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出鲍叔牙所言,后来在他的推荐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管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霸主。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正因为如此,古人讲:试玉要烧三月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句话可说是识人、用人的要义。人海茫茫,世事变幻,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真是不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爱好,都受着外界千变万化的事物的影响,因而生活塑造了千千万万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习惯秉性、文化素质、道德修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的性格外向,快言快语;有的待人坦诚,肝胆相照;有的沉着老练,办事自如…然而,也有狡猾奸诈者、阳奉阴违者和阴险的口蜜腹剑者。大千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鱼龙混杂,把人们的视线搞得眼花缭乱。尤其是有的人随着环境的变化,像变色龙一样,一改常态:如趋炎附势者可以落井下石,锦上添花者可以雪上加霜,花言巧语者亦可栽赃陷害……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欲壑难填的人便会抛掉从前的“甜言”、殷勤”而换上另一种面孔。可是有些好心人往往容易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以诚相待换来的是虚情假意,以善待人得到的是蛇蝎噬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语实在是经验之谈。知人必须辨其意,识人必须察其行。因而,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穿透力,来洞察世间之人,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才是识人之法、取人之道。知人需辨人。辨察真伪,辨别是非,需透过荷叶觅到藕,透过现象看本质。试想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淮北柑橘,不是也曾蒙骗过世人吗?然而,那“金玉其外”的柑橘只要不食入腹中并无大害。而那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如若被其假象所迷惑,信其甘言,委以重任,就如在生活的花园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心比知天还要困难。天还有春、夏、秋、冬、朝、暮的固定循环,人却是外貌淳厚而内心深沉。所以,有的人外表谨厚而行为骄逸,有的人貌似长者而实际上品行不端,有的人外貌驯顺而内心刚直,有的人外似快捷而内心缓慢,有的人看似舒缓而内心急躁。看来,孔子都感到识人知人是很难的事情了。学会知人,要经过长期的交往与检验。古人这样地慨叹:“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古人告诫后人,既然知人难,那么就要把握事物的征兆,防患于未然。人常说“:患难之交真君子。”可是有的人可以共荣华,不可以共患难。《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旅人与熊”的故事:两个朋友在旅途中遇到一只熊,一个抢先爬上一棵树,自己躲起来;另一个无路可走,只好倒在地上屏住呼吸,假装死人。因为熊是不吃死尸的,熊嗅了嗅走开了。树上那个人下来问那位装死的朋友,熊在他耳边讲了什么。树下的人回答说“:熊给我一个忠告:‘对于在危险面前把你抛弃了的朋友,决不可以与他一同旅行。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与处世方法,人的心理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比如趋炎附势的人,对有权有势的人虽然百般逢迎。而对方一旦权势丧失了,在他的眼里和心里也就一钱不值了。因此,我们应该在社会的实践中善于辨人、察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的言谈,还要看他的行为,这是选用人才的必由之路;听取别人有益的言论,不必过问他的品行,这是取别人之长的方法。我们当然提倡和率先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对于人才亦不必苛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有惜才之心,护才之德,察才之方,识才之眼,辨才之智,用才之策,善于扬人之长,避人之短,使真正有十八般武艺的人都能各尽所长。人,是复杂的,是立体的。因而要学会知人,把视野扩展到 度是不够的,应该扩展到 度,甚而如同全息摄影一样,才能看到一个全新的、立体的人。学会用人用人要有大气量,出以公心 以事业为重。这样才能罗致人才,为我所用。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之后,对群臣发问:“朕为何能够取得天下,项羽又为何会失去天下高起和王陵分别回答:项羽性情高傲,陛下人情味很浓;陛下取得胜利,能无私地把战利品分给大家,而项羽却中饱私囊;陛下用人不疑,而项羽却偏爱猜忌,所以您取得了天下,项羽失了江山。”