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论语的生活智慧-4

作者:曾仕强 字数:7763 更新:2023-10-08 21:45:18

(一)不器,是君子努力的目标。尽量扩大视野,博古通今,具备第二专长,不固定在特定的用途上面。但是,不能够妄自尊大,动不动自夸为通才,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君子不器,是加重自己的责任,使自己更加谦虚,更加努力!(二)器字做名词解释,便是成事的工具。没有工具,便不能够成事。不器的意思,自然不是没有器具,或者不需要器具。所以不器的器字,应该用做形容词来解释。表示用途不限于一种,可以有很多用途。对人来说,是多才多艺的意思。(三)现代社会,分工愈来愈专业。我们先求取一般知识,再求得专业。然后不局限于一种专业,逐渐推广出去。跨出自己的领域、逐渐求通。〔建议〕自己追求多才多艺,却不能轻视他人的专业素养。听取专业报告,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举一反三,扩大用途,应用到其他的方面。〔原文〕十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主旨〕孔子要子贡勇于行善。〔注释〕(一)「先行」指先由行动来表示。(二)「而」是「乃」的意思。〔今译〕子贡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没说以前,就先做了。做好了才说。」〔引述〕凡事都先做了再说,不一定是合理的态度。孔子这一句话,可能是针对某些说了半天,却没有任何行动的人有感而发的。有些事情,要先做后说;有些事情,最好边做边说;有些事情,必须先说后做。各有不同的情况,也需要选择各自不一样的方式。一般来说,君子为了表示诚意,大多采取先做了才说的方式。意思是大家要怎样认定,完全给予尊重。就真有时候吃亏,也无所谓。孔子的基本主张是《微子篇》所说的“无可无不可”。认为一切事物,不一定有固定的“可”或“不可”,最好用“合理”(义)来加以衡量,才能判断此时此地的“可”或“不可”。异端是两端中的另一端,在尚未判明是否正确之前,当然不需要加以盲目地攻击。〔生活智慧〕(一)君子和小人是相对的,两者的区别,论语中有很多分析和比较,十分详尽。我们不敢自命为君子,至少也应该以君子自居,也就是以君子作为自己修养的目标。务使自己用心学习君子的言、行、志、节,以期成为君子。(二)在言行方面,言行相符,而且先行后言,应该是正途。因为空话说多了,别人就不会相信。一个人的信用向下递减,主要的原因,便是说得多做得少,令人失望。不如多做少说,先做再说,使大家对我们多点信心,更加受欢迎。(三)言行恰到好处,便是「时中」,也就是时时刻刻都表现得十分合理。其具体表现,除了先行后言之外,还需要行得合理,也说得合理。并不是不经过思虑,便率先去做。应该衡量当时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才先行后说。〔建议〕言行不恰当,不但容易得罪人,或者遭受不必要的误解,而且足以伤害自己。最好从现在开始,谨言慎行。凡事考虑好才做,考虑好才说。〔原文〕十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而不周。」〔主旨〕孔子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注释〕「周而不比」的「周」是周全,而「比」是偏私。〔今译〕孔子说:「君子对待所有的人,一概亲切而不结派营私;小人结派营私,而不能亲切对待所有的人。」〔引述〕周和比的意思,实际上都是亲密的结合。不过,以义为标准,来亲密结合的,称为周。而以利为目标,为利而合,为利而亲密的,即为比。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动机不同。为公为义的,即为君子。为私为利的,当然是小人。公私的区分,义利的差异,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实在很难透过法律条文,来加以规范。只有各人凭良心,来加以判断。好在长久以来,我们已经明白日久知人心,而且公道自在人间。只要问心无愧,终会为大家所明了。第一部分 第17节:为政第二(8)〔生活智慧〕(一)人类原本是天地万物的一分子,彼此合为一体,称为天人合一。可惜有了私心,才将自己与世界分开。大公无私是追求天人合一的有效途径,只要大公,便能恢复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二)天下为公,最好由自己做起。首先要亲切地对待周遭所遇到的人,并且不结派营私。使自己成为君子,自然能够影响他人,也成为君子。(三)自私是人类的最大诅咒,不自私自然大公。使自己的本性,获得最大发展,便是中庸所说的尽性。〔建议〕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当然不完全在于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但是先从这里做起,应该比较方便。先试试看,有了经验和心得以后,再做调整,务求愈来愈合理。〔原文〕十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ài)。」〔主旨〕孔子认为「学」与「思」并重,不能偏废。〔注释〕(一)「罔」即迷惘。(二)「殆」是危而不安。〔今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加以思索,将迷惘无所得;只靠思索而不学习,将危疑不安。」〔引述〕论语一开头,便指出学而时习之。