未谴责,却说:“你的奏疏语言偏激,未能持平,有些你只看见一面,未见全部,所以拘泥不化,迂腐欠通。”而朝廷众卿看他出风头颇有些嫉妒,一班士大夫笑他多事,权贵们唾骂他,认为他求名求利以至大言不惭。曾国藩无奈之下,只有借江西主考差使南归,后闻母亲去世乃奔丧回籍。如果不是其后时代的召唤,中国历史上恐怕又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看客。应该说,小李和曾国藩的初衷都没有错,勇于任事、勇于倡言也没有错,但他们都以共同的失误,导致了共同的结局。事实证明,不合企业当前需要,再好的建议也不会被接纳。自身没有一定的实力,再好的举措也被视为异类。如何突破这种“看客”或“边缘化”困境,施展才华并实现抱负呢?且看曾国藩如何作为。咸丰二年他回到家乡,发现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都想举家逃难,他就写成《莫逃走》、《要齐心》、《操武艺》三首平安歌各处传播,号召乡民团练自卫。不久咸丰帝下旨令各地在籍大臣协助办团,曾国藩本打算上疏为母守丧,郭嵩焘劝说:“你有肃清国内的志向,现如今不乘机而出,却拘守古礼,对朝廷对令尊有何裨益?并且丧亲期间带兵作战,古有先例。”曾国藩奋然而起,招募农夫提倡勇烈,任用文人作营官,开创湘军历史,历经艰难,终于成就大业。这些历史,国人都非常熟悉,曾国藩的经历其实已经给出突破“看客”困境,实现抱负的答案。而前面江忠源的故事,也同样已经给出答案:去做实际的工作,满足老板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观察家身份发表意见。赢家不做看客——第十五章 “我是一个演员!”成为“明星”的要求成为“明星”的要求要想在职业生涯快速起步、顺利前进,做一名受人瞩目的好演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仔细观察公司战略重点所在,或面临的最大挑战所在,并确认高层领导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意识。股市中最能赚钱的人,往往都是消息灵通人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抢得消息,因而抢占先机。而后知后觉者跟风买进时,往往潮流开始改变,此时如不及时下船,就要面临葬身股海的下场。但有时,消息灵通人士也会失手,因为某次消息并不可靠,市场并未如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职场很像股市,决定你能否走到高层职位的,不是你拥有的技术或才能,而是你的意识,以及你能否得到消息并识别真伪。那些追求自身工作不可替代性的人会发现,事实上每个工作都可以由另外的人去完成,而惟一别人不能代替你的,是你的大脑。要想在职场中晋升,就必须学会像老板那样思考,必须学会识别:在老板心目中,真正的公司战略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是什么。小李为什么失败了呢?因为他的建议在高层领导眼里,不过是低层职员的经验,虽有热诚,但见解不高。因此在副总心目中,小李的建议根本就没有价值,建议书只有扔进废纸篓的命运。早期的曾国藩为什么失败了呢?他的建议倒是很好,但是不合咸丰帝当时的迫切需要。咸丰帝说:“你的奏疏切中时弊,等广西乱事平定再办吧。”其实已经明确表达了老板的需求。所以,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全局,去思考问题与机遇,把握重点,而不是凭着自己处于低层的一些实际经验与感受,盲目地发表自以为是的意见。同时,公司战略是全局性、综合性的,面临的问题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还必须学会识别它们在老板心目的轻重次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优先的战略部位。从这个意义上举一个反面的例子,秦桧能够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岳飞,实在是因为他当时完全把握了老板皇帝的现实需要。第二、仔细观察公司为实施战略重点、为应对最迫切或最大的挑战,而设置了哪些具体部门或项目,并研究这些部门或项目的运作。有了第一步的观察与分析,再做这一步就比较容易了。比如,你发现老板优先考虑研发,那么观察研发部门的工作就是你今后一段时间的“业余工作”重点;如果你发现老板正准备发起营销战役,那么观察策划部、营销部的工作,就会对后面你的行动极有帮助。有时,公司会设立一个新部门,或启动一个新项目,除了老板们和消息灵通人士,底下人都不知道做什么用。这时你也要密切关注并打听,因为老板们不会无缘无故做一件事,这个新部门或新项目,也许就代表着公司战略的新动向,或代表着公司面临某种迫切需要解决的挑战。如果没有这类职能部门或项目,那么或者等待,或者去创造它。公司没有与发展战略或面临挑战相应的职能部门或项目,是比较少有的事,原因必须你自己观察和分析。或许是老板自己亲自操作而不希望底下人知道;或许是老板在“混日子”,根本就没打算实现战略或应对挑战;或许是老板能力不足,没有明确的战略,同时对现实的挑战认识不足,等等。这些时候,也许你什么都不能做,也无法做,积极地等待未尝不是好的方法,机遇总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而另一种时候,你可以尝试去创造新部门或新项目。小孙在一家企业的销售部工作,平时与市场接触较多。在工作中他发现,公司业务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每次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公共舆论的讨论,同时对客户的购买造成影响。而公司每次都被动应对,对业务的扩张造成麻烦。他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转而开始观察老板们的反应。经过分析后,他确信老板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所以尚未有所举措。于是他提交了一份完整的建议书,提出设立对外事务部的构想,完整地表述了该部门的职能、目标与工作策略,并毛遂自荐出任代理部长。不久,老板们特邀他参加了针对公关问题召开的高层会议,会议上小孙得到发言机会,他简洁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构想,得到老板们的一致认同。不久对外事务部正式成立,小孙担任代理经理,他做得非常出色,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随着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大,短短几年,部门从他一个人发展到几十人,自己也晋升为主管外事的副总。第三、确认自己有愿望、决心、基本知识和能力,至少可以承担项目的部分任务。就像上面小孙的故事,当你完成了观察与分析之后,还必须再审视你自己,你是否有愿望、有决心去做这件事?同时,你是否至少有基本的知识,可以在这件事中承担部分任务?因为仅有眼光与头脑还不够,要想在一件事上做得出类拔萃,必须要有热切的愿望,有坚定的决心与毅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才能。无论是曾国藩书生从军,还是小孙主持对外事务部,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仅凭着为自己谋利益,而是愿意为事业付出,也有能力去付出。当然,完全具备任务所需才能,再去毛遂自荐也是不可取的,甚至,对要投身的项目完全没有知识也不要紧,机会比什么都重要。智慧与才干,往往是愿望、决心与阅历经验的产物,只要能上手,边做边学是最好的途径。第四、勇敢地参与这个项目。最后,就是勇敢地站出来,走上舞台,去尽情展现你的舞姿。但既然是公司战略的重心,是老板心目中的头等挑战,做起来就必有难度。但你要相信,老板高度重视的事,难度越高,收获就越大,坚持就是胜利。古代的军事家曾说:临战而惧,我战则克。指的是战前要以恐惧失败的心理,认真做好“知已知彼”的各项工作。而一旦投入战斗,则必须有战无不克的信心、勇气和毅力。曾国藩带兵镇压太平天国,曾经三次战败投水,也曾经数次身陷官场与战场的绝境,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屡败屡战”,终能成功。在现实的职场中,向老板视为头等大事的项目冲锋,无论项目本身是否成功,作为个人,只要能保存住自己,你永远都会成功。最后,还会有一种特殊情况出现,就是当你完成分析后,竟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如果你确信自己的实力足够,也可以自行创业。这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比如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立,就源于玫琳凯女士本人的一个反思。1963年,玫琳凯女士因不满原公司性别歧视而愤然辞职,但家中赋闲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她开始想把自己几十年从事销售、管理、培训的经验教训写下来,给女性一些指导。