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赞赏的折扣,哪怕再微小,也使赞赏有了瑕疵,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它破坏了赞赏的作用,使受称赞的一方原有的喜悦之情一扫而空,反而是那几句“额外搭配”的评论让人难以忘怀。 8.不要引起对方的曲解 一男青年晚上在饭店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两人刚听完歌剧,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不觉眼前一亮,很想恭维一下对方:“噢,康斯坦泽,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对方难免生气:“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清洁工吗?”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一位报告人登台了。会议主持人向略显吃惊的观众介绍:“这位就是刘女士,这几年来她的销售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算有点儿名气了。”这末尾的一句话显然画蛇添足地让人不太舒心,什么叫“也算有点儿名气”呢? 这些称赞的话会由于用词不当,让对方听来不像赞美,倒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事与愿违。 所以在表扬或称赞他人时也请谨慎小心。请注意你的措辞,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列举对方身上的优点或成绩时,不要举出让听者觉得无足轻重的内容,比如向客户介绍自己的销售员时说他“很和气”和“纪律观念强”之类与推销工作无甚干系的事。 (2)你的赞扬不可暗含对对方缺点的影射。比如一句口无遮拦的话:“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废、错误和失败之后,您终于大获成功了一回!” (3)不能以你曾经不相信对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绩为由来称赞他。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能做成这件事”,或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恐怕自己都没想到吧。” 另外,你的赞词不能是对待小孩或晚辈的口吻,比如“小伙子,你做得很棒啊,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就这样好好干!” 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你赞赏的作用。 或许有些人很少受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受到称赞时想要表明,取得优秀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时,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这就好像在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相反,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简短地重复一遍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让别人对你深信不移 事实证明,一个有志成大事的商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酗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上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著名商人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拿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用努力奋斗去兑现承诺。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用。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责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功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财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就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妙之又妙。 成功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违背,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是否对别人有好意,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任何事业要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商业交往要得体 企业领导在商业交往中,如果能做到游刃有余,那么他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能够摆对自己在社交中的恰当位置。因此,下列习惯一定要熟知: 商业交往中一般的惯例是妇女先伸手,年长者先伸手,职位高者先伸手。但这些惯例并非一成不变,无论谁先伸手都是友好、问候的表示,而拒绝他人的握手是很不礼貌的。 名片是商业交往中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名片的印制不应列太多的名头,应选用能够代表你身份的主要名头和通讯地址、电话等印上去即可,简单明了,朴实大方。在社交中,应把名片放在身上的衣袋里便于及时取出。出示名片时,应将名片朝向对方,双手恭敬地递上;接受对方的名片时,要道谢,并拿在手中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参加商业约会之前,一定要做些准备,研究一下客人的情况,例如他的家庭、兴趣、才干和困难等等。 到了客户的办公室,发觉客户的工作太忙,不能马上接见你,秘书小姐往往招呼你稍候片刻,但千万要记着,切勿滞留过久。一旦等得太久,秘书小姐会轻视你,而且,自己的信心又受到无限的摧残。既然客户不能即时接见,你应该借故离开,另行再约会面的时间。 在商场上一张会笑的脸可使你通行无阻。每天起床之后,对着镜子,笑上二十五秒钟,可以令你笑得自然和蔼,使初相识的朋友没法抗拒你,乐于和你亲近。初次会见的严肃隔阂,往往因为你的笑容而冰消雪融。 忌向初识的朋友提意见或作出批评。无论是善意或恶意的批评,一定要避免。在社交圈子中,我们首先要抛开自己的成见,无论对方的见解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原则,也要努力地去倾听和容忍。 告诉他你很看重他。当你认识商界新朋友之后,最好多利用机会去叫叫他喜欢被称呼的名字或头衔,例如医生、律师、教授之类,当称呼的机会多了,别人的名字,便易于入脑。又例如称呼朋友的名字,最好是向着对方,叫出他的名字,或将其名字自由地联想结合一些易记东西。这样的联想和冲口而出的呼叫,令我们的记忆加深了很多。 