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可以请周尉的朋友和同事对你进行监督。在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下,努力消除自己身上的一些消极“标签”,做一个积极的人。每天有针对性地消除消极暗示,循序渐进地给自己进行良性、积极的暗示。 4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听信流言 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说:“我要到齐国去,望母亲在家里多保重身体,我一办完事就回来。”母亲说:“我儿出去,各方面要多加小心,不要违犯人家齐国的一切规章制度。” 曾子到齐国不久,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齐国人,因打架斗殴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住。曾子的一个同9,听到消息就慌忙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出事啦,曾子在齐国杀死人了。”曾母听了这个消息,不慌不忙地说:“不可能,我儿子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 那位同9走后,曾母仍旧安心织布,心里没有半点疑虑。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邻居跑来说:“曾子闯下大乱子了,他在齐国杀死人被抓起来啦。”曾母心里有点慌了,但故作镇静地说:“不要听信谣言,曾子不会杀人的,你放心吧。” 这个报信儿的人还没走,门外又来了一个人,还没进门就嚷道:“曾子杀人了,你老人家快躲一躲吧!” 曾母沉不住气了。她想:三个人都这么说,恐怕城里的人都嚷嚷开这件事啦,要是人家都嚷嚷,那么,曾子一定是真的杀人了。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有人在说:“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她急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那两位邻居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 曾子的母亲-开始处于对流言的拒绝状态,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是,当三个人都这样说,她就逐渐认同,甚至最后吓得逃跑了,这是因为心理积累暗示发生了作用。 心理学卜有一个与心理积累暗示相关的名词,叫“戈培尔效应”。戈培尔是纳粹的铁杆党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牢牢掌控着舆论1:具,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给谎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愚弄德国人民,贯彻纳粹思想。他还做了一个顿富哲理的总结:“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无论是流言,还是谎言,重复的多了就会使人相信,都是由心理积累暗示导致的。心理积累暗示有移山倒海的功效,可以改变人的信念,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世上没有完全不受暗示影响的人,只是程度的深浅不|一】。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处于疲倦、催眠等状态时,比清醒时更容易受到暗示。“流言止于智者”,所谓的“智者”就是不易受心理暗示影响的较为理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ffJ应对流言的态度应该是“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没事不找事”就是绝不主动制造流言,听到流言时,应认真思考,不轻信、不起哄,更不人云亦云地参与传播。“有事不怕事”,就是面对针对自己的流言时,不要害怕,要从容应对,要保持镇定、冷静。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时,不可暴跳如雷,大吵大闹,或是急于解释,那样很町能“越描越黑”。积极地寻求支持、帮助,防_1七别人因相信流言而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善于自我反省。不要一味地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要想想自己是否存在某些缺点或失误,因误会而产生了流言。有的话应当面认错并改正,求得谅解与支持。对流言还要善于攻其破绽。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考虑清楚,争取到支持和帮助之后,接F来就可以主动出击,摆出事实、说明真相,驱赶流言。 5假装快乐就会使自己真的快乐 有一天,某路公交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位老先生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轻姑娘的脚,还没等他开口道歉,这位姑娘就道:“你个老不死的f"可是这位老先生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谢谢!谢谢f,’老先生的这一举动把车上的人都闹糊涂了:人家骂他“老不死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感谢,肯定神经有问题。有一个人实在忍不住,就问老先生:她骂你,你怎幺还谢她啊?” 老先生说:“我确实老嘛,姑娘说了实话,‘老不死’,再老都不死,姑娘这不是在祝我长寿嘛,所以,我要感谢她啊。”听到这番解释,车上的人都笑了,那位姑娘却红着脸低下了头。 那位老先生故意把姑娘的话做出Tm#自己有利的解释,用幽默化解了被骂的尴尬。心理学家认为,即使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情绪和行为就会产生良性反应,也就是“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相反,如果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会把事情弄糟。例如,有个女孩儿挺招同事们喜欢的,但她太敏感了,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结果,大家真的不再喜欢她了。再如,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差,后来,他的工作就真的越做越差。 所以,在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要善于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要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让自己能够转忧为喜,化苦为甜。 这种假装,其实是对自己的情绪的积极调整,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阴郁的心理状态之中,就是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情绪更加恶化,而善于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这种消极的氛围,加一些积极的阳光的情绪在里面,就使兵不断扩展,最终占据整个心灵。