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2) 亚马,个性的世界是奇妙无比的,你的个性亦将有这样的魅力。这种个性,我之所以表现出研究的兴趣,是因为我相信在“天赋”之外,应该与我在前几封信中所谈到的那个神奇而虚无的类物质世界有关。我将在后面的部分逐渐谈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以及自然事物所存在的某些个性特征,在东西方人类文明所创造发明的文字中往往都会使用特定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一词类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而只能表示一个“存在的态势比喻”,并且这种不确定的态势和比喻无法对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的标刻和理性框定。我们可以随意举出一例来说明:比如“美丽”这一形容词,对于它的感知会随着不同的人或是一个人的不同年龄而出现不同的理解。在审美的范畴内,人们都将得到“美”的意念指向,其美的程度与差异却因人而异。在人们认知的幼稚期,“美丽”可能只会是一种赞叹与认可的态度;到了少年期,“美丽”则成为第一个被自己欣赏或暗恋的异性的代名词或标准;而在青春期,“美丽”往往会变成性和诱惑的信号;到了中年,则成为一种触及心灵的感悟;到了晚年,“美丽”或许会成为人生遐思和青春留恋的一种情怀。我们看到,这种类词永远不可能如同名词那样在人类脑海中被牢牢烙印成某一固定的概念,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当活性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条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含义与认知结果。 我之所以与你探讨这些,是为了将个性这一存在的客观事实以及它在认知过程中所呈现的不确定性予以展示,同时希望能够在稍后的时候作出更为准确的解析,并以此证明出个性乃类物质世界的产物而非我们所惯常认知的物质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对个性的阐述来表明这样的一个观点:即人类更多地存在于类物质世界的本质这一根本性结论(这与我们所惯常理解并认为人类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的结论不同)。这样的结论是我追求并努力求证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证使我们能够更多关注到物质世界之外的人类心灵与哲学的体验。反过来,还将提醒人类在物质世界认知中使用单边物质标准来衡量自然宇宙的一切以及人类类物质世界产物的行为将会是多么的不公正。也希望借以引导并开启人类的意识思维来对未来世界和一切自然宇宙所发生的事件予以更为客观的认识判别。 谈到个性以及因为个性而产生的种种人生际遇的体验,我相信每一位人类分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话题。在这里,我想告诉你,这种由个性而带来的独特际遇正是个性财富之一(孤独亦是如此,甚至可以说孤独正是我们人类智慧的来源),亦是一个人开启他的类物质世界灵性感悟的源泉之一。直至今天,我仍然被许多人视为一个颇具个性的人,这是一个有趣的经历。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被其他人视为个性或异类分子,然而对于我而言,个性便是自我存在的依据和标志。除非它给我或是他人带来不幸,否则我不会考虑放弃。我的个体经历恰恰表明了个性的必要以及它的珍贵——它让你感受到广袤世界中一个独立生命的唯一、尊严与宝贵。 这种对于个性的最早研究,始于18、19世纪欧洲自然博物学家们对于自然动植物物种进化的研究。较达尔文博士更早时期的法国博物学家和哲学家布福作为最早提出进化论的先驱者就写过一部叫做《风格论》的书,他在提出自然物种的进化变迁理论中谈到个性与人类生命的紧密关系以及相关生物种属的区隔问题,率先提出了“风格即人”的观点。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并令人类拥有一个全新审视自身个性价值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应用范畴几乎涵盖了今天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活动,并令这种创造性获得了越来越正面的价值评价。创造力所带来的差异化随着人类的宽容使我们的生活与思想更加丰富,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 2000年,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终于在全球多个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惊人的成果:人类成功破译了自身生命的基因图谱。由此,人类作为自然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种属获得了组成生命基础的基因密码的解析,而这仅仅还只是人类揭开自身奥秘的一个开端。通过对基因碱基对的对比分析,科学家更进一步地发现,人类所有成员的基因密码的相同率高达99.8%,差异率只有0.02%!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所存在的个性的差异奥秘,均由那个小小的0.02%的基因碱基对的秘密构成!基因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人类的基因碱基对与一只苍蝇相比只有40多的数量差异,这种差异在人与另一令人类厌恶的老鼠之间则显得更小。一个并非玩笑的结论是:人类假若稍不留神便有可能成为鼠辈!另一个角度来看,从基因的个别变异和基因突变现象上,我们似乎可以解释人类为什么偶然会有先天愚儿或是脏器残缺以及怪胎诞生的原因。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3) 我们刚才通过生命基因科学的发现来揭示了人类个性存在的证据。然而,基因科学似乎尚未对导致个性形成的那个0.02%进行更为准确的诠释,这一细微比例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发现,人类在面对共同的文化、情感和诸多相关事物时都会呈现出方向一致的认同与理解,我们将此称之为人类的共同心理。同时我们还发现,即便是肤色不一或是语言与文化背景的较大差异也未成为人类之间相互沟通与理解的阻隔。今天,全球化正成为一股潮流席卷人类并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经济与政治三大社会领域的价值共识,这些迹象与事实表明了人类基因密码99.8%高度相同的规律,这一规律同样有效作用于苍蝇和老鼠。将这一原理提升到哲学层次来看时,我们有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地球生命都是平等而且是机会均等的一个更大族群,人类与苍蝇和老鼠相隔并不遥远,而且是完全意义上的地球生命的同类,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区别仅仅只是地球生命体的不同“个性”而已。这一推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与苍蝇和老鼠的关系是如此之近——尽管它们之间互相厌恶到了极点,事实却是这三者似乎谁也不能奈何得了谁。同样地,将这种共生关系应用到人类自身时我们也会发现,人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天使与魔鬼一样将获得同生共长而无法由一方消灭掉对方。 这样,我们看到了自然宇宙在地球上所展现的生命共生圈的这一客观规则。在这一规则之下人类并无任何骄傲或是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本质上,人类仅仅只是“地球生命”中的其中一种“个性存在”。这种“个性存在”既可以独立地区分出“人类”的概念,同时更可以归属为地球生命共生种属的相同一分子。这一规则现象与人类社会中“个性”这种异化的存在往往被另一部分人称之为不同于他们的“某一种人”的道理相同。这里的“某一种人”的概念并不是在实质上区别于其它人类而是指在个性上异于另外一类的个性而已。 讨论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人类原来是一个生命的整体,所谓的个性恰恰是这一“整体生命”的不同状态的呈现而已。人类是一个人,或者说,人类是一个同出一源的由众多个性体所构成的生命整体。这不禁令我想起《圣经》中耶和华以尘土依照他的样子造出亚当再用他的肋骨造出夏娃的创世纪的故事来。 或许正是因为此,我们才得已真正明白人类生命的秘密,也才能真正懂得人间应有的普爱,同时也懂得了这种爱是必定要爱地球上和宇宙间所有的生命。耶和华所宣讲的爱与宽容的伟大道理,便是由此而来的吧——因为人类便是他自己,因为万物的生命便是这一个! 这种对个性的解析大概只是人类的第一次吧,我想。个性,这种神奇的东西使我们每一个人由此拥有了让人类各个分子之间做出相互识别的基本标志。这种标志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使人类的每一分子都能够获得自然宇宙的慷慨施予和营养,同时也使个体拥有了一种必须存在以及需要被保护的理由——我相信这也是民主与平等思想的本源所在。这种由个性个体所组织起的人类生命群体的自然法则如同科学对于物质世界的构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一个物质整体均由每一个细小的粒子所构成,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或少的基本粒子才有了最终形成一个客观物质器件的整体形态的可能。反过来,除掉任何一个粒子结构都将导致器件外在形态的变化。这一规则同样表现在微观物理学的领域中:原子与电子以及原子核中的中子与质子也同属这样的一个客观组织体,一个没有电子的原子或是没有质子的原子核都只会是物质世界中一个不可成立的解。 然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将表明:个性这一由基因碱基对的微妙差异所起的作用并非仅仅是为了形成人类个体的差异化,我认为个性的出现还拥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我在这里称之为使命毫不为过,因为个性的诞生与存在所潜藏的能量恰恰是自然宇宙造就万物的根本秘密之一。这一论证十分类似于建筑中的梁、柱、砖等不同的物料,它们同属一幢房屋的共同一分子却有着如此之大的区别,其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使它们彼此作出区分而是使房屋能够建立得起来!假定人类个性亦同此理,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论证出耶和华造就生命万物的用意并非是仅仅对于人类有所青睐,而是在于耶和华自己所意欲创造出一个属于他的房子抑或其它意义上的生命态的原创动机。我在这里以耶和华来形容这个宏伟宇宙的智慧创造力量将比泛泛描述会更加形象一些。因此,可以这样来认为:个性的出现恰是自然宇宙在更广空间里建造一个宇宙智慧生命大厦的材料,并由每一个不同的个性来承担建造这幢宇宙生命大厦的不同的使命。将这一宇宙生命大厦的模型进一步微缩到人类这一族群,我们会想到一根大厦顶梁柱的比喻——我们的每一个人类个体以其不同的个性而成为这一根梁柱中组织纤维的一分子。再进一步微缩到人类个体本身的形态,我们亦可以体会并理解到正是由身体中各个不同的脏器与骨骼来共同组成我们的完整生命体。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4) 这是一番艰深而奇诡的论述,在我们讨论至此的时候,希望不至于有太多的歧义产生。通过这样的引证与论述,我们或许会对人类个性的存在意义产生更深的理解。 从这一意义来理解,个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所起到的作用便是承担组成宇宙复杂生命系统的个体使命,就人类社会而言,个性所起的亦是相同的作用。另一方面,个性的诞生还拥有着相当一部分人择的因素,当生命类物质世界的部分被人文的种子所启发之后,人择的力量亦影响了个性的发育与生长,同时还有可能在自然个性赋予之后通过人择的力量而改变个性发育的方向。也就是说,个性在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的、先天的状态,充满着不确定性,当受到生命诞生之际的内在基因编码以及外在人择力量的干预下,个性才有了一个基本方向性的确定。这与一棵大树只有经过选择才最后成为大梁的原理类似:树具备了梁的基质,然而必须通过选择才能成为梁。这一初始选择的过程很短,主要集中的生命孕育和诞生的初期,而个性基因形成之后的个性类物质响应能量对于最初的外来影响是极其敏感而且有效的,所以最早介入到个性雏形中的人择力量完全有可能对个性基因编码施以改变的影响(尽管这一猜测未能被现今的科学研究所证明),在这里可以用一个人由幼年到少年直至中年和晚年的身体外形与面貌的变化来证明。外在的力量拥有着对于内在基因的变迁和变异的影响力,而人类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亦从另一方面提供了佐证。 我们刚刚论述了人类个性的原初的自然赋予以及人择与后天的影响对于个性的塑造力量。这样的结论应该较为符合人类自身的辩证思想。 在这里我还想表明一个观点:尽管个性以及个性意识对于我们人类许多成员而言的意义并不是很大,甚至大多数人都会一致认为过强的个性有可能成为人际现实交往中的障碍。然而,在人类所意识到个性的种种不适之外,个性作为自然塑造生命宇宙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的材料而有着崇高的使命性意义,这是所我坚持并特别强调的,也是个性价值的所在。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君王和天子这样的九五至尊往往都会通过“天意所授”的概念来予以天下不贰的地位确认。在中国,这样的人物统统被尊称为“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拥有超强悟性和超凡能力的人类优异分子都冠之以“天才”或“天赋”来称呼。事实上,它们恰恰可以证明个性这一特殊成份在承担自然使命中所发挥出的奇妙作用——即每一个成熟的个性生命体都肩负着组合这个自然生命宇宙世界各自不同的使命,由这一意义上讲,每一生命的个体也就拥有了非凡之处。不同的个性即寓示着不同的责任,尽管这种个性有可能仍在持续的变迁之中。 反过来,执著坚持一种自我认可意义的个性往往有可能使一个人获得生命价值的最大发挥——因为个性越确定则自然宇宙给予的使命也就越明确,生命所获得这一使命价值发挥的条件也就越充分。 这种有关“个性使命”与我们传统之中有关“命运”的概念有着客观上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理论理解上的不同。“命运”是人类对于不可预知却干预人类生命的力量的一种特定称呼,这种力量确实存在又不可捉摸。我确信这种“命运”恰恰是自然宇宙对人类个体施以“个性使命”的影响所致。 在这里我必须确立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研究“个性”这一人类特有素质作用的原理是始于人类类物质的理论而非对于神学和天命学的承袭与依赖,也不存在于概念上的偷换。不能回避的,“个性”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将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是:我认为神学与天命思想在某一种意义上亦是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存在的另外一种诠释。正因为如此,所以天命论才会显得与“个性使命”这一结论有着如此的相近。 “个性使命”使我们在面对天命思想时拥有了一个坚定而不犹豫的强大心理暗示,即人类以“个性使命”中的类物质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所谓“天命”的独断安排的。当我们认知了类物质这一力量时,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身,还有可能使命运本身发生改变。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5) 总括来看,个性之于人类,一如由个体生命组合而成的人类社会这一系统中的基本粒子——这一点上类似于量子力学的原理。将这一观点放在自然宇宙中,则人类可以形容为整体宇宙生命大系统构成中同样所需的基本要素。而同时,个性也是构成人类类物质世界的要素之一。因此,个性也可以被理解为类物质在人类有形生命中的形态体现。 在自然宇宙的无穷奥秘之中,涉及人类的几个根本问题就是:宇宙从何而来?宇宙将如何演变?谁把握宇宙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些巨大的命题从根源上牵扯着人类最深处的神经。 浩渺宇宙里,亿万星辰中,一只小小地球之上的人类如同一只蚂蚁在无垠之中识别并确认自己的身份以及生命的未来方向。这种探索和思考的结果就像圆周率后的小数点一样,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未知数码,以致让我们无法发现这中间任何可供我们总结的规律性价值,唯一可证的就是无限延伸与变化本身。或许这就是自然宇宙对于人类命运的一个设计? 对这种不可穷尽与不可预知的探索结论来一番反思,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盲区,即是人类的这种探索更多地只是局限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有形概念中而从未进入过一个更为重要的类物质世界。这就如同中世纪前因为教会在天文学上的蒙昧与刻意封闭而使人类无法获取宇宙真知的结果一样,人类所坚信的地心学差不多延续了整整二千年! 换一个思维角度,我们或者有另外的一个结论:这种如同圆周率小数点无限延伸的答案本身就是答案。一方面每一个出现的数无论奇偶,都是组成这一圆周率系统的个性基本粒子之一,并且每一个数都有着其特定的使命作用,即没有它的存在即没有后面尾数的存在,个性以及生命个体的意义便在于这种在系统中承前启后的使命中。另一方面,无限延伸和丰富的数字链象征着自然宇宙本身的规则,这一规则的A是每一个发现的数都是固定数,这一规则的B则是可以不断发现出新的数并形成无限延伸的数链。