小财送出,大财收入。欲要偷取别人的心,最好从胃下手。这便是说,争取友谊的方法,最好是请客。请客的时候,一定要拣最好的酒菜,地点又要令人舒适。同时,切勿吝啬,一定要争取付账的机会,因为在商场上付出的应酬费用,可以在别的地方数倍地赚回来,正如俗语所谓“小财不出,大财不入。” 商业交往是必要的,但不能以应酬代替商业信用。我们做成生意,靠的是客户信任。客户的信任不单是通过应酬换来的。有人认为做生意是要靠饮茶食饭应酬得回来的,其实做生意的要应酬吗?当然要,但应酬只是做生意的润滑剂。 在拜访客户时,衣着保守要比新潮给人的印象好。因为较保守的服装使人觉得你稳重可靠,而标新立异的穿着打扮,使人觉得你像是信口雌黄或争逐蝇头小利的小贩。 在与客户会见时,不宜配戴醒目的首饰,如项链、戒指、手镯等。因为戴上这些东西从事业务活动时,容易给人轻浮的感觉,对于做生意没有多少益处。至于女性,首饰的配戴亦应从简,一般顶多戴一条项链、一枚戒指即可。首饰忌太高级、奢华。因为满身珠光宝气的人往往使客户反感。 企业领导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言谈举止是给对方印象好坏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如果言谈粗鄙、举止失礼的话,难免给客户留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印象。 聪明的企业领导知道时间的可贵,永远不会花时间去应酬一些没有诚意的闲人。第一次接触时,他们便可分辨出客户的意向,对方有没有诚意。当踏入客户办公室,便可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一位有诚意的客户。客户有没有准备你的来临,是否怀着一种热忱和欢迎的态度。 忌双手交叉胸前。这种姿势可以解释为一种身藏武器、随时随地准备攻击对方的心态。在和顾客交谈时最好要避免这种姿势,它可能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你这个人很傲慢的印象,因为自高自大的人常常喜欢把双手交叉在胸前。 拜访顾客时最好不要随便抽烟,除非顾客也是“烟民”。因为烟雾是一种公害,不吸烟的人大多讨厌别人在自己跟前吸烟,女性更是如此。 拜访客户,最好是坐下和对方说话,坐下之后,人的肌肉可得以松弛,紧张的情绪随之趋于缓和。和客户谈话,心情和神态都会自然和平静。从而有利于保持思路的清晰。另一方面,站着说话常会给人心里不踏实,随时准备离开的感觉,因而客户也就无法静下心来参与会谈,这将大大影响会谈效果,因而坐下来与客户谈话,能给对方坦诚的印象,可以起到稳定对方情绪的作用。 应该聚精会神地注视客户,在客户讲话过程中不时地点头示意,脸上露出专心致志或感兴趣的表情等。而忌轻微地摇头,有时这一动作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容易引起对方误解,使对方以为你不赞同他的观点或认为他说的不对,从而终止继续发言。 不要打断对方的话。对方讲话时保持安静,这是倾听的一项重要准则,即使对方讲话时停顿进行思考的时候,你也要缄默不语,仍然保持全神贯注的倾听姿态。如果有未听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待对方讲完后再询问。随意打断对方的话,对方的思路就会中断,不利于对方继续发言,会引起对方心中的不悦。 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要勉强回答甚至信口胡言。在对方所提的问题中,有时可能有某些问题还不太清楚或不懂,如有些问题技术性很强,这时应告诉对方,或直接请技术人员来提供咨询,以保证对方的疑问都能得到答案。绝不应该勉强回答,或不懂装懂,乱说一通,这样做等于在欺骗对方,败坏自己和公司的声誉。 谈话时要记住不要只顾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讲”,必须给对方发言的机会,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想法和意见,以此为依据,进而予以开导和说服。一味地发表“演讲”,而让对方坐到一旁静当听众,那么这场谈话的效果是很差的,将不会有任何收获。凡是业绩优异的企业领导,他们都是倾听的高手,他们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与对方约定会面时采取电话预约效果最好。预约时应向对方表明希望能与之会面,表示诚意并说明会面的目的。并告之会面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电话邀约的说话口气要兴奋、热情,谈话要简明扼要。电话邀约谈话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之内,这样可以避免对方的追问。切忌说话时间过长,这会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 经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际交流、沟通的过程。只有让客户了解你、认识你,知道你的的确确是一个坦诚的人,一个热心负责的人,一个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的人,他才会接受你的产品或方案。 由于谈判失败而没有做成生意,会十分令人扫兴和懊丧,但切不可因此而面露精神沮丧、不悦之色,或者做出恼羞成怒、拂袖而去的蠢事。而应以友情为重,不计较一时之得失,以免给客户留下一个坏印象。生意不成仁义在,分别便是交友时,去时要比来时更加热情、礼貌,利用辞别的机会,塑造美好的形象,为下次合作成功创造契机。 □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做生意的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为了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有必要把自己置身于高档次的场所中。 “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人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商场中是否有人缘,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事情的发展。所以每个人都应从年轻时代起建立良好的高层次的人际关系。 商场中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而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是通过新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扩大视野。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呢?为此,要有具体的行动--积极地走出去,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公司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聚会要率先出席,各类家庭聚会也要参加,不要嫌麻烦。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之类,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有关兴趣的圈子也是极好的机会。性格内向的人特别回避这种聚会,其实这对自己的经商生涯十分不利,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己的厌倦情绪,积极地参加。 