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聋作哑的好处可以避免一个人气急败坏时反咬一口,还可以显得自己大人不记小人过。《醒世恒言》卷一七:“那先生……纵然有些知觉,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其实呢,这里也并非一日不可居,只要装聋作哑。”与之相近的成语还有“不痴不聋”,意思是故意不闻不问。厚黑学中认为:与其咄咄逼人,不如装聋作哑!便是在待人处世中要“作哑”不难,而“装聋”实属不易,因为需要培养他人言语“左耳进右耳出”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二句也是很难的。那么这就需要利用厚黑学里的妙计。装聋作哑处事不惊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生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幸好此时一阵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单于冒顿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查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查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当。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在生活中需要采用装聋作哑战术的时候,人们便说:你可以装聋作哑呀!被这一战术损害的时候,被损害者会这样说:他狡猾得很,装聋作哑!装聋作哑的本质是为人无是非,论事无标准。中国的某些人只有利益,没有是非。某件事符合他的利益的,他无理也会找出理来;至于对他不利的方面呢?他就装聋作哑。别人占着理,但如果损害了他的利益,他对别人的“理”一样充耳不闻,对事实也视若无睹,同时,搜肠括刮,从其他方方面面证明你的无理。小张是师范大学大四的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第一节课上,他在黑板上刚写了几个字,有一学生突然喊了一句:“张老师写的字比我们王老师的字好看多了!”该学生或许是无心之语,但坐在课棠后座的班主任王老师脸色却很难堪了。当时,小张在讲台上很紧张,因为他是第一次碰上这样难堪的场面,如处理不好的话,在后面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势必会影响和王老师的关系。在这关键时刻,小张灵机一动,装作没有听懂该同学的话。继续在黑板上写字,并头也不回地说:“讲什么话呢?要认真看书,不要大声说话!”在后座的王老师一听这话,脸色好看了不少。小张在这里装了一点糊涂,悄悄地化解了这一让人为难的局面。将错就错摆脱困境。当自己处于逆境或危险境地时,佯装呆傻,借傻出错,将错就错,使自己摆脱困境。《三国演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其中的韬晦之计,收敛锋芒就是诸葛亮的大聪明了。当今社会,此理仍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一位富有的华侨雷先生,想到贫穷落后的故乡考察办厂。接待他的王乡长非常热情,先是请他到酒店小聚,雷先生抹不过面子,只好“入乡随俗”了。但雷先生不擅饮酒,几杯下去,就面红脖子粗,摇头拒饮了。可是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地主之谊”,哪能不让其喝足呢?于是说尽好词,劝其“再进”、“再进”一杯酒。雷先生不忘自己的谦谦君子风范,就勉强地多喝了几杯。酒后,王乡长为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力邀雷先生“OK”一番,本来雷先生不喜欢唱歌,但为了不伤及王乡长的自尊心,便陪着他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雷先生留下了1000元钱,用以支付昨天的招待费,便离开了这块尚是贫瘠的家园。王乡长非常纳闷,雷先生一直兴致勃勃,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呢?唉!王乡长不明白雷先生的特点:内心方正,看不惯王乡长的强人所难,看不惯王乡长的浪费时间;对外却又圆通,不去当面指责,不丢自己风度。当时,如果王乡长在接待雷先生的这件事上有礼有节,这不正恰到好处,那结果也就不会这样了。当一个人做到处变若惊,可能会使人看出破绽,也可能使部属惊慌失措。但是你不如装聋作哑。大多的成功的领导者都是能够处变不惊、气度从容遇事有时装聋作哑的人物。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必须对一件事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了然于心。事情发展到哪一阶段,最好可能到达什么程度,最坏可能像什么样子,最好不消说,最坏时自己是否能承担后果。如果发展到最坏,自己仍然能承担,那就毫不犹豫地干。这样,事到临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都在预料之中,何惊之有?再者,如有事,只能总结经验,采取补救措施,预测并为未来之事做出准备。假若无事,可宁心静气,思左虑右,偶有所悟,即使未悟,至少可推一知二乃至推一知三。处变不惊至少可使领导者用面不改色心不惊的气度涵盖众多的人与事,及其周围的一切。内中精深博义,惟有能做到处变不惊的人才能了解。有句话说得很好:我知道从哪里能得到什么,我知道事情的发展,即使是最坏又能怎样,因此我有条不紊,处变不惊。装聋作哑的妙用当一个人在与你谈话时,他向你施加压力,强迫自己就范,或者别人要求自己完成某项任务,而自己不愿意做时,自己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装作没听见或者没听懂,对方也就无可奈何。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谈判中,有很多使用这种策略的经典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希腊,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准备严惩土耳其。它纠集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俄国、希腊等国家,与土耳其在洛桑进行谈判,企图迫使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代表是外相刻尊。刻尊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是著名的外交家。而土耳其的代表伊斯美,身材矮小,耳朵还有些聋,在国际、国内毫无名气可言。在谈判桌上,刻尊看不起伊斯美态度十分傲慢,其他代表也盛气凌人。但伊斯美气定神闲,毫无惧色。他充分发挥自己耳聋的特点,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全听到了;不利的发言,他全没听到。当伊斯美提出维护土耳其利益的条件时,刻尊大发脾气,挥拳吼叫,咆哮如雷,恫吓、威胁不断向伊斯美劈头盖脸压下来。各国列强的代表也气势汹汹,包围了伊斯美。但伊斯美却大装其聋,坐在那里若无其事,等刻尊等人声嘶力竭地叫嚷完了,他才不慌不忙地张开右手,靠在耳边,十分温和地说:“您说什么?我还没听明白呢?”气得刻尊直翻白眼,反倒说不出话来。伊斯美用这种装聋作哑的方法,回避对方的无理条件,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三个月以后,这场谈判终于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的外交家也有不少人用过此种策略。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1953年,79岁高龄的丘吉尔到百慕大参加英、美、法三国会谈。他利用年事已高的借口,时常装聋,与艾森豪威尔和皮杜尔在一系列问题上讨价还价,让大家都感到很头疼。艾森豪威尔最后无奈地说:“装聋成为这位首相的一种新的防卫武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普通人使用这种装聋作哑之计。比如《南亭笔记》里有一则“民女巧对彭宫保”的故事:清朝末年,有一女子站在高台上晾衣服不小心晾衣服的竹竿掉了下去,巧的是这根竹竿正好打在了路经此处的彭宫保大人的头上。有人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彭宫保非常生气喊叫起来。该女子一看打着了自己惹不起的,也非常害怕。但在关键时刻,她情急生智,装作不认识彭宫保,厉声地对他说:“你喊什么,听你这腔调简直像个行武人,没有一点文明气。你可知彭宫保就住在这里,他老人家可是爱民如子,我要告诉他,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彭宫保一听不认识自己的民女,竟然还这样称赞自己,不觉怒气全消,一声不吭地走了。该女子一番装痴弄傻,以攻为守,居然化解了一场大祸。有一次,有一位富男在宾馆住宿,一妙龄女人敲门进来。没等富男说话,该女人就脱去衣服,边解内衣扣子边说:“快把钱包给我,不然的话,我就喊人,说你强奸我。”富男一看,坏了,自己是有口难辩。