它们共同表明出宇宙“不变的就是变”这一根本原则,同时也表明出变化无极所传递出的宇宙永恒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无限的变化才构成了宇宙生命的永恒。 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在宇宙的生命演变史中,不变是被拒绝的。而进一步,正由于变化的无极性,人类也才拥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这一意义上,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生命的意义在本质上并无差异。 这种无极的意义对于人类而言,有怎样的意义呢?因为无极而将拥有更进一步的进化,因为无极而将永不停止,因为无极而拥有了完全的可塑和再塑的可能性!看来,人类是没有理由来拒绝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了。 亚马,当你看到这里并明白这一结论时,你应该有所醒悟:要么主动并积极地求得变化和进化,要么等待变化。总之一切将变化,唯一的区别是,主动的变化将使生命获得最大的解放而被动变化则将被自然淘汰。请你相信,这种主动变化将来自于一个人对于“个性使命”的认知。 这里顺便提到一句,按照爱因斯坦的经典广义相对论,人类在未来有可能通过“虫洞”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到达过去无法抵达的遥远星际。这里的“虫洞”或许是另外一维世界的产物抑或就是类物质世界,而到达未来星球时有可能不是人类的身体而是人类的思想。我相信我们亦可以通过对类物质世界奥秘的发掘而获得我们对于自然宇宙的深彻认知! 亚马,你现在可以更多理解我们所交谈的话题了。刚刚我们探讨了关于个性的问题以及个性中所承担的使命问题。这一切,均来自于物质世界无法测量的类物质世界,我们仅仅只能以思想和意识来感验。哪怕就在我们彼此之间,由于个性的差异,对于相同话题的理解也会有差异的。因此你必须认识到,当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相互怀抱着理解与沟通的期待时,这一事实恰恰从另一方面揭示出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不易。在人生际遇中,许多的误解时常发生,尽管它们大多都未发展到危至性命的程度,而一个时代则更可能会看错一个出类拔萃、颇具先驱精神的人类自身的代表。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6) 重新看待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时,我们会发现误解充斥于我们的生活际遇,也造就出丰富多彩的人间故事。当远古的说唱艺人和历代的艺术家们将这些故事演绎出来时总能感动人类自己。你看看,个性所产生的种种结果是多么的令人感叹,它也给我们带来更加宽容与理解的思想。 面对自然宇宙和切实于我们生命个体自身的个性,结合前面的论述,不妨这样来作一个预测:个性的差异正是自然宇宙大同与统一的一个反证。这个预测的更深一层意义是揭示出宇宙的多元与统一的辩证规则。这一规则在我所从事的广告职业中经常获得可贵的实践——企业的多元化与品牌理念的统一。 对于这一规则还可以这样来描述:当我们沉溺于人类复杂个性的世界中尝试种种试验而不能获得解答时,我们可以从更大一个角度来看待地球生命亦是整个宇宙生命中的一种个性的表现。一方面,个性作为一种类物质的基本成份可以被无限细分,体现出个性上的丰富特性;另一方面,这些无限可分的成分反过来又组合出一个统一的个性基准。比如说“强”的个性中可能包含的是亢奋、表现力和意志力,也包括了个性中超出一般尺度的行动力、决策力、处在群体之中的领导感召力与索取欲望等等这些细分的标准。通过这个细小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对个性系统的认知并到达其整体个性的认知,以提供认知一个人的全面参考样板。同样,当我们不断探索出地球人类以及自然生物的各个生命个性特征时,也将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采取同样类似的方法来追溯出宇宙生命的特质和个性所在! 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人类虚妄,然而这种虚妄同样也是人类个性中的特质之一,或许这种虚妄恰恰就是人类类物质能量本身呢! 现在,我深信,一切迹象皆可以表明这样的一个结果: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智慧生命体,它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并迈进着(它仅仅区别于我们所习惯认知的地球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生命形态)!我相信所有人类在今天或未来所观测到的事物以及通过类物质能量的启发将使我们不断获得有关对这一结论的印证。 这一宇宙生命形态就是类物质世界的形态。 从这一方面来看,我相信宇宙是类物质世界生命所在的家园而非我们所惯常看到了物质世界。宇宙生命只是通过物质世界有形的部分而获得人类对它的认证和证明,这一点是宇宙生命专门针对人择原理做出的呈现——人类需要获得这样的实证,因为人类以有形的形态作为前提而存在。 在这里,按照类物质学说的理论,“上帝”即是广袤无垠类物质世界的描述,“显灵”则是这一世界的能量向物质世界施以有形展现的结果。事实上,人类先哲们很早以前就对宇宙“虚无”与“空”有了前所未来的深彻认识。对于绝大多数人类而言,类物质虚空的能量不足为证,也因为如此,先哲们懂得创造出与人类相似的神与上帝,并从这一角度来引居人们认知宇宙精神本体和它的力量所在,从这一角度讲,“上帝”是存在的。 正由于自然宇宙这一类物质生命的无限生长与变迁发展的特性,使人类亦获得了相应的成长(宇宙万物亦如此)。人类与宇宙相伴相随,人类与万物之间的奇妙平衡正如我们自身器官的平衡一样。由于这种永恒的生长与变迁发展规则的使然,使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总显得无有穷尽。然而人类却可以因此透过类物质世界而获得对于宇宙规则(亦是人类自身规律)的发现。 现在,通过类物质世界,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发现和相关的结论: 一、宇宙即人。人类是自然宇宙本体精神发育发展的衍生产物。在物质条件下,人类不太可能在高温的太阳下和低温的火星上生存,地球所产生的阳光、空气和水造就了由宇宙衍生人类的特定条件——这便是自然宇宙给予人类的衍生条件与局限所在。俄罗斯的奇异盒也可以表现出自然宇宙与人类的这种关系:盒子一个个依次揭开,并且是一个盒中套一个较之前一个稍小的盒,其中任何一个更小的盒子是无法将更大的盒子装进去的,这便是自然宇宙所给定的宇宙秩序,人类必须懂得在这种秩序中生存。这种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使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很长时间以来信仰了上帝的存在并且拥有了面对上帝时的谦逊精神——我想强调,拥有这种态度是必须的。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7) 二、人类精神和信仰本身印证了自然宇宙类物质生命法则的存在。物质世界的变化与人类生命体的局限而精神却得以长久传承这一客观事实可以揭示物质的易变特性与类物质世界的永恒延伸性。这使我们相信人类作为宇宙衍生体在受到的物质世界局限的同时,仍然有一条与自然宇宙相连接的通道,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抵达到自然宇宙的生命本质,这就是人类本身所拥有的类物质世界,因为它而使我们成为宇宙本体的一部分。我更认为这是人类认知自身命运和宇宙规则的唯一通道。我相信人类的心灵与自然宇宙的类物质处在宇宙大生命的同一脉动之中,它们归属于相同的一个世界而且超越生命的物质部获得不朽。我们之所以尚未完全认知到它是由于我们对于这种紧密的联系甚至是一体性的融和的认知还十分浅显而已。而未来,我相信人类将比今天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类物质世界的深广领域并获得对这一奇妙世界本质的更多认识,从而使人类有希望到达自然宇宙精神的核心。 三、人类个性即是自然宇宙一元整体集合中的个体元素描述,同时也恰恰印证了宇宙生命构成的普适特性。每一个人类分子在其拥有不同个性的同时又作为人类一分子而存在时,它指引我们得出这样的思考结论:宇宙自然的最大个性实质就是由人类众多不同的个性集合(还应包括其它的自然生物个性集合)。因此,研究人类的个性现象可以探知宇宙的个性与成因。得出人类个性的总和则成为人类共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既普适于人类同时亦普适于宇宙精神本质。这种个性集合后的结论就是宇宙一元的精神本体,这个一元本体就是类物质。对于人类的共性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个个体生灵的集合体。它们在拥有属性相同物质态生命的同时受着智性心灵的控制与驱导。这种智性就是意识形态力量(类物质能量)的产出。假定这一描述成立,则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宇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态世界而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类物质世界——即自然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意识形态体,它集合了自然万物的个性并呈现出丰富的自足与自序特性——即通过自我思考获得自我所得的特性。这个宇宙的一元本体,我可以将它比喻成一颗无比硕大的头脑。人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大脑之中! 亚马,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被人接受的论述,对你来说也许同样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论。然而,假定结论不是这样,又怎能来接受我们今天所存在并拥有的意识这一现实呢?我论述并相信宇宙精神的一元本质,就如同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皆是因为我的个体一元存在的缘故一样。 自然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听起来似乎不可想象,然而,这是一个事实。我的问题只是:这个巨大的一元思想从何而来?也就是类物质世界由何而来?关于这个奥秘中的奥秘,我将在以下的信件中和你继续探讨。 我们继续回到个性这一话题。 依据以上论述,个性这一充满奇妙张力的东西事实上是宇宙精神系统中的重要一分子而非我们所认识到的简单个人性格,同时更是宇宙生命中活的元素和宇宙思想的神经单元。请注意我将人类个性所定义为的“宇宙神经单元”的概念。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的个性,也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自然宇宙本真的意义。它成为我们热爱自己的个性以及需要将个性向更加美好的方向修正的真正理由。这一意义还印证出人类是自然之子以及人类就是自然宇宙个性真实写真的伟大结论。 基于此,个性不仅仅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同时还是这个浩大宇宙生命的构成原素。因此,作为天赋的个性是不可泯灭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个性更应该通过后天(人本体)的意识养成和强化而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价值彰显。这种价值便是一个人作为人类和宇宙共同一分子存在的理由。 亚马,我在这里必须对你特别说明:我们并不是善于彰显个性的民族,反而是个性缺失的民族。这是我们意识上所存在的严重缺陷,正由于这种缺陷而使我们在过去的历史中丧失了许多进步与发展的机会,也使我们的许多个体处于这个变迁发展世界的被动一方。从理性角度看,导致这种个性缺失并非是中国人先天秉赋不足,而是由于过长专制历史所形成的积弊。从这一事实也可以说明意识形态世界中亦存在进步与落后的不同能量并能够产生出巨大的能量和作用。我期望在你所处在的未来,这一积弊将会被你们扫荡得干净。个性是如此重要,是我们生命存在的特征,同时也是我们价值的所在,不能放任自己个性的消减。尽管在中国,人们还将会有较长时间对个性这一概念有着许多的惧怕和攻讦。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8) 现在,你应记住个性的伟大价值以及于你的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的民族对于个性的思考才仅仅开始,它将是一个需要细细思考而且渐渐获得正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我的个性所开始的一个思想旅程。这一旅程中充斥着我对于自然宇宙意识无知的荆棘和思想的贫乏与歧路(我极不希望我所论述的思想误导任何一个意识健康并热爱与追求宇宙真理的人)。我相信这一旅程远未结束也不会有结束,在未来,请你将这场探索予以继续吧。 祝你健康,看到并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父亲2002.10.27晚于西斯廷 观念形态(1) 第六封信:观念形态——人类社会文明驱动力 亚马:你好! 这是新的一周,我的工作又周而复始地开始了。 昨天你的杨东东伯伯给了我一份杂志的采访提纲,里头有一些对我以及作为一个广告行业资深从业者的提问,涉及观念和对未来的看法以及个人生活,我花了二个小时作了些纯属个人的解释,希望这家杂志的编辑满意。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交流并看懂我的人并不多。 在前几封信中,我的一些研究涉及到了有关心灵和哲学以及人类个性的种种话题,这些话题都与类物质世界有关。我不知道这一研究是否符合人类自身的兴趣,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那就是我对自己的这份研究工作深表认可。我认为我必须做这样的一种思考,同时将这些思考传达到未来的你。 当一个人处在茫茫宇宙中感受着它的巨大力量时,他是必须用心灵来获得应有的思考的。 对于我而言,思考是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人类对于思考这一活动显得并不十分情愿。这就如像人类好逸恶劳的另一天性——假使天天都有面包等着我们。我想,劳作的人们一定是在少数了。从这一方面讲,人类就像是天庭所豢养的宠物。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以下的一个小小结论:勤奋并不是人类先天所具备的某种优点而恰恰是一种缺乏。勤奋之所以被称之为美德的一种,是因为要具备这一美德实属不易,思想的勤奋同样如此。 在你更小的时候,我就认为你将是一位热爱思考并乐于在思考下实践的孩子。这并非是我对你所产生的偏护而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看法。我会认为你的内向性格对于帮助你思考将更为有利,通过实践我相信这是一个存在于个性中的互补平衡式的天然法则——现实的困顿往往更容易导致思辩的产生。 这些年以来,我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感受远远超过现实生活中所际遇的部分,现实中我能与之交流的人却少之又少,反过来则又会引导我思考更深。回顾这一过程十分有趣:我在像你一样是个小小少年的时候,就钟爱幻想,稍大一些时就已经乐意付之于行动了。那时候我经常离家出走或者是和一位叫三郎的叔叔带着画夹去郊外徒步旅行。因为我的幻想太多以至于无法与现实吻合,许多的人,他们并不喜欢我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时期,这种幻想型的性格为我与他人的交往设置了很大的阻碍,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甚至连你爷爷和奶奶都抱这一观点。总言之,我太狂妄而且过于骄傲,这使我不得不自寻孤独,很长时间内都是这样。这似乎是自动式的循环:越是孤独则思考得越多也就幻想越多。如果不是因为有广告这门需要不断创意发想与思维突破的行业诞生,我真的不知道将有怎样的命运等待我(16岁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有好多次当我以今天的资历谈起我的种种幻想时,仍然让许多人都显示出种种狐疑:你这个人怎么还会有这种想法?有这种可能吗? 亚马,必须切记凡事皆有可能——只要你去思考和去做! 我需要向你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情况:晚上的时候我回到家里会读一些书,这些书较为杂,它们是《物种起源》和《圣经》以及《尚书》、《周易》、《古代汉语》以及《柏拉图》之类,偶尔也会有一些时下的市场经营和管理新观念的书。我认为这些书更多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类物质世界的探索与所得,因此,我常常会采用同步或是交错阅读的方式来学习,这是一种我个人认为极具趣味并开拓思维的读书方式。在《物种起源》中我借助达尔文博士和更多的西方自然博物学者们的严谨观察来审视这个自然神奇的世界,同时也尝试以一种他们未曾使用的角度来检审他们的结论和获取结论的逻辑,这样的方式经常使我别有一些收获。 比如达尔文在他的进化理论中反复强调 “自然选择”的概念,事实上,这种源自“自然”的物种进化与本能的力量的存在恰好有助于令我获取关于类物质世界存在的证明。当“自然”导致客观物质形态的宇宙天体与可见物质变化时我们都会看得到并相信这种“自然”演进的能量存在,这种能量使人们普遍相信“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还使最早的人类诞生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当这一“自然”催生出人类的情感以及更为虚幻的意识思想时,我注意到,人类对于这样一个以“纯粹虚无”方式的存在反而变得踟蹰不前了。 观念形态(2) 我在想,当人类一方面有所发现的同时,往往也会有所蒙蔽。人类心智在面对宇宙世界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对于类物质世界的认知尤其如此。 