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宋词三百首全解》作者:蔡义江-18

作者:蔡义江 字数:16513 更新:2023-10-09 10:26:06

【注释】①宝钗分:分钗赠别情郎或丈夫。 ②桃叶渡:晋王献之的爱妾名桃叶,渡江而去,献之作歌送之。后称其分别处为桃叶渡。见《古乐府》注。此“渡”作动词用。 ③南浦:多泛称水边送别之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④花卜:以花瓣数目的多少,来占卜吉凶、日期等。“应”,一本作“试”。【语译】她把宝钗分为两股,将一股留赠给我,我的桃叶就这样渡江走了。在这送别的江边,唯见烟濛濛的杨柳一片昏暗而已。我怕再上高楼去眺望,这天气十天内倒有九天刮风下雨,那片片落红乱飞的景象,简直让人愁肠寸断,这都没有人管,还会有谁来劝说那啼叫的黄莺儿把声音停住呢?我想她此时也一定把戴在鬓边的花取下来瞧,数着它的瓣数来占卜自己何时能够归去,也许刚刚数完簪上了头,又重新取下来再数呢。闺中青灯昏昏,她在罗帐里大概也会从睡梦中哽咽着呓语起来。啊,是他春天把这愁带来的,春天呀,你回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倒不能将我的愁也一起带走呢?【赏析】张端义《贵耳集》云:“吕婆,吕正己之妻,正己为京畿漕,有女事辛幼安,因以微事触其怒,意逐之,今稼轩‘桃叶渡’词,因此而作。”此说所述,本别无可证,但有一点倒是可信的,即“正己为京畿漕”,恰好与另一首辛词所提供的线索一致:稼轩有一位被称之为“桃叶”的侍妾离他而去,使他追念不已,此事发生在他任职京师临安期间。有《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词,其末了云:“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与此词“宝钗分,桃叶渡”用事同,且此词下文也用“断肠”字眼,当同指一人。《念奴娇》词有“欲说当年”云云,知非稼轩第一次居官临安任司农寺主簿时之作;以词中所写季节推断,与其第三次在临安任职的时间相合,因知此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稼轩在临安居官大理少卿之时。稼轩词中,题明“赠妓”、“赠歌者”、“赠籍中人”的和写爱情、风月之事的并非个别,这在他南归早期、漫游吴楚之作中尤多,但都不曾用“桃叶”典故,所以我们认定此词中所写的女子,其身份也如出处中是王献之的爱妾一样,她是作者的侍妾。这一点也与《贵耳集》所述一致。词上片写爱妾离去后,自己见春色将残,因而感伤烦恼;下片想像对方也应愁思满怀地在期盼着能再回到自己的身边。夏承焘师教导云:“‘宝钗分,桃叶渡’,‘渡’作动词解。”理由:(一)这一词调头六个字多作对句,辛词都如此,如“水纵横,山远近”、“绿杨堤,青草渡”等,此作“渡江”之“渡”,方能与“分”成对;(二)若作渡口地名解,下句已有“南浦”,不应歧出。“烟柳暗南浦”,是春去景语,也为写黯然伤感。“怕上”二句,寻常易懂之妙句,烟柳之所以暗者,正因风雨。“断肠”数句,分两层递进,怜春伤春之情,叙来凄惋之至。层楼之怕上,正为一片愁惨景象能令人“断肠”也。换头“鬓边觑”以下,乃积思而神驰于彼,设想对方之心态举止。因是揣想之词,故用“应”字,《花庵词选》、《阳春白雪》等作“试”字,当是后人不细察作意而改。“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虽卜得顺逆,总觉忽忽心未稳,故再一次取下花来重数。想像极具体生动,愈见相思之深。大概“桃叶”临去之时,百般不愿,作者又素知其痴情,故能摹写入微,叙来历历如见。白天如此,又想像其夜间孤独难眠,于梦中尚哽咽呓语。末三句至情痴语,结出“愁”来,当作女子“梦中语”固可,视为作者无可奈何之叹息语亦无不可。沈谦云:“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填词杂说》)其实,此词在风情旖旎之中,仍有一股悲凉凄怆之气。青 玉 案辛弃疾元  夕①东风夜放花千树② ,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④ 。  蛾儿雪柳黄金缕⑤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⑥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⑦ 。【注释】①元夕:即元宵。 ②花千树:喻灯。唐苏味道《上元》诗:“火树银花合。” ③星如雨:形容风吹时灯光晃动。庾信《灯赋》:“风起则流星细落。” ④玉壶、鱼龙:指不同形状的灯。《武林旧事》:“(元夕之灯)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隋薛道衡《如许给事》诗:“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⑤蛾儿、雪柳:均指妇女头上的插戴。蛾儿,也称“闹蛾”。 ⑥蓦然:突然。 ⑦阑珊:稀落。【语译】东风起处,千百株树木都在夜间成了火树,开了银花,还吹得星星似的灯火,如雨点般地洒落下来。华丽的骏马和雕花的车辆往来不绝,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香气。美妙的箫声响起,玉壶灯转动着光亮,鱼灯龙灯彻夜舞个不停。姑娘们戴着蛾儿、雪柳的首饰,佩挂着黄金丝缕,她们娇媚地说说笑笑,从眼前经过,一阵暗香随之而去。我在人群之中寻找她千百次,总也没有找到,忽然回过头去,发现那人却独个儿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赏析】辛弃疾从乾道四年(1168)起当了三年建康府通判之后,因对孝宗上了《美芹十论》,受到重视。乾道六年底调为司农寺主簿。初到临安做京官,相识还不多。七年元宵节,观看了金迷纸醉的元夕盛况,写了此词。以“东风”起句,点时节,也衬托出帝都气象。描写元宵,始终突出灯火。