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阳光心态:员工自我成长心理学-2

作者:陈曙光 字数:21463 更新:2023-10-08 20:47:34

9、既不要被逆境困扰,又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10、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潜心发现别人最优秀的一面,树立标杆,并积极向别人学习,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同时要接受并认同"乐观无法解决一切"的观点。即使你真的是一位悲观者,也不要烦恼,在现实中,悲观的人也有成功的,而悲观者的成功密码是: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是悲观者摆脱焦虑、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策略,也使悲观者表现出很强的承受能力,让他们在失败之后,仍然可以总结教训,从头再来。 "最坏不过如此"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再试一次也无妨"。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还能通过努力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只要能学会合理的归因,再用积极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态度,就能将悲观扼杀于摇篮之中,进而养成乐观积极的思考习惯,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也唯有如此,才能牵引出黑暗中的光明契机。慢养与自慢职场中弥漫着这样一种观念--"宁要革命,不要生命"。"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不加班似乎就意味着不够敬业,不够充实,工作状态就像紧紧绷起的弦,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翻身起床,为了准点赶到办公室往往顾不上吃早餐。整天坐在电脑桌前,有做不完的工作,接不尽的电话。吃饭没点,饥一顿饱一顿。到点了却不能走,不是加班就是应酬,只有到夜深人静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孤独地回家。周末常常加班,即使不加班,也要去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充实自己。人情越来越淡薄,朋友交不到几个。没有时间娱乐,几乎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超负荷运转,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前半辈子以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的境况。"加班?我早就没有加班这个概念了。连续一个月没一天休息都很正常,谁叫我们干的是软件工程师呢。"付聪说:"一年365天,我起码工作355天,总共休息不超过10天。记得一次在浙江金华上系统,我一个人忙了整整一周,没日没夜,每天睡觉不超过5个小时。最后测试的时候,头脑已经有点稀里糊涂了。后来发现系统有点问题,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最后找到错误原因,是我把一个项目误删除了。真是万幸测试时就发现了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至少造成的损失是我承担不了的。以后再一个人做项目时,我真是神经紧绷到极致,生怕出错。""有些时候,虽然老板或者客户没有明确规定项目完成的时间,但我们也得赶,因为后面有一大堆活等着你,不赶不行。"都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人呆的地方,工作特别辛苦,尤其是审计。"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决不是妄言。马丽倩工作才1年多,全国各地基本上都跑遍了。一旦手上有项目,加班就如同呼吸一样必不可少。 一次,刚做完一个外地项目,才回总部又进了本地项目组。还没喘过气来,就又进入紧张的工作中。接近尾声的时候,一组人待在酒店里整理数据、出报告,整整2天1夜没出房间。实在累得不行了,不小心弄错了一些数据,刚做完的分析又得从头再来。找了很久也没发现错在哪里,人又困得不行,就郁闷得哭了。还有同项目小组的一个小女孩,连打个电话回去的时间都没有,虽然酒店离她家不远,双休日也没机会回去看一下。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加班费是没有的。那些钱其实全是赔上青春、拼命工作挣回来的35岁的陆女士就职于一家合资公司,除了忙于工作,下班后抓紧时间"充电",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精明强干的陆女士很快晋升为部门主管,收入不菲。"5年了,每年的春节我只休息3天。女儿今年三年级了,我根本无暇顾及她。成天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同事、朋友对我很是羡慕,但我总觉得自己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最近,我时常感到焦虑、心慌并伴有失眠,这种状态真让我担心。"陆女士不无忧虑地说。近期,某知名招聘网站对8000多名城市职场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人"经常加班",24%的人"偶尔加班"。其中,加班超过2小时的多达78%。62%的人属于被动加班,即工作完不成只能加班,还有23%的人是主动加班,即领导没有明确的加班要求时自愿加班。健康调查显示,在饮食上,15%的人早中晚餐都不规律,时饱时饿。因此患有胃肠疾病等。睡眠方面,49%的人睡眠时间不超过7小时,55%承认睡眠没有规律,33%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差。运动方面,84%的被调查者没有运动习惯,只是偶尔运动,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上楼或运动时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肺功能减弱。心理健康方面,43%选择"不清楚",25%选择"有些问题",46%的被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轻度异常,58%的人承认自己有轻微的强迫症、敌对症。此外,85%的人承认工作"压力很大",莫名其妙心烦意乱,遇小事易生气,容易紧张、恐惧、多疑,遇事往坏处想,强迫自己达到目标,心理轻度异常。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国社会的职场人士已经进入超负荷运转的时期。他们指出,职场人士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得不到调整,会丧失理想和对生活的热情,容易出现亚健康,甚至过劳死。据调查,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对于大多数超负荷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是"过劳不死", 但极易出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情淡漠、攻击性行为等。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名技艺高超的高空走钢丝艺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他不幸失足身亡。其妻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是想着走钢丝这件事而不去管表演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的心态叫做"瓦伦达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足球运动员在踢点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踢飞"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被踢飞"的情景,结果便事与愿违,球大多时候真的被踢飞。这样的研究从另一个方向证实了"瓦伦达效应"。超负荷运转的职场人士就是受到了"瓦伦达效应"的严重影响。他们太在乎工作本身,专注于其间不能自拔,而忽略了工作之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愉快和更幸福。