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一个小时的娱乐,就足以让一颗干涸的心灵复活,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在一天紧张工作之后,拖着困乏的脚步回家,在与家人或是朋友的闲聊中,很多人都曾感受到这种无以名状的救赎感,感受到心灵极大的提升,这种重生感是那么的让人欢欣。许多人给我这样一种印象,那把让人觉得痛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30,悬在半空,在那里摇摇摆摆,随时都有可能将欢乐与幸福刺破。所以,他们总是在享受着打折扣的快乐。他们总是让你觉得,即便是在观看美景的时候,眼前仿佛也会不经意掠过魔鬼的身影。“快乐是我们真正的责任所在。”梅里曼31说。“违反这一责任的人应受到囚禁的惩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整天带着一副愁眉苦脸,泪眼婆娑,忧心忡忡的样子出现在别人面前。他有什么权利去将这种忧郁、压抑乃至自怜自艾等病传染给别人呢?一个人可能天生面目狰狞、鼠目獐头,但是他不需要对着别人大声广播自己的不幸。他不应该将这些东西说给那些不愿意听的人,让这些被动的‘受害者’觉得自己好像有十分的责任去看望那些可怜之人。”振作起来,保持微笑,不要抱怨,不要牢骚,不要呜咽,不要犹豫,对自己说你感觉良好,身体健壮,身心洋溢着朝气——现在正处于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了。大声地笑出来,发自肺腑地笑出来吧,不要担心会笑得打嗝,不用担心血管会因为大笑而破裂。活出真我的风采,你绝不只是灰尘堆上不起眼的一丁点尘埃。不要再说那些牢骚话语了,不要在社交场合上躲躲闪闪了。撒播阳光,大把大把地撒播,不要害怕会耗尽。我们要源地不断的散发阳光,别人是不会拒绝的,他们会愉悦地接受你所给予的。“烦忧是盖上棺材的一颗钉子,这是无疑的。那笑一下,就恰似拔出这颗钉子。”拥有一种乐天的性情,面对厄运要泰然自若,即使在灾难降临时也要保持嘴角的微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种生活态度是一份天赐的礼物。命运本身屈从于乐观的人。用笑声驱赶烦恼,拥有笑容比所罗门占有的金矿更为富有。任何人都可以依凭勇气与情操让心灵朝向阳光,这难道不是人类幸运的事情吗?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 培育幸福之花(1)所谓玫瑰,亦不过是精心培养的洋白菜而已。我认识一位曾做过肿瘤切除手术的女士,她觉得人生的一切好像从那时就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自己也无法说出一些具体的原因,但总是觉得那次手术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这恰恰成为了她在日后生活中犯错所找的一个借口。就像这位女士一样,不知有多少人压根不想去驱赶烦恼!他们长期与烦恼同居一室,以至成为其同伴。他们似乎很享受这种病态的乐趣,正如一些病人喜欢沉浸在自身病症与痛苦之中。很少人意识到,其实,幸福也是可以培养的。多数人可能认为,享受生活的能力是先天遗传的,很难去改变自身反复无常的心态或是悲观的性情。生活中最难为人们所深刻理解的一个真相,即我们是自己思想的产物。我们的人生境遇、教育背景与思维习惯比遗传本身更为重要。圣·保罗32对其门徒意味深长地说:“更新思想,改变自己”,可谓是真知灼见啊!大脑可以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具体的状况有所改变,产生、塑造出新的思维,在这基础上,新的动机也会形成。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大脑具有灵活的适应性,这可从人们能够从事不同职业得到证明。要知道,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要求,都需要一些专门的机能以及性格的要求。在远古社会,人类的大脑还是处于原始的状态,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自我防卫与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占据了大脑的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地,大脑变得更高级,更为多样的需求也出现了。发展到今日,大脑已进化得极为复杂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新需求,都是需要大脑去满足。而人类的大脑在数千年以来,已经不断回应了这些需求,直到现在,乃至未来。许多人认为,大脑是难以适应任何重大变化的,而且应对起变化的时候也是极为局限的,毕竟大脑的结构已经牢牢地被先天遗传所困住。但是,历史上有很多人却是可以完全颠覆之前大脑的想法。