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十岁的雅各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他既是心理学家,也是禅修者,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感官功能正在急速退化--有时脑中一片空白,几分钟说不出一句话,而且完全失去方向感。他时常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需要有人照料基本的生活琐事,例如用餐、穿衣、沐浴、外出等等。 在太太的协助下,雅各参加了我主持的十日禅修闭关。课程开始后几天,雅各和我进行了第一次协谈。(学员跟老师进行的这类协谈,是为了方便学员在禅修期间,有机会单独向老师咨询以及得到适合个人的指导。)雅各和我协谈时,我们谈到了这次闭关及他家中的情况。面对自己的疾病,他觉得既有趣又哀伤,但是也很感激,甚至带着一点幽默。我对他的心性非常好奇,于是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接纳自己的病情。他回答:"我根本不觉得哪里出了差错。这一路走来,我的确感到有些悲伤,也会害怕,但是,这感觉起来就像是真实的生命。"他也跟我讲了发病初期的一件事。 雅各有时会应当地团体的邀请,发表有关佛法的演讲。有一次,他受邀对一百多名禅修学员演说。抵达现场时,他神清气爽且满怀热忱,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教义。坐上大厅正前方的座位,雅各凝视着面前满心期待的脸庞……突然间,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为何在那里;他只知道自己的心脏狂乱地跳着,脑中一片迷惑,于是他合掌,大声说出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害怕、尴尬、迷惑、觉得自己失败了、无力、颤抖、快死了的感觉、下沉、迷失。"接下来的几分钟,他坐在那里,头微微前倾作鞠躬状,继续说出他的体验。随着身体逐渐放松,他的心也愈发平静了,他同样把这些变化大声说出来。最后,雅各抬起头,缓缓地环顾眼前的学员,并向大家道歉。 许多学员都热泪盈眶,其中一位说道:"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导过我们,您体现了最深刻的教义。"雅各并未排拒自己的经历,因为那样只会加深焦虑,相反地,他的勇气使他得以直接说出自己觉察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还对自己的经历鞠躬致敬,并未因为恐惧与迷惑的感受而制造某个假想敌,也未将这一切视为错误。 我们就是要像这样,通过停歇时刻来练习彻底接纳,以这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面对内在发生的一切。与其将我们的嫉妒或嗔恨转向外在的敌人,不如观照自己,使自己能够以关爱之心去辨认和接纳所有的经历。 没有所谓的错误、毛病,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真实的生命"罢了,这样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就是彻底接纳的精神。 佛陀的故事中,我最喜爱的一则示现了觉醒、友善之心的威力。在佛陀证悟的那天早上,魔王落荒而逃了,但是他似乎只是暂时受挫而已;即使到后来,佛陀受到全印度的景仰尊崇之时,魔王依然不请自来。佛陀最忠诚的仆徒阿难尊者,总是随时警戒着,保护他的老师免受任何伤害,每次他都会垂头丧气地报告说"邪恶的人"又来了。佛陀既不忽视魔王,也不企图赶他走,只是平静地认知魔王的到来,并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邀请他留下来喝喝茶,奉之为上宾。他先为魔王捧上一块坐垫,好让他舒适地坐着,然后倒茶到两只陶杯中,放在两人之间的矮几上,方才坐下。魔王会逗留片刻,然后离开。在整个过程中,佛陀都保持着解脱自在。 当魔王前来拜访我们,无论他是化现为形形色色的混乱情绪,或是令人害怕的虚幻想法,我们都可以说:"我看到你了,魔王。"