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你脆弱时支持你的异性是否是一个真正适合的对象,有一个简单的测试:在自己回复坚强后与他/她做一段时期的普通朋友,这段时间里自己对对方的观察和感受会更客观、准确。另外,在一次婚姻失败中没有学到该学习的东西,也就是没有成长,下一次的感情关系里同样的东西会导致另一次的失败。这样是扼杀自己有美满婚姻的机会,只能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痛苦使自己‘变得惧怕谈恋爱,把自己的心堵死了。第七部分:情绪与压力管理对情绪的正确认识很多人以为情绪是来自其他人、事、物,但事实上决定情绪的是自己的内心: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怎样的。价值观—自己在事件中在乎的是什么,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想得到什么……等。规条—事情该怎样做。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有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改变了,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也就不同了。所以,若想事情带给自己的情绪改善,必须先改变自己对事情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不是去企图改变世界,因为那会费很大的劲却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成熟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而小孩子习惯了父母去为他们改变不满意的情况,遇上不满意的事便吵闹抱怨,以为无需自己改变。情绪本身没有什么正负之分。在有丧事的家庭里你表现出轻松开心,你会失去很多朋友。所以,用效果来判断情绪更有意义:这个情况下,这个情绪会对事情的效果有帮助吗?从效果的角度看,其实差不多每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愤怒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痛苦是指引我们寻找新的道路去摆脱威胁,恐惧是不想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困难是以为付出的比收取的更多……所谓负面情绪,不是给我们力量就是指引我们新的方向。传统的教育使大部分人觉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负面情绪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不愿意讨论内心的感受,很多人更希望自己完全不会有像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传统思想中所推崇的“修养”就是从不发怒、急迫、担心,而当有这些情绪时,不是把情绪压抑便是逃避。这样,对事情没有好处,因为只会使事情恶化;对这个人的身心亦带来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那些所谓“负面”的情绪使身体处于一种状,准备配合这个人做一些事。这份准备使这个人的一些生理机能减弱,例如学习、思考、记忆、解决问题、未来策划等。而这些机能,却往往是这个人当时最需要的。因此,一个恶性循环产生出来:事情使这个人有某些“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使这个人减少解决事情的能力。消减压力的技巧压力(stress)可以说是一个描述身体状态的名词。每当身体认为目前的情况需要额外的力量去处理,便会动员多个部分做出适应和准备,这个状态就是压力状态,所以学术的名称是“应激反应”。不要以为不好的事情才带给人压力,移民、迁新居、结婚、升级都会带来压力。适量的压力,使人有更大的推动力和警觉性。完全没有压力便是处于悠闲状态。但是过大的压力,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一个人的很多能力都会大大地降低,包括理解、观察、处事、思考、创新、学习、记忆、分析、问题解决等,而在生理上,这个人的免疫、内分泌、消化、淋巴、生殖系统等,心脏、肝脏等多个器官,都会出现问题。此外,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往往脾气暴躁、情绪低落、人际关系欠佳。压力的产生就是提醒人们需要面对威胁,消减压力最好的方法是运动,运动可以消除累积在身体里的能量,使身体恢复平静的状态。此外,听音乐、与朋友喝茶聊天、做陶艺、画画、唱歌、看戏等,都是好的消减压力的方法。反之,饮酒、盲目购物、嗜睡等不是好的减压方法。积极的人生观对一个人处理压力有很大帮助。经常带着一张纸,上面写满自己喜欢做的、使自己开心的小事情,每当感到压力大时便看看这张纸,选一两项去做,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压力。每当在一件事情里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事情所需要的细小,我犷]便感到有压力;而当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事情所需要的大,我们便感到轻松。