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国 吉川英治-66

作者:吉川英治 字数:21115 更新:2023-10-10 10:45:14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蜀吴结盟的目的,魏国自然洞若观火,对吴国的动向,魏国也始终怀有高度戒心。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当周鲂施出诈降诱敌之计,自然立刻引发了魏吴两国的战火。  曹休兵败溃退之后,吴军并未乘胜追击,而是随即班师回朝,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履行了盟约中规定的对蜀义务。吴王孙权更将战况写成书简,派使节前往成都送呈蜀帝,在炫耀辉煌战果的同时,也未忘夸耀自己信守诺言之举:“吴国重视两国盟约,石亭之战便是明证。贵国尽可放心遣孔明前去攻魏,吴国定会恪守盟约,扰乱魏境,使其首尾两端不得相救,疲于奔命而已。无论魏国如何强劲,只要两国同心协力,必可将其击溃。”  再看此后魏国的动静。曹休石亭大败之后,惶恐羞愧交加,气忧成病,逃回洛阳不久,便痛疽发背而死。  曹休乃魏国元老,又是皇族,故魏帝曹睿敕令厚葬。司马懿此时正被派往南部边境应对吴国,听说曹休病故,立刻以参加葬礼之名,十万火急赶回都城。诸将对他此举大惑不解:“都督何故如此匆匆赶回都城来?”  司马懿答道:“我军虽在街亭对蜀奏凯,却在石亭败于吴国。我料孔明休整之后,必会再次迅速起兵,乘虚来取长安。倘若陇西告急,我司马懿不去,何人可去抵挡孔明?因此只得慌忙赶回。”  诸将听罢,全都哂笑而退,私下议论道:“没想到司马懿如此惧怯。他定是感到吴强蜀弱,前次街亭占了便宜,现在打不过吴国,才打算再去对蜀国打个胜仗。”  司马懿向来不在意别人的毁誉褒贬,现在更是充满自信,我行我素,悠然待在洛阳,有时也去上朝。  却说孔明自街亭战败以后,一直在汉中整军练兵,装备与军粮也已按计划筹措齐全,正在静观局势,寻找进攻魏军的机会。  听到传来吴军大捷的消息,蜀帝赐酒三军。孔明于某晚摆开筵席,晓谕天子恩赐,并借此嘉勉将士隐忍奋发的斗志。  举杯欢饮之时,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将亭前松树吹折。孔明见此异状,眉间聚起一团阴云,但随即面不改色地继续与众人共饮,不想扫了在座将士的兴致。但不多时,一名侍卫前来禀报:“赵云之子赵统、赵广前来求见,可否召其进帐?”  孔明一听,顿时惊得脸色苍白,手中酒杯掷地,惨然嗟叹道:“不妙!老松刚被狂风吹折,赵云之子即来见我……”  孔明的不幸预感果真立刻应验。赵云的两个儿子一被侍从带进帐来,便禀报了父亲赵云病殁的消息:“家父已于昨夜亡故。”  孔明仔细听其说完经过,潸然泪下,不禁叹息道:“赵云乃是自先帝以来的两朝功臣,堪称蜀国之栋梁。国家失此忠贞大将,我也如同被断了一条臂膀。”  噩耗立刻被报往成都,后主刘禅闻讯放声痛哭道:“往昔在当阳乱军之中,若非赵云将朕抱在怀里,刘禅岂能活到今日?而今赵云离朕而去,怎不叫人悲伤!”  蜀帝随即下诏,追赠赵云为大将军,谥封顺平侯,选成都郊外锦屏山之东为其墓地,敕令举行国葬。又封赵云长子赵统为虎贲中郎,次子赵广为牙门将,令其为父守坟。  就在此时,一名近臣奏道:“孔明从汉中派遣杨仪前来谒见天子,现正在殿外等候。”  杨仪被召进宫中,伏拜于地,恭恭敬敬地呈上孔明的一封书简,这便是毅然表达再次北伐决心的《后出师表》。  蜀帝将其展开在御案之上,仔细阅读。只见表中写道:“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孔明在奏表开头便开门见山地主张出师,针对成都某些文官的消极论点,阐明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与主战理由。  随之指出北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方能最终灭掉魏国。  孔明又以谨慎忧患的笔调,坦承魏国势力的强大与北伐面临的地缘劣势,解释自己不解征衣、久留汉中整顿军务的六条理由,吐诉了为完成先帝遗托,不屈不挠一心为国的赤胆忠心。他在奏表最后写道:“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二十倍于吾之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谨呈表以仰圣断。建兴六年冬十一月。”  此奏表读来令人感到悲壮至极。  却说此前不久,魏国派遣大军至吴境,作战失利,而后曹休病殁。从此以后,魏军斗志大不如前,西部防守也随之日显松懈。孔明视此为再次北伐的大好时机,故而写表上奏,其期望出征的心情溢于言表。  蜀帝刘禅自然恩准了他的出师请求。  杨仪带着蜀帝圣旨,星夜飞马赶回汉中。孔明拜受圣旨后,立即下令:“拔营出发!”  经过半年多整编训练,三十万装备整齐、纪律严明的大军,又向着陈仓道踏上了征程,是年孔明四十八岁。  蜀军冒着严寒挺进,闻名天下的陈仓道(沔县东北二十里)险恶难行,皑皑白雪覆盖着群山,彻骨的寒风使马缰绳与将士的眉毛都结上了冰。  发现汉中的军事异动后,魏国的边境守卫大为震动,“孔明再度率兵前来犯境,蜀国大军足有数十万人,火速准备应战!”  军情报至魏都之后,洛阳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魏军尚未从败给吴国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现在若倾全力去抵抗蜀军,吴国难免会乘虚而入;若再度去攻吴国,蜀军的行动更不容小觑。两面受敌的巨大压力与曹休不久前的大败,使魏军大大丧失了作战信心。  魏帝曹睿召集群臣问道:“孔明果然又来犯境,该派哪位大将去守长安,确保西部边境?”  此时曹真亦在廷上,他满面羞愧地说道:“臣前次被派往陇西,在祁山与孔明对阵,功微罪大,不胜惶恐。未能为国尽力,心中惭愧,深以为耻。臣近日得到一员大将,他使一柄六十余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硬弓,暗藏两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无人能防,有万夫不当之勇,今乞命任此人为臣之先锋。”  此刻正是魏帝渴求智士勇将之时,他当即令人将此人召进殿来。  过不多久,一个身高九尺的巨人走上殿来,只见他面黑睛黄,熊腰虎背,盛装环带,一副眼中无人的傲岸之气。  “好!果然英武无比。”魏帝曹睿高兴地看着此人,问曹真道,“他是何方人氏?”  