他急中生智,嘴里哇哇叫了几声,打手势告诉女人自己是聋哑人,并拿出一张纸,让其把说的话写在纸上。女人便把自己的话写在了纸上,富男一把抢过来,张口对该女子说:“你敢来讹诈我,我打110报警。”该女子吓得转身就跑了出去。在这里,富男知道,一旦被该女人讹上的话,那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这装聋作哑之计使自己化险为夷。这个富男所遇到的尴尬境地,或许一般人不会遇到。但有时候,别人突然冒出的一句话,自己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使自己手足无措。这时候,你不妨也使用此计,装作听不见或者听不懂,或许就能使自己从容应付。在一些小说或电影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危机的情况下,会常常以装痴弄傻之术化险为夷。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小交通员到某住宅区17号进行接头,去时那人已被捕,而特务正隐藏在房间等着抓接头人。小交通员一推门,就被特务给抓住了,问他来干什么?小交通员临危不乱,说是来收豆腐钱。特务不信,打他,让他说实话。小交通员趁势哭闹:“你们不讲理,我爹病了,让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你们不给,还打人……”小交通员越哭越凶,越哭越委曲。特务们一想,这是17号,这小孩子来收18号的豆腐钱,可能真是走错门了,于是就训斥小交通员:“瞎眼了,上18号往这儿跑?滚!”小交通员赶紧退了出去。在这里,小交通员以假装走错地方来发挥,同时利用“小孩”的身份,以哭闹脱离虎口。有时候,装傻弄错还可以当作武器,向对方展开进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这里先讲一个笑话:甲请乙到家来喝酒,给乙的请柬上写着“翌日上午,半鲁席候驾”。乙接到请柬后,兴冲冲地来赴宴。宴席开始后,甲只上了一壶酒和一条鱼,乙吃到最后,也没见上别的菜,自己没有吃饱,就问甲:“吃酒席,怎么只一条鱼?”甲说:“没了呀,请柬上不是写着是半鲁宴吗?半鲁为鱼,这不是请你吃的鱼宴吗?”乙知道被甲捉弄了,心里很是气恼。几天后,乙请甲到家里喝酒,给甲的请柬上写着“明日中午,半鲁席候驾”。甲一看,觉得乙鹦鹉学舌,很是好笑。但又觉得还会有鱼吃,不吃白不吃,第二天中午按时到了甲家。宴席开始后。乙只端上来一壶酒,甲耐着性子等啊等。乙的桌子是摆在院子中央的,当时中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得甲浑身冒汗。甲左等右等,见乙一点上鱼的动静也没有就忍不住地问乙:“即使半鲁之席,也应有鱼呵。你的鱼怎么还不上呵?”乙说:“我的菜都已上齐了呀,我不是告诉你是半鲁宴吗?半鲁为日,你看现在太阳有多好。”甲气急败坏地站起来走了。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他是学贯中西的,对中国故有的文化情有独钟。一次在汽车上,有几个年轻的外国人,对身穿长袍马褂、留着小辫的辜先生评头论足,很是不恭。辜先生不动声色,从怀中掏出一份英文报纸从容地看起来。几个外国人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后合,说:“你看这个人真是白痴,不懂英文还要看报,把报纸都拿反了。”等他们笑完了之后,辜先生用纯正的英语流利地对他们说:“英文这玩意儿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还真没意思。”几个外国人一听,惊愕异常,灰溜溜地下车走了。辜先生面对几个外国人的取笑,并没有拍案而起,而是装出愚蠢的样子,倒过来看报纸,让对方更轻视自己,然后反戈一击,让对方猝不及防。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有礼有理。装聋作哑之人,虽然表面随和,但内心却是厌恶粗鲁,仇视邪恶,无礼无理的人是不能和这类人结为至交的。如果想缩短同这类人的心理距离,就必须表现出你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交往心态。耻于见人、低三下四的言行举止,尽量在这些人面前少出现,如此,才能得到这类人物的认同。同时,还要有节有度。内方外圆的人,即使对他人相当反感,也不会把不满情绪表现在脸上,他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他的内心究竟如何却使你捉摸不透。因此,同他们交往,要讲究分寸,把握适度,不要因为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就得寸进尺,忘乎所以。6舍得才有收获舍得舍得,寓意深刻,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舍得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从前,一个猎人在打猎时,有只狐狸被猎人下套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只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条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一种智慧。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美国的亚伦?拉斯顿是最出色的人物。他对登山很热爱,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伦大学、获得法语和机械工程双学位的拉斯顿,炒了著名的英特尔公司的鱿鱼后,来到阿斯彭市的登山车商店工作,因此有了许多登山和探险的机会。拉斯顿的探险经历让他的大多数同事和朋友感到惊讶和敬畏,他们都很佩服他,在科罗拉多州55座海拔超过4300米的高峰中,拉斯顿已爬过其中的49座了。2003年4月26日,27岁的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当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突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他忍着钻心的剧痛使劲地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就像是生了根一般丝毫不动。他在做了无数次努力之后,精疲力竭的拉斯顿终于明白,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绝不可能推动巨石,最后,他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本没有人来,就连鸟儿也没飞过一只,他就这样死死地给吊在悬崖上了。没有食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为他的失踪而报警,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如果再这样等下去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了,要想活命的话也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顿心里很清楚,如果把自己从这个巨石下解放出来,惟一办法也就是断臂了。而除了简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于是他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米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疼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由于刀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状态下,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的桡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时的拉斯顿已经大量失血,几近昏厥,然而他仍坚持着从身旁的急救箱中取出杀菌膏、绷带等物,给自己被切断的右臂做紧急止血处理。拉斯顿甚至还想把断臂从巨石下取出来。流血止住后,拉斯顿决定徒步走出峡谷。他被困之处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距峡谷底部有25米的高度,上来容易下去难,尤其是在刚切断一只手臂之后。不过这没有难住他,他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左手抓住绳子,顺着岩壁滑下去。在下山的路上,拉斯顿看到了他的山地自行车,但他根本不可能骑着它下山了。在跌跌撞撞走了大约7英里后,两名旅游者发现了血人一般的拉斯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后,他们赶紧报警。不久后,一架救援直升机赶到,将拉斯顿送到最近的医院。当直升机飞行了12分钟到达莫阿布市的艾伦纪念医院时,拉斯顿居然谢绝别人的帮助,自己走进急救室。这个坚强的人随后被送到圣玛丽医院。参加救援行动的米奇?