然后认清驻足每个人心中的贪欲和恐惧的实相:我们以慈悲心的温暖来接纳这些经历,为魔王奉上一杯茶,而不是惊恐地驱赶他。若已见到了内心的实相,要能仁慈宽厚地拥抱它。这就是雅各向自己的迷惑鞠躬致敬时,以一颗勇敢的心所献上的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每一次认清并拥抱自己的创痛与恐惧时,我们就展现了这样的觉醒之心。 我们通常只当"自己"的酒肉朋友,无法与自己患难与共,只会一味排拒或忽视自己的黑暗面,这是个根深蒂固的习性。然而,所谓的好朋友就是彼此之间会以体谅与慈悲相待。我们也可以将相同的特质带进内心世界。美国籍比丘尼佩玛·丘卓①(PemaChdrn),是藏传佛教中相当受推崇的一位老师,她说透过心灵练习,"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当自己和生命的好朋友,一个推心置腹、深交的好友。"当我们不再抗拒自己的经历,反而敞开心胸,欣然邀请魔王留下来喝喝茶的时候,我们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 ①佩玛·丘卓,生于1936年,是西藏金刚乘(vajrayana)比丘尼。她自1974年开始持戒,现为冈波寺(Gampo Abbey)住持,该寺是北美第一座藏密寺院。佩玛·丘卓著有《当生命陷落时》(When Things Fall Apart)、《不逃避的智慧》(The Wisdom of No Escape)、《原地开始》(Start Where You Are)等书。 魔王,我看见你了 卡尔是我的好朋友,在事业失败时,也曾与魔王交战过,那八个月真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拥有长春藤名校企管硕士学位的他,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多年,才成功打造出一家生意兴隆的电脑软件公司。后来有两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告诉他,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是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于是卡尔变换、抵押公司资产,全心投入互联网行业。头三年,几个合伙人净赚了两千多万,但是到了第四年,股市重挫,公司倒闭了。时值45岁、已婚的卡尔,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大笔抵押借款尚未还清,却已沦落到破产的地步。 虽然卡尔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人因市场波动而失败,但是他却觉得他的惨重损失完全是自己的错;有很多人看到经济即将崩溃,互联网行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什么他就没发现呢?难道是贪婪蒙蔽了他的双眼?现在还有谁会尊敬他?在生命最低潮的时期,他实在很难想象妻子和朋友对他的爱会一如既往。 当我们小心经营的生活一夕崩毁,就像卡尔一样,我们就会折磨自己,不断编织各种想法说自己是个窝囊废、本来可以更尽力、现在大概没有人关心自己了。这些反应无疑会让我们更深地陷入迷惘之中,我们因自己的批判而分心,无法认清原本的痛楚。为了展开觉醒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观照,体会自己真实的经历。 有个正念的工具非常有助于克服我们麻木的迷惘,那就是询问,在询问有关自身经历的问题时,我们就启动了观照的心。我们可以先检视自己的身体,看看有什么感觉,特别是喉咙、胸口、腹部和胃部,然后问自己:"现在发生了什么事?"也可以问:"到底是什么在要求我去关注?"或者:"是什么在请求我的接纳?"然后,以真正感兴趣且关爱的心,去观照、倾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询问并非穷追猛打、追根究底--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悲伤"。这只会引发更多想法,以西方心理学的惯例,我们可能会不断钻研自己的想法,以求了解造成现今局面的原因;相反地,我们之所以询问,是为了在当下如实地于自身的经历中觉醒。