例如,我们可以把选好的暗示语录在磁带f.,重复录满磁带的一面。睡觉时将录音机打开,每晚放半个小时。清醒过来,就会遵照被催眠的暗示去行事。这样反复播放数周后,暗示语就会生效,你的潜能就会得到开发。 每个人都有优点,f订-有些人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看,从而产生自卑。要克服向卑心理,就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设法扩大。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优点,都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使自己获得自信。许多人之所以会受不安和自卑情绪的网扰,是因为他们把极小部分的失败或恐惧扩大化了。所以,缩小消极面,淡化消极因素是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与上司发生了一次口角,就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或是跟同事闹了别扭,就觉得上班没劲。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当你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不妨对着镜子练习笑容,对自己说‘‘我的心情很愉快,我要努力地工作”,可能你的不悦情绪就会渐渐消除。 还有,当生活、工作、学习不顺利的时候,有些人就会院些消极的话,对自己进行否定,甚至进行全面否定。例如,“反正我认为不行”等以“反正”、“毕竟”或“总之”一类,{:头的话,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了。可见,消极语言,是一种消极暗示。这种话说多了,就会导致自卑,使人意志消沉、信心减弱。所以,积极地赞美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话,这样则有利于发挥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转化不良的情绪。 有句话晚:“境由心生。”意思是想要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境界,别人说了不算,得由你自己做主。照这样的话,无论客观的环境是多么不如人意,我们只要善于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创造lti快乐的心境, 6为什么水可以洗去心中的罪恶 冯小刚的影片《夜宴》中有大量运用水的镜头语言:太子无鸾对于父亲和自己所爱之人婉后之间不伦的婚姻感到罪恶,因此他选择了远遁江南水9,回宫后又面临叔父和婉后的婚姻,双重的罪恶感使得他经常待在洗头的水池旁。有趣的是,太子另一次和婉后的单独会面也是发生在婉后沫浴之后,仍然和水有关。太子还在水中躲避追杀,回到宫里又躺在洗盆前一遍遍地清洗自己的头发…… 电视剧中也常有这样的镜头:受到侮辱的女性,会在浴室里疯了似的冲澡。 一些黑道上的人物,在退出江湖时,也会举行金盆洗手的仪式。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小孩偷了家里的钱,担心被家人发现,就会经常洗手,认为用水能洗掉手上的钱味儿。 专家认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水可以清洗罪恶。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行为研究人员也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试验一:把美国西北大学的60名学生隔离起来,要求他们描述任何一件过去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道德或不道德的事。研究人员再让他们利用-系列词语碎片拼出单词。同样是“w”、“H”,既可拼出与清洁有关的WASH(洗),也可拼出WISH(希望)。那些刚刚回顾了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受试者,拼卅WASH(洗)的可能性更大。 试验二:让27位受试者把道德或不道德的故事抄下来。一个故事是律师帮助了他的同事,而另一个故事是,律师做了坏事。然后,让受试者给一些生活用品定价,抄写不道德故事的学生给清洁用品定的价格要比其他同学高得多。 这些试验验证了人们对水清洗罪恶感的下意识依赖。实际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观察家”们早就发现:水对于清洗实体和清洗意识有双重作用。例如:基督教中最重要的仪式——洗礼,人经受了洗礼,就可以涤除原有的罪过和错误,成为与以往不同的人。在印度,恒河被称作圣河,恒河水就是圣水,在里面沐浴可以消除一年来的所有不洁。在伊斯兰教中,信徒进清真寺前一定要洗手,斋戒之前要全身沐浴。在我围民俗中,也有在特定日子“祓濯”、“祓除”邪气的习惯,用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晦气。 为什么水在心理学上能让人走向新生呢? 首先,水自身所具有的洁净、透明特质,通常被赋予纯洁意义。人们把水可以洗净脏了的手和农物的作用进行延伸,认为水可以洗净犯过错的心灵。也就是,不仪能够洗净自身的污秽,而目,町以洗去罪恶感,这是存在于人类内心的潜意识。在中国的传统中,“洗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心态,成书于3000年前的《易绎Ⅺ里就有“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的说法。 其次,清洁让人的心情更加光明、沉稳,能够中和罪恶感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是让自己得到解脱的方法。用水清洗自己,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平衡。可见清洗的行为会给人带来一种心灵得到净化的作用。 再次,自古以来,水也象征着母体的子宫和羊水,在人们接触水时,就像重新回归了母体。而母爱是博大的,母亲对孩子是宽容的,用水清洗让人觉得得到了宽恕。尽管这样并不能改变事实,但会减少或中和罪恶感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使人摆脱罪恶感带来的阴影。 由此可见,水可以洗去罪恶是由来已久的,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而这种已经进入人们潜意识的认知,!I!|J会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暗示作用。 7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心想事威" 一天,有个叫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阁楼上整理自己的物品.发现了一沓练习本——他50年前所教的那批学生的作文《未来我是……》 罗迪随手翻着,很快就被孩子们那些五花八门的梦想吸引住了:一个小家伙说,未来的他会成为一个海军大将;有一个学生说自己将来会成为法国总统;有一个小姑娘说她将来会成为王妃;有一个盲童说自己想成为内阁大臣;还有说自己想成为海豚训练师、领航员、香水制造师等。 罗迪想把这些本子还给50年前的那些孩子。于是,他在很多报纸上刊登了这则启事。