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培养女儿上北大-2

作者:史生荣 字数:44630 更新:2023-10-08 21:55:53

另一次是我女儿去上奥数班,那是小学四年级时的事,那天女儿回来说老师说了,要她去参加一个奥数班的学习。那个奥数班在另一所大学,离我们学校比较远,但很有名,报名时要考试,许多人还进不去。那时我也不知道奥数班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奥数班学些什么,感觉就是提高竞赛成绩,而且每周六只学一上午,于是我让女儿去了。第一天女儿回来就不高兴,我问怎么样,女儿犹豫半天才说感觉有点难。这样的畏难情绪我的女儿是从来没有过的,于是我觉得问题严重,便详细问她学了些什么。女儿大概说了,然后拿出发给她的奥数课本。我翻看一下,感觉就是倒腾那些数字,许多是要具备分解因式和化简方面的知识才行,孩子在小学还没接触到这些知识,奥数老师又不从这些基础知识讲起,而是讲这些难题怪题怎么来解,这样孩子听起来当然非常费力。我的孩子听课从来没这么吃力过,也从来没觉得学习这么费力,当然一下有点怕,也有点慌,问我怎么办,然后要我教她怎么做。我拿着书本再细翻一遍,觉得确实没必要过早地学这些东西,书中的许多东西到了初中自然会学到,有了初中的数学知识,再学这些当然就不再困难,所谓的奥数题,也就是把初中甚至是高中的一些数学知识拿来教小学生。这样我觉得这个奥数教育是违反认知科学和教育规律的,乱插入一些知识,也容易把有序的知识搞得无序,也会极大地损伤我女儿的自信心,甚至让她养成听不懂也可以马马虎虎放过去的坏习惯。因为奥数题里有太多的听不懂,不马虎也没办法,但我的女儿从来就不马虎,也不放过一个不懂的地方,奥数这样的学习当然不适合我的女儿。我问女儿其他学生学得怎么样,孩子说都说很难,都说听不懂,但老师还是让抄让做。我问女儿你喜欢不喜欢去,女儿低着头不说,但我知道她是不想去,但又不好说不去,不去就等于她笨,等于她怕困难,而且一年的学费也交了。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看法告诉她,于是我说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难,主要是你还缺乏解决它的一些基础知识,等你到五六年级和初中学了有理数和方程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这些奥数题就成了简单的知识,这样你完全可以现在不去学。但我没立即说不让孩子再去,而是让她再去一次,如果仍然觉得难,就不要去了。结果孩子第二次回来仍然说有许多不懂,于是我便没让孩子再去,而且以后的各种补习班提高班我也不主张让孩子去,一是怕打乱学校有序的系统教育,二是女儿的话让我想到许多。女儿说你让我补习提高,我一听这个补习提高的词语,我就有一种学习成绩差的感觉,我的学习成绩不差,我才不去补习提高,我自己的学习我自己知道怎么学。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未来的社会需要孩子有更渊博的知识,所以就要什么都学一点。但我要说的是,渊博没错,但渊博不是哪个专业的知识都要学,因为现在是一个知识急剧增长的时代,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严格分工的社会,每个行业,每个专业,都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结果会是什么行业都不需要。现在不少大学生就业困难,而且不少大学生抱怨社会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但反过来说,你能为人家做些什么,你有没有真正的专长。比如我所在的中文系,我经常会问我的学生你们的专业是什么,如果是中文,那么你的专业就是中文的阅读、理解、写作,其中核心的技能应该是写作。但我们中文专业的许多学生似乎并不懂得这些,许多学生不读书不看报,甚至不少学生没有阅读过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因为阅读中文书籍太少,写作就更谈不上什么水平,不说别的,就连放在讲台上的请假条,语句不通顺格式不正确的也屡见不鲜。我会言辞激烈地对他们说,你学中文的如果不能写不能说,你就没有专业,更没有一技之长,你让别人怎么用你,你又能给人家干些什么。现在社会上不是不需要中文,许多单位都缺少写材料的笔杆子,而许多写材料的笔杆子,又不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当然,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文专业的教学本身就有问题,比如课程开设,中文专业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英文,而且英文水平要和其他专业一样,必须要达到四级或者不低于多少分,而对于中文的水平,既没有英语四六级那样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水平要求,反正是中文随便就可以过关。而我所在的中文系不仅要开设数学课,外国文学也要用英文来讲,我真不知道我们的中文专业是什么专业,但从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看,表现出的是中文专业对中文的极不自信和盲目跟风,老师对中文的不自信和盲目跟风,传递给学生的,就是对中文专业知识的模糊不清。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不少也像目前的中文专业,方向模糊,目标不明确,也极不自信,表现出来的也是盲目跟风,人家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什么,学得很多,却没有专长。如果没有专长,孩子将来找工作自然困难,就像目前培养的大量的大学生,人人都有专业,但人人缺少专长,往往是招聘单位需要某某专长,而学生又缺少某某专长。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更没有把玩耍也当做一门学问,在孩子的日常安排中,家长把学习排满了整个日程,玩耍却被完全挤占了。要知道,孩子的天性应该是玩耍,或者是在玩耍中学习技能,这个喜欢玩耍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成年,过多地剥夺孩子的玩耍,就是剥夺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剥夺孩子天性的东西,当然要有许多的困难,弄不好,就会犯违反自然规律的错误。因为从动物的角度看,任何动物在童年期,都是在玩耍,都是在玩耍中成长,正因为玩耍好动,人们叫它们动物也是有道理的。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天性,回想我们的童年,那就是在玩耍中长大,就是在自然中长大,而且在整个童年期,感觉是永远也玩不够,而且自己能创造出许多的玩法。现在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如果作一个不文雅的比喻,如果我们那时是半野生的动物,那么现在的孩子,就是马戏团的动物,除了吃喝,就是要学各种各样的表演,什么时候能让孩子恢复一半的天性,或者什么时候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过多地安排孩子去上那些孩子并不喜欢的各种学习班,就过多地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失去了天性,孩子当然有抵触情绪。孩子不快乐,当然什么也学习不好,这样的恶果是,导致孩子学什么都应付差事,学一点就觉得行了,学得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思想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就是浅尝辄止,学习一点就行了,一知半解就满足了,结果是什么都懂得一点,但什么都是一知半解,更别说精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要急于把什么知识都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在孩子时期就都学会。事实也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不轻易给孩子转学, 好学校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孩子学习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换了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学管理方法等,孩子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但不论适应的时间长短,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很大的麻烦。我的一个亲戚在一座地区城市当教师,他的孩子上小学时,他觉得孩子就读的那所小学不好,便托人把孩子转到了另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相反还有所下降。没办法,又只好把孩子转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样孩子一直处在一种不断适应环境的状况下。考初中时,孩子又考了个比较差的初中,班里有不少调皮捣蛋的学生,孩子只上了几个月,他又想办法把孩子转到了一所全市最好的中学。但转到那所学校后,孩子一下感到学习很吃力,而且那所学校的教学进度又很快,初中两年要学完三年的课程,最后一年复习其实是专门辅导数理化竞赛和考重点高中。在快进度面前,他的孩子更无法适应,考试成绩当然一塌糊涂。在压力和严厉的批评下,孩子逐渐害怕再去学校,于是便选择了逃学,一早背上书包离家后,就到游戏厅打游戏,而在学校,因为他递交了病假条,还以为他生病了。这样逃学半个多月家里才知道。虽然又把孩子转回了原来的那所中学,但孩子已经养成了厌学的情绪,而且学习也落下了一段距离,只能是破罐破摔,孩子也成了一个问题少年,最终也没能进入大学。提起这件事,亲戚便不断地反省自己,也后悔得不断叹息。在上初中时,我的女儿也面临过一次选择。我女儿就读的子弟学校虽然也有初中,但规模很小,排名也很一般,当时我们安宁区有一所全省重点中学,如果在这所中学上初中,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直接升入这所学校的高中部,如果在别的学校上初中,要考入这所学校的高中很是困难。但要选择这所中学,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一是学校离我们家比较远,初中生不让住校,孩子中午不回来就没处去,如果回来,来回得近两个小时,而且早晚来回跑问题更大。这样把大量时间耗费在路上,影响学习不说,安全也让人担心。另一方面,我女儿在我们这里学习成绩很好,又一直是班干部,学习方面一直很自信,如果换个竞争激烈的学校,我的女儿能不能竞争过人家,能不能成为突出的学生,能不能还能让我的女儿保持自信等等,这都是问题。出于这些考虑,我还是忍痛放弃了考这所学校,而是让女儿继续留在我们学校的附中。事实证明我为女儿的选择是正确的,女儿在附中学习一直特别轻松,考高中时,我女儿不但考入了那所学校的高中部,还进入了唯一面向全省招生的奥数班。 让不少父母担心的是,教学质量比较差一点的学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多,父母担心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后,自己的孩子也会学得调皮捣蛋。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在虽然许多城市已经实行小学划片入学,但大多数城市升初中时还是考试入学,即使有些城市教育部门规定小升初不考,但具体到学校,教育质量要求高的学校还是要考一考的,太差的学生,学校还是要找理由拒绝,这样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还是只能进入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但我要说的是,什么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进入了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父母也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求家长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比如我认识的一位老教师,他的孙子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自己学校的附中拒之门外,老教师虽然愤怒,但他却表现得比较冷静,在送孩子进入一所质量比较差的学校时,他苦口婆心甚至声泪俱下和孙子谈了几天,要孙子争口气,要孙子知耻而后勇。然后老教师每天骑自行车陪孙子骑车去学校,到放学时再骑自行车把孙子陪回来,爷孙两人骑车上学风雨无阻。因为孙子每天都在爷爷的激励下出入学校,也因为这所学校学习成绩高的学生不多,老教师的孙子不但没有学坏,反而进校不久就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当了学习委员,从而一下扔掉了一直压在头上的那顶差生的帽子,也除去了一直笼罩在心头的差生的阴影,三年后考高中时,一下考上了重点高中。再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有一位朋友在中学当教师,有次说到给孩子挑选学校,他就感慨颇多地说不要盲目给孩子转换学校。他说他有个乡下的亲戚,因为有他,亲戚的孩子便转到了城里他所在的学校。孩子转来后,一下对城里的生活不大习惯,又因说话和衣着土气,经常遭同学的笑话,再加上学习一时跟不上,压力也大,时间不长,孩子竟然得了精神疾病,整天胡言乱语,有时还突然发病乱骂乱喊,这样只好退学回家。按他的经验,能不能送孩子到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去学习,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如果基础不好能力也不强,最好不要送到那些教育质量高的学校,送去了,不但学不好,反而会因跟不上人家而掉队,最后让孩子彻底死心而放弃学习,甚至闹出更大的麻烦。用他的话说,孩子有什么样的基础和能力,就送到什么样的学校,只有基础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情况相适应,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名校,孩子的一切就都有了希望,于是想尽办法往名校挤,甚至名校周围的房价也要比其他地方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名校的学生并非个个都能考上大学,那些不是通过考试成绩进入名校的学生,如果学习方法和态度不改变,照样在学习上不会有大的长进。通过上面的一些例子,我想说的是给孩子转换学校时,要特别地小心,而且既要了解清楚学校,也要仔细琢磨自己的孩子,还要考虑上学是否方便等因素,一定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名校,因为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未必适合你的孩子,一旦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便会留下终身遗憾。第七章 如何与同学相处★ 教育孩子用善意去理解别人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进入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会给我们提出另一个问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会更受人们的欢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回顾一下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由粗野走向文雅,由厮杀走向秩序,由对立走向博爱。这就是说,文明文雅爱人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文明文雅有爱心的孩子,也是最受人喜爱的孩子。因为写小说的关系,这些年来一直注意观察人、思考人,通过观察思考很快就会发现,讲文明有礼貌有爱心能够尊重别人的人,是最有人缘的人,也是最能得到升迁的人,也是最能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也是社会活动能力最强的人。比如单位新来了两个人,一个温文尔雅特别有礼貌,见人总是老师领导叫得很亲切,并且干活也特别勤快;另一个言谈举止粗俗,见人表情冷淡,工作方面一点亏都不吃。这样的两个人,人们喜欢谁不喜欢谁当然很明显地就会表现出来,人们也会判断出将来这两个人谁会更有前途。也就是说,大家都看好的人,不管怎样,他总是有机会的;而大家都讨厌的人,即使一时得势,终究也不会有大的发展,自己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前几天看一个男女交友配对的电视节目,规则是让一位男士出场站在二十几位女士面前,然后让女士来选择。一位一无所有的北漂上场后,首先阿姨姐姐妹妹叫得十分亲切,好像面前的都是他的亲姐亲妹,他甜蜜的言语诚实富有爱心的态度,立即赢得了大家的好感,竟然有那么多眼光挑剔的女士喜欢他。我当时也想,这小伙虽然现在一无所有,将来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因为他抓住了做人的本质,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爱是文明的一种最高境界,爱才能赢得别人的爱和帮助,有了别人的爱和帮助,你才能变得强大和快乐。但爱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指导孩子怎么做,怎么爱,这样才能有实际的效果。