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鱼龙”等等,写出“夜市千灯照碧云”的一片光耀炫目、繁华热闹的景象。“宝马雕车”上的豪门显贵,插戴着“蛾儿、雪柳”的官家眷属,在“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西湖之滨尽情游乐,竟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场面。词末几句,有人以为作者真是在寻找一位女人。恐未必如此。那位要寻找的人,其实也正是作者不逐众流、不慕荣华、独来独往的精神人格的化身。这首词很可能受到南宋初女词人李清照的影响,易安有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也是写临安元夕的,其中遣词用语,颇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瓜葛(如“人在何处”、“香车宝马”、“捻金雪柳”等等)。她死后八十年,宋末词人刘辰翁还说“读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李清照的词为何使刘辰翁泪下呢?原来她写的是元夕回想“中州盛日”的种种情景,通过对故都怀念,寄托爱国思想。辛词所写的元夕景物,多见于《东京梦华录》、《宣和遗事》一类材料,与东都汴京景象无异。这是有深意的。可以理解,作者要找的人,正是因为眼看临安灯市,心怀昔日旧都,才自甘寂寞,不无感慨地远离喧闹的人们而独个儿站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是难以寻到的。作者孤傲的心志和由现实引起的感触,也都是通过含蓄的艺术构思,才曲折地透露出来的。鹧 鸪 天辛弃疾鹅湖归① ,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 ,且休休③ ,一丘一壑也风流④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⑤ 。【注释】①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周围四十余里。山上有湖,多生荷,名荷湖;晋人龚氏居山养鹅数百,更名鹅湖。山下有鹅湖寺。 ②书咄咄:《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③且休休:《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又作“罢了”、“算了”解,词中二义兼有。 ④一丘一壑:指隐士居住之处。《太平御览·苻子》:“黄帝……谓容成子曰:‘吾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⑤“不知”二句:俞文豹《吹剑录》引为陈秋塘(陈善,字敬甫,号秋塘)诗句,况周颐《蕙风词话》辨之,以为是俞氏误记。【语译】在溪边的屋子里感到枕席生凉,仿佛已到了秋天。几片接近水面的浮云,到傍晚已经隐去了。红艳艳荷花彼此偎依着,简直就像美人喝醉了酒,白鹭默默无言地兀立着,它一定是正在发愁。我如此处境,就像古时被废的殷浩整天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那样不可理解,算了,姑且安闲自得地享享清福罢!在一条谿壑边垂钓,在一座山丘中隐居,不是也很风流高雅吗!我也不知道病后的筋力已衰弱了多少,只是觉得这些天来已懒得登梯上楼了。【赏析】此词作于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夏末,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他生过一场病,有几首词中都曾提到,此词即写病起后对周围环境景物的感受和被投闲置散、身老山林的感慨。前四句写景。但从景语中已透出作者的心情。“枕簟”,夏日之卧床用品;“冷欲秋”,对气候的感觉。秋未至而已凉,病后力衰、清冷孤寂之精神状态,隐约其中。水面片云收敛,唯见苍茫暮色,怅然无所依之情已在言外。三四句承“溪”“水”写近景。红艳艳的荷花相倚轻摆,恰似喝醉酒的美人;白鹭一类水鸟久久悄立,仿佛正在愁思。从“红”(联想酡颜)与“相倚”引出“醉”来,从“白”(联想霜鬓)与“无言”引出“愁”来;而似醉如愁,正是作者心境的反射。对句绘形寄情,都十分出色。下片转入抒情。当时国家实在非常需要像辛弃疾这样有志于抗金复土,又有谋略、有胆识、有能力,文武全才的人,可是反而让英雄虚度时光,老却山林,真是怪事!这种不平的现象,辛弃疾若要说起来,正可说上一大篇,但在词中却只用“书咄咄”三字便都包括了。典故的奇妙作用,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接着马上用“且休休”转折:算了算了,乐得过过安闲日子罢!一吐一吞、一张一弛之间,矛盾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丘一壑也风流”是“且休休”的理由和延伸,是以旷达的言辞、潇洒的姿态来对待逆境。表面的轻松深化了内在的悲剧性。然后再转折,说自己“筋力衰”了,用“不知”提出问题,“但觉”加以回答,申明词题中“病起”之意。语言极平淡安闲,感情自深沉厚重。陈廷焯评得好:“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斯为绝技。”(《白雨斋词话》)菩 萨 蛮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①郁孤台下清江水② ,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③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有皂口溪于此流入赣江。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之贺兰山上。