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写秋日郊行时所见所感,写对已离去的所爱女子的思念。上片写景物,下片写感想。元代马致远最传诵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等句,意境颇似此词所写景象;连“古藤老树昏鸦”也像有从“高柳乱蝉嘶”演化出来的痕迹。当然,散曲强调的是浪迹天涯的游子羁旅之苦,而词则只是写因萧索秋景触动心中愁思而已。“马迟迟”,借马的行动表现人的有所思心态。“乱蝉嘶”从声音衬出听者凄然落寞的境况;前人已有“蝉噪林愈静”之句,这里也写出环境的寂寥,何况时值清秋,衰柳鸣蝉,闻之更增悲凉。“夕阳”三句写郊原上下四围一望无际的高远空旷景象,也完全与对景者的心绪一致。转入抒情,“归云”二字接上片“四天垂”,好像是现成的景物信手拈来,其实是暗用宋玉《高唐赋》写巫山神女的典故来说所爱之人别后杳无音讯,所以才接“何处是前期”句。既称“前期”,推想而知原先他们两人对未来之佳期曾有过盟约的;现在时过境迁,都成空话了,故有“何处是”之问。再从主观情形上说,自己游冶和纵酒的兴头都减少了。元稹有《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柳永词中的“狎兴生疏”,也有元稹诗中的“懒回顾”味道。酒是助兴的,也是消愁的。既然“酒徒萧索”,看来寻欢遣愁都不容易。说“狎兴”的四字为主,谈“酒徒”的四字为次,后者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末了“不似去年时”五字,似甚平淡,实在是恰到好处,不但补明了上述的意思,且能很准确地表现出当时的一种懒怠灰冷的心情。戚 氏柳 永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①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② ,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③ ,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④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⑤ ,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⑥ ,皓月婵娟⑦ 。思绵绵。夜永对景⑧ ,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⑨ 、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景无眠。【注释】①庭轩:庭院和有窗槛的小室。 ②宋玉悲感:楚国辞赋家宋玉作《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及“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等语。 ③迢递:遥远的样子。 ④陇水潺湲: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⑤蛩:蟋蟀。 ⑥绛河:银河。天称绛霄,故谓。 ⑦婵娟:美好的样子。 ⑧景:日月,此指月亮。 ⑨漏箭:刻漏晓箭,亦即更筹,计时器具。【语译】深秋时节,一阵短暂的细雨洒向庭院轩室。槛外菊花已残,井边梧桐飘零,都蒙着淡淡的寒烟。情景凄然。眺望江河关山,夕阳中飞云暗淡。想当年,宋玉也曾面对这般秋天,他登山临水,感慨地发出悲叹。道路是那么的遥远,行客心中凄怆,不愿再听陇头流水潺潺。当此时,知了正抱着枯叶哀鸣,蟋蟀也在衰草中悲啼,此唱彼应,响成一片。我在孤寂的旅舍里度日如年,渐渐地风变得更冷、露变得更浓,静悄悄地直到更鼓将尽。长空净似水,银河清且浅,明月多美好,我思绪万千。长夜中面对着月儿,怎忍一桩桩一件件暗想从前!名未就,禄未有,却老在绮罗路上、红袖楼头厮混,也不管春去秋来,过了今年又明年。帝京风光好,当时我正年轻,从早到晚,无非是游宴寻欢。况且有那些狂放怪僻的朋友为伍,每碰到有清歌美酒当前,大家都争相作乐,留连忘返。自从分别以来,日月快如穿梭,旧游恰似梦境;通往那烟蒙蒙的水上路程是多么遥远!想想人已憔悴,却总也脱不开名利的羁绊;追忆往事,也徒然使愁容更增凄惨。深夜里,时间在消逝,身上开始感到有点寒冷,渐渐有几声呜咽似的画角声传来。我熄灭了灯火,在静静的窗前等待天明,与自己的影子作伴,彻夜都不曾睡眠。【赏析】这首词共二百一十二个字,分为三叠,字数之多,在长调慢词中仅次于吴文英的《莺啼序》。写的是羁旅之人(作者)在孤寂的客舍中,见深秋草木摇落景象而引起愁思,追忆往昔,慨叹身世,感伤怀抱,以致彻夜无眠的情景。当是柳永晚年之作。首叠叙悲秋情绪。开头点“晚秋”季节,以“微雨”飘洒,布下凄清氛围。再以“槛菊”、“井梧”之零落稀疏,描画颓败景象。“凄然”二字一点心情,连前贯后。这是写“庭轩”四周的近景。然后以“望”字起领,描写远景。“江关”暗逗山水阻隔。“飞云”、“夕阳”之景,发人遐想,又见时已傍晚,为二叠写入夜作准备。“黯淡”二字,是景,也是情。接着借念及古人所赋,而抒自己感时悲秋情怀。“临水登山”,固是宋玉辞赋中语,又结合眼前所见,与前“江关”相应。由“水”与“山”,引出“远道”;由“远道”说到“行人”;再利用古乐府“陇头流水,鸣声呜咽”之传统意象,加“倦听”二字,来描摹环境和行人心情。一路叙来,左右逢源。末了以“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合成一支大自然的悲秋交响曲,用“正”字领起,紧扣上文,将衰飒悲凉的气氛和寂寞凄楚的心绪渲染得淋漓尽致。二叠叙长夜幽思。首句交待清情事。前面写到“庭轩”,但又提到“行人”,也许有人以为所指是两事,此出“孤馆”合榫,方知是说羁旅之人在客舍中孤居,愁极无聊,“度日如年”;前面写到“夕阳”,此写“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说明时间推移,已自晚入夜,渐至夜深更阑。然后描绘秋夜之景:碧天澄净,银汉清浅,明月泛彩,勾起心头情思无限。自然地转入抒情,说往事不堪细细回想。用“那堪”二字,把景与情的关系拧紧了。点一下“从前”,又开启三叠写年少欢娱数句。“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说当年不以谋求功名为意,只顾长期沉湎于都市的风月繁华生活之中,叙来颇有“称心岁月荒唐过”(曹寅诗句)的感慨。这只是总括地说,待转入三叠,再作具体发挥。三叠写因心潮翻腾,以致彻夜无眠。先承前叠末尾意,追忆旧游。“帝里”,最繁华之地;“年少”,不知愁之时;“暮宴朝欢”,几无暇时,如此饮酒作乐,等闲地虚度了青春年华。