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价值和爱是不是同一个东西? 阿玛斯:它们都是本体的一部分,但每一个部分的滋味都不同。每一个部分都像是整体宇宙所反映出的不同面向,爱和真理都是本体的一部分,但各自有不同的滋味。爱和价值反映出了本体的不同滋味。 学生:不论我们是否能体认到它们,它们都是存在的? 阿玛斯:当然。这便是你的本质。内在工作就是要觉察到这份本质,竭尽所能地觉察到这个部分。有人说不论你是否觉察到本体,它都是存在的。这句话虽然没错,但不尽然属实。你必须意识到本体,它才会变得真实。如果你无法意识到它,它就会隐匿在你里面,如同一个能使你存活下去的小火苗一般。对某些人而言,它存在于脑子里;对另一些人而言,它存在于心中;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它存在于他们的腹部或脊椎里。你一旦觉察到它,它就会显露出来,它会充满着你。那时你便是它了。 学生:每一个人是否都有本体? 阿玛斯:依我来看,缺乏本体你根本无法存活,本体即是生命之源。 让我们再回来探讨一下价值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稍微瞥见价值是什么了,那么不妨思考一下另一个问题,"内在工作对你有什么价值?"我认为我们现在对内在工作的价值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它比我们一般所认定的更具有根本上的价值。内在工作就是确知你到底是谁。从某个角度来看,你就是价值本身。 因此,寻找价值便是寻找自己。人们经常会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答案是无法言传的。一旦认清你就是价值本身,那么本体自然会显露出它的美、它的庄严、它的宏大以及它的喜悦。一旦体认到自己内在的"价值",你就会发现价值便是你的根本,也就是所谓的个人性的本体。那个在你里面的东西就是你。价值即是你的根本。 价值是非常明确、非常显着的,它有色彩,有味道,有质地。本体拥有色彩、质地和味道这些特质。价值的颜色如同琥珀一般美丽,它的滋味好极了。一旦确知本体就是价值本身,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味道好极了。价值如同富有异国风味的美食一般。 在我们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审视一下"谎言"。在探索价值的过程里,我们要看一看我们是多么缺乏自我价值感,同时也要认清自卑或匮乏的感觉。了解这些东西之后,我们才能发现真实的价值是什么。我想现在有许多人已经知道价值是什么了,它就在我们眼前的大气里。 第七章 真相与慈悲 真相与慈悲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因果关系,慈悲可以将你引领到真相面前,而真相也会引出你心中的慈悲。使我们逃避这两者的通常是痛苦。我们想要的通常只是一些美好的感觉,但是我们错把谎言当成了真相,因为我们不信任真相。然而真相本身才是重点,不论它是否符合我们的信念。 阿玛斯:今天我要探讨的是真相(truth)与慈悲(compassion)之间的关系。弄清楚这件事对每个人都有用处。我们将一一阐明这些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还没开始探讨以前,在座有没有人知道与慈悲相关的颜色是什么? 学生:绿色。 阿玛斯: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下面这则故事。在苏菲传说里,Khidr意味着"绿色的人"。这个传奇故事大家已经听过了,今天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它。我想说的是"真理之国"这个故事。 真理之国 某人认为,正常醒时的生活,绝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 此人不断地追寻当时的真师。他阅读了许多书籍,也加入过各种修炼团体。他在一个又一个的大师那里听闻到智慧的话语,也目睹了他们的功业。对他而言,最富有吸引力的,还是这些人的修行方法,而他也都一一照做了。 他对自己的某些体悟开始感到昂然自得,但有时还是充满着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正处在哪个阶段,也不知道何时他的追寻才能结束。 某一天当他正在回顾他的所作所为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某个著名圣哲的门前。在那栋房子的花园里,他遇见了Khidr这位能引人走上真理之道的秘密导师。 Khidr带他到了一个地方,他看见那里的人都充满着巨大的悲伤和苦恼,于是他询问他们是谁。"我们是一群未能追寻正法,未能实践自己的诺言,同时又敬拜了自封为师的人。" 接着Khidr又带这名男子到另一个地方,那里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很漂亮,而且充满着喜悦。他问这些人是谁。"我们是一群没有追寻正途迹象的人。" "如果你们忽略了正途的迹象,你们怎么可能如此快乐呢?"旅者问道。 "因为我们选择的是快乐而非真理。"这些人回答,"就像那些人选择了自封为师的人,就等于选择了不幸。" "难道快乐不是人类的理想吗?"男子问道。 "人类的目标应该是真理,真理比快乐重要多了。一个拥有真理的人,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他想要的情感,也可以选择完全没有情绪。"他们回答着,"我们假装真理便是快乐,快乐便是真理,而人们竟然相信了我们的话。连你在内,一直到现在,大家都以为快乐就是真理。其实快乐和悲伤同样会把你变成囚犯。" 突然,那名男子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花园里,而Khidr就在他身旁。 Khidr说:"我将赐给你一个愿望。"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追寻失败了,我要如何才能成功。"男子问道。"你的一生全都浪费了,"Khidr说,"因为你一直是个说谎的人。你的谎言就是把追求个人的满足,当成了对真理的追寻。" "但是我已经进展到可以发现你的存在,这是很少人能办到的事啊。"男子如此回答。 "你会遇到我,是因为你在那一瞬间产生了对真理的真切渴望。就是那一瞬间的诚意,让我回应了你的召唤。" 男子突然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渴望,他开始真的想探索真理到底是什么,就算失去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时Khidr已经越走越远,于是男子急着在后面追赶他。 "你不可以追随我,我必须回到正常的世界里。如果我还想完成我的工作,就必须回到那个充满着谎言的世界。" 男子向四处仔细一看,发现自己已经不在那名圣哲的花园里。他踏进了真理的国度。 (出自伊德里斯·夏的《东方思想家》(Thinkers of the East)) 我不断地重读这个故事--也为你们读了许多次--因为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最重要的真理,也是人们最容易忘却的真相。它是最实际、最有帮助的真相,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它都是我能给你的最佳建议。 如同Khidr所说,他生活的世界是个谎言的世界,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说谎,他们背离了自己以及别人的真相。我们有一种把真相视为敌人的倾向,而且通常都把谎言视为我们的朋友。我们竭尽所能地逃避真相,因为我们认为真相会伤害我们,以为真相会夺走一些东西,置我们于不悦的情境,因此总是借由谎言来保护自己。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是活在一个充满着谎言的世界里。 现在,让我们深入地看一看真相、谎言、慈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我们对谎言比对任何事都熟悉。每个人都是欺骗自己及他人的高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说谎。我们必须认清我们一直把真相视为敌人。这就是我们会形成逃避、压抑和抗拒的原因。如果我们不把真相视为敌人,我们就不会抗拒和压抑情绪,也不会企图逃避真相了。然而我们通常觉察不到自己正在抗拒和反击真相。如果你能认清自己在抗拒真相,那么某一层的谎言已经被去除了。 仔细回顾一下你在这个团体里到目前为止所下的工夫,你会发现它最主要就是要揭露谎言,看见真相。我们已经知道人格的谎言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可以使我们看见本体的真实面向。我不需要再对你们强调理解自己、了悟自己、解脱自己都跟认清真相有关。对这一点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即使我们的无意识仍然在抗拒它们。 受伤、慈悲与真相的关系 我想你已经很清楚慈悲的重要了。让我们再谈一谈慈悲的定义是什么。人们通常会把慈悲视为减轻别人痛苦的一份欲望,或是把慈悲体认成一份助人的欲望。当我们看到别人受伤时,我们往往会生起慈悲心。如果别人不感觉痛苦,我们很少会感到同情。因此,我们通常会把慈悲、痛苦和受伤联想到一块儿。然而这只是慈悲最初阶的层次,一种情绪上的同情。 还记得Khidr那个"绿色的人"就是慈悲的象征吗?他扮演的是不是一种减轻痛苦的角色?他当时到底做了什么? 学生:他说出了真相。 阿玛斯:没错,他说出了真相。这才是慈悲真正的作用。慈悲的作用并不是减轻痛苦,而是要引领人们来到真理的面前,让这个人能活在真相之中。我们往往看不见这个重要的事实,因为我们对慈悲所抱持的概念并不正确。看看你自己,你以前所认定的慈悲及慈悲的行为是什么?对大部分人而言,我们的慈悲都没有落在真相这一边,它比较偏向让人感觉舒服一点。这并不是本体的慈悲,这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同情。看到别人受苦,我们会伤心,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你在受苦时,你也可能会对自己感到同情,这份同情往往是有帮助的。因此,受伤、真相和慈悲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慈悲是一种治疗的媒介,它能帮我们承受因看到真相而生起的痛苦。内在工作之中的慈悲,其作用并不是在减轻痛苦,它真正的作用是要引领我们认清真相。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真相都会令人感到痛苦和恐惧。慈悲则使我们有能力承受那份痛苦和恐惧,它会帮助我们不断地追寻真相,而真相终究会消解掉痛苦。不过,慈悲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消解痛苦,这只是它的副产品罢了。 事实上,只有当慈悲生起时,人们才会允许自己认清真相。慈悲如果不存在,信任就不见了。如果某人对你展现出慈悲,你自然会信赖他,并且愿意在他面前呈现出脆弱的一面,你会看见真相而不抗拒它。慈悲并不会消解痛苦,它会让痛苦变得有意义,让痛苦变成真理的一部分,使我们能承受得起痛苦。这样的观点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显着的变化,也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和朋友的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会保护自己免于痛苦和恐惧,使自己不去接触无意识里的真相,而这份保护的欲望也会使我们看不见自己是谁,认不出自己的本体。我们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慈悲的,进而也想帮助别人,保护别人,不去看到真相。我们终身都在企图保护我们最亲近的人,免得他们因看到真相而感觉痛苦。我们也总是在保护自己,我们以为看到真相会令自己受伤。我们认为自己承受不起真相。 我们并不是在说情绪上的同情--想要减轻自己和别人的痛苦--是不好的。尤其是当你开始想了解自己时,这份同情往往是有益的。但如果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你的本体,情绪上的同情就会变成一种障碍。 允许自己感受痛苦,慈悲就会生起 为了证悟本体,你必须发展出真正的慈悲。这件事的重点不在于寻求不幸或寻求快乐。根据故事的内容来看,重点就在真相是什么。观察一下我们的人生,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行为有多少是出自于追求快乐及逃避真相的动机,也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同情。譬如说,我们总是不想让父母认清我们的真相,我们可能会说,"我怎么可能快乐呢?我的母亲是这么不快乐,我要如何去做才能让她不感觉更悲惨?""我的父亲是那么虚弱地坐在那里,如果我变得太坚强,会不会羞辱到他?"我们规避了我们经验中的快乐及力量,只是为了不让我们的父母感到痛苦。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是出自于一份同情才这么去做的。那份同情就像孩子看见了伤痛,但无法承受伤痛的肇因,也不忍心强化它。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相信慈悲是一种保护,保护我们所爱的人。我们就是如此这般地埋藏了我们的真相及本质。 真理、痛苦和慈悲还有另一层有趣的关系。你们之中某些体验过慈悲的人应该已经看到,当你允许自己去经验痛苦时,你的慈悲心就打开了。那份痛苦通常源自于认清自己的真相或处境。一旦发现到真相,你自然会感觉痛苦,那时如果你允许自己去感受那份痛苦,慈悲就会生起。如果你不允许自己去感受痛苦,你是无法体认到慈悲的。这便是我们这个有机体的运作方式。 因此,真相和慈悲之间有一种交叉关系,这两者又跟痛苦息息相关。从本体的角度来看,痛苦并不是重点,痛苦只是我们必经的过程,重要的部分是真相--有关我们是谁的真相。有时痛苦可以帮助一个人领会真相是什么。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们某位女学生照顾一名临终老妇人的事?这名女学生每个礼拜都和我碰一次面。她每次来我这里,都会向我哭诉那名住院的老妇人有多么痛苦,她的一生都活在悲苦中。每个礼拜,这名学生都会向我哭诉那位老妇人的痛苦。