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2

作者:郑红峰 字数:19315 更新:2023-10-08 21:39:14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1)  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  ——李开复语录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谦虚?孩子,我们牢记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能在谦虚中进步,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地告诉别人:“我不行……这不算什么……离领导的要求还差得远呢……”渐渐地,谦虚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自我贬低,让自己的竞争力大减。  试想,领导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完成时,你却谦虚地说:“这个我恐怕做不好吧?”这样领导还会放心把任务交给你吗?  当朋友把一件事情托付给你时,你却说:“我恐怕做不好,我不敢保证能做好。”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当你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受到领导的夸奖时,果你还说你不行,领导会不会认为你是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呢?领导会不会怀疑这项任务不是你完成的,或者其中有“水分”呢?  凡事不能过度,谦虚也是如此,过度谦虚会让人觉得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上海交大演讲时,他告诉学生们:“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谦虚的同时,不能让自己的自信无形中受到影响。在谦虚的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优点的谦虚,不叫谦虚。  在听完李开复的精彩演讲后,有位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过分谦虚,以致让人觉得不自信的人?他说刚进入大学时,老师在班里问大家,“谁哪方面有特长?请自报家门,以便把班级的工作做得更好。”  尽管他有很多爱好,如唱歌、绘画,可他却认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没敢出声。结果,被了解自己的好心同学打了小报告,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的爱好和特长,他还是一直谦虚地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老师只好认为他真的不行,就把他放弃了。  然而,当他看到比自己差得好远的同学在做板报,擦了又画,画了又擦,眼看把黑板糟蹋了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过去帮忙。结果他三下五除二,轻松做好了一期精美的板报。 ?当班主任看到他的“杰作”后,脸上不但没有笑容,反而批评他,说他不支持老师以及班级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委屈。到后来,班主任让一个不如他的同学做了宣传委员,而要他协助对方,也就是说,工作他来做,功劳则全是那位同学的。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经验教训:过分谦虚,会让自己毫无竞争力。他说:“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那谁还会信任你呢?虽然你并不是真的自卑,但是你过分谦虚就给人留下自卑的印象。”  人不可以有傲气,不可以太张扬,但也不可以太谦虚、太低调。纵然谦虚是美德,也要适可而止。李开复说“谦虚不失自信?,说的就是谦虚的同时要给人自信的感觉,万不可因为谦虚而给人不自信的感觉。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你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呢?  在这里不妨举一例:  小韩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而且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他去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面试时,招聘领导问他:“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小韩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不敢说自己能胜任,但是我保证会在工作中多向领导请教,多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2)  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  ——李开复语录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谦虚的孩子,我们牢记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能在谦虚中进步,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地告诉别人:“我不行……这不算什么……离领导的要求还差得远呢……”渐渐地,谦虚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自我贬低,让自己的竞争力大减。  试想,领导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完成时,你却谦虚地说:“这个我恐怕做不好吧?”这样领导还会放心把任务交给你吗?  当朋友把一件事情托付给你时,你却说:“我恐怕做不好,我不敢保证能做好。”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当你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受到领导的夸奖时,如果你还说你不行,领导会不会认为你是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呢?领导会不会怀疑这项任务不是你完成的,或者其中有“水分”呢?  凡事不能过度,谦虚也是如此,过度谦虚会让人觉得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上海交大演讲时,他告诉学生们:“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谦虚的同时,不能让自己的自信无形中受到影响。在谦虚的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优点的谦虚,不叫谦虚。  在听完李开复的精彩演讲后,有位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过分谦虚,以致让人觉得不自信的人。他说刚进入大学时,老师在班里问大家,“谁哪方面有特长?请自报家门,以便把班级的工作做得更好。”  尽管他有很多爱好,如唱歌、绘画,可他却认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没敢出声。结果,被了解自己的好心同学打了小报告,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的爱好和特长,他还是一直谦虚地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老师只好认为他真的不行,就把他放弃了。  然而,当他看到比自己差得好远的同学在做板报,擦了又画,画了又擦,眼看把黑板糟蹋了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过去帮忙。结果他三下五除二,轻松做好了一期精美的板报。  当班主任看到他的“杰作”后,脸上不但没有笑容,反而批评他,说他不支持老师以及班级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委屈。到后来,班主任让一个不如他的同学做了宣传委员,而要他协助对方,也就是说,工作他来做,功劳则全是那位同学的。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经验教训:过分谦虚,会让自己毫无竞争力。他说:“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那谁还会信任你呢?