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事部长极力反对购买新机器。 他提出他的理由: “我认为投资机械设备时,通常应该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量;第二个目的是提高质量;第三是为了以机械替代人力,尽量减少人工。第一点和第二点关系到‘机械生产力’的提高,第三点则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关。刚才听生产部长说明,这些新的机器,需要和过去一样多的人力来操作,但可使生产量增加三至五成。就质量方面来说,也许可制造出比从前优良的产品,可是,生产了那么多的产品,真的能买出去吗?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几年来,销售额有低落的倾向,这一点,不用我多说各位也可以知道。根据人事部的估计,要消除生产部的赤字,目前非裁减二十八名人员不可。如果营业部没有把握将增产的商品全部销售出去,那么,就不应该进行这种设备投资。” “站在人事部的立场,应将设备投资的目标放在节省人力这方面才对。所以,引进新机器的同时应裁减人员,把这些人员转到营业部门去,让他们专心为获取订单而努力。” “据生产部长的估计,设备投资额高达三亿五千万日元,然而据我所知,这一笔资金恐怕全部必须贷款才筹得出来。不过,假如这笔贷款的利率是8.3%,那么每年就得负担二千零五万日元的利息。不难想象这么多的利息必然会导致收益恶化。也就是说,明知公司收益必然恶化,竟不惜借钱、付利息来买机器,并让产品堆积到仓库去。无庸置疑的,这些利息、保管费、损耗费等,都会加速公司收益的恶化。再说,即使引进了新的机器,为了好好运作,就必须培养操作人才。刚才没有听到生产部长说明这件事,所以更令人担心。不过据人事部所知,公司里目前还找不到有能力操作这种机器的人。” “再回到关于设备投资的目的,与其要提高机器的生产力,不如把提高劳动生产力做为第一个目标,先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人力。” “本人由衷希望各位重新慎重检讨,然后才下裁决。” 町田工业这个例子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物”、“财”三项经营资源彼此间的关系。 一个不健全的企业,很容易采取生产部长的主张而添购新机器。 只因为这家公司有一位能够条理分明的人事部长,所以才建议董事会再三考虑。 如果这位人事部长缺乏责任感,或轻易地被生产部长说服,那么这家公司必定难逃倒闭的命运。坐以待毙 在某地拥有十二家店铺,经营餐饮店的W商店,在这数年来,业绩一直恶化。 这十二家店铺,有四家设于规模庞大的百货店内,有五家设于超级市场内,另外四家为独立经营。 自营店之中有一家是本店。本店创业于五十年代后期,最近买下了隔壁一块地加以扩充,此店占了该公司总营业额的23%。 因为本店经营顺利,所以百货店主动前来接洽:“要不要在我们店里开店?” W商店的董事长感到非常光荣,于是未经仔细评估即匆忙开店。 初期正逢经济景气的时代,所以即使被扣除了销售额回扣25%,仍能够踏实地获得利润,于是公司的业绩快速地上升。 后来这一家百货店新设立两家大型百货公司时,也特别为W商店预留空间以开设分店。 可是,布置了好几家店铺之后,日本的经济突然陷入低迷状态,各分店的业绩也远不及预期的目标。 W商店每个月召开一次经营会议。 开会时干部与各分店店长之间总是热烈研讨上个月的业绩,并为达成当月的预算而拟定应该采取的对策,但在这种背景之下,即使想尽办法也很难提高业绩,于是向社长建议: “店铺目前受营业环境的变化,收益已一落千丈,如果不谋求比较根本的对策与措施,将影响到公司的生存!请社长提出今后的方针。” 这问题对于经营会议的议题来说,真是一针见血!可是那位社长只能这么说: “我也知道必须撤退百货公司内的分店。不过,如果提出这个要求的话,对方一定会要求连赚钱的店铺也一起关闭。我们无法只关掉其中一部分。因此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唯有期望你们多多努力。只要肯努力,路一定可以找到的。” 企业的经营必须当机立断采取应该采取的对策,如此,才能开创新的发展之道。 照其社长所说的话,不难知道,这家公司无异于“坐以待毙”。 几年之后,W商店果然倒闭了。强硬的代价 美国的电子机械制造商(假设是华格纳公司),向台湾的中小企业(假设是三友公司)提议双方共同研究半导体。 虽然三友公司规模不大,仅有两百名员工,但是它在这项专业领域中却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华格纳公司极欲得到这项技术,便以典型的美式做法向三友公司提出技术合作的要求。 华格纳公司的高级主管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向三友公司的董事长游说这项研究的发展前景。 三友公司董事长考虑周详,一来担心技术合格会消减自己技术开发的独立精神,而造成依赖华格纳公司的局面;二来忧虑将来若是达到生产的阶段,势必得由资金雄厚的华格纳公司来发号施令。 除此以外,三友公司董事长也慎重考虑到是否有技术合作的必要性。 双方谈判了将近十个月,彼此互访对方的总公司,但是三友公司董事长仍然犹豫不决,问题在华格纳公司好在此时犯下致命性错误。 华格纳公司的副总裁是出自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人才,对于谈判的迟迟未获进展感到焦燥不满。 “事实上,本公司拥有足够买下三友公司的雄厚财力。” 他在会议上说出这句带威胁性质的话,实在不够高明。