刘邦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不如萧何;若论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位都是当今最杰出的人才,有他们做我的得力助手,这是我能夺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他焉能不失天下。”刘邦认为,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麾下有人才,而自己又能做到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聪明才智。张良、萧何、韩信在历史上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像张良这样的优秀军师,项羽帐下并非没有,范增就是一位。在项羽起兵后,范增屡出奇计,使刘邦连遭败绩。但随着范 增威望的提高,项羽嫉贤妒能的思想膨胀,对范增开始不信任,就在这时,项羽又中了刘邦谋臣陈平的离间计。更加深了项羽对范增的猜忌之心,致使范增被迫告老还乡,中途,背上长疽,郁郁而死。项羽败北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懂得发挥属下的才智,不能招揽、容纳天下的贤士。导致最后众叛亲离,所以注定要失败。知人善任,指对人的了解客观全面,并且善于使用。单枪匹马难以打天下,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一班能人干将。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认为:善于选择人的人就能统治别人,不善于选择人的人就被别人统治;善于选择人的人可以称王于天下,不善于选择人的人就会被灭亡。能否发现选拔一大批贤良能干的人才,知人善任,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之一。人才是有的,问题在于要善于发觉。晋朝的文人左思就叹息“: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没有奇才?只不过是还隐藏在民间,不被认识。因此,古人又感慨说:治理国家的最大困难在于知人善任。若能知人善任,治理国家也就不难了。学会用人,尚贤使能,就要有见识,有胸怀,有气度。这表现在对待顺逆、长短、名实、亲疏、才资、公私等方面。学会用人,要认识到有才能的人有主见,大都不是惟惟诺诺之徒,往往是敢陈己见,不轻易苟同,更不阿谀奉承。墨子说过:好的弓难以拉满,但是它能把箭射得很高,或很深地射中目标;千里马难以驾驭,但是它可以负重远行;优秀的人才不随便服从瞎指挥,但他可以使君主得到尊重。恰恰相反,无能之辈或品德不端的人,他们都顺从君主的心意,以便取得君主的宠信。君主喜好什么,他们就赞誉;君主憎恶什么,他们就毁谤。这种小人的话很“顺耳”,但听了却要坏事误国。学会用人,不必要求十全十美,洁白无瑕,那样就选不出好人才,而只能选出庸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古训值得深思。用人只能用其所长,至于无碍大事的小节则可以略而不计。因此古人认为: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学会用人,不能只看重名门出身、名校毕业、头衔如何,不看重实际才能。当然,将门出虎子,名师出高徒,确实为数不少,但也不尽然。有些名门之后,名校之生,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选才应该着眼于实际才能。而出身卑微、经历坎坷、实践丰富的,往往不乏佼佼者。学会用人,不能以亲疏为标准。当然,人们都希望自己部属中的干将,应该是和自己一心的,信得过的,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这种亲不应该是自己的派系或亲朋,而要看他是否有才,是否能干。如果是庸才或小人,即使是嫡系的或亲朋,也会坏事。相反的,如果是来自敌人营垒的,但他愿意为人民服务,又有真才实学,那就应该量才而用,不要歧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放开手脚,大胆使用。学会用人,不能论资排辈。当然,不可否认,资历意味着实践,正如人们所说的:“我过的桥也比你走的路多。”而年龄辈分往往也和资历相联系。但是,资历、年龄、辈分并不等于实际的才干,常有资历深、年龄大、辈分高的才能反而不如资力浅、年龄小、辈分低的,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论资排辈是短视的、无能的、有害的。对人的使用要着眼于实际的才干,而只把资历、年龄、辈分作为一种参考。学会用人,要有“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精神。也就是自己亲人中如果确有能人贤者,可以不必怕涉嫌而大胆举荐。相反的,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女亲戚朋友,明知不佳也委以重任,也不能因为他过去反对过自己,给我为难,从而无视他才能卓越而列入另册。用人要有大气量,出以公心,以事业为重。这样才能广致人才,为我所用。学会聆听真正从交谈中汲取收益的人,往往是那多听少说的人。也许,上帝赐给我们每人两只耳朵但只赐给我们每人一张嘴巴的启示就在这里。杰尔 厄卡夫是美国自然食品公司的“推销冠军”。