维特里军士驾驶直升机再次飞回蓝约翰峡谷,希望找回拉斯顿被截去的半条手臂,也许医生还可以为拉斯顿重新进行接肢手术呢。然而,当维特里找到那块石头时,他发现石头实在是太重了,根本无法撼动。维特里说:“我估计它差不多有1000磅重!为了求生,拉斯顿除了切断他的手臂外没有别的选择。”事后米奇?维特里军士对记者说:“他太让人惊讶了,在那样的绝境下,他自己拯救了自己。尽管他非常虚弱,但在直升机上他一直在跟我们交谈。他太坚强了,他是个超人!”事实上,在拉斯顿失踪4天之后,他所在的登山车公司的老板便向警方报了警,警方的直升机也在附近进行了搜寻,但警方从空中根本不可能发现他被困的地方。他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拉斯顿断臂求生的故事让许多美国人既敬佩又震惊。凯纽兰国家公园护林员斯蒂夫?斯万克说:“我在这里工作25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像亚伦?拉斯顿这样勇敢的人。”登录拉斯顿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拉斯顿给人类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生紧要处,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犹豫不决,不能徘徊彷徨,而必须敢于了断,敢于放弃。放弃有时就是一种珍惜,放弃了一棵树木,我们却能够得到一片森林。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放弃的东西太多太多,也只有舍得放弃小的才能得到最大的,放弃眼前的局部是为了得到将来的整体。在我们生活中,不好的境遇有时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舍得放弃。也就是放弃你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我们在放弃中,还能争取到活得洒脱一些。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造成的泥泞道路使炮兵移动不便,可是拿破仑不甘心放弃最拿手的炮兵,而如果推迟时间,对方增援部队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军赶到,那样后果会不堪设想。然而在踌躇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在我们的人生竞争中,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在最重要的主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而在不重要的战场上要肯于做出让步和牺牲,也就是能够去坦然地接受这次要的战场上的损失和耻辱。我们还要学会放弃,敢于放弃,不要为眼前的一点利益斤斤计较,而应该倾注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上,不要计较那些次要的得失与荣辱,也不要害怕在选择时会犯错误,因为错误也是正确的先导。有付出才有回报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懂得了舍得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懂得了舍得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舍得,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大千世界,取之弃之是相互伴随的,有所弃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弃和争取的矛盾统一体,也就是潇洒地放弃不必要的名利,执著地去追求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个人就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孩子做了个梦,梦见对面的岛上住了一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了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真可惜,这只是一个梦!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做梦的种子,就说:你可以把这个梦卖给我吗?这个孩子买了梦以后,就往那个岛出发了,经过千辛万苦才到达岛上,果然发现岛上住了一位富翁,于是他就自告奋勇地做了富翁的佣人。他发现,花园里真的有许多茶树,茶花一年一年的开,他也一年一年地把种茶花的土一遍一遍地翻掘。就这样,茶树越长越好,富翁也就对他愈来愈好。终于有一天,他从茶树的根底下挖下去,真的挖出了一坛黄金。买梦的人回到了家乡,成了最富有的人;卖梦的人,虽然不停地在做梦,但他从未圆过梦,终究还是一个穷光蛋。要想成功,就必须明白舍得的道理,舍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还有一个寓言讲得非常深刻:A、B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过功劳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说完让他俩慎重选择。A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说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B这时已别无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阎王听后于是判决道:“A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B过付出、给予的人生,来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由此可见,付出就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贫穷,快行动起来,用行动表现你的“富有”。李嘉诚,他是一位合作上成功的人,他相信他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他能让多少人赚到钱。所以他与人合作,首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他能不能赚到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跟你合作你能赚多少钱,于是凡是跟李嘉诚合作都能赚到大把大把钱的时候,李嘉诚自然也就赚到了钱。所以有能力的人都愿意跟李嘉诚合作,所以他能打败日本首富孙正毅成为亚洲首富,是因为他的合作精神。因此我们相信,人生的成功来自于你的舍,而不是你的得,你能舍多少,你才能得多少,所以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当你跟任何新朋友坐下来沟通的时候,请你把眼神里那种牟利的眼光收起来,把你急功近利眼光及早地收起来,换成一种关爱、支持、给予、帮助的眼神,就好比你拿100万放到他的手里边去给他,他如果说我不要你的钱,你会微笑着说:这太遗憾了,有机会你来了解一下,钱这个东西很有用的。你应该有这种态度,而不是让人家感觉你要人家从口袋里拿走100万。所以我们有太多的新人,一开始就是见人就是钱,看谁都是钱,所以天天往外跑,就是想拿钱,有些培训也不负责任,就是走出去把话说出去,就把钱拿回来。天天这样讲,所以每个人走出去,就天天眼睛盯着钱,最后没有赚到钱,为什么?因为谁都不傻,你体现多大的价值,才会有多少钱。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对于一个公司的领导者来讲,也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应该留意未来的展望。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眼光放远一些。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突袭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一时来不及妨备,被攻破覆灭,使得明智光秀突然膨胀起来。那时丰臣秀吉也正在高松城和毛利元辉对峙,眼见局势恶化,不得已只好派人去和毛利讲和,然后带着部队,匆匆赶去和明智光秀决战,为织田信长复仇。可是,正当丰臣秀吉撤退的时候,毛利的一些部将却突然建议毛利,认为趁着丰臣秀吉退兵的时候,撕毁和约,从背后攻击秀吉,必可一战而胜。毛利被部属说得也有些心动了。可是副将小百川隆景却坚持反对意见,他的看法是:“日本国内的战乱已经持续了近百年,到最近才慢慢地有安定下来的局势。加上丰臣秀吉的确是个了不起的英雄,织田信长遽然逝世,天下归他所有,乃是自然的趋势。假使毛利违背讲和的条件,而招来秀吉的怨恨,虽然可能得一时的利益,长期来看,却相当不利。所以应该和秀吉和平共处,才能使国家安定永存,繁荣发展。”他因此而不断地游说毛利,最后,他的忠诚果然感动了毛利,消除撕毁和约的歹念。不多久,丰臣秀吉果然一举消灭了明智光秀,统一天下,他非常感谢毛利信守承诺,最后,他给毛利家人和小百川隆景送了厚礼当作酬谢。