写作过程中,她渐渐构思出一种理想的公司经营理念和模式,突然间她想到,自己无名无望,书写出来又会有谁看、有谁信呢?既然自己相信这些理念与模式是可行的,不如开一家公司,让理想变成现实。于是46岁的她,拿出毕生积蓄5000美元与子女一起创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该公司已经是一个年销售几十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她去世后,布什总统夫人在其葬礼上盛赞她是“美国精神的像征”。当然,本章内容是不能乱用的,因为它具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毕竟公司的大战略与危机,有时只存在于老板和少数高层领导的头脑中,普通员工难以尽知。读者更不要放着本职工作不做,天天琢磨一步登天之路,在老板们的眼里,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是无法担当大事的。赢家不做看客——第十六章 给予好,索取还要好成功者是善于“索取”者西方人信奉“施比受更有福”,而中国自古推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精神。先付出后得到,自然是没有错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走极端。经验证明,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有可能最后成了卸磨杀驴的那头驴。所以,不能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付出,更不能只付出却不要求回报。企业是经济组织而不是慈善组织,而职场中人同样也是经济人而非慈善家。更进一步说,《道德经》言:“将与取之必先予之。”西方人相信:“凡你所施予别人的,最终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我们想有所“取”,才会有所“予”,我们相信“最终都会回报”,才愿意“施予别人”,义务与权利是对等的。职场上愿意付出的人很多,远多于敢于要求回报的人。在上一章“我是一个演员”中,我已经谈过如果要更快脱颖而出,应该在企业战略重点或面临的重大挑战方面,勇于付出,敢于无条件地付出。这一章,我要谈付出之后的回报。成功者是善于“索取”者敢不敢大胆地要求,或者索取,其实也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职场中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还需要学习、提高,他们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总是信心不够,觉得自己不能胜任重要工作或职位,所以不敢或不愿出头。有的人甚至当了经理、主管,在必须要求下属做必须做的事时,也总是犹豫再三,不得已而开口。这是一种自我限制的行为,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会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付出很大的代价。须知,成功者从来都是能号令的人,虽然具体方式不一样,或温和或强硬,但成功者都有勇气要求别人,并能鼓舞别人。能大胆对别人提要求,才能为自己的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小张在刚参加工作时,老板安排他的部门有一个名额去昆明出差。他很想去,但另一同事也想去,老板要他俩自己决定谁去。同事有种种理由,比如明年同样时期她要考试啦,她对业务不太熟悉借此机会锻炼一下,等等,说明她一定要去。小张当然也很想去,但是听她这样说,就不好意思再争,就答应让她去了。结果同事一走,小张心里非常难受,总想着下次谁知道又是什么情况,上班都没有激情了。再见到同事,心里就不舒服。其实,这种叫人后悔不已的事在职场上时有发生。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不相符,如果你认为你的潜力足于压过你身边的平庸之辈,那么你就不妨把你的要求直接向老板提出来。你不愿提或不敢提,知情人反而会觉得你这人缺乏激情,不思进取。要知道,精明的老板有时宁愿给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激进分子”加1000块钱,也不愿给10个按部就班的平庸之辈人均加100块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是创造财富最多的人。裔锦声女士在华尔街某公司上班后,与她一起被公司录用的年轻同事卡赛,违反公司规定偷偷告诉她,她的薪水仅仅是卡赛的一半。“美国公司很歧视外国人”她友善地说。裔锦声差点气疯,于是她跟老板们据理力争。她对大老板说:“你也许不完全知道,与我一起雇来的员工都无经验。而且这三个月以来,我的成绩最大,一共完成三个项目,其中一个是独立完成的,给公司创汇七万多美元,但被人抢了功。这,您知道。”她加重语气,“而且大家有目共睹我是多努力,我的上司根本没有耐心教我任何专业知识,却把我的成绩当做他个人的功劳,在公司获取最高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薪水还要少于他人,这很难让我接受。我相信,这也难以让您接受。如果谁因为我的种族而欺侮我、歧视我,我一定和他拼到底!”她的声音里情不自禁地带上了眼泪,“如果我是你们家庭的一个成员,你们的小妹妹,你们会这样待我吗?”最终,裔锦声得到公司的道歉卡,同时加薪50%,并补足原来的数量。后来,大老板告诉她,加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能“舍命”保护自己的权益。“一个能保护自身权益的人,就一定能保护公司的权益。”他说。裔锦声身在美国,观念和文化与中国有差异,但道理却是一样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大胆地索取,与“先付出,后得到”并不矛盾,是勇气、信心与实力的表现。有些时候,不索取就得不到,索取就能得到,更要如此。后来上面例子中的小张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凭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努力争取,得到老板加薪。他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不去争取,就不会得到,公司都是装糊涂。我觉得当自己有把握的时候,属于自己的就应该去争取。如果觉得现在的不满意,硬要挺下去,肯定不舒服,反会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争取,如果因此未争取到,那也算看清了局势,放弃也罢。”随着职业生涯的进展,我们不会再满足于这种对出差、职位、待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流的员工最终要争的是影响力。可以影响老板和公司,但这是最高的境界。这需要我们有忠诚、人格魅力、智慧、气魄、胸怀,这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了努力的方向,终究会比没有方向的人走得快、走得直。赢家不做看客——第十六章 给予好,索取还要好说出你的目标说出你的目标如果你已经具备本书前面几个篇章的基础,那么,现在就到了让所有人知道你的目标与远景的时候了。这也是一种索取,是一种要求:各位请帮助我,我是注定要成功的人,帮助我就是帮助你们自己。很多公司都会在人力资源考评中,要求员工写出自己的职业目标。许多人心里想加薪,想升职,还有的人远期目标是做CEO,但没有几个人敢真的写上去,总怕老板或上司看见会不高兴,会像古代的帝王那样想:我还没死呢,你就想篡位?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请看看1793年一位法国炮兵少校在土伦战役崭露头角后,军团总司令杜戈梅呈请授予他旅长军衔而写给最高委员会的信:“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因为如果不酬谢他,他也会靠自己而出人头地的。”这位少校就是后来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请展现出来,人们是乐于帮助那些显而易见走向成功的人。因为人们相信,阻挡不了,就去帮助,这样对自己最有好处。即使你的目标没有那么远大,但也别忘记,王者之风不同于庶民之风,老板的想法跟员工是不一样的,他对员工的要求,往往跟员工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管理者眼中,付出与得到是成正比的,你不提要求,也就是不想得到,也就是不想付出,企业不是让员工来养老的……这个逻辑就这么简单。梅在一家外企担任分公司经理,她所在区域一共有七个分公司经理,大家关系不错。经理们性格各异,不过其中有一位赵,在梅看来,名利心特别重。