学生们看到自己当初的梦想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年过去了,那沓练习本渐渐地被人领走了。最后,还剩下一个练习本没人来领,它的主人是个盲重。 结果,他收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亲爱的罗迪老师,那个叫大卫的孩子就是我。感谢你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但是我想我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立下那个梦想后,它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一天也没有忘记。50年过去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实现了那个梦想!” 肓童大卫最终如愿成了内阁总理大臣,正是“心想事成”的典型。无数的人都期盼心想事成,在卜世纪2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反复叨念一句话:“日复一Et,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这是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的名言。人们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重复这句话,每当头脑中闪现这一想法时也重复这句活。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增强头脑意识、调动身体活力、为事业和生活的成功做准备。 有人说,心想事成只是我们的一种奢望和祝福而已,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美梦成真的。兵灾不然,很多例子都表明,人们只要心里一直想着那件事,一直为之努力,是很有可能使共变成现实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如果不能确定这个问题,就先看看你的周围,你与所认识的那些成功者在基本能力方面完全不一样吗?他们真的是有特殊的才能H马?其实,世上绝人多数是与你相似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所下的决心更人,丁作更刻苦,或者对自己的责任和挑战更明确。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潜力,想象自己在经营这个公司而不是为它效劳,超过你的同事,超越你的理想,这些并非是徒劳的信念。相信自己,并每天都强调这一点,那么这件事情或许就可以变成现实。 有人说,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幻想家,他们敢于想象,从最开始就在心里植li了成功的模样。想象是?种创造行为,通过它,你就可以组成思维形象,把自己处于各种具体的情境中。想象成功的情境,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埃米尔-库埃认为,用想象驱动潜意识、调动潜能,可对所想完成的事情或达到的意愿产生极大的促进,修复创伤、改善生存:状态。库埃强调,要使用自我暗示的话,必须做到,让自己的想象与自己的意愿相符。 例如,如果你爱一个人,希望得到她的爱,那么最好每灭存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反复进行自我暗示:“我在各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我正慢慢获得她的芳心。”同时要避免让自己陷入负面的想象中,例如,不要去想:“她已经烦我了。” 梦想成真的关键还是要付出行动,而且要立即行动。“希望不等于结果”,有些人满怀热情,但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梦想消逝殆爆,计划彻晦失败,再次陷入摸素之中,没有把潜能挖掘出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向着它,认真去实践它,你就可以触及它。 8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英国作家夏洛蒂很小就认定自己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中学毕业后,她开始向成为伟大作家的道路努力。当她向父亲透露这一想法时,父亲却说:写作这条路太难走了,你还是安心教书吧。她给当时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写信,两个多月后,她日El夜夜期待的回信这样说:文学领域有很大的风险,你那习惯性的遐想,可能会让你思绪混乱,这个职业对你并不合适。但是夏洛蒂对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太自信了,不管有多少人在文坛上挣扎,她坚信自己会脱颖而出。她要让自己的作品出版。终于,她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教师》、《简-爱》,成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夏洛蒂成功实现自己幼年梦想,成为著名的作家的事实,体现了“贝尔效应”——根据一位叫贝尔的学者命名的一种心理现象。 所谓“贝尔效应”,是指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它告诉我们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你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韩国留学生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反而都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想到这里,他认为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将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不久,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交给自己的导师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人为惊喜。然后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一当时韩国政坛第一把手。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果然,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它鼓舞l广许多人,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足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若在辉煌、平凡、凄惨这i种不同的人生巾做出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轰轰烈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却都是平平凡几,甚至凄凄惨惨的。