一天,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把芦荟精的功能、效用告诉顾客,女主人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兴趣。杰尔 厄卡夫立刻停止宣讲,动脑筋细心观察。突然,他看到阳台上摆着一盆美丽的盆栽,便说: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难见到。”“你说得没错,这是很罕见的一种。它真的很美,美在于那种优雅的风情。”“确实如此。但是,它应该不便宜吧?”“这个宝贝很昂贵的,一盆就要花 美金。”“什么?我的天哪, 美元?那每天都要给它浇水吗?”“是的,每天都要很细心地养育它……”女主人开始向杰尔 厄卡夫倾囊相授所有与兰花有关的学问,而他也聚精会神地听着。最后,这位女主人一边打开钱包,一边说道“:就算是我的先生,也不会听我嘀嘀咕咕讲这么多,而你却愿意听我说了这么久,甚至还能够理解我的这番话,真的太谢谢你了。希望改天你 再来听我谈兰花,好吗?”她爽快地从杰尔 厄卡夫手中接过了芦荟精。洗耳恭听,指洗净耳朵,恭敬而专心地听别人讲。形容诚心诚意地听人讲话的态度。人类历史如果单从经济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话,大致可分为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和未来的精神化社会几个阶段。在信息化社会,开创一种事业的起码条件是要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一是阅读,二是观察,三是经历,四是倾听。当你紧闭双唇,洗耳恭听时,便可学习到许多事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类更要靠“耳”获取信息,谁抓住这稍纵即逝的信息,谁就能成功,谁“两耳不闻窗外事”,谁就要失败。人类高度发展的智慧,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为人善谈者,人称有口才;观察能力强者,人赞具慧眼;思维敏捷者,人谓聪明。惟独夸耳者少,甚至还说什么“: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此这般,不仅埋没了耳朵的重要,也会迟滞人的全面发展。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耳是耳闻的能力,是人汲取精神财富的五大渠道之一。据心理学研究,人对知识的涉猎, 来源于视觉, 来源于听觉, 来源于触觉, 来源于嗅觉, 来源于味觉。由此可见,人不能无耳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指只有听取不同的意见,加以比较,吸取其合理的部分,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时,应该做到“兼听”,多方面了解情况,对事情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好。尤其是做领导工作、做群众工作或解决人事纠纷时,更应该注意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真正从交谈中汲取收益的人,往往是那些多听少说的人。也许,上帝赐给我们每人两只耳朵但只赐给一张嘴巴的启示就在这里。说话,这是生活中必须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一天的生活,都需要靠说话来推动。有时,一句话、一席话会影响生活的脚步,改变人生的态度。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话”可就举足轻重了。刘备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明了政治、经济、军事,也明了天时、地利、人和。后来,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论语季氏》说“:视思明,听思聪”;《陆象山集 语录》说“: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荀子 儒教》说“: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论衡 超奇》说“:博览多闻,学问习熟”;清朝郑燮更明确地说:读书好问,不问不得,不妨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并露。”有谈无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交往。在信息社会,领导者的决策, 靠信息, 靠决断。作为领导者,在听取方方面面意见时,不仅不能偏听,要兼听,更要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交往的场所,时常会听到“洗耳恭听”这句话,作为表示礼貌的谦谦之辞。为交往现场增添一些气氛当然可以,然而真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学会聆听,首先必须尊重交往对象本人,特别是他独到的思维,真诚地准备采摘别人奉献给你的思维之花。学会聆听,就应该倾听各种不同的、甚至是看来荒诞不经的意见,然后才可能从中领略到“兼听则明”的乐趣。学会聆听,必须积极地启动自己的脑筋。要知道所谓听,决不是任由谈者用话音来震动自己的耳膜,而是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来接受谈者的思想。