表示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希望大家活到老学到老,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但是孔子所重视的学,和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只学不思,完全接受而不能加以判断,丧失自主性,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因此倡导学思兼顾并重,一方面接受他人的意见,一方面还需要自己思索、判断,求出合理的答案。思有较浅的部分,如理解、分析、比较,也有较深的功夫,如体会、评判、融合。学的时候,最好配合着进行,以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生活智慧〕(一)孔子这一句话,要和述而篇所说:「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配合着理解。学的要领,应该是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从举一反三的思虑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比较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二)同时,也要和学而篇的「学则不固」合起来想。我们学习,主要用意应该是使自己多一些选择,而不固执一偏。学则不固的学,指有思虑的学,经过深入的思虑,觉得是一种值得采用的参考意见,才列入不固的选择方案之中。(三)从他人得来的东西,称为学。自己动脑筋去思索、探究、分辨和选择便是思。无思的学,实在很可怕。思而有得的学,才是有益于身心的学问。特别是现代资讯发达,各种言论都可能出现,更加需要慎思明辨,然后才可以放心地实践。〔建议〕学到的事物,必须谨慎地经过深入的思虑,也就是养成想好了才接受的习惯,才不致受害。〔原文〕十六、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主旨〕孔子希望我们尊重不一样的言论。〔注释〕(一)「攻」即攻击。(二)「异端」指不一样的观点。(三)「斯害也已」指为害很严重。〔今译〕孔子说:「研读学问却攻击不一样的观点,必定有害。」〔引述〕事物既然是相对的,就会出现不一样的见解。有人看到这一端,就有人会从那一头说起。看起来是两端,却彼此都互相称为异端。异端并不是混乱的,自然也不一定是纯正的。它所代表的,不过是不相同的观点。我们做学问时,不应该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而不相同的见解,便一定是不正确的。听一听不同的言论,对自己的见解,可能产生一些增强或补充的作用。一味加以攻击、排斥,对自己当然有害。〔生活智慧〕(一)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很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观点。如果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往往能够寻找出比较合理的看法。(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的实务经验,很容易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主见或成见来论断。为了更周全起见,必须冷静地听一听不同的意见,以期更为明白真相。第一部分 第18节:为政第二(9)(三)异端只是相反或不相同的意见,未必就是错误的、不纯正的或有害的,不必心存恐惧,采取排斥的态度,甚至于加以攻击。〔建议〕听到不一样的见解,不能马上接纳,或立即排斥。最好先听一听,再想一想,有疑问也不妨客气地问一下,然后再做结论。甚至于当时不置可否,事后再仔细想想,更加稳妥。〔原文〕十七、子曰:「由,诲女(rù)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主旨〕孔子告诫子路不要强称自己无所不知。〔注释〕(一)「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出生鲁国边境地区,少孔子九岁。(二)「诲」即教导。〔今译〕孔子对子路说:「仲由,我平日所说的道理,你都能知道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引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够像一般人那样,广泛地加以应用。孔子这两句话,有其特殊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他所说的道理。因为孔子说道理的态度十分谨慎,所说的都是正确的道理,才能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过来说,对于道听途说,未经明确判断的知识,不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免害人害己。正知,才能够向他人传播。不是正知,应当视同不知。虽然已经知道,也要当做不知道,|福哇www.fval.cn小说|不可以胡乱传布。虽然是正知,但是对当时的情境并无效用,或者并不适宜的,也要暂时列为不知,以策安全。就算自己知道,若是遇到不应该或者不必要知道的人,也要假装不知道,不需要告诉他。从这样的主张推论起来,大众传播似乎更应该说妥当话,而不是单纯地说实在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于引起恐慌性的反应。