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菜根谭评析

作者:洪应明 字数:19196 更新:2023-10-08 21:52:57

目录  欲望虽有尊卑 贪争并无二致  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  不为念想囚系 凡事皆要随缘  自然得真机 造作减趣味  彻见自性 不忍谈禅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真不离幻 雅不离俗  凡俗差别观 道心一体观  布茅蔬淡 颐养天和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断绝思虑 光风霁月  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自然人心 融和一体  不弄技巧 以拙为进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任其自然 万事安乐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雌雄妍丑 一时假相  风月木石之真趣 惟静与闲者得之  天全欲淡 虽凡亦仙  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  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  人我合一之时 则云留而鸟伴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若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  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  落叶蕴育萌芽 生机藏于肃杀  雨后山色鲜 静夜钟声清  雪夜读书神清 登山眺望心旷  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  要以我转物 勿以物役我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不可徒劳身心 当乐风月之趣  何处无妙境 何处无净土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  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  月盈则亏 履满者戒  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观物须有自得 勿徒留连光景  陷于不义 生不若死  非分之收获 陷溺之根源  把握要点 卷舒自在  利害乃世之常 若无事为福  茫茫世间 矛盾之窟  身在局中 心在局外  减繁增静 安乐之基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超越口耳之嗜欲 得见人生之真趣  万事皆缘 随遇而安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出污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得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义侠交友 纯心做人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 归咎子己韬光养德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  客气伏而正气伸 妄心杀而真心现  事悟而痴除 性定而动正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居安思危 处乱思治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圣超凡  我见害于心 聪明障于道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留正气给天地 遗清名于乾坤  伏魔先伏自心 驭横先平此气  种田地须除草艾 教弟子严谨交游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具云水趣  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 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  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  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  大智若愚 大巧似拙  谦虚受益 满盈招损  名利总堕庸俗 意气终归剩技  心地须要光明 念头不可暗昧  勿羡贵显 勿忧饥饿  阴恶之恶大 显善之善小  君子居安思危 天亦无用其技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  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  磨练之福久 参勘之知真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  心公不昧 六贼无踪  勉励现前之业 图谋未来之功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不着色相 不留声影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末雨绸缪 有备无患  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动中静是真静 苦中乐见真乐  舍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  厚德以积福 逸心以补劳 修道以解厄  天福无欲之贞士 而祸避祸之怜人  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  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当念积累之难 常思倾覆之易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欲望虽有尊卑 贪争并无二致  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①也,而好名不殊②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③,分位霄壤④也,而焦思何异焦声⑤。  【注释】①星渊:星在高上,渊乃深潭,喻差别之大。②殊:别、相异的意思。③号饔餮:号,器号,在此指乞人乞讨之态;饔餮,孟子:“饔餮而治。”注:“孰食也;朝曰饔,夕曰餮。”在此指三餐。④霄壤:犹天地也。张养浩诗:“缅思霄壤间。”今言相差之远,曰有霄壤之别。⑤焦声:指乞人沿门乞讨焦于喉舌。  