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事情来说明。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常给她买一些图画书,在她看这些书的时候,我就告诉她要爱护书,不要把书弄破,也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你看完了,等咱们去你姥姥家时,就带去送给你那些表姐表妹表弟们看。这样女儿当然高兴,于是便把书保存得很好,我们去她姥姥家时,女儿早早就把那些书拿出来,然后很认真地装入包里,到了姥姥家,女儿便高兴地把这些书拿出来,作为礼物送给舅舅家的几个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这样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它可以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品格。我女儿三四年级会写信时,家里或者亲戚们来信,回信时,我们大人写一封后,也让我的女儿写一封,然后装在一起寄去。那时私人一般还没有电话,和家人及亲戚们联系,主要还是依靠写信。我之所以让女儿也写一封,就是让女儿早早就懂得和亲人们联系,也让她在和亲人们的联系中懂得亲情。记得有一年我在北京读书的外甥女来信,述说了她在那里上学的生活。我写回信的时候,我就对女儿说:“咱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好。”没想到我的女儿写得还真好。因为外甥女来信说她在学校各方面都好,特别是同学,都很关心她,而且她已经有好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了。所以我女儿回信时,开头便说她很高兴,说姐姐一个人到北京去上学,她原来还担心姐姐在北京会被人欺负,也担心姐姐会哭鼻子,也怕同学们看不起姐姐,想不到生活得很好,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她真的为姐姐高兴。看到这几句话,我当时高兴得把女儿紧紧地抱在了怀里,因为我突然觉得我的女儿真的是懂事了,她能为她姐姐担心这些,连我都没有想到。因为她表姐那年高考分数不够,自己又不愿意补习,便有熟人介绍到北京的一所大学“试读”。因不是正式的学生,毕业时也不能拿全日制的大学毕业证,所以我女儿才说怕同学看不起她姐姐。说这样的话,可见她真的是为表姐担心了,因为在我女儿看来,北京那么大,人又那么多,她表姐在那里举目无亲,她当然要担心表姐被人欺负。我女儿想得这么细,我想她的表姐收到信后,一定也很感动。写到这里,为了准确,我特意给我姐打电话,问了外甥女当年去北京上学的时间,推算下来,那一年我的女儿刚好十岁,读小学四年级。正因为我的女儿有这份亲情,她的表姐也一直很喜欢她。她表姐到英国定居后,便多次要我女儿去英国看看。去年女儿还是去了。在英国的二十多天里,我的女儿走了英国的许多地方,这期间所有的费用,基本都是她表姐出的。我要女儿给亲人们写信,也要女儿给朋友们写信。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要求城市的学生和偏远乡村的学生结成互爱互助的对子。我的女儿和贫困乡村的一个孩子结成对子后,便书信来往不断。因我女儿的对子在第一次来信中,就说“我是差学生,你是沙(啥)学生”,因此,我女儿每次写信,都怀着很大的热情和爱心,除了认真回答对方提出的一些问题,还热情介绍学习方面的经验,也提出一些学习方法方面的参考意见,而且那些意见写得都很认真详细,有时写好了信,还要让我看看,看看写得对不对。我发现,她把我教育她的许多做法写了进去。为此,我的孩子获得了团中央少工委颁发的“手拉手好少年”奖章。 还有一件事也想说一说。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时,学校盖起了新幼儿园,幼儿园的二层有一个很大的露天阳台,那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正和她的一个小朋友一起趴在阳台前,我一进幼儿园的大门,女儿便高声喊爸爸。女儿喊了两声,那个小朋友也高声喊爸爸,我女儿立即说:“那是我爸爸,不是你爸爸,你不能喊。”那个小朋友立即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我知道小朋友为什么哭,这位小女孩的爸爸已经不在她的身边,现在只有母亲一个人带她。我上到二楼后,就首先抱起这个小女孩,然后哄她不要哭。对此我的女儿很不高兴,噘着小嘴很是委屈。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女儿说:“你的小朋友也跟着你喊爸爸,是因为她现在家里已经没有了爸爸,于是她就想爸爸,也想喊爸爸。你们两个是好朋友,也是小同学,你有爸爸她没有爸爸,她已经很伤心,你不让她喊,她就更难过。”我的女儿没听懂我的意思,问我是不是也要给她当爸爸。我告诉女儿不是给她当爸爸,因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爸爸,但她喊爸爸的时候,她希望她有一个爸爸,满足了她的希望,就是帮助了她,就是让她高兴。我问女儿:“你的朋友高兴了,你高兴不高兴?”女儿说:“高兴。”我说:“这就对了,她是你的同学,你就应该为她想想,你想想你有爸爸她没爸爸,她已经很伤心了,她喊爸爸你都不让她喊,她就更伤心,为了不让她伤心,你就应该帮助她,满足她,让她喊。”我还告诉女儿:帮助同学,关心同学,就是爱同学,就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你得到了爱,你就会爱爸妈,如果同学得到了你的爱,同学也会爱你。这样的教育女儿虽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就会懂得,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会渗透到她的心田,从小埋下爱心同情心的种子。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时,女儿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得病去世了,我女儿心里就很难过,回到家说了许多次,而且每说到她这位同学,她都充满了同情,也陪同学哭过一回。又过了两三年,这位同学的母亲又得了癌症,而且已经无法医治,那时我女儿回来常说这件事,说她的同学一个人在家怎么吃饭,说她的同学马上要转到舅舅那里,然后说该怎么帮助她的同学。其实女儿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女儿也知道我和她同学的母亲在一个单位,但女儿还是反复说这些,足见女儿对她同学的同情和关爱。女儿能如此牵挂和关爱她的同学,当然和平日爱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教育孩子有爱心,教育孩子爱同学,就应该教育孩子多为班集体做好事,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比如认真打扫教室卫生,不乱扔废弃物,看到同学的书本掉在地上要主动去捡起来,上课前要把老师的讲台擦干净等等,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只有这点点滴滴的具体小事,才能汇成一颗小小的爱心,也正是做好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能体现出孩子的博大爱心。 进入初中后,有些家长便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这阶段有不少同学晚上常打电话或者上门来问我女儿作业中的一些问题,我总是告诉女儿要有耐心,不要怕浪费你的时间,教学相长,你教别人,你不但是在帮助别人,你也是在提高自己。女儿这样做了,她也很乐意这样做,这样做她也得到了满足,更增强了她努力学习的决心。这也许就是爱心得到的回报吧。★ 团结同学不等于拉帮结派同学间的团结友爱是好事,孩子的朋友多也是好事,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物极必反,什么事都不能过分,教育孩子更是充满了辩证法。我们既要教育孩子团结同学,但又不能让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同学的关系上,更不能让孩子结成帮派式的铁哥们儿铁姐们儿。道理很简单,孩子到学校主要是去学习,结成铁哥们儿铁姐们儿维护铁哥们儿铁姐们儿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被哥们儿之间的鸡毛蒜皮弄得精疲力竭纠缠不清。另一方面,如果结成哥们儿姐们儿,就会有一种人多势众的感觉,就会有一种胆壮不怕的意识,而且聚在一起,就总想干点什么,如果哥们儿之间有人有不良的想法,很可能在哥们儿义气下一起去做,时间久了,往往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我的一个弟弟本来聪明伶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很好,但到了高中,可能是因为离家住校学习,就结交了一帮哥们儿。我们最初知道的是弟弟星期天常不回来,如果追问,不是到这个同学家了,就是到那个同学家了,而且还有必须要去的理由,比如同学的父母病了,同学的哥哥结婚姐姐出嫁等等。当然他也常领一些同学来我家。因为是最小的一个儿子,我母亲当然有点偏爱,对这些事也睁眼闭眼,甚至为自己的儿子人缘不错高兴。但接下来的高考成绩之差却给了我们全家人当头一棒。结果是只能补习。但尽管是补习生,仍然很快又结交了那么多的朋友。那时因父亲的平反我们全家住在一个地区城市,那时我也已经参加了工作,过年我回去时,感觉弟弟整天不在家,今天说这个同学请,明天说那个同学请。他当然也要请同学,那天一下来了十几个,抽烟喝酒折腾了大半天,烟头把沙发都烧了个大窟窿。那次我们都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他说不会影响学习,过完年,他就努力用功,保证考一个专科学校。因那时考一个专科也不容易,我们也认为他应该能考一个专科。结果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失望得让我们心痛。这下全家都有点慌,因那时等国家安排就业很不容易,于是我们只能给他换个环境,把他接到我这里学习,在我们学校的附中补习班补习。我原以为弟弟有了这么多的教训,又换了陌生的环境,他自然会埋头刻苦学习。但他的哥们儿义气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来了没多久,有天他就向我要钱,说有同学过生日请他,大家都凑钱买礼物。我当时虽然心里想你刚来,人家过生日和你有什么关系,但既然人家请了,不去也不行,我还是让他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有天他回来说要出去吃饭,有同学请他上街去吃。我当时就气得火冒三丈,说你已经是第二年补习了,你哪来的时间陪别人去吃饭。但弟弟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总不能连一顿饭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弟弟还是不顾我的反对去吃饭了,而且一去就是半晚。可惜我那时还太年轻,没有教育人的经验,想法也简单,本身也单纯,没有严格要求弟弟,也盲目相信弟弟会考上大学,许多时候过于迁就,甚至是听之任之。弟弟在我这里学习大半年后回原籍报名考试,结果又是名落孙山。有弟弟的教训,我当然对女儿也不能不多留点心。最突出的例子是女儿快上初中时,我们学校分房子,我女儿的一个同学的父母都是学校的工人,他们想和我家住成对门,让他们的女儿和我的女儿一块儿学习,让我的女儿带一带他们的女儿。但他们的这个目的没有告诉我们,而是通过房产科把我们两家分成了对门。方案初步出来后,我们知道是中间一个单元的六楼时,妻子的一位朋友说中间单元六楼不好,说中间单元有个通往楼顶的出入口,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如果刮风,楼顶的土就会吹下来,很脏。于是这位朋友又通过房产科的朋友把我家调到了另一个单元。几天后,女儿同学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问我们为什么把房子调到了另一个单元。我说了原因,她才告诉我们要和我们住对门,而且是费了很大劲才弄成对门,我们突然换了,她还要跟着换到一起,而且恳求我们不要换。女儿的这位同学平日就和我女儿不错,而且也听话有礼貌,我们觉得住一起也好,一方面女儿有个伴,另一方面能帮助人当然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住到一起后,我们很快就发现有问题:一是两个人每天晚上在一起学习,总要嘀嘀咕咕说一些闲话,有时还要玩耍打闹,学习的效果不好,因为她们毕竟是孩子。二是两人太过亲密,女儿的同学不仅晚上一吃过饭就背着书包过来,而且上学也要一起走,放学也要一起回,给人的感觉是形影不离。我感觉这样不好,俗话说有多好就有多臭,这话很有道理,因为朋友太好了,要求也就太高了,总觉得朋友就应该不分你我,就应该肝胆相照。但事实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人,不仅什么都是分开的,而且还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客观条件,很难做到不分你我,这样时间长了,就不免会让各自失望,失望越多,责备越多,隔阂也越多,关系也越紧张,也就越臭。女儿她们刚进入初中,以后相处的时间还很长,这么长时间,很难保证不产生隔阂,如果关系搞僵,那就要影响学习。再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就应该相处有度,相交有则。我把我的意思和女儿同学的父母说了,而且提出平日都各自在自己家里学习,如果遇到问题,就过来一起解决。同学的父母也同意我的意见,这样直到三年后我搬新居,两个孩子一直相处得很好,女儿的同学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她的母亲也多次说:“我们女儿一直在追赶你们女儿,虽然没追赶上,但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学习的成绩也提高了。”如果是男孩子,更要注意孩子的交友情况,如果交友不慎,很可能会惹出大麻烦。我写作累了,总要站在窗前眺望窗外,我常常会看到对面楼下会出现几个孩子等楼上的一个孩子,等楼上的孩子下来,他们或一起去学校,或一起去玩耍。时间长了,当然就熟悉了这几个孩子的面孔。我晚饭后常喜欢在校园里散散步,便常看到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闹,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流里流气鬼鬼祟祟。有天我看到这几个孩子下午放学后没回家,而是躲在学校的一栋家属楼后一起吸烟,而且样子有点探头探脑,也不知是吸烟怕被老师看到还是想干什么坏事,反正一副很警惕很神秘的样子。时间不久的一个下午,我站在窗前向外看,突然看到那几个孩子匆匆忙忙往校墙边跑,其中一个怀里好像捂着个东西。几个孩子匆匆忙忙跑到校墙根后,一个孩子从怀里抽出一块黄黄的铜牌,像是单位门口挂的那种牌子。几个孩子把铜牌折弯,用脚踩踏折叠成一小块,然后扒土把铜牌埋到了土里。但可能是觉得埋得太浅,也可能是觉得不安全,几个孩子回头走几步,又返回把铜牌拿了出来,扔出校墙,然后几人又翻墙出去,最后也不知把铜牌埋在了哪里。这样的事很让人不安,他们很可能是把铜牌卖掉买烟抽或者是买什么,但不管是要干什么,这样的行为是很危险的,先不说影响学习,如果尝到了甜头,很难说不会再偷更值钱的东西。我知道这几个学生中的一个就住在我们楼的对面,但我不知道究竟住在几层,更不知这家人和孩子是什么关系,当然无法直接去提醒家长。所以我只能在这里告诉更多的父母,如果孩子常常三五成群结伙出入,做父母的就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为孩子结伙在一起,特别容易想出什么玩耍的新点子,也特别容易尝试一下冒险,时间长了,很容易闹出麻烦事情来。第八章 学习方法教育★ 语文是基础,先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知识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文字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是学习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没有语言文字,人类就无法很好地交际交流。不仅如此,语言也是思维依靠的对象,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学习语文,就是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语言的交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知识,并提高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用来学习掌握其他知识。前面说过,我的女儿从小就特别爱听故事,睡觉时不听故事不睡觉,那时我最发愁的就是每天给她讲什么故事,也急切希望她快点长大、快点识字,然后让她自己去看书,然后把我解脱出来。所以她上学后,我就给她买了许多带拼音的儿童读物,让她借助拼音注音去阅读,这样一方面学习了汉字汉语,另一方面也增长了知识。可到了二三年级,她就不满足拼音书了,什么书她都想看,能看懂大意她就看,不管什么书什么杂志,抓住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认字也不求认对,估计出意思就行,这样当然也认错了许多字,比如脉搏她念成永搏,邪路她念成牙路。我开始担心她这样乱认字会影响她识字的准确性,有些错字如果一直错念下去,以后也不好纠正,很可能形成下意识地念错。但女儿喜欢读书,我不可能不让她读。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认错的字大多是常用字,在以后的应用中慢慢就纠正过来了。女儿看的书多,不仅认识的字多,造句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理解段落大意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当然要比班里的同学好一些。