大家做的事差不多,赵的业绩并不好,但他偏偏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争做区域经理之下的团队老大。他总是无意有意地制造舆论:区域经理和公司对他格外器重,他要当区域经理助理,等等。梅是个做实事的人,对此很反感,但也说不出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每次与区域经理做评估,经理都会问梅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梅都说就想把业绩做得更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等等。其实她心里何尝不想升职。跟所有同事比,她相信自己的实力,但她不愿这样伸手要官,她相信区域经理和公司心里自有杆秤。两年后,公司结构变动,区域经理上调,留下来的位置,竟然给了赵。梅很不服气,虽然赵这两年无论是能力还是业绩都有很大起色,但自己也不差,凭什么?区域经理告诉她:你是很有能力,而且你的潜力比赵大得多,但你从不提要求,说明你没有目标,也就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你不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也无法帮助你。而赵目标很明确,他对所有人都明说,同时为了这个目标做了许多上上下下都看得到的努力。他坐这个位置,可以说已经理所当然。像梅这样嘴上谦虚、心里热切的人,职场中不是少数。但心里再火热,不说出来,不让别人知道,特别是关键人物知道,那就只有在现实面前郁闷。更重要的是,区域经理的话里还有一层潜台词,或者称为管理者的潜意识:不提要求的人,也许就没有欲望,而没有欲望之人,是不可用之人,是无法用之人,甚至是应该清除掉的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隐士,他们表现得对世俗的一切都没有欲望,有些名气很大,对当权者的邀请,往往拒绝接受。有些极端分子据说一听到什么权位名利还要洗洗耳朵,做作得厉害。虽然这些人与世无争,也与世无补,但世俗偏偏非常推崇这种世外高人的风格情操。如果你真的想做这种隐士也就罢了,如果你怀抱“三十功名尘与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热望,则切不可做出一副无欲无争的隐士派头来。因为无论是古代的权贵,还是如今的管理者,要用人,就一定要能掌握这个人,控制这个人。而一个人如果表现得什么欲望都没有,无欲则刚,别人又如何去控制他、使用他?这种隐士派,在当朝者眼里是无法用,也是不可用之人,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拴住他。古代有些隐士偏偏名气很大,朝廷拿他没办法。但企业是为了利润而存在的,不是终南山的道观。为防别人被隐士影响和感染,都去做隐士,搞得没有可供管理之人,那只有拿这位隐士开刀了。所以,适当地表现你的欲望,对老板和上司是一种鼓励,使他们有安全感,有操纵一切的快感,使他们有一种比你强的优越感,使他们觉得培养你成长,不仅有好处,还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双赢”思维。赢家不做看客——第十六章 给予好,索取还要好索取比给予更好索取比给予更好假设你喜欢现在工作的企业,但市场风云变换,企业受到极大的竞争压力,资金短缺、产品积压,老板号召大家团结奋斗、同甘共苦,提出暂缓发放工资,并且要加班加点做销售,你愿意吗?我想你愿意。如果过了这一关,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你也得到工资、奖金与老板的感谢夸奖,你还会觉得很自豪。同时因为你做了贡献,你会对企业更忠心,工作更努力,甚至你会感谢公司给了你机会去学习成长,对吗?为什么你不觉得奇怪,事实上从头到尾都是你在付出,你在牺牲自己暂时的利益去帮助公司,而最终却是你感谢公司,你更忠心、更努力呢?现在你能想明白,那些真诚努力去帮助你的人,对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了吗?在人际关系上,在自己的晋升上,我们要明白“索取比给予更好”的道理。人性就是这样:只要帮助了你,帮助者有责任继续帮助你,施惠与受惠都可以把人们绑在一起。当你的同事们、上司们在你身上投入时间与精力越多,他就越希望你有所成就。为了使你有所成就,他就会投入更多。如果你不够争气,他会比自己失败了还生气、还伤心。如果你能与你的帮助者建立这样的关系,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人们总是乐于帮助未来的成功者,以证明自己有远见。不要以为伟人们总是在帮助大众,在指引大众,在救苦救难;不要以为伟人之所以受人崇拜,是完全源于他们超凡的智慧、勇气、能力与无私的奉献。其实伟人往往最懂得索取,最懂得发出指令要求群众贡献一切甚至生命。伟人与群众,是相互成就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死掉的一万个士兵与他们的亲人,还会觉得自己光荣伟大。即使你没有多少“野心”,在日常工作中,让别人、让上司知道你非常需要他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调起对方的积极性。当然,你是否真的需要,那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对待一个与你不睦的同僚,利用这样一种“请帮帮我”的方式,抬高对方的自尊,凸显对方的价值,对方一高兴,就可以避免把不和激化,减少或消除将来的敌对怨恨。信奉“万事不求人”的人,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的。赢家不做看客——第十六章 给予好,索取还要好站在别人角度的索取站在别人角度的索取为了职业生涯的顺利进步,我们要学会提要求,学会索取,但不是盲目地运用“索取比给予更好”这个秘诀。我们的索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助于更快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小周新到一家服装公司做总监助理,由于不熟悉公司流程,别的部门交待事情又往往不加解释,她摸索着做特别慢。于是,只要出了问题,所有的人都埋怨她,因为她这个环节没有做好,到别人的环节就会乱。她也抱怨所有的人,因为他们让她在一天时间里做那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她的时间够不够用,到出了问题反而说她没有准备好。于是,她只有每件事都请求总监指导,可想而知总监那么忙,还要去帮助理做事,对她会有什么好脸色。不久总监从别的部门招来一个女孩也做助理,把工作重新分工,从此小周纯粹做跑腿打杂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小周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看见那个女孩子画的图,做的事,并不如自己,为什么总监偏心?难道就因为她比自己会搞关系,因为她和老板关系好吗?她开始觉得,与老板之间开始有一层隔膜,无形中像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很显然,小周没有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的索取,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老板的角度,去大胆的索取。也就是说,你的索取,要在他人眼中,没有伤害他的现实利益,甚至是满足了他的现实利益。贫农会为了吃上饱饭而革命,而革命家因为贫农的革命而获得政权,贫农要的是眼前的生存,革命家则要求“许我一个未来”。职场中人,要求的是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我们索取的东西,应该是为了光明的前程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信息、决定权、人力、预算、上司在你身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等等。资源是成功的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是,越使用它,它增值越快,这就是职场的“马太效应”。比如说,你知道的公司信息越多,就会有越多人向你打听,他们必须先拿自己的信息与你交换,于是你知道得越多。又比如说朋友资源,越爱结交朋友的人,朋友就会越多,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也越大,成功的机会也越多。此外,决定权、人力、预算,莫不具有这种特质。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司的时间与精力是一种需要特别珍惜的资源,善用这两样东西会有惊人的效用。所以,职场中人,有一些是有事无事就钻老板的办公室。不明底细的人,虽觉得这些人无聊,却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们。