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生活心理咨询【版权页情况】出版社:青年出版社 编著:廖翠娥书号:ISBN 7-5005-2688-9 电子版定价:4.00元版本:2003年9月第1版目 录一、保健心病还需心药医饮水防病抗衰老树立健康减肥观乾隆的养生之道食补更比药补佳体检并非无疾病春夏秋冬话保健心理成熟情绪稳宁静境界和为贵二、医疗话说曹操偏头风以意治病思华佗耳闻丝竹益身心戏剧疗法亦神奇气功医病忌入魔真病假医真奏效矫正口吃的绝招自卑心理补偿疗病急切忌乱投医一个色迷的自述患者悲诉偷窃癖三、恋爱早恋中的催化剂初恋的心理体验前瞻心理的克服情人眼里出西施依恋情浓价更高恋爱错觉的防御热恋控制性冲动永远保持新鲜感修改酸葡萄定律醋意也能激发爱假恋实质是欺骗摸透女人恋爱心男性择偶的心理多情却被无情恼热线化解自杀念量小不是女君子四、结婚怎样度过新婚夜男女婚前的准备女性婚姻忧郁症贞操观念谱新义婚前婚后换角色平平淡淡才是真新婚家庭磨合期婚姻不适说原因宽容如何不丈夫五、离婚性爱是婚姻基础出国留洋的迷失道不同不相为婚离婚也有为了爱争吵是婚姻大敌陆游忍痛别唐琬不妨实行试离婚报恩婚姻无爱情降低婚姻期望值妒火烧灼爱情花爱情没有双行道平等婚姻无危机夫妻不能搞攀比女人到底要什么不了了之婚外情六、优生优育孕期的日常保健妊娠心理与保健不要输在起跑线顺利度过分娩期产褥期间的护理母乳喂养婴儿好婴幼教育非等闲七、异常心理异常心理的判别异常心理的成因王亚茹冷漠无情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嫉妒之火有多高八、变态心理心理治疗同性恋综合治疗窥淫癖男女性别转换症异性面前露阴癖神经性厌食心理解除病态的哀伤行为变态摩擦癖心理变态恋物癖人格缺陷自恋癖正 文一、保健 在世界各地,今天在进行自我保健的人数日益增多。大家要求保健单位提供各种药品,并且总是在追赶保健领域内的潮流。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自作主张地对待自己的健康呢?原因之一是人们可以更多地获得有关保健的信息,从而决心由他们自己来照看自身的健康。病人不仅比过去想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疾病,而且还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地懂得他们的疾病。 这种关心保健和自我用药的程度已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在1994年,全世界药品的销售额约为2790亿美元,其中2400亿美元为处方药,而非处方药几乎达到390亿美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人们自我保健养生的知识十分丰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自行谋生,因而享受不到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政府有关医疗制度的规定中已将一系列药品列为不能报销的自费药。此外,中国人的收入在增加。这一切使得人们不愿再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报销一些疗效有限的常用药。自我保健或到药店自己去买药要方便快捷得多。人们据此预测:“购买非处方药品的人员比例目前为25%,到1997年将增加到35%,到2001年将增加到50%”。在中国,人们自我保健和购买非处方药的时代即将到来。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健康心理情绪,尤其是忧虑、紧张、烦恼、恐惧等,是导致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消除心理疲劳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让内心情感得以适当的发泄,千万不要长期闷在心里,特别是悲伤、委屈、苦闷的事等应找自己信得过的人谈谈,一吐为快,使心理得到平衡。 (2)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设法解脱,将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变轻松的方面去。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看人生,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阶梯”,不要事事斤斤计较。 (3)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文娱、社交活动,使自己变得乐观、开朗些,以减少精神困扰的出现。 总之,心理疲劳的发生须“心病还需心药医”。单靠某种药物治疗,而不对自己情绪给予放松,是很难解除的。首先,要乐观大度开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生活的一切都缺乏热情和兴趣,整天闷闷不乐,心理负担很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即使是再好的药物治疗也是难以治愈的。饮水防病抗衰老 一个成年人每天喝8杯水,才能满足需要。水是维持人体一切生理活动,新陈代谢,输送养料,促进消化,排除废料所必须的物质。口渴,是人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表明体内已经脱水,就像田地因天气干旱龟裂一样,这时才想到浇水为时已晚。人也是如此,等渴了再饮水,对人身体已发生不良影响。许多科学家早就提出了人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导致生命衰老的学说。人们往往忽略口渴感觉的改变,常常因不感到口渴便很少喝水,结果造成水分补给的不足,长期饮水不足便会导致脑的老化,并引发诸多疾病。 如果你想心理生理健康,并且青春永驻,请不渴时也要多饮水,以保证正常的血液浓度,防止脑的老化和其他疾病的发生。人体内部有生理节律。比如晨起时,心跳加快,血压回升,血液加速流动,此时喝水正适应生理需要,可以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粘稠度,就能防脑血栓的形成,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还能润肠通便。 人的衰老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两类,病理性衰老促进和加速生理性衰老。多饮水能预防一些疾病,就能在生理上抗衰老,对人体起到独特的保健作用。树立健康减肥观 肥胖,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文明病。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肥胖症,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和体形方面的问题,又促使减肥成为时尚,芷芦是处在妙龄时期的女子,更是想千方、设百计减轻自己的体重。商家正是针对这种保健心理,作为发财门道,纷纷推出各种减胞药品和减肥保健用品,再加上漫天遍地、五花八门的减肥广告,使得人茫然四顾。到底肥胖的概念是什么,如何正确树立减肥观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对中国成人作了这样的规定:男性(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公斤)=身高(厘米)-100,按此规定,体重超过标准20%就叫“肥胖症”;体重超过10%~20%,只能称为过重,而不是肥胖。例如,某成年男子身高175厘米,那么,其标准体重应该为70公斤,假如他实际体重不超过84公斤,则不能算肥胖。再如,某成年女性,其身高165厘米,那么,她的标准体重应为65公斤,假如其实际体重小于?8公斤。