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袁氏世范-5

作者:袁采 字数:17730 更新:2023-10-09 10:38:43

《红楼梦》中的贾家,凭仗祖上的世袭爵位,子孙后世享尽荣华富贵。穿的是绫罗锦缎,用的是金银玉器,吃的是山珍海味,每日都是酒海肉山,听曲唱戏,往来应酬都极尽奢侈豪华。秦可卿不过是贾家的一个孙媳妇,年少早夭,丧事办得何其隆重,何其奢华。只因贾蓉没什么官职,为了面子上好看,就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了个龙禁尉的空缺,这样往灵幡经榜上写时就好看了。一个丧事,张张扬扬整整办了一个月,破费了无数银钱。贾家宁国、荣国两府,主仆差役近千人,全都安富尊荣,穷奢极奢,等到被锦衣军查抄之后,才露出真相,贾政查看历年收支帐薄才发现“所入不敷所出,又加连年官里花用,帐上有外浮借的也不少。再查东省地租,近年来所交不及祖上一半,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十倍。”贾政看了这些,急得直跺脚,说:“这了不得!我打量虽是琏儿管事,在家自有把持,岂知好几年头里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奉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情,为什么不败呢!我如今要就省俭起来,已是迟了。”贾家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世袭爵位的大家族,不能量入为出,勤俭持家,逐渐从家族内部腐朽堕落起来,最后落了个家亡人散的可悲下场。我们现代社会的小家庭,更要把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作为生活原则,才能维护家庭的和睦幸福。   居家宜为长久计   【原文】人之居世,有不思父祖起家艰难,思与之延其祭祀,又不思子孙无所凭藉,则无以脱于饥寒。多生男女,视如路人,耽于酒色,博弈游荡,破坏家产,以取一时之快。此皆家门不幸。如此,冒干刑宪,彼亦不恤。岂教诲、劝谕、责骂之所能回?置之无可奈何而已。  【译述】有些人活在世上,既不考虑祖辈、父辈起家创业艰难,把家业继承下去,也不考虑如果将来家业败落,子孙后代就会失去依靠,难免要忍饥受冻。他们不加节制地生下很多儿女,又对儿女不重视,看作陌路人一样,一味沉溺于酒色之中,赌博下棋,不务正业,败坏了家产,求取一时的享乐。这些人都是家门不幸。这些人连触犯刑律也不害怕,又怎么能用教诲劝导,责骂来使他们回心转意呢?对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听之任之了。  【评析】袁采反复告诫后代子孙要常考虑先辈创业艰难,切不可耽于酒色,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要多替后人打算,尽力把家业维持继承下去。封建社会是世袭制度,官职爵位,可以世袭,祖上功德,可以荫及子孙。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建君主登基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总要扶持一部分人,打击一部分人。宫廷内部的争权夺位,也会牵涉到大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曹家祖上本是汉人,清初时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下军功,家族开始发达起来。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儿时曾陪康熙读书。有了这样的特殊关系,康熙即位后,曹家倍受恩宠。曹玺被授予江宁织造,此后曹寅及父亲曹頫,伯父曹颙袭任此职,前后长达六十余年。江宁织造名义上是为宫廷采办织物和日常用品,但实际上是康熙派往江南督察军政民情的私人心腹,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曹寅接驾,并以江南织造府为行宫。当时的曹家可谓显赫一时。  但是康熙死后,曹家也发生了急剧变化。雍正经过复杂的宫廷内部斗争才取得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着手肃清父亲的亲信大臣。  雍正五年,曹頫以“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被革职抄家。后又经过一些变故,曹家彻底败落,子弟流落到社会最底层,曹雪芹少年时代家境还兴旺繁盛,败落之后,衣食不得饱暖,过着“举家食粥”的贫困生活,就是在这种穷困潦倒的境遇中,写出了不朽巨著《红楼梦》。   节俭宜持之以恒   【原文】人有财物,虑为人所窃,则必缄縢扃鐍,封识之甚严。虑费用之无度而致耗散,则必算计较量,支用之甚节。然有甚严而有失者,盖百日之严,无一日之疏,则无失;百日严而一日不严,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有甚节而终至于匮乏者,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则不至于匮乏,百事节而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所谓百事者,自饮食、衣服、屋宅、园馆、舆马、仆御、器用、玩好,盖非一端。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译述】人们有了财物害怕被他人偷盗,就用绳索捆上,再加上锁,严格地贴上标志和封条。害怕日常花费没有计划而耗散家产,就会精心地计算一切花销。然而也有人虽然对日常花销精打细算,还是破了产,这是因为一百天严格谨慎地花销,没有一天疏忽,才不会破产;一百天在花销上严格谨慎,只有一天疏忽放任,那么这一天的疏忽放任与一百天不严格谨慎造成的后果是一样的。有人十分节俭,但最后还是到了资财匮乏的地步,这就是因为在各种事情上都节俭,那么这一样事情的破费与各种事情都不节俭的后果是一样的。