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国 吉川英治-41

作者:吉川英治 字数:21453 更新:2023-10-10 10:44:27

此时,有一员大将凛然立于前方,挡住了去路。只见他背后竖着一面旗帜,上书“张郃”二字,手里使的却是一件怪异的东西,一根长长的铁链,链子两端系着两只硕大的铁球。张郃怒吼着朝赵云迫过来。此件怪异武器的使法,纯是凭借令人惊叹的臂力和腕力,加上娴熟的手法,将一对硕大的铁球抛出去,趁敌不意,夺了其手中的家伙。  “不好!”神勇无比的赵云也被这怪东西夺了枪去,紧随着,一对铁球又朝他迎面砸来,毫无招架,不由地心里一惊,赶紧向后退。  ——如今不是与强敌鏖战,一逞武功的时候,将小主人平安送归主公身边才是大事中的大事。  赵云猛然醒悟到,于是急忙拨转马头,避开张郃的猛击,从斜刺里策马而去。  张郃一看,哪里肯放过,大叫一声道:“如此不堪一击,也算得是名震遐迩的赵云赵子龙?!”  一面骂骂咧咧,一面拍马在后狂追不舍。  不知是赵云的武运到了尽头,还是幼主阿斗的命薄,就听得赵云“啊唷!”一声,连人带马跌入一个大坑。  “哈哈!看你往哪里去!”  张郃见状乐不可支,急忙抢上前,从马上抡起一头铁球,猫着腰朝赵云砸来,却不想没有击中,铁球从赵云的肩膀上擦过,陷入坑口的土壁。紧接着,张郃口中吐出一声狼狈的叫喊。铁球被黏土质的坑壁紧紧吸附住,任张郃运足了腕力,使劲拽铁索,就是拔不出。  觑准这个隙机,赵云情不自禁地大喜,叫一声:“真乃天助幼主!看我这把青釭宝剑!”  只见赵云从马上跃起,拔出背后背的那口长剑,朝着张郃挥去,手起剑落处,张郃从左肩往右胯连同坐下马儿,被生生劈成两半,落在地上,血像喷泉一样涌出。  后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地这般传说当时的光景:“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从坑内闪过一道红光,张郃来不及眨眼睛,那赵云已将其砍翻在地。要问为何这般神异?原来是赵云怀中抱着幼主阿斗的缘故,这阿斗却是日后的西蜀天子,自然是洪福盖天,神人共助,彼时赵云的马蹄下紫霞腾空,已可看出阿斗幼主的瑞兆也。”  话说回来,红光也罢,紫霞也罢,无非是青釭宝剑剑过之处飞溅而起的鲜血而已,然而在曹兵眼睛里看来,赵云超人的勇烈赳武显然不可能是凡人所有,故而将其神化也是可以理解的。红光是武烈之士的所发出的光辉,紫霞便是武神之剑于战场点就的一道爱的彩虹。  再说赵云,也被青釭宝剑的锐利无比惊呆了。天神之助,加上这口名剑的庇佑,总算保护着阿斗,风驰电掣般地穿行于千军万马中,顺利回到刘备的身边。  三十八 长坂桥  却说这日,曹操正在景山上,居高临下俯察战况。  猛然间,他用手指着下面问道:“曹洪,快看快看!下面那位将军是谁?竟然在我几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曹洪及群将全都将手遮在额头,朝下面张望着,一面交头接耳,互相询问是谁是谁。  曹操急了,下令道:“即刻与我探听来姓名!”  曹洪赶快纵马下了山,一路驰至赵云前方,招呼一声:“敌方战将!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赵云挥起青釭宝剑,立在马上朗声答道:“我乃常山赵子龙也!你也想阻我的去路么?!”  曹洪慌忙拨马后退,向曹操去报告,曹操一拍大腿道:“原来是素有耳闻的赵云赵子龙。虽是敌将,倒也勇猛无比啊!真不愧是一世虎将。倘若得此人为我所用,即使不能将天下握于掌中,我也无甚忧愁了!立刻传令下去:凡赵云所经之处,不得放箭,不得射石弩,敌方只一员大将,尽可用猎捕之战术将其层层围住,不要损伤其一根毫毛,好好地生擒来见我!”  曹操一声令下,众将齐声称诺,随即招呼各自的部下,传曹操命令。只见十数骑传令兵从山腰飞快地驰往战场,然后分散向四面八方,马后腾起一股股尘烟。  只要撞见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良将,立即便忘记了敌我之分,恨不得即刻招至自己帐下——这是曹操一直以来的怪癖,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而且就曹操来说,他对良士与其说是一种慕悦,不如说是一种爱恋更加确切。他求才若渴的狂热劲头,一面是非常现实,一面又是非常盲目,曾经不顾一切地倾倒于关羽,后来却深深懊悔不已,可今日一听说常山赵子龙的名字,便又想将其网罗至自己麾下。  对于赵云来说,尤其是对于尚不更事的幼主阿斗来说,这倒是天大的佑助。赵云所到之处,曹军的围追堵截那简直是里三层外三层,赵云胸铠下还裹着一个三岁小儿,经过一番恶战苦斗,总共砍翻曹军大旗两杆,夺敌长矛三条,斩首敌方有名有姓的将领无数,他自己却身上未中一箭一石,终于突出层层包围,穿过旷野,向山间小道疾驰。  不料,眼前又有两位敌将挡住了去路。两人一名钟缙,一名钟绅,是兄弟二人。两人分左右两阵各自布下兵马。  哥哥钟缙使一把大斧,弟弟钟绅使一杆方天画戟,相互示意,从两面朝赵云夹击过来。  “想跑么?!还不快快下马受降!”  赵云往身后一瞧,张辽、许褚也各率领着所部猛将精兵,像一片骤雨扫过荒原一般越逼越近,一心想要生擒自己哩。  “被他们追上就更不妙了!”  赵云只得横下心来,豁出性命与眼前两员敌将周旋,生死便在此一念了。  任是虎将赵云,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也早已是精疲力竭,只剩下最后一点气力了。前后刺落钟缙、钟绅兄弟二人之后,赵云自己也气息奄奄,满脸满身血汗模糊,胯下的战马也开始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驮着赵云突出重围。  跌跌撞撞来到长坂桥前,远远望见桥上昂然立着一个人影,丈八长矛威风凛凛地横在马前,原来是张飞。  “啊,张将军!”  赵云叫了一声,举手招呼张飞。而此时,一队穷追不舍的曹军人马却已从背后冲至眼前,准备捉拿人困马乏没了一丝气力的赵云。  “张将军救我!快救我!”  赵云情不自禁扯了嗓子朝桥的方向急急叫道。  非但坐骑已经疲惫到极点,赵云也身子发软,绝无气力厮杀了。更何况,此刻乘虚而来的不是别人,是曹军的骁将文聘及其麾下强兵。  张飞立于长坂桥上,一只手遮在额头,朝桥这边张望着,看到不远处尘烟滚滚,一片嘈杂,抑制不住心中狂喜,仿佛月色下的猛虎突然发现美味的猎物,敏捷地从岩石上一跃而下似的。  “来了来了,太好了!”  猛张飞本来想下得桥没入树林隐藏起来,忽然注意到最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  “赵云!赵云!后面就交给俺来收拾,你赶快过桥!”张飞冲着疾驰而近的赵云叫道。  “拜托了!”赵云拍了一记马,踉踉跄跄越过桥,将尘烟迷蒙、血浸漫地的战场甩在身后,朝刘备等人歇息的树林驰去。  “喂!快来帮我一把!”  赵云一看到刘备一行,立即从马背上滑落,浑身沾满鲜血的身躯瘫软下来,匍匐于地,双肩不停地颤动,仿佛疾风骤雨般喘息不止。  “哎呀!这不是赵云赵将军么?你怀里抱的是什么呀?”  “是阿斗公子。”  “啊!是我家小公子!”  “请主公见谅,赵云实在没脸面见主公……”  “哎——赵将军说什么哩?对了,阿斗没有在半途上断气罢?”  “没有,小主人身上毫发无伤。开始时好像火燎着一般,又哭又叫,渐渐气力全无,便睡熟过去了……遗憾的是糜夫人……身负重伤,已不能行半步,我将战马让与夫人骑乘,夫人却只道保护好小公子,只说了这一句,便投身古井自尽了!”  “啊!糜夫人为了阿斗竟死了?”  “我推倒土墙和枯草投入井中,将尸骸掩藏了起来。大约是主母的灵圣暗中佑护着阿斗公子的缘故罢,子龙得以单枪匹马,怀抱着公子,终于突破曹军重围……”  赵云说罢,解开胸铠一看,阿斗兀自若无其事地熟睡着,赵云将他递还到刘备的双手上,他竟然毫无察觉。  刘备情不自禁地用脸轻轻抚摩阿斗的两颊。这心肝宝贝身上没有受到半点损伤,平安地回到父亲身边……刘备忘我地端详着,忽然,他不知想起了什么,“这可恶的劳什子,谁要谁捡去!”说着,举起阿斗像扔一个皮球似的朝草丛中扔了出去。  “啊!主公这是做什么?!”  赵云等诸大将一时间捉摸不透刘备的心思,只顾得手慌脚乱地将哇哇啼哭的阿斗从地上抱起来。  “休得哭闹!快带他一边去!”刘备说道,“各位想想,赵云乃我玄德股肱之臣,是这个世上不可再得之良将啊!如今却为了这个不谙事的乳儿,险些战死!一己之子还可以再生,一国之良将又如何可再得?再说,此地毕竟是战场,乳儿的哭声只会使我这个凡夫愈加心神不定,所以才宁愿舍弃他,是不想因他误了大事啊!众将不要怪罪我。”  “……”  赵云将前额匐到了地上。他感动得五体投地,刚刚脱难的那番惊险和劳顿早已抛到了天外,心里暗暗自誓,为了这样的明君,即便万死也无怨!《三国演义》中这样描写道,赵云再三叩拜,口中称:“云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主公之恩”,随后才退下。  却说这边曹操下了景山。  帅旗和军旗漫山遍野飘扬,将云霞遮蔽得仿佛是从山谷间挤出来一抹似的。铜锣金鼓催人疾进,曹军人马撒着欢从四面八方向前扑去。曹仁、李典、夏侯惇、乐进、张辽、许褚等各大将军,也率领着麾下马步兵卒,汇成一股洪流,尽朝着长坂桥方向疾追而来。  “赵云逃窜的方向一定就是刘备所在方位!”曹军似乎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故此不遗余力集中全军兵马向长坂桥猛扑过来,意欲给予刘备势力以最后一击,彻底歼灭,收取最大的战果。  正疾进着,忽见文聘及其人马狼狈不堪地溃退下来。上前一问,文聘答道:“我等追击赵云一直追到长坂桥畔,刘备麾下一员名唤张飞的猛将,三头六臂,手执丈八蛇矛立马桥上,模样煞是唬骇人,我军不敢妄进,方使得赵云得以逃脱……”  许褚、乐进等听了文聘的话,个个咬牙切齿,激愤不已道:“真是胆小如鼠之辈!那张飞任是天魔鬼神般武勇,凭我数十万大军,加上丞相威名,对方仅只一人,却反弄得如此溃败,岂不叫人笑话!瞧好了,待我等立马将其擒来!”  诸将说罢,争先恐后地催马来到了长坂桥西。  眼前横亘在河上的这座桥,是隔河相望的两军之间唯一的屏障,自当重兵云集,严防死守——却不知道究竟为何,但见河水清流而潺淙,垂柳无风而摇曳,煦愉的阳光慵懒地照在桥上,桥上却只有一骑人影,孤零零地踞守在那里。  “咦?”  诸将心中生疑,于是放缓了马速,慢慢行至桥口。细细端详,只见一员武将生得魁伟无比,一杆丈八长的蛇矛横在胸前,盔甲解下搭在马鞍上,两腿夹紧马肚,瞪着眼睛睨视前方,那马则是四蹄抓地,一副跃跃欲骋的模样——他纹丝不动,口中无语,却是威怒凛凛,杀气逼人。  “啊,张飞!”  诸将不由脱口而出。坐下的战马或许是觉察到了主人内心的恐惧,也情不自禁地蜷起蹄子向后退缩着。  “……”  张飞依旧一言不发,两眼瞪得跟铜铃般,鬓发像炸开似的朝左右两旁张开,倒竖虎须,牙齿紧咬着厚厚的双唇,眉、眦、头发,尽向上竖立起,好一个怒发冲冠的模样。  “那便是燕人张飞哩!”  “知道。便是张飞又怎的?”  “敌将只有一骑啊……”  “那好,冲!”  诸将相互激励着,终于稳住马脚,整齐了步伐,一齐踏上长坂桥。  就在这个当口,“将军且慢!”有人从后面制止住他们,且不是一个人的声音。李典、曹仁、夏侯惇等众将挤过众多人马,赶了上来。“丞相有令,切勿轻举妄动,以免中了敌军计谋!”  命令很快传开来。诸将并手下人马分立于桥畔左右,让开中间一条路,一时间熙熙攘攘的兵马和军旗等在桥口挤不下,便沿着河岸排得满满登登。  不一会儿,从中军后方涌来浩浩荡荡一队人马,旌旗和五彩幡飘扬,中央一员大将,只见他白马金鞍,两旁是擎着白旌黄钺的近侍护卫着,头上顶一把青罗伞盖,伞盖上面镶嵌着珠冠,巍然高耸,在风中轻轻摇曳,威风天地。原来此人便是曹操。  “万万不可轻进,不然便中诸葛亮的诡计了,桥上的匹夫只不过是敌军的诱饵,对岸树林中必定埋伏有兵马。”  曹操先止住意欲上前的众将,随后望桥上的张飞睨视了一眼。  张飞一动不动。  他气势昂昂,如炬的眼睛射出两道火焰似的光,大声呼喝道:“前面来的,可是敌军主帅曹操?俺乃刘皇叔的结义兄弟,燕人张飞是也!快快上前来,俺与你决一胜负!”  声若虎豹之吼,透着杀气,又如霹雳落下,激起河水阵阵波漪。簇拥在曹操身旁的亲卫兵们不由自主擎翻了伞盖,也顾不上白旌黄钺的威仪了,登时两腿发颤,乱了阵脚。那张飞的虎豹之威远在数万曹军之上,只见曹军将士无不失色,惊恐万分。  站在前面的曹操回过头来对主将说道:“我想起来了,以前关羽就曾对我说过,他有个结拜兄弟名唤张飞,自己跟张飞简直不能相比,张飞一怒冲入敌阵时,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你等一定也听说过张飞的名字,看来名不虚传,果然是员叫人畏惧的武将!”  曹操说着,免不了惊叹几声。  却不料身旁一员名叫夏侯霸的大将甚是不服气,他大叫道:“什么惧不惧的!我倒要叫丞相看看,曹军麾下还有比张飞更猛勇的人!风遗尘校对。”  说罢,拍马上前,马蹄嘚嘚嘚地跃上长坂桥,来到张飞近前。  张飞嘴巴一咧:“孺子,你来了?”  话音刚落,蛇矛一挥,只见天地间闪过一道雷光。霎时间,夏侯霸的魂魄已经飞出窍,从马上撞落下来。  眼见夏侯霸死于非命,数十万曹军彻底动摇了。曹操见军心已乱,于是慌忙向诸将下令:“退兵!”  退兵——各路兵马一听后退命令,登时如山崩洪泻一般争先恐后掉头逃窜,个个只觉得张飞在身后追赶自己,受一种不可思议的恐惧心理驱使,曹军上下一片混乱,自相践踏,弃了矛、丢了枪、掉了盔、落了甲的不计其数,还有被自己人踩伤被马蹄踏死的,呼天抢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事态至此,显然已经无法控制了,曹操自身也被急着逃命的己方人马冲撞得东倒西歪,胯下坐骑受到惊吓狂奔起来,令曹操冠簪落地,蓬头散发的。身边的近侍早已是乱作一团,自顾不暇。  张辽见状,赶忙从后面追上来,一把抓住曹操坐骑的缰绳,咬牙切齿地嗔怒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只区区一员敌将,我军何至于如此狼狈啊!”  曹操方才恍如大梦初醒,急令全军稳住阵脚,停止后撤。稍稍停了片刻,曹操尴尬地自我解嘲说道:“我岂是害怕区区一个张飞?