都不能称作肥胖,只有超过这个体重的人,才称为肥胖症。 有了上述正确概念后,可以将自己分类,自己到底是属于胖而不肥,还是属于肥胖。那么,对于这两种情况,正确的观点应该是怎样的呢?首先,肥胖是否会得病,它对人的健康又有哪些影响。肥胖属于不健康,而且会引发许多疾病,最容易引起的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痛风等,并有可能影响健康乃至死亡。另外,肥胖也容易引起生活不便,甚至影响夫妻性生活。而对于只是稍重而不肥的体型来说,是比较好的,这类体型不仅可视为一种体态美,还能大量存贮能量,可承受人生中各种应急事件,而且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去赚钱,去为社会和自己的家庭作贡献,还能防止健康资源的“流失”,因而,这类人寿命更长。但是,过重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需要加入减肥行列。 肥胖属于不健康,那么是否瘦就是好呢?常言道:“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从模糊学来讲,瘦只是一个模糊量,那么其模糊度到底是多大,人们难以说清。而对医学来讲,“消瘦”是有严格定义的,它是指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超过这个值,就属于不健康。还是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假如那位男子实际体重高于59.5公斤而低于70公斤,女子体重高于54.5公斤而低于65公斤,都属于“消瘦”,假如体重再低的话,就属于不健康了。尤其是对老人,“瘦”并非福,因为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自身抵抗能力也下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正确观念:健康的标准是胖而不肥,而过瘦、过胖才是不健康。对于胖而不肥的人,千万不要胡乱减肥,而对于肥胖者,则要树立起正确的减肥观。 现代社会中,一般来说有四类减肥方法。一是保健品减肥,二是药物减肥,三是手术减肥,四是运动减肥。正是由于减肥方法甚多,良莠不齐,因此,减肥容易进入误区。特别是现在减肥广告遍布天下,减肥产品充斥市场,在减肥时,尤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减肥良方。 药物减肥和手术减肥的确可以产生很明显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品都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而这些药品的广告几乎都不谈药物的副作用,致使许多因相信广告宣传而误用减肥药品者日益增多。许多药物减肥主要是调整肌体的肝脏和肾脏代谢,尽量服用减肥药,会减轻一些体重,但会损害内脏的功能。另外,有些药能抑制胃液分泌,使肥胖患者产生厌食症,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性厌食症”。还有些药物会降低人的性欲,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 手术减肥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它实质上是一种机械性减肥。手术减肥是把脂肪从体内抽出来或拉出来。由于脂肪层密布血管、神经,吸脂手术使得腹壁神经受到影响,手术后病人会产生局部的感觉障碍;如不注意无菌操作,感染后还会形成脓腔,让病人更加痛苦不堪。因此肥胖患者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切勿误入减肥误区。 实际上,运动减肥是最好的减肥方法。与其经受大苦大难,倒不如轻轻松松地进行运动减肥。运动可以消耗人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能量,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减肥要注意因人而异,尤其是老人要注意运动的度,要慢慢来,长期坚持,才有收效,切不可心急。另外,要坚持有氧运动,早锻炼宜在太阳出来后进行,下午也可进行各种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在进行运动减肥时,还需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减肥者要注意,多吃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糖分、精蛋白的食品,尤其要少吃零食,忌睡觉前进食。但是,不能盲目节食减肥,否则,会使人产生营养不良。乾隆的养生之道 在历代封建君王中,乾隆皇帝可谓长寿之星。他活了89岁,是我国能查出生卒年份皇帝中年岁最大者。有一位外国人,他在见过乾隆皇帝后,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83岁,望之如60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乾隆皇帝何以能长寿,何以能在80高龄之年,还耳聪目明,脑健身壮,还能有条不紊的治理国家,牢牢掌握大权,与他的养生之道是分不开的。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概括起来有两点,即是运动和饮食。他有一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适时进补,十常四勿”的养生之道。其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这十常四勿实际上是注重运动和饮食,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乾隆皇帝十分喜欢运动。他七下江南,巡视大江南北,游山玩水,题诗赋词,一方面活动筋骨,另一方面陶冶性情。自幼,乾隆皇帝就随祖父康熙皇帝出外打猎。有一次,康熙皇帝打中了一只野熊,为锻炼当时还只有7岁的小乾隆的胆量,康熙皇帝叫他到熊的面前再补一枪。不料,等小乾隆刚走近倒在地上的熊的旁边时,那只野熊却突然站了起来。小乾隆毫无惧色,勇敢地向熊毫不犹豫地开了一枪,与此同时,康熙皇帝的枪也同时响了。乾隆的勇敢顿时受到了康熙及群臣的称赞。此后,乾隆皇帝经常爬山,而且自己走路,不坐为他准备的轿子。 乾隆在注意运动的同时,还非常注重饮食。这是乾隆“可以凌驾少年”的秘方,他经常服用“龟龄集”、“固本仙方”。所谓“龟龄集”,是由人参、鹿茸、海马、枸杞、麻雀脑等几十种动植物组成,并经数月熬炼而成的“御用圣药”。在乾隆皇帝的医方之中,以补肾药物为最多。例如,乾隆皇帝常食用黄狗肾、山萸肉、鹿茸、龟板胶、人参、当归等,这些食物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起到强身健脑的作用。乾隆皇帝还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他十分好吃,恨不能吃遍普天下所有的美食。他的食疗之道,对于促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来说,饮食当然不能与皇家相比。但是吸取乾隆皇帝保持健康的养生心理,注重运动和饮食,同样也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运动可强健体格,食物可防病治病。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食物能治病,是因为医食同源。例如,香菇、木耳、洋葱有降血脂的作用,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芹菜、豆芽含纤维多,可治便秘,防肠癌;大蒜可防治菌痢;醋防治感冒;红豆生血;核桃平喘止咳化痰;西瓜利尿消肿降血压等。