曹真自感脸上增光,吩咐那人道:“王双,你自己禀报天子!”  那巨人伏拜于地,奉答道:“小人生于陇西狄道,名叫王双,字子全。”  “朕得此猛将,必是全军之吉兆,何虑蜀军前来犯境!”  魏帝大喜,当即任其为前部大先锋,封为虎威将军,又赐其锦袍金甲,“这些看来很配你的熊腰虎背。”  魏帝遂将总帅印绶交与曹真,对他嘱咐道:“知耻而不可怯。朕再次封你为大都督,你率军出战,须记取前次教训,定要将孔明击败!”  曹真谢恩出朝,从洛阳领着十五万精兵,前往长安去与郭淮、张郃会合。他将兵力分布于前线各处要隘,做好了迎战孔明的准备。  蜀军从汉中出发,行至陈仓道途中,遇到了一座城堡要塞。那城堡背靠三面陡壁,拦在路中,大有万夫莫开之势。原来魏国预见到孔明还会由此北征,早已在此构筑了陈仓城,守城将领名唤郝昭,是个赤胆忠心之人。  诸将劝孔明道:“大雪中行此险路,又有魏将郝昭扼守要隘,实难从此而过。不如弃了此城,从太白岭鸟道出祁山。”  哪知孔明并不同意,“若连这等小城都攻不破,出祁山后,如何能战胜魏国大军?陈仓道以北便是街亭,我军须攻陷此城,将其作为前进基地。”  他对魏延下了攻击命令,但魏延连攻数天,始终无法将其攻下。  这时,帐下有一人来向孔明献计,此人名叫靳祥,声称乃是陈仓城守将郝昭的同乡好友。  “小人与郝昭原为至交,自从我迁到西川以后,一直未与其通过音讯。请丞相准我去城中晓以利害,劝其开城归降。”  靳祥所言正合孔明心意,他立刻准许靳祥独自进城去见郝昭。  靳祥来到陈仓城下,大声喊道:“我乃是郝昭挚友靳祥,分别多年,特来拜会。”  郝昭从箭楼上见是故友前来,遂令打开城门,亲热地将其迎进城来。  “久违!久违!”  “足下还是如此精神!”  “你此时缘何来到此地?”  “我想引足下去见一人。”  “噢?不知是何人?”  “正是蜀军的诸葛孔明。”  郝昭一听此言,勃然变色。  “你马上回去!走!”  “足下为何发怒?”  “诸葛亮乃我国仇敌!我是魏将,你为蜀官,你既为此事而来,我岂能以友相待!”  “不,正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才为了足下来此。足下以为凭这几千兵卒,便可固守城池?难道未见蜀军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胜败早已分明?足下如此英勇,以卵击石,岂不可惜?”  “住口!”  郝昭愤然站起身来,手指城门的方向喝道:“请你回去!马上回去!”  “不急,岂能就此回去?我还未与足下谈完诸葛丞相嘱托的话呢。”  “那好吧,来人!”  郝昭唤来几名手下,指着靳祥命令道:“将客人绑在马背上!”  “遵命!”  郝昭手下将马牵来,强行将靳祥推上马背,郝昭又令打开城门,亲自用枪杆对着马臀狠狠抽去。  马被打得向城外飞奔,靳祥回到蜀军营中,将经过一一向孔明禀明,满口怨气地叹道:“此人固执的性格丝毫未改。”  孔明听了,却对郝昭颇感怜惜,命令靳祥再进城去,定要对郝昭晓以利害。靳祥于是换上甲衣马装,又来到城壕边,向着城头喊道:“郝昭!且请你再听听我的忠告。”  过不多时,郝昭从箭楼上探出身来问道:“你这小子,又来此何干?”  靳祥再次劝说道:“你凭此一座孤城,如何抵挡得住蜀国大军?蜀国丞相怜惜你是个英才,才遣我再度来此好言相劝。望你不要坐失良机,还是尽早开城降蜀,我也好与你再续老友之情。”  “休要再言!你与我确曾是故友,但今日战场相见,便绝无友情可叙。我既然领了魏国印绶,哪怕手下只剩一百士兵,也必以信义当先,绝不愧对赐我印绶之君。你这匹夫,若非念及旧日友情,我早已赏你一箭了。你且速速离开,休得在此胡言!”  郝昭说完再未露面。过不多时,城上又响起了箭弩的呼啸声,靳祥无奈只得返回营中,对孔明失望地说道:“小人实在无能为力。”  孔明当即决定:“好吧,事到如今,只有我亲自指挥,踏平陈仓城了!”  六十 二出祁山  驻扎汉中的一年里,除了整军训练之外,孔明对所用兵器也进行了改善。  为了提高骑兵的突击能力与进攻速度,他重新调整了侍卫骑兵与攻击骑兵,将马术高超的将校配属各部;各支人马中的弓弩手向来不受重视,现在孔明也将他们集中组成一支部队,配上他独创的高杀伤力新式兵器“连弩”。  这种孔明独创的高杀伤力“连弩”,用的是长约八寸的铁锋短箭,击发一次,能够同时射出十支箭矢。  新式武器中还有一种大连弩,又称飞枪弦,发射时须五人合力,才可拉开弩弦,射出之飞枪可以穿透盔甲。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发射石弹的石弩。士兵护身用的头盔铠甲,也都进行了改良。  孔明独创的兵器,有无数传至后世,然而最受后人尊崇的,还是他的用兵之法。除了知名的八阵法之外,他对孙武、吴起的兵法及《六韬》等传世的兵法,也赋予了许多新意,对后世战争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辎重运输上,开始使用被称为木牛流马的特殊车辆。  言归正传,且说郝昭凭着区区三千余兵,扼守在陈仓小城里,被装备精良的蜀国大军围住,每日都在苦战。  陈仓城之所以迟迟未被蜀军攻破,皆因主将郝昭赤胆忠心,矢志不渝。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三千守城将士在他身先士卒的表率之下,一直在殊死抵抗。  “如果等到魏国援军到来,攻城将更为艰难。”孔明指挥全军,发起了总攻。  蜀军首次动用了云梯、冲车这两种新兵器。  “云梯”意为“攀云之梯”,即极长的梯子。梯子周围用木板遮住,士兵立于云梯上,可窥见城中动静,并可发射连弩、石弩,待打掉敌军士气之后,再从上面伸出无数短梯,如同在空中架起了桥,士兵可从短梯上攀爬而过,放下软索,攻入城内。  “冲车”,是一种可自由灵活推动的车辆,车上带有起重机般的吊钩。由三名士兵转动装在车上的齿轮,可用绳索将地面的各种武器输送到云梯上。  眼见数百云梯、冲车从四面八方围向城墙,郝昭立即命士兵准备火箭,随着一阵鼓声,陈仓城上火箭齐发,守城魏兵同时掷出许多油壶。  云梯与冲车霎时间燃起熊熊烈火,梯上蜀军士兵多被烧死,惨不忍睹。  孔明见云梯冲车被破,随即下令:“运土填平城壕!”  士兵不分昼夜掘土填壕,城内魏军趁此也筑高了城墙。  “如此看来,只能从地下进攻了。”  孔明又令士兵挖掘地道,欲从地底进入城中。郝昭发觉蜀军的企图之后,也令手下在城内沿城挖了一条壕坑,然后将水引入壕中。  蜀军的地道进攻又告失败,孔明虽然身经百战,却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劲敌。  “快二十天了!”他望着久攻不下的陈仓小城,正在兀自嗟叹,前方又有快马送来急报:“魏军先锋王双,正向陈仓城逼近。”  孔明闻报,扼腕顿足,“敌人援军来得好快!谢雄!谢雄!你速去阻击魏国援军!”  