但钻办公室闲聊,只是低级的手段。你要让你的索取,不仅为自己增值,也是为别人、为老板增值,才是正确的行为。小王曾经在一家化工公司工作。在熟悉产品知识期间,老板让他去车间工作,很简陋的几间屋,小王由于忍受不了原料的味道就经常不去,老板发现了,认为他不适合这个工作。小王当时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许失业,于是他竭力把学习到的知识讲给老板听,多亏车间的技术员给他讲得比较透彻。最后小王辩解说自己是因为觉得完全掌握了产品知识所以才不去车间的。老板居然笑起来,说:“你还会说,居然可以把我说服,要是能这样把客户说服,做销售肯定能行。”最后,老板丢给他几本销售的小册子,让他带上几瓶样品到中山、广州联系经销商。同样是向老板提要求,为什么小王的命运好于上面的总监助理小周呢?因为小王的索取,同时能给老板带来利益,哪怕暂时只是一种希望。还有一种情况,是必须坚决的索取,那就是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坚持,要学会保持自己合法权益。比如,企业的不公平劳动合同、不合法的待遇、不遵守诺言,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忍受或忍让是不可取的。一个开始就不尊重你的企业,如果你以忍受或忍让的态度去对待,那么就不要寄希望于它以后会尊重你、会回报你。既不要因为生活的压力而屈服,也不要寄希望于同样遭遇的人会救你。马基雅维里曾写道:“一个庶民依赖着人民,自以为一旦他被敌人或长官们欺压之后,人民就会来解救他,在这样情形中,他常常会发现自己欺骗了自己。”中国人则常常寄希望于同样不幸遭遇的别人先出头,自己跟着嚷嚷,胜了有好处,败了自己不是领头的,最多希望落空,但不会倒大霉。这样的人,是绝对的弱者,上天只会赈救勇于自救的人。赢家不做看客——第十六章 给予好,索取还要好掌握索取的方式掌握索取的方式我们的索取,还要注意方式,也就是说要善于索取。芬到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为了赶稿整个编辑部经常通宵加班,老板也陪着。老板常常为了稿子或版式大发雷霆,同事噤若寒蝉,没人敢做声。有一晚,芬看到老板骂完人后疲惫的脸,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轻声地跟他说:“我给您倒杯水吧?”老板一愣,随即说:“也好。”芬拿过他的杯,再小声问:“您喝茶吗?”老板有点不耐烦:“不用了!再说哪来的茶叶?”芬刚好有朋友送的新茶,于是沏了一杯,放在他面前,自己回到电脑前去了。过了一会再看,那杯茶已经给喝得一滴不剩了。但自从那晚以后,老板的态度起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发脾气的频率减少了。也可能是编辑的工作逐渐让他变得满意起来,看到不满意的稿子或版式,他偶尔还会摸着自己的头,带着笑容问道:“你们的意见呢?”可以说,芬真是一个善于索取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会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加薪或升职,但不知道怎样表达。担心一旦不成功,自己不开心,还怕给老板一个坏印像。其实只要你明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你能提供等价或超值的东西给老板,你就能得到想要的薪水或职位。所以,要站在老板和公司的角度去想,才能想出足够好的理由。就算老板一时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但他明白了你的价值,不但不会对你有坏印像,而且条件允许时会优先满足你。另外,你要阐明索取与付出之间的等价或超值关系,要设法变个人利益为公司利益,立于不败之地。拿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去说话,好过拿同事的薪水与你比较,拿市场平均价比较,更好过“我妈生病了,我需要钱”,“我要买房子”之类的语言。当然,对市场行情、大环境、人才市场、行业某一阶段的景气状况的了解,以及掌握时机,都是重要的。不过呢,在开口要求加薪以前,先学会上面这些索取之道,平时就多练习,让老板对你的索取视为自然,那是最好不过了。最后,我们要记住,索取的同时,不要伤害别人的现实利益,更要善于“分功”于人。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不仅显得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更使大家都脸上有光。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这样,你感到喜悦,大家感到高兴,上司脸上也光彩,以后,上司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记住前面的话,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最重要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为取得未来更大利益所必须的资源。这是一块金子与一根金手指的关系。很多人还停留在职场取胜靠能力的初级阶段,这样的人总是拿能力去跟级别更高的人比,每次都愤愤不平,或暗暗奇怪,不知为什么自己不能像那些人一样平步青云。道理很简单,观众如何区分电影中的配角与主角呢?是演技的差别吗?显然不是,很多配角的实力都是一流的。观众们的标准很简单,谁的台词多,谁的镜头多,谁就是主角。台词、镜头,就是演员所争夺的资源。在职场中,我们也是演员,明白吗?另外,对上司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上司的味道,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上司总有机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更重要的是给你为将来开路的资源。因此,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的让功是虚伪的。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七章 游戏第一规则:搞懂规则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我很喜欢NBA的广告语:I love this game!如果要为职场做一个比喻,我也会说:这是一个游戏。说它是游戏,不等于随随便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而是以一种享受乐趣的心情,轻松而又严肃地玩这个游戏,并且力争成为游戏的大玩家和大赢家。早在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就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消闲。”若想人生充实、快乐地工作,就必须把游戏时的好奇心及活力,带到工作里去。就像“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过着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把工作视为挑战自我的游戏,遇上困难或危机时仍能处之泰然,没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也没有难以排解的惆怅。就像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职场游戏必然有其规则,只有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在场内继续比赛。有人说:新人注定要吃亏,吃亏当是缴学费。其实,没有任何一条游戏规则说新人必须吃亏。新人吃亏,是因为他还没搞懂游戏规则就开始玩。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缴学费”,而是去赢得“奖学金”。高科技行业有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放在职场中,也可以说,一流人才做规则。不过,要玩到“做规则”的境界,有个渐近的过程,让我们一关一关地过吧。游戏第一规则:要玩游戏,就得先搞懂规则。或许你是天才,但天才也不能用脚打篮球。或许你不服,或许你委屈,但如果你连既定规则都没搞懂,又没有能力制订新规则,那么就只有出局。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几条标语似的东西,称之为“企业精神”或其他名目,还有许多企业有《员工手册》和管理规章,等等,这些都是规则的一部分。但在这些书面或口头的企业规则和企业文化下面,还有企业的潜规则和亚文化,甚至在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分部,或不同部门,都有不同的潜规则和亚文化。对于“显规则”,我们是必须搞懂的,也相对容易。