最后当老妇人过世时,这名学生哭得比从前更严重,并且开始对上帝感到愤怒。基于心中的那份悲苦,她问道:"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而答案也很有趣:那位老妇人让这名学生认识了慈悲是什么。因为结识她,学生的心打开了,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绿色精微能量,苏菲派称之为慈悲。痛苦打开了她的心,而这是发现本体必要的一步。通过这名学生,老妇人也体认到了什么是慈悲。 从本体的宇宙层次来看,我们人生中所遭遇的困境和喜乐,都远不及发展出慈悲心那么重要。我们整个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慈悲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造成痛苦的并不是真相而是谎言。谎言所带来的痛苦早就存在了,真相只是将它揭露罢了。痛苦一旦被揭露,你就可以放下它了。这就是为什么真相是慈悲的,它可以揭露谎言而消除掉痛苦。 如果你越来越清楚什么是慈悲、什么是真相,你就会看见慈悲确实是通往真理的一扇门。你会经历各种的痛苦,但慈悲始终能让那扇门保持开放。你会看见门的那一边就是真相。本体即是真相。 在体验自己的过程里,只要看见真相便能带来满足 接下来要问的则是"什么是真相"?首先,让我们以内在工作一开始的一份理解来看待这个问题。通常我们会把真相视为一种观点或某种说法。我们经常说,"这个说法不真实"、"那个说法很真实"或者"这个观点很真实"、"那个观点不真实",这便是一般人对真相的理解。如果我们开始对自己的无意识下工夫,那么发现真相便意味着弄清楚里面确实有哪些东西,也就是要发现我们真正的信念、我们无意识里的动机和冲突是什么。 首先我们会看到自己的防卫机制,我们信以为真的谎言。我们发现它们是存在的,我们开始认出它们来。借由观察我们的谎言,我们会看见谎言底端的匮乏感。我们会发现,我们经常有意地去相信那些和自己无意识里的信念及感觉相反的东西。如果我们的无意识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我们就会制造出一种谎言,使我们相信自己是强壮的。我们一旦相信自己是强壮的,再想揭露出脆弱的感觉就会变得很困难。这时就需要慈悲才能解决问题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在真实的经验里,你是如何因为看见自己的真相而经历了许多痛苦。你为什么会经历这么多痛苦?人们来这里做内在工作时常会告诉我:"我真正想做的就是去除眼前的困境,我想要一个男朋友。我想找份新的工作。我想要一辆新车。我想停止心中不断出现的恐惧。"但是当你真的在进行内在工作或正在受苦时,你会认为,"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去除恐惧"?你会认为,"我经历这些事是因为我想找到一个女朋友或男朋友"?你心中的想法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深入地探索,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时候这些都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想法。你早就把这些事情忘掉了。你心里只有一股强烈的动机:"我想体验这份感觉。"然而那股强烈的欲望到底是什么?它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如果真的去探索自己的这些状况,感觉上是非常痛苦的。你会说:"喔,我真的那么善妒吗?"或者"我的依赖心及愤怒真的那么强烈吗?"你不喜欢这些东西,可是心中却有一种声音:"我想感觉它,而且想深入到底。"并没有人强迫你做这件事,那一刻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动你?在体验自己的过程里,你起先认定的动机已经不见了,你的动机已经变成想要认清真相的一份渴望。看见真相的本身变成了一种满足,它似乎能带来某种微妙的喜悦感。因此,不论情况有多么困难,你还是会想看见真相。 观察这类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真相是什么,这已经不再是某种说法或观念是否属实的问题了。更深一层的感觉已经冒了出来,因为真相最渴望见到的就是它自己。真相一旦示现出来,你就会想经验它。本体渴望见证它自己。真相显现得越多,本体就会被了悟得越深。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内在工作,你甚至不必思考,就能从内心深处生出这股动力。这便是所谓的"为了真理而爱真理"。你渴望它并不是因为你想去除恐惧,达成这个或那个目的,你只是渴望看到真相罢了。你渴望的只是真相本身。那份渴望是如此的深刻而强烈,它一旦示现出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得了它。你也许正处在巨大的痛苦中,但真相总是能帮你度过痛苦。 我们都拥有这样的动力,但我们通常会掩盖住它。只有当我们真的深入到当下的真相之中,才能体会这层真理。真相会令我们觉得自己越来越真实、越来越能安住于当下。真相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显着,而且不论快乐或痛苦,生命都显得更有意义,更令人满足。我们的经验会因为某种东西而充满着生机。这份圆满和知足的感觉,不可能经由别的方式而达成。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具体。 这种时刻很难以逻辑来解释,你必须亲自体尝它们,而它们便是真相的线索。我们体验到的真相越多,越是会生起下面这种念头:"是的,那里面有某个东西是我想要的。"然而真理之中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所渴望的? 越是能在当下安住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腹部,就越接近我们的本质和真相。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而不是一种逻辑推演或是无意识里的某种东西。你和那股微细的真实感会越来越贴近。一段时间过后你确实会看见它,那时真理就不再是一种论断或某种说法了,它变成了一种实存的东西。那时本体就是真相本身,而你也会认清每当你感受到心中的真相时,那股满足和喜悦是从何处产生的。我们在认清真相上所下的工夫,终将引领我们证悟本体。 慈悲能带你到真相面前,而真相能带出你心中的慈悲 如同我们早先说过的,学习认清真相的过程里,会引出许多痛苦、恐惧和羞辱感。当你面对自己和别人的真相或是想逃避痛苦时,什么才是真正慈悲的行动?如果在任何一种情况之下你都选择掩盖真相,不去面对内心巨大的痛苦,你就是在把自己打入谎言的世界里。 所以你会发现,真相与慈悲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因果关系。慈悲能带你到真相面前,而真相也会带出你心中的慈悲;使我们逃避这两者的,通常是痛苦。我们要的只是美好的感觉,我们只想护卫自己的信念以及对自己所抱持的概念,我们不想看见别人的真相。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都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信念。看穿这一切会带来恐惧和痛苦,但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了谎言而导致的结果。我们错把谎言当成了真相,因为我们不信任真相。然而真相本身才是重点,不论它是否符合我们的信念。 从内在工作里你会很清楚地看到,真相经常不符合你的信念。譬如你们有许多人已经发现爱是什么,而它和你原先的想法并不相同。当你发现你的价值时,那也不是你原先所想的。你感受到的圆满,也跟你原来的想法不符。放下心中的想法是非常痛苦的,不是吗?那是很恐怖的一种感觉,所以你会拼命抵抗:"不!我不想放下这个想法!"但是你越能放下,就越能经验到真实的东西。 有趣的是,慈悲往往和信任相随,信任和慈悲几乎是同一个东西。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并不信任真相,但真相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信任真相,我们就不会慈悲地对待自己。 看见真相以及依循真相而活,是一件必须贯彻到底的事。我们必须贯彻到认清真相就是真相,不论你喜不喜欢它,不论你的情况是什么,都要坚持到底。即使它令你害怕,你也不能把真的变成假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能慈悲对待自己,你自然会让自己看到真相。内在工作和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看见真相,认识真相以及活出真相。你一旦在生活里体认到真相或本体,体认到它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它的深度、它的细腻以及它所带来的至乐和满足,你就不会再想要别的东西了。你会渴望看透每一个东西的真相。它比其他任何事都更贴近你。 我们通常想抓住自己的信念和对自己的概念,我们以为放掉它们,就会失去某个我们赖以维生的东西。然而只有当你对自己生出慈悲心时,你才会更加信任自己。你会看见拯救你的,最终仍然是真相。 第八章 信任 信任和慈悲是相连的,它们几乎是同一个东西。慈悲会导向信任,而信任又会导向慈悲,两者都和真相息息相关。感到受伤或脆弱是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当某些人从信任进入真相,或是从真相进入信任时,都会经历到这些感觉。 阿玛斯: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信任(trust)? 学生:如果我对一个人说"我信赖你",我想我的意思通常是"我相信你不会伤害我"。 阿玛斯:所以对你而言,信任和伤害是相关的,而且重点就在受伤或不受伤。 学生:对我而言,"信任"这个词意味着一份落实的感觉。你知道你的立足点是稳固的,所以不会摔倒。相信某个人,就像是找到立足点一般,但那个立足点可能就在我的心中或内心的某个地方。 阿玛斯:那是一份支持感吗?你是不是将信任和支持画上了等号? 学生:我的意思是,只有当我感觉安全时我才会信赖别人。如果我的内在没有安全感,我就不会信任他们。如果我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他们逼到某个角落,会迷失或受伤,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我是不可能信任他们的。 阿玛斯:所以你的意思是,信任取决于内在的状态。假如你的内心有安全感,你就比较容易信任。 学生:我认为信任是要努力挣得的,如果某人得到了我的信赖,那是他们努力挣得的。某人要想博得我的信任,他就必须深入于我的感觉和想法之中。 阿玛斯:如果他们能深入于你的内心,他们就会博得你的信任。很好,但什么是信任?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何时我们会产生信任,别人要如何博得我们的信任,而信任又是什么?你说某人赢得了你的信任,他们到底赢得了什么? 学生:他们赢得了我的一部分。他们赢得了我的诚心,我会以更真实的态度对待他们。 阿玛斯:他们赢得了你的诚心。所以你将信任与诚心画上了等号。 学生:是的。进一步地推演,它就是防卫或有所保留的反面。 阿玛斯:很好,非常好。因此他们赢得了你的诚心。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诚心、伤害、安全感--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学生:我认为这跟对某个东西的确知有关。就像体认到一种根本的品质,并且看见了它的正当性和确定性,你知道它不会消失,你相信它是真的。 阿玛斯:所以你将信任和确知连在一块儿了。因为你对某个东西很确定,所以你信赖它。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件事。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工作时,你们会不信任我? 学生:因为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你开出的处方是有效的。 阿玛斯:但是现在你比较信任我了? 学生:是的,因为我已经体认到你所说的一切,以及你要我们有信心的原因。 阿玛斯:所以你产生了较深的信任。你现在所说的是从直接的体验里所产生的一种确定感。然而信任的本身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你们已经说出了支撑信任的东西,但我们还没找出信任到底是什么。当你信任某人时,你会做些什么? 学生:你会对他们有信心。 阿玛斯:会有信心,但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你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向他们开放你的心。 阿玛斯:所以如果你信任一个人,你就会对他们开放你自己。 学生:如果你信任,你就会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而不必顾虑什么。 阿玛斯:因此,信任对你而言,意味着不必顾虑什么就能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你只是把自己呈现出来,没有任何的自我防卫。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学生:我认为信任就是在我和自己的互动关系里,或是我和别人的互动关系里,呈现出一种真实的状态。在这种互动之中似乎涉及到一份诚实。 阿玛斯:你的意思是,信任是由某种诚实的感觉所造成的结果。或许它本身就是一种诚实的感觉? 学生:我不很确定它们是否有区别。 阿玛斯:这么说,信任和诚实的感觉是非常接近的。 学生:信任和易感性也有关系。 阿玛斯:为什么会如此? 学生:当我信赖某个人的时候,我会允许自己呈现出脆弱易感的一面。 阿玛斯:你允许自己呈现出脆弱易感的一面,意味着你不再需要护卫和保护自己了。这跟刚才所说的安全感很相似。 学生:这又会牵涉到信任自己的议题。 阿玛斯:没错。你必须信任自己,信任某个人,信任某种理念、某种情况,而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能永远信赖的。