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才知道,上课和演讲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第一个班,学生看我的眼神只透着一个含义:还我学费。恨不得把鸡蛋白菜扔上讲台来。只有一个学生很友善地看着我笑,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笑我的衣服穿得邋遢。那个班我清楚地记得打分是4.2,和我搭班的尹延老师打分是4.9。也是那时,我听说了新东方有这么一个变态老师,讲课竟然能如此地好。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要超过这个叫尹延的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师休息室看到了尹延,我谦卑地问他,老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跟您一样好?尹延喝了一口茶,抬头看了我一眼,缓缓地说了一个字:悟!于是我开始陷入了持久“悟”的状态。接着,他问我,一节课两个半小时,你备课多久?我说,三个小时吧。尹延说,你知道我备多久吗?我说,不知道。他猥琐地笑笑,说,很久很久。刚入职的那段时间是我最充实的一段日子,每天把课对着墙不停地讲十遍以上。一节课2.5个小时,备课的量一定超过30个小时。等一切没问题了,才敢继续登上讲台。那段日子我没有收入,靠父母每个月给我三千块过日子,不忍心花父母的钱。于是一边备课,一边省吃俭用。为了省钱,我租了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用浴室改装的单间,只要晚上有人洗澡,我就无法睡觉。于是我等着他们都睡着了我再睡。后来实在扛不住,就直接把水闸关了,经常搞得其他租户以为停水了。为了少花爸妈的钱,我吃了一个月的泡面,吃到嘴巴上起了好多小疙瘩。那时好兄弟来看我,看我住的环境,给我带了一条毛巾被,感动得我热泪盈眶。那时我们几个兄弟挤在里面吃着涮锅,拿一次性杯子装汤喝,喝多了就听着手机里的歌曲跟着唱两句。直到今天想起来,依旧很幸福。父亲从家来看我,一进我的小房子,眼泪就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那个暑假,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我只是相信,路是靠自己往前走出来的,这世上没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除了自己。就算上帝能决定你的命运,也应该如同是脚踏车,上帝蹬左边,你蹬右边,缺一不可。于是我好好备每一节课,认真过每一天,我坚信,老天是不会亏待一个努力的人的。几年后,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我第一个暑假带过的学生,他说,您上课讲的故事,现在还在影响着我。我很幸福。2012年暑假,是我在新东方的第二年。一个下午,秘书给我发来了教师打分表。我无精打采地打开了表格,惊讶地发现:第一个班4.9分,第二个班4.9分,直到我看到最后一个班,依旧4.9分,而自己一直崇拜的尹延老师竟然只有4.8分。那天在教室外,我听见尹延跟另一个老师聊天,他说,那个李尚龙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哪个分校调过来的老教师?另一个老师说,听说是个90后,现在90后都能当老师了。然后我出门,跟两位老师打招呼。那位老师看着我,赶紧微笑着点头,说,你好你好,学习要加油哦!这个老师,叫石雷鹏。石雷鹏老师是我见过的学术水平最高的老师,虽然之后我们每次拍戏都会给他安排一个猥琐的角色。但大家都明白,只有一个德高望重和自信的人,才敢于接受这么难的角色。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再后来我们成立了网上最牛的网课团队“名师天团”。2013年,四六级改革,与此同时,特别巧的是教听力的前辈们怀孕的怀孕,生孩子的生孩子,坐月子的坐月子。后半年,我每天十个小时或者十个半小时的课,从这个校区赶到另一个校区,从这帮学生过渡到那群孩子。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吃饭极度不规律,睡觉不超过五个小时。为了保障课程质量,我每天起得很早,提前到校区调整状态看一遍课件。为了对得起学生的学费,每次课我都站着上,喝大量的凉水和红牛来保持清醒。