只因刚才隐约看见对岸的树林中人影晃动,我疑他有伏兵,恐又是诸葛亮的诡计,出于慎重所以才命军队后退的。”  正在此时,前方突然扬起一片烟尘,像是恰好替曹操解围似的,原来敌军已一把火将长坂桥烧了个干净,然后引兵退去。  曹操听得报告,遂又改变了号令:“既然断桥而去,一定是剩余兵马不多了。立即命人架起三座浮桥,乘胜追击刘备!”  再说刘备主从败将残兵一行原来打算奔江陵去落脚,如今眼见情势极为不利,看来根本无法到达,于是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日夜兼程,经沔阳往汉津方向逃去。  三十九 孤帆下东吴  在刘备的一生中,这次的败退之行可以说是最为惨重。  曹操起先还只是命令部下数员大将追击,后来经不住荀彧再三进谏:“此时不乘势灭了刘备,再无这般良机了,一旦放走刘备,则如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于是又增派数万骑兵马,并亲自下令:“不论刘备逃到何处,务必追杀之!”  因为这个缘故,刘备一行不止在长坂桥附近遭到痛袭,一直退到汉水渡口,曹军都紧追不舍,令刘备受到前截后追,狼狈不堪。  “莫非我刘玄德命数已尽?”刘备哀叹着,情不自禁又陷入绝望。  幸得援军天降,先前派往江夏的关羽从刘琦那里借得一万援兵,日夜兼程直插汉水,终于赶上了刘备一行。  “啊,看来老天没有舍弃我刘玄德呀!”  逢此遭际,不由人不认命,命数运气全仗靠了老天便是。对刘备来说,这一路上忽喜忽忧、九死一生,宛如一个前程未卜的人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一任怒涛和暴风雨翻弄。  “赶快渡江,切勿迟缓!”  刘备一行急急登上关羽备好的渡船,驶离危险的渡口。  船上,关羽闻听得糜夫人的死讯,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当初会猎于许田时,我便要杀了曹操,哥哥却死活不允。要不是哥哥死命劝阻,哪会有今天这般狼狈?”  见关羽愤然抱怨,刘备只得好言相劝:“话可不能这么说哩。当初,为了天下大计,我等绝不可酿出什么乱子,再说我对曹操也是惺惺相惜,故而才劝阻贤弟。倘若苍天真的佑助我等,早晚有一天,总会再有机会一逞抱负的。”  说话间,江上忽然传来一片喧叫声和鼓声,越来越近,河水也泛起阵阵涟漪。  “不好!怕是曹操的水军追来了!”刘备大惊失色。  关羽急忙走上船首,朝后张望。  只见远处无数船只顺风张帆,如蚂蚁般列阵前行,最前头一艘船显得特别巨大,劈开白色水波,疾迅而来。仔细一瞧,船首站立着一位年轻小将,身披白色战袍,罩着银色铠甲,显得英姿飒爽,正朝这厢使劲挥着手。  “叔父!叔父!别来无恙?一向音信疏远,实在多有罪过。今小侄特来拜见叔父,当面谢罪!”  没过多一会儿,小将的喊声也随风传来。原来是特意从江夏城赶来接应的刘琦。  刘备并关羽等自然是心中大喜。船舷相接,刘备托着刘琦的手将他迎过来,眼睛里噙着泪水说道:“真难为贤侄了,危急之中,幸得你来相救。”  江上又行一程,忽又见一簇兵船如箭飞似的追上来,先头一艘船的船首上巍然立着一位高士,纶巾鹤氅,神采奕奕丝毫不逊武将。不消说,这人便是孔明。  孙乾也乘在另一艘船上。  诸将不由地惊讶:孔明如何这样巧也赶到这里的?孔明也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我料着到这一带应该能和主公等会合,所以尽起夏口(位于今湖北武汉附近)之兵马,早早便等候在此了。”  情势危急之中,即使四出搬动援兵,大多也是远水难解近渴。而此刻援兵来得恰是时候,无非是孔明亲自出马,说服关羽和刘琦的缘故。不过如此一一道来的话,则等于是从自己的口中夸耀自己的功劳,所以孔明不愿细说。  “眼下,下一步棋才是最最紧要的:夏口地处要害,且有水利之便,主公宜先到夏口屯驻,与曹操大军对峙,坚守城池,以待时机,刘琦公子可自回江夏,与我家主公首尾相助,互为掎角,各自收拾军器,整顿兵船。此乃万全之策。”孔明说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刘琦同意此策,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想法:“不过最为安全的,莫过于皇叔先随我一同进入江夏城,补充人员装备之后再前往夏口不迟,你们看如何?毫无准备的前往夏口,只恐会有什么危险。”  刘备和孔明都赞同:“如此甚好。”  于是,命令关羽率领五千人马先行进入江夏城,确认没有异样之后,刘备、孔明及刘琦等大队人马方才入城。  再说曹操,被刘备如长蛇脱身逃逸而去后,不得已只得中途下令停止追击,命各路散开的追兵到汉水畔会合。“若刘备乘虚进入江陵倒是一大后患”,于是曹操挥兵南下,夺取湖南,留下一部分兵马,率其余人马迂回荆州。  荆州虽由邓义、刘先等刘表旧部踞守,但因幼主刘琮已被曹操所杀,加上襄阳落入曹军之手,城内军心民心早已归顺曹操。“事到如今,我等还为谁而战哩?”于是邓义、刘先打开城门,爽爽气气地降了曹操。  曹操占据荆州之后,便考虑起对东吴的策略来。  ——如何才能收服东吴?  这是悬在曹操心头多年的一桩大事,只要对吴策略不能圆满成功,他的统一霸业就绝对无法完成。  “起草檄文!”  曹操命荀攸写就檄文,自然是送往东吴的。檄文的大意是:今刘备、诸葛亮之辈龟缩于江夏、夏口一带,仍欲作不逞之乱。予将率三军疾迅游击之,君亦可率吴军会猎江夏,若取渔网中之鱼,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  从曹操来讲,自然没有期待仅凭这一纸檄文便可令东吴降服。虽说是外交,他也深知除了这样的外交辞令外,还须具备说话的实力,“假使不从,自会以另一种方式说话”。  在派人赴东吴发送檄文的同时,曹操已经从水陆两路向南部署了兵力: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人马,谎称百万,西起荆陕,东至蕲黄,寨栅连绵三百里,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东吴压来。  却说吴主孙权为绸缪邻境万一有变,早已屯兵柴桑郡(位于庐山、鄱阳湖东南)。眼见情势愈加危急,于是召来号称“东吴大贤”的鲁肃,直截了当地问道:“如今东吴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了:究竟从顺曹操为上策,还是与刘备结为同盟为上策?这可是决定东吴兴亡的重大方针啊。先生不必忌惮,只管将你心里所想如实说来听听。”  鲁肃的回答非常慎重:“刘表新丧,我想我就以吊丧的名义前往荆州走一遭。”  “……先生何意?”  “归途悄悄去趟江夏,面见刘备,将利害关系说清楚,再与他签订一个密约,保证东吴会助刘备一臂之力。”  “若我东吴答应助刘,必惹恼曹操,岂不是对我愈加兵锋相向么?”  “此言非也。只因刘备势力衰微,曹操才敢以大军压向东吴啊。若是刘备势力强盛,成为曹操背脊之忧,曹操便绝不敢侵攻我东吴,甚至忌惮对我东吴一露兵锋。即使联蜀大策且留待后日决定,鲁某出使一遭,也可亲眼一探荆州至江夏一带曹操和刘备两方的实力,这可是主公定计策谋的重要前提啊。”  