所说的各种事情,就是饮食、衣服、住宅、园林、馆舍、车马、仆人差役、器皿用具、古玩,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对这些事物的使用,丰富或节俭按自己的财力来定,就不算是浪费。不根据自己的财力去做,或是虽然有这份财力却过于奢侈浪费,做不是紧急要办的事,都是乱花费。主持家事的年轻人应该深深清楚这一点。  【评析】袁采告诫人们,当家理财要以节俭为原则,有些人虽然自认为节俭,但还是到了败家的地步,因为他们不能持之以恒,认为偶尔破费一回是无关紧要的,只在某一件事上破费也无碍大局,袁采指出正是这种疏忽造成了有些人的倾家荡产,要真正做到勤俭持家,就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勤俭,就必须在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上坚持勤俭。日常花费,要依据自己财力大小来定,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即使财产丰足,也不可奢侈浪费,这样坚持下去才能保持家业兴旺发达。  袁采关于当家理财物这种主张,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合理的,可行的,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社会也繁荣安定,很多人已经淡忘了节俭,在吃穿用上出手大方,毫不吝啬。常见许多中学生追求穿名牌服装,吃西式餐点,骑山地赛车,同学聚会,生日庆典都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很多孩子从小被父母娇惯,习惯了奢侈浪费,脑子里没有一点节俭观念,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但富裕之后就能遗忘节俭吗?古今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忘掉节俭。不论大家也好,小家也好,都有破败的危险。一个家庭要注重节俭,我们十二亿人口的国家更要注重节俭。今年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之后,国务院下令减少楼台馆所的建设,减少各类会议,减少到国外考察的团体。这些措施都是以节俭为原则的。做到节俭才能使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共渡难关,才能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凡事有备而无患   【原文】中产之家,凡事不可不早虑。有男而为营生,教之生业,皆早虑也。  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至于家有老人,而送终之具不为素办,亦称临时。亦无他术,亦是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后事之不如仪也。今人有生一女而种杉万根者,待女长,则鬻杉以为嫁资,此其女必不至失时也。有于少壮之年,置寿衣寿器寿茔者,此其人必不至三日五日无衣无棺可敛,三年五年无地可葬也。  【译述】一个家财中等的人家,什么事都不能不及早考虑打算。有男孩子的人家要替他找一份生计教给他生财之道,这些都要及早打算。有女孩的人家也要及早为她准备衣物被服、梳妆用具,等到打发她出嫁的时候,就不必再费力筹办了。如果对这些事都置之不理,一旦事到临头、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临时变卖房产田地,或者根本就不顾及女儿的脸面。  如果家中有老人,平时不把送丧的东西准备下来,等事到临头的时候,也很难想出别的办法,也只好临时变卖田地,或者根本就不顾及后事合不合礼仪制度。现在有人生下女儿就种下一万棵杉树的,等到女儿长大,就卖掉杉树给她做嫁妆,这样她的女儿就不至于因为没有嫁妆而不能嫁人了,有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就置办下寿衣寿器还有坟地,这个人就不会死了三五天还没有寿衣棺材可以装敛,死了三五年还没有墓地可安葬。  【评析】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应预先谋划早作准备,这样才不至于事到临头而束手无策,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前托梦一段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只有一件心愿未了,凤姐问是什么心愿,秦可卿说:“婶婶,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近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听了可卿这番话,凤姐心中十分赞同,便问她如何才能保持家业兴旺,永不败坏,秦可卿说道:“婶子好痴也。否极秦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问她何事,秦可卿说:“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  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托梦这一段文字,恰好说明了“事贵预谋后则失时”这样一个道理。   居官持家本一理   【原文】居官当如居家,必有顾藉;居家当如居官,必有纲纪。  【译述】当官应当像当家一样,对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照顾爱惜;当家也应当像当官一样,用规矩来治家。  【评析】此则讲的是居官和居家在道理上的相互联系。  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政体,皇帝称为“天子”,是代表上天来治理人民的,各级官吏称为“父母官”,也就是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好的官吏就如同民之父母。所以袁采说:“居官当如居家。”  