在人出生的时候,思想功能都是极为脆弱的,那时只是缺乏足够的锻炼,但现在已经磨砺得足够强韧。以勇气为例,许多现在的成功人士之前都是缺乏成功品质的,但通过智力上的锻炼,可以增强勇气;还可凭借对自信的培养,让心灵谨记勇气与英勇行为的重要。就是这样,他们得以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世上茫茫的庸碌之人,倘若他们内心沉睡的潜能被唤醒,能力可得到全面的提升,科学的用脑让心灵得到延伸。其实人人都可成为心灵的巨人。很奇怪的一点,是很多人觉得有必要花上很多年去为事业、幸福奋斗,为幸福做铺垫,仿佛这比任何事情都还重要。其实,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顺其自然的发展过程,不应存在什么刻意之感。生命中还有很多事情也是值得去追寻的,更需要我们去为之努力。培养自己享受幸福的艺术,从日常平凡的生活经历中获取乐趣,这是极为重要的。养成幸福快乐的习惯与工作习惯一样,对我们是极为有利的。这甚至与诚信为人一样重要。要是人们学会习惯性地对袭来的阴影背过身来,脸朝阳光,不论是万丈阳光还是一抹夕阳,那都是如此的美好啊。很多不快乐的人都是因为养成了不快乐的习惯才造成的。喜欢抱怨、批评的习惯,无事找茬或是对琐事闷闷不乐,习惯性地盯着阴影,这些都是最可悲的习性,特别是在人生的早年中。因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这些习惯的奴隶。所有身心的冲动都被扭曲,直到逐渐向悲观、愤世嫉俗迈进。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 培育幸福之花(2)最高级的成功,源于养成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无论属于你的人生召唤是什么,不论厄运或是困难如何挡道,下定决心,走下去。这样,每天都能获得极可能多的生活乐趣。从日常的阅历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勇敢地让自己看到其中的乐观与幽默,你将提升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或是让人沮丧,若是我们愿意,还是可以选择昂扬与乐观的方面。这种在任何情形下自我找乐的能力,对于在人生刚刚起步阶段的年轻男女而言,都是亟需的。坚定你的信念,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那么,悲观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遁去,心灵的阳光将溢满你的心头。快乐与欢笑中有一种神奇的药效。一个好消息或是高兴的事儿甚至对那些身残之人同样有着神奇的作用。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整个工厂、办公室乃至家庭都因一颗阳光的心灵而发生改变,为之焕然一新。乐生活,生活者永乐!想象一下,如果到处可以遇到别人的笑脸,那该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啊!笑脸洋溢着希望、阳光与欢乐,当你看到茫茫人海不是熙熙攘攘,而是活生生的画廊,每个人都在传递快乐的色彩时,乐观与勇气自然充满你的全身。在波士顿职业局里,有一条规矩就是要让人微笑。作为充盈生活的一个胜利标志,世上还有什么比向生活注入阳光与乐观更为美好的呢?看到大城市里许多年轻的脸孔布满了忧郁的神色,本因阳光的年轻人,竟然被悲伤、严肃所压抑,这真是让人倍感遗憾啊!为什么一个年华正茂的生命要被烦忧与忧愁所压倒呢?是什么让他们早生华发呢?满脸刻着忧愁的皱纹,岁月痕迹的车辙,仿佛感叹着岁月的无奈。倘若正常地生活,过着自在的生活,就可以把一颗年轻的心带入老年。那么,在年轻的脸蛋上,就不会出现诸如银发与未老先衰等现象了。罗斯金说:“乐观的思想对一个身健体壮的人是极为自然的。正如脸颊会不自觉地变红一样。哪里有习惯性的忧郁存在,哪里必定有浑浊的空气以及不干净的食物,还会有超过正常限度的工作或是生活中种种引发错误的习性。弗洛伦斯·M.金斯利33说:“我决定从今以后,不再让烦忧与压抑占据自己的心灵空间了。”正如他的决心,我们可以锻炼意志力,让其专注于事物阳光的一面,专注于提升我们灵魂深处的东西。我们可以培养一种让生活充盈着幸福与快乐的习惯,从自身所经历的事情中汲取经验,关注事情积极的一面。如此下去,幸福的阳光必会缓缓照进我们。幸福应被视为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责任,我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幸福是一种过程,也是一个美好的结果。没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行为,幸福也就荡然无存。不知还要过多久,人们才会认识到,对神经的刺激,单纯地满足肉欲或是沉浸于各种过度的消沉,都只能带来让人觉得惨然与失望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们的尊严也在无声地滴着血。