虽然你并不是真的自卑,但是你过分谦虚就给人留下自卑的印象。”  人不可以有傲气,不可以太张扬,但也不可以太谦虚、太低调。纵然谦虚是美德,也要适可而止。李开复说“谦虚不失自信”,说的就是谦虚的同时要给人自信的感觉,万不可因为谦虚而给人不自信的感觉。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你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呢?  在这里不妨举一例:  小韩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而且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他去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面试时,招聘领导问他:“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小韩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不敢说自己能胜任,但是我保证会在工作中多向领导请教,多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2)  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  ——李开复语录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谦虚的孩子,我们牢记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能在谦虚中进步,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地告诉别人:“我不行……这不算什么……离领导的要求还差得远呢……”渐渐地,谦虚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自我贬低,让自己的竞争力大减。  试想,领导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完成时,你却谦虚地说:“这个我恐怕做不好吧?”这样领导还会放心把任务交给你吗?  当朋友把一件事情托付给你时,你却说:“我恐怕做不好,我不敢保证能做好。”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当你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受到领导的夸奖时,如果你还说你不行,领导会不会认为你是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呢?领导会不会怀疑这项任务不是你完成的,或者其中有“水分”呢?  凡事不能过度,谦虚也是如此,过度谦虚会让人觉得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上海交大演讲时,他告诉学生们:“自信过大了不好,谦虚过了也不好。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谦虚的同时,不能让自己的自信无形中受到影响。在谦虚的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优点的谦虚,不叫谦虚。  在听完李开复的精彩演讲后,有位大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就是一个过分谦虚,以致让人觉得不自信的人。他说刚进入大学时,老师在班里问大家,“谁哪方面有特长?请自报家门,以便把班级的工作做得更好。”  尽管他有很多爱好,如唱歌、绘画,可他却认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没敢出声。结果,被了解自己的好心同学打了小报告,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询问他的爱好和特长,他还是一直谦虚地说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老师只好认为他真的不行,就把他放弃了。  然而,当他看到比自己差得好远的同学在做板报,擦了又画,画了又擦,眼看把黑板糟蹋了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过去帮忙。结果他三下五除二,轻松做好了一期精美的板报。  当班主任看到他的“杰作”后,脸上不但没有笑容,反而批评他,说他不支持老师以及班级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委屈。到后来,班主任让一个不如他的同学做了宣传委员,而要他协助对方,也就是说,工作他来做,功劳则全是那位同学的。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经验教训:过分谦虚,会让自己毫无竞争力。他说:“如果你对自己都没有自信,那谁还会信任你呢?虽然你并不是真的自卑,但是你过分谦虚就给人留下自卑的印象。”  人不可以有傲气,不可以太张扬,但也不可以太谦虚、太低调。纵然谦虚是美德,也要适可而止。李开复说“谦虚不失自信”,说的就是谦虚的同时要给人自信的感觉,万不可因为谦虚而给人不自信的感觉。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你还有什么竞争力可言呢?  在这里不妨举一例:  小韩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而且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他去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面试时,招聘领导问他:“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吗?”  小韩谦虚地答道:“现在我还不敢说自己能胜任,但是我保证会在工作中多向领导请教,多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  过分谦虚——埋葬竞争力的坟墓(3)  之后,招聘领导带着小韩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看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后,小韩显得有点惊讶,说:“哇,这么先进的设备,我以前怎么没有?过呢?”他激动地对身边的领导说:“如果公司聘任我,我一定珍惜机会,努力钻研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  可是小韩的愿望未能达成,他应聘失败。小韩感到纳闷,就打电话去公司询问,招聘领导告诉他:“我们招聘的人才,必须能胜任本职工作,要能立即派上用场,而不是招收培训生。”小韩从招聘领导的话语中领悟到含意,悔之晚矣。  小韩的失败让人感到惋惜,但是那又能怪谁呢?怪他自己太过谦虚,让人觉得他没有自信、没有实力。这样的话,即使他再有才华,别人也不知晓,又怎么能看重他呢?即使他的能量有人知晓,但是他畏畏缩缩?显得不自信,别人也难以认可他,他又怎么能在竞争中获胜呢?  有些年轻人办事能力本来不错,事情办得也很好,但是在别人面前,却谦虚地说自己办得不好,而说完之后却又无法掩饰自己的得意之色,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假谦虚。只不过当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却把他看扁了,认为他是个虚伪之人。因此,过分谦虚是不值得提倡的,过分谦虚有骄傲、虚伪之嫌,是不受欢迎的。每个年轻人都应具有谦虚的美德,但是不要过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能力就说“有”,没能力就说“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优点?谦虚得没了自信,也不要矫揉造作,故作谦虚,否则将事与愿违,让你失去竞争力。  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1)  既不能因为过于自信而跌入自负的深渊,也不能因为过分地自省而加入自卑者的行列。在自信和自省这组对立统一的逻辑概念之间,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李开复语录“怎样成为21世纪的人才?首要条件是自信中不失谦虚,谦虚中不失自信。”这是李开复与大学生们分享的成长领悟之一。他认为自信和谦虚不是矛盾体,而是统一体,一个既自信又懂得谦虚的年轻人,才是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自信、谦虚是年轻人的首选品质。  考试结束后,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分数。爸爸对孩子说:“考得好吗?题做完了吗?你估计能考多少分啊?”