《舆地纪胜》:“郁孤台……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 ③闻鹧鸪:《异物志》:“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往,音粗阳平),其鸣呼飞:‘但南不北。’”又俗传鹧鸪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语译】郁孤台下流过一条清澈的江水,这水中包含着多少行路人的眼泪啊!我向西北眺望故都,可怜它被无数青山阻隔在千里之外了。青山能遮住视线,却阻挡不住这带着无尽怨恨的江水,它曲曲弯弯,毕竟还是向东流去了。傍晚时,我正在江边发愁,又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鸟的叫声。【赏析】词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上年七月至江西任提刑,节制诸军进击茶商军,九月平。词写春天景物,知为次年在任上所作。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此词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高宗之婶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此说有参考价值,但并不太确切,有误传成分。隆祐太后确曾避金兵经万安造口而至虔州(今赣县)郁孤台之所在;但金兵却只到达太和县,并没有追御舟而至造口。《三朝北盟会编》记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二十三日隆祐离吉州谓:“质明,至太和县,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杨唯忠皆窜山谷中,唯有中官何渐、使臣王公济、快行张明而已。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一路之上,皇室尚狼狈如此,流亡百姓之苦,更可想而知了。作者书万安造口壁的词而写虔州郁孤台,想到四十多年前金兵曾入侵江西,隆祐太后沿这条路仓皇南奔事,是完全在情理中的。只是他心目中并非只有太后,大批百姓在流亡道路上妻离子散、扶老携幼的惨状,大概会想得更多些,所以词才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多少”二字已说明伤心之事,非止一端。这是在台上俯视所见。然后写向西北而望。“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它被“无数山”阻隔住了,正所谓“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借“道路阻且长”喻恢复失土之困难重重。“可怜”二字,表现内心之沉痛。既用比兴,换头索性仍借山水为说,国势日见衰危,虽志士英雄亦难挽其颓败,犹“青山遮不住”江水东流,昔日之全盛,一去难回。“毕竟”二字,想见其无可奈何之情。有人以为此处是“作者把大江东去比喻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见《唐宋词鉴赏辞典》八八一页,江苏古籍出版社),这太时髦了,也太拔高作者了,辛弃疾终究不是近现代的革命家,不知何谓“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再说也难用历史事实来说明当时这种潮流之不可抗拒啊!过分强调作者的恢复信心,便会与下句脱节。其实“毕竟东流去”的意思,与“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差不多的,“愁”根之所生,正由于此。末两句以鸟声更添余愁的虚缩之法作收。“江晚”二字,承前而又加迟暮之感。鹧鸪,虔州山间特多,其叫声当时最流行的两种说法,是像“行不得也哥哥”和“但南不北”。罗大经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是取前者;不过这一来,鹧鸪声也与主和派论调相似了,只能当作一种反衬而不是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感慨正好相反,应是偏安之事行不得也,如隆祐太后那样敌来我逃之事行不得也;无知之鸟尚知作此声,而当局居然不知,则余愁自不要说了。后一种说法,在唐诗中用得特多,如郑谷《席上贻歌者》诗云:“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正因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往,故在长安之江南客闻其曲而思家也。但化用于此,“但南不北”语,应作对南宋当局只是苟安江南,当金人入侵之际,也但知南逃而不思北伐的投降政策的怨怼,而不宜解作“一定要像鹧鸪一样留在南方,绝不能北去向金人屈膝”(同前)。对作者寓意的探寻,本见仁见智,自不要强求一致,要在能不悖作意,不割裂词句,不将古人现代化罢了。点 绛 唇姜 夔丁未冬过吴松作①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② 。  第四桥边③ ,拟共天随住④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注释】①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又名松江、松陵、笠泽,即今江苏吴江。 ②商略:商量,酝酿。 ③第四桥:吴江城外的甘泉桥,以泉水品居第四,故称第四桥。 ④天随:唐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其宅在松江上甫里。【语译】燕子大雁,春来秋往,本属无心,此时早随着太湖西畔的浮云去得无影无踪了。眼前几座山峰显得寂寞荒凉,仿佛在跟傍晚时到来的雨商量着什么。我真想就此在甘泉桥边,伴着高人陆龟蒙度过余生。可如今的时势又怎么样呢?我倚在栏杆上,想着历史上的事,望着那衰败的残柳参差不齐地在寒风中舞动。