随即又点龚起为其副将,各拨三千兵马,令二人去迎击魏将王双。同时将大军后撤二十里,以防郝昭乘势出城来攻。  孔明在二十里外重新扎营,自稳阵脚,但一直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战报,无不显示战场局势越来越糟。  最为严重的是,不久前刚派出去阻击魏国援军的人马,此刻已见败兵逃回,他们惶恐地诉说着战场上的遭遇:“我军大将谢雄刚一上阵,不过三个回合,便被敌将王双斩于马下。副将龚起前来增援,刚一交手,也被一刀斩成两段。魏将王双武艺超群,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孔明一听大惊,命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再领人马前去阻截。  “事不宜迟,若待王双援军与城中人马汇为一处,我军再难取胜。”  魏国援军正在赶来救助陈仓城,先锋王双不顾酷寒与险阻,率领前阵日夜兼程赶来。  派去阻击的蜀军兵马,第一阵谢雄、龚起已被其斩杀;第二阵的廖化、王平所部,面对蜂拥而来的魏国援军,也被冲得落花流水。  乱军之中,张嶷被王双紧紧追赶,他眼见那重六十余斤的大刀朝头上砍来,慌忙闪躲开去,却立即又被流星锤重重地砸中了背。  那流星锤好似一个大秤砣,是颗系着链条的铁球,王双上阵藏在身上,屡屡用它出其不意地击杀对手。  张嶷待到被王平、廖化拼死救下阵来时,已是口吐鲜血,奄奄一息。  蜀军失去了锐气,节节败退,魏军乘胜追击,且士气越来越旺。  前进!前进!先锋王双率领两万人马所向披靡,直指陈仓。来到城外不远,他便令士兵燃起烟火,告知城中:援军已至!随后将城外蜀兵一举扫荡干净,就地布下阵势。  从二十里外远远望去,只见魏国援军车队连绵不断,士兵从车上卸下大批木材,筑房构栅,深挖壕堑,守备严密,坚固无比。  孔明看在眼里,焦急万分,苦思数日,也未想出任何破敌良策。  姜维知其心中所思,出言安慰道:“丞相,且请宽心,过于顾忌这座小城,恐怕并无益处。”  “姜维,想来你此语或有深意?”  “末将以为,事到如今,或许着眼于‘离’字,才是眼前要务。我军拥有数十万人马,若被陈仓这座小城拖住,岂不正是敌人求之不得的事?”  “是啊,言之有理!‘离’,‘离’才是最重要的!”  姜维的一个“离”字使孔明茅塞顿开,他立即改变整个战略,留魏延在陈仓道口构筑坚固阵地,与敌军对峙;令王平、李恢引两支兵马去扼守街亭方向的要隘;自己则与马岱、关兴、张苞一起带着大军,星夜悄悄从陈仓脱身,绕道斜谷山路,向祁山进发。  却说长安大本营收到王双的捷报,上下一片欢腾,大都督曹真更是大喜过望,“孔明出师不利,王双首战就扫掉了他昔日的威风,此次胜负大局已定。”  恰在此时,前部中护军大将费耀派人送来一名俘虏,此人是在祁山的山谷中捕获的。曹真一心认定他是细作,令人带进帐来,亲自审问。  谁知那蜀兵答起话来吞吞吐吐:“小人绝不是细作,而是……”  说着将周围众人环视一番,伏地说道:“小人实有大事禀报,但现在恐不便细说,还望大都督见谅。”  曹真听他如此说,立即屏退左右人等,蜀兵这才自报身份:“小人乃是姜维的侍从。”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  曹真接过信来急忙拆阅,的确是姜维亲笔所写。只见信中字字句句含泪缀成:“罪将姜维误遭孔明之计,虽世食魏禄,而今却陷于蜀营之中。然叨窃大魏厚恩,无门补报。思念旧国天水郡之老母,何日忘之……”  信里最后写道:“今幸蜀兵西出,罪臣终于逮到将功折罪良机。若大都督怜罪臣微心,信姜维衷情,请依信中所写内应之计,亲率大兵来讨蜀军。罪臣届时必翻身倒戈,生擒孔明,献于贵阵。姜维非敢言立功报国,实欲自赎前罪,以期再仕大魏。倘蒙照察,速赐来命。”姜维在另一张纸上详细写明了内应之计。  曹真不禁为之所动,心想即便未擒获孔明,也可击破蜀国大军,收回良将姜维,一石二鸟。  他重赏来者,令其速回蜀营报与姜维,自己会依指定时日行事。  曹真随后将费耀找进帐来,示其姜维所写内应之计。  “姜维之策略,乃是约我发兵进击,如遇敌人,便诈败而逃,待其在蜀阵中举火为号,我军再转身杀回马枪,与其一同前后夹击。如此妙计,真是神鬼亦难料!”  “臣不知如何说才好。”  “你为何面露不悦之色?”  “孔明足智多谋,姜维亦非等闲之辈,这信中难免有诈。”  “你如此多疑,岂可成大事?”  “大都督无论如何不可轻去,只宜守定本寨,可由臣带领人马前去一试。若姜维所言不假,军功尽归大都督,倘是其奸计,罪责臣自行承当。”  曹真大喜,遂令费耀引五万精兵,向斜谷而进。  进到峡谷之中,遭遇蜀军哨兵。哨兵见到大队魏军,转身便逃,费耀领兵追赶,又遇到成队蜀军。两军你来我往,一进一退,几天里不过小有交手,并未展开大战。  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之间,蜀军兵力渐渐增多。反观魏军,因恐遭敌奇袭,昼夜戒备,不敢松懈,全军上下均疲惫不堪。  这一天魏军来到四峡谷,忽然间鼓响号鸣,四周山上旌旗翻滚。鼓噪呐喊声中,只见一群金铠铁甲的骑兵,护着一辆四轮车来到眼前。  “啊!那是孔明!”魏军一阵骚动,未战已先乱了一半。  费耀远远望着孔明,对左右部将喝道:“孔明有何可惧!我等来此,为的便是与其相见。且按大都督所授之计,先去猛烈冲杀一阵,然后伺机诈败而退。待看到敌军后阵燃起火把,即鸣金击鼓,全军一起回身强攻过去。敌军阵中有人接应,此战定要生擒孔明!”  他号令全军布阵应战,自己策马上前,对着孔明的四轮车骂道:“‘败军之将不言兵。’你何以恬不知耻,竟敢又来!”  孔明坐在车上,一副不耐烦的神情,他朝费耀不屑地瞟了一眼,说道:“你是何人?快叫曹真出来答话!”  费耀大怒,破口骂道:“曹大都督乃是皇亲贵胄,岂肯与你这不知耻的反贼相见!”  孔明不再回话,只是将手中羽扇一招,霎时间,马岱、张嶷两支人马从四周冲上来,势如猛虎。  费耀见蜀军来势汹汹,指挥魏军不予抵抗,按照预定计策,迅速撤兵后退。  魏军退了一段路,回身再战,战不多久,又继续奔逃,如此反反复复,边战边走,边留意蜀军后阵有无火光。  费耀骑在马上,一心期盼蜀军身后火起,不知不觉在峡山谷道中退了三十里,此时总算远远望见蜀军背后冒起滚滚黑烟,他一拍鞍座,高兴地叫道:“好极了!这是姜维放火为号,他已经从蜀军内部动手了!”  说着调转马头,大声号令:“反攻!调转方向,夹击蜀军!”  魏兵见费耀先前说得果然不错,顿时勇气百倍,立刻转过身来,鼓噪呐喊着向正追上来的蜀军发起反攻。  蜀军突然遭到猛烈的反击,形势即刻急转直下,他们一边哀号,一边争先恐后地四散逃去。  “孔明的车子为何不见踪影?”  费耀手提利剑,穷追不舍,以为凭借自己的快马,定可追上孔明,取其首级当不是难事。  “赶快追赶!不要去管那些散兵。”  五万魏兵犹如狂风怒浪一般,在山谷里汹涌奔腾。