虽然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批判或觉得自己很不应该有那些感觉,但是,这里的重点是:专注在我们当下的感受。 如果纳拉扬在我工作时不断来打扰,让我忍不住对他大发雷霆,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但当我停歇下来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在要求我接纳,那么我就会停止自我批判,而深入察看疲劳和焦虑的感受。我可以感觉到胃部在紧缩,脸也紧绷着,这种感觉好熟悉--是恐惧。我继续与它相处,开始察觉,我很怕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工作做完,很怕前功尽弃。这个让我的心变得紧绷的恐惧,就是现在需要我去关心的。 一旦我察觉魔王的存在,那恐惧感的力量就立刻削减不少,而自我批判也随之减少;我不再认为自己是那个假想出来的既紧张又努力挣扎、有潜在缺陷的自我。也许我的忧虑仍在,而纳拉扬若胆敢再出现在我面前,我也能温柔地对待他,而不是报之以恼怒。 以一种无条件的友善之情来练习如何询问是很重要的。倘若我问自己到底是什么需要我的关注,却带着哪怕一丝一毫的嫌恶愤怒,那么,我只会加深自我批判而已。要像对待有困难的朋友一样,以仁慈宽容和关爱之情来对待自己,这是需要多加练习的。 有一天,我去拜访卡尔,看看他情况如何。只见他消瘦的身子深陷椅中,话里带着浓重的厌世与嘲讽。我听他说了一会儿,看到他深陷于过去的悲苦和对未来的恐惧中,于是轻声地问道:"卡尔,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内在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他眼皮抬了一下,看了我一眼,好像有点讶异,但是马上简单清楚地说:"我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继续描述那交缠身心的焦虑--思绪翻腾、冷汗直流、胸口突然紧缩等。"塔拉,这些感觉甩都甩不掉。每天晚上我总会惊醒,觉得百结缠身,现在大概连肠子都打结了。"聊了几分钟之后,他谢谢我的关心,"能大声说出来,对我真的很有帮助。" 当我们感到迷失时,"列举描述"或"察觉指出"是传统正念修持中另一个可供运用的有力工具,就像卡尔所做的一般。在内心列举描述当下的状态,就像询问一样,能帮助我们以关心和温柔的态度,认清穿流不绝的思绪和感受。例如在从前,若我在演讲之前有焦虑和疏离感,我通常都会停歇一下,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到底是什么需要我的关注。我会在内心列举描述自己察觉到的一切:"害怕、害怕、紧绷感、紧绷感。" 假使我注意到自己在担心待会儿的演讲会很乏味或彻底失败,我就继续列举:"觉得会搞砸的想法、害怕遭到排斥。"然后是:"批判、批判。" 倘若我没有这样察觉指出,而是试图忽略这暗潮汹涌的恐惧,那么,恐惧就会随着我上台,然后我就会讲得一点也不自然、不真诚。在演讲前先列举描述自己的焦虑,这样简单的动作能帮助我开启自己的觉性。焦虑也许还是存在,但是在察觉指出的过程中,所培养的关爱和觉知,就足以让我感到更自在。 跟询问的作用一样,"察觉指出"自己的感受,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向内心传达无条件的友善之情。不过,当恐惧生起时,假使我们立刻扑向它:"恐惧,逮到你了!"这样只会制造更多紧张感。将当下的体验列举描述出来,并非企图"逮捕"令你不悦的体验,或者强迫它消失,而是以一种柔软温和的方式说:"魔王,我看见你了。"这种彻底接纳的心态,让我们内在惊恐脆弱的部分很有安全感,而愿意站在阳光下。 在许多传统文化里,"列举描述"扮演了疗愈过程中异常重要的角色。人们相信,无论造成疾病的鬼怪法力有多强大,只要巫医将它们一一说出,这些可怕的鬼怪就会被降伏,无法再控制受害者,治疗的过程由此展开。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心灵中那些无以名状的层面控制了我们的生命。当这些魔罗的力量生起时,只要能够将之列举描述出来,我们就不会再受到控制与驱策,即使只是友善地对待它们,不再害怕,也会削减它们的力量。 事实上,"询问"与"察觉指出"的练习是要让我们觉醒,真正明了自己正在受苦的事实。