其实,在人们的眼中,有些人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不能用远大的眼光去观察各种事物。当事情发生时,大家固然都知道要赶紧想办法去处理,可是处理事情想要不发生错误,还是需要远大的眼光,才能看出问题的症结,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还有一些人宁可贪图一时的便宜,也不去计较未来的得失;有些人却宁肯眼前吃亏,也要保证将来能得到实利。这两种不同的抉择,只有靠眼光是否远大以及思考是否周密来决定。临死的小百川隆景留下遗言,忠恳地劝谏毛利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远大利益着眼,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不要贪图眼前的小惠,鼠目寸光。可惜毛利充耳不闻,在关原会战时被任命为西军大将军,结果战败,连国家都灭亡了。从而可以看出,领导者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才能有始有终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不仅仅是这样,领导者还要摒除私心。在历史的记载中,明治维新时期,有许多志士都能摒除私心,奋不顾身地为国尽忠,如西乡隆盛就是这群志士中最没有私心的人。当时西乡隆盛先生的声望早已为万人所景仰,他伟大的人格发散出一股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人都想亲近他。所以,以他的身份和道德人格来担任会战的总指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为了求取大众的齐心协力,他甘心以参议之尊被大村所差遣,如此更使大家敬佩他,而愿向他看齐。如此一来,大家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胜利。历史学家们早就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其实就是以西乡隆盛为中心所策动出的一系列成功措施而带来的成就。关键所在就是因为西乡隆盛能秉持高尚的人格,摒除私念,才能完成伟大的功勋,被后世所景仰。一般来说,人们都会爱惜、保护自己的名利。也正是如此,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感情用事,以至于判断错误,造成失败。所以,人绝对不能有私心,要能放弃自己的喜怒爱憎,客观地去判断事情,才可以坦然处事,以无比的信心和勇气,把美德发扬光大。7照吃眼前亏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吃点儿小亏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不妨将其说成“好汉要吃眼前亏”。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门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好“汉”要吃眼前亏人们常说:吃“眼前亏”不吃更大的亏,这是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和更高的目标。古人云:“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想“混”好则必须“好汉要吃眼前亏”。比如,当一个人在这样的状况下: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助之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因此,以这假设的故事为例,“赔钱”就是“眼前亏”。你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头或是车子被破坏。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这就是“混”出个人样来的基础。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按着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夫差的几匹马被勾践喂得滚瓜溜圆,夫差出去游猎时,勾践要跪伏在马下,让夫差踩着他的脊梁上马。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吴王夫差表现得恭敬驯服。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每天都去看望,夫差怕死,自己总觉得病势不轻。有一天,勾践又去看望夫差,偏赶上夫差心情特别沮丧,见勾践进来,就拿他撒气说:“出去出去!不用你假仁假义的来看我,你恨不得我快点儿死是不?盼我死了你好回国,休想!”吓得勾践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夫差要大便,挥着手让勾践出去。勾践却要观察夫差的粪便,并当着夫差的面,用手指沾了点儿粪便放在嘴里尝了尝,夫差急忙说:“你这是干什么?”不料勾践却马上跪在地上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你的病就要好了。”夫差说:“你怎么知道?”勾践说:“不治之症粪便是苦的,可治之症粪便是甜的,适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就是为了察看病情,用不了几天大王的病就会好了。”夫差将信将疑地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勾践说:“当年,周武王患病卧床不起,把神医成仲子从高山上请下来,周武王问成仲子他的病是否很沉重,成仲子让武王把他的儿子们都叫来,为武王尝便,武王十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尝,只有幼子姬诵用鼻子闻了闻,成仲子问他什么味儿?姬诵说又腥又臭。王子们退出去了,武王问成仲子,尝便能知病情吗?成仲子对武王说,不治之症便苦可治症便甜,大王幼子可立呀!”夫差真的相信了,十分感动地说:“我的儿子也未必如此,你真比我的儿子还强啊!”没过几天,夫差的病真的好了。夫差当时问旁边的太宰伯嚭,你能做到为王尝粪便吗?伯嚭连忙说,他虽爱大王,但也做不了为王尝粪便这样的事。吴王说,不仅你做不到,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吴王夫差决定放勾践回国,以表示感激。伍子胥闻讯后,连忙来劝夫差,要他不要放勾践回国。但夫差执意不肯。自然夫差是放虎归山了。从勾践为奴到他再回到越国,勾践通过运用“忍”来赢得了夫差的信任和同情,达到了他的目标的第一步。勾践回国后,下决心报仇。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他国家打仗。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从而可以看出,勾践在这里就是使用厚黑之道赢得了夫差的信任。也就是说要忍,忍受夫差大便的臭味,忍受羞辱。勾践以此来骗取夫差的信任,从而他才能及早回归越国。吴王夫差果然上当,他因此而大为感动。可见,夫差该感动的时候不感动,而不该感动的时候却胡乱感动。当一个人对你有超出其本性的卑躬屈膝时,这时,你就应有理由去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对你好,是不是还有别的动机。委曲求全,待机而动一个人在一系列不可抗拒的因素下,要想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就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注意“长远”两个字,既然重在长远,就不能在意眼前。很多时候好汉要吃眼前亏,只有现在吃亏,才有将来的赢。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匹精良的马从草原上经过,眼前全是绿油油的青草,它一边随便地吃几口,一边向前走。它越走越远,而草越来越少,几天后,它已经接近沙漠的边缘了。它只要回头走就可以重新吃到美味的青草,但它坚持想:“我是一匹精良的马,好马不吃回头草。”后来,在饥饿的折磨下,它倒在了沙漠中。最先说过“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的人要为很多人的失意和悲剧负很大的责任,这句话让人缺乏回旋的空间,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说明好马还是要吃回头草的。在古代像这样有“骨气”的人,宁可当一匹被活活饿死的马,的确是很伟大,但有时候,你并不能把“骨气”与“意气”划分得清楚。绝大多数人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都把“意气”当成“骨气”,或用“骨气”来包装“意气”,明知“回头草”又鲜又嫩,却怎么也不肯回头去吃呢。如果你不吃“回头草”你就会饿死,当然,吃“回头草”时,有时,你会碰到周围人对你的非议。你吃你的草,全然不要顾忌那么多,你只要认真诚恳地吃,填饱肚子,养肥自己就可以了!何况时间一久,别人也会忘记你是一匹吃“回头草”的马,甚至当你“回头草”吃得有成就时,别人还会佩服你:果然是一匹“好马”!