为什么不『刮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他们与辉煌者之间真的有不nJ‘逾越的鸿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差别存于,是否坚信自己会成功。 也有人会晓,外界环境对人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不是你相信自己会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其实,不论环境如何,在我们的生命里,均潜伏着改变现实坏境的力量。如果你满怀信心,移{极地想着成功的景象,那幺世界就会变成你想要的模样。 总之一J二天对我们是公平的。你既可达到成功的最高峰,又可在庸碌中悲f!Z。而达一切的不fI-J,仅仅在十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 所以,对那些说你“不会成功”、“你生来就不是成功者的料”、“成功不是为你准备的”等闲言碎语,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只需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为只要你想成功,就会成功,没有谁可以阻挡得了你。 转移目标,获得一弋理补偿 一般来说,当我们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失望沮丧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人们会想到另一些开心或者高兴的事来代替这种失落,有时也会用其他愿望的实现来补偿和替代不能满足的愿望。当人对实现某个目标感到有困难时,有时人们就会选择放弃最初的目标,而通过其他类似的目标的实现,来谋求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行为就叫做“代偿行为”,也叫做“代偿转移法”。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有效地化解内心的不快和压力的作用,为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而设置了一道不错的心理防线,能够转移不良的情绪,使自己少受折磨,得到安慰。 例如,想Ⅲ去爬A山,又觉得太远了,可能会选择离得近一点的B山;很想买那套A裙子,价格却难以接受,可能就会买一套样式和A裙子差不多的B裙了;本想到A公司就职,但是却没有如愿,可能就会选择到条件相当的B公司就业等。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想得到A,但是条件不允许,就会选择和A条件相当的8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时,B对A来说就具有代偿价值。通常情况下,如果8能具有对A的补偿价值,那么8的条件应该和A差不多。这就是心理补偿,心理补偿通常情况下能补偿现实生活中的不足或者不能实现的愿望,可以起到将痛苦与期待转移的作用,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达到生活的最佳状态。 老李和老刘同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老刘为人正直,工作上任劳任怨,逐渐成为这家研究所的技术骨干,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他希望评上工程师的愿望依l日没有实现。开始的时候,是学历不够,于是老刘努力进修,终于取得了学历上的资格;就在这时,职称评定又冻结了,好不容易等到解冻,又因为没有关系,名额有限,始终轮不到自己。老刘觉得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他开始变了,也不求上进了,逢人便讲评职称是如何的不公平,脾气也越来越坏了,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和周围人的关系也很紧张。 和老刘一起工作的老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老李也是一直没有评上工程师,开始的时候老李也很郁闷,和家人吵,和周围人吵,结果把生活弄得很紧张,但是不久之后,老李开始自学英语,自学工商管理,想着等到学成了.时机也成熟了,就可以自己搞民营科技,最近老李还在撰写一本关于科技的书.老李现在有很多的想法,也正在实施中。由于适时地转移了注意力,评职称的事似乎就显得微乎其微了。老李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周围的人关系也很和谐。 同样是没有评上职称,老刘颓废不堪,但是老李却信心满怀。除了性格原因造成他们生活不同以外,也和他们的处事态度有关。老李及时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用学英语等代替了评职称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使自己从失落和沮丧巾解脱出来,使自己拥有了新的目标去追求,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因为一些心愿和目标无法实现而耿耿于怀,结果心中有了不满和怨恨,反而变得颓废和堕落。这时,我们就要学会走出这个心理死角,换另外一个相当的目标,转移自己的注意,同时也实现情感的代替和补偿,这样反而会有所收获。 如失恋以后发奋学习,结果成了著名的教授。为了发泄去练跑步,结果成了长跑运动员,等等。用另一个目标取代了原来的目标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最后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代偿行动”带来的利润。 2自我暴露,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自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因而就会极力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做事放不开手脚,结果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觉得别扭。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有缺点反而会th人觉得真实、可爱,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完美了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没有必要总是掩掩藏藏的,适当地自我暴露,反而是一种实现交际、稳副关系的好方法。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的自我暴露会给别人带去好感。Affl$"说: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对别人袒露内心的真实情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一味地隐藏自己,只能使自己更孤单,更远离删友,在寂寞中送走青春年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自我暴露’’就足跟别人讲讲自己的心里话,也就是自己真实想法和真实情感,坦率地表白自己。 有的人对自我暴露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把自己最深层次的想法、信息,包括缺点、不足都展示给别人,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反感,而且让B0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丢面子,难为情。