因为三友公司董事长一手创建这家公司,发明了数百种产品,不但深深引以为傲,更具有一份浓厚的感情,他听到这句话之后便不再迟疑。 “很遗憾,我决定不与贵公司技术合作。” 以金钱利诱不遂,便企图采用威胁手段,却不幸招到反效果。 三友公司董事长认为美国人做事鲁莽蛮横,没有一点风度,实在不能做为长期技术合作的伙伴。 实际上,三友公司董事长若是能够对美国式谈判法多了解一点,或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他对于美国式作风多少有些误解和偏见。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华格纳公司的作法的确容易让三友公司董事长感到不舒坦,心中留下芥蒂。 这正是美式强硬谈判法的严重缺陷,换句话说,强硬谈判法成功则已,若不成功的话,必然会造成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 不!即使成功了,也会留下心结。 力量薄弱的一方虽然不得不屈服于对方的胁迫,但是心中自然是忿恨难平,甚而伺机报复,对于长期性的合作关系而言,实是一大隐患。 胜利的一方纵然能够得到眼前的小利益,却会因而失去更重要的稳定性和安全感。无意兑现的“空头支票” 每当日本高级官员访问美国之际,对于美、日之间所存在问题,日本官员总是满口答应“一定更加努力”,或“尽力加以改善”。 但是开出来的支票必须兑现,这是世界共通的常识,日后美国人理所当然会提出具体的要求,希望日本能够遵守承诺,口头承诺便等于契约。 然而,这类要求往往令日本人感到愕然,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无意兑现那张“空头支票”。 举例来说,卡特执政时,日本方面曾“保证”增加9.5%的国防预算,但实际上仅仅增加了7.6%,此时便激怒了卡特政府。 更遗憾的是,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日本人过于喜欢开“空头支票”,过于轻易地做出承诺,不懂得何谓“一言九鼎,君无戏言”。 我们不妨再看看一项最近发生的事件:纽约大学有意设立一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设立基金预定为三百万美元,其中的一百五十万美元打算向日本募捐。 他们派了一位代表前来日本游说首相和财界领袖,结果获得积极而热诚的反应。 “我们认为设立这座中心极具意义,不但可以消除贸易摩擦,促进美、日两国的相互了解,对于日本式经营的体系研究更是极其必要,我们绝对会努力协助它的实现。”,这是日本人给这位美国代表的一致答复。 说这些话的日本人只不过是随口敷衍罢了,但美国人认为这是日方给予他的“保证”。 因此当美国方面开始募集预定目标的一百五十万美元时,问题立刻出现,因为日方连一毛钱也不肯捐出来。 愤怒的美国代表马上拜访日本驻美大使,强烈指责日方的出尔反尔。 “日方说要加强美、日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致力消除双方的贸易摩擦等等,全是一派胡言。他们嘴里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却是一毛不拔,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赚取他国的外汇。若是不愿意,大可一开始便坦然拒绝,无须假惺惺地故做姿态!” 虽然日方或者有其为难之处,但是这种伪善的态度实在要不得。 若有拒绝之意,应该开诚布公地表达出来,即使无法立刻做决定,也应该告知对方“一年之内再回复等等。” 日本式谈判的最大缺点是言行不一致,尽管口中答应,却并不认为它代表某种承诺。占卜决策 爱情、婚姻的不幸,常常使一般人想去改姓名或算命。 改名以后如果真能使一切都顺利,婚姻也跟着稳定,亏损的事业也渐有发展;那么,改名、占卜就是真有神效。 其实,公司如果业务上发生危机,职员们能同舟共济,为了挽回局势一起奋斗,公司才有可能稳定下来。 如果当事人心里上一直认为只有改名,即可扭转他生意逆境,这种观念将是公司危险信号的开始。 据公司职员调查,西边有一块好地皮,可以买卖,可是董事长不采纳,非要去问卜,地理师说东边的才适合,他就完全相信。 这种太过迷信的作风,像是中了邪似的,一般以女人较多。 许多大学毕业的人,受过现代科学教育,事业上一遇到挫折,就轻信了占卜者,受其支配、操纵,那更是愚不可及的事。 算命师如果能预知未来发展,指示命运方向,那么,他自己就不必替人算命了;经营者更不需操心劳神,每个人只人听听占卜就可以成就事业了。 新工厂要开工,请来和尚作法念经,要是遇上佛祖升天日,重要的工程不可施工,这样的例子俯首皆拾,假使我们生活在迷信的世界里,假若太过依赖占卜的决定,那真是与破产厄运订立契约了。 饭田先生身边一个智囊团都没有,他只信任石原一女士。谁说的话他都不信,一切经营方针、决定事项,非去问易者不可。 他的作风使得职员们心生反感,甚至不愿替他作事。 这位饭田先生就是很有名的百货公司负责人--高岛屋董事长,石原一女士是高岛屋的常务董事。 目前百货业面临不景气时期,经营不容易,每逢年底决算,百货公司联合发表年度综合决算表,高岛屋百货公司和他的连锁百货公司,出现庞大的营利赤字,引起大众对于这家公司经营方法的注意。 此时正是经者对业务上的进退对策下决断力的时候,而非信任易卜者就可轻易解决的。插手投机生意 董事长将公司的资本,投资于一本万利的赌博性生意,结果往往造成血本无归,想再使公司起死回生,就难上加难了,这对企业经营而言,是最危险的作法。 稍微有些成就的经营者,一进入他的办公室,就看见满屋子张贴着投机性业务的各种相关表格;如果不是投资者,对这方面的资料是不会加以分析的。 