另外,加工食品,如鱼肝油可防治佝偻病和夜盲症。食物除具有医用之外,还能健脑、增智、延年益寿。食补更比药补佳 有很多人在看了铺天盖地的各类营养补药广告后,很迷信那些补药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每个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孩子,不惜花许多钱去购买什么补脑液、营养品来给孩子喝。这种对市场上的保健药品、口服液趋之若鹜的心理是不正常的保健心理。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不断提高,在吃饱饭之后,人们更多想到了营养保健,其保健养生意识普遍增强。目前,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充斥市场,而且广告上都信誓旦旦,宣称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吹得神乎其神,使普通百姓不知所措,摸不清头脑,真不知该相信那家的产品。 其实,任何营养品、口服液,以及各种补药均不如食补好。古代医书上就明确指出过药补不如食补。通过均衡的饮食来保证营养的摄入,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功能上,对老百姓来说都是最划算的。 仔细分析一下目前市场上的营养品,就不难得出食补最佳的结论。马家军的“中华鳖精”可谓像其名声一样,也名扬中华大地,“甲鱼”是人们心目中最有营养价值的食品之一,是最“补人”的食品。比较一下“甲鱼”炖汤这个食补和将“甲鱼”制成的口服液。市场上按每500克零售价150元,买一只800克重的甲鱼,大约需240元,用来炖汤,约可炖2500毫升,假定10人饮用,每人可饮250毫升。以10毫升为1支,每盒10支生产而成的口服液,则可生产25盒口服液,这样,每盒原料成本约10元,再加上其它成本和利润,一盒至少在40元以上,甚至50元以上。这就是说,25盒口服液要付出1200多元,这种开支相当于同等营养甲鱼炖汤的6倍左右。 何况,更多的营养品名不符实,广告词已远远超过实际效用,更谈不上由于利益驱使,使得各种假冒的营养品充斥市场。某地有些市场上公开出售假冒伪劣营养品,一盒口服液只零售2元钱。可想而知,漂亮的外包装中装的是些什么东西。还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过有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如何制作鳖精的过程。这些不法商在整个满满一池水中仅放着一只奄奄一息的鳖,这池水便用来做制口服液的原料,还美其名曰“某某鳖精”。这类“营养品”何谈“营养”。市场上的营养品大多虽不是上述情况这么严重,但大多也与广告上声称的名不符实。 因此,对市场上充斥的各类保健品、营养品、口服液不要轻易相信,对那些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广告也要在脑海中多打几个问号。能自己动手,购买原料,自己加工,食补最好。体检并非无疾病 在医院进行体检,如果表格上的各个项目都检查没有问题,医生就会在你的体检表上盖上“健康”的红章。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健康的人,不只是单指身体的各个器官没有毛病,而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人际关系都没有不正常的现象。即人的身心健康标准包括肌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如何衡量身心健康呢?下面的一些标准可供参考: (1)食欲好。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狼吞虎咽,不挑食,不偏食。这表明体内内脏功能正常。 (2)睡眠安稳。睡得快、睡得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而且内脏健康。如果失眠,则是神经系统不健全。如果嗜睡,且睡后仍感周身无力,则是生理、心理上的病态表现。 (3)说话流利。头脑清醒,语言准确,合乎逻辑,思维敏捷,应变力强。这表明,中气十足,心肺功能好。反之,说话前言不达后语,反应迟钝,则是病态表现。 (4)行走有力。步伐匀称,动作有力,精力旺盛,表明四肢和躯体正常。反之,四肢乏力,走路飘飘忽忽,步履沉重,则是内脏病态表现。 (5)大小便通畅。排泄大小便时轻松自如,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表明胃肠功能好。 (6)个性良好。没有不良心理,如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感到压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情感丰富,热爱生活,奋斗目标明确,性情温和,心胸豁达大度。 (7)人际关系良好。善交朋友,珍视友谊,尊重上级,团结同事,善待自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合作精神强,邻里关系好,不媚上,不欺下。 (8)适应能力强。对各种环境适应能力强,尤其是能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自我控制能力强,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使肌体与社会环境能保持一种平衡。春夏秋冬话保健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动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四季更迭。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从而使万物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人体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包括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而人类有不断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一般说来,只有在气候环境发生突变,且变化的恶劣程度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时,才会导致疾病。 在四季中,应根据气候的变化,进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以保持身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无疑会提高养生保健心理生理的全面发展水平,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季养生法: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冰雪消融,春花吐蕾,和风常拂,柳丝吐芽,万物苏醒,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到处欣欣向荣。在此季节,外出春游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式。因为,在这绿色的大地上,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多。负离子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作用于支气管能缓解气管炎患者的喘息;它进入血液,可使红细胞、白细胞、血钾、血钙、血糖维持正常状态;负离子进入脑组织,能调节脑的功能及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并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和储存。 