达尔文博士在《物种起源》的“本能”一章中花了不少时间来描述蜜蜂建造蜂房的奇异本能:这种小小的飞行动物能够构造出令人类惊叹的精巧蜂舍,这种精巧的程度几乎超越了人类在数学上的计算能力,而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蜜蜂拥有天生的超人类数学应用能力!达尔文博士将此称之为“自然的本能”。 有意思的是这种“自然的本能”便是蜜蜂的秉赋所在,这种自然秉赋显然与人不同,从而使蜜峰拥有了这一领域的独特建树。从这一“自然的本能”的结论中我再次向你推荐关于宇宙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智慧大脑的结论——面对它,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只会是一根纤毫而已。而这根自然宇宙的纤毫便是我们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成果!我在想,这个孕育神奇万物的宇宙头脑中究竟蕴藏的是怎样无比强大的意念? 意念即生存。这是一条宇宙生存的规则,也是人类存在的价值根源。 我相信人类便是这种宇宙意念所演绎出来的结果之一,这也正是经典的精神造物质的结论。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不是神造人。我们在一个宏大的宇宙意念中生存,同时亦以意念作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 更多时候,人类的绝大部分都是从物质形态生存的角度来理解彼此的存在状态。在人类自身意念中,人类存在价值的表现就是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力以及在这一行为前提下创造出新的物质世界。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改造与创造物质世界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力——意念与意志力。 当我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本源驱动力而获得行为以及这一行为前提之下的物质创造时,我们对于人类的存在方式将会获得一个崭新的解释,而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文明历史的认识也将更换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于人类而言,这将是一次巨大的自身认识与自我能量的提升。 意念,几乎可以等同于意识、理念和观念(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细微的区别),这种源自根本的力量成为了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我所确信的这一“意念原动力”终究被论述出来,这令我十分高兴。正因为如此,所谓的“观念驱动”也就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结论。无独有偶,被评为2000年全球管理大师的彼德?杜拉克在他的《下一个社会》一书中,意念作为人类未来核心驱动力的趋势被称之为“伟大的观念时代”。 或许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重新开始了对意识的觉醒,我想,这将是一次伟大的觉醒。对于一个个体人类而言,自我意识的觉醒亦同样重要,将十分有助于他的生活与事业。 更早以前,对于意识形态之于人类与自然宇宙万类的本质驱动作用也被柏拉图概括成为“Idea”——所有客观事物的“相”、“理念”或“意念”这一本质。很显然,今天人类所使用的“Idea”这一创意思想的特定称呼只是对“Idea”的原初意念的部分应用而已,此“Idea”非彼“Idea”,尽管如此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同根同源的近似性。人类未来的时代,正如杜拉克教授所言,也将是一个“Idea”的时代。两年之前的世纪之交,我与一位同事谈论到有关广告创意力的问题时,第一次使用了“Idea-power”这一词组。当时它的意义还仅在广告创意力的范围内,很快我发现这一词组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于广告这一职业的解,它涵盖了人类社会文明与创造驱动力的根源。于是便将它的释义转换成为“理念力”或“观念驱动力”,现在,这一概念已在公司以及许多客户之中流传并获得认可。 半年前我在为公司撰写一部八年的纪念册的文字之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现将它摘录下来: 标题:观念第一 我们始终处在变化的观念中。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着变化的并非仅仅是物质,更重要的那一部分是影响这些变化的观念。观念的先进程度决定了客观事物存在的价值。 观念形态(3) 人类历史无数次用自身文明进程的改变和社会革命的发生来表明这一观念驱导的现实存在。那些在历史中留下落败陈迹的人和事,无一不是首先输在观念上。这一观念在广告业界,我们称之为idea,事实上,这个idea远非单一的创意,而是人类思想观念的标识和印记。我们认为它就是人类的哲学,属于统帅一切的力量之源。 在中国现代经济市场和经济思想发育的二十多年中,在联系着上个世纪和今天全新21世纪的这场巨大跨越中,观念贯穿的是整个过程,发挥的是核心的作用。我们今天所看到所有种种变化的背后,一如马克思们在上个世纪初叶所看到的欧洲社会革命的思想一样,观念成为今天和未来社会变革的灵魂而在全球游荡,它所激荡出的就是这样的一些事物:更多元的市场、更强的消费力、更新的技术和产品、急速增长或跌落的营销额、GDP,同时也正是因为它而带来了WTO、APEC和菲利浦?科德勒的著作以及一切震荡我们思想和灵魂的东西。 唐都八年的这本册子所记录的就是一个观念形成和持续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永无结束之时。唐都的历史将证明这样的一个结论:观念所拥有的巨大能量和使命。它使我们始终都会处于一个激情澎湃的境界和无穷创造力、创新力的世界。 我们生存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所有的物质都被观念所征服。这将是一个失去了思想枷锁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创造无限的时代。如果你没有被创造出来,那么唯一可能的问题就是:你仅仅只是将生命充当了一回物质而已——仅仅只是一个人,一条渠道,一个银行帐户,一个头衔,或是一个其它极易被更替和风蚀掉的什么东西。 在这篇短小文章中我谈到了观念作为人类社会变革所起到的灵魂作用,也就是“观念驱动力”的作用。观念化生存以及观念化的创新,已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深刻变迁的根本所在。这一特征,在今天全球经济市场所涉及的营销与消费模型研究以及国家和企业格局的转型变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个人而言,这一意义亦是相同的。 需要作出说明的是理念与观念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理念往往关乎的是一种未来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影响并决定一个人现实的行为。 理念的力量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当它真正显示出它的能量来时远远超过了任何人对它的估量。我曾经遇到过不少对于物质有着热切追求的年青人(包括我自己的经历过程)。我在和他们交谈时所做的就是努力去发现并开掘他们的观念与思想意识。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些失望的事实:注重自身理念塑造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对于理念的理解只是这个社会所倡导的现实应用的知识观念,并注重实际与现实的回报。对待物质现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 实用主义盛行的风尚还没有从这个时代完全褪去,这是一个现实。许多年轻的人们,他们关注的并非未来而是对于当前物质得失的权衡和现实处境的思考。他们的确表现优异,然而这种过于现实的态度将使他们忽略掉更深远的一些东西。 因此,在此信中以“观念”这一概念来陈述我的观点似乎能够使人们更易于接受一些,不过请注意我在观念中所强调的不可忽略的理念核心。 观念的核心领域便是自然宇宙精神理念的自有能量,它以智性和不断创新的力量传递到我们的思维之中,驱动我们的行为并进行着缓慢的改变。这种行为的改变的确是缓慢的(尽管我们常常感觉到改变),甚至整个人类都存在着某种不思图变以及希翼现实不变的心态——我相信这是人类作为自然宇宙“有”的结果而产生的天然惰性所致。这也是一个奇异的“有法则”,它与“无法则”相对应,越“有”则变化的几率越低。 人类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宇宙“无法则”的体现。自然宇宙显然并没有给予我们绝对的“有”,而是在有限的物质生命之外留给我们以绝对的精神,而观念,便是对这种宇宙绝对精神的感应,它促使人类不断改变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并逐步形成更新的观点。当这一观点被某一部分人深究并获得印证时,观念便可以得以形成,同时其自身的能量便有机会获得发挥。在这一方面,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球人类的诸多政体和企业组织体所发生的巨大变迁都表现出观念所具备的深刻力量。现在,整个人类社会似乎都在通过对变化的现实来重新看待观念和它所具备的价值了。 观念形态(4) 我在写下这一段时正在去上海的航班上。几乎有半年时间我没有去过上海了,而去年此时,我几乎是每月都会在那里呆上十天甚至半个月。上海是一个令人留连的城市,比广州要多一些意识形态的调子和作为一个城市的悟性,她的小小狡猾和妩媚比较迎合我的偏好习惯。这次我将去上海看看分公司的作业状况并作些调整意见前的调查,同时也访问一些朋友和客户。在上海,有两个朋友将会见到,他们是石头和青蛙。在广州的日子里,那个来自台湾澎湖的青蛙是咖啡馆的常客,下巴上留着一撮捷尔任斯基的胡子,可爱得质朴而令人怀念。石头,亚马,你应该叫石头叔叔,他是一个在广告界和企业之间游走的自由人,是一个经常说出一些令人猛省的话的那种人,他会让你觉得广告真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职业,事实上对于许多人而言并非如此。 我坐在18排一个靠走道的座位,坐在我旁边的是两位男士,最靠近我的那一位似乎总是没精打采,我的前面是一位年青的女孩,下飞机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博士帽,我想她是那种典型的上海女孩,考究并懂得在细微之处的修饰。她在电话里轻声细气地告诉她妈妈到了的消息,同时也谈到了她将开一个PPM会议,这使我判断她的职业大概会是一个电视剧组的演员或者是一家影视广告公司的制片。我忽然获得了一个灵感,打算将我看到并听到的这些作为我的第一部电影的开头,名字就叫《咖啡》。我想拍一部都市际遇的故事片已经很久了,我想首先要做的是将它的剧本或小说写出来——我没有开笔写小说已经有超过三年的时间了。 现在,到达上海几个小时后,我又在去淮北的火车上了,我特地邀请了石头一道,去淮北探望一回去年的客户。我们将在车上呆一整夜。 回到我们讨论的观念驱动话题,我认为当观念成为继蒸汽机发明以来人类社会的又一发展驱动力时,实际上,它代表着人类的另一个开始。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开始是一种回归,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回家或者一个出门远行的青年在经历了许多外面的世界诱惑之后再度回到故乡一样。这个时候的人类,开始体悟的是朴素无华的一些东西:思想和与生命价值相关的意识形态以及哲学。观念时代的开始也就是哲学时代的开始,从本质上来说,这并非开始而是一种对于人类诞生之初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生活的接续。哲学,我认为是一种可称之为智性的生活,它包含着自然宇宙的真理,就在我们生命的周围朴素至真地存在着,只是我们有好几百年忽略它的存在了。我无意否定工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社会物质价值,更不打算将物质与意识形态对立,这就好像我们不能拒绝让一个孩子首先到一个更大的物质世界里游历一样,我相信人类对于物质的经历将锻造出更为强大的心灵世界也同时带来哲学思考的促进。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应该是物质的主人。在自然宇宙世界中,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结合是如此巧妙,如同我们人类的肉体和心灵一样,彼此映照并产生着奇妙不已的感动。 今天的观念生活形态的到来便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对于人类而言,重要的并不是论证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的孰大孰小和孰先孰后,而是通过这种论证获得人类自身在不同发展期的使命感,同时获得有可能更加伟大的创造良机。天演大势,这种势就是自然宇宙的精神规则,符合这一规则的便会获得进步和进化。回溯历史时,便会看到封闭自守的中国对于近代科学与开发应用的拒绝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落后与虚弱的结果。同样地,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今天和未来观念所产生的巨大社会驱动力,我们同样将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再次落后。这种落后所导致的结果很可能不再是虚弱,更可能会成为人类再一次进化过程中所淘汰的一部分——这就像一块丧失生机的岩石被风剥蚀掉一样,从此永远消失。 想一想看,当一个人突然丧失思考力的时候会怎样?观念的格局决定人类社会的经济与文化格局,自然也决定国家政治体制的格局,同时决定它们的结果。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看,观念总是每一个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生存与生活形态的真正主导者。 观念形态(5) 在观念格局中,最易于被我们人类所发现并感知到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发现并意识到什么?这个问题往往成为了观念的先驱。 当观念处于蒙昧期,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的认知大多表现为相当程度的匮乏,这一阶段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也势必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每一次人类社会格局与性状的变迁,首先必将是一个新观念的发现与兴起,观念所最先引动的都会是一场对于人类思想意识的催动并随之带来的深刻变化。 当思想观念成为一个人类时代最活跃的因子时,表明类物质能量处在人类意识中的一种活跃程度。正因为这种原因,任何一场人类社会的变革本质上都是思想意识与观念的发展变迁史。对于那些注重现实的人们而言,当他们看到世界结出事实果子的时候,思想的洪流已经过去了。 这也是人类所有能够在过去和未来改变历史的杰出人物们不同个性中所唯一共同的一点:在观念的上总是远胜过一个时代,他们能够战胜时间并超越它。因此,在这里,我更乐于将这种人类历史改变的事实称之为观念战胜。 观念之于今天和未来的人类社会生活是如此重要,它成为驱动每一个人类个体命运的根本原因。这种来自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在觉醒之后所产生的能量是如此巨大而且持续深远。 在中国,仅仅是因为一个开放的态度和观念,就使一个封建保守和文化专制的国家在短短二十年中迈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与世界文化融合的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这在从1898年开始的中国宪政变革以求得开放和经济富强的百年历史梦中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在更漫长的中国封建自闭的历史中则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许多欧洲人、澳洲人和美国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今天中国仍然还是人人扎着长辫子的印象,这种观念造就的现实差异真是奇妙无比。在观念影响下,对于同一事物人们可以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认识和决策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今日中国已经完成了与世界同列的提升,然而更多中国人的观念仍然处于传统保守的意识习惯之中。大量国企倒闭以及失业人员的形成基本上都是观念保守甚至是观念衰亡之下的牺牲品——当失去观念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观念的世界便是宇宙的世界,她实在是太广阔也太深远了。观念之本源于宇宙的精神,它的所到之处并非是我们人类所能完全想象得到的。观念的衰亡恰恰说明了宇宙精神的生命与不断创新的活力。在更大的自然宇宙中,宇宙精神的不朽支配着人类以及自然万物的生育和发展,这是一个更大的类物质生命演进的系统,也是宇宙精神本身的生命系统。它使观念无处不在,使新的不断替换着陈旧和衰亡的,同时也正是通过观念的变迁而使人类渐渐理解到物质之外的更广精神世界的更新。 在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细节中,观念如同空气一样渐渐弥漫,渗透到任何一个人类的头脑角落,影响并指导着他们每一刻的状态。