【译文】忠义的烈士可以让千乘之国,食悭的俗夫一文也要争取,人的品格原有天地的差别,但好名之心并不有别于好利之心。天子掌理国家政治,乞丐乞讨三餐,身分地位的差别有如天地,但焦思苦虑和叫破喉咙有何不同?  【评析】人在表面虽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但从本体上而言,别无二致。人生在世,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生存问题,大家在求生存的大前提之下,从事的行业固然各有不同,出发点则是一致的。因此,人不应有贵贱之分,谁也没有资格轻视任何人的职业“不够高尚”,谁也不用为别人轻视的眼光而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  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饱谙世味①,一任覆雨翻云②,总慵③开眼;会尽人情④,随教呼牛唤马⑤,只是点头。  【注释】①世味:指人世间一切炎凉、冷暖的感受。②覆雨翻云:即翻云覆雨,言人情反复无常也。杜甫贫交行诗:“翻手作云覆手雨。”③慵:懒也。白居易诗:“行庸举足迟。”④人情:谓人之情欲。礼记:“人情以为田。”⑤呼牛唤马:言毁誉随人也。庄子曰:“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咚我马也,而谓之马。”  【译文】饱尝世路风霜的人,完全听任人情的反复无常,总懒得睁眼去看;领会人情冷暖的人,可以随便别人的毁誉,自己只是点头不动气而已。  【评析】这并不是在教人麻木不仁,全然不必理会任何毁誉褒贬,而是在说一个人在历经沧桑、饱尝风霜时,不必嗟叹,应正好利用这时候多加体验人生,通过“苦海”,抵达彼岸。  不为念想囚系 凡事皆要随缘  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今人专求无念①,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②,后念不迎③。但将现在的随缘④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注释】①无念:没有妄念。念,久蕴于心之思虑,在此指妄念、邪念。②不滞:不停留,在此指不停留在心中。滞,停留。③不迎:不来到。迎,在此作来到解。④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文宜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译文】现在的人专心追求没有杂念的境界,但始终不能除去杂念。其实这只要做到先前的杂念不停在心中,后来的杂念自然不会来到。只要能将现在的俗务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进入无的境界。  【评析】往者已矣,好好把握眼前吧。人非草木,对于不如意的事,往往要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淡忘,但这么一来就使得眼前的事受到影响。因此,要有快乐的人生,就要有豁达的胸襟。“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尽管人们都会说这句话,却常常做不到,但我还想在这里再强调这句老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自然得真机 造作减趣味  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  意所偶会①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②,趣意便减矣。白氏③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注释】①偶会:偶然领悟。②调停布置:调停,原为排解争论,在此指人工;布置,分布安排,在此亦指人工。③白氏:白居易。唐太原人,字乐天,元和进士。迂左拾遗,贬江州司马,后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居香山,称香山居士。所为诗深厚丽密,而平易近人,老妪能解,士人争传之。鸡林卖人售之于其国相,率篇易一金。  【译文】内心偶然有所领悟就是最快乐的境界,事物出于自然才能看出造化的真机,如果加下一分人工作为,趣味就减低了。白居易曾说:“意念听任无为才能使身心恬适,风要起于自然才能使人感到清爽。”他说的这句话,真值得玩味啊!  【评析】世间乐事非一,而其先决条件适己,则是一样的。因此,乐在各得其乐,有时不一定要在乎别人是否以为然。比如说自己在兴到时哼哼荒腔走板的歌,心中十分舒畅,就是自得其乐,就是自然得真机。  “率性之谓道。”从《中庸》的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白人性无古今之分,人永远不能离开自然,不能把乐趣建立在刻意的基础上。  彻见自性 不忍谈禅  彻见自性,不忍谈禅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①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②,总是播弄精魂。  【注释】①康济:书:“康济小民。”传:“当安小民之居,成小民之业。”按康济,在此指调剂身心;②谈禅演偈:谈论禅理,推敲佛偈。偈,佛家所唱词句。  【译文】〗本性澄明的人,就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也无非是调剂身心;心地沉迷的人,纵使是谈论禅理、推敲佛偈,也是在玩弄自己的精神智力。  【评析】道理就在自己身上,不必徒事外求。圣贤揭示修身方法,只在告诉人一个可循的门径,帮助那些一开始就为物欲所蔽的人。因此,一个人只要能自我作主,自见天机,性理就明明白白在眼前,何需靠外来的助力?反之,物欲不能扫除,心中始终为世相所迷,欲参任何圣贤哲理,无非自欺欺人。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人心有个真境①,非丝竹②而自恬愉③,不烟不茗④而自清芬⑤。须念净境空⑥,虑忘⑦形释⑧,才得以游衍⑨其中。  【注释】①真境:真实的境界。即觉悟的妙境。②丝竹:丝是弦乐器,竹是笙笛之类。③恬愉:恬淡愉快。④茗:茶的味道。⑤清芬:清香。⑥境空:看硫世情,心灵寂灭,不为外物所铄。⑦虑忘:忘却思虑。⑧形释:遗忘形骸。释,解脱之意。⑨游衍:逍遥游乐。  【译文】人的心中有一真实的妙境,然不是丝竹琴笛的音乐,而是自己内心恬淡愉快的真乐境界。既不是香的烟味,也不是浓的茶味,而是自己内心具有的一种清香芬芳的气息。这是因为自己的心念清净。境缘空亡,忘却思虑,身心都无拘束才能够人于妙境之中而游衍自如。  【评析】佛家说:“万物均有佛性。”这是指万物之性与天之性合一之意。亦即说明人心是本乎天道的,应该心无阻碍,优游自得。老庄所谓的清净无为,古人所谓的放浪形骸,都是悠游这一妙境的法门。任何人在参禅的第一步,即要绝对地断绝名利及物欲,然后才能得以现出真如之性啊!  真不离幻 雅不离俗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①无以求真;道得酒中②,仙遇花里③,虽雅不能离俗。  