那段日子,我刮胡子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晚上吃夜宵,体重飙升,我上课时说我是90后,但学生们说我有四十岁。每次刚一下课,就打车飞奔到另一个校区,等到了另一个校区,才知道在路上就那么一会儿时间,但即便再短的时间我也能进入梦乡。晚上我看着夜色,时常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学生给我的掌声和在微博上给我的留言,那时我才觉得今天的努力没有白费。记得有一次,连续地备课上课,让我疲倦不堪。上课时电脑忽然崩溃,无法投放PPT,眼看课程就要出现事故,我看着下面一个个求知的眼神,心想一定要解决,然后焦急地跑上跑下换电脑调整线路。当电脑的画面调整到大屏幕时,我激动得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声。学生们看着我笑,可只有我知道,只是屏幕能调节出来,音频还是无法使用。可听力课没音频怎么行。于是我人工播放,冒充男女混搭,念了一节课,嗓子冒烟。中午,没吃饭,跑去修电脑。因为课间只有五十分钟,下一拨学生就来了。修电脑的工程师修了半天,终于修好了笔记本,我在最后一分钟冲进教室开始上课。学生们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看我满头大汗,还以为是刚从别的校区跑过来。他们该学还是在学,该笑还是在笑。回到家,我倒在床上,捂着被子开始大哭,心想图什么,我他妈才二十三岁。这时,忽然一条学生微博私信映入眼帘,上面写着:老师,今天辛苦了。我扒开被子,擦干眼泪,打开电脑,继续备明天的课。在决定离开新东方的那天,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四年的讲台,熟悉的麦克风,可爱的同事,最重要的,是那些稚气可爱的学生。可毕竟自己还年轻,该追的梦想还要去追求。我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龙影部落,两年前,我们和优酷合作了《在路上》作为我们的第一部电影。随后,我们又拍了《变质的选择》《崩溃青春》,再后来,我们拍了《断梦人》在电影院上映。这些年,我最喜欢的,是用镜头记录青春,用铅笔写下记忆。我最擅长的,是发现身边的美和身边让人感动的瞬间,让它们变成故事去感动更多的人。决定离开新东方的最后一节课,我提前了半小时进教室,看着学生一个个进来,我停止了课前播放的音乐。课程结束后,我放下麦克风,认真地跟学生们讲,这是我最后一节课,在新东方的,最后一节课;或许,是当老师的最后一节课。本来笑容满面的学生,忽然都不笑了。我讲完了最后一段话,说,各位,我们照一张相吧。他们立刻沸腾,闹着跟我合影,我强颜欢笑,可转身,便泪如雨下。毕竟,最年轻的日子,全部给了新东方的讲台。毕竟,我今年快二十五岁了。毕竟,我也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我最爱的,是那些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学生。最不舍得的,也是他们。有趣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还会有更好的老师陪着大家,比如尹延、石雷鹏,比如舒洋、杨飘沐。我一直觉得,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东西,更要以身作则,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不要把经济放在首位,否则,一个老师是讲不好课的。在新东方的最后一年,我陷入了最让人反感的政治斗争中。有时候一个人再聪明,人在江湖也身不由己。如今,也不怕得罪个别领导了,说句心里话吧,学生都不傻,把挣钱放在第一位,不去跟学生交流,不问学生的需求,怎么可能讲出让学生满意的课?其实当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备好课,让学生学到东西,从而能得到他们的认可,然后得到该有的回报。至少这四年,我很享受这段单纯有你们的旅程。路上,我认识了一些好朋友,经历了一些难得的故事,虽然很难忘,但我依然要和你们说再见,只因为愿我们都能越来越好。梦想起程的路上,无论我会不会迷茫、今后会在何方,后面的日子,我还会和尹延、石雷鹏老师关注在线教育,我们成立的“名师天团”希望能不受平台限制,帮助更多需要我们的学生。与此同时,我离自己的电影梦想,也越来越近,或许从未远过。