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5

作者:深圳一石 字数:11093 更新:2023-10-09 10:29:29

请记住,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不止2500年的生命力,随年代更替,虽然在思维理解的外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转移,但只要我们的这个文明不死,我们总能够微笑着听到这样的话,它是我们这个文明青春的声音。《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解题】青年男女春游之乐。一说夫妇同游之乐。  【注释】   1 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2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3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 秉:执。蕑(jiān 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5 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  6 且:再。  7 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  8 维:发语词。  9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10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12 浏:水深而清之状。  13 殷:众多。盈:满。  14 将:即“相”。  《诗经·郑风》里,因为男女之间自由无忌情不能禁的对话,《溱洧》成了一首在道德家眼里备受苛责的诗。现代的诗词研究大家郭沫若、闻一多、钱锺书,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对当时民情民风的影响。但我们将摆脱道德家们的视角,以诗的品质和人心自由伸展的愉悦来走入文明的变迁和植物世界不动声色的肌里当中。  《溱洧》里男女相会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高禖(音同媒),同时焚香草,庇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这种节日里,因为人们对婚姻生育之神的膜拜,也为青年男女们心性沟通,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这种神灵相伴的时刻,由眼睛、肌体所表达的爱情,似乎没有今天传自西方的情人节里的花瓣飞舞来得浪漫,但要比这种更多是时尚的节日来得更虔诚,更神秘,更富激情。自从汉朝达官贵族将上巳节当成是炫耀富贵的戏台,这种在贪婪人心里分泌出来的虚荣中搀杂进来的无知,让上巳节的民间性,也就是作为传承接引文化流水的竹节的功用被削弱,并在时间的刻度上逐渐的消失了。  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神灵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  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多的得益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兰心。据《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者,孔夫子自比;香者,兰草之香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淡、远,这几乎是后世为文者追求嘉许的自性。而屈原《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网络间,见过一个名为“风吹佩兰”的网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很自然地想起这个名字,猜想,这个名字的间隙里飘出来的香气,应该是《离骚》的性情。到唐以后,我们今天熟悉的兰花,才逐渐进入家园花圃,我们时常所说的国色天香里的这个香,指的已经不是诗经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我们时常说的兰质慧心,是另一个属于兰科植物的兰花的故事。  让我们再回到古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节日---上巳节上去,在这个可以被看作上古情人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听一听在兰草的剑叶和它白色的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  “节日真热闹啊,陪我一起去玩玩吧!”  “我刚刚去过了,很累,不想去了。”  “求求你了,再陪我去一趟,好不好,那里真是太好玩了!”  请记住,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不止2500年的生命力,随年代更替,虽然在思维理解的外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转移,但只要我们的这个文明不死,我们总能够微笑着听到这样的话,它是我们这个文明青春的声音。《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解题】青年男女春游之乐。一说夫妇同游之乐。  【注释】   1 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2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3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 秉:执。