此刻东吴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不仅关系到东吴自身的沉浮安危,即使对曹操百万大军以及偏居江夏的刘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江夏城内,此事也数度被议论到,而每次,孔明总是不以为然淡淡地论说道:“吴远曹近,故而说到底,我等三分天下的大愿,必须联合东吴以抗击曹操方能实现。必须使孙、曹互相争战,削弱其势力,我们才可以安邦定国,不断壮大自己,才谈得上实现真正的宏图大愿啊。”  “可是,如何才得如愿以偿哩?”  这可不是刘备一个人的疑虑,刘备以下众将无不心存怀疑。  对此,孔明的说法却是:  “请各位拭目以待,几日之内必有东吴使者前来。那时,亮愿只身孤帆下东吴,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使孙权与曹操开战,并且江夏各路势力不加入任何一方,只待分出胜负之后方才决定长远的万全之策。——所谓要战必得打必胜之战,此乃三岁小儿也熟知的兵法之基本哪。”  听了孔明这番话,众人仍是无法释怀,反而愈加不安起来。  “孔明莫非指望会出现什么奇迹才如此宽心的吧?”  至少,孔明暧昧的语气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测。  谁也不曾料到,奇迹果然在数日之后出现了。  江岸的守备兵往城中来报称:“东吴重臣鲁肃的船靠岸了,说是奉命代表吴主孙权吊刘表之丧,特意路经此地。”  “为何军师几日前便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  见众人好生疑问,孔明于是答道:“东吴虽强盛,但是面对号称常胜军的百万曹兵大举南下,也不由他不胆战心惊,加之东吴素以富强著称,可惜实战经验甚少,对境外兵备之事也陌然不知。所以,我料他必会派使者前来说服我家主公,好在背后制衡曹操。”  说到这里,孔明又转身问刘琦,东吴孙策死时荆州有无派使者前往吊唁,刘琦答称没有。孔明便笑着解释:“各位请看,东吴与荆州是历代的仇人,如今究竟然不顾前嫌派出使者,仅此一点足以看出,他并不是为了吊唁,无非是前来探听虚实的密使。”  不一会儿,鲁肃被引至迎宾阁。他先是按照外交使者的礼仪,向刘琦表示吊慰之意,随后又向刘备赠送了礼物,称“吴主孙权向刘玄德致意”。  其后,在后堂大开酒筵,刘备做东为鲁肃远道而来接风洗尘。  鲁肃借着酒意,毫不掩饰地向刘备打听起来:“鲁肃素闻刘玄德向来为曹操眼中之钉,与他争战不休,却不晓得曹操究竟是暗怀统一天下的野心?还是只不过满足于自己的强盛?”  “这个嘛……倒是如何说哩?”  “曹操麾下谋士中,谁最得他重用?”  “玄德着实不知。”  “那么,”鲁肃仍是接二连三地问道,“曹操眼下的总兵力到底有多少?”  “这个真的不得而知。”  不管鲁肃问什么,刘备就是假痴假癫地装糊涂,原来这都是孔明事先叮嘱他的。  鲁肃勃然变色,不悦地诘问刘备:“在新野、当阳还有许多地方,你刘皇叔曾与曹操多次交战,对敌人的情况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刘备依旧一副茫然的表情:“哎呀,其实每次交战玄德只要一听见曹操杀来,早就抹脚溜走了,故此详细军情真的不晓得哩。不过,孔明应该比较清楚的吧。”  “诸葛先生现在何处?”  “玄德正想请诸葛孔明来与先生相见哩。”  于是刘备命人去请孔明来。不大工夫,孔明来了,举止稳静地落座入席。  “诸葛先生,鲁肃与先生之兄是多年的好朋友哪。”鲁肃亲切地同孔明拉起关系来。  “哦……先生同家兄诸葛瑾很熟啊?”孔明眯缝着眼睛,表情变得亲睦热络起来。  “不错,此次奉命出使之前还会过一面哩。本想先生若有什么口信鲁肃一定原原本本带回去,只可惜此番公务在身,看来是无暇好好叙谈了。”  “哎——私谊暂且不提。其实我家主公常常要我同吴国君臣建立联系,商量共讨曹操大计哩,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嗯,这可是头等大事哩。”  “不是亮骄傲自大,东吴若不与我结盟,今后的生死存亡也势难料定。假使我家主公刘玄德有朝一日放下自尊,不再倔强固执,顺从曹操的话,自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道,但对东吴来讲可是最大的威胁,曹军南下的压力将有增无减哪。”  孔明的话虽说得郑重而有礼貌,但言外之意却不啻是对大国使节的一种胁迫。鲁肃不由地心里发毛,惶恐不已,谁也不敢断定孔明所说的情形不会发生。  “在下只不过吴一介使臣,不过看在刘皇叔面子上,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只要皇叔满怀诚意派人前去交涉,我家主公孙权决不会不为所动的。只是由谁担任使节可千万马虎不得啊。”  “莫非先生心中已有属意之人?”  “嗯,正是。所幸孔明先生的兄长现为东吴谋士,深得主公信赖,在下以为孔明先生亲自去一趟东吴实乃最佳选择,不知先生可愿意?”  闻听鲁肃此言,一旁的刘备早已大惊失色,深怕这是东吴的计谋。故此,鲁肃越是竭力相邀,他越是不想答应。  孔明只得尽力抚慰刘备,并再三恳请道:“如今事情急要,不容拖延。亮愿不辱使命前往东吴,还请主公下命发使。”  终于,数日之后诸葛亮孤身一人与鲁肃一道乘上下江的船,踏上前往东吴之路。  四十 舌战群儒  长江千里,无论是天明还是日暮,两岸的景色几乎毫无变化,江水黄浊,只有滔滔的水声拍打着船舷,传入耳中。  载着孔明和鲁肃的船不分昼夜,径直朝东吴北部的柴桑镇挂帆直下。一路上,鲁肃暗暗思忖:——虽说如今有些落魄,势力大衰,但刘备无疑依旧是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作为刘备的军师、身负宰相重责的孔明不带一兵一卒,孤身一人随自己下吴,其决心非一般人能够轻易下得了的。看来,孔明是做好了大义赴死的准备,同时已然成竹在胸,意欲用他出众的口才,排除万难,说服东吴。  同船几日,鲁肃对胸怀悲壮的孔明已有几分同情和敬重。不过,心下却仍免不了忧虑:倘若吴侯孙权听从了孔明的说服,采纳刘备的提议而同曹操开战,胜了则无话可说,一旦战败谁来负这个责任?  想到这里,鲁肃不由地不提心吊胆起来,他清楚,这个责任是非自己承担不可的了。  靠在船舷闲谈时,鲁肃不失时机对孔明进行试探:“先生,我家主公孙权与先生会面时,想必一定会问许多问题,关于曹军的情形,我想你还是假装不知的好。”  “为什么?”孔明像是识透了鲁肃的心思似的,微微一笑,问道。  “哦,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说得太多,毕竟不可能详尽于胸,反而容易被认为是同曹操一个心思,前来探听东吴的虚实了。你说是不是?”  “呵呵,原来孙将军是这样的人哩。”  鲁肃倒自己羞得面红耳赤起来。看来孔明绝不是轻易被人试探出深浅的人,于是鲁肃后来便不敢多语了。  船至浔阳江(今江西九江)江口,两人登岸,换上骑乘,走陆路沿鄱阳湖继续前行。  到了柴桑镇,鲁肃先将孔明在驿馆安顿好,随后自己衣不暇整,立即往见孙权。  孙权恰好聚集文武百官正聚于大殿商议大事。