一发现董事长开始把资金转移到投机性事业时,就要提高警觉,因为这也是即将陷入危险状况的前兆。 对本身业务渐渐疏忽,上班时却全神贯注在收听股市广播的人,如果用的是自己的资金,还说得过去,要是利用公司的资金投资,每天全神集中在股票市场的起落,像这种董事长,他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北坂石油公司,创业于1929年,是美国壳牌石油公司的大批发商,至1983年5月,每年业绩达180亿日币。 由于世界性石油不景气,业务很受影响,在节约能源政策下,使得石油产品滞销。 1983年5月开始,公司营利亏损,经常在赤字边缘挣扎。 但董事长却热衷于股票投资,早在六、七年前就开始利用公司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结果亏空总额高达50亿元之多,这笔帐目用途不明,使会计科长很头痛。 加上公司的设备投资(船舶的防灾设施等)和向往来客户借款,总额达30亿元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倒闭的致命伤,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董事长的股市投资失利。 石油企业的经营,如果是在商务上因不景气造成亏损,同行之间还会互相支援,让他继续支持下去。 于是大阪壳牌石油分公司派出20名主管,为北坂公司进行重整。 但是北坂公司内幕复杂,会计帐目不明,责任无法交代,董事长已退位,经过调查才发觉除了以上种种弊漏外,又大量投资于其他行业,如:大豆和期货等。复杂得无法重整,最后公司陷入了倒闭的漩涡。 最近公司财政上稳健,而挪用大量游资投资股票的大企业相当多,那是因为他们公司的财务坚固,所以能如此冒险经营。 要是本身经济拮据,业绩不振,却想要一本万利,大赚一笔;结果反而判断错误,丧失更多资财,这将是失败的最大原因,也是企业本身的致命伤,其后果不堪设想,经营者怎能不警戒,怎能不慎之又慎?私人的赚钱工具 有些公司,老板把他私人的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往往利用公司,做为他私人赚钱的工具,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以日本津上公司来说,公司的经营制度混乱,董事长利用职权,将自己的财产五百万元,以独资方式设立私人公司--“津上商事会社”。 而将津上公司的一切经销权由私人公司一手包办。 这样一来,津上公司的盈利,完全操纵在董事长私人公司的手中,而“津上公司”就已经失去一切营业所得的权利了。 所以“津上”一切资金都集中在“津上商事会社”的帐目内。 由于“津上公司”的资金长年累月转入“津上商事会社”,以致于“津上商事”已经积欠“津上公司”将近二十亿元。而董事长还想利用这笔资金做为私人用途,建造豪华办公室,和富丽堂皇的住宅;把这笔庞大的资金做为私人财产,便可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了。 像这种经营者,把企业私人化,公私财产混淆不清,在目前的企业界里屡见不鲜,只是程度上的轻重不同而已,但终究对公司本身来说,是有伤害的。 据非正式统计,在日本有类似“津上”经营手法的个案有100万件。 将企业私人化的董事长,大部分总是利用公司职员为私人跑腿。 公司的钱挪作私人开支,甚至将个人生活费、交际费和娱乐费完全归支付。 如果这种情形已成为习惯,那么这家公司差不多已亮起红灯了。 公私分不清,首先会由创业者--董事长开始。 一个公司的创立,当然一切都由董事长一人经营主持,从它开始孕育而形成一个企业。 他会很自负的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由零创造出来的,在这期间,他必须独自应付许多困难。 而一旦公司组织成立后,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公司的制度形态。 这时候,如董事长能将公司,视同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惜,那将是很好的事。 但若是将公司吞为私有,就会形成公司混乱不堪的起因。 如果自己仍然不自觉,到了第二代接棒人时,就更无法自拔了。 这种企业私人化的现象,会愈陷愈深,严重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财政。 譬如把公司的豪华轿车占为己有,带着女朋友去兜风,而将汽车燃料费报公帐,甚至带女朋友到大饭店休息,开销也由公司支出。 在公司方面,会计人员不得不因此伪造帐目来掩饰这一切支出。 换成一位普通职员,他的工资有限,日常生活费已经很紧迫,哪有这笔资金来挥霍? 只有这种董事长,不必花费自己一分钱,而可以得到奢华的享受。 有这种董事长的公司,业务是不可能呈现稳定发展的,公司的根基迟早会动摇的。“热门”行业 不要以为热门行业就可高枕无忧,经营热门行业比起其它行业,更不能大意行事。 1984年9月,日本电脑硬件公司,向法院申请公司重整,实际上等于倒闭,负债总额为日币18亿元。 该公司的营业项目包括个人电脑批发、软件零售及开发,个人电脑书籍及资料出版、微电脑技术补习班等,业绩成长率很高。 在软件方面,有名的“股票行情系统”,就是该公司与“股票新闻社”共同开发出来的。 因为实施多角化经营的速度过快,行业销售竞争激烈变化,及公司内部纠纷不绝,终于造成公司倒闭,企业年龄为10年。 1984年6月阿马斯托电脑公司申请公司重整,事实上已倒闭。 负债总额为40亿日币。