这和我们今天的民主思想是根本不同的,今天的民主思想,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干部是“人民公仆”,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反映出古今“人民”地位的不同。  “居家当如居官”就是说治家要有纲纪,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封建社会讲“三纲五常”其中一条就是“父为子纲”,父母对儿女有绝对的权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为不守封建礼法制度、结交优伶,与母婢往来,所以被父亲贾政狠狠鞭笞了一顿。贾宝玉与林黛玉早已心有灵屡,彼此钟爱,无奈父母相中的是薛宝钗,他竟毫无办法,与宝钗成了婚。封建家庭纲纪严格,所以袁采说“居家如同居官”。   子弟当致学   【原文】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资,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子弟之流荡,至于为乞丐、盗窃,此最辱先之甚。然世之不能为儒者,乃不肯为医人、星相、农圃、商贾、伎术等事,而甘心为乞丐、盗窃者,深可诛也。凡强颜于贵人之前而求其所谓应副;折腰于富人之前而托名于假贷;游食于寺观而人指为穿云子,皆乞丐之流也。居官而掩蔽众目,盗财入己,居乡而欺凌愚弱,夺其所有,私贩官中所禁茶、盐、酒、酤之属,皆窃盗之流也。世人有为之而不自愧者,何哉?  【译述】士大夫的子弟,如果没有世袭奉禄可以依靠,还想对上侍奉父母,对下养育妻儿,莫不如做儒生。自己有过人的才华,就可以为考取进士做准备,最理想的结果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求得富贵。次一等可以开设私塾,教育学生。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活。如果没有能力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替人家代写书信。次一等的也可以做孩童的启蒙老师。如果做不了儒生,那就可以去做医生,做僧人道士,做农夫花匠,做商人、做工匠,凡是可以维持生活,又不至于辱没先人的工作,都可以去做。子弟游手好闲,以至于做了乞丐、盗贼,这是最有辱先人的事。世上做不了儒生,又不肯做医生,僧侣、农人、花匠、商人、工匠而心甘情愿去做乞丐、盗贼的人,是最应该谴责的。凡是那些为了求得吃喝而在权贵面前强颜欢笑的;为了借贷钱物而在富人面前卑躬屈膝的;到寺庙道观里去乞讨饮食而被人称为“穿云子”的,都是乞丐一类的人。做官却掩人耳目,贪污受贿,在乡里就欺侮老弱之人,夺取人家的财物,私自贩运国家所禁止买卖的茶盐、酒等东西,都是盗贼一类的人。世上还有人这样做而不自觉惭愧的,为什么呢?  【评析】这则对子弟的教诲,反映出袁采是一个十分讲究实际的人,用现代人的说法袁采具有“务实精神”。他并不死守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他教导子弟要想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首先应该“习儒业”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谋取功名富贵的最佳途径。做了读书人参加不了科举考试,还可以开设私塾,教育孩童,最差也可以代人写书信来养家糊口,只要不做乞丐、盗贼,就不算愧对祖先。农、工、商在封建社会是受人鄙视的职业。大家记得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他虽沦落到为人家做工来维持生活的地步,可他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这种地位,还是要把自己同普通农民区别开来。成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袁采从实际出发,认识到生存才是人的第一需要,通过正当的职业来上养父母,下育妻儿不是可耻的事。他对乞丐、盗贼或相当于乞丐、盗贼的人相当鄙视,认为那才是对祖先最大的侮辱。这些都反映出袁采是一位正直的士大夫,不完全受封建思想束缚,具有一定的“务实精神”。   荒淫必为患   【原文】凡人生而无业,及有业而喜于安逸,不肯尽力者,家富则习为下流,家贫则必为乞丐。凡人生而饮酒无算,食肉无度,好淫滥,习博弈者,家富则致于破荡,家贫则必为盗窃。  【译述】凡是人生在世而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或是虽有职业而喜欢安逸享乐,不肯尽力去做的人,家庭富有他就会不务正业,成了下流无耻的人,家庭贫困他就会做乞丐。凡是人生在世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吃肉,荒淫无度,染有赌博恶习的人,家里富有他会败坏财产,家里贫困,他就会去做盗贼。  【评析】荒怠淫逸不是人生正道,那种人早晚会毁灭了自己,败坏了家庭。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生活上就是一个骄奢淫逸,放荡无耻的人。他本是一个开药铺的市侩,因为发了几笔外财,买卖越做越大,同时又巴结官府,做了朝中蔡大师的干儿子,被封了地方官,集奸商和贪官于一身,搜刮了无数钱财。他有一个侍妾孙雪娥专门负责他的饮食,请宋蔡两位御史吃了一席饭,花了近千两的银子。在居住上,西门庆修建了大量园林池苑,广采天下奇花异卉,就连从京城过来的蔡状元也不禁称赞:“诚乃胜蓬瀛也。”  西门庆荒淫无度,他勾引潘金连,杀死了武大郎,气死了花子虚,打了蒋竹山,把潘金连、李瓶儿娶回家中。先后娶了六房妻妾,还赶走了家奴来旺儿,逼死了他的媳妇宋惠莲。霸占王六儿,奸通林太太,家中丫环仆妇都遭他蹂蔺践踏。西门庆生活上毫不检点,无耻之至。家中蓄养了许多歌妓舞女几乎每天都是酒海肉山,轻歌艳舞。更结交了一批帮闲地痞为非作歹。  西门太虽然骄狂一时,但最后纵欲而死,妻妾离散,亲生儿子也要做和尚还他的冤孽,落了个可耻可悲的下场。   周济当择人   【原文】人有患难不能济,困苦无所诉,贫乏不自存,而其人朴讷怀愧,不能自言于人者,吾虽无余,亦当随力周助。