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作者:张静宇 字数:35320 更新:2023-10-08 21:36:28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作 者:张静宇揭示职场成功奥秘:你为什么越忙越穷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卷入了“穷忙族”的圈子。他们没有经济基础,完全靠白手起家。他们为了在大城市里有个栖身之地而忙,为了避免因公司效益不好被裁员而忙,为了自己或亲人生病不把积蓄花空而忙,为了孩子入托入学不断攀升的天价费用而忙……然而忙是忙了,不知不觉间他们却又发现,越忙房价越高,越忙物价越涨,越忙就业越难,而时间越忙越少,工资越忙越低,身体也越忙越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在这段时期中,穷忙的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那么,“穷忙”的人们该如何走出这样的循环呢?(1上篇 你是穷忙族还是富闲人)《万科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浮躁的城市而言,阅读的时候,我们都是局外人,而置身其中时,我们仿佛又忘记了城市的存在。上班族每天忙于上班、工作、下班,周而复始。脸上带着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这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已经成为“穷忙族”中的一员了呢?第1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1)上篇  你是穷忙族还是富闲人  “你可以穷、可以忙,但绝对不可以穷忙”。一定要选择改变这一切,让自己从“穷忙人”翻身变为“富闲人”。  一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职,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忙来忙去却依然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英文里现在有个专有名词叫“working poor”,也就是所谓的“穷忙族”。那么,你是否恰恰属于这个族?  有一个词语叫“working poor”  每天清晨,大街小巷的早点摊位上,坐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一碗馄饨,一屉小笼包,似乎色香味全乎了。  《万科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浮躁的城市而言,阅读的时候,我们都是局外人,而置身其中时,我们仿佛又忘记了城市的存在。  上班族每天忙于上班、工作、下班,周而复始。脸上带着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这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已经成为“穷忙族”中的一员了呢?  “穷忙族”是刚刚涌进城市出现不久的一个新名词。就在人们习惯了“月光族”说法的时候,“穷忙族”也悄然兴起。  “穷忙族”拥有的是比“月光族”更多的无奈,他们每天疲于奔命,要做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甚至没有休息日,天天加班,整天忙得顾头不顾脚,到头来所得的收入却寥寥无几,连起码的生活都成了压力,所以他们还不如“月光族”。“月光族”至少花钱买来了享受,也算是自得其乐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职场上的“穷忙族”比比皆是。他们究竟为何这样穷忙?难道他们甘心这样穷忙吗?  英文里有个名词叫“working poor”,“穷忙族”就是来源于这个词汇的。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里,欧盟曾对其下过这样的定义“有工作却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其实就是指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牺牲了休息日却总也得不到加薪,不仅没有能力购置家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问题的那些人们。  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队伍,“穷忙族”定义的标准也更具体了一些,一般定义为“每周工作时间高于社会平均工作时间,收入低于全体平均标准60%以下的人群。”但是今天所讲的“穷忙族”已经超出了定义所涵盖的范围,“穷忙族”不再单单指因薪水少而穷忙的人,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大肆花费,为了花费而重返空虚的“穷忙”人群,也被认为是“穷忙”一族。也就是说,“穷忙族”不一定就是指失业者或者低收入在职者,也可能是身兼数职的高薪白领,有很多全职的高薪受雇者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这些人或者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追慕虚荣、满足消费的欲望,而牺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资甚至身体健康。结果,“穷忙”使他们的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怪圈,让陷进去的人们越来越不能自拔。  在日本,把“穷忙族”翻译成“勤劳贫困层”或“工作贫困层”,目前日本已经有将近400万的家庭处于这种状态。中国台湾的“穷忙族”也已日渐成形,人数不断增多。但“穷忙族”的源头并不是日本或者中国台湾,而是从欧洲传到日本,由日本再传到韩国、中国的。虽然中国“穷忙”的人数较多,但是“穷忙族”这个词汇还是比较前卫的。  如今城市里和网络上流行新“城市56族”(详见附录),“穷忙族”恰恰就是这新“56族”中的一员。  “穷忙族”=比“月光族”更穷+  比“过劳模”更忙  有人说“城市中人有两个籍贯,一个来自血缘,一个来自生活。”都市流客匆匆的背影汇集成一股股急涌的潮流,拥塞在繁华CBD的条条马路中间,如同海洋里巨大的沙丁鱼群聚集在食物丰富区域疯狂地觅食。当今时代,以族命名的生活形态登上了VOGUE与维基百科,“人以群分”成了对当今都市人群的最好诠释。第2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2)  向往名牌的辣奢族;疲于奔命的奔奔族;为买心情而买东西的烧包族……  各个群族仿佛囊括了当今生活中的所有新新人类。互联网强大的凝聚力,加速了每个群族的形成,为人们寻找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便,更多人能够彼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兴趣的生活方式。  看起来似乎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生活多元化时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一项在线调查,显示结果让人触目惊心——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  这个比例显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中国人口众多,也就意味着“穷忙”一族人数的庞大。  “穷忙族”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有人把“穷忙族”的特征归纳为:“穷忙族”=“月光族”+“过劳模”。但根据众多被调查者的事例显示,更确切地说“穷忙族”应该是比“月光族”更穷,比“过劳模”更忙的群体,即“穷忙族”=比“月光族”更穷+比“过劳模”更忙。  我们可以通过网上调查的一些具体实例来体会一下“穷忙族”的穷忙。  上海市某私企白领白彦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她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平时常常忙得四脚朝天、疲于奔命。有一次,她的朋友问她为何那么忙。她长叹一声道:“我来跟你说说今天上午发生的那几件事情吧。”  “我今天早上刚进公司,就有几个人找我汇报问题。首先是公司的前台,她告诉我,早上有客户打电话来抱怨等了一个晚上都没有收到电子邮件。我立即去查自己的邮箱,发现信件太大被退了回来。  “赶紧把邮件分批发出之后,接着项目执行部的同事就来问我,为什么客户说活动场地布置不符合要求。我突然想起客户的确说过场地要求的问题,但是我以为他们会与项目执行部的人直接沟通。结果我只能忙着跟客户解释并马上做出补救的安排。  “两件事处理完之后,已经快到中午了,没想到策划部同事又来找我,说,明天是一个提案的截止日期了,但是我还没有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资料。结果我中午饭都没吃就忙着准备资料,哎……”  紧张忙碌的工作让白彦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前面提到的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由于工作关系,会见客户是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头戏,因此白彦总是想办法穿得体面一点、打扮得精神一点,这样才能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为此,白彦每月不得不在穿着打扮上支出一大笔费用。这使她本来就不是很高的工资基本上月月花光,甚至有时出现意外还要向别人借钱。尽管她自己心里确信“穷忙”只是暂时的,但想到日后的发展,白彦依然是愁眉不展。  刚刚大学毕业的李铁刚进入某化妆品公司做销售,作为一个刚踏入职场的新人,他工作格外卖力。可是每天刚一下班他就开始找人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上班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天天忙得晕头转向。虽然他看起来总是装出从容不迫的样子,其实心里乱得很。每到月底发薪水的时候,心情更是难以言说。  李铁刚还说:“自从走入社会以来,我内心一直感到焦虑,对于未来有一种非常紧张的感觉。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过了30岁就很难再有机会了。所以我很着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销这个行业的基本工资不多,靠的就是业绩。对于新人来说经验是最重要的,为了得到资深前辈们的指教,总得表示表示才行。最起码也得请吃顿饭,小地方拿不出手,高档饭店吃一次差不多就是月工资的一半。还要应酬客户,每次与客户面谈签单时的饭局自然不能让客户埋单了。”  为了尽快走出低薪阶层,李铁刚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处理大量业务来提高业绩。所以每天晚上自愿加班到八九点钟是很平常的事。像他这样的业务员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工资自然是攒不下多少,最终的成效也可能付之一炬。李铁刚从内心发出疑问:又穷又忙难道就是新人的生活吗?第3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3)  穷倒也可以接受,忙也能让人理解,但是绝对不可以“穷忙”。因为,真正比“穷”更可怕的就是“穷忙”。  “80后”是穷忙族的主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关于“穷忙”的在线调查活动,共有11351人参与,其中有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也有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只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80后”是中国社会上新一代的特殊人群,他们处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一直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崛起和发展。但是由于所经历的历史背景特殊,“80后”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前些年,在很多网络媒体上到处能找到歧视“80后”的痕迹,包含攻击的字眼处处可寻,如他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80后”渐渐走向成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渐渐改变了对他们的一些看法和偏见。尤其是在前不久的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以及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一群年轻人的血性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一次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至此,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的积极报道和正式宣传开始进入了主流趋势。  “80后”是现代社会的动力,是今天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处于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当今社会中正趋于成熟的骨干力量。然而,与此同时,“80后”也正一步一步地沦为“穷忙族”。  