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感源于诚实善良、公正为人以及乐于助人。某位有才华的作家曾说:“就幸福本身的性质而言,它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它可以在任何土壤、任何气候中生长,这实际上是源于内心,而独立于环境之外。”这句话显露出内心生活的深度,正如太阳无私地赐予众生甘霖般普降的阳光和热量,幸福不存在于占有,而是存在于奉献;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分享。幸福是心灵在自身处于和谐之时所散发出温馨的暖流。一位烈士在慷慨就义前视死如归的幸福感可能是坐在皇位上的国王所嫉妒的。人是自己幸福的创造者。高尚理想领衔下的生活,散发出阵阵芳香。一个人所有的,可能要依靠别人;但本人想要什么,只能从自身去找寻。从人生中所获得的,不过是暂时的拥有,他所能抓住的,是成长。幸福是心灵在拥有无形东西时所感受到的乐趣。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 培育幸福之花(3)“幸福快乐,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企及。”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培养快乐、健康的性情。就让自己有一双充满善意的眼睛,向别人散发出善意的信息。这不仅照亮别人的生活,善意行为的连锁反应也有助于升华我们的品格,培养正直的品格,获得心灵的平衡,拥有内心的静谧,这些都是我们所知的最宝贵的财富。“笑一下吧。当你口口声声都是在埋怨,哀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悲伤、失望与痛苦的时候,笑一个吧。不要整天想着犯的错,心里好似黑色的阴翳横扫大地一样。想想,去日苦多啊!来日未卜啊!但是,让我们心潮值得澎湃的是,整个宇宙都洋溢着欢乐的歌声。”某位励志作家如是说。“庆幸自己看到了春日的美景、湛蓝的天空、日落的壮美,听到了鸟儿的啁啾,还有那稚儿们爽朗无邪的笑声,那千家万户温馨家庭的灯火温暖着我的心房。笃信在世界的某处,总有伟大的爱神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面对这美好的世界,我有什么理由不乐意向别人伸出友谊之手呢?周围高尚的人,虽然他们也极为平凡,但是,他们为人无私、勇敢与真诚。他们怀揣着人类善良的本性,急人所急,默默地为弱者、无助者提供一面遮风挡雨的墙。深信一点,耶稣基督是不会走进一颗幼稚之人的心灵的。“喔,赶走阴郁与悲伤吧,不要抱怨了。做好自己,坚定信念,幸福地生活。”其实,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培养一种“希望最好,不想最坏”的心理习惯。人生于世上,绝不就只是一个贫穷与可悲的生物,被幸福的敌人团团围住,只能过一种“被生活”的生活。相反,我们生来就该是快乐的,不被那些恼人的忧愁、不祥的预感所困扰。我们绝不该去忧虑或是为之阴郁,取而代之的是乐观与积极的性格。不要去阅读、去看到那些让你心灵感到不和谐或是扰乱你心灵宁静的东西。“尽早去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全力去做,不论你将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着成功的期待。”艾拉·惠勒威尔·科亚斯说。“培养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若你所拥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在改变环境之前,试着喜欢它吧!”他还说:“切莫让生命的活力浪费在无止境的悔恨中。找些值得喜欢与值得享受的东西。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心中所想。对事乐观,天天向上。因为,大脑的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习惯。若你已让大脑习惯了长久处于悲惨之中,要你开心,很难的。”决不能让不协调或是阴郁的画面进入心灵,这比引狼入室更为严重。我们应时刻谨记,这种思想比梁上君子厉害多了,它偷走了我们最珍贵的幸福感、舒适感与知足感。这些阴郁的敌人,让人反感的不速之客,将伤疤与污垢留在原先美丽纯洁的心房里。当它们一旦进入,就很难驱赶了。只有在我们知道如何排斥它们的奥秘之后,这项清理工作才变得相对容易一些。我们要认清一点:这些敌人是没有权利入侵我们的意识的,要把它们视为侵略者,立即将之驱赶,不要让其在心灵上描绘书写黑暗的画像。多数的悲伤与苦楚,可不是什么金子般的刻骨铭心体验,在真正的考验之下,都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悲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沉浸于忧郁之中。