蕑(jiān 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5 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  6 且:再。  7 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  8 维:发语词。  9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10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12 浏:水深而清之状。  13 殷:众多。盈:满。  14 将:即“相”。  《诗经·郑风》里,因为男女之间自由无忌情不能禁的对话,《溱洧》成了一首在道德家眼里备受苛责的诗。现代的诗词研究大家郭沫若、闻一多、钱锺书,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对当时民情民风的影响。但我们将摆脱道德家们的视角,以诗的品质和人心自由伸展的愉悦来走入文明的变迁和植物世界不动声色的肌里当中。  《溱洧》里男女相会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高禖(音同媒),同时焚香草,庇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这种节日里,因为人们对婚姻生育之神的膜拜,也为青年男女们心性沟通,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这种神灵相伴的时刻,由眼睛、肌体所表达的爱情,似乎没有今天传自西方的情人节里的花瓣飞舞来得浪漫,但要比这种更多是时尚的节日来得更虔诚,更神秘,更富激情。自从汉朝达官贵族将上巳节当成是炫耀富贵的戏台,这种在贪婪人心里分泌出来的虚荣中搀杂进来的无知,让上巳节的民间性,也就是作为传承接引文化流水的竹节的功用被削弱,并在时间的刻度上逐渐的消失了。  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神灵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  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多的得益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兰心。据《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者,孔夫子自比;香者,兰草之香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淡、远,这几乎是后世为文者追求嘉许的自性。而屈原《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网络间,见过一个名为“风吹佩兰”的网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很自然地想起这个名字,猜想,这个名字的间隙里飘出来的香气,应该是《离骚》的性情。到唐以后,我们今天熟悉的兰花,才逐渐进入家园花圃,我们时常所说的国色天香里的这个香,指的已经不是诗经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我们时常说的兰质慧心,是另一个属于兰科植物的兰花的故事。  让我们再回到古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节日---上巳节上去,在这个可以被看作上古情人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听一听在兰草的剑叶和它白色的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  “节日真热闹啊,陪我一起去玩玩吧!”  “我刚刚去过了,很累,不想去了。”  “求求你了,再陪我去一趟,好不好,那里真是太好玩了!”  请记住,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不止2500年的生命力,随年代更替,虽然在思维理解的外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转移,但只要我们的这个文明不死,我们总能够微笑着听到这样的话,它是我们这个文明青春的声音。《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   【解题】青年男女春游之乐。一说夫妇同游之乐。  【注释】   1 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  2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3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4 秉:执。蕑(jiān 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5 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  6 且:再。  7 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  8 维:发语词。  9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10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12 浏:水深而清之状。  13 殷:众多。盈:满。  14 将:即“相”。  《诗经·郑风》里,因为男女之间自由无忌情不能禁的对话,《溱洧》成了一首在道德家眼里备受苛责的诗。现代的诗词研究大家郭沫若、闻一多、钱锺书,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对当时民情民风的影响。