但是,很多人迷失在工作中,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让自己过得劳累不堪,失掉了健康的身体、没有了生活的乐趣、疏忽了亲情爱情,离幸福越来越远,成了疲于奔命的工作的奴隶。有的人完全把自己投入到超负荷的工作之中,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这份工作真的适合我吗?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到底想要从中得到什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已,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及其意义,并通过有效的方法调适自己,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现代职场人士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情况下,学会慢养与自慢。所谓慢养就是有计划地调节身心,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到自己能承受的节奏。所谓自慢,就是做自己最拿手最有专长的事情,这是台湾城邦出版集团CEO何飞鹏提出的理念。自慢从更深层次揭示了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自己有把握的、容易产生成就感的事情,并为之奋斗,这样即便是有超负荷的情况出现,内心的自我平衡机制也会让你觉得乐在其中。以下建议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改变认知,看透工作之于生活的真正意义。工作是重要的谋生手段,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更要重视精神生活,注重身心健康,学会化解过重的工作压力,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乐观处世,学会自我调适。现实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朝着自己期望和努力的方向发展,因此要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工作。同时,要处理好工作和身体的关系,不能仗着年轻,仗着身体好就玩命地干,要考虑到以后的健康。该工作就工作,该休息就休息,该放假就放假。制定目标,量力而行。凡事不要勉强,做好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客观地评价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空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与人为善,构建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事业的成功相辅相成,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得到帮助、获得信息,还可以互相倾述,解除烦恼。如果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你周围的人就能有效地帮助你、支持你,你的压力自然会减少很多。慢养和自慢都是一种哲学,是一种面对生活负重的超脱的自如,只有经历过繁重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哲学对于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为自己的梦想用心付出过、奋力拼搏过的人,始终不会真正体味叱咤风云后的宁静和超脱。工作易得,归属感难求提到上班,很多职场人都会眉头紧蹙、唉声叹气,上班仿佛受刑一样令人郁郁寡欢。特别是到了周日,一想到周一又要上班了,心情就陡然低落。我们就像一台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白领在白领的固有程序里循规蹈矩地运行,蓝领在蓝领的流水线上刻板生硬地操作。公司把员工当成了获取利益的机器,以为支付了工资就算给你加满了油,你就应当毫无怨言地满负荷工作,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朱挺把辞职信递给了经理--他对公司伤透了心,去意已决。经理也毫无挽留之意,冷冰冰地甩下一句:"对了,收拾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注意别拿多了。"朱挺恨恨地转身,快步离开了这个他为之日夜奔波的公司。朱挺是做销售的,入职三年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想着自己年轻,根本不计较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公司安排的事,他都乐意去做,人家避之不及的他也愿意做,比如去那些又穷又偏的地方出差,虽然难出业绩又路途辛苦,他都毫无怨言。可是公司非但没有奖励他的勤奋肯干,反而把那些穷乡僻壤都划给他负责,还减少了他的出差补贴,理由是那些地方消费低。朱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小地方拿到了不少订单,虽然总量不算大,但为公司开拓新市场打开了局面。本以为会得到不错的提成,工资也能涨一涨,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之极。公司以订单量太少和小地方不是公司的重点投入区域为由,不仅只给了朱挺少得可怜的提成,而且工资也没有变化。长期出差,加上饮食和住宿条件都比较差,朱挺的身体越来越糟。有一次,正在公司上班,胃突然疼得特别厉害,朱挺向经理请假去看病,经理却说:"不就是胃痛吗,忍忍就好了。如果请假那可是要扣工资的。"朱挺实在忍不住,赶紧去了医院。结果他当月被记旷工一天,并扣减了工资。一天,他在楼道里无意间听到了老总办公室里传出的谈话。其中一个说:"这帮孙子,整天怨声载道,爱干不干,不干滚蛋。谁稀罕他们啊,一帮蠢材,想要进来的人多了去了……"这话深深刺痛了朱挺,也让他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冷漠无情的公司。毫无公平可言的薪酬待遇、冷漠无情的领导、缺乏价值实现的自我感觉让朱挺心灰意冷地离开了为之奋斗的公司。缺乏归属感是如今很多职场人士的切身感受。他们对企业不会留恋,转身就会离开;即使不走,责任心也不强,浮躁消极;企业缺乏凝聚力,形同散沙,不仅削弱了竞争力,而且很难持续发展。归属感是对组织的一种依恋、承诺和忠诚。心理学家莫缀等人认为,归属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组织目标或组织价值观的认同;二是渴望成为组织的一员;三是愿意为实现组织的利益做出努力。 职场人士的归属感是指,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心理和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安全感、公平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是与金钱、心理感受以及发展空间有密切关联的复杂感觉。归属感一旦形成,将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获得支持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我们这里强调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个人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理解、支持和爱护,和身边的人保持交流与友谊的伙伴关系,从而得到信任、温暖和爱情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们才有可能积极的付出,进而达到"自我实现"。员工自我归属感测试(1)你是否关心组织的前景与未来?是□ 说不清□ 不是□(2)你是否愿意主动承担工作责任?是□ 说不清□ 不是□(3)你是否认为你在组织中不可或缺?是□ 说不清□ 不是□(4)你是否愿意全心投入到你的工作中?是□ 说不清□ 不是□(5)你是否期待未来的职位有所提升?是□ 说不清□ 不是□(6)你是否拥有较好的同事关系?是□ 说不清□ 不是□(7)你是否有较强的危机感?是□ 说不清□ 不是□(8)你是否觉得工作是你生活的乐趣之一?是□ 说不清□ 不是□以上8个测试题,请如实回答,计分标准:是,3分;说不清,1分;不是;0分得分≥12分,说明你能够与企业共命运,具有较强的归属感。8≤得分<12分,说明你对企业存在好感,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归属感。