此人纵不能报,亦必知恩。  若其本非窘乏,而以干谒为业,挟持便佞之术,遍谒贵人富人之门,过州干州,过县干县,有所得则以为己能,无所得则以为怨仇。在今日则无感恩之心,在他日则无报德之事,正可以不恤不顾待之。岂可割吾之不敢用,以资他之不当用?  【译述】有人遇到了无法克服的祸患困难,无处诉说困苦,贫穷得生活不下去,而这人又质朴木讷,面有愧色,不好意思向人求助。遇到这样的人,我虽然手头也不宽裕,也还是要尽力去帮助周济他。此人即使不能回报,也一定会感激我的恩德。如果有人本来并不贫困,只是到处去权贵富家门前阿谀奉承请求施舍,无论他路过州还是县,他都这么干,得到人家的施舍就吹嘘自己有才能,得不到人家的施舍就和人家结下仇怨。这种人现在不会感激别人的恩德,他日也不会报答别人的恩德,对这种人完全可以不顾念不考虑。怎么能够舍出我平时都不舍得用的钱财,去帮助他干他不该干的事呢?  【评析】袁采告诫人们扶危济困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可失于盲目,应该有所选择,有所区别,帮助那些善良无助,真正需要周济的人。  《红楼梦》中刘姥姥一家,祖上也曾做过官,还和金陵王家认过本家。但家道衰落之后,只靠几亩薄田过日子,生活拮据,临到冬天,棉衣置办不上,过冬的柴米油盐也没个着落。女婿狗儿只顾喝酒生气,刘姥姥实在没办法,便想起要到荣府中走动走动,攀攀旧亲,求些施舍。  对狗儿说:“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于是刘姥姥带着外孙子板儿来到荣府,求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带领她去看了凤姐,说起生活贫苦,无法过冬的事,王熙凤当然明白她的来意,也没很拿架子,打发她祖孙俩吃了饭,又送了二十两银子,并一吊钱,让她雇车回去。刘姥姥接了银子,真是欢天喜地,感激不尽。回去后置办了过冬物品。余下的银子又买了几亩田地,从此一家人勤于耕作,日子竟也慢慢地好起来了。此后刘姥姥又几次进过荣府,每次都带上些新摘的瓜果疏菜,和贾母、太太、小姐们宴饮游玩,大家也乐于拿她取乐,逗贾母开心。回去的时候,太太小姐们总要送她许多银钱,衣物,各色物品等。贾家被抄家败落后,刘姥姥不嫌他们失势,还去府中探望,王熙凤病危之际,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她照管。  刘姥姥这样的贫苦人家应该被帮助、被接济。而且刘姥姥知恩图报,在贾家危难之时,帮了他们的忙。   虽贫亦不可轻受人恩   【原文】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及吾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  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  【译述】在乡里居住,或是寄居在外,都不能轻易接受人家的恩惠。在我没有发达的时候,受了人家的恩惠,常常要记在心里,每次见到施恩于我的人,心里都很敬畏。而那人也因为觉得有恩于我,所以在神色上常常表现出来。等到我荣耀显达以后,要想报答所有有恩于我的人,恐怕也很难做到,不报答人家的恩情又觉得理亏。因此,即使是一顿饭,一丝绢,也不能轻易接受。前辈看见有人做官时广求知己,告诫他说:“受别人的恩惠多,就很难在朝廷中立住脚。”应该好好地体会体会这句话。【评析】袁采这条“不可轻受人恩”的训诫,在今天看来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受了别人的小恩小惠,办起事来就会碍于情面,受人牵制,最后自己吃了大亏。我们的国家公务人员更应该警惕这一点,切不可接受别人的请客送礼,否则被人握住把柄在执行公务时,难免被人牵制,徇情枉法,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所以说袁采这种“不可轻受人恩”的观点在今天也有它的现实意义。   受恩必报   【原文】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记省,而人所急于人,虽微物亦历历在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诚为难事。  【译述】现在的人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大多不记在心里,但是如果有恩于别人,即使给了别人微不足道的东西,也要清清楚楚记在心里。古人说:不要记住你对他人的恩惠,不要忘掉他人对你的恩惠。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很困难的事。  【评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报恩,正如俗语所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流传下了许多知恩图报的佳话。  唐朝贞观年问,博州在平县有一个叫马周的人。这位马周自幼父母双亡,一贫如洗,已经年过三十,尚未娶妻。但他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志向远大。只是无人举荐,所以不得进入仕途,他自感怀才不遇,因此每天借酒浇愁,酒后又狂言乱语。博州刺史知他有才学,聘他做了州里一个小学官。但马周仍旧每天狂饮滥醉,屡被刺史责骂,因此他一气之下,脱了官服,决心进京求取功名。  一日马周来到新丰市上,看看天色已晚,便步入一家客店。店主人王公殷勤招待,为马周备上了一桌饭菜,马周要了五斗酒,举杯独酌,旁若无人,只喝了三斗,把其余的酒倒入盆中,作了洗脚水。店主王公见此情景,大为惊奇,心下思量,这人定不是一个平常之辈。马周安歇一夜,次早起来,王公招待他吃过早饭,马周身无财物,便脱下一件狐裘,递与王公当作酒饭钱,王公见他如此慷慨,更兼狐裘价重,再三推辞不受。问马周将欲何往,马周答说欲往长安求取功名。王公便说:“我有个外甥女嫁在长安万寿街卖饼的赵三郎家,你去她那里借住,甚是稳妥。”与马周写了书信,又赠与白银一两,当作路费,马周心内感激,说道:“他日博取功名,决不相忘。”  马周到了长安,找到卖饼的赵家,原来赵三郎三年前便已亡故,只有王公的外甥女儿守寡在家,生得也是面容俊美。