因此,信任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它的意思应该是,我觉得我好像正踏在通往自己的一条道路上。我信任我的生命。我信任我正在做的事。 学生:也就是学会臣服于眼前的状态。 阿玛斯:所以信任某种情况、某个人或是你自己,攸关于是否有能力臣服于当时的情况,是否有能力开放你的心,让你的脆弱呈现出来,把自己暴露在那个情况里,去感受它对你的影响。 学生:信任和认知或真理是不一样的,它有流动的特质,它不是一种超越时间的东西,而是一种流动和处在过程中的感觉。它跟期待有关。它似乎跟永恒性以及暂时的个人性相关。那是一种朝着某个超越时间的东西在迈进的活动。 阿玛斯:所以你把它跟本体连在一块儿了。 学生:我发现我越是接近我的本体,就越少有人能使我产生信任。 阿玛斯:你的意思是,对本体认识得越多,并不必然使你信任更多的人。它反而会让你更信赖自己的辨识力。 信任的层次与类别 我们已经得到许多观点了,让我们看看有没有可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信任似乎跟真诚、确知、臣服、受伤与否,以及是否有能力做自己相关。它们往往使我们有能力呈现出脆弱的一面。从这项探讨中我可以联想出好几个问题。信任到底有多少种类和层次?什么是信任?什么能带来信任? 首先,信任似乎有各种不同的层次,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别:譬如信任自己,信任某个人,信赖某种情况,相信某种真理,认同某种知识或信念。不同种类的信任经验会带来不同的感觉。如果你信任自己,那份感觉和你信赖某个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信任的是自己,你会臣服于内心正在发生的事,臣服于你自己的暗示或是自己的真相。如果你臣服的是另一个人,那份感觉又不一样了。假如你信任的是自己,你不会生起一种臣服的感觉,但信赖某个人会比较有臣服感,你会允许自己呈现出脆弱的一面而不需要自我防卫。信任某种情况则意味着你对那种情况有一份安全感。你觉得很平安,事情一定没问题,或者该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 也许各种不同的信任之中都有共通的元素。无论是信赖自己、某个人或某种情况,里面是否都含有一份安全感?那是一种平安的感觉,一种不需要保护自己的感觉,你觉得你正处在一个很友善的国度里,可以自由地呈现自己,而不需要过度小心或神经过敏。因此,信任跟没有恐惧、没有神经过敏的倾向攸关。信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不需要恐惧了。不论身处何处--跟自己或是跟别人相处--你都会得到保护。 这是认清不同种类的信任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则是要认清信任的各种层次。譬如,你信赖那些不会伤害你的朋友,这是最明显的一种信任。信赖某个你知道会伤害你的人,则是很愚蠢的事。因此,信任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知道或相信某人不会伤害你,这会让你很自然地呈现自己。信任的另一个层次则是相信这个人会带给你最好的东西。这是更深一层的信任。这时你开始认清,为你好有时会令你感到受伤。这份信任源自于一种感觉、一份信念或某种觉察。你知道这个人是为你好,因此你从那个层次产生了你对他的信任。 接下来还有另一种层次的信任,其理由并不是因为你知道那个人不会伤害你,也不是因为你知道那个人是为你好,而是因为你认识那个人。你知道那个人考量的并不是为你好,或者是否会伤害到你。你信赖他是因为你知道或感觉到这个人有一种真诚的品质,这份品质和你没有关系,但是你知道那份品质是可以被信任的。这是更深的一种信任。它虽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那个人的真诚、他的认知、他的真相是那么清晰,即使你受到他的伤害,即使你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受伤,你还是继续信任他。这样的信任是怎么产生的?它涉及了某个更宏大的东西。你也许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人的行为对你有益,但你可以隐约地感觉到一个更大的真理。可能是这人的品质或是你们互动的本质造成了这份信任。你或许无法确切地看到这个人的行为对你有益,可是你可以感觉到一个更大的真相。 这三种信任全都存在于这个团体中,有时出现的是其中的一种或另一种,有时则会全部出现。某些时候你信任我是因为我不会伤害你。某些时候你信任我是因为即使你觉得我伤害了你,你仍然看得见那是对你有益的一件事。还有些时候你感觉受到了伤害,而且无法认清这件事是对你有益的,但你仍然维持着那份信任。 向当下臣服的安全感和信心 让我们进一步地检视一下信任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说,信任就是你的心中有一份安全感和信心,它们允许你在某种情况里开放你的心,无论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会产生抗拒,也不企图保护或护卫自己。这应该是对信任所能下的很不错的定义了。在这样的定义之下,信任应该有两种层次,第一种层次是比较浅表的,你只是愿意去信任,而感受不到任何的抗拒。你会说:"是的,我信任,我不想抗拒你或眼前的情况。"这是一种层次。更深的层次则是真的付诸行动--没有抗拒,甚至连无意识里也没有抗拒。因此,浅表的层次只是在表层意识不去抗拒、不去防卫,并且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让自己臣服于当下的情况。或许这就是那个人在那个时刻所能做的事,虽然无意识里仍然有不信任的感觉。在更深的层次里,你会产生彻底的信任。如果无意识里的恐惧都不见了,就会出现彻底的开放,里面完全没有任何抗拒、防卫或自保,完全没有任何恐惧或神经过敏的反应,一种彻底的臣服。不是只有臣服的意愿,而是真的臣服。处在第一个层次时,你可能有意愿臣服,但是还没有能力臣服。处于更深的层次时,你开始有能力臣服,有能力随顺当时的情况。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完全了解了? 学生:我有一个问题。虽然我愿意信任这个团体,但恐惧和焦虑似乎仍然会从我的无意识中生起。愿意去信任的本身,带出了我心中的恐惧和焦虑。 阿玛斯:那些恐惧不一定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或我而生起的,可能是伴随其他的感觉而冒出来的。处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在允许那些感觉显露出来。我所谓深度的信任,指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恐惧了。我的意思是,你对那个人或那种情况已经不再有任何恐惧,你的信任已经大到可以允许你所有的恐惧充分展露出来。换句话说,你因为信任我,所以你能够让心中所有的恐惧和感觉充分展露出来。 学生:有时我觉得我已经有了信任,可是我很快会把它拉回来,以免这份信任失效。 阿玛斯:这意味着你并没有真的信任,虽然你以为你有。第三种信任有时会是这样的。你以为你很信任当时的情况,但是深入地探索时,你会发现基于无意识里的恐惧,你并不真的信任它。 你可以从表层的信任开始探索,然后去发现它的局限。随着内在工作的深化,你会产生更深的信任。越是能转化你的不信任和神经过敏倾向,你就越能臣服。 学生:我认为人无意识里的信任可能比有意识的信任更多,我时常告诉自己和别人说我不信任你,但我的行为却显示出我对你是信任的。 阿玛斯:没错。有时你确实不知道自己有一份信任感。你的信任是埋在深层意识里的,所以表层意识并不信任,这可能是起因于一份对信任的恐惧。同样地,某个人很爱另一个人,但是他并不清楚这一点,因为他对爱有一份恐惧。 没有慈悲,就没有深层的信任 现在让我们多谈一谈信任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找出是什么东西制造出了信任。我们曾经说过,信任和你对某人或某种情况所感受到的安全及信心有关。在某种情况之下,你才能毫无防卫地开放你的心,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或是真相。那时你在情绪上已经不需要恐惧了,头脑里也没有任何的担忧、紧张或考量,更没有神经过敏的念头。你的头脑是安静的,心是安详的;你的头脑感觉到安全,心感觉到安适,情绪体的能量中枢有一份信任感,这些部位都不再焦虑或紧张。因此我们会发现,信任确实是一个有用的好东西。当你的头脑、心或情绪体不再紧张时,你就是处在一种有利于自我了解的状态。 失去了信任,你很难安住于当下,也很难呈现出易感的一面。易感到底是什么东西?易感是一种感情细腻的开放状态。当你信赖某种情况时,你对那个情况不会有任何恐惧,而这会允许其他的恐惧从无意识里展露出来。从某个角度来看,你是脆弱易感的,然而在另一个层次上你却是放松的。 因此我们会发现,信赖和某种放松的状态,某种不再有紧张和焦虑的状态相关。它和头脑的安详、心的安详、情绪体的安详有关。头脑的安详与心的安详是息息相关的。安详意味着不再需要防卫或保护,那是一种安住的能力,一种不在乎事情会怎么样的态度。换句话说,你不再需要拣选或压抑了。爱的经验就是一种安全感,你会真的感受到一份信任,你的心有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 这样的情况暗示着我们所谓的仁慈或心轮的能量中枢在那一刻打开了。当它打开时,它和脑子中间的能量中枢是相关的。这两个能量中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心轮是绿色的,而头部是蓝色的。绿色会带来情感上的安全感,蓝色则会替心智带来安全感。信任与友善及仁慈的能量相关。当绿色的能量中枢开放时,信任就产生了。它如果不开放,通常不会有信任。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是有信任感的,可是却无法体会到它,因为仁慈之心如果没有生起,深层的信任就不会产生。 到这里我们会联想起安全、受创以及允许自己呈现出脆弱一面的议题。当你允许自己脆弱时,仁慈的能量中枢就打开了。如果我们发现某人对我们很仁慈,我们难道不会信任他吗?爱情本身有时并不足以促成信任,只有当一个人以友善和仁慈对待我们时,我们才会以信任回应他。这意味着对方的绿色能量中枢激发了你的能量中枢。所以,信任和仁慈是来自于同一个能量中枢。 信赖、仁慈与真相的关系 现在我们要将绿色和金色的能量相连,这是与真相相关的一个能量中枢。我们发现在不同层次的信任之中,有的会涉及到真相,有的则忽略了真相。譬如说,某人的心轮永远是打开的,或者大部分的时候是打开的,而这样的人很容易信任别人,即使是不可靠的人。你们都很清楚下面这种情况--你很信任某个人,最后却发现这个人是不可靠的。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心轮打开了,但头部的能量中枢还没打开,所以无法产生客观的信任。你虽然有信任的能力,却没有智慧,没有辨识力。 如果在童年时你很信任别人,而你的信任通常都被证明是对的,那么你就会以为自己可以信赖每一个人。由于你的信任缺乏真实的认识,因此别人很可能轻而易举地盗走你所有的钱。你学会信任是因为你的心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这类的信任是盲目的,它时常奠基于信仰之上。信仰会使一个人愿意将自己奉献给某人或某事,他们有能力开放自己的心去信赖别人,不过这份信任是奠基于信仰的。他们并不确知那个人是否值得信赖。 一开始,信任的本质跟心的开放及善意有关。如果你生起怜悯心,比较容易信任。或者当别人对你产生同情时,你也比较容易信任。然而就像我刚才说过的,仁慈是一扇门,它可以带你进入更深的东西--真相。这时信任与真相便产生了联结,然后你才有能力以客观的角度去信任,而这份信任是奠基于你当时的真相以及你真实的觉知之上的。它奠基在真正的认知、直接的觉知和当下的经验之上。 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是,某些人的信任并没有真实的认知。从另一方面来看,某些人则完全无法信任,除非他们亲眼看见了真相。但如果既能看见真相又有能力信任,那份信任就会变得非常坚定。第一种人很容易受伤,第二种人比较不容易受伤。但这并不意味第二种人比第一种人要高明。从终极的角度来看,信任与仁慈及真相息息相关--绿色的仁慈能量及金色的真相能量是相连的。 信任、仁慈和真相之间有许多关联。仁慈可以导致真相,真相可以导致信任。真相也可以使我们生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仁慈之心。你自己的局限可能会让你经验到某种品质而忽略了其他的品质。因此当本体逐渐被揭露时,真相可能在仁慈和信任之后出现,但也可能在之前出现。 当你逐渐察觉真相时,创伤的议题就会呈现出来。与真相联结的仁慈,并不是那种渴望帮助人减轻痛苦的一份同情。这里所说的仁慈意味着心轮的能量打开了,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意愿去体验心底的创伤,以便看到真相。客观性便是真相。你必须让自己去经验心中的创伤,这样你才能看到真相。因此,当我要你们去经验心中的伤痛时,我不是在故意让你们受伤。慈悲的作用乃是要让你产生信任。这份信任可以帮助你体验你的创伤,使你看到真相。只有慈悲能促成信任,使你有能力承受痛苦,帮助你看见真相,并且和痛苦合一。最后要达到的便是真相。对痛苦的怜悯只是最肤浅的慈悲。然而慈悲确实跟痛苦有关,不过慈悲并不是为了减轻痛苦,而是要发现真相。 觉察真相是最深的一种信赖 现在开始进入我以前提过的第三个层次的信任。还记得我曾经提过信任有三种层次,处在第一种层次时,你信任那个人不会伤害你;处在第二种层次时,你相信那个人是为了你好;处在第三种层次时,你开始对那个人产生了客观的信任。客观的信任跟真相有关。你知道那个人是客观的,是致力于发现真相的。你对他产生信任,是因为你认清了他的真诚。基于这份信任,你愿意让自己去感受心底的伤痛,即使你一时还无法认清当下所发生的事对你有益。觉察真相是最深的一种信任,因为真相能超越受伤或不受伤,感觉好或不好。 当然,看到真相并不一定会使你对真相产生信仰。会令你产生信仰的,乃是对真相的一份珍惜。假设你看到真相但并不珍惜它,你也不一定会感受到开放和信任。因此信任真相会带来对真相的珍惜,然后心轮就打开了。心轮是通往本体的一扇门,它会使你发现更深的真相,也就是绝对真相。 学生:所以奠基于真相的信任,的确有一份不同的品质。回想一下我的人生,在某些阶段里我对这个世界确实感到同情,但那份同情是非常情绪化的。因为那是从不同阶段的创伤经验中孕育出来的。可是我现在不再那么轻易就感到同情了。我的意思是,我的同情之中已经有了某种客观性,也许这跟你提到的那两个能量中枢有关。我开始很清楚地看到,慈悲确实和见到真相有关。