只见姜维点燃的大火越来越近,满山枯树在火中噼啪作响,熊熊烈焰烧融了四周山上的积雪,化为浊水向山谷里倾泻而下。  奇怪的是蜀军忽然失去了踪影,而峡谷出口已经堆满了巨树、岩石,魏军反被堵在谷中无法行动。  “奇怪,姜维的内应人马究竟在何处?”  费耀犹豫了片刻,猛然醒悟过来,看来自己中计了!他禁不住浑身颤抖起来。  然而为时已晚。大树、巨石、油柴、硝药从左右山上轰隆而下,顿时人号马嘶,响成一片。狭窄的山谷中无处可藏,未过几时,士兵、马匹死伤不计其数。  “糟了!又中计了!”  费耀惊得手足无措,只得挤在争先逃命的魏兵之中,向山间小路奔去。  忽然听到金鼓声响起,一彪兵马从山谷深处缓缓来到面前。费耀抬头望去,原来竟是自己等待前来接应的姜维。他不禁怒火中烧,破口骂道:“不忠不孝的贼子!你倒是骗得高明!你等着吧!”  姜维满脸微笑,策马跑上前来。  “怎么是你费耀来了?我本想生擒曹真,未曾想捕鹤却捕了只乌鸦。我也懒得对你动手,你且脱下头盔,自己投降吧!”  “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  费耀嘴上虽然强硬,心中却很明白,自己绝非姜维的对手,他趁姜维不备,掉转马头狼狈逃窜。  可惜各条小路皆被蜀兵严密封锁,整车的油柴与松明仍在不停抛进谷中,山谷中早成一片火海。费耀进退不得,遂长叹一声:“天亡我矣。”说罢举剑刎颈而死。  “不愿死的抓住绳子!”蜀军从绝壁上垂下许多绳索,魏兵为了活命,争相抓住向上攀爬,但仍有约半数魏军未逃出,最终被活活烧死在谷底。  姜维战后回到营中,心有不甘地向孔明谢罪:“末将此计虎头蛇尾,未能灭掉曹真。”  孔明意味深长地说道:“是啊。如此精心策划,仍未能如愿以偿,实在可惜。人皆想设大计,然大计虽好,却不可多用,唯待能取大胜时方可用之,此智谋计略之奥妙所在也。”  六十一 兵粮  司马懿从魏吴边境来到洛阳后,久留未归。朝中文武对其颇有微词,说他不去镇守边防,却整日在都城无所事事。  待到这几天前线急报频来,云孔明重出祁山,魏军前阵战败,折损了好几员大将,对司马懿的指责立刻销声匿迹。众臣不得不佩服其料事如神,对战局有先见之明。  洛阳城中有一批自命不凡的文人骚客,无论何时何事,他们都要评头论足,贬斥抨击。此番祁山战报传来,曹真自然成了他们猛烈抨击的目标。  “祁山究竟有无总兵大都督?曹真是否在理军务?”  流言传进宫中来,魏帝曹睿甚为烦心,因为曹真毕竟也是皇族。曹睿只得将司马懿召来询问对策:“蜀国无甚可惧,但那孔明却时时令朕夜不能寐。如今他又来祁山,却拿他如何是好?”  “陛下无须如此心烦。”司马懿答得轻松,“不日便可让蜀军自行退走。”  “你有良策让其自己撤兵?”  “正是。眼下正是冬季多雪,山路更为难行,运输极为不便,依臣所见,蜀军的兵粮只能维持一个多月。孔明此刻所盼的必是速战速决,我军坚守不出,与其长期对峙,才是上策。请陛下派敕使前去传旨,令曹真加强各路要隘防守,绝不轻易出战,孔明便无计可施。”  “所言极是,朕马上令他依计坚守。”  “只要待到山上雪化之时,蜀兵粮尽,不必进攻,孔明也会自行退兵。那时乘虚而击之,定能大获全胜。”  “你既然如此胸有成竹,为何不亲去前线,施计破敌?”  “臣并非想在洛阳养老,更不是惜此老命,只为吴军动向尚不明了,臣不敢掉以轻心。”  “东吴又要前来犯境?”  “吴军目前不会主动进攻,然蜀军一旦得手,孙权自然亦会乘势而动,我军切不可稍有懈怠。”  此后数日,从前线送来的战报,无一不令人沮丧,曹真本人似乎也完全丧失了信心,“启禀陛下,如此下去,碍难坚守。乞请圣虑,再发援兵。”  信中虽未写明,但暗含请魏帝亲征,抑或派司马懿前去之意。但司马懿另有考虑,并不打算自己出马。他坚持此前的观点,只是一再宽慰魏帝:“此时正须大都督顽强坚守。请陛下再派人去,仔细告诫大都督,切不可出阵进攻,以免中了孔明诡计。只要死死守住阵地,日后便可稳操胜券。”  司马懿对曹真与孔明正面苦战的处境甚表同情,但直言曹真只能坚守不攻,言外之意,若是换成他担任大都督,战局进展将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魏帝依司马懿之计,任命太常卿韩暨为敕使,前去向曹真传达只守不攻的旨意。司马懿特意将韩暨送至洛阳城外,临别之时,至为恳切地对他说道:“我有一事方才想起,此事与曹真大都督的成败颇有干系。请转告大都督,蜀军败退时,切勿遣性急气躁之将前去追击,否则必会踏进孔明的陷阱。休对其说是我所言,只可告其此乃陛下之意。”  司马懿自知前线战况不容乐观,但送走韩暨之后,他依然慢悠悠乘上车驾,不慌不忙回洛阳城去了。  过不几日,韩暨来到曹真营里,向曹真宣读了朝廷的诏书。  曹真恭领圣诏,送走韩暨后,将朝廷的旨意告知副都督郭淮。郭淮一听便笑道:“此计并非陛下之意,定是司马仲达之见。”  “姑且不论何人所言,此计是否可行。”  “切实可行。出此计者,看来深识孔明用兵之法。”  “倘若蜀军未撤兵远去,却待如何?”  “大都督可令人去向王双授计,令其引兵堵住所有来往小路,使蜀军不敢运粮。待其粮尽,自然不得不退。”  “如此再好不过!”  “属下还有另一条妙计。”  对于韩暨带来的御敌方策,郭淮十分佩服,但他感到若依计取得胜利,反而突显前线营中皆为无能之辈。郭淮贴近曹真耳旁小声献上一计,曹真听后亦骤然为之心动,其实他正想有所作为,一雪自己连战连败之耻。二人商议之后,即按郭淮之计开始准备反击。  明眼人不难看出,蜀军最大的弱点正是难以保障远征大军的兵粮。时日一久,全军必为征粮疲于奔命。郭淮的计策,便是投其所好,以食粮为诱饵,请君入瓮。  一个月后,魏将孙礼押运一支车队,沿着祁山以西的山道蜿蜒而行,数千辆车上看似满装军粮,从其路径来看,似是要从后方运往陈仓城的王双阵营。  车上全都蒙着蓝布,布下覆盖的其实尽为硫磺、烟硝与油柴之类易燃之物,是郭淮借以引蜀军上钩的诱饵。  郭淮自己亲率大队人马前往箕谷、街亭两地,又遣张辽之子张虎、乐进之子乐綝为先锋,按预先下达的命令提前出发。他又派人联络陈仓道的王双,请其加强防备,防范蜀军。  却说一名蜀军细作赶回营来禀报道:“魏军数千辆车正从陇西越过祁山以西,好似在向陈仓道运送兵粮。”  众将一听个个乐不可支,“什么?运粮队来了?”  蜀军食粮皆由各条小路艰难运来,营中所存已不足支撑一个月所需,故难怪众将闻讯如此高兴。  唯有孔明似乎不为所动,只是随口问了一声:“押运兵粮队的是何人?”  “据细作说,此人名叫孙礼,字德达。”  “可有人识得孙礼?”  一名熟知魏情的将领答道:“此人曾随魏帝去大石山狩猎,当时惊起一只猛虎,忽然直向魏帝扑来,孙礼急忙挺身上前挡住猛虎,先施拳脚,又拔剑斩之。从此深得魏帝宠信,封为上将军,现乃曹真之心腹将领。”  “原来如此……”  孔明说着笑了起来,“押送兵粮何须由上将军出马?想来那车上装的定是火药、干柴之类。真是可笑,魏军竟然也想对我施以火攻!”  