闻听兵士来报说鲁肃归来,孙权赶紧下令:“传鲁肃即刻入内!”于是添席命鲁肃就座。  孙权迫不及待地问道:“荆州形势如何?”  “不甚明了。”  “什么?!不明了?你不远千里溯江而上,亲身前往荆州之地,莫非沿途什么都没看见?!”  “其实也不是一无所感,只是在下的观感容后专门向主公禀告。”  “嗯……是这样啊。”  孙权不再追问,他拿起手中一张檄文递向鲁肃:“你看这个。”  这便是曹操派人送来的“最后通牒”,内容是促吴降曹并参与曹军一同伐讨刘备,如若不然,则意味着与曹军百万大军为敌,将东吴拖上灭亡之路。何去何从,限即刻回复。  “是在为这份檄文商讨对策么?”  “是啊,从早上一直商议到此刻……”  “那么,各位的意见如何?”  “迄今尚无结论……不过,在座各位大半以上倾向于不战为妥。”  孙权说到这里,再次陷入沉吟。  张昭等一班重臣见状,齐齐表示:“假使欲保全东吴六郡,保我东吴的繁荣与安定,以图进一步国强民安,则只有一时降曹操,避开其百万锐锋,他日再作打算。”  总之,不战论占据了上风。  假令曹操百万陆上步卒尚不足以惧怕,事实上曹操如今已经拥有了一支阵容强大的水军,船只数千艘,水陆一齐并进下江南进的话,想要抵抗,东吴不得不做好心理准备,东吴的兵马军船至少损伤一半。  主张不战的将臣众口一词,论说开战的弊端:“即使取胜,战事的巨大消耗势必造成东吴疲敝,没有三年五年不可能恢复,还不若降伏的好。”  看来商议拖拖拉拉的一时半会无法了结。孙权心中仍犹豫不决,他露出一丝倦容,对众人说道:“诸位稍候,权且去更衣就来。”说罢,从席上站立起来,闪入旁边的侧殿。  所谓“更衣”就是休息的意思。  鲁肃独自跟在孙权身后朝里面走去。  孙权察觉到鲁肃有话想说,便亲切地问道:“鲁肃,刚才你说有观感要报告,现在在此可以说了吧。你意下如何呀?”  鲁肃对众多重臣抱有的不战论颇为反感,加之他对孔明所抱有的同情和敬重,于是便一吐胸臆,竭力向孙权主张开战:“各位宿将重臣之所以像商议好似的众口一词,力主降曹,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保存自身以及安稳的生活,而未将主君的立场和国耻这样天大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若照他们的如意算盘,即使背主降曹,至少位阶不会低于从事官,照样乘坐牛车、呼吏唤卒,悠然交游于士林,只要平平安安,早晚还可以官至州郡太守。可是主君又如何?往好了想,至多也就是车一乘、马数匹、从者二十人,作为一名降将谅也到头了。当初面南称孤、成就天下霸业的宏大愿恐怕至死也实现不了了啊!”  不消说,孙权还是被这番劝说打动了的,或许是因为他还年轻的缘故。因为年轻,即便他会在一片消极论中迷茫,但充满激情的建议却能使他本能地热血沸腾起来。  “臣特意从江夏带回来一位客人,主公欲闻其详,可召其来一问便晓得。”  “客人?是谁?”  “诸葛瑾之弟,诸葛孔明。”  “哦,是卧龙先生啊?”  孔明的名字孙权也是早有耳闻,况且他又是自己谋臣诸葛瑾的弟弟,便想马上会一会孔明。不过,这日还有不少事情,于是吩咐文武百官商议暂且中断,明日继续。  第二天一早,鲁肃便前往孔明下榻的驿馆去请他。前晚已经听到通报,因此,孔明早已斋戒沐浴一番,整装戴冠,等着鲁肃哩。  “今日与吴主会面之时,若是问起曹操的兵力情况,最好还是不必一五一十如实回复曹军兵多将广,因为东吴的文武宿老中大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主儿。”鲁肃亲切地低声叮嘱道。  孔明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不回话,只是轻轻点点头。  这日,在柴桑镇一间大殿内,闻听诸葛亮到来,东吴有头有脸、响当当的智囊和英武总共二十多人早早便聚集于此,峨冠博带,威仪万分地分列两旁,等着一睹诸葛亮的真容。内中有白髯黑髯的,有细眉细眼的,有肥躯瘦骨的,个个沉默不语,心里却在嘀咕不停:——这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孔明表情沉稳,在鲁肃的引导下步入大殿。他先是向在场的各位一一询问姓名,又一一叙了礼,然后说一声:“亮这厢失礼了。”便静静地在客席落座。  但见孔明双目炯炯有神,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望去宛若穿云断雾的缥缈山峰,又如被山峰半遮半掩的皎月。  “料此人必是来游说东吴,好使东吴与曹操正面为敌——不过,他倒是够胆大的,只身一人便敢来我东吴。”号称东吴第一名士的张昭,不声不响之间一眼便识破了孔明的来意。  东吴诸文武官员同孔明一一寒暄过后,张昭面向孔明首先以言语挑衅:“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此段故事已然成为世间佳话,流播甚广。可是自得先生之后,刘豫州既不思进取荆州,又弃新野、奔夏口,惨败连连,没有容身之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岂不是辜负了众多朝廷旧臣、山林隐士的期待么?所以,人人都对先生深疑不解哩。”  张昭这番言语甚是激烈。  孔明眼睛盯着张昭注视良久,暗自思忖道:张昭乃东吴的逸才、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若是不先说倒他,想要说服孙权和其他人那是难上难啊。想到这里,孔明和颜悦色地答道:“先生此言差矣。倘使我家主公想要夺取荆州,岂不是易如反掌?然而我家主公与死去的刘表乃同宗之亲,像这种趁其国中不幸而夺取其领地的背信之举,别人如何亮不得而知,至少刘玄德作为仁君是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是两码事。我想说的是,先生的言与行中多有相违之处。”  “此话怎讲?”  “闻听先生常自比春秋时期的管仲、乐毅,古来英雄之志无非是除天下之害,使百姓安康,为此,不惜弃小义私情而取大义公德,如此方可成就霸业。而自比当今管仲、乐毅的先生,自走出茅庐辅佐刘备以来,常为一些小事和私情所左右,一遇到曹操大军即丢盔弃甲,败走僻地,令天下人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实在不甚体面哪。”  “哈哈哈哈——”  孔明朗声笑道:“不错,在你们眼睛里看来或许是这样。世有大鸟曰大鹏,扶摇一飞九万里,然而大鹏之志燕雀之类小鸟怎么能够揣摩?古人曾说:善人治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譬如治疗重症之人,首先得给他食粥,服用性温之药,等他慢慢脏腑调和气脉和缓,方可渐渐喂以肉食,下猛药彻底祛除病根。倘若反其道而行之,不等气脉和缓,便突然投以肉食猛药,试想病人的生命将会如何?如今天下大乱,这就如同重症之人的气脉失和,万民穷苦之状正如濒死之人的气息将绝,可是想要治愈它,为什么却如此心急气噪啊?再说天下的医者——我家主公刘玄德——兵败汝南,栖身于新野僻地,城郭不坚,甲兵不全,粮草匮乏,而此时却偏遭曹操百万大军强袭,若是正面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己求死,避开强敌保存实力乃是自古兵家常道,以期日后重振百年大志,这有何不体面的?