马周借住她家,一日三餐,殷勤款待。后来马周认识了中郎将常何,为常何写了二十条治国表章,太宗皇帝见了表章,句句切中事理,便问是谁作的,常何哪敢隐瞒,把马周举荐给皇上,马周向皇帝献出治国平戎之策,皇帝听了大喜,拜他为监察御史。常何与马周作媒,娶了王公的外甥女儿为妻。马周才学深得皇帝赏识,不出三年,就做了吏部尚书。  且说店主王公听说马周显荣发迹,便到长安看他,先到了万寿街,打听到外甥女儿已经嫁人,而且嫁的就是马尚书,王公欢喜异常,即时寻到尚书府,与马周夫妇相见。王公与他夫妇叙了别后旧话,住了月余,马周加意款待,临行,又赠与王公黄金千两,以报他当年之恩。历史上便传下了马周报恩这段佳话。   人情固有厚薄   【原文】人有居贫困时,不为乡人所顾,及其荣达,则视乡人如仇雠。殊不知乡人不厚于我,我以为憾;我不厚于乡人,乡人他日亦独不记耶?但于平时薄我者,勿与之厚,亦不必致怨。若其平时不与吾相识,苟我可以济助之者,亦不可不为也。  【译述】有人在贫困的时候,没有得到乡里人的照顾,等到他荣耀显达以后,就把乡里人视作仇人。殊不知乡里人当初不厚待我,我感到怨恨,我不厚待里人,乡里人他日难道就不记得了吗?只是对那些平时鄙薄我的人,不与他深交也不必怨恨他。对那些平时和我不相识的乡里人,如果我能周济帮助他,也不能不这样做。  【评析】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自古莫不如此。对于人情世故,不必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必然有失豁达大度的风度。宽容仁厚才会更加受人尊重。汉代名将李广被免职后,闲居家中。适逢颖阴侯灌强也退职隐居在蓝田县,两人交谊很好,经常一起到南山打猎。一次李广打猎晚归,又在田间和从人喝了些酒,已是半夜时分,骑马来到霸陵亭。霸陵是汉文帝的陵墓,朝廷有令,夜间此地不许人通行。驻守此处的霸陵尉那晚也喝醉了酒,呵止李广。李广说:“我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借酒发威,训斥李广说“现任将军还不能夜行,更何况是过去的将军呢?”遂让李广和从人住在亭下。没过多久,匈奴犯境,皇帝召拜李广做右北平太守,抗击匈奴。李广命令霸陵尉和他同去,到了军中就斩了霸陵尉。  李广一生英明赫赫,只有这件事做得气量狭小,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家贫,他又不务正业,常到别人家混吃喝,大家都厌恶他,韩信到城外钓鱼,有一位漂母不忍见他挨饿,接连几十天管他饭吃。韩信说:“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您。”  淮阴市中有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刀剑,但你内心怯懦。”并且当众侮辱他说“要是你不怕死,拿刀刺我,要是你怕死,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俯身从他胯下钻过。  后来韩信跟随刘邦,在垓下消灭项羽后,被立为楚王。韩信不忘旧恩,找到漂母,赠予千金。又找到当年侮辱自己的年轻人,没有杀他,而是封他做了楚中尉。表现了一种虚怀若谷,不念旧恶的王者风范。   以直报怨   【原文】圣人言“以直报怨”,最是中道,可以通行。大抵以怨报怨,固不足道,而士大夫欲邀长厚之名者,或因宿仇,纵奸邪而不治,皆矫饰不近人情。圣人之所谓直者,其人贤,不以仇而废之;其人不肖,不以仇而庇之。是非去取,各当其实。以此报怨,必不至递相酬复无已时也。  【译述】圣人说:“对待仇怨,须以正直之道来对待。”这句话最符合中庸之道,可以通行无阻。一般来说,以怨报怨的说法当然不足称道,而有的士大夫为了博取仁厚长者的名声,放纵奸邪之人而不去惩治,都是虚伪不合情理的做法。圣人所说的正直,就是他人贤德,不因仇怨而废掉人家;他人不肖,也不因为仇怨而庇护他。是非取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直报怨,就不会无休无止地互相报复了。  【评析】以直报怨,能反映出一个人不记前嫌,宽容大度的品格。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春秋时,齐襄公荒淫无道,和鲁桓公的夫人私通,又派人杀了鲁桓公。喜好女色,滥杀无辜,引起了人民的愤怒。襄公的几个弟弟怕祸及自身,便都逃往国外。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因为纠的母亲是鲁国人,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国。公孙无知等人发动叛乱,杀了襄公,公孙无知做了齐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人杀了。齐国无君,齐大夫高傒等人秘密地通知小白要他回国,立他为君。鲁国听说公孙无知被杀,也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两伙势力在归国路上发生了战斗。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幸好射中的是衣带钩。小白佯装被射死,坐在车中回到齐国。因此小白被立为齐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打败了鲁国。鲁国惧怕齐国,只得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难,管仲被囚送到齐国。  齐桓公素知管仲是一代贤才,不但不记前嫌,没有杀掉这个曾射中他衣带钩的人,还重用管仲,让他治理齐国。齐桓公可谓是“以直报怨”的典型了。管仲也没有辜负桓公的好意,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不出几年,齐国就已经国富兵强。齐桓公在管仲的辅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万般无奈方诉讼   【原文】居乡不得已而后与人争,又不得已而后与人讼,彼稍服其不然则已之,不必费用财物,交结胥吏,求以快意,穷治其仇。至于争讼财产,本无理而强求得理,官吏贪谬,或可如志,宁不有愧于神明!