这在与人类现实密不可分的全球化经济生活中尤其体现明显:孩子们和老人们都会对麦当劳的薯条和夹心面包深感兴趣(至少在中国目前是这样),请注意,这种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吃上,而是在一个全新消费观念上。 在观念驱导生活意识形态的案例中,中华民族的生育发展路径是一个典型,中国有句“穷则思变”的话,表明这样的两点:一是中国人对于生活的价值更多是物质的取向,中国人对于物的关注甚于其它。当原有物质系统发生耗散时,人们就会感知到由“富”及“穷”的物质量变。其二是不论是物质态还是其它态系统的任何耗散或变迁,它的直接效应便是引导人类产生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变”源自更深远的自然宇宙精神运动的背景,也折射到人类的头脑并形成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引导人类的思考与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在写这一段时已到早上,这是一个阳光颇好的早上,列车正经过一个叫做宿县的地方。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时候,就有一群前去边疆充当士兵的壮丁们在这个地方遇到连天大雨而最后哗变,这场出自一个荒郊野地的小小哗变改写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同时也是对中国“穷则思变”一语的经典诠释。 观念形态(6) 观念总是作为一支暗潮在人类历史之中涌动,它是这样的无形,以至于人类难以发现它的存在或者经常忘记它的存在。作为一种意欲改变人类现实命运的观念,《共产党宣言》在诞生的时候,共产党人只能将这个艰难孕育而出的思想果子描述成一个四处游荡的“幽灵”,这是有史以来人类自己对于观念最为谦逊的一则表达。这或许是马克思们早已预感出这一观念所含有的巨大并可怕的能量而有意如此的吧。观念如风,使万物的气息相吹,倏忽而来,来时或轻柔拂面或猛烈摧击。它在形成之时无人察觉,一如庄子所说的“起于青萍之末”,而在成就之后却可以席卷天下直抵于朝廷高庙。 事实上,人类在历史上对于这一无形能量的存在一直都被重要的权柄机构所暗暗关注,历史上几乎所有专权者所真正防卫的方向都是面对这一无形地带。它们对于观念的敏感远远超过对经济和军力——这就好像美国更关心中国民众的观念发展趋势而非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种种数据。对于时势的分析导致了兰德和麦肯锡这样巨大的咨询顾问公司的产生并成为了它们的主要业务,现在,它们几乎成为了美国和许多国际级企业组织的无形大脑,就是这个大脑,专门为这些政府和组织生产出新的观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观念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力量的指标,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今天,观念已经成为全中国社会的公共需求,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一方面是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和新格局中所倡导的观念思想,另一方面,它更反映出观念作为一个进步的国家最高影响力量存在的重要性。而观念本身在今天获得如此之大的社会价值效应,也从人类社会变迁发展的这一过程阶段中获得了印证。至于观念对于当今工商企业组织的作用,在我的职业所接触到的范围内也不断获得重视甚至是直接需求的证明——几乎所有的中外CEO们都会谈到他们企业的文化和观念将是未来竞争力核心的这一话题。 由意识形态的类物质世界中诞生出来的观念,有相当一部分会通过现实物质世界的变迁而获得折射。因此人们大多将观念的诞生归结为物质世界的变迁,这是一个误导。假定我们看到物质世界发生了某类变化而形成对物质世界产生出某种变化规则的总结,这样形成的结论只有两种认识结果而非观念:一种是经验认识,如同我们懂得了水烧到100度时将会沸腾。而另一种则是物质世界之中的某些定律,如同苹果落下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我相信定律对于观念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只会是观念的佐证而已。 在我的个人观念态度中,观念是一种远远超越于人类经验与验证结果的东西,是自然宇宙精神力量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如果观念仅仅是那些物质化的规律,那么人类则需要以经验和不断的验证来获得对于未来的认识,这显然无法做得到的。对于人类未来和诸多关于人类命运的问题,人类先哲们在更早的时候就通过观念这一工具得到了,在这里,观念是类物质世界能量在人类头脑中的透射,它所链接的更大宇宙世界的真理,同时也通过客观物质世界的变迁来取得观念的种种印证。观念不拒绝人类经验和物质定律的发现,它连接这些显在的物质经验并与类物质的能量产生互动响应,这种响应是超验的,故不在经验之内,同时这种响应还有可能超越物质世界的定律而获得另外一种独立的存在。 正由于观念的存在而使人类认识到自己可能拥有的未来——更准确地说,观念是人类生存的指导纲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可能而是确定的结果。只是这一结果延伸到了类物质的更深世界,所以我们大多数往往将观念视之为难以切合实际的东西。 这显然是人类的远见的缺乏。 下面我还将谈谈几个小话题:观念的产出物就是哲学以及哲学所指导下的行动原则(这一部分称作应用哲学)。在这一点上,古希腊人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些用于他们的生活实践了,这是人类最早的一场对于观念生活的实践,这一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成就了人类在哲学以及观念形态上的重要基因。可以这样来看待,所有人类科学以及艺术皆是这种观念形态之下的产物,这是人类对于观念指导人类各领域实践的具体结果呈现。而同时,这种不断分解到人类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观念实践也滋长出人类在物质形态中的种种物质欲望,这使实用主义得到盛行并使得观念与哲学的本质价值反而被忽略了。 观念形态(7) 所以,观念从应用的意义上来说还具有一种节度的含义,即一方面它是人类意识形态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指导思想,同时它也表现出意识形态对于现实行为的批判与约束的意义。人类在挣脱旧有的社会意识形态而获得观念的更新之后,其表现出来的现实改造与实用倾向往往会冲破旧有观念的约束,同时将这一观念的行为力放大到极限。这时,人类行为的悖逆作用也就反映了出来——革命者往往被革掉自己的命就是对这一失去节制的观念行为力的有力证明。这种失去平衡与节制的根源来自于在类物质和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类对于物质力量的追逐总是容易多过在类物质领域的拓展。然而,自然宇宙的法则便是:当这种物质追逐被人类放大到极限时,类物质世界总是再度将人类包裹起来,重新放入它的巨大怀抱中,让人类的心灵获得重新生养。 人类在有史以来的记录中,就如同一个被自然宇宙所生养的孩童,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由类物质的寄居处跑向物质知觉的世界。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书中颇有意味地描写到了这一点。这种经历就像1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一样,欧洲人的头脑中充满了对于地球上那些未知领域关于黄金和香料以及种种奇遇的梦想。这些梦想导致了他们对于美洲新大陆、非洲以及其它原住人类财富的大肆掠夺与破坏,这一历史所呈现的恰是这种人类追逐物质世界的经典写照。就像一个跑去很远的孩子,最后他会发现所处的世界并没有尽头,这时,对于宇宙精神本体的认知观念便会油然产生。进入到20世纪,这种大肆掠夺的倾向明显地被人类自己遏止了,在今天,一个全球化人类共融世界正在加速建构,大同天下的观念再次回归到人类的意识世界,这便是观念与哲学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是我们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的再一次回归。 我认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回归。 祝福你! 父亲2002.11.2淮北 类物质能量的值(1) 第七封信:IP(Idea-power)——研究类物质能量的值 亚马:你好! 这一个星期我都在华东一带访问客户。前天回到广州一趟,停留了一天又匆匆来到了大连,在这里我们有一次十分重要的比稿。今天,你妈妈告诉我外婆已经由小明送回重庆老家了。前天在广州我还和你外婆聊了几句,看到她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外婆很爱你和我们大家,虽然我与她交流很少,但我知道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并且经历了许多的人生辛苦。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来广州这么些日子,由于没有机会去做礼拜,让她尤为不安,这也是导致她身体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回老家,就是为了实现能够去教堂做礼拜的愿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论是谁,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将是人生最终的主宰。因此,你应该在这一领域中多多思考,成为一个拥有坚定信仰的人。 你会体会得到,信仰是一种能量,这也是我在此信中将会与你谈到的一个重要话题。 你知道,现实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产生并带给我们以困扰。所以,真正的智慧将用另一种方式引导我们把这些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一简化。这个简化的过程就是通过感悟与思想获得对于自然宇宙法则的掌握:均衡与公正。 现实之中的得失不应当成为我们人生困惑的理由,而恰恰应当作为对生命体验的一种心灵感悟和抵达人生智慧的途径。有一位国内的企业家说过:痛苦是人生的财富。更多的成功者都会有一个相同或类似的看法,那就是过程就是人生价值的本身和生命快乐之源,它涵括了我们生命所经历的种种。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必然会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思想。所谓高尚,我的理解就是对于宇宙均衡与公正法则的认识与守持。一如许多哲学家对于自然宇宙的态度,这是你在未来人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获取的心得与体会。 大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喜欢它的城市格局,而北方人的情性似乎也更加阔展一些。几天前在上海,也感觉颇佳,与大连相比,上海更有人文内涵一些,富有东方诗意的调子。亚马,在你成长之后,应该行走更远,去到各处,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里获取自己生命的体验。这对你更多地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生活的格局决定事业的格局,而事业的格局更是意识和人生信念所引导的结果。 知识对于观念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知识有着两重含义,其一是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人类经验与已知的世界规则,其二则是知性的能力,也就是我所一直强调的对类物质世界的感悟力。在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我更趋向于对知性的开发。不要成为一只书虫,那只会产生对知识的误解,而不断尝试过一种知性生活,触及并发动心灵的悟性,会获得身心俱悦的惬意。 这几天在上海和大连,我一直都与石头在一起,他给予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可以说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获得的一个老师和思想对话者。他便是一位追求知性的职业生活者,当未来你长大,应多向他讨教,建议你将你的问题和想法多与他交流,我相信你会听到一些很好的建议。 知性是人生的能量。为了避免概念可能出现过多和重复错杂而导致这些信件产生一些误导,我更愿意将理念、观念、意识力、Idea、意志、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同称谓的概念归结为“知性”这 一字眼,并最后以类物质的宇宙精神来作为统一的最高集合。在这封信中,我将会谈到一个可以与数学模型相关的类物质能量的计算方式,也是一个关于知性力量的计算方式,我希望能通过这一计算方式使我们能够尝试在类物质世界中获得进一步科学的解。 我将人类在类物质世界中所具备的知性能量称之为Idea-power。这是不久以前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广告行业领域中所使用的一个行业理论概念,事实上它与我在这里所要诠释的内容并无根本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我将这一概念延扩到了整个类物质世界,自然宇宙本身的事实亦是如此。 类物质能量的值(2) 在上一封信中,我已对观念驱动力进行了一些讨论,其结论就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和成就皆是意识形态和观念驱导下的产物,观念指导一切。而更进一步,观念能量的法则也是宇宙精神的法则,自然宇宙是人类观念能量之源,同时也是巨大的一个知性头脑——这种知性属于客观世界并符合自然宇宙的法则。它并不是用来证明人类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结论,而是告知我们知性这一概念是源自于知性能量的自然客观的存在以及人类对于这一能量的开发之比,我相信这是一个可以由现代科学预见并证实的客观事实。 所以,我将IP值作为人类可验证的知性能量(观念能量)的符号和标准来提出,并对这一符号进行一些实例的举证与分析,以求得这一数值在科学模型中的解。 今天是2002年11月7日。继昨天的工作之后,我还得在大连逗留一天,等待客户方面对于广告合作项目的最后决定。我在早上九点时醒来,房间里的气温偏暖,窗外晴朗明丽,这是一个极佳的北方冬日的早晨。从我所下榻房间的大玻璃窗望出去,外面是一片错落的建筑,阳光由我所在的角度洒向它们,使那些建筑变得明亮。我观察到天空里是一排犹如白色裙幅的团花禳边,在高高的蓝色天幕背景中渐渐地融化去直至消失。阳光下的那些房子中,最大的是一个圆盘似的建筑,像是一个室内体育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看台。它的周围有许多紫色的瓦块屋顶、米色的墙与白色的窗框,在这些楼群和瓦背之间,伸出一些暗红和苍绿的树,就像是自然在这座城市之中的小心遗留。我从这里看到了人类的创造性以及过于自信的某种情结。远远的城廓之外,是北方特有的露出坚硬石迹的山脉。这些描述让我想起很久之前开始学写小说时的那种冲动感以及读过的许多小说,那些令人难忘的白描和作家们各自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是一些文字的形容更不如说是作家们本身的个性流露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意识形态。我相信世界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是不一样的,而我自己,则更喜欢那种明亮的描述、阔大的笔触以及无限的想象力。从这一点说,俄罗斯文学给我的影响一直很深,它留给我似乎是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伫立于原野之上的自然之子在广阔天空下的沉思。这种沉思是别样的宁静,也怀着一种人性的深邃。这种心态影响了我的人生,同时也使我乐于将构思小说的方式运用到我后来的所有经历之中。这种漫无目的的思绪不禁勾起了我心中很久以来的愿望,我一直想着我该在什么时候再写起我的小说,我想应该在这几封信件之后吧。这之后我将把我走过的城市以及经历的故事和想象中的情绪都写出来——这是一个不坏的计划。我冲了一个热水澡,著一身轻装,开始在窗边的几台上继续写这封信。 IP值,人类知性与观念的能量值,也就是由类物质世界中所获取的力量,我相信是可以如同万有引力一样被证明并求证出来。我知道这是对传统观念以及科学的一个挑战,这种挑战有些疯狂,同时也存在着一个令人类普遍感兴趣的地方,这个兴趣点就在于:你居然可以将思想的力量计算出来? 而现在,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从事这一工作的趣味性并无什么荒谬之外,因为人类拥有知性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在所有的行为活动中接受着它的驱导,因此知性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对于自然物质世界和自身行为所具有的能量已经作出了种种的测量和确定,并将它们分别以重量、力、马力等等予以数值的确认。甚至,一些介乎于行为和客观事件之间的某些社会组织行为的能量也被列入了测量的范畴,它们是购买力、股票指数以及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发展指标等等。事实上,这一系列对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边际性能量所进行的种种科学测量与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开始接近到了类物质世界能量统筹计算的领域。 