由于时常深陷自己编造的情节妄想中,我们很容易否认自身的真实体验。以我自己为例,有时我会一连好几天对自己很不耐烦,或陷入自我批判之中,直到终于停下来,专注观照那些让我跟自心分离的感觉和信念。当我真的停歇下来,看着内心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早已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痛苦之中了。 我的许多客户和学生,最终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痛苦时,可说是到了彻底接纳的重要关头。这个重要关头的体验跟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是截然不同的,也并非对生活的难题穷追猛打;而是清楚看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好让我们得以跟自心重新联结。 拜访卡尔的当天,我看得出他经历了这些过程。他描述完自己被顽强的焦虑苦苦纠缠之后,我就告诉他我的看法:"卡尔,换做是我,我一定难以承受你现在所经历的痛苦,换做别人也一样。你的身体被焦虑紧紧捆绑着,你心中充满了无以复加的挫败感与羞愧,你甚至无法从家人身上得到慰藉。这个痛苦是多么强烈啊!我明白这有多么痛彻心肺。"他眼眶含泪、泫然欲滴,然后开始容许自己坦承痛苦,"真的,"他悄声说道,"我真的觉得心如刀割。"然后,卡尔悲从中来,泪如泉涌,这是几个月来他头一次哭泣。 认清自己正在受苦,也是一种解脱--我们不再自我批判,得以仁慈地对待自己。卡尔停止哭泣后,表情柔和,身体放松了,原先声音中的悲苦都不见踪影:"我气自己的失败气了好久,却完全忽略了我其实很在乎成功,而且很难承受失败。" 当我们能够用对待朋友那样无条件的友善来对待自己时,我们就会停止否认自己的痛苦。当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坐在自己身边,询问、聆听、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我们就能够看清魔王的面目,并且以柔软的心来接纳眼前的苦痛。 请魔王喝喝茶:练习说"来吧" 多年以前,我去参加为期一周的内观禅修闭关,结果发现自己被负面想法吞没。周围发生的一切我都看不顺眼,一会儿嫌老师们话太多,一会儿觉得又阴又冷的天气真令人感到扫兴,还有同修压根儿不顾别人,直往我这个方向打喷嚏,而我本来就患有恼人的鼻窦炎。真是诸事不顺,尤其是我自己。到后来,我厌烦了这些嫌恶的感觉,于是决定接受一切,不再抗拒。我开始在内心说"来吧",以回应觉性中生起的所有感觉。我对自己的腿痛说"来吧",对怪东怪西的念头说"来吧",对喷嚏、对恼怒、对阴郁灰暗的天空都说"来吧"。 一开始,我只是机械式地说"来吧",一点诚意也没有;然而即使如此,每次说"来吧"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感觉到内心放松不少。没多久,我就能轻松地说出"来吧"。我想自己也可以像佛陀一样邀请魔王来喝喝茶。我期许不仅能够接纳自己的感受,还要主动欢迎它的来访;到后来,我渐渐能够以更柔和更友善的语调说"来吧",偶尔还会心一笑呢。我的身体和心逐渐变得更轻安、更开阔,连鼻腔里的压力都开始减轻了。"不要"的乌云已经被"来吧"的广阔天空取代,那无尽的空间怀抱了所有的牢骚和不满。尽管批评的念头还是不断生起,但是随着那一声"来吧",它们也都消失了。虽然我的心提醒我,这一招用不了多久,但是,对内心的想法说"来吧",的确使得念头都消融了。我并没有抗拒或紧抓着任何东西,只是让情绪、感受和念头在彻底接纳的友善天空中飘过。对生命无条件的接纳,使我感受到内在的解脱--我正在请魔王喝茶呢! 与其抗拒情感的痛苦,不如在对各种经历说"来吧"的时候,唤醒彻底接纳的精神。正如一本书中所写的:"就与你的沉重同行吧,对它说'来吧',对悲伤说'来吧',对呢喃的渴望说'来吧',对恐惧说'来吧'。爱,意味着抛弃所有的围篱,打开门,对一切说'来吧'……只要对当下时刻说'来吧',我们就得以置身天堂之中。"我们愿意去感受恐惧或脆弱、贪婪或烦躁的那一瞬间,就是以无条件的友善之心怀抱自己的生命了。 我向学生介绍"来吧"的练习法时,往往引起大家的反对或迷惑。这不就只是"正面思考"的另一种简易版而已?这不过是在掩饰生命苦痛之真相罢了,不是吗?