进一步再补充说作伴之友朋,多少年意气,挥斥豪纵,狂涎怪僻,不拘礼法,故当歌对酒之际,更竞相留连恣肆,谁管他什么功名利禄、事业成就!至此,便大转折,跌落到眼前。自辞别帝京后,日月飞逝,往事如梦,如今烟水相隔,何啻千里!时间、空间和情事都说到了。然后深化一层,反思对“利名”的认识和对“往事”的检讨,以呼应前叠“未名未禄”“暗想从前”。若以为说了“憔悴长萦绊”便是对名利的勘破,柳永并不曾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更没有四大皆空的观念。相反的,正因为名利常常萦怀,致使身心憔悴;往事时时追忆,空令愁颜凄惨。所谓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愧则有余,悔亦无益,真是一种十分无可奈何的心情。这样才使得他终夜心潮起伏,愁不成眠。最后又回到孤馆深夜情景上来。前叠既已写夜色,乃所见,现在就写所觉、所闻,并把时间再往前推移。黎明前的寒冷、五更悲凉的号角、窗前初露的曙色、孑然孤栖的身影,都把意境引向深邃;室中的残灯虽已吹灭,心头的思绪,却继续翻滚,纷纷扰扰,难以平息。情、景、事融成一体,叙来毫不费力。柳永之擅长慢词,于此可见一斑。夜 半 乐柳 永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度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① 、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② ,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③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④ ,断鸿声远长天暮。【注释】①画鹢:船的别称。鹢,一种如鹭而大的水鸟,古时船头多画鹢鸟,故称。 ②酒旆:酒旗,古时直悬之旗,末作燕尾状,下垂流苏。 ③鸣榔:击木梆惊鱼易捕捉。此处写渔舟晚归闲敲榔板。 ④神京:帝都,此指汴京。【语译】冷云暗淡的天气,我坐着一条小船,乘兴离开了江边的洲岸,一路经过许多秀丽的幽壑巉岩,去往越地溪流的深处。江上的怒涛逐渐平息,刚好起了一阵阵好风,又听到商贾旅客们在彼此喊话。风帆高高扬起,我的船儿像张开了翅膀,轻快地驶过了南浦。望两岸,只见酒旗忽隐忽现,一簇飘着炊烟的村落,几行经过霜染的树木。在将要西沉的红日下,渔夫们正用木梆敲着船舷回去。枯败的荷叶零零落落,衰黄的垂柳疏条掩映,岸边有三三两两出来浣纱的姑娘,她们怕羞地避着行客,又说又笑。当此情景,我不禁后悔自己太轻率地抛弃了绣房里的温暖,到处浪游,行踪不定。唉!将来的约会,虽再三叮咛过,可又有什么可靠依据呢?离别的情怀真够凄惨的了,我徒然怨恨岁月已晚而归期未有。我含着眼泪凝望远方,通往汴京的路又在哪里?只有长空孤雁的哀鸣声,在暮色苍茫中渐渐地远去。【赏析】这是柳永浪迹浙江时所写的词,也是分三叠的长调:一叠记旅途所经;二叠写所见景物;三叠抒去国离乡之感。结构颇似一篇游记散文。一叠写的是浙江之游,选择用词也多与浙地相关。江南水乡最常见的“扁舟一叶”之类不算。“乘兴”一词,即出于《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雪夜访戴安道,到门不入,说是“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故事。“万壑千岩”非实写,也是用典,出《世说新语》。顾长康曾赞会稽(也是绍兴)山水之美,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语。“越溪”不但写明越地之名,还特地举溪流作代表,因为那里的溪流名气太大了。如剡溪、若耶溪即是。“怒涛”,则是自古就闻名海内外的钱江潮。因为相传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投尸江中,子胥恚怒愤恨,“驱水为涛,以溺杀人”,后会稽、钱塘一带“皆立子胥之庙,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见《录异记》)。“樵风”,也是越地故事:郑弘砍柴,以船运载于若耶溪上,早往晚归,求神都赐顺风,果得如愿。(见《后汉书》注引《会稽记》)如此等等,足见作者文心细密,一丝不苟。其中“更闻商旅相呼”句,除实写江上往来游人对起风所作的反应外,亦借“商旅”暗点自己的羁旅生活。“南浦”一词出自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诗中也多用以写别离;这里先为三叠抒离怀暗伏一笔。之所以只暗点、暗伏而不明写,是因为此时正乘兴泛舟,尚未到引起羁旅之感、离别之愁的时候,心情还是轻松愉快的。二叠是一幅秋江风景写生画。所不同的是,作画通常总是从江岸某一固定的角度向江上取景,这里却是从视点移动的船上观看江岸;画虽有色而无声,画面是静止的,这里则有声有色,是动态的。从天边“残日”,到水面“败荷”,有远近层次。江上有归去渔舟,岸边见浣纱游女,活动的人也成为风景的组成部分。“酒旆”色青(又称“青旗”),“霜树”叶红;枯荷渐由绿转褐,衰柳已半青带黄;又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盈盈江上女,轻轻红粉妆”的景象,色彩也够丰富的。再加上榔板的敲击声渐渐远去,姑娘的语笑声时时传来,图画又如何能表现?最后写到的“游女”是这一叠写景的重点。说游女而必说她“浣纱”,又是本地风光。今绍兴市南有若耶溪,相传是第一美人西施浣纱处,故又叫浣纱溪。有了这一历史的联想,那些羞怯而活泼的江村姑娘,让人更感到姣好妍媚了。前人见陌头柳色,悔夫婿远征,见双燕呢喃,怜自身独宿,何况羁旅之人见到的是这样一群活生生可爱可亲的少女呢?于是引出三叠之所感来。三叠由“到此因念”四字领起,抒一番感触慨叹,与二叠紧接,所谓“此”,指的就是游女嬉笑情景。“绣阁轻抛”,悔当时执意远行,考虑不周;“萍迹难驻”,不料后来事背初衷,实非得已;这一来只能徒有“后约”、白费“丁宁”了。此后至歇拍数句,有人以为是“各念一人”,即“惨离怀”想的是一个人,是妻子;“凝泪眼”,想的是另一个人,是情人。理由是“归期”的“归”字,古人诗词中“都是指归回家乡”,而柳永“不可能携带家眷同行,更不能把家眷安置在汴京,而独自出游浙江”(见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二二二页)。从考稽、分析柳永的生平事迹来看,这话不无道理,但用以说词,就不免胶柱鼓瑟了。因为词不能那样写,不能前面说一个,后面说两个,也不能把“轻抛”的“绣阁”既当作家庭闺阁,又视为绮陌青楼;“丁宁”“后约”者既是妻子,又是情人。