类物质能量的值(3) 我在这里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这种研究再向前推进一步,任何一个对于人类精神与知性世界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尝试这一努力。 面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中的能量,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不知道应该使用何种方法,来对这一类物质世界存在的能量予以事实性的测量。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类困惑与知性的悬疑——我们知道并感受到知性所拥有的能量却不能科学地测量到它。 随着人类科学界理论物理学向基本粒子领域的深入(它一直在朝着一个GUT物理理论大统一的方向努力——然而它仍旧局限在一个由可见物质世界向一个更为微观物质世界的延伸)。我相信不久之后这些科学家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神奇事实:当他们将求证的目光不断投向无限细分的基本粒子与更小的夸克的世界时,所有可见物质世界原来是一种虚空的存在,而且就在这种虚空之中拥有着构建物质世界的全部能量和极高智慧!这一结论将和我在类物质理论上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契合。 展开来看,中国气功学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一领域所存在的能量提出了一个关于“气场”的概念,这是一个对于虚空所存在能量的概念描述。然而它所描述的仅仅只是概念而已,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一个“气场”作出定量的解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也就难以使人类自己对它的存在产生必然的信赖。另一方面,宗教神学界干脆将这种力量留给了上帝和冥灵的世界,这使人类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只能以一种妄测的态度来面对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我们看到,自然宇宙的精神力量一直在主导着人类的心灵,然而人类却无法获得这种力量来源的真正的解!看到这里,你将相信这场挑战的所在以及人类挑战这一知性极限的趣味所在:由一个物质世界进入到类物质世界并去获得它的能量和作出对这种能量的测量,这会像你看《星战前传》一样够足剌激!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早已不约而同地深入过这个充满刺激的领域了。 美国的伟大诗人惠特曼就在他的《草叶集》里这样描述并歌颂过这种力量:每一事物的存在,都不可能是因为它自己,我说整个地球,以及天上的星星,都是由于信仰的缘故。 我自己是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的聚合体,是河川向往的神秘的海洋,物质的先知的精神,它的光芒将我环抱,生命,一致,现在确切地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空中依偎在我们身旁。 我相信人类每一个优异的分子都在心灵深处感知到了这一来自于知性的力量,同时将它归结为事物之外的另一伟大力量。惠特曼将这一力量喻为“信仰”,而我更乐意将它称作宇宙精神。 将这一宇宙精神的力量通过人类已有的知识计算出来,只能说是一种虚妄之念,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将作出对这一虚妄之想的努力。我在检查一切我所知的计算方法时发现,我无法使用现有的物理定律与公式来做这场试验。同时,我也相信人类在心灵探索的历史中所留下的诸多宝藏,以及人类在客观物质世界中的诸多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去探索类物质世界,比如数学的深奥与哲学的精美。而另外,我有一种强烈的直感,即这个诞生我们人类的类物质世界早就在等候着我的进入——因为它宽怀而且智慧,因为它诲人不倦并时时启发着我们的心灵和知性。从更广层面上来说,那种认为宇宙精神的不可侵犯性,实际上是人类在认知类物质能量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倾向性的某种意识资产的保护,而非自然宇宙法则的真谛。我相信即便是上帝,也会将它的爱播洒所有的人类万物,而非宗教人士们所描述的耶和华。宗教在相当程度上告诫人类必须敬畏神而不是真正了解神并能动地创造与它的和谐——神学的真正弊端也就在这里。《礼记》之中那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话,我认为它所揭示的恰是宇宙精神的根本义理,一个无私并包容和催生万物的智慧力量。 类物质能量的值(4) 这种直感与其说是我自己的臆想不如说是类物质世界所给予我的启发,我在遨游这样一个无垠世界时,没有发现任何障碍而只有我自己的闭塞。这就如同庄子所称的知性无涯而人生有涯一样,人类相对于自然宇宙的恢宏实在是太过玄虚与渺小,我们却不能因为自身的无知而作出宇宙世界亦无知的判断。这会是人类对于自身知性的亵渎。 另外,我还从人类在物质世界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种种规则发现,事实上它们并没有获得任何完全的终极解决。在数学概念上的无穷大和无穷小,以及模糊数学理论等等,都代表着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而有意无意地获得了向类物质世界所延伸而去的索求轨迹。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可以说是人类由物质世界观测与探索到类物质的一个重大发现,同时也表明出这种不确定性所蕴含的宇宙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变化规则,我相信这一规律目前还不在人类知性可涉及的范围内。事实上,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打破了人类对于所有常规经验的依赖并激起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观念的变迁!这一发现成果对于人类现实的伟大影响在于:我以为存钱就行(经验保值),结果看来还会有变化(经验贬值)! 这样的一种观念变迁令我十分愉悦!因为在很早之前我就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不确定性,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表现出决策思路的多变以致让许多同事都心存看法。然而,变与善变成为了主动适应发展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这一规则面前,人们会看到所有的固有思想都被完全打破了。对于变化,这些年的体会尤深:那些对于变化规则拥有认知和理解并不断加深获得这种知性的人们,他们几乎获得了完全的命运改观! 不确定性原理也为我探索类物质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与帮助。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是在基本粒子的微观物质领域,即量子力学的领域中,因此可以将这一原理理解为物质世界和类物质世界所共有的基本规则之一。这一原理表明: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判断,自然宇宙世界是处在一种虚无的活性态也就是生命状态之中。 对于自然宇宙的这一虚无的生命状态,我们可以由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解释亦可以由变化与发展这一概念来解释,同时还可以“成长”这一词语来描述。而能量守恒定律则对自然宇宙的整体能量作出了统一,这似平是宇宙均衡法则的科学证明,它表明自然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而耗散理论和熵理论,则是对于宇宙变化活动的某一局部现象所进行的论证。延伸来看,在自然宇宙的系统生命中,A事物的耗散同时也表明B事物的聚合与变化形成,而熵的湮灭则从另一角度告知了我们宇宙中所存在的每一事件的生命周期、以及物质与类物质相互转化运动的规律。在这里,熵的结果,便是物质返回并转化为类物质的过程。 这是一段重要的假设,然而我更愿意相信它在自然宇宙中的真实性。 我相信,发现类物质世界,是人类对于自然宇宙更为深切与真实的一个认识进步,同时也是人类获得知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将解决人类在自我存在与宇宙问题上所郁积已久的心结。 在不确定性原则发现之前,人类对于这种模糊与不可测定的虚无宇宙的的特性已经有所感知。我相信祖冲之在他的时代,就在对圆周率的计算中发现并感悟了这一规律。迄至今天,派作为圆周率的数码仍然处在不断延伸并变化的序列之中。对此,我有一个重大的假想,即这一不断变化并处在无限延伸的数码条中所包含的便是宇宙的生命密秘,也是自然宇宙生命基因的所在。因此我将它称之为自然宇宙生命的密码——它代表了类物质世界的所有不为人类所知的种种规则和无限的可伸展性。 派告诉我们,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宇宙法则。当所有构成自然宇宙的因子都介入到这个生命系统中时,自然宇宙的无规则系统即起到了自然调节和均衡的作用,我相信这一系统是一种宇宙大智慧与自足和自序的完美运作。这一宇宙生命的系统运作可以通过以下的一种情形来描述:由于溪水的不规则流动而形成了大海——我们无法分解出那些来自不同方向以及不同山脉和雪峰冰川的水份了。当它们所有汇聚在一起成为大海时居然还转变成为了另外的一种咸水——我们在看到海洋系统统一的同时也看到了这种与溪流对比所形成的巨大的现实区隔甚至是一种概念隔绝,然而我们无法将它们之间作出任何割断。它们之间是如此的相依紧密。我相信混沌理论的诞生亦是基于对不确定性原理的领悟。在这里,我更愿意相信混沌是自然宇宙的根本法则,清晰则是混沌中的相对均衡的阶段体现。这就如同派所呈现给我们的某种启发一样:任何一个数码都不能代替派,它同时也必是在派所无限延伸中的一个数码。也就是说,派包容了一切,并呈现出一个无限延伸与发展的变化的本质规律——这就是宇宙规则的经典意义。派也告知我们这一宇宙的经典(天择)的组成恰恰毫无经典(人择)可言。这是一个极为有趣且意义深远的法则。人类所倡导的天赋人权、以及人人生来平等和王候将相的不确定性,事实上都有意无意地应和着宇宙的这一法则,体现出这一法则在人类世界中的普适性。 类物质能量的值(5) 我所做的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将派的值作为计算宇宙生命,也就是类物质能量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并将它纳入到IP值的计算体系中。在这里,派成为了这个宇宙类物质能量的常数,这个常数的值是3.14。 IP值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想意识与观念领域的具体能量,获得有关这些能量的大小,以及如何成为个人、乃至人类社会与组织变迁驱动力的具体解释。人类的历史与现实实践中,观念意识形态一直都是驱动人类自身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分解到人类个体,这种因为精神与观念而产生的巨大创造力量亦使人类自己惊奇。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许多伟大人物本质上都是一个时代的观念产物。研究这种来自观念以及心灵的力量自然有其深远的意义。同样,这一观念能量的研究应用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则将体显出更具文化前瞻与竞争发展的战略意义。我相信,正如GDP和恩格尔系数以及金融汇率和国家资产负债率一样,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IP值的研讨与计算将远远超越这些数据而具备更加深远的意义。在现代商品经济市场,一个企业组织通过观念改善、以及在市场行为中运用它的经营观念而实施的观念经营与传播将发挥出更为强大的竞争发展力。这一课题,正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和营销理论家们所共同关注并倾力研究的核心课题。我相信,IP值的研究将给予他们以现实的应用研究启发和思想营养。 现在,我尝试在这一观念能量的领域中使用我们已获得的数值来审视和解析一些现实的案例,这一尝试将使观念能量同样也具备与其它物质世界计量公式相似的一个统一的公式与计量值。基于我在前几封信中对于人类类物质世界构成中的个性、心灵力量和意识形态所作的特质分析,观念能量的取值将基于意识形态世界的一些标准。经过一定的考虑和筛选,同时也参照目前人类行为力要素与现代社会价值交换中的普适标准,这些筛选出来的IP值标准可以描述为以下的几项:1、社会意识的取值——指个人或组织对人类公众价值取向的关系指数2、自我的意识愿景——个人或组织的未来发展模型的架构力,同时是个人或组织的战略目标的精准度3、观念的活力程度——个人或组织自身观念意识的公众影响力与认可度,即公众对于个人与组织的观念认同值4、哲学的理性能量——这是最为深层次的指标,即个人或组织自身意识形态中的哲学理论的建设高度,它代表个人或组织的观念理念和可持续获得的能量与影响我对以上四项指标各取1分而获得总体指标数为4分。这四项指标同时还可以作为象限来予以描绘:第一指标作为向上的象限而第四指标与它相对而作为向下的象限,即社会价值与哲学理性有关系,它代表着人类在个体与组织的哲学理性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第三指标作为水平向右的象限而第二指标则与之相对而作为向左的象限,它代表个体与组织观念活跃度与愿景之间的关系。这样以四条象限的出发点来构成一个圆周,在立体透视的俯视图像中,圆心的高度则体现出四条象限的综合数所表现的IP值,这一数值便是计算观念能量所得出的值:将四项指标的得分总分除以派的常数3.14即可以得出这一IP值。 这是一项看似简单的观念能量的计算公式。然而就是这一简单公式,使我们可以由此而获得一个对于人类个人或组织以及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各个不同的IP值指标。以此来描述人类在类物质世界拓展与探索的轨迹——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类已知的文明阶段的IP能量均可以通过这一计算方法而得出它的指数。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有一条清晰的曲线呈现出来,它代表着人类所拥有的精神与文明创造发展的完全轨迹、以及人类类物质世界的能力总量。这就如同我们对于人类在物质世界各地区与各阶段的财富所进行的数值计算一样。 类物质能量的值(6) 按照这一计算模型,以最为理想的满分指标 来计算,可以得出人类IP值最高分为1.27分。这是一个关乎人类个体与组织在观念能量上的理想的值,在此我将之称为“IP饱和值”。事实上,在人类尚在探索类物质世界的现实征途上要得到这一指数几乎不可能。鉴于哲学能量的永恒无极以及我们能够无限接近这一饱和值的设定,这一饱和值似乎可以再次印证宇宙与人的关系:人类在无限接近宇宙真理的同时,每前进的一步同时又反映出宇宙无限可分的构成特征——这与派留给我们的启示完全一致。 依据人类观念及其驱导下的现实行为力,我们必须对人类观念能量在各阶段与状况下的指标作出现实考察,并取得与阶段状况特性相适应的评测结果,这一评测结果将表明:在一般情况下IP值更多是处在接近饱和值半数的数值上波动,这个波动的区间在IP0.60-IP0.80两个数值之间,其中以IP0.63为基本标准的合格线。这一波动区间表现出大多数人类个体与组织在观念与知性上的共性与同质化的倾向特征,在这里我将之称为“IP波动值”。 通过观察,我注意到在波动值之上,存在着一个较为理想的数值区间,即“IP升跃值”,它的范围在IP0.80-IP1.00之间。处在这个IP数值段的个体与组织可以鉴定为拥有优良的IP素质即观念能量,更为现实的评价则是具备理想和价值观并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在今天,许多知性者和拥有潜质的个体和组织体几乎都是这一数值段中的常客。 另外, IP1.00-IP1.20之间还存在一个高值区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IP值段,它表现为强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影响力。我将它命名为“IP主导值”。这一IP值的区间容纳了几乎人类所有成就者的代表,它表明处在这一区间的成员将拥有非凡的观念领导与影响社会的力量。 这里顺便要提到的是,在IP1.20-IP1.27的微妙数值之间,是一个出现人类奇迹、伟大哲人和教宗的区间。他们往往作为个体而存在,他们近乎完美并具备超凡的理念与智慧,无限接近宇宙精神甚至成为这一精神的代表者。基督、佛陀、老子等都出现在这一IP值的区间中。 从另一方面看,IP值在IP0.63以下,则表明人类个体与组织在意识观念上的匮乏,我将之称为“IP匮乏值”。这一区间内的人类个体与组织会表现思想的迷惑与行为的失措。当IP值低于IP0.38时,人类个体或组织将呈现出意识的静止状态。实际上,由于IP值活力度的制约,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IP寂灭值”。它直接表明个体或组织在观念意识形态世界中的衰亡;另一方面,这一IP值亦是人类个体或组织在类物质世界中初始起步时的状态描述。因此,它也可以同时称之为“IP萌芽值”.我相信人类在知性的世界中将获得一种由寂灭到升华的循环,它类似于佛教中对于生命轮回的描述。 下面我将以这一公式对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人 物个体、以及现代社会一些组织体进行IP值的实验性计算,以获得对这一理论公式的实用求证。我亦需要在此说明一点,所有有关用于实验的象限值有可能与事实的数据存在着取值的差别。 IP值检验案例之一:耶稣。 这是一个几近数十年的江苏企业,从事空调、以及后来拓展的多元化家用电子电器、汽车以及家电部件的生产销售。总裁陶建幸,是一位与春兰一齐成长、并具有企业内完全领导号召力的决策人。 我们对其春兰品牌进行IP值的四项指标进行象限评分,分别得出以下分值: a.社会意识取值0.75 b.自我意识远景0.35 c.观念活力度0.25 b.哲学能量0.25 IP值检验案例之二:爱因斯坦。 这是一个几近数十年的江苏企业,从事空调、以及后来拓展的多元化家用电子电器、汽车以及家电部件的生产销售。