有网友专门为“80后”面临的社会压力写了副对联,如下:  上联:地价涨、房价涨、油价涨、电价涨、水价涨、粮价涨、肉价涨、蛋价涨、菜价涨、药价涨、医费涨、学费涨、税费涨、罚款涨、婚费涨、随礼涨、送礼涨、丧费涨、这也涨、那也涨、怎一个涨字了得、涨了还涨  下联:上学难、参军难、就业难、买房难、租房难、择偶难、结婚难、育儿难、就医难、养老难、赚钱难、发财难、办事难、送礼难、加薪难、提升难、告状难、维权难、男也难、女也难、看世间难字当头、难上加难  大学毕业的“80后”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他们拿着各种证书,四处投石问路。很多人都梦想着进入外资企业,一些人好不容易进了外企,以为从此跳进了龙门,已经混成白领贵族了。殊不知如今的白领生活也未必好过。工作不久他们就发现,原来外企并不新鲜,夸张地说,世界500强中有499家在中国都有分号。上班后,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同时还承受各种压力。可是,所得的薪资并不比没上过大学的清洁工多到哪儿去。如果工作中稍微有点抱怨,老板马上找你开始训话:“你是不是不想干了?我上午把你fire掉,下午就能再找一个!”  福利分房的政策与“80后”根本无缘,房改优惠政策的雨点也淋不到“80后”的头上,唯一指望的就是单位那少得可怜的住房公积金补贴。连在大城市租房都成问题,还怎么敢谈买房啊?况且现在还有很多富贵族手中留有闲钱,他们用这些资金大肆炒房,越炒越热,越炒越贵。即使辛辛苦苦工作上几年,即使不吃不喝睡马路,自己那点儿可怜的工资还是不够买房子的几块砖。没办法,想买房只能按揭贷款,可是那张贷款条约如同卖身契一样,这辈子恐怕就为还房债而活了。  21世纪里,“80后”成了社会的主力,同时,他们也成了“穷忙族”的主力。  月薪上万也是穷忙  诸多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沦为了“穷忙”一族。可是,在网上的众多论坛里,我们不难发现,在越来越多的抱怨自己是“穷忙族”的网友之中,还有很多是月收入近万元的办公室白领一族。第4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4)  根据在网上的调查,在自认为是“穷忙族”的人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北京一家物流公司的物流管理师小李讲述了他自己的忙碌:工作加班加点那是家常便饭,过年过节更是忙得一塌糊涂。平时总是要维护客户资源,即便稍微有点儿空闲,还要抓紧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虽然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但是收入和工作强度是成正比的。有时候他觉得,自己都不如月收入几千却做着一份轻松工作的人活得幸福。  小李说,像他一样做物流管理师的,收入差不多都在这个水平,所以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自身价值衡量,他都觉得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忙族”。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由的享受空间,唯有无休无止的工作,天天生活在“忙”这个字眼中。  空姐的收入可以说是很可观的。然而江小姐却说她也是个“穷忙族”。江小姐是某航空公司的空姐,她的基本工资再加上加班费和奖金,每月都接近万元。她每月都要飞好几次国外。由于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她平时穿着光鲜,同事眼里的她始终都是精神十足的。但工作半年之后,江小姐的胃口却变得越来越差,一旦错过了吃饭时间,胃就会隐隐作痛,但为了维持甜美的笑容,她经常拿着药上飞机,一有空闲就吃两片。她说她经常工作很累,有时还会忙着加飞。一般像感冒之类的小病她都不请假,就是为了多攒点儿积蓄。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仪表,所以化妆品和服装方面的花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她每月开销中最大的部分。看着同事们穿的用的都是国际一流品牌,她自然也不能老土,于是她每月化妆品就得花掉近一两千,服饰装扮花掉大约三四千,加上其他方面的开支,江小姐每个月居然也入不敷出。  张晨是一家媒体的主编,他的月薪收入同样不菲。刚毕业时他进入报社担任记者,每天忙忙碌碌地寻找新闻线索,感觉压力很大,却又找不到真正的头绪。每周,记者部主任安排的采访任务都无法正常完成,有一阵子,他都萌生了辞职的想法,但是想想现在社会上涌现了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工作的机会却没有增加多少,于是咬咬牙留了下来。经过近四年的辛苦拼搏,他从普通的编辑记者升为了执行主编。事业算得上蒸蒸日上了,可身体却严重透支了。尽管他穿的服装越来越高级,可是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脸上总能看到挥之不去的倦容。他看似一个成功人士,其实扮演的是“重要人士”的角色,单位从上到下,事事都离不开他,在别人眼中张晨似乎就是钢铁巨人,永不疲倦,可是艰辛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假如不工作,他将一无所有,但是工作对他来说反而是一剂强烈的衰老药。  “穷忙”自有各自穷忙的理由。收入低也好,收入高也罢,总之穷忙圈里并不是只限于普通的工薪阶层,高收入的白领甚至老板也同样会被卷入“穷忙”一族。健康、衰老在“穷忙族”当中普遍流行着。  世界都在穷忙中  由于全球社会经济整体的不景气,“穷忙族”这一现象已经成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纽约时报》前资深记者大卫·史普勒在其著作《工作的穷人:在美国所看不到的》中提到“穷忙族”这个群体,认为美国有500万人过着“辛勤工作却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德国,穷忙族人数超过100万;在日本,人数超过1500万。全世界似乎都陷入了“穷忙”的风暴。从欧美、日本、韩国到中国,随着产业调整(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金融风暴(国际货币、金融、投资等的变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劳动力贬值)、保障制度缺失(缺乏临时工作保障)的到来,“穷忙”现象接踵而来。  “穷忙”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崛起”速度并不一致。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管理弹性,采取减少正式员工、增加非正式员工(兼职、打工、签约、派遣等)的方式,使在职员工工作强度增大,使大量人才就业压力增大。以德国汽车行业为例,虽然德国的汽车产业越来越发达,影响力越来越深广,但是今天整个德国汽车产业的总雇用员工人数还不到50年前雇员的一半。第5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5)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1998年德国“穷忙族”占全国在职人员数量的3?9%,到2008年德国“穷忙族”已增加到7?4%。不仅德国,欧洲其他各国的“穷忙族”也在慢慢增多,只要符合欧盟给“穷忙族”定义的范围,都被划作“穷忙”之列。奥地利“穷忙族”每个月只能赚785欧元,就连社会福利非常高的瑞士也有近30万“穷忙”人士。  在美国,“穷忙族”同样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自从2000年美国经过通货膨胀之后,国家对薪酬进行了调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下降了8?5%。工资越来越少,物价越涨越高,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福利水平日益缩减,这是现今美国社会普通工薪阶层的现状。“穷忙族”的队伍不断壮大,令许多中产阶级也被卷进“穷忙”浪潮。  27岁的露茜毕业于哈佛大学,工作后月薪8000美元,在美国也算是白领阶层了。以前,露茜每年冬天都要和家人一起去滑雪,但如今她已经5年没有滑过雪了。忙碌奔波,让露茜停不下脚步,人几乎变成了机器。而当露茜母亲生了病,露茜又得每月拿出近7000美元用作医疗费,然后自己只能过节衣缩食的简陋生活。露茜的姨母当了30年教师,退休后的退休金和社会福利金加在一起还是不够用。忙活了一辈子的人蓦然发现自己突然之间成了“穷忙族”。  亚洲的“穷忙族”最先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在金融风暴之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众多人员挤进“穷忙”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台湾的就业压力指数全球最高,达到51%。中国内地的压力指数也不低,仅次于中国台湾,达到46%,而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  2008年5月,八国集团劳工部长会议在日本北海道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找到“穷忙族”的生机。看来,“穷忙族”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  世界众多国家背负上了“穷忙族”的沉重压力,经济前景和职业前景未必就能预知得准,如今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条线上,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穷忙”中。  测试一下你是否属于“穷忙族”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状况:只要上了班就感觉一直都在忙碌之中,手边身边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连上厕所喝杯水都顾不上,然后还要经常牺牲休息日来自愿加班工作,但是,你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收入,更不用说升迁晋级了。  如果你对这种情况深感认同的话,那小心啰,你可能就是“穷忙族”了。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测试,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属于“穷忙族”。  1)你超时工作的时间有多长?  A?每天都超时工作  B?偶尔特殊情况才需要加班  C?不用超时工作  2)你多久没有涨过工资了?  A?两年之内  B?一年左右  C?近半年左右  3)对你来说,现在的工作有前途吗?  A?越来越觉得没前途  B?原来不觉得,现在感觉有  C?一直都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前途  4)你对你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A?不满意  B?基本满意  C?非常满意  5)你的积蓄和投资加起来在一年内能够增加多少财富?  A?1万以下  B?1万到5万左右  C?5万以上  6)你目前所拥有的房产有多少?  A?一套也没有或者仅有一套自己使用  B?有两套房子,但都没有完全付清贷款  C?两套以上,而且不用考虑房贷问题  7)你一个星期的休息时间有多少?  A?半天也没有  B?半天到一天左右  C?起码能保证有两天  8)你的养老金准备得怎样?  A?完全没有着落  B?有准备,但估计不能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C?已经准备好,退休之后不会有后顾之忧  9)近三年来,你参加过几种教育培训证书的考试?  A?三种以上  B?三种以下  C?一种也没有  10)你家人或者朋友会抱怨你忙得没有时间陪他们吗?第6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6)  A?经常都有这种情况  B?偶尔会有这样的埋怨  C?从来没有人抱怨过  11)每个月的基本开支占你收入的百分之几?  A?差不多100%  B? 30%~80%  C? 30%以下  12)你所有的保险加起来有多少份?  A?一份也没有  B?一到两份  C?三份以上  上面这组测试题,如果你选择的答案中有6个以上是A,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穷忙族”中的一员了。  此外,网络上还有一组比较简单的测试,也可以用来参考一下: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以上七项,如果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符合你,那么BINGO!恭喜你,你同样也属于“穷忙族”了。  附录  56个新族群  众所周知,中国有56个民族,可是如今城市里和网络上却出现了新“城市56族”这一说法,人们把当今社会形势下的一些个性群体(或者说是有代表性的群体)分成了新的56“族”。打开网页,我们很容易就能搜索到这新56“族”的概念及定义。那么,你属于其中哪一“族”呢?  【1】穷忙族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2】房奴 套在房子里的人。沦为“奴隶”那刻,也实现了上班族追求的梦想。  【3】拼客 天赋是整合资源——将无偿使用他人车辆理解为节约、快乐、沟通与交友;拼房、拼车、拼网、拼卡,唯一不需要的就是拼命。  【4】过劳模 死亡率的新增长点。从不“加班”,因为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下班”。  【5】晒客 拿工资、疾病、女朋友来晒,用隐私来换发言权。  【6】国贸男 偶然也被称为“水晶凤凰精英男”。  【7】SOHO族 家与公司(工作)合二为一,工商部门和税务局需要重点监控的人。  【8】丁克族 只是单独,而不是孤独,老无所依就是指这种人。  【9】背包族 旅行团友的反义词。他们最想去的,是没有旅行团的地方。  