得分<8分,说明你随时可能离职,或者只是被动机械地工作,毫无归属感可言。我们应该怎样自我提升在组织内的归属感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寻找缺乏归属感的真正原因。是个人原因(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追求、心态等方面),是企业文化原因,还是角色错位?当你找到问题所在后,不要急于全盘否定或肯定你现在的境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逐个寻找解决的方法。其次,合理处理冲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面临冲突,人们得到的建议通常是尽量调整自己来适应环境和团队,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你与环境发生冲突的个性是你的主导个性,调整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果你是新人,建议多花点耐心去努力适应环境;但如果是中高层职位,建议你换个工作环境,因为调整的损失要更大。总之,合理地处理冲突是你实现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另外,团队内上下级之间要互相尊重、坦诚相待,同事之间要融洽相处、默契配合,企业内部建立起友善、宽松、和睦的人际交流环境,可以提升自我的组织归属感。再次,努力寻求同事的认同和支持。意见缺乏认同和支持的原因不外乎:(1)不成熟、可行性差;(2)触及到他人的利益;(3)只具有哗众取宠的形式感。只要有以上三种情形之一,你就必须做到:(1)全面了解形势,三思而后行;(2)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3)永远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第四,修炼自己的内功,用实力和业绩提升自身归属感。如果说职位、薪酬方面的因素对你的归属感提升没有帮助,那么你可以通过出色的业绩、正直的为人、自我价值实现和企业愿景的匹配与磨合来增加实现归属感的可能。最后,要锻铸自己对团队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企业重用员工的着眼点。企业新人必须首先经营自身,让企业从你身上找到一种安全感,感到值得信任,值得付托,值得培养。这样,你的团队归属感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了和加固。组织归属感的建立是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事情与责任,所以通常不太容易实现,人们总是在惴惴不安中试图建立归属感,但是客观原因仍可能妨碍这种美好意愿的实现。不过,我们可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旦有好企业愿意与我们建立良好的组织归属关系,千万不要错过!你是不是歇斯底里的咆哮帝?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快节奏、高消耗的生活。在仅有的时间里,我们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想不尽的烦恼,还要为虚无缥缈的前景担忧。重重压力,让我们会在瞬间变得歇斯底里:喋喋不休、大吼大叫、捶胸顿足、嚎哭或者沉默、抑郁、与世隔绝……谭书,某投资公司营销部经理,目前停职中。我们因为业务上的往来而相熟,与其说他是我的一个客户,倒不如说我们是相见恨晚的朋友。有事没事,我们总愿意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琐事。按他的话讲,和他最亲的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而是紧张和焦虑,十几年来从未离开过他半步。谭书今年37岁,职业发展的道路走得颇为坎坷。当初大专毕业的他,在求职中受到了招聘方要求本科学历的严重制约,屡遭拒绝。就在就业无门之时,相恋3年的女朋友又决然提出了分手。这无疑给他冰凉的心上又浇了一盆冷水。愁苦的谭书因压力过大,时常后半夜跑到天桥上,面对黑漆漆的马路放声大喊。后来,阴差阳错,他进了现在供职的投资公司,虽然只是当个资料员,但毕竟是大公司,心理压力依然很大。作为一名学历偏低的职场新人,他不得不更加勤奋。每天都6:30准时起床,快速地洗漱穿衣,卡着时间慌慌张张啃早点,冲出门,挤公车,倒地铁,等电梯,打卡,开电脑,打字录入数据,归档整理资料……堆积成山的资料让他喘不过气来,主管还时不时交给他查阅资料、写稿子等额外的工作。满负荷运转的谭书,生怕出点差错,丢掉工作。在紧张和焦虑中,熬了4年。由于他把资料整理得条目清晰、查阅方便,使资料室焕然一新,因而得到了领导的赞赏。但是因为他的学历问题,转岗做业务的请求迟迟得不到答复。眼看着和他前后脚进公司的同事纷纷升职,谭书的压力陡增。为了奔个好前程,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重新拿起书本,通过2年的自考取得了本科学历,也终于以自己的勤奋打动了领导,顺利调进了营销部。此后工作的8年间,他从未间断充电学习,无论是管理还是营销,甚至是研究生课程,他都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工作中也是一样,他总是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勤能补拙"。在营销部一干就干到了今天。从一无所知的主办到部门经理,这期间,他从未感受到些许的轻松和快乐,反而体会到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工作上巨大的任务量、复杂的办公室政治,生活中夫妻间持续不断的争吵、孩子读书上学的问题,经济上还不完的房贷车贷……有时候,他会变得歇斯底里,不是对下属横加指责,对老婆孩子大吼大叫,就是一个人长时间的沉默不语,浑身颤抖。前不久,由谭书负责的一个项目由于自己的重大失误而导致公司蒙受了极大损失,为此公司对他作出了停职半年的处罚。回到家后,心情极度郁闷的他,因为一件琐事对爱人大打出手,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儿子回了娘家。谭书对我说:"身边年轻有为的人越来越多,我这个年纪,也没什么竞争优势了。如今又被停职了,恐怕是走到头了。唉,我跟你嫂子其实挺好的,想不到自己情绪失控,居然动手打了她,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原谅我……"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危机向谭书扑面而去。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参加的被试人员分为两组,让他们都去完成20项任务。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被试者实施干预,让他们因受干扰而无法完成任务。而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表现出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的被试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没有完成任务的被试者,思绪始终被那些未能完成的任务所困扰,其心理压力和紧张状态持续存在,难以消失。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紧张就会持续存在。这种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正如谭书自己所说,和他最亲密的是紧张和焦虑。他其实就是陷入了"齐加尼克效应"。十几年来,他面临了无数的"任务",根本就没有时间一个个完成,而往往是在某个时期内同时面临好几项"任务",重叠在一起,同时进行。无论是上班还是回家,他 的大脑都在高度紧张地运转着,没有得到休息。工作时既要考虑做好本职,又要帮领导完成其他事务,还要考虑转岗、提职、读书等事;当了部门经理,工作指标、人际关系、家庭和经济问题、前途等会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这些未完成的工作或未解决的问题,就像影子一样紧跟着他。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作为"白领"阶层的职场人士身上,他们的工作节奏日趋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齐加尼克效应"尤为明显。