但我们将摆脱道德家们的视角,以诗的品质和人心自由伸展的愉悦来走入文明的变迁和植物世界不动声色的肌里当中。  《溱洧》里男女相会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的三月三,人们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高禖(音同媒),同时焚香草,庇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这种节日里,因为人们对婚姻生育之神的膜拜,也为青年男女们心性沟通,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这种神灵相伴的时刻,由眼睛、肌体所表达的爱情,似乎没有今天传自西方的情人节里的花瓣飞舞来得浪漫,但要比这种更多是时尚的节日来得更虔诚,更神秘,更富激情。自从汉朝达官贵族将上巳节当成是炫耀富贵的戏台,这种在贪婪人心里分泌出来的虚荣中搀杂进来的无知,让上巳节的民间性,也就是作为传承接引文化流水的竹节的功用被削弱,并在时间的刻度上逐渐的消失了。  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当我们的先祖祭祀神灵,想要把自己心里的福愿让异界神灵知道的时候,往往要借助天地里的某种器物,某种气味。道具之一,就是焚烧兰草。在鼓乐丝竹发出的庙堂之音里,和砖瓦木石筑起来的外在结构不同,兰草的熏香形成一种虚拟飘渺的幕幔,在这个幕幔的背后,藏着我们想象里寄托了希望的实体和空间。在古代,兰草的身上,除了藏有自然清淡久远的幽香之外,还有殊灵暗藏祝福的未知之力。佩兰而行的人,是受天降吉祥庇护的人,这是兰草身上的神性。  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多的得益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兰心。据《猗兰操》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者,孔夫子自比;香者,兰草之香乃王者之香。王者之香,清、幽、淡、远,这几乎是后世为文者追求嘉许的自性。而屈原《离骚》里“纫秋兰以为佩”,则让兰草不仅仅只是远观自叹的自然草木,它还成了形同此身的一个人行世的一种格调和追求。网络间,见过一个名为“风吹佩兰”的网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竟然很自然地想起这个名字,猜想,这个名字的间隙里飘出来的香气,应该是《离骚》的性情。到唐以后,我们今天熟悉的兰花,才逐渐进入家园花圃,我们时常所说的国色天香里的这个香,指的已经不是诗经里的兰草,而是北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所说的:“兰蕙丛出”的兰花香了。我们时常说的兰质慧心,是另一个属于兰科植物的兰花的故事。  让我们再回到古代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节日---上巳节上去,在这个可以被看作上古情人节的日子里,让我们听一听在兰草的剑叶和它白色的花瓣中间传出来的爱的声音。  “节日真热闹啊,陪我一起去玩玩吧!”  “我刚刚去过了,很累,不想去了。”  “求求你了,再陪我去一趟,好不好,那里真是太好玩了!”  请记住,这样的句子,已经有不止2500年的生命力,随年代更替,虽然在思维理解的外部形态上发生了一些转移,但只要我们的这个文明不死,我们总能够微笑着听到这样的话,它是我们这个文明青春的声音。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解题】这是一篇悼念丈夫从军丧亡的诗。  【注释】  1、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 楚:灌木名,即牡荆。  2、蔹(音敛):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3、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 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4、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5、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6、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 粲:同“灿”。  7、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 烂:灿烂。  8、独旦: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 旦,天亮。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9、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10、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  在《深圳商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是教现代都市女性婚姻经济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利益最大化,婚姻经济学依葫芦画瓢,把婚姻本身看成是一个新开发的前景广阔的市场,爱、幸福和各人自带的物质形态都作为投资的资本。文章教导这篇文章的受众,如何在进入婚姻前评估双方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的价值量,并且尽可能地在属于自己的婚姻市场上,能够在利益分配平衡的前提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好文章,能够这么做的女子也必然在入城出城时,身上不会留下任何伤口,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对生命世界的理解过于僵化而且冷血。