事实上,在认真倾听的时候,也只有伴随着自己的思考,才会有双方的交流,才会对谈者做出有见解的反馈和有价值的反馈,才能真正考验出听者的诚意和能力,才能使交往关系产生思想上的融汇。学会感恩要学会感恩、知恩、报恩的人生准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两句话: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我有惠于人不可记!”“霍金先生,残酷的病魔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三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下面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三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唯一能动的部件。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他是不会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可霍金只有仅仅三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如果没有计算机, 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三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指回报他人对自己的善行、善德。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行为;受恩不忘,是一个人有良心的表现。《说苑》中有语曰:惟贤者,能为报恩。”其意是说,只有贤人君子能够做到知恩报恩。学会感恩,乃是一个人有良知的君子之风。那些知恩不报的忘恩之徒,被认为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人们都记得《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它讲的是在雪地中,一只狼即将冻死,这时好心的东郭先生救了它然而等它复活过来之后,却恩将仇报,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以充饥。因此人们把忘恩负义的小人称为“狼心狗肺”。学会感恩,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因为一般人易记仇而不善怀恩受恩之人,往往当时感动一时而时间一久就淡忘了。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讲的“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意思是受了别人的恩,虽然至为深厚但也不想回报。这样的结果是使世态炎凉,人情淡漠。我们应该做一个施恩勿念、知恩图报的有情有义的明理人,改善、和谐、融洽、加深人际关系。学会感恩,要将恩情牢记。社交里、人情中,别人帮我做了事,给了我一些好处,我们应当把它牢牢记在心里。不然的话,时间长了人家就可能说你这个人不明事理,甚至会说你是“白眼狼”。友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往来的基础之上,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待物接人的基本礼节和道德准则。得到别人的恩惠和帮助,收下别人的礼物和关怀,应感到其中友好之情,给以不同方式的感谢或适当的报答。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能将恩情偿还。别人受恩于我,付出一定的代价和一定的心血,哪怕是一点点感情,也是应该还情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的频率很高,相互合作的节奏很快。如果你希望与他人长期合作,彼此往来,就要不断深化情感,就应对别人的恩德及时以不同方式偿还。忘情忘意之人难以有长久的知心朋友。因此,我们珍视人际间的恩意,尽可能地受恩还情。学会感恩,是我们倡导受恩莫忘的目的。人间最鄙视那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很多人在急需别人帮助时,在得人相助时,心情很急切,心里也很感激,什么样的好话都说。但是时间一长,时过境迁后就全然忘却。我们所讲的知恩图报,就是要求一个人应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即使是吃了一顿饭的恩德,也永不忘怀,必当报偿。《史记 范睢传》中所说的“一饭之德必偿”。学会感恩,他人有恩于自己,就该感谢,尤其是在自己困难危急、而其他人又不太愿意伸出手的时候,这种恩惠更应该珍惜,应该给予报答。但在报恩时一定要注意:报恩要量力,尽心尽力即可,不必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报恩的方式有多种,不必匆匆忙忙,也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的表现,是青年人应有的良好品德。报恩的方式很多,也可能受恩的人并不需要你报偿,也许你没有报偿的机会和能力。但受恩莫忘是一定要做到的。要学会感恩、知恩、报恩的人生准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两句话: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我有惠于人不可记!