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做最好的老师-5

作者:李镇西 字数:30258 更新:2023-10-08 21:56:06

春游回来后,不少同学在作文中赞扬王铜的“见义勇为”,我把这些作文一一给他看,他居然还在叹惜:“唉!要不是李老师您把我抱住,我非追上去捶那几个狗日的不可!”  王铜的学习成绩也比过去大有进步,在一次半期考试中,他终于超过了陈峥。而且,他分别参加几次省市级的物理、数学和化学竞赛,均取得很好的名次。  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始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一次,他特意找到我,说他的作文不行,问我怎么办。我想了想说:“我有个主意,但不敢对你说,怕你不愿照着做。”  “说,快说!”他急了,“我一定照办。”  我叫他每天写一则300字左右的人物肖像,就写班上的同学。写好后,不注明写的是谁,然后交上来,让我批改;我批改的时候,便根据他的描写猜他写的是谁,再把我猜的答案写在他的作文本上。  “好!我一定认真写。”  于是,他每天都交上一篇“人物肖像描写”。我呢,果真按事先说好的办法,认真地给他批改,并且认真地判断所写的人物是谁。他根据我判断的正误,也就知道了自己的观察是否准确、描写是否传神……  每个同学的肖像都写完了以后,他的人物描写能力大大提高。  在高二下学期,他在纪律、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进步更加稳定了。也可以说,作为男子汉,他更加成熟了!  高二学年结束前,班委换届选举。这次,王铜勇敢地走向讲台:“我愿意在高三这个学习最紧张的学年担任班长,为同学们服务。恳请每一位同学都投我一票!”  结果,王铜如愿当上班长。  进入高三,王铜对我提的第一个要求是:“把我安排跟陈峥坐在一起吧!我想好好跟她学习学习。”我虽没有同意他的要求,但我表扬了他的上进心。要知道,过去一贯谁都瞧不起的他,现在竟然主动愿意拜一个女同学为师,真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呢!  一开学,王铜就进入了班长角色。他的倔强和桀骜,过去常常成为他违纪的性格原因;而现在却成了他作为一个班长的独有风格或者说特殊气质——谁要是违反了纪律,王铜那魁梧的身躯和咄咄逼人的气势便让违纪者心虚了三分!  请看一位学生对晚自习的描写:  ……  和往常一样,刚到6:30,教室里便坐满了同学。已形成习惯了,当老师辅导结束离开教室后,同学们便自觉地自己学习起来。虽然没有老师在场,但整个教室都安安静静的,毕竟高三了嘛!  可是,过了不久,后边角落出现了极小声的议论声,大概是在讨论什么难题吧!声音渐渐大起来,而且又有同学加入了讨论。其他受到干扰的同学都忍不住转过头去用不满的眼光看着他们。  这时,王铜洪亮的声音响起了:“请自觉点!”他的声音不大,但带着一种特有的威慑力量。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就让刚才越来越热烈的讨论和议论声小了许多。然而,仍然还有两个同学在悄悄讨论,而且居然还发出了笑声!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王铜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愤怒的眼睛直视那两个同学:“你们想干什么!”  面对王铜的“铁腕”,那两个同学再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教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5)  ------------  ……  也正是靠着这种“铁腕”,在我一次外出开高三复习研讨会的一周里,王铜在班上全权担负起班主任的工作,而且把班上各方面管理得井然有序。我开完会到学校的第一天,王铜便特意到办公室来找我,调皮地硬拉着我的手往教室走去——在教室黑板旁的墙壁上,赫然挂着三面流动红旗:纪律流动红旗、卫生流动红旗、课间操流动红旗!  王铜当然不仅仅有“铁腕”,更多的时候是靠一颗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善良之心。他经常在班上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料介绍给同学们;他还常常耐心地辅导帮助一些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一位同学病了,他主动帮他抄课堂笔记;在一次春游中,一位同学身体不适,王铜一弯腰便背起了那位以肥胖着称的同学……  枯水季节,电力供应不足,常常在上课的过程中,突然停电,教室一片黑暗。这时,往往是王铜和李海华(这也是一个非常关心集体的好同学)最先跑出教室,到办公室点燃汽灯,把光明重新带到教室。而那汽灯又不争气,特别容易坏,有时点燃竟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于是,王铜经常是早早来到学校,同学们点着蜡烛上第一节课时,他还在办公室修理汽灯。久而久之,他竟成了一名熟练的汽灯修理工!  当然也有挨我批评的时候。有一次晚自习,我到班上去点名,结果就差王铜一人。足足15分钟以后,他才走进教室。我一下火了,当着全班就狠狠地呵斥他:  “怎么迟到了?你这个班长就是这样起带头作用啊!太不像话!”  我看他低着头,没有半句辩解,态度还算老实,便让他回到座位。  可是,刚过了半个小时,教室里的灯便熄灭了——又停电了!  这时,照例又是王铜走了出去。他显然是去点汽灯了,但我知道汽灯早就坏了,修好、点燃至少得半个小时,于是我便对学生们说:“可以出去休息一下,但不要走远了。大概半个小时就回教室!”但黑暗中的学生们都不大愿意出去,他们抱怨着:“还有那么多的作业!”“烦死了,这个鬼电!”……  然而,仅仅是1分钟的时间,王铜便提着明晃晃的汽灯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忍不住欢呼起来,向王铜投去感激的目光。我却很纳闷,问王铜:“汽灯什么时候修好的?”王铜回答:“就是刚才上课前。我估计今天晚上可能要停电,就……”  我一下明白了:刚才王铜迟到,就因为修汽灯啊!一种内疚和感动同时涌上心头,我的眼前叠现出刚才王铜挨批评时低着头的形象,和两年多前他在政教处时那蛮横的神态……  高三毕业前夕,学校给了我班一个市级三好学生名额和一个区级三好学生名额。按招生规定,市级三好学生将享受高考加分的待遇,而区级三好学生则没有这个“优惠”。  投票选举结果,王铜得票最多,李海华名列第二。  然而,放学后,王铜便找到我,提出把市级三好学生的名额让给李海华。他真诚地说:“李海华一贯表现比我好,同学们写作文都叫他‘人民的勤务员’,而我不过是高三当班长才做了一些我本来就应该做的事。另外,我的学习成绩比他好,不需要任何加分,我想我凭实力是有把握考上重点大学的;让李海华去享受加分待遇吧,这样他上重点大学更保险一些!”  此刻,很难用什么语言表达我对王铜的敬意!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后来王铜收到的中国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他高中生活的完美句号;而在我心中,王铜主动把市级三好学生的荣誉让给其他同学,这才是他高中生活也是我对他三年教育的辉煌叹号!  ------------  转化“后进生”:最好的教育科研  ------------  1995年8月底,我刚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的辉煌,让我一下子引人注目起来。但我在兴奋的同时也在思考:我事业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  我把眼光投向了“后进生”。  我认为,既然素质教育充满了对人的尊重,那么这里的“尊重”首先体现于对后进生的尊重。我认为,搞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不可思议的。理由很简单:“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柳斌)而对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或者换句话说,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后进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真正上的素质教育!  这就是我决定关注“后进生”的原因。  当时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不是特别好,尤其是高一生源很不理想——即使本校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报考本校高中而选择市内一流重点中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不理想的生源意味着学校生存竞争的危机。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学校领导决定培养自己的高一优质生源——从初一新生进校开始,开办关于素质教育的“六年一贯制实验班”。  其实,所谓“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就是“优生班”。当然,这里的“优生”更多的是指成绩拔尖的学生。学校是这样操作的,初一学生刚进校便参加全年级统一的分班考试,然后将考试分数最靠前的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六年一贯制实验班”便建成了。所谓“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六年”,指的是从初一到高三的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一进入这个班,便意味着他初中毕业时无需参加中考,便可以直接升入本校高中——当然,由于学生没有中考成绩,他也不可能进入其他高中就读而只能留在本校。按道理,学生初中毕业时有权选择新的高中,是否留在本校应该完全取决于学生本人的自愿。但是,学校在组建“六年一贯制实验班”时,便和每一个入选的尖子生签订“自愿协议”,这个“协议”表明,学生在“自愿”选择进入“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同时,也“自愿”放弃了三年后初中毕业时选择就读其他高中的权利,而“自愿”留在本校高中就读——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每一个进入“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学生都是“自愿的”。  学生为什么会“自愿”呢?