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我们当然不可以对所有的经历都说"来吧",要是我们想伤害别人呢?要是我们正在经历严重的忧郁呢? 说"来吧"并不代表允许愤怒的念头出现或者沉溺在我们的感受中,说"来吧"并非将伤害人的冲动付诸行动,说"来吧"也不是容许外力来伤害我们--假使有人恶意对待我们,我们当然要坚决地说"不",并且明智地划出界线,保护自己不受到侵犯。然而,即使是在那个当下,我们还是可以对内在的恐惧、愤怒或伤害说"来吧",这个"来吧"的练习,指的是内在的接纳,也就是说,我们乐意容许自己的念头和感觉自然地生起、自然地流逝。 有时学生会问我:"如果心中充满了自我仇恨的念头,那么,所谓友善地接纳不也只是一种企图,只会掩盖我们真正的感觉而已吗?"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们都有跟他人相处的经验,因此很清楚在心怀强烈批判和厌恶时,还是可以表现得好像很友善的样子。这个时候,真正的挑战就是,我们能否友善地注意到自己的不友善?能否看清自己正在经历什么,并对这强大的力量说"来吧"?假使我们做不到,至少还可以表示友善的意愿。 另一个误解就是,将"来吧"误认为是排除不悦感受的技巧,以便让自己觉得好过一点。说"来吧"并非去操控我们的经历,而是一种帮助我们如实对待生命的辅助之道,虽然说"来吧"也有可能让我们感到愈来愈轻安快乐,就像我在闭关时所体验的一样,但是这却不是必然的结果。例如,倘若我们对哀伤说"来吧",这感觉也有可能会突然高涨为悲痛欲绝;然而,无论我们的感觉如何发展,通过承认当下的一切,我们就提供了让一切得以呈现的空间。 不过,我也告诫过学生,对内在经历说"来吧"不一定都是明智的选择。假使我们曾经受过重大创伤,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往昔惊恐的感觉再度汹涌而至。那时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平稳,或恢复力不够,就无法以无条件的友善之情去面对自己的经历,而这个"来吧"的努力,最终可能会让我们淹没在恐惧之中。这时,最好是想办法减轻恐惧,也许可以向朋友寻求慰藉,做些能消耗体力的运动,或者服用药物。在这段期间,对自己最慈悲的回应则是,对高涨的感觉说"不",而对能够保持心情稳定的方法说"来吧"。 我们可以利用许多方式向内心世界传达"来吧"的信息。当我们感到痛苦时,可以轻声说"没关系",或者是打招呼欢迎:"哈啰!"在心里说,或轻声说出来都可以。或者,也可以利用影像或手势代表"来吧",我的一个朋友选择想象自己双手合十,向当下的经历鞠躬致敬,每当她觉得焦虑、愤怒或罪恶感缠身时,她也想象自己满怀真诚地向这些感觉鞠躬致敬。我自己有时则会把手轻轻放在胸口,向内在当下的感受发出接纳与关爱的信息。 一行禅师则将自己的练习称为"微笑瑜伽",他建议我们,无论是在禅修中或只是在等红绿灯时,每天都尽可能地多多微笑,"嘴角轻轻绽放的微笑花苞,"他在书中如此写道,"不仅滋养了觉性,也奇迹似地令你感到平静……你的微笑将把喜乐带给自己和周围的人们。"现代科学也证实了,微笑的力量的确能够让我们敞开心胸、松弛身心。惯于微笑的肌肉确实能够发送生物化学信息,告知神经系统,大可以放下溃退、争斗或僵住的反应。微笑就是无条件的友善之情,使我们得以无畏地接纳任何经历。 一行禅师当年曾经造访旧金山禅学中心,发现中心的学员对严格的精神训练都非常投入。拜访行程即将结束时,学员们齐聚一堂,请求禅师为大家的修行指点迷津,他微笑着说道:"你们每天应该晚一点起床……还应该多多微笑。" 对我们的生命说"来吧" "来吧"的练习,并不止于针对当下的经历,我们也可以对整个生命说"来吧",对我们的友谊、儿女、外貌、个性、工作,以及灵修之道都说"来吧",不过,由于我们是如此惯于追求完美,当我们退后一步,看看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时,通常还是会觉得生命不如预期的圆满。这时魔王又现身了,在我们生命中的良善与价值上蒙上一层阴影。 禅学老师艾德·布朗(EdBrown)是位杰出的厨师,也是旧金山葛林斯餐厅(GreensRestaurant)的创始人,因擅长利用天然食材烹制佳肴而远近驰名。但是早年当他还在塔萨贾拉山禅修中心(Tassajaramountain)担任大厨的时候,也曾面对棘手的难题。