孔明对魏军的火攻计谋并不在意,却并不放过这一突然出现的机遇。他随即召集众将,商议如何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将计就计。  蜀军频频派出细作,大量收集情报。  孔明依据敌军的动向,不停地从帐中发布军令。他令马岱率领的三千轻骑先行,继而令马忠、张嶷分别率五千兵马出动,又唤吴班、吴懿引领各自所部依计而行,命关兴、张苞统领其余所有兵马倾巢而出。孔明分拨已毕,自己来到祁山顶上,凭几而坐,只管眺望西面的动静。  魏军车队的行进颇为迟缓,二里一停,五里一顿,每次必派细作探得虚实,方才继续前进,蜀魏之间宛如在进行一场间谍战。  却说魏军的细作接连报告:“孔明中军已开始移动。”  “蜀军看来确已探得我军运送兵粮之事,正着手分兵前来抢夺。”  “马岱、马忠、张嶷等部已陆续从蜀营出动。”  孙礼自以为得计,即刻将蜀军的动向急报至曹真营中。曹真闻讯,激励二位先锋张虎、乐綝道:“今晚若祁山西方燃起熊熊大火,便是蜀军中了火攻之计,那时其中军必定空虚。你等但见天空烧得通红,便可乘势突入孔明阵地。”  将近日暮时分,孙礼的车队行至祁山西方停了下来,佯装准备扎营,将千余辆用于火攻的车辆四处摆放停当,只待点火将前来截粮的蜀军烧尽。  孙礼布置完点火、埋伏、歼敌三项任务后,魏军全都入帐静静地装起睡来。不久,轻柔的夜风中果然隐约传来了人马的响动。此时西南风正盛,孙礼不禁喜得摩拳擦掌,“来得好啊!”  岂料不待魏军动手,早已有人在上风头放起火来,那放火的竟然是蜀军。  孙礼一时不知所措,起先还以为是手下士兵出了差错,待明白是蜀军自己放的火时,这才恍然大悟地跳起来叫道:“糟糕!孔明早已识破了火攻之计,一切都完了!”  蜀兵将魏军车辆点燃后,又兵分两路,将箭、石向魏军劈头盖脸射来。一时间火光烧红夜空,鼓角惊天动地,魏军士兵被打得混乱不堪。  蜀将张嶷、马忠率兵从上风头杀来,下风头也有马岱的一支人马在呐喊着进攻。  魏军士兵被困在熊熊燃烧的自家车辆之间,而其他兵力皆分散埋伏在山谷与山后的小路上,主将的命令根本无法传达。  火光中,只见遍地是被诛杀的魏兵,无处逃遁,被烈焰烧得非死即伤。魏军的火攻计划不仅彻底失败,而且导致了引火烧身的惨祸。  却说乐綝、张虎二支人马奉曹真之命进行接应,一见火光冲天,不知战局异变,只道时辰已到,立刻贸然开始向孔明中军营阵猛冲。  正如孔明一早安排的那样,二支魏军进得营来,果然没见一个蜀兵人影。乐綝、张虎急欲收军时,营地周围骤然响起了蜀军的呐喊声,只见吴班、吴懿领着无数蜀兵包抄上来,乐綝、张虎的人马顿时一败涂地,犹如釜中之鱼一般。  冲出重围的魏军已经所剩无几,狼狈逃窜之时,又被关兴、张苞两支人马截住,杀得溃不成军。  及至天明,仍不断有残兵败将从各处向曹真的中军营地逃去,其狼狈凄楚之状实在令人惨不忍睹。  战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残酷对决,曹真深谙战争的残酷性,却一再草率行事,终于招致了自身的惨败。  这一仗使他对孔明的恐惧到了闻风丧胆的程度,但他却又无法怪罪于郭淮,因为他自己是执掌行动决策的总兵大都督。  “今后只可坚守不出,不可轻动,以免中了敌人的奸计。”  从此以后,魏军犹如惊弓之鸟,只是一味专注于加强防卫,由于士兵足不出营,祁山的野草已经数十日未遭士兵踩踏。不久,冰雪融化,春霞笼罩着大地,山野沉浸在一片浅红色之中。  孔明悠然眺望着一羽飞鸟横贯霞光而过,宛如生活在这霞光之中的仙人一般,每天只是默默地欣赏着大自然静寂的斗转星移。  一天,他忽然写了一封信,悄悄差人送往陈仓道的魏延营中去。杨仪不解地问道:“听说丞相命令魏延撤兵,不知是何道理?”  “不错。不仅是陈仓道,我们这里也要撤兵。”  “撤出这里,要向何处进发?”  “哪里也不去,全军退回汉中。”  “什么?撤回汉中?在下不解丞相之意。”  “有何不解之处?”  “我军连战连捷,且冰雪融化,冬去春来,官兵士气正旺,为何却要撤兵?”  “正因为如此,现在才应撤兵。魏军一味固守,拒不出战,是因其对我军所患知之不深。我军致命之重患在于兵粮不足,幸而敌人只是静待我军粮绝,并未主动去断粮道,因此我等尚能支撑至今。若不乘敌军不敢出战,主动撤回汉中休整,天长日久,大军必陷于难以自救之绝境。”  “军粮之事,在下也一直未敢掉以轻心。然前番大捷,各种战利品颇为丰腴,足可支撑一些时日。若我军今后能保持连战连胜,以俘获之物,亦未尝不可维持至攻入长安……”  “此言差矣。即便野草可以充饥,但敌军的尸体是无法当做食物的。据我看来,魏军大败的消息传回洛阳以后,敌人必会孤注一掷,派遣大军前来驰援。倘若战局果真如此,面对供给充足的救援敌军,我军如何能保持不败?与其战败溃退,不如乘胜主动撤兵。所谓撤退,也是必要的战略行动,大可不必为此斤斤计较。”  孔明谆谆善诱,他是想借杨仪之口,去平息诸将对撤兵的不满。  “我已让信使将计策带给魏延,我们即使撤兵,也不至于空手而归。等着吧,过不几日,魏延就会把陈仓城王双的首级带回来献礼的。”  不出所料,关兴、张苞等年轻将领颇不愿撤兵,但在杨仪的好言安抚下,也开始着手准备撤兵。  大军撤退自然是极为秘密地进行,前线的士兵更是像雨水蒸发一般,一点点逐渐退走。最后营阵里只剩下了鼓号手,他们像往常一样吹练兵号,鸣报时锣,营阵里依旧旌旗招展,宛如大军仍然驻扎着一般。  却说自从打了败仗以后,魏军的士气一蹶不振,大都督曹真也只是一心放在固守阵地上。适逢左将军张郃率领一支人马从洛阳前来助阵,曹真一见到他便问道:“将军离开都城时,可曾见过司马仲达?”  张郃答道:“岂能不见?朝廷此番命我前来,便是依照司马仲达的计策。”  “哦,果然是司马仲达要你来的?”  “是啊。此地战事失利以后,洛阳城朝廷内外,无人不焦虑万分。”  “那都是我遭此败绩所致,我实在无颜面见天子与国中父老。”  “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只要能够取得今后的胜利,一次失败又何必时时挂心?请问大都督,最近战况如何?”  听到张郃问及最近战况,曹真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笑容,“最近数日,战局已变得对我方有利。近来虽未与敌军进行大战,但在各处小规模接触中,皆为我军取胜。”  “啊?那可糟了。”  “将军何出此言?”  “末将离京之前,司马仲达再三叮嘱,要我特别注意前线战况。”  “什么?难道他说我军不能打胜仗?”  “司马仲达不是这个意思。他特别叮嘱我转告大都督:蜀军即使缺粮,也不会轻易退去。若他们出动大军猛烈进攻,则必不会在短期内撤兵,但当他们屡屡以小股人马出阵,且每战必败时,反倒要对其特别谨慎,这正是兵法的玄妙之处。”  “啊,原来如此。如此说来,近来我军打的几个胜仗也颇为蹊跷?”  曹真如梦初醒,急忙派出数名老道的细作,前去打探孔明中军虚实。  