生活就是如此,若不一步步走,永远看不到曙光。好吧,起程了。我一直在,陪着大家。爱你们。只有偏执狂,才能创造卓越2014年,《爆裂鼓手》(Whiplash)在北美电影院上映,首映场人山人海,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第二部作品大获成功。现场,他说了一句话:我想拍一部不一样的励志电影。我们看过太多励志的话语,听过太多励志的旋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无论多努力,最后都没有好的结果。却不知道,当你把未来交给鸡汤,把梦想交给励志,你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到头来都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观影途中我几度落泪,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安德烈努力练习,想要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的故事。安德烈进入音乐学院的时候,原本是个自卑的学生,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弗莱彻教授的顶级班。教授弗莱彻是一个处女座偏执狂,他对每一个乐队成员的要求都达到了极端,不仅要求他们出色,甚至要让他们突破自己。他的学生,毕业后甚至因为弹错了旋律自杀身亡,弗莱彻培育学生的方式让所有人震惊,他甚至因为鼓手屡次节拍不对扔凳子砸了过去。安德烈加入乐队后不久,因为主力鼓手丢掉了谱子无法继续演奏,安德烈顺利地成为主力鼓手。他努力地练习,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是,好景不长,安德烈的位置马上被另一个刚来的小伙子盯上,弗莱彻冷冷地跟安德烈说,如果你想要主力鼓手的位置,earn it(自己挣回来)。为了成为主力鼓手,安德烈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先是和热恋的女孩子分手,说陪她的时间会消耗自己练鼓的精力;接着,他经常练习到深夜,手被鼓棍磨出血,他贴了创可贴继续打,直到创可贴被血湿透。就这么偏执疯狂地训练,终于迎来了学校的重要演出。安德烈走得匆忙,竟然没有带鼓棍,弗莱彻偏执狂的个性上来了,他坚称,如果不拿鼓棍就是不尊重比赛,坚持要换人。可是安德烈为此准备了太长时间,他怒火中烧地大声说道,你给我等着,我回去拿。弗莱彻说,你回去可以,到时候你不在我就换人。弗莱彻用最快的速度开车回去,他拿了鼓棍,骂骂咧咧地往回开,却没想到一辆卡车冲过来,撞飞了他的车。他浑身是血,但是伤势不重,卡车司机提醒他,赶紧看医生。他二话没说,拿起鼓棍就跑到了演出现场。幸好,他没有迟到。和所有的励志电影不一样的是,他并没有爆发小宇宙,掌握第七感出色完成表演。相反,他的手伤得太重,血滴到了鼓上,最终,他没有坚持下来。弗莱彻走了过来,没有鼓励,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You are done(你完了)。安德烈疯子似的扑向了弗莱彻,仿佛自己已经到达了生命梦想的极限,他咆哮着被队友拉走,从此退学回家。他靠当服务员为生,曾经尝试着找过自己的前女友,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郁闷之下,他常常去酒吧,却在酒吧里,看到了魔鬼导师弗莱彻。原来弗莱彻也被学校开除,两人喝了一杯酒后,弗莱彻邀请安德烈参加了最后一场秀。现场,弗莱彻看着安德烈说,别以为我不知道是你想办法让我被学校开除了。接着,安德烈惊奇地发现,只有自己没有演奏的谱子。他惊讶地看着台下的评委,接着,他起立离场。他明白了,自己或许要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舞台,离开自己的职业了。可是,他回头看了一眼弗莱彻,忽然间转头上台,坐在鼓的面前,沉寂两秒,不等弗莱彻报幕,鼓声震起,疯子似的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安德烈一次次地被逼入绝境,最终,他像弹簧一样,被压迫到最底层,终于又反弹到最高处。台上,弗莱彻冲着安德烈点头,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认可过谁的作品。