不光如此,我军在白河以水攻智破夏侯惇、曹仁辈,在博望山谷则用火攻烧退曹军先锋部队,即使退也是堂堂凛凛的退兵,绝非不体面的溃败。诚然,在当阳我军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痛的流离,但那是因为新野的百姓老弱数万人仰慕仁君刘玄德而自发随行,使得我军一日行不过十里,终于无法进入江陵的缘故。这恰巧是我家主公刘玄德仁爱的明证,岂是什么耻辱的战败?昔日楚霸王项羽每战必胜,然而最后却大败垓下,被高祖所灭;韩信初仕高祖时,几乎从没有打过胜仗,然而垓下一仗却将最终胜利奉献给了高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不是那些只会在一旁空口雄辩、以局部的胜败来论英雄、坐议立谈无人可及而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所能理解的。”  孔明的话痛快爽直,表情沉稳,从他的态度中,丝毫看不出有一点点紧张和自卑。  张昭哑口无语了。他的脸上露出了挫败和狼狈的神态。  众人沉默,大殿内出现了一刻冷场。  此时突然有一个人站立起来。此人名虞翻,字仲翔,是会稽郡余姚人。  “请先生恕虞某直言:如今曹操雄兵百万,猛将千员,威猛之势几乎将天下一口吞入,请教先生对此有何对策?”  “曹军虽号称百万,实际兵马不过七八十万,并且还算上攻陷袁绍之后编入的北方兵马,另外还有荆州刘表的一些旧部。换句话说,乃是一群乌合之众,实在不足为惧。”  “呵呵,孔明先生可真会说话!先生不是在新野放火自断后路、在当阳惨遭大败,好不容易才从虎口逃脱的么?现在先生竟然说曹操不足为惧,真是好笑,简直自欺欺人,如掩耳盗铃一般!”  “此言差矣。我家主公刘玄德麾下虽从者人数不多,可个个都是仁义之兵,残暴至极的曹操大敌当前,自然不会以死相搏、玉石俱焚,那样做岂不是太愚蠢了么?反观吴国又如何?东吴山川肥沃,土地旷阔,国家富强,兵马精良,况且有长江天险可以依凭,然而诸卿身居重位,参与国事,却只想着一己的安危而忘乎国耻,意欲说服主君卑躬屈膝投降曹贼。如此孱懦、卑劣的行径,与我家主公及其麾下的行为比较的话,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孔明双颊略带红潮,语气也渐渐变得痛烈起来。  虞翻刚闭上嘴巴,立即又有一人起身来辩,是淮阴人步骘,字子山。  “孔明——”  步隲毫不客气地直呼孔明:“恕我不逊!你只不过是学苏秦、张仪的诡辩之术,翻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你来东吴是不是想游说我家主公?这就是你此行的目的吧?”  孔明扭头看他一眼,笑着答:“你将苏秦、张仪视作仅仅是翻弄嘴皮之辈么?苏秦挂六国之印,张仪二度拜秦国宰相,他们都是经世济国、扶持社稷的人才。你们这班人,却被曹操的宣传和威吓吓破了胆,为了说服主君降服,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苏秦、张仪如此不屑地挂在嘴上。像这等小人的辱骂之语,实在不值得认真回答你!”  一席话,将步骘臊得面红耳赤,躲到一边去了。  “先生眼睛里曹操到底是何许人物?”  旁边一人突如其来地发问。  孔明不假思索答道:“汉室的贼臣!”  发问的来自沛郡的薛综自鸣得意地纠驳起孔明的不是来:“古人又说过,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尧将天下让予舜,舜又将天下让予禹。如今汉室命数已尽,曹操的实力已占天下三分之二,民心也都早已归顺他,若说曹操是贼,则舜也是贼,禹也是贼,武王、秦皇、高祖等等岂不全都成了贼?”  “住口!”  孔明厉声叱责道:  “此话若不是心中无父母无君臣的人,怎么说得出口!人生在世,怎能不知忠孝为立身之本?曹操乃相国曹参的后裔,从祖上至今四百年一直仕宦于汉室,食汉室的俸禄,受汉室的恩惠,如今眼见汉室衰微,他不思报恩,却反而露出乱世奸雄的本性,意图篡窃皇统,他不是贼子又是什么?!我看你只不过想将天数循环的历史妄加附会于现实中的某个人身上,为他寻找篡统的理由罢了。这种做法难说不包含着逆心。试问,若你家主君势力衰微的话,你是不是也会像曹操一样,立即不把吴主孙权放在眼里?”  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回答。  紧接下来,来自吴郡的陆绩,字公纪,也上阵同孔明辩论。  “不错,正如先生所讲,曹操的确是相国曹参的后裔,祖上累代为汉朝之臣。可是刘豫州刘备又如何呢?他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可是听说其实他以前只是个织席贩履的贱夫。两相比较,谁个是珠,谁个是瓦,不是不言自明么?”  孔明哈哈大笑,回敬道:“你就是以前在袁术宴席上将橘子揣入怀中的陆郎吧?你且听我慢慢说来。昔日周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但仍仕宦于殷,孔子曾称颂周文王之德行曰‘至德’。后来殷纣王竭尽恶虐之极,武王起而伐之,伯夷、叔齐也曾拦住马首劝谏过他。不过曹操的情形却是,对于累代的主君汉室非但没有半点功勋,反而还常常伺机加害于帝,其门第虽高贵,但越是高贵罪责就越深重。再看我家主公刘玄德,大汉四百年,其间治乱继举,兴衰万变,其血族旁支流寓荒僻之地也是很自然的,即使隐血脉于田间又何耻之有?只要时运到来,于草莽之中掘地而起,洗去泥土,便会在世人面前一显金玉之质。若因为织席便视之为贱,贩履便小瞧蔑侮,以这种眼光来看人生、看世界之辈,竟然也能参与一国政事,真叫人汗颜哪!对百姓而言,比起天变地异来更加可怕的,是盲目无知的为政者,看来尊公便属于这种人吧!”  一席话说得陆绩心口郁结,再也不吭声了。  随后起立应战的是来自彭城的严畯,字曼才。  “真不愧是诸葛孔明先生,辩驳实在精彩,我东吴的俊杰逸才全都败在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惭愧万分。敢问先生治何经典?依凭什么才如此强词夺理?请列举一下你蕴蓄的渊博学识给我等听听吧!”严畯酸唧唧地讥讽道。  孔明呼了口气,转向他,义正词严驳斥道:“只会抓住微枝末节议论,而根本看不见全树,整日拘泥于章句虚度光阴,此乃世间腐儒所为,像这般酸书生怎能知晓兴邦安民之大策?殊不知昔日辅佐高祖匡定天下的张良、陈平,也未听说他们曾饱读诗书、治何经典。孔明虽不才,也不愿整日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白,浪费无用的翰墨和宝贵的时光,这不是天授于我的大任。”  “自古以文治天下,而先生这么说,岂不是说治学对于治理天下百无一用啰?”  抢上来反驳的是汝南程秉。  孔明摇摇头:“请勿匆匆下结论。儒者也有小儒的舞文弄墨与君子的文章大业之分。小儒心中只有一己而无邦国天下,以春秋之赋为至上,浪费翰墨,蛊惑世间男女沉迷于安乐,专以混淆人心思潮为能事,笔下辞句万千,胸中却无半点才略。