总裁陶建幸,是一位与春兰一齐成长至今、并具有企业内完全领导号召力的决策人。 类物质能量的值(7) 我们对其春兰品牌进行IP值的四项指标进行象限评分,分别得出以下分值:a.社会意识取值0.75b.自我意识远景0.35c.观念活力度0.25b.哲学能量0.25IP值检验案例之三:乔治?布什。 这是一个几近数十年的江苏企业,从事空调、以及后来拓展的多元化家用电子电器、汽车以及家电部件的生产销售。总裁陶建幸,是一位与春兰一齐成长至今、并具有企业内完全领导号召力的决策人。 我们对其春兰品牌进行IP值的四项指标进行象限评分,分别得出以下分值:a.社会意识取值0.75b.自我意识远景0.35c.观念活力度0.25b.哲学能量0.25IP值检验案例之四:中国春兰集团。 这是一个几近数十年的江苏企业,从事空调、以及后来拓展的多元化家用电子电器、汽车以及家电部件的生产销售。总裁陶建幸,是一位与春兰一齐成长至今、并具有企业内完全领导号召力的决策人。 我们对其春兰品牌进行IP值的四项指标进行向线评分,分别得出以下分值:a.社会意识取值0.75b.自我意识愿景0.35c.观念活力度0.25b.哲学能量0.25总得分1.6分。除以派的函数值则得出IP值为0.50,即属于“IP匮乏值”范围。可以作出的IP值症断为:其品牌处于波动值之下的乏力阶段。如不能加速提升和对品牌予以大力改造,将很快面临品牌衰亡的结局;品牌的衰亡,将意味着企业组织的衰退。 从事实来看,春兰这一企业的确是处在营运与发展中的窘迫阶段,虽然它尚拥有巨大的资产与现实市场。然而,企业IP值的低落直接影响到了它的当前发展。事实上,春兰已经失去了它的市场感召力,在同一市场上,一些更为有力的品牌几乎已经将它侵占殆尽。 在社会价值、自我意识、观念活力和哲学理性四项指标面前,人类的个体亦同样表现出IP值所影响下的行为能力和成长潜质。 从漫长的中国人文历史来看,中国人在这四项指标上几乎都处于低得分的位置,因而在总体IP值上均处于“IP匮乏值”区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制与封建强权长时间对于大众意识的剥夺和垄断,这一垄断是中华民族种种不幸命运的根源。直到今天,这种不幸仍延伸到那些缺乏个人意识的从众者身上。 社会价值取向在相当程度上充当了对人类个体意识的影响者,它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思维与心灵世界的宽度。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感受到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并作用到他的自我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成长。哲学理性则代表着人类个体与组织的精神力量之源。我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在类物质世界中用于自身定位与价值确认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用来参与物质世界领域沟通与活动的介质。观念活力这一要素,则代表着个体与组织所拥有的类物质能量的活跃度.对于一部分人类分子与组织而言,这一能量的活跃度常常处于耗散与静止状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看,这一指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可以被激活并呈现活性态的。 几乎所有人类的领袖人物都具备极高的IP值.一般情况下,这与他们在IP值的四项指标上均获得高分的缘故有关。然而也有某些特殊状况出现,比如说某一领袖人物会在哲学理性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欠缺,或是观念活力方面显得十分保守。然而由于其它指标值的奇高则可以使他们获得总体IP值的高分——在世界历史中的一些功勋彰显的君王和伟大人物中都有过这样的例子。由于狭隘与自大的极位作用,这些君王在社会价值和自我意识以及哲学理性方面都存在不足甚至匮乏。但是由于在观念上的足够活力使他们获得了后天在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快速增进,同时强大的专制权力也可以使他们在一定阶段中获取到巨大的资源,因而使他们有可能获取超乎想象的非凡业绩。 类物质能量的值(8) 在IP值的四项指标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价值这一指标,它象征着人类这一生命族群的自然属性,同时也是人类思想的起源所在。石头说儿童是一种宽口大碗,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成年人往往则变成了另外的一种细口大肚的器皿,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会变得有所选择——这是一则生动的比喻,也意味着社会价值观有如儿童一样的本源特质:生命意识的开放性与客观性。 因此,提高人类个体与组织乃至整体族群的IP值将以开放的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目标。这将是获取自我意识与观念活力、并引导哲学理性获得增强的重要前提。将这一段话简单来理解,即解放与开放的观念是人类改良与进步的前提要素。一个知晓自然宇宙并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保守和自我意识封闭的人,也不会是一个缺乏哲学思考的人。所以,亚马,我对你未来生活的建议是应该开放自己的心胸和眼界,保持一个儿童的心态,让所有的际遇都成为你的意识启示和人生智慧的养料.不要拒绝命运和变化,学习在变化中寻找到你的力量和机会所在。 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充满生命体验与感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意识与人生理念形成的美妙过程。然而我不能担保它总是给你以人生的激越和愉快,更多的时候,这种体验过程往往会呈现出令人难以理解并导致局促不安的状态,但请你相信并坚信,这种状态恰恰是促成你类物质种种能量获得启发的机会。宇宙世界和生命的历程是这样的奇妙,它们本质一体,形态不同,它们在给予我们以苦难痛楚的同时一定会赐予你哲学的精神与力量。更给我们以创造与创新的不尽源泉,“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2300多年前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是一个生活在忧虑与痛苦人生中的伟大思想者,值得我们敬仰,尽管他的结局令人惋惜。 亚马,我不能预料你所在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以及人类会作怎样的思考。然而我相信在任何一个人类阶段里,那些表浅的文化和潮流就如同今天的时尚一样总处在社会的表层,显示出世俗的巨大力量,随时可能被时间所冲刷掉——这些将是你必须准确鉴别的。我相信无论怎样,未来的人类仍将面临自然宇宙精神的深刻影响,甚至这一影响还有可能比今天的时代更为迫切和重要,所以,让自己拥有一个广阔的头脑不会是一件坏事,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失去思考! 这是对人类的要求,也是对你的要求。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都很紧张,由大连到上海、回到广州后仍然工作繁忙,有将近一周半没有续写这些信件了。今天抽时间写来,望你能细细读到。 今天周五,你应该下学回到碧桂园了。明天应该给你打一个电话。 祝你生活愉快!更开心! 父亲 2002.11.15 凌晨于翠湖山庄的家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1) 第八封信: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有 亲爱的亚马:你好! 今天是11月25日,我又在上海赴淮北的火车上了。这是我在八年广告职业生涯中很普通的一次工作旅行,同时这也令我产生出某种怀疑:这种工作方式是不是有些过时?对于今天的广告传播而言,有许多部分是可以不再重复的,然而,我碰到的事实就是这样。 你妈妈今天很忧虑地打电话告诉我,你的老师对你近来的评价不高,而且成绩也下降得厉害。我认为主要责任是在我身上,我几乎从没有给过你时间,甚至从来没有过问过你的学业。虽然我相信你能够自己处理好学习,然而不能回避的是你毕竟太小,有着许多难以理解的事情。上一次我在碧桂园见到你时,觉得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心事,然而无论怎样,我都相信我曾对你说过的话和对你提出过的期望你都不曾忘记。 我认为相信这一点对于你我都很重要。 更多的时候,人们之所以徘徊不前并不是因为不能面对现实,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不能承受生命在现实之中的意义之重。许多人,包括你的母亲,都希望生活得平安而且宽裕,然而他们同时又无法沉着地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种种命运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焦虑并非不真实,只是这种真实与他们自身心理上真实的虚弱直接相关。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远未将财富按照人本与尊重来分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们,而一个合理并趋向人性的秩序似乎也还在建立之中。在这样一个过渡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与期望的失落对于每一个人的冲击都是极大的。我们许多人的承受能力的确极其有限:人们渴望成功却不能容忍失败,一当落寞来临,他们就自认为出路全无了。那种九死犹未悔百折而不回并执著求索的人,真是稀少又稀少呀。 未来的亚马,应该谨记这些,并将自己努力训练成一个拥有意志力与精神强大的人。 从上个世纪末所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人们猛然发现财富是一个首先来临并有着极其美妙感觉的东西。这一个阶段中的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变得富有起来,我似乎也是其中的一个尾巴。这种富更多只是一个短暂的数字概念,现实的财富从更深意义上来说只是生命的一种负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担当得起的。所谓得之若惊,失之亦惊,是许多在乎于物质所得的人的共同心态。这在那些所谓的小资们身上表现得更加剧烈和无所适从,而那些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们,更是以一种处心积虑的方式生存着。我所看到的,是无时不刻的物质世界上的捕猎目光。 人们看我时大概也视我为同类,而我的内心中从来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仅仅作为这种实利获取的工具来使用。 在我所有的经历中,大概也只有那么几个朋友可以视之为精神上的依慰。最近石头又给我介绍了几位长居上海的朋友,一位是年近七旬的韦尔,是个来自台湾的资深行销理论家,一副顽童的脾性,十分可爱。另一位是中国广告杂志社的副社长,叫黄淘,比我稍小二岁,他的面容让我想到那个沉默的周学东。我们很谈得来,黄淘谈到了他颇为苦难压抑的童年和少年。我想我们都有相同和类似的心理历程,才一见如故。我发现精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同时又如此之小,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活着——心灵的世界是如此奇妙,当你努力放大它时,它便可以接纳一切,当你不能容纳时,一件极小的事情也许就可以将你蒙蔽住了。 亚马,选择一个宏大的心灵,一般来说,它就是远大的抱负和思想以及人生信念的所在。 在淮北的几天,与口子集团合作进展顺利,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叫徐进,是一个典型的淮北汉子,也是一个颇重情义的人。我们彼此相互欣赏,另外,我也感觉得到他对于传统广告公司的厌恶,这是在前期合作中出现一些阻碍的根本原因。现在,这种怀疑似乎不再有了,他相信我们是一个用心于广告而且不是来骗他钱的公司——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关乎心理和精神领域的例子。今天27日,下午赶去徐州时司机在高速上迷了路,我们几乎快要跑到连云港市了,这样来回一折腾,离起飞时间差十五分钟时才赶到机场。我已经做好了返回淮北的准备,然而不想却因为飞机的延误反而变成按时到达机场了。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切计划中的事情是如何的处在莫测的变化之中,一个人能做的只能是把握住自己的方向而不能一一将每一件事情按计划处理好。这是一个宿命吗?这不是,而是世界变化的规则以及不确定原理给我们的命运昭示。这些年来,我依靠的不是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符合梦想,只是尽可能用梦想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而已。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2) 这几天我连续梦到你,我至今仍能回忆到梦中与你在一起的情景:我们似乎是去做一次旅行,我来找你的时候看到许多玩滑板的孩子,而你则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这是我深感愧疚的地方。然后我们一齐出门去,我们开开心心像是平常人所常见到的一对快乐父子。我们穿过许多地方还有餐厅,见到许多我们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然后我去开我的汽车时车里有许多的水,街道上也涨满了水,于是我们一齐掏水,将车发动……后来梦就醒了。我所以有这样的梦大概与你妈妈告诉我你在学校里的事情有关,而且我认为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决定在下周无论如何都要带你一起出去做点什么快乐的事情,不能再迟疑了。 这封信将谈论的是精神财富的话题,这是我一直以来求证并实践的一个人生命题。实际上,对于人类的命运与现实的生活我有着一种越来越深的忧虑,这种忧虑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忧郁。这种心情已经葆有很久了,或许从我的童年时就开始滋蔓。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们一家都处于物质的贫乏和困窘中,在那个阶段里,幼小年龄的我更多的时候是依靠孤独的冥想来度过时光,同时也在现实之中努力挣扎。这一时期我很感谢你的爷爷和奶奶,尤其是爷爷给我每天所讲述的故事,它们是引导我进入童年冥思的那些道路。我们的家没有任何过多的亲戚和朋友关系,我也不善于在人际之间做过多的并非自己所愿的努力。(至于我在今天所产生的变化,纯属是后来努力改变的结果。然而,这种努力更多只是表现在物质世界的表面形态上,当我发现物质的这种脆弱时,我的忧虑就变得更加明显了。 整个世界都在追逐这种极不稳定而且容易成为泡沫的外在物质,这使得人们变得紧张和忙于学习那些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生命本质的钻营技巧。这种学习最后成为分裂他们心灵的直接破坏力量,人类所建立的物质财富是如此不济,因为仅仅一个9.11事件就使得世界经济濒临破败的边缘。那些富裕起来的人们,似乎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忧患。本质上而言,人类每一分子在有形物质世界中的生命意义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泡沫的大小而已。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未来该以何种形式来生活并获得更多的意义,对于类物质的探索便是这种思考的结果之一。 我想我将达成的一个较被自己所认同的结果就是:物质是世界中有形化的财富之一,人类不能因为对物质财富的有限需求而放弃对于精神世界的追逐。同时,亦不能因为精神追逐而失去创造并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人类应当平和而清醒地认知物质和类物质这个雌雄共体的世界,拥有不断探索世界的信心和对自身使命的某种坚信——尽管我们有时会误解这种自然宇宙给予我们的使命。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摇摆的不确定性的来源和所以形成的诸多感怀。我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中穿梭游历过久,一个人行走在这样两个世界之间,一如诗经中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古而今,这种人大概也是不少,有时自己也难分得清自己究竟是处在哪一个世界之中。 我们的困难在于我们属于物质和类物质这两个世界的共生体,对我们而言,由每一个人来亲手驾驭两个世界的平衡是一个一生相随的考验。当我们过多沉溺于物质之时,精神的失落则带给我们迷惘和痛苦,而纯粹的精神生活又使我们易于产生物质匮乏所导致的某种不平衡和身心的健康丧失。然而事实上,这种不平衡只会是心理尚未足够强大时所出现的现象——当精神的力量足够强大时,精神财富将起到超越物质财富的巨大作用。 古代的许多先哲们已经这样实践过了。古希腊的犬儒哲学家是这样做的,希伯莱的耶稣是如此布道并受难的,乔达摩?悉达多是这样苦修并济世的,还有许多创造出举世成就的人们,无论是元首、将军或是作家、艺术家,他们真正成就财富的方式几乎不约而同地是处在物质相对困乏甚至是极端困乏而精神十分富足的时期,一旦他们变得注重物质功利时,他们的创造力便渐渐消失了。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3) 为了避免误解,这里有一点必须特别说明:达成人类精神富足的条件并不要求物质贫乏,这之间并无直接关联。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只与人类精神与思想的载体——生命体自身的体验深刻度与广泛度有关。有一个可以间接说明精神财富的例证是,生命的丰富体验以及苦难对于人类而言,往往能够使人们更多和更快地体会到思想与精神的存在,这如同平安容易被忽略而不测和苦难则不易被忘却一样。