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会和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我们更加成熟。要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接近。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他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来到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这位体格结实,浓眉大眼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变得柔和并微笑起来,那天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怎样去访问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在华卡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他坚信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运。 年轻时都能直率地表达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可是年纪一大,就以为应该把这种心意隐藏起来,但是隐匿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是错误的。应当与你所崇拜的人亲近,这才是良策。这不但能使对方感到高兴,而且会鼓励你,增加你的勇气。 怀特是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小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雇员。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后来,先是在西部合同电信公司工作,而后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当他的儿子上学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益友,也是良师。 要与伟大的人物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超群拨萃,而是你自己忐忑不安。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法兰西陆军元帅福煦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活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不少人总是乐于和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能够自慰。因为在与这样的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宜经过郑重的考虑之后再决定。 总之,事业成功的人,能够从比自己优秀的朋友那里得到鼓励和帮助,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其实,与人结交并非太难的事情。首先将你所在城市的知名人士列出一张表,同时把将会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也列出一张表,之后就是每星期去结交一位这样的人。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的反面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交际圈,等于你有一笔无形的巨大的财产。 因此,希望做生意就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创造的,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太客气、太内向,将失去许多与人接触的机会。还有,有了一点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向前发展。 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职员在公司上班等于是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处处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父母亲若遗下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因此,人际关系是自立创业最重要的课题,生意能否成功,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呢? 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顾客信赖你。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依靠自己苦心经营的靠山的扶持,最终成长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他的成长与发家史,堪为后人自主创业的一面镜子。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绩溪。安徽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的辉煌历程是从帮助王有龄“捐官”开始的。也正是“捐官”这一举措造就了一代“红顶商人”,为胡雪岩的初露锋芒营造了契机。没有胡雪岩的拼死相助,王有龄在官场中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界迅速崛起。 王有龄本是神州人。他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被分派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后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旧病侵扰,加之心情抑郁,不到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了。 