【注释】①幻:化也。②道得酒中:是说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道,指有道德的人。③仙遇花里: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花,指娼妓。  【译文】金是从矿穴中挖出来,玉是从石头中产生,没有经过变化就不能得到真悟。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虽是高雅的人,也不能脱离世俗。  【评析】金必须经过冶炼才能成为金,玉必须经过琢磨才能成为玉,同样的道理,人也必须历经人情世故,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经人世,不去体验人生,那么架空在脱离现实的冥想中的人生,顶多也只是思想的活动多于别人。  凡俗差别观 道心一体观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①观,纷纷各异,以道眼②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注释】①俗眼:一般人的眼光,一般人曰俗。②道眼:达人的眼光,达曰道,在此指选人。  【译文】天地间的一切物体,人伦中的一切情感,世界上的一切事情,用世俗的眼光去看,纷纷各不相同,用通达的眼光去看,种种都无奇,哪里必须加以分别,哪里必须加以取舍。  【评析】一般人以“自我”为中心,基于私心,所看出来的万物、万情自是自然大有分别;通达的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认清万物一体的扩理,而以为一切各不相碍,自自然然,行于其所不能不行,止于其所不能不止,这种丝毫不受外物俗情牵绊的修养,完全是“定”的工夫。  布茅蔬淡 颐养天和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①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②;味足③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注释】①酣:浓,浓厚。苏轼润州道中除夜诗:“红日半窗春睡酣。”②冲和之气:性情和平的气概。③足:满足。  【译文】能在粗布的被窝里睡得酣甜,可以得到大自然冲和的气象;能在粗食淡饭中感到满足,可以领会到人生淡泊的真味。  【评析】人生真正的快乐,不过在于精神上的安适。谈到精神上的安适,自然又涉及到知足这上面来。人对周身没有满足的心,那有自得之乐?无自得之乐,精神永远不会感到舒畅,觉得安适。“神酣布被窝中,味足藜羹饭后”,想想这种人生是何等甜蜜、何等够味!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①只在自心,心了②则屠肆③糟廛④,居然⑤净土⑥。不然,纵一琴一鹤⑦,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⑧终在。语云⑨:“能休⑩尘境11为真境12,未了僧家13,是俗家14。”信夫15。  【注释】①缠脱:缠是缠缚,脱是解脱;竟为能不受俗事缠缚,而得以脱选苦恼。②心了:心中了悟。③屠肆:杀牲卖肉的店铺。④糟廛:即酒店。糟,酒糟;廛,商家所居之处。⑤居然:仍然。⑥净土:无五浊垢的圣者所在地。⑦一琴一鹤:以琴;鹤为伴,表示风格之高。⑧魔障:恶魔般的障碍;专指悟道之历程中种种阻难。⑨语云:此为禅宗的偈,然出典不详。⑩休:休止;亦即休止所有的邪念妄想。11尘境:就是指尘俗间境界。12真境:真实、真理存在的境界,亦即了悟的境界。13僧家:寺院;又言“僧伽”,专指僧侣的社会。14俗家:在家等俗人的社会。15信夫:信,信实;夫为句尾感叹词。  【译文】是否能由世俗百事的缠缚痛苦中解脱,端视个人之心念,若能真心了悟,则虽身在杀牲屠肆、酒馆商铺之中,仍心澄思明地如居于极乐净土。否则,纵然以琴、鹤、花、草等淡泊雅事为嗜好,却因俗念未除而魔障长存。所以说:“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走俗家”,此言之意为只要能断除一切烦恼邪念,则不论身处何处,皆是真理存在的境界。要是不能了悟红尘是非,即使出家深修,仍止于俗人的境界。这句话诚然是至理名言。  【评析】就因人的存心,而决定了自已是否能自尘俗诸苦中解脱,而觉得永恒详和的净地。只要能满心而发,真诚了悟,则不论外在的环境为何,终可心静思澄。反之,若是无能视透尘事,仍存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话,则纵令嗜好雅洁、出家修心,还是不能到达真、善、美的悟界。  断绝思虑 光风霁月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斗室①中,万虑②都捐③,说甚④画栋飞云⑤,珠帘卷雨⑥;三杯⑦后,一真而得⑧,惟知素琴⑨横月,短笛吟风。  【注释】①斗室:极小的房屋。②万虑:各种思虑。③捐:捐除,放弃。④甚:与“何”同义;甚么,什么。⑤画栋飞云:形容屋宇建筑之华丽且高耸入云。⑥珠帘卷雨:如雨珠般用珠实嵌饰成的帘子。以上“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二句,乃语出唐王勃腾王阁序之诗:“画栋朝南浦之飞云,珠帘卷西山之暮雨。”皆言殿阁、建筑之宏伟华丽。⑦三杯:喝下三杯酒后,即微醺而陶然自得。⑧一真自得:本心对真理有所得。⑨素琴:没有任何雕饰的琴。  【译文】住在狭小的房屋中,而能捐弃一切的思虑的话,哪还管他什么画栋飞云、珠帘卷雨,这些高楼广厦一点儿都不值得欣羡。在浅酌三杯后,内心澄明而自得真理,只知对明月弹弄素琴,以短笛吟诵清风的真乐。  【评析】虽然身体居处于斗室,但只要捐弃诸般妄想,即心阔、眼高直与天地共博,那些徒具外在美饰的高屋,实在算不了什么。而浅酌几许,亦能本心自得,一事对月抚琴、临风吹笛的清乐。  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簌①寂寥②中,忽闻一鸟弄声③,便唤起许多幽趣④;万卉⑤摧剥⑥后,忽见一枝擢秀⑦,便触动无限生机⑧。可见天性⑨未常枯槁⑩,机神11最宜触发12。  【注释】①万簌:天地问所有的声响。②寂寥:寂静寥寞。③弄声:鸣声。④幽趣:幽微的趣意。⑤万卉:所有的花草。⑥摧剥:摧残剥落。⑦擢秀:擢然挺秀。⑧生机:生存、生命的机能。⑨天性:本性。⑩枯槁:干枯萎搞。11机神:机动的精神。12触发:触动、生发。  【译文】天地静寂无声中,忽然听到一只鸟的鸣声,使唤起许多幽微的趣意;在百花凋尽后,忽然看见一枝擢然挺秀的花,便又触发了天地间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上天的禀赋不会常处于枯槁之境,其机动之精神,常为待机而动,故可一触即发。  【评析】在万籁俱寂时,即使是孤鸟之鸣,亦能引人幽思;于百花凋残后,偶见挺花一枝,便又蕴含生机无限。由此可知,同样是上天所赋予的本性,绝不会长处槁境,只是在潜蛰后,以培成更丰之生命力,一遇适当的外力触发,便可勃然而长。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①云:“不如放身心②,冥然③任天造④。”晁氏⑤云:“不如收⑥身心,凝然⑦扫寂定⑧。”放者⑨流⑩为猖狂11,收者12人于枯寂13。惟善操14身心者,把柄15在手,收放自如16。  