【赏析】淳熙十四年春,姜白石曾由杨万里介绍前往苏州见过范成大,这首词则是到了冬天,他从湖州再次前往,路经吴松时所作。人们常将燕子和大雁的来去与自身的离合悲欢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种种不同的情绪或期望。白石此时的心情,乃以为世事不可强求,一切皆应随顺天然,闲适处之。以此种洒落襟期视物,则“燕雁”之往来也当“无心”。时届冬令,不见燕雁,料其必已“随云去”了;说“随云”,即所谓“无心”也。吴松西临太湖,“太湖西畔”,则是隔湖而望遥远处。冬日山川寥落,峰以人拟,所以说“清苦”;既拟人,于四顾苍茫之中,似乎就只能与“黄昏雨”交谈了。“商略”一词,固可引申为酝酿、准备,但终究不如直解作商量、讨论,意境更深邃、奇幻。卓人月评此二字为“诞妙”(《词统》),正作如此理解。那么,山峰与暮雨在商量些什么呢?这是大自然的秘密,你可以猜,但毋须寻求答案。上片只作景语,换头二句,转述襟怀。前有“太湖”,此说“第四桥”,皆切题序“过吴松”,而陆龟蒙之宅在焉。龟蒙自号天随子,取随顺天然之意,语出《庄子》;又称江湖散人,为人高放,勤于学,诗文皆有成就,不乐官场,退而躬耕,啸傲江湖,白石心仪之。其《三高祠》诗云:“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又《除夜自石湖归苕霅》诗云:“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皆以龟蒙自比。“今何许”,是提起,也是转折,简语重笔,感时忧国之慨,已包涵其中。“凭栏怀古”,既承上追念前贤,又带起末句,因“怀古”亦即“伤今”也。“残柳参差舞”,以衰飒之景写沧桑之感,篇终混茫,意境闲淡而高远。此白石短章之绝调。鹧 鸪 天姜 夔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① ,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②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③ ,两处沉吟各自知!【注释】①肥水:分东西两支,此指东流经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②见:所见,引申为明显,鲜明。 ③红莲:谓灯,多用于元宵。如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郭应祥《好事近·丁卯元夕》:“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语译】肥水向东流,永远也不会有流完的时候,我当初真不该把这相思给种下的。我在梦中见到她的模样,并不比在画像中见到的更为鲜明,即便如此,还忽然被山鸟的啼声从黑暗中将我惊醒。春天尚未呈现出新绿,鬓发先已成为银丝了。人世间的离别,时间一久,连悲痛都很难称得上了。究竟是谁让年年元宵灯节的夜晚,两地都沉思默想,心事却只有各人自己知道呢!【赏析】夏承焘师《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系此词于庆元三年(1197)笺云:“白石怀人各词,此首记时地最显。时白石四十余岁,距合肥初遇,已二十余年矣。”可知是一首怀念早年在合肥初识的恋人的抒情词。首句以长流水起兴,其所喻得下句而显豁:原来是借肥水东流不尽,说相思不绝,此恨悠悠。“肥水”(合肥)是“当初”第一次遇见她的地方,至今已二十多年了,旧情尚沉积心头,于梦中见到,确乎是“无尽期”了。相思的代价是痛苦,且太大太久,故曰“不合”,这是怨极而悔的话。用一“种”字,最富艺术想像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种相思”,所得自然也是相思,且从种下之时起,便生长繁衍,结成“无尽期”的相思苦果;此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再两句完题序所说的“有所梦”。人分东西,不得相见,只能见画像,“丹青”又怎能与她本人相比呢!现在梦中所见,只是幻象,还不及丹青所画真切,这已是遗憾;即如此,尚被山鸟啼声忽然惊破好梦,使梦中之幻象也为之消失而无处寻觅了,自己只有在“暗里”独自感伤而已。换头直抒怨情。“春未绿”,切“元夕”;“绿”,形容词作动词用,谓绿遍郊原;呈现新绿。“鬓先丝”古人年过四十,便认为已入老年期;“丝”,名词作动词用,谓白如素丝。“未”与“先”相连,说岁华方新而人已衰老,是一种“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慨。“人间别久不成悲”,语最深沉。俗谓“久病床前无孝子”,非真不孝,乃言病之既久,侍奉为难也。别久又相聚无望,则心头之伤痛逐渐麻木,感情之炽流转而凝固。在“不成悲”的表象下,正隐藏着更深刻、更沉重的悲哀。故有结尾二句可视作向苍天的发问。古时,元宵之夜,对青年男女来说,有点像情人节,他们多利用出来观灯机会,密约欢聚,故元夕词多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这就不能不引起别离恋人的感触和回忆。作者有所思而成梦,有所梦而成咏,大概也因为这个缘故。自己如此,又深知对方此夜亦必如此,故曰:“两地”。大家都只能在心中静思默想,而其中滋味,也只有彼此自己知道罢了。这刻骨铭心的相思,永无尽期的悲哀,我们从作者用“谁教”二字中也不难领略到。踏 莎 行姜 夔自沔东来,丁未元日① ,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② ,分明又向华胥见③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④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注释】①沔:沔州,今湖北汉阳,姜夔的第二故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②燕燕、莺莺:对所欢的年轻美丽女子的昵称。