该公司设立于1980年,以销售电脑周边机器为主,业绩扶摇直上,很快地在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设立分公司,迅速扩张业务。 1982年6月,其营业额为17亿日币,1983年6月份则为65亿日币。1984年6月更增加到130亿日币。 如此辉煌的业绩,实在令人羡慕。 可是国外市场突然发生激烈的竞争,加上自国外进口的苹果牌电脑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量,造成库存过高资金积压的现象,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受到该公司的大股东爱电电脑公司倒闭的牵连所致。 阿马斯托电脑公司的弱点,在于该公司必须依赖“爱电”,否则无法单独生存。所以爱电一倒闭,阿马斯托也跟着倒闭。 又如1983年4月,以销售电脑为主的“系统公司”向法院申请重整,事实上已破产,负债总额达86000万日币。该公司自己开发出一种“巴普康80”电脑,以自造自售的方式在行业打出了一条渠道,1982年的业绩高达14亿日币。 可是遇到强敌的竞争,业绩逐渐下降,库存量过高,以致周转不灵,造成经营困难。 以上这几家企业的共同点是,他们同为目前最热门的电脑制造或销售业,也就是所谓的“先锋企业”或“尖端企业”。 有人说:“社会电脑化会一直发展到本世纪末,届时,所有人类都将成为电脑的操作者。”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培养设计软件人才将是一个重要课题。换句话说,上述三家公司的电脑市场潜力是十分惊人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了解“热门行业”的后面,紧跟着的是庞大的投资、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和不断地研究市场的需要。 只有每天面对新的挑战,才能在尖端企业中坚强地生存下去。先锋企业 现代经济学者常说:“在低成长中生存,或在安定成长下繁荣的传统式经营策略,已完全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今后将是先锋企业的时代。” 先锋企业,发源于美国,意指:“拥有卓越的经营构想,或需要高度科学技术合作,才能生产的产品,也是在现代社会最赚钱的企业。”它的行情虽非百分之百看好,但却有一鸣惊人、后来居上的可能,所以许多人敢冒险投资--这就是先锋企业。 在美国大学及研究所中,那些从事新科技的技术研究员们,大部分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事业,这批人就是先锋企业的投资者。 在日本,先锋企业的投资者,大部分是已获得专利权的技术人员。 他们在摆脱大型企业的控制后,先以数百日币的资金,开始投资于研究开发新产品。 如果一举成功,大捞一笔之后,再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新产品,资金就滚滚而来,这是“先锋企业”典型的经营法。 可是往往当你一炮而红时,大型企业就以庞大的资金、销售网、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入市场竞争行列。 除非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方法独一无二,不容易被仿冒,否则,千万不可以为市场上只有你的产品,决不会有竞争者而高枕无忧。 在今天,先锋企业独霸市场的情形很难维持长久。 所以,必须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来维持生存。 虽然开发新产品很冒险,但要想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站立得住,就不得不如此。 第一笔生意所获得的利益,可做为开发第二种新产品的研究资金。 可是事实上,计划与事实总是有距离,也就是说,第一种新产品所赚来的钱,早已花在扩大公司组织及设备上,公司开销也比创立之初多出数倍,可以留做研究的资金也十分有限。 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当重要,稍一不慎,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即使是大家公认最热门的电脑科技企业,也难免每月都有宣布破产的例子。 而这些科技先锋企业,五年后的生存率,约在25%左右,十年后则可能只剩下10%了。 那么,使科技先锋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秘决或关键在那里呢? 答案是,不断地改良以特殊技术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甚至不断地开发更新的产品。一定要永远的走在别人的前面,绝对不能草率盲目的扩大设备和组织规模。 这些企业刚开始,都是在专业技术研究人才的领导下开发成功的。可是在成功后,若仍然由这些人继续经营,每天分心于资金调度或计划销售上面,而不能专心于新的研究开发,那就可以预见这家先锋企业的破产了。贫乏后继人才 个人经营(一人公司),就是由一个人开始的中小型公司,许多的中小企业就是由此而扩大出来的。 目前企业界,大都以“有限公司”的方式申请营业执照。 因此在法律上,至少要有五个人以上的股东组织,才能领到营业执照。 但事实上,这只是形式而已;公司刚设立时,业务有限,为了节省费用,先由一个人(大都是创办人),从业务员至经理一手包办,等到公司营业范围增加,人手不够时,再正式招募职员,扩大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公司,如果突然发生公司负责人,因脑溢血或发生车祸死亡时,就没有后继人员可替他经营下去,最后只有关门了。 