而潜规则与亚文化,才是我们要真正下功夫去认清的东西。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个博士毕业分配到某研究所,是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哪!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过去,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一会儿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赶快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我们一声呢?”无论故事是否真实,这位博士的心态十分有趣,这且不谈。关键是不肯“下问”也就罢了,眼神也不好,看不见水下有木桩。博士的眼中只有显规则:博士学位比本科高,本事应该更大。却没有看到水下还有一个“潜规则”:木桩。如何认清亚文化和潜规则呢?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观察和研究老板、上司和老同事们的言行,特别是那些公司里最被认可的“明星”的言行举止。在某家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规定周一至周四着职业装,周五那天可以穿职业休闲装。大家都很高兴,这样周末下班玩起来就方便了。有一次老总在内部邮件中谈加强客户服务意识的问题,顺便提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客户在场,我们都应该以最职业的形像出现。小李是个有心人,他觉得老总的话好像跟公司规定周五可以穿休闲装有点矛盾,接下来他发现,无论什么时候,老总都是穿的西装。从此,他周五也装西装上班。不久,老总一次会议上,专门点名表扬小李,当然,不是说他周五穿西装,而是工作做得出色,希望大家向他学习。所以,研究企业“明星”分子的言行举止,你会更快成为下一个“明星”。还有一个方式,可以从反面去认清那些亚文化与潜规则,就是去看看什么言行不受欢迎。如果这种言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错,有时还似乎很正确,那么很有可能原因是它违背了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在一次部门例会上,部门杨经理发言了:“今天我来跟大家聊一聊。我注意到,我们很多人午餐和休息时间比原来至少长了20分钟,下午还有早退现象,让自己小孩放了学顺道来玩,等等,简直把办公室当成了乡村俱乐部。”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部门老员工胡大姐说话了:“话可不能这么说,过去您可能不允许这样的行为,可现在情况不同了。您没看见别的部门也有这种现象吗?再说也没您说得那么夸张。这是我们的新规矩……”其他员工也纷纷附和起来。杨经理的意见错了吗?表面上他没错,但他忽视了亚文化和潜规则的力量。以前他所在企业业务不多,工作清闲,大家都习于准时上下班。但最近一段时间业务繁忙,员工们经常要全力以赴加班加点,于是公司上下自发形成以杨经理所说的不规范行为来补偿超时工作的风气。现在,杨经理严格要求时间,但又不是再也不加班加点了,员工们当然不能接受。所以,明说的规则未必有用,有用的规则未必明说。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七章 游戏第一规则:搞懂规则企业共通的潜规则企业共通的潜规则潜规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它代表着企业内部一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人在职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考虑到上司、老板、同事的态度,稍有一个环节疏漏,没有顾及到对方的利益和情感需要,就会引起强烈的不满、抵制或反击。利益关系的制衡,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之一。很多人都不会一辈子都呆在一家公司,在选择新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是否与你本人的相近,这一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入职薪水与职位。在你认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下工作,不仅比较容易认清和接受企业的潜规则,也比较能充分发挥才干,前程也更加光明。另一方面,作为职业人,我们也要学会善于识别和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与规则。有的人到跨国企业的美国总部学习回来感叹:人家美国人多讲人权,一到下班时间,手上工作没做完也马上放下就走。咱们中国呢,恨不得一人没做完,全体都留下来加班。这就是文化的差异,美国人的规则未必与中国的现实合拍。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企业中,都不要跟大家公认的“落后”分子或“叛逆”分子为友,至少不要在工作场所表现过于亲近,否则一旦被归入他们的同类,你的职业前程大概也不会好看。搞懂潜规则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即使你开口问,很多人要么不跟你说,要么他知道怎么做妥当,但却总结不出来普遍规律。所以,自己的观察是最重要的。有时,因为没搞懂规则而吃亏也是难免的。本书的各篇章,已经讲了许多各企业共通的潜规则,下面是另外的几条。一、企业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组织,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在内部事务处理上,往往以利益为标准,不以是非对错为标准。那些倡导美德与原则的企业,是因为它能够用这些美德与原则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不能,企业就只会在嘴上倡导而已。事实上,即使是实行美言良行的企业,对员工价值的评判标准也是以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为依据。这就是说,当问题发生,比如项目失败、业绩下滑,或者是发生权力冲突的时候,评判这一过程的标准首先是利害关系,其次才是对错是非,而后者有时根本不会提及。因此,问题产生的时候,企业选择为此承担责任的人,往往并非是导致问题的直接责任者,而是企业内部实用价值最低者,这就是替罪羊的由来。二、不要公开挑战老板。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从人性的角度谈过,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赞美别人。如果你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也应该把它包含在赞美之中。李先生在一家金融单位分部工作,后来被现在的主管领导招到总部。刚开始领导很器重他,慢慢的就对他有了看法,老是批评他的表现,让李先生越来越郁闷。原因也很简单,平常的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李先生认为自己的做法和思路完全合理,但领导不同意,李先生就要争论。不仅如此,争论的时候又不太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说话声音不自觉会变大,对领导的批评会表现得很不服气。领导公开说:有些人的性格太强,我要帮他磨磨棱角。李先生后来反省,领导不是对自己天生就有偏见,学做事就得先学做人。自己的反应有时太过激烈,如果自己是领导,也容忍不了下属这样的态度。而我要更进一步的强调,即使你的老板到处宣传他最喜欢员工有独立的见解,喜欢员工提出不同意见,你也要记住,喜欢独立见解,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见解,喜欢不同意见,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意见。所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需要勇气,但学会最能被对方接受的表达方式则需要智慧。你可以对老板说你有不同的看法,但一定不要在公开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甚至你根本就不应该去挑战老板,无论有没有外人。三、企业不是让你来学习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成长,但企业并不是学校。有些朋友总是很谦虚,一见到上司,特别是见到老板,就只说自己在努力学习,努力成长。却不知这种话说过头了反而有害。企业雇用员工,目的就是让他来创造效益,就算员工学习,也应该是学习对创造更多企业效益有用的东西。