词是文学创作,不要也不应字字句句都拿作者的事迹去套。不是家而当成家,不该说“归”而说“归”,并非妻子而写得像妻子,都无不可。东坡曰“我欲乘风归去”,月宫又何尝真是他的家?在这里,“惨离怀”,写心情;“凝泪眼”,写举止;“岁晚归期阻”,从时间之久写;“杳杳神京路”,从空间之广阔写;“断鸿声远长天暮”,则是借景写自己孤身漂泊偏远、徒有相思遥情而彼此信息杳然的情怀。很显然,这是从几个不同方面写自己对同一个心上人的思念。柳永眷恋汴京的词不少,他这样写是可以理解的,也完全有这样的自由。玉 蝴 蝶柳 永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① ,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 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②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③ ,屡变星霜④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⑤ ?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⑥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注释】①阑:通“栏”。 ②遣:使,教。 ③孤:通“辜”,辜负。 ④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秋寒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⑤潇湘:本湖南之潇水、湘水,后多泛指所思之人的所在地。 ⑥识:辨认。【语译】望过去,雨停了,云也散了,我静悄悄地倚在栏杆上,目送着秋光移动。向晚的景色冷落萧条,真足以引起宋玉悲凉之感。水面风轻, 花已渐衰老;月下露冷,梧桐黄叶飘零。这一切教人情怀忧伤。老朋友如今在哪里呢?相隔千里,只有烟水茫茫。难忘啊!我们曾诗文相约、饮酒聚会,至今已辜负了多少风月,变换了几度星霜。海水阔,山路遥,也不知哪里才是我怀念的友人正在吟咏的地方。双燕能传音信吗?我想是靠不住的。指看着暮色苍茫的天边,想辨认故人回来的船只也是徒劳。我只是怅然地凝望远方,在孤雁的哀鸣声中,久久地站立着,直到斜阳西落,收尽余光。【赏析】这一首想念离别的友人。从凭栏时所见所感写。高楼临江;时在秋日。头三句先交待秋日雨霁,独自凭栏。“雨收云断”,气氛清凉;“悄悄”,有自家心思无人知晓之意。“目送”,知非偶一张望,秋光随着时间推移在变动,已渐向晚。然后用“萧疏”二字总说,一提宋玉悲秋事,虚处造境。再由总而分,由虚变实,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写“ 花”、“梧叶”,兼及水、月、风、露,江面岸边,静观细察,一丝不漏;形状、感觉、色彩,配合得非常协调。“遣情伤”,由景转情,既是悲秋,又是怀人。接“故人何在”四字,点出主题,也开启下片。再用“烟水茫茫”四字一结,是以景作答,情在景中,意在景中。“难忘”二字过片,连贯前后,如两山之间有精气相通。“文期酒会”,略略一点昔日之欢乐,知前面说的“故人”乃旧时之诗朋酒友,立即兴“几孤风月,屡变星霜”之叹,既见别来已久,又见彼此情谊深挚:因旧游不在,诗酒无人作伴,几使多少良宵好景形同虚设。再从山水阻隔来说,“未知何处”之问,直接引出下文“音信”二字;“潇湘”之称,用得恰到好处。它既可泛指所思之人的所在之地,又可作好诗佳作之源头。所谓“好诗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陆游句)正紧扣“文期酒会”。飞燕传书,无可为凭,犹思能通音信;“天际识归舟”,明知徒劳无益,仍于断鸿声里,指看暮天,伫立久望,心冀故人或能再有一见机会,写得情深意挚。末了“立尽斜阳”四字,画出多情人寂寞惆怅之情态,极富艺术表现力。八声甘州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① ,苒苒物华休②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③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④ ?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⑤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⑥ ?【注释】①红衰翠减:花儿凋谢,叶子稀疏。 ②苒苒:亦作“冉冉”,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③渺邈:遥远。 ④淹留:久留。 ⑤天际识归舟: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识,辨认之意。 ⑥凝愁:忧愁难以解除。【语译】面对着傍晚时的一场阵雨,我看它从江上的天空哗哗地洒落,经这番洗涤,秋,变得格外清澈澄净了。逐渐地寒风越来越凄厉,关山江河都更加冷落,一轮气息奄奄的落日又恰好正对着我的楼头。无论走到哪里,花儿早已凋谢枯萎,绿叶也大大地减少,渐渐地美好的景物都将完结了。只有长江水,默默无语地只管向东流去。我不忍心登上高处去面对远方,望一望故乡,它是那么遥远而不知何在,我想要回家的心思,实在难以抑制啊!可叹我这一年来,总是到处浪游、漂泊,为什么还偏要苦苦地久留在外不归呢?我想我那亲爱的人儿一定在梳妆楼头凝神地盼望,希望能从天边江上辨认出哪一条船是她丈夫坐着回家来的,可结果又不知弄错了多少回。她又哪里会想到我也在这儿倚着栏杆,正这样地愁绪难解呢!【赏析】这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整体思路与上一首《玉胡蝶》颇相似,所不同者,那一首是怀念故交旧友的,这一首则是想家思归的,艺术上更趋娴熟,臻于完美。《八声甘州》词牌本重声调节拍,多用领字,如上片之“对”“渐”、下片之“叹”“想”,连贯两三句,酣畅淋漓,极有气势。如此词起手十三字,便似九天银河一时洒向胸怀,令人兴叹;词以写时雨发端的不少,而具此气象者则甚少见。说“暮雨”和“一番”,知是傍晚阵雨;用“潇潇”和“洒”,可见雨势不弱;雨来得急骤而持续时间不长,雨过天晴,经此一番洗涤,更显出宇内秋气清爽明澄。高楼临江(“江天”)、作者凭栏(“对”)也都已暗含其中。常言“一雨成秋”,以下三句便由“清”而转为凄凉冷落。“渐”字地位突出,是动态的,能写出景象的变化趋向和给人的感受在不断增强。