机缘巧合,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因茶馆人多,胡雪岩便邀王有龄至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己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自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当时的胡雪岩年龄尚轻,20岁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像自己正是侠肝义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 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兄台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欠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收回此账后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用这笔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着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子惊呆了,盯住银票如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紧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得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新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兄弟一般,似乎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启程北上。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在众人对王有龄投以势利眼之际,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相资助,表现出相当的政治远见。而对于王有龄来说,遇到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雨,他对胡雪岩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从粮台升任杭州知府,不出几年,又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一方,就在于他慧眼识俊杰,深谙要具有有力的后盾之道。 没有本钱或者没有足够的本钱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样的人肯定难以发大财。或者过分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那块狭小的天地,自娱自乐,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发大财。 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人,应当是卓而不群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自己才能赚到大钱。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他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每一位无本而谋求发财者,都应当深深铭记于心。 有谁能够从不依靠别人而做到发大财的呢?即使当今世界顶尖级的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或者如日立、三星、松下、福特、洛克菲勒等公司的老板,任何声名显赫的财主也不敢拍着胸脯大声吼:“我只靠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就赚了许多的钱!”因此,对于每一位身无分文的谋求发财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发财计划,关键不在于自己有没有本钱,而取决于会不会倚重外界事物,倚重他人。即使你眼下没有本钱,但是如果你善于倚重他人,你与财富的距离就不远了。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多;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取外界力量的重要性。 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政治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 1871年,美国大资本家古尔德收购了除国库外的美国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基本上控制了金价,但当时国库还有不少黄金,如果政府抛售黄金,黄金的价格势必会下降。因此,古尔德处心积虑,设法控制国库。 古尔德了解到格兰特总统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柯尔平上校,就拉柯尔平入伙。柯尔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没有资本,古尔德忙说:“不要紧,你用不着拿一分钱,只要表示一个愿望就行了。我很敬佩上校的为人与才能,十分想与你交朋友,这点小意思就算鄙人的一点诚意吧。”柯尔平看到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两人签约:柯尔平在古尔德那里认购200万美元的黄金股,只要黄金价格上涨,每周可以领到这些黄金股的涨价费,若黄金下跌,按惯例,也要相应地进行赔偿。 为了防止金价下跌,柯尔平用不着古尔德示意,就自己主动地利用妻子劝总统不要抛售政府手中的黄金。通过这种方式,柯尔平着实也赚了不少钱。 市面上黄金渐少,价格自然飞速上升,引起全美国一片愤怒之声。格兰特总统迫于舆论,决定抛售国库黄金。柯尔平等劝说无效,马上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古尔德,同时又使总统暂缓一天宣布抛售黄金的消息。就在这一天内,古尔德抛售了他所有的黄金,净赚了2000万美元。 一天之内净赚2000万美元,这是古尔德一生中最大的杰作,他使用的方法就是结交关键人物以借势取利。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富商巨贾都是极为重视结交与自己利益攸关的关键人物的。古语说:“朝中有官好办事”,有了铁打不倒的后台的支撑,自然可以借势取利。所以要想敛财,增强财气,用心经营自己的强有力的后盾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黄金法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结交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物,找到支持自己的后盾,必然无往而不胜。 □圆和处世 美国总统里根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患病去医院输液。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为他扎了两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他眼看着针眼处起了青包。正当他疼痛得想抱怨几句时,却看到那位小护士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女儿。于是他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第三针终于成功了,小护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声说:“先生,真是对不起,我很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实在是太紧张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励,我真是不敢再给您扎了。” 