有些朋友读自考,上周末MBA班什么的,自个上也就得了,用不着拿出来当做自己好学上进的光荣事迹到处宣传。讲多了,老板或许心里就有意见,是不是我这里庙小留不住你这尊神啦?那我得考虑有人顶你的岗位了。一个好学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么开阔的上司,说不准就认为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了,工作一定不会用心。如果上级有了这个印象,那你注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个被疑的邻居了。小陈天生好学,经常拿最近又在读什么什么书到公司去讲,工作业绩也不错,比许多同事还强一点,但老板总说他工作还不够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开始他以为是勉励,是重视他,还很有些高兴,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里还要做得更好,哪里不够努力。有一天老板再次听到他讲正在读什么管理名著,深受启发的时候,说了一句:你把公司的业务资料跟工作相结合多读几遍,收获也会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板是觉得他那么好学,心思大半放在学习上,工作自然不够努力了,如果他把学习的劲头都放到工作上,岂不是会做得更好。这种老板逻辑,还真不能算错。虽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试并不是为了跳槽,结果证书拿到跟没拿一样,加薪提拔还落到不如你学历高的人身上,甚至老板眼色还不如以前亲切。郁闷之余大发牢骚,恐怕祸根是自己平时埋下的。学习和成长是必须的,但别把自己弄成个不务正业,空闲时间很多的反面典型。四、企业允许创新,但不允许高风险的创新。有太多的书籍,都在讲述伟大的企业如何依靠创新而迅速从小公司成长为巨无霸。创新意识如此受重视,所以很多职场中人都希望运用创新,既为企业谋利,也为自己谋得更高的权力、职位和薪水。这种想法没错,但要记住,创新并不等于冒险。除了初创的小企业,面临生死敢于放手一搏,一般的企业都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即使要赌,也是老板下决心,绝不允许员工擅自去赌。研究一下那些鼓励创新的企业就会知道,它们有着细致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比如3M这样以创新著名的企业,允许员工用一部分公司资源和时间去做个人感兴趣的事。但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占用的公司资源是非常小的,而且失败了也无足轻重,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也不影响未来发展,而成功了则企业获益非浅。许多人提出自以为大有利于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妙计,却得不到老板认可,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风险评估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只有站在企业和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你才能在职场顺利上升。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规则与文化都不会一成不变,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风向,最先一批把握风向的人,往往在变化中胜出。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从老板的邮件与衣着,敏锐地发现游戏规则有了小小的变化,他跟上了风向,所以在变化中抢得先机。或许是中国人自古都太含蓄、太谦虚,同时又总是担心新规则的实施会引起反弹,所以所谓的“吹风会”、个别谈话、小道消息、谣言,等等,就应运而生,这些往往就是新规则的起始状态。一家跨国企业,初入中国市场时急于打开局面,营运出身的总裁便恭敬地外聘了一位销售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几年间公司业绩连年翻番,走上自我扩张的良性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总裁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在充分赞扬了副总裁的贡献与销售部门的成绩之后,指出面临业绩的急剧扩张,内部营运支持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公司今后重点将放在内部支持系统的整合强化上。员工们都觉得总裁说得非常正确,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不知从哪里开始传出小道消息,说总裁因不懂销售,在高层会议上常被副总裁反驳,总裁以前要借重他的能力而隐忍不发,现在业绩既然已经没问题了,就要下手了。消息无法分辨真伪,但在一系列的内部调整之后,销售副总裁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去。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如果玩纸牌五分钟了,你还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傻瓜。”这句话对于认不清自己所在企业的亚文化与潜规则的朋友,大概尤其适用。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自以为是”症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这一条规则,似乎不言自明。但职场中人,实际上屡屡犯以下六种不遵守规则的病,原因各不同,结局都相似。“自以为是”症曾经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兼不入流的歌手,四海为家,天马行空,人近中年仍然狂放不羁,穷得叮当响。他的一个朋友成立了公司,决定拉他一把,让他到公司做文案。这个职位通常让别人兼任,这次完全因他而设立,因为按照他的能力也只有这个工作适合他。待遇就不用说了。可是诗人却以老板哥们自居,吊儿郎当。一进公司就把老板的经营管理说得一无是处,带头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签到,迟到早退是常事。逮着公司的顾客就侃大山,合同屡屡因他仗义而吃亏。但他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公司每个女同事还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对诗人想入非非,今天和这个谈诗歌,明天约那个看电影,还带着形迹可疑的女人到公司办公室里谈人生……老板规劝了他几次,可惜诗人改不了秉性。老板终于忍无可忍,找他谈话,说他文人习气太重,不太适合公司的条条框框,可能会妨碍你的事业,你还是应该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和海洋去翱翔,去呼吸……曾小姐在一家杂志社工作,颇受老板信赖。有一次,老板交待给她一项工作,她认为那是件无意义的工作,内心很抗拒,一直不去做。老板打来电话问,她很坦白地说没去执行。老板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忽然毫无征兆地劈头盖脸训斥了曾小姐一顿。她强忍眼泪但没忍住,跑到会议室去痛哭了一场。回到办公室,同事们同情地看着她,说老板刚才找了她几次,叫她去办公室。曾小姐红肿双眼去了,在老板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她的直接上司也在。曾小姐不敢抬头,怕眼泪会不可抑止地流下来。老板说了什么她都没听进去,只听到最后他很努力地放缓语气说:“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你应该明白,会上确定的东西就应该执行。”那一刻曾小姐才明白,真的是自己错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而人的天性,渴望绝对自由,面对冰冷的“紧箍咒”时必然有某种心理抵触。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个性当做不可侵犯的原则,更会厌恶和蔑视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中那些不能让你的个性自由发挥的条款。