NLP有很多技巧让我们认识自己有的能力,例如“借力法”、“迪斯尼法”等;也有很多技巧让我们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例如“换框法”、“感知位置平衡法”、“自我整合法”等。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察觉它的存在,并且知道那是什么情绪。很多人自小便学会不理会自己的感觉,以致自己有情绪时都没察觉,或者只知道白己不开心,说不出来那是什么情绪。传统上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只有两招:“压抑”及“逃避”。“压抑”就是强作宽容,因为有这样的情绪便已经是不对,把情绪表露出来更是没有修养或者教养的表现。嘴巴老说没事,而心中辛苦,旁边的人也看得出他辛苦。“逃避”就是使白己忙于其他的事,包括饮酒作乐,让自己不会有空暇去想到引起那些情绪的事情。但是这份情绪仍存在,偶有机会便冒出来,所忙的事结束了,夜深人静,不能入睡时,仍需面对。中国古代的诗词,不知有多少便是诉说这份无奈。以下有一个技巧,名字是“逐步抽离法”,可以让自己有效地消减事情带给自己的情绪。这个技巧,每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带来的情绪,请跟着下面的话一步一步地做:首先,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坐下来,回忆那件事情中让你感觉最糟的一幕。当你看到、听到和感觉到当时的情景,你心中涌现出强烈的负面情绪。这时,站起来,走开1米左右的距离,看着刚才坐的椅子。用你的方式,想像看到一个自己坐在那张椅子上,那便是你潜意识里面负责情绪的部分,叫做“情绪的我”。站在这里的你,是潜意识里面负责思考想办法的部分,但是你仍然感到心中有那份情绪。这时,你可以感觉一下这份情绪在身体里有多大,想像它的形状、体积。你对“情绪的我”说:“谢谢你常常照顾我。你是负责情绪的,而我是负责想办法的。当你把情绪全收过去我会想出更好的办法。也许你想用这份情绪来提醒我:“这件事情很重要,叫我想想办法,做一些事。我已经知道了,我一定会想办法,无需这份提醒。请你把情绪收回去。我需要你的合作,可以吗?”绝大部分的情况里,你的潜意识会同意合作,愿意把情绪收过去。你会看到“情绪的我”点头,或者微笑,或者说“可以”。你就对它说“谢谢”,再感受一下内心那份情绪,往后退一步。想像当你往后退一步的时候,那份情绪并没有跟你一起后退,而是留在刚才站立的位置上。现在,你隐约地看到它的形状和体积。你想像身边有一个隐形按钮,用手指按下,那份情绪忽然变成很多的微粒,几乎一起地飞向“情绪的我”。待它全部飞过去,才问问自己:内心的一份情绪,现在还剩余多少?如果完全没有了,或者只剩下栗子般大小,你现在会感到很平静轻松,这次的处理也便可以结束。如果你心中剩余的情绪还有一定的大小,你便可以做下一步的处理。你再想想那件引发情绪的事情,有没有对你有帮助的东西:一些你需要学习的地方、一些让你未来更成功快乐的教训(例如下一次怎样做得更好)、一些帮助你成长的价值和意义等。假如有的话,用你的方式把这份价值意义从画面往右边分出来(什么方式都可以),然后把右手伸出来把 它接下来,感受一下这份价值意义在手掌里的质感、重量、温度,再把手收回来,把这份价值意义放在胸口的位置,感觉一下这份价值意义进入内心的感觉。这是一份很好的感觉,当你感受到的时候,大力吸气几次,让这份感觉膨胀,变得更大、更温暖。然后,再看看那件引发情绪的事情,里面还有没有对你有帮助的地方,若有,重复上面把价值意义放在心中的过程;若无,你现在可以再按那隐形的按钮,让剩余的情绪变成微粒飞到“情绪的我”那边去。这个技巧,成功率达95%以上。若效果不理想,细心检查每一步看看哪里忽略了。当别人有情绪的时候因为过去我们对情绪的很多错误观念,所以处理别人情绪的方法效果很低。传统的方法不外乎四招:“交换”—就是对有情绪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让这个人抛开情绪,例如“不要哭啦,妈妈带你去买冰淇淋吃,好吗?”或者“不要不开心啦,今天我请你吃日本料理吧”。这份交换,因为没有针对引发情绪的事情做过什么,所以只有短暂的转移效果,过后情绪又会回来。其实,这也就是“逃避”招数而尸。“惩罚”—用这一招的人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谁有负面情绪就是他的错,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有情绪的人说话,里面充满惩罚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哭!再哭就揍你!”或者“跟你说话就要受你的气,我们还是不谈好了”。成年人之间的避不沟通,是最常用的惩罚对方的武器之一。身边的人不能沟通,使陷入情绪的人更受到隔离和孤独,更难跳出来了。“冷漠”—有些人认为情绪问题是个人的事,其他人难以帮助,当他自己心情不好时总是独自一个人,所以碰到有情绪的人求助的时候,也是叫他们“自己搞定”。例如“这些事,别人帮不了的,还是自己冷静去想想吧”。这样的话,使有情绪的人就像坠入了情绪的黑洞一样,必须自己熬过这个困难阶段,感到十分孤单和无力。“说教”—这一招是传统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应该怎样、什么不对……但是对事情的解决,或者情绪的舒缓完全没有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嘴巴里说的都是无法反驳的东西,但是就没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办法。