世上没有比无故流泪更罪恶的浪费了。当我们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应该像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耻一样。我们不能轻易地向生活屈服,而是应信心百倍地战胜它,走出阴霾。第十一章 培育幸福之花 培育幸福之花(4)无论你做什么,遭遇如何,为了自己,为了身边的人,我们都应养成快乐的性格。快乐意味着和谐,和谐意味着身体机能的健康,意味着高效。当一切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机能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因此,让自己开心幸福是个人最经济与实惠的投资。这保证了大脑与身体的最佳产出。许多天资聪颖的人后来之所以变得迟钝,究其原因,是不知道诸如恐惧、担忧、自私、仇恨与妒忌等等生命乐章的杂音,皆为健康与幸福的杀手。它们拖垮我们的效率,在几分钟冲动里耗费了原本该用于整天的精力与心理能量。你是否想过有幸福与快乐这剂良药的神奇功效呢?幸福感能治愈疾病,因为所有的疾病皆源于不协调。幸福感就代表着一种真与美的和谐。相信不久后,所有的医生就会将幸福视为一剂最具功效的药。我们也将认识到,如何在最恶劣的情况下,通过消除内心的一些阻滞,让自己快乐起来。马西隆说:“健康与良好的幽默感之于人体的作用,就如阳光之于植物。”习惯于悲伤与沉郁的人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类似的想法早已占据他们的心灵。换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心灵所处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习惯,其实并非那么难以去改变。M.J.萨维奇34说:“从历史的经验可知,所谓幸福只是有序生活所奏出的音乐。当你违反身体规律的时候,你就削弱了自己获取幸福的能力了。正如每次当你透支身体的器官功能时,你也就难以奏出生命的的青春之歌了。”马格莱特·斯多威说:“若你想到了幸福的事情,你就该经常去想想。幸福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这会让你受益良多的。我们可养成总是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的习惯。我们都可以锻炼意志力,让思想专注于能获取幸福与自我提升的东西上,而不是适得其反。”倘若总想着让自己开心与乐观,无论自身的感觉是否这样,这种努力将逐渐渗透到全身,直到养成这个习惯为止。幸福永远不会如潮水般涌来,但我们可从日常生活中累积点滴的快乐,这样就自然可以养成珍惜幸福的习惯了。彗星一闪,千年一遇。阳光的普照才是每天的福音。有人说:“若是一棵植物干等着彗星的出现才绽放,这未免也太傻了。”喜从天降那种巨大喜悦出现的机率还是很低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细小的欢乐在流淌啊!享受每个小小的欢乐吧!我们不妨好好享受清晨送来的邮件传来的友好信息,工作疲倦了伸个懒腰时也不妨庆幸自己还可以在舒适的房间里工作,下了班说不定还可以在晚餐时认识友好的同伴,对了,可别忘了有机会的话向隔壁办公室那个生病的女孩说几句激励的话语。幸福的一天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关于幸福,这并不是如许多人想的那样,只是一种机缘巧合的东西。相反,这是世上最实际的东西。能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感恩的人,实际上就已掌握了这个最重要的秘密。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1)我们唯一的财富——友谊最后的避风港与储存的力量,让我们抵御多舛的时命与世俗。“若是地狱中有朋友,我也愿意下;若我只身一人在天堂,而朋友们则在漆黑一片的外面,我也不愿意呆在天堂。”迈诺特·J萨维奇在作一篇关于“朋友的陪伴”演讲时如是说。亲密的友情显示了我们心中那一份深藏的秘密。世上还有什么比无私、忠诚的友情更为神圣的吗?还有什么比真挚的友情更富于价值,但所需培养与维系的花费相比起来又是那么的小呢?世上还有什么是如此的珍贵,但却又被人们肆意冷落的呢?很多人朋友少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舍得给予,却想要一切。若你培养了富于魅力与可亲的性情,朋友自然会蜂拥而至。当有时间去结交朋友的时候,许多人却对此毫无兴趣,这不也是很奇怪的吗?世上还有比认识忠诚与友善的朋友更为美好的事情吗?他们的忠诚不因你财富的多寡而减弱半分!无论在顺境,亦或是逆境,他们都一样爱着我们。朋友的忠诚对我们是一种永恒的激励。这种激励与鼓舞让我们做到最好的自己。当别人误解或是谴责我们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来自朋友们的信赖。