不久,一名细作便来禀报:“祁山上下已无一兵一卒,敌人营寨中只剩下许多旌旗。”  紧接着又有细作前来回报:“孔明似已率全军撤回汉中去了。”  曹真后悔地挠头叹道:“我又上了孔明的当!”  张郃一听蜀军已经撤走,立即率带来的援军前去追赶,然而为时已晚,蜀军早已不见了踪影。  却说魏延原本一直留在陈仓道口与魏国猛将王双相抗衡,他收到孔明的信后,也立即开始拔营撤兵。  蜀军的动向自然立即被王双发觉,他迅速率兵追击上去。  远远望见蜀兵,他便不顾一切向前猛冲,骑在马上大叫:“魏延休走!王双在此!快快回来受死!”  蜀兵逃得飞快,王双穷追不舍,渐渐地,跟在他身后的只剩下二三十骑亲兵。  忽然,一名亲兵催马追上来提醒道:“将军追得太急了,敌将魏延还在我们身后呢。”  “怎么可能?”  王双不信,哪知他才一回头,却看见陈仓城外自己的营垒里冒起了滚滚黑烟。  “魏延抄了我的后路!”  他慌忙调转马头向回急奔,途中来到有名的险道陈仓峡口时,山上轰然滚下巨石,王双的坐骑与亲兵尽皆丧生于巨石之下。  就在这当口,一支人马突然出现在背后,只听得魏延大声喝道:“王双!哪里逃!”  王双已从坐骑上跌落,无法逃身,又来不及施展武艺,生生被魏延一剑斩下了首级。  魏延将王双的首级高高挑在枪头,领着人马悠然向汉中退去。  王双的死讯方才报至曹真中军不久,就又传来了陈仓城守将郝昭病危的消息。对于曹真与魏国而言,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六十二 总兵之印  蜀魏之间耗费大量的国力征战不歇,吴国坐山观虎斗,一心巴望两国战事愈演愈烈。  趁蜀魏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王孙权终于将其多年的野心付诸实施,效法魏蜀,僭号称帝。  四月,他在武昌南郊筑坛祭天,举行登基大礼,即吴国皇帝之位。即日大赦天下,改年号黄武八年(公元229年)为黄龙元年,谥先王孙坚为武烈皇帝。  嫡子孙登自然同时成为皇太子,孙权命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昭次子张体为太子右弼,专任辅育皇太子之职。  从血亲关系来说,诸葛恪为孔明的侄子。他资质聪明,人品高尚,幼时便被称为神童。其六岁时,一次适逢孙权戏谑其父诸葛瑾——孙权令人将一匹驴牵进宫苑,在驴脸贴上写有“诸葛子瑜”四个字的纸条。孙权书此四字,盖因诸葛瑾脸形奇长,故而以驴来揶揄他。由于是主君的戏谑,被揶揄的诸葛瑾也只能搔首苦笑。跟在父亲身边的诸葛恪,突然拿起笔,跑到园子里的驴子跟前,仰起身子,在驴脸上的四个字下又添上了两个字。众人一看,驴脸上的字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诸葛恪就是如此巧妙地为身陷窘境的父亲挽回了颜面。如今中国人常说的“面子”一词,是否源于此典故,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两名辅弼之外,孙权又任命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军,辅佐太子镇守武昌,自己仍旧返回建业。  魏蜀之战日趋激烈,吴国也愈益显现出国力的优势。宿老张昭力主修文偃武,振兴产业,增设学校,奖励农耕,促进畜牧,以备来日之需,同时建议派遣特使赴蜀,怂恿其继续攻打魏国,并要特使昭告蜀国,吴王也已登基即皇帝位,其用意也是为了博得他国的承认。  特使先后去了成都与孔明所在的汉中,孔明接待特使的心情极为复杂,因为天无二日是他的天下观,他的理想是重建汉朝的大统。然而面对吴国特使,他却无法倡导自己的理念——如果反对吴王称帝,吴国必然会与魏国结盟,如此一来,蜀国将永无兴隆之日,蜀国一旦灭亡,自己的理想抱负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孔明立即拿出大量汉中特产作为礼物,派遣贺使携贺表一同送往吴国,贺表中称:“此实乃值得庆贺之幸事,吴蜀两国今后必将共同繁荣。”  然后他在贺表中又向吴国提出:“现在贵国若以强兵攻魏,魏国必然土崩瓦解。我蜀军自然亦会不断进攻,使其两面受敌,首尾不得相顾。”  同时,又向吴国朝野大肆散布攻魏时机已到的言论。  吴帝孙权收到孔明贺表,果然立即将陆逊召回建业,征求他对攻魏的意见。  “对蜀国的要求当如何应对?”  “吴蜀既然订有盟约,自然不能拒绝蜀国要求。可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蜀国为应。待孔明加紧攻魏,再审时度势,乘虚发兵中原,先于孔明攻入洛阳,此乃吴军之上策。”  孙权听罢,会心地笑道:“但愿如此。”  孔明决定三出祁山,因为他收到确切情报,陈仓城守将郝昭已经病危。  郝昭也已将自己的病情申奏洛阳朝廷,请求派遣大将前来接替。  镇守长安的郭淮得到消息,与张郃商议道:“郝昭病重,怎等得及朝廷派人来?你可速去替他。我自写表申奏朝廷,另行定夺。”  张郃引着三千兵马,急忙赶往陈仓城来接替郝昭。  然而,张郃还是晚了一步,他尚未赶到陈仓,郝昭便已死,陈仓城也已落入蜀军手中。  蜀军进攻何以如此迅速?原来坊间频传要来进攻的孔明大军,实为姜维、魏延所部,他们打着孔明旗号行军,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其实孔明早已亲率中军悄悄离开汉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便已从山间小路迫近陈仓城后门。他连夜派人进城放火,打开城门,蜀兵得以乘乱一拥而入。  待到姜维与魏延领兵来到城下时,整个陈仓城早已被蜀军占领。难怪魏将张郃火速前来增援,也未能赶在蜀军前面。  姜维、魏延进城以后,拜倒在孔明车前,心悦诚服地赞叹道:“丞相真神计也!末将感佩之至。如此闪击般的行动,生来首次得见。”  孔明巡视完陈仓城之后,命令士兵寻找死于火中的郝昭遗体,给予厚葬,“郝昭为我军敌人,但其忠义之心可嘉,虽死犹荣。”  随后,他又转向姜维、魏延说道:“陈仓城虽已攻下,但你们二人尚不可解甲,必须立即去攻前方的散关(今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如若去得晚了,待魏军援兵一到,则恐怕又会成为第二座难攻的陈仓城。”  二将受命之后,未敢有片刻歇息,立刻领兵去攻散关。  散关防守极为薄弱,魏延、姜维不费吹灰之力,一举夺得关隘,遂令士兵在城上插满了蜀军旌旗。哪知未过半日,便听到魏军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渐渐逼近过来。  “啊!果然不出丞相所料,魏军来得如此之快!”  