【注释】①白氏:唐之白乐天名居易,号香山居士。②放身心:放任身心于自然状态。③冥然:毫不深究,任其所为。④天造:犹言天造万物之理。⑤晁氏:宋之晁补之字无咎,以诗赋为苏东坡所知。自号归来子。慕陶渊明之为人,著书鸡肋集七十卷。⑥收:收拾、卷藏。⑦凝然:不动貌。⑧寂定:断除妄虑而入于禅定。⑨放者:放任身心不加修持的人。⑩流:流于。11猖狂:狂猛。12收者:收拾身心的人。13枯寂:如枯木般了无生气。14操:操持,处理。15把柄:器物之柄。16自如:自在。  【译文】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身心,任其自然发展。”晁补之说:“不如收卷身心,使之归于寂定。”但是,若太过放纵自己的心性、行为,而不加以约束,则易流于猖狂;然收束身心过分者,就会陷入毫无生气的困境。所以说,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才能自我把持,而进入收放自如的境界。  【评析】乐天之论,颇有宿命之意;而晁氏说法,偏于佛家无为之思想。其实,若能放身心专为天下谋利,无几可致墨子之境;若能收身心以见真性,则或可臻悟。但是,世人之作多半为过犹不及,常趋于两极而失去中道,因此不免流于猖狂或陷入枯境。所以,大家应以中庸不偏之道,善持自己之身心,方可收放自如。  自然人心 融和一体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当雪夜月天,心境①便尔②澄澈③;遇春风和气④,意界⑤亦自冲融⑥。造化⑦,人心,混合⑧无间⑨。  【注释】①心境:心中苦乐的状态。②尔:如此,那样。③澄澈:清澄明澈。④和气:温和的气候。⑤意界:心意的境界。⑥冲融:融和。⑦造化:天地,大自然。⑧混合:混合一起。⑨间:间隙。  【译文】在明月当头下雪的晚上,人的心境也如同皎天洁雪一样的清澄明澈;当春风徐徐天气温和时,人的意境也随之融和。天地大自然和人心无间隙地融合在一起。  【评析】诚所谓境随心转,心随物化,不只是外在的环境可以改变心境;当心意有所不同时,即使客观环境仍一,却因为本心的感受有异而有所不同。譬如从前赞赏的,今日嫌恶;昔时攻讦的,现今欣赏之。因此说,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不弄技巧 以拙为进  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文①以拙②进,道③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④,何等淳庞⑤。至于寒潭之月⑥,古木之鸦⑦,工巧⑧中便觉有衰飒⑨气象矣。  【注释】①文:文章。②拙:拙诚朴实。③道:道德。④桃源犬吠,桑间鸡呜:此句乃据陶渊明“桃花源记”而来。⑤淳庞:淳朴质实。庞有厚重之意。⑥寒潭之月:映在深寒潭水上的月影。⑦古木之鸦:栖于古木的乌鸦。⑧工巧:有人工巧琢之迹,非自然风格。⑨衰飒:衰败凄凉。  【译文】作文章应以拙诚朴实为本,能守着事物之本貌来描写,文章就一定会有进步,道德也是能拙朴诚厚的,方可有所成就。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桃源犬吠、桑间鸡鸣,是何等朴实淳厚的文句啊!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的描写,未免予工巧中,令人觉得萧飒,而不觉其悠然自得之貌。  【评析】作文、修道固以拙为本,即是待人处事也莫不以诚朴为佳。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当对方只是以巧饰的言词攀谈时,则须详虑其居心。我们中国人也一向以为巧者不坚而拙者永固,故谚云:“自古巧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①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②;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③。  【注释】①转物:运转事物。②逍遥:徜徉自适。诗经:“河上乎逍遥。”③缠缚:困扰、束缚的意志。  【译文】如果以我为中心去运转事物,得到了不会喜欢,失去了也不会忧虑,大地到处都逍遥自在;如果以事物为中心来役使自我,不顺遂就产生怨恨,顺遂就又显得留恋,即使一点点事物就能使人受到束缚。  【评析】以本身为中心去运转事物,任何事物均为我所用,得乃是尽力之得,失乃是未尽力之失,这中间只有实与不实之感。何喜何忧之有?以事物为中心,人随着事物的顺遂而有不同心境,这中间本身完全失去主动,情随境迁,当然处处都有无形的拘束存在。  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①寂则事②寂,遣事③执理④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⑤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⑥却蚋⑦。  【注释】①理:宇宙、万物的道理。②事:宇宙间的种种事物、现象。③遣事:舍弃事物。④执理:执著于事理。⑤境:外在的环境,境遇。⑥聚膻:聚集着腥膻之物。⑦却蚋:逐去蚊蝇的意思。蚋,蚊。  【译文】若是事理归于空寂,则事物也随之空寂。若一味地摒弃物象,仅执著其理,就如冀求去影留形一般的谬误。本心空寂后,其境遇也自然空寂,要想去除境遇而仍存有本心者,真无异于聚集腥膻物而想驱却蚊蝇一般的不可能。  【评析】理论和事实是共生的两面,如果理论空虚,则事实无从依附。但,要是不顾真实现况,而执著于人生观的理论,那和去影留形一般,将一无所成。心中本空,则境亦空。那些离开客观环境而仍将其象烙在心上之人,就如同聚膻而欲却蚋一样地无法去除蚊蚋,因此永远无法摒除外境的困扰,而进不了真境空心之界。  任其自然 万事安乐  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①清事②总在自适③。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④为适,琴以无弦⑤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⑥。若一牵文泥迹⑦,便落尘世苦海⑧矣。  【注释】①幽人:雅致不俗气的人。②清事:清雅的事。③自适:自得其乐。适,乐的意思。④无腔:不成腔调。⑤无弦: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⑥坦夷:坦平也。韩愈诗:“颖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⑦牵文泥迹:牵文,系于繁文缛节;泥迹,拘泥于形迹。⑧苦海:佛家语,喻无穷之苦境也。楞严经:“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译文】做雅致不俗的人及清雅的事,完全从自得其乐中而来。所以,饮酒以不劝饮最为快乐,下棋以不争胜最为高超,短笛以信口而吹最能自得,弹琴以领会琴中之趣最为高雅。朋友约会以不受时间限制最能尽欢,客人来往以不迎送最为亲切。如果一被繁文缛节所牵,拘泥形迹,就落入人世间无穷的苦境了。  