苏轼闻张先买妾,作诗相赠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此词明云‘淮南’,为怀合肥人作无疑。《琵琶仙》云:‘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解连环》云:‘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此亦云‘燕燕莺莺’,其人或是勾阑中姊妹。” ③华胥:谓好梦。黄帝曾梦游华胥氏之国。参见张抡《烛影摇红》注。 ④“离魂”句:说此词者多据《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郎行”为“郎边”,“行”作“这边、那边”用,在当时固多,然此句用唐传奇《离魂记》事,只宜作“行路”之“行”解,即“逐郎远行”,与“低声问向谁行宿”之类用法不同。【语译】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赏析】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早于前首《鹧鸪天》十年。在上一年的冬天,姜白石跟随他的岳父萧德藻离开湘鄂,前往湖州,沿着长江乘舟东下,春节元旦,抵达金陵。词记江上所梦,其中提到淮南,是写翘首西望合肥(宋时属淮南路)的情景,因为十年前,他在那里曾经有过一段恋情,使他至老难忘,并为此而写了不少情词。“燕燕”、“莺莺”并用,夏师参证他词云:“似是勾栏中姊妹二人。”我对白石同时有两个意中人,且又如此深情,总有点难理解。纵有姊妹二人如大乔小乔、桃根桃叶者,白石钟情其一而词中并提亦属可能,姑作一人看。“轻盈”,谓其体态;“娇软”,言其语音,恰好与借用名燕、莺之特点相合。“分明”句,点“感梦”,由此而知前八字,只是幻象。再接两句记其所言,梦中人向作者诉说寂寞相思之苦,实则是作者自己内心感情通过梦中人自述的折射。“夜长”、“春初”,既切“元日”,也借以表述心情。“薄情”,虽说是对所爱之昵称,犹言“冤家”,然写来也不无内疚的成分。“染”字押得甚巧,意谓春方始,草未绿、柳未黄、花未红,但周围景物早染上了一层情绪色彩,看去无一不惹我相思。过片承“相思染”,转说自己旧情难忘。“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只此八字,毋须再费辞说怎么样,其意自明。“离魂”句,用唐陈玄祐《离魂记》中倩娘魂离躯体,随王宙远行,结为夫妻事,既写了意中人待己之深情,又再点“感梦”,说她魂魄远来入梦。最后两句,王国维极为推赏,他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人间词话》)意境之深妙,确有难以言传者。唯“冥冥归去”者是魂是月,令人疑惑迷惘。“淮南”在金陵之西,月西落自可言“归去”;然所思之人亦在“淮南”,其魂魄既来入梦,梦醒自当“归去”。此中或有杜诗“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的影响在。所以我以为月与魂不妨两兼。“冷”字,已悄怆幽邃,再结以“无人管”三字,作者爱怜悯恻之怀人心绪,实过乎恸哭。庆 宫 春姜 夔绍熙辛亥除夕① ,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② ,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兴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③ ,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④ ,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⑤ ,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⑥ 。如今安在?惟有栏杆,伴人一霎。【注释】①绍熙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下文“后五年冬”作是阕时,为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②垂虹:指吴江利往桥,长桥上建亭曰:“垂虹”。 ③俞商卿:名灏,进士,世居杭,晚年筑室西湖九里松,有《青松居士集》。张平甫:名鉴,张俊之孙,白石自谓与平甫“十年相处,情甚骨肉”。铦朴翁:葛天民,字无怀,初为僧,名义铦,字朴翁,后还俗;山阴人,居西湖。封禺:封山和禺山,在今浙江德清西南。梁溪:无锡之别称。 ④盟鸥:谓居云水之乡,如与鸥鸟有约。事出《列子·黄帝》。稼轩有《水调歌头·盟鸥》。 ⑤采香径:苏州香山旁的小溪;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故有此名。 ⑥明珰素袜:用指美人。珰,以珠为耳饰。【语译】荡双桨泛起波浪,船行进在漂浮着莼菜的水上,松风送来雨点,披上一件蓑衣,看引人发愁的暮色,渐渐地弥漫于空阔的水天间。我招呼着那与我旧有盟约的沙鸥,它在空中盘旋着,像是要飞下来,又转而离开人掠过树梢去了。五年前,那次回吴兴去,冲着寒云积雪,一条小船夜间出发经此。令我伤心的是,又一次见到这隐隐约约的远山,好像女子低低垂下的黛眉。那夜,古代吴宫美人曾来采香的溪上正春寒袭人,我徘徊其间,独自唱起自制的新词,可惜无人相和。西望长桥上的垂虹亭,飘然地离去,这种游赏吟咏的兴致我平生总是欲罢不能。眼前酒醒来时,波声已经遥远,我正凝神默想,那明珠垂耳、罗袜生尘的美人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有那长桥上的栏杆,能陪伴着人们一阵。【赏析】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自合肥归湖州途中,访石湖(江苏吴县西南,交吴江县界、通太湖处)范成大,留居一月,除夕别归。