他还说:“做人要自信啊,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你也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你要坚信你会考得好的。”  妈妈却说?“做人要谦虚、低调,像竹子一样虚心,只有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不断进步。即使你这次考得不错,你也要虚心和别人研究讨论错题。”  孩子感到很不解,问:“我到底是该走自信张扬的人生之路,还是该做谦虚低调的自我,自信与谦虚是否矛盾呢?”  对此,李开复表示,自信与谦虚并不矛盾,是可以紧密结合的。真正的自信,是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能力充分相信;真正的谦虚是指不自满,愿意接受批评,虚心听取意见,主动向人请教。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往往虚怀若谷,谦虚好学,又不失自信。  每个?轻人都可以做到自信谦虚,在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决心完成某些事情的同时,虚心学习和吸取一切完成自己目标所需要的意见、建议、知识、技巧、力量,才能使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上的谦虚才称之为是真正的谦虚。  生活中,有些年轻人经常表现出很像谦虚的样子,但要细究的话,其实算不上谦虚,谦虚是需要自信和底气作支撑的。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如果诚恳地说:“我这人没有什么能力。”这其实不是谦虚,而是坦诚。一个毫无才学的人,如果认真地说:“我这人什么都不懂。”这也不叫谦虚,只能叫实在。这两种人即使有自信,其自?也不是源于实力,而是源于无自知之明。没有自信支撑的“谦虚”,那不叫谦虚,而叫心虚。自信支撑谦虚,谦虚升华自信(2)  谦虚不失自信,因为自信是谦虚的支撑;自信不失谦虚,因为谦虚能升华自信,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魅力。那些有影响力、受人欢迎的人,他?通常都是“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的人”。  同学悄悄告诉小林:“虽然学生会主席竞选结果还没对外公布,但我看到了结果,你成功当选了学生会主席。”  “哦,是吗,谢谢你告诉我。”小林会心地笑了,被认可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过一会儿,又有一个同学神秘兮兮地跑过来对小林说:“二十多人的竞选,你获胜了,而且还得了全票。”  “是的,我早预料到了。不过,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得到全票。”小林笑着说。  同学睁大眼睛说:“啊?你好像不谦虚呀?”  小林带着疑惑的眼神问他:“难道你认?我当之有愧吗?”  同学忙说:“那倒不是,说实话,你竞选时的表现是最好的。”  “这就对了,所以我没必要谦虚地说‘我不行’。作为一名担任学校干部多年的学生,连这点自信都没有,那还竞选什么?怎么让人相信我能做好工作呢?”说完,小林和同学相视而笑。  随后,小林对同学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那是我应得的,我参与了整个二十几个人比赛的全过程,我真的表现得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大家公认的。  “当我站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时,我看到大家的目光炯炯有神。当我把学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的解决之道介?给大家时,我看到大家在频频点头;当我结束竞选演讲时,大家给了我雷呜般的掌声;当我走下台时,大家都来向我祝贺,对我说:‘我好佩服你!你真棒!’  “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也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为什么还要谦虚呢?如果再谦虚说自己不行,比自己强的人还很多等,那是不是有点做作?算不算虚伪呢?”  最后同学向他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果然,在之后的相处中,小林很受同学们的信赖和欢迎,小林在同学中间也很有影响力。  事实上,小林并没有自夸、自傲,他只不过实事求是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在得知自己获得?票通过时,他说的那句“我没想到的是我会得到全票”,其实就是一种恰当的谦虚。这种谦虚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谦虚使他更有魅力。  正如李开复所说:“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自信中带着点谦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谦虚中不失自信,会让你更容易得到信赖。怎样把握自信与谦虚呢?有人说,谦虚是表现在嘴上的,自信是体现在行为和表情上的。这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即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谦虚,做事的时候要自信,这样你才能提升自己的魅力及影响力。谦虚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自己,要表?出自信;自信的时候,不要提醒自己谦虚一点。没有人因为你自信,就认为你的谦虚是虚伪的,也没有人因为你的自信中带着谦虚,就认为你不自信。当然,这里的自信与谦虚应该是真正的自信与谦虚。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信和谦虚,你将给人成熟、稳重、有魄力、能力强的印象。  兴趣有多大,天赋就有多大(1)  很多优秀的人都是没有天赋的,他们之所以成就斐然,是因为他们的兴趣。  ——李开复语录天赋是什么?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很抽象,难以捉摸。在李开复看来,“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人物都谈不上有天赋,他们之所以能有大成就,是因为他们追随了自己的兴趣。  很多年轻人认为,大多数做出卓越甚至惊人成绩的人,都是有天赋的。但是李开复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古往今来,真正从头到尾一直被人认为是有天赋的人并不多。仅有的人物,如达芬奇,从小精通音乐、美术、天文、地理,或者小小年纪就有发明创造的人,这种人可以说是有天赋的。  但是,这种人不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目标,即使你想学,也是学不来的。因此,我们没必要把自己和这类千年难遇的奇才定义在一起。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那些追随兴趣、有所成就的人。比如,爱迪生,虽然他小时候被人说成是笨小孩,但是后来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搞发明,并获得了伟大的成就。还有爱因斯坦、牛顿、比尔?盖茨等,他们小时候并非才华横溢,并非天赋过人。  李开复认为,“天赋”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如果说某个人没有天赋,好像是在说他天生是个失败者。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对美术和设计没有天赋,但从小到大,他一直对其保持着很大的兴趣,他最后依然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成就。通?追随兴趣,他获得了成功,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所以说,如果硬要说天赋,那么兴趣就是天赋,而且是最好的天赋。  上小学的时候,小潘特别喜欢画卡通,但是画得相当难看,连一个机器猫的外形都画得歪歪扭扭。但是他没有在意画得好不好,只是因为喜欢而已。在他小学课本空白处,龙珠、机器猫、蜡笔小新等是“常客”。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样画,他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去画。  据小潘说,父亲一直反对他乱涂乱画,撕了他不少画,扔了他不少画笔,通常他要把画好的画藏起来。否则,很可能被父亲扔掉。在父亲的阻挠下,小潘画画的兴趣?来越浓,他也越画越好,最后不少作品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有的作品还得到专家肯定。  