【评析】这里讲的是自然任真所能给人带来的情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横依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宋人雷震的《村晚》诗,描写的虽是牧童晚归时的闲乐生活,但写的也正是自己的闲乐心情。闲乐生于自然任真,能做一位哲人与否,也就在于这点。可见人人皆可为哲人,只在能否摆脱强求之念而已。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①,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②,自可超物外,游象先③。  【注释】①景色:景况形色。②寂然:宁静貌。易经:“寂然不动。”③象先:象,形象;先,在其前。  【译文】试想还未出生以前有什么形象面貌,又想死了以后是什么景况形色,那么一切念头就会灰冷,内心宁静,自然可以超越在事物之外,邀游在形象之前。  【评析】人未生之前,不知有相貌,死去以后,不能想像是什么景色,但起码可知刚生下来时,乃是一无所有,临死之前,除了赤裸裸的一身,也不能带走任何财物。因此,人生何必汲汲于身外之物,和人计较一分一毫的利益,何不求得真实的一生、精神的不死?  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①之为宝②,处乱③而后思平④之为福⑤,非蚤智⑥也;幸⑦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⑧,其卓见⑨乎。  【注释】①强:强壮健康。②宝:至宝,珍贵。③处乱:遇及乱世。④平:太平,平和之世。⑤福:幸福。⑥蚤智:蚤同“早”;蚤智即所谓先见之明。⑦幸:聿致。⑧因:原因,缘故。⑨卓见:卓越的见识。  【译文】等罹患病痛才想到强健的珍贵,居于乱世中方思及平和治世实为有福,这些皆不是先见之事。只有在侥幸得到有福之事时,能先知“福为祸所倚”,而眼前的美事正是日后肇祸的根本;在贪图苟存时,能预晓这就是致死的原因者,庶几可说是有卓见的吧!  【评析】一般凡夫俗子都是于事后才说“早知道……”的感慨之词,却无法防患于未然。只有卓智之人,才能预知先机,于“幸福”、“贪生”中,察觉祸害的潜伏,而终可早一步采取应变之举,所以能久处安泰。  雌雄妍丑 一时假相  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优人①传粉调朱②,效妍丑于毫端③,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后,较雌雄④于著子⑤,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注释】①优人:扮演杂戏的人:②传粉调朱:即传粉施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传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颜氏家训勉学:“梁朝全盘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传粉施未”③毫端:毫笔之端。④雌雄:喻胜败也;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又孟尝君传:“雌雄所在,未可知也:”⑤著子:下子。子,指棋子。  【译文】演戏的人传粉施朱,在化妆笔下比赛美丑,歌舞完毕,观众散去,美丑在什么地方?对奕的人争先恐后,在下子之间比较胜败,一旦棋局完了,棋子收了,胜败在什么地方?  【评析】戏台上洋洋自得,幕落后不过是一位靠演戏为生的优人;棋盘上无往不利,局尽子收后仍必须面对世俗的种种拂逆。由此可知,不实的虚名,并不能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正道。  风月木石之真趣 惟静与闲者得之  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  风花之潇洒①,雪月之空清②,惟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③,竹石之消长④,独闲者操其权⑤。  【注释】①潇洒:清空绝俗、不受拘束的样子,②空清:空明洁白。③荣枯:谓苹木之盛衰也、王维诗:“霜风与春日,几度遣荣枯。”①消长:消,指风化;长,生长。⑤权:称量的意思。  【译文】清风下花草的飘逸绝俗,雪夜里月光的空明洁白,只有心静的人才能享受;水和树木的荣枯,竹子和石头的消长,只有清闲的人才能领略。  【评析】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以后,人生问题日益复杂,而人生的苦恼也更不易解决哲人们忧念及此,纷纷提出解决之道,我们从几千年来所有哲人遗留下来的智慧里面,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然任真,保持悠然闲静的胸怀,和天地一体,和天地一心,不陷于形象而迷失自己。这则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就是在说能与天地同一心体,才有悠游有得的人生。不过,有一点必须认清,即这则并不是在教人无所事事地追求风花雪月、水木竹石,而是从自然任真之中去领会。  天全欲淡 虽凡亦仙  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田父野叟①,语以黄鸡白酒②则欣然喜,问以鼎食③则不知;语以组袍桓褐④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⑤,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注释】①田父野叟:田父,老农之称。潘岳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野叟,指山野间的老人。②黄鸡白酒:指一般粗俗的食物。黄鸡,煮熟的鸡有一层黄色的油,故称黄鸡;白酒,未经调配的酒。③鼎食:谓列鼎而食也。汉书主父偃传:“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张晏注:“五鼎食,牛羊豕鱼糜也;诸侯五,卿大夫三。”文心雕龙时序:“申主父以鼎食。”④媪袍礻豆褐:论语予罕:“衣敝袍。”注:“以麻为著曰袍。”按袍,乃朴素简单的衣著。礻豆褐,亦作短褐,粗糙的衣服。史记始皇本纪:“夫寒者利短褐。”司马贞索引:“礻豆,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长狭,故谓之礻豆褐。”⑤天全:天性完整的意思。  【译文】乡间的老农,山林的老人,和他谈一般粗俗的酒食,就会高兴欢喜,问起珍贵的佳肴,就茫然不知;谈起朴素简单的衣服,就不自觉地显得快乐,问起华贵的锦衣,就全然不知。他们的本真完整,所以他们的欲念淡泊,这是人生第一等境界。  【评析】田父野叟所以“天全”,是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纯朴所致,而不是他们有特殊的智慧。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既深且钜,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改变环境、创造环境,生活在现代的人,有心不为物欲所苦,并非就要置身纯朴的环境,而在于是否真有其心。  