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自我暴露或者善于自我暴露的人更讨人喜欢。 人和人相处贵在交心。能和别人推,L,置:rff、能以诚相待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具有一种潜在吸引人的魅力。征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对别人敬以真情,敞开心扉,圳人也就会对你真心相对,觉得你是个可以来往的人,觉得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也就会把你当成朋友。只有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才会走进对方的心里,他们才会主动为你提供帮助,给你温暖,给你支持。也就是说,要想和他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就需要善于暴露自己,把自己真实想法表露给对方,让对方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在一次采访中,一位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你哭过吗?”在我们的观念中,男儿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怎幺能哭呢?更何况是众人瞩目的体育明星呢!人们断想,如果史蒂夫?加夫真的哭过,那么场面会很尴尬的。但是,大家都错了,垒球王毫不掩饰轻松地回答说:“哭过,我觉得在情不得已的时候掉眼泪更像个男人,因为表现了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 垒球王电蒂夫?加夫就这样真诚地暴露了A己的真实想法,毫不保留,也不遮掩,把自己的隐私展示给了观众,但结果是,人ff]去ll更加喜欢他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能暴露自己的人充满了信任,觉得他们是诚实的,可靠的,也是值得交往的,会很容易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友情。反之,那些比较喜欢隐蔽自我的人,他们一般交不到知一i5的朋友,他们太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让别人感觉琢磨不透,觉得难以相处,最后当然也就很难狭得珍贵的友情。 生活中,要学会暴露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赖,但是暴露也要适度,不能太过于暴露,太过暴露自己就会让人产生轻浮的感觉。或者总是在/fi厌其烦地向别人讨论自己,就让人觉得你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会让人觉得厌烦。心理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多做‘些自我暴露,对普通朋友和他人做中等的暴露。 3别用别人的错误未惩罚自己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大力士英雄。一天,他在路上走着走着,感觉脚边有个什么东西在跟着自己,低头一看,是一个很难看的袋子。他便用脚踩了一下那个袋子,希望它能离开自己的脚,但是,那个袋子反而胀大了一.占、。海格力斯很生气,就又使劲地跺了它一下,这个袋子又胀大了一些。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找来一个棒子使劲地打着这个袋子,但是袋子不但没有小,反而越来越大,最后把路都堵死了。 海格力斯没有办法,仇恨地看着它,这时,一位圣者来到海格力斯面前说:“你不要招惹它了,它叫‘仇恨袋’.你越惹它,它就会越大,你放弃它,它就会小如当初。” 这个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在生活中,我们的怨恨不就像海格力斯遇到的袋子一样吗?开始的时候很小,当你的仇恨越深时,这个袋子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弄得自己是满心的仇恨,陷在仇恨之中不能自拔,可能受到更大的损失。如果你能将矛盾或者仇恨化解,它就会消失,你也就不会冉受它的折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这样的现象,邻里之间由于误会或者嫉妒,出现了矛盾,彼此都不让步,都在仇恨着对方,今天我让你损失点这,明天我让你丢点那,以此来达到出气的目的。如你家的小孩打了我家的小孩,明天我就毒死你家的一只鸡。反过来,那家也许会让你损失一只猪,就这样冤冤相报,最后可能会闹}二法庭,成为永远的仇人。 但是事后想想,我们的仇恨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可能得到的是一时的解气,但是却会损失更多,失去好邻里,失去好名声,依然要受怨恨的折磨。当我们遇到“仇恨袋”,最好不要去惹它,越是惹它,它就会变得越大,很日J‘能给自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反而,如果我们选择放弃仇恨,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钊?锋相对,睚眦必报,这样的方式往往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学会放下,学会宽容,才是对自身真正的谅解和体贴。否则你只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明朝的杨翳处理仇恨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杨翳的邻居家丢了一只鹅,怀疑是杨翳偷的,邻居就在门口破口大骂姓杨的。家人听到后,告诉杨翳,邻居在骂你,杨翳却说:“姓杨的又不只我一个,随他骂去。” 旁边的另一个邻居遇到下雨天,就会把雨水放到杨翳家的院子里,使得杨翳的院子深受泥泞潮湿之苦,但是杨翳却告诉家人,下雨了,就不要出去了,随他去好了。 时问长了,人们都被杨翳这种忍让的情怀所感动.一年,一群盗贼密谋要到杨翳家抢劫,结果,村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给杨翳看守院子,避免了遭受损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仇恨,我们不要总想着怎么去报复带给我们仇恨的那个人,用平静的心态对待仇恨,化解仇恨,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Jll是最成功的防守和胜利。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一颗宽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因为一点的小事就让仇恨充盈在你的心里,当你被仇恨缠绕时,多想想这个人平时对你的好,这样就会让仇恨消失、化解。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原谅,给别人台阶下也是在为自己铺路,放下心中的仇恨,前面就是灿烂的阳光。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陆地,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人的胸怀。”