里根却告诉她说:“我的小女儿立志要考医科大学,她也会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我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啊。” 里根在想抱怨小护士时,想到了自己将来读医科大学的小女儿,将心比心,处世以“圆”,鼓励小护士不要紧张,从而使小护士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圆通和睦,就会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宽容和理解;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作为商人,对待下属不能过分苛刻,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般地挑剔他们的工作。应该宽容圆通,多想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许多角色在不停地转换,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领导,但也许在某些场合你又不如他,此时你可能是服务者,但彼时就可能是被服务者。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最好要先去那样对待别人。你想让下属都服从你的领导,就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困难之处。 刘秀年轻的时候志向平平,看不出有什么惊人之处。他喜欢务农,性情温和。25岁时去游历长安,听说阴家有个名叫丽华的女子长得漂亮,看到卫戌令热金吾出行时声势显赫,就感慨地吟哦道:“作官当作热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其志向不过如此而已。 当了皇帝后,刘秀还是那样温和宽厚。即位不久,他衣锦还乡,同族的婶子大娘议论他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些。刘秀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治理天下用的就是温和之道啊。”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安抚战乱中流散的平民;废除擅杀奴仆不治罪的陈规;减刑轻税,精减政府机构;招纳、起用人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刘秀确实是一个开明、仁慈的好皇帝。他在位三十余年,从不恣意放纵,豪华奢侈。他不喜欢饮酒,不喜欢珍玩。他在临终的遗诏中说:“我对百姓没有太多好处。丧葬,一切都要像孝文皇帝那样,务从俭省。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吏,都不要离开城郭,也不要派官员来吊唁。” 刘秀常常表现出一种恢宏大度、平易谦和的雅量。刘秀的老同学严子陵自小就名气很大,刘秀对他很有好感。刘秀当了皇帝后,严子陵隐名埋姓不愿相见。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刘秀当天就亲自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不起来,也不说话。刘秀就和他躺在一起,摸着他的肚皮说:“哎,哎,子陵,你能不能帮帮我的忙?”严子陵还是不答应,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刘秀跟他谈了好几天,请他出来做官,他执意不从,后来隐居富春山。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请好友柳亚子出山,柳想效法严子陵。毛泽东的“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出于此。 同时,刘秀对官僚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绝不宽容,对皇亲国戚一般也能理智对待,严加约束。他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奴仆有一次大白天行凶杀人后,躲在公主家中,官吏无法捕捉。洛阳县令董宣听说公主要出门,驾车的正是那个奴仆,就在半道截住了公主的车子,当面将那个奴仆正法。公主立即回宫向刘秀告状,刘秀大怒,把董宣捉来,当面就要打死他。董宣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靠着陛下的圣明,汉朝才得到中兴。现在放纵奴仆杀人,怎么治理天下?你不用杀我,我自己死吧。”一边说,一边撞在柱子上,血流满面。刘秀赶紧叫小太监抱住他,但要董宣给公主叩个头消消气。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叫人按着脖子强叩。董宣两手撑着地,就是不叩。湖阳公主不满地说:“文叔(指刘秀)当老百姓的时候,经常匿逃犯,官吏都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天子,都不能在一个县令身上施加一些威严?”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的不同啊。”刘秀不但没有怪罪董宣,反而褒奖了他,给了他一个“强项令”(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事后刘秀一直记着这个七品芝麻官,董宣死于任上后,刘秀派专人去看望,见他家中一贫如洗,刘秀感慨地说:“董宣如此清廉,死了我才知道啊! 像刘秀这样的宽厚圆和的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而好皇帝,在封建历史时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良的老百姓总是将幻想寄托在能有一个好皇帝的希望上,”没有明君找清官,没有清官找大侠“,这就是古代老百姓的心态。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作为商人,对待他人尤其是下属员工,应该讲究温和宽厚,圆和处事,这样才会使员工下属更加拥护你、信服你。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业业务往来,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他,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久而久之必然使他佩服。所以孔子说:“恭敬无礼则徒劳。谨慎无礼则畏惧。勇猛无礼则谋乱,正直无礼则绞乱。”又说:“本身不用礼而期望礼于从,本身不用德而期望德于人,就是乱。”天玄子说:“有礼的人所以示范人,所以能服人,所以能敬人,也所以能自敬。”柏拉图说:“我对待人们无礼,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我。”刘伯温说:“惟有礼可以限制暴怒,惟有诚可以破除奸诈。”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讨厌他人的人所以自恶,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所以释迦牟尼说:“讨厌人、陷害贤能的人,好似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还从上坠落于自己。好似逆风扬尘,尘不至于对方,还是洒回自身。”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 在战国时期,有人向荀子请教交往中如何注重礼节。