外出春游不仅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心理也得到稳定和平衡,烦恼、郁闷一扫而空,还能使人们更贴近大自然,陶醉于满目美景,呼吸到新鲜空气。如此环境最有利于精血化津气,充实人体的组织器官。此外,春游还能陶冶情操,使人开朗,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使人们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对于振奋精神,养生保健大有好处。 另外,乍暖还寒须春“捂”,即春天不要急于减衣。因为春天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温暖多风,天气忽冷忽热。春季也是百病丛生的季节。春季易患感冒,因此,春天不可过早减衣。民谚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阳粽,才把棉衣送”,其实都是讲“春捂”的道理。 春季还须防春温。初春时节正是由寒转暖的时候,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起来。如果平时身体虚弱,抗病能力较差,就会感受风热外邪而发生风温病。即发生如流行性病毒性感冒。如果出现症状,应及早上医院就诊。另外,春暖花开季节要防“春困”。由于“春眠不觉晓”,大多数人在春季嗜睡,结果越睡越困,出现软绵绵、懒洋洋、无精打彩、昏昏入睡的症状。消除“春困”的最好办法是“早睡早起”,早起后在庭中散步,自由地活动,便可生发阳气。使人意气风发。春天还要注意精神调养。心情要舒畅,思想要开阔。勿使肝气郁结,思想沉闷。 夏季养生法: 在炎炎夏日,午睡是最好的保健养生方法。因夏季日长夜短,加上气候炎热,晚上一般难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此外,白天劳作,因气温高而容易出汗,消耗体力,极易疲劳。到中午,尤其午饭后,常使人感到疲乏、昏沉欲睡。所以夏日午休;不仅能补偿晚上睡眠不足,更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保养的需要。 夏季酷热多雨,易使人中暑。因而尤其要注意防暑。清凉油、风油精、人丹、十滴水这些常备药可防中暑。此外,西瓜汁、芦根水、银花露、酸梅汤等饮料都有很好的防暑降温功效。 夏季,湿热的环境很适合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粥为盛夏最好的养生食疗。如用荷叶、莲子、绿豆、扁豆等加入粳米一并煮粥,待凉食用,能健脾胃、祛暑热。 夏季炎热,但不能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痢等胃肠疾患。这对年老体弱者尤其重要。 秋季养生法: 秋季是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时期。 春捂秋冻,初秋季节虽然还有一段炎热的日子,即所谓“秋老虎”,但早晚已渐趋凉爽。总的来说,中秋前后,气候还是较暖和的,此时,仍须冻。有意识的让自己冻一冻,可避免因穿衣服过多出现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从而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贮,阳气内敛的养生之道。 在秋季,因空气湿度低,容易出现口干鼻燥、咳嗽等病症,因为秋季应防燥。秋季不能像夏季那样过于消耗体力,而要用较平缓温和的运动代替。并且秋季要适时进补。 秋季的饮食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多吃些柔润食品,例如乳品、芝麻、糯米、蜂蜜等等;少吃葱蒜之类的辛燥食物。 冬季养生法: 冬季是最冷的时节,自然界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冬季首先须防冻伤。寒冬腊月,某些部位如耳朵、脚、鼻、手、脸等,离心脏较远,是血管分布末梢。尤其是双脚,更容易冻伤。预防冻伤十分重要,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根据气候随时增加衣服,入冬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露天或冷库作业时更需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手脸可擦雪花膏或防冻油以保护皮肤。当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肌体抗病御寒能力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冬季食品应多吃萝卜,萝卜被称为“土人参”。“萝卜上市,医生无事”。食用萝卜可防治许多病,甚至还具有抗癌作用。心理成熟情绪稳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作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所谓情绪稳定,主要是指一个人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不大会时而心花怒放,转瞬又愁眉苦脸。当然,一个人的情绪与他先天的神经类型有关系。一般说来,粘液质的人情绪生来比较稳定,而胆汁质的人情绪生来不太稳定。因此,可以说,情绪稳定的人不一定心理成熟,心理成熟的人其情绪必然是稳定的。 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如果你希望知道结果,不妨完成下面的题目。请将中意答案的标号填在每题后的括号中。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2.猛兽即使是关在铁笼里,我见了也会惴惴不安——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3.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环境,我要—— A.把生活安排得和从前不一样。 B.不一定。 C.和从前相仿。()4.整个一生中,我一直觉得我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5.我在小学时敬佩的老师,到现在仍然令我敬佩——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6.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我或冷淡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7.我虽善意待人,却常常得不到好报——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8.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所不愿意打招呼的人—— A.极少如此。 B.偶然如此。 C.有时如此。()9.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一 A.我仍能专心听音乐。 B.介于A、C之间。 C.不能专心并感到恼怒。()10.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11.我热爱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12.生动的梦境,常常干扰我的睡眠—— A.经常如此。 B.偶然如此。 C.从不如此。()13.季节气候的变化一般不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计分方法: 根据下列计分表,查明你每题的得分,并求出总分。