小潘有画画的天赋吗?没有,刚开始他画得很烂,但是他对画画感兴趣。他喜欢忙里偷闲地画,最后画出了成就,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可以说,是兴趣促使他在画画方面取得成就。  还有一个年轻人,他小时候喜欢唱歌,但是他唱得像鸭子叫一样,声音不大,沙哑难听。虽然在初中的时候,他开始玩吉他、写歌,但就是没有勇气在大家面前唱歌,因为他知道自己唱歌实在难听。因为难听,所以不唱,也因为不唱,所以一直都很难听。  对于这点,他一直没?信心,因为他一直认为唱歌好的人,都是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直到上了大学,他无意间看了一本音乐教材,才知道唱歌好不是因为嗓子天生好,而是通过后天的练习。从此,他改变了对唱歌的态度。走在路上、洗澡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睡觉之前,他都忘我地歌唱,而且还有勇气主动登台演唱。  正是因为他对唱歌感兴趣,又坚持不懈地练习,他的歌唱才能才被挖掘出来。后来,他成了一位小有成就的歌手。  兴趣有多大,天赋就有多大(2)  天赋是什么?天赋就是兴趣,与其说一个人靠天赋成功,不如说是靠兴趣成功。李开复告诉年轻人,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后,要做的就是坚持了。无论是画画、唱歌,还是别的什么,只要你对其感兴趣,你就会有热情去坚持学习、练习。  兴趣固然重要,但若只有兴趣,却不去持续学习,那也是很难取得成绩的。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付出了充满激情的努力。比如比尔?盖茨,因为对电脑软件感兴趣,他才会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最后才得以成功。如果说比尔?盖茨有软件开发方面的天赋,其实并不科学,相比之下,说他有这方面的兴趣更合理。他的兴趣有多大,他的天赋就有多大,他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任何抱怨自己没有某方面天赋的言论都是可笑的,任何抱怨自己没有天赋的人都是可悲的。如果你没有某方面的天赋,你可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进步,直至获得成功。从这个角度说,你的兴趣有多大,你的天赋就有多大。  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1)  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李开复语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开复非常喜欢这句话,他在给大学生演讲的时候,曾经说过:“让兴趣指引你们前进的方向。”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具有重大的影响。  李开复讲述自己从进入小学,到出国留学,大学里选择计算机专业,到离开苹果,离开微软,离开Google,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李开复一直认为自己喜欢法律,希望将来做一名律师。由于哥伦比亚大学新生入学时,没有规定专业,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大概意向,因此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转系的事情。  之后学校安排李开复进入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当他与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看到了差距。他不但技不如人,就连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大家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实?平。  渐渐地,李开复的数学成绩越来越落后。当他上完那门课后,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但他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另一方面,李开复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没有因为数学的“美”而痴迷。  有“趣”的地方就有人生(2)  在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后,李开复的未来之路将通往何方呢?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回忆当时换专业时的想法,李开复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兴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如果将来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于是李开复放弃了政治科学,放弃了之前的“律师梦”放弃了数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专业呢?因为在高中时,李开复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写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计算的结果打印出来。李开复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才知道那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个解。因此,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一直在打印,一箱打印纸全部用光了。  在那之后,李开复一直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在大一时,他为自己不用打卡就能使用计算机而感到惊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还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并对那些充满魔力的语言无比好奇。  几个月下来,李开复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相当的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他的数学天赋。他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时,同学们还在画flowchart(流程图),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他总是比别人早交卷。他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他是“计算机天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而他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他一生的意义所在。  在这之后,李开复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天晚上,他都能在电脑室里享受快乐,经常稍不留意就在那?待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表现给了李开复强烈的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  在兴趣的指引下,李开复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有学习的热情,他的计算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这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苹果、微软、Googl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在计算机行业取得成就作好了充分准备。  从李开复的大学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对计算机知识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对计算机科学充满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才会专注地投入,也才会学有所成。