语文学好了,信心充足了,理解能力也强了,学习其他课程就也很轻松。比如数学,加减法的意思理解了,列式计算时,她就知道为什么要数位对齐,为什么向前一位借一要顶十。乘除法的意思理解了,她就知道乘法为什么要每一位都相乘,除法为什么余数不够除补零后商后面要加小数点。还有那些文字题,比如有些学生不理解增加了和增加到有什么区别,比如产品增加了一百个和产品增加到一百个,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意思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理解这样的文字当然就无法解题,可这些对语文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可见学好语文就是打好基础,因为许多学科的学习要靠语言去理解,要靠阅读获得的其他知识去分析,去思考。这就是说,孩子只靠语文课本的那点语文知识是不够的,因为课本提供的那点知识太少,语文课本其实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或者是大纲,语文知识应该包括的范围要大得多,语文要阅读的文章和书籍也要多得多,因此,要学好语文,必须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大量的文章。现在不少人认为学英语比学汉语重要,汉语随便学学到时也就够用了,而英语却处处要考试,英语学不好,考大学吃亏,考研究生更不可能。其实我要说的是,生在汉语环境中,汉语学不好,英语也不会学好,因为人类的语言种类虽然很多,但人类语言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其基本特性是一样的,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人类的基本情感又是相通的,因此,学好汉语,也能更好地学习外语,而不是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认为汉语和外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为了说清这一问题,我还是说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女儿大二那年暑假,我们带她和我们学校的大学生一起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到那个县后,我妻子刚好认识县里的一位副书记和一位副县长,他们以前在一起工作过,关系也不错,因此,我们去后副书记和副县长自然要轮流请我们吃饭,碰巧的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教授也带着四五个研究生陪同一位澳大利亚的教授在县里搞科研采样,我们听说后便把教授和研究生都请来吃饭。一连吃了几顿免费饭后,澳大利亚的教授有点迷惑不解,便在饭桌上问中国人怎么好像都认识,怎么好像都是朋友,而且无缘无故请他吃饭,而且既丰盛还分文不收。澳大利亚教授不懂汉语,用英语问这话时,包括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内,一时谁也不知怎么回答。老外只好再对着我女儿问。因为在刚接触时,这位老外就很快发现我女儿的英语比那几个研究生要好。这时我女儿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澳大利亚教授,她的话大意是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而且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以客为尊是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客人高兴了,主人也高兴了,因此不会在乎几个饭钱。澳大利亚教授听后立即竖起大拇指说好,然后说你说得很好,你说的话我要记下来,我今天也了解了中国人。然后澳大利亚教授掏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了这些话。过后,澳大利亚教授还对我们说我女儿的英语要比那几个研究生好得多,不仅是说得准确,主要的是说得有意思、有思想,而且意思也深刻。语文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也是思维和判断的工具,学好语文的标志,并不是单指识字多语文课考试成绩好,而是指孩子的阅读量大,孩子头脑里的基础性的知识多。基础性的知识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孩子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时思路开阔,能力也强。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仍然要举例来说。大概是我女儿三四年级时,单位组织了一次野外游玩,那次要求大家全家都去,这样便有不少的孩子。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抓捕小动物,他们也抓回了不少的小动物。面对这些小动物,我女儿竟然用学术语言说哪个是软体动物,哪个是腔肠动物,哪个是节肢动物,哪个是脊椎动物,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判断哪个动物应该吃什么东西。比如她判断蜥蜴可能吃小虫,大家便问为什么,她说蜥蜴没有牙,很可能是把小虫一口吞下;如果是吃草,蜥蜴没牙咬不下来。又有人反驳说有牙的才吃动物,比如老虎狮子。我的女儿又从有没有犬牙来判断动物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说一般来说有犬牙的动物吃肉,没犬牙的动物吃草。但不管她说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总之是说得头头是道,一群人吃惊得睁大了眼睛。我也不知道女儿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问她,她说她看过我以前学过的生物课本,也翻看过动物分类方面的书。我的女儿有这么广泛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不用担心了,以后别说学生物,学别的学科,也不用担心她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 写作文就让孩子写熟悉的事,既要有真情实感,又要培养想象力我现在教大学生写作课,发现即使是大学生,面对写作,往往也是觉得没什么可写,至于小学生,大多数同学更是对写作感到头疼,往往是看着作文题目,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来写。其实写作很简单,做父母的就是要告诉孩子:写你熟悉的事,写你想说的话,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想例文是怎么写的,也先不要管结构,就想你熟悉什么,你最想说什么,说什么你最能说得生动有趣,你就写什么。那天上完课在休息室休息,几个年轻女老师说起自己的孩子清明扫墓回来后写作文,一位说她的儿子写得特别地好,她一连看了好几遍,她都能背下来了。然后她说:“我的儿子的作文开头就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迈着无比沉重的步伐,到烈士陵园去扫墓。然后便描述了扫墓的情景,关键是最后,我的儿子写得特别地精彩,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是他们的鲜血,才染红了五星红旗,我们的红领巾,就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我们戴着烈士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更感到无限的光荣。”另一位老师立即说:“你快别提写作文了,我的儿子把我气死了,他和你的儿子正好相反,他说今天我们高高兴兴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去烈士陵园扫墓,你说气人不气人,他竟然说高高兴兴,一点脑子都不动,简直要把我气死。”然后这位老师问我究竟怎么教孩子写作文,我告诉她,如果说有方法,那就是让孩子写真实的事,说心里的话,写作文,我认为也是这个目的。孩子写怀着沉痛的心情去扫墓,也许孩子真的懂得沉痛,真的认为扫墓悼念先烈就是一件沉痛的事情;也许孩子是听老师说的,说应该沉痛;也说不定是看了这方面的文章,总之这样写没错,如果是孩子真的感觉到了沉痛,这样写就很好。但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样写,总感觉不像一个孩子写出来的,倒像是模仿成年人,特别是后面的话,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这样的话几十年前的小学生就这样说,写作文说人家说过的话,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老话,就没有大意义。而另一个孩子说今天他们高高兴兴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扫墓,虽然情感不对,听着也让人有点别扭,但他可能说的是心里的话,他可能是按实际情况写的,当时的实际情况可能就是大家很高兴,因为十岁左右的孩子,大家一起去野外活动,当然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大家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也是可以理解的。按照真实的情况写,写当时真实的心情,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没有一点错误,而且这样写的路子是对的,照这样写下去,孩子才能有东西可写,因为心里的话是说不完的,心里的话最有真情实感,心里的话最真实可信,心里的话也最能感动别人。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写作不是件费事费脑筋的事情,而是一件说心里的悄悄话、写心里的喜怒哀乐的一件愉快的事情,对着稿纸写作文时,就像对着自己的父母,就像对着自己的朋友,把自己想要说的说出来一样,把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如果这样写作文,孩子不仅会感到写作是如此轻松自如,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喜欢上写作。孩子喜欢写了,就能写出好的文章。而另一种情况就正好相反,假如说怀着沉痛的心情是老师告诉他的,或者是看了有关的文章,那么,这些东西就都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他内心的东西,而是把别人的东西装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写作文也是把事先装入脑子里的别人的东西再写了出来。如果让写别的文章,老师又没告诉怎么写,脑子里又没这样现成的东西,那可就难了,那就真的不知道写什么、从哪里写了。现在许多孩子遇到写作,就感觉没东西可写,就是不知道要写心里的话、胸中的情。而按实际来写,写心里的话,不管什么题目,只要是现实中有的,你总会有内心的感想,把这些写出来,也就是一篇作文,根本用不着伤透脑筋挖空心思地去想去编。 我教学生写作课时,让学生写一篇大学校园生活的作文。学生虽然在这所大学生活了两年多,但许多学生却感到没什么可写,然后便找例文,有的干脆就模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出一篇和自己毫不相干的文章。但有一个学生却写得非常地让我感动,我把这篇文章对学生讲了几年。这位学生的作文大意是这样的:因为家里贫困,她不得不靠打工赚钱吃饭。因找不到别的兼职工作,便在牛肉面馆做钟点工,在学生下课吃饭高峰时,端饭擦桌子,每天中饭晚饭共干四个多小时的活儿,报酬是只管吃饭不给工钱。即使这样,她还是干得很卖力,老板对她也很满意。寒假放假回家时,她盼望老板能看在她干得好的分上,给她一点奖励或者回家的路费,但老板却一分没给。对此她十分不满,也十分伤心,她想,难道我就是一个只能往里倒饭的饭桶吗?于是开学后,老板又叫她去,她就坚决没去。但不去打工,一日三餐立即就成了问题,这时她才意识到,一日三顿饭也不容易,也要花不少的钱,而且一顿不吃就饿得不行。这时她才明白,吃饭不是一件小事,老板管三顿饭,也是一笔开支,老板赚钱也不容易,父母赚钱更不容易。这样的作文,不仅写了她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遭遇,也写了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读来当然真实生动感人,因为我读的时候,我对着全班学生止不住泪流满面,许多学生也哭了。因此这才是文章的魅力,也是真实的魅力。有人会说写好作文,得有好材料。其实每个人只要每天都在生活,就不会缺少写作的材料。我读师范学校时,班里组织大家去游一座古寺,可我们去了却不知为什么寺门紧锁,一直在外面转到中午寺门也没开,我们只好失望地回来。可去时,老师就布置了要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游某某寺有感》。许多人说没进去当然没法写,于是就不写。可我并不觉得没法写,进去了看了有感受,没进去没看也有没看的感受,没进去也有没进去的内心想法。于是我就写那天没进去的失望心情,写没进去在外面无聊地转悠,碰到一个卖瓜子的老汉,和卖瓜子老汉闲聊的情况。因老汉那天给我们讲了很多,讲了旧社会寺庙的情况,讲了文化大革命寺庙的情况,还讲了许多有关寺庙的传说,也讲了修寺庙时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些都值得去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便把这些也写了进去,而且还有一些感想,也写了一些实际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把没进去的遗憾和想进去的心情写得很真实,结果作文写出来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初学写作文时,也需要一些辅导和指引,但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一开始写作文,都要写一些孩子熟悉的人和事物,比如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让写我的同学,那么父母可以问孩子想写谁。孩子回答后,问孩子是不是对他很熟悉,然后再问孩子打算写他的什么,你对他喜欢还是不喜欢。孩子回答后,如果认为没问题,就不要过多地干涉;如果认为有问题,就只把问题指出来,千万不能说得太多;如果怕孩子东拉西扯写散,就告诉孩子要围绕一两件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来写。千万不能说主题呀生动形象呀修辞呀一类的话,因为你说了这些,一方面是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写作很难,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了这样的想法,孩子不仅会有畏难情绪,在写作时也会老打断思路考虑主题呀修辞呀生动这些东西,考虑多了,就不会写了,即使写出来,也会生硬和不连贯,也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但真正的写作并不是方法,而是头脑里要有东西。曾经有人讲过,说他憋了一年也没写出一篇文章,于是他的妻子便说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娃还难,我一个娃都生出来了,你一篇文章却没写出来。他说你能生出娃,是你的肚子里有娃;我写不出文章,是我的肚子里没有文章。要让孩子脑子里有文章,除了社会实践,就是要孩子大量地阅读文章,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就大了,语法规则自然就掌握了,使用语言自然就自如了。而且满脑子都是文章,写作时,这些词汇,这些文章的情节,这些文章的表达方式,这些文章的结构特点,就会自然而然都涌现出来,就会自然而然变成你自己的语言,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变成你自己的情感,也变成了自己脑子里的文章,写作起来,自然就能一气呵成,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当然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孩子大量地阅读,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关键,但为此,有些家长却让孩子背诵大量的经典文章。对这一点,我不大赞成,因为背诵是要花大量时间的,现代和古代不同,古代可读的书少,能够读到的书更少,而且社会需要的文章和知识,也就是儒家那些经典文章。而今天就大不相同,今天处于知识爆炸时代,不仅传播的知识多,需要的知识也很广泛,而且知识的更新也快,创新的要求也高。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花大力气背诵文章就有点得不偿失,背一篇文章的时间,足以精读十篇二十篇文章,从十篇二十篇文章中得到的知识,要远远大于背诵一篇文章,而且背诵不是创新,背诵出来的东西因为记忆太牢固,往往会束缚创新。比如写作,背诵得太多了,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读都有别人的味道,怎么都不像是自己的创作。但我的意思不是说一篇也不能背,如果孩子喜欢,确实想背下来,那也是件好事。如果是特经典的文章,背一点也无妨,中小学甚至大学语文课本里就有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有这些,也就足够了。写作文想象力很重要,要告诉孩子写作文要善于联想,不能写甲就死盯着甲,要由甲联想到乙。