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学校承诺将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优生”不“自愿”进入“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将意味着他初中三年失去享受优秀教师教育的机会。“尖子生”及其家长面对着学校的承诺,当然要选择“自愿”加入“六年一贯制实验班”!  所谓“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真正的目的是留住优秀生源,保证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我这里无意批评编“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的想法和做法,相反我非常理解学校领导的这一举措。在严酷的竞争面前,学校领导不得不首先考虑学校的生存和学校老师们的切身利益!说实话,如果我是校长,我说不定也会这样做的。  我只是在想,抛开升学率的考虑,如果真的要搞素质教育方面的“实验”,是不是把成绩最差的学生集中编在一个班,更有价值一些呢?  我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偏激的观点,把优秀生拿来做“素质教育实验”不是真正的“教育实验”。我始终认为,所谓“优生”决不单单是老师教出来的!“优生”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除了学校教育,还有两点非常重要——家庭教育背景和学生本人的状况(天赋、基础、态度等等)。如果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这样的学生实在没有什么“实验”价值,因为他们不“实验”一样能够考上大学——还用得着“实验”吗?而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单单把优秀学生拿出来“实验”更是很荒唐的——难道素质教育仅仅是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吗?难道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配享受素质教育吗?难道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吗?  所以,1995年8月,当学校决定继续在新的初一年级开办“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并决定让我担任该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时,我给学校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能否将同一次分班考试中的最后几十名学生——也就是俗称的“后进生”——编成一个班,搞真正的素质教育实验?  刚开始,学校领导表现出了某些担心,比如将后进生编在一个班是否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编一个“后进生班”会不会让社会认为学校打着“教改实验”的幌子而实际上是不管这些“后进生”了?等等。我对学校领导说,消除这些担心的最好办法,是选派最好的老师到这个班去任教!而且,我明确表示,我愿意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经过反复论证,学校领导终于支持我的想法,决定先按入学分班考试把全年级400多学生中的最后27名学生编入我班,然后再以“抓阄”的方式确定了我班的另外30多名非尖子生。这样,一个特殊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班”便成立了。我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可是,学校也舍不得放弃“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因为毕竟升学压力实在太大。这好办,两个实验班同时存在,同时推进教育实验!而我则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两个班的学生总数131人!  我的这一做法,自然众说纷纭,要么说我“标新立异”“好出风头”“逞能”,要么夸我“高尚”“无私”“乐于奉献”“勇挑重担”……面对种种说法,我均淡淡一笑。“走自己的路,让人说去!”  其实,即使是真心夸我的人,也没有真正理解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教师在向我表达敬佩的同时也问我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我是这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她的:“纯属个人爱好!既与‘逞能’无关,也与‘高尚’无关!因为我的爱好就是研究‘后进生’!”  这是我的心里话。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其实不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更多的时候是“高徒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教一个优生班,他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当然更多,他自然也就“有名”了;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也取得卓越的成绩——这里的“卓越成绩”不一定是指将后进生都送进大学,而更多的是指让每一个后进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那么,他才是真正的“名师”。  而我愿意成为这样的“名师”!  ------------  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1)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不反对对优秀学生进行真正的教育实验,我只是反对以“素质教育实验”为招牌进行应试教育,虽然我刚才说了,我能够理解领导的苦衷。实际上,在超常儿童教育、英才教育方面,也有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愿意专门教教优秀学生,以进行相关的教育实验。但在当时,我更愿意研究“后进生”。  因为在我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般说到教育科研,有的老师总是想到向“上面”要“课题”,而且课题的级别(市级、省级、国家级)越高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能够拿到“上面”下达的课题当然很好,但没有机会参与这些课题一样可以搞科研。有人会问:“没有人给我课题,我怎么搞科研呢?”我说:“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是的,“把难题当课题”,多年来我正是这样做的!而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教育教学中最最头疼的莫过于“后进生”转化了,因此,研究并转化“后进生”便成了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只要想想,关于后进生还有那么多的未知数等待我们去解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学习心理及习惯、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转化后进生的种种对策……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来自教育的诱惑,任何一个有事业心的教育者都难以抵挡这种诱惑!——面对一个个“后进生”,我们将可以进行多少教育思考并从事多少教育实验呀,又可以写出多少源于实践教育论文乃至教育专着呀!我也正是用这种“诱惑”去打动说服其他优秀的科任老师来和我一起教“后进生”的——我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搞教育科研吧!”他们便欣然地和我走到了一起!  后来的事实证明,因为担任这个特殊的“实验班”教学,因为我们天天都和后进生打交道,我们的确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年后,不但这个班的学生在总体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我们自己也发表了有关后进生转化的教育论文。  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  尽管在接受“后进生”实验班之前,我和我的同事已经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我们面对面地接触这些学生时,才真正切身感到了研究和转化“后进生”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事前的预料。然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没有退却,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孩子们当中,去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和成功。  那段时间,我经过走访孩子们的家庭和他们的小学老师,以及问卷调查,同时和他们反复谈心,我逐步摸清了这些“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我为此还写下一则教育笔记——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 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  2. 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谈粗俗、热衷赌博、沉迷色情,如此等等都是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3. 家庭离异。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 教师的歧视。