学会安慰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有安慰别人和需要别人安慰的时候。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人际间互相理解、相互抚慰的方式。曾经有一位失恋者因失恋而哭泣。有一位哲学家问:“你怎么啦?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失恋的人回答说:“为何他要离我而去?我好难过。”不料这位哲学家却哈哈大笑说“:你真笨!”“真正该难过的是他!”哲学家接着说:因为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却是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及爱人的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有安慰别人和需要别人安慰的时候。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人际间互相理解、相互抚慰的方式。但如何安慰得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学会安慰,要摸透被安慰者特定的苦闷“障碍”,确切把握被安慰者的心理状态:忧在何处,烦从何来。安慰是一帖不是药的“药”,要想取得效果需要有的放矢。客套话固然可以充当安慰语,但没有实质性的效应。能够说到对方心坎里的安慰话,是最实际、最有启迪意义的。学会安慰,要从被慰者的心理出发,发挥一些最易打动对方心灵的安慰方式,也是使安慰产生整体效应的途径。比如:书信式的安慰,闲逛式的安慰等。由于需要安慰的对象不同,引起烦恼的事态不同,接受安慰的态度不同,所以,在安慰别人时最好循着心理轨迹,在揣摩、辨清基本心态的基础上,予以“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产生最佳效果。学会安慰,要与被安慰者的欲求心理相吻合。比如,同事屡次投稿失败,心里灰溜溜的,说一句“没关系,下次再来”未尝不可,但如果同他一起仔细分析投稿不中的原因,找出文章的欠缺之处,显然有助于他提高写作水平乃至增加投稿的命中率。对方的企盼心理或许能为安慰的“导向”定准基调。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安慰并不奏效,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握对方心理,以致开错了“药方”,与原来的愿望相悖。如说别人忌讳的安慰,就有可能加重对方的负担;揭别人的短的安慰,就有可能触发对方更大的忧虑;增加别人懊悔的安慰,就有可能使对方更加不快;使别人忆旧的安慰,就有可能使对方平添往日的苦楚……因此,当我们开口安慰别人时,要特别注意选用适当的安慰语,令人心动、情动,从而温暖对方受伤的心。安慰别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同病相怜式的宽慰。共同的话题是灵犀相通的纽带,安慰别人时,如果能把自己曾经的或类似的遭遇也摆进去,就容易产生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效应,它比就事论事、纯粹的同情好得多,能引起对方共鸣,进而激起对方勇气。唇齿相依式的互慰。类似的遭遇不是人人都有的,除此之外,必要时点明相互间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特殊关系,表达出一种同舟共济的愿望,也能收到相互慰勉的作用。心理补偿式的慰藉。心理学上有“言语暗示法”之说,认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视作病人,在这一看法的“暗示”下,他有可能真害上那病。如果据此方法,在安慰别人时,能给予对方心灵补偿的,就有可能促使情形向好的方向转化。猛击一掌式的醒慰。对于一个在伤痛泥潭中陷得很深的人来说,一般安慰未必奏效。这时,如果触及利害,大喝一声,促其从伤痛中幡然醒悟,也可以收到安慰之效。因此,对不必要的感伤者,与其用和风细雨的温开水去安慰,莫如以疾风暴雨式的猛击一掌之法去刺激,更能收到醒世良药的妙用。一笑了之式的谑慰。如果以为安慰只是一本正经地表达某种同情的话,那就片面了。事实上,有时候安慰也可能是一种一笑置之式的诙谐之语,戏谑之言。正如人们所知,幽默是一剂良药,它能够像春风化雨似的化解对方心灵上的阴翳。在轻松、活泼与幽默中,在让人会心的笑容中,给对方心灵以慰藉,让人为之忍俊不禁。理智激励式的勉慰。如果在安慰别人时,既能使对方平静下来,又能使之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产生希望,那便达到安慰的最佳境界了。因为理智的激励加上珍贵的情感,便会如同燧石一般敲击出心智的火花来,胜过许多怜惜同情的话语。对于一个遭逢不幸的人来说,别人的安慰,就是一剂抚平心灵创伤的良药。如果我们掌握了安慰别人的艺术,将给人巨大的帮助。 学会拒绝聪明的人拒绝时不难堪,而且拒绝者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即使当时有失望的心情,但至少不会产生敌意。年轻的拿破仑将军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全胜,凯旋而归。从此,他在巴黎社交界声名鹊起,当时的才女、文学家斯达尔夫人,几个月中一直在给拿破仑写信,想结识拿破仑。一天晚上的舞会上,斯达尔夫人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拿破仑走来。