比如一个学生写校园,写校园的树,马上就联想到家乡的杏树,然后再想到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就剥杏肉晒杏干,而到了冬天就砸杏仁卖杏仁。然后再想到每当看到商店的杏干,就会看一看是不是家乡产的,然后再联想到那年父亲送他到学校,看到校园里那么大一片树林没有一棵能结果实的树,便说可惜了,然后问他能不能学会果树嫁接技术,回去把家里的那些老杏树嫁接成新品种。这样一路联想下来,一篇有滋有味的文章也就写成了。如果写校园眼睛就死死地盯着校园,不敢越校墙一步,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可说。 我女儿有年暑假去她舅舅家,舅舅们割麦子,她跟在后面捡麦穗,舅母去田里挖马铃薯回来做饭,她也跟着去挖,晚上写日记,女儿便这样写道:“庄稼有很多种,样子也不一样,麦子长在最上面的麦穗上,马铃薯却长在地下面。而地面上的秆子上,却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没有,白白地浪费了,如果马铃薯的秧子上能长麦穗,下面能长马铃薯,那样该有多好,舅舅家就能多收好多的粮食。”女儿这样丰富的想象,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我也表扬了她好一阵子,表扬的目的,就是鼓励她这样的想象力。我给大学生讲写作,也会常常提到这件事。写作文既需要多读,也需要多练,不断地练习写作,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提高。就像我们吃饭,天天吃,吃得多了,举筷、夹菜、送入嘴中、咀嚼、吞咽一气呵成,而且还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写作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练习多了,孩子也就愿意用写作这种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就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种任务,当成是一个苦差事,而是当成了人生的一件乐趣,有了乐趣,才有可能不断地去写作。我的女儿一直喜欢写作文,时间长了,就自然会有一种写作的冲动。那年我母亲住在我这里,一天包饺子时,母亲便说起旧社会家里的一些事情,有土匪怎么抢劫,大家庭里兄弟们怎么相处,妯娌们怎么闹矛盾,闹矛盾时家法怎么处置。我母亲那天讲了很多,也讲得绘声绘色,我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母亲讲完,我女儿却突然脱口说:“爸爸你别写,奶奶说的故事我来写。”那年我的女儿刚上初中,这样的话当然不完全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写作已经在她的内心蓄谋已久。事实也证明我女儿早有写作的想法,考入高中后,我女儿便试着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我稍作指点后,便发表在了一家省级刊物上。以后女儿又陆续在杂志报纸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小说、散文、论文、社会评论都有。写作需要多写多练,让孩子写日记,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好办法。写日记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写什么,要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写,他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记什么就记什么,写得多了,孩子就会慢慢地写好。★ 数理化的学习是有序的学习,不要轻易打乱教材编排顺序数学物理化学之间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数理化教材的编写,数理化学习时间的先后顺序,也是有着严格的科学安排,科学安排的依据当然是先后次序,先易后难,先基础后提高。即使是每门学科的内部教学安排,也是有着一定的顺序,比如数学,总是要先学加减法,再学乘除法,加减不会,就没法乘除。而且只有数学学到一定的程度,会解方程,学了平面几何,才能学习物理和化学。现在有些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超前学习,比如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就学完小学的一些课程,入中学前就学完中学的课程。这样做,我认为就有许多的不妥当。因为家庭教育,许多情况下不是专职的系统教育,也和学校的教育重复甚至是冲突。如果是和学校的教育用一样的教材,那么孩子上学后重复教育,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如果不和学校的教育用一样的教材,那么这里面就有可能出现矛盾的地方,这时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再说,目前的孩子六岁就上小学,这个年龄已经很小了,六岁前就教孩子学习系统的课本知识,我认为这很不科学,孩子学习的压力太大,弄不好,会导致孩子厌学。如果爷爷奶奶退休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提前教育孩子,那么不妨试试,但这样的教育也要慎重,首先在教孩子前,要有一套严密的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并且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最好是按现行中小学的课本安排来教。如果自行打乱这个顺序,或者是随心所欲地教,那就会带来麻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我女儿上小学时,他们班上有个孩子就提前学了小学的不少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他的爷爷退休后教他的。我的女儿他们学习个位数加法的时候,这个男孩子已经会多位数加减列式计算了。那时我女儿回来常说这件事,言语中透露出羡慕和佩服。我当时也觉得早教育提前学习是个好办法,但我的父亲只带了我的女儿一年就因生病回了老家,不久就病逝了。如果我和她母亲教,显然没有充足的时间,更不能系统地教她,只能想想而已。大概还不到一学期,我女儿回来说数学老师批评这个男孩子了,说他在课堂上乱说胡说,明明两位数加法要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他却说个位还要和上面的十位再加一次,而且每一位都要再加一次。老师问谁教他的,男孩说他爷爷教他的。女儿问我他爷爷是不是教错了。我告诉女儿他爷爷不会教错,他爷爷是退休副教授,教小学生不会教错。但我仔细分析,觉得是孩子自己学混乱了,在教加法时,就没学透,也可能是学得太快,当时学会了就以为是会了,没像学校教育那样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牢固地掌握,然后他爷爷又教他乘法,乘法又是仓促突击学习,又没牢固地掌握,所以后来他可能是把两种东西搞混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爷爷教他时,就没按一定的顺序教,孩子原来学习时就混淆了,因为那么小的孩子,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还差,记忆能力也没完全成熟,如果加法和乘法同时教,他当然会很容易搞乱。后来我的女儿又几次说过那个男孩的事,都是说老师怎么批评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作业做错了多少道题等等。再后来我也关注过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各方面的学习情况一般,直到初中,也没显示出什么优势。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你决定要提前教授孩子一些知识,让孩子的学习进度超前,就必须系统地教,要按照中小学教材的内容来教,而且要按照教材的大纲来教。如果随心所欲,有兴趣了就教,没兴趣就不教,而且没有系统,甚至是随心所欲,高兴了就教几招,不考虑知识的衔接,不考虑孩子的知识系统,这样的教学还是别教的好。因为这样教孩子,不但不会起什么作用,往往还会起反作用。另外,即使家长能够系统地教,能够按照教材的内容来教,这也要看孩子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效果,因为即使孩子提前学了知识,也还要进入学校再学习,但孩子提前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后,老师再教时,孩子会很容易骄傲,孩子很容易认为我已经会了,便不好好听、不好好学,把课堂的时间浪费,把提前教学的效果抵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但家长的心血白费了,孩子的苦也白吃了。所以说,如果你提前教育了孩子,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思想状况,如果孩子有骄傲自大的思想,就应该及时教育纠正。 提前教授孩子知识,往往是要让孩子跳级学习,比如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或者从三年级跳到五年级。但这样的跳级也要注意,如果跳级,你的孩子必须要各方面的知识都能达到更高一级孩子的水平,比如只有数学好,语文一般,你不能跳级;即使是语文数学都达到了跳级的要求,也还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和智力发育水平能不能达到跳级的要求,如果是硬加压力,如果是超负荷学习,那最好还是不要轻易跳级。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知识是由基础到高级,人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也是由不完善到完善,在这些复杂的系统中,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出现麻烦。也有提前教授孩子成绩不错的,比如考少年班,比如在单科竞赛中得大奖然后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等等。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要考虑孩子的知识是否全面,这样教育孩子的能力是否能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的需要。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能否应用知识将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是只教孩子考高分,那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现在许多人都说不少孩子是高分低能,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没有根据,比如那些考试成绩很高的少年班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未必能有很好的成绩。全面发展,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把孩子培养成只是考试的天才,如果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没有社会知识也没有生活知识的低能儿,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练习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而是要善于总结现在孩子学习的竞争压力很大,学习的负担也很重,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也有不少学习负担却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往往是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买来很多参考书,然后让孩子整天埋头做题,搞题海战术,搞得孩子精疲力竭,学习效果却往往并不显著,孩子受了累,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样父母更加心急,于是便加更大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有没有事半功倍的好的教育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孩子先理解,后做题,而且还要精选习题。也就是说,做题时,要求质量而不求数量,而且动脑子是关键,而不是让孩子不动脑子盲目地做题。因为孩子如果不停地做题,做到最后,头晕脑涨,看起来是在做题,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对错,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孩子在做题时,每做一道题,都要想一想这道题的特点,再做下一道题时,再想想这一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就明白了做题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找到了题的特点。掌握了特点,这样不仅仅是做起题来再不难,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因为任何一门学问,看起来题很多,但如果归类,也就是那么几种,不同类型的题你都会做了,当然就不用再做那么多无用的题了。 我的女儿上小学时,我就教她在做作业时,先不要毫不思考就急着动笔写,而是要先想一想,想一想这一道题和以前学过的哪道题像,然后想想相同之处在哪里,不同之处又在哪里。比如做数学题,做完一道题做下一道时,就要让她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的做法一样不一样。如果是做法完全一样的题,就不一定要去做;如果做法有所不同,就要找出不同点,然后想怎么解决这个不同点。这样做,就是很好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题。整个一个单元学完后,在做总练习题时,就要边做边分类,看看这样的题可以分出多少种类型,有多少个特点,有哪几种做法,而且要弄清做法不同的关键处在哪里。把这些弄清了,学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女儿该玩就去玩,所以我的女儿在学习上总是感到很轻松,小学时我没给她买过一本辅导书,初中时每门课也只买一本。所以说,学数学也不是死学死做题,而是要巧学,找窍门,找规律。学习语文也有规律和技巧。学习语文,不外乎就是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在许多情况下,汉字的结构和字的意思有关。识字时,要先让孩子分析字形,通过字的形体来明白字的意思,然后再书写。这样孩子不仅知道字怎么写,也能牢固地记住字的意思,这样就比盲目地一遍遍写字来强化记忆好一些。至于词和词组,当然主要是理解词义,但把词义和字义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又要比单纯地记词义好得多。养成一个理解词义的好习惯,遇到一些词孩子也能自己理解出大概意思。当然,这样也有可能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但词义不是字义的不是太多,一般来说,词义基本就是字义。比如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有次我感冒了,咳嗽的同时放了个屁,见我不好意思,女儿便问我:“爸爸,你这是不是异口同声。”这下把我们笑坏了,然后我告诉她异口同声的意思不能理解成不同的口同时出一个声音,而是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但孩子这样望文生义也不是什么错,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因为在以后的阅读中,会慢慢明白是什么意思。在句子的学习上,有父母会让孩子背诵经典名句,我觉得这并不是个好办法。我认为,句子要从书面语言中去学习,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章自然而然地去掌握,人为地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应用时就不会自如,而且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这样的应用名句还不如不用。其实阅读文章,就是在感受语言、记忆语言,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变化的过程,阅读多了,对语言的掌握应用自然就准确自如了,那时事到嘴边意到嘴边话自然就会也到嘴边,根本不用刻意去思考,就会脱口而出。至于语法,更不要刻意去学,明白语言的一般组词造句规律就行了,因为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学到的,而不是要先懂得语法然后才学语言,况且在语言形成前,就没有完整的语法规律,也就是说先有了语言,然后才有语法,所以语言不可能完全符合语法规律。正因为如此,学习语文不要太在意语法的学习,而是要在自然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学习语法,要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去体会语法规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我在上一章已经说了一些,这里要说的是,除了多读多写外,还要让孩子多修改文章,多修改自己的,也试图修改一下别人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修改就是提高,修改就是精益求精,修改就是找出不足,修改就是吸取教训,修改就是找到更好。