这是我在一次对“后进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所为,但后果却是不但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2. 教学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  3. 多次尝试失败。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对相当多的“后进学生”而言,失败是失败之母。面对他们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致使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如此恶性循环,本来可以学得不错的学生,成了教师眼中的“瘟猪子”!  三、个人方面的原因  1. 街头结交。不正当地交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是一些孩子成为“后进学生”的重要原因。  2. 身体状况。体质较弱或身体某些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至成为“后进学生”。  3. 智力状况。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  我粗略地将“后进学生”的成因作了个大致的划分后,初步认为,在家庭、学校和个人三者中,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占主要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首推家庭。但我对科任老师们说,作为教育者,我们在研究“后进生”时,却应该也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方面。  作为班主任,我在转化“后进生”时,首先把他们放在整个集体教育中来考虑。在转化“后进生”的具体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后进生”们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面对他们,我总是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然,“后进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后进生”感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2. 唤起向上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生”同样适用。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  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3)  ------------  3. 引导集体舆论。每当读到或听到关于某一位班主任如何如何长期无微不至关心或苦口婆心帮助某一“后进学生”的经验时,我总是纳闷:怎么帮助“后进学生”成了教师一人的孤军奋战呢?集体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因此,我一直非常注意尽可能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4. 讲究有效方法。我这里没有说“科学方法”而说“有效方法”,当然不是不讲“科学”,而是更强调“有效”。“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比如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针对性等等);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有“艺术”的意思(让我们的方法更新颖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总之,转化“后进学生”除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还必须有“十八般武艺”的行为引导、规范甚至必要的制约。  在转化这个班的“后进生”过程中,我采用过的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有:  1. 写家校联系本。让“后进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学生”带回去给家长看。  2.填报喜单。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便印制好一沓学生进步报喜单,然后在每周末发给本周进步明显的“后进学生”,让他们带回去向家长报喜。  3. 游玩。我常常利用节假日,邀约班上的“后进学生”和他们的“帮助人”一起去公园或野外游玩,有时我还把这样的活动当作对进步学生的奖励。当学生忘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和我摸爬滚打时,我的教育已成功了一半。  4. 集体评议。不定期由全班学生评选“最近表现最差的同学”,再让班长当场公开结果,并对有关同学提出批评和希望;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评选“最近进步最大的同学”,仍由班长当场公布结果,并对进步大的同学发奖或发报喜单。根据我的体会,这样前后两次评选活动的当选者往往是同样的学生。  5. 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6. 写《灵魂的搏斗》。引导“后进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我常常在某一“后进学生”做了一件他以前不容易做到的事之后,请他写《 灵魂的搏斗——记一次“战胜自我”的经过 》,然后在班上朗读,以激励更多的学生。  7. 安排当干部。为了让“后进学生”也有体现自己尊严和才能的机会,我有时鼓动班上同学选他们当班干部,或者给他们安排一个“助理”、“干事”之类的“职务”。他们一旦有较好的工作成绩,即让全班同学给他们以褒扬和鼓励。  8. 对手竞赛。让每一个“后进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9. 学生作文表扬。经常向全班学生布置写《 同学进步大 》的作文,后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朗读或张贴这样的作文,以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集体舆论氛围。  10. 推荐好书。有针对性地给有关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并定期和他们一起讨论阅读体会,以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  转化后进生,当然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抓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难点,但也是重点。我和我的同事在这方面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一般的教师往往认为,“差生”的学习之所以欠佳,是因为其行为习惯不好。这种认识当然不错,但并不全面。通过我对“差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是由其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家庭文化背景、个体智力状况以及学生性格差异等因素,某些学生在学习上落下一大截:知识欠缺、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分数总是不及格……试为这些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面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他一窍不通,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束手无策,他能不胡思乱想、调皮捣蛋吗?因为学生首先是人,需要一种精神寄托。既然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乐趣,这些所谓的“差生”必然会通过其他令教育者头疼的不良行为来体现自己的存在。  由此看来,欲转变“差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说到让“差生”获得成功感,不少教师会感到难以企及。的确,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要让所有“差生”“达标”(主要是“达”中考和高考之“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注定要让一部分学生失去成功的欢乐,乃至失去人的尊严!既然孔夫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既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既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充满真诚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求知的乐趣进而享受成功的快感。  这里又自然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何为“成功”?我和我的同事进入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逐步达成这样的共识:不同的人,其一生的成功标志不可能一致;同样的道理,对于不同的学生,衡量其成功的标准也不应是同一尺度。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发展”理论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似乎都“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苏氏并不以及格率和升学率来衡量自己教育工作的成败,他感到满意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了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公民”,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他的条件许可的合适的地位:能够成为科学家的成了科学家,能够成为集体成员的成了有道德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参见《 给教师的建议 》)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当然包括我们所说的“差生”。