每个人的观念都有所不同,但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饿死的“好马”就变成了“死马”,也就不是一匹“好马”了。历史上的人物,从别人的胯下爬过的不仅仅是韩信一个人。古往今来,在下面爬来爬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历史单单记住了韩信,这是因为只有他最终爬出了名堂。至于那些爬不出来的人,肯定是成懦夫的盖棺定论,史笔更不会提及。这也说明了历史以成败论英雄的可怕,史家的眼光大多势利得可恨。关于韩信的爬,就十分精辟地被归于正确的处世观点,也就给了后世的人杰们提供了人格上的伸缩依凭,从而在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委屈的峡谷之后,也就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壮丽舒坦的人生冲积滩了,同时也给中国人物史增添了一些瑰丽篇章。中国历史上韩信就是记载的第一“爬”人物,其喻世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自韩信之后,这种变通人物多了起来。这在和平年代的西汉,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弄臣东方朔、奸臣王莽,包括大书特书韩信之爬的司马迁,各以不同的方式,认同了韩信的处世哲学。当时在战乱年代的东汉,也就更是数不胜数了,也就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些都与韩信有关。既然淮阴侯爬得,我等何人也,如何不能爬?只要能爬出一个名堂来,滚也行跪也行。自汉后,尤其是一大批读书人,学了韩信之后,跳出迂腐的框框,适时弯下刚直的脊梁,从而走出人生的低谷,点燃其生命的辉煌点。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是个典型,他有句名言: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他自言一生的功业,出自“坚忍”二字,大概也是看了韩信的“爬”才悟出来的吧。当然,韩信的这种爬是委曲求全。不过,我们也读了很多中国历史,晓得太多中国的古训,横读竖读,怎么读都觉得很在理。但读得多了,公说与婆说,老在脑中打架。婆说:大丈夫能伸能屈。公说:士可杀不可辱。到底谁有理?做人是该学韩信胯下爬过,还是学项羽的“不肯过江东”呢?让我们再来看看韩信“爬”的之外人生吧。韩信爬了之后得到好处就到处放荡。现今韩信坟前的那一副对子也就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其“两妇人”中一妇人,乃嬷嬷,在韩信饿得双眼发黑之际给他吃的人,但他吃了好些日子后,韩信觉得不好意思了,便感激说:“我韩信哪天若有所成,定然好好报答你老人家。”那嬷嬷本就看不起韩信游手好闲,只是可怜他而已,才给他吃的,根本就不会图韩信的回报。所以一句很重的话就把韩信给顶跑了。这时韩信还在人生的低谷爬呀爬呀,终于,在某一天他来到了刘邦所在的地方。于是韩信就在刘邦那里呆了一年半载,但却迟迟不见起用。最后,他只好托了萧何等人走后门给他说情去了,仍然无声无息。你想刘邦何等人也,傲慢得不得了。有一天,韩信则忍不住了,一怒之下逃了。从而也就演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好戏。当时,韩信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世人也不知他之才,当时,他面对街上的市井无赖,说爬就爬,一点怨言也没有。而到了刘邦这里,别的不说,口粮上的问题总是解决了,刘邦虽也是地痞无赖,却也没骂他没打他没叫他爬。而他则咽不下这口气,立即撒手而去,害得萧何老人家在月夜里追他。百思不解之际,再去读史书,幡然醒悟。韩信他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这也是做人的大节小节的问题。从市井无赖的胯下爬过,是小节;一生才华得不得到施展,才是大节。韩信懂得人生的轻重,在他的眼里分得清清楚楚。所以,韩信要逃。他要想得到他一生的抱负,他的远大理想,他也就必须跳槽,才能找到赏识他的老板。韩信这一逃与年轻时的那一爬,也就与他的瑰丽人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就是当士可杀而不可辱。大是大非面前,应有苏武不屈节的精神,应有叶挺的“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里爬出?”之气概。从胯下爬过,从人生中的最低谷爬出来,再从无法遂愿的境界中逃离,像韩信一样,你也能创造一个属于你的亮丽人生。“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吃亏不是坏事冯军,华旗数码科技公司总裁,创建著名品牌“爱国者”,他在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93年,在中关村创办“华旗资讯”,开始自主创业,2002年,入选“TOP10中国科技新锐”,2003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这一切看似非常顺利,但是在其中所受的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1987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西安育才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而且他说他在大学四年他都在不安分中度过,四处出击。大一时,他想转到建筑系兼顾艺术,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成功;大二时,他在秀水街为东欧留学生的生意做翻译,酬金每小时5美元;大三时,他又开始学国际金融贸易;大四时,他的托福考了630分,却没能出国,只因为交不起5万元的培养费。大学四年里,他一直让自己保持着年轻人特有的竞争、进取的状态,总是一拳拳地出击,结果都被不软不硬的棉花、石头挡了回来,从来没有想过“如果退一步会怎么样”。1992年8月10日,他毕业之后分配到北京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去报到的路上,他还没有打定主意是“去?还是不去?”到了北建总公司,听说自己将被派往马来西亚,所以他连头也不回地起身走了。从北建总公司出来,他的口袋里只有26元钱。生存的问题也就在他的脑子里开始打转,后来他跑到中关村,因为在那儿有一个同学大二辍学在中关村干得很好。所以冯军就想到他,与那个同学商量,“我在你6平方米的柜台里摆一张桌子,只占1/3面积,却付你1/2的租金。”这个看似亏本的合约,不仅可以省去自己寻找出租位的成本,而且价格要低得多,对于冯军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同时,也为同学降低了成本,他也有利可图,才与冯军合作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冯军是有些吃亏,对方占了便宜,但分析后,会发现这是个双赢的策略。所以,适当的让步并不是不划算的。在开业的第一天,冯军就掘来“第一桶金”,这也得益于他的“让步”。当时,小太阳键盘生产厂家和原经销商发生纠纷,原经销商退出,但小太阳高品质的口碑业已形成,这对冯军来说是个机会。他跟厂家说,“我愿意将原来的利润由50元降到5元”。这次“让步”一下子打开了小太阳键盘的销量。同时,他也提出,“不管赚多少,得现金结算。”这一点对于一穷二白的冯军来说非常重要。第一天,冯军销售了600只键盘,净赚3000元。这无疑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生产厂家特别愿意他只加5块钱甩货,这样不仅可以使他的出货量上去,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工厂还可以靠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以,拼了命地支持他这个一文不名的经销商。这也是个看似让步的创意。从表面上看冯军挣少了,可实际上,冯军赢得了大单大单的生意,收益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同时也让合作伙伴获利。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让步的空间越大,你赢得的空间也会越大。让步是为了让大家都赢得利益。放弃也是一种绝地逢生,“冯五块”是他在中关村的外号。他卖键盘只赚5块钱,等到他抱着机箱满处推销的时候,冯军也跟人家说,“我只挣你5块钱。”多年来,他做键盘、机箱、彩色显示器这些生意,都是5块、5块地和人杀价。几年下来,冯军经营的“小太阳”品牌迅速成长。有一次,他带着公司一班兄弟去山海关玩儿,发现山海关上为人画像的电脑居然都是小太阳牌的。长城之上,公司上下顿感自豪。小太阳终于有了名气。于是,他去注册小太阳商标,但是汉字的“太阳”已被美国一家公司注册;所以他也只好用英语Sunrise注册。可这个名字太长,所以他就想注成“SR”,可这已被日本三洋在中国注册。如果注册时候因为不成功会成为今后大量假冒货出现的诱因,所以他就要小心一点。1997年,从一个电子市场转到另一个电子市场,满眼都是仿冒冯军他们做的小太阳品牌的假货。华旗小太阳的LOGO有八条光芒,仿冒者要么九条要么七条;华旗小太阳八条光芒顺时针方向,仿冒者逆时针;华旗小太阳注册商标是Sunrise,仿冒者要么Sunrate、Sunrain,要么Sunrise。