它跟同情是截然不同的。 阿玛斯:确实如此。慈悲是更客观的。一开始,你的心轮可能因为突然开放而感受到对每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这是很好的。大部分时候这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当你到达更深的层次,也就是客观的层次时,你会很清楚什么时候应该给对方情绪上的同情,什么时候最好不要给出来。在这种客观性之中,你可能会变得非常无情,甚至一点同情的感觉都没有,但这仍然是一种深层的慈悲。这是超越同情的一种慈悲,而这种慈悲就是解脱的行动。一开始,人们会认为慈悲就是想减轻或解除别人痛苦的一种感觉。更深一层的慈悲则是,不论你是否有感觉,你都采取行动。最后一个层次的慈悲却可能涉及到伤害某个人的感觉,或者当你看到对方在痛苦时,并不立刻消除他的痛苦。有时他们需要那份痛苦来认识自己。他们或许真的需要去学会什么是慈悲。如果你除掉了别人的痛苦,他们可能就无法领会慈悲是什么了。我们同时也谈过,最客观的慈悲一定跟看见真相有关。一个人是否感到受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黄金一般的真相是什么。慈悲真正的能量就是对自己产生真正的信任。凭着它便能超越痛苦和快乐。这便是真相。你最终只能信赖真相--你自己内在的真相、别人内在的真相或某种情况的真相。慈悲就是为了真相而存在于真相中。这就是为什么从深层的慈悲中所产生的行动,对某些人或是对外在世界而言并不慈悲。它们甚至看起来是残酷的,却可能是最仁慈的东西。人们经常以看似仁慈的方式来采取行动,但其实是不慈悲的。 你必须和心中的真相有所接触,才能发展出深层的慈悲。当你触及到真相并能体现出真相时,慈悲自然而然会产生。你就是这么自自然然地运作着,不论人们是否感觉受伤。重点就在于真相是什么。重点就在于真相及本体的发展。这才是最客观、最终极的判断标准。当然,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不伤害别人的感觉是对的。你为什么要做出一些伤害人的事呢?除非他们真的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工夫,并且真的是在探索心中的真相,否则他们不会因为感觉受伤而有所学习。你只是在加深他们的痛苦罢了。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信任和慈悲是相连的,它们几乎是同一个东西。慈悲会导向信任,而信任又会导向慈悲,两者都和真相息息相关。感到受伤或脆弱是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当某些人从信任进入真相,或是从真相进入信任时,都会经历到这些感觉。 第九章 本体就是生命 你想要的到底是被爱、被欣赏、被了解,却活得很悲惨,还是想独自一人、无人眷顾,却活得很快乐?这是每个人必须作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真实的体悟意味着你的本体完全不依赖外在而活。全世界可能都在反对你,但如果你就是你的本体,你仍然会感到满足。 本体就是承诺,本体即是生命本身。本体是我们最深沉渴望的一种圆满。本体能回答我们所有最根本的问题,绝对如此,没有例外。它是生命最根本的核心,也是最难解的东西。你一旦体认到它,它会变得更难被接受。 当你初次来到我们这里时,你所感兴趣的不外是得到某些东西,或是去除某些东西。这都没什么问题。日子久了,你开始有能力运用你从内在工作中得到的理解,那时你就会认清,你大部分的痛苦恰巧源自于上述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是必须改变的。内在工作不是要去除这个或得到那个,你必须改变的是某个更根本的东西。你内在有某个部分必须开始运作,不是那个一直想得到或去除某些东西的部分,而重点也不在于你想得到或去除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你深入于自己的内在,去了解你的心、你的存在、你所处的情境以及你的痛苦,你会发现除了存在、做你自己、成为你的本体之外,你是得不到什么满足的。存在便是解脱,存在就是圆满,存在即是喜乐,如果你重视的是其他的东西,它们都会阻碍你的圆满和富足。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这是很难被人们接受的一件事。 圆满最终的意思就是从欲望中解脱 因为本体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圆满和富足,所以我们会把内在工作称为Ridhwan。 Ridhwan在英文里没有恰当的翻译,但是比较接近"满足"、"圆满"、"称心如意"。Ridhwan这个阿拉伯文单词不但意味着满足、圆满或称心如意,同时更意味着正在圆满中、正在满意中或正在达成愿望中。它包含了静态及动态。Ridhwan意味着借由存在而活出行动。 我们通常以为只要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或人格想要的东西,我们就圆满了,但圆满最终极的意思乃是从欲望之中解脱。我指的是,做你自己,成为你的本体。从人格的欲望之中解脱,才是真正的圆满。这并不是说证悟本体是为了得到其他的东西,不是说你一旦具足了本体就可以变得富有、坠入爱河或从此过着快乐的日子。你的本体不可能令你子孙满堂或功成名就。如果这就是你所抱持的态度,你的不满和痛苦一定会持续下去,因为你还没认清圆满到底是什么。 这便是我所谓的绝对原则。它的绝对性如同物理法则一样不可动摇。它和你的意见或是你的偏好都无关。因为真相就是如此。 然而我们总企图障蔽住这个真相,总想改变它,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阻碍我们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相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客观意识。我们无法如实看见事情的真相,这才是最大的障碍--缺乏客观的觉知。我们总是被自己的无意识彻底操控,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事物的真相,或者总是懵懵懂懂地在看事物,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恐惧和欲望来看事情;我们总怀着期待在看事情,但其实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无意识的投射罢了。我们根本看不见世界的真相,看不见别人的真相,也看不见自己,因此我们的动机和方向都扭曲了,设定的方向也完全错了。我们总是根据梦想和意见而设定方向,这其实是受到了无意识的限制。 "客观"意味着如实地去看眼前的事物,不论你对它的感觉是什么。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通常我们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而其实并不然。如果我们真的看见了事物的真相,那么真正的圆满便是活出你的本体。这是很单纯而明显的事。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这就是最大的自由了。 客观意识是本体相当重要的一种品质:如实看见真相--不依据我们的欲望、信念和情绪而看。有许多理由会造成我们缺乏客观意识,因为整个人格的存在就是奠基在不客观之上的。今天我们要谈一谈支撑人格的幻觉或投射作用的某种机制。 婴儿期的融合状态,形成了投射的机制 投射是我们用来逃避内在真相最重要的防卫机制。投射通常指的是各种的负面情绪--敌意、愤怒、恐惧、忌妒等等。举例而言,一个神经质的人看似惧怕别人,但其实他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心中的愤怒和敌意。他非但没有看见心中的愤怒和敌意,反而将它们投射到别人身上了。他以为有人要谋害他,所以他害怕他们,然而真相是,他对别人、对自己都有一种严酷的倾向。这便是投射作用,也就是将内在的东西转移到外面去了。很明显地,如果你把内在的东西看成是外在的,你不可能是客观的。我们的投射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感觉甚至生涯规划。偏执狂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投射形式,但投射也有其他较为普遍的形式。有时你会将你的恐惧或忌妒投射出来,这样你就不必经验或承认它们。有时你会说,"看看这些懦夫",但其实感觉懦弱的是你。因为你不愿意感受它,所以假装自己是强有力的。或者你把它投射到你的小孩身上,希望借由他们使自己的梦想成真。 在我们的团体里,每个人投射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超我"。我们不但不去感觉自己的自我批判或自我苛求,反而认为这是别人对我们的感觉,以为他们在批判我们,我们看不见我们其实是在批判自己。 投射作用是我们在婴儿期所发展出来的第一个防卫机制,它是奠基于"融合状态"之上的。那个阶段被称为共生期--从三个月到九个月之间--婴儿那时还无法区分自己与外在的环境,所以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这便是所谓的"二合一状态"。婴儿和母亲在这个时期是无法区分的,从孩子的观点来看,母亲的经验和他的经验是同一个。共生期如果出现愤怒,婴儿根本分不出是自己还是母亲在感觉愤怒。等到孩子逐渐脱离母体之后,便开始察觉到另一个人的存在,并且体认到自己原来是独立的个体。 虽然如此,早期的融合状态已经形成了投射的基础。孩子感到愤怒时,他并不知道母亲和他是不同的两个人,他认为是母亲在感觉愤怒,反之亦然。投射作用这么不容易被看透,是因为在融合状态时,我们的心智尚未发展到足以觉察当时所发生的事。当时你的心智和人格尚未发展。因此现在你在投射时,其实是在前语言、前意识的层面运作。你的心智根本不涉入其中,投射作用是自动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把自己的经验当真的原因--因为我们无法区分外在与内在。 除了形成投射--譬如我们刚才讨论过的超我的投射基础之外,婴儿在共生阶段的融合状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面向,我们称之为"负向的融合"。当孩子和母亲一起体验到负面情绪时,整个世界在婴儿的感觉里都是负向的。婴儿无法跟母亲分开,所以在融合状态里,整个世界都是愤怒、挫败、恐惧。跟母亲一起经验到的负面情绪,会逐渐结合成有别于正向经验的一个独立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又会形成超我的负面批判。你会将超我投射到外面,因为一开始内外是同一个东西。当你经验到负向的融合状态时,你无法区别内在和外在的真相是什么,你比较相信那是外在的东西。所以,为了穿透超我,你必须探入到前语言的、混乱的、地狱般的负向融合状态。一旦探入到那个部分,一定会感觉彷徨无助,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里面根本找不到稳固的立足点,上下左右都是泥沼。这是你会经验到的一种状态,里面的每一件事都是负向的;但如果能充分地体验它,完全不去对抗它,某种本体的状态就会浮现出来,它能帮你穿越如地狱般的负向经验。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阐明了为什么融合状态是投射的基础,而负向的融合状态则是超我的基础。当然,融合状态并不完全是负向的,里面还有跟母亲的正向经验,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和爱的经验。不过要切记,这仍然是一种融合状态,你和母亲仍然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你体验到对母亲的爱,你会以为那是母亲对你的爱。当你体验到爱时,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爱。你以为母亲很爱你,然而母亲真正的感觉却可能是空虚、匮乏和执着。身为孩子的你并没有能力反观,你只能感觉自己所体验到的一切。如果说负向的融合状态造成了我们对自己的负向投射,那么正向的融合状态也会造成我们对自己的正向投射。负向的融合状态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它就是我们的人格;正向的融合状态则是我们的本体。基于婴儿期的二合一经验,我们会把我们的本体--爱、价值、圆满、丰足之类的正面品质--与融合状态相连。这又会促使我们去追寻,追寻一个能带给我们爱、价值感、肯定、欢愉和满足感的"好母亲",然后跟她进入完美的融合状态。 恋爱使人开始贴近自己的本体 所以我们不但把自己的超我向外投射,同时也投射出了我们的本体。我们总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看成是外在的东西,但这件事并不会经常发生,只有当你恋爱时它才会出现。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在恋爱时,你的对象似乎充满着爱与光明,真是美妙极了,对不对?但几个月过后你却开始怀疑,那些爱、光明及美好的感觉都到哪里去了。你以为那是因为她不再爱你了,但真相并非如此。一开头的美好品质只是一种幻象罢了,那是你自己的本体的一种投射,但并不意味你的伴侣没有自己的本体,而是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你只是把你的本体投射到她的身上了,因此,本体才是你真正爱恋的对象! 人为什么会恋爱?人会恋爱是因为当心打开时,你就贴近自己的本体了。接着无意识或人格便开始出来阻扰,因为贴近本体对它是一种威胁。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将本体投射到某个人身上,然后和他谈起恋爱来。这意味着你无法忍受自己的开放状态。如果你回想一下恋爱时的感觉,你会发现那是一种美好的、扩张的高峰时刻。适合的人突然出现,于是你恋爱了。也许你跟这个人已经相识五年,可是从不觉得她有多么美好,突然她拥有了所有的优点,阳光全都照向了她!看看她的眼睛!难道你见不着里面的星星吗?你看不见她的温柔吗?为什么你以前没看见这些东西?你可能会说:"我只是从未认清她的真相罢了。"其实你是在她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真相。当你的心打开时,确实比较能看见另一个人的本体。那突如其来的美妙感,的确是你本体的投射。你早就具足了它,却认为她拥有它。这就是你在恋爱时所发生的事。 