拿破仑实在无法避开。当斯达尔夫人把一束桂技送给拿破仑时,他说: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即文艺之神)。”她继续没话找话地与拿破仑纠缠,拿破仑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是我的妻子。”“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是孩子生的最多的女人,夫人。”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愈谈愈没趣。斯达尔夫人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只得作罢。我们极力提倡和鼓励人们去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实事,做好事。但当他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是不是都能满足对方,而把事办得妥当圆满呢?例如,朋友、亲人的面子,同事的条子,或是他人的票子,要我们替他办事。有时是这种事情很棘手,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办好;有时要办成这件事就会伤害他人利益,或是有违国法政令等等。在这些不能办或不好办的事情面前,我们有些人陷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来应该果敢地说“不”,却难以启齿。或是怕伤了面子,将来对自己不利;或是过去别人帮助过自己,怕被别人指责忘恩负义。也有的是因为虚荣心强,认为别人是觉得自己有这份能耐,才求自己帮忙,如果不帮助,怕被他人说自己没能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拒绝本来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而硬着头皮去做,结果在严酷的事实面前碰了壁,把事情办糟了。有的虽然把对方求办的事情办好了,却引起了负面作用,不仅害了对方,又连累了自己,得不偿失。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可为,时时可为,谁也不可能是救世主。因此,在无力或无法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能力缺陷或客观条件限制,应该学会拒绝。当然,拒绝别人,会使对方失望、难过,甚至产生不满,心生怨恨。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拒绝,掌握拒绝的技巧。学会拒绝,就必须弄清楚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求助情况是应该拒绝的。例如,在爱情、亲情及友情方面有非分的要求,或是自己不愿做,做不好,办不到的事都要加以拒绝。有些不该接受的礼物,或是自己不愿参加的,都要加以拒绝。如果我们拥有权力,别人有求于我们时,会给我们送物、送钱、送礼,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少量的付出,大量的得到。这种时候,如果执权者不加以拒绝就容易被拉下水,直到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落下千古骂名。学会拒绝,要因人因事而异。对于行贿的人或事,就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更不能被人几下一说又转过弯来,抱侥幸心理收受贿赂,这样就会断送了自己。学会拒绝,有时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态。有些事情,我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真正帮不到的难题,还得向对方表示拒绝。有时如果自己的确不好出面拒绝,还可叫家人或双方都熟悉的朋友出面,诚恳地从中斡旋一下,由他们出面向对方做个解释,也可以减少被拒绝者的反感情绪。为了避免或减少被拒绝者的不满和怨恨,在拒绝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学会拒绝,要认真倾听对方求办的事情。当我们听完别人请求帮助的事情,认为应该拒绝时,就请对方再次叙述一下求办事情的细节,要认真去听他的谈话,分析再三,还是应该拒绝时,对方的不满和反感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对方认为我们是尊重他的,拒绝他并不是轻视他。学会拒绝,态度要真诚。听了对方的叙述后,我们要向对方表示同情和体谅,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条件限制,办不了那件事。所以我们要向他讲清真实情况和拒绝理由,并向对方表示歉意。不要闪烁其词,否则会使对方产生误会,认为我们是故意不帮忙,从而使他萌生不满和怨恨,甚至产生敌意。学会拒绝,说话要委婉。听完对方的叙说后,我们就要表态。对他人说话要委婉,不要把话说得太尖刻,太生硬。有时人家求办的事,我们办不了,还可与求助人商量,指导他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或是寻找其他途径去帮助他。只要我们态度真诚,谁也不会责怪我们拒绝他。聪明的人拒绝他人,会使他人在遭到拒绝时不难堪,而且对拒绝者不会产生反感的情绪。即使当时会有失望的心情,但至少不会产生敌意。 