【10】极客 灵魂和生活都在网上的人。父母给了他身体,他却用来做MODEM。  【11】M?zone人 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沦为中国移动的活广告。  【12】乐活族 不用塑料袋,不穿皮草,或者坚持素食——拜金族的不快乐,是他们快乐的基础。  【13】iPod族 奉乔布斯为生活方式教主,自以为戴上白色耳机就与世隔绝。公益广告用他们作为题材,告诉大家:小心过马路,过马路要关掉iPod。  【14】淘宝族 坚信淘宝上可以得到生活的一切或一切的生活——网络拍卖的少林秘籍、原味内裤和坦克,证明了这一点。  【15】拍客 摄像头是身体器官。他们是最无情的人——遇到车祸或地震,第一个念头就是拍下来。  【16】飞特族 “Freeter”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杂交——工作自由,只做兼职。  【17】奔奔族 又叫奔奔奔族——奔波、奔跑、奔放。他们自认为在奔向生活,别人看来只是在疲于奔命。  【18】相亲族 生活圈子不出办公室,却渴望与隔壁写字楼的人结婚。他们每周相亲3次,约会控制在8分钟,讲究婚姻成功学原则——追求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19】维客 名字来源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他们崇拜共同创作,如编写字典。至于“快点快点”字典的可靠度,则见仁见智。  【20】小私 聘请私人医生、私人律师、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他们要求的私人服务可扩大内需,是社会失业率不再下跌的关键。  【21】月光族 及时行乐的代言人,消费主义与信用卡推销员制造的阴谋。比一个月花光工资的月光族更糟的,叫星光族与日光族。第7节:第一章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穷忙族”(7)  【22】御宅族 SOHO族的反义词,SOHO族在家工作,他们在家不工作。  【23】威客 “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网上出售个人智慧、知识、专业特长与创意点子,据说前身是人肉搜索引擎。  【24】换客 爱好以物易物——从北京奥运时的房子使用权到《古文观止》都可交换。互联网是他们的跳蚤市场,只有需要“别针换别墅”的人才走上街头。  【25】套牢族 用生活自由买股票的人,追新族(爱买新股者)可能是他们的前身。  【26】尼特族 又叫啃老族。指已到自立年龄衣食住行还依然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的人。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不参加就业辅导,无所事事足以概括其人生。  【27】本本族 对学历证、技能证、等级证等证书的迷信,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28】考碗族 他们的兴盛与官僚体制的兴盛有关。公务员是金饭碗,他们要吃这碗饭。  【29】号哭族 压力无处宣泄或情感冷漠,不得不在周六抱团,靠看肥皂剧或朗诵诗歌去抱头痛哭的人。  【30】NONO族 他们的存在是对小资生活的双重否定——对虚伪说NO,对造作说NO,对跟风说NO,对千人一面的品牌说NO。  【31】漂移族 解开领带、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飙车。成为赛车高手是一个梦想,但看《头文字D》是不够的。  【32】LOMO族 表面上只是选了与众不同的LOMO相机去拍自己,实际上选择与众不同的视角去过日子。  【33】候鸟族 白天乘坐公交车、地铁、私家车奔波几十公里从郊外赶到市中心,然后在晚上一脸疲态地赶回去。  【34】跳蚤族 跳槽是家常便饭,工作履历如一首十四行诗。永远都在寻找更好的机会,但好机会通常不喜欢他们。  【35】草莓族 一碰到压力就崩溃的人。像草莓一样一压就扁,近亲是“柿子族”。  【36】伪族 达人的反义词,饭桌上夸夸其谈的话题发起者。自以为精通电影、棒球甚至航天技术,其实是不懂装懂。  【37】蛋壳族 动画的超级发烧友。对“咸蛋超人(奥特曼)”的迷恋超过常人。童年被无限延长的人。  【38】知道分子 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什么都知道。与媒体是共生关系——西方产意见领袖,中国产知道分子。  【39】年度人物 职业的贵族,活动获得商业赞助的重要因素。需经过媒体、调查公司、商业品牌的发掘与洗礼,岁末年初时常在不同颁奖典礼上走穴。  【40】烧包族 口头禅是“我不是想买这件东西,我只是想买我想买这件东西时的心情”。  【41】99族 可悲的完美主义者——拥有再多从来不满足,拼命工作只为了在获得99后,再获得额外的那个“1”。  【42】装嫩族 年龄超过30岁、爱穿显嫩的衣服、爱穿球鞋、爱泡夜店。以为自己是年轻人,于是真成了年轻人。  【43】贱客 将犯贱作为娱乐自己与他人的一种方式。榜样是芙蓉姐姐,敌人是虚伪的社会道德。  【44】捧车族 石油能源危机、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场收费昂贵的受害者。停车场里的私家车从星期一放到星期五,星期六才能去郊外溜溜。  【45】毕婚族 认为婚姻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的出路之一就是结婚——对方工作的稳定性、收入情况都是爱情之前的标准。  【46】脑残族 生活方式叫非主流,写作方式叫脑残体,主要群体叫90后(网络观点)——特征是看起来从不用脑或者没有大脑,却让你将他挂在嘴边。  【47】慢活族 快生活的反对者。可能无故辞职、忽然隐居、拒绝上网或一直在长途旅行,生活节奏缓慢,观念却快人一步。  【48】博客 原来的解释很简单,写博客的人。后来被划分了名人与草根、商业与非商业、职业与非职业——职业博客过劳死的新闻登上报纸,标志他们正式成为一个异化族群。  【49】反粉丝 反章子怡、反郭敬明、反CNN、反SUV——你想得出来的,他都反。  【50】超女/快男 选秀时代的成功学、人人出名5分钟的证据——是有欲望的快男超女,而不是清纯的少男少女。  【51】干物女 “像香菇、干贝一样干巴巴”的女人。生活不拘小节、下班后直接回家、远离恋爱、口头禅是“这样做最轻松”——在办公室妆容整齐,回家却穿着有破洞的运动服。  【52】哈X族 迷恋某些东西的人,包括哈韩、哈日、哈猫、哈哈(哈利·波特)……哈字来自满语“hadaba”,意思是拍马屁和献媚。对,他们干的就是这个。  【53】蜗蜗族 社会压力的最佳适应者。特征是玩命和玩乐——工作日顶住压力、拿下高薪,休息日痛快享乐。  【54】隐婚族 真正明白办公室社交的人——隐藏已婚事实,可以和同事泡夜场、谈恋爱;反正不会和同事成为朋友,或者结婚。  【55】辣奢族 奢侈品是人生必经的甜酸苦辣——对名牌的热爱是辣,加班的时候是酸,吃方便面蓄钱是苦,买到限量版LV包包是甜。  【56】酷抠族 节约所得不是金钱,而是更简单地生活——不打的不血拼,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第8节:第二章 越富越闲、越闲越富的“富闲人”(1)  有闲、有钱、有品位。时尚对“富闲人”来说不是用来炫耀的武器,而是在于自己与它的关系定位。喜欢挑战、追求享受、热爱自然,两手一挥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是什么让“富闲人”越富越闲?  躺着也挣钱  自古以来,“穷”和“富”就是明显的对立面,也是生活中的矛盾所在。小时候听到和读到的故事也都与穷富脱不开干系。这些故事里讲述的其实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真实写照——无忧无虑的“富闲”与辛辛苦苦的“穷忙”。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穷越忙、越富越闲”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屡见不鲜,富者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靠技术和智慧起家,即使出去休闲,账户也照样进钱;穷者留在机械劳作时代,靠一丝不苟的态度处理庶务性工作,以求能够做出业绩,整天忙不过来,还要担心吃饭问题。  于是,在“穷忙族”出现的同时,还有一批躺着也能赚钱的“富闲人”与之对立。“富闲人”是一群有闲、有钱、有品位的群体,钱是他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物质保证,闲是时间保证,品位则是精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由知识和智能主导的时代,“富闲人”们大多都是依靠知识与智慧在这个经济时代称雄称霸,比如比尔·盖茨。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起家,是知识经济时代“躺着也能赚钱”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在新经济社会“富闲人”之中,无疑盖茨是其中最顶呱呱的一位。  比尔·盖茨的致富神话,除了让人眼红,还是眼红。劳动创造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对于“富闲人”来说,即使不用劳动,也同样赚钱。因为,事业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就不需要“富闲人”们过多地操心了。我们就拿盖茨的微软公司来说,它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没有大规模的原材料消耗,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积,它拥有的只是知识和智能。它的用户遍布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而且还与日俱增,盖茨不需要多管事情,只管在家躺着数钱就行了,即使他出去游玩,公司也是照样运转,账户一样源源不断地进钱。  这是“富闲人”们靠知识赚来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比尔·盖茨的崛起预示着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自然资源的作用已远不如从前,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成为财富更为有效的因素。看来,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财富的多寡更多地取决于知识的多寡与品质。  像盖茨这样清闲的“富闲人”中国也有很多,比如万科房产的董事长王石,王石酷爱登山,他一年中有近1/3的时间在外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等,王石每次登山的花费都没有低于200万元人民币的,为了娱乐消费这么多钱,值吗?对于王石来说,这并不算什么,根据万科股东大会2006年通过的股权激励方案,2007年,如果公司的业绩达到预定目标,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的全年薪酬,包括数百万工资之外,加上得到的奖励,有望总额突破7000万元。娱乐消费那点钱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因为王石在消遣的同时,他的公司照样在运转。第9节:第二章 越富越闲、越闲越富的“富闲人”(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但对于国家,而且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对于知识分子,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股票大王巴菲特说:“榨出我1克脑汁,加上16000元资金,就能换来1000万元的财富。”可见,“富闲”们的“富”和“闲”都是靠智慧换来的。现在,在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比例正在大大增加。据测算,美国1995年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例高达50%~60%;同时,各类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咨询业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大大增加。这也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也有许多“富闲人”是凭借知识谋生并致富的。这些人形成了以出售知识成果换取财富的行业。目前社会中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等都是以加工知识、创造知识为经营对象的组织。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本科以上知识型的人担任企业法人和从事高科技的企业,每年分别以20%~30%的速率递增。新一代的“富闲人”向世人证实了躺着赚钱的重要经验——积累知识、创造知识。  从20世纪70年代后,制造业从业人数迅速下降,在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当今的制造业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知识和科技的内容。知识经济和资本革命向一切富有知识与智能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而有很多人借着这些机遇摇身一变突然间成了“富闲”阶级,过上了悠闲的“富闲”生活。  “以钱挣钱”胜过“以人挣钱”  据美国美林公司公布的第十个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迄今为止,全世界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数已经超过了871万,资产增加了8?51%;而十年前百万美元富翁的人数仅仅是450万。十年后的今天,即使具有超过3000万美元资产身价的超级富豪的人数,也增加了10?21%,达到8?55万人。