因为公司的业务和财务都由这个人负责,在业务方面,与客户之间的往来、进出货的情形,常因一人经营而忽略会计制度,从帐簿上看不出实际状况。 而在财务方面,到底这些周转金是向谁借来的?开出去而尚未到期的支票,到底是支付什么款项?票根上又没有记载兑款人是谁,没有一本正式的帐簿可让人追查。 以上种种情况,往往使幕后股东和往来客户都感到杂乱而不知所措。 如果公司有负积,情况会更糟。以往都由他一个人掌握一切业务,股东们只是法律上的人头,而使债权人找不到债主,无法讨回债权,最后只有知难而退。 所以与一人公司尤其是新公司交易来往,要加倍小心,否则一旦事情发生,只有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另外,公司规模还可以,信用也不错,但营运与财务大权都握在董事长手中的公司,万一董事长发生问题,公司常会受连累而倒闭。这也要预先做防范措施,以免吃亏。计划不够慎重 只要身边有一台计算机,很快地就能计算出来所预定的营业额。 比如说,某联谊会俱乐部的保证金,假定为每人100万元日币,如果有1000名会员的话,就有10亿日币;可是只招募到300名,则只有3亿日币的预算。 如果投资在俱乐部的建筑费、设备费上,就已超过5亿日币时,就可以预料将来正式开幕后,在周转奖金上必定会遭到困难。 以制造网球拍著名的阿崎网球拍公司,它的总经销“菱和体育用品公司”,于1981年6月在山梨县的由中湖畔,创立了“亚克特山中湖网球俱乐部”,该俱乐部的规模相当大占地27万平方公尺,共有两座室内网球场、八座露天网球场、一栋有96个房间的会员宾馆及五栋别墅。 全部工程于1982年1月开工,此时已向六百名基本会员,收足了83亿日币的会员保证金。 建筑工程费共约2亿元日币,全部工程虽然在1983年3月完工,可是因为河畸董事长背书的一张金额75亿的支票无法兑现,使得整个工程计划陷入困境,无法开业。 后来传说有银行界人士要出来支援,可是在条件尚未谈妥这前,又发生跳票,不得不宣布破产。 在分析其破产原因时,发现其计划书不够慎重,尤其是财务计划更糟,很多没有把握的预收款,也列入应收款项目里面,搅得一团糟。 1984年10月,北九州市的九州灵园开发公司,负债总额15亿日元,宣布破产。 该公司受北九州市大与善寺的委托,开发山林地,做为现代化墓地。第一期工程费全部从商业银行融资,于1980年10月完成。 第二期工程费约3亿日元,由北九州冈畸工业公司以垫款的方式垫全部工程费,于1981年6月完工,并于1982年1月开始销售。 可是销售情况与预期的相反,始终卖不出去,使得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费无力偿还,而不得不向市立银行申请融资。 但市银方面只同意有限度融资,不愿全力支持,因而使财务整个陷入困境。 为了使公司能起死回生,经董事会几次开会的结果,决定向国外贷款。 于是在1983年春,派董事长到英国交涉,但因计划过于空洞,使英国银行不敢信任他,最后只有无功而返。 就在董事长出国期间,公司方面处于恶劣环境之下,关系企业乱开支票,向民间调度资金来维持,结果终于在1983年12月宣布破产。任意涨价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现实,除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外,次要物质的需求范围日渐缩小。 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于产品的价格,除非不得已,不要任意调高售价。 因为任意调整价格而引起消费者排斥,使业绩开始下降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谓“合理的价格调整”是指成本增高(如材料费、加工费等)时,按实际情况调整售价的意思。 譬如在全日本都有连锁店的牛肉饭专门店(吉野屋),一碗三百元日币的牛肉饭,在物价平稳的时期,突然莫名其妙地调高到一碗三百五十元,而使得每日销售量明显地减少,业绩在短短几个月中一落千丈,最后终于倒闭了。 这就是因为没有理由的涨价,会惹起大众的反感,而寻找别家或改吃其他食物来代替。 因此加价要慎重处理,让顾客心服口服,才不会把辛辛苦苦打出来的知名度,白白的破坏掉。 像汽车制造业,利用每次车型改变时,在合理的情况下,做小幅度的加价。 比如说,新型车在机械构造上增加新机能,或设计上的改良时,让消费者认为新型车与旧型车相比,在性有上或操作上均有改良,就是贵一点也合理,因而于采购,这才是成功的加价法。 至于其他一般商品,大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下生存,所以在物价平稳中,如没有特殊的借口,而任意调高售价,则不但让竞争同业有机可乘,来打击销售网,并且业绩一旦下降,想要再扳回来,就相当困难了。 1983年8月,京都的一家著名的服装公司倒闭,从他的业绩来分析其倒闭原因:1980年,其营业额为日币45亿元,1981年为41亿元,1982年为39亿元,1983年为33亿元。由上述数字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业绩年年下降。 在日本的现代社会里,穿着传统式和服的青年男女日渐减少,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所以和服界的业绩下降,也可说是必然的结果。 可是另一方面,造成大众对和服敬而远之的原因,当然与和服的昂贵价格有关。 