本真即佛 何待观心  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①,何有于观②,释氏③曰观心者,重增其障④;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⑤曰齐物⑥者,自剖其同⑦。  【注释】①其心:有邪妄之念的心。②观:观心也,观察自己的心性,以达反省的目的。③释氏:释是佛世尊的姓;后以释氏一词泛称佛家。④障:障碍,魔障。⑤庄生:即庄子,著有“庄子”三十三篇。⑥齐物:庄子中有一篇齐物论,阐述万物齐一的思想。⑦剖其同:分剖同一之物。  【译文】心中若无尘世邪妄之思,那何用观心自省。佛家以观心为见性之本,殊不知心中本来就没什么不该有的妄念,若还要费神去现心的话,万就反而增加了悟的障碍。而世事万物虽说外形、外貌上千差万别,但其本质是惟一的,实在不用多,此一举地去论天地、万物之浑然齐一。庄子所言的齐物论,反而是分剖了天地一体的本性。  【评析】佛家劝众人观心持念,就是因为一般人常执著事物的常住,而产生了种种阻碍本心的妄念、杂心,所以必须借由观心的修持,方能去除种种不正确的幻象,重见本心,但人的本心本为空无,何米之观?欲观什么?因此佛家所倡的观心之法,反而增加明心见性的障碍。天地本是同根,万物本为一体,这是极其真实、自然的存在,根本用不着去立意求其“齐”。当你生出于同中求齐之心时,就把原本相同的事剖而为二,而产生不该有的差别了。  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①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②,羡达人③撒手悬崖④;更漏⑤已残时,犹然⑥夜行⑦不休,唉⑧俗士⑨沉身苦海⑩。  【注释】①笙歌:笙瑟声与歌声,亦即酒宴酣醉之时。②拂衣长往:拂袂而远去。③达人:指行事不为流俗所囿,而能达观事物者。④撒手悬崖:此语为禅僧语录中常引用之言,意为能豁达其心,于悬崖峭壁等险境,放手行之。⑤更漏:昔时夜中以漏刻计时;又更乃夜间计时之基准,故滴漏称为更漏。⑥犹然:徘徊,跋涉。⑦夜行:于夜间行走。⑧唉:与“笑”同,乃笑之古字。⑨俗士:一般尘俗之人。⑩苦海:法华经寿量品:“我见诸众生没在苦海”。所言为苦痛如海一般深广的俗界。  【译文】实在钦羡那些懂得在笙歌正浓时即拂衣远去,于是悬崖峭壁仍能坦荡而行的通达之人;再反过来看看于夜深更漏已残时,犹由奔走的俗人,不免令人慨笑其沉身于苦海而自己不知省悟。  【评析】人生在世,何人不图能占一席之地,以傲世人?但真正懂得见好即收的又有几个?而吾人一处险境,便自惊自悚,一点儿也放不开手去循理而行。只有通达人世事的贤壑之士,方知“勿待兴尽,适可而止”的真意。世人何不自思昼夜奔逐之目的是什么?为何不趁此有限之韶光,好好去体识生命的意义!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把握①未定,宜绝迹尘嚣②,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静体③;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④,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⑤。  【注释】①把握:人之操守也。子华子:“其平居把握。”②尘嚣:尘埃喧嚣之地。唐明皇诗:“迹与尘嚣隔。”③静体:清明的本性。体,性曰体。④风尘:风起尘扬,天地昏浊,因以喻世俗之扰攘;在此则指世俗。世说新语:“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言其超出世俗也。⑤圆机:梵语,指圆满的灵性。  【译文】操守还不够坚定,就应隔绝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尘世,使心不受物质的引诱,保持不迷,来悟出灵明的本体性;操守已经坚定,又应寄身在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尘世,使心在物质的引诱下,仍保持不迷,来修养圆满的灵性。  【评析】人生本是一部大书,世故难,天真亦难,历经世故犹不失天真更难,必须以一片闲心相互关照人我,不断地观察、思索,进而理解,才能顺利读完它。这里所讲的,还是先要自己肯与不肯,有没有定力、悟力。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①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②便成我相③,心著④于静便是动根⑤,如何到得人我一视⑥,动静两忘⑦的境界。  【注释】①喜寂厌喧: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哗。②意在无人:其意在居于无人居之处。③我相:即执著于一己之所有,而存有全然自我的心念。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④著:执著。⑤动根:骚动的根本。⑥人我一视:将人、我视为同等,不呈任何差别相。⑦动静两忘:动与静俱忘。  【译文】喜欢清静而厌恶喧闹的人,往往躲避人世来求得安静。殊不知存心居于无人处,便是执著于自我;而心一意执于静,反而是骚动的根源。要是不能悟得人我一体、动静相合的道理,就无法到达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评析】一些喜欢清静恬安的人,常以为远离尘嚣即可寂然自得。但是这样求来的静不是真静,因为外界虽寂,心却不空,仍时有尘俗干心。而且一把自己和别人分开,就表示自己还心存人、己;物、我;动、静等差别,无法达到真澄的净静。须尽弃我相及动静不一的主观,方可臻于真实、安乐的境界。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其车马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诚可谓得静之真义矣。  山居清洒 入都俗气  山居清洒,入都俗气  山居胸次清洒①,触物皆有佳思②: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③;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④;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⑤;侣沙鸥糜鹿,而机心顿忘⑥。若一人尘寰⑦,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⑧矣。  【注释】①清洒:明朗洒脱。②佳思:美好的创意。思,在此作创意解。③超绝之想:出世绝尘的念头。④澡雪之思:洗涤尘念的想法。澡雪,清洁也。庄子:“澡雪而心。”稽康文:“澡雪五脏,疏彻开明。”⑤挺立:直立。⑥顿忘:立刻消失。忘,消失的意思。⑦尘寰:犹尘世也。苏轼诗:“仲氏新得道,一沤目尘寰。”⑧赘旒:亦作缀旒,言虚居其位无实权也。  【译文】山野的生活,使胸怀明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都在心中有美好的创意:看见一片孤云、几只野鹤,就会引起出世绝俗的念头;走到山谷溪涧的流泉,就会动了洗涤尘念的想法;徘徊在苍老的栓木、寒风中的梅花下,就会有挺立逆境的坚贞气节;和沙鸥、糜鹿作伴,就会使狡诈的心立刻消失。