如果我们把苏霍姆林斯基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教育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学科教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使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平等地分享学习成功的欢乐。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和我的同事们尝试着在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编成不同的教学组,采用鼓励性、激励性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把学生分为四个教学组——“带头组”(学习能力最强,知识基础最好)、“普通组”(学习能力中等、知识基础一般)、“提高组”(学习能力较弱,知识基础较差)、“基础组”(学习能力极弱,知识基础极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要求、测验考试等各个教学步骤中体现出四个层次,以体现出教学鲜明的针对性。每个学生所属的四个教学组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步,每个学生都可能按“基础组→提高组→普通组→带头组”递进流动(当然,对个别学生而言,也可能出现与之相反方向的流动)。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师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大大增强——每上一堂课,须备四套教案,而这四套教案又是在同一节课内“立体”操作完成;布置作业,须在质与量方面提出四种不同的要求;单元测验和半期、期末考试,教师要命制四套难度不等的试题……但是,对学生而言,这种“分层递进教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尤其是“差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位学生都有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激励着他们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就整个班级而言,“分层递进教学”促进了班级浓厚学习风气的形成,进而推动了整个班风的明显好转——连原来学习最差、最不想学习的学生都开始把兴趣转向了学习,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自然就少了。  “分层递进教学”尝试的成功给我和我的同事以极大的启示,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使他们从学习中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快乐,这既是教育者教育艺术的体现,更是我们充满人性的教育所应达到的目的之一——因为“正是这种有所发现的欢乐,正是这种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的欢乐,乃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  ------------  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1)  ------------  这个特殊的“实验班”带给我许多教育观念的积极变化。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转化“后进学生”的途径、方法当然是很多的,但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却应该充满“民主、科学和个性”的精神。  一、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决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学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儿们”。我喜欢与“后进学生”“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我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贺……也许会有教育者指责我的教育“太庸俗”,但我认为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但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也可能会有人敬佩我善于给“后进学生”们带去欢乐,我会说:“不!不是我给他们带去了欢乐,而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乐;或者说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我便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注意,教师这样做,决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当然,比起其他学生,“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苏霍姆林斯基)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有一次上课,我看到一位因平时上课极爱说闲话而被我经常苦口婆心教育的学生,又在向周围同学说着什么,我一怒之下声色俱厉地把他痛斥了一顿,当时他红着脸低着头承受着我的批评;可是课后,有学生来告诉我,说那个同学刚才是为同桌念黑板上的板书(同桌眼睛近视而又忘戴眼镜了),并不是有意说话。我顿时惭愧极了,立即回教室当着全班学生向那个学生认错,并决定替他当一天值日生,以表达我的歉意。这事让学生们很感动,我却说:“学生认错,大家习以为常;为什么老师认错,同学们就格外感动呢?错误面前,也应该人人平等!”  二、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前面谈到的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但是,对“后进学生”而言,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掩盖着。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有一位“后进学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很想改正,但缺乏信心。我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不唱歌。如果没做到,我暂时不批评你,但如果哪一天做到了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来给我报个喜,好吗?”第一天,他没来报喜;第二天他来报喜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报喜,我知道他未能战胜自己,但仍然耐心期待着;第五天,他又来报喜了。尽管一周之内他只有两天报喜,但我仍然给他以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逐渐减少;半期过后,他基本上改正了这个坏习惯。在表扬他的时候,我向全班强调的是,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与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我多次在新学期第一天开始让几个“后进学生”中进行“看谁进步大”的比赛,半期语文考试时,让全班学生以《 进步大 》的作文进行投票——由于学生的作文只能写一位同学,这就使参加“后进学生”的比赛具有了竞争性,而且这种竞争随时是在学生集体的监督之中;由于学生的“选票”是考试作文,他们自然会认真对待,而这种“认真”必须体现为平时对那几个“后进学生”的细心关注。这种教育技巧,我在对历届学生的教育中都运用过,可以说是屡试不爽。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一条朴素的教育科学规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相反,我专门印制了“报喜单”,如果某位“后进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周犯错误的次数减少了甚至没有犯错误,都可以主动到我这儿来领一张“报喜单”,拿回去向爸爸妈妈报喜。  实践证明,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后进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  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2)  ------------  三、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做不出便只好胡乱应付因此自然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同学们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  “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思想道德、文化学习的统一标准,这是许多“后进学生”根本没有“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平时上课老坐不住的陈元兵,有一次课堂上居然偷偷地在抽屉里“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差点儿造成恶性事故。