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适应公司的管理,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开始就没有必要进去,那对你是一种折磨;既然你成为公司的一员,你就不应该牢骚满腹,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加入某个团队。当然这并不排除你对公司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但在你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和实施之前,你没有任何理由获得“豁免权”,更不能在同事面前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在老板看来,那无异于动摇军心,妖言惑众。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缺乏诚信”症“缺乏诚信”症小丽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以她的文笔、对时尚的关注、对生活的兴趣,马上就被确立为公司文案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小丽呢,对公司提供的学习资料,完全只凭兴趣翻翻,根本不动脑子。公司交给她一个服装展的形象包装与宣传项目,她的方案交上去,老板差点没背过气,她竟然抄袭业内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品。老板批评她拿公司声誉当儿戏,她也承认了错误。没多久,又有一个运动鞋的广告,小丽交上来的广告语,居然又是早已经在各种媒体上耳熟能详的另一品牌运动鞋的口号。于是,小丽的试用期就这样结束了。须知在职场中,最需要的就是责任感,这是很多人成败的分水岭。担当责任,绝非是公司高层的专利。责任有大小,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何况除了公司之外,还要对自己负责。要想对得起自己,先要对得起别人。职场中人,如果不能对公司负起责任,公司的损失大概也就是付给他们的那点工资,顶多也就为他们的失误支付一两次学费,最大的损失,还是自己。广告公司老总曾对不同的员工进行这样的比较:有些人用公司网络来工作,保持及时联系、搜索必要的资料、资讯、业界动态、上专业网站学习,等等。而有些人上网就是聊天灌水,有时还偷偷玩点小游戏什么的。几年时间过去,第一种人多数已经有所成就,其中有些已经晋升或跳槽进入了一些知名公司的管理层;而第二种人大多辗转来去依旧默默无闻,一边做着底层的工作,一边偷偷的上网聊聊天。有些经理人,总抱怨老板不授权,权力太小,无法管理员工。可是遇到真正麻烦的时候,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推:“你看怎么办?”这些经理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权力就是拿的钱多,管的人多,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你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有些经理人,一遇到员工要加薪、预算被削减这样的事情就会说:“你加薪我是同意的,可是人事部不同意!”“花这个钱我是同意的,可是财务部不同意!”其实决定是一起下的,但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些人不去与员工沟通,把责任和矛盾推卸到别人头上。推卸责任的一个潜在心理意识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所以往往公司搞培训的时候,大家群情激昂,有如醍醐灌顶,可是一回到工作中,该犯的错继续犯,因为培训老师讲的问题他全分析到别人头上去了,出了问题自然是别人的责任。缺乏责任感的人,往往也是没有诚信的人。太多的人说谎跟玩似的,进了企业对同事不讲诚信,对老板不讲诚信,对客户不讲诚信。西方人开会,会上可能有10种声音,但会后只有1种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没人说话,但会后可能有10种声音。老板开会结束时通常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全体沉默,一出会议室跑到自己办公室,门一关就开始开小会了。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蔑视制度的人。很多中国企业的制度不少,就是基本上没人遵守,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现在流行一句话:做人要厚道。不过国人常常是拿来要求别人。在职场中,不要耍小聪明,老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一切人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往往是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爱耍小聪明占便宜者,必吃大亏。我们要记住:职场上永远都会有起伏成败,你做得再聪明,迟早也要遇到挫折,但规矩不能坏了,信誉不能坏了,否则很难再爬得起来。遵守规则就是诚信的表现。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好人错误”症“好人错误”症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人不多,就像真正的好人不多一样,但国人很喜欢把“好人”与“坏人”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企业行为。小徐在一家商场做主管,手下有位员工,感觉为人很诚恳,工作也很踏实,话不多,说叫什么工作就怎么工作。但是同事们普遍觉得他进入状态慢,工作不很专业,所以对他印像一般,平时也很孤立。后来这名员工犯了错,被小徐的上司勒令离职,小徐很难过,因为这个员工人品很好。他心里想:商场真无情,职场真无义。这种情形到处可见,公司要炒人,就会有员工说:“他人很好,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但大家要记得,企业是赢利机构,不是道德法庭,如果一个人搞婚外情或者同性恋,那是他的价值观和性取向的问题,并不能以此判断他对公司的价值。但如果对公司没有价值,雷锋来了企业也不会要。真正的错事10件中有9件是好人犯的,小人并没有多少犯错的机会。国人往往给“好人”一个错误的定义,然后用它来掩盖事实真相。如果一个经理在符合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做“好人”,与员工讲情义,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是违背组织利益去对员工做人情,那么这个“好人”不仅毫无价值,简直形同犯罪。其实在当“好人”的背后,掩藏的本质是经理人缺乏责任感,严重一点说,缺乏职业道德。有家公司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规定每个部门每年必须有5%的员工被评为不合格。公司最初定的是10%,但后来所有的经理都反对,只好降低标准。即使是5%,经理们也不愿执行,他们说:“如果我的部门员工都合格,你一定要弄出个5%,怎么办?我只好安排员工轮流做庄了”。说得理直气壮,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好人,对得起身边的兄弟们。我曾经拿下面这道题征询很多朋友的处理意见。公司有名女工偷了同事10块钱,按厂规应予开除。人事主管找你,向你汇报了调查经过:这个女工没有父母,是她哥哥把她养大,他哥哥要结婚了,她手里只有40块钱,她想凑够50块钱寄给她的哥哥表示心意。人事主管请求不要开除这个女工,给这个女工一次改过的机会。你所了解的情况与人事部主管掌握的情况根本不符,这个女工的父母都还健在。你是否会批准人事主管的请示?出乎意料,一半以上的朋友都认为可以原谅女工和人事主管,最多批评罚款了事,厂规什么的,也得考虑人情嘛。所以,人事主管其实就是犯了“好人错误症”。因为,如果厂规有不合理的地方,去光明正大地修改厂规好了,但在修改之前,应当遵守厂规。为一个人的特殊情况破坏规则,无论这个人多么可怜,多么有理,事实上就是对遵守规则的人的惩罚,会演变成老实人吃亏,小聪明得利,不就是有规则也等于无吗?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渴望暴富”症“渴望暴富”症小张是个挺有上进心的人,进广告公司的时候,他拿出来的作品集最漂亮,有些创意可圈可点。谈到职业规划,他的志向远大。所以,同时入职的一批新人当中,公司比较看好他,认为虽然有点稚嫩,但有灵性、有志气,成长空间大,大有潜质可挖。对于新人,公司有一套培养的计划,从小事杂事做起,从制作职位做起,是对新人的爱护,也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培养过程。可是小张不这么想,进公司的没几天,就大张旗鼓来做他的飞机稿(指没有客户、自己随意创作的广告或者没有通过客户确认的广告,不能出街,自然无法接受实践检验。