因此,修改文章不仅是完善文章,也是在提高自己,也是在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永不满足,才能不断地提高。可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特别是孩子,往往是作文一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而且就认为写好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永远也写不好文章。这时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你的作文是写得不错,但你要看一看,还有很多不足,还可以写得更好,然后让孩子大力修改。也许家长会担心孩子没有修改能力,修改后还不如修改前。但不要怕,有些时候确实是这样,但修改本身就是在学习,就是在摸索,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孩子会一步步提高,会慢慢地悟出一些东西,最终不但能学会修改文章,也会学会怎么写好文章。不论学什么,动脑筋是最关键的,教孩子学习,就是要让孩子养成动脑筋的习惯。具体到做作业,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解决问题,就要动脑筋,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要寻找规律,就要寻找窍门。规律找到了,窍门也就有了。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不断地总结经验、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总是有所成就的人。不仅学习上是这样,其他工作也是这样,比如同样干一样的工作,有的人善于琢磨,也善于总结,很快便能成为技术能手;有的人只知机械地干活儿,不琢磨也不总结,干一辈子,也只能是个熟练工。 第九章 课外知识教育★ 如果孩子有了网瘾, 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孩子的兴趣在今天,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网络给孩子带来的,就未必是方便,甚至未必是好事。如果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网络和电视、书籍不同,电视节目和书籍都一样,是经过众多编辑选择编辑出来的,里面的内容都是人们需要而且无害的,而且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公开出版的书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人培养人。但网上的东西就不一样,因为网站众多,上面什么东西都有,内容太多太复杂,对孩子来说,许多东西都是不适合孩子的,孩子看了往往有不良影响或者误导孩子。另一方面,网上的东西太多太复杂,所以也太浪费孩子的时间,往往是孩子在上面呆半天,结果是什么都没学到,甚至什么都没看到,就是乱操作了。也正因为网络上的东西太多太复杂,就像一个魔术世界,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太大,孩子一上网,往往是无法控制自己和把握时间,甚至能忘记吃饭睡觉。更重要的是网络是孩子自己操作的,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满足孩子的控制欲和参与感,这样就迎合了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孩子上网就容易上瘾,成瘾后当然就更严重地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网瘾也成了青少年的一种流行病,也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而且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就是说,网络成瘾和电视成瘾不同,网络成瘾除了有电视成瘾的那些特点外,还多了控制快感和攻击欲望,其实网络之所以成瘾,就是能满足青少年的控制欲和攻击欲。比如,在现实中,你可能无法驾驶战机,也无法发射炮弹,但在网络上就能办到。在现实中人和人搏斗就要受伤,法律也不允许,在网络中就可以这样,而且只让对方受伤,自己却毫发无损,就像那些武艺最高强的侠客,而且还可以随意将人打死。这就满足了人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野性。前面说过,人的本性是具有攻击性的,史前人类和普通动物一样,不但要捕获食物,还要攻击对方占领地盘和异性,而且男人比女人的攻击性更强,也就是说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但随着游戏软件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适合女孩子的游戏,比如种菜哺育过日子等,这些又更适合女性,这些也都是女性的原始本性,因此,女孩也容易网络成瘾。面对这样的局面,戒除网瘾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网络之所以让人成瘾,就是满足和恢复了人最原始的野性,这些野性当然和现代文明相悖,人的文明,恰恰就是要剔除这些野性,所以,网络成瘾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也是要必须戒除的事情。我的女儿小的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家里也没有上网的条件,但外面已经有了网吧。因网吧那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大人都好奇,孩子就更加好奇了,于是那时我女儿班里就有几个男生去上网,也在教室里公开说上网如何如何,有一些孩子经不住诱惑,也偷偷地去上网,这样我的女儿回家便问这些事情。因那时我也没上网,我只好告诉女儿不用过多地关心这些事,如果到时候需要你上网,到那时你再上也不迟,而且也很快就能学会。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来说谁谁晚上出去偷着去上网,让他父亲在网吧找到后,狠狠地打了一顿等等。因为有同学因上网挨父母的打,因此在我的女儿心目中,上网并不是件好事情,也就从来没去过网吧,我们做父母的也没为此操过心。但现在的父母却没这么幸运,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孩子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要管住孩子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上,确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的一个朋友就说他的孩子有了网瘾,每天放学回来不做作业就想上网,家里的电脑他加什么样的密码,孩子都能给他破解,然后照常上网,他简直没有办法。但朋友说这些时,总又带着一点自豪,朋友总是说完没法管他的孩子后,便又说他的孩子聪明,他的孩子说不定就是个玩计算机的天才,说他的孩子玩计算机真的是聪明绝顶,简直到了无师自通甚至像有神灵指点的地步。他说大学时他就学过计算机这门课,现在每天都离不开上网,但他的水平远远不如儿子,他不会的,儿子过来一捣鼓就成。但他还是担心儿子的学习,怕儿子考不上高中。他的儿子只有十三四岁,他说如果考不上高中,就让儿子读计算机专科学校,让儿子将来搞计算机。我只能告诉他也有问题。计算机专科学校也不是只学计算机操作,也要学习数学一类的其他课程,而且还要按照人家的规矩来学,并不是他想在计算机上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你的儿子自控能力差,就很可能不接受人家的系统学习,很可能什么都学不成。另一方面,计算机操作只是很简单的一门技术,而且越来越简单,如果要想让你的儿子真正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专门人才,最好还是按照常规的办法来,先让他读好初中高中,把基础打牢固,然后再考计算机专业。朋友听了也赞同我的想法,但他叹口气问我怎么才能让儿子戒掉网瘾,这样我就把我的看法告诉了他。我觉得所谓网瘾也只是个兴趣问题,和毒品成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毒品成瘾,是毒品破坏了人的正常神经兴奋系统,是让人的神经兴奋系统必须依赖毒品,而网瘾充其量也只是孩子特别地爱好,只是孩子把过多的兴趣集中到了网络上。既然是这样,那么转移孩子的兴趣就是戒网瘾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比如孩子没兴趣学习课本知识,你就要想办法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一点。比如要让孩子做作业时,你就要很愉快地对孩子说:“来,儿子,老爸和你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就是攻克一个世界难题,攻克了,你就是王子。”然后和儿子有说有笑有游戏有动作地一起解决几个课本中的作业题或者问题,而且要想办法真的让学习变得像网络游戏一样有趣,至少是不太枯燥。然后每天坚持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对学习不畏难了,孩子对网络的兴趣也就淡了。也就是说,没有哪一样事情是天生就能让人产生兴趣的,也没有哪一样事情是天生就让人厌烦的,喜爱和厌烦,关键是思想,关键是怎么去想,怎么去认识。比如我女儿上高中时,有一位高中同学就对数学特别有兴趣,简直到了上瘾的程度,一天不做大量的习题,就觉得像缺少了什么东西。再比如干农田里的活很苦,但我妻子有个哥哥却干活儿“成瘾”,用他的话说,想到丰收,想到要过好生活,干活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且越干越有劲,如果闲下来,反倒觉得没着没落。写作也一样,许多人觉得写作是一件苦差事,但我现在却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一天不写点什么,就感觉特别地着急,时间也特别地漫长。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跑步很累,我熟悉的一位职工却每天都要跑十多里,不跑得很累并且出一身汗,浑身就不舒服。可见所谓的瘾,也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兴趣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兴趣问题,网瘾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在学习上不能转移孩子的兴趣,那么就想办法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到大自然中走走,也可能让孩子学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以此来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孩子的兴趣。如果这些也不行,那么就教孩子下下跳棋或者象棋,即使是打扑克也好,先把孩子的兴趣从网络上解脱出来再说。总之,只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办法肯定是有的。最近又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上网玩种菜上瘾,整天惦记着网上的菜。我告诉她,孩子爱种菜,是孩子没种过菜,你真的带孩子去乡下种种菜,或者每天真的让她去菜市场买一点菜,也许孩子就不再那么迷恋网上种菜了。★ 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时怎么办?有些孩子学习也算刻苦,但就是成绩上不去,孩子苦恼,父母也心急,面对这样的情况,合适的办法也许应该是退一步去想,一味地逼孩子,一味地想向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还不错,但越往后情况越糟。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便想办法加压力,而且软硬兼施。孩子在家里压力大,到学校的压力也不轻,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孩子更感到自己没有希望,心灰意冷便选择了逃避和放弃学习。但放弃学习家里肯定不依,于是每天上学时背上书包出门,但又不去学校,在街上游荡一阵,就进了网吧。最后闹出了不少的事情,最终也没能读完高中。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正好相反,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他并不逼孩子,而是在孩子学到小学五年级时,自知孩子再跟下去可能越学越差,便主动要孩子留级。孩子留级后,因为课程是学过的,当然要比别人理解得快,成绩也好,这样孩子一下有了信心,觉得自己一下由学习差的学生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一下高涨了起来,上课也用心听讲了,作业也主动完成了,自己也感觉学习轻松了,于是顺利地进入了初中。到初中二年级时,孩子的学习又很吃力,成绩也在逐渐下降,于是又主动留级,留级后成绩又好了起来,考高中时,还考了一所不错的高中。高中没再留级,高考时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但专科毕业时又考了专升本。本科毕业后,又继续考研究生,去年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学校从事行政工作。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又有点像龟兔赛跑,乌龟虽然慢,但锲而不舍,也许还能比兔子早到达终点。当然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只要是办法,就总比没办法强。退的办法很多人当然不愿意接受,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却不得不退一步,所以才有退一步天地宽的老话。但事实是留级的孩子往往情况会变得更差,其实这是教育不当认识不清的问题,并不是留级本身的问题。如果孩子留级后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或者是被动留级,孩子就会感到自卑,会抬不起头来,然后更加破罐子破摔。正确的办法是,主动让孩子留级后,就要告诉孩子:“咱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咱也不算笨,咱留级,是有些地方基础没打牢固,有些地方也需要修补一下,退是为了进,就像是跳远,往后退几步跑起来,然后才能力量足,然后才能跳得远。至于别人怎么看,你不要管它,他学他的,咱学咱的,出水才见两腿泥,到时候咱们再看,到时候咱们再比。”教育孩子有了不自卑的心态,有了发奋图强的精神,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孩子背上留级的包袱,那情况当然就会更糟糕。所以说,如果留级,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且还要让孩子很快能感觉到效果,否则留级就没有意义。第十章 成长教育★ 不要给孩子算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一个父母都想提前知道自己孩子的未来,当然也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愿望体现在传统习俗中,就是抓周,就是在孩子过周岁生日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摆一些如文具、印章、钱币、鞭子、苹果一类的东西,然后让孩子来抓,孩子抓住什么,就代表孩子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比如抓住文具,就表示孩子将来很有文才能当文官;抓住印章,就表示孩子将来要做官掌权;抓住钱币,就表示孩子将来大富大贵;抓住鞭子,就表示孩子将来要放牛种地;抓住苹果,就表示孩子的一生会平安等等。抓周的结果父母未必真信,但既然这样做了,那就肯定会在父母的心里留下影响,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对孩子的看法。如果等孩子长大了父母把抓到的结果告诉给孩子,就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弄不好,就会真的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的一个弟弟生在大年初一,而且刚好是大年初一天亮前人们要接神的时候,人们都说生在这个时候的孩子是神童,一生注定要大富大贵。后来又有算命先生说这个弟弟会富贵一生,而且我的这个弟弟确实也聪明伶俐,这样更让大家坚信确实是神仙送来的贵子。我的父母虽然不迷信,特别是我的父亲,一生坎坷,一生不信命运,但弟弟的事还是对他们有点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对弟弟比较宠爱和迁就,比如在学习方面,明明不好好学习,整天和那些三朋四友吃喝闲玩,但父母还是睁眼闭眼不认真管束。而弟弟自己,也可能是认为自己命好,会有命运来帮忙,学习不求上进,认为学习差不多就能考个大学,用他当时的话说:“我最少也能考个专科,两年后有个工作,然后我再奋斗,然后发挥我社交能力强的本领,一步步就发达起来了。”第一次高考失败后,父母和弟弟都没清醒过来,认为复习一年,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大学。