富豪的增长率在世界上并不平均,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最高,其中亚太地区居世界首位,而韩国又位居第一(增长21?3%),中国和印度不甘落后,正在赶超日本,中国内地的增幅为6?8%,欧洲地区增幅较小,仅为4?5%,而北美洲地区依旧拥有世界最多的百万富豪。  那么,这些“富闲人”是倚仗什么起家的呢?答案或许有许多个,但是最主要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理财。  在两千年前,古人已经懂得理财致富之道:以钱赚钱。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原则到现在还是一样可以适用。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对资金做过生动的比喻:“资金对于商人如同血液与人体,血液循环欠佳导致人体机理失调,资金运用不灵造成商场失败。如何保持充分的资金并灵活运用,是每个商人不能不注意的事。”  这话既显示出“富闲人”的高财商,又说明了资金运动加速创富的深刻道理。  “富闲人”总是把赚来的钱再次投入到新的项目上,以钱赚钱;而“穷忙”的人们却总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赚钱,他们喜欢把赚到的钱存储起来,结果存来存去还是没存住,最终还是花了出去。  储蓄固然是理财的第一步,但如果一味存钱,不作其他投资,往往也是理财错误的第一步。其错就在于利率太低,不适合作为大数额、长期投资工具。  “穷忙族”之所以偏爱储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安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储蓄确实很安全。尤其是定期保密储蓄,即使不慎将存折丢失,他人也不可能轻易取走钱款,个人仍可凭相关证明办理挂失手续。而且,一笔存款,任凭社会经济形势怎么变化,其主人都可按期得到一笔相应的收益。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若论资产保值增值,银行存款也非最安全的方式,更谈不上是个人最佳的投资途径。  每一个人的理财最后能拥有多少财富,难以事先预测,唯一能确定的是,将钱存在银行而想致富,难如登天。试问:你曾否听说有单靠银行存款而致富的人?将所有积蓄都存在银行的人,到了年老时不但无法致富,常常连财务自主的水平都无法达到。选择以银行存款作为理财方式的人必须知道: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长期却是危险的理财方式。第10节:第二章 越富越闲、越闲越富的“富闲人”(3)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将钱存入银行最多可以获取6%的利率。如果以6%的利率,等上12年后才能使一元钱变成两元钱,更需要清楚认识的是,只要10年时间,通货膨胀就可以使购买力降低一半。有些人在投资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分不清稳定性与安全性。稳定性是在未来一定的年限中,投资报酬率保持一定的数字。而安全性,是使你的购买力保持着相同的程度,你可以保持稳定的投资,但不见得安全。就如你每年很稳定地获得6%的报酬率,同时,通货膨胀也很稳定地降低了你的购买力,稳定但不安全。  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同样多的钱如何花,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会花的,能给你带来也许是几十倍、几百倍的收入;不会花的,花了就花了,不仅没有任何收益,甚至有可能还要赔钱。  “富闲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富闲”们看来: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出去,想挣钱还要会花钱。做大亨与一般人的最大不同在于,大亨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如何花钱,钱花对了,就肯定能赚钱。犹太人的花钱观念就是:“只有舍得花钱才能挣到大钱,对该花的钱,绝不计较多少。”所以“富闲人”学习犹太人的金钱理念,花一元钱就要起到一元钱的作用,花100万就要起到100万的作用,他们很少花过冤枉钱。  一般说来,金钱愿意为懂得运用它的人工作。那些将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让钱滚钱,利滚利,将会源源不断创造财富。对于拥有金钱而不善理财的人,一眼望去,四处都有投资获利的机会,事实上却处处隐藏陷阱,误导误判,从而损失金钱。  金钱的投资报酬有一定的回收,渴望投资获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钱。  所以“穷忙族”也要学一学“富闲人”的智慧,让你的钱“动”起来,为你积累更多的财富。  除了娱乐还是娱乐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诸如温饱之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自在的最根本所在是其内在的心灵感受、心灵状态。温饱以后的人们更多注重的应当永远是自身的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家园美好的构建,而不是无止境的物欲追求,无止境的物欲追求将导致人成为非人。  在“富闲人”的内心世界里便有这样一个永久的梦,梦想在这个物质社会里拥有一个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向往自然,推广有机蔬菜、杂粮面包,有机会就挑战极限运动……他们在现代商业社会生活得惬意,同时又极力避免自己变成物质的奴隶,一有机会就去探险旅游,抓紧时间“享受生活每一天”,“除了娱乐还是娱乐”。可以说,“富闲人”崇尚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生活方式,他们直面现实,却不被现实奴役。  “富闲人”靠自己的才智迅速致富。他们可以白天走入个性化设计的办公室或家居工作间,开始一天的忙碌;晚上便以最狂野的打扮钻进舞会或享受各种社交派对;他们既可优雅地出入高级专卖店采购最流行的时装,也可以拖着一双凉鞋钻入跳蚤市场。  某装潢公司老板王先生酷爱驾车去野外宿营,他每周都爱驾上自己的车出去游一游。他不想太机械麻木地工作,尽管拼命工作赚的钱会多一些,但是牺牲的东西可能会更多,驾车出游是他最大的娱乐,轻松的娱乐让他找回真的自我。有时甚至把心情放出去后,在短时间内都很难收回来,这样,他就把工作搁置一段时间,去玩个痛快。在他看来,最恰当的消费就是把钱花在驾车旅行上。“我喜欢活出自己的生活。拥有独立的生活态度与思考,还不会被固定陈规所拘束。”  有些“富闲人”甚至把消费也当成了娱乐,李玥就是其中的一个,飙车、赛艇、潜水、泡吧、蹦极,不在乎花钱多少,就图玩个痛快。不过,她花心思最多的还是用在衣服和化妆品上。逛街是李玥最大的爱好,每次逛街她都要买回一大堆衣服和化妆品,按她的话来说,“女人就该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有一次在商场,李玥看到一套漂亮的时装,刚刚开始流行的款式,她试穿了好久,很是喜欢,一问价格,上衣要3980元,裤子要2780元,虽然大手大脚惯了,但也觉得有点贵,心里便有些犹豫。等过了几天再去时,发现那套衣服已经被人买走了,于是她懊悔不已。自此以后,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管多贵她都会买下来。第11节:第二章 越富越闲、越闲越富的“富闲人”(4)  花钱也是娱乐,像李玥这样的“富闲人”通常认为把太多的钱放在身边等着贬值,不如用来换取快乐。在李玥看来,她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为自己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尽管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种奢侈、浪费,而在“富闲人”眼中这就是一种娱乐。  娱乐是“富闲”们最好的精神良药。一种美好的精神感受,一旦领略到了之后,可以在心理学意义上进行不断的刷新和加工,从而使得这种感受不但不会随时间而淡忘,反而会像窖藏老酒一般,随时间的延伸而使原先的美好感受变得愈加香醇、浓郁和强烈,因此不断追求新鲜刺激的娱乐享受是“富闲”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活精致得近似奢华  斗转星移,当代的超级豪华奢侈“富闲人”同以前的富豪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追求档次、追求品位是今天“富闲人”的一大特点。但是新一代“富闲人”最大的特点却常常表现为欲望无度,炫耀张狂。  高消费就是为了一个字——“爽”,钱财开支不在话下,重要的是达到顶级水准,衣着、首饰、车辆、飞机、游船、居所,样样都要高档次、高品位。此外,还有些娱乐界“富闲人”不但追求顶级商品,而且还把吸引他人眼球,怪异、出格、招摇当做消费游戏的规则。例如,很多影视界、体育界国际知名明星举办婚礼时挥霍无度,离婚分财产打官司也是家常便饭,世界各地的“富闲人”摆阔挥霍,不一而足。据统计,达索猎鹰和庞巴迪区间私人专用机去年销量上千架,增长率为20%。  位于巴黎八区圣-多诺埃大街上的奢侈名牌皮制品店“爱马仕”的橱窗内,陈列着一件鳄鱼皮大衣,按店家规定,布置好的橱窗是不能动的。这时却来了一位“富闲”靓女,一眼便相中了这件皮衣,而且就要摆放的这件。尽管这件皮衣售价高达9?8万欧元,她仍是显得毫不在乎,“我要买这件鳄鱼皮大衣,而且马上要穿走它”。顾客就是上帝,店主十分愿意做成这笔交易。“爱马仕”享有宾至如归的盛誉,店家有接待重要顾客的专职负责人,很快为这位“尊贵客人”破例,从布置得尽善尽美的橱窗里取出近10万欧元的鳄鱼皮衣,最后自然是皆大欢喜。  在普通人看来可能要为此惊讶,而在“富闲人”眼中,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据巴黎一家时尚界大牌顾问所讲,在几年前,像10万欧元这种价格的高档商品,陈列在橱窗里可能会摆放好几个月也卖不出去,而现在,这样的货一放出去,用不上一两天就会有人问津。制作豪华,越拔尖,价格越贵,卖得越好。纽约、伦敦、莫斯科、巴黎,全世界的豪华消费阶层都认同这一规则,“天价”商品已经成为“富闲人”社会地位的标志。  高档赛车是“富闲人”的另一个活动乐园,莱维斯一语道破天机:“驾这种车,别人就知道你属于哪个档次,马上会敬重你三分。”英国产宾利跑车售价一般为20~40万欧元之间,该车2007年全年的销量达到了7800辆,已将意大利的法拉利和兰博基尼比了下去,创下了历史纪录。  此外,高档次的住房居室也是“富闲人”们追求享受高品位生活的另一个方面。我们不去说比尔·盖茨那能够养得了鲸鲨的高科技现代化别墅,就连祝祥安这样一个普通小老板也把他的居所设计得时尚而又奢华。  祝祥安属于典型的“富闲人”,自己有车又有房。他的住宅是近些年来流行的复式屋型。尽管自己当年曾经是规划建筑师,但他还是愿意多花些心思去“装饰”,而不愿意去拆砖堵墙大动土木。虽然他的房子只有260平方米,可还是令人难以置信地花了他20多万元。  尽管没有大兴土木,装修后房子也还是焕然一新,地板本来铺的是耐磨瓷砖,祝祥安喜欢自然淳朴的气息,就直接在瓷砖上面铺了哑光木地板,都不用打蜡,质朴清晰得连拼接缝都历历在目。屋里墙壁原来涂的抛光乳胶漆,现在也都被一层哑光乳胶漆所覆盖。由于他的居室在楼房顶层,在祝祥安眼中楼顶就是一个超级大露台。他把这个露台分隔成了两部分。靠外那部分是露天花圃,酷爱花花草草的太太在那里种了很多花,包括一个游弋着大小金鱼的莲花池。  靠内那部分,祝祥安依势建了一个玻璃房。房顶铺上了祝祥安从农村花高价买回来的膜网,把这些膜网拉得松松地覆在玻璃上,既保暖防寒,又不至于影响观景。里面再深深浅浅地摆放一些盆栽,给桌椅再披上漂亮的“外衣”,一派清新气象。雨季来临,侧耳倾听,雨滴落在头顶的玻璃上啪嗒啪嗒的;清凉午夜,抬头便可望见天外的星星。玻璃房永远是朋友们最为津津乐道、叹为观止的地方,这些都市成年人梦想的幸福童话,在这里,一下子都变得伸手可及。每天下午一点钟光景,露台正晒得厉害,这时家里最美丽的地方是通向玻璃房的过道拐角处,那里有一套藤制沙发,凉风习习,听着房间里传出来的经典音乐,捧着书坐在这里,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像资产阶级一样有钱,像艺术家一样有闲,生活的精致令人看起来奢侈。不管是在哪儿或以何种方式消遣,新一代的“富闲人”都走在时尚的前端。他们在占有了资产阶级式物质的同时,还融合了艺术家式的追求与品位。(2中篇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英国文化协会不久前在全球进行了一次关于人民生活节奏的调查,通过对所调查的城市市民在随意情况下走过60步所需时间的测量,来检测不同地区人民生活节奏的快慢。有关专家认为,步行速度可以反映出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能够在行走速度中体现出来,脚步变得匆匆。第12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1)中篇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  人能够吃苦是好样的,但人生不是为吃苦而生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不清楚自我价值是否得到真正体现,整天忙得一塌糊涂,浑浑噩噩中你是否有暇思考,自己为何沦落为“穷忙族”了呢?  “忙”本身没有错,盲目地忙才会忙中出错、忙而无果。天长日久盲目地忙,不仅自己忙晕了头,而且连心也茫茫然了,所以最终沦为“穷忙”也就不足为怪了。  竞争激烈使人窒息  英国文化协会不久前在全球进行了一次关于人民生活节奏的调查,通过对所调查的城市市民在随意情况下走过60步所需时间的测量,来检测不同地区人民生活节奏的快慢。有关专家认为,步行速度可以反映出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能够在行走速度中体现出来,脚步变得匆匆。  在中国,调查组选择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4个城市进行调查,因为这4座城市比较有代表性。