此时,他看到了安德烈的倔强,看到了他的疯狂,因为他知道,只有偏执狂,才能够创造出奇迹。我联想到身边的很多人和事。一些人看似每天在努力,却并没有好的名次,为什么?因为你在努力的时候,别人比你更努力,可能跟自己比每天都有进步,但是,你要的是名次,而不是成就。既然你要的是名次,就要比别人更厉害,更需付出努力。所以,当一个人每天花十个小时提高自己,已经到了极限时,想要超过他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变成偏执狂,就是疯子似的每天花十五个小时。一般人可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哥们儿不吃饭跟疯子一样学习,可是,当名次出来,一切就有了答案。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只是自己眼中的一般努力而已;自己心中的努力,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是在舒服地消磨时光。上帝是公平的,人既然有梦,梦就要够疯,够疯才能变成英雄,总有一天才会有自己的传说。我的朋友Allen是一名英语老师,他的发音好听到让人分不清他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大二那年,他转学到另一个学校,那时,他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从大一重新读;第二,是用两年修完别人四年的学分。他想了想,说,我选第二个。跟他一起转学过来的有三个人,另外两人都放弃了,而他每天早出晚归。两年,他平均每天在自习室、图书馆的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无论夏天冬天,他都早早地去图书馆占位置,大四那年,他还决定考研。其实任何人,当几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时候,即使扛得住,也是牢骚满腹。但是Allen没有指责,默默地把每天的学习时间增加到十六个小时。早上六点半就去自习室,一直到晚上十点半,中间,只是会午休十几分钟,吃点东西。我经常给他打电话,他到晚上才回复我,我问他在干吗。所有的时间,他都在学习。这世上只有偏执狂,才能做出一些让人觉得钦佩的事情。毕业前,他用两年修完了别人四年的学分,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外交学院的口译研究生。他告诉我,幸亏只是一年,要再来一年,我就不会跟人说话了。我说,你都成魔了,谁还敢跟你讲话。的确,后来我们一起合作干事业,确实感觉到他已经无法适应我们常人的交流方式。我们在聊一件事,他忽然间插嘴说另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好在,这样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现在,他在一家创业公司,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开始了工作,做得很不错。曾经看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程蝶衣就是那样的不疯不成魔的人。可是,他太钻,太极端,最终结果太凄凉,但他在唱戏这个领域的成就,突破了自我,更震惊了别人。我们在生活中做的每件事,是否都少了很多疯狂成魔的偏执狂特性?在一生中,我们有多久没有专心致志不计后果地做某件事情了?是否是因为我们太犹豫,或许是因为我们热情逐渐减退,我们以为很努力了,却只是自己给自己打扮得美丽动人。所以,别觉得那些人好偏执好可怕,那种对梦想的执着,真心值得我们学习。只是,别过了就好,毕竟,人还要生活。我曾是少年那年,一个少年独自走在世贸天阶,背着包,不敢往天上看,因为上面有个大屏幕,秀满了恩爱,写满了思念,记载着各种虐单身狗的话。他一直低着头往前走,忽然间,他停住了,因为,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一个孤单的身影,被灯光照得格外孤单。他含着眼泪快步离开这个地方,外面是震耳的鞭炮声,那天是春节,他因为接了一个活儿,能多赚两千块,于是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回到出租的单间,打开电脑,整个合租的房屋里只剩他一个人,他打开电脑里的音乐,忽然间,眼泪哗啦啦地掉。那年年底,他拿着一本厚厚的剧本去跟制片方谈分成。