仇者不伏,更相诉讼,所费财物,十数倍于其所直,况遇贤明有司,安得以无理为有理耶?大抵人之所讼互有短长,各言其长而掩其短,有司不明,则牵连不决。或决而不尽其情,胥吏得以受赇而弄法,蔽者之所以破家也。  【译述】住在乡里面,实在没办法,才能和别人争论,争论了不能解决,才能和别人打官司。如果对方认了错就算了,不必耗费财物去勾结官吏,严惩对方,从而还求得自己满足。至于和人打官司争夺财产,本来就是没理而夺理。遇到贪官污吏也可以使自己得到满足,但是这样做难道就不有愧于神明吗?对方不服判决,还要上诉,这样所耗费的钱财,比所要争夺的东西要贵上十倍。况且遇到贤明的官吏,怎么能够把无理说成是有理呢?一般来说,打官司的人都各有长短,各自说自身的长处而遮掩起短处,官吏不能明察,就会牵牵连连,无法判决。或者是不按实情判决,官吏贪赃枉法,头脑糊涂的人会因此而破了家产。  【评析】袁采告诫人们打官司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或是无理搅三分,那样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此则语录袁采直言官吏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让人们对封建吏治的黑暗也有所认识。   严防门户安全   【原文】人之治家,须令垣墙高厚,藩篱周密,窗壁门关坚牢,随损随修。  如有水窦之类,亦须常设格子,务令新固,不可轻忽。虽窃盗之巧者,穴墙剪篱,穿壁决关,俄顷可辨。比之颓墙败篱、腐壁敝门以启盗者有间矣。且免奴仆奔窜及不肖子弟夜出之患。如外有窃盗,内有奔窜及子弟生事,纵官司为之受理,岂不重费财力!  【译述】人们住的地方,必须把院墙垒得高而厚实,围栏修得结实而严密,窗户、墙壁的关键枢纽要做得坚固牢靠,并且随时有损坏,随时修缮。  如果有水道通向院外,也必须在水道口设置格子,并且这些格子务必让它总是保持新的和坚固的,对此切不可轻视。如果这样,既使窃贼身手灵巧,在墙上挖洞,剪断围栏,弄开门栓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总比残墙败篱腐壁破门来招惹强盗要好。而且,还可以防止奴婢们随处奔窜和不肖子弟夜里偷偷溜出去惹事。如果外面有窃贼,里面有奴婢四处奔窜,子弟外出惹事,纵使官府管理此事,你自家难道不也要破费钱财吗?  【评析】所居之屋应使其严实,一来外防窃贼,二来内防不测。否则,会招致不测之祸,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这则家训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僻静之地,聚众而居   【原文】居止或在山谷村野僻静之地,须于周围要害去处置立庄屋,招诱丁多之人居之。或有火烛、窃盗,可以即相救应。  【译述】居住在山谷等一些偏僻的地方,必须在房子的要害处设立田庄,用来招引人口多的家庭来居住,遇有火灾或盗贼可以及时相救。  【评析】偏僻幽静之地,常为强盗出没抢劫之所,所以在此居处的人家,最好要结伴而居,否则“孤雁难成行”。这则家训提示我们:人为群居的动物,聚集人气方能平安无事。   夜间谨防盗   【原文】凡夜犬吠,盗未必至,亦是盗来探试,不可以为他而不警。夜间遇物有声,亦不可以为鼠而不警。  【译述】凡夜里有狗叫,不是盗贼已经来,也是盗贼来试探,千万不要以为是其他事情而放松了警觉。夜里听到响声,也不要以为是老鼠,就不警惕。  【评析】狗能守夜防盗,鸡会啼叫报晓,都对人很有用;在这方面,人如果不学习毫无特长,恐连“狗”、“鸡”的这种本领也不会有,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万物之灵的人呢?  狗的嗅觉灵敏,警觉性高,忠心守卫,没有懈怠。夜间如有陌生人闯入主人住宅,狗就会大声吠叫,并勇敢地与入侵者搏斗。因此,凡是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人们常养狗来守夜防盗。此外,狗与猫相比,狗忠贞不二,不嫌贫爱富。狗不仅能守夜防盗,而且还能救护主人。  晋元帝大兴年间,吴地(今江苏)一带有个人叫华隆,养了一条猛狗,取名“的尾”。“的尾”体大,凶猛,常跟随在主人后面,像卫兵一样保卫着主人。  华隆喜欢到野外打猎。有一次华隆打猎后在江边大树下休息,不料从身后窜出一条巨蛇缠住了他。华隆拼命挣扎,并呼叫蛇越缠越紧,华隆呼吸急迫,不一会就失去了知觉。“的尾——的尾——”在远处寻觅猎物的“的尾”像听到主人在呼唤,吠叫着奔到树下。巨蛇见“的尾”  冲来,吐舌如火,向“的尾”示威。“的尾”眼看主人生命垂危,不顾一切咆哮着扑向巨蛇,勇猛地咬断了蛇的脖子,救下了主人。  华隆被“的尾”救下后,仍然昏迷不醒,“的尾”围着华隆身边团团转“,想把他叫醒来,但是华隆仍无动静,此时四周空旷了无人影。  突然,“的尾”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飞快往家里跑,在主人家门前绯徊嗥叫。家里人听了很奇怪,就跟随它来到大树下,这才救了华隆。过了两天两夜,华隆才苏醒过来。当他知道是“的尾”救了他的命,又是感激,又是疼爱,从此对待它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狗能守夜,是天生就会的。人可没有什么天生就有的本领,要掌握一技之长,非靠学习不可。   宅院夜间宜巡逻   【原文】屋之周围须令有路,可以往来,夜间遣人十数遍巡之。善虑事者,居于城郭,无甚隙地,亦为夹墙,使逻者往来其间。若屋之内,则子弟及奴婢更迭巡警。  【译述】房子的周围必须要有走路的地方,这样人们可以来往,夜里要派人多次巡逻。善于考虑事情的人,即使居住在城市,房子与房子之间没有空地,也要设法建造夹墙,以便让巡逻者能在房子之间走动。如果在屋子里则由子弟和奴婢们轮留值班。  【评析】地上原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行的通道。人们建造房屋要留余地,以便成为日后通行的道路,人与人之间相交,要修好人际关系,以防日后“马高镫短”别人相助。人们平日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大话,否则吹牛过度,让人揭穿一则脸红,二则没有退路。