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爱的五种能力》+2014升级电子版

作者:赵永久 字数:22189 更新:2023-10-08 21:38:31

爱的五种能力         ——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         赵永久 著作者简介:赵永久?情感教练催眠治疗师国家注册婚姻家庭咨询师浙江卫视《婚姻保卫战》情感专家黑龙江卫视《你好丘比特》情感专家天津卫视《幸福来敲门》情感专家?安徽卫视《幸福夫妻档》情感专家百合网《魅力爱人成长计划》情感教练世纪佳缘《魅力名媛 . 名师之约》情感教练北京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被《心理月刊》称为“中国首席情感教练”,近年来,在全国主讲了两百多期婚恋心理成长学习小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时尚》、《心理月刊》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众多学员参加课程后已经收获爱情,迄今为止,学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是我早点参加赵老师的课程就好了!”第一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  在我和太太结婚的前两年,我们过得很辛苦,完全不像恋爱时想象的那样美好。我们经常吵架,曾经的浪漫荡然无存,两人心中经常充满了怨气,稍有不如意,便会引发一场冲突,更谈不上什么幸福。  我记得比较清晰的几次争吵,都是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在床上发生的。我反复想让她认识到她自己的错,而她情绪一上来,便会冲过来抓我。我用力抓住她的双手不让她抓,她用力想挣脱。经常是这样僵持了一阵儿,我们都累了,就以这样的姿势睡着了。  有一次,我刚睡了一会儿,在睡梦中感觉有人骑在了我身上,我睁开眼睛,在黑夜中我看到她摁住我说“我恨你,我恨你!”  那一刻,我很愤怒,把她从身上推开,任由她蒙在被子里哭泣。我也很委屈,躺在床上,两行热泪从眼角留下。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想放弃,可想到襁褓中的儿子,又于心不忍,我实在不愿让他在成长中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爱。  我的婚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我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婚后的生活会这样?继续跟她生活我痛苦,分开我更痛苦!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感觉自己像被关在了一个牢笼里,四周都没有门,不见天日,看不到希望。  有时我会这样安慰自己,为了孩子,我就委屈一下自己,忍到孩子十八岁,等孩子成人了,实在不行就和她离婚。  就像苹果砸到牛顿头上一样,或许解决很多重大问题的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的,我的婚姻在我偶然参加了一个课程后发生了转机。  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一个自我成长的课程,课程本身并不是针对婚姻问题的,却歪打正着,把我的婚姻后续发展方向打到理想的轨道上了。  老师要我们大家做一个游戏,学员被分成几组,我被选为其中一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参与游戏。我理解错了游戏规则,组员中有人理解对了,他们告诉我时,我却不听,坚信我自己是对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输了。  老师点评时说:“永久,你有没有发现你们为什么输了?你的理解是错的,有人理解是对的,可你根本就不听他们说话,就相信你自己是对的。不聆听别人,那么自我,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小组,怎么会不失败?”  说到这里,老师并没有停止,他下面的一句话也许是无意中说出来的,但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轨迹,包括事业和爱情。  他说:“如果你结了婚,就这样的性格特点,估计你也幸福不到哪里去!”  这句话,像一股巨大的力量撞到我心灵深处,我被深深触动;又像有人给迷迷糊糊的我泼了一脸冷水,我瞬间清醒。我立即就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我的婚姻不幸福,难道是我的问题?”  结婚以来,我一直以为,我们之间主要是她的问题,我是没错的。如果我错了,那就是我找错了人,找了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女人,几乎每次吵架都是以她先生气而开始的。  但那个失败了的游戏,刚刚发生的事实,已经证实了我分明是会犯错的。难道在我的婚姻里我也有错?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带着这个问题,在课程结束后,我开始了自我觉察和思考的过程,开始观察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我的内心反应,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也摸到了这扇通往幸福的秘密通道的大门。  人的命运也许就是由自己的注意力决定的,当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向内找时,我的婚姻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变化的还有命运的轨迹。第一章 向内找,发现幸福之路  在开始觉察我们的互动方式几天后,我就发现了我们之间的一个小模式:  我太太婚后开始容易忘东西,比如忘了关水、关火、关门,还有时出门忘带手机、忘带钥匙,曾经买菜时把钱包忘在买菜的摊位上。生活中的东西用过了就随手放下,很少归位,所以,她经常找不到东西。  我是一个很少忘东西的人,自然也不允许她忘。一遇到她忘东西时,我就会指责她,批评她。在这之后,她的脾气越来越差,忘东西的次数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我对她的失望更多,于是更多的指责、批评她,然后,她忘东西更多,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关系的恶化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决定从这里开始尝试一下,做些改变试试效果。  随后,当我发现她再忘东西时,不再指责和批评,而是装着不知道。看到她出门时没有把放在桌上的手机拿走,我也不说话。就这样,等她发现时,会匆匆忙忙的回来取手机,我就装模作样帮她找手机。  记得一个冬季的傍晚,她下班回家开门时发现没带钥匙,就给我打电话。我当时还在单位,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她就在门口冻了一个多小时。北京的冬天很冷,那一次她冻的浑身冰凉。  令我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我发现她忘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虽然这是我期待的结果,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我还是深深被震撼。  我之前指责、批评了几年她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的特点,当我不再指责和批评,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发生了改变。  而且她的情绪也更加平静,我们吵架的次数大大减少,关系好转,愉快的时间多了起来。乌云密布的生活里,开始照进了些幸福的阳光  这真是令我太惊讶了!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找她的原因、改变她,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我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指责和批评的模式,不再改变她时,她反而自己变了,我们之间也变好了。  到这时,事实已经摆在了我面前,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是我有问题。我不接纳她,不允许她有缺点,只知道批评和指责,一心想着改变她。  此时,我又自责,又有些兴奋。自责以前错误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兴奋是因为我隐隐感觉到,我可能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至于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当时并不确定。  