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心的兴趣,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顶点。因此,年轻人应该相信兴趣是人生的导师,它可以让你充满学习的热情,还能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之道。  “爱”不是凭感觉,而是靠发展(1)  找到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有机会去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发现你的最爱。  ——李开复语录李开复多次收到大学生的来信,很多学生在来信中表示:在学校无所事事,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对此,李开复说:“找到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有机会去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发现你的最爱,这正是大学可以提供的独一无二的机遇。”  他建议大学生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图书馆、旁听、网络、讲座、打工、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专家,在广泛涉猎的过程中去发掘自己的兴趣。  李开复之所以这样建议,与他自己的成长历程关系很大。当初,如果他只是乖乖地去上法律课,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课、不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是绝对不可能发掘出自己对计算机的强烈兴趣的。在多方面尝试的过程中,李开复的视野得到了开拓,收获了不少教益。因此,他建议大学生和年轻人:“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  当年李开复进入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选老师。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李开复才幸运地碰到了他的恩师——罗迪教授,从而选择了他的博?题目——语音识别。  在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里,李开复说他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过:“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他希望广大学生尽力开拓视野,这样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更重要的是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事实证明,李开复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可以从一些伟人身上找到例证。比如,希尔顿曾经说过,他花了32年的时间去发掘自己的长处,在人生职业的开始,他不过是个小职员,但是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华盛?起初也只是一个验货员,但是通过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最后获得了成功;毛姆提笔写作前读的是医学,但他最终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事业,从而走向成功。他们成功的轨迹不一样,但是有共同的特点——在广泛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发挥兴趣,走向成功。  “爱”不是凭感觉,而是靠发展(2)  所以,年轻人不能因为外在的原因被纳入一条固定的轨道,失掉应当属于自己的天地。也不能因为暂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而犹豫不决,而要勇敢地开拓。通过多方面尝试,你会发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到底能干什么。  现在很多年轻的学生在发掘兴趣方面有一个误区,他们常常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兴趣。对此李开复表示,选择兴趣要客观,不能轻易被他人左右,不能认为那些有趣的、但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是自己的兴趣,而需要充分体验,这样才能知道那到底是兴趣还是憧憬。  李开复还举例说:“兴趣不一定就能够当做职业,喜欢玩网络游戏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天赋来开发网络游戏。有兴趣也不代表你有天赋,不过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结合点,譬如你在数学方面有天赋但同时也喜欢计算机,那么可以从事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当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这件事上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这件事情充满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这时候,你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非常容易取得成功。相对来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事半功倍,成功的可能性会高得多。虽然你能靠自己的资质或才华把一件你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好,但是你很难将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因此,每个年轻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再努力一点,特长就会有了(1)  在大学里坚持天天做一件相同的事,很能锻炼我们,试试便知。  ——李开复语录很多人喜欢拿“天赋”说事,但是广东省首枚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获得者陈启峰,在获奖时表露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没有什么天赋。兴趣和努力比天赋更加重要。”他认为获得金牌不是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兴趣,再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把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特长,在外人看来那是他的天赋。  事实上,李开复的成功也能证明这个道理。有人说他有学习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天赋,而他认为是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促使他有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取得了一次次成功,收获了许多快乐。就这样,他对计算机的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学习……收获……快乐……学习,最终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成了他的特长,助他在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天赋是什么?李开复说:“天赋就是兴趣。”确实,如果你能坚持自己的兴趣,你的兴趣迟早会变成你的特长,当你成功的时候,别人会说你有那方面的天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成长的故事就是极好的例证。  马云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除了英语,其他功课都非常平庸。