没有比一个真正朋友更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激励、帮助与欢乐了!西塞罗35说得好:“在生活中失去友情的人,就好比普照大地的阳光被夺去了一般。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比获得真挚的友情更让人感到高兴了。”西塞罗的话语意味着,真挚的朋友总是为我们着想。当机会来临时,他们总是给予鼓励,支持我们;当需要安慰时,他们默默地为我们祝福,为我们掩盖伤口与痛楚,制止伤害我们的流言,消灭毁谤我们的谎言;他们更正人们对我们的错误印象,让我们走上正轨,克服自身因为某些错误或是过失而形成的偏见。他们总是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一路上为我们提供帮助。若是没有朋友遮风挡雨,不知多少人被伤得遍体鳞伤;若没有朋友挡住一些残酷的打击,我们的名誉早不知怎样扫地了。他们为我们受伤的心灵带来了一丝希望;若是没有他们的友善、帮助,很多人都将变得贫瘠。对我们的缺点、不足乃至失败的改正,朋友可谓帮助良多。他们总是想着去安慰我们受伤的心灵,默默地改正我们的错误。若是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信任我们的人,那么,当所有人谴责我们的时候,这将是一个多么冷漠与无情的世界啊,让人觉得虚无、寸草不生与野蛮。真正爱我们的人,并非爱我们所拥有的,而是爱我们本身。朋友们欣赏我们,帮我们树立自信,是希望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他们面前,我们感觉到自身的强大,我们几乎能胜任任何事情。这种友情的力量其实就是大主教布鲁克斯·菲利普斯36神奇力量的所在。他的心中对人类的潜能满怀着坚定的信念。他唤醒许多原先庸庸碌碌的青年去挖掘沉睡的潜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巨人,勇于做一些自己平常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布鲁克斯好似具有唤醒人们内心天生尊严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散播着阳光,驱赶着黑暗,将人们内心自私自大的心理剔除,增强别人的自信,激发他们对善良事业热情的追求。他让与自己接触的人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可以眼望星空,现在却只是低着头,不思进取;自己拥有展翅飞翔的本领,却还在地上匍匐前进;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高位,却仍在低位上打滚。在大主教面前,腼腆的人开始变得大胆,犹豫不决的人变得镇定,消极悲观的人变得积极昂扬。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2)谁能估量这种激励作用的影响力呢?真挚的朋友从来不会拿我们的软弱或是失败来让我们尴尬。相反,他们总是给予向上提升的力量,在心中激励着我们。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朋友的影响是多么重大啊!坚强与忠诚的朋友不知让多少人走出绝望的深渊,始终坚持对成功的追求。不知有多少人在欲轻生之时,一想到有人爱着自己、相信他们而放弃了这种念头。不知有多少人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想让朋友蒙羞或是感到失望。一双友好的手紧握在一起的那种感觉,赐予人振奋的激励。很多时候,一句鼓舞或是友好的话语,日后证明是很多人人生的转折点。滚滚红尘,还有比友情更为纯粹与神圣的吗?我知道一个真实感人的事例,是一位朋友所展现真正友谊的故事。一人成为了酒鬼,失去了自尊、自我控制的能力,堕落成一个被动物本能所控制的人。但就在此人都对自己绝望的时候,一位朋友坚定地站在他身旁。当家人将他逐出家门,当父母、妻儿都已遗弃他的时候,这位朋友仍是那么的忠诚。在晚上,他的朋友会紧跟着他。当其醉酒站不稳时,会扶他回家,让他不至于冻死在路边。这位朋友很多次离开自己的家,到贫民窟找寻他的踪影,防止他落入警察之手。当别人早已遗弃他的时候,这位朋友让他感到了温暖。这种伟大的爱与忠诚最终挽救了这个堕落的人,让他重新走上了体面的生活,重返家庭。这种伟大的友情难道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吗?“当一个被爱着但不察觉的人,从既懂爱又明了的人那里收获了真相。试问,世间还有哪种欢愉,能够如此激荡我们的心灵深处?当正义亟需弘扬之时,我们懦弱却步,不敢说出真相,这是不能担当的友谊,怎么能与正义、坦诚与真挚的友谊相提并论呢?任何伟大的友谊都无法构建于谎言与欺骗之上。要知道,真诚是友情的核心。在你创业之初,难道还有比拥有一群真正的朋友更重要的资本吗?