我亲眼看到了她的变化,亲身体会到了我们之间关系的改善。我知道是由于我对她从不接纳到接纳导致了这个结果,但其中的是什么原理我当时是不明白的。  多年之后,当看到风靡全球的《哈佛幸福课》时,我找到了接纳会导致成长的科学依据。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课中讲到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做的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对处在迷宫中正在寻找出口,以及已经走出迷宫的小白鼠,分别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小白鼠学习会走迷宫,主要是在走完之后的休息时间,而不是走的过程。用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来来回回在迷宫里跑得很辛苦的小白鼠,并没有那些跑出去之后休息一下,坐在那里喝点儿小酒的小白鼠更快学会走迷宫。”  实验人员认为,小白鼠在放松、安静下来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回忆走迷宫的过程,重放、整理记忆,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学会了走迷宫,而非主要在过程之中。  实验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他们称为内省式学习。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在这一点上,人的学习机制和小白鼠一样,都是在安静下来后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安静下来的人,学习的效果更好。  这一点,在我近几年给大学生们演讲时,顺便做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情感、恋爱等问题,近几年,北京部分大学的心理协会等社团会邀请我去给大学生们做恋爱、情感心理培训。每到一个大学讲课时,我都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然后让觉得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们举手,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超过1000人。    举手的学生占比,呈现出一种规律: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举手的学生越多。  也就是说,高考时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婚姻幸福的比例越高。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举手的比例超过50%,其他大学举手比例都在50%以下,有40%多点的,有30%多点的,我去过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举手的人数低于20%。  这说明,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学习成绩容易好。为什么呢?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经常吵架、冲突、相互攻击、或冷暴力。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在家里时内心经常难以安静下来学习。  而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婚姻方面的过多压力、紧张和焦虑,经常能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按照安静下学习的效果更好的原理,他们有更多机会在大脑中重现所学内容,加强记忆。  我太太婚后忘东西这个特点,首先跟婚后的生活压力增大有关,婚前在她的原生家庭里,需要她考虑的事情很少,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婚后她又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需要考虑双方老人、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一时没有适应婚后生活的她,精力有些不够用,难免会顾此失彼。  按照麻省理工大学这个实验的原理,如果我能理解她,接纳她,她更容易安静下来,也更容易从实践中学习,成长自己,适应婚后的生活。而当时执迷不悟的我,只是一味的指责她、批评她,不接纳她。这不但使她安静不下来,还增加了她的压力和焦虑,使她更容易忘东西。  就好像实验中的小白鼠,如果每当它们出了迷宫,实验人员就拿小棍驱赶它们教训它们,不给他们安静的机会和空间去重新通过回忆加工信息,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会走迷宫,甚至,它们会讨厌走迷宫这件事情。  而后来我故意看见我太太忘东西时不说,她先是没有了来自我的压力,焦虑自然会降低一些,无意之中给了她安静下来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她更容易反思自己,成长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两个月之后她忘东西次数减少了的现象。  这意味着,爱人犯错误的时候,会本能的静下来进行反省,如果他已经有自责了,就不要再指责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不能安静下来,从而影响他的自我反省,他的注意力会从反思、成长上被转移。不被接纳的犯错,反而更不容易改正。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也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自己里边,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有爱的能力,离婚“没必要”  他们是一对结婚两年左右的年轻夫妻,理应还是如漆似胶的亲密状态,但他们的关系却已经水火不容了,经常生气、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然后冷战一段时间,收兵讲和。  并且,和平局面并不持久,很快又会因为一点小事,生气、吵架、摔东西、冷战,反反复复无休无止。半年来,这样非正常的状态已经成了他们家里的正常状态。  丈夫觉得妻子强势,不温柔,事业心太强,心思都在工作上,很少照顾家和自己。  妻子觉得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丈夫对婆家的兄弟姐妹给钱给物,照顾太多了,不应该这样。  丈夫想马上要孩子,妻子不想。两人都觉得对方不对、不理解自己,心里都极其委屈和愤怒。经过一段时间的争吵和冷战,两人决定离婚。  机缘巧合,就在两人商量离婚协议具体条款期间,通过朋友介绍,他们来到了《爱的能力》的课堂。来时他们的心情都非常低落,妻子基本是一说话就哭,丈夫黑着脸。  课上,通过与我现场对话和参与体验环节,丈夫意识到,妻子的强势是源自于她内心安全感的缺失,渴望通过控制、金钱等获得安全感。为此,丈夫开始有些理解妻子了,愿意尝试接纳真实的她,不再用对错来看待她,而是愿意陪伴她慢慢成长。  妻子也明白了,丈夫跟原生家庭的关系走得近,是很多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人共有的特性。儿时一起吃苦、务农、供他读书,一家人都希望有朝一日他能考上大学,到城市里生活,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现在,他终于在城市里安家立业了,如果不让他帮助兄弟姐妹,他会难以原谅自己,这是他的内心情感的需求。妻子也愿意不再用“应该、不应该”来看待丈夫,而是接纳他以及他的原生家庭。  课程最后分享环节,两人感触颇多,原来婚姻的经营还有这么多学问,一直以为是对方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够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缺少爱的能力导致。  离开课堂后,他们努力做课后八周的练习作业,寻找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不断调整自己,接纳对方,把原来对对方的不满和指责变为对自己的反思和完善。几个月后,两人决定不再离婚了。  最近,通过他们的微博,我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两周岁了。经常看到他们晒出女儿的照片,张张都透着股幸福的味道。  在爱情的关系里,当两人都向外挑剔对方的不足,注意力都放在对方如何不对、如何不应该的时候,心中就只有怨气甚至是恨。之后,要么相互抱怨和指责,要么隐忍,实在承受不了时,就想到了分手。人一旦开始向内寻找,就会发现问题不只是对方的,自己不能够接纳真实的对方才是问题的根本。  也许,人们如果愿意成长自己爱的能力,接纳真实的对方,离婚有时没必要。   