从这4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随意选出70名成年市民来测量,结果显示:广州人平均只需要10?8秒时间,重庆需要12?3秒,北京需要12?6秒,上海人最慢,需要27?3秒。其中,广州走这60步距离最快的人,只需要7秒多,如同小跑一样。  科学家针对全球32个城市的一项实验还发现,全世界行人的走路速度比10年前快了许多。自1994年以来,行人的走路速度平均增加了10%。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快了人们前进的步伐。  市场竞争,很多人说是残酷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优胜劣汰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也给个人带上沉重的枷锁,负重而行。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夺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榜首。短短不到20年间,中国队从初次参加奥运到能够在奥运各线冲金夺银,到底原因何在?日本《日刊体育》记者高田文太从独特的视角解析了这一奇迹背后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中国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起着重大作用。  首先,最让高田文太感喟的是乘坐北京地铁。地铁每次即将到达一站地时,广播员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报站,这和日本地铁的报站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让高田大为吃惊的是当乘客们听到广播后,立刻齐刷刷地站到车门口准备下车,当车门打开了,乘客们竟“刷”的一下涌了出去。如果那时不快速下车,马上就会被上车的人挤回来,于是便只好坐到下一站再下了。  高田并没有抱怨中国的公共文明和社会道德的意思,相反,他思考的是另一层更具深度的问题。他转换了一个视角来分析中国社会与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能够摘金夺银之间在广义上的联系。对此他这样说:“中国目前给我的印象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说实话,目前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你看看那些在公路上或地铁上争分夺秒、奔波忙碌的人。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代表团能够让奥运金牌纷纷收入自己的囊中了。”第13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2)  高田文太讲的不无道理,中国拥有约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社会竞争力自然要更激烈些,因而人们的“忙”也就不足为怪了。据有关专家统计,过去10年里,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中国的工作狂增加了4成。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的人几乎都知道,中关村是最大的“加班族基地”,在那儿上班的“工作狂”在北京可以说是远近闻名。那里很多公司都提倡“工作即娱乐”的16小时工作论,甚至中关村附近有一写字楼上“左岸工社”的广告就设计成了一只黑虫子(有人说其灵感来自卡夫卡的《变形记》)。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当前这种形势分析得一针见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拼命工作,甚至自愿加班。中国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  确实如此,当今社会CPI飞涨、股票狂跌、压力指数飙升、情感缺失、能源紧缺,“为工作而工作”是“穷忙族”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的“穷忙”行业很多,比如清洁工、洗衣工、快递员、电话接线员、普通业务员、厨房助理、建筑工人……还有很多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高才人士,也被纳入了“穷忙族”。最具代表性的是外文翻译,翻译的工作繁重程度不比作家低,收入和付出却不能成正比,不仅得不到什么保障,而且即使译本畅销了也同样拿不到分红。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莱斯曾把迅速发展国家的这种现象称为劳动市场的“双元化现象”。这种“双元化现象”是指在全球经济普及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导致除了一些具备高精尖技能的人才有大量需求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行业的劳动工作者日益增多,而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实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双元化现象”就是“富闲人”与“穷忙族”两极越来越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成为了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是有高学历就能够高就业,现在这种说法已成绝响。  个人欲望在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也成了一种资源,也受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  对于“穷忙族”的主力“80后”来说,就业是最大的问题。在当今这种“以财富论英雄”的社会风气下,很多大学生们在读书时就已经受到了社会浮躁功利气息的影响。小学六年辛辛苦苦,初中三年勤勤恳恳,高中三年废寝忘食,大学四年奋力冲关。大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拿到的各种证件,但到头来未必就能用得上。拿着一大堆的证件却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就连一般的工作也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了。面对这样的压力,“穷忙族”的个人欲望当然会不断膨胀。  很多“穷忙族”在择业时,会迷恋于高职位、高待遇,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面子,爱图虚名,一旦有个什么好的职位或岗位,不论自己能力行不行,都削尖脑袋往里钻,至于去了那个岗位工作是否称职,就不管了。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工作上受累,将来发展受到限制,也会影响一个单位工作的开展,这种选择除了面子好看,其实并不高明。  褚生是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在一家电器零件公司做销售业务员。他负责销售的电器零件产品线是个大部门。刚到公司时候他认为这是一家大公司,“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产品”。能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产品线才能赚大钱,这是他的想法。  在这家公司工作1年后,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公司提供的产品还是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销售业绩,忙来忙去还是赚不到多少钱。于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和能够赚更多的积蓄,他转到另外一家产品较多样化的公司,不但规模较大,也较有发展空间。  可是没干多久,褚生得知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也在从事他这个行业,并且工资待遇要比他现在这个单位的要好得多。此外,现在他还有一个新的麻烦,他本以为在以前单位有过往来的客户仍然会支持他,但是他离开原来那个公司后,那些他多年来视为好友的客户却不愿向这家新公司下订单。这样一来,他的销售业绩还是平平。第14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3)  现在,他混不下去了,虽然工资比原来单位能高那么一点,可是接触的人多了,花销也跟着大了,到头来还是赚不到几个钱。尤其是碰到他那同行的同学,总觉得自己比人家矮一头。所以他还想要转到一家新公司去,于是递上辞呈辞职,然后联系那个同行同学,问他的单位是否招人。经过同学的介绍,褚生跳槽到了他同学的单位。不过到这里来,必须得一切从零开始。没办法,褚生只得答应了。跳了一圈,又回到了“零”。个人欲望的膨胀让他白忙了一场。  因为个人欲望的不断膨胀而沦为“穷忙族”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城市里,我们看到的似乎所有人都在为挣钱买房娶老婆而忙碌奔波,让挣钱心切的他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陶冶情操简直是痴心妄想。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级笔记本……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欲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而那些有房有车生活无忧无虑之人,大部分则只愿沉迷于抽烟喝酒泡吧逛夜总会……这样的生活更是给普通的“穷忙”之人增添了无限的向往。  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个人欲望持续上升,人们越来越急不可耐地追名逐利。若是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之路何其远。于是乎,一些求成心切的人开始寻找捷径,开始投机钻营,甚至不惜弄虚作假。2007至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假虎照”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可见,盲目膨胀的欲望并非是件好事,许多穷忙族的困境也是开始于欲望的膨胀。  职业锚丢进了沼泽地  我国有句成语叫做“碌碌无为”,可能我们在小学时就用这个词造过句子,但谁又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把什么叫做“忙”都没有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朝着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的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证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中这样写道:“忙,忙,忙,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其实,瞎忙就像放入一条轨道中身不由己的一个物件,一个被抽打而转动的陀螺,它陷入这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就像无头苍蝇;忙不到点子上,总在做无用功。这样的忙,有什么用呢?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管理学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正在砍的并非是需要自己砍伐的那片矮灌木。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令人非常沮丧的。这也是许多“穷忙族”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杨伟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由于不是名牌学校,找工作时的机会相对就少了很多。没办法,他只能走“先就业再择业”的路子。他先在一家网络公司做推广业务员,一切从头学起,掌握网路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给客户。与客户洽谈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被客户问得张口结舌、唯唯诺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三个月下来,他那点基本工资根本就不够应付生活费用。  他又找了家广告公司做广告业务。可是做惯了书呆子的他并不擅长社交,工作半年后依然看不到绩效。于是他仔细反省,决定还是找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久他应聘到了一家小的图书工作室做编辑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他如鱼得水,很快就熟悉了核心业务。第15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4)  鲁迅说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但求做稳奴才”,这话不假,现在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存在着这种观念。人们往往把生活的焦点聚集在狭小范围内的衣食住行上,以首先能安身立命为根本。比如,一个中国家庭移居到加拿大,平时一直关注的是以买房子、买车子为目标的物质世界。外国人喜欢谈论人生的社交活动他们也从不参加,更不去阅读那些在国内难有机会接触的书籍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国内很常见。