制片方说这是一个好故事,一集两千卖不卖。男孩说,卖。监制说,那要按照我的要求改。男孩说,好。所以过年男孩为了赶工没有回家,一个人默默地改。外面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他却戴上耳机听着音乐不停地打着字,偶尔喝一口咖啡,看看深夜中的北京。他想象着有了这些钱能给父母买套好看的衣服,这个比过年更有意义。除夕当天,他写了二十集的连续剧给制片方,没想到,监制辞职了,新监制又提出了新要求。他没有抱怨,拿回剧本继续改。三天没有睡觉,伴随着他的是不停地打字和红红的眼圈,他赶出了剧本交给监制。监制看完很满意,说等着吧。可是,这一等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男孩没有拿到钱,于是不好意思回家。在北京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看着灯火辉煌,看着过完年回来继续打拼的人们。一个月后,监制打电话给男孩,说,如果你想拿钱,就不能署名,因为我们不用没有名气的编剧;如果你署名,工资可能就没那么多,你选择什么?少年把手握成拳头,说,我要钱。监制笑了,说,对嘛。几天后,少年拿到了这笔钱,他给父母买了一套衣服,回家。父母看到他憔悴的脸,难过又心疼,可男孩的笑,消除了父母的所有顾虑。男孩说,爸妈,我很好。再次回到北京,他去兼职给学生讲课,好在他的英语不错。与此同时,写杂文投稿。他几乎什么活儿都接,只要能赚钱。他经常一个人回到房间的时候,已是上了一天课,钟表指在晚上十点。他没有朋友,只有工作伙伴,他给自己泡一碗面,看着制片方给的方案,瞪着屏幕,戴上耳机,听着歌写着剧本。这种日子,过了一年。他习惯了晚上自己去楼下喝一瓶啤酒,习惯了爸妈打来电话时说过得一切都好,习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出租房对面那对情侣娇喘的声音。他一心一意,坚信总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双手,能改变这样的生活。总有一天,他会笑着把这些讲出来,总有一天,他会让别人高看他。和励志故事不同,男孩最终没有出名,没有成为富豪,没有成为什么大师。但他的坚持,让他的生活改变了。那一年,他的发小儿来到北京跟他一起打拼。他租了一个大点的房子,房租他出大头。他们经常晚上喝酒到半夜,笑着看着北京的夜景,在大排档哭得稀里哗啦。偶尔,发小儿问他,这个地方的饭会不会吃不起?忽然他严肃了很多,安静地说,从今年起,北京没有我们吃不起的地方。那一年,他的亲姐姐从美国回来。他买了车,从机场接回了姐姐,请姐姐去北京最好的餐厅吃饭,晚上请她去最好的小酒吧喝酒。姐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微笑着去帮他姐姐搬家。刚回来时,他姐姐问他,北京好混吗?他笑笑说,放心吧,有我呢。那一年,他找到了一个爱他的女孩子,他不允许她坐公交挤地铁,每天接送她上下班;他给她买最好的化妆品和衣服,带她看话剧逛书店。他把最好的给她,因为她足够爱他。女孩子调皮地对他说,因为我在,所以你很幸福。但她的脸上才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那一年,他很多朋友回到了北京。那一年,他也交了很多新朋友。忽然间,他不再需要面对晚上的孤单,不用再去直面白天的孤独,他不会去翻开电话簿不知道打给谁了,不会刷着朋友圈想着去发些什么了。一天,朋友跟他说,有你在,我们很幸福。男孩问,为什么?朋友说,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你曾经历的那些孤单和痛苦。你经历的,你都帮我们用肩膀扛住了。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月薪上万。他曾经以为,和励志故事一样,自己吃的苦,是为了以后成为人上人,去站起来鄙视那些曾经让自己跪着的人,大摇大摆地一杯咖啡泼到那些人脸上。可忽然发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让自己成为那种世界上不可缺少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自己爱的人和亲人兄弟朋友,再也不用受同样的痛苦和煎熬了。他吃的苦,没有让自己成为人上人,只是让他爱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幸福了不少。那些他经历的绝望,只是为了让爱的人充满希望地活着。