有爱的能力,剩女“不愁嫁”  向内寻找、成长自己爱的能力,不只是已婚的夫妻,单身男女也是一样,因为恋爱也是需要爱的能力的。  她是一位未婚大龄女,在北京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十几年来为找男朋友奋斗不止。各色男人见了不少,有亲戚朋友介绍的,也有社交场合认识的,还有交友网站上联系的。结果要么是自己看不上对方,要么对方看不上自己,偶尔一个看对眼的,交往一段时间后,又逐渐没了下文,不了了之了,始终没有一个成功的。  在她看来,自己找不到对象的原因倒是挺简单:“就是缘分没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家里父母、亲戚也更加催得厉害。这缘分什么时候才能到呢?她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与众多单身学员一样,她来到课堂上时,也是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对于我这个情感教练以及《爱的能力》这门课程,她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但一个人只要愿意探索自己、成长自己,生活就不会亏待她。课程结束后,转机出现了。  之前她在找对象时,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她只要一发现对方有缺点,就很快会放弃,可谁又没有缺点呢?而且凭她的社会阅历,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已经练就了较高的洞察力,很容易看到别的缺点。只要看到缺点就放弃,让她错过了一些原本比较合适的男士。  通过参加课程,她终于认识到,人人都有缺点,不可能找到完美的人。如果谁以为自己找到了,以后也很容易会发现,那只是当时的“我以为”。她过于追求完美的爱人,容易发现对方的缺点,是自己内心恐惧婚姻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这又与她原生家庭父母的婚姻质量以及爱的缺失有关。  相亲时或恋爱中总盯着别人的缺点看,看到缺点就淘汰,逃避跟他们生活可能,看起来逃避的是有缺点的人,实际上逃避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  课程结束后三个月后,她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她接受了一个以前想都不会想的“缺点”,男友有一个孩子。他们确定了关系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并不长,我把其中的一部分摘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感受到她所领悟到的,关于寻找爱的真谛:  作为剩女的我,过去总是在不断地换恋爱对象,总是希望别人是完美的,不肯自我改变;不愿深入发展,稍有不顺心就放弃;总是在挑剔对方,而不是欣赏对方;总是对对方期望值过高;总想坐享其成,把人生的幸福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我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幸福。  现在我明白,人没有完美的,接受对方优点的同时,我也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缺点。快乐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要对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这些都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成长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的。  幸福是要向内求的,而不是向外求。  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收到了她的结婚请帖,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人得不到幸福,抱怨社会如何出了问题、男人如何不靠谱、女人如何不像话时,幸福反而离他们越来越远了。一旦开始了向内求,开始反思和成长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时,幸福就开始悄悄地向他们走来。  有爱的能力,幸福不是神话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男人和女人本来是一体的,他们力大无比,十分强大,这威胁到了神界。众神之神宙斯命阿波罗把人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人,另一半是女人,并且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从此,人们生下来后就有个愿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且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有时称呼自己的爱人也称为另一半)。  按照这个神话,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找到他你才完整,找到他你才幸福。真是这样的话,人类可够悲惨的,全世界这么多人,到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呢?凭人类有限的寿命,恐怕绝大多数的人要孤独一生了。  还好,神话就是神话,不是真的!  真实的情况是,只要你自己内心强大、人格完整、心中充满爱、拥有爱的能力,跟谁生活都是可以幸福的。当然,前提是对方要是一个心理层面的健康人。  从我发现我们之间的问题与我有关时,我就开始不断参加各种培训课程、看书、学习心理学,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成长,在这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持续前行。我和太太之间吵架越来越少,她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我心中“忍到孩子十八岁,等孩子成人了,我就和她离婚”的想法也越来越淡。  我也经常思考,既然婚姻和情感的经营是有方法的,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方法?为什么没有人教我们怎么经营爱情?为什么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提升爱的能力?  既然我的发现和努力,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我要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彻底解决我们的之间的问题,让我和我的家人更幸福,  另外,有没有可能把我的这些发现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在爱情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享受幸福?  抱着这个想法,我进行了更多关于情感经营和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后来,利用我在婚恋交友网站工作的机会,我开始把我的发现以培训的形式分享给更多人,教大家如何经营感情,提升爱的能力,让我没想到的是,课程很受欢迎。自此,也开始了我的情感教练职业生涯。  2008年,我创办了自己的婚恋培训机构,时至今日,课程已经开办近百期。  这些年,很多人因为接触这个课程开始向内心寻找自己的幸福,进而改变了生活。上过课的人们陆续介绍朋友和亲人们来到课堂学习,参加课程的学员越来越多。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有缘学习我的发现,拥有幸福婚姻与爱情,我把我这些年在婚恋经营上的发现和感悟,有关如何提升自己的爱的能力的方法,全部写在了你正在看的这本书中。看到这本书的人,是和我一样幸运的人,因为你拿到了通往幸福爱情宝藏的钥匙。  在本书里, 你将发现:  爱情的可贵之处,除了浪漫、美好之外,也还有其更加珍贵的功能,就是在爱情的关系里,你拥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所有在儿时没有成长好的人格特点,在爱情里,都能够再次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只有在爱情的关系里,才有这样的机会。  你还将发现,幸福不是神话,幸福就在你心里。痛苦往往来自爱的能力缺失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人无奈地跟我讲他们在爱情中的痛苦,其实,这都是跟爱的能力的缺失有关。  有一个女学员,她的痛苦来自老公的妹妹。  婆妹已经三十多岁了,未婚,亲戚朋友给她介绍了很多次对象,一直没有成功的。至今还是跟母亲、哥哥、嫂子住在一起。  妹妹住在家里,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却并不分担家里的生活费,挣的钱全部供自己享用或存起来。  