如此等等,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做事要留余地。这则家训指出“防盗宜巡逻,巡逻必走道,有道才畅行。”   穷盗勿追   【原文】夜间觉有盗,便须直言:“有盗。”徐起逐之,盗必且窜。不可乘暗击之,恐盗之急以刀伤我,又误击自家之人。若持烛见盗,击之犹庶几,若获盗而已受拘执,自当准法,无过殴伤。  【译述】夜里发觉盗贼入室,就应当直截了当地呼叫:“有盗贼!”然后,才再慢慢起身去追赶他。盗贼知道自己已被发现,必然会抱头鼠窜。这时不要乘着黑暗去追袭盗贼,否则怕盗贼在情急之中会用利刃伤害你,还会误伤自己家人。如果拿着蜡烛与盗贼相遇,打击盗贼是不得已的。  如果盗贼已经被抓获,应当按国家的法律办事,不要过多地殴打他。  【评析】古语有“穷寇匆追”,说的是“穷途末路”的盗贼不要去追赶。因为他们到了这个份上,什么也不顾忌,你如果追赶的急了,他们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这时候吃亏的必然是你。这则家训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求“法度”,千万不要得理不让人,痛打落水狗。   少蓄积,慎防盗   【原文】多蓄之家,盗所觊觎,而其人又多置什物,喜于矜耀,尤盗之所垂涎也。富厚之家若多储钱谷,少置什物,少蓄金宝丝帛,纵被盗亦不多失。前辈有戒其家:“自冬夏衣之外,藏帛以备不虞,不过百匹。”此亦高人之见,岂可与世俗言!  【译述】家里有许多储蓄的人家,就是盗贼所觊觎的对象,有些人又过多地置办财物,并喜欢向人炫耀。富足盈实的人家,如果多储存些钱谷,少存一些金帛、丝宝之类的东西,即使家中被盗损失也不会太大。一位前辈曾告诫他的家人:“除了冬夏衣物之外,家中储藏绢帛以备不测,不要超过百匹。”这也是高人的见解,难道能与世俗的人说吗!  【评析】守财奴、悭吝者固然不好,但最起码他不令引来盗窃和杀身之祸。  显财露富者往往喜欢夸耀其财富,结果是招贼引盗。   防盗宜得法   【原文】劫盗有中夜炬火露刃,排门而入人家者,此尤不可不防。须于诸处往来路口,委人为耳目,或有异常,则可以先知。仍预置便门,遇有警急,老幼妇女且从便门走避。又须子弟及仆者,平时常备器械,为御敌之计。可敌则敌,不可敌则避。切不可令盗得我之人,执以为质,则邻保及捕盗之人不敢前。  【译述】盗贼半夜打着火把、手持利刃破门而入室抢劫,这种情况尤其不能不防备。因此,必须在各处来往的交通路口,派人望风,如果有异常情况,就可以事先知道。同时,还要在家里设置一个便门,遇到紧急情况时,老人、小孩和妇女能及早从便门逃出。还必须让家中的子弟、仆人平时要备有武器,用来防御盗贼。盗贼来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千万不能让盗贼抓住家人为人质。不然的话,保丁和捕盗的人,就不敢冒然上前去抓捕。  【评析】“好汉不吃眼前亏”。对于盗贼首先要加强防范不给其以可乘之机。  如果盗贼冒然来犯要坚决抵抗,并且要机动灵活,打与退要相机而动。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人不要被抓住,当作“人质”和盾牌,那样必然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富不仁盗亦恨   【原文】劫盗虽小人之雄,亦自有识见。如富家平时不刻剥,又能乐施,又能种种方便,当兵火扰攘之际,犹得保全,至不忍焚毁其屋凡。盗所快意于焚掠汗辱者,多是积恶之人。富家各宜自省。  【译述】盗贼虽说是小人中的英雄,但也有他自己的见识。富有人家如果在平时不是对穷人苛刻盘剥,而且又乐善好施,又能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于是,在盗贼烧杀抢掠的时候,仍然还是会保全他们,并且,也不忍心烧毁他们的房屋。盗贼们大肆抢劫杀戮的家庭,大多是那些罪恶累累、为富不仁的人。因此,富有人家应当自我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评析】“多行不义必自毙”,对此连强盗、士匪都能恪守,世人所为应以此为戒,多做义事、善举,这样就会或迟或早得到善报。   失物不可乱猜疑   【原文】家居或有失物,不可不急寻。急寻,则人或投之僻处,可以复收,则无事矣。不急,则转而外出,愈不可见。又不可妄猜疑人,猜疑之当,则人或自疑,恐生他虞;猜疑不当,则正窃者反自得意。况疑心一生,则所疑之人揣其行坐辞色皆若窃物,而实未尝有所窃也。或已形于言,或妄有所执治,而所失之物偶见,或正窃者方获,则悔将何及?  【译述】家中过日子,有时不免会丢失东西,对此,不能不赶快寻找。如果你及时寻找的话,偷窃的人看见风声太紧,就会把东西扔到僻静处,你就可以把失物找回去。如果东西丢失后,不是马上寻找,丢失的东西就会被小偷转移出去,就更不能找到了。另外,家里丢失了东西,不要随便猜疑人。困为,如果猜中了,小偷就会感到心虚,恐怕会生出其他的事情;如果猜疑不当,那样偷东西的人会反而感到高兴。何况疑心一生,你看到的被你怀疑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像偷东西的人,但是,实际上被怀疑的人并没有偷东西。有时你把这种怀疑说出去,有时没有任何根据地把被怀疑的人抓去治罪,丢失的东西却又找到了,或者是真正偷东西的人刚刚被抓住,这时,你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评析】古有寓言“人有亡斧者”。说的是一个人家丢了一把斧头,就怀疑为邻居儿子所为,于是,他看到邻居儿子的一举一动都像偷斧子的样子,结果冤枉了邻居的儿子。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丢了东西不要轻易怀疑别人,否则,既不利于寻找丢失的东西,又不利于抓住真正的贼,结果是偷东西的未必可恶,丢东西的人反而由于乱怀疑人则显得不令人同情,反而让人生厌。   和睦邻居以防不虞   【原文】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宅之四围,如无溪流,当为池井,虑有火烛,无水救应。又须平时抚恤邻里有恩义,有士大夫平时多以官势残虐邻里,一日为仇人刃其家,火其屋宅。邻里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后,非惟无功,彼更讼我,以为盗取他家财物,则狱讼未知了期。