有人问过我,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奋斗的意义很简单,当你说,你为了国家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的刹那,别说别人不信,你自己都会觉得夸下这么大的海口会让你迷失方向。奋斗的意义很简单,让爱你的人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让你爱的人不要遭受不必要的难过。奋斗的意义很直白,只要你还相信,你能长出一双巨大的翅膀,不是为了让自己飞得更高,而是你能用这双翅膀为爱的人遮风挡雨。当这双翅膀足够有力的时候,自然也能飞起来,带着他们飞起来,飞得足够高。奋斗的意义不复杂,为了你爱的那些人能更幸福,自己挨上两拳,又有什么呢?做一个纯粹的演员前不久《我看你有戏》中,北影的保安为了电影梦火了。在这个圈子混了几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么大明星大导演,而是这些和我们一样,为了电影梦,默默付出的人。虽然很多明星也是从路人甲奋斗起来,但当光环变得闪亮,那些曾经追梦的步伐也就慢了下来。其实人都一样,成长后,反倒懒了,怀念起一无所有的日子,只觉得离自己好远。我刚认识他的时候,是我自己的电影《断梦人》开拍前。那时投资确定,剧本完成,场景定格,就差选演员了。我们在传媒大学开始了招聘演员面试。他上台的时候,并没有给任何人太深刻的印象。他长得很一般,怎么当演员?他斜背了一个军用的挎包,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这么看着我们,然后嘴角上扬,笑着说,你们好,我叫D。面试题上说,假设您的父母不让您选表演专业,让您学医,您可以自拟台词,自设动作,一分钟的即兴表演。其实,在他之前,我们已经看了很多人千篇一律的表演,然后再看了眼他的长相,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是一分钟后,他征服了我们所有人。他忽然跪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角露出悲伤,泪腺打开,眼泪哗哗流下。他只说了一个字:爸……那一刻,我们集体投票,男一号就选他了。制片方看了他的照片,问,这样行吗?我说,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开机的第一天,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进度一直非常慢。我们从晚上六点,拍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多。第一缕阳光已经照到了大地,零零星星的路人匆忙地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团队里的所有人红着双眼,录音师拿着小蜜蜂发呆,摄像师扛着架子快打起呼噜了,执行导演疲倦地看着监视器。我看着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帮兄弟因为多次合作,以后还会继续,赔罪的机会有的是,可是这些演员呢,或许以后再也不会合作,第一天,就要让他们这么辛苦。我猛地回头看到了不远处的D,他竟然还在拿着台词小声朗诵着,眼睛睁得大大的,铿锵有力地比画着接下来的那场戏,没有丝毫的困意。D是一个佛教徒,不吃肉,第一天我们剧组拿的盒饭里有肉,他一点也没吃。但他并没有告诉我们真正的原因,只是告诉我们他不饿,可到了凌晨,依旧没有看到他表现出饿的样子,这货还在神采奕奕地看着剧本。似乎,戏里的他,才是真正活着的。后来我才明白,梦想就是他的粮食,演戏就是他的氧气。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人当然不会饿,只会疯。我们的剧组里,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其实每一个剧组里面都会有漂亮的女孩子,尤其是演员组。所以,每次休息的时候,漂亮的女孩子都是大家包围的对象,男人们在她们身边,总是叽叽喳喳个不停。另几个演员每次在休息时都会去找女孩子咋咋呼呼,可在角落里,每每都是D,一个人默默地拿着台词,为下一场做准备。他似乎就是为戏而活,其余的,无欲无求。有时候,我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说,休息一下吧。