但钱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妹妹和哥哥关系很好,经常是吃饭时哥哥给妹妹夹菜,妹妹给哥哥盛饭。闲暇之余,兄妹俩经常坐在沙发上聊天聊得很开心,把嫂子晾在一边,嫂子经常感觉这兄妹俩像“夫妻”,自己像个局外人。  为此,他们夫妻总是吵架,她感觉自己很不幸福,考虑要不要就此分开。  她感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向往的家庭生活是自己和老公能有独立的空间,她觉得妹妹应该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她更希望老公和妹妹不要这么亲密,应该和自己更亲密些。  这位女同学的婚姻不幸福,在她看来,是因为她老公和妹妹关系太亲密导致的,如果他们没有这么亲密,自己会更幸福些。如果改变不了老公和妹妹的亲密,她宁愿离婚。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兄妹俩的亲密上,也许我们会支持这个女同学。我们会说明显就是她老公和婆妹的不对嘛!哥哥都结婚了,兄妹就不能这么亲密了,他们需要照顾到嫂子的感受。看这一切多么顺理成章,嫂子又是多么的有理。  但是,如果说兄妹俩太亲密,真是嫂子不幸福的原因,那可就冤枉他们了,因为嫂子的不幸福,还是自己爱的能力缺失导致的。   没有爱的能力,换个人也不会幸福  如果说是老公和妹妹太亲密让这位同学不幸福,那么,这位同学离开这个老公,换一个老公,换一个家里没有这样妹妹的老公,就一定会幸福吗?  那可不一定,家里没有了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别的问题,没有了太亲密的妹妹,也许会有别人的情况,比如:他有在农村的父母和一群兄弟姐妹。  假设她说不找农村出来的,只找城市里长大的男人,也许他有一群好哥们,一有空就聚到了一起吃吃喝喝。  如果他没有那么多哥们,那他也可能是个工作狂,经常有重要的客户需要应酬。  如果他没有客户需要应酬,他可能经常在家写程序,没空理你。  或者他不是程序员,他可能是个整天满世界飞的“空中飞人”。  又或者他不是“空中飞人”,天天准时下班回家,但回家就坐到电脑前开始网游大战。  也许他都没有前面的这些问题,但他可能脾气不太好。  不要觉得我在拿少有的现象来普遍化,让我来告诉你真相,前面说的这些人都是我生活中的人。  脾气不好的是我曾经的楼上邻居,住在他家楼下时,经常隔着地板我们都能领略到他老人家的火暴脾气。  回家就玩网游的是我的一个原来的同事,周末经常玩通宵。  “空中飞人”是隔壁的一个企业主,一年四季到处出差,很少有时间陪家人。  程序员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总是把工作带回家,到家就进书房,对着电脑开始编程,很少跟家人沟通。  整天应酬客户的是我的一个多年的哥们儿,车后备厢里经常装着半箱茅台酒,偶尔我给他打电话时,常能遇到他在陪人喝酒。  有一群哥们儿的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此人人缘比较好,谁有困难他都乐意帮忙,大家都很喜欢他,就是很少见他在家,在哪儿都能遇到他,他乐于助人,喜欢热闹,就是不喜欢待在家里。  至于那个有着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有一群兄弟姐妹的,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本人,赵永久。  我的老家在农村,母亲已经过世,父亲很多年都一直生活在农村,十几年前才搬到城市跟我弟弟生活,而我的两个姐姐都在农村,所以,总想帮帮他们,难免要把我的爱分给他们一些。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跟不同的人结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那位嫂子,也就是我的那位学员,她如果换了一个老公,虽然没有了妹妹的烦恼,但生活总是有烦恼的,她会遇到其他的烦恼,只是嫁给不同的老公,遇到的烦恼不同而已。  其实,她需要的不是换一个老公,也不是一直这样不幸福地生活下去,而是成长自己内在爱的能力,幸福的生活就会到来。  如果她没有成长自己爱的能力,还是那么不允许别人,即便换了一个爱人,还是会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难以幸福。幸福不幸福,也许一念间  在婚姻和爱情中,看起来经常是人们遇到的问题影响到了感情,尤其是动不动就想用分手或离婚来解决问题的人,更是容易这样认为。而实际上,每对爱人都会遇到问题,未来会幸福还是会分开?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遇到的问题,还取决于人们对问题是如何归因的?  一类人在感情遇到问题时,容易归因为自己“找错人”了,这不是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既然是找错人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换人,分手或离婚。所以,这类人容易用换人的方式来解决感情中遇到的问题。在我刚结婚的前几年,我就是这样归因的,常常觉得只有换人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这个归因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一个怪圈:换人后,再次遇到问题时,还容易归因为“找错人”,解决的方法还是分手或离婚,然后再找一个,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在离婚率的研究上,发现了一个规律:结婚的次数越多,离婚率越高,直到第八次结婚,离婚率才会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离婚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让习惯归因为“找错人”的人结合在一起,在遇到问题时,双方都习惯了用“换人“来解决问题,离婚的可能当然越大。到了第八次婚姻,很多人就已经到了生命终点了,没有时间“换人”了,比如已故好莱坞女星伊丽莎白·泰勒(1932年-2011年),一生就结了八次婚。  倾向于归因为“找错人”的人,即便不想着换人,也容易去改变对方,让对方变成自己理想的爱人,而这正是很多人在感情里痛苦的源泉。改变和后边要讲的“影响”有本质区别,“影响”不会令彼此痛苦,而改变会。  另一类人这样看待感情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也许是我还没有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怎么解决呢?当然是学习如何跟真实的对方相处,也就是成长自己,调整自己,而不是改变对方。    这类的爱人也会遇到问题,但每一次遇到问题,都是了解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对方相处的机会。所以,同样是循环,但这类人在循环中得到了成长,感情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关系会越来越好。  前段时间,我因为出去办一件事情没有跟我太太打招呼,回来后发现她对此有情绪,我得出一个结论:她在意我外出办事时有没有跟她打招呼。这就是真实的她,我要怎么成长自己、学会跟她相处呢?以后出门办事记得跟她打招呼,这并不难做到。  这样归因的爱人是少数,幸福的夫妻也是少数,这绝非巧合。想要幸福,在遇到问题时,就要去思考怎么跟真实的对方相处,而不是动不动就想换人。  在这一点上,相当多的人们对待宠物的态度甚至要比对爱人还要好。养宠物的人很少动不动就把宠物闯的祸归因“养错宠物”了,而是归因“不了解它,不太懂得怎么养它”。人们总是认真研究宠物的特性,然后调整自己来适应它们。  最近朋友送给我们家了一条小狗,刚抱来的时候,它一直是在屋里大小便,搞得屋里臭哄哄的。后来慢慢发现,它大小便是有时间规律的,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我们只要在这三个时间段里带它出去,就能保证它不拉在家里。  它还咬坏了我太太三双鞋,为此,我们没有说养错狗了,再去抱一只不咬鞋的小狗,而是把鞋放得高些,让它咬不着。  这就是接纳真实的它,改变自己,学会跟它相处。  说个玩笑话,如果人们能用对待宠物的态度对待爱人,也许很多爱人之间,都会更幸福。我把这个道理讲给朋友听时,朋友说这话怎么听起来,像是人们对狗比对爱人要包容,爱人混得还不如狗似得的,或者狗都比爱人混得好。朋友的话,咋一听,觉得挺别扭,但仔细想,确实又是真话。  “找错人”还是“不会相处”?一个是外归因,一个是内归因,一个要求外界改变来适应自己,一个愿意了解外界,进而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也许在爱情里,一个人容易幸福还是不容易幸福?区别就在于自己遇到问题时的一念之间:是向外归因还是向内归因?  这些年,我收到不少人对我说,因为看了这本书,或上了这门课,想要离婚的夫妻不再离婚了。改变他们的,不是书也不是课程本身,而是他们自己的归因方式。当他们不再认为是“找错人”了,而归因为是“不会相处”时,就开始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开始了探索和寻找跟爱人相处方法的旅程,也走上了一条能让婚姻幸福的路。