如果对各种压力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这种长期叠加的紧张和焦虑就会导致精神负担过重,进而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久而久之,会酿成职场人士最常见的多发病--神经衰弱,它是以大脑容易兴奋和迅速疲劳为特征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惹、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在这种状态下,人很容易歇斯底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学会缓解心理上的"齐加尼克效应"是职场人士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正视不可避免的事实,克服畏惧情绪。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与其让这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还不如让自己正视它们,接受它们。不要后悔与纠结,要记住教训争取不再重犯。我们都会畏惧压力,但是我们可以从和工作毫不相关的小事入手,经常尝试一些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让我们在工作中也逐渐拥有勇往直前的魄力。重建生活秩序,制订计划表。有秩序的生活能帮我们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应该养成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和电子邮件的习惯。当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计划表,而且逐步实施时,就不会产生无谓的压力。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计划表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者"--叮嘱你立争实现每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软性的压力--只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当你心里有底时,压力就会自然消失。保持充沛的活力,加强日常调理。如果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疲劳并非产生于工作,而是来自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另外,要把家庭生活的温暖感和事业的成就感对接。一个从容的早晨,一顿温馨的早餐也许就决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另外,忙碌了一天,回家洗一个热水澡,是不错的减压方法;合理饮食,多吃一些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食物,也可以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要劳逸结合,提高睡眠质量,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压力的侵袭。放弃无益的固执,坚决不做"完人"。有些人总想拥有一切,害怕失去一丝半毫,不愿做出任何放弃,这种心理常会使你患得患失,背着沉重的包袱过日子。这样也往往会放大困难,形成压力。要放弃无意义的固执追求,抓住主业、大事不放。许多人做事的标准是完美无缺。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要尽善尽美。当数不清的工作涌来时,有些工作做到80分就足够了,保证最重要的事情做得最好才是最要紧的。合理宣泄,调整心态。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将紧张、焦虑等劣性情绪积郁在心里是错误的。此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通过找朋友倾诉、写心情日记、旅游、唱歌、大喊、哭泣等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利用互联网,在陌生的互动网络世界里宣泄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又切不可沉迷。另外,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消除疲劳,改善情绪,让人在身心愉悦中将各种压力抛诸脑后。保持平和的心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平和的心境是舒缓压力的最佳方法。为此,你应该在家里开辟出一块能彻底不受打扰的地方,静坐冥想一刻钟,在这段时间里,只想积极的、让你开心的事情。这种短时间的充电对你的情绪会有很大帮助。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想想现在的工作能不能给你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或精神上的感受。如果两者相去甚远,你就应该考虑变换一下工作了。正确认识压力,找到重大压力源,然后克服它。其实,有些压力是良性的,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不必为此太紧张。我们焦虑的更多的是那些自感无力控制的重大压力,比如巨大的工作量、升职、失业等,对于这类压力,应理性对待,分析自身优劣势,尽力解决。千万不要做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咆哮帝。第三章为什么我们过分自我:自恋心理学盲目乐观=与危机为伴盲目乐观的人们,看到的永远是阳光灿烂的天空。临毕业时,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会比其他同学更可能找到好工作;工作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同事甚至领导要强,并相信自己会在短期内被提拔,领到高薪然后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领导力和职业经验的职场人士,那些满不在乎地将安全带置于自己身后的人,那些不肯承认吸烟会危害身体健康的人,还有那些相信自己能控制好婚外恋情的人,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盲目乐观如同自负,是失败的先兆。很多职场人士,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都有自己"无所不能"的心态。自觉才华横溢,对工作的认知是"我能"。他们热情而充满幻想,有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总认为自己才能过人,堪当重任,可以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单骑救主。唐信是一个三十多岁处在离婚边缘的男人,与妻子已经分居达两年之久了。他自己搬起石头砸碎了当初信誓旦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婚姻是最完美的,我们的爱情之火就算到海枯石烂也不会熄灭。在工作上,他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其实争议是难免的,毕竟每个人对事物的偏好和看法不同,大家可以通过讨论、协商,最后达成共识,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式。但是他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方案是无可挑剔的,凡是与之相背的都是错误的,而且还将他人的方案批得一无是处,似乎他手中掌握的就是真理。就因为此,有一个老员工因为受不了他的工作方式,近期提出了调换部门的申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因为受不了唐信那种自以为是的压制和否定,而被迫提请调离的。唐信的盲目乐观使其变得好高骛远、野心膨胀,失去了正常的风险防范意识,走到了过度自信和夸大自身能力的歧路上,最终一败涂地。在为公司策划某项目时,他根本不考虑该项目适不适合公司,能否达到目标,只是一意孤行地按最乐观的情形估计,结果毫无节制、花钱如流水。最后,该项目不仅达不到预期,甚至连最初估计的50%都不到,让公司损失惨重,他也因此丢掉了饭碗。 盲目乐观,就是过高的估计和相信自己,是心理学上"自我服务偏见"的一种表现。自我服务偏见即是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则怨天尤人,归因于外在因素。事实上,我们多数人对自己都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比周围的普通人更聪明,更英俊,更没有偏见。在一项关于道德水平的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道德的满分是100分,你会给自己的道德水平打多少分?"