第二次高考又落榜后,全家人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幻想,仍然觉得不上大学,不一定就没有好命运,也许好命运在其他方面。正是这样的误导,才导致弟弟没有很好地努力奋斗,才导致弟弟的日子至今都比较艰难。其实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天生的命运是不存在的,偶然的幸运或者不幸,那都是一种巧合。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只好用这样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来说明。如果说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像挂在树上的果实,那么,只有努力去摘取,你才能够得到。但问题是往往有时也有例外,比如突然一个果实掉了下来,而且正好砸在了某人的头上,这时人们就会相信命运,这时人们就会说,如果没有命运,为什么这个果实正好砸在了你的头上而不是他的头上。可问题是这个果实不可能每次都砸在同一个人的头上,如果第一次砸在你头上时,你就相信命运,你就坐在那里等第二个果实,也许你等到饿死,也不会再有一个果实砸在你的头上。当然这样的傻瓜也不会有。但人们也许会问,你说努力奋斗才会成功,也才会有回报,但某人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回报。如果让我回答,我只能说这也是偶然,就像一次次的跃起都没摘到果实一样。也正是有了偶然,人们才相信命运。如果不想通过努力,而是想通过偶然来获得成功,那就大错特错了。我这里不想讨论命运,但我要说的是,如果家长相信命运,并且把预测的命运告诉孩子,不管命运是好是坏,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而且对孩子的危害极大。相反,如果不相信命运,并且和那个所谓的命运努力拼争,不论机遇好坏,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有一个女孩子属羊,按当地迷信的说法,“女孩属羊,一辈子爬床”,意思是说女孩子属羊,一辈子穷困不能翻身。后来在这个女孩子身上又发生了一次意外,父母更认定属羊的女儿命苦,而且把这种思想明显地流露了出来,而且也当着孩子的面诉说。那年暑假我回去,女孩子便找我来问这件事,问我属羊的女孩是不是真的命苦。我立即给予否定,而且明确告诉她根本没有半点道理,我告诉她,中国一年要出生几千万人,也就是说,羊年出生的女孩有千万人,这么多的人,命运怎么会一样,即使真有个老天在安排命运,这个老天也忙不过来,而且你的女同学,她们也大多和你一个属相,你相信你们的命运都是一个样子吗?然后我还告诉她,人的命运要靠人的努力,虽然努力的程度一样取得的成果不一定一样,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所收获,反过来,如果不努力,就肯定不会有收获。见女孩很信我的话,我便进一步告诉她,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考一所好的大学,用实际行动来回击属羊命运不好这个谎言,也让你的父母看看,也让他们受一点教育。那天女孩很是感动,也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过后我心里仍然放不下这件事情,因为女孩子问我时,女孩已经在读高中,她专门来问我命运,可见这个属羊的命运对她已经造成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由得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为此我专门找女孩的母亲谈了这件事,也不客气地批评了她。再后来,女孩果然考上了大学,现在已经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不相信命运,也不要让孩子心存侥幸,如果有侥幸心理,也会让孩子不刻苦努力,做什么事都不彻底,总想着侥幸能过关或者侥幸能得到。比如说考试,有些考生不是想着怎么踏实学习,而是想着考试也许会不难,考试也许会考到自己熟悉的题目,甚至猜题押题,甚至在各处搜集历年的考题或者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这些都是侥幸心理的表现。有了侥幸心理,就不会踏踏实实地学习,而是总想找窍门钻空子,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不好的毛病。如果孩子有这些侥幸心理,做父母的就应该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然后给孩子讲明道理,讲明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谁,而是为了学习本领。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不要让孩子有任何投机心理,即使碰运气的心理,最好也不要有,如果碰运气让孩子尝到甜头,孩子就会继续尝试,而且总有一种碰运气的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因为是举全国之力办亚运,便大力发行亚运彩票,除自愿购买外,我们单位还给每个职工摊派了一张。暑假我们全家去北京,也带孩子看了当时最宏伟漂亮的亚运村建筑。回到北三环的住地,大街上有宣传车销售亚运彩票,车顶上就摆着奖品。因为闲来无事,也想教育女儿为亚运作贡献,也想让女儿碰碰运气,我便抱着女儿要她摸一张彩票,而且鼓励女儿说好好摸,摸个大彩电和自行车。卖彩票的妇女也对我的女儿说孩子手气好,肯定能摸大奖。这样刚满三岁的女儿便信心十足摸了一张。当刮开彩票什么也没有时,女儿一下哭了,而且很伤心。几天后回到我们学校,校园里又来了卖彩票的宣传车,上面同样有自行车彩电洗衣机什么的,这时妻子又让女儿去摸,女儿立即大声说不,然后转身跑开了。我当时细想,觉得女儿摸彩票什么都没摸中倒是个好事,如果摸到什么,孩子就会尝到甜头,然后时时想着再摸一个,这样就助长了孩子的赌博心理,也让孩子常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和碰运气的心理,这样做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过后我和妻子说了我的看法,妻子也说以后再不能让孩子做这种事,而且还要给孩子说明,这种碰运气的事是最不靠谱的,要想得到什么,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努力,踏踏实实地去奋斗。让孩子碰运气甚至赌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父母打麻将时,如果孩子在身边,有时父母会说孩子的手气好,来替妈妈摸一张牌;孩子考试前,有的父母会帮孩子找复习重点甚至猜考题。其实这不经意的小事,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教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赌博和侥幸的心理。我们学校有个彩票投注点,每当我看到学生在那里投注时,我的心情都是沉痛的。有时我也在课堂上讲,不劳而获永远都是个梦想,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就不是聪明人。而且我还告诉大家,不说你琢磨彩票浪费时间,假设你中奖了,猛然得一大笔钱你干什么,愚而多财历来就是祸事,中奖后挥霍或者再赌而倾家荡产的人不在少数,获奖后犯罪坐牢的也大有人在。钱财本身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是努力奋斗后获得的成功,付出的努力越多,成功后带来的喜悦也就越大,侥幸和赌博的心理,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孩子的学问,为了孩子,做父母的就应该处处留意,而且还要多动脑筋思考。孩子的命运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也掌握在父母的手里,只要父母精心地培育孩子,科学地培养孩子,孩子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父母不努力,不精心教育孩子,而是靠算命,或者相信孩子的命运,那只能是耽误孩子,从而毁掉孩子的前途。 ★ 独生子女同样需要挫折教育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遭遇挫折和失败必不可少,但对失败的不同态度,就会影响到人的一生,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可以防止孩子走向极端。我的女儿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很轻松,但进入高中,情况一下就变了。他们那个学校本来就是所唯一面向全省招生的学校,而他们那个奥数班,又是唯一的尖子班,进入这个班的学生,差不多就是全省选来的尖子生了。我女儿进校后不久,有天下午放学后突然打来了电话,电话一通,女儿就号啕大哭,而且伤心得喘不上气来。我当时吓得心都缩紧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便高声喊着问她怎么了。结果半天我才听清,原来是考试考得很差,说数学一百五十分的题,只考了二十几分。这样的结果我也没料到,但我还是努力安慰她,告诉她考多考少都不要紧,因为才入学不久,一切才刚刚开始。等她渐渐不再哭时,我才问她别人考得怎么样,她说也有比她差的,但也有考一百多分的,她这个成绩,肯定在四十名左右,照这样下去,肯定要遭淘汰。我听了当时也很难受,我知道他们那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而且事先就说明了,第一学期要淘汰五个,第二学期再淘汰五个,淘汰的学生只能进入到普通班里。淘汰对每个学生和家长来说,当然是最痛心也是最没面子的事了。但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减压,应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那时女儿住校,我在电话里告诉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你能进入到奥数班,我们已经很满意了。再说,进入奥数班的,基本都要学理科,数理化当然是强项,你如果将来要学文科,数学不如人家也没太大的关系。挂了电话,我更加不放心,我知道我的女儿要强,也不服输,对自己要求严,更要面子,以前一直也顺利,没受过挫折,更没好好进行过挫折教育,如果思想包袱太重,会出现问题。因为学校上午不许探视,第二天下午我便早早地来到学校,找认识的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老师告诉我,给我女儿他们带数学课的老师名气很大,办法也很多,每年新生进来,这位老师都要不断地考试,而且题出得特别地难,目的是要杀一杀学生的傲气,让学生觉得还不行,然后让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学的学习上。至于那几个考得好的,进入奥数班就是靠数学竞赛成绩突出,其中一个初中就学完了高中的课程,现在已经在学大学的高等数学了。心里有了底,我也放心了一点。女儿放学后,我先和女儿一起到他们的食堂吃了饭,然后边吃边谈了很多,意思就是要她不要太看重成绩,也不要有虚荣心,你将来学文,他们将来学理工,你和他们没可比的。然后我要女儿该怎么学就怎么学,不急不躁,也不要太劳累,而且是只管埋头学习,不管考试名次,到高考时咱们看达到了什么程度,咱们就考什么学校。这时女儿含泪问我,如果到时考不上好的大学,你会不会感到失望。我告诉女儿,失望的心情也会有,但我也能想开,因为好学校就那么几所,那么多的人竞争,谁竞争不上都是正常的,但你已经努力了,努力了也就无悔了。而且你如果真把基础打好了,本领学到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后劲十足,我们让你上名牌大学,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如果能够干好工作,这要比上名牌大学还好。我感觉这时我的女儿才轻松了一点。到了学期末我去开家长会,我女儿的成绩按五门课程排名排三十八位,再加上史地和生物按八门课排,我女儿排在了二十一位。这个排名我虽然不满足,但我感觉很正常,因为我的女儿读的书多,长项是文科,考试排名也反映了出来,她的文科成绩都不错(当然打算学理科的学生已经不学历史地理了),如果学文还是有前途的。当时座位上除了成绩单和试卷,还放了学生自己写的半年来的学习情况分析报告,我觉得我女儿写的报告还比较清醒,分析判断也比较客观中肯,而且心态也还平静。我旁边的一位家长要看我女儿的分析报告时,我也把他孩子的分析报告要了过来。我看后感觉他的孩子思想有点问题,报告里充满了不服气,说了许多原来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至于现在为什么没考好,只说了几句,而且都是客观原因,比如说时间花在了学习物理上,也没买老师用的那本参考书等。我觉得这孩子得接受一点挫折教育。这位家长看完我女儿写的分析报告后,说我女儿分析报告写得好,问我孩子是不是语文学得好。我点头后,因我这人有点老实,就也想说我对他孩子的看法。我觉得他的孩子还应该多看点书,如果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说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写点东西有困难,即使搞研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好,也很难出研究成果。谁知这位家长立即不高兴地说谁管那么多,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时分数也拉不开,好的也不一定能考高,差一点的也差不了多少,现在的目标是考试,考上好大学了,一切都好了,考不上好大学,说什么都没有用。 孩子在没受挫折前,要让孩子有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当孩子受了挫折,就要给孩子鼓劲,让孩子鼓起勇气,看到希望。因此,那天家长会回来,我表扬了女儿分析报告写得好,思想状况也让我满意,这样平静地对待成绩,平静地继续努力,终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独生子女在爱护和被捧的环境中长大,不仅没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且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还会导致盲目地自高自大,具体表现就是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得对,遇到困难便抱怨他人,也抱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有一个朋友在县里当领导,他儿子高考后他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儿子考得不好,只能上我们学校了,要我给帮忙选择一个专业。开学时,他领了儿子来报到,中午吃饭时,他不停地为儿子惋惜,说儿子很聪明,学习也不错,就是一遇考试就考不好。然后又说孩子一直不愿意上这所学校,说要补习一年再考某大学,但他考虑到孩子已经补习一年了,再补习孩子的年龄就大了。他的想法是本科就让孩子在一般大学读,考研究生时再考一所名牌大学。他说这些的时候,他的儿子一直恼着个脸,一副受了委屈苦大仇深的样子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我当时就觉得他的看法想法有点不切实际。孩子第一年高考不上线,补习一年后又考了这么个成绩,就应该多从孩子的身上找找原因,盲目地吹捧孩子,很可能让孩子更认不清自己。以后我们便没什么联系。大概三年后他突然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儿子所在的学院通知了他,说他的儿子累计已经有六门课程不及格,但这事他一点都不知道,他一直以为儿子的学习很好,儿子也是这么告诉他的。第二天一早我们还没起床,我的电话就响了,他说他已经来到了学校。因还不到上班时间,我便领他来家里。谈话中我才得知,他的儿子一直在努力学习英语,而且要考某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所以平日学习时,他儿子根本不用心学现在的专业课程,意思是专业课程学一点能毕业就行,其余时间都用到了英语的学习上。可他儿子现在的专业是生物技术,虽说他儿子的英语学得还不错,已经过了四级,但我觉得跨专业考名校的研究生,那也是个问题。他告诉我,他原来也不同意儿子的想法,但儿子非要这样做,而且决心很大,学习的热情也高,他也就同意了。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这么多的课程不及格,学院通知说按规定学士学位证是拿不上了,如果补考再有不及格的,连毕业证都拿不上了。我带他到学院后,负责人说他的儿子虽然不捣乱,但常常不来上课,除了外语好一点,其余课程的成绩都很差。但此时他的儿子仍然觉得没什么,也拒绝现在就补考,说马上要研究生考试了,等考完研究生再说补考的事,而且还说他考上那所大学的研究生后,本科毕业证就不要了。我们虽然知道没有本科毕业证,即使考上研究生,最后人家也不会录取他,但大考在即,我们也只能让他先考研究生,等考完了再说。最后考研究生的结果不说大家也猜到了,他的考试成绩连最低控制录取线都没达到。这样一下又把孩子从心理上击垮了,补考的信心也没有了,甚至想弃学去经商。这样他的父亲又来到学校。这回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应该告诉他挫折在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关键是你怎么对待。这时他的父亲也清醒了许多,觉得孩子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以前有点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孩子。