如果你越来越能觉察到自己的本质,自己的本体,正向的投射就会开始产生。在这之前你所能知道的只有你的人格,而它也是你所投射出来的。一旦开始体认到你的价值、你的爱、你的本质、你的仁慈,所有的问题都会从无意识里冒出来,阻挠你对本体的认识,这会令你更想把它投射到外面。 你们之中有许多人都发生过这种事。这跟谈恋爱的过程是相同的,不过这种扩张经验是从内在工作产生的。当你的心扩大时,你会发现你就是爱的本身,你会开始欣赏别人身上的某些品质,但这些品质经常是不存在的。这又会使你看不见自己身上的这些品质,你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到它们,只是一味地想把它们送走。 在我们这个团体里,有些人已经体验和回溯到很早期的前语言阶段,与母亲的正向合一状态。处在那种合一的状态里,孩子并不知道他的美妙经验不是母亲的,而是自己的。母亲通常会不时地对孩子表达她们的爱(如果这个孩子够幸运的话),但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的母亲并不确知有本体的存在,至少不是一种连贯的觉知。如果一个人深入于自己的内心,他会退回到早期的幼年阶段,他会进入深层的无意识,其中有早期融合状态的烙印。在那种共生状态里,母亲所有的美好品质都在里面了。正向的投射也许感觉很好,或者听起来像是一种十分美好的状态,但毕竟还是一种投射,因为仍然缺乏客观性。 投射是拥有本体最主要的障碍 投射,将某个东西置于某个客体之上,或者看见某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其目的很显然都是自我防卫。跟融合状态相关的投射,大致说来有三种层次或三个种类,重点就在你是从哪个层次运作的。第一个层次是无法分辨你或他人的一种融合状态,你会经验到无比美妙的合一感。当合一状态重新被激活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在这种融合状态里,另一个人有没有参与并不是重点,那个人很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可是你却充满着与他合一的感受,而且你会相信那个人也在经验相同的东西,这是最根本最深的一种融合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会晚一点出现,里面的分别意识也比较明显。这时你不再感觉到彻底的融合,你会投射你的某个面向--譬如价值感--到某人身上。你会在那个人身上看到价值,所以你很想跟他合一。这便是所谓的投射式认同的基础,这种投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你可能会投射你的恐惧到某人身上,然后认同那个人,进而感染到那个人的恐惧。如果你仰慕某人,或是崇拜某个偶像,这类事就会发生。你会把某些人理想化,然后沐浴在他们的阳光里。然而阳光其实是你自己的,但是你不愿意承认那是你的,所以你说,"喔,这里有阳光,让我做个日光浴。这种感觉真好!"另一种投射式的认同,涉及的则是投射出某些情绪,然后无意识地用这些情绪来操控对方,使对方也被这些情绪所感染。 第三个层次是一种单纯的投射。你并不清楚自己在投射,你只是投射罢了。"这个人对我十分光火。这是他自己的愤怒,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无论你所投射的东西是你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你都只是一味地投射罢了。 因此,重点就在于你是从哪个层次运作的。你可能只是在单纯地投射,或是处在一种投射式的认同状态,或者处于一种融合状态。此外还有负向的影响、正向的影响或本体自身。投射或投射式的认同,往往是拥有或整合本体最主要的障碍。你一直认为你尚未充分具足它,除非能够和某个人在一起,否则你是无法拥有它的,或者你会认为别人拥有的本体比你多。我知道有些人其实已经相当圆满了,但他们却认为那是因为某人爱他们的缘故。或者他们以为某人已经证悟了本体,因此说:"我想和他一样。如果我能得到一点点,我就会快乐了。"其实他们早就具足了!这样的想法只会令他们失去本体,不断地想找个妈妈,进入那种融合状态里。 这件事是非常微妙的,它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对本体的觉知非常接近我们对某种情绪状态的觉知。你们之中有许多人都已经认清,本体并不是一种情绪状态,它不是一种情绪。本体就是"存在"。它只是这么真实而稳定地存在着。大部分的人都无法理解这一点,所以你们会错把本体当作是一种情绪状态。 做自己、活出本体,是独立于所有的事物之外的 当你真的经验到本体时,你可能并不珍惜它,理由有好几个,其中的一个是,从内在工作里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这份体认。你们来这里一两年之后,就会开始经验到你们的本体,这件事一向被认为是非常难达到的,而你却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所以你反而不珍惜了。我们的文化是物化的,付的钱越多,似乎越能买到好东西。假设你不必花很多钱就得到了某样东西,你反而会认为它没什么价值。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你的本体上,因为你很轻易就体会到了它,所以大部分的时候你认不清它的重要,也不珍惜它。你无法领会缺少了本体你什么都没了,缺少了本体,剩下的只会是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作风:"也许我应该让他们下十年以上的工夫,才开始谈本体的事。或许这么做他们就会珍惜它了。"在过去,人们一向采取这样的方式。古时候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五体投地长达十年以上,他要他们下苦功,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直到他们的自我完全化为尘土为止。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证悟到自己的本体。或许我们的学生也会说:"太美妙了!这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美妙的事!我下了十年的苦功,现在终于有收获了。我终于能享受它了。" 你不珍惜你的本体,还有另一个更普世性的理由。我们经常谈到人的痛苦是因为环境里缺乏爱,缺少支持,没有给你爱,没有回应你的需求,没有看到你的价值,而这些都是真相。可是我们并没有认清更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因为人最大的灾难并不是缺少爱和支持。第一个出现的大灾难就是失去了和本体的联结,这件事比你的父母是否爱你重要多了。因为失去了本体,所以失去了本自具足的爱。你的价值没有被认清,没有得到回应,所以无法和自己本有的价值联结。小时候当你感到开心时,却遭到敌意、批判或不赞同的回应,所以你只能切断或斩掉自己的价值感,于是就失去了它。结果你以为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同才能拥有它。你以为获得某个人的赏识,你才有价值。 你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是否认同你呢?如果你的本体必须仰赖别人的认同,别人的观点,它就不可能是自由的。检视童年所发生的事,为的是认清我们是如何失去它的,如何才能将它拾回。如果我们一直认为必须从外在获得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我们就会继续做那些我们做了一辈子的事!这才是人之所以会痛苦和不幸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友善,不仁慈,缺乏爱和支持,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个有爱、有慈悲、有觉知、又能欣赏我们的环境里获得满足。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是重新拾回那种正向的融合状态,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感到快乐的。"我必须找到一个爱我的人,找到一个懂得我、珍惜我的人。"这么做一开始是有用的,但如果继续倚赖它,这种行为就会阻碍你拥有自己的本体和做你自己。做自己,活出你的本体,应该是独立于所有的事物之外的。我一开始就说过,本体便是生命本身,本体即是圆满,它不是外在环境,也不是任何一种情况,更不是一种工作。它就是你的本质。 人格只是一个想取代本体的冒牌货 当我们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本体时,我们也会在别的地方看见它的踪影,并且会把某种情况或某个人理想化,然而一切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原因是,早在童年时我们的本体就丧失了,父母认不清我们的价值,无法珍惜我们的存在,于是我们从此便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感。那个最纯粹而绝对的价值不见了,结果便造成了匮乏,留下了许多坑洞。本体的状态一旦被阻绝于外,结果就是我们所谓的坑洞、匮乏和不足。我们会企图拿外在的价值来填补坑洞,我们无法认清那份价值本来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是跟它失去联系罢了。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况,那就是我们会制造出假的价值来填补坑洞,假装自己是有价值的,而其实并不感觉到它。失去价值是非常痛苦的感觉,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会制造出虚假的本体,去掩盖住那份匮乏的感觉。这便是人格的组合体--本体的虚假品质,所以我们称人格为假珠宝。每个人都还保有一些对本体的记忆,所以自然会想去模仿它,形成一些造作、信念以及跟本体非常接近的某些感觉。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就会开始欺骗自己和别人,有的人做得比较过火,有的人欺骗的技巧比别人高超。总而言之,人格只是一个想要取代本体地位的冒牌货。本体的这些虚假特质--我们称之为"结晶化的人格"--经常可以在那些有成就的人身上看见。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而且似乎已经具足了信心、慈悲和自尊,但其实都还是一些虚假的品质。他们不但说服了自己,也几乎完全说服了别人,所以每个人都把虚假的品质当真了。 我们一开始跟自己的本体联结,可能会变得有点天真无知。譬如说,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但是又遇上外在世界的虚假价值,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真正的价值是在外面。我们一开始体认到爱,或是看见别人身上虚假的融合之爱,就可能会说:"这个人已经证悟到了。真是太了不起了!"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些能认清真相的客观意识,特别是我们都有一些无意识里的理由。只要你认为某个人已经发现了本体,或某种情况里有融合的境界,或者某个团体、某个特定的思想体系拥有了它,我们就很难察觉自己早已具足本体。 我们会认为:"如果我是唯一具足本体的人,我一定会变成孤单一人。"没错,你确实可能变得孤独,不过是孤独而快乐的。但这并不意味你必须独处,而是在独处时必须心甘情愿,因为那是拥有本体必须付出的代价。迟早你都会面临这个选择的。你想要的到底是被爱、被欣赏、被了解,却活得很悲惨,还是独自一人、无人眷顾,却活得很快乐?这是每个人必须作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真实的证悟意味着你的本体完全不依赖外在而活。全世界可能都在反对你,但如果你就是你的本体,你仍然会感到满足。 我们这里所做的事是很根本的。我们不是在玩游戏,不是从这里得到一点东西,从那里得到一点东西就算了。本体便是所有的解答了。你必须了解并且完全接纳这个事实。其他的方法都没什么用。半调子的态度是行不通的,你必须绝对地贯彻到底。一旦了悟了本体,那么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都不会受影响。谁在乎呢?生或死又有什么差别?别人如果不喜欢你,那又何妨?这一切对你而言都是相同的滋味,你不会为了顺应别人的观点而改变自己。事实上,除非你能承受你的孤独、独立性和尊严,否则你根本无法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只要你还想从外面得到某些东西,你就不会感到满足,因为你还没完全拥有自己;如果还没完全拥有自己,你怎么可能是完整而圆满的?如果你还认为只有在恰当的情况出现时才能拥有完整的自己,你怎么可能变得完整和圆满呢?凡是有条件的东西都不是你的本体。 发现自己的真相,尽己所能地依真相而活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一些客观意识才能了解本体便是解答,本体即是圆满,本体就是Ridhwan。从其中自然会生出你和别人真正的价值,然后从那份理解和价值之中又会生出真正的纪律,也就是一种对本体或本体生活真正的保障。我们的世界并不支持它。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反对这种人生方向的压力。当你经验到本体时,它是需要被保护的,你必须找到自己的城堡。你的城堡是为了真正的纪律而建立的,它"就是"真正的纪律。本体确实有某个面向被称为"城堡",它才是你本体的保障,有了它,你的本体才能被留存下来,得到发展,进而有益他人。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所以城堡必须存在。你不可能一接触到本体,便自动脱离了泥沼。你必须采取行动,依真理去生活,而真理就是你的本体、你的真相、你真实的情况和你的局限。在生活中,这些都是必须考量的问题。外在的对抗力量太大了,你有责任好好保住本体,你真正的本质。如果你还是个孩子,你会凡事依赖外在,不过你现在有个机会可以一边经验本体,一边保护它。 如何才能发现真正的纪律,如何才能发现你的城堡?从本质上来看,真正的纪律指的就是运用意志为真相效劳,也就是将意志和真相融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本体的意志是为本体的真相效劳的,换句话说,你的意志不是为人格效劳的。