我严肃批评教育他后,主动给他介绍一位化学老师,让陈元兵“好好从基础学起”,结果他不但课堂“老实”多了,而且居然逐渐迷上了化学。伍锐课堂上耍蛇,吓得全班同学不敢进教室;我介绍他与生物老师交朋友,后来生物老师叫他当科代表,还让他参加了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文建国上课从来不听讲,说是“听不懂”,但他对小制作特别入迷,所有的零花钱几乎都用来买车模零配件,于是,我专门嘱咐物理老师,叫他指导文建国搞各种小制作,并让其参加各种小制作比赛。郭华威一上课便睡觉,我也看不出他有啥兴趣爱好,于是,我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 烈火金刚 》,叫他在课堂上抄这部小说;两年过去了,他已抄了11本作文本……  曾有同事对我的这些做法不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本来就够差的了,你还如此迁就他们,毕业考试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我不这样做,他们仍然毕不了业;而根据他们的个性,发展其爱好,这不但能使他们或多或少学点知识,而且还能引导他们的做人之道。”后来这些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不但证明了我的这些尝试的成功,更进一步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精辟论述:“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  我的“后进生”转化手记(1)  ------------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我被教育家每天坚持写教育手记的精神所感动。他身为校长,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在自己的教育日记中记载了许多学生的成长经历,因而他甚至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  我决定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在带这个由“后进生”组成的“实验班”的过程中,也坚持写教育手记。我当然不可能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写教育手记,但我选取了几个特别典型的孩子,每天观察他们的变化,并把我和他们交往(包括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忠实地记录下来。当时,我并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只是想通过写这种教育手记,积累教育经验,为日后研究转化“后进生”的规律提供素材。  说实话,写这样的手记是很累的。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回忆这一天的经历,然后选取和后进生打交道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少则三五百字,多则好几千字。常常写到深夜。但正是这种写作,让我感到了教育的乐趣——因为我能如此细腻地感受学生的变化,体验教育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关于万同的教育手记我写得最多也最完整,前前后后我总共写了将近四万字。还没有写完的时候——也就是还在教育万同的过程中,《 四川教育 》的编辑偶然听说我在写教育手记,便拿去看,他们一下子便被吸引了,决定在杂志上连载。于是,过一个月我便把新写的教育手记给他们发去。结果,我的手记连载引起了读者很好的反响。我曾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李老师,我读到了你在《 四川教育 》上连载的教育中篇小说,太精彩了!”我赶忙解释:“不是中篇小说,就是我的教育手记。完全是真人真事,这个学生现在还在我班上呢!”他居然有些不相信:“是吗?那情节怎么那么曲折呢?”我笑了:“这样给你说吧,后进生对我来说,每天都充满悬念——我不知道他们将要给我惹什么祸!我忠实地记录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经过乃至细节,这样的文字当然胜过任何人为编造的小说和电视剧!”的确是这样的。每天写的时候,我只是记录当天他的表现或者我和他打交道的事,但几年过去了,回头看这些文字,真还是曲折动人——因为这是转化后进生艰难历程的忠实记载,也是我教育生命的自然流淌。这是我一笔无与伦比的教育财富!  “你觉得你有上进心吗?”  余鑫虽然到我班还不到一个月,但我已经感到这个同学的确存在许多毛病。今天,我读到他的一篇随笔,题目是《 战胜自己 》,全文如下——  说到战胜自己的人,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居里夫人、马克思、毛泽东等名传千古的伟人。伟人都能战胜自己,但能战胜自己的人却并不一定都是伟人,但有一点要肯定,能战胜自己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我并不是个成功的人,因为我很难战胜自己。当我向妈妈发誓一定会按时回家时,我却不能抗拒篮球的诱惑而让我妈妈担心;当我说干口水让老师相信我不再迟到之后,我却往往在蒙眬状态下将可恶的闹钟摔在地上;当我努力让自己忘记有网络的存在时,我却一次又一次地走入网吧……  我努力让自己改正所有缺点,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但我却又不断失败,不断地漏洞百出。我拼命想要战胜自己,而又一次次被自己打倒。后来,我放弃了对自己的挑战,我觉得这是一种折磨自己的行为,愈想做好就愈是让自己痛苦。我开始放纵自己,我不顾老师、家长的劝说去做所有我想做、我爱做的事。我每天在快乐中醒来,又在快乐中入睡。我渐渐讨厌学习,讨厌读书,讨厌去学校,讨厌老师和家长的唠叨。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在网吧或是篮球场上度过。伴随着快乐,我的成绩直线下降,面对着那些听不懂的课和下不了笔的作业,我只好全身心投入到快乐之中。  我也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成绩优秀、热爱学习的自己,然而我总是不能战胜自己,我通往成功的路越来越迷茫,越来越遥不可及。李老师,你能告诉我怎么做才好吗?  这段文字不长,但真实地反映了余鑫现在的心态。虽然它反映的是余鑫现在的迷茫心态,但我从中还是读到了迷茫中的余鑫有一种真诚向上的愿望,更读到了他对我的信任。  我决定今天就找余鑫好好谈谈。  晚饭时,我在食堂找了找余鑫没有找到,便对苏畅说:“如果你看到余鑫,就请他吃了饭到我办公室找我。”  吃完饭后我一直在办公室等余鑫,结果没有等到。快上晚自习时,我去教室准备叫余鑫,结果碰到戚西川、张帆和訾了迟到了。我非常生气,便把作为班干部的戚西川叫到过道上批评。  我非常严肃地对戚西川说:“开学以来,我这是第一次真正生你的气了!作为学生,按时上课是最起码的规矩,何况你现在还是班干部,而且是分管纪律的班干部!你让我无话可说!你最近不断犯错误,我一次次地期待着你改正,可你一次次让我的希望落空!你如何对得起信任你的同学们!我真拿你没办法了!真想把你的妈妈请来——我知道学生是最烦老师请家长的,我也从来不轻易请家长,但是,如果真的只有请家长了,这说明我真的已经毫无办法了,我承认我的无能!但我现在觉得我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我还相信你会听从我的教育。”  因为是气头上,我一口气说了许多。但戚西川一直一言不发。  我问:“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嗯?”  “没什么说的!”他显然很有情绪。  我说:“我没有让你一定要认错什么的。你知道我从来不喜欢听同学说违心的话,我也知道你从来不说违心的话。但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话,也可以说;包括对我的反驳,也可以说。”  他说:“我觉得你说我的这些错误,都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问:“好,那我们就来探讨,你认为什么才算应该批评的错误呢?”  他说:“比如影响他人上课。而像迟到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又不妨碍他人。”  我说:“好,我们都是讲道理的。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就说迟到吧!怎样的情况下,迟到不算错误?那就是你一个人在家请家庭教师学习,而不是在学校学习。既然是在你家里,由一个家庭教师教你一个人,那你早点上课晚点上课都无所谓,甚至睡睡懒觉也无所谓,因为只有你一个人嘛!但如果在一个集体中,则不行。如果大家都不统一在一个时间到教室,或者说一会儿进来一个一会儿进来一个,这课有办法上吗?这对老师尊重吗?就算是自习课,也要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这迟到怎么不是错误呢?更何况,一个人还要有起码的集体观念呢!”  他不说话了。  ------------  我的“后进生”转化手记(2)  ------------  我问:“我说得有道理吗?没有道理,你依然可以反驳我。”  他说:“有道理。”  我说:“好,我知道戚西川从来不愿意说违背自己本意的话。你想通了就一定是想通了。”  我缓了缓语气,继续说:“有一个前提,是我们谈心的基础,那就是戚西川是有上进心的。没有这个前提,我们谈什么谈?你要理解,我刚才有些激动,话可能说得有些严厉,但我真是为你好!因为我觉得我不仅是你的朋友,更是你的老师!那天家长会上我对包括你妈妈在内的家长们说,我知道你们的孩子都很爱我,这让我感到了责任!我就更应该严格要求你们!如果你犯了错误,我不批评你,依然笑眯眯地,这样你可能觉得李老师真好,从不批评我们,但是,这是我的失职!我现在想的是,如何帮你实现你的理想,三年以后把你送进你理想的大学!如果不严格要求你,我还配做你的老师吗?你不是在学跆拳道吗?我看你作文里面写到学跆拳道时,特别强调师傅对你的严格要求,还说‘严师出高徒’,那我对你严格要求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而且,正因为我把你当成朋友,我才直言,这就是朋友!当然,我同时还是老师,因此,该批评你的时候必须批评!”  戚西川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心里显然有感动,刚开始那种抵触的表情没有了。  他说:“李老师,我尽量改正吧!关于纪律,我觉得我管同学可能同学们不服,因为我自己都管不住自己。还是换一个纪律委员吧!”  我说:“现在换恐怕不好,同学们会怎样看你呢?