计分表得分题号ABC12102012301242105210601270128210921010210112101201213210 总分归类:17—26分—A13~16分—B0—12分—C 结论: A.情绪稳定。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能振作勇气,有维护团结的精神。有时,也可能由于不能彻底解决生活的一些难题而强自宽解。 B.情绪基本稳定。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然而在大事前面,有时会急躁不安,不免受环境支配。 C.情绪激动。你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通常不容易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能面对现实,就会常常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宁静境界和为贵 常有朋友对我说:“最近一个阶段,我老觉得自己心神不安,做什么都感到烦躁,一天到晚紧张兮兮的,有时夜里经常失眠。”实际上,这些朋友已处在一种焦虑、烦躁、抑郁的状态之中。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焦虑、抑郁、烦躁,过度紧张,就会导致神经衰弱。在今天这个高度社会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应培养多万面的兴趣,努力使自己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与紧张型相反的是松弛,也即心平气和,闲散宁静。一个人如果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使自己的精神放松到闲散宁静的境界确是难能可贵的。但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闲散达到了近乎无所事事的地步,那显然也是不足取的。紧张与松弛,是一件事情的两个端点,如何在两点间取得一个平衡,就看你走钢丝绳的本领了,要不要测测你的平衡度?下面的题目有3个答案供你选择,请你把合乎你情况的那一个挑出来,把答案代号填在题尾括号中。1.我时常怀疑别人对我的言行是否真的感兴趣—— A.是的。 B.A、C之间。 C.不是的。()2.我神经脆弱,稍有一点刺激就会使我战栗起来—— A.时常如此。 B.有时如此。 C.从不如此。()3.早晨起来,我常常感到疲乏不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4.在最近的一两件事情上,我觉得自己是无辜受累的——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5.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6.在某些心境下,我会因为困惑陷入空想,将工作搁置下来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7.我很少用难堪的语言去刺伤别人的感情——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8.在就寝时,我常常—— A.不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极易入睡。()9.有人侵扰我时,我—— A.能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总要说给别人听,以泄己愤。()10.在和人争辩或险遭事故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尽,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11.我常常被一些无谓的小事所困扰——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12.我宁愿住在嘈杂的闹市区,也不愿住在僻静的郊区——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13.未经医生许可,我是从不乱吃药的——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计分方法: 将你的选择与计分表对照,得出每道题的分数,继而求和。(见下表)计分表得分题号ABC12102210321042105012621070128210901210210112101201213210 总分归类:16~26分—A9—15分—B0~8分—C 结论: A.紧张困扰。你时常被紧张情绪困扰。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奋。时常感觉疲乏,又无法摆脱以求宁静。在集体内,对人和事缺乏信念。每日生活战战兢兢,不能控制住自己。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导致心理紧张的原因,如果是外来的,要设法克服;如果是内在的,就应学会“忙中偷闲”,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使自己绷紧的弦放松下来。 B.心理适中。你紧张度适中,利于完成自己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生活得充实。偶有高度紧张之感,可积极加以控制和调节。 C.心平气和。你心平气和。通常知足常乐,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但有时过分疏懒,缺乏进取心。你要提高自己的进取热情,不能过分安于现状。二、医疗 如果将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为一条横坐标,将个人的心理发展作为一条纵坐标,那么一个人的身心状况及人格特征就定位在这个坐标系上。医学过去只注意人的生物学特性,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人们逐渐开始注意医学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了。人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除明显的精神性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外,其他如头痛、肠胃病甚至连癌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医疗心理正是要探讨人体在正常或异常机能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力图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心境、性格、感知、记忆、思维、情绪状态和意志特征,从而矫正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焦虑、精神异常、苦恼忧郁等心理,利用和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培养或恢复病人正常和健康的人格。话说曹操偏头风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曹操自埋葬关公以后,每晚合眼便见关公,这使他十分惊恐,为了求得安宁,避免行宫旧殿的“妖魔”,于是他决定砍树建新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伐一株长了几百年的老梨树时,竟然出现了怪事:一剑劈下去,树中的血溅满了他一身。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身穿黑衣、举着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立即感到“头脑疼痛,不可忍”。