你必须弄清楚该怎么做,必须发现自己的真相,然后尽己所能地依照你的真相去生活。这件事不是轻易就能办到的,你必须负起责任,才能体悟真相。 你要善用你的真相,同时要运用你的意志。要做到这一点,你的意志和你的真相都必须是客观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客观意味着不被你的情绪状态或是无意识影响。你要用客观意志来为客观真相效劳。用你的意志为客观真相效劳意味着客观地去看事物的真相--不是按照你的情绪,不是按照你的信念,也不是按照你的梦想。你必须看见事实是什么,事情是如何在进行的。这便是"客观"的真谛:按照事实和真相而活。 若想更有效率的话,那么意志和真相不但得客观,还必须具备一种普世性。"普世性的真相"指的不但是你的真相,也是所有情况的真相,所有事物和所有人的真相。此外当你运用意志力时,这份意志的运作不仅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整个本体。你要认清,若想真的活出一种能保护和滋养本体的生活,你就必须考量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而且这份考量必须是普世性的。如果意志和真理调和一致,并且都具有客观性和普世性,那么这股意志力就是你的城堡了,它能保护那甜美而又圆满的Ridhwan。Ridhwan有时也被称为"天堂的守护天使",它是细致而柔弱的。 我今天所说的一切,是每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得来的。事实就是如此。你唯一能做的只有改变你对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要摆脱你的人格。 第十章 奋斗的价值 奋斗指的就是你内心的摩擦,摩擦会使心中的某个部分越来越甜美。我并不是说要耽溺在痛苦中,为自己制造痛苦;而是要着手解决当下每个情况里的问题。生活中所有的情况,你都要彻底加以理解,对眼前发生的事,也要尽力去观察和体验。你在奋斗的时候,就是在跟自己打交道,你会认识你每一个细微的部分。 首先我要厘清内在工作某个面向的价值,因为有时我们会忽略它。我指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奋斗"(struggle)--对自己奋斗。大部分想做内在工作的人,都希望别人能卸下他奋斗的责任,交给他一些容易的方法。结果就会造成葛吉夫所谓的"愚蠢的圣人",另一个名称是"快乐的植物人"。如果你真想做个"快乐的植物人",那么不妨去找一个能卸下你奋斗的责任,使你变得轻松愉快的老师。许多人都会不知不觉地渴望被某个老师拯救。如果老师真的拯救你,你一定会失去某些东西,失去奋斗所带来的价值。 某些学生只要一感觉到生活中若有所失,就会跑来找我。这些人不了解奋斗的价值,总认为有问题只要问我就行了,他们不会为自己思考,无法追根究底。他们时常会说:"我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你该做的就是靠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且要尽力与独立地解决问题。真的去奋斗,真的去对治它,经验它,尽量去了解它。如果你真的尽全力去解决问题,最后还是技穷,那时你就可以把那个烫手的问题带来我这里,然后你就可以问问题了。 所以和老师接触有两种方式。一是希望老师能解决你的问题,二是善用老师,不去期待他能解决你的问题,或是提供一些能使事情变得更好的方法。他只能在你奋斗的过程中推你一把。 如果你从未努力思考过某个问题,那么即使老师把答案送给你,你也无法消化。在消化答案的过程里,你的奋斗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对我而言,认清或解决某个问题都不难,但是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见解,才能得到最真实的解答。我可以说一些让你回家以后感到很快乐的事,但是你仍然无法体现出那个解答。那不是你自己的答案,你并不是真的了解它。如果无法体现某个东西,你仍然是盲目的。 或者你可能会做得很极端,每天你都去找一个问题,然后说:"太好了!又找到了一个问题!可以去问阿玛斯了!"你当然可以来找我,我也会友善地对待你。我会告诉你这个或那个,而你也可能得到某种洞见或解答。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像需要母奶一样地需要我,少了我,你什么也不会做了,结果是你不但无法体现出自己的领悟,而且会完全依赖我。最后你会变成一个需要别人每天替你浇水的"快乐植物人",如果得不到水,你就会枯萎。 即使你的奋斗看上去非常困难和痛苦,但仍然是十分有益的,这是从全面去看你的内在工作。如果只从某个角度去看,奋斗就像是一种内在的燃烧过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愚蠢的圣人"或"快乐的植物人",不过这么一来你就无法成为真正成熟的人了。 奋斗是人生历程的盐,缺少了它,成就会变得淡而无味 我的工作不是要除掉你的问题,给你一些好吃的东西。我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如何与问题奋斗,解决问题。我要告诉你如何酿酒,种葡萄,如何照顾它们,榨葡萄汁,使它们变成酒。你必须学会酿自己的酒。如果我帮你做这件事,你势必会不断地向我买酒,但如果你能善用我,学会如何酿酒,你就能变成真正的成人,这才是内在工作的真实目的--变成一个不再需要别人喂养或灌溉的成人。 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有各式各样的烦恼,而且总想排除这些烦恼,但这并不是我们这里的工作方式。某些事确实得解决,解决的方式有一定的程序,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要奋斗。你可以把你的奋斗视为跟烦恼搏斗,也可以把奋斗本身视为一种烦恼(其实并不是),重点就在允许你的心接受冲突和困难。与人格的这一场搏斗最后一定会让本体显露出来,别的方式都无法达到这个目的。 人们有时会抱怨:"为什么内在工作这么困难?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问题,这么多痛苦?"答案是,你没有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没错,你确实有痛苦,但是你把它看成了一件坏事。只有当你把这件事看成是烦恼时,它才会变成坏事;假如你把它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它就会变成一种单纯的化学反应。在一个化学实验室里,你有各种不同的材料,譬如本生灯,以及在燃烧、蒸馏、液化、凝结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工具。你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加热的过程,我要除掉它。"如果你真的除掉它,如何能产生化学反应呢?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火的化学实验室是什么模样吗?缺少了热,什么事也不会发生的。 如果我卸掉了你的奋斗过程,我就是残忍和不慈悲的。如果你去除了你的奋斗过程,你就是在危害自己。你必须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并且要深入其中去了解它。这么做便是在成就自己,你的工作就是要成就自己。最深层的了悟,最真实的满足,最持久的成就,都必须是个人的经验。它们有一种情感上的私密性,它们是属于你自己的,它们和我及别人没多大关系。你最深的内在奋斗以及个中的滋味,就是你最大的价值。没有人可以为你做这件事。奋斗是人生历程中的盐,缺少了它,你的人生会变得淡而无味,成就也可能是淡而无味的,你不会珍惜它们。缺少了盐,缺少了奋斗,你的了悟不可能深刻,也无法体现出它来。 奋斗就是你内心的摩擦,摩擦会使你心中的某个部分越来越甜美。我并不是说要耽溺在痛苦中,为自己制造痛苦;而是要确实解决当下的每个情况里的问题,负起责任,真的去面对它,不论它是什么。生活中所有的情况,你都要彻底加以理解,全心全意地深入其中。对眼前发生的事,你要尽力观察和体验。你在奋斗的时候,就是在跟自己打交道,你会认识你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一定是如此的。 所以,奋斗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助你认识自己。它还有其他的意义,其中之一是,全心全意地去理解某一个心理议题,就是在发展你腹部的能量中枢--你的kath--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落实你的体悟。然后你就会像一棵根基稳固的大树,强壮而健康,不断地得到滋养。一棵根基很浅的树,也能长出漂亮而好吃的水果,但是大风一来,它就被吹倒了。 此外,你在内在工作中的奋斗,往往能完整而真实地回应你心中最深的渴望,它就是对那份渴望的一种认识。缺少了奋斗,你只是活在一种肤浅的、毫无深度的、无法探入自己真实本质的状况里。你在某个议题上下的工夫越多,就越能成为一个深刻的人。如果别人把你的问题除掉了,或者未经真正的探索和理解很快就去除了它,那么你就是在剥夺那深入于自己的存在的机会。 本体的底端会因为奋斗的炖煮而变得厚实浓密 本体的状态也是同样的情况。你也许会通过某个问题或心理议题的解决,而体认到自己的价值,但这还不是结尾。如果能继续探索下去的话,你对价值的体认还可以更深入。就像杏桃汁,如果你炖它,它会开始蒸发而变得更浓稠。表面上看来,汁液变成了蒸气,似乎更淡了,但底端却变得越来越浓稠。本体也是一样的,表面上看起来越来越轻松,底端却会因为你的奋斗和炖煮而变得越来越厚实、浓密。 当然,对治生命的各种课题是更艰难的,不过这份艰难的工作,就是婴儿的本质和成人本质的区分所在。婴儿示现出的价值如同一块琥珀,一种轻盈的琥珀本质;成熟人的价值却像黑琥珀一样的深沉而厚重。缺少了奋斗的过程,我们是不可能成熟的。如果你停留在婴儿的层次,只要有乳房你就很满意了,那么你就会继续当一名婴儿,不可能长大成人。但婴儿一定会逐渐长大,他必须面对自己的人生,并通过解决困境的过程来认识自己。 假设你的人生出了问题,重点不在去除它,而是要和它共同成长。重点不在解决问题,而是要借由解决的过程而得到成长。因此你会发现,成熟跟成长、扩大心量及深化你的认识有关。 "实际地进行内在工作"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早先说过,奋斗就是人生历程中的盐,当你在处理人格议题时,你真的可能尝到盐的滋味;但是经验到本体时,它的滋味却是甜美的。人格就是那盐,与人格奋战,将会使你碰触到本体及本体的甜美。 来我们这里进行内在工作时,你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烫手的。如果某一天你生起了连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一种感觉,不要立刻跑到老师面前说:"我走在路上,有人对我说了某句话,我感到很害怕。为什么我会感到害怕?"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烫手的问题。 你要尊重你的心理议题,试着去了解、处理它们。当某个议题冒出来时,你要深入于其中,关注它、留意它、安住于当下,尽可能地理解它,把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如果你很难理解那个议题,而且无法释怀,心中好像着了火一样,这时你就可以来问我问题了,那才是你最佳的问题。这样你才能善用你的老师。如果你提出那个问题,面对它,了解它,你会经历到别的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转化,然后你就可以把你的体悟消化和吸收。如果自己不先去消化,就要我给你酵素,你如何能吸收呢?那就像是狼吞虎咽吃下去一大块东西一般,不论吃了多少酵素,你都可能会胃痛的。 如果你已经知道如何对治问题,就用不着老师了。老师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你进入另一个内在次元,帮你导向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种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方式。一旦具足了某种程度的内在修养,你就可以自如地运用那份理解了。当你在善用这些能力时,你所采用的知识会发出自己的火花,它会为你目前所处的层次制造出热能。你就用那股热能去了解自己正在对治的问题,直到你把你的知识、头脑、理解全都耗尽为止,然后你才把那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这时老师的解答才能带你进入下一个层次,你还未经历过的层次。但首先你必须耗尽属于你那个层次的力量,然后才能看见别的东西。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趋近下一个层次。这才是老师真正的功用。老师再加上一些洞见,往往能帮助你弹跳到另一个境界。 生命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你可以利用老师来进行你的奋斗,或者也可以靠自己。你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老师身上?为什么要浪费老师宝贵的时间呢?老师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靠自己的奋斗来解决事情,按照你的能力来解开人格的结,将会使内在工作变得更有效。觉察自己的匮乏,不去护卫心中的坑洞,也不作出防卫的反应,而是认清你所认同的是什么,并允许心中制造摩擦的问题在那个当下充分显现。这么做会溶解掉不纯净的东西,直到你心中只剩下真相为止。如果继续努力下去,新的能力和成熟度就会出现。一旦为自己负起责任,真的去面对和了解自己,你就拥有了生命本身。这便是你的实相,你的本体。这才是你亲身品尝到的滋味,闻到的香气,真正领会到的东西。 你生命中的问题并不是意外或偶然发生的,它们是特别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心中有某个部分爱你甚于一切,而路障就是它制造出来的,为的就是带领你回归到你自己。如果旁边没有人提醒你,你是不可能走对方向的。你心中设计出路障的这一部分爱你至深,它不希望你失去这个机会,它会以极端的方式唤醒你。如果你不听从,它会让你痛苦万分,否则它又能怎么办呢?这就是它的使命。它为你带来的痛苦和困难,绝对比不上奋斗所带来的成果那么令你感到满足。