这多不光彩!再说,如果你不当纪律委员,可能对自己的要求会放松的。”  他说:“其实,我还是很想当纪律委员的,只是……”  我说:“这样,你继续当,而且争取当好,我叫付锐协助你管纪律。”  “好!”他点点头。  我又说:“请原谅刚才李老师的冲动。我建议你本周的随笔就写对自己的反思,好好清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表现。人呀,是需要时时自己提醒自己的!好吗?”  他再次真诚地点头:“好的。”  我说:“你进去吧!李老师依然相信你,依然期待着你!”  我随戚西川走到教室门口,叫余鑫的名字,同时给他招手,示意他出来。他听到我叫他,却坐在座位上不动,不停问我:“什么事?什么事?”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我说:“你出来嘛!”  他却不愿意出来:“什么事?什么事?”  周围的同学都急了:“李老师叫你,你就出去嘛!”  他只好走了出来,眼睛仍然有一种不安。  我把他叫到过道上,笑着说:“你真有趣!我教书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哪个学生被我叫了之后不出来。呵呵!你是第一个。”  他小声说:“我又没有做什么错事。”  我更乐了:“啊,我终于明白了,刚才李老师叫你,你一定以为是因为你犯了错误李老师要批评你。这就是说,以前凡是老师叫你,都是要批评你,因此你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被老师叫,就一定是要挨批评,于是本能地恐惧。”  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还在小声嘀咕:“反正我没有犯错误。”  我说:“李老师今天找你偏偏不是要批评你,李老师要帮你呀!”  他有些不解:“要帮我?”  我说:“是呀!你交来的随笔上不是写着,希望李老师帮你战胜自己吗?李老师今天就是来帮你出主意的。”  他笑了,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我问他:“你这几天,上课还在影响同学没有?”  他说没有。  我说:“课堂上还转来转去和同学说话没有?”  他说没有。  我说:“你这不是战胜了自己了吗?怎么不能战胜自己呢?”  他说:“因为我想你对我说过的,不要影响同学们;再说,老师在上面讲课,看到我影响别人也不好。”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你做到了上课不影响别人,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战胜了自己!”我又问,“你觉得你有没有上进心?”  “没有。”他毫不犹豫,说得斩钉截铁。  “那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随笔,还说‘我也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成绩优秀、热爱学习的自己’?”我问他。  他说:“但我管不住自己呀,总想玩,不想学习。”  我说:“这是没有毅力,就是说不能战胜自己,但并不能说你没有上进心。没有上进心,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吗?告诉你,你这篇随笔,让我很感动!第一,你非常信任我;第二,你非常渴望上进!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战胜自己。我要说,你是能够战胜自己的,刚才我不是说了吗?你能做到上课遵守纪律,这就是战胜自己!我问你,你是不是非常不愿意再过你过去一年的那种浑浑噩噩的生活?是不是想彻底改变自己,有一个新的开端?”  他说:“是的!”  “这不就是上进心吗?”然后我又说,“我不指望你从明天就在任何方面都能战胜自己,都能做得很好!给你一个建议,你每天给自己布置一个战胜自己的作业,比如自己最不喜欢做的事,而这件事又非常有用,你就强迫自己每天都做;或者你最想做的什么事,而这件事又有害,你就强迫自己不做!”  他想了想:“我从明天开始睡午觉吧!以前我都不睡午觉,从明天我坚持每天中午睡午觉!”  我说:“好呀!还有没有其他的?比如,做到不迟到。”  他说:“我也想做到不迟到,但我怕做不到呀!”  ------------  我的“后进生”转化手记(3)  ------------  我说:“不要紧!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先争取一周不迟到,再争取两周不迟到。怎么样?”  他说:“好。”  我得寸进尺:“还有,能不能做到每次作业都能按时交?”  他说:“这……我真的不敢保证,比如有时作业太难,我做不出,可能就无法交。”  “你可以问老师嘛!算了,这点不勉强你。你就把刚才说的两点做好,慢慢战胜自己,好吗?”  他点头:“好。”  我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余鑫呀,李老师从来没有苛求你必须从第二天就改正所有的缺点。不,没有那种人!我允许你明天又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明天真的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李老师决不会批评你说:‘你怎么搞的!昨天才批评了你,你今天又犯!’但是我希望你尽量少犯同样的错误,或者说,犯同样错误的周期越来越长。懂我的意思吗?”  他说:“我懂。我也不愿意做什么保证,因为我怕保证了又做不到。”  “不,我不要保证。我相信你能够尽量少犯错误。”我又说,“其实,从这篇随笔中,我还看到你一个优点,你特别爱你妈妈,特别体谅你妈妈!”  他说:“我妈妈对我特别好,每次我犯了错误,都是好好地对我说。”说着说着,他的眼圈好像红了。  “是呀,所以你应该对得起你的妈妈,少让你妈妈为你操心。”我说,“以后我见了你妈妈,一定对她说,你的儿子多么体谅你呀!你真应该感到骄傲!但是,我要对你说,你能改正缺点,提高学习成绩,你妈妈就会非常高兴!我相信,你能够让妈妈欣慰的!好了,你进去学习吧!”  我拍拍他的肩膀。  今天读学生的随笔,看到那天班会比赛时我匿名读的那篇作文的作者写的——  一堂源于细节的作文课  今天,学校的电依旧没有来。38位同学在略显黑暗的教室里安静地等待着语文课的开始。  在值日生用响亮的声音叫完敬礼后,大家便坐下,开始这堂有趣的作文评讲课。  首先,在李老师的铺垫下,把我们拉入了作文课的第一环节——榜上有名。我心里想,我的作文因为有特殊原因已经拿回来了,但老师说过,我这次作文写得不错。正当我思索着会不会念我的名字时,我发现老师的一个细节动作,使我觉得他真够朋友!  他正念着佳作作者的名字,一本又一本,就在一本与另一本替换的间隙,我发现李老师的手略有停顿,然后紧接着叫出我的名字,接着继续念。这个高难度的时间差动作,使我一惊,然后心里感觉一丝舒畅。心想,李老师真够朋友!  这个细节的发现使我对这堂作文课更加感兴趣了。很快,作文课接近了尾声,也逐渐接近了高潮。在“老李献丑”的这一环节中,李老师读了他的一篇新作品,其中讲述了一位学生向他借杯子所展开的讨论,他认为他没有亲自去拿杯子给学生是他的不足,这个故事使我很感动,因为我所接触过的老师,没有一个把学生当作朋友到这种程度的,这使我对学习语文更加充满了兴趣,我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也对我能有这样一位朋友而感动和幸福!  这节课虽然短暂,但它给我带来的感动是我无法忘记的。  我想了一下,这位同学说的的确是事实,当时我真是给他打了掩护,保守他的秘密。读了这篇随笔,我很感动:老师一个细节,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如此温馨!  余鑫是我目前重点关注的对象。昨天我叫他出教室时他那条件反射的恐惧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又把他的第一篇作文拿出来反复看,并研究。  这篇作文是上周写的。当时,我布置了作文他却没有交,问他为什么不交作文,他说不会写。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说如何作文。我说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没有什么神秘的。他说他没有想说的,我问他为什么要转学,他便滔滔不绝给我讲了转学的经过。我听了之后说:“你把你刚才讲的写出来,不就是作文吗?”于是,我要他把转学经过写出来。后来他果真交上了这样一篇作文——  今天暑假一完,我以刚刚达标的分数进入了全年级仅有的两个文科班。一进那个班,我便被班主任当作了重点问题人物而监视起来。只要是我有一点的风吹草动就会把我叫到她跟前教育一番。如果我是上学迟到,上课睡觉,或是作业没做甚至和某位老师顶撞,这样我便会被大声训斥或是请家长或是写检讨,至于补做作业并要多抄几遍,那更是家常便饭。来到新的班,在老师同学都焕然一新的情况下,几乎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我。这不是因为我成绩优秀,品德过人,还是助人为乐,这全都归功于我上课下课的“优秀表现”,作业出勤的“保质保量”。早在高一,我的名字便响彻全年级,这并不是我惹是生非造成的,而是因为我上课睡觉出了名,并且多次和老师顶撞。除了语文书上的几篇古文,我几乎什么也没学。  至于我的班主任,是一个三十三岁的中年妇女,她的女儿今年四岁。她是我高一的地理老师。说起她来我还要感谢她,是因为她的软硬兼施才让从不听地理课的我能在地理结业考试中顺利过关。她还是传说中的严厉出了名的老师,她在双林中学教的那个班,是有名的烂班,就连语文或是数学课,都会有近一半的男生逃课,但是一到上地理课,就算再费(注:费,四川方言,意为难管教。)的学生都会乖乖地回教室。  开学不到两个星期,我出教室的频率是一天两次。每当我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补作业时,总会有路过的以前班上的同学过来和我谈两句,或者和我开开玩笑。一般他们走向我时总是会微笑着,故意装作关心似的说:“你又出来啦?”我人缘不错,所以来“关心”我的人从高一到高三都有,但如果这些场面被我的班主任撞见,她就会沉着脸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抄吗?”然后就只剩我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走廊上。  ------------  我的“后进生”转化手记(4)  ------------  在我看来,对我最好的老师是英语老师,每当她叫我出去补作业,我总会作出一种不情愿而又略带气愤的表情,毕竟我也想和别人一样,不想老出教室。如果在走廊上补作业时被班主任或是年级主任看见,又会训斥我。但每当这时候,她总会耐心和我讲道理,即使我血压上升抱怨几句,她也不会说要把我送到德育处去。另一个我认为好的是数学老师,他很风趣,常和我们开玩笑,还让我们叫他“华眼镜儿”或是“华老头儿”。有一次我把书放在抽屉里,上课时他看见我桌子上是空的,便批评了我几句。