第二章 爱的五种能力是什么  正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爱上一个人不难,难的是如何跟相爱的人相处。爱是一门学问,并非天生就会,而是需要后天学习。  大多数人在原生家庭里,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父母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孩子长大了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人。常常导致付出的人真的付出了爱,被爱的人却感受不到,因为不会爱。  爱是一种能力,想好好地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了五种具体的能力,有了这五种能力,无论跟谁生活,都会容易幸福。  爱的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一个情商高的人,一定是这五种能力都高的人。或则说具备这五种能力的人,也一定是情商高的人。爱的能力,实际就是情商在婚姻和爱情里的具体体现。    爱的能力之一 “情绪管理”:  每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常常让与自己相爱的人痛苦,容易错失爱的机会,甚至会伤害人。  爱的能力之二 “述情”:  是指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感受。人们在表达和沟通上常犯的错误是要么有了情绪或需求不说,闷在心里,隐忍,等到忍不住了就爆发了,要么常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和沟通。隐忍伤自己,指责和抱怨伤害对方。而述情是情感关系里最合适的,不伤害任何人的沟通方式。  爱的能力之三 “共情”:  理解并支持对方、善解人意。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希望爱人能具备的能力,可惜很多人都没有。大家基本都是习惯了讲道理、教育对方、给建议,而不知道很多时候对方需要的其实是共情。  爱的能力之四 “允许”:   尊重差异、允许成长。爱人之间吵架,发生分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允许所导致的,不允许对方跟自己不一样,不允许对方有些特点,不接纳真实的对方,想要控制对方或改变对方。这会让双方都痛苦,有了允许的能力,才能给对方做真实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爱的能力之五“影响”:  每个人都会变,在爱情关系里的人们更是会因为对方而变,可以说一个人找了不同的爱人就会变成不同的人。有可能越变越完整,也有可能越变问题越严重,那么,自己怎么做,对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完整呢?对方就能成长的更好呢?这就是影响的能力,让对方成长的能力。  爱的五种能力中,每种能力都很重要,并且相互影响,一种能力不好,其他能力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一个人做不好情绪管理,经常发脾气,或压抑情绪,就做不到述情、共情。  一个人不会述情,就不能把对方影响到越来越完整的状态上去,因为影响有时是需要述情来达成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允许,就做不到共情,因为共情的前提是接纳真实的对方,允许对方以他本来的样子存在。不允许的人常常会想改变对方,也就做不到积极地影响对方。  在本书第二到第六部分,将分别介绍爱的五种能力的具体内容,以及练习的方法,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和练习,一定会让你的爱的能力快速提升,也会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允许”轻松解决婆媳关系问题  前面说的那位女学员,面对她老公和妹妹过于亲密这个情况,如果能提升自己“允许”的能力,她马上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幸福。  哥哥和妹妹,本来从小就是亲密无比的一对兄妹,长大了要保持多少的亲密和距离,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只要没有做出“过分”之事,在道德和法律上就都是允许的。  这对兄妹有这样的亲密,是他们从小发展过来的模式,是他们从小一起的经历导致的,也是彼此内心的情感连接决定的。这也是他们特有的家庭模式,是由他们的原生家庭决定的,就像是有些兄妹较为疏远一样,都是一种独特的关系。  如果这位学员能允许他们这样保持亲密,能够有共情的能力去理解到老公和妹妹的内心,哥哥和妹妹独特的亲密关系就不会成为她心里的一个障碍。  很多时候,家庭里的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就像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一样,是自然规律,如果内心不允许,人就开始痛苦。  比如: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家庭里,婆媳关系都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或者说简直是个千古难题。关于婆媳大战的情景也经常被搬上荧幕,有人说:“谁要能想出办法解决了婆媳问题,应该颁给他诺贝尔和平奖。”婆媳关系的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可想而知。  婆媳关系为什么就那么难处理呢?  媳妇和婆婆两人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又没有深厚的感情,有的只是因为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对接而应该遵守的道德约束,还有因为争夺来自同一个男人的爱而产生的矛盾,所以,婆婆和媳妇两人关系不好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婆媳关系不好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中间的那个男人:媳妇的老公、婆婆的儿子,他允许不允许这个问题的存在,问题本来很难解决,如果他又不允许这个问题的存在,那婆媳关系不好这个问题就真的成问题了。  如果一个男人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面对媳妇时,他就可能会责怪媳妇不够尊重母亲,也可能会要求她爱屋及乌,爱他就要爱他的家人,可她心里明明就是不爱,非要要求她去好脸相待,这跟她心里的真实感受是不同的,她当然会很委屈和痛苦。  面对母亲时,有些男人还可能会责怪母亲,认为她老人家那么大年龄了应该让着晚辈,现在的媳妇在当女孩儿时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这样一来,母亲可能会骂他娶了媳妇忘了娘。  看,一个男人夹在媳妇和母亲之间,是不是很为难?向着媳妇或向着婆婆都不行,也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甚至,当婆婆和媳妇发生矛盾时,夹在中间的这个男人,他根本就看不出来媳妇和母亲哪个更有理一些?哪个更对一些?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事有时很难分出对错的。  婆媳关系是非常难相处的,如果夹在中间的男人能够允许她们关系不好,只要她们都跟他关系好、都爱他就行了,她们相互不喜欢不影响各自独立的生活,就是一个“允许”,使问题变得很不同了。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会使这个家庭更和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消极心理,也不是阿Q精神那么简单,这是接纳,是“允许”,是心的境界,是智慧,是爱的能力。  实际上,之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婆媳关系”问题,本身就是因为那里的男人允许他们关系不好,内心根本就不期待婆媳关系好,也不会婚后让她们住在一起,而并非是他们的婆媳关系处理的好。  就是这样,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世间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有些事情不如的心意时,如果我们能允许、能接纳,也就不会影响我们了。  同样的道理,这位嫂子会因为老公和妹妹的关系好而不幸福,也是自己不允许、不接纳造成的。允许了、接纳了,她自然就会感觉到幸福了。   “述情”慢慢“影响”对方变好  在做到了允许之后,这位女学员希望老公跟自己更亲密的情感需求,并非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只是,这时又需要她具备另一种爱的能力了,那就是“述情”,通过“述情”来慢慢“影响”他们,但“影响”是建立在“允许”的基础上的,没有“允许”,就无法积极“影响”。  