参与调查的人中75%给自己打分在90分或90分以上,只有9%的人给自己打分在70分或70分以下。你呢?如果让你给自己的道德水平打分的话,你会认为你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平低吗?盲目乐观心理,往往表现为盲目自大,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少有自知之明;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固执已见,唯我独尊。在观点方面,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相信自己总是对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性效应。比如,当我们在工作中做错了某事之后,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别人也做错过(虚假普遍性:高估了做错事情的人的数量),也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这样做的潜台词是:"我是做错了,可别人不也如此吗?"在能力方面,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对自我形象的要求,这是虚假独特性效应。比如,我们总能听到许多有权势的人说:"我以及我们部门绝无腐败之事。腐败只会发生在其他地方。"而结果,他们往往锒铛入狱。盲目乐观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也不顾及他人感受,目空一切,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他们的职场表现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现代职场,虽然以开放的姿态、多元的职位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但是许多职场人士都缺乏自我认识,总是好高骛远,"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使他们错把自负当自信,在职场道路上越走越迷茫甚至迷失了方向。人需要乐观的心态不假,但盲目乐观就不可取了。乐观主义一向被看作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和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在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快乐方面确实比悲观主义强得多。但是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适度的自我怀疑可以激励奋发的欲望,那些过分自信的员工倾向于在完成任务之前不做充分准备,和他们能力相当但是相对焦虑的员工,则因为担心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加倍努力地准备,最后通常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或许我们是乐观过头了。盲目乐观的思维模式使得我们忽视了问题的存在,离现实越来越远。保持恰当的乐观情绪而不盲目乐观,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首先,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那些成就卓著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奥秘在于面对现实,不偏不倚。用现实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的人不会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会迫切地改正它。当你面对现实时,你既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会看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这样就能逐步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克服文过饰非的本能。其次,学会接受批评,接纳别人。盲目乐观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诚恳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改变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再次,清醒地看到隐患,用好"负面"激励。很多人通常喜欢选择正面激励来面对各类困难,但是却很少对自己使用"负面"的激励,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内心情绪,担心堕入"负面"的怪圈。实际上,"负面"的激励并不意味着会得到"负面"的结果。我们必须意识到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这两种心理激励模式的作用。 "负面"的激励并不是负面的,实际上,它对于结果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东西,只不过听起来有点"负面"的意思而已。第四,培养平等观念,与人融洽相处。盲目乐观者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往往都过高估计自己,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树立平等观念,可以逐步消除自身的盲目性,营造和谐的氛围,把自我奋斗与团队合作有机结合,使自己在职场中由自负变成自信。最后,充分考虑有可能出现的意外。盲目乐观其实等于低估了风险,因为"黑天鹅"事件也会不定时地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就容易产生无法挽回的恶果。因此,在职场中,我们应该相对地保持冷静和低调,不能把事情满打满算,在表述和预测未来时,尽量保守而客观,这样即使遇到不可控的风险,也有可以迂回的弹性空间。如果一味的盲目自信,就容易蒙蔽了双眼,潜伏的危险也会不请自来,一不留神,你很容易成为危机的牺牲品。不受欢迎的独行侠在现代职场中,有些人热衷于单枪匹马做孤胆英雄,喜欢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他们自负,甚至有些自恋情结。"我只是想活得像自我些,怎么就没人能理解呢?"名校毕业的王君只身闯荡北京,就职于一家老牌的金融企业。挣扎于职场三年多的她满腹委屈,郁郁不得志。活没少干,班没少加,可次次升职、加薪都没她的份,想跳槽却限于工作经历找不到合适的,原地踏步却又实在不甘心。王君沉默、自我,对组织天生没有太多热情,非常喜欢独立而不被打扰的工作环境。初入职场时,她相信上司交给的工作要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只要有能力,就不怕领导不满意。她在工作中不愿与人打交道、很少与人沟通,因为觉得没这个必要,只要自己做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因此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让我参加他们的活动和项目?我只想一个人待着做完我的工作!"王君常常以幕后英雄自居,不愿与其他同事共事,因为她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做不好,甚至还有把事情搞砸的可能,所以总是避开他们。王君是能力比较强的那种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但也有因为势单力薄不能如期完成工作,导致项目组整体进度减速的时候。但就算这样,她也始终认为她一个人能搞定,如果有别的人参与,反而会添乱。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反感她,大家都这么想:既然你要当盖世英雄,那就由你当去,看你怎么个死法。于是,就算有人发现了她工作中的失误,也不会指出来,反而幸灾乐祸地袖手旁观,期待着她华丽丽地"死去"。工作上如此,其他方面就更甚了。王君从不介入女同事们家长里短的聊天会,也不参与大家业余时间组织的一些休闲活动。在她看来,这些职场中的小圈圈就是一些穷极无聊的人的消遣,纯粹是浪费时间。她主动选择躲开大家,而大家也懒得搭理她。有时,这种情形还是让她有些尴尬,比如中午吃饭时,同事们都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就算她离得不远,大家也故意视而不见,满足她形单影只的愿望;同事们聚众开玩笑时,她就更显疏离了。