赵令畤《侯鲭录》称:“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能改斋漫录》以此为晁补之语)又有人将这几句柳词比之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见刘体仁《七颂堂词绎》)的确,上片前半声调高亢,境界阔大、气象非凡;后半几句则婉转悱恻。“红衰翠减”本是近景细景,但非个别,已概括扩大,故曰“是处”;草木如此,一切美好景物也如此,便更推而广之说“苒苒物华休”。唯一例外的是象征时光流逝的“长江水”,它永远都是如此。为什么不说“日夜东流”而说“无语东流”呢?孔子叹逝川说“不舍画夜”,谢朓也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柳永却偏不说“日夜”要说“无语”,江水本来就不会说什么,岂非废话?然而在这里下“无语”二字自好,其意境之妙,绝非“日夜”所能替代,诗词之不可总以常理论,此亦一例。秋气肃杀,物华都休,唯江水东流永无休止,这已是一种变与不变的对照了;词人见草木摇落而变衰,想到人生亦如此,难遏悲感,正欲一问眼前之江水,然“泪眼问花花不语”,“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无情,它始终漠然无动于衷,不管草木荣枯与人间悲欢,所以用了“无语”,这又是多情与无情的对照。词人的主观心态,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诗的特殊语言表述,得到了准确的反应。上片既全是写景,下片就都用于抒情。先以“不忍”三句作必要的交待,其作用是:(一)补明上片所写种种景物,及于登高望远时所见;(二)点出望故乡、思归主题;(三)总写心情;只用“不忍”、“难收”等语笼统地说,细诉深讲,留待下文。“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归思”的具体化,也是“归思”的部分内容。词人自悔自责漂泊在外,久留不归。这里,“年来踪迹”和“苦淹留”也是必要的补充交待。但这两句更重要的作用,是借“叹”、“何事”等表现强烈情绪的语词,直接引出他思念的主要对象——“佳人”。因此也可反思上片,知前面所谓“苒苒物华休”,必定也有感伤红颜将老、青春易逝的内容在。思念家中爱妻,却从反面落笔,写她“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情景。这与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完全同一机杼。但这未必是模仿,也不全是艺术手法问题,而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因为思念深切,故能心往彼方驰去,诗从对面飞来。词的结尾更有意思,词人自己凭栏凝愁居然也从妻子心态(想像的)中倒映出来,说她一定不曾想到(“争知我”)。难怪梁启超要说:“飞卿(温庭筠)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所谓“此词境”,指的就是从“想佳人”到篇末的这几句。幻境与实境交相辉映,从我心中看出你来,又从你心中看出我来。这是此词中最有魅力、最光彩之所在。迷 神 引柳 永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①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②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③ 。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④ 。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⑤ ,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注释】①楚江:长江中下游一带,古时楚国之地,因称这一段长江为楚江。 ②胡笳:古时先在胡地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旧时多以为卷芦叶而成;今传之物乃木制,三孔,音色悲凉。 ③黛眉浅:喻远山形状。 ④游宦:为官而不断被调动迁徙。 ⑤赊:远。【语译】我乘坐的小船上轻帆已经卷起,船暂时停靠在楚江南岸。孤城吹起了傍晚的号角,引出一片胡笳的怨恨声。江水茫茫,沙滩上栖息着大雁,雁群受惊,很快地四散飞去。烟雾收敛了,秋日的树林簇聚在一起,景物画屏似的展开,天边的远山,看过去小小的,就像浅色的黛眉。我轻率地抛离了从前钟爱的人儿,为微官东奔西走,来到这里。只觉得这种作客的行程太劳累,岁月也已晚了。我不忍心观看那萧索的异乡景物,满怀愁绪。汴京路漫漫,秦楼难再到,羁旅情怀纷乱如麻。芳草连天,夕阳普照,佳人毫无消息。飘散的云朵已非常遥远了。【赏析】柳永在江南追念汴京生活的词不少,这一首也是。从说到“游宦”看,知是晚年之作。因为他早年功名蹭蹬,待考中进士放官时,年岁已老。词中除写秋日泊舟的羁旅之感外,主要思念对象,还是“帝城”里“秦楼”中的“佳人”。上片说泊舟江岸,写所见之景。舟小帆轻,正可随意行止,到处泊舟;卷帆便是预备停船。用“暂”字,又可见客程未了,以后还将继续漂泊,已为下片抒旅情伏根。“楚江南岸”,点出地在江南,是后文写汴京路远的依据。“孤城”是此夜将投宿之地,以环境衬托自己所处之孤寂。“暮角”声起,又引出“胡笳”,从听到的声音先暗示“怨”情。然后写所见之景物,由近及远。江水茫茫,沙滩栖雁,雁群见船来泊岸,立即惊散,可见江边冷落无人。这是近见,稍远再看岸上,烟收雾敛,秋色清朗,寒林似簇,恰如画屏展开;更远处,天际山小,望之如美人淡扫蛾眉。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词人没有特意再渲染凄苦哀怨,倒给人以美感,颇能把握艺术表现的分寸,显得自然而真切。他只是用“烟敛”和“寒林”,一点季节特点,借望极“天际”而稍露怀远心思。“遥山”小而浅,状似“黛眉”,又暗逗所思之“佳人”。但这些用意布局,都只在若有若无之间,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下片抒羁旅之情,将帝都汴京当成了故乡家园,思念的对象当然也非真正的家眷亲人了。柳永《夜半乐》词中有“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等语,似乎还可以解说为轻率地离别家庭,抛开了妻子,但这里说“旧赏轻抛”,已不容再怀疑指的是舞伎歌女了。所以,他感叹“到此成游宦”,就是对不能在繁华的帝都再与她们在一道过那种朝宴夜欢的生活而深深遗憾。为此,他已丧失了游赏山水之乐,只是觉得“客程劳,年光晚”而已。这后三字把时序值秋和年岁已老两层意思都包括了。