如果一置身喧嚣的城市,即使不和各种事物发生关连,就是这一身也是多余无用的。  【评析】宁静,能培养气质,使人的思绪舒展在浑然忘我的境界中。相反的,置身在喧嚣的城市里,即使不和各种纷乱的事物有所关连,也会身不由己。当然,现在的社会,已不可能逃避人群,过着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不过,人的本性原是由静而动,就是所谓的自然之道,纵然每日生活在这繁忙的社会中,也应求取片刻的宁静,让一个饱受俗尘的心重返“自然”,这样,对本身的灵智、活力,一定会有莫大的补益。  人我合一之时 则云留而鸟伴  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兴逐时来①,芳草中撒履②闲行,野鸟忘机③时作伴;景与心会④,落花下披襟兀坐⑤,白云无语漫相留。  【注释】①兴逐时束:是说兴趣随着时候涌起。逐,随,相随的意思。②撒履:脱鞋。履,鞋曰履。③忘机:忘了机心。机心,杀害的心。④会:合、聚合。⑤兀坐:独坐。  【译文】兴趣偶然涌起,在如茵的绿草地上脱鞋漫步,这时野鸟也会忘了人的机心不时伴随在左右;大自然的景色偶然在心中融为一体,在落花下披着衣襟独坐静思,这时虽和白云相对无语,却油然有彼此不舍的感觉。  【评析】“野鸟忘机时作伴,白云无语漫相留”,讲的不是寻常情景,而是人在没有机心时的境界。人在物我合一的时候,一线灵光可通万物,使万物觉得人也和同类一样可亲。因此,人生的美景,就在任真之中,世俗妁争攘,绝不能带来真正的乐趣。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区①,皆念想②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③,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注释】①福境祸区:幸福的境界和灾祸的地步。②念想:即念头思想。③烈焰成池:言欲火之息也。  【译文】人生幸福的境界和灾祸的地步,都是念头造成的。所以佛家说:“利欲强烈就是火坑,过分贪婪沉迷外物就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就会变成清凉的池水,一念惊醒就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念头稍一不同,所处的境界就立刻有别,能够不谨慎小心吗?  【评析】心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一言一行无不起于心中,必须随时保持中正的心境。忿愤使人心狂,恐惧使人心卑,好乐使人心迷,忧患使人心碎,任何人多少都体会过这几种心境,也知道这几种心境可以使人失去自主的力量,但保持心的中正,并非易事,乃在平时养心的功夫,而养心莫如寡欲,因此,福祸都是自己平日招来的。  若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  若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②。  【注释】①须加力索:必须用心加以探索。索,求、寻求。②一任天机:完全听任自然。天机,上天气运的运转出于自然,故以天机隐喻自然。  【译文】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滴水可以穿透石头,求学问的人必须用心努力探索。水道掘成自然就成为沟渠,瓜果成熟瓜蒂自然就掉下,求得学问的人是因为能完全听任自然。  【评析】做人做事要有恒心毅力,而且做人做事要任其自然。恒心毅力,是成就事业的要素之一;任其自然,是不使本身陷于苦恼的惟一之道,人能两者相辅相成,也就不会有“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之叹了。  机息心清 月到风来  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机息①时,便有月到风来②,不必苦海人世③;心远④处,自无车尘马迹⑤,何须痼疾⑥丘山⑦。  【注释】①机息:机即机心,意为人为的造作;此篇所言乃任其自然而机心匠意自止。②月到风来:自有清风明月往来胸中。③苦海人世:苦恼繁多的人间。④心远:心境远离尘世。⑤车尘马迹:人来人往的喧扰。⑥痼疾:唐之由游岩答高宗语:“臣所谓泉石之膏肓烟霞之痼疾。”本篇所言之痼疾,即指烟霞之痼疾。⑦丘山:入山修炼之意。  【译文】心中了无机心时,则无论何时、何地自是霁月光风,胸中自然明晓,只要心中存敬,别人间未必苦恼繁多;常把心境放在高远之处,则自然无人来人往之喧扰,何须如酷爱山水般地非找一静处栖止不可!  【评析】境随心转,在心无诡诈机心时,则何来喧扰、烦恼?人间于此亦非苦海,而是一片月华风霁的大好天地。只要本心能放得高远而悠游浩瀚宇宙,则自是清澄明静,用不着多费工夫入山修练。  落叶蕴育萌芽 生机藏于肃杀  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①;时序虽凝寒②,终回阳气于飞灰③。肃杀之中,生生之意④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⑤。  【注释】①根底:即根的最底部。韩非子解老:“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②凝寒:寒冷到结冰的地步,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凝,指结冰。③飞灰:律管中葭灰飞动也,古以此候节气。后汉书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围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草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竹律十六,候日如其历。”④生生之意:生生不已的气息。⑤心:本源。  【译文】草木才开始枯黄凋落,就已从根的底部长出新的苞芽;时序虽是严寒的冬季,到底还会回到和煦的春天。飘零枯萎的时候,生生不已的气息常是大自然的主人,这就可以看出造化的本心。  【评析】“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这段话,道出了生生之德,永不息止。老年一代消逝了,又有新生的一代继起,人只要尽了本身的责任,生死都只是其次的问题了。  雨后山色鲜 静夜钟声清  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雨余①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②;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③。  【注释】①雨余:雨后。②新妍:清新美好。③清越:谓声清能远闻也。礼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  【译文】雨后观看山色,景象就觉得更为清新美好;深夜静听钟声,音响格外显得清脆悠扬。  