你可以把你的问题视为必须立刻解决的困难,而且是不必费力的,或者你可以从能够带你回归自己的那个部分来观察它们。如果你能够从比较正确、微细的观点来看待它们,那么新冒出来的议题就会有新的价值。它们会提供你所需要的养分。 这整个过程都是由最彻底的智慧、慈悲及最纯净的动机所带领的。在你身上发生的最困难的事,如果从最深的层次来看,都是最慈悲的。和自己的这一场奋斗最终会带来所谓的"黑死",也就是人格的死亡,但是你必须和它角力到底才行。然而这并不意味你要拳打脚踢、尖叫不已。奋斗和角力乃是一种理解的过程,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毅力和稳定度。你和它角力直到它终于放弃了斗争,那时你就得到了对人格的终极理解。一旦看到它的源头,它的核心,所谓的"黑死"经验--你就会发现死亡的核心才是最纯粹的慈悲。 第十一章 真理 如果深入于那份洞见,深入于那种满足感,并且跟随着那股香气,你就会看见那个香水瓶。如果你拥有了那个香水瓶,自然会一直闻到香气。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打开它,享受它的香味。追求真理就是为了找到这瓶香水。 我要举一个人人皆知、但鲜少人理解的名言做例子,然后深入地探讨一下。这句名言就是:真相能使你自由。但人们为什么要这么说?此外人们也常说"追寻真理",并且时常称自己为"真理的追寻者"。人们时常会把诚实、诚恳、真实视为一种理想,为什么?诚实为什么那么美好?谁说诚实是美好的?我相信母亲、学校里的老师一定说过这句话,对不对?他们告诉你不要说谎。但为什么不说谎会使你得到自由?大部分的时候说实话是会让人遭殃的。因此,人们对真理、诚实及诚恳的重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些观点从何而来? 我们要弄清楚的是,真相(truth)是否真的能使你自由。这句话你已经听了许多年,而且也相信了它,现在你表面上可能还相信它,但其实已经不然了。如果你确实认为真相会使你自由,那么它的效果应该早就产生了。如果你真的相信它,你会在人生的每一刻都尽可能依循真理而活。你应该早就发现到它,早就解脱了。因此,很明显地,你并不认为真相能使你得到自由,而只是在嘴上说说罢了。 从我们内在工作的角度来看,"真相能使你自由"应该改成"真相能解放真相"。真相确实能使你自由,但这又有什么了不得?我们从其中能得到什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若想理解真相,我们必须先探讨什么是诚实、诚恳、事实或真实。"真相能使你自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说的"真相能解放真相"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耶稣曾经说过:"你必须知道真相是什么,真相能使你自由。" 阿玛斯: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你必须知道真相是什么,真相能使你自由。"为什么是如此?假设我们说"今天是星期天",这是真相吗?是的。但是它能使你自由吗?另外还有个例子:"今天是星期天,我是一个白种男子,我的发色很黑,穿的是一件蓝衬衫,我正坐在这里和你们交谈及探索真理。"这又能使我自由吗? 某个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出肥皂剧,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那人答道:"那不能说是真相。那些都是事实。事实(fact)和真相是不同的东西。"她是对的,事实和真相不尽然是同一种东西。今天是星期天,这是个事实。我正在和你们说话,这是个事实。我们正在探索真相,这是个事实。现在是早上,而且是阴天,也是个事实。这些事实和能够使你解脱的真相,是同一种东西吗?如果它们是不同的,那么能使你解脱的真相又是什么? 真相不仅是事实,更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现在让我们再研究一下"诚实"(honest)和"真实"(truthful)这两个词。通常当我们说自己很诚实的时候,意思就是我们没有说谎。我对你很诚实,因此我告诉你的都是实话。此外,你也可以对自己诚实,不对自己说谎。让我们再深入一点。当我们和某个人说话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事实,也可以告诉他所有发生的事。譬如你知道自己的某个事实,而你觉得做个真实的人就是把那个事实原封不动地告诉另一个人,但说出这样的真相,真的能使你解脱吗? 假设现在是1940年,你所处的环境是由纳粹掌控的德国,他们正在捉拿犹太人。你听到有人在敲门,你的某个犹太朋友出现在门口,他问你:"我能不能在你家躲一躲?"他是你的朋友,你知道他如果被发现一定会受苦,也许会被关到集中营里,于是你就把他藏了起来。不久,盖世太保来敲你的门,他问道:"某某人是不是在你这里?"在这个节骨眼上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如果你说:"是的,他确实在这里,我把他藏在我的地窖。"这样的回答是诚实和真实的吗?你是一个真理的追寻者,不是吗?你深信真相能使你解脱,那么你会不会把真相告诉盖世太保,会不会想起你的灵修准则,然后告诉自己:"我是诚实的,我永远不能说谎,否则就不能证悟了。"于是你就把一切都告诉了盖世太保。这算不算诚实?这个例子虽然举得有点夸张,但颇能切中要害。 另一个例子是在我们上次的聚会里提出来的。莫莉想跟妹妹讨论内在工作的事,但是当莫莉开始谈论时,妹妹却变得非常愤怒,充满着防卫心,根本听不进任何的话。莫莉知道妹妹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她对父母还有些不满的感觉。这时如果莫莉说:"你不想听我说话,是因为你还在生妈妈的气?"那算不算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学生:是的,但也可能是一种攻击性。 阿玛斯:那么诚实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已经看见,一般所谓的诚实都有它的局限。它并没有将所有的真相纳入考量,那是一种超我的态度,一种泛道德的态度,"如果你说出真相,你就是好人;如果不说出真相,你就不是好人。说出真相,你会上天堂;说谎的话,就会下地狱。"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原则并不真实,我们体认到还有一个比朋友藏在地下室更大的真相。这个更大的真相就是:那人是盖世太保,而你的朋友是犹太人,如果盖世太保找到你的朋友,他们一定会杀掉他。因此,哪一种才算真正的诚实--说出真相,或是考虑更大的真相,整个情况的真相?哪一种才是更真实的说法?在这个盖世太保的例子里,答案是很明显的。 我们可能会发现,依照真理而行动,显然比有问必答更重要。以莫莉的例子而言,显然妹妹在当时还没有能力听进去某些事,如果莫莉立刻把这些事告诉她,她可能会更难认清事实的真相。因此我们发现,真相不仅是事实,也不只是你所相信的某件事,它是更大更完整的画面。"真实"这个词更宽广的意涵,就是把每件事都纳入考量。 真相能解放真相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回答"真相能使你自由"是什么意思,或许我们可以从刚才所发现的--你要把整个情况都纳入考量--之中找到一些线索。你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莫莉跟妹妹谈话时要把整个情况都纳入考量,其中的目的是什么?莫莉跟妹妹谈话的动机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要说出真相吗?还是希望妹妹能知道真相,让真相帮助她解脱?至于你的犹太朋友,难道你不想依照整个真相而行动,使你的朋友获得自由吗? 真相只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使你自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面向。为什么真相能使人自由?基督曾经说过这句话,但为什么这句话是真的?这才是我们要深究的。真相如何能使你自由?我在一开始曾经说过,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真相能解放真相"。 举例而言,借由理解自己,认清你经验里的真相是什么以及个中的原由,你自然会从那些情绪反应和冲突之中解脱出来,对不对?你会解脱掉那些干扰你、拖累你以及使你感到悲惨的事,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你认为真相能使你自由?你相信认识自己和追寻真理可以使你解脱,于是你试着去凌驾超我的立场,认清自己的真相。我们会发现,你越是认识自己,就越能摆脱掉错误的人格。你一旦知道它们的真相是什么,会更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反应以及生活中所有的情况。 譬如说,妹妹正在生莫莉的气,而且已经不跟莫莉说话了。她们的相处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如果妹妹这时能认清她不跟莫莉说话,是因为她仍然在生母亲的气--而不是莫莉--那么这份洞见就会把愤怒导向母亲,然后她就不会再把莫莉和母亲连到一块儿了。这会使她更自由地和莫莉相处,而且两人的关系也会更真实。如果她能看见这个真相,她就能摆脱掉对莫莉的心理反应。 我们在这里都已经见识过了,你越是能检视自己,就越能了解现在的行为是怎么一回事,人格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它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东西限制了它--换句话说,如果你理解了你的恐惧、愤怒和痛苦,那么时候一到,这份理解就能帮你从其中解脱出来。人格的反应将会失去以往的力道和韧性,你的自由度和心量会变得越来越大。你会更能感觉到自己,你的行动会更自由,和别人的互动也更自在。这就是内在工作的目的。"真相会使你自由",从我们这里每一个学员的经验来看,内在工作确实有这个效果。 认识本体比认识心理活动重要得多 但情况真是如此的话,你还不如去找个精神分析师,和他一起咨询个几年,每个礼拜碰面五次,到咨询结束时,你就"自由"了。你将会发现你的情绪冲突之中的真相,而这已经足以使你自由了。根据我们到目前为止的观察,理解自己的真相确实能使你自由。如果"你必须知道真相是什么,真相能使你自由"是成立的,那么你只需要一位心理医师就够了。许多人--尤其是心理医师,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可以对个案历史进行繁复的探讨,不过最后你会发现,心理学的知识并不能使人真的解脱。认清心理上的真相,并不能使你真的自由。你会看出某些真相,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就仅此而已了。 学生:耶稣当时所说的是:"找到神的国,你就会看见真相,真相能使你自由。" 阿玛斯:我明白了。他说的是要找到"神的国"。 学生:他说过"神的国"就在我们心中。 阿玛斯:所以很明显地,你无法从心理医师那里找到"神的国",或许你该找的是牧师,他还可能对你产生一些帮助。 学生:也许得牧师加上心理医师才行。 阿玛斯:这是个很好的观点:真相跟"神的国"有关。这也是我们必须考量的一个部分。你可能还记得我们以前说过的"坑洞理论",我们说过,心理的困境和情绪上的问题不只是由情绪的冲突所引起的。情绪上的冲突是源自于和我们的本体失去了联结,这也是一个真相,另一个事实。我有某种情绪上的困境,我的生活里出现了某种冲突和烦恼,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不清楚自己的情绪历史,主要是我已经失去了某个东西--"神的国"。我称之为"本体",我们真正的本质。 因此我们会发现,认识本体比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或情绪重要多了。你的一部分已经被阻绝于外,你再也接触不到它了。如果你有过本体经验,而且已经认清本体与失去本体之间的关系,那么你就会说:"现在我终于知道基督的意思了。我终于知道神的国是什么,认识真相是什么,以及真相为什么能使我自由。" 感觉真实的那一刹那,是什么东西使你信以为真的? 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一看真相。今天是星期天,今天我感觉很哀伤,这两者并不是相同的东西。"今天是星期天"是我们都同意的约定俗成,但是在中国,今天已经是星期一了,这样的事实是因人因地而有所不同的。所以,某些真相或事实会被我们认定是事实,乃是基于我们共同的约定俗成。"我感到哀伤"并不属于这一类的真相,它是一种主观经验,它跟社会的约定及成规无关。我怎么知道"我感到哀伤"是个真相,它并不是一个社会成规啊,如果你不赞同该怎么办?你可能会说:"你看上去并不哀伤。"而我又怎么知道我是在哀伤,哀伤又是为了什么?这整件事可能变得相当复杂,你可能会说:"我伤心是因为今天我被太太拒绝了。"你去找太太谈话,她却说她不久就要跟别人走了,可是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你哀伤的理由呢?你怎么知道你伤心是因为某人对你做了某件事? 或者你坐得好好的,突然意识到心中生起了一股伤痛的感觉,那份深沉的伤痛感就像心中有个伤口一般。过了一会儿,你说那份伤痛是起因于两岁时母亲抛弃了你,你对这一点似乎感到很确定。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并不是一种社会成规,并没有一个人在那里为你证实这件事,但是你却似乎很笃定的样子。你怎么知道那就是真相呢?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你能证明自己的哀伤确实是因为两岁时母亲抛弃你而引起的吗?那份笃定感从何而来?毕竟母亲并没有在当下这一刻抛弃你,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是什么使你那么确定以往曾经发生过某件事? 当我问你这个问题时,你的回答可能是:"那份感觉相当真实。"但感觉上很真实又是什么意思,如何能确定呢?你回答说:"这就是我的感觉,我记忆里就是这样的。那种感觉非常真实。" 假如我是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我就会质疑:"谁说事实一定如此?难道你感觉很真实,就是真相吗?感觉真实到底是什么意思?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你似乎已经信以为真了。""可这就是我的感觉啊!" 有时,外在的结果也会显示出你的自我所描述的真相是否属实。