登上箭楼望去,只见魏兵来势汹汹,队列中簇拥着鲜艳耀眼的战旗,旗上绣着“左将军张郃”五个大字。  但张郃来到城下,一看散城已被蜀军捷足先登,不禁大失所望,只得命令部下撤兵。  “追上去!”  蜀军见张郃不战而退,立即出关紧紧追杀。张郃的兵马受到重创,狼狈地向长安败退而去。  姜维、魏延向孔明送来战报:“散城方面局势已经稳定。”  孔明得报,高兴地说道:“好!时机已到。”  随即率大军由陈仓挺进斜谷,攻取建威,向祁山进军。  祁山是曾经两度来过的老战场,两度出兵,蜀军均未占得便宜,最终不得不退兵汉中。对孔明而言,这着实是一块令他心痛之地。  他召集帐下诸将布置作战策略:“魏军两度在此占得先手,此次必定以为我军因袭旧例,会先攻雍、郿二郡,故会以重兵严加防守二郡。因此我拟调转矛头,先去奔袭阴平(今甘肃文县的鹄衣坝)、武都(今甘肃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二郡。”  孔明的策略看来是先取阴平、武都二郡,以此来将敌军吸引到阴、武方向去,但要想使敌军分兵,自己也势必要分出兵力去诱敌深入。孔明共计派出两万人马,令王平与姜维各率一万骑兵分头前往阴平、武都二郡。  张郃退回长安,禀报了陈仓军情。郭淮得知孔明又率兵来到祁山,大为震惊。  “如此看来,蜀军势必又要进攻雍、郿二郡。张郃,你留在长安,我到郿城去增援,雍城且让孙礼来防守。”郭淮当即调兵遣将,分路火速开拔。  张郃又频频派出快马,不停地将祁山战况上奏洛阳朝廷,并紧急求助:“战局堪忧,请速派大军前来增援。”  消息传到洛阳后,本已慌乱的魏国朝廷更加不安。因为近期传来的情报无一不让人心惊肉跳:吴国孙权先是登基称帝,随后与蜀国互派特使,并按照蜀国的要求,令武昌的陆逊集结大批人马,大有立刻来攻之势。  蜀军是强劲的宿敌,吴军亦非等闲弱旅。如今两面燃起烽火,究竟孰为防范重点?魏国朝廷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魏帝曹睿无所适从,难以定夺。  “看来只有去问司马懿了。”虽然重臣宿将济济一堂,但魏帝思忖再三,还是感到只能倚仗司马懿,“快召司马懿入朝。”  应召前来的司马懿毕恭毕敬地伏在阙下,他一脸平静,仿佛对近来的危急战局毫不挂心。直到魏帝问及在当前腹背受敌的危局下如何应对时,他才答道:“陛下对这等事无须多虑。”随之不慌不忙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明煽动吴国发兵,乃意料中之事,吴国为修复邦交应允其要求,亦在情理之中。吴军大权掌在陆逊一人手中,陆逊亦知吴国不率先发兵,并未违反两国盟约,故其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实则一味整顿军备,绝不会轻易出兵,如今其必在坐观魏蜀两军攻防成败,以伺机而动。所以,吴国的鼓噪只是虚张声势,蜀国的进袭才是当前大患。我军只需全力应对蜀军,对吴军可待以后再做处置。”  “言之有理。实际军情确实如此。”司马懿一席话说得魏帝茅塞顿开,他不禁拍膝慨叹道,“卿真不愧为大将军,要破孔明,非卿莫属!”  魏帝嘉勉之余,当即封其为大都督,并下诏取回总兵之印,欲授之于司马懿。  听了魏帝诏命,司马懿脸上却不禁露出难色,因为总兵之印现为全军统帅曹真所持掌,但圣命难违。司马懿于是奏道:“陛下以敕命收回总兵之印,曹真岂不颜面尽失?不如臣自己前去拜领为好。”  魏帝准奏,司马懿于是来到长安,前去探望卧病府中的曹真。问完病情,闲聊一阵之后,司马懿转入正题:“近日吴国陆逊与蜀国孔明沆瀣一气,同时进犯我境之事,不知都督可曾得知?”  曹真被问得一脸愕然,“哎,竟有这等事?”随即痛哭流涕地说道:“我卧病在床,竟然无人告知我战场真情。”  “都督请保重贵体。”司马懿宽慰曹真道,“我会尽力辅佐都督,您可不必对战事过于烦心。”  “不可。以我的病体,已无力挽回战场危局,还是请你收下总兵之印,在此危难之际,担当力挽狂澜的重任吧。”  曹真说罢取出总兵之印,勉强站起身来,将其送到司马懿手中。司马懿虽再三推辞,但曹真无论如何不答应,“我日后自会奏明朝廷,绝不将此事的责任归咎于你。”  司马懿无法再做推辞,于是收下总兵之印,答称暂时为其保管。  六十三 司马懿中计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夏四月,蜀魏两军对阵祁山,诸葛孔明与司马懿展开了首次大规模的正面对垒。  司马懿原本常驻洛阳,未曾在魏蜀两军对决的阵前领兵打过仗。街亭之役中虽然亲自一直追到阳平关,却因见孔明在城头悠然弹琴,心疑城中有伏兵而领军后退,致使孔明趁机迅速撤回汉中,最终司马懿未能与孔明摆开阵势决一死战。  孔明知道司马懿并非泛泛之辈,司马懿亦早已了解孔明亦非池中物。  如今二人对阵祁山,司马懿所率的十万余骑为刚到前线的魏军精锐,其先锋张郃也是身经百战的勇将。  一到祁山,司马懿便向郭淮、孙礼二人问道:“远远望去,孔明在祁山构筑的三处营垒旗幡俨然。蜀军来到此地以后,你们可曾与他们交过手?”  “尚未交过手,末将一直在等待都督亲临指挥。”  “孔明远道而来,必定希望速战速决,如今却不见其动静,想来必另有所图,陇西各郡可有何情报送来?”  “各郡均已加固防守,唯有武都、阴平二郡,派去联络的人至今尚未归来。”  “果不出我所料,看来孔明要夺取的正是此二郡。你们立即从小路前去增援,待加固守备之后,再向祁山背后出击。”  郭淮与孙礼领了数千兵马,当夜即从陇西小道向武都、阴平二郡迂回。  途中二人在马上闲谈,郭淮问孙礼道:“依你之见,孔明与司马懿相比,谁更高一筹?”  “难言孰优孰劣。孔明虽为敌人,却似乎略胜于司马懿。”  “孔明虽胜,此番作战却足显司马懿有过人才智。蜀兵如正攻两郡,我等从后面包抄,孔明岂不乱了阵脚?”  转眼到了拂晓时分,忽然望见先头部队骚动起来,二人正想看个究竟,却又见前面山上松林中竖起了“汉丞相诸葛亮”的大旗,朦胧的晨雾中,满山兵马正如雪崩一般向山下拥来。  “见鬼了!”  话音未落,轰然响起一声山炮,随着炮响,四面山上金鼓齐鸣,郭淮、孙礼这四五千人马,转瞬之间已被蜀军团团围住了。  只听孔明坐在四轮车上远远地大声喊道:“汝二人星夜兼程,旅途劳顿,可惜晚来一步,陇西二郡皆已落入我手。还不早早放下武器,卸甲投降!”  护卫亲兵一边杀敌,一边将四轮车推上前来。  “来得好!孔明既然自己送上门来,岂能让他跑掉!”  郭淮、孙礼也大声呐喊着,拼命迎了上去,却被王平、姜维两支人马拦住去路,一阵厮杀,郭淮、孙礼眼见不支,大叫一声“不好”,掉转马头拼命逃去。  跑不多远,又有一队兵马追了上来,为首之将正是张苞。  “哪里走!张飞之子张苞在此。不与我较量便想溜走,即使到了阴曹里你等也休想安生!”  郭淮、孙礼哪里还敢交手,只顾抱头鼠窜,爬山而走。张苞策马紧跟不舍,追至山上松林中近岩角处,不期马腿一绊,竟然连人带马跌进了谷底。  