君子之儒则首先志在天下,忠君爱国,丰富人伦之道,欲使文化升华,政治和谐,且为穷苦众生带来生活乐趣,为黑暗的世界带来希望。所以说,有用无用须看政治引领的善恶,腐文盛行乃恶政的反映,而文章健举则是一国政治清明的示显。——从刚才各位的议论观察贵国的学问之事,亮以为实在低卑鄙陋得可怜。不知亮的评价有没有不公?诸位以为如何呀?”  满座早已鸦雀无声,众人全都不敢站出来招架,故而孔明反客为主,一声发问,彻底震住了这群东吴才俊。  正在众人屏气静息无人站出来之时,却有一个人嗓音朗豁,嚷喝着从外面闯进来。  四十一 火中取栗  众人一同朝闯入的这个人瞧去,原来是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的粮草官。  黄盖用眼睛四下巡视了一遭,说道:“诸公究竟知道你们自己在做什么?孔明先生乃是当今天下第一英雄!对这样的宾客,你们居然问出一连串如此愚蠢的问题,说些无用的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道不是我东吴的耻辱么?简直是给主公脸上抹黑!休要再无礼了!”  黄盖的声音震得天花板都仿佛摇摇欲坠。他转过脸又朝孔明殷勤地说道:“请先生不要将刚才群臣的无礼放在心上。主公孙权一早便将清堂打扫干净,恭候先生的光临,想好好听一听先生的金言玉论哩。”  说罢,黄盖在前引导孔明往内殿走去。  霎时间大眼瞪小眼的却是刚才还较着真进行所谓讨论的文武诸臣。他们心里清楚,这可不是黄盖对着他们叱责,一定是谁向孙权去报告后,孙权甚为不快,又碍于面子,不好当面向宾客道歉,只得借黄盖的口让他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不管如何,这厢开始郑重其事地迎接起国宾来。鲁肃起身,满脸严肃地同黄盖一道引导孔明前行。穿过中门,前面两扇金碧辉煌的门扉洞敞着,旁边默默站立着一名在此迎客的大臣。  “啊!”  “啊……”  孔明顿时停下了脚步,对面的大臣也抬起头凝视着孔明。  原来眼前此人便是吴国的谋士、孙权帐下重臣诸葛瑾,也就是孔明的亲哥哥。  兄弟离析已久,天各一方,今日在此重逢了。  牵着幼儿的手,跟随继母等大人一同从山东不远万里流落至南方,当时的一幕幕、相互的音容笑貌以及全家苦苦挣扎于凄风悲雨中的样子,一下子全都涌上来——兄弟两人的心头此刻一定是百感交集。  “亮,你到吴国来了?”  “奉主公之命前来东吴。”  “变得简直不敢认了。”  “哥哥你也是……”  “既然来到东吴,为何不早点上我家来一叙?或者从驿馆通知我一声也好……”  “此次下吴,是作为刘豫州刘备的使者来的,所以个人的私事只得放到以后再考虑了。请哥哥见谅!”  “嗯,这倒是。好了,容日后再好好聊吧,吴君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诸葛瑾立刻又恢复了东吴大臣的身份,殷勤地将宾客迎入内殿,随后飘然退下。  孔明面前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殿,珠栏玉阶,雄壮而威严。孔明的衣裾拖在地上,一步步朝上面走去。  正面一个人赶忙起身,向前迎来。不消说,他便是吴主孙权。  孔明单腿跪地,叩拜孙权。  孙权热情地回礼,对孔明道:“先生请……”请孔明入座。  孔明固辞不肯在上座就座,于是坐在了侧面。  坐定之后,孔明先转达了刘备对孙权的礼节性问候,声音尽量清晰和缓,言语简洁,为的是让对方进一步产生好感。  “先生远道而来,想必多有劳累吧?”孙权也礼节性地问道。  东吴的文武重臣远远排列两旁,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宾客。  孔明的目光轻轻朝孙权脸上掠去。  孙权的容貌一言以蔽之“碧瞳紫髯”,即眸子发蓝,须发略带紫褐色。这可不是汉人固有的容貌。且端坐时上半身身躯显得颇魁伟高大,可站立起来的时候却可以发现,腰部以下躯干甚短。这也是孙权的特征之一。  孔明心里暗自思忖:  ——此人毫无疑问乃一代巨人,然而情感激烈,内心异常倔强固执,虽精明勇武,但是缺点也容易暴露。想要说服此人,或许只有用激将法故意激他。  香气沁人的茶端了上来。  孙权请孔明品茗。他自己呷了口茶,随即慢悠悠地开口说道:“新野之战如何呀?那是先生辅佐刘豫州后的第一仗吧?”  “吃了败仗。兵马不过数千,战将不满五指,再说新野实在不是个适宜守备的城池,故此……”  “曹操的兵力——我是说真实的兵数——究竟哪个说法才是真的哩?”  “应该有百万。”  “那是号称的吧?”  “不,确实有百万。曹操攻占北方青州、兖州之时,兵力已有四五十万,讨灭袁术后又增四五十万,另有中原的直属精锐也不下二三十万。亮之所以说有百万,是因为倘若说出曹军兵力有一百五六十万的话,恐孙将军受惊吓,灰心丧气,故而只往少说罢了。”  “帐下大将有多少?”  “良将二三千,其中稀代的智谋之士、万夫不挡之武勇者至少也有四五十人。”  “如先生这样的人才又如何?”  “似我这样的人物,那更是多得可以用车载用斗量。”  “眼下曹操的阵势意欲进攻何处?”  “水陆两军正沿江徐徐南进,除了意图吞吴之外,还有哪里值得曹操动用如此多的兵力?”  “那东吴应该是战呢还是不战?”  “呵呵,呵呵呵……”  孔明轻声笑了。  不知不觉中,话题轻松地被抛回了自己,两人好像对换了位置。孙权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于是赶紧一个劲地给孔明戴起高帽子来。  “——其实哪,鲁肃对先生的德操非常称许,我也是久闻先生的大名啊,所以今日务必想听听先生的金玉之论,处于危急时刻的东吴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还望先生垂示。”  “愚见说出来也无妨,只是恐怕不合将军的心思。既然是无用的旁论,听了反而会使将军不知如何是好。”  “不管如何,还是愿意洗耳恭听。”  “既然如此,那亮就不揣冒昧说与将军听——如今四海大乱,将军却令先祖之地东吴振兴繁盛,孙家的隆昌可以说是旷世奇观。另一方面,我家主公刘皇叔虽是草莽奋起,但是倡大义、救百姓,敢与曹操一争天下,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啊!只恨刘皇叔兵少将寡,又无地利,所以先前刚刚战败一仗,于是胸中万恨交集,命臣晓以江水之缘,希望与东吴合流,共同抗击曹操。若是将军阁下不仅继承父兄创下的伟业,也有心发扬其伟大志向,请与刘皇叔兵合一处,动员吴越所有兵力,在此事关天下归属、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与曹操断绝国交。假使没有父兄之志,自认无资格与曹操争夺天下,则也不是没有他计。”  “先生是说,有什么不战,且又能使江东百姓民康物阜的良策?”  “是的。”  “什么良策?”  “降服曹操。”  “降服?”  “正如东吴诸大将向将军阁下提议的,卑躬屈膝,在曹操的眼皮下乞怜,脱去战甲,舍弃城池,将国土献给曹操任他支配划分——这样一来,想必曹操也不至于做出什么毫无人情的绝事吧!”  “……”  孙权默默地低垂下头。