中国人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把职业的锚丢进了沼泽地。一切以自身的安定为依归,造成“只要饿不着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  所以,众多的“穷忙族”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而是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大好的时光被浪费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上,而他们自己竟从未觉察到这一问题。如果把他们心中的那些杂念的旁枝一一剪掉,使生命里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树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跟着一个笨老板  在一个公司里,老板是组织的核心。如果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差,松散而无效率,那只能说这个老板不够优秀。  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层和决策层,老板是企业的龙头老大、公司的掌门人。他能够确立组织的宗旨和方向,并要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他也是企业的发展决策的制订者,因此他的任何意志和思想甚至一句话都将会决定企业的命运。他必须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比如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等等。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管理一个企业就如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一样,好的将领、正确的指挥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差的领导和错误的决策则会将整个部队送到敌人的枪口下,割断整个企业的命脉。  老板的作用就是带领属下引导企业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发展了才能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你跟了一个笨老板,他不具备那些领导该具备的才能,那你也只好跟着他继续“穷忙”了。  2007年,李爽经过面试,被一家广告公司聘用了。在新的职场中,李爽的工作热情非常高,不断提出新的创意,然而一段时间后,李爽发现自己的创意死亡率极高,这让他十分纳闷。  一次,李爽拿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方案去见老板。老板没有看他的方案,却对他说:“你工作的积极热情非常值得肯定,这样吧,现在业务方面人手比较紧,你先去业务部帮他们做一段时间吧。”李爽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了一句:“您是说让我做业务?”“是的,不论我们设计的方案多么好,也得有客户来才行,现在我们缺的是业务,客户多了公司才能发展壮大嘛。”  “可是我没有做过业务啊?”李爽有些急了,“我学的可是广告设计专业。”老板微微一笑:“没有关系,慢慢锻炼锻炼就好了,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业务的。好了,先就这样定了。”  李爽无奈,走出了老板的办公室。后来李爽才知道,这个老板一向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劝告。以前公司的广告设计都是由老板亲自来做,即使是别人做的,他也要按照他的意图给改上一改。近来,他发现李爽很有设计天赋,设计的广告几乎天衣无缝,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于是他决定把李爽调去做业务。  李爽知道这件事后,找个理由辞职了。后来听说这家公司并没有发展多长时间就倒闭了。  像这种老板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于浩是一家豪华饭店的老板。他当初上学时候就不好好读书,好逞强,整天和一些无赖在一起耍。后来接替了他父亲的产业,成了现在这家饭店的老板。可是他根本不懂管理之道,他见原来父亲雇用的总经理什么事都管,甚至在饭店里说话比自己都算数,他便气不打一处来。以为权力都被总经理夺去了,随便抓了个把柄就把总经理辞掉了,然后亲自接管。第16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5)  以前和于浩一起混的无赖们听说于浩继承了这家饭店,便天天过来蹭饭。于浩也义气冲天,天天大摆筵宴免费款待各位“兄弟”。半年之后,饭店的账户已略见亏空。于浩又想出了一个“歪道”——取消了饭店员工的工作餐来节省开支。原本厨师和服务员等饭店员工都是由饭店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的,现在一下子都被于浩取消了。员工们当然怨声四起,一个个相继辞职,偌大的一个豪华饭店成了一个空壳。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跟了这样一个老板,会有什么结果呢?  可见,选择一个好老板,对于“穷忙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睿智、老练的领导者能把企业带向一个正常快速的发展道路,会使企业持续不断进步。笨蛋老板则只能把企业带向不归路,毁了企业也毁了员工的前程。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作为“穷忙族”,在择业的同时也要选择一下老板,看他是否真正具备领导的能力,是否从高层到基层都严格要求,行使领导的作用,是否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快速行进。  安于日薄西山的企业与边缘化的位置  “穷忙”不是上帝赋予一个人的义务,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行为注定的结果。有些人甘愿守着一个有点保障的平凡职位,他往往会花好几个小时告诉别人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他真会掩饰对工作的不满)。但是人们知道他在欺骗自己,他自己也知道他在自欺欺人。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与成长,才能摆脱“穷忙”。但是,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使他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于是便安心于一个日薄西山的企业,或者站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化位置上,永远“穷忙”下去。  其实这种人已经有恐惧感,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大家反对自己,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自己已有的东西。这种人中有些很有才干,或许是因为时运不济,摊上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企业,或者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上,所以走上了“穷忙”之路。结果,天长日久,他们习惯了自己位置上的安定,失去了再拼一把的勇气,进而彻底地成了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老邢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70年代,工作于80年代,他是赶上工作可以接班的最后一批人,于是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地的国企林业部门谋了个小差事做。在当时,林业部门是很红火很风光的单位,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老邢所在的那个地区的林业局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幸亏还好有国家政府的些许拨款还可以勉强维持。而老邢呢,如今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着他的那份小差事,赚着他那有数的一点工资。  对老邢来讲,安于现状就是最好,虽然赚钱少点,但是还算稳定。殊不知,与老邢同时代的人,有很多舍弃了当初日薄西山的工作单位,走上“下海”之路,现如今都已经成了大公司的老板,过上了“富闲”的生活了。  对于初涉职场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就是要重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如果你的单位日渐衰退,在市场上失去了任何竞争力,一点发展前景都没有,你难道还要死守到底为它而穷忙吗?或者,即使你进入了一家正蒸蒸日上的企业,可是你所占据的职位却是微不足道,甚至好几年里你都没有得到升迁。尽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却仍旧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你还要坚持为它效力吗?  夏雪是一家大公司的普通职员。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公务员家庭,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毕业后找工作也算顺利,实习之后还没毕业呢,就和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签了合同。可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她却发现自己在单位的位置是那么无足轻重,每次开会,她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在日常工作中,也是经常不顺心,尽管自己上学时学的是设计专业,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设计方面的工作,然而,她拿出的设计作品,却得不到主管的重视,经常被主管随手放在一边;这还不算,她还常常发现身边的同事们总是对她所干的活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这些让她十分懊恼,从此对工作失去了新鲜感。没过多久,她主动交了辞职信,开始在职场寻找新的工作。第17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6)  夏雪没有死守那个边缘化的位置,没有继续在那家公司“穷忙”下去。现代职场始终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机会的市场,一味死守,越忙越没有精力关注周围,越忙也越就失去了机遇和斗志。  曾经一度领衔世界富豪排行榜第一位的美国富翁比尔·盖茨说:“我们的产品三年内一定会被淘汰,但关键不在这儿,最重要的是被我们自己淘汰还是被别人淘汰。”人的思想也是一样,如果自己不改变自己,早晚就会被别人淘汰。  只顾拉车,没有抬头看路  当“穷忙族”每天为了自己的目标忙碌奔波的时候,或许有人有过这样深深的困惑:为什么如此忙碌,终点却仍然那么模糊而又遥远?也可能有人有过这样的沮丧心情:我缺乏成功的天赋?还是我总是那么时运不济?还可能有人曾有过这样迷茫的处境:我现在坚持的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吗?  当困惑、沮丧、迷茫来临的时候,“穷忙族”是否问过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否在随波逐流、浮躁盲的社会热潮中找准你的航线。  很多“穷忙族”就是因为“只顾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而疲于穷忙。  比如有许多人在咨询职业发展规划时,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便是:  “听说现在做这个行业很赚钱。”  “我的同学在那个行业真是如鱼得水。”  “据说,考这个证书出路特别好。”  他们这种盲目随大流的心态加速了他们的“穷忙”。他们没有想好自己该走怎样的路,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无论你有多大的决心去奔波忙碌,但是发挥自己的劣势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是错误的选择。  近年来,高尔夫球运动尤其受到职场人士的喜爱,这是一项很时尚的运动,它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是因为这项运动需要头脑和全身器官的整体协调。每次击球,选手都需要先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再判定如何击球。击球过程中,还需要靠手、臂、腰、腿、脚、眼睛等各部位的有效配合,把握好力度和方向,这样才能把球打好。击球的关键在于两点——“方向”和“距离”。  很多初学者光想着如何把球打远,往往就忽视了方向的重要性。实际上,把球打偏了,你打得再远也是白打。由此看来,“方向比距离重要”,这是擅长打高尔夫的人时常谨记的一条原则。  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和事业的一些事情时,这条高尔夫球运动的重要法则同样适用。方向把握对了,即使慢些也能渐渐走向成功;但要是只顾着朝前走而走错了方向,不仅白忙一场,而且还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南辕北辙。  