“异乡”,通常是与“故乡”相对而言的,须知在此词中,却是与“帝城”对举的。上片所闻之暮角胡笳、所见之沙雁寒林,种种“异乡风物”,比之于宝马香车、火树银花的帝京风物来,自然大不相同,何况又值“萧索”季节,所以用“忍”字,说“愁眼”以对。“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九个字,可以说把要抒之情,全部概括了。“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回到写景上来,以景写情。写相思闲愁绵绵不绝,且被一片凄婉之情所笼罩。“佳人无消息,断云远”,明说情事,又以景语作指代:“断云”即“佳人”,与“ 云”、“秦云”用法相似,说往昔之欢乐已很遥远了。倘作写景看,景与情亦能相合。竹 马 子柳 永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① ,雄风拂槛② ,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③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④ ,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注释】①雌霓:七色虹常见有双层,颜色鲜艳的为雄,称虹;暗淡的为雌,称霓。这里用“雌霓”是为了与“雄风”成对,其实就是说彩虹。 ②雄风:劲健的风,语出宋玉《风赋》:“此大王之雄风也。” ③素商时序:秋天季节。按五行之说,秋,五色中尚白,故称素;五音中属商。 ④霁霭:晴烟。【语译】登上孤独荒凉的故垒,在高高的亭子中远眺,静静地下临烟濛濛的江边小洲。眼前是挂着彩虹的天空下着阵雨,风有力地吹拂过槛栏,使烦人的暑气稍稍得以收敛。渐渐地感觉到一叶被秋风惊落,寒蝉在傍晚聒噪,秋季已经来临。观赏风景,想起了从前的欢乐;指看汴京,远在非雾非烟的茫茫深处。往昔的情景,在这里都成了追忆和感慨。新愁容易积累,旧友难以相聚。凭着地高,整天站立着凝神而望,得到的只是无限忧伤和默默无语。极目远望,雨后晴烟微茫,暮鸦乱飞,萧索的江城渐渐向晚。南楼吹起画角,又用它哀怨的声音送走残阳。【赏析】相同相近的题材,不同作者能写成许多不同的作品,这很自然;若由同一个作者来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然柳永却有这种本领。此词题材与前首《迷神引》几乎一样,也许还是差不多时候写的,其蹊径也相仿佛,差异只在前者是写孤舟暂泊时的所见所感,此则是在江城登荒垒凭高眺望而作。尽管如此,但彼此并不雷同。此词的结构是:上片先交代登临,接着写望中之景,最后是览景兴感。下片起头承接上片所感,用以抒情,抒情末了回到登临情事上来,后半则再写景,并以景语作结。叙登临,着眼于形容词的运用,能借此先勾勒出一种孤独荒凉、高远空阔和悄然迷茫的意境。“对”字以下写景,“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八字成对仗,典雅奇丽,工巧有致。“挂”字用得尤妙,颇能见出柳永擅长吟咏的才情和驾驭文字的功力。“微收烦暑”,点明季节,也可知对景初望之时,心中还是比较舒坦惬意的,就像古时楚王喊道:“快哉此风!”既用“雄风”,就应有此意。情绪的变化有个过程,悲秋之感,是一步步产生的,所以用了“渐觉”二字。“一叶惊秋,残蝉噪晚”又是出色的对偶,眼见耳闻,无非秋声,这才惊觉到已是“素商时序”了。对景兴感,先一提“前欢”与“神京”,人和地,本是二也是一,“非雾非烟深处”,说杳然不知其何在。“深”也就是“远”。“非雾非烟”,乃视力无法穿透的天际地面大气层,正写其望中茫茫无所见,仍紧扣住“览景”二字来表现。过片“向此”句,再次提醒为“追感”而作,所以接“新愁易积,故人难聚”两句来申述。“愁”字于此点出。说是“新愁”,其实为“故人”而生,之所以常“新”,就因为别后久久“难聚”而又年年月月不能忘怀。语虽浅而意不浅。“凭高”二句再呼应上片发端登高临远意,将苦思凝望、黯然消魂的情态写足。然后以“极目”上承“旷望”,再次转入写景,直至于曲。虽然仍是眺望中所见所闻,但此时已非起初那样无意识的闲览了。心境不同,看起来的东西也不一样,愁眼观景,增加了浓重的“萧索”气氛。但处处照应着上片所写,使前后保持一致和连续。“霁霭”与“挂雨”相应,现在是雨过天晴(霁)了,只有暮霭;说“霏微”,又与“非雾非烟”景象符合。“暝鸦零乱”与“残蝉噪晚”配搭,相辅相成。“江城”也切“烟渚”。这些都是所见,末以所闻之画角声作结。立足处是“孤垒”、“危亭”,故写角声傍起于“南楼”。悲凉之声陪伴衰暮之景,用“又送”二字,既见“凝伫”之久,也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悲观之情:我们仿佛能听到词人正发出好景不长,光阴迅逝,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的叹息。桂 枝 香①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②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③ ,翠峰如簇④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⑤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⑥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⑦ 。六朝旧事如流水⑧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注释】①桂枝香: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词牌之下有题“金陵怀古”四字,今选本多从之;其实是后人据词意所增,非作者命题。 ②故国:故都,金陵是六朝和南唐的都城,故谓。 ③澄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④簇:箭头。 ⑤“彩舟”二句:写长江倒影景象。星河,银河。 ⑥“叹门外”二句: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写陈为隋灭。韩擒虎,隋将。张丽华,后主陈叔宝宠妃。韩率兵破朱雀门攻入金陵时,后主及妃子尚在结绮阁楼上赋诗作乐。 ⑦漫嗟:徒然叹息。这两句唐圭璋断句作“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⑧六朝:建都于金陵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⑨“至今”三句: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遗曲,指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其曲靡靡哀怨,人称亡国之音。