随其而来的手下见状,惊呼道:“不好!张将军跌下山去了。”  蜀军只得停止追击,急忙一齐往谷底去寻张苞。待找到张苞时,可怜他头部已被岩角撞成重伤,昏厥在谷底的山涧旁。  郭淮、孙礼狼狈逃回魏军阵营,司马懿一见,心中惭愧,不忍责备二人,反而歉疚地安慰道:“此次失败不是你二人之责,实因孔明智谋过人,已识破我军计策。你二人且分作两路,前去把守雍、郿二城,切勿出战,我另有破敌之策。”  司马懿冥思苦想了整整一天,终于将张郃、戴陵召近前来,吩咐道:“孔明已经拿下武都、阴平二城,当下必亲去二城笼络民心,安排治理。其祁山中军望上去旌旗招展,其实他定已不在营中。你二人可各率一万骑兵,今夜迂回至蜀军祁山营地侧翼,我领兵从正面挺进,三面一起动手,定要一举夺下其大营。”  魏军此前便已查明山间小道,张郃于当夜将近三更时分,率领人马,轻装屏息从小道开始向祁山侧面迂回前进。  这条小路尽为陡峭山岩间的窄路,行至途中,忽然发现前方已被数百辆草车塞住去路,张郃见状,以为这不过是蜀军防守营寨用的路障,于是下令士兵翻越草车继续前进。正在此时,只见满山火光,鼓角大作,四下拥出无数伏兵,魏兵顿时被断了进路。  远远听得山上传来孔明笑声,“蠢啊!蠢啊!司马懿竟然如此不记教训。前番刚遭败绩,今日又令部下来钻圈套。且看明白,我孔明不在武都、阴平,就在这里!”  张郃大怒,指着孔明骂道:“山野村夫,如何敢发此言!你屡屡侵我大魏境界,若被我捉住,定将你碎尸万段!休走!”  说罢不顾山势陡峭,便要催马向上冲去。山上又传来孔明一声大笑,“你如此这般,正是所谓匹夫之勇。且来啊!”遂令左右将巨木大石滚下山去。  张郃的坐骑立刻被砸断了腿,他只得换了坐骑,朝山麓退去。但听闻戴陵尚被围在蜀兵之中,他又奋勇翻身杀入重围,救出戴陵,与其一同沿来路向魏营逃去。  孔明事后对左右说道:“昔日我闻张飞激战张郃,二人武艺不相上下,看得人皆惊惧。今日见之,方知魏国张郃果然名不虚传。若留下此人,定为蜀中之害,日后必当择机将其除掉。”  却说司马懿在魏国中军营里得知又遭惨败,禁不住手扶额头大惊失色,“此次又被识破计谋,被对方抢得了先机。孔明真乃神人也!凡俗之辈如何可及?”  他一味赞叹孔明用兵,几乎忘了他是自己的敌人。司马懿此时心服口服,深知自己已经完败于孔明。然而他又思量道:“虽则一败再败,但孔明是人,我司马懿亦是人,岂可如此一蹶不振!”  司马懿重新振作起精神,定下心来,彻夜不眠,又开始精心策划下一步战略。  接战以来连获两次大捷,蜀军不仅士气大振,更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与马匹,而司马懿从此却只是固守阵地,不再轻易出战。  不觉过了半个月,战事并无分毫进展,孔明脸上蒙上了一抹愁云,“若敌人有所动作,便可伺机击破。但其固守不出,则无可奈其何。如此下去,待到兵粮枯竭、运输不济时,战局恐难免逆转。如今却该如何是好?”  正当孔明召集诸营将领商讨战局时,蜀帝派费祎作为敕使从成都来到了祁山前线。  六十四 血染苍穹  此前街亭一役大败,孔明引咎辞去了丞相之职。此次蜀帝派费祎携诏书前来,正式命孔明重就丞相之旧任。  孔明听诏后仍然坚辞不受:“国事未成,又无大功,孔明安可复丞相之职?”  但诸将再三规劝他道:“丞相若不肯复职,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孔明推辞不过,只得拜领朝命。  将敕使费祎送返成都后不久,孔明忽然下令全军拔营,暂且退回汉中。  消息传到魏军营中,司马懿力主谨慎,告诫诸将道:“如若追赶上去,定又会中了孔明奸计。且坚守阵地,不可轻动。”  张郃等人按捺不住,纷纷请缨上阵:“孔明退兵,必因粮尽而回,如今正是追击歼灭蜀军的大好时机。”  司马懿不为所动,仍旧安抚诸将道:“不然。汉中去年粮食丰收,今年谷物也已到了收获季节,并无兵粮匮乏之忧,只是运输耗费人力时间而已。想来,孔明是要诱我出战,方才主动退兵。且待细作探得虚实,再行定夺。”  情报不久便陆续送进帐来:“孔明大军撤兵至离此三十里处下寨。”  蜀军在三十里外驻扎十余天后,又有细作来报:“蜀军拔营,又向远处退兵。”  司马懿得到消息,对诸将说道:“果不其然。孔明每退三十里,便想方设法引我去追。此人诡计极多,倘有差池,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  第二天,孔明又退兵三十里,两天以后,细作再次来报:“蜀军又撤兵三十里扎营下寨。”  诸将的看法本与司马懿截然不同,此时更迫不及待地进言道:“从孔明的撤兵方式来看,分明是在用缓兵之计。如此一面摆出交战的阵势,一面撤退,只不过是为了提防我军追击,将退兵的损失降至最低。若我军按兵不动,眼睁睁地放走孔明,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诸将的话不无道理,张郃更是跃跃欲试,企盼前去追击,司马懿闻言也不禁为之心动,终于念头一转,对张郃说道:“既然如此,就令你率最善战的精锐前去追击。你在途中须扎营一夜,让兵马好生歇息,次日再对蜀军发起猛烈进攻,我自带兵马随后前来与你压阵。”  第二天,张郃引精兵三万,如脱弦之箭,奋勇先行,司马懿只引五千精兵,随后进发。张郃遵司马懿所嘱,在即将追到蜀军时,便令安营下寨,让兵马休整,养精蓄锐,只待明日一举将敌人全歼。  孔明听殿后部队报来魏军的异动,心中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久违的一丝微笑,心中暗喜,终于盼来了魏军的追兵。  他当夜召集诸将,郑重训示:“此战非同小可,关乎蜀国之生死存亡。必须舍命而战,以一当十,方可克敌制胜。”  说罢,他环视了一番在座将领,坦言道:“如今须有智勇双全之良将,引兵迂回至强敌背后进行截击,何人愿承担此艰巨重任?”  孔明言罢,一片静寂,在座将领竟无一人主动领受此命。  说来也难怪,孔明已言明,非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之良将,难以承担此艰巨危险的重任。  “……”  孔明的视线扫向魏延,只见魏延低垂着头,不发一言。  就在此时,忽听王平毅然说道:“丞相,末将愿意前往。”  孔明闻言,脸上并无笑意,他反问道:“倘若战败,却当如何?”  王平视死如归般地答道:“末将并未思及胜败。只是听丞相所言,此役关乎蜀国生死存亡,末将无暇顾及个人有否胜算,唯愿以一己之命报效国家。”  “王平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此心可嘉,但魏兵分为两支,前有张郃,后有司马懿,此去无异于自投罗网。令你前去插入两支魏军之中,亦无兵法可依,实乃自赴死地。你真愿前往?”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