对高尔夫球手来讲,球洞所在的位置决定这他使力的方向;对于职场中人而言,你试图实现的每一个目标就是你前进的方向,也就是你呕心沥血辛苦忙碌的终极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忙碌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在这样的忙碌中,如果常常只顾着埋头拉车,而少了抬头看路,少了思考、分析、总结再前行这重要一环,是无法走出“穷忙”圈的。  从20世纪80年代起,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通过“闭关”使自己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静心思考一些对公司、技术非常重要的问题。盖茨的“闭关”不只是一种休息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是一项让整个微软公司和他自己能找准路线的重要工作。  中国古话说得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现实中,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时时反省却可以使我们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有不少“穷忙族”总是抱怨自己忙,没有时间,殊不知抽出空来抬头看看路能让今后的忙碌更具成效。  不把自己当干粮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富闲人”还是“穷忙族”,都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势,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劣势,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环境的消极反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富闲人”大多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而“穷忙族”大多却不能做到。第18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7)  在人生攀登的崎岖小路上,自卑这条毒蛇随时都会悄然出现,特别是“穷忙族”劳累、困乏、迷路、困惑的时候,更要加倍警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中说:“人不可以自弃,荒田尚有一熟稻也。”意思是,人生在世不能自暴自弃,贫瘠的田地通过耕种还能收获一季稻子呢。人在绝望的时候,千万别不把自己当“干粮”,要想想自己的优点,想想还有可能反败为胜呢。  有些“穷忙族”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这样不仅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引起人的生理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胸狭隘,常把一些细小意见看得过大,因而为之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拔。他们少言寡语,好怀疑,常陷入孤独抑郁之中;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不愿多与他人交往,精神萎靡,遇事总往坏处想;常常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个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有一个大学生由于来自贫困边远的山区,父母都是整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的经济来源比起同宿舍的五个人要差很多。别人过生日时的请客吃饭、买衣服时的高档名牌,都让他产生一种不合群、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他拼命地想在学习上超过别人来弥补经济上的窘迫。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总是无法摆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压力,于是他有了极度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  自卑是由于受到暂时性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很多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很想一显身手、大展宏图;而一旦受到挫折后,有时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自尊心受损伤,可能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从此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惭形秽,总是过低估计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在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这在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自卑不仅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不思进取、错失良机,而且也有碍自身才能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麻木不振,心灵扭曲、孤独、丧失生活信心等心理现象。  所以,建议“穷忙族”的主力——“80后”刚毕业的朋友不要因为第一次择业不够理想就丧失信心,要抱定豁达乐观的择业态度,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西方不亮东方亮”,逐步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要通过反复比较,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只有控制住自卑心态,“穷忙族”才会逐渐改变“穷忙”的命运,才会敢于积极进取,成为一个有主动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开拓事业的新局面,才会产生事业的突破;也才能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得开朗、开心;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这样,才会在平时积极思考,才会产生奇迹;才会积极跨越各种障碍,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改善和老朋友的关系,才会取得预期的成功。  一点儿责任也不愿意承担  在适当时候勇于承担责任,可以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人,他们练得一身好推手,总是能轻松把工作、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像泥鳅一样地溜走。“穷忙族”的穷忙就与责任有一定的关系。  职场上一定会有劳逸不均的现象,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从不犯错,这时责任的归属常会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错在自己,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但千万别急着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你说“都是你的错”时,别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却指向自己。最糟的莫过于自己犯了错还企图掩盖事实,撒一个谎,得用一百个谎来圆第一个谎,谁有把握每一个谎言都能编织得天衣无缝呢?第19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错误无法避免,那么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错上加错、不敢承担责任。发现错误就躲避,那你只会一直“穷忙”下去。不要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而是应该想一想自己应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勇于承担责任,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向前的推动器,促使你不断地、更快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  赵刚在一家工厂担任技术员。努力奋斗了五六年,终于在各位新老同事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由此得到领导的提拔,当上了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  可是上任没有多久,他负责的车间生产线就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质量。赵刚粗略检查了一下,没有仔细分析就草率断言是原料的配比不合适,他认为,问题出现在所投放的新一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上。可是调整配料比例之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赵刚手下的另一位技术人员却指出是设备本身的原因。赵刚便再次统统仔细检查了一遍,这回发现问题的确如那位技术员所说,出在设备上。可是,这个车间是由他来负责的,自己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是必须要承担一切责任的。  为了逃避责任,赵刚表面上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只暗地里布置专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但是,这样一来,便耽误了时间,贻误了时机,由于生产出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因此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赵刚只得在羞愧之中被领导免职,又回到了他原来技术员的位置上。  因为不敢承担必要的责任,赵刚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可谓得不偿失。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穷忙族”喜欢好高骛远,不明白自己整天在忙些什么,不把小问题放在眼里,他们认为工作中出现的这些小问题都无关紧要。在他们眼中,只有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他们才肯去承担。否则,芝麻大的一点儿小错,根本就没必要那么认真地计较,如果太计较,难免有点小题大做吧。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工作无小事,更无小错,1%的错误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  面对犯错的最佳选择便是勇敢承担责任。对待屁大点的责任都没有勇气承担,还谈什么胸怀大志呢?从一个人对待失误的态度上,便能看出这个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来。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全力承担,一定不能推卸。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也是造成“穷忙”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想甩掉“穷忙”,就要有诚恳地承认错误的精神,出现错误要积极寻求补救办法。如果被别人误解,错误不是由自己的过失造成的,那么也不必急于替辩解,先要着眼于公司大集体的利益,等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人生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生活本身,所以人的第一要务即是他对这个“生命”的责任;如果他付出关注和心意,生命就能如他所愿;如果他疏忽,不关心这个生命,生命自然不会如他所愿。父母仅是赋予了我们生命,以后的事还要靠每个人自己去决定该怎么做。  所以你一定要相信,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  不把小事放心上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现实生活中,有些“穷忙族”在做事时往往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或者是因为忙得顾不过来,或者是认为小事太小,不足为重。因而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机遇或者酿成了重大的差错。  在行动之初,对每一个事件都值得给予关注。它们都是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若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其结果将会非常不同。