首先,从制造商到消费者手中,必须经过中间商的重重剥削;也就是说,中间商的利润太高,使得和服的价格越来越高。 因此,除了豪华昂贵的和服外,如果能开发出一种适合日本传统风俗,价格又大众化的衣服,也许能使和服行业东山再起,恢复往日繁荣。 不论任何物品,在现代社会里,都不难找到其代用品。如果任意涨价,消费者就可能一窝蜂地涌向其他代替品去。 比如,每次国营铁路一涨价,乘客们都转到民营铁路车站去搭车,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应变能力差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竞争能力和抵抗力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或渐渐地消失。 这是在自由经济政策下,企业界最伤脑筋的问题。 在日本,所有的企业,不分类别,都不允许有独占的情况发生,政府时时发布新的法规,或从国外进口商品来抵制垄断,因此,各种行业均有景气好与景气坏的时候。 以制造三合板著名的东京合板股份有限公司,于1940年创立于千叶县。三菱商事会社、安宅建材会社、汤浅产业、日棉建材等大公司都是他的主要客户。 在高峰时期,一九八○年十一月期的营业额高达103亿日币。 但在房屋滞销所引起的后遗症下,合板的需要低迷,经营出现赤字。 为了减轻负担,只好在1981年将东京工厂转让出去;翌年,又将船桥工厂顶让给别人经营,以达到减产的目的。 另一方面,为降低合板成本,又在木更津市,积极兴建一座以电脑系统控制的现代化合板工厂。 但因新厂的生产量,无法达到原设计产量的标准,加上合板的消费市场不振,原木来源不足等原因,1983年11月期的营业额,大幅下降,只有78亿日元。 营业亏损达63亿日元以上,经营更加困难。1984年初,由三菱商事、汤浅产业等八家主要客户,出面组织公司重建委员会,将14亿日币的负债先行冻结,以减轻负担,并在周转资金上,给予支援,使局面稍为稳定,后来因为小部分债权者的不合作,终于在同年九月宣布倒闭。 另外,如东京的日东工营公司于1983年8月宣布破产,其负债总额高达320亿日元。 该公司是由三井农林出资38.8%,三井物产出资9%,三井建设出资9%所组成的。专门经营 预售房屋、营造业、不动产买卖、和建筑用钢铁材料的销售。1981年12月期的营造业绩,达265亿日元。 但因过去在不动产景气时,投资在地皮上的资金破套牢而无法动用;又因自建的公寓房屋在大众购买力低迷的情况下,使得1982年12月期的营业额,降至220亿日元,并造成3亿元日元的亏损。 而建筑业景气低迷仍在持续中,因此,从1983年1月开始,出现每个月1亿元日元的经常赤字。 日东工营公司算来是第二家倒闭的三井关系企业了。主要原因,就是在景气变动中,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过度减产 以前在经济景气时,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率、出货率、销售率都快速成长,但是这种经济状态,恐怕很难再出现了。 经济学者称这种情况为“低成长”,以我们长年经验来说,这种低成长经济,才是正常的经济体系。 如果盼望过去的低成长时期,能早日再出现的话,那只是一种幻想,因为那种时代再来临,可能要再过几十年。 如果经营者脑子里排除不了这种幻想,必定会做出错误判断。 大阪的阿米答妮染料公司,在1980年2月,因金额高达12亿日元的订单未完成交货,而宣布破产。 该公司创立于1934年,最近几年来,都以尼龙袜的染料为主要营业项目,并兼营一般颜料、助染剂、化学制品、脱臭剂等,年营业额约为18亿日元。 第一次能源危机发生后,染料界也跟着不景气,营业额一个月比一个月减少。 为了减轻负担,该公司将不重要的地皮和房屋卖掉,并且以经营合理化为借口,裁减员工。甚至把分公司的房屋也卖掉,改用租借方式,以求经营上的改善。 但到最后,还是免不了开出去的支票遭到退票的厄运。 在这个时候,该公司最大的原料供应商--长濑产业公司,仗义出面支援,合手出五千万元作为周转资金,以防止营业继续恶化。 虽然采取减产经营的措施是不得已,但也必须是适度的减产。 比如说,某甲的身高为一百八十公分,体重有一百公斤,按理论来说,某甲的体重应该减少二十公斤,才是最理想的体格。又某乙的身高为一百六十公分,体重只有五十公斤,如果叫他再减肥二十公斤的话,反而会影响健康。 所以,中小企业在景气不振时,虽然有必要采取减产或缩小经营的相应对策,但不能超过界限,一超过了界限就影响企业健康了。 在一片裁员声中,董事长往往会留下几个有才干的优秀人才,继续为公司工作。 但是中小企业界,常常都留不住这些有特殊才干的人才。 因为他们眼光精锐,一旦认为公司有问题时,他们就会比别人抢先一步,另谋他就。 因此眼光短浅的经营者,常常会失掉优秀人才,而留下一大堆糊涂虫他身边工作。竞争漩涡 不论任何行业,如果没有竞争性的话,将是多么令人感到乐观与欣慰的事。 但在日本没有竞争性的行业,除了国营的公司以外,就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如果说,被卷入竞争的漩涡就是破产的前兆的话,那么所有行业的各个公司,就都有破产的危险了。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企业本身的实力和市场竞争的程度。 捷运货柜运输公司的主要营业项目,是从日本经过西伯利亚到欧洲各国的货柜运输业务。在最盛时期的营业额,高达100亿日元。 可是在同业间发生激烈竞争之后,业绩逐月下降,承运货柜数量减到最盛期的一半;财务已陷入困境,周转资金也明显的短缺,而积欠俄罗斯速运货物公司的运费,高达美金600万元,终于被俄罗斯通运货物公司拒绝承运,使得业务陷入停顿状态。 