他就这样眼瞅着自己花五年时间建起的小太阳品牌正在一刻不停地被抢夺、被损坏、被侵蚀,那个时候他的心如刀绞一样,却束手无策。在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惟一的选择就是放弃,所以他就在小太阳商标旁边打上了一个新商标“爱国者”,但用户不接受“爱国者”,小太阳依然左右着用户的购买倾向,仿冒的小太阳依然在侵蚀着“爱国者”的市场。虽然,那一年他放弃了“小太阳”,选择了“爱国者”,但是他们的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键盘方面,与CXY、小皮球、康柏等品牌打得不亦乐乎,但由于利润低,财务流水很小;机箱方面,艰难地从汕头ST、深圳红雨、江苏银河、东莞金河田等主流产品口中夺食;显示器方面,Philips、LG、三星等国外品牌大举入侵,加之国内方正AONE,浙江QINGHONG等品牌,已在国内市场形成了垄断市场。“爱国者”只能在边缘地带谋生存。可是,在经过这场风波以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业已成功的品牌被人千万次地模仿、假冒的时候,它的生命力也在受到摧残;这个时候,就应该选择放弃,因为被人伤害会更加可怕。在那个特殊时期,为了确保信誉,他认为可以不惜牺牲公司的有形资产,以确保无形资产不受损失。因为,放弃意味着再拥有一次重生的机会。这就是信誉的利益。而在1993年的时候,公司只有他跟搬运工两个人,十几年过去了,中关村做销售的那批人每天都在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有的人掘到金子就跑了,有的人做“水货”进了牢房。可是冯军和华旗却还在一步步成长,华旗现在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亿人民币以上,平均年增长70%,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有500多家代理商和2000多家经销商。这个时候,外界总有人向他“取经”。他当时对别人说的最多的也就只是自己的“傻子理论”:跟人比聪明?比你聪明的人多了!但要是比傻,那可没有人比得过咱们。我们傻,但是不会愚蠢,我们不会吃亏上当,至少不会吃亏上当第二回。这就是他自己所总结出来的“比傻”理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时时、事事、处处占先,因为总会有比他聪明、比他强大的人;可吃亏、挨打也不是坏事,很有可能机会就在这里面夹杂着。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不让别人占便宜,别人怎么可能跟你合作?就像是在那个时候,自己租柜台是同样的,把“小太阳”品牌经营红火也是那样。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十个人都站在杠杆的左端往右端跑时,速度最快的那个人有可能到达右端,他身后的人会一窝蜂拥过去,而最奇妙的就是那个跑得最慢或者实力真的最差的人反而在力的作用下被杠杆翘起来,到最后成了高高在上的那个人了。所以傻人并非是真的傻。有人曾问冰心老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两个字:“勤奋”。我想这是对的,但我想补充两个字“理想”。即理想加勤奋会促成你走向成功之路。理想使人生活有目标,勤奋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但是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想艰苦的劳动,那么愿望再好,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无论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在谈到成功的要素时,都离不开“勤奋”两个字。门德捷也夫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终身勤奋”。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以说要想有成就,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能吃苦,准备付出代价,舒舒服服、安安逸逸是干不成大事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过他一周工作100小时。这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一个人不要只想着怎样占便宜,做人要学会吃亏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做老实人,吃点亏不是坏事,什么亏都不想吃的人,最后要吃大亏。当你吃亏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倒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常说“吃亏是福”,一点都没有错,也会有学会了吃亏才能成大器。49岁的移民美国的港人许立信曾参与创立machines,2000年该公司出现亏损,翌年被美国纳斯达克摘牌。2001年底许立信以16亿美元把machines私有化,公司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美国第三大电脑生产商。2002年经许立信游说,Gateway以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chines,许立信在交易中获利约13亿美元。他把获利所得的五成半7250万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拿出来给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货仓工人约140名员工,平均每人得到的钱大约合人民币400多万元。有些员工收到奖金后感动到流泪,因为一般的老板都不会这么做。而许立信则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慷慨的人。他说,我已经把最大的那份留给了自己,每个员工都应该分享到他们努力得到的成果。人大多都是利己的。许立信不讳言自己的利己——给自己留了最大的一份,不过他在利己的同时兼有另一种美德,那就是利人。懂得利人的人是特别有智慧的人。有人曾问李嘉诚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人乐意同你做生意?李先生所答的大概意思是:我会让同我做生意的人赚到很好的利润,因为同别人做是挣不到那么多的,比较下来还是同我做生意赚到的最多。吃亏是福是智者的答案。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总能赚得到钱才不会朝三暮四。因为他晓得你赚你的,他赚他的,有钱就该大家赚。做老板的多数抠门,生意人多少要算计。给员工工资福利多一些成本就会加大,当然“吃亏”,给生意伙伴多几个点的扣率利润就会薄些,当然“吃亏”。可你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你有肉吃他有汤喝,你得一分他获五厘,即使他不是全心全意为你,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他得到的同时你不是也收获了吗?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一定会比同别人做得到的多些,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他就没有心生旁意舍你求他的道理。能想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而且能够身体力行,也是一种境界。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是你赢得的朋友。8大丈夫能屈才能伸古语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是为了“伸”得更远。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取得大败吴国的战绩。尺蠖之屈,以求伸也。人生活在世间要吃饭,要生存,往往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期找出新的出路。能屈能伸才能够有立身之本。提起“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不能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韩信,一个是张良。韩信少年时代就很贫穷,但他却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一次上街,一个屠夫欺负他说:“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没想到韩信俯身就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弱,所以都看不起他。