那天我和他的父亲对他说了许多,我们告诉他人生的艰难,也告诉了他做事要脚踏实地,要一步一步地来,即使踏踏实实地去做,也不会一帆风顺,人生总是有低谷有高潮,在低谷时,不要气馁,在高潮时,不要骄傲等。在我们的开导下,他虽然态度有所改变,也同意好好复习争取补考及格。但我们给孩子的挫折教育还是晚了一点,让孩子付出的代价也大了一点。 挫折教育并不是事情发生了才教育孩子,而是平日就应该给孩子多讲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否则很可能出现麻烦,因为这方面出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前不久本市一个平日学习很好的初中女生,偶然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回家竟然跳楼自杀了。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大学生,高中时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后,竟然一下精神失常,然后便杳无音信,至今四五年过去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几年来把父母折磨得痛不欲生。可见挫折教育也不是可有可无,正确的方法是,我们既要给孩子鼓劲,也要提醒孩子,万一遇到不顺利和挫折,该如何对待。★ 孩子如果早恋, 父母该怎么做?孩子早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是什么坏毛病,但孩子早恋影响学习,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早恋的孩子还小,很难克制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恋爱上。但恋爱又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正因为是生理心理的问题,正因为情感表现强烈,早恋就不同于一般的事情,可以通过说教和批评随便能够解决。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千万不要惊恐,更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如果批评和制止不当,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具体怎么办,就是要先分析情况,然后分析双方孩子的心理,然后慢慢地开导教育,找出孩子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女儿因为比较听话和理智,我不担心她会早恋,也相信她不会早恋,即使有爱的冲动,她也会努力克制。但你不早恋,并不能保证别人不爱你,更无法不让别人来打扰你,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拒绝早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我倒没想到。大概是我女儿初三的时候,我常发现有一个和女儿同班的男生躲藏在我家的单元门口,见到我,便迅速跑了。我当时还以为是孩子在玩捉迷藏,并没往别处想。女儿考上高中后开学不久,我突然一连收到两封信,都是写了我的名字让转给我的女儿的。从歪歪扭扭的字迹和下面一所私立学校的校名看,我觉得应该是女儿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而且是什么意思我也猜到了几分。这件事还是让我大吃一惊。那时女儿住校周末才回来,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等女儿回来后她和女儿谈一谈。通过谈话,这时我女儿才告诉她母亲,这个男孩子这半年一直在纠缠她,她不但明确地拒绝,而且还严厉地斥责过他,但就是不顶用。女儿说有次这个男孩竟然买了东西托另一个女生送给她,气得她当场和这位女生翻了脸。我女儿本想告诉我们,但又害羞,又觉得她自己能处理好这件事,也觉得反正这个男孩子也考不上高中,她考入高中后,就不再见面,慢慢也就没事了,却想不到他会写信。女儿当然是不看他的信的,要她母亲把信退回去。但这个男孩所上的私立学校在郊外,而且是全封闭,信无法退还,而且我觉得把信退回去,只能让这个孩子更加着急更加无心学习,说不定会再干出什么事情。本着对这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我决定找找这个孩子的家长,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父母。那天下午我去了他家,家里只有他的母亲,我把情况告诉他母亲后,他母亲却一脸平静,感觉并不是一件大事,这样我只好告诉她早恋的危害,而且主要是对她孩子的危害。因为我的女儿并没动心,也不会影响她的学习,但对于她的儿子来说,情况就不同,一天一封信,这样急迫的心情,怎么能够用心去学习。他母亲这才答应等儿子回来后好好和儿子谈谈。但我怕她谈不透彻,也说不服儿子,我便告诉她应该怎么谈,谈些什么内容。我告诉她,等儿子回来后,你要先关心地询问一下最近的情况,如果儿子不主动说,你就主动提起,然后你再安慰开导,主要告诉儿子:不好好学习,人家就看不上你,只有好好学习了,长大有出息了,人家才会看上你,而且只要努力向上,还会有更让你喜爱的女孩。他母亲怎么和儿子谈的我不知道,但从此以后再没收到信,我女儿也说再没打扰她。后来这个孩子也考上了大学,现在学习生活得也很好。有一位朋友,他处理儿子的早恋就很成功,而且值得我们借鉴。这位朋友得知儿子早恋时,他的儿子已经和同班的一位女孩偷偷摸摸恋爱快一年了,而且孩子还只是初二的学生,而且这个女孩子十分喜欢他的儿子。朋友虽然对这件事感到意外和震惊,但他还是心平气和地仔细盘问了儿子,儿子说了事情的全部过程后,朋友说他听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事麻烦,想让儿子和这个女孩子断掉也不大可能,因为这种生理情感的事不是一般的欲望,不可能通过说教或者批评打骂来阻断,而且儿子也有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架势。朋友说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承认现实,因势利导,目的就是不要让儿子因谈恋爱而影响学习,如果不影响学习或者是对学习影响很小,那么谈恋爱也不是什么坏事。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想出了具体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儿子同意他谈恋爱,也同意他到时娶这个女孩,但有一条,不能影响学习。然后他们又找女孩的父母商量这件事。朋友说他告诉女孩的父母,如果强行阻止他们谈恋爱,不但阻止不了,弄不好还会惹出更大的麻烦,即使惹不出麻烦,孩子也会很痛苦,也会更加偷偷摸摸地谈,这样的偷偷摸摸担惊受怕,将会更加影响学习。朋友说既然阻止不了,那就让他们安心地去谈,安心了,对学习的影响也就小了,如果开导得好,说不定还能产生动力,如果两人互相鼓励互相竞赛,说不定还能提高学习成绩。至于孩子成人以后能不能走到一起,那就由他们去。女孩的父母也同意后,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朋友请女孩一家到饭店吃饭。当两家六口人坐在一起时,朋友当面告诉女孩,说他们全家都喜欢她,而且明确告诉两个孩子,你们两人的事已经定了,已经是煮熟的鸭子了,谁也不会飞走,但前提是必须要好好学习,互相竞赛,如果有一个考上大学一个考不上,那情况就危险了,工作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差距,会让人产生隔阂,进而产生厌烦,这时想往一起走也走不到一起了。然后鼓励两个孩子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竞赛,一定要考到同一所大学。朋友说这样的鼓励,让两个孩子更有了信心,后来两人考上了同一所高中,而且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两人确实是在互相鼓励,互相竞赛,互相关心。但考大学时,女孩的分数低了一些,被省内一所大学录取。这时他们家长倒真心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结合到一起,但两个孩子的感情却慢慢地淡了,虽然两人仍然有联系,但已经成了普通的朋友,他们想往一起撮合,也撮合不到一起了。在今天,孩子早恋已经比较普遍,早恋的事也让家长们伤脑筋,但能够处理好的,并不是很多。不少家长得知孩子早恋,总是自然而然想到让孩子彻底断绝,然后采取粗暴严厉的措施,但结果往往是不能如意,不但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和孩子的感情。所以说,孩子早恋这样的事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处理不好,孩子也会记恨一辈子。 有一位老师得知自己的女儿和一个男孩子谈恋爱时,一下无法接受,觉得这个男孩就是一个不良少年,而且男孩的家庭情况也不好,于是便采取了说教甚至打骂的措施,然后对女儿严加看管,上学去送,放学去接,而且没事也不许出去玩耍。但还是没能看住孩子,因为在校时间就是两人谈恋爱的时间,而且上课时还互传纸条。这位老师得知情况后,便把女儿转到了另一所学校,而且看管得更加严格。没想到没过多久,女儿突然失踪,几天后女儿才打电话回来,说她要和男朋友合开一家烧烤店,店铺已经租好了。这位老师去看,果然店铺正在装修,而且是男孩子的父母出钱出面装修的,男孩子的父母坚决支持孩子的恋爱和创业。这位老师强行拉不回孩子后,便宣布与女儿断绝关系。后来我们发现,女儿有了孩子后,这位老师还是认了女儿,也认了这门亲事。但再后来,因烧烤店生意不景气,女儿和女婿的关系也紧张起来,这时女婿又迷恋上了赌博,后来两人终于离了婚,现在女儿一直领着孩子住在父母家,也没出去找工作,女儿母子两人靠父母养活。提起这件事,这位老师就后悔,后悔当时太冲动,后悔当时教育处理不当。而他的女儿,也对父母不满,怨父母当时的打骂管教,说如果当时不转学不逼她,她也许会考上大学,也不至于两人弃学开烧烤店。早恋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作用下的一种冲动,因为孩子小,这时的恋爱理性的成分很少,更多的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冲动,在冲动的驱使下,往往会只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家长就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所在的大学紧靠黄河,每天都有男女在河边谈情说爱,而且有时也可以看到年龄很小的中学生,而且中学生和大学生谈情说爱也有差别。大学生搂抱在一起,让人看出是情感在交流,而那些中学生搂抱在一起,往往会做出生理需要的动作。有次写作课为训练学生的叙事能力,我让学生写一件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就有不少学生写中学时的恋爱。这么多的学生写这样的事,我当然吃惊,因为我知道,有更多的同学是不愿意说这些事的。但说这些事的,基本都是伤痛,而且大多是女生。她们有骂男朋友负心的,有后悔谈恋爱而耽误了学习的,也有说被欺骗的。更有一位学生在考数学时,在考卷上写文章骂曾经的男友,说是那个负心人害了她,让她没好好学习,以至于面对试卷答不上来。这件事一时成为全校人议论的话题。这也说明,早恋影响了学习或者留下伤痛的很多,因此,早恋不是一件小事,早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因为如此,遇到孩子早恋时,千万不要惊慌,更不要急躁,也不能简单粗暴,而是要静下心来细想,要多动脑筋,而且要结合孩子的性格和现实情况,然后制定出应对的办法和教育引导的办法。如果两个孩子爱得很深,那就要先承认事实,然后因势利导,让孩子不要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谈恋爱上。如果只是一时的冲动和好奇,那就要给孩子讲清利害,讲清事情的严重性,要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是看了黄色录像模仿,那就要给孩子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也要讲一些道理,让孩子自己珍惜自己,自己爱护自己。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简单粗暴的打骂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不解决心理问题,越打骂,孩子会越对抗,也会越隐蔽,也越容易出事情,也更影响孩子的学习。第十一章 人生观和传统道德品质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必不可少在传统教育中,孝是第一位的。子孝,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子不孝,就是家门的最大不幸。今天,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但这方面的培养,却有所削弱,也没引起我们父母的足够重视。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然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也成为全家围绕的中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习惯,甚至养成只知道让别人敬他养他,却不知道他要孝敬别人,因此,对独生子女孝道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要。在过去的家庭,长辈要坐在上首,第一碗饭,也要舀给长辈;现在,在不少的家庭这种情况却倒了过来,第一碗饭总是舀给孩子。其实这不是先吃后吃的问题,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问题,长期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觉得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而别人都是不重要甚至是次要的,而且别人都应该为我服务。这样孩子当然想不到为别人服务、为别人着想,更别说孝敬别人了。在我家,平日我们也是让孩子先吃,第一碗饭也是给女儿的,因为三口之家,做饭时,我和妻子都是厨师,第一碗饭自然得给女儿。而且我的女儿小的时候一直不好好吃饭,不仅第一碗饭给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吃饭时还得督促伺候她吃。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不好。但如果是我们家里的人来或者是来了客人,情况就不同,第一碗饭绝对是要给家里的来人或者是客人的。比如我的母亲来我这里,饭熟前就要让孩子喊奶奶吃饭,然后让奶奶先坐好,然后让孩子把筷子和碗给奶奶准备好。这一点我们做得是好的,因为我的妻子从小生活在大家庭里,最多时祖孙四代二十多口人,如果不是长幼有序,这样的家庭就无法维持,因此我的妻子就很注意这一点,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吃饭的问题,而是一个长幼有序孝敬老人的问题。因此,如果家中有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客人,在舀饭吃饭时,孩子的父母最好还是先给孩子的爷爷奶奶舀饭,也让爷爷奶奶先吃,而且要让孩子喊爷爷奶奶来吃饭,并给爷爷奶奶拿碗筷。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事,却体现着孝敬教育的大道理,而且孝敬教育,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孩子是否孝敬,也要从这些小事中体现。不要小看一碗饭,它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但现在不少人已经很不注意这些,比如到饭店吃饭,坐满满一桌子人,菜还没上齐,如果有小孩,不少父母总让小孩先吃,而且挑拣孩子爱吃的吃。这样我不是说大人们会有意见,大人们肯定不会有意见,而且还会主动劝孩子先吃,但这样做确实对孩子不好,是教育孩子不把大人放在眼里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孩子心里当然不会敬重大人,当然也不知道敬重长辈。如果父母会教育孩子,这时就应该让孩子给大人们做点什么,比如给大人们摆放一下餐具,给大人敬酒祝福什么的,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孩子也学到了礼貌,孩子也惹人喜爱。我们一直没和父母住在一起,教育孩子孝敬,也只能是口头教育多,具体教育少,具体教育也是让孩子常给老家的亲人打打电话,寄钱带礼物时让孩子参与,亲人来了热情招待等等,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我还要说说那年给我的母亲过八十大寿。我母亲八十寿辰那天,还不是放暑假的时间,于是我们建议往后推半个月庆贺,放假后我们带着孩子去,让孩子也体验一下孝敬长辈。那天在生日的宴会上,我们儿女们鞠躬拜寿完毕,就让孙子孙女们给奶奶磕头。磕头虽然是封建礼仪,但我们还是让孩子们这样做了,因为这样做他们会记忆深刻,会知道奶奶是他们最敬重的人。过后我的女儿果然问我为什么要磕头,我告诉她,因为你的奶奶很重要,也最值得你们去敬重,所以才用磕头的方式来表达。然后我告诉她,孝道是咱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等你过八十大寿时,也会有人给你磕头的。这样深刻的教育,她当然懂得了如何孝敬老人。孝敬的孩子是最值得父母欣慰的。我女儿上高中时,她的一个老师就特别爱夸他的两个女儿,常在课堂上说他的这个女儿给他买了什么,那个女儿让他如何如何。还说某某老师的女儿听起来在国外很好,但一年只打几次电话,而他的女儿虽然大学毕业都在本市工作,但不仅特别孝敬他,而且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许多事情他还没想到,女儿女婿就为他想到了。