这是一则奇怪的人生体验并产生思想意识的规律,人人都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它。我试着判断这一规律便是自然宇宙给予我们某种特设的启示或警戒:人类不要耽误在物质虚幻的丰饶世界中而迷失心智的方向。 今天是2003年1月18日,新的一年来到了。关于这一封信的著写,中断有些时日了,因为公司的事务,其间也加入了一些《中国广告》杂志的工作。新年前公司成为这家中国字号的杂志核心理事单位,我也被邀请成为这家杂志的编委并担任其刊中刊的主编,通过刊中刊这个栏目,我将Idea-power链接上《中国广告》的平台,希望将这一概念作为中国以及全球广告行业观念生产力的代表符号。杂志社的领导也很认同这一概念,我也认为这是一件有益于行业的工作。我一直认为,唐都一方面是一家公司组织体,同时也是这个广告时代的一个观念细胞,囿于一个小小公司的心态在唐都不应存在。这一逻辑使我一直认为我即是公司组织体的一分子,仅仅是一分子而已。同时我自己也是这个行业和时代的一分子,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忠实倡导者。在职业生涯中我知道许多人无法跨过这些关隘,包括我的许多重要的同事,通过这样的行为和举措,我想多少会对每一个人产生一些必要的影响。 我看到,这种影响正在形成中——一个伟大的组织应该是这样的。 这一段时间我为刊中刊撰写了不少文字,大多都是在西斯廷咖啡馆里,大脑运转得极快,思想里有些类似于岩浆的东西,非要爆发出来不可。我很自信在这一方面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表达的人,更多的时候,当我看待自己时,会觉得是一个思想的能量体,同时也是一根思想的导火索,我预测这根导火索将引爆出一个新的世界,唯一让我模糊的只是:我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引爆成功。这个新年《中国广告》首月刊已经发了主题文章“广告发现中国”,我相信这是一个必将触动行业乃至国家的主题,同时此举将更快地推动中国广告行业的产业提升运动。像我现在所描述的事情你不一定会懂得,但未来你会明白:我是一个可以推动世界的人,当然,我更希望你也是。值得让我高兴的是,在公司之外,我获得了一个让自己自由发挥的平台。这在过去,往往会受到一些俗见制约,或许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俗见呢。 回到这封信的话题上,我相信刚刚所陈述的正可以说明精神是一种财富,也是人类未来进化的主导能量。人类将认识到对于精神财富的占有将成为远高于物质财富的新人类追求这一必然趋势,这必将是未来人类的财富标准。必须切记,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变迁与创造成果便是依循着精神创造物质的这一规则。之所以这一规则还需在未来成为人类的共识与追求标准,是因为对于精神创造物质这一客观规则的达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认知。 这些日子里我结识了不少朋友,令我感觉到石头所谈到的人生视界的格局之美(我不是一个心态开放与善于接纳的人)。我想这种格局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类物质世界,当这个世界被你拓展得越加宽阔时,精神的能量与愉悦程度也将更高。这些新朋友中,包括最新结交的沈阳麦点广告公司董事长李业民成。前天飞到广州见面,听我大放了厥辞一通,没有怎么评价。第二天再见,便伸臂将我抱住,有力得很,大概是东北人的风格。业民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生,自称是一个极佳的听众,照他的感概说是在东北整个找不着说话的人,所以才在西斯廷里净听我说。我说:还行不行?他回答:继续继续。我们大笑。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4) 在咖啡馆的时间里,唔见了不少新老朋友,也有长时间地陷入思考和讨论之中。我确切地感觉到类物质精神世界对于现代人类所产生的影响正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朝着我所预言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向证明一方面证明类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也表明我投资这家位址于广州天河北高级商务社区的咖啡馆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一位时尚杂志社的主编向我问到关于欲望与咖啡之间关系的问题,我谈及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将欲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的欲望,这是人类首先能够获得的生理感知和满足的一部分。这一层欲望也极易被改变,倘若人类仅仅是捕捉到这一欲望并以此为生计,那么命运必定多艰多难,因为欲望的对象必定处在时时的改变中。欲望的另一部分属于类物质世界,抑或可以将之解释为一个人的灵魂的所需。以这家杂志的对象为例,在白金卡消费模型中的人们,物质的丰盛已经超越物质欲望的前提,所以往往追求灵魂的欲望满足则成为了他们的追求,否则他们将呈现出灵魂扭曲与精神的极度空虚。在这里我想引用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当有人问到他在拥有足以显赫人世的财富时还有什么梦想和追求,他回答说希望能再获得一些智慧。这一回答在更早以前亦被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回答过,只是他回答的对象是耶和华。这样的回答实际上旁证了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即是灵魂的需求和欲望在类物质领域中必定升华为一个人或人类的梦想,这将是一个纯粹精神世界的产物,与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世界有关。 我相信有许多人并不能完全理解欲望和梦想两者的区分,有的人甚至从未弄清楚过欲望在物与灵之间的这种细微差异。当人们自称为拥有梦想时,却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梦想怎么老是变化并使自己无法把握,事实上,这个人所拥有的,仅仅只是物质的欲望而已。 为了能使你在未来能够更加确定自己人生的意义,亚马,我在这里应该对你讲解得更加清楚。你必须理解到欲望和梦想之间的巨大差别,以避免有可能陷入到茫然和虚空中。梦想并不以物质为依托或是必须与物质形成某种特定的关系,梦想是属于类物质世界对于人类精神的直接启发与生命潜在意识的启动。它和生命与生俱来或是早就潜藏在生命类物质的世界之中,当你获得触动并意识到这一世界的力量时梦想随之产生。梦想不需要条件而只需要信念,即仅仅只需要你相信它的存在并确定它的未来。有梦想的人是有信念的人,这是一条不贰的法则。也正因为这一法则的存在,使拥有梦想的人从不以他人的意志以及物质条件为转移,有时现实越严酷,反而能够产生出越强烈的心灵与梦想的力量,这种力量将驱使我们更加坚定和勇往直前。 梦想就是人类心灵中不可磨灭的力量,也是人类历史演绎并执著迈进的真正能量所在。我相信,人类必是一种依借着梦想而生存至今天的高级物种。同时我也相信,自然中的任何一种生命,都存在着它们自己梦想的那一部分——梦想是自然宇宙世界所赐给我们的DNA——类物质的精神基因。这一基因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体中,就像《星战前传》中所说的“大能素”一样,只是更多的人觉察不到或是疏于发现。当这种基因能量在你的生命意识中觉醒时,你便有可能成为人类中的佼佼者。这种佼佼者,不一定会是物质上的富豪标准,却一定是智慧和心灵力量的象征——这种由精神的DNA所产生的力量势必将影响并传播整个人类世界。 马丁?路德?金便是这样的一个了不起的人,过去的所有时间中,人类中还有许多这样以信念的力量创造出人类历史奇迹的人。 再一次回到我们之间多次谈到过的话题:人类是宇宙精神的产物而非其它。它所物化出来的一切均是存于时间中的短暂表象,是类物质(虚)的能量的一种呈现。它表示一个这样的关乎人类知性的关键点: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假象而非自然宇宙的本质,这才是我努力想论证的一个最重要的答案。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5) 关于宇宙中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诞生与未来发展的诸种问题,在人类追求终极精神占有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某种暗合的答案:生命源自于宇宙精神,即类物质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才有这种人类对于精神世界不由自主的回归。 在很多的场合下我谈到,当我们一方面拥有切实的心灵情感、又无法将之如同骨骼和内脏一样由物质的肉体中分离出来时,我认为人类应该认识到心灵和类物质精神世界的这一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相信我们的眼睛和触角,更需要强调意识与精神的力量。有时候我甚至这样想象:宇宙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精神智慧的一种形成而已,我们活在它的精神意念里,一切在其间循环。 当《圣经》指出人类“来于尘土必将归于尘土”的归宿之时,我们是否能够对这种旷世的智慧训导认识得更加深彻,以使我们平凡人类能够获得对自身命运更为透彻的认知? 最近一周中《广州日报》曾刊载出美国科学家对于人类命运以及地球未来的预测。这一预测对地球以及人类的未来有一个悲观的结论,它指出人类最终无法逃脱掉我们所处的地球系,甚至是太阳系覆亡的命运。按照这一理论所称,如果将太阳的寿命计算为人类概念中的一天的话,那么,已经具有45亿年的地球现在正处于这一天的凌晨四点,而到达早上八点时,由于太阳的坍缩与所产生的热效,地球上的海水将会沸腾,这时候,人类已经无法生存;到中午十二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将不再存在;到夜晚十二时,坍缩的太阳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把地球以及月球甚至整个太阳系吞噬,地球这个拥有过智慧人类的存在痕迹将不复存在。这样,宇宙的这一隅将重新回到我们所未知的漫漫时空中,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就如同从未存在过一样。 这不能不说是一则极其悲观的现代科学预言。 然而,人类所代表的宇宙精神以及人类类物质世界的DNA却不会消失。我对此所执的看法可以描述如下:当科学所预言的事实发生时,人类将真正归于尘土并开始在宇宙的太虚之中重新飘荡,事实上,这种高级生命的类物质部分,也就是自然宇宙本身的DNA仍然存活着,可以去到无极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聚合成为宇宙中的有形生命体。我认为这一描述可以揭示出类物质世界的真实所在,以及我们人类来源于这一虚无世界的诞生之源。太虚为母,孕育所有的宇宙生灵,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母亲,却是我们人类所不能完全认知而只能用心灵来感受的。我们在她巨大的腹腔中孕育并,成形并出世,然后又归于细小的烟尘,成为宇宙精神的基因而使生命无处不在,并在再一次命运到来之时成就为另外的一种智慧生命的化身。 无数年之后的宇宙,一个新的恒星系再度诞生再之后,这些由微尘所聚合的星球上可能将会有生命的诞生,它们渐渐进化并聚合着生命更为高级的能量,而它们其中的一支有可能进化到更为高级的智慧阶段,这时,它们将创造出令它们自己都惊异的文明。我相信,它们就如同今天的人类一样,同样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即它们从何而来以及将去哪里?或许它们永远无法知晓,它们之所以产生,皆是因为许久以前太阳系消失之后的那些尘土,那些尘土之中有着我们人类所代表的宇宙精神与智慧生命的基因。 可以这样预言,这种在未来所出现的另外一类智慧生命,即是今天人类在宇宙世界中的下一代。而今天的人类,则应该是上个宇宙历史中某一个高级生命体的精神遗存。 请不要惊诧我的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活都如此丰富与不可测量,宇宙之中,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我相信,即便就在今天,浩渺无际的太空之中,将飘浮着属于宇宙精神的生命体。一般情况下,它们无法被我们所察知,然而它们必将影响所有现实的生命,同时亦是宇宙未来生命与智慧的培养基——它们就是类物质世界,宇宙生命的源泉,也是我们信念力量的所在。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6) 亚马,这是重要的一段文字,它或许可以引导你面对即将成长起来的人生态度和未来的世界观,同时对你的人生形成影响,另一方面,我也预见这些文字或将改变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认知以及长久以来人类科学和宗教的种种看法。 我在生命之中游历的过程中遇见过许多的人和朋友,我与他们中的许多人交谈和讨论直至深夜,一个至深的感受便是:人类在精神领域的空白和肤浅——这种空白与肤浅往往表现在他们所认为的小聪明上,这使我确信对于类物质以及精神的研究将变得更加富有意义。虽然类物质所涉及的始终无法以实证科学的方式被技术地抽离出来,并真正地有形化,致使这种无形之物总是在人类生活中显得似有若无。我相信这一研究工作将有助于我们认知这一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也相信人类对于精神的追求必将引导人类向更高阶段演进,并将以巨大实效利益的成果予以具体呈现。 这种呈现的终极结果,便是未来的人类和他们所拥有的智慧与心灵的力量。 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越来越多地发现观念创新以及Idea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改良和民众生活提高以及文化产业扩张等等广泛领域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对于精神与理念的认知与应用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对于人类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价值实现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忽略的。而这些信件本身亦表明出这一趋势本身——人类在今天和未来对于精神占有所呈现的越来越强烈的追求。可以这样预见,亚马,在你所处的未来时代,人类将比今天更富有思想力和理念指导下的行动力,而不会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种种盲目以及缺乏理念与精神的单调生活。 有必要指出,在今天,人类这种对于精神的追求已经产生出相当非凡的结果:在欧洲,共同体使人类获得了一种类似于理想国的社会模型,这个人类理想国似乎正在被欧盟所努力地建设中。就在几天前德法两国总理还在讨论关于成立共同政府内阁的议题,即德法两国将在不久建立起一个共有的政府决策体。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原有概念与存在意义将被一个全新的自足与共享的社会系统所替代。继欧元统一之后,欧盟更进一步向全欧洲的共生共享系统努力演进、以期完全替代原有的国家形式。我相信这是一场伟大的人类实践,也是宇宙精神法则的体显,更是人类的未来之途。 人类需要这种由梦想伊始、通过努力践行而实现的伟大成就,因为这一成就将见证宇宙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力量和信念。《礼运》中记载了孔子对于人类大同的预见和梦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而不必归于家,力恶其不出于自身也而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所谓大同,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理想,更深推及,则正是自然宇宙本身的精神体显。人类世代以来,无论东西方,总有一些杰出的思想在发散着宇宙智慧的力量,推动人类迈向未来和极终的目的地。 人类精神的富有可以令生活更有意义且生动可爱,精神不朽的生命则可以将人类延伸到更加恢弘的宇宙深处并引导我们取得更多的智慧。我认为对于精神的追求本身就是一场宇宙自足生命系统的展现,也是人类的终极使命。人与自然一体的本质意义亦在于此。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有形而上的思想,不会嫌多,而只会嫌少。生命的奥秘与趣味在于物质世界给予我们以生命的启迪,而类物质世界则给予我们灵魂的不朽和永恒。人类的任何一分子,均拥有对于这二者获取完整认知的权利,至于没有能认识到或者仅仅只认识到其中的一部分而使我们变得盲目或者无知,都只会是这一分子所作出的努力不够所导致,在某种意义上讲亦是他自身的命运选择——宽怀而伟大的宇宙给予以我们每一个人类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如它的宽容。它如此宽容,令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感到渺小与卑微。 就在这渺小与卑微的后面,我还看到了宇宙的伟大同样也体显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思想、哲学、文学、戏剧、科学、探索和发现以及所有的爱和宽容的美德,所有的这一些,不就在我们无穷无尽的每天的生活中吗? 未来人类精神财富的占(7) 所以,生活本身便是一种伟大,而思考则是这种伟大的体现。 今天,我和你母亲到碧桂园的家看你。你的游戏机玩得十分出色。听说你的成绩还行。我没有看成绩单。寒假已经开始了,我想计划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出去旅游一次,去哪里呢?