除了向父母的坟屈膝磕头以外,孙权还不曾向其他人跪下,甚至在他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字眼。  孔明静静地观察着孙权的表情。  “将军阁下,我想在你心里……”孔明继续说道,似乎要在孙权低垂的头上浇个透似的:“一定也有自尊吧。再有,作为一个堂堂男儿,也会深怀大志,誓要一争天下吧。可是,东吴的宿将元老们却都不赞成这样,他们首先想的是安稳,想必将军心里也有此考虑。然而如今事态危急,倘若迟疑逡巡,整日思前想后,错失决断的大好时机,则大祸来袭也就不远了啊……”  “……”  孙权越发低头不语。  隔了片刻,孔明继续说道:“何去何从全在将军阁下一念之间,不管如何,江东的百姓难免遭受涂炭之苦。若战则战,若降则降,无论做何决断都须趁早。同是降服,索性最初便抛弃掉羞耻之心,如此还可多保留几分颜面。”  “先生……”孙权抬起头,他内心竭力克制着愤懑,却全都刻在眼睛里,刻在嘴唇上,也刻在了脸上。  “闻听先生一席话,倒使我想起一句俗语:风凉人自会说风凉话。若果如先生所言,为何先生不劝刘玄德投降?刘玄德与我东吴相较,更无胜战的可能,难道先生就没有将刚才一席话照实向刘玄德献言么?”  “将军所言极是。昔日齐国田横虽只是一介处士,犹不肯向汉高祖投降,为守节操而不惜自戕。我家主公刘豫州乃是皇室宗亲,更何况英才盖世,受万民仰慕,与百姓的关系正如鱼儿与水之和睦,何至于山穷水尽到降服的地步?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不成,在于天命也,焉能屈降于曹操之辈?假使我将刚才向将军阁下所言,照实向我家主公进言的话,必当立遭斩首,即使不然,也会被视作卑伪小人,一辈子受鄙视啊。”  不等孔明话说完,孙权突然间变了脸色,腾地站起身,跨着大步,离席而去。  屏立于两侧的诸重臣大将心里竟然油然而生一丝痛快之感,众人毫不掩饰地脸上露出嘲笑,或向孔明投去不屑的眼神,随后三三两两地从大殿消失。  只有鲁肃一人留在原地。  “先生,这是为何?”  “什么?”  “我再三提醒忠告,先生却好像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这下好,先生白白辜负了我对你的同忧共感。如此不逊之言,不要说孙将军了,任是谁也会翻脸动怒的!”  “呵呵,我说了什么不逊的话么?我倒自己觉得说话很谨慎嘛。看来,孙将军也不过是个难容别人、没有雅量的人哪。”  “话说回来,莫非先生另有什么锦囊妙计?”  “当然!若不是胸有成竹,亮刚才所言岂非一场空论?”  “若真如此,鲁肃自当再次向主公进言。”  “倘若听得进逆耳之言,真心垂问的话,亮可以献上破曹操之计。曹操虽拥有百万之师,但是依亮看来,不过是麇集在一起的蝼蚁罢了,亮只消一挥指,定叫他像齑粉一般碎裂,亮只要手动一下,定叫大江之水逆卷而上,谅他千百只战船也顿时吞没无踪。”  孔明说着,炯炯有神的眸子射向天的一角。  鲁肃静静地看着那双眸子,他深信眼前这个人绝不是狂人。  鲁肃追着孙权,前后脚进了后殿一间房内。孙权已经更衣完毕。  鲁肃跪在地上,再次劝谏道:“主公未免太性急了。孔明还没有将他腹中所藏的真心话说出来哩。他言称破曹大计是不可轻易吐露的,而且大笑不止,认为主公器量狭小……是不是再敲打敲打他,让他一吐真言?”  “什么?!他竟然认为我是个器量狭小的主君?”  孙权手下佩着玉带,脸上却堆起了满面怒气。  眼下是非常时期。事关国运和百姓兴亡。  ——孙权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鲁肃,让我再探探孔明究竟有何大计!”  “呵呵,主公英明,真是胸襟阔达啊。”  “他在哪里?”  “还在大殿里。”  “你们谁也不许进来!”  孙权屏退左右,自己一个人又来到孔明跟前。  “先生,请恕我年轻无礼。”  “哪里哪里,是我冒犯了将军威严,罪该万死!”  “仔细想来,被曹操长年以来视作敌手的,也只有我东吴国和刘豫州了。”  “将军阁下终于想明白了?”  “可是,我东吴十余万兵马多年不曾征战,已经习于和平,看来难以抵挡曹操的百万强马精兵。若想正面与之相抗衡,恐怕只有刘豫州。”  “阁下不必担心。我家主公虽然此前兵败当阳,然而离散的兵士仰慕其德行其后多又归来,关羽也募得新兵近一万,加上刘琦的江夏兵马也不下万人。关键要看将军阁下决意如何,值此乾坤一掷的紧要关头,区区兵数完全不在话下,是胜是败,全在于将军阁下的决断了!”  “我意已决。我孙权也是一堂堂男儿,岂有甘拜曹操下风之理?!”  “如此则大事成矣!曹操虽有百万大军,但多疲于远征,特别是当阳之战,曹军急于求胜,听说一日竟疾行三百里,已经势如强弩之末,加之其水军大多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兵士,如此军势一旦锋芒受挫,势必酿至内争纷乱。荆州的军民原本就只是屈服于其暴威,不见得真心仕曹,故早晚背叛曹操,与北方势力分崩离析,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欲趁势追击曹贼,请将军阁下发兵入荆州,与刘豫州互成鼎足之势,强固东吴外廓,安抚民心,以图长治久安。至于荆州,日后让与东吴也无不可。”  “好了,我不再犹豫了!——鲁肃!鲁肃!”  “臣在。”  “即刻点起兵马,痛击曹操!传令诸将,准备出征!”  鲁肃得令快步离去。  孙权又转身吩咐孔明先回驿馆休息,随后发出嗵嗵的响声,踏着坚实的脚步朝东殿后面走去。  屯驻各所的文武宿老大将们可惊呆了。  “开战喽!出征喽!快快做好出征准备!”  即使听到传令,他们还是深疑:“开玩笑吧?”  这也难怪,因为就在刚才,孔明在大殿上以那样不逊的言语冲撞吴侯孙权,令孙权大为不快,撇下宾客,独自闪入后殿。这令他们暗暗高兴的一幕早已在所有宿老大将间传开了。  “不是搞错了吧?”  所到之处,一片吵吵嚷嚷。鲁肃劲头十足地传达孙权的命令。  果然是要开战了呀。人们这才意识到不是开玩笑,便一下子炸开了似的,紧接着,忿忿然寻找起反对开战的同盟者来。  “我们被孔明算计了!诸位随我来,必须马上一同去劝谏君主!”  于是,张昭领头,众人相随,怒气冲冲地来到孙权面前。孙权似乎早已料到,脸上的神情好像在说:你们果然来了。  “臣张昭不逊之至,然不得不直言相谏,故此前来。”  “什么事?”  “请恕臣无礼。主公与亡于北方的袁绍相比较,会如何?”  “……”  “想那袁绍,虽有北方之广土,数十万之精兵,不也被曹操所破么?况且那时的曹操还不如今日这般强大哩。”  张昭眼睛里闪着泪光。  “臣伏乞主公贤虑,万万不能因为孔明那样精明的人的诡辩,而毁我大事,贻误东吴啊!”  张昭之后顾雍跟着向孙权进谏,其余大臣也纷纷劝说。  “刘备如今已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故派孔明为使者,意图拉拢东吴,与他一同向曹操复仇,可是时机一到,他必会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若是为孔明之言所动,与曹操百万大军相抗衡,无异于飞蛾扑灯,负薪投火!”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