她内心虽然希望老公跟自己亲密些,但之前她做的是指责。她告诉老公,他跟妹妹这么亲密是不对的,应该跟自己更亲密些。这样就否定了老公,好像他那样做是错的,不跟妹妹那么亲密才是对的,这是老公接受不了的。  因为哥哥跟妹妹关系好本来就没有什么对错,那只是他们特有的感情而已,否定必然会引起老公的反击,因此,夫妻之间的吵架就发生了。她的初衷是希望老公跟自己更亲密,结果是两人因此更疏远了,很明显,她的方法是无效的。  她如果有“述情”的能力,情况可能就会不同,她可以经常跟老公说:“看到你给妹妹夹菜而不给我夹的时候,我有些失望和委屈,我希望你在给她夹菜时,也能给我夹。”  “你跟妹妹在一起聊天时,我有时坐在一旁很失落,妹妹在场时,希望你也能多陪我聊聊天。”  不说老公不对,只说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老公的感受就会有很大不同。  当然,要述情,还需要她能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跟老公沟通,而不只是吵架。  这样,老公可能一下子就感受到她内心的感受了,下次他再给妹妹夹菜时,可能会想到旁边还有老婆。妹妹和老婆同时在场时,他可能也会更多关注一下老婆了。  这样还避免了因指责老公而引起的争吵,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被破坏。所以,当人们希望爱人满足自己的需求时,需要的是述情而不是指责。  当这位女学员有了爱的能力,虽然她的老公和妹妹的关系还是那么亲密,但她能“允许”他们亲密,能有“共情”的能力去理解老公和妹妹,也能很好地“管理情绪”后去“述情”,“影响”老公来理解自己,慢慢改善他们夫妻的关系,他们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人人都想要生活幸福,但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的生活往往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源自于内心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外在的世界只是内心投射和创造的结果,幸福先是在自己心里的。  就像成功的人先是有一个成功的内心,然后,再慢慢地把它展现在出来一样,幸福的人先是内心有爱的能力之后,再慢慢地把它展现在生活中的。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讲“理”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爱情里从来就不讲“理”,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有爱的能力的人在爱情里是不讲“理”的。  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当一对吵架的夫妻坐在你面前让你为他们评理的时候,你很难说出谁更有道理,真是应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老话。  我在为一些夫妻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两个人都在向我控诉对方的不是,听起来两人说的都有道理。  老公:“她总是乱花钱!”  老婆:“我怎么乱花钱了?”  老公:“你买了很多衣服放着不穿,却还要买!”  老婆:“我的很多衣服都已经过时了啊!女人的衣服流行潮流过得很快的,你总不至于让我穿着过时的衣服出去丢人吧?”  老公:“哪里过时了,分明还挺新、挺时尚的,大街上穿的人多的是了!”  老婆:“有的人是会穿着过时的衣服上街,但我不会!”  老公:“你啊!就是爱乱花钱……”  老婆:“我哪里有乱花钱,是你不舍得给我花。说我乱花钱,你抽烟、打牌花的钱也不比我少啊……!”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是再听上几小时,也判断不出谁更有理。而我也深深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他们之所以坐到我的面前,就是因为他们太讲“理”了,而这也是他们在一起经常会吵架的原因。  因为,家里从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爱情里也从来就不能讲“理”,想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人们要学会不讲“理”。  家里不讲“理”,爱情里也不讲“理”,而是要讲“情”、讲“爱”。   “爱”和“理”哪个更重要  爱情里要讲“爱”讲“情”,家里要讲“爱”讲“情”,难道“理”就不重要了吗?  想搞清爱和理哪个更重要,我们还是要看看心理学上对人类动机的研究。 心理学认为人做事情都是有动机的,但归根结底人类做事的基本动机只有两个:愉快的事和正确的事。        所有人类做的事情都在这个范围内,不是愉快的事,就是正确的事,或是既正确又愉快的事。  比如:  晚上想去唱歌,是愉快的事情,唱了心情会好!  上班打卡,是正确的事情,不做是错的,会受到单位的处罚;  人刚生下来时,头脑中是没有“正确的事”的概念的,只有“愉快的事”。儿童想吃、想玩、想睡觉、想让妈妈抱、想让爸爸背着,做的事情统统都是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受本我支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受潜意识里的本能驱动。儿童在超我还没有发展出来之前,做事情基本都是受本我支配。什么高兴做什么,什么愉快做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  正确的事受超我支配。弗洛伊德认为,儿童5岁左右,经由父母和社会的惩罚和奖励,逐渐发展出超我。超我是社会化的结果,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具体表现为是非对错等,我们常常会用“应该”来表达这些。这些标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在满足自己时不要伤害他人,人类社会得以有序发展。  人们在儿时,经常被爸爸妈妈教育,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是个好孩子,见人打招呼是个好孩子,拿人家的东西是坏孩子,打小朋友是坏孩子等。父母通过奖励或惩罚,逐渐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事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事是不正确的。  到了学校,更是学习“正确的事”的重要场合,比如做好事是正确的,随手丢垃圾是不正确的。即便走向社会,还是有大量的社会化标准被不断强调,目的依然是希望人们能做正确的事,满足自己的时候考虑到别人。  不做“愉快的事”人们自己不舒服,可能会伤害自己,人们常常用“想”放在这些事情前面,它们是感受、是情感、是欲望,人们受这些事情的驱动!  不做正确的事可能会伤害别人,所以,人们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则,保证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不伤害他人。  但是,过于严格的标准和规则,可能在人们并没有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约束人的本能,使人不能做“愉快的事”满足自己需求,其实这对于被约束的人又是伤害了。比如:在大街上接吻,是属于愉快的事情,但三十年前在大陆就会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不但会被道德谴责,还可能会受到处罚。  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会压抑人的本能,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舒服。同理,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做愉快的事情,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而被过于严格的标准、规则约束,那他就会觉得家里不舒服。在没有伤害人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过多的用“理、标准、规则、应该”去要求爱人,爱人就会不舒服。  例如:爱人只是早上多睡会儿,就被说是睡懒觉、不应该。只是把中午的碗放到晚上洗,就被认为是懒、不应该等。          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学派——家庭治疗学派的观点就认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规则,而忽略人的内心是否愉快、感受是否良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  这些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带着一种沉重感,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很正式,缺少活力,更是缺少情商。