数日后支票开始跳票,事实上,已无可挽救了。 在1984年1月宣布破产,负债总额约40亿日元。 东京芙蓉产业于1984年12月发生支票跳票,负债额为15亿日元。 该公司的主要营业项目包括各种健康机器、按摩机器、运动器具、杀虫剂等。它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做广告,并以电话订购或邮递销售做为基本营业方式。 1983年的营业额为12亿日元,1984年的业绩急速成长,营业额达27亿日元。 可是在激烈竞争下,该公司改为采用薄利多销政策,如此一来,广告和宣传费也随之增加,使利润减低。 经营者又转向开发海外市场,因为出口业的广告宣传费用比较低,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旅馆及休闲俱乐部用的照明灯。 但因为故障率高,接到很多要求解约的订单,而不得不结束了业务;不久,就传出支票跳票,接着宣布破产。 福冈市筑前纺织品公司,于1984年5月宣布破产,负债额为33亿元。以批发众多织品为主的筑前公司,近年来因博多织销路不畅,市面上仿冒品充斥,而且价格比正规品便宜很多,造成市场不稳的情况,公司业绩日渐衰退。 为了面对这种恶劣挑战,及挽回过去业绩,于是和三菱人造纤维公司,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利用电脑控制配色系统的新技术,开发出一种名叫“豪华袋带”的新产品,发售后颇受消费者欢迎,曾经有一段时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好景不长,市场上又出现仿造品了,以低价竞争,把价格又搞乱了。 为了收拾这种纷乱的局面,公司又推出一种叫做“雅带”的织品来平稳市场。 结果,1981年的营业额,达35亿日元,“雅带”就占了其中的九亿。可是,1983年总营业额的26亿中,“雅带”的营业额就降到5亿日元而已,原因是遇到仿冒品的激烈竞争。短短两年后,公司就宣布破产了。经营不景气 从日本“会社四季报”上的公司概况资料篇里,很容易可以看出,赤字公司(指营业上有亏损的公司)都集中在特定的行业中。 如果某一种行业中,营业净利出现赤字的公司比别种行业公司多,就称它为“不景气行业”。 因为营业环境恶劣,除了别人的援助以外,自已再努力也无法摆脱困境的公司,就称之为不景气行业中的公司。 海运业,是不景气的行业之一,这一行业的赤字公司和宣布破产的公司都比其他行业多。 1984年6月,日本来岛海运公司的关系企业--东京海事公司宣布破产。 其致命伤除了海运业的全面性不景气外,就是来岛海运公司的支援行动中断,而使财务问题更加严重终致倒闭。 东京海事公司的最大股东,本来是日本海运公司,但在1978年时,日本海运公司将其持有的东京海运事所股份,让渡给来岛海运公司。 此后,来岛海运公司,将东京海事公司纳为关系企业之一,在营业上和财务上,不断给予支援。 东京海事公司的主要航线,是以不定期船次运航于中东、台湾、菲律宾等地区,将日本出口的钢铁,机器运往目的地,再从东南亚运回柳安原木。 但因为经济不景气,承运量也随着渐渐减少,财务危机更加严重,来岛海运公司又在周转资金高度困难下,中止了支援,最后京海事公司终于惨遭倒闭。 日荣建设公司在1984年2月,因支票大量跳票,结果宣布破产,负债总额是8亿日元。 该公司创业于1965年,当时,以兴建公寓大厦、办理分期付款而闻名一时,最盛时期(1981年)的营业额,高达7000亿日元。 由于1982年兴建的大型公寓大厦,在景气低迷中销售率很低,资金被冻结在不动产中, 1983年5月期的营业额,下降至53亿日元。最后,虽计划着手兴建面积较小(一房一厅或二房一厅)的公寓大厦,但因市场上全面性房屋滞销、预订户迟迟未达计划数量,而不敢开工,财务困难就更加严重,而终致破产。 以制作高级长短袖和服著名的“江户屋”,每年的营业额都在30亿元左右,可是自从1975年创造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营业额高达71亿日元以后,业绩就开始下降了。 虽然采取了裁员及结束珠宝部门的营业等对策,期待业绩能恢复旧观,可是,因持续低迷不振的不景气,终于破产倒闭了。积压严重 有几十年历史、而且股票也上市的三马雨靴公司,在1983年宣布破产。 为什么呢?综合而言,是因为现代社会上,穿传统的雨靴的人已寥寥无几,所以难怪这家公司会倒闭。 在今天的日本,几乎每条路面都铺上了柏油,使行车更为安稳。 虽然没有像欧美先进国家那样,达到100%的程度,但每年道路铺设率也不断地增加。 在都市生活的人,因为交通发达,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 而住在郊外的人,差不多每家都有交通工具,穿雨靴已很少见,甚至连小学生都不穿雨靴了。 如果穿一双长统雨靴在街上走,那很容易引人侧目,如果没有相当的勇气,谁敢穿一双长统雨靴在办公大楼进出? 现在,唯一能看到有人穿长统雨靴的地方,大概就是钓鱼池边,或农田里了。 企业界如果不紧跟着时代的脚步走,不管是名牌、或几十年的老店,总有没落的一天。 例如以制造牛奶糖和长统雨靴是最明显的例子,所以过份的保守不合时代的产业和既存商品,虽然不会像先锋企业那样突然的倒闭,可是迟早也会因业绩慢慢地衰退而遭到淘汰,尤其是年龄较长的企业,倒闭的倾向最大。 这类企业在不景气的环境下会倒闭,在金融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可能倒闭。 银行界对于迟早必定会被淘汰的生产企业,相信一定不敢盲目地答应贷款给他,因为银行家总是最现实的.凡是不合时代潮流的过时产品,一旦被时代淘汰,或出现更多、更新式、更好的代替品时,则企业迟早会被迫转业,不然只有关门一条。 