现在的成功人士,当初在危机之时,若不是朋友相助,让他们渡过难关,怎能有今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人会觉得,朋友不过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投入精力去培养,并不划算。这样态度只会让生活变得贫瘠,自己也会变得满腹牢骚。真正自由与真实的人,几乎都是拥有很多朋友的人。倘若某人活在绝对意义上自己的圈子里,在生活中是很难大有作为的。正是这种至关重要的联系,友善与舒畅的交流,让人生更有意义。今时今日,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对生活感到失望,是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去培养友情。有人说:不幸福是因为急于想要获得,而幸福则是想着给予别人。此言妙矣。友情绝非是单向的,而是心灵素养上一种双向交流。若是没有一方的回馈,是不可能产生友情的。人不可能只索取,不奉献;也不能只奉献,不索取;这样都不能享受到真正友情带来的欢乐与充盈。不少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朋友远离了自己,内心变得贫瘠与哀伤。友情中具有一种治愈百病的神奇力量。朋友关切的慰问中所饱含的力量足以驱赶绝望的阴影,让阳光的希望与欢乐如潮水般涌入心灵的世界。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男男女女感到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源于对朋友的渴求以及对别人的爱慕与欣赏。但却因个性中一些让人讨厌的缺点无法获得。这些人通常是自傲与敏感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别人拒绝或是回避,但却从来不去审视一下自己,去找找真正的原因。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3)在某个层面上,友情取决于欣赏。很多人没能拥有牢固的友情,因为自身并没有拥有吸引别人的高贵气质。倘若你有的只是别人鄙夷的素养,怎能期望别人会去接近你呢?若你不厚道,没有宽恕之心,为人吝啬、刻薄,眼光狭隘、为人偏执,缺乏同情心,又怎能期望与慷慨、胸怀宽广与高尚情操的人为伍呢?拥有一种快乐的性情,怀揣着想要撒播欢乐与愉悦的欲望,对人友善的性格,这些都是真正友情的重要前提。这种美德让心灵趋于丰富,源自友善的性格,一颗乐于助人与阳光的心灵。有些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撒播阳光与欢乐。他们驱赶阴翳,为伤悲满怀的心灵减压。倘若能将遭遇最悲惨的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总能如基督耶稣那么仁慈,从卑鄙之人的心中看到神性,在最吝啬的守财奴身上看到博爱,在最怯弱的人心中看到勇敢,替他们辩护说:“不要去谴责这些人,无论如何他们的内心始终还潜藏着某种人性的光辉。终有一天,通过某些人某些事情是能将之激发的。”若大家都能团结一致,我们相信新千年的希望曙光也就为期不远了。若想获得快乐,就要培养一种乐天的性情、一种友善与欢乐的品质。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每当有机会就该展示出你的真诚,你的友爱。学会对别人说些开心的事情,做些慷慨的事情,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心灵是如何得到升华,情操是如何趋于高尚的,就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生活也是变得如此精彩。不要害怕告诉你的朋友,你爱他们;告诉他们,你欣赏他们的优点。你要明白友情也有一个保鲜度,不要对友情本身有过高的期望值,不要让友情因为长期的中断或是见不到彼此而枯萎。只有那些乐于奉献的生命,忠诚地给予别人友善与真挚帮助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富有。这样的播种必然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只懂索取一切不知奉献的人,永远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富足。这样的人,就好比一位农民,时刻想着将原本要播种的种子储藏起来,觉得这样自己才显得更加富有。他不舍得去播种,哪会有丰收的希望呢?我们脑海中要想的应是沿途能帮助多少人,而不是我们身在世上能获得多少的问题。也许,这片大陆上最富有的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了。因为,他将自己所有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并没有想过要将自己出售给竞价最高的财团。财富对于他没有任何吸引力。