他们要么对自己要求很高,总是做正确的事,但不开心,要么对别人要求很高,总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不正确。  《吸引力法则》的作者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夫妇,在他们的另一本书《情绪的惊人力量》中写道:  所有的规则条例、惩罚条文都无法改变人的内心,它们只能从外部作用于人类,迫使人类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隐藏起来。可是有很多东西的力量实在是太大,是无法隐藏的,比如天性。所以,当被迫隐藏起来的东西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寻求爆发的时候,就是灾难产生的时候。  他们所说的规则、条例和条文就是人们创造出来约束人们本能的“正确的事”,被约束的就是“愉快的事”,人类需要这些约束。但人对这些约束的承受是有极限的,约束不是越严格就越好的。约束在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时可以使人道德高尚、人品优秀;约束太过于严格和苛刻时,人就可能会出现心理或精神疾病了。  家是承载爱情的地方,成家是为了更加幸福,如果家里有太多的正确、标准,会让人不快乐、让人压抑。那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别人是否愉快!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确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一个人很想跟另一个人在一起,一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跟他在一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过多讲理,讲对错的人,总要求爱人“做正确的事’,给爱人太少做‘愉快的事”的空间,爱人就可能不喜欢跟他在一起。  社会已经给了人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太多压力了。所以,在家里,这个承载爱情的地方,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也给爱人做“愉快的事”更多的空间,幸福就一定属于你了。  现在,你可以试试问自己:  你想吃饭和你应该吃饭有什么区别?  你想对一个人好和应该对一个人好有什么区别?  你想工作和应该工作有什么区别?  从一个人较多要求做“正确的事,还是较多允许做愉快的事,按照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区别可以把人分为四类:                            B 类型的人对自己要求过高,自己内心不开心,所以,不是高情商、高爱的能力的人,因为情商高的人自己是很容易快乐起来的;  C类型的人对己对人都看重正确与否,不关注愉快,是典型的低情商、低爱的能力。这样的人自己少有快乐,别人跟他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很大压力,不过他们却是人们常说的“好人”。  D类型的人对别人讲正确,要求高,对自己虽然讲愉快,对人对己标准不一致,给人感觉很自我,也属于低情商、低爱的能力。  只有A类型的人,对人对己都比较关注愉快,能让自己开心快乐,也比较关注别人的开心快乐!这样的人有较高的情商,较高的爱的能力。   一个讲爱,一个讲理,鸡同鸭讲  想要爱情幸福,家庭和睦,两人就要都经常强调“爱”和“情”。一个人在强调“爱”,另一个人在强调“理”,两人显然不在一个频道沟通,是爱人之间产生矛盾或吵架的主要原因。  一个网友在我的博客给我留言:  情人节的时候,我对我老公说,让他给我买束玫瑰花,可他居然不买。我很失望,也很生气,我感觉他不在乎我、不爱我,真的爱我的话,为什么就不给我买呢?  我老公认为这是乱花钱,他爱不爱我不是通过这个来体现的,老夫老妻了就不要再老买花了,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不要买这些没用的。其实我家并不缺钱,我感觉他不爱我。  老婆把玫瑰花和“爱”建立联系,从“爱”的角度来看待买不买玫瑰花的问题,老公不买,她认为老公不爱他。  而老公则从“应该”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认为买玫瑰花是不应该的,是乱花钱,爱可以有很多表示方式,不买玫瑰花并不代表不爱。  一个人从“爱”的角度沟通,属于“愉快的事”,另一个人从“应该”的角度沟通,属于“正确的事”,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沟通效果呢?  再来看一个案例:  一位学员给我讲发生在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老婆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希望他搂着,就像妈妈哄孩子一样哄着她睡。他如果在看电视或上网,老婆就睡不着,一遍又一遍地叫他,直到他上床搂着她睡为止。  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老婆这样做是不对的,又不是小孩子,睡觉还要哄,不哄自己就睡不着。他不想长期这样惯着她。  因此,他经常不愿这样做,结果老婆就感觉他不爱她,很委屈。两人经常因为这个事情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还是一样的问题,这位学员的老婆从“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公不哄自己睡觉,就是不在乎自己、不爱自己,为此她心里很难过。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跟老公闹。  而这位学员,他在从“应该”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认为老婆这样是不对的,不对的事情他就是不愿意去做,因此,即便是老婆闹,他也不愿意去哄老婆睡觉。  一个要做“愉快的事”,另一个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根本不是在一个频道进行沟通,就好比是鸡同鸭讲,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真的要有较好的沟通效果,双方都要从“爱”的角度来看待和沟通,在上面举的这两个案例里边,如果两位老公能从“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  老婆要玫瑰花的案例中,老公能看到这是老婆想要的,并且知道在家里“爱”有时比“理”更重要,可能就心甘情愿地为老婆买来大束的玫瑰花了。  在老婆希望老公哄睡觉的案例中,老公能明白老婆这是在向他索取“爱”,这是老婆希望的“爱”的方式,也明白在爱情里“愉快”比“正确”有时更重要,两人在一个频道里,也可能就愿意天天哄老婆睡觉了。   爱情里既要愉快又要正确  一个人只管自己做愉快的事,而不管正确与否,肯定是不可以的。那等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管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的人会成为一个道德缺失的人,甚至会触犯法律。  只做正确的事不行,只做愉快的事,也不行,那要怎样?  答案是既正确又愉快!具体讲起来有两条:  一、在正确的范围内做愉快的事  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少一些正确,多给爱人及家人留些愉快的空间,让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想做的事情,舒服放松的做自己。  比如家人只是想要多睡一会儿、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把今天的碗放到明天再洗等等一些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就尽量允许吧,这样他们会更愉快些。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就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  人们要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范围不能过于严格。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允许人们做些愉快的事情。           做愉快的事,但不要超出正确的范围  所以,以后你可以试试:  当你的爱人开车走错了路!  当你的爱人早上多睡了会儿懒觉!  当你的爱人刷完牙又想吃东西!  当你的爱人偶尔想去奢侈一回!  你是否可以忘掉正确,让他愉快一下呢?  二、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正如前面所讲,人们也不能光做愉快的事,有时还要做些正确的事,那么,是否人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也可以用愉快的方法来做呢?