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使自己的领兵打仗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辅佐刘邦灭秦兴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初他为什么会忍受一个屠夫的胯下之辱呢?在胸怀大志的韩信看来,当时,在那种情况下,与一个屠夫争强好胜既不光彩,也不值得,无论谁胜谁负,对他现实的志向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他不屑与这样的市井无赖计较。正如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我今天恐怕也就不会这样了。”张良少年时候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头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并没有拔拳相向,而且看到他是一个长者,下到桥下把鞋取了上来并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后来又经过了几次这样的考验,张良的隐忍和谦逊终于得到了老人“孺子可教也!”的赞许,随即赠给他一本书,乃《太公兵法》。老人告诉他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你用此书可以兴邦立国。”这位老人也就是济北毅城山下的黄石公。从此以后,张良便日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是足智多谋的“智囊”。在当初,如果张良把老人让他捡鞋视为一种侮辱,而不能忍下这口恶气,后来也就不会成就一番事业了,他的雄心壮志也就没有了得以施展的基础,他的成功也就是得益于他的“能屈能伸”。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能屈能伸成为大丈夫的处世方式,并不是毫无原则。凡事皆有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就以韩信和张良为例来说,张良更懂得屈伸的尺度,在辅助刘邦完成了推翻暴秦的统治,实现的国家的统一大志后,张良面对高官重爵,荣华富贵不为所动,他知道自己作为人臣,已经达到了顶峰,盛极则衰,因而悄然引退,最后得以善终。韩信则不然,功成后韩信被封楚地,但很明显,刘邦对他心存疑惧,韩信对此也心知肚明。为了赢得刘邦的信任,当好友钟离昧投奔他的时候,韩信没有理会钟离昧“我今日死,明日恐怕就轮到你了”的劝告,拿了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为的就是消除刘邦的怀疑,但最终也没有逃脱夷灭九族的命运。如此看来,韩信把“能屈能伸”演绎得更加市侩,更加功利,为了保护自己可以无所不用。当“能屈能伸”的标准降到了自身利益的尺度,就起到了一块遮羞布的作用,已算不得什么大丈夫了,这样的处世原则和标准,只能更加为人所不信任,他的死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是“不战而胜”的上善兵法。“屈”与“伸”者,乃苦乐同在,祸福相依,成败相生。在“屈”中处世,在“伸”中立志;在“屈”中为人,在“伸”中立德;在“屈”中做事,在“伸”中立业——是古圣先哲为后世留下的宝鉴。古来先哲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学”,原本是效法自然、模仿万物的经验总结。一屈、一伸原是人与万物的本能,也是处世求存的智慧。本能是先天的潜力,智能是后天的功夫。在我国封建的古代历史上,王辅臣可称得上是最能使用厚黑处世的人。此人屈时能屈到底,伸时能伸到极,真可以说是脸厚心黑的典范。王辅臣本姓李,山西大同人,小的时候是宦官的家奴,后投奔农民起义军。他勇冠三军,锐不可当,号称马鹞子。清兵围大同时,王辅臣乘黄骠马,他行动来去飘忽,所向披靡,致使清兵每见黄骠马,就大呼“马鹞子来了”,四处逃散。降清后隶汉军正白旗,京都满汉都以认识马鹞子为荣。王辅臣对待吴三桂的忠心与对洪承畴一样,吴三桂亦将王辅臣视作子侄,凡什么好东西,他人得不到的,却赐给王辅臣。一次,奉吴三桂之命征讨乌撒,与吴三桂之侄吴应期等在马一棍营中吃饭。王辅臣饭盂中有一死蝇,站在一旁的王总兵看见了,大声呼叫说不让他吃,王辅臣深知马一棍对待下人十分残酷,常因小过将下人一棍打死,所以有“一棍”之名,担心他因此会被厨师杀死,就说没关系,死苍蝇我也吃过。王总兵生性愚鲁,竟以此事同王辅臣相赌,王辅臣只得勉强吞下去,吴应期却在一旁说:“我与你赌吃粪,你吃吗?”王辅臣一下跳起怒骂道:“吴应期你当众侮辱我,别人虽然怕王子,但我却不怕,我将食王子王孙的脑髓,而嚼其心肝,挖其眼睛。”说完,一拳击碎食案,负气而出。经历过这件事,事后虽然两人又重归于好,但在王辅臣心中还是留有一块疙瘩。王辅臣入都后,皇帝很久都没有见他。不久,皇帝对王辅臣说:“我本想留你在身边,朝夕相见,但平凉乃边关重地,非你不可”,随后让钦天监选择好日子为他送行。当时正值岁末,皇帝又说:“行期到了,我真舍不得你走。上元节快到了,你还是陪我看过灯后再走吧。”临行前,皇帝赐给了王辅臣一支御前豹尾枪,并说:“这枪是先帝留给我的,我每次出巡时都把它放在马前。你是先帝的大臣,我是先帝的儿子,除了这支枪外,我没有什么东西更珍贵了,你把它带到平凉,见到它就像见到我。”王辅臣伏在地上,痛泣不已,说:“圣恩深重,臣即肝脑涂地,也不能稍报万一。”到了公元1670年,也就是康熙九年,王辅臣被擢升为陕西提督。二藩叛乱发生后,他开始起兵响应,杀死经略莫洛,占据陇东地区,并煽动宁夏兵变,陕甘震动,此时,什么“肝脑涂地”之类的话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公元1676年,也就是康熙十五年,在清军围攻下,势穷投降,后被召入京时突然死亡,人们都说是其自杀。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第五章 两面三刀社会关系网的复杂,世事的多怪,人心的险恶,生活当中,要想把身边的事情处理好,要想对付身边那些“小人”,还不能不懂得一些“两面三刀”之术。1处理事情善于运用手段在有些单位,升迁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善于尔虞我诈、两面三刀的人,才能最终战胜对手而笑到最后。如今,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看重名利、金钱、地位,为了这些,他们不惜牺牲一切,包括亲情、友情、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两面三刀,六亲不认,机关算尽,他们追求的是灯红酒绿,浮华势利的生活。这些人自认为他们眼里的人生就是物质和感官上的享乐,他们奉行的人生哲学和为官为人之道就是人人为我,权钱交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了自己的贪欲可以丧失人性,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经常见诸报端的腐败大案,黑社会性质大案,其中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人,多得难以列举。有个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出事前称为歌唱家,那么风光体面,居然被走私起家的赖昌星赖住了,真是不可思议。她是没有钱吗,出场费数以万计,真是欲壑难填呀。伊索就预言: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这样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谈论人生意义的,也是最不能明白人生道理的。这里所说的是一个厚脸皮、硬心肠的人,待人处世的厚黑之道,这就是人生生存技巧,竞争利器的成功武器。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城。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在生活中,像这样的小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他们都善于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结仇记恨、落井下石。总之,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的做法,他们的这些行为就代表了他们的行事风格,这就是小人行径的一种。有时他们还狐假虎威,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2学会做两面人两面人,又名墙头草,所谓墙头草两面倒,有人说这是背叛,也有人说这很现实,正如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人类也有相似的地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人的两面性是指人的“善性”和“恶性”,在某些人身上表现出的“善性”强于“恶性”,从而“善性”覆盖了“恶性”,像这类人,人们称他为好人,也就是对社会有利的人。而另一些人呢?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恶性”强于“善性”,从而“恶性”覆盖了“善性”,像这一类人,人们称他为坏人,也就是对社会有害的人。