从此以后,经常发作、痛苦不堪,以后又遇到几次惊骇,病势更重,终于死去。 这个带有艺术夸张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紧张情绪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头痛。在医学上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叫做情绪性头痛或紧张头痛。而在我国古代像曹操这类头痛病被称之为“偏头风”,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特称之为“半侧头痛症”。现在一律称之为偏头痛了。 人们在处理某些棘手难办之事时,往往伤透脑筋,焦虑烦躁紧张。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常常使人皱紧眉头,头颈部肌肉也被拉紧,呈收缩状态,甚至引起痉挛。因为肌肉及神经对疼痛十分敏感,于是便发生了类似曹操一样的偏头痛。如果情绪一直不好,头颈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头痛就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偏头痛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周而复始,病人感到一侧太阳穴及眼睛周围或者半侧前额有跳动一样的疼痛,严重者甚至眼冒金星,恶心呕吐,心情特别烦躁。 要克服和防止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病,必须做到: (1)培养良好情感,防止情绪污染。心胸要开阔,要从多角度看问题,譬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立足现实生活,完善人格,经常保持乐观、恬静的情绪。 (3)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或针灸。以意治病思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史书记载有关他治病的传说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病人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吐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吐,病反而好了。 上述传说,是我国古代医学中以意治病的典型范例。我国古代医典《内经》就有“七情”致病的记载,并有所谓“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治疗方法。即认为精神刺激、心理矛盾和情绪紧张可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又可表现为不同情感的改变,如林黛玉忧郁多病早夭,伍子胥愁思一夜白头,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周瑜好怒吐血而殇。这类病人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治疗,调节情绪,以达到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严重不愈者就须采取《内经》所言,以“七情胜服化制”来治疗。华佗治愈太守的病,即采取使其致怒的方法,难怪东汉名医郭玉曾说:“医之为言,意也。” 因此,历代著名医家治疗情感疾患,并不拘泥于药方,时常以意治病,每获奇效。耳闻丝竹益身心 据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七发》一文记载,楚国太子病重,四肢萎靡不振,血脉阻塞,精神涣散,喜怒无常,睡不安神,头昏眼花。一位名医去治疗,认为太子致病的关键因素是生活方式过于骄奢淫逸。治疗方法,药物已不起作用,只能“变态易意”,即改变太子的生活习惯和一切邪恶杂念,才能匡扶正气,祛邪除病。医生用七件事启发太子,引导他恢复了健康。其中就有两件是利用音乐,第一件是请太子去听一种天下最悲恸的歌曲,通过欣赏悲歌改变他头脑中原有的好色邪念,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第二件是请他去参加各种最豪华盛大的娱乐晚会,陶冶太子的性情,使之心境旷怡、神旺而体健。 另据《嘉善县志》记载,明代名医张逸,通晓医道,尤精于音乐疗法。他每为人治病,常在用药之外,以弹琴奏乐“养人性情”,故治病每得心应手,远近争相请他治病。 可见音乐疗法确实有利于疾病防治和身心健康。原来人的脑电波运动、肠胃蠕动、心脏搏动以及自律神经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当音乐的节奏与人体内部的节奏相合拍时,就有利于大脑的休息、胃液的分泌、肌肉的松弛和郁闷心情的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积极作用。因此当人生病时,体内节奏处于不正常状态,就可以有意识地选取适当的乐曲,借助乐曲节奏的力量,使病人体内部节奏恢复正常。如国外“音乐疗法”的材料中说: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症;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波开里尼的《A大调交响乐》可以治疗情绪不安定;贝多芬的《钢琴鸣奏曲》(7号)可以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等等。 有趣的是,根据《中国老年》一则统计表明,中外交响乐队指挥往往是长寿者。一方面交响乐会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朝气蓬勃,另一方面,挥舞双臂,使胸肋部乃至全身都得到舒展,这实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保健和锻炼的结果。戏剧疗法亦神奇 英国皇家国立剧院举行了一次特殊演出。 一个星期天,这家剧院的演员们来到专门收治被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判决为精神错乱且对社会“构成直接威胁”者的布洛德摩尔医院,为目前在该医院接受强制性治疗的近500名病人演出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为了增进与观众们的交流,演员们特意将表演区域从医院中央大厅的舞台挪到台下。面对这些绝大多数犯有杀人、强奸或纵火罪,甚至集数罪于一身的特殊观众。演员们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揭开了莎翁悲剧的序幕。 然而,令演员们很感意外的是这些以往喜怒无常、杀人放火都不眨眼的“狂人”却都显得非常平静,个别人还穿上了隆重的礼服。当观看着离自己仅咫尺之遥的一幕幕苦难、暴力、颠狂等惊心动魄的场面,病人丝毫没有像人们事先所担心的那样作出任何过激行为。相反他们始终一言不发,全神贯注于情节的发展,直到演出结束,他们才彬彬有礼地起身鼓掌祝贺。 看完演出后,令医院心理专家感到欣慰的是,许多病人渐渐改变了先前对自己所犯罪行竭力回避的态度,开始反躬自省,趋于走向对那些深重罪行作出清醒认识,有三名病人看罢《李尔王》,便不约而同地找到主治大夫,倾吐出对自己杀死父母罪行的强烈忏悔心情,表示盼望能像剧中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亚那样,在上帝面前与父母重修旧好。 这就是戏剧疗法的神奇作用,戏剧通过揭示人世间的种种丑恶,来拨开精神病罪犯意念中的重重迷雾,启动他们禁闭已久的记忆闸门,促其在沉静的内省中正视那个充满血腥味的自己,诱导病深入体验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张力得以尽可能的宣泄,并帮助他们恢复本已遭受巨大扭曲的正常人格。