这样不就既愉快又正确了吗?  当然可以,比如:  一个人在做的工作,只是把物品从一边拿到另一边,简单枯燥、而且会累,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但人需要工作,因此这属于正确的事。  用愉快的方法做,可以是边拿变扭动身体、嘴巴里唱着歌,把这件枯燥的事情做得愉快些。如果一个人不断挑战自己拿物品的速度,不断追求超越自己,拿的就会更愉快。  比如:收碗,本是简单枯燥的事情,有人却因挑战自己,把这件事情做成了愉快的事情。  照片上的这位,原名陈文原,福建农林大学学生,人称犀利收碗哥。2011年5月中旬,其因一段“农大收碗哥”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而走红网络。视频中,收碗哥在餐厅的餐具回收处,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餐具分门别类,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而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是自己做正确的事时,用愉快的方法。而人们在要求他人做正确的事时,也是可以用愉快的方法,也就是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比如:跟爱人一起过马路,他想闯红灯。  只讲正确不管他愉快不愉快的方式是这样的:“你怎么可以闯红灯?”这种质问的方式,虽然做的是正确的事,但没有照顾到对方心情,容易把事情做对了,却把感情给伤了。  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别着急,咱们等绿灯再走吧!”  这样,既强调了正确,又照顾了对方的心情,这叫既愉快又正确,不只是在爱情里,也不只是在家里,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都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比如:  在餐厅用餐,你点完菜,发现过了半小时了,服务员还是没有给你上一道菜,你想让服务员帮你催一下菜,否则万一服务员忘了给你下单了,你可就白等了。  这时,你叫服务员来,可以这样说:“你们怎么搞的?我都等了半小时了,菜还没有上来,你们的服务也太差了吧!”  你强调了正确,但是服务员听到你否定他们,心情可能就不好了。你可能会说,他们高不高兴跟我有什么关系?那如果把他换成你的家人呢?  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强调正确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心情,你可以这样对服务员讲:“服务员!我刚才点了菜,到现在已经半小时了,还没有上菜,麻烦帮我看一下怎么回事?谢谢!”      当自己做认为正确的事时,也要照顾到别人的愉快  就是这样,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在自己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既愉快又正确,其实就是你愉快的同时也照顾到别人的愉快,你就是属于前面讲的A类型的人了,就是爱的能力高的人了。  本书的目的在于告诉你具体如何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在爱情当中,有些人会迷茫,觉得自己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  我有一个男学员,夫妻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孩子也在北京上学。前几年他单位有一个到国外出差的机会,需要去两年,收入可以比国内高出不少。  他想自己儿子以后出国留学需要较多花费,不如趁这个机会多挣点钱。于是,就跟老婆商量,老婆不同意,他就死缠烂打做老婆的工作,最后老婆被他缠烦了,勉强同意。  他出差的地方在非洲,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人也很辛苦。他心想这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再苦也要忍,两年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终于熬满了两年后,心想老婆孩子见到他都会很高兴。可是当他回来后,没想到由于两年不在家,虽然带回来一些钱,孩子却跟他生疏了,老婆也对他有很大的情绪,两人总是吵架。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在外面打拼,都是为了这个家,而家人却不领情呢?  长期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心中充满怨气,也容易心灰意懒。时间久了,要么变得不再愿意付出,要么就变得不再相信爱情,感情也越来越冷漠。  心中充满爱,一心一意付出,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一些人迷茫了。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有爱的能力的人,从来都不只是一味地付出。  那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这要先从爱的三个层次说起: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众多人理解的爱中,有的人会把自己的需求理解为对他人的爱,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爱上了另一个人时,也常常拿以下情况来作依据。  比如:  我想你,看不见你时满脑子都是你。  见到你就很开心,见不到就很痛苦。  我离不开你了,我发现我爱上了你!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整天都是对方,吃饭的时候是他,睡觉的时候是他,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兴趣,一心只想着他,甚至梦里都是他的影子,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表现。  其实,这哪里是爱,这只是对他的心理需要。有对方就开心,没有对方就痛苦,这说明你需要对方才能开心快乐起来,可以说明对方是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不能证明你是爱对方的,因为爱不仅仅是需要这么简单。  这说明对方是你的止痛药,是你的开心果!  没对方,你就痛苦,有对方,你就开心!  你不是爱对方,你是需要对方!  可这就是很多人证明自己爱上对方的依据啊,如果我一定说这不是爱的话,很多人就找不到自己到底爱谁了。  好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那么,这也仅仅只是爱的最低级的形式!或是低级的层次。  因为这本质上是爱自己,是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是希望跟对方在一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更开心快乐一些。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的付出。  还有一种爱,看起来像是很爱对方,本质上却是“自以为是”地在付出,这种爱是这样的:  自己认为西餐好吃,就很努力地学习西餐的做法,天天给自己的爱人做西餐吃,结果爱人不领情,因为爱人最爱吃红烧肉。  自己认为话剧好看,就经常带对方去看话剧,结果对方也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喜欢看电影。  自己认为钱多很重要,就拼命挣钱,但家人并不领情,因为家人更希望陪伴。  这样的人比前一种好些,前一种人是只爱自己,这样的人内心有爱对方的意愿,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而不只是让对方来满足自己。但因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对方很难收到。这样的人到头来通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对方不懂得感恩。  对方根本就没收到,怎么会感恩?对方甚至会感觉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因为西餐是自己喜欢吃的,话剧是自己喜欢看的,赚钱多了好也是自己认为的。到底是为对方付出呢,还是满足自己?  前面讲的那位到非洲出差的男学员,他对家人的付出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以为自己辛辛苦苦挣更多的钱,家人会更喜欢,其实老婆孩子内心想要的是他陪着他们一起生活,而非挣更多的钱,他所付出的,并不是家人想要的,家人当然也不会领情。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