有情绪的人面对着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绪只会变得更差:“你这样真是烦死人了!”有一套技巧很有效果,不单能舒缓情绪,更能帮助有情绪的人在事情中有所学习,使事情更易解决,或者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得更好。这套技巧包括四个步骤:(1)“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对方有情绪,同时你接受这个有那份情绪的他/她。这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示出来:“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或者“你的样子糟透啦!坐下来告诉我什么事吧。”假如你假装没有看到他/她的情绪,或者否定他的情绪(例如“你不要又闹情绪了!”、“什么事又发脾气啦?”等),你便是在把他推开了。”(2)“分享”—这一步里面,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绪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她总是先说事情:谁人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须把他的注意力迁移去他的情绪感受或者身体里的感觉上,例如“那你现在感觉怎样?”、“原来你受到委屈。上次我受到委屈的时候,我的胃部痛了,你的胃感觉怎样了?”、‘他这样对你,你感到愤怒或悲伤?”(当对方回答说是“愤怒”时,你继续问:“愤怒的背后是什么情绪?失望或无力感?”)不断地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向身体感觉或者情绪感受上,待对方说出大约6个这样的词语时,你会发觉对方已经开始平静下来,或者声调降低了、身体的动作减少了。现在,你可以问对方引起情绪的事情了。当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进入第三步。(3)“设范”—在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对之加以语言上的肯定。无论什么事,你都可以找到能够肯定的地方,例如“你觉得他这样说很不合理,难怪你这么生气啦”或者“你已经准备好这么多食物,天忽然下雨,你当然失望了”。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对方的情绪(“事情不如意,当然会生气啦!”)肯定的行为会使对方说“是呀”、“对呀!”、“就是嘛!”等的话,这是说,在心理上对方已经认为你站在他的一边了。接下来,你向对方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变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地说出对方的不对,或者应该怎样做,因为这样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与对方对立的位置,使刚才建立出来的心理效果破坏你应该灿汉寸方的利益出发指出需要注意的部分,例如:“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做事,他每天这样不讲理你便每天生了气,你会做得很辛苦呀!”或者“你准备食物是为了自己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一天,老天下不下雨你无法控制,但是你可以控制‘怎样做才能够开心’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现在这样说,对方当然会容易接受改变了。(4)“策划”—就是对未来的行动做些计划,目的是让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你用一句话做这个部分的概念基础:“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嘛!”你可说:“想想你怎样做他对你的态度会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选择,使你能够在雨天中也可与朋友有快乐的一天?”引导对方看到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对方的负面情绪便不会再出现,同时也会有更积极的表现,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了。附录:“内感官配合”的问卷答案(V=视觉型、A=听觉型、K=感觉型)1.K2.V3.V4.A5.K6.A7.K8.V9.K10.A11.V12.V13.K14.V15.K16.V17.K18.A19.V20.V21.K22.A23.A24.V25.V26.A27.A28.A29.A30.K31.K32.A33.V34.A35.K36.V37.A38.K39.V40.K41.V42.A43.K44.V45.V46.A47.V48.V49.A50.K51.K52.K53.V54.A55.A56.A57.K58.A59.V60.K61.K62.V63.A64.A65.V66.V67.K68.A69.K70.K71.A72.K73.A74.V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