林肯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因为他想到更多的是国民——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相比于口袋里那叮当作响的几个钱,他将自己奉献给了国家,正如一个睿智的农民将种子广播于大地,然后收获沉甸甸的丰收。这个道理,你我都懂。在美国人民这种勤劳生活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到悲伤的,是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残酷扼杀了友情。世上还有比口袋里装着大把的钱,但却没有一个朋友更让人感到心寒的吗?若我们牺牲了友情,用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去赚取金钱,这又算是哪门子的成功呢?可能,我们认识很多人,但认识的人并非就是朋友。在这个国家里,很多有钱人都未曾享受到真挚友情所带来的那份珍贵。世上有一种声华之友。声华之友,以利相交,见利争先,利尽则交疏。世上也有一种道义之友。道义之友,团结不懈,成则为周武三千,败则为田横五百,可常可变,可生可死。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4)结交朋友其实是对性格的一场大考验。对于能与我们共进退的人,我们会有一种本能的信任感,这本身就彰显了许多可贵的素质。品德低下的人,很难获得珍贵的友情。一般而言,我们都可信任支持朋友的人。缺乏忠诚的人是无法获得忠诚的友谊的。友情的真正价值在于双方的品格。希里斯博士说,未来的前景决定于友情。当一个年轻人冷落朋友的时候,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将远离他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论朱还是墨,我们都会受其感染,不经意间从朋友那里吸取某些东西,不论高尚或是低俗,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查尔斯·金斯利37说:“与骗子为伍,不久必然是说谎话不用打草稿;与抱怨者为伍,必然成愤世嫉俗者;与贪婪之人为伍,必成卑鄙之徒;与造物者为伍,必为矫揉之人。所有这些,都可从他们开始变化的表情获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只能收获自己为之付出的。结交的朋友就是我们播下友谊之种的丰收。若只是随意播下种子不予打理,日后的收成必不见好。那些好友众多的人,是因为之前给予别人同情、关心、欣赏与爱。“若我们拥有一群忠诚的朋友,那么,这比印第安人所有的金子更让人感到富足与幸福。”塞内加38说:“朋友存在的所谓目的,就是有人比我对自己还亲切;为了我,宁愿牺牲自己。这让我认识到,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方可称为朋友,其他的不过是同伴而已。”“友情是通往幸福的途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艾拉·W.威尔科斯克说。“广阔的胸襟方可拥有众多忠诚的朋友。每个朋友都有不同的理由去接近你。严肃的朋友仿佛一本哲学书,有趣的朋友则是一本幽默书。关于这点,还有诸如诗人、作家以及历史学家等比喻。正如书架上没有哪本书会挤掉另一本的位置。所以,在我们的心中,也不会出现朋友间互相排挤的情形。”悲观者会有这样的论调:“你将发现并不真诚的朋友,还有许多只是名义上的朋友。你的理想会幻灭,相比于友情带来的甜美,这更让人感到痛苦。还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吧。不要无谓地被无法达成的梦想惊醒。”但我仍旧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我曾与很多人成为朋友,有些纽带现在可能已经破裂,这让我深感痛苦,但我深切明白一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找到几个忠实的朋友,这才是通往真正与持久幸福的道路。莎士比亚曾告诉过我们如何区分真假朋友。“若他真是你的朋友,在你亟需时,他会帮你。若你感到悲伤,他也会陪你哭。若你醒来,他也难以入眠。你心中的每份愁楚,他都愿与你分担。凭着这些,我们就可从一大堆奉承之人中找到真正的朋友。”1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英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2托马斯·布朗爵士(SirThomasBrown,1605—1682),英国作家。3迈克尔·安杰罗(MichaelAngelo,即是人们常称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刻家。4富基埃·坦维尔(FouquierTinville,1746—1795),法国恐怖时期的法官。