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对马云唠叨什么,马云都用所学的英语回敬他,这时父亲又惊又喜,说:“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  其实,父亲已经发现马云对英语感兴趣了,于是他经常骑车带着马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在这个不断坚持的过程中,马云水平不断提高,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因此每次考试的时候,马云几乎都能包揽全年级的英语第一名。但是这无法遮掩他严重偏科的事实,当时班里的同学都说马云有学习英语的天赋,但是他心里明白,英语成绩好不是天赋使然,而是兴趣和努力使然。  再努力一点,特长就会有了(2)  很多人都羡慕那些兴趣广泛的人,因为兴趣广泛确实有助于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广泛兴趣的人能快速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并善于探索和创造。但是,如果只是兴趣广泛而不能稳定、持久,缺乏对兴趣的坚持与投入,三天两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兴趣,对于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有位大学生在网上给李开复留言说,很小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他非常羡慕其他小朋友,因为不管是“科学家”、“老师”、“医生”、“律师”或是“作家”,至少他们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他从接触那个问题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在思考那个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迷茫。  在上大学之前,他知道好好学习,考个高分再说。上了大学后,他也像开复老师说的那样——积极尝试,多方面尝试。比如,他担任过学校老乡会的会长、社团的团长、班长,还参加了很多体育活动,对于这些,他都比较感兴趣,只是不那么特别感兴趣。按理来说,他接触的方面很多。可是,直至今日他依然感到迷茫,不停地问自己:“我的兴趣及优势在哪里呢?”  其实这位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都遇到过,他们有广泛的兴趣,乐于接触和尝试不同的领域,尽可能让自己的视野得到开拓,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坚持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虽然兴趣广泛,但是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略知皮毛,这样当然难以使兴趣变成特长,也就难以变成竞争优势。  李开复认为,年轻的大学生应该注意寻找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兴趣,然后重点培养,坚持不懈地“钻进去”,尽可能做到精通这一方面,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兴趣变成特长,在竞争中成为一个“杀手锏”。显然,这个时候的兴趣不再是单纯的兴趣了,它已经在无形之中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天赋”。  与之相反,他不赞同年轻人不停地改变兴趣。他曾建议年轻人要多方面尝试,去发掘自己的兴趣,但是他也强调过,在发掘多个兴趣后,应该有侧重地培养某个或某几个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兴趣变成特长,拥有了专长,成功才会变得容易许多。中国有句古话:“纵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可是一技之长从何而来呢?那是需要不断培养出来的。当你发掘出自己最出色的兴趣后,要做的就是坚持你的兴趣,发挥、提高你的兴趣,唯有如此,你的兴趣才会变成专长,才会成为你的优势。  自己选的,怎能不爱?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  ——李开复语录在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里,李开复和年轻人探讨了应该怎样度过大学?活。他说,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不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于是带着无尽的后悔去应对专业课程,这种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把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荒废了;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没兴趣”为借口,逃避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  李开复明确表示,这些“享受”大学生活的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他说,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那么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该尽力把本专业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  李开复还?示,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或许你对其中的某个领域会感兴趣。如今,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点往往是新增的亮点。因此,只要你尽力去接触、去尝试,就有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而把你对本专业的兴趣培养起来。这就是他所说的“爱你所选”,培养兴趣。  李开复还举了“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的例子,他说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但是你一定没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  从另一方面看,如果你打算毕业?进入其他行业,你依然有必要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会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打个比方,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李开复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有时,困难或偏见会让你看不清楚兴趣,例如,以前我以为自己很不喜欢演讲,但是后来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必须学会演讲的技巧,经过多年持之以恒地练习,再通过演讲成功的体验获得满足感,我发现我原来很喜欢演讲。”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信中这样说。  “爱你所选,努力去培养兴趣”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校大学生,同样值得工作中的年轻人尝试。现在有些年轻人三天两头换工作,他们的理由就是“我不喜欢,干得没劲”。不论是什么想法,说到底与个人对工作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或许正因为这样,很多人才会提倡“爱一行,干一行”,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赞成“干一行,爱一行”。前者是选你所爱,后者是爱你所选。  从社会现实来说,爱你所选是一种现实的、理智的做法。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很爱一个工作,很想去尝试,也可能会受限于能力、机遇等多方面因素,能干上这一行是很困难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能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多,更何况要找到既专业对口又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近年来,跨专业、跨行业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跨行业工作后获得较好发展的例子也不少。