虽然如此,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切旧型态的商品或食品,都一定会遭到淘汰,这还得看国情和风俗民情而定。 比如说,在日本,只有年纪大的老人们比较喜欢日本风味的古式点心及饼干类食品,但在法国的巴黎,日式点心已渐渐地被当地人喜爱,而且业绩正在稳定地成长中。 所以一味紧抱着过时的产品不放,又不开发新产品的企业,迟早必定会出危险。多元化经营 在以往经济高度成长的时期,大家都说:“要向企业多元化经营迈进,才是经营企业的基本方针。” 因此走向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为数不少。 经营多元化的典型方向是,投资房地产、高尔夫球场或保龄球馆等。 在经济繁荣时期,本业的盈余都很高,所以对所投资的新兴事业,虽然稍觉不合算或是获利率稍低,也不会太计较,因为从本业所得来的利益,尚可弥补关系企业的亏损。 可是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危机后,景气开始下降,连本业都在恶劣环境下挣扎求生,只要不赔本,就是侥幸的了,当然更不敢奢望多元化经营所投资设立的新兴事业能替本业赚钱。 在那一段时期,为了多角化经营而将资金大量投资于新兴事业,最后反而被子公司拖垮的大型企业,不胜枚举。 但是像“好立地保龄球馆”的母公司,一见情况不对,当机立断,马上把保球馆改为超级市场来经营,结果反而成功的例子也有。不过大部分情形都是,资金被地皮等不动产冻结,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而发生危机。 所以投资与本行不相干的外行事业,可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除非研究出了套完整的计划,并确实能实现计划里的技术与专业知识,同时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例如可利用银行利率时申请融资)之后,才可以进行。 中山恒三郎商店于1984年12月宣布破产,负债总额高达225亿日元。 该商店为拥有160年历史的酒类大批发商,在神奈川县,可以说是著名的大型企业。1984年四月期的营业额为250亿日元。 可是被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积欠的金额也相当高,在经济低迷中,货款回收缓慢,呆帐增加,加上以高信用为背景而设立的不动产投资公司,又遭到不景气的牵连,营运情况不佳,造成严重亏损,而影响母公司的财务调度。 首先关系企业的“林屋”先倒闭,接着“久保田酒店”(川畸市)也倒了,所以多元化经营失败了,公司破产,然后关系企业发生连锁倒闭,这一连串的现象会像公式般的进行。 理化工业,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理化工业是以家用缝衣机为主要产品,再以制造电调理器,、微波电炉等家用电器为副,1983年3月期的营业额达到590亿日元。1984年同月期的营业额同稍下降,但也在575亿日元。 可是问题在于,理化工业将巨资投入经营与其完全外行的旅馆业,而种下了资金负担过重的祸因,而同年期旅馆方面的结算书上,出现了8亿元日元的赤字,这才是真正最大的致命伤!多角经营 虽然投资与本业有关连的新兴事业很好,但有时也会产生如前面所说的情况,而拖累了本业。 例如1983年,神户市著名的“吾西屋工业公司”宣布破产,负债总额为40亿日元。 该公司创立于1917年,在1964年时,将电机部门改为吾西屋工业公司。1965年,由国外引入最新式织布机的制造技术,加上努力研究,终于开发出使用在制造尼龙裤袜和胸罩时必须用到的“松紧带自动织机”,而轰动了企业界。 1982年,公司业绩高达34亿日元。 使其破产的最大原因,是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后,经济萧条,业绩下降;为了突破困境,该公司积极的展开多角化经营计划。 虽然都是与本行有关连的行业,但属下的关系企业就有十家之多,全部综合营业高达日元130亿元。 但因业界间的竞争激烈,虽然营业额高,可是决算书上却出现了赤字;换句话说,母公司和每家子公司都亏本。另外因吾西屋工业公司的倒闭,使受牵连的“日本住宅建设公司”也在负债30亿元的情况下宣布破产,这个公司是吾西屋工业公司向“优你地加公司”顶让过来的关系企业之一。 因此,在进行多角化的经营战略时,虽然选择与本行业有关连的行业,才投资设立关系企业,但如果这行业已被某大企业团体所控制时,就该慎重考虑,经营上是否有突破相应对策?这是很重要的关键。 森下产业是1960年创立的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在东京的山手区投资兴建高级住宅城,每栋房屋的价格为日元15亿元至35亿元不等。 之后,又在静冈县兴建“下田城”的高级住宅。不久,又在西伊豆区兴建“大淹乐园”的儿童游乐园。在琦玉县也兴建一座钓鱼中心,由该公司直接经营。如此的扩大观光事业,勇敢地迈向多角化的经营方针。 1983年9月期的营业额虽然达日元40亿元,但因多角化经营所投下的巨资与收购地皮的资金太庞大,使这些资金都被冻结。而在房屋销售方面,又因经济低迷,形成滞销现象,财务更加恶化,跟着倒闭,负债总额为日元70亿元。 闻名世界的丰田汽车,其知名度,并不是靠创业时的主力产品--织布机打出来的;而是由后来设立的“丰田汽车公司”所打出来的知名度。 所以,关系企业如果能把握时机,不断的努力,在贤明的经营者领导下,充分发挥经营战略,是可以创出知名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