后来他得知我带了书,便在第二天上课前当着全班的面向我道歉。我很感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向我道歉。  后来有一天,我没有做数学作业,不是我不做,而是因为我不会做。数学老师在对我近半个小时的单独辅导之后让我把作业补上。但不幸的我被班主任碰见,非要我重做八遍。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补完了八遍。当我活动一下早已站酸的双腿后,班主任又向我提出了一个更加苛刻的要求:把题也抄八遍。我的天!这几道题全是应用题,若要抄八遍,至少也会有上万个字。原本不情愿的我,在听到这个时一下子失去了理性,就在教室外和她吵了起来,引来许多听众和看客。可能她也认为一向被学生“闻风丧胆”的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我公然顶撞,也气昏了头,竟连“滚爬”一类的话也说出了口。后来我妈妈到了学校,她就当着我的妈妈以每秒三个字的速度陈述了我的种种不是,而我就一直斜着眼睛盯着她,看她那张不停翻动的嘴能向我妈告出我的多少条罪状。她可能也注意到这一点,也就当我妈妈的面和我吵了起来。说实话,如果当时不是我妈老拉着我,我真想上前一步在她脸上扇上一巴掌,以发泄我几个星期来对她的愤怒。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我自然是背着书包由我妈领着回家反省。我妈是一位很成功的教育者,至少我这样认为。一路上,她分别站在我和我的班主任的立场上分析了这件事的原委,最后便得出了转学的结论。虽然我也想转学,但考虑到经济的原因,也就推辞了。但我妈又对我做了多次思想工作,分析了现在家境比较宽裕,并告诉我不用为钱的问题担心。  最终,我就转到了盐外,并重读一届高一。  经过这次教训,我性格改了很多,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认为我已进步不少。我不敢担保我以后不犯类似错误,但我有信心克制自己,当然也少不了老师的监督、提醒和帮助。  文章很长,但看得出余鑫是用心在写,而且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一边看我一边想,如果不是被学生气昏了头,老师不会这样惩罚他的,可见余鑫以前的表现确实很令人头疼。我很理解甚至同情他以前的老师包括他的班主任老师。  同时,从这篇作文中也看到余鑫有懂事的一面:对于老师的一点点儿好,他都看在眼里,并感激不尽,比如数学老师向他道歉;另外,他非常爱他的妈妈,而且体谅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都说明他并不是一无是处。  正如他在文章结尾说“我不敢担保我以后不犯类似错误”一样,我也不敢担保就一定能够教育好他,毕竟教育是复杂的,但我愿意竭尽全力帮助他。  晚上去吃饭,正碰上余鑫在饭堂门口,远远地就和我打招呼:“李老师!”等我走近他,才知道他找我是有事:“李老师,给我一张纸吧,你看我刚刚上了体育课,脸上的汗太多,我要擦擦。”我掏出一包纸巾给了他。  我一边看着他擦汗,一边问他:“今天睡了午觉吗?”  他笑着回答:“睡了!”  “迟到了吗?”我又问。  “没有!”他说。  我表扬他:“很好!可见你是能够战胜自己的!继续努力!”  ------------  我和万同的故事  ------------  ——“后进生”转化手记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下午,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时,游贤来向我报案:“李老师,我的随身听被人偷了。”  我问:“怎么回事儿?说具体些。”  “今天,我背着家里把随身听带到学校来。上体育课前,我把它放在教室里我的课桌抽屉里。刚才我回教室拿乒乓球拍,发现随身听不见了。”  我又问:“你想想,有谁知道你带了随身听到学校来?”  他说:“好些同学都知道。”停了一下,他又说:“李老师,我的随身听可能是社会上的人偷了。”  “为什么呢?”我感到有些不解。  “万同说,他刚才看见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在我们教室外面游逛,可能是那几个人偷了。”  “现在万同在哪儿?”  “他说他去帮我追那几个人去了。”  我想起来了,上体育课不久,万同就来向我请假,说他病了,要提前回去打针。我便同意了。  “他怎么追得上?”我又对游贤说,“你看,这怎么好清查呢?记住,以后不许把这些贵重的东西带到学校里来!”  这是学生进初中第一天上课发生的事。游贤在这第一天便损失了一部价值几千元的随身听;我在这第一天,便遇上了这么一桩“大案”。  第二天早晨,游贤又来向我报告:“今天万同一到学校便叫我把随身听的使用说明书送他。他说他奶奶也给他买了一个随身听,但说明书弄丢了。”  我一下来了兴趣:“万同还说了些什么?”  “他说:‘反正你的随身听都被人偷了,说明书也没用了,干脆就送我算了。’”  我茅塞顿开!遂当机立断:“你马上把万同叫来。”  一分钟之后,万同坐在了我的面前。我请游贤退出办公室后,便仔细打量起万同来:蓬乱的头发,似乎从来没有梳理过;黑黑的脸庞,好像左脸颊上还隐隐约约有一块疤痕;由于下嘴唇比上嘴唇突出,所以随时都给人一种赌气的感觉;眼睛不大,眼神看不出有半点天真,却闪射着与他年龄不大相称的老练。此刻,这双老练的眼睛正坦然地迎着我对他审视的目光并也审视着我。  “今天,公安局的到学校来了。”我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万同,严肃而缓缓地说道。  他老练的眼光顿时闪烁出一丝惊慌,但仍然死死地与我的目光对视。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对他说:“昨天,游贤的家长去报了案。公安局的人来学校后,先到政教处……”  万同的眼睛仍死死地盯着我,但眼光已是一片呆滞,仿佛他已没有了知觉。  他的眼睛已完全告诉了我他此刻的内心。我于是接着说:“公安局的人说,破这个案子不过是小菜一碟。”  他终于垂下眼帘,说:“我是与游贤开玩笑的。”  我顺着我的话说:“就是嘛,我也在想,这里面肯定有些误会。所以,我才对公安局的人说,先让我来处理这件事。”  他于是急忙申辩:“我的确不是想偷,我真的是和他开玩笑的!”  “我也想万同是不会做那种事的。”我语气更加缓和了,“但是,你这个玩笑可开大了,把公安局都惊动了。这样吧,我去向公安局的人澄清这个误会。你呢,下午一定记着把游贤的随身听带来交给我,由我还给他。好吗?”  他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把随身听还给游贤时对他说:“万同是给你开了个玩笑,你应该原谅他。而且,你一定不要对班上任何同学讲这件事,以免万同背思想包袱。”  游贤拿着失而复得的随身听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办公室。我却找出了万同的家庭情况登记表仔细研究起来:在父母情况的“备注”一栏中,写着“父母已离异,现随母”一行字。  “哦!原来,这个万同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这种家庭,一般不会有太好的教育环境……”我不禁若有所思起来。  唉!随身听一“案”我倒是火速“破获”了,可我与万同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啊!——放下万同的家庭情况登记表,我不由得重重地叹了口气。  ------------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1)  ------------  然而,开学第一周的周末,万同却让我刮目相看。  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们评一评:在第一周,谁为我们这个新的班集体做的好事最多?  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不少学生都提到万同——  有的说:“这个星期的下午放学以后,万同都主动留下来和值日生一起打扫教室。”  有的说:“每天早晨,万同来得最早,来了以后便做早扫除。”  还有的说:“一次,万同还从家里拿来钉锤修理班上的椅子。”  ……  学生们当然不知道随身听的“案子”,但他们说的也是事实。所以,万同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表彰。  多年养成的教育敏感使我意识到,教育良机来了。于是,放学后,我把万同留下来谈心。  我先问万同:“还记得李老师和你们第一次见面时,送你们的第一句话吗?”  “好像,好像是——”他回忆着,“是,‘让人们……’好像什么‘幸福’吧?”  “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对他说,“请重复一遍。”  他一字一顿地认真重复道:“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很好。但别再忘记了。”我又问他,“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懂,但是说不出来。”他憨厚地笑了笑,显出了几分难得的天真。  “比方说,”我努力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解释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  听了我的话,万同的脸上泛出了感动而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红晕。  “可是——”我把话题一转,“那天,你把游贤的随身听拿了,他就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痛苦,甚至可能对咱们班级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你说是不是啊?”  万同不由得低着头轻轻地点了一下。  “所以,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我双手拍着他的两肩,郑重地说。  他抬眼望着我,又重重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班里选举临时班委时,万同把又黑又脏的手举得很高很高——他迫切要求当清洁委员。于是,全班同学当然鼓掌通过。  万同就任清洁委员的第二天,便遇上“创卫”迎检大扫除。他不但“身先士卒”——为了擦干净黑板上方的积尘,他竟叠桌架椅地“高空作业”,而且打扫完本班教室后,还邀约上几位同学到其他教室去帮别班同学搞卫生。  当天,我班的卫生得了个年级最高分!  然而,“新官”上任还未能烧到“三把火”,就引燃了许多同学对他的愤怒之火。  他课堂纪律实在太糟糕:不是与同学说话,就是趴在桌上唱歌,甚至还与后面的同学打闹,总之,几乎没有一分钟的安稳,真使人疑心他凳子上有钉子或者他屁股上长有疮。  第一次语文单元测验,他仅得了17分!  