范以家中有色艺之婢小红相赠,姜夔携小红雪夜孤舟过垂虹,曾乘兴赋诗(题序引诗为其《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中的一首;又有过垂虹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其时节气已过立春。五年后庆元二年(1196)的冬天,姜与三友人自浙地往无锡,再经吴松时,又是寒夜,他们泊船垂虹,漫步长桥,凭栏眺望,又饮酒御寒,彼此吟咏。此词即作者当时所赋,后又经十余天修改始定。这次重经旧地,范成大已去世三年了,小红也不在,所以心情与往年大不一样,词多伤逝怀人之感。自“双桨”至“木末”六句,写乘舟重经吴松情景。“莼波”、“松雨”,本地风光,偶句精磨巧琢。“暮愁”,点出心情,此行与五年前自石湖归苕溪之愉悦迥异,已伏下文“伤心重见”。烟雨迷茫之中,暮色渐至,愁思也随之而增长,终至充满空阔的水天之间。“渐”字有神。后三句描摹出鸥鸟盘旋飞翔,欲下而又远避的习性,同时用“呼我盟鸥”四字,表达了自己熟悉此景的亲切感。引出五年前“那回归去”的种种情景。石湖离垂虹并不算远,雪夜孤舟,出发经此,也曾见山似黛眉。“依约”,因其被云所遮,即题序中引诗所说的“玉峰重叠护云衣”。“伤心重见”,合今与昔之景物,与物是人非之感。“伤心”又应前“暮愁”,而分量极重,无疑为已作古的好友范成大而发。远山虽是“重见”,但今已染遍愁绪,“低压”二字亦因心境而用,该山也仿佛在低眉垂泪。过片仍承前,由今之所见而忆昔,写的还是当年事。“采香径”,夏师云:“借用其名,不指实地。”甚是。吴松、垂虹一带,皆近吴宫,故借用之;白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也有“吴宫烟冷水迢迢”句。“春寒”二字正说明是当年(眼前则是“冬”),点题序中“长桥寂寞春寒夜”诗句。那时,兴致甚好,故“婆娑”而“自歌”,所谓“自作新词韵最娇”也。“谁答”,说无诗友唱和,此行有三友同往,而那次“只有诗人一舸归”。再三句写“过垂虹”情景,其诗句“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可作“垂虹西望,飘然引去”的注脚。记当年之轻快,亦即写此日之沉重。“此兴平生难遏”,又合今昔而言。对景吟诗赋阕的兴致过去很高,现在也一样,此行所得,竟多至“五十余解(首)”,即题序所谓“意所耽不能自已也”。至此结句回忆,以下回到眼前。序中“中夕相呼步垂虹”事,偏偏先不说,留待最后;是夜“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以至“以衾自缠”等旗亭候馆情事,也略过,而径接“酒醒”,但我们因“波远”二字,而知人已泊舟离岸,不在船上或水边了。犹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所谓“渭城已远波声小”。人虽离而心未离,“正凝想”者,仍是历史上在“采香径里”采过香的“明珰素袜”的吴宫美人如西子一类人物。“如今安在”,若扩而大之,借古喻今,可以联想到范成大,也可联想到当年石湖所赠之小红。“惟有”八字,倒点“步垂虹”,曾在长桥上凭栏怅望(桥上建亭,亭必有栏;又《吴郡图经续志》:“吴江利往桥……萦以修栏。”),黯然神伤的情景。齐 天 乐姜 夔丙辰岁① ,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②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③ ,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④ ,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⑤ ,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抒。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⑥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释】①丙辰岁: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②张功父:名镃,张俊孙,有《南湖集》。张达可,张镃旧字时可,与达可连名,疑是兄弟。 ③中都:犹言都内,指杭州。 ④庾郎:指庾信,曾作《愁赋》,今唯存残句。参见袁去华《安公子》“庾信愁如许”注。 ⑤铜铺:装在大门上用来衔环的铜制零件。 ⑥豳诗:指《诗·豳风·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漫与:率意而为之。【语译】诗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赋》,接着又听到一阵凄切的私语声,原来是蟋蟀在叫。露水打湿了门上的铜环,青苔侵入了井边的石板,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它的叫声。哀怨的声音好像是在倾诉着什么,正当思妇失眠,起来寻找机抒,想织锦书寄给远方的时候。在列着画有青山的曲折屏风的闺房里,夜气凉透,孤居独宿,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啊!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风雨,为什么这虫声老是应和着砧杵声,断断续续地响个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离宫中凭吊冷月,该是另有许多伤心的事罢!《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曾描写过它,那些诗句像是率意而为之的。可笑的是世上那些无知小儿女,他们蹲在篱笆旁,兴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灯来,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将此虫声谱成琴曲,一声声地弹奏出来,听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赏析】这是姜夔与张镃同时吟咏蟋蟀的词。