每次这位老师夸他的女儿,我女儿回家来总要说说这事,有次女儿问我和她母亲,说我将来也孝敬你们,你们会不会很高兴,会不会也到处给人说。在这里我要感谢女儿的这位老师,他也让我的女儿懂得了孝敬,现在我的女儿做得也不比他的女儿差,女儿离家上大学后,家里的什么事她都牵挂着,过节过生日,她不仅会打电话来,还会要求我们怎么做,连二月二,女儿都会发来短信:“老爸,别忘了剃龙头。”第一年寒假回家,我女儿就大包小包买了不少的东西,有给我们的,也有给亲友的。因春节火车拥挤,我们要她不要带东西,但她总是不听。前年回来因带的包多,她的同学便帮她拿了两个包,结果上车时挤散了,上车后在车门处也挤不进车厢,等挤进车厢会合后,同学才发现丢了一个包,而且那个包是最重要的一个,所有的证件和贵重一点的东西都在里面,害得女儿为补办这些证件花了很多时间。但以后女儿还是带很多东西回来,说她辛苦一点大家高兴了,也值得。女儿的孝敬我当然高兴,我也不知不觉变成了女儿高中时的那位老师,也不由得在讲课时夸我的女儿,有时我的学生不听话,我也用我的女儿来对比教育。这样就少不了遭到女儿的“抗议”,她告诉我,说我教的学生里有她的同学,还有不少人知道她,同学又告诉她我夸奖她了。但我还是改不掉,因为我觉得,用正面的例子教育学生,会起到好的效果。 孝敬不能只靠说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因此,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说不孝不敬的话。有些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给父母带什么东西,争吵带多了还是带少了,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坏的。另一方面,如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更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给父母住的房间要好一点,摆设被褥也要讲究一点,而且处处要体现出父母是最重要的。这些如果是在过去,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在农村,不很好地赡养老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即使在文明的大城市,自己住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让父母挤在简陋的小房子里安身的,也为数不少。孩子耳闻目睹这样的事,长大了怎么能不效仿。记得前不久看一个电视纪实节目,内容是兄弟四个为赡养母亲争吵,其中老二的女儿竟然拍着桌子骂自己的亲奶奶,主持人忍无可忍只能说:“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然,中国早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一对夫妇不孝敬母亲,只给母亲盖一张破羊皮,母亲死后,夫妇要扔掉这张破羊皮,夫妇的儿子立即制止,说不能扔,你扔掉,将来你们老了,我给你们盖什么。孝敬的人是人人敬佩的人,也是人人喜爱的人。我刚结婚那年,因母亲生病,我去老家接母亲来我这里。因母亲不喜欢吃方便面,而且有病,我便带母亲去火车的餐车去吃饭。那天餐车供应炸鸡块和米饭,我便给母亲要了一份。那时虽然已经不再挨饿,但吃肉还算是奢侈。我坐在旁边看着母亲吃饭时,服务员感觉我是钱少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份,便问我为什么不吃。其实我已经吃过了方便面,我也有晕车的毛病,不想吃东西。当我说我已经吃过了时,服务员有点感动,她认为我是个孝子,自己舍不得吃肉,给老母亲吃肉。刚好有几位列车员也在一边吃饭,服务员便过去对那几个列车员小声说我。我听到一个列车员说我们不是母子,而是岳母和女婿,是没过门的女婿巴结未来的老岳母。一会儿服务员又过来了,问我母亲喝不喝汤,汤可以免费。然后服务员乘机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得知是母子时,连说我是大孝子。我急忙解释不吃的原因,她还是称赞我孝顺,然后问我在哪里工作,有没有对象,如果没有,她给我介绍一个。勤劳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古代人特别强调勤劳,当然,勤劳多数情况下也是生活所逼。今天孩子已经没有了吃穿的压力,但今天的竞争却比过去更加激烈。过去一般来说足不出户,吃饱穿暖就无所求了,今天面对这么多的诱惑,如果孩子不勤奋学习,进入社会就会感觉压力很大,这个压力当然不是吃穿的压力,而是精神的压力。最近报载自杀率上升,基本都不是生活贫困,而是感觉人家有那么强的工作能力,人家工作生活都那么地轻松,相比之下就感觉自己吃力,就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因而就畏缩放弃努力。如果有了勤劳的思想和性格,就不会那么悲观,也不会惧怕困难,当然就更不会去自杀。培养孩子勤劳勤奋,也要从小做起,具体的办法就是从小给孩子订立规矩和制度,比如几点起床,没有特殊原因,到点就必须要求孩子起来,订立几点看书几点玩耍几点回来,就必须要让孩子做到。如果孩子能遵守规定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任务,那么我们就说孩子是勤劳勤奋的,因为孩子把应该做的都圆满地做了,这当然就是勤奋。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孩子会提出要求,比如妈妈我多睡一会儿,爸爸我再多玩一会儿。每当这时,父母一般都会迁就孩子,如果是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父母的话是可听可不听的,是可以灵活多变的,订立的制度,也是可遵守可不遵守的。有了这样的思想,父母的话不仅越来越不算数,孩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偷懒思想,今天多睡十分钟,明天多玩一个小时,后天又会草草完成作业。这样当然会养成偷懒耍滑的习惯,这当然是和勤劳相悖了。勤劳并不等同于吃苦,勤劳是按时按需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人们往往认为勤劳就是干活时间长,这当然不完全正确,如果需要干活时间长,那么你长时间干活这是勤劳,如果不需要长时间地干活,你仍然长时间干活那就不是勤劳而是徒劳。如果你干完活后有空余时间,那么你出去打打球放松放松,让生活很有节奏,这也是勤奋这也是勤劳。有父母会说,这样精心去培养孩子,也确实太累了。可是我要说的是,培养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得用毕生的精力去培养,也值得用毕生的精力去培养,培养的成果也会让你得益一生。如果父母怕吃苦或者不愿意吃苦,那么父母本身就不是一个勤劳的人。勤劳和节俭是密不可分的,勤劳的人往往也是节俭的人,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勤劳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人,节俭的人同样也是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要说,节俭不是穷富的问题,节俭是一种品德和责任心。这些年在学校工作,便很注意观察学生,发现有的学生家庭情况很差,自己却穿戴得特别讲究,而且人家穿啥他也穿啥,人家玩啥他也玩啥。如果家里的父母来,走在一起,你就可以看出极大的反差。有一位同学的父亲来学校看望儿子,发现儿子要扔掉军训时穿的那套衣服时,便急忙自己穿上,而且说很好,于是同宿舍的人便把自己的军训服也给了这位父亲。这时,儿子却当场斥责父亲,说父亲给他丢了脸,结果是父子两人大吵了一场。我听到这件事心里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位学生爱好轮滑,也常看到他穿着七八百块钱的旱冰鞋在马路上滑来滑去。我想,如果这位同学节俭一点,如果这位同学有点孝心,他用买旱冰鞋的钱不知能给父母买几件衣服,而且军训服也不会扔掉,自己干活儿时也可以当劳动服穿。 节俭和小气不同,节俭是不浪费,节俭是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不花。小气是不管该不该花都不愿意花,而且是只给自己花而不给别人花。我们要孩子节俭,但也要孩子大方不小气。我的女儿从小就比较节俭,除了她的兴趣都放在了看书学习上外,也和我们对她的节俭教育密不可分。我们除了教育她金钱来之不易,在具体的穿戴打扮上,也注重实际,从不把她打扮得过于显眼,也不让她感觉出她的穿着与众不同,在生活上,就让她感觉到普普通通。女儿上大学后,怎么花钱完全由她,而且我们是一次给她的存折上打够花一年的钱,但她总是花不完,再给她的存折上打钱时,她总是说有,这让我不由得想到那些按月给孩子打钱,按月控制孩子花钱的父母。其实你本来应该完全放心地把花钱的权利交给孩子,而且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这样孩子自己就会有一个花钱的计划,自己也会约束自己,就像承包责任制一样。如果总是控制孩子花钱,孩子就会有一种反控制的心理,也有一种不被信任的心理,也有一种自己是局外人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逆反,会自觉不自觉地觉得他花的不是父母的血汗钱,好像是包工头应该给他的打工钱,其结果就会导致花钱不心疼,也不节制,没有了只知伸手要,甚至想办法哄骗父母的钱。但小气自私的孩子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我们要孩子做到的是又节俭又大气。在这方面我也常这样教育我的女儿,她在这方面做得也让我满意,到现在,我的女儿依然衣着朴素,不仅不让我们给她买那些很贵的名牌衣服,而且也不穿那些很张扬很暴露的衣服,平日也不化妆,只抹些常用的润肤油。我们有时劝她买点名贵化妆品,她会开玩笑说她是天生丽质,许多人见了她已经说她像大S了,再打扮得太惹眼,会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的。但她却舍得给我们买东西,去年从英国探亲回来,就给我用英镑买了一双皮鞋,折合成人民币当然就很贵了。今年春节回来,又给我买了一条很贵的皮尔?卡丹皮带。如果我的妻子和女儿走在一起,你会明显地感到,我的妻子穿得比女儿好,衣服的价钱也比女儿的高。不少父母溺爱孩子也表现在给孩子的吃穿上。如果你在大街上看看孩子身上的衣服,你就会发现,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有父母说不给买不行呀,孩子间互相攀比,人家的孩子穿什么牌子的,他回来也要。但父母很少考虑这样攀比的原因和后果。其实原因很简单,之所以攀比吃穿,主要是一个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吃穿方面,孩子当然会攀比和追求这些东西。如果孩子把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学习方面,孩子就没兴趣也没精力去考虑吃穿。追求穿戴名牌的后果会严重地影响学习,穿不上名牌时孩子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穿戴上名牌后,孩子又会有一种心理优越,而且时时注意自己的穿戴,时时在人前表现自己的穿戴。如果穿戴很贵,孩子的心里更是会时时注意在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心理的优越就会变成一种傲慢和轻浮,不仅不会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还会生出一些更不切实际的想法。另一方面,追求穿戴名牌的孩子容易发生早恋,因为穿戴名牌,就往往会有一种给异性看,从而吸引异性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早恋的开始。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努力学习的学生,有其他爱好的学生,穿戴就会很随便。孩子的主要任务毕竟是学习,如果孩子注意力放在奢侈品的消费上,就应该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追求奢侈品,是孩子精神不充实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养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培养孩子,当然是要孩子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好只是一个方面,而外在的表现往往更加重要,这些外在表现的重要体现,当然就是礼貌礼仪。礼貌就是对别人的尊敬。你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礼貌也是谦虚,谦虚的人才懂得尊敬别人。礼貌的具体要求,大致就是品行端正、举止大方、言谈得体、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等等。如果一个孩子很有礼貌,即使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差一点,将来进入社会,情况也会大不一样,不仅会受人欢迎,工作起来也会如鱼得水。我工作快三十个年头了,每当和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这么些年来的得失时,大家总会感慨说命运就是性格,就是为人处世,然后总要回忆上学时的一些人和事,也总要谈论我们的一位同学。在学校时,这位同学学习并不出众,给人的感觉是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和人争论争执,别人说,感觉他是在静静地听,别人如果说他的坏话,他也不会很生气,感觉很沉稳老练。但这位同学却和谁都能合得来,而且干活也很积极,打扫宿舍提水倒垃圾,他都默默地去干,如果宿舍里来了谁的家长亲戚,他都能像对待自己的亲戚一样跑前跑后热情招待,当时我们就觉得他是最有礼貌最有修养的一个人,而且如果选举什么,大家也愿意选举他。毕业分配时,他分配得并不好,但十多年下来,他就突出了起来,特别是进入政界后,优势就更加明显,职务也越来越高。现在不少家长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性格培养,特别是缺少对孩子进行一些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孩子的一大失误。因为既然是传统美德,而且千百年来流传公认,那么肯定就是做人的经典的东西,如果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且孩子身上具有了更多的传统美德,那么孩子也就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公认的好孩子,当然就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相反,如果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略孩子的品德培养,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待人傲慢,夸夸其谈,举止粗俗,那么这个孩子也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而且这样的孩子前途也不会太好,孩子进入社会,就没有后劲,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甚至为社会所不容,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现代化大生产更需要密切的合作,进入社会工作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往往比学到的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当然就会处处碰壁。我知道的一个孩子,在小学中学时学习一直特别地出众,而且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为学习好受到了众人的宠爱,父母也只看到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表现就是特别地傲慢自大。大学毕业时本可以读研究生,但孩子说研究生没什么读头,导师也就那么点水平,他的水平也可以了,他还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家长也觉得孩子的话有道理,便同意孩子进入一家大公司工作。现在孩子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仍然还是个小职员,而且三十出头了,也没结婚成家,他母亲说儿子说了:看不上他的女孩是没认识到他的价值,而认识到他的价值又看不上他的女孩,那么她的审美水平就太差了,审美水平这么差的女孩,他当然也看不上。其实,如此自大傲慢的人,就是没礼貌的表现,礼貌的核心就是谦虚、友爱和尊敬,不懂得谦虚和尊敬别人,别人当然也不会喜欢他。别人不喜欢的人,不仅女孩看不上他,领导也看不上他。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道德标准,符合这个标准,就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就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培养大家喜欢的人,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性格培养,这样的做法,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孩子有了好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就会特别地懂事,会特别努力去学习,也会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更会让父母感到特别地轻松和自豪。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