【语译】登高临远,纵目眺望。正值古老的都城深秋季节,天气开始变得肃杀清冷。蜿蜒千里的澄澈的长江水,望去如一匹长长的白绢;远处苍翠的山峰,就像箭头似的林立。来来往往扬帆打桨的船只,都被笼罩在斜阳的返照之中;西风吹动着斜插的酒旗。彩绘的舟船行驶在映着淡淡白云的江上;闪光的水面如银河平铺,一群白鹭上下翻飞,风景之美妙,用图画也难以表现。想起从前,这里有多少人曾追逐过奢侈淫佚的生活;可叹他们结果像陈朝被隋军所灭那样,相继都得到悲痛悔恨的下场。千百年来,站在这高处的人们,对此江山,徒然地发出人世间几多兴衰荣辱的慨叹。六朝的陈迹已如流水般过去了,只有寒烟衰草依旧呈现出一片绿色。到如今,你还可以听到,那些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们,她们仍不时地在唱着《玉树后庭花》那首招致亡国的歌曲呢。【赏析】王安石的文与诗,在北宋都是顶尖的;词写得不多,影响也不如诗文。像后来李清照这样的大词家,居然说好像不知道王安石有词。她说:“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因而招致梁启超举这首《桂枝香》来反驳,说“但此词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见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的确,这是一首出色的佳作。怀古题材在此之前的词中并不多见,因而一扫当时绮靡婉弱的词风,使在填词上大胆闯新路的苏轼也佩服不已。杨湜《古今词话》曰:“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此词结构合乎规矩。上片写登临所见景物;下片兴感,抒吊古情怀。起叙登高望远之事,只用四字,便转入写景。“故国”,从前历史上的京城,地点正适合怀古;“晚秋”,草木摇落之时,季节也是最容易引起感慨的。“天气初肃”,话并没有特意渲染,却能令人想起欧阳修所说的“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秋声赋》)的话来,也就是说天道是无私的,一切荣枯兴亡,皆严肃执法。金陵潮打石城,枕大江是其特色,所以写望中之景,亦以江水为主。描绘千里长江,用小谢诗语,不但因为“澄江静如练”是其名句,也因所写的时、地、景都恰好相合。长江可比作白练,水须平静、清澄自不待言,在傍晚时分看,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有斜阳返照,看去才是白洋洋的。谢朓诗也写在傍晚可证。(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配以“翠峰如簇”,一幅图画的框架主体已经完成。然后点缀江面船只,岸上酒旗。必点出“斜阳”“西风”,写“酒旗”用“背”与“斜矗”,真善于形容。风从西来,旗往东飘,所以用“背”;悬旗之杆,多缚于立柱或树丫,加之风力,所以总是倾斜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更是彩笔精描。烟霏云淡,船如天上坐;波轻光闪,鹭似银河起。颇有人间天堂气象,所以说“画图难足”。有人以为“澄江似练”写长江,“彩舟”“星河”又另写秦淮河上,恐不是的。就算望中所见,能从这里转到那里,词也不宜如此混写,何况李白有“三山半落青天外,雨水中分白鹭洲”之句,这里写“鹭起”,很明显也正是说长江。下片怀古兴感,是抒情,以“念往昔”领起,从六朝的金粉“繁华”和终至亡国的“悲恨”两方面说;举有代表性的陈叔宝与张丽华事为史鉴,却只用“门外楼头”四字隐括唐诗意,措辞极简洁精警,兴衰荣枯形成明显对比。“叹”字则表现了凭吊者的思想倾向。然后从时间上延伸,由自身今日之“登临送目”扩展到“千古凭高”,以见这是历来无数登临者的共同感慨。“荣辱”二字,包容广大,种种史事感叹都在其中;同时又应“繁华”和“悲恨”。“嗟”字前加一“谩”字,说嗟叹也是徒然,那是因为往者不可谏,“六朝旧事如流水”,世事倏尔变幻,逝者已矣!只有大自然的景物年年岁岁相似,没有多大改变。“六朝旧事”就是怀古所想到的,于此点醒。“流水”、“寒烟”、“衰草”,都被调动起来,用于抒情,抒情也不脱开眼前景物。最后再隐括唐诗作结,技巧极其高明。与“门外楼头”一样,“商女”唱后庭,用的也是杜牧的诗,而且都是写金陵的,又都是说陈被隋灭事,章法也极严密。原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不知亡国恨”和“隔江”等字样,在此词隐括时未用,但这是不用而用,是为避免直露,以求含蓄的诗词特殊修辞方法。因为原诗是广为传诵的熟诗,所以词的作者隐去之处,读者正须着眼。在这里,王安石恰恰有着与杜牧相类似的感慨在;同时也巧妙地把全词景物的主体——长江,通过不点而点的手法照应到了。东坡心折此词,不是偶然的。千秋岁引①王安石别馆寒砧② ,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③ ,庾楼月④ ,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⑤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⑥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释】①千秋岁引:《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词牌下,题有“秋景”二字,当是后人所加。 ②寒砧:捣衣石,古时秋至制寒衣须捣,故诗词中写到寒砧、砧声,多与思家怀人相联系。 ③楚台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④庾楼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一种坐椅)咏谑。” ⑤担阁:延误。 ⑥华表语:《续搜神记》: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辽东,止于城门华表上,有少年举弓欲射,遂盘旋而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歌毕飞去。