王君的主管和同事对她是什么看法呢?--喜欢单干,缺乏情感,自以为是,不懂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寻求帮助,就算解决不了,也一个人死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像王君这种不受欢迎的职场独行侠,往往具有过分自恋的倾向:自以为是、自我陶醉。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贯的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忽视他人,倾向于自我专注;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表面上看他们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赞赏。其实,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适度的自恋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个人活下去的重要理由。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不喜欢自己,那肯定会得抑郁症,活着也觉得特别压抑。正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点自恋,才使得我们每天能勇敢地走出家门,面对这个并不如意的世界。因此,不管生活状况如何差,人们也会在心里找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但是过分自恋,就不可取了,特别是在职场中。如今,许多人都信仰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打出一片天下,撑起广阔蓝天。因此,很多人虽然有才华,但是往往忽略应有的合作,只是闷头苦干,希望用自己的工作成绩来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耀。其实,作为一个个体,就算你才华横溢,无所不能,也难以成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仅靠自己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有一个神话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团队之于个体是何等重要: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力大无穷,无往而不胜。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一旦离开大地,离开母亲的滋养,就会失去一切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设计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后来,人们把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称为"安泰效应"。安泰效应告诉我们,英勇无畏的独行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如果脱离团队去单打独斗,也注定不会获得成功。因此,要学会依靠集体、依靠团队。有句名言说:"要想一滴水永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放入大海。"所以,一个员工,只有充分融入整个团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你已经在团队内被打上了"独行侠"的形象标签,那么必须尽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首先,心态转换。转换别人不如你的心态,也许同事、下属甚至领导确实不如你,但是你要相信,你一个人做不完企业里的所有工作,你需要别人,需要同事配合你,需要领导支持你,需要给下属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如果失去他们的支持,你一辈子就只能操劳忙碌。我们必须摒弃"独行侠"的思想,放弃"精英意识",与"自视清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坚决作别,用平等的心看待工作、看待同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你的形象。其次,角色转换。职场不需要独行侠。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21世纪的失败将不是败于别的,而是败于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不管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普通员工,都要重新定位自己,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充分合作与授权。只有信任并且尊重别人,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再次,培养全局意识,把协同作战落到实处。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目标也好,团队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工作成效最终会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第四,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真诚、平等的内部沟通是树立主动服务思想的基础。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挣来的。团队的作用在于相互补台,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事不能十全十美,而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往往是很要害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团队精神,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使组织的各方面都做到领先一步。最后,既要发挥团队精神,又不要丧失自我个性。形式化的集体主义注重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追求趋同,埋没个性与特长。团队精神却是尊重个性与特长,使个人爱好与成就相得益彰。团队精神的形成,基础就在于浑洒个性,发展个人的爱好和成就。团队精神并不反对个性张扬,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不仅不会打压个体的创造性,反而会给予成员更多的自由,鼓励他们将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工作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而推动团队及个人勇夺第一。但培养团队精神,也不是无原则地搞一团和气。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少了哪一条都不行。团队精神,是在原则上产生的,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却会起到误导作用,并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而没有民凝聚力,还有什么团队精神?敢想敢干与布里丹毛驴效应"都说三十而立。"彭鹏双手抱头丧气地向我抱怨,"我这都已经30了,工作还跟七年前一个样,要收入没收入,要职位没职位,就一所谓的破'骨干',还不断重复着刚参加工作时做的那些活,唉,什么都没有"立"起来啊。当初,要是像志义一样大胆的跳槽,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丢人啊。"2003年,彭鹏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干起了非本专业的文职工作。虽然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很多人在第二年就跳槽走了,但相对清闲的工作、稳定的待遇和福利,平复了他想从事本专业的躁动的心,踏踏实实地待了下来。