但因为创作没有限制,自由度很大,出彩的可能性也大,一般以参赛为目的)。小张的作品当然还没有拿奖的实力,但公司依然很支持,让资深人士指导,并在会议上加以表扬。小张自己也干劲十足,经常加班。但是,对交给他的那些能看见真金白银的业务,小张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大概是觉得大材小用吧,到手的活儿,恨不得马上就完成丢到一边,好继续进行他的大师梦想。而现实却是,鲜花掌声奖杯都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作为一个新手首先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单,而且更多的是学习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有些枯燥刻板,但这些却是基础。公司给小张的第一个任务,是做一个简单的排版,小张弄了1个小时还没搞定,这时客户突然来了,马上就要定稿输出,于是老板马上安排有经验的设计师来完成。活儿并不难,其中一些是技术性问题,新手不懂,边看边学,一下子就明白了,可小张却闪到一边看杂志去了。此后小张开始不断出现错误,有时候昏招迭出。能犯的低级错误,他基本都犯,做一本画册,不是封底的企业名称就是电话号码弄错;布置一个会场,错误就出在主席台上,让人哭笑不得,无计可施。出错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他几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赔的,更重要的是公司声誉的损失就更大了。渐渐地,同事们都不愿跟他在一个组做事,因为他根本就不在这些地方多花心思。不久,小张连招呼也不打突然从公司辞职了,公司给他交了那么多学费,他一句感谢也没有,临了只有一句:“我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他觉得是公司抑制了他的创作能力。两年多过去了,他辗转了几个公司,也依然还只是个普通的设计助理,飞机稿倒是越来越厚了,只不过,离获奖还是那么远。与小张一起进广告公司的小刘,是中文系的才子,发表过不少文章。单就文字功底而言确实不错,所以也有点自负。老板跟他讲文字校对的重要性,他虽然不说话,但满脸都是不以为然,仿佛在说:“难道我还会写错别字?”结果,方方正正的宋体字给他上了一课。一天,他把反复修改快十次的最后定稿文案交给设计重新排好。这时,已经是晚上10点,校对一遍之后,他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他的组长接过来一检查,几百字的文案,里面就有两个错别字,还有一个错用的标点。事实为证,小刘老实了。小刘是个聪明人,马上接受这个教训,此后他校稿再也不马虎,拿支笔,一个字一个字的核对,遇到拿不准的地方,还向其他人请教。由小见大,一些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小刘在其他事情上学得也特别快,公司在做的案子,他都留意的学,同时还和外面已经出街的作品比较。与客户开会,安排他做会议记录,他就特别细心地拿本子记下双方的讨论和交锋,回来之后不仅提交一份详尽的会议纪要,还会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学习记录。在新人里,小刘是成长特别快的一个,还不到三年时间,他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案例,并且担任了公司创作部一个小组的组长,服务着一个全国性的服装品牌,待遇不错,客户的评价也不错。小张所犯的,就是“渴望暴富症”。这种人往往不屑于做小事,没有耐心与毅力,不愿意长期地积累,从而与成功背道而驰。职场上如此,生活中也有大批这样的人,他们看见什么热就跟风,看见中大奖的机会就去试,无数人在彩票、股票、生意等方面屡战屡败。其实,看准某项事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做事赚钱,才是正道。可是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即使许多风云一时的企业,也往往因此而倒闭。三株集团总裁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对血气方刚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说:“不该挣的钱别去挣,天底下黄金铺地,不可能通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人后来分别成了中国企业家中因“超常规扩张”和“超常规多元化”而失败的典型。人人都想走捷径,很多人却忘记了“慢就是快”的道理。志向高远是好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可这种心态,处理不好就变成了好高鹜远。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凭什么走到更高的一级台阶上去呢?人的提升,在于能够适应更高的要求,担当更大的责任,然后,才能谈到更大的权力,更好的报酬。耐心执着地做正确的事,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越界”症“越界”症小钱在市场部工作,一次部门副经理把属于自己的活儿安排给他,小钱并不太懂,但他本着边干边清晰的想法,去跟技术部门接洽。该工作涉及到的技术成分不多,但技术同事看是他来,就以非常蔑视的口气嘲讽了一顿,最后还说:“什么都不懂,事还不少。”小钱被抢白得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只有找到部门经理,让副经理出单子,通过他们把事情搞定。事后小钱越想越生气,自己抱着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念头做事,凭什么这样被技术部门嘲讽,大家都凭能耐吃饭,为什么有的人就是想在心理上占上风,嘴巴上图快活?其实他不知道,他的行为已经“越界”了。本来是经理级才有权去做的事,他没有得到被技术部门所认可的授权,当然会被打回来。职场中人,很多都是抱着这种边做边学,吃亏是赚学费的心态去做事,想法是没错,但在埋头走路的同时,也应该抬头看看,是否侵入了别人的地盘而不自知。小孙在一个机关单位负责档案管理,主管是个中年妇女,在小孙眼里属于根本没能力的人。档案局通知要求单位进行档案升级,事情不多也不难,小孙便把一些提议和想法告诉主管,主管不置可否,小孙也没有再问。后来上头问起来了,主管便说工作正在搞着呢,然后要小孙抓紧搞,其他什么也没有说。小孙便整理立卷、写卷目,还有里面内容的题词。小孙也没请示就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管并没有说什么。当小孙写完向她汇报时,她便说写得不对,小孙当然觉得自己写对了,因为主管啥也不懂嘛。于是主管跑到老板那里告状,老板骂了小孙一顿。事后小孙才明白,当主管是这号人时,千万不要自主行事,哪怕芝麻大的事都要请示一下,虽然她并不能给你多少意见,但如果不问她的意见,她绝对会给你使坏,因为你越权了。“越界症”很多时候还表现为“多管闲事症”。小马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老板风度翩翩,养了一个情人。老板一直说公司的工作跟私生活无关,但他妻子知道了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而情人又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想要一个名分,双方闹得比较凶,有时还闹到公司。小马本不想涉及别人的家庭生活,可是老板妻子天天给他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又不得不接。有时候觉得她也挺可怜的,在事业上她帮助了老板好多,可是太要强,老板在家里得不到放松。而老板的情人也想让小马支持她。在这个问题上,老板也费了很大精力,对小马又很不错,知情的朋友都劝他离开,但他拿不定主意。这个故事里,小马看起来没错,但肯定有一点他是做错了。老板的家事他根本不该搀和,就因为一开始他没有明确地置身事外,才会身不由已地被老板的两个女人所纠缠。“疏不间亲”这个成语,永远都是对的。职场中还有另一类人,喜欢跟同事交朋友,相互交流稳私。但无论大家管不管得自己的嘴巴,都要明白一点,同事和朋友始终是有一个底线的,对于别人的事,不要那么起劲,更不要刨根问底。而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是最好的。虽然把同事想像成假想敌也不对,但至少为了能防止某些糟糕的办公室纠纷的发生,永远都不要推心置腹地把你的隐私告诉同事。这就好像在你身边理了一颗地雷,没爆炸的时候风平浪静,可假如有一天爆炸了,你就彻底死定了。一个同事的杀伤力比一个亲密朋友的杀伤力厉害多了,最起码,密友不认识你的老板是谁。一流人才做规则——第十八章 游戏第二规则:遵守规则“中途放弃”症“中途放弃”症“坚持就是胜利”人人都知道,但在遇到挫折时很多人都会忘记。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