【语译】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赏析】此词有人给加上“秋景”二字作为题目,这对上片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写了秋景;但下片是此词的著意所在,却无一字涉及秋天,也没有写景;除非所拟题语同时还带有象征性,即其所指也包括了人生的“秋景”,作者以秋日之景为由头,述说了自己晚年时对世事人生的感触。我想,这样理解,大致符合。上片写秋景分三层:先写声音,如奏乐先确定音调。寒砧惹乡思,秋风画角哀,都归之于“一派秋声”之中。“入寥廓”三字矫健凌云,极有意境。次写候鸟,燕子、大雁因秋至,已纷纷迁徙,或渡海远飞,或沙头栖息,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暗逗下片所写之人却不能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生活愿望行事。末写清风明月,使事用典,借古人事以记自己与故交旧游曾赏景览胜、吟咏笑谈的往昔情景。宋玉之随伴楚王左右,颇合王安石常得随驾的朝廷重臣身份;庾亮辅立晋成帝,任中书令,执朝政,地位也与王安石相当。用典故极其切合。说风月“宛如昨”,言外之意,人事已大不相同了。下片先说自己因何不趁月白风清之时,过那种诗酒吟赏的悠闲生活。连着两句以“无奈”起头,举出自己所受的制约:“名利”和“情”。官场就是名利场;这“情”并非专指男女恋情,而是广义的人情。洪升《长生殿》中说:“臣忠子孝,皆由情至。”故感皇恩、恋朝廷,都属“情”的范围。杜甫《奉先咏怀》诗云:“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王安石说的,也正是这样的“情”有“不忍”。有人批评这两句说:“‘无奈’数语鄙俚。”(先著《词洁》),倒非苛刻,用语过直露,又近似俚曲,是确实的。“可惜风流总闲却”,是说自己终年劳形疲神,不得闲暇,因而“闲却”了风庭月榭的“风流”雅会。后两句又变换了角度:当初说,功成后,去学仙,只不过是句空话;如今看来,倒确是耽误了及时行乐。末了九个字,写出作者反思时凄清落寞的心情。但只用“梦阑”“酒醒”等字眼暗示,所谓“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隐隐在目”(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措辞极其含蓄。有些说词者,把此词提高到能“见道”,能“勘破”(杨慎《词品》),“翛然有出尘之致”(黄蓼园《蓼园词选》),似乎不必如此之强调。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情绪也是多变的。王安石在这首词中,不过表现了自己一时的萧索心境而已。清 平 乐①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② ,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③ ,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注释】①清平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词牌下,有后人拟题“春晚”二字。 ②宫锦:宫中的锦绣,比喻落花。 ③小怜:冯小怜,借为乐妓歌女名。冯本齐穆后的从婢,后主的宠姬,慧而有色,善弹琵琶,尤工歌舞,为后主所宠,立为淑妃。见《北史·后妃传》及《隋书》。李贺《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词借其诗语。【语译】春天想留也留不住,费尽了黄莺儿的口舌。满地的红花落瓣,就像宫中的锦缎被泥水玷污,那是昨夜南园里有一场风雨的缘故。这歌女还是初抱琵琶,清晨时,她的思绪已远远地飞往天边。她不肯过画堂朱门的富贵生活,宁可作春风中自由自在飞舞的杨花。【赏析】这首小令构思甚巧,格调也高,是难得的佳作。词写晚春残景和一位身为乐妓、却心气高傲的女子。全词写景与写人彼此相关,不同于通常景物只是作人物的活动环境而存在,它有更深一层的象征意味。作者借“小怜”之名来称一位大概出于乐籍的女子,因为彼此有共同之点:(一)历史上的冯小怜聪慧美貌,善弹琵琶,词中写的正是琵琶女;(二)冯原是身世卑微的“从婢”,乐妓亦然;(三)冯为帝王家所宠,妓亦得“画堂朱户”之家所爱。但有一点是截然不同的;史书上的,接受宠幸,被封为淑妃;词中写的,却“不肯画堂朱户”,宁可做漂泊无定的“杨花”,在春风中得到“自在”。一个美丽的乐籍女子,若被豪门权贵看中,你“不肯”,他能由你“自在”吗?恐怕是难以逃脱被摧残的命运的。花本怯弱,怎禁风雨?想保住自身无损,就跟想留住春天一样难啊!这样,我们忽然领悟了作者写残春景象的用意,那是“小怜”命运的象征性的写照,或者竟是她琵琶弦上所倾诉的哀怨曲衷。这使我想起韦庄《菩萨蛮》的两句词来:“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唐代大词家既已将莺语比喻琵琶声,那么,此词是否也可能借其喻来暗示小怜所弹之琵琶,在尽情诉说“留春不住”呢?如果这样理解不失之穿凿的话,那么,表明春去的夜来遭风雨、落红污宫锦的隐义,当可不言自明了。尽管“昨夜”已如此,然“晓来思绕天涯”,她的心却仍执著地思念“天涯”之人,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她要学“春风自在杨花”那样飞去,哪怕飞不到天的尽头,竟成了“沾泥絮”也在所不惜,总“不肯”屈从于“画堂朱户”。谭献云:“‘满地’二句,倒装见笔力;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谭评词辨》)说倒装见笔力,还只从句法的表面看;称其品格,才说到要害。据说,王安石曾将此词亲自写在纸上,“其家藏之甚珍”(周紫芝《竹坡诗话》载罗叔共之语)。这话如若可信,恐怕主要也是欣赏它的高格调。临 江 仙晏幾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① 。 记得小 初见② ,两重心字罗衣③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④ 。【注释】①“落花”二句:原为五代翁宏《春残》诗中成句。 ②小 :歌女名,为作者友人的家妓。 ③“两重”句:谓熏两次香的罗衣。心字,指心字香。(用范成大《骖鸾录》中解说。另有人解作衣领式样或衣上图案。) ④彩云:喻指小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语译】当我梦觉酒醒之时,见到的只是楼台紧锁、帘幕低垂的景象。这当儿,去年春天离别之恨又重新回到我心上来了。落花寂寂,我独自久久站立;微雨濛濛,燕子正双双地飞逐。我清楚地记得与小 初次相见的情景:她那反复熏过的绸衣衫上散发着香气。