艾德一直想要做出自己梦想中的饼干,但是无论尝试哪种食谱,或不断变换材料,他都觉得味道"不对"。后来他发现,原来那难以达到的高标准,是自己多年前设定的--从小到大,他就对贝氏堡饼干(Pillsburybiscuits)情有独钟,他脑海中早已"制作"这种饼干千万次了。 终于有一天,转变发生了,那便是觉醒:我在跟什么比较而觉得味道"不对"?天啊,我一直想做的,竟然是罐装贝氏堡饼干!然后,精彩的时刻到来了,我真心品尝了自己做的饼干,不跟(之前潜藏的)其他标准比较;饼干有着麦香、薄脆且奶油味十足,"充满了阳光和大地的气息,口感实在"(就像里尔克的十四行诗所说的)①,真是无与伦比、活力十足。这是我印象中最满意的一次。 这些时刻可能会令人感到无比震惊、无比解脱;当你明白了生命原本就很美好时,感谢自己吧!只有在跟制作精致、包装精美的产品比较时,它才会显得有所不足。想要制作饼干--或者生命--却不想要弄脏碗、不想要混乱、不要沮丧、不要愤怒,的确很容易让人感到挫折。接下来就是品尝了,亲自品味当下的经历--有多么错综复杂且堆叠如山,深不可测…… 能够对我们那既不圆满、又杂乱无章的生命说"来吧",实在蛮大胆的,但也令人如释重负;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可能性,我们也能立即与喜悦相逢。但是,倘若我们这辈子一直不断努力想做出"贝氏堡饼干",那么,追求完美的习性就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每当不信任和怀疑悄悄爬上心头,我们一不小心可能又会走回头路,不再无条件地拥抱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善加练习的,每当"哪里出差错"的感觉又把我们拖下水时,我们一定要学习再度振作,再者,正如艾德所指出的,当我们停止用某种完美的标准来跟自己比较时,才能真正品尝、玩味、尊敬并欣赏我们的"今日饼干",也就是当下的生命。假使能够放下"生命该怎样怎样"的概念,我们就能全心自在地对生命的本来面貌说,"来吧!" 禅修练习 学会说"来吧" 静静地坐着,闭上双眼,深呼吸几次。回想一个最近发生的,曾引发你愤怒、恐惧或悲伤等感觉的事情;或许是与伴侣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挚爱的人离开人世、跟孩子争夺发号施令的主控权、患有慢性疾病、后悔伤害了他人等等。愈深入碰触故事的中心,你就愈能够欣然深入心中的感觉和整个身体的感受。这个情境为什么会激起如此强烈的感觉?你心中可能会浮现某个景象、听到某些说过的话,或察觉你对整个情境的概念,想着这对你的未来有何意义。要特别注意一下胃部、胸口和喉咙的感觉。 为了看清楚抗拒自己的经历时到底会出现什么反应,我们可以先说"不";当你对自己选定的情境感到痛苦时,心里先对这感觉说"不"。对恐惧的不悦感、愤怒、羞愧、哀伤都说"不",让这个字真的带着"不"的能量--拒绝、排斥你现在的感受。说"不"的时候,注意一下这种抗拒感在体内形成什么样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全身紧绷,压力很大?说"不"之后,原先痛苦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有什么变化?想象一下,如果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你都得带着"不"的念头和感觉来生活,会是什么情况? 现在,深呼吸几次,放下一切,你可以让身体慢慢放松,或睁开眼睛,或稍微移动一下姿势。花一点时间再回想一下你刚刚选择的痛苦情境,想着跟这情境有关的影像、言语、想法、感觉。现在,想象你自己就是菩提树下邀请魔王喝茶的佛陀,对你的经历发出"来吧"的信息,用"来吧"去认可你的经历。让种种感觉漂浮、流动,悠游在"来吧"的氛围中。即使"不"有时仍暗涛汹涌--包括从痛苦情境中生起,甚至是练习时生起的恐惧、愤怒--都没有关系。让"来吧"更为广大的氛围全盘接收这些自然的反应;痛苦,来吧!想要痛苦退开的我,来吧!无论有什么感觉或想法,都来吧!注意一下说"来吧"之后的体验;体内是否有柔软开阔或移动的感觉?心中是否有了更多空间?说"来吧"的时候,那些不悦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强烈吗?还是扩散开来?