这篇文章分析的是婚姻,解构的其实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道德,用科学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人文世界里琢磨不定的因素,是一种时髦的体现品位和学识的方式。但读这种表面上看来四平八稳,并没有多少错处的文章,人生这么过总觉得失去了些什么。  读《葛生》这样一首2500年前活人祭奠死人的诗,很奇怪地想到这样一篇文字。随时世变迁,先人和现代精英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火一样长久地去爱,不在乎生死;冰一样从容地去生,在乎的只是自己。这两者之间本没有什么矛盾。过现实的人生,是不需要过度去说,每个人都会的,而和唯一的一个人过梦想中的人生,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梦。现实是冰冷的,而梦想则有虚拟的温暖,其反差也正在这里吧。  《葛生》是最早的悼亡诗里非常著名的一首。活着的爱人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而死去的爱人却又在这种喃喃自语之中复活过来,这种拆除生死之间界限的方式,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写悼亡诗的内在表达。但为什么原本应该萧杀阴冷的气氛,读的时候,却又觉得心上是温暖的?可能是,我们想象里唯一的爱曾经存在过,这样的梦境并非只是枯井里的玄月,而是秋天里成熟了等着我们伸手去摘的山果。荆棘和乌蔹莓把新坟遮蔽了,一般以为遗忘如刀,《葛生》里那个哀容愁目的人的爱却如烈火。读到“夏之日,冬之夜……夏之夜,冬之日……”,有千丈冰的味道。想起陆游、唐婉,想起高君宇、石瓶梅。把心结打开吧!但这是属于梦的诗,爱本就是一个结。爱如浮萍一样沉不到水底,那么,被爱和所爱的人,哪里会意识到有一个结在,反而正是乐意一结到底的。  《毛诗品物图考》里说,作为草本植物的蔹,有赤蔹、白蔹、乌蔹,最可能是乌蔹(也就是黑蔹)。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所以无法想象它在自然里的情态。等到查阅具体的资料,看到图片时,我又笑了,因为走在野外,在荒凉的路边和有人迹的坡地上,常能看到它。它在葡萄科里的学名叫乌蔹莓,很有音韵的一个名字,这给它普普通通的外表增添了一些韵味。百姓们叫它五叶爪、母猪藤。我熟悉的是母猪藤这样一个名字。高速公路的两边上常种这种草,它是天养之物,并且生命力象火一样的旺盛。没有想到过,它朝向阳光四野蔓长的茎叶下面的土地,是一片骨灰散尽之后,陨落的爱的星辰的栖息地,和我们的至情生命在时间的风里摇曳不定的一个既凄凉又温暖的背景。54.紫云英《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解题】担心自己暗恋的情人被人夺走。  【注释】  1、防:水坝。一说堤岸;一说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2、邛(qiónɡ):山丘。旨:味美的,鲜嫩的。  3、苕(tiáo):紫云英,豆科植物,嫩叶可食。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  4、侜(zhōu):谎言欺骗。美:美人儿,心上人,指作者所爱的人。  5、忉忉(dāo):忧虑状。  6、唐:唐乃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中唐,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一说通“塘“,中唐,塘中。  7、甓(pì):瓦片。一说通““,野鸭子。  8、鷊(yì):借为“虉“,绶草,一般生长在阴湿处。  9、惕惕:提心吊胆状。  鹊巢筑在堤坝上,屋顶的瓦片铺在庭院中间的路上,紫云英,绶草这样的底湿植物长在水枯山寒的土丘上,有谁在平常日子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一定是有谎言欺瞒的事情在我所默默爱着的人身边正在发生。爱情这样一个主题,在《诗经》里几乎具有全方位的透视视角,而且,非常让人惊讶的是,很多诗辞都采用了单向的纯粹方式,并且总是将心力的凝结集合在一个喷发点上。弃妇哀怨的情伤,鹌鹑一样咕咕叫的野地里的欢爱,女子爱慕已经跃入心池的美男子的自喜,日月都被化了的温柔婉约的有关约会中的等待,爱到骨髓里的流水一样没有脚痕但思慕者千山万水永追寻的期盼,千万佳丽我独牵的那一丝果敢和爱的自得,而《防有鹊巢》这首诗里,则是站在了一个多疑的暗恋者的角度。如果将这首诗做成多幕舞台剧,每一个句子所形成的场景里,一个行走山野上,神色焦虑、面色苍白、心灵动荡,却又被爱情搅得痴迷神醉的多疑的爱恋者,他忧郁的目光远望山野溪流,每看到那些原本俗常,但又因一些不合日常自然物候变化的景象,因爱你不能说出口,爱你又怕你飘飞走的心理而生成的各种猜疑幻像的内心纠葛,由此被惊得心灵的琴弦不断突兀跳出八度音的一惊一乍的样子,可能是个情何以堪的让观者发急的形象。《诗经》里关于爱的主题的表述,很少闺房后室里玩的那种小九九的游戏,它们引入天地万物一呼一吸的脉动,让爱进入阳光雨露青叶霜木中间,爱的多重语言以此方式在诗歌里孕育生成,从而以一种天然韵味获得了抗衡时间的力量。这是《诗经》里很多已经不可考的佚名诗人们总让我惊慕的地方。  长在底湿地里的紫云英名字的由来,可能是百姓中间自然生成的吧,因为它开紫花,花瓣粉紫淡白,合乎田间地头拭汗农夫们随凉风吹过额头而在嘴角浮现的开口笑。山野上它不独居,总是云霞一片,有点自然花衣裳的质朴随和的性情。“英”是美的爱称了,某人英武,百姓们喜欢这么随口赞自己羡慕的人。名为“紫云英”,是百姓们喜欢它脱口叫出来的。当这独一的植物走到我心里来的时候,不去翻任何的史料,也不去查关于植物学的佐证,我喜欢自己这么毫无边界的瞎猜。  春末夏初的时候,紫云英的花象夜晚星星一样的点点开起来,一朵细微的花是平凡的,百朵细微的花的园圃是灿烂的,万朵细微的花的波纹涟漪里,若是静下心来,就能听到花的笑声,一朵紫云英到成片的紫云英里,藏着的正是这种象台阶一样感觉上的变化。