她弹着琵琶,在弦上诉说着相思之情。当时的明月如今就在眼前,这月儿曾经在歌舞散后照着彩云似的她回去。【赏析】晏幾道有两位常常相聚宴饮的朋友:沈廉叔和陈君宠,两家养有莲、鸿、 、云等一批出色的歌女家妓,她们常以弹唱娱客。小 就是其中之一,她妩媚善笑,小晏一见倾心,多年都难以忘怀。后来,君宠卧病成了废人,廉叔过世,两家的歌妓也都四处流散了(见张宗橚《词林纪事》)。小晏此词就为怀念小 而作。词的上片只从自己孤寂生愁的举止情态,来暗示心有所思,在下片才明白说出思念对象的情事来。开头两句写居处寂寂无人,醉眠醒来,所见只是“楼台高销”、“帘幕低垂”,心中一片惘然。“梦后”“酒醒”,已暗示原来就有愁恨,故寻求于梦境醉乡之中,以期暂时得到一些宽慰。“去年春恨却来时”接得好,是用宕笔写出的摇曳之句。锁前带后,借“去年春恨”,点出离别的时间;“恨”字是全篇唯一直接说自己心情的地方。康有为极赏此词起头三句,以为“起三句,纯是华严境界”(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意思说它已到达全凭心灵去领会的极高的宗教境界。因佛家有《华严经》、华严宗,故谓。下面“落花”两句,誉者更多,为谓“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谭献《谭评词辨》)。可是它恰恰是五代诗人写的成句,小晏一字不差地将它照搬过来,成了自家的东西。这十个字在翁宏《春残》诗中,虽是佳句,但并不特别起眼,这之前也从未有人提起。不妨全引其诗:“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但到了晏小山手中,便大不一样。本有“春恨”之人,在微雨中怜落花、羡双燕,出神地独立良久,这意境与词意自然密合,恰同己出。词藉此而生辉,句经点化而成金。曾记夏瞿禅(承焘)师说此词时教诲道:“有晏幾道本领,掠劫他人之诗,可也。”下片说清情事。“记得”二字郑重。“小 ”之名明点。虽是“初见”,今犹历历,可见当时印象之深。“两重心字罗衣”是“记得”的证据,连穿的衣服,衣上散发出熏香气味都没有忘。“两重心字”自然也暗示彼此心心相印。然后写她弹琵琶,这是那次宴席间她做的事,身份也清楚了。“弦上说相思”固然可理解为所奏的是关于相思的爱情曲,但同时也有借琵琶抒发内心相思或向作者传递思慕之情的意思在。正如唐诗所谓“诚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结尾写宴散人归。说的是“当时”,实在是写今日景象,微雨过后,明月当空。眼前的月亮就是“当时”的月亮,故用“在”,又用“曾”,它曾经照着小 一路回去。如今月色依旧,而人又在哪里呢?无限怅惘,以蕴藉语出之。用李白诗意,以“彩云”指代小 ,固然为避免用字重复,也借比喻小 的轻盈娇美,同时表现自己对欢会难逢、好景不常、佳人似彩云之易散的感慨。陈廷焯尤赏此词上下片结语,以为“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白雨斋词话》),是很有见地的。蝶 恋 花晏幾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② 。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③ 。【注释】①尺素:书信。 ②终了:终究。 ③秦筝:相传筝为秦蒙恬所制,故称。【语译】我梦见自己来到江南烟雾迷茫的水路上,行遍整个江南,也没有遇见我那离别的人儿。睡梦之中,只觉得我失魂落魄地忧伤而又无处可说,待到醒来,才知道这痛苦原是幻觉,感到说不出的惆怅。我想要把这番心情全都写信告诉你,让高飞的大雁、水底的鱼儿替我捎去,可是这终究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我想要缓缓拨弦弹出离别的愁思,极度的悲哀又几乎把筝上的玉柱都弄断了。【赏析】小晏工于言情,词家自有定论。此词亦为思念恋人而作,词意温婉悱恻。上片记梦。发端就下“梦”字,甚便捷。积思成梦,不觉来到江南水乡。这该是意中人所在的地方。四处都寻觅遍了,竟未能一见芳姿倩影。“行尽江南”云云,自是梦中事。梦是幻觉,本无事不成,大可遂愿相会,然小晏偏不肯落套,而写“不与离人遇”,是透过一层去说离情之苦,很有点《长恨歌》中“魂魄不曾来入梦”的意味。因不遇而黯然“消魂”,欲诉说而无人可告。焦虑不安、失望压抑的情绪,竟从“睡里”去表现。“觉来”时则又不同。“消魂误”,是说刚才的激动痛苦,原来弄错了,只是做梦,“离人”不会不在“江南”的,可惜去不了;要是真像做梦那样,想去就能去,有多好啊!于是又“惆怅”不已。真能写出“睡里”、“觉来”前后心境的曲折变化。梦中寻找恋人不着,醒来无限感慨惆怅,这一番体验,原是写情书的好材料。所以下片说自己梦后产生的念头时,首先就想到为恋人写信。“欲尽此情”,可见有说不完的话想说。然无人捎信,甚至捎到何处可能也不清楚。于是想到古来有雁鱼传书的传说,但大雁在天,游鱼潜水,又如何托它们传递呢?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是“无凭据”的。写信办不到,又退而求其次,想到寄情于弹筝,借筝弦发抒一下因离别引起的愁绪,以排遣内心的郁闷苦恼。仍用“欲”字起,有排比作用,藉以表现左思右想的撩乱心态。“欲”一作“却”,似是后人为避重字而改。梦后的想头都是很现实、很真实的,没有胁下生双翅、飞越万水千山之类的妄念,而是明知不能相见,在无可奈何下的一点可怜的愿望。用“缓弦”弹出,才与悱恻缠绵之柔情、忧郁哀怨之心境相协调。但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故用“断肠”。弹筝须移动筝柱以调谐音律,故“移破秦筝柱”与说“弹断秦筝弦”的意思一样,都是自己诉不尽相思之苦、对方又听不到自己的幽怨心声的一种诗意化了的强调说法。末二句一缓一急,温婉与剧烈,形成表里内外的反差,相辅相成,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蝶 恋 花晏幾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 ,聚散真容易②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③ 。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注释】①春梦秋云:喻易散易消。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 ②聚散:偏义复词,偏在说“散”。 ③吴山:在杭州西湖旁,登山俯视,可见到钱塘江和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