他笑着告诉我,没事,下一场戏的台词还没怎么看。我递过一瓶水,笑着离开。第二场戏开机,每场戏,D总能一遍过,而且是找不到瑕疵地通过。偶尔NG的时候,也仅仅是因为对手没有入戏被迫重来。他经常来找我,说,导演,这里我演得有点不好,能不能再来一遍。甚至跟我说,我有好几种演法,你要哪一种?每次回家的路上,我们都惊叹于D的演技,还记得那场在医院的戏,角色的父亲离世,他跪下的刹那,演哭了现场所有的人。当导演喊出action的时候,D似乎就变成了电影中的那个角色,没人注意到他的努力,好像他天生就会演戏一样。他是一个纯粹的演员,是一个努力的人。这个圈子里,最光鲜亮丽的,是演员,可是谁也不知道,最苦×的,还是演员。记得有一天,剧本需要演员跳进湖里救猫。我见过很多演员,他们只愿意演对话场景,只愿意演卿卿我我的戏,不愿意演打戏,更不愿意玩儿这些“杂技”,因为容易受伤。于是导演组开始考虑能不能不让D跳进水里,拿声效代替跳水,切换其他的场景。D走过来,坚定地跟我说,水是必须跳的,因为这样更真实一些。于是,就有了戏里那段他跳进湖里救猫的片段。杀青那天,我们在酒吧喝得酩酊大醉,他提前告别。我问他为什么走那么急。他说,他还接了另一部话剧,要早点回去看剧本,怕晚了没公交了。我陪他走到车站,和他简单聊了一会儿。他跟我说,能拍这样一部电影他很愉快。我对他说,我也很开心能和他合作。他说,我写了一个剧本,想给你看看。我说,好的,那我陪你走走。路上,他告诉我,他每次坐公交去大望路,然后和别人拼车回燕郊,这样只用十块钱。我才知道,他住在燕郊的一个出租单间中,和别人拼租,小房间只够放下一张床。而我们很多戏都要求九点到南五环的大兴拍摄,对他来说,要绕过大半个北京到达目的地。我不敢想象他要起多早才能保证每天不迟到。想到这里,我鼻子发酸。送他离开后,我认真地说了一句,谢谢。他眼睛睁得大大的,傻笑了一声离开了。北京的路灯把他离开的背影照得很亮,像是舞台的灯光,把这个来北京打拼的过客聚焦于这座城市的正中央。随后的日子,因为忙于出国深造,逐渐地,我有些脱离了电影圈,很多剧本压在电脑的硬盘里没有变成电影。我推掉了很多拍戏的机会,推掉了许多写电影的邀约。日子就像发条一样,与麻木的我擦肩而过。前几天,我收到了D的短信,他问我,要不要去看他的新戏。我才知道,他加入了陈佩斯的团队,开始了话剧《闹洞房》的表演。我拿到他的票时,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依旧睁着大大的眼睛,上扬的嘴角,只是头发剪了。他匆忙地送来了票,然后喘着粗气说,不好意思兄弟,正在排练。我问,你排练多久了。他说,都三十多天了,一直在这里住着。我笑着接过票,说,快去排练吧,首演成功啊!首演那天,我们买了两束鲜花,期待地坐在前排,希望能看到久违的表演。可是,直到第一幕结束后,他依旧没有出场。很快,在第二幕的一个矛盾点后,他出场了,他瞪着大大的眼睛,上扬的嘴角,笑得古灵精怪,演得逼真有趣。能看出,他还是那样,在台上时那么忘我,每一个眼神都和角色融在一起。他没有变,还是那个纯粹的演员。直到表演结束,我才知道,他不是男一号,但他的表演,却格外地耀眼。我起立鼓掌,热泪盈眶,忽然想到他辛苦排练的几个月,只是为了一个配角,这些努力,都只是为了让这个配角更加完美,只是为了让整部戏得到观众的认可。话剧结束后,我没有打扰他,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就离开了。因为我知道,不用打扰,因为等大家散场后他还会回到舞台上继续训练,等整部戏结束他还会有其他的戏,会有更大的舞台,会更加努力地过每一天,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演员。一些人,他的青春都是在路上度过的,他们或许看起来很累,但是他们充实着幸福着。老天爱勤奋的孩子。此后,我在话剧场上频繁地看到他,他主演的《等待戈多》被搬上大银幕,行内很多导演都在夸他。曾经有人问过黄金配角吴孟达,说你总在周星驰的光环下,你怎么想。他笑笑说,既然没法成为主角,就要成为最好的配角。D还在打拼,为成为一个纯粹的演员努力地打拼着。其实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北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证明着自己的执着。没人保证他们一定会成为王宝强,没人确定他们一定会成为大鹏。但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用自己的汗水滋润着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