如果我们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总想着跳槽、换行业,我们就不可能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地工作。如此一来,我们虽然有可能在频繁跳槽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是在频繁跳槽中荒废大好时光的可能性更大。  相反,如果我们很难改变现实,那就应该理智一点,努力去适应它,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断的了解中,慢慢认清这份工作的优点,培养对这份工作的兴趣,最终爱上这份工作。况且,?我们不熟知的领域,我们完全有可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就轻易放弃,实在是一种草率、盲目的做法。  李开复认为,兴趣确实会给人带来动力。但从心理上来说,人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人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如果我们不去亲身了解、不去积极努力,仅凭个人的主观想法或道听途说,是很难培养起对当前工作的兴趣的。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兴趣,而去生硬地衡量工作。当我们选择了一份工作后,有必要尽最大努力去“爱我所选”,这里的“爱”是一个努力尝试、感触,慢慢找到兴趣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培养自己,是?有可能从一个原来不喜欢的工作上找到兴趣的。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自己从“对某个领域没兴趣”转变到“感兴趣”呢?在此介绍三种培养兴趣的方法:  (1)增强自信法  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没有自信而失败。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事实上,不少学生因为对学习某门课程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心理,才导致丧失了兴趣;不少年轻人对做好某项工作没有信心,便产生了焦虑和紧张,继而丧失了兴趣。所以,想要培养兴趣,要从增强自信心入手。  你可以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学习的兴趣。你还可以尽量想当天愉快的事情,如“今天我又记住了20个单词”,“今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知道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进步。当你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后,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烈。  (2)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领域,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比如对物理不感兴趣,在学习之前,可以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让自己兴奋起来,大声说:“物理,从今天开始,我会越来越喜欢你!”“可爱的物理,我对你很感兴趣!”每次学习物理之前都给自?积极的暗示,坚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语言将进入你的潜意识,一旦进入潜意识,你对物理的兴趣可能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同样的道理,你对某个工作没有兴趣时,你也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时,在上班的途中,不断给自己暗示。当你兴奋地、快乐地面对时,你很容易从中找到愉悦的感觉,很容易找到兴趣。  (3)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假装对某一门课感兴趣,并坚持下去,也会收获很好的效果。你需要不断肯定自己,赞美自己,表达对那个领域的喜爱,当你有了一点兴趣后,要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你选择了一个专业、选择了一个工作后,首先不要急着下定论:“我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没有兴趣。”而应该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寄予美好期待,相信自己会喜欢上它,然后尽己所能地去积极尝试,努力培养自己对这个领域、这个工作的兴趣。在我们这个社会,坚持“爱一行,干一行”的人能够取得成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能取得成就。这就是说,我们既可以走“选己所爱”的发展道路,也可以走“爱己所选”的发展道路。所以,请不要在开始之前就抱定自己没兴趣,想使自己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兴趣往往是在增长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只要你努力去尝试,就有可能发现在自己原本不感兴趣的领域,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兴趣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1)  兴趣是有好坏之分的,积极健康的兴趣能助你扶摇直上,不良的兴趣会将你推向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  ——李开复语录很多人?说兴趣是个好东西,兴趣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许多成就卓越的人,都得益于自己对兴趣的追寻。典型代表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比尔?盖茨,等等。可是李开复认为,兴趣是有好坏之分的,积极健康的兴趣能助你扶摇直上,不良的兴趣会将你推向万丈深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由客体的生活意义和对主体的吸引力所决定。兴趣的产生基于需要,有的人觉得搞发明研究、看书、练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为了获得这种情感需要,他会不断坚持这些兴趣爱好,最后有可能在这些方面做出伟大的成就。  相反,有的人觉得从打打杀杀、抽烟喝酒中,赌博、玩网游中获得快感,于是他们不断坚持,不知不觉中使自己堕落了,甚至误入歧途。比如,青少年中犯罪行为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的不良兴趣有关。有的年轻人痴迷打网游,没钱就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可见,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可以提升人的素质,不良的兴趣会使人堕落。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品格、才能、理想、目标的综合体现,培养有益的兴趣能使我们形成厚德载物的品德、超凡脱俗的才能、崇高远大的理想、积极的人生目标。因此,年轻人应该努力培养好的兴趣,杜绝坏的兴趣,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成长和成功的推动力。  培养健康的兴趣,主要是指培养那些有利于学习、生活、工作的兴趣。年轻人应该注意选择那些与社会发展和对自身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作为兴趣的对象。例如,阅读、下棋、书法、绘画、集邮、体育运动等,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兴趣,它们能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对锻炼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思想、增强我们的体魄很有帮助,也就是说对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兴趣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责任(2)  兴趣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有的人天生喜欢文学、音乐、运动等。