荀子说:“人生有欲望,欲望不能达到,就不能无求,求而没有度量分界,就不能无争,争就生乱,乱就无穷尽。先王们讨厌这个乱,所以制订礼义来限制它。限制人的欲望,使人们少去求取,使欲望不能穷达于事物,事物必然不屈服于欲望,两方面共同滋长,于是礼便兴起了。”这只不过是从狭义而言的,如果从广义而言,正如古代圣人所说:“大礼与天地同节。” 夏朝兴礼而能长期稳固,所以有419年的历史;商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所以有648年的历史;周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并继承了夏、商的礼而有所增减,所以有887年的历史。汉代又复兴礼制,叔孙通精通周礼而变更它,也有425年的历史。唐代有287年的历史,宋代也有316年的历史。这些朝代,都是以礼治国。 秦国实行的是暴政,而不以礼治国,所以只有39年的天下。隋代实行的是逆政,所以仅有28年的天下。元代实行的是武力治国,所以仅仅90年。至于魏蜀吴三国时期,以及宋齐陈梁隋六朝之中,梁唐晋汉周五代时期,他们所兴的都不是礼治,所以灭亡得也快。 夏桀与商纣,桓、灵公与汉献帝,唐玄、昭宗及宋徽、钦宗,甚至历代亡国的君主,考查他们各个时代的政教、风气,思想形态与社会意识,都是不仅不以礼治国,并且逆礼道而行。所以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大行其道,民心涣散,士人对前途感到渺茫。纲纪不正,军事无备,经济衰落,教育不举,到后来即使悔恨莫及也无法挽回残局。治理企业、现代交际的道理也是这样,做人修身的道理同样如此。一定要形成和遵守一定的礼节才会形成良好的形象,才会使人真心敬佩和服从。 礼并不是那些时髦学者所说的迂儒超世的学说,不合乎现实的高谈阔论,也不是腐朽之物。所以各朝各代,都有礼的起因,都有礼的增减,谁也不例外。 大圣人孔子说:“说到又能履行,就是礼。”《易经》中说:“雷在天上,响声极大,君子不符合礼的就不履行。”又说:“不符合礼不看,不符合礼不听,不符合礼不说,不符合礼不动。”这就需要有慎重独特的观点,也就是有真心诚意的功夫。所以礼的本质,是自内心而生发的,然后表现在外部,而又是从外制、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这样内外双制,使所有的道德行为,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这种习惯与行为,通过很长的时间,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不必去勉强做作。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些,不仅贪污堕落、结党营私、偷生怕死之徒极少出现,就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谋权篡位的事也少见了。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某君是机关的最高领导,高级职员去见他,他不但坐着不动,也不屑回你一声某先生,而且不肯注视对方的陈述,对方只好站在旁边说话,真是架子十足。有时不高兴,认为对方说的话不对,他竟始终不开口,好像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方落得一场没趣,只好愤然退出。他对高级职员尚且如此,对其他下属,便不问可知。对待朋友,也是似理不理的神气,实在令人难受。当他得势的时候,大家只好背后批评,当面还是恭维,还是奉承,心里却是反对他。后来,形势逆转,一时攻击他的人非常多。人在社会,要少结人怨,多结人缘,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用心去学习,学习成为习惯,多礼便十分自然了。 可见,作为商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尽量讲究礼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 在现实社会中,能做到进退有节是不容易的,因为人都有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心理,有了几十万,还想几百万;有了几百万,又想几千万。做官也是如此,官居宰相了还想做王侯。 进退有节实则就是在名利场中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自己,不至于利令智昏。面对突来的富贵便昏昏然,变得轻狂自大,目无他人,没有平常的心态,所以其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在唐代,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汾阳王府自落成以后,每天都是大门打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郭子仪不准府中人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一名军官将要到外地任职,来向他辞行,就径直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洗打扮,而郭子仪在一旁侍候,就像奴仆一样被呼来唤去。这位军官回去后,不免要讲给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都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他几个儿子觉得这事太丢王爷的面子,跪下来求他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我这样做不是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儿子们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口气说:“我已爵封汾阳王,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人们常说要激流勇退,可眼下朝廷还要用我,怎会让我归隐,我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如果我们再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家对朝廷有二心,必然有人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醋加油,制造冤案,恐怕到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少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他善于预见未来,更善于把握幸运和荣宠,深谙中正平和处变不惊的明哲保身道理,所以贵为唐朝重臣。他带兵向来以宽厚著称,对人也很宽容。在战场上,沉着而有谋略,而且很勇敢。朝廷需要他时,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等到上面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也是放下一切,马上就回家吃老米饭。所以屡黜屡起,国家不能没有他。 他与监军太监鱼朝恩的恩怨,在当时的政治态势上是相当严重的:鱼朝恩派人暗地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当时朝野人士都以为要掀起一场大风暴,代宗也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说:“我带兵打仗,也没能禁止士兵们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我父亲的坟被人挖了,这是报应,不必怪别人。”