〔生活智慧〕(一)先把知识分成正知与非正知两类,确信为正知的,可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把握的,宁可不知为不知。别人要传布,是他的事,我们管不着。我们自己谨慎,是我们自己应有的态度。(二)正知与非正知,实在很难讲。我们要订立自己的标准,想妥分辨的原则,然后逐步去尝试和判断,以期愈来愈明确。(三)一般来说,读圣贤书,只要不扭曲原本的意思,不胡乱添加自己的意见,应该是正知。我们的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大概没有什么问题。〔建议〕不要胡乱更改成语,更不应该乱用成语。以免久而久之,大家搞不清楚成语的用意,反而造成严重的沟通障碍。〔原文〕十八、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主旨〕孔子指导子张如何求取禄位。〔注释〕(一)「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二)「干禄」指求得禄位。(三)「阙」即空置。(四)「尤」是过失。(五)「殆」为危殆不安。〔今译〕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得官职的方法。孔子说:「多听别人说道理,把可疑的搁置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去说,|福哇小說@下載站|可以减少过失;多看别人作为,把觉得不妥的搁置一旁,其余的谨慎去实行,可以减少悔恨。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禄位就在其中了。」〔引述〕我们说话的时候,通常只能说出重点,无法说得十分周全。所以听的时候难免产生疑惑。最好暂时搁置起来,等待听完之后,自己举一反三,看看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有机会问清楚,当然最好。若是做不到,就应该谨慎地去说,以减少过失。看见别人做事,有些地方看得懂,有些地方不明白。这时候要多看几次或者问清楚其中的道理。不能够全盘接受,或完全加以否定。要做到说话少犯错,做事少悔恨,必须从现在这一刻开始,养成谨言慎行的好习惯。而且每天要自我反省,不断改善。有机会还要多听、多看、多学习。多闻多见,便是多多考证古今中外的宝贵经验。阙疑阙殆,表示尽量淘汰这些经验中不足以信赖或者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成分。第一部分 第19节:为政第二(10)孔子这种慎上加慎的态度,既可以减少自己的后悔,也能够减少他人的责难,值得大家学习。〔生活智慧〕(一)要不要追求禄位?要怎样求取?那是个人的价值观,我们都应该加以尊重。但是孔子的主张,是「谋道不谋食」,先守住道义,不可以寡廉鲜耻去追求,值得参考。(二)求职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各有各的遭遇,不能够同日而语。所以不必急于传授自己的经验,因为别人不一定用得上。孔子这种要求,则是共通的,人人可用。(三)谨言慎行,并不限于求取官职时,才用得到。我们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从事什么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这个应该遵守的法则。时时如此,千万不要大意。〔建议〕说话之前最好先想一想,可能产生什么后遗症?做事之前,最好先想一想,有什么地方,可能使自己悔恨的?事前预防,总比事后补救,要妥善得多。〔原文〕十九、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主旨〕孔子建议鲁哀公收服民心。〔注释〕(一)「哀公」鲁君,姓姬名蒋,定公的儿子,谥「哀」。(二)「举」为用或进用。(三)「错诸」错是放置、安置的意思。诸,即之于。(四)「枉」邪枉的人。〔今译〕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信服?」孔子回答说:「举用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枉的人上面,百姓自然信服;举用邪枉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上面,百姓便不能信服。」〔引述〕国君的主要任务,在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才,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使大家各司其职,而又各尽其责。国家的政务事务,十分繁复,必须设官分职,以求分工合作,把国事治理好。任用得人,便成为重要的措施。得不得人?主要看老百姓信服不信服?把正直的人举荐出来,让他去领导那些比较不正直的人,便是我们常说的举贤与能。换句话说,把正直的人安排在邪曲的人上面,使其透过领导和服务,来改变这些邪曲的人,老百姓自然信服。〔生活智慧〕(一)问问自己,是正直的人,还是有一些邪曲?如果不够正直,想办法改变自己,使自己日趋正直,比较受人欢迎。对自己的前途,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二)最要紧的,是搞清楚孔子对正直的标准。孔子所说的正直,含有通权达变的必要。如果在孝和直之间做抉择,应该采取「子为父隐」(子路篇)的态度,而不是一路直到底。(三)正直的人,不一定有话直说。记住「道理是直的,但是路是弯曲的」,有话直说,效果并不一定好,有时候拐弯抹角,采取合理的迂回途径,反而更为有效。