林下灌木丛里少见到让人看着欢喜的紫云英的花,它多是在新翻过的田里种上的,秋种是春来的地肥,春长是秋来田里的营养。它的美丽的花象极了莲花被风吹到相邻湿地里的一点精魂,一样粉紫淡白围笼的花身,只不过紫云英似乎是把这完整一块的形状和色泽打散了,把美的色形意散落到人所行走的脚步声里去。适时的季节里,在紫云英的花海里走,脚下是湿湿的泥土地,腿梆子上嫩叶擦得唰唰响,手拂过紫色花海变化的流萤上,这个行走的路径,一定可以融化烦恼丝结成的硬核。不用说,这应该是乡下紫云英花海里不着痕迹地诱惑我们去走入其中的缘由了。  吃过紫云英的嫩叶做的野菜,葱绿色的一碟子,蒜茸的,滴了少许的花椒籽榨的麻油,还有芝麻香油。吃进嘴里的是两重的清香,一重是紫云英这个名字的清香,另一重是山野上晨风夜露粘在紫云英叶子上的草腥味的清香。吃饭的地方也不是城市里灯红酒绿的酒楼,夜深人闹的路边摊,而是山乡村落边上夫妻店里的山木桌子上。身子走得疲累、心还在兴奋中的一队人,一听到有紫云英的野菜,几个女孩子象雀儿一样惊喜地叫起来,惊得做菜的两夫妻直憨憨地看着这些花蝴蝶一样的女孩子笑。  来自人类春天的麻醉师  冉云飞  周秦几劫灰  1938年,谢国桢先生编了七册《吴愙斋尺牍》,系吴大澂写给前辈陈介祺,商量金石、议论文字的书翰。其纸墨精美,甲骨、金文、篆、隶、楷、行、草俱有,曲尽各体之妙。而陈介祺也用《秦前文字之语》来酬答吴大澂的叩鸣与切磋。我常常怀想《诗经》是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留传下来的呢?纸张之发明尚早,保存不易,可以想见。我们常说,《诗经》是上古人们的歌唱,是周代社会的谣曲,但又有多少失载之痛楚——消息在天壤,而不为尘世所纪念。真可谓周秦几劫灰,三千年间黍一炊。即使丘也不削,而时间亦会猛删,时间喜欢在一切人类活动中大动手脚。能在时间的暴政下留存下来的,都属命中之物,《诗经》便是如此。 你是我的惊雷  越重要的东西,我们越容易忘记。空气何等重要,寻常有谁计较;母爱何其动人,多少人要到慈母见背,才知道一切永不可再;大自然的斑驳与多元,加上我们人类的点缀,置身其间是何等的惬意,可惜,多年以来,动物是何等的招摇,植物是何等的葳蕤,山水是如何的明媚,我们没有望见的眼,更没有抵达的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困在城市这座坟里,你无法想象它如许的生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致,我们差不多快忘个干净,“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情景,似乎也无福享用了。  而今,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堪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句来自警: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哭。“五更疏欲断”,墨水怎能哭够那“一树碧无情”?其实,是植物无意,还是我们无情,这是个问题。   一厢情愿的麻醉  所有植物自有一种光华,人类无能执掌它的内心,只好用自己的心情去阐释,这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因为所有文字的人造味道,决定了它对露水的盗窃,决定了它对植物的袭击,更决定了它对大自然的偷换。再好的名字,对于植物本身而言,仿佛都只是个笔名,只是无限接近事物本身。但是植物笔名的麻醉作用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忘记了它在人世间的平凡。鱼腥草一名折耳根,又谓猪鼻孔;忍冬一谓金银藤,药铺再谓二花;芣苡一谓车前子,二谓猪耳草。要是算上它的拉丁名和其它绰号,就像人一样,表字、郡望、职官、谥号,搞学问的也不省事,普通人就彻底负了。《诗经》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愿意接受诸种植物名称的麻醉,因为只有在麻醉中才能忘记痛楚,治愈我们对大自然的渴慕与相思。   这是无眠的纲要  关于经典,卡尔维诺不会是人类最后一个喋喋不休者。而我们关于经典的争论与阐释,也会无穷无尽。对于经典的绝妙阐释,没有比1945年深秋与思想家伯林通宵长谈、没有比莫迪利阿尼画笔下雍穆、没有比暴政下艰难而高贵的阿赫玛托娃所说的一句话更准确的了:“这是无眠的纲要”。任何对经典的穷形尽相,都只个简要的提纲。阐释经典而成经典,便是令人兴奋的“无眠的纲要”。  《诗经里的植物》是一本在网络上诞生的书。网络的好处,使得时空被重新铺排,人物异时异地之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顾颉刚先生关于古史“层累”之说,掀起了二十世中国史学的疑古浪潮,这样的浪潮是针砭食古不化、信古而自高、先前阔过的民族主义自大狂的药石。而台湾作家王鼎钧(一勺金)先生则在《诗经里的植物》的跟帖中说道:“经典的伟大,好像是一代一代后人堆高的。后人不断诠释、发扬、模仿、再创作,后出转精,而又将光荣归於原典”。原来经典也是“层累”的,但最终要将光荣归于原典。与此同时,作者深圳一石亦在回答网友的质疑时说道:“一本《诗经》,穷尽怎样的想象,都不会过度。无数的阐释,怎样的曲解、正解,都没有什么诗篇盖过它的光彩。所以,写的时候,只有我们的不够,没有它的不足”。这都是对待经典的谦卑态度。  谁握有衡度《诗经》的标尺?这当然是个愚蠢的问题。善以情度意的读者,不必视那些考证为琐碎烦乱,因为考证是在做近乎科学的工作,我们不能否认科学对诗也有它的效力。当然,考证者也不必介怀那些主情度意派的臆断,那是些对自己的感觉负责的人,倘能因此获得更多人的共鸣,不在于他的刻意,而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至于对同一物事,各有各的理解,那么休谟便出来打圆场了:趣味无争辩。  人生本来是个严酷的冬天,我们需要春天的麻醉。我感谢《诗经》里这些来自春天的无名麻醉师,同时,也要感谢再度把我引向这些无名麻醉师的网友深圳一石兄。     2007年5月之杪于成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