自然,在正式班委选举时,尽管他仍然高举要求“连任”的手臂,全班绝大多数人没有把选票投给他。  “哼!有啥了不起?老子本身就不想当这个鸡巴干部!”一下班会课,他又恢复了一脸的“痞气”。  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对万同的“举报”——  “李老师,万同一上课就摇我的桌子。”  “李老师,万同把撮箕、扫帚搁在教室门上面,同学一进教室便挨砸。”  “李老师,万同抢我的钢笔,我叫他还我,他就说要放我的血。”  “李老师,万同今天自习课上拿出一张女同学的照片,向我们炫耀说是他的女朋友。”  ……  我班第一次试行无人监督考试,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经受了考验,就万同一人偷偷翻书作弊。气得我当即上报政教处,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  看来,是得采取措施了!这天,我初步打算下午放学后,把万同留下来,狠狠批评一顿,然后在班上给他指定一名“帮助人”,督促其每天在校遵守纪律。  但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个教育措施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实施呢?我决定试试。  走进教室,我对学生们说:“这段时间,一些同学表现很不好,为班上抹了黑。当然,也许这些同学已经感到惭愧了。今天我准备留下一些同学谈谈心。这样吧,凡是觉得自己最近表现不好,而又愿意接受李老师帮助的同学,请举个手。”  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我看了看万同,他却没有举手,但他有一只手扶着脑袋,好像欲举又止。  我知道他此刻的心理状态,便有意问大家:“还有没有啊?”  学生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射向万同。万同埋着头,迟疑了一下,终于把手举了起来!  “好,这些同学主动请求李老师的帮助,他们是高尚的!”我对全班学生说道,“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的勇敢!”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2)  ------------  我说:“李老师将满足每一个举手同学的愿望,尽量帮助他们。今天,我就先留万同同学谈心。”  万同在我办公室温顺地坐下了。此刻,在我的眼中,他不是被我当着全班同学“揪”出来的“后进学生”,而是主动请求我帮助的渴求上进的学生。  我和蔼地问道:“你是不是表现不好啊?”  “就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怎么样的不好呢?”我仍然很和蔼地问。  “我上课老坐不住。……还爱欺侮同学……还,还骂人。还有,还有……”他很认真地边想边回答。  “你是不是进中学才这样的啊?”我又问。  “不是。我小学就一直是这样。”  “你说说,小学时你犯了错误,老师怎么教育你呢?”  “扇耳光!”他不假思索地说道,“还有吃粉笔,还有用透明胶把嘴贴上,或者把我撵出教室……”  我心里一惊:居然有这样的老师!不过,由此也可看出小学的万同是何等地让老师伤透了心。  我问万同:“那么,你希不希望李老师也这样体罚你呢?”  “当然不希望啦!”  “好,李老师向你保证,无论你今后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也决不会打你,也不会用不文明的语言骂你。”  他抬起了头,很感动地看着我。  “可是——”我话题一转,“为什么从小学到现在,你老是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呢?请继续说实话。”  “我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真的。”他眼里闪烁着真诚的苦恼,“有时我上课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管好自己,可过一会儿又忍不住动了起来——我真恨自己!”  无论是课堂上的“声东击西”,还是课间的霸气十足,那个万同无疑是真实的;而这时候,满脸纯真说“我真恨自己”的万同也是真实的。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育者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我决心尽最大努力扶持万同心灵中这棵弱小的萌芽!  “好吧,我们现在一起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你控制住自己!”我说。  万同想了想,说:“李老师,您和我一起上几堂课吧!随时提醒我。”  我笑了,反问道:“那我还备不备课,改不改作业了呢?”  他也笑了,又说:“这样吧,您在教室后门上掏个小洞,这样可以悄悄地在外边看我的表现。”  “我不想当特务。”我说。  “那您说怎么办?我听您的。”他用期待的眼睛看着我——此刻的万同真是可爱极了!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善良的星星之火正在他心灵深处燃烧。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我严肃而诚恳地对他说道,“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你不是想叫李老师和你一起上课吗?你的‘帮助人’就相当于李老师。”  万同很高兴,连忙问我:“李老师,你快说,我的‘帮助人’是谁?”  看着他那急切的样子,我脑子里又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①你最信任的人;②他比你表现得好;③他又坐在你附近。”  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就请我的同座同学袁夏,行不行?”  “你自己觉得行就行。”我又告诫他说,“不过,袁夏是个女同学,你可不能欺负她呀!”  “保证不会!”  我又说:“袁夏怎么帮助你呢?她每次上课都要提醒你好好学习,不要违纪;每天下午放学时,在家校联系本上向你的妈妈写上你当天在校的表现。”  “啊?”他十分不愿意“帮助人”写家校联系本,因为他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被家长知道。  我耐心地对他说:“前不久,我七岁的女儿因腿病住进了医院。医生说,为了治好她的腿,必须做牵引,就是把腿固定起来,一动不动。这是很痛苦的。我女儿哭着求医生别做牵引,但为了疗效,医生非这样做不可。一周以后,我女儿腿病大有好转,现在已经出院了。你想想,假如我当初因为心疼女儿而不同意给她的腿做牵引,那么,也许我女儿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哭呢!”  万同懂了我的意思,说:“写就写嘛。”语气中还是有一点不情愿。  我又说:“其实,你不要把联系本想象成告状本。你的进步和其他好表现,‘帮助人’也应通过联系本向你妈妈汇报。”  万同完全同意了我的意见,爽快地说:“好吧!就从明天开始,我就让袁夏随时监督、帮助我。”  最后我说:“今天,是你自己要求李老师帮助你,又是你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位‘帮助人’。我相信,从明天起,你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开端!”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袁夏同学在万同的家校联系本上这样写道——  阿姨:  万同请我做他的“帮助人”,督促他遵守纪律。以后我每天都会给您汇报万同在校的表现。万同今天大有进步,语文课还主动举手发了一次言,受到李老师表扬。但他地理课表现不太好,用钢笔在前面同学的背上乱画。希望他改正。  ------------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3)  ------------  《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帮助人”使万同的纪律明显好转,连续两周班里评比“进步最大的同学”,万同都名列榜首。  不仅仅是纪律有进步,而且他又恢复了对班级事务的热情。为迎接上级检查,学校要求各班美化教室,我便请学生们上街买几幅科学家的肖像来贴在教室墙上。万同非常积极,中午放学后连饭也不回家吃,便骑车直奔新华书店。下午上学时,他气喘吁吁地给我一张斯大林的画像:“李老师,这是我买的科学家挂图。书店只剩这一种了。”  虽然我哭笑不得,但还是在班上表扬了他“关心集体”。  然而,好景不长。  这天,袁夏交给我一张糖纸:“李老师,您看,这是万同上英语课时偷偷贴在我背上的!”  紧接着,英语老师也告诉我:“这个万同,上课从来不听讲,这段时间虽然很少影响其他人了,但是,上课他总在搞小动作。”  看着袁夏留下的这张糖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万同学习成绩太差,必然对学习感到痛苦,最后,他的所有兴趣就只能集中在这小小的糖纸上了!换句话说,如果不让他对学习产生愉悦感,那么,仅仅靠意志来维持良好的纪律,是不可能持久的。  星期日,我约上万同等一群调皮学生去杜甫草堂游玩,万同高兴得脸上绽出了平时在校园里很难看得到的天真笑容。在湖边,他硬要拉我与他一起划小船,还主动去把船票买了。于是,我和他跳上了晃悠悠的小船。  “万同,你上课为什么老要搞小动作呢?”柳荫小桥下,我一边划船一边和他聊了起来。  “我听不懂。”他回答得很干脆,一点没有我想象的“苦恼”。  “有没有能听懂的课?”  他想了一下,说:“语文和英语能听懂。”  我感到吃惊:“你真的能听懂英语?”  他点点头:“嗯,反正跟着老师读就是了嘛!”  原来如此——他认为只要跟着读,就算听懂了。  我又问他:“哪些课你最听不懂?”  “数学,还有地理……其他课我都听不懂。”停了一会儿,他又说,“确实听不懂。”  我顿时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听不懂课而又必须坐在教室里,而且还不许做其他事,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可万同却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在忍受着这种痛苦。  “这样好不好,万同——”我认真地对他说,“我给你一本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 烈火金刚 》。以后只要能听懂课,你就认真听;遇到听不懂的时候,你就看《 烈火金刚 》,好吗?”  “您同意我上课看小说?”万同望着我,好像不相信我的话。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