从而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因素,克服压抑,净化心灵,并使他们的意识活动逐渐回归常态。 戏剧自身所具有的解除个人内心困扰与障碍的优越功能和条件,不仅可用来激活潜藏于精神病人内心深处的动机欲念,找出病状之症结所在,具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就其对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宣泄而言,对正常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同样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气功医病忌入魔 一位结婚多年而不孕的妇女,怀着盼子如痴的心理去学气功。气功师宣称:“练功先练心,心诚则灵”“气功能医百病,只要我发功,你静心受功,等身上出现异样感觉,就是得气,你便可借我的功力健身医病。”此妇女盼子心切,认真跟随气功师练功,并在认定自己收到了发功人的功力时无比激动,偷偷奉上钱财,专请老师用功力治她的不孕症。在一个秘密的暗室里,气功师传授真言:“我每晚9~12点用超短波发功,千里外都可收到,你可在这段时间与丈夫合房,我用功力打通你们的阴阳通路使精卵顺利结合,必能得子!”“那我会有什么感觉?” “合房后如果腹中辘辘作响,便是阴阳畅通。如果已经贯通了,还不生育,可能是你卵巢有瘤,不能产卵,也就不会再孕了。”妇女如获真传,一切照办,迹象果如气功师所言,腹中真的辘辘作响。但几个月过去了,夫妇合房接受“超短波功疗”不下数十次。可月经照来,肚子不大,去医院检查妊娠反应依显阴性。她丝毫不怀疑气功师的功力,确认为自己的卵巢肯定有瘤。于是她彻底绝望了,到处求医开刀取瘤,以至于自行用小刀割开肚皮取瘤,险些丧命,真的“走火入魔了”。 气功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自我身心训练方法,通过对人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确有健身防病之效应,然气功的机理非常复杂,用气功治病的原理还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气功锻炼应以自我锻炼为主,不要将气功神秘化或神化,不能因求治心切而盲目滥用气功,更不能随便相信那些不懂气功的江湖骗子。真病假医真奏效 古时候,某君在亲戚家里饮酒大醉,被人送到隔壁厢房休息,半夜酒醒,感觉口渴,便起身到房前一水槽中舀了一碗水喝。第二天天亮,他发现水槽中有一些红色小虫,以为是蛆虫,于是顿感心慌气郁,胃肠痞塞,以为自己前夜喝下了蛆虫,日想月疑,伤及脾胃,四肢乏力,请了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家人请当时名医吴球给他看病。吴球知其病因后,就将一根红线剪断,像蛆虫一般长短,并用催泻的巴豆二粒,同饭一起捣烂,将剪断如蛆状的红线混在其中制成药丸,让病人在黑暗的房间服下,然后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过了一会儿,病人想泻肚子,就让其坐在盆上,泻出先前服下的东西。在清水里剪断的红线荡漾如蛆,继而打开门窗,让病人亲眼验看,以为蛆虫已打下,疑病顿消,调理半月就全好了。 “意疗”之法前已述及。有些症状,不假药物,不劳针石,凭语言相激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然而有些病人又往往以某种不适而求医,对这类症状较重者,又必须假借药物或其他方法消除或缓解其不适,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上例病人之症状由疑而生,疑惑不除,难以以药愈病。吴球根据病因,首先肯定虫在腹中,然后用红线剪断拌入巴豆药丸制成“泻虫剂”,精心安排“虫”已泻出的事实,病人信以为真,疑惑顿消,稍加调养即愈。可见,历代名医治病用心良苦,筹划周密,布局逼真,令人拍案叫绝。 古往今来,无数医案证明,假借药物并配合暗示治疗心理性疾病,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矫正口吃的绝招 曾有一个患口吃的学生,为了摆脱口吃的烦恼,对付那些经常挖苦和取笑他的同学,便瞒着老师偷偷地去了少林寺。但他进寺没学什么功夫就被家长接了回来,结果疲备不堪。这样对付口吃实在无济于事。 口吃有正常和异常之分,正常的口吃是人们平常说话时偶然或习惯性的重复、卡壳。就像咳嗽一样人人都有,无需矫正。异常的口吃是说话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紧张、焦虑和恐惧,这却是需要矫正的。并且口吃的心理负担是后天性的,因此口吃不是遗传的,也不是生理性的疾病。 矫正口吃主要从心理和环境的角度入手,方法很多,转移注意大是方法之一,市面上还有一种口吃矫正器。但有一种方法,颇值得一试。那就是“不要有虚荣心,要有最坏的打算。” 这种方法认为,口吃是个认识问题,要矫正它,就需要有个最坏的打算。比如小伙子口吃,心里面就应该有一辈子不找对象的准备,切忌自作多情!这样你就不怕姑娘们笑话了,你尽可到她们面前去讲去说,时间长了,就是“天仙”站在面前你也不害怕了。姑娘们口吃也应这样,不要有虚荣心。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自卑心理补偿疗 1963年奥斯沃德枪杀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引起全美震惊。奥斯沃德是个遗腹子,他在父亲死后三个月才出生。母亲性格暴躁专横,他自幼在毫无爱抚的生活中度过,从小就孤独离群。由于他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缺乏教养,常常受到同伴的嘲笑、奚落。成人后,不幸的婚姻又使他陷入极度的困苦和绝望之中,企图以逃避和屈从来摆脱自卑,但遭到妻子的嘲弄鄙视。他成了社会所不接纳的人,自卑感强烈地产生,并持久地压垮了他的自我。在这种强烈自卑感的逆转驱使下,他忍无可忍,最后把枪对准了肯尼迪总统的头颅,枪杀了这位当时号称全美的美男子,一个身居显赫,在事业、家庭、财产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 自卑,是一种吞噬人们心灵的病菌,它可给一个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给人的心灵刻下深深的创伤。对待自卑有各种方式,比如自暴自弃,谨小慎微,与世无争,沉默寡言,孤僻,怯懦,但也可以随着压抑的加重而逆转为争斗暴力和邪恶。奥斯沃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这些方式都是消极的,都不能根除自卑之苦。 然而,补偿是弥补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所谓补偿,就是发挥一个人的最大优势,激发其自信心,抵消其弱点。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会使其天赋在挫折面前遭到灭顶之灾,从此变得畏缩不前、无数事实说明,补偿措施能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成千上万个自卑感强的人通过补偿途径获得了自尊自信自爱。据有关单位对400位成就卓著的人进行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在童年时大都有共同之处:家境贫寒,父母离异,身体残废。其中85位小说家和剧作家中,?4位的父母有精神或情绪方面的问题。400人中,双目失明,耳聋,体弱多病,发育不良,相貌丑陋,语言表达困难竟占四分之一。