5威廉·迪安·豪尔威斯(WilliamDeanHowells,l837—1920),美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6蒙田(,1533—1592),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第十二章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 友谊是我们生活中的创可贴(5)7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Sr,1809—1894),美国作家,演说家,医生。8约翰·卢伯克(1834—1913),生于英国伦敦,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和政治家。9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10乔治·M.普尔曼(GeorgeMortimerPullman,1831—1897),美国发明家与工业家。11拉塞尔·塞奇(RussellSage,1816—1906),美国金融家与政治家。12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1850—1894),苏格兰随笔作家、诗人、小说家。13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Owen,1783—1859),美国著名作家。14查尔斯·F.埃克德(CharlesF.Aked,1864—1941),美国作家。15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1839—1937),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16菲利普·布鲁克斯(PhilipsBrooks,1835—1893),美国作家,教士。17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代表作有《瓦尔登湖》。18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19比彻(HenryWardBeecher,1813—1887),美国社会改革家,教士。20阿加西(JeanLouisRodolpheAgassiz,1807—1871),古生物学家,地理学家。21考珀(Cowper,1731—1800),英国诗人,擅长赞诗与自然风景的描写。22奥维德(PubliusOvidiusNaso,公元前43年—公元前17年),罗马时期诗人。23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24萨维尼(TommasoSalvini,1829—1915),意大利演员。25波恩尼巴特(SarahBernhardt,1844—1923),法国女演员。26即约翰·班扬(JohnBunyan,1628—1688),英国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地位仅次于《圣经》。27约翰·罗斯金(JohnRuskin,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和美术评论家。28艾拉·惠勒·威尔科斯克(EllaWheelerWilcox,1850—1919),美国作家与诗人。29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1795—1881),苏格兰散文家和历史学家。30达摩克利斯之剑(DamocletianSword),典故出自古希腊一个历史故事。现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31梅里曼(JohnMerryman,1824—1881)美国内战时期军事指挥家,政治家。32圣·保罗(StPaul,公元前4年—公元64年),是新生的基督教教徒的最重要的先驱。33弗洛伦斯·M.金斯利(FlorenceMorseKingsley,1859—1937),美国小说家。34迈诺特·J.萨维奇(MinotJudsonSavage,1841—1918),美国唯一神论者,作家。35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TulliusCicero,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36布鲁克斯·菲利普斯(1835-1893),美国基督教圣公会的大主教,以巧妙明确的布道著称,著作有圣诞赞美诗《啊!伯利恒小镇》(1868年)。37查尔斯·金斯利(CharlesKingsley,1819—1875),英国历史学家,小说家。38塞内加(LuciusAnnaeusSeneca,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古罗马时代著名斯多亚学派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