其实,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中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加上人们区分好坏时选的参考点不同。因此,有的“好人”因做一件人们所谓的坏事而成为“坏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其为人所称赞的大智慧,不仅在于他大道无为的观点,更在于他能看到事物的反面。老子认为,无是道的本体,有是道的作用。而世人往往只知道有的好,却不知道无的作用。就如同一个杯子,我们看到它有杯壁杯底,但它中间是空的,所以才产生了盛水的作用。一间房子,我们看到他有墙壁,房顶,而正是因为他的无,才起到了让人居住的作用。而庄子《南华经》曰:“千足之虫快不若无足之虫。”可见,无胜过有了。从上面的一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往往我们所认知的一面并不是事物的真正本质,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两方面,就会使一个人变得更成熟、更有智慧。孔子也曾说过:“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也许让我们现在的人看来,孔老夫子的封建思想又在作怪,现代人就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并用一切方法向理想前进,才不管这些封建礼教。可是改变一下思路,以父母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其实就很容易理解孔子的言论了。孔子必定在做父母后才由此感悟,因为只有天下的父母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所以说,从两方面看事物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人也是一样,面对事物的两面性,也应该做一个两面性,这样才能很好应付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亲人、朋友也是一样。能感悟到这一点,才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所以说,一个成熟人应该学会以两方面看待事物,这既可使自己更睿智,又可增进人们间的感情,似自己眼光更成熟更锐利。宋代有一个大将叫曹玮,他得知有人想要叛变,他非但不惊恐,反而随机应变,谈笑自如,不予追捕,让敌人把叛逃者误认为是曹玮派来进攻的,就把他们统统地杀掉了。曹玮把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之计运用得何其自如!古代兵法早就提醒为战者: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总之,这个计策还多用在军事和外交的伪装上。两面人也包括那种笑里藏刀的人,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在三国时期,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时机。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吕蒙是孙权手下的大将,他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还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想要请关羽多多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完陆逊的信以后,就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双方约定要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便发起了向荆州的进攻。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这就是两面人在军事中的运用。一位船长驾着一艘帆船行驶在苍茫的大海上,前面有暴风雨。此时如果船长选择奋斗,而直接穿过暴风雨的话,他有可能提前到达目的地,有可能很晚,更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另一种选择,他可以随遇而安,绕个道儿走,这样虽然有可能比上一种选择迟到,但至少保住了生命,保存了希望,保存了实力。一个年轻人会选择前一种而不断的努力奋斗,而一个成熟人会选择后一种,选择随遇而安是一个成熟人的标志。其实,成熟的人并非要一味的随遇而安,知道何时应该奋斗,何时应该随遇而安,看透事物的两面性,学会做一个“两面人”才是真正成熟的标志。3“红脸”“白脸”都会唱唐太宗第九子唐高宗李治在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此事,褚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定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顺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面折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过了两天,李勣单独谒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李勣明白了,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勣,官运一直亨通。明朝皇帝朱元璋因为出身无产阶级,一些文人宁肯自杀、自残、隐居起来,也不愿跟朱元璋合作。针对文人的“不服从”,朱元璋毫不客气,采取“诛其身,没其家”的政策。为了不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贵溪文人夏伯启叔侄为此自断手指。可是,朱元璋还是把他叔侄逮捕,处以死刑。朱元璋以后的几代领导人,继续发扬光大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把知识分子彻底改造成了完全合格的奴才。进入20世纪,毁灭人格独立的力量又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面目出现,达到了传统和法西斯手段的现代化结合,人性空前地堕落。这种人群,一旦气候适宜,便可能奴性十足,人格、尊严乃至一切的一切无不依附于他人,事事让别人代表,处处跟风,成为指鹿为马的火种的最好的燃料。有意识的人一旦气候适宜,极可能成为氏族的奴才,而十足的奴才一旦占据权力,便是十足的主子和指鹿为马者。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载,上自皇帝,下至大小官僚,鲜有不是指鹿为马者,而他们治下的群体几乎个个是十足的奴才。指鹿为马的意识和两面三刀的意识,往往同时存在于国人的头脑中。在小人物面前,他们指鹿为马,代表一切;在大人物指鹿为马面前,他们真话反说,而又被别人尊重着。君不见在封建王朝堂堂的大人物,在皇帝面前,他们口口声声的“奴才不敢”“奴才该死”,可在下属的面前,却又是俨然一副主子派头动辄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为能事。“文化大革命”前后有人在伟大领袖指鹿为马面前,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一副十足的“奴才不敢”相,但在众多的下属面前,却把指鹿为马当作办事的秘诀,谁不指鹿为马就叫谁灭亡。那些在上级指鹿为马面前点头哈腰,对于那些敢于说不的人,在自己指鹿为马的时候,他们何尝不要求他们的下级也跟自己一样个个“紧紧跟随”自己。所以说,在人生中为了避免小人的陷害,你不妨做一个“红脸”“白脸”一起唱的人。4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小人”,这种人常是一个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还会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所以,有些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仇视小人固足以显出你的正义,但这并不是明智之举,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卑鄙无耻。再者来说,对于那些坏人,就算是再坏的人,他们也不愿意被人认为自己“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而你偏要以正义之手,揭开他们的面纱,照出了不少人的原形,这不就是故意和他们过不去吗?人们常说:“君子不怕传言”,是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肯定会对你打击报复。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是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善罢甘休。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