补偿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这些人奋发图强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决定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无怪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卑感的补偿视为人类的最大能源。病急切忌乱投医 在某省城一家大医院门口,一位带着儿子看病的人焦急地在等待挂号看病,一个年轻人走上来搭讪,十分“关心”地问他儿子的病情,并十分惊讶地说:“呀!你的儿子是肺结核,十分难治,幸好这个医院的专家张医师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带你去找他,用最新的药治,很快就会好的。”候诊者满怀喜悦跟他出来。真巧,在不远处迎面碰上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年轻人慌忙迎上去打招呼:“张医师,您早,上班去?这里有位可怜的同志,请您优先照顾一下!”“张医师”面有难色地说:“药已经不多了,这是约好了给人的。”最后,“无可奈何”地说:“好吧,看你的交情,先给这位同志吧!”然后在街旁拉开皮包,取出了四瓶药,一共320元,并再三说这是治肺结核和肺癌的特效药,接过钱后跨进医院大门就在人流中消失了。而这位候诊的病人花高价“优先”买到的却是四瓶黄连素片。 这类骗局在全国各地都曾出现。一般来说,人生病后,都希望迅速得到康复。然而像上例那样病急乱投医,往往适得其反,延误病情。市面上确实有些江湖骗子打着什么“专家”、“老中医”或者“中西结合”、“神奇功效”之类的幌子到处吹嘘,有的更是变换手法和花样,甚至花钱去做各种各样的广告,许多人却相信这些而去“求医就诊”。另外也有一些人在病了之后,今天这家医院,明天又换一家医院,希望快点把病治好。还有一些人是讳疾忌医,既想把病快治好,又不愿到正当医院去,怕暴露病情。这种羞怯心理正好被江湖骗子所利用。比如说找街头游医非法堕胎,或偷偷摸摸去巷尾找“性病专家”医治性病,结果贻误治疗,造成终身遗憾。 因此,病人一要积极寻求正确的医疗方法,病急乱投医或讳疾忌医都不可取;二要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忌烦躁、焦虑和多疑敏感;三要按时服药并坚持正确的休养方法,不要一直卧床不起,可适当做一些活动。只有这样,才利于你身体的康复。一个色迷的自述 男性病人屈某,大学毕业,现为某公司职员。病人自述如下情况。 病人在16岁时开始,发现自己的眼睛活动“失控”,在面对别人时,眼球不由自主地注视对方阴部,起初只对女性,后来对男性也这样,在公共场所尤其如此。越想控制,冲动反而越强烈。不久即发觉别人已经觉察到他这种行为,从别人厌恶和愤怒的反应中,他断定他的眼神带有“色迷”和“勾引女人”的意味。一有这种念头之后,不能控制,上课不敢抬头,平时很少接触人,各门功课勉强及格。 后来,他考入某大学专科,入学后情况稍好。但在失恋后,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又故态复萌,怕见别人,感到孤独,内心痛苦。经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强迫症并采取相应疗法后,仍不能控制用“色迷”眼神去注意别人下身的冲动。 病人在医生启发下回忆并详述了自己在儿时的一些性行为,并至今深深地为那些事而自责。他说:“一想到此就非常害怕、紧张,大脑负担不了这么强的长期刺激,终于找到眼神这个突破口,把内心世界无保留地暴露出来,让人一看我的眼神,就知道我是一个好色之徒。”病人还讲了他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好像看到,少数病人得到性满足后,此类症状就消失了,于是便想到性交,却苦于无机会,于是找寻一些替代性满足,如在火车、公共汽车上乘人多拥挤时触摸妇女身体,并以此引起性冲动,但这些行为并没有消除“色迷”眼神之症状。 这个病例,也是恐人症的一种症状。医生在治疗中,首先指出,儿时的性行为不能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儿童是不懂性道德的,正是由于他把儿童时的行为看成是成年的性犯罪而不断自我谴责,引起内心愧疚和紧张心理,才出现了恐人症的种种症状。经过医生长达五年的治疗,病人的病全好了。他在治疗总结中写道:“现在已认识到站在成年人的高度来看以前的想法和行为,该是多么幼稚可笑。”病人说他已能控制自己的行动,相信自己的眼神没有“色迷”意味,并已对触摸妇女身体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耻和厌恶。“现在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了。” 我们所应该做的是,一方面要警惕儿童过早性体验,如父母之间的亲昵应尽量避开儿童,而影视片中的性爱动作更是儿童观看之大忌,影视工作者应以艺术为天职,避免这类镜头出现;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性教育,给他们.的好奇心以适当引导,规范他们的心理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后来的青年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患者悲诉偷窃癖 28岁的A君,女,患偷窃癖已经12年了。她曾经也是一个好学生,中学时连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毕业时仅差4分没考上大学,心里很压抑。好在后来找到了工作,做统计员,但生活中又遭挫折,短期内相继被盗三辆自行车,不满足感、失落感、不安全感接踵而至,心理承受力不断削弱,人格逐渐改变。于是不可思议地想到“报复”。主要表现是“偷、疯狂地偷”,小至街边水果糖果,大至商场名贵着装饰物,能偷就偷。屡屡被抓,放出后又故态复萌。家人将其锁于房中,却怎么也关不住。自述:“不时产生的强烈的偷窃冲动一来,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立即行窃的欲望,一旦得手,心里就暂时舒服些,否则便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彻夜不眠。”婚后家庭经济很好,然偷窃冲动行为有增无减。 这一偷窃癖病例经医生施治后好多了,不再行窃。然而病人在继续治疗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她诉说:“我的偷窃癖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的确好了。很久以来不再行窃,可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连亲人也不相信我。只要邻里有失窃,都冲着我来,每当别人上门索要‘赃物’的时候,我的亲人甚至可以不问青红皂白拿自己的东西还给人家,道不是,赔笑脸。这样息得事、宁得人了,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滋味。当然,我的亲人,比如丈夫,他经常出车在外,少理家事,家中物件到底哪些确属自己,他也知之不多。可是,情感委屈的是我。真的,一朝行窃,终生是贼么?有了病也不让好么?因此,我彷徨,我困惑,万般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A君的问题,已不仅仅是A君一个人的问题了。 第一,A君应进一步配合心理医生,完完全全把埋在脑中的深层“无意识”领域的精神活动抖出来,彻底曝光.千万不要破罐破摔。 第二,社会大众对她要有充分的、将心比心的理解,赋予高度同情,去关心、爱护、支持、鼓励她,有了失窃事件发生,不要妄加指控。 第三,偷窃癖在社会上决不止A君一人。他们都急需心理医生和社会大众的真诚帮助。 总之,社会对他们付出的爱越多,他们的病情就会好得越快。社会是医生医疗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并且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