学会说“不”学会说“不”,能帮你很大的忙,不仅能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还能使你避免一些尴尬和烦躁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岁出头就当上了 世纪福斯电影公司董事长的雪莉茜,是好莱坞第一位主持一家大制片公司的女士。为什么她有如此能耐呢?主要原因是:言出必践,办事果断,经常是在握手言谈之间就拍板定案了。好莱坞经理人欧文 保罗 拉札谈到雪莉时,认为与她一起工作过的人,都非常敬佩她。欧文表示,每当请示她问题时,她总是很快答复。但一般人通常都以沉默来回答,但是雪莉看了她送去的脚本,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回答,即使是她说“不”的时候,也还是把你当成朋友坦诚相对待。这么多年以来,好莱坞作家最喜欢的人就是她。在生活中,你能微笑地、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字吗?也就是说,你有拒绝别人,包括你的好朋友的勇气吗?拒绝别人不是一件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也不要把说“不”当成是要与人决裂。是否把“不”说出口,应该是在衡量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做出的明确回应。学会说“不”,拒绝别人,特别是拒绝好朋友,好像总不是一件好事情,总是一件做起来很难为情,同时也会使双方很难堪的事情。拒绝往往会使感情疏远,甚至会起到破坏友谊的作用。所以,一个“不”字总是很难说出口的,不管是不是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管是不是有价值去做的事情,只要是亲朋好友的事情,只要是被人拜托了的事情,都要硬着头皮、咬牙切齿地去做。结果,人生变成了一种为人情所苦的劳役。有一些事情是做不到的,总有一些事情是超出能够忍耐的限度的,总有一些事情是自尊心所不能容许的,于是,无论你如何咬住牙根不把这个“不”字说出口,裂痕终究会产生的,亲朋终究要得罪的,感情终究会被伤害的。也许,对于你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你在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一个“不”字来,一切便会简单得多。对方或许会不高兴一下,但也就仅仅那么一下,没有后面那些复杂的过程,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些复杂的麻烦。你微笑着说出一个“不”字,通情达理的亲友也就会微笑着理解了。遇上不那么通情达理的亲友,他们既然在一开始就不能理解你,那么即使你现在答应下来,用你的忍耐和不情愿的辛苦暂时避免了不愉快的发生,那么这种不愉快终究是会发生的,因为你不是神仙,你显然做不到他们所要求、你无力去做的那些事情,况且你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别人,特别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时候我们可以不辞劳苦,可以废寝忘食,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置自己的身家性命于不顾。但是,这一切有一个明确的前提,那就是真正需要和真正值得。如果并不是这样,而仅仅是为了面子、为了人情,为了说不上来的某种莫名其妙的理由,我们大可不必难为自己,去硬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搅得乱七八糟。实际上,为了面子、为了人情,去帮一些不必要的忙,一旦陷了进去,有时候不仅不会增进友情,反而会伤了和气。那些并不真正需要的帮助无非是一些锦上添花、助兴增彩的事情,做好了当然好,十回做好一回没做好,可能就已经种下不愉快的种子,给本来很融洽的关系上蒙上阴影。 学会说“不”,能帮你很大的忙,不仅能节省很多时间去做应该做的事,还能使你避免一些尴尬和烦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有时候,它甚至能帮助你更好地维护你与亲友之间的感情。学会说“不”,你会觉得自己做人的风格真正趋向于成熟了,对于友谊、对于人情、对于为人处世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生活、工作以及与亲友交往的节奏也更为协调、更加令人满意了。不信你也试试。 学会抗争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鲁 迅阿古登巴借了财主三木碗青稞,财主硬要他还三口袋,登巴还不起,财主说“:明天我到你家拿东西抵债,我指哪三样,你就给我哪三样!”第二天一早,登巴起来就将狗拴在大门口,又把手磨放到门上去,然后找来一堆破鞋臭袜扔在楼门口。财主到来,狗朝着他猛吠,他指着狗对登巴喊道“:这恶狗要咬人,快把他牵走!”登巴立即牵开了狗。财主又指着门上的手磨叫道“:这样放磨子,你不怕砸伤人吗?”登巴马上取下手磨来。财主走到屋门口一阵臭味扑来,他急忙掩着鼻子,指着破鞋袜大骂“:把这些臭东西堆在这里,还让我进去吗?”登巴连忙把破鞋袜搬走。财主,瞪着眼在阿古登巴家搜索了一遍说:“好,你看我指吧!”登巴说“:刚才你指过了啦!”财主吼道:胡说,我指过什么呀?”登巴数给他听:“你一到门前就指了狗和手磨啦,进门时又指了那堆鞋袜啦。你要的东西我都替你收拾好了,你拿去吧!” 财主一听差点儿气昏过去。抗争指与坏人或邪恶势力做斗争,以图改变自己的不公平的遭遇或命运的做法。鲁迅先生说过:“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