若不救火,不过杖一百而已。”邻居甘受杖而坐视其大厦为灰烬,生生之具无遗。此其平时暴虐之效也。  【译述】你居住的家,周围不可没有邻居。不然的话,一旦遇有火灾,就没有人前来救应。住宅的周围,如果没有溪流,应该挖个水池或水井,否则,一旦不慎失火,就没有水用来扑火。此外,与邻居相处还应该在平时与邻里搞好关系。有位士大夫平日依仗权势残害相邻。一天,有仇人来杀他的家人,烧他的房子,邻居不但不救,反而互相告诫说:“如果大家去救火,火被扑灭后,不但没有功劳,反而还要诬告你偷了他家的钱财,那样官司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救火,顶多不过被打一百杖而已。”对这样的人家,邻居们甘愿被杖打一百,也不愿意去救火,而眼看着他的家化为灰烬,生活用具、物品被烧光。这是他平日残害邻居百姓的报应。  【评析】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形象地说明了睦邻的重要性。事实也确实如此,邻居相处,平时可以互相照看,紧急时可以互相帮助。但也因为邻居之间接触的机会较多,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纠葛,这就要求互相体恤、谅解,不要伤了和气。尤其是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纠纷,更不能听一面之词后就火冒三丈,兴师问罪,要尽量问清事由,冷静地妥善处理,尽量保持和睦友好的关系。这则家训中的例子说明:如果平时不与邻居和睦相处,特别是依仗权势欺压邻里,到了关键时候,特别需要人帮助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出手相助。它告诉我们不仅自己要与邻里保持友好关系,还应该教育子女,对于邻人要恭敬有礼,谦虚谨慎,多做好事,和睦相处。   火起多由厨灶   【原文】火之所起,多从厨灶。盖厨屋多时不扫,则埃墨易得引火,或灶中有留火,而灶前有积薪接连,亦引火之端也。夜间最当巡视。  【译述】家中起火,大多是从厨房、灶台开始的。这大概是因为厨房长久不打扫,烟油污垢积得多了,就容易引起火灾。有的是由于火灶中留有余火,而且灶前又有干柴堆积,二者相遇,极易引起火灾。所以,厨灶是夜间巡视最应该去的地方。  【评析】居家过日子不能没有锅灶,但是如果锅灶使用不当,引发火灾,就会屋毁人亡。因为凡有家,必搭锅盖灶,因此家庭防火重点在锅灶。   起居慎防火   【原文】烘焙物色过夜,多致遗火。人家房户,多有覆盖宿火而以衣笼罩其上,皆能致火,须常戒约。  【译述】烘烤东西过夜,多会引发火灾。大多数人家夜间都习惯把火压住,并把衣笼放在火上烧烤。这些都能导致火灾。因此,必须经常告诫家人,夜间注意。  【评析】夜间压火弊大利小,居家过日子应明察。动不可图一时的方便,酿终身的遗憾。   室外防火亦重要   【原文】蚕家屋宇低隘,于炙簇之际,不可不防火。农家储积粪壤,多为茅屋,或投死灰于其间,须防内有余烬未灭,能致火烛。  【译述】养蚕人住的房子低矮,烧烤草靶子的时候,不能不注意防火。农户储存粪肥的地方大都是茅屋,如果往茅屋倒草木灰时,必须防止灰中有余火没有熄灭,否则,就能引发火灾。  【评析】不灭星火,必酿大灾,防火如此,其他亦然,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   特别情境,更应防火   【原文】茅屋须常防火;大风须常防火;积油物、积石灰须常防火。此类甚多,切须询究。  【译述】茅屋必须经常注意防火,大风天必须注意防火,油物、石灰积聚的地方必须注意防火。像这样需要防火的地方很多,千万必须仔细小必。  【评析】人之生存,须臾离不开水、火,但又时刻注意防水防火。   小儿银饰易致祸   【原文】富人有爱其小儿者,以金银宝珠之属饰其身。小人有贪者,于僻静处坏其性命而取其物,虽闻于官而置于法,何益?  【译述】富有的人家喜欢自己的小孩,就用金银珠宝之类制成的装饰品打扮他。有贪财的小人为了得到这些饰品,就会在僻静无人的地方,杀死孩子,而夺走他身上的饰物。即使你报了案,官府也将其法办,但又有什么益处呢?  【评析】“人为财死,鸟为食王”。说的是有的人为了获取财物,不惜冒死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让没有一点防卫能力的孩子穿金戴银,就为贪财之人提供便利,成为涉猎的对象。这种作法,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害。这件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图财害命者当诛;二是富有者不要显富,有智之人都知道守拙的道理,正因其善于守拙才成为智者。正如古人所言:“言语忌说尽,聪明忌露尽,好事忌占尽”。   小儿不可独自外出   【原文】市邑小儿,非有壮夫携负,不可令游街巷,虑有诱略之人也。  【译述】城市里的小孩子,如果没有身强力壮的男子携带,就不要让他到街巷里去玩耍,以防止那些拐骗小孩的人。  【评析】这句话讲的是,没有成年的小孩,需要身强力壮的男子携带才能到街巷去玩耍,不然的话,恐怕骗子拐带。果真如此吗?也不见得。《水浒传》所载:梁山好汉为“逼”朱仝入伙梁山聚义,吴用略施小计在元霄节把朱仝看管的小孩拐骗,被莽撞的李逵杀死,致使朱仝万般无奈只得投奔水泊梁山。朱仝可谓身强力壮,且又武艺高强,但在此等情形下,又怎能保全一个无辜的孩子呢?   谨防孩童临危   【原文】人之家居,井必有干,池必有栏,深溪急流之处,峭险高危之地,机关触动之物,必有禁防,不可令小儿狎而临之。脱有疏虞,归怨于人,何及?  【译述】家里有水井的人家,必须要围上栏杆,有池塘的,一定要安上栅栏。  有深溪急流、峭崖险滩等又高又险的地方以及设有机关的地方,必须严加防范,不能让小孩接近。否则,一时疏忽,出了危险,归怨于人,也来不及了。  【评析】高、深、险要之地都要成为小孩的禁地。为人父母者要时刻告诫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些地方,以免出现意外。否则,就是《三字经》上所言的“养不教,父之过”,酿成大祸,抱怨终身。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