这也充分地显示了郭子仪的大将气度。 下面再说一说老子的“领导艺术”,作为商人应从中懂得进退取舍的技巧。 大思想家老子认为人类如果去除邪恶,回复本性,学会进退取舍,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可以实现,万物之间就可以达到最和谐的程度。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单纯的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放任自流,仿佛一盘散沙,这样达不到无为而治的目的。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就是做事的辩证法。 商人要学会既限制下属的自由意志,又让下属丝毫感觉不出来,这样就能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大家在和睦的气氛中达成努力工作、同舟共济的共识,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 成功的商人应当处无为之境地,应顺应自然,行无为之教,因势利导来治理民众,太多的法律条文、管理规则并不见得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安守本分,要学会取舍之道。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商人应当注意成事的方法,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这即是“无为而治”的根本所在。商人要学习老子的领导艺术,并从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要努力体会这种由无为到有为的奥妙之处;善行无辙迹,商人要注意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 曾国藩曾经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得强矫。争名逐利,就得谦退。”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研究老子的思想很深,他一生为人处事信仰老子的观念,却不言谈老子的思想。因此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 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如同跳高,退得远,可跳得更高。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需要,即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1959年10月15日夜,密特朗(法国议会议员)在巴黎天文台公园遭到一伙人开枪袭击。这就是当时极为轰动的天文台公园事件。新闻界和几乎所有的左翼组织都行动起来,慰问密特朗,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但事隔不久,10月22日,凶手佩斯盖突然露面,并申明这是一次应密特朗本人要求而策划的行动。转眼间,密特朗从一个无辜的被害者变成了骗人的肇事者。一时间乌云压顶,谩骂声、讥笑声、责问声像狂风暴雨般向密特朗袭来。在任总理米歇尔·德勃雷为此建议取消密特朗的参议员资格。但在当时密特朗深知申辩、反击都没有用,索性既不申辨,也不准备反击。 密特朗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决定暂时隐退。平日里,他埋头读书,专心写作。一到清晨,他就去朗德树林散步,呼吸那清爽而新鲜的空气,欣赏一番茂密翠绿的田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他忘掉了萦绕在心头的忧愁和烦恼。1960年春,他到国外做了一次旅行,先后到达中国、美国和伊朗等国家。在中国,他参观游览了不少城市,记下了许多见闻。回国后,于1961年发表了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专著《中国面临挑战》。该书的出版,赢得了不少读者的欣赏,密特朗的名字又开始重新在法国社会上传扬。 在1962年11月2日的立法选举中,他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保卫新共和联盟的竞选人让·塔耶尔,再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以退为进这一交际方式不仅可应用于政治活动中,也可广泛地应用于管理活动中。作为商人,学习进退之间的艺术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不要乱用交情 交情有有利和不利两面,关键要看你怎么对待。如果在利益面前友情还能存在,大概只有古时的管仲和鲍叔牙真正地做到了。但请记住:千万不能乱用交情! 生意场中,朋友借钱是很难应对的。应对不好就滥用了友情,把友情渗透进了经济交往中,即把友情抵押给了金钱,最后金钱吞噬了友情。因为友情不能抵押,抵押过的友情如同修补过的脸盆,无论你怎么视而不见,它都让你忘不掉。 所以,友情很伟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滥用友情。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了一条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为友情不容投资,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会失去友情。 可是,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都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关系而存在,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它正受着现代经济关系的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也就是说,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如何捍卫我们的友情呢? 1.不要为友情而抵押面子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是最平常的事,因为是朋友,谁都有向朋友开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当然,许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还,但也有各种原因,总有人不按时归还,或根本就不能归还。有的人甚至在借出之前就知道,这钱己丢在水里了。但不借吧,又碍于情面和友情,觉得对不住朋友,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得问清楚,朋友用钱做什么,如果是生活所必需,用于衣食住行,那义不容辞,当然借,没偿还能力也必须借。反之则不然,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用,如果再去冒险做生意之类的事情,就必须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