李开复认为,如果年轻人没有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天的努力,培养自己对某个领域的兴趣。比如,通过不断接触和尝试,你可能会爱上象棋,继而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不断参与,你可能爱上足球,继而“迷恋其中”。  兴趣是一种爱好,有时也是一种责任,李开复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曾经说过,要把公益做成一种事业,并多次表示自己对此感兴趣。这正是“兴趣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他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多次到各地高校演讲,帮助年轻的大学生释疑解惑。李开复说:“一定要帮帮他们,我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他尽可能回复学生写给他的信,接受邀请为大家作演讲,他能做的,?会不遗余力。  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应该趁着青春年华,努力充实自我,既可以培养出阅读、写作、书法、计算机等有益于事业发展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唱歌、绘画、下棋等放松消遣的兴趣。通过你的兴趣,别人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因此,如果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就有必要培养健康的兴趣。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类行为的共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你全身心地投入,释放强大的潜能。因此,努力培养有益的兴趣吧,然后带着兴趣去努力,你将收获精彩的人生。良好的兴趣对年人的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不良的兴趣会成为成才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年轻人应该努力寻找、培养对自己身心有益的兴趣。只有这样的兴趣,才值得你去坚持,只有这样的兴趣,才会成为你最好的老师,成为你事业有成的助推器。  你喜欢和擅长什么,将来就做什么  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李开复语录毋庸置疑,一个人?得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他后天的努力和机遇,另一方面,与他的天赋和兴趣也是分不开的。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内,更容易取得成功。就像李开复当年从自己不感兴趣的政治科学,转系到计算机专业,并且在其职业生涯中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包括现在创办“创新工场”。  李开复的成功给每个年轻人所带来的启示,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来做”。显然,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早点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经常有大学新生跟?说自己迷茫,没兴趣、没激情。实迷茫是正常的,不知道迷茫反而不正常。”李开复说,“新生入学后,就要开始作人生规划,勇于多尝试,找到自己的理想,根据自己的性格、天赋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将来适合的职业。”爱因斯坦的成功最能印证李开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观点。  在上中学时,爱因斯坦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在上大学时,他对分子物理学非常感兴趣。他的天赋是具有严密的数理逻辑能力,他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分子物理学,施展了他的天赋——数理逻辑能力,最后发明了《相对论》。试想一下,如果让爱因斯坦在他不感兴趣的领域里?干他不擅长的事——当政治家、作家或是运动员,结果恐怕会一事无成。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不考虑兴趣与天赋,天赋是一个人技能的最基本元素,一种天赋可以适用多种不同职业。比如,如果你有很强的空间图形辨认能力,既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的潜质,也可以表明你有成为一名成功的雕刻家、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的潜质。  而天赋与兴趣又有密切的关系。李开复说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蕴藏着自己的天赋,但兴趣爱好不等于天赋。”他建议大家从众多兴趣中寻找天赋,并在规划职业生涯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面对如今竞争激烈,“僧粥少”的就业形式,即将走出学校的年轻学子将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转变。很多年轻人非常困惑:我应该选择什么行业?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公司?我适合什么样的职位?我应该根据专业还是根据兴趣来择业?如果你在进入职场之前还未清楚这些问题,那么你将会非常被动,有可能走很多弯路。  要想在职业生涯中事业有成,不能没有一个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简单地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结合自己兴趣、特点,?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这是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那么究竟怎样来理解职业定位呢?一言以蔽之,职业定位就要“做回我自己”,做本色演员。如果你能在社会分工的大舞台上扮演符合自己的角色,不用带着面具去迎合工作,你就能轻松运用习惯的思维方式,这样你在职场中将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首先,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性格天赋(本我),并能最多地用到你的性格天赋优势的职业,也就是扬“性格天赋”之长,避“性格天赋”?短。其次,当你选定了适合自己的目?职业后,还要找出取得这个职业的成功需要规避哪些短处。  比尔?盖茨的成功可谓震惊世界,他的职业规划同样遵循了性格天赋优先的规律,同时也兼顾后天的兴趣。小学时期,比尔?盖茨对电脑非常着迷,13岁时就能自修电脑程式设计。这是他对电脑的兴趣。  进入哈佛大学后,盖茨的兴趣朝多方面发展,他一直被“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困扰着。他说:“每件事看起来都那么吸引人,一旦你挑选一种,就必须舍弃其他种种。”于是,他开始不断思考:  “假如我到那家律师事务所,某某合?人可能讨厌我,指派我办很逊的案子,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相比律师,盖茨觉得自己更爱科学。  “我呆坐在寝室做个抑郁的哲学家,试着想清楚要怎么过我的一生。”盖茨觉得“抑郁”的哲学家也不是自己的偏好。  最终,盖茨放弃了与自己性格不合的律师、哲学家,选择了自己从小就着迷的,并且自身具备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计算机行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从盖茨的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也经历了择业的苦恼。不过机智过人的他顺应了性格天赋,然后考虑自己的后天积累,最终选择了兼顾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行业。在这个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保?下,他成为了世界首富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