就像一个好父母能从孩子的细小行为或不重要的言谈中,看到与其密切相关的东西。如果这些行为被忽视了,那么将会失去一个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机会。第20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9)  若你认为宏图大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那些“无关战略”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关注,那么,很可能将有一大堆“小事”给你带来一连串麻烦,导致你的重大机会被破坏,直至宏图大略化成泡影。  老张当初曾是一家电器公司的区域经理,他最擅长的便是搞外联,和经销商喝酒拉关系是他的强项,各种营销理他也能谈得头头是道,可不知怎么搞的,业绩却总是搞不上去。在他自己看来,总是觉得自己负责的市场已经做到了呕心沥血,心里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名杰出的销售人员,是销售界的业务明星。难道是总公司的支持政策迟迟不能到位,成为了他举步维艰的罪魁祸首么?  其实不然,老张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和他上面所想的根本就不一样,他每天工作就是混混沌沌的,手下的业务员出门干了什么他根本无从所知,也不去询问,心里自然没数。工作中听了业务员的汇报就算完事,自己不直接去了解市场,业务员汇报什么就信什么,总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尽管也有所谓的“工作汇报系统”,但是那上面连最基本的访问记录都是空白的,他自己都觉得那是多余的,更何况手下的业务员了。结果没多久,老张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  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家著名出版社的负责人王某,他希望该出版社能在出版界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于是便决定以较高的价格合并一家比较小的出版社。由于王某急于推行这一购买计划以确保出版社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给手下工作人员施加压力。尽管这些工作人员还没有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无奈之下都仓促上阵了,王某吩咐大家:“我们以后处理那些小事。”  就因为王某告诉下属忽略了这些小事,因而他的手下在快速行动的过程中,便忽略了一个不能被忽略的细节。由于有人忘记了检查货款回收率,数以千计的顾客在订购这家出版社的产品时,只有20%的客户支付了货款。这件事情并不是被有意遗漏掉的,而是被淹没在众多大量琐碎的小事之中而被忽略掉了。结果,这样造成了流动资金周转不开,非但不能使整个战略产生预期效果,而且其造成的损失还妨碍了出版社几年内的其他投资。  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所以,做事时千万不可以被大小限制,要跳出大小的圈子。人生价值真正的伟大在于平凡,真正的崇高在于普通小事,一般人都不愿做,但成功者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愿意付出别人不愿意付出的代价。因为他们知道平凡中有伟大,普通中显崇高,成功源于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既是成功的秘诀,也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相反,自命不凡的思想要不得。许多白手起家而事业有成的人,在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候,就能以最高的热忱和耐心去面对上司给予他们的小工作。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要你把自己定位在一心一意地做好身边小事的基础上,世上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给事情进行大事和小事的分类是为了做好工作,忽略了小事就只好继续“穷忙”了。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有一位商人子承父业,接管了父亲留下的珠宝店。刚开始,由于没有经营的经验,赔了不少钱。后来他觉得珠宝行业投资大,技术性太强,风险太大。于是他便把父亲留下的珠宝店给卖了。换了钱他决定改行投资做服装生意,并相信肯定能成功。  服装行业倒是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专业学问,可是他却不能跟上时代的新潮,总是卖些旧款的服装,价钱又高、款式又旧,一来二去,便也无人来问津了。  这样,他持续了三年,又赔了不少钱。他开始意识到:服装市场更新太快了,自己总是跟随流行的尾巴。而对面饭店的生意很红火,开饭店又不用多少流动的资金。第21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10)  因此,他又把服装店卖了,用剩余不多的资金开饭店。又花钱雇了几名厨师,和几个服务员。饭店没开多久,本钱还没有捞回来,他又发现自己的一个朋友做化妆品生意发了大财。  于是,他又决定做化妆品生意,没有本钱,只好把饭店卖掉。就这样,他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此后又尝试做了钟表生意、印染生意……哪一个也没有做长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每尝试一种生意,他的资金就会赔上一部分。最后当他60岁时,双鬓已经灰白,一生的宝贵年华在他不断地“打一枪,换个地方”中消磨殆尽。他清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所有的钱仅够买一块离城很远的墓地。  彻底绝望的他心想,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创造财富了。就买块墓地给自己留着,等到哪一天一命归西,也算有个归宿。于是,最后他用所有的钱为自己买了一块墓地。  这位商人的经历让人值得深思。一次次地选择,一次次地放弃,总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又如何能成就事业呢?有很多时候,机遇就在财富的前方等待着,关键的是要耐心地等待和发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穷忙族”在工作过程中便是总“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惦记着跳槽。在这家单位里偶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想跳槽。有的“穷忙族”自从大学毕业后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据相关调查发现:“穷忙族”一年内没有跳槽的大约只有20%左右。曾有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本来在一个超市做销售工作,不久就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且薪水低廉,因此他辞去了超市的职务。不久他应聘到一个企业做市场销售人员,工作三个月不到,又觉得天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又找了个办公室文员的差事,而坐办公室里没多久就发现同事关系不好处,他又想到了跳槽,可是这回却连自己也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好了。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穷忙”状态之中。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屡次经历失败的时候,很多人蜻蜓点水缺少耐心,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只能是“记得少时骑竹马,转眼又成白头翁”,“穷忙”一世了。  “穷忙族”的成员大多都是正在处于奔波劳碌时期的人们,因此总搞“打一枪,就换个地方”的战术是行不通的。那样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而收不到成效,永远也摆脱不了“穷忙”的厄运。  日本池田大作在《要活在巨大的希望当中》说,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的胸中像火焰一样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困难,希望之火时时刻刻都不能熄灭。只要你为你的希望坚持下去,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成功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第22节:第四章 空有一身蛮力(1)  预言家预言:19世纪人类靠武力征服世界,20世纪人类靠经济征服世界,到了21世纪,人类就将靠文化来征服世界。时代告诉人们:蛮力已经成为了历史永久的记忆。  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自古以来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断地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生归属的一条定律。于是人们从走向社会的那一刻开始便一路狂爬,努力向上攀登事业的珠峰。可是攀爬了多年后,却忽然发现,自己怎么在不知不觉中迷路了呢?前方已然无路,再抬头已被“天花板”碰得生疼,无意间竟然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很多“穷忙族”都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艰苦努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好不容易升上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后,却止步不前了。虽然此时工作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见识也开阔了,能力也增强了,也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了,结果却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难以进一步晋升。尤其是35~45岁这个年龄段的成功人士,职位干到总监、高级经理之类的,会更加感到困惑。并且,到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基本上都稳定下来了,如果再重新找一个机会的话,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所以,何去何从?在选择面前往往都犹豫不决。  在别人看来,那些在职场处于高职高薪的人很是让人羡慕,殊不知看起来很是光彩照人的工作背后,却是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尽管事业上一路飙升到较高的职位,可是突然产生失去了目标的惶惑与困扰,下一步该怎样走呢?晋升的机会已是遥遥无期,当年提拔过的职场新秀如今已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自己现在占据的这个职位早已虎视眈眈。面临被新秀淘汰的命运,是暂时守住自己这个饭碗浑浑噩噩度日,还是放弃手中这份“(又鸟)肋”再重新选择重新拼搏?  现实生活中,碰到职业“天花板”的“穷忙族”不在少数,杨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华今年35岁,是某外企驻北京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该公司在中国北方市场的销售。  销售经理,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年薪丰厚,大权在握,工作时间还算自由。而对于杨华,却有了一种新痛苦。没有别的,就是遭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即使工作表现再出色,销售业绩再创新高,杨华职位的制高点也永远只是一个销售经理。虽然公司里比销售经理大的职位并不是没有,但是永远轮不到杨华的头上。因为公司有个惯例,那个位置永远属于公司总部直接派人来担任。杨华现在的顶头上司就是由总部派来的。这种职场尴尬,杨华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当初杨华大学毕业时进的公司也是这种情况,在那家公司杨华干了六年,从底层干到部门经理便止住了。杨华毅然放弃了那份职位,重新“充电”去读MBA。MBA毕业后,来到现在这家外企,结果又是重蹈覆辙。  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杨华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敢于放弃一切、从头再来的年轻小伙,现在纵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想想家里的妻儿老小,所以犹豫随之而来。想自己开个小公司独立创业。虽然凭自己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和长期建立的客户关系,足以支撑小公司发展下去,但是风险无法预计,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还没等到赚钱就已经把全部积蓄都压上去了。况且自己的太太当年因为怀孕生子放弃工作,如今是一个典型的“全职太太”,根本没有收入保障,而小孩的成长培养又需要很多钱。杨华思前想后,还是依然困惑不已。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