说"来吧"的时候,你的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假使你能将"来吧"的精神带进生命中无可避免的种种难关和忧伤,那么,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中,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 现在继续静坐,释放一切思绪,并安住在觉知且放松的觉性中,不要干扰你的心,对任何在觉性中生起的感受、情绪、声音或影像都轻柔地说声"来吧"。 禅修练习 直面困境的真相 在内心指出当下的状态,能加深我们的观照,使我们更加觉醒、更具疗愈力,更有能力面对痛苦的情绪和强烈的觉受。 以舒适的姿势坐着,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你是否正在与生命中的某些情境或事件缠斗不休?你可以把焦点锁定在人际关系的冲突,或财务或工作的压力上,问自己:"我对这件事有什么感觉?"并以接纳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身体,要特别注意一下喉咙、胸口和胃部,有紧绷、压迫或发热的情形吗?有没有哪些字眼能够形容你的感受,比如悲伤、心神不宁、颤抖或害怕?不过,我们不必绞尽脑汁,像查字典一样搜寻"正确"的词语,只要注意一下觉性中自然浮现的字眼,然后轻轻在心里复述即可。有时会找不到适当的标签、字眼来形容当下那五味杂陈的感觉,如果是这样,只要点出混杂感受中最主要的那一个就好。重点并不是要精确形容你的感觉,而是持续地观照此时此刻的真切感受。 点明自己的感受之后,一面仔细观察体内的觉受,一面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个字眼是否确切形容了我现在的感觉?如果没有,还有其他更贴切的字眼吗?"继续在内心指出逐渐酝酿的感受,并检视自己的身体,看看当下最真实的体验是什么。 你也许会在念头中迷失好一会儿,当察觉这样的情形时,就轻轻点出:"计划、执著、幻想。"然后将觉照放回身体,再一次感受并列举你觉察的任何强烈情绪或知觉。 要记得,搜集描述的词汇只是点缀而已(5%),要以大部分的觉性(95%)来观照实际的体验。如果能抱持柔缓放松的心态来练习,那么,"察觉指出"就能够创造温柔、接纳的心情。 禅修练习 微笑地拥抱生命 在各式佛像和法相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慈大悲的佛陀嘴角带着一抹微笑,容纳了众生的万千喜悦与哀愁。我们如果也能以微笑的精神来禅修,便能唤醒自己接纳无条件友善之情的自然能力。 以舒适的姿势坐着,闭上双眼,让呼吸的自然节奏帮助你舒缓神经,花点时间释放明显的紧绷和压力。接下来,聆听四周的声音,觉知周围的空间,让微笑的影像浮现心头,注意观察温柔、仁慈、开放且轻松的感觉,如何随着微笑的影像生起。体会轻松的微笑盈满心中,并延展到外在空间。 现在,想象两眼眼角处各有一个微笑的影像,感觉一下在此处生起的觉受,眉毛保持温婉平和,眼睛四周的肌肉也尽量柔缓放松。你或许会觉得眼睛像在温水中轻轻漂浮似的,继续让眼周部分逐渐柔软、放松,你是否感觉到了一种放松的明亮感? 接下来,让你的嘴唇真的微笑起来,像佛陀一样浮现弯弯的微笑,然后,随着这样的感觉放松整个脸部的肌肉。下巴保持舒缓、松弛,舌尖轻轻抵住上颚,感觉一下,双眼如何在微笑……嘴角也在微笑…… 现在把微笑往下带到喉咙,看看会如何。也许会有舒缓开阔的感觉,如果喉咙很紧绷,那么就让微笑的感觉拥抱这紧绷感。然后再感觉一下眼角在微笑,嘴角在微笑,喉咙也在微笑。 让微笑游移到胸口,想象微笑的影像和感觉在心口周围往外扩散,无论有什么感觉,让它们都飘荡在微笑的宽广与慈善之中。继续放松自己,体验一下心口的微笑正发出自在的涟漪,扩散到全身上下--通过双肩,沿着手臂,一直往下到躯干和双腿。你是否也在肚脐、生殖器官和脊椎底部,感觉到了微笑的开阔感与活力呢? 让自己安住在微笑所启发的宽广慈善之觉性中,当形形色色的念头、觉受或情绪生起时,你能否感受到它们都被无条件的友善之情环抱?假使你一开始时心不在焉,或发现自己又紧绷起来,就在脑海、眼睛、嘴巴和胸口再度轻柔地生起微笑。 通过练习,你就会发现,微笑的确是个简单却威力十足的方法,随时随地都能唤醒我们的心。除了上述"全身微笑"的练习之外,你也可以试着想象佛陀的微笑,然后也像佛陀一样,嘴角半扬,轻柔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