譬如说太太离开时你觉得很哀伤,当她回来时,你的心情又好了,那么至少在那个层次上,你的体认是正确的。如果拿早先的那个例子来看,你把你的哀伤和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相连,进而解决了你和母亲早期的问题。或许你已经接受某种孤独感而愿意自给自足,这时你的体认也可以被证实是真的。 然而正当你感觉真实的那一刹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你信以为真的?上帝有没有坐在旁边说"这就是真相"?如果我们能弄清楚是什么东西给了我们这份洞识,应该会使我们更加明白"真相能使你自由"这句话的真谛。 洞见能带给人笃定感与扩张感 让我们举一个比较不明确,也比较难证实的例子,然而它的说服性和真实感可能更强烈一些。譬如说,你突然生起了一份洞识,你当时可能正在打坐,心里正在考量某件事,或是正和某人互动,这时你的心中生起了一种洞识,于是你突然有所领悟:"没错。就是这么一回事。"那是一种直接而又明确的感觉。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很明白那种感觉,因为你们都有过许多经验了。"啊哈!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当你心中升起"啊哈"时,你会不会质疑它?你会不会说,"等一等,让我来证实一下这个'啊哈'的感觉是什么"?你为什么不质疑它呢?为什么你能确定它就是真相?因为当你产生一份洞识时,你的头脑会突然有一种扩张的感觉,身体也会有一种放松感。于是你说:"就是这么一回事了。"过了一阵子,你可能会得到各种的证明,也许是一个更完整的画面证实了你的洞见。但是在洞见产生的那一刻,你并不能找到什么证据,那么促使你相信它的到底是什么? 有时在洞见产生之后的几分钟内,你的某个部分会开始质疑,然而在洞见产生的那一刹那,你是没有任何质疑的。即使只有一秒钟,你还是很笃定你的觉察是正确的。你是那么的确定,甚至连真假的议题都不存在了。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然而在洞见之中到底有什么东西给了你这份笃定感,是什么东西说服了你,使你觉得那份洞识是正确的? 我一再地和你们谈到"隔绝出来的的洞见"这个观念。譬如某一天你和我正在探讨一些事,而你突然得到了一种洞识,三分钟后你有了另一个洞见,两分钟后又有一个,一分钟后又冒出另一个,接着半秒钟又生起了一个洞见。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而你也真的有一种持续的扩张感。我们确实有可能产生一连串的洞见,但又不会失去那份笃定感。那份笃定感或说服性不断地穿过你,那到底是什么?使你有笃定感的线索是什么?你认不认为在那份洞识里可能存在着某种东西--也许是一种滋味或感觉,使你毫不迟疑地认为那是真的?就好像你的某个部分比平常更明显地示现了出来。也许是神的声音在告诉你那是真的,苏格拉底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让我们试着去辨认一下,那个能带给你笃定感和说服性的东西是什么?这个能带来洞见的东西比普通的观点显得更真实。在洞识的经验里,你是不是有一种比平常更强烈的解放感?你是否能感受到一种扩张式的提升及满足感? 洞见通常包含两种东西,一是洞见的"内容",二是能够带给你笃定感和扩张感的某种"能量"。洞见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扩张感会一直持续着,它永远具有这种品质。你会重视那些洞见,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可以解放你,而且在洞见之中往往包含了比你平日的觉察更自由的一种感觉。因此我们会发现,洞见包含了比事实更多的东西。洞见之中确实有一种能量,能带来喜悦、满足和自由,而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不就是我们所渴望的解脱吗?那不就是我们认为真理能带给我们的东西吗?这个东西是那么地贴近我们自己。 如果真相能使你自由,那为什么一般的觉知却无法带给你相同的解脱感?譬如你产生了一份洞见:"今天没下雪,难怪我有点失望!"或者只是出现了一种普通的感觉:"今天不能滑雪,多么令人失望的一天。"为什么有的觉知比较能使人产生满意和解放的感受,有的却不能?为什么洞见更富有一种确定性?同样都是事实,同样都是真相,为何有所不同? 接二连三的洞见就像打开香水瓶好几次,使你不断地闻到香气 我们现在是在探索有关洞见的事,我们发现真相不只是知晓某个事实而已。在洞见之中还带着一种能量感,它会在你的身心之中出现。它显示出更多的确定性,并且能带给你解放和满足的感觉。它是一种更明确、更鲜活的自由感。当更深的洞见出现时,你的笃定感会变得更深,如果这个过程能持续一段时间,你甚至会觉得空气中有某种东西,几乎像是一种香味。你品尝它、感觉它、闻它,甚至有一股香甜的满足感。那是跟自己很贴近的一种亲密感,还伴随着一股扩张的解放滋味。随着洞见的产生,你确实会有满足感,但那不只是一种"我自由了"的感觉。每次当你产生一份洞见时,感觉上就像是把香水的瓶子打开一下又关上了。好像你闻到了某种东西--自由、满足等等。拥有接二连三的洞见,就像是把香水瓶子打开好几次一样,可以不断地闻到香气。 因此,洞见之中一定有某种东西,可以令我们毫不怀疑地知道某件事是真确的。它比一般的觉知要更真实。那份笃定感似乎跟满足或更贴近自己的一种感觉紧密相连。然而跟自己亲密或贴近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答案是:你会觉得更温暖、更满足。你心中会有一种真实及自由的感觉。引领我们进入这种状态的就是各种的事实,虽然这些事实并不尽然是我们要追寻的东西。我们真正要追寻的是那些亲密、紧密和自由的感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认识真相会使人自由。我们已经开始尝到自由及满足的滋味了。认清事实会打开你的某些东西,使你更能感受到它们,所以事实本身并不重要。每一份洞见之中都有不同的事实--有时是跟你的父母亲相关,有时是愤怒和伤痛,有时是快乐--它们是一直在变化的。其中的共通点就是满足感,而非事实本身。那位曾经说过"真相会使你自由"的人,也许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事实就是真相,但重点是在内心生起的那股笃定的感觉,那股滋味。如果你追踪真正的事实,这些事实就会让你尝到满足和解放的滋味。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凡是真相就是好的,诚实就会得到奖赏--而是伴随着真相而产生的那份笃定感,其本身就是一种不再怀疑的解放和自由。 有时事实本身也可能是极端痛苦的。你可能会想起父亲并不爱你这个事实,但即使处在痛苦的感觉里,你还是有满足感,因为你已经知道真相是什么了。你和自己更贴近,你更能做自己。带给你满足感的并不是事实本身。我们经常会认为,一段时间过后,事实自然会使我们得到解放,而我们从此就不需要有任何反应了。我现在是从一个更微细的角度来看它。如果你深入地追踪事实,你会得到一种感觉,一种滋味,一份满足感,它比我们当初听到的那句"真相能使你自由"所生起的想象,还要更贴近事实。 如果你更深入于那份洞见,深入于那种满足感,并且跟随着那股香气,你就会看见那个香水瓶。如果你拥有了那个香水瓶,自然会一直闻到香气,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把它打开,享受它的香味。追求真理就是为了找到这瓶香水。 当真相出现时,你就像是在心中尝到了某种滋味 在洞见产生的那一刻,你所看见的只有这个真相。能够使你知道真相的只有真相本身。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像废话--你知道真相是因为真相就在眼前,事实就是如此。当真相出现时,你就像是在心中尝到了某种滋味,里面有一股柔软和满足的感觉,这便是黄金般的线索了。就是这个东西使你说出了真实而有意义的话,就是这个东西使你领会到,"当我生起那种感觉时,我很清楚那就是心底深处的感觉。我很清楚我受伤是因为母亲抛弃了我。"当时并没有一个人在那里用逻辑向你证实,而是真相已经浮出了。你的内心有一部分是绝对真实的,检视事实会将那个部分释放出来。那个部分并不是事实本身,它和事实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令事实成真的某个东西。不论事实是什么,它都在那里。事实会改变,它们永远在改变。但是你心中有一个绝对真相,它能识破相对真相。你很清楚下面这些相对真相是真的--我失望是因为我失业了,我不喜欢今天没下雪这个事实--因为你可以嗅出其中的绝对真相。它就是那个能带给你笃定感的东西。如果你追踪绝对真相的线头,就会看见最完整的真相,你的本体。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比较贴近自己的原因,也是你会觉得更满足的原因。因此,真相确实能使你自由。 有个很简单的理由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旦看见真相,特别是有关自己的真相,一定会使我们和自己变得更亲密,更觉得满足。我们和真正的自己会分离,就是因为我们产生了对自己的错误概念。看见真相通常会涉及到看透这些虚假的概念,让我们发现自己更深的事实。因此,知道事实会使你从情绪反应之中解脱出来,这样就能释放掉你心中的那个事实。当你追寻真相时,你其实是在追寻自己。真相容许你做自己,这也是它能使你自由的原因之一。 追寻真相必须从看见事实做起,而事实就是眼前这一刻所发生的事。今天是星期天,我正在和你交谈,这是事实,也是真相,不过这只是真相的某个面向罢了。如果你在听我谈论真相时,你会有一种爱的感觉,那就是你眼前这一刻的事实。真相比你在当下生起爱的感觉还要深刻一些。只是发现自己感受到爱还不够;若想看到真相,就必须去觉察是什么东西使你在这一刻感受到爱。事实和真相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发现真相,我们必须看见事实是什么,而事实就是真相的香气,也是真相的结果。事实和真相的关系就像金粉和金块之间的关系。 真相便是你的本质 在任何一个时刻,你的心里都带着一些情绪,譬如某种匮乏感和失去本体的感觉。也许你会说:"好的,从现在开始,我每秒钟都要在心地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摆脱我的匮乏感。"这个愿望很好,但事实上你还是有某些必须考量的局限。你有一副身体、一个胃及神经系统,为了能活得长一点,你必须吃东西、睡觉、感觉安全和舒适。因为你有某些部分是无法永远被意识到的,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无法每分每秒都解除内心的匮乏感,而过度地逼迫自己、鞭策自己。你必需考量现实,就像莫莉必须考量妹妹的现实一样。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必须通过事实才能找到真相。事实指出了真相的某个面向,真相比事实更完整,但一开始我们只能看到事实:事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必须如实地看见它们,不能只看到心中的期待。我们必须确实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事。确实知道当下所发生的事,会自然而然引领你看见更深的真相。 因此你对于"真相能使你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现在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半小时以前我们似乎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解,现在你却发现那份理解是不完整的。你发现当你知道真相时,它自然会使你解脱;那并不是一种结果。知道真相的本身就是解脱。你就是那个真相。你就是能转化所有事实的真相。寻找真相自然会使真相获得解放。真相就是你心的本质,你心中的真金,炼金师的黄金。真相不需要倚赖任何声言。一旦体认到你自己便是真相,就不需要任何声言了,因为你即是真相。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可以回答:"我即真相。"这就是为什么苏菲圣者会称"神"为"A1 Haq"。在阿拉伯语里面,"Haq"便意味着真相。上帝的名字之一--本体的某个面向--便是真相。我认为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它,会更能帮助我们朝着真理迈进。 真相便是你。缺少了你,事实就变得无关紧要了。一旦把真相释放,你就解放了自己。但真相并不是你用来解放自己的某个东西,它就是你的本体。因此我们看见这里面有个过程。首先,我们会把真相看成是一种跟道德有关的东西,接着我们又把它看成是一个实用的东西,可以借由它来发现更深的真相,它会为我们带来自由。接着又有了更深的发现,因为真相就是你,所以你不再认为它能帮你找到真相。真相便是你的本质,所以你不再认为真相可以帮你找到自己。 在苏菲的轶事里,人们时常说:"如果你为了真理而爱真理,你就会得到解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爱自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你即是真理。爱真理,就是在爱自己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一个能认识自己的人,一定会认识他的主。"所以一旦认识了真理,你就认识了上主。 人们时常会思索:"好!现在让我们来弄清楚我的情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每次我的男朋友回到家来,我明明很高兴看见他,也很想接近他,可是却表现得很冷淡,我很想弄清楚原因是什么。"这可不是穆罕默德所谓的"认识自己",因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相,而最终的真相即是本体。当然,认清事实可以帮助你发现真相,因为事实之中含有真相,而真相之中也含有许多事实。如果知道了许多事实,你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原子,也许就能组合成一块黄金般的真相。重点并不在搜集事实,而是要让黄金般的真相更显而易见。拥有的事实越多,其中的真相就越深,而它们自然会越贴近你真实的身份。你探索得越深,越是能经验到其中的真相,一直到你抵达某个点为止。那时已经没有任何事实而只有真相了。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