〔建议〕正直与邪曲原本是相对的。彼此在程度上,有所差异。由于人无完人,不可能找到绝对正直的人。所以领导人的品德,十分重要。具有举贤用能的风气,自然比较容易找到正直的人士。〔原文〕二十、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主旨〕孔子主张在上位的人一定要正。〔注释〕(一)「季康子」姓季孙名肥,是鲁国的大夫,谥「康」。(二)「以劝」以是连接词,劝的意思是劝勉。(三)「临之以庄」临是指上对下而言。庄,容貌庄重严肃。(四)「孝慈」孝亲而慈善待人。〔今译〕季康子问:「要如何才能使百姓既尊敬长上,又能尽忠,并且互相劝勉呢?」孔子回答说:「在上位的人,以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自然诚敬;能孝顺父母,慈爱百姓,百姓自然尽忠;举用善人,教导那些才质较差的人,百姓自然相互劝勉。」〔引述〕尊敬长上,尽忠职守,一向是居上位的领导者,所共同期盼的事。既然如此,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严肃庄重,孝亲而又慈幼,成为老百姓的模范。同时用心把善人举荐出来,教导大家向这些善人仿效学习。这样上下互相感应,自然容易达到上面的要求。第一部分 第20节:为政第二(11)以身作则,在这方面的功效,十分宏大。先由上面做起,大家很快就会响应。自己不以身作则,片面要求百姓,大概不会有什么效果。〔生活智慧〕(一)以身作则,不是在工作技术方面,因为领导者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一定比人家专精。以身作则,表现在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方面,才是正当的表现。(二)居下位的人,眼睛自然向上看。上面的表现,便常是他们观摩、学习的对象。孔子主张领导者要「先之」(子路篇),便是率先躬行的意思。(三)居上位的人,最好不要以小丑、警察、搞笑者自居,因为一旦使部属产生这样的印象,就很难维持正常的关系。再随和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办法完全像朋友一样。〔建议〕要求部属做到什么,上司自己最好率先做到。使自己成为部属的模范,做大家的典范,应该是上司最为重要的自我要求。〔原文〕二十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主旨〕孔子阐明孝友就如同为政的道理。〔注释〕(一)「奚」是为何的意思。(二)「惟」为发语辞,无义。(三)「施」即推行。〔今译〕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事政治工作?」孔子说:「尚书说:『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友爱兄弟。』将孝顺、友爱的道理和精神,传布给当政的人,也算是从政,何必一定要自己当官才算从政呢?」〔引述〕孔子对于从政的态度,一向是「为行道而不求俸禄」。意思是为了行道的方便,可以从政。否则单纯为了俸禄,不如退隐,还可以想办法影响从政的人。作为社会公正人士,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和自己从政一样。从政如果是立功,那么宣扬为政的道理和精神,可以算立言。这两者的功效,对老百姓具有同等的贡献,所以孔子认为从政与不从政,并没有什么不同。〔生活智慧〕(一)有机会从政,替老百姓服务,当然是好事情。如果没有机会,也不必强求。扮演另一种角色,传播为政的道理,也是一件好事,同样有价值。(二)为政时要多听为政的道理,才能够集思广益,多多了解民意,为人民服务,而造福社会人群。也就是善尽自己的职责,以期问心无愧。(三)为政的道理其实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息息相关。把这种和家人相处的道理,扩大到治理国家,其原理、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建议〕要从政,先把自己的家庭安顿好,才不致由于后顾之忧,引发许多力不从心的弊端,使自己虽然有机会,却不能尽心尽力。〔原文〕二十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主旨〕孔子告诫子弟不能没有信用。〔注释〕「輗」、「軏」指马车的连接器,可用以驾马。没有这些装备,马车就不能行动。〔今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够走动呢?」〔引述〕信用是人生的第二性命,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繁荣滋长,全在于大家能够言行相顾,产生互信与共信。一方面彼此互相信任,一方面大家有共同的约定,称为社会公义,具有充分的公信力。一个人的信用,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是自己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这种信用,属于银行授贷型,由小而大,逐渐增加到一定的限度。人的信用,应该是有减无增的。保持得住,已经很不容易。一旦出差错,使人丧失信心,那就很难恢复了。〔生活智慧〕(一)不能有任何理由,使自己的信用减低,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坚持的原则。因为信用是递减的,每一次失信,都会减低自己的信用度。第一部分 第21节:为政第二(12)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