对于工作,彭鹏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顾忌自己是个新人又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总是不敢将自己的思路与领导交流或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单调乏味的工作内容磨掉了他的激情,让工作三年的他几欲走人,去从事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但是考虑到入职四年以上的已婚员工可以分房子,他放弃了几次机会。第五年,为了分到房子,他结婚了。之后不久,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出现了,彭鹏认为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然而,公司撂下话来:人可以走,房子必须退还。房子虽然不大,总归是一个自己的家。思虑再三,彭鹏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妻子与我同岁,都不小了,家里也催,我们决定今年要小孩。一想到将来大笔的开销,我就再也不敢有别的想法了。算了,反正专业也荒废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还是老老实实地待着吧,好歹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彭鹏无奈地说。由于自己的游移不定,彭鹏失去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很多与其资历相当,能力逊色的人都纷纷被提拔,而他只能在原地踏步。彭鹏就是一头"布里丹毛驴"。他在公司相对较好的福利和清闲的氛围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事业之间犹豫不决,一会儿想走人,一会儿又舍不得。七年间,他虽有想法,但是做不到敢想敢干,在不停的摇摆状态中,丢掉了追求,丧失了自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毛驴"不在少数。我所说的"布里丹毛驴"中的布里丹,是一位法国哲学家,由于他证明了在两个相反且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而声名远播。其提出的理论,被后人称作"布里丹毛驴效应"。它准确地反映了"彭鹏们"的典型心理状态:在决策过程中患得患失、摇摆不定、迟疑不决。而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一无所获,最终追悔莫及。"布里丹毛驴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布里丹养了一头英俊且爱思考的毛驴。一天,他向附近的农民买来草料喂爱驴。由于农民是一个业余哲学爱好者,出于对布里丹的仰慕,多送了一堆草料。刹那间,毛驴懵了。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同的草料,就摆在它的面前,而它却无从下口。"先吃左边的,左边的新鲜。不,应该先吃右边的,右边的味道香。不,还是应该先吃左边的……"它开始激烈的自我辩论,不停地左顾右盼,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更好。最后,思考驴在犹犹豫豫和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虽然"彭鹏们"并不会像思考驴一样饿死,但是由于他们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和不自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诸多外部条件的牵制,使他们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总是陷入反复权衡和不践行的困境而无法自拔。然而现实中,机会往往是没有耐性的,如果不能做到敢想敢干、果断决策,必将失去很多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犹豫不决源自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失败或后果的不确定性怀着无比的恐惧。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我们感到迷茫困惑、进退维谷时,请安静下来,尝试用第三方的视角来认真审视自己,正确评估自我。不高估也不低估,清醒地判明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又在哪里,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摒除逃避风险的陋习,培养一种健康的冒险精神,把压力变为动力,奋发向上,增强自信。我们应在积极进取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无惧后果的不确定性,当机立断,做出该做的决定。就算结果并不如所愿,也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而这种果敢的勇气与冒险的精神,正是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学会独立思考,采取果断的决策方式。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意否定自己笃定的信念和计划,并将符合自己中长期发展的更大目标作为首选,不要一味看重眼前的利益--这往往是诱惑人们放弃追求和阻碍人们前进的大敌。大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坚守自己的追求,并以"延迟满足"的原则来进行果断的决策,他们会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这不仅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贪多,要适可而止。实际上左右顾盼、考虑太多的心理都是由于贪多造成的。贪多造成了诱惑过多,不仅事先影响选择的判断准确性,还会带来事后嚼不烂的毛病。因此,面临多样性的选择时,我们应该杜绝贪多心态,适可而止。学好哲学,终身受益。对社会生活现象,要多一些辩证的思维,少一些偏激、片面的情绪。对社会生活中的两难选择,多一些宽容大度和理解,学会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站在全局、整体的高度上思考分析,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当下,失去也是一种获得。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有得。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财物,恋人,升学、提拔、发财的机会……不管怎样,有得便有失,有失也会有得,胜败并非一时的决定,何苦耗费过多的精力与让自己陷于一时的得失而不能自拔、坐失良机呢?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只有变化。因此,与其在失去的痛苦和叹息中消沉,不如把握眼前的机会,用心用力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不论是否会发现工作中的乐趣,都会因此得到别人的肯定,进而获得别人对你品格的赞赏,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体现着个人的品质。当我们用心做事的时候,慢慢修炼出来的品性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打开思路,并有助于自我认识。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那我们曾经或多或少抱怨过错失机会的日子里,我们成长了,变得专注,思路清晰,胸有成竹,机会说不定也就随之而来了。跳槽:喜新厌旧是本能入职、离职、入职、离职……在职场中,很多喜新厌旧的不安定分子,总是频繁跳槽,于是,大家形象地称这类人为"闪离族"。"闪离族",起初是对"80后"婚姻状态的描述,意思是说这些新生代观念超前、个性鲜明,婚前双方了解不够,婚后又不能相互宽容,结果进入婚姻生活时间不长,就草草离婚。引申到职场,即指职场人士对从事的工作不满意,上班没多长时间,甚至连从事的岗位还不熟悉,就跳槽走人,另谋新职。为什么他们总是没有长性,总是乐此不疲地在新鲜--厌倦--新鲜--厌倦的循环中折腾?俞勇这周末就要离开上海,到总部在北京的新公司报到了。朋友们纷纷祝贺他又一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起点。大学毕业四年,这是他第六次跳槽,说不佩服也不行,什么加薪啦、升职啦,全都没用,非走不可。问他为什么跳槽,他自己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就是觉着一份工作做了几个月,那种新奇的感觉一丧失,动力也就找不到了,总感到有股劲儿推着他去关注下一份工作。