【评析】要有这种情趣,还在各人内心的修养程度,如套用佛家的说法,就是要有禅性。“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善慧禅师的这种修养,又比这则所说的更高一层。所以,只有修养得道的人,触目才都能得到机趣。  雪夜读书神清 登山眺望心旷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①;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②;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③。  【注释】①意远:意思深远。②神清:神智清晰;③兴迈:意兴豪迈。迈,豪也。  【译文】站在高处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面对清流可以使人意念深远;在雨雪的夜晚读书,可以使人神智清晰;在山岗上伸展胸怀呼啸,可以使人意兴豪迈。  【评析】大自然界所蕴藏的资源,不论在人精神方面的需要也好,或在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吾人肯放开胸襟以厚生,则何止有登高、雨雪、舒啸之乐?  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  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①;心隘②,则一发似车轮③。  【注释】①万钟如瓦缶:钟,古量器名,一钟为六斛四斗,一说为十觯,万钟,形容财禄之丰厚;瓦缶,装酒的器皿,家家皆有,喻无多大价值。②隘:狭窄。③一发似车轮:毫发的小事当作车轮般大。  【译文】心胸旷达,则视万钟富贵就有如瓦缶;心胸狭窄,则视毫发小事有如车轮。  【评析】立身之要,莫如存心!古人形容心之为用,至卷之不过方寸,放之则弥六合。眼前的风和日丽或狂风暴雨,全在一念之间。是故七情六欲是吾人天生之性,而心念是吾人生生之德之根。做不做人,舍己何求?  要以我转物 勿以物役我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①;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②。只以我转③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④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注释】①造化:谓创造化育也,与今言自然意义略同。淮南于精神:“伟哉造化者。”注:“谓天也。”②心体:本心。③转:运转。④莫非:无非、无不是。  【译文】没有清风、明月、花草、树木,就不成为大自然。没有七情六欲及其他嗜好,就不成为人心了。只要能以本身为中心去运转外物,不以外物为中心来役使本身,那么嗜好欲求无非是天机,世俗的人情就是理境(理法的境界)了。  【评析】圣贤教人,从来不谈如何斩绝七情六欲,而注重如何“符合人情”。所谓“符合人情”,当然以使物与我各得其所为目标。不过圣贤教人归圣贤教人,吾人明知而不能役物反为物所役,又有何用?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①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②万物;还③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④世间于世间。  【注释】①了:了悟。②付:付予。③还:归还。④出:超出,出越。  【译文】因己身而能彻底了悟自己一身的人,才能以万物来对付万物,使之各得其所;能还天下给天下的人,方可入世而出世。  【评析】人无私心,才能让万物依其本性生发,而以“民胞物与”,的胸怀,视天地为大家的天地,江山为众人的江山,于是乃能就有限之身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有了悟之心的人,则虽身处人世,却与出世无异,丝毫不受外界、旁力的影响。  不可徒劳身心 当乐风月之趣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①;太忙,则真性不现②。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③,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④。  【注释】①别念窃生:邪恶的杂念不知不觉地生起。别念,指邪念;窃,暗、暗中,表性态。②真性不现:本性不显露。真,本性、自然曰真。③身心之忧:避免身心受到外物刺伤的忧虑。④风月之趣:清风明月的情趣。风月,清风明月,即风景。  【译文】人生如果太空闲,杂念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但太过忙碌,又会使本性不能显露。所以,一位有德养的人,不能没有避免身心受到外物影响的忧虑,也不能没有耽乐风月的情趣。  【评析】人生做事、休闲,过与不及均非所宜。造化以四时的变化来调和万物,使得万物能够生生不息;人同样也必须动静相济,才能具有生气。上天在赋予人躯体的同时,更赋予人灵明之性,如果不能用来节制身心那真是作贱自己。  何处无妙境 何处无净土  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  人心多从动处①失真②。若一念不生,澄③然静坐,云兴而悠然④共逝,雨滴而冷然⑤俱清,鸟啼而欣然⑥有会,花落而潇然⑦自得。何地非真境⑧?何物无真机⑨?  【注释】①动处:动摇的地方。②失真:失去真正的本质。③澄:心明而澄彻。④悠然:闲静而悠然自得之貌。⑤冷然:冷静的样子。⑥欣然:欣喜的样子。⑦潇然:清高绝俗的样子。⑧真境:起初的境界。⑨真机:接触真理的妙机。  【译文】似多半自犹豫动摇的心念上,失去真正的本质。如果心中一念不生,心澄明地坐着,则此时之心境与白云一起悠然而逝;如雨滴般的冷静而清晰,闻鸟啼能欣悦地领会自然之理,看到花落能清超地有所得悟。至此境界后,无处不是天地大道的真境,无物不是体触真理的妙机。  【评析】人心本是纯然一致,通常就因一念动摇而失去了纯然真实。当你能不生俗念时,则善恶是非皆不来扰心,而可恢复真实。至此纯静之境中,眼、耳、口、鼻所观得之自然景观,皆蕴含妙趣,能使人体会出宇宙之奥妙真理。所以说“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①,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②,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③两忘。  【注释】①镪积而盗窥:贯串钱币的绳索曰镪;镪积,指聚积财富。盗窥,盗匪的觊觎;②保身:保健身体。③欣戚:悲喜。欢喜曰欣,忧伤曰戚。  【译文】孩子要出生的时候,母体随时会有危险;聚积了财富以后,随时会有盗贼觊觎,哪一种可喜的事背后没有隐藏忧虑?贫困可以使人知道节俭度用,生病可以使人懂得保健身体,哪一种忧虑背后没有隐藏可喜的事?所以,一位旷达的人,把顺遂、拂逆当做没有什么两样,能把悲喜这两种事忘情;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