张氏《满庭芳·促织儿》词后面有,可参看;二词虽同咏一物,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各有特色。白石此词多从蟋蟀的声音和听其声者之事的角度来写。用笔空灵,境界随时转换。落笔从庾信作《愁赋》说起,可惜我们今天已读不到此赋的全文了。我揣测赋中很可能曾写到蟋蟀。且不管是否写到,赋总是言愁的;而“愁”字先就把握住听蟋蟀所引起的典型情绪和全篇的基调。接一句以切切“私语”比虫声,加上“凄凄”二字形容,以应“愁”字,是正面写其声音。前后用“先自”、“更闻”串联起来,句法极其灵活。再三句就将虫声置于具体环境之中,或门口,或井边,都曾听到它的叫声,这就给人以更真切的感受。“露湿”、“苔侵”,从细微处写明节候。“哀音似诉”四字,承前启后,带出以下写“思妇无眠”一段。构思似乎从“促织”之名所得。虫鸣唧唧,声似织机,故俗谓促人勤织,则思妇之“起寻机杼”,不只是由于“无眠”,也因为虫声的催促提醒。织什么呢?不外乎织布以制寒衣,或织锦以寄相思。这些自能意会,毋须说明。写“屏山”,知在闺房卧室。“夜凉”,也为渲染独宿之难耐凄凉。换头仍承前语,曲意不断。张炎《词源》曾引此词作为过片之范例。“又吹暗雨”,总见境况之凄苦。“为谁”,作“为何”解;写思妇恼恨虫声而怨其频频不止也。古时常秋夜捣衣以寄远,故“砧杵”之声,诗词中多用以写思妇或离人之愁怨,与促织声“相和”,有所感者听来,自是雪上加霜。“候馆”,写羁旅之愁;“离宫”,说椒房之恨,于写思妇外,又拓展境界。“豳诗”《七月》,是写蟋蟀诗的老祖宗,不可不一提。说到其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四句,“漫与”二字,真可谓最确切的定评了。“笑篱落”二句,陈廷焯评云:“白石《齐天乐》一阕,全篇皆写怨情,独后半云:‘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用笔亦别有神味,难以言传。”(《白雨斋词话》)所言甚是。末以“写入琴丝”,谱宫商以弹奏之作结,其“一声声更苦”五字,令人揣摩浮想,余响悠然。琵 琶 仙姜 夔《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① 惟吴兴为然,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己酉岁② ,余与萧时父载酒南郭③ ,感遇成歌。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④ 。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⑤ ,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⑥ ,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⑦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⑧ 。【注释】①《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顾广圻《思适斋集·姜白石集跋》云:“此《唐文粹》李庾《西都赋》文,作《吴都赋》,误。李赋云:‘其近也方塘含春,曲沼澄秋。户闭烟浦,家藏画舟。’白石作‘具’‘藏’,两字均误。又误‘舟’为‘船’,致失原韵。且移唐之西都于吴都,地理尤错。” ②己酉岁: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③萧时父:千岩先生萧德藻之子侄,与白石初交于湖南;德藻之兄为白石之岳父。 ④桃根桃叶:桃叶,晋王献之的妾;桃根为其妹。参见辛弃疾《祝英台近》“桃叶渡”注。 ⑤十里扬州,三生杜牧: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又黄庭坚《广陵早春》诗:“春风十里珠帘卷,仿佛三生杜牧之。”词中用“三生杜牧”,本此。 ⑥宫烛分烟: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⑦“都把”二句:谓将情思都付与榆荚,任其飘散,不再萦怀。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⑧西出阳关:故人初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语译】画船划着双桨轻过时,我见到船上有人与以前曲坊中认识的桃根、桃叶姊妹十分相似,手里也拿着一把唱歌时用的团扇,在拦接着飞坠的落花,那会儿她的眉眼真是动人极了。春光正在逐渐地远去,水面岸边的汀洲上,早已是一片翠绿,现在又加上了几声杜鹃的啼鸣。像十里扬州路那样的风月繁华,心疑自己前生是杜牧的那种感受,都已成为过去,还是别说了罢!与当年一样,又是宫中分赐烛火的日子,非不能重提,有什么办法呢?我正在十分烦恼之中,又匆匆地变换时节到寒食清明了。我真想把一腔怀人的情思,全都交付给那榆荚,让它纷纷飘散在无人过问的石阶上算了!那千丝万缕的细柳,已能藏鸦了,它为酒宴上的人们起舞,让飞絮如雪花似的回旋;这不禁使我想起王维劝酒,初次送别好朋友西出阳关远去的情景。【赏析】夏师云:“此湖州冶游,枨触合肥旧事之作。”(《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词缥缈而起。水上“双桨”来者,本非相识,然总觉其似旧时合肥曲坊中之故人。一开始便把眼前之景与人,跟往年之事与人联系了起来。非故作破空陡健之笔,实因心中常有所思而使然。曲坊中人多善歌,故常执团扇(《古今乐录》谓桃叶曾作《团扇歌》以答王献之临渡所赠之歌),今所见之人亦如此,且其扇接飞花,举止可爱,眉目动人,更似意中之人,此所以“奇绝”也。落笔直说“感遇”,措词一击两鸣。下接三字,不说“春渐晚”或“春渐暮”,而说“春渐远”,言外又有往事难追寻之意。汀洲已绿, 又鸣,岂不令人生愁。