这样的率性与恣意为他赢得了不少艳羡的目光!俞勇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读书、考试、玩游戏、工作……不管做什么都比别人厉害,而且从不费力。从小到大沉浸在赞誉和羡慕之中,令他欲罢不能。换句话说,俞勇深深迷恋着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就像习惯了浓妆艳抹的女人见不得自己素面朝天一样,他无法接受没有赞誉和羡慕的日子。看似玩世不恭,其实他非常在意别人的关注和称赞。俞勇是典型的自恋型跳槽者。他一直都在努力维护着自己"不用努力"的形象,好像对他来说,如果需要和其他人一样的付出才能得到成功,就等于说明他和其他人一样"不够聪明"。工作中的他,因为聪慧过人,学什么都快,总是比一起进公司的同事们先一步上道儿,没几天就能独自担任一些初级的工作,也因此屡屡受到领导表扬,被大家另眼相看。但是,随着具体负责的工作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高,俞勇也不得不开始和大家一样认真地工作,每天用在吃喝玩乐上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这使得他很不舒服,因为他非常惧怕如果自己保持全心全意工作的状态,一旦失败,就无法再以自己没有尽全力来解释了。所以,他选择在必须"全心全意"的情况到来之前离开,用频繁的跳槽来延续他的轻松人生。跳槽的人形形色色:有的人急于求成,一天两天就想干出惊天伟业,无法忍受琐碎的工作内容;有的人有坚定地职业发展规划,喜欢向新的领域、新的岗位、新的高度挑战、,永不服输;有的人自以为是,高估自己,对工作只有不屑,而毫无建设性意见;有的人以金钱为目标,追着高工资走,谁钱给得多,就上谁那里去;有的人内心恐惧,不敢面对未知的前途和可能失败的明天,自认为混不下去;有的人失落自卑,看到别人风光八面,自己却拿着微薄的工资,住着简陋的出租屋心有不甘;有的人害怕压力,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极不适应,总想着尽量轻松惬意……认知神经学家研究指出,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能。新事物作用于我们大脑的方式与奖励相同,能激活大脑的奖励机制,指示我们去冒险、探索或学习新的东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被新的工作吸引。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情感适应"。它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感觉或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那种最初的新奇感或愉悦感最终会回归到正常水平,或比正常水平略低一些。比如你追求到了爱慕之人,陷入热恋,这会使你特别兴奋和幸福,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恋爱给你带来的那种非常愉快的感觉并不会一直延续下去,反而会慢慢减弱,直至变得平淡无味。这就是情感适应造成的。当人们产生情感适应之后,大脑会对新异的刺激产生较高的唤醒水平,即注意力会被外部刺激所吸引。这也就是"小三"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根据上述原理,当你对某份工作产生了情感适应后,注意力会比较容易转移,会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到更有吸引力的新工作上,于是你就蠢蠢欲动了。另外,频繁跳槽也被称为"青鸟综合症",特指年轻人中近年来常见的一类职业困惑--表现为频繁更换职业,频繁跳槽,却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职位。就像童话《青鸟》描述的那样,总是找不到心中想像的那只美丽的青鸟,于是一直不停地奔跑寻找,像暴风雪中迷失方向般到处乱撞。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在哪儿而不停的寻找,最终陷入了迷茫和困惑。调查显示,有54.5%的"80后"曾有过跳槽的经历。其中,有三次以上跳槽经历的,占23.7%,而46.8%的人"现在就有跳槽的打算";从没有跳过槽的"80后"占45.4%;只有12.2%的人打算在现在的单位干到退休。这反映出"80后"群体普遍受到"青鸟综合症"的困扰。调查还显示,有高达67.8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水平感到不满,考虑转换环境。在跳槽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患有以下几种心理上的症状呢?(1)压力恐惧症:在学校"舒服"惯了,工作后对于每天打卡上班、加班加点的工作极不适应,度日如年。(2)好高骛远症:认为自己适合做大事,不愿意亲历繁琐的细节。对自己所做的总是一些琐碎小事非常不满,自认为不仅仅怀才不遇,而且还要受气,于是感觉乏味、厌恶。。(3)心理焦虑症:由于患得患失,常常想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快速做出业绩,过分苛求自己,因此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导致压力过大,难以承受。(4)社交恐惧症:视社交为恶俗行为,跟客户打交道就认为委屈了自己,心态过分清高。不愿意"奉承"领导,不愿意"讨好"同事,不愿意"取悦"客户,不能结交新朋友,只守住一份怀念,寂寞孤独(5)攀比失落症:看到城市的繁华,感受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再加上目睹某些同事、同学的潇洒生活,再想到自己眼下菲薄的薪水和低下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如果你的跳槽不属于以上五种情形,那么跳槽是出于低级和病态心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寻求变化,获得新生,无可厚非。有些人凭借跳槽步步高升,也有人跳槽之后追悔莫及。说到底,跳槽最忌讳的是盲目。若频繁跳槽的背后隐藏的是恐惧和担心,或是内心害怕某个东西被打破,或是不敢面对无法接受的局面,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有些"马不停蹄"的表现不是为了更多的自我实现,而是为了逃避失败和痛苦。只知道要变,却没有一个现实的目标是不可取的。跳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往高处走"。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策略。它包含为什么"跳"、怎么"跳"、什么时候"跳",以及"跳"了以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跳槽"这个状态,但是一定要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做出选择,不要盲目,不要主观,否则,跳进去的很可能是一个火坑。跳槽事关一个人能否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跳槽之前,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兴趣特点、性格特征、职场优势、适合的工作环境等,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会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非跳不可吗?跳出去真的比现在好吗? 跳了是不是与我未来的人生目标愈来愈接近?我能胜任跳过去的工作吗? 我会因此而活得更快乐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放脚去跳吧。跳槽有风险,翻墙须谨慎!缺失的同理心自我意识的时代正随着中国的开放向我们走来,无论是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年轻一代显然比过去的人更有个性,他们行事往往我行我素、不懂尊重、缺乏责任感。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个人意识的发展必将为沉闷社会的革新储备强大的原始动力,不过,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负面的东西。初入职场的新人,大多符合一种典型的"加法"认知模型--以自我为中心,急于求成;热情、激动、充满幻想,人虽在地上,思想已飘上云端。总认为自己才能过人,可以承担重任,在危难关头显身手,但事实通常是大事干不好,小事不愿干。他们缺乏对他人的足够尊重,要想与他们融洽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