下午的时候我还与几个热爱DV电影的朋友相识并聚会,我想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自由的DV电影俱乐部,就像发动广告产业运动一样,通过这个俱乐部将我和这些朋友所喜爱的梦想逐一实现。这些新朋友们,我想,在他们中间,应该会有一些可以出现的奇迹。奇迹就在我们身上,只要勇于创造就可以得到。 我们是自然宇宙之子,我是,亚马,你也同样是。不要忘记为你的梦想去努力实践将是最好的人生经历。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就是使用生命所赐予我们的触角去观察并体验这个世界同时思考它。不放弃对每一件小小的事物进行思考,相信在你所看到的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看不见却存在的力量,相信你自己的心灵和感悟,相信正义和宽容就是你所执有的秉赋,相信你的生命拥有着伟大的使命也拥有着创造的奇迹,这样,你将有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人生。在你的未来,拥有梦想,拥有不妥协的态度,更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无论经历多少次失败都有应坚持它。这样你才可以真正实现并得到它。这应是我们共同的态度。 以上是送给你的祝福。 你的父亲。 2003年1月20日凌晨于西斯廷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1) 第九封信: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 亲爱的亚马:你好! 在写这封信时,时间已经是中国春节后的第四日了,时日流逝得那么快,以致使我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便已经看到你的长大了。时间是一个让人类发生巨变的力量,并且是一个令我们无法理解并控制的力量——你看看,仅仅就是时间,就拥有着如此的力量,何况还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呢?有时我想,自然宇宙的所有智慧和生命,以及诞生这一切的无限阔大的所在,大概都是存在于时间这个巨大的虚无的力量中吧。 时间便是宇宙的生命的永恒体显吗?抑或就是宇宙生命的本身?我们看到所有的一切都与它有关,我们也看到所有的一切都无法离开它而独立生存,它是那样的虚无却又那样的真切,不断诞生一切同时又不断更新着这一切,使所有的所有在它的面前俯首称臣。多少人,他们不相信它的力量,忽略它的存在,不珍惜它的赐予,缺乏与它的沟通,那么,便有这样的一日到来,为这样一个失去价值的生命体宣判。 这是我在这封信中开端时想谈到的感触,它也是我的思想中最深处的一些东西之一。当我在前几封信中言及到宇宙精神与类物质世界的种种,我想,这种宇宙的精神又从何而来呢?时间在宇宙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时间与宇宙生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果失去时间,宇宙中的一切都将不会存在。那么,从这一意义上讲,时间本质上就是每日与我们相处一起的宇宙精神的呈现,也是宇宙精神与类物质力量的代表,在我们人类所认知的种种物质世界的力量之外,在我们刚刚开始探索类物质的神秘世界之初,我们会发现,时间便是这个自然宇宙中虚空与力量的表达和体现——它就这样改变着我们以及这个宇宙的一切。 这不是一段即兴而起的诗歌,而是对于宇宙世界的一个由人类理性与想象力混和的见解。我相信时间的本质,绝不会是我们习惯上对于腕表以及时钟等等所形成的认识,而是一个完全的力量所在,这种力量,便是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对于宇宙万物,即便没有人类作出对它的浅薄努力,时间仍将改变一切。 这便是虚空和无能的能量,同时这也是人类精神的力量。因此可以这样来说:时间即是思想,亦是宇宙的本质精神。 希望这是一段能够启发你的信件开头。 这个春节到来的前夕我还在重庆、上海和大连之间奔波,这一段时间中所听到的好消息似乎更多一些。2003年伊始,我感到那个一直以来所寄望的梦想将要实现,这个梦想的预期就是将观念这一能量作为推动事物进程和社会文化进步的一种普世的现实应用——它们表明我的预测。现在,我已看到许多企业家们以及广告行业和人类社会整体正对这一能量在予以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应用。 这一预测源于我很早以前的心灵和感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总是被大多数人视为不切实际的人——目前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如此。所幸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对于现实社会的务实观点俯首贴耳的人,但也并没有与这些观点的持有者发生根本冲突。在现实面前,我认为我与所有的人类分子并无二致,差别只在于观念。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认识到拥有未来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个世说纷纭的世界上葆有一个真实自我的极不容易。有许多人,他们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所采取的态度往往并非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是遵崇了世俗的意愿。 为什么不和大家一样呢?奉行一种趋同的生活价值观似乎没有什么过错,这似乎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与思考原则,然而,这种趋同观点所带来的另一结果就是作为生命个性意识的丢弃与精神的丧失。 我将这种个体意识与个性以及意志力的丧失统称之为精神匮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个体精神丧失是不知不觉的,在更大的社会层面上,人类的共性往往产生巨大的同化力而导致个体精神的湮灭。有很多这样的测试方式可以获得同化力的结果:影院里的情节设定对观众所产生的统一情绪调动,我们可以统括为“影院效应”。这种“影院效应”无论过去现在都在被政治需求、营销需求所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2) 或许可以这样来看,同化是人类社会生命系统的生态模式,然而仅仅是生态模式而已,个体精神则表达出这一系统的价值模型。我相信这是宇宙精神的本质规则,正如稍前所讨论到的宇宙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即自然宇宙的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原理,亦表明大同即是不同的宇宙统一法则。将这一法则演绎并应用到人类的体系,可以理解为“大同由天,不同在我”这样的意识精神。人类自身所形成的同化力似乎并非依循自然宇宙的规则,这种同化并不具备自然宇宙所特有的巨大包容性,恰恰只是人类在自然时态中一个阶段所呈现的人择原则,在某种特定时间里呈现出特定的人类需求。所以,这种同化大多以排斥其它异类为前提,因此极有可能导致谬误的产生。在这一同化力之下的精神丧失往往最后产生出人类的精神愚民,这一状况下,人类个体的价值也就面临消亡。 因此,我对此得出的推论便是:追求同化并非人类的职责,而追求个体精神的实现则恰恰是实现人类同化必不可缺的重要形式。在这一前提下,人类个体精神的葆有才是人类社会体系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 几天前有两位原来在广州一同求职就业的老友来看我,在西斯廷一起吃牛扒喝咖啡,许多年不见,彼此相看时都不免有些心得。在我看来,两个朋友并无太多变化。其中一位谈到他所热衷的NBA篮球赛事,说到他之所以热衷NBA的理由是因为现实生活过于平静而内心却充满着激烈冲突与较量的渴望导致。我非常认同这一点,这位朋友是一位斯文并颇为讲究自我光荣的人,喜欢鉴赏而同时又颇多感悟,许多年来一直如此。如果说存在什么不足和欠缺,依我所见,便是思辩多于行动,甚至是一个吝啬行动与实践的人。 在现实价值观大大趋同的今天,能够评点生活与艺术一二的人已经不多,而评点又仅仅只是人生知性的一个表浅层面。从另一角度而言,这种缺乏行动参予的评点恰恰表达出一种观众型的典型心态:完全不承担责任。既然不在当事人之列,也就无须拿出特别的力气,同时还拥有对于事件完全评价的权利。这种观众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与鲁迅先生所评述过的“看客”相同。对于任何事物都发表看的评论,对于亲手去做则是绝对不干——将这种看客的斯文表面剥离开,“懒惰”这一本质便昭然若揭。从精神的层面上说,看客的出现仍然是个体精神匮乏的表现,它与其它精神匮乏现象所不同的是,这种匮乏的精神大多穿上了文化虚荣的外套。 随着对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探讨,我们也看到,在与精神匮乏的相反一面,人类精神存在与葆有也就有了一个可参照的原则。这一原则便是:精神葆有量与生命本体的行为驱动力成正比,同时兼具对行为力的核心指导性。在这一原则下,我们可以将人类精神匮乏的种种现象区分并归纳出来:仅仅有行为力而缺乏精神的核心指导、仅仅有思辩力与事物一般评价能力而缺乏行为实践力皆可以归结到精神匮乏的族群中。 这是不是我们自己所设定的一个精神或思辩的游戏规则?不是。如果将这一原则放置于人类社会实践领域,可以得出以下简朴的标准:思维力与行动力的等值效应。这一标准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实践力的思想将无所作为同时也只会是一种虚幻。因此我们还可以获得这样的一种启发:哲学与精神存在的真缔在于对人类实践力的指导。中国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吧。 中国古人曾经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是对人类思考与实践的等值效应与并行规则的诠释。 所以,当一个时代的人类思想仅仅处于观点评论和即兴发挥的阶段时,可以认为,它们恰恰是精神匮乏的表现而非是精神葆有的表达。所以,那些对于流行思想与时尚知识的炒作大多可以列入到这种匮乏的类别中来。 观众心理几乎与此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一场电影或是一场球赛之后,那种曾经的激越和冲动大多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荡然无存,就像没有发生过似的。分析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以看到这种看似激烈的精神状态恰恰是由于精神的空虚和信念的虚无通过外界的刺激所致。外部事件本身所拥有的精神并不能使看客们同样拥有这样精神,它们仅仅拥有一个精神壳——我们可以暂且这样来定义它。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3) 回到精神本体的原点上,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自然宇宙正是以人类及其万物的现实存在和变化来作为它的精神体现与实践。我们是宇宙精神实践的产物,更是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的产物。正由于人类属于宇宙精神所实践的产物,因此,人类成为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更多时候,人类基本上可划分为精神本质更多、物质本质更多和二者平衡兼具的三类种群,这三种看似无太多差别的种群,实质上有着生命基因上本质的区别。 在宇宙本体精神的背景作用下,人类在精神思想领域的发动大概依借以下两类人:首先是那些努力打球的运动员,他必须通过技能和体力去完成常人难以逾越的困苦而将球投到那只唯一的篮里。它非常类似于人类所获得的客观使命,这一过程中,除去技能和体力之外,他需要的是精神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倘若没有这一信念,那么他必输无疑。我们甚至会相信,他大没有上场的必要。而另外一类,便是那个坐在板凳上等待上场或刚刚下场的运动员。与观众不同的是他不会看热闹也不会胡乱兴奋,他与场上运动员不同的是他无需花费体力和技巧,然而他仍然会神经紧绷,思考并总结着这场球赛的种种要点,并在精神上做足准备,以随时上阵或是再次上阵。 我们看到,这种精神世界的活动充满能量,同时具备着一个鲜明而毫不含糊的信念。 这种信念中没有妥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并肯定这样的一个结论:人类精神的发动是基于一种信念的实践,因为信念而使实践本身区别于一般的简易物质态活动,这种在信念支持下的实践最终导致了人类精神的产生。 从这场球赛切入,我们对人类精神匮乏进行批判。事实上,当极少数人们通过艰苦训练而打出一场高水平的球赛时,观众就永久性地与球队区分开了,这种区分是本质的,而非用同类的概念来互换与苟同。观众们想看到的是球队的输赢和球队所呈现的技巧,以此来填充他们空洞而了无信念的精神壳。球员则需要发挥他们的所有精神外化下的技能以及信念的力量,去争取印证自己信念的更高比分。 球员与观众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标准上。一个需要印证信念,而另外一群则只需要讨到几十分钟的热闹和剌激。对于一个球员来说,所度过的每一秒都会被放大和铭记,对于看客们而言,所做的也就是聊发几句评论就足以证明并维护自己的存在形态了。 当这种看客越来越多、球队和球赛越来越少时,一个精神匮乏和空虚的时代也就必将随之来临了。 在我所经历的生命体验过程中,属于看客的心态是距我遥远的,抑或说从来没有过。我自觉是那个一直在球场上奔跑的球员或是坐在板凳上的赛手,随时准备着为使命付诸行动。 人类精神世界是如此奇特的一种,当你欠缺这一体验时,精神的苍白往往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刚刚走上独立生活的年青人们而言,这正是引导他们去充分获得经历人生实践的时机。在这一阶段,“学习”是尤为重要的人生指引:“学”是透过前人实践而获得的精神感悟,而“习”则是这一感悟下的热衷与积极的实践,在这二者相互交融互动中,一个具有精神内核的生命体便可望在宇宙自然中获得确立。这样的生命体势必顺应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规则,当它被持续执著地执行时,它的能量便可以变得不可估量——任何一个平凡人,只要他不懈于这样的实践,都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亚马,当我决定在你七岁的时候就向你输出一个弘大的人生理想时,我所希望给你的便是这样的一个精神意识的生命体。能不能当上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一颗不平凡的心,领悟宇宙自然的智慧并因此而具有伟大的心灵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讲,你必须当总统。 这个春节过得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在碧桂园,一家人吃了年饭。你还是那样沉默。很显然地,你长得很快,估计到今年夏天你就会超过我了。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4) 在很早的时候,我的心灵也如同你一样,受着自然和家庭的默然诱导,这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产生出对于一个幼小的我与一个巨大世界之间的某种感悟。这种感悟使我由内心中感知到这个世界所充满的种种奇妙,使我相信它并不会像我所看到的现实一样,或者说,现实的世界里总藏着我所不懂得的某一重要部分。这种感悟为我带来一种奇妙的生命感受。现在,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也相信在有形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为巨大也深具智慧的精神世界。 不久以前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资深创意人,他似乎在大陆弄了一个有偿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站。我们初次见面便天南海北地聊一通关于广告以及产业化和文化力量的话题。这位仁兄似乎想说明中国文化的狭隘特性,我则主张文化这种类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当我们仅仅在一个有形与局限的世界中谈论一个无形并无限的世界时,其结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事实上,有许多人大都以此类模型来表达他们对于世界以及自身的看法。或许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模型的谬误。面对这样一个巨大世界的精神真实,人类的许多言论除了不断加重偏见的错误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作用。 在这一点上“盲人摸象”可以说是这一模型的生动佐证,它表明先哲们很早就已发现了这种人类自我生成的谬误以及存在的方式。这个谬误虽然提了出来,真正的问题却是人类似乎始终无法真正纠正这一谬误。 我相信导致这一谬误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始终局限在有形世界中认知自身而忽略类物质形态存在的原因。将这句话更为直白地予以陈述便是:类物质精神世界作为一种虚无的存在,使得人类在物质生命体验过程中往往对其表现出若有似无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以及更多的人类分子们,他们在自身生命历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处在一种与之绝缘的状态。 这便是我想讨论并认为人类所应该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深信人类由自然宇宙所获得的智慧必将最后作用于人类自身,同时人类亦必将获得这一自然宇宙所赐予的智慧。这似乎是造物主给我们设定的一个智慧游戏的圈套,这种智慧的赐予是慷慨的,也是无尽的,更是一种客观和无处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