《离骚》:“恐 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借季节以寄旧游难再之慨。以上皆用暗示,下接三句点破,虽谓“前事休说”,其实已经说出:“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八字,借众所熟知的唐诗,已把事情交待明白了。过片从“前事休说”申发。“又还是”三字着眼,可知当年情事也发生在“宫烛分烟”的寒食前后。本可重提而不提,“奈愁里”是其原因,徒增愁绪而已,故不愿说,也无从说起。你看,时光似水,往事如烟,一切都在“匆匆”变“换”,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不如让“一襟芳思”随“榆荚”飘散算了。借眼前之景物、唐人之句意,写出心灰意冷情态。除“榆荚”外,又是杨柳飞絮(韩诗中正同咏)如“起舞回雪”,因念及“客舍青青柳色新”之《渭城曲》,心绪又随之起伏。“千万缕”、“为玉尊”,柳亦有情,何况人乎!此“玉尊”,是“与萧时父载酒南郭”,也是王维劝友“更尽一杯酒”,更是当年与合肥姊妹分手前的别宴。故“想见”者,是唐时情景,也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情景。“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词中出前四字而歇后三字,其用意正在说别后更“无故人”也。从自身遭遇而印证了王维诗意,由王维诗意又想起了自身遭遇。运笔如环无端,写离情当如此空灵,方是高手。夏师又云:“合肥人善琵琶,《解连环》有‘大乔能拨春风’句,《浣溪沙》有‘恨入四弦’句,可知此调名《琵琶仙》之故(此调始见于《白石集》,《词律》十六、《词谱》廿八皆谓是其自创)。又,合肥情事与柳有关,绍熙二年辛亥作《醉吟商小品》全首咏柳,其时正别合肥之年,其调亦琵琶曲;以此互证,知此词下片 括唐人咏柳三诗,盖非泛辞。”(同前)可供白石研究者深考。八  归姜 夔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筿墙萤暗① ,蓟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②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 。  长恨相从未款③ ,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④ 。归来后、翠樽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⑤ 。【注释】①筿墙:傍竹子的墙。筿,音小;小竹。 ②“问水面”句: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③相从:一作“相逢”。款:宽,久。 ④倚竹愁生: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⑤“下了”二句: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玲珑,明貌。【语译】清香的荷花落下粉蕊,疏疏的梧桐吹去绿叶,昏暗的庭院中雨刚刚停止。无缘无故地又将抛下我让我形影相吊,黯然感伤的当儿,却又看见傍竹的墙边有萤火虫在闪着暗淡的微光,听到那长着蓟苔的石阶下有蟋蟀在凄切地鸣叫。为送客我又一次探寻着向西面去的路。请问行客,此去水途寂寞,谁将为你来演奏琵琶呢?最可惜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江山,都在 的啼声中变得萧条零落了。我总恨跟你相聚的时间太局促了,现在究竟为什么,又要对着西风离别呢?小洲寒冷,烟水淡淡,桨动船移,人影渐远,你离去的轻舟如一片叶子,霎时缥缈难寻。我想你家中的那位卓文君,一定伫立久望,倚着修竹在发愁了,也不管露水沾湿罗袜。等你回到家里后,你们就可以双双对举翠玉酒杯来欢饮了。然后放下珠帘,悠闲地隔着帘子观看那明亮的月儿。【赏析】这首送别词是姜夔客湘时(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秋离湘)所作,确切的年份莫考,胡德华其人也不详。从词中我们只知道他这次是回家去的;作者以“文君”指称其家室,胡氏可能也是长于诗文的。词前六句先写庭院景物,当是从离开居处上路时写起的。红衰翠减,晚雨初收,秋天摧败之象已烘托了送别心情。“无端”句,点出送别。说“无端”,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遗憾。因为友人这一去,自己便将“抱影”独处了,故为之而黯然“销魂”。正当此际,又触目皆凄凉景物,自然情更不堪。“筿墙萤暗”是所见,“蓟阶蛩切”是所闻,都着力渲染。然后揭明“送客”。“西去路”,是说居处在江流之东头,是送客西去江头渡口乘船的方向,行客未必就是向西去川贵。“重寻”,是说离别常有,以前也曾送客,而今又去江边。用“寻”字,因在夜晚,所见模糊,需要探寻,应前二“暗”字,犹《琵琶行》之谓“寻声暗问弹者谁”,下用其事,以示对行客旅途寂寞的关怀,情景便更相切合。所惜啼 声声,众芳已歇,江山寥落,无复繁荣景象,仍借萧条秋景寄惆怅心情。换头以“长恨”二字领起,心绪与上片一致。相从未久,忽又离别,所以憾恨,何况正值“西风”悲秋之时。用诘问句直抒离情,加重了感情的分量。“渚寒”三句,写目送行舟远去,望中所见,令人仿佛亲临,在景象中倾注了自己的深情。末了以虚拟之笔,想像其妻室久望盼归,团圆后夫妇“双饮”、“看月”之乐事,以慰行者,化用李杜诗最妙。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本写闺中寂寞之怨情,今未作更改,用其语而反其意,变换悲欢,非白石之奇才,谁能作此?念 奴 娇姜 夔余客武陵①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② ,数得相羊荷花中③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