也就告诉人们,我们的心胸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宽阔。 4用精神胜利法避行自我保护 《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一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正赶上葡萄成熟的时候,看见架上结满了一串串又大又红的葡萄。从早上到现在,狐狸一点儿东西都还没吃,肚皮早已饿得瘪瘪的,看到了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都流下来了。“这葡萄多圃、多大啊,肯定很甜,我要美美地大吃一顿。”狐狸想。狐狸挺直了身子,伸直了前爪,后爪使劲往上扒,可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连一粒葡萄也没有摘到。于是,狐狸后退几步,憋足了劲儿,猛地跳起来,还是没够着。 一次、两次、三次……狐狸越来越没力气了。它仰起头,沮丧地坐在地上。过了一会儿,狐狸站起来,弹弹身上的尘土,说:“那葡萄又酸又涩,送给我,我也不吃。”后来,它在路边捡到一只柠檬。边吃边说:“柠檬真甜,正合我的胃口。” 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为“不值得追求”的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与此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就蜕柠檬是甜的。这种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日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面临压力而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妨采用这种方式来应对,以免走向极端。例如:某个和自己同时进公司的同事获得了升迁的机会,或是某个哥们儿有了个漂亮的女朋友,而你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艳福”,很嫉妒而又无可奈何,就可以试着像狐狸那样安慰自己,有利于自己维持心理平衡。毕竟,限于自身和外界的种种冈素,我们不可能拥有所有自己想要的美好的东西,与其耿耿丁怀,不如退而求其次。 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酸葡萄效应”可以暂缓心理压力,使心理得以平衡,但在很多情况下,“酸葡萄效应”与“甜拧檬效应”的消极意义也是明显的。这种效应只是一剂止痛药,而不是解毒剂,毒性不除,害处依然存在。例如,有的人明知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却不正面、理性地面对,而是为自身所受的挫折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u。不仅在最终结果上无助十问题的解决,还会导致个体自我萎缩,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容易弱化人的奋进意识,无法正面看待事物及问题,可能会逐步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落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应看到“酸葡萄效应”的消极面并加以抑制,而能否合理、全面地认识自己是关键。然而“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很容易,“静心看自己的世界”很难,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纠正在自我认知方面所存在的偏差。 仟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大干弱势的个体,以保证拥有较强的竞争力,f日^缺陷和弱势是人人皆有、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一时无法接受,就可以通过这种心理机制,使自己的内心保持平衡,使自己不至于陷入悲观的情绪之中,之后再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追问,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的不断自省,实现自我认知的升华和深化。 可以说“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真TF要达到治本的效果,还得进行自我激励,靠自己取得的成果来证明自己是好样的,而不要总是自欺欺人。 5适当地对自己进行善意的欺骗 《世说新语?假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当时正是七八月问,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竞因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无法如期到达。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有没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很远的距离。 曹操沉思一会儿,便快速赶到队伍前面,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很多,顺利赶到了前面的水源所在地。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没有吃到梅子,只是想到,就可以起到!ml舌牛津,润喉止渴的作用。其实梅子就像是一种安慰剂,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进而有了信心和力量。 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也证明,用没有任何药物活性物质的淀粉制成的“似药”,给不知情的受试者或病人服用,居然也u,以起到治病的功效。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反应叫作“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的产生原因大体有两种:首先,患者期待药物起作用的心理激发了牛理反应;其次,患者对所处的医疗环境引起了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而“安慰剂”之所以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丰要是因为它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中获得安慰和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安慰剂效应”是较为普遍的。 例如,美国牙医约翰-杜斯说:“?些牙痛患者来到我的诊所后便说:‘_一来这里我的感觉就好多了。’其实他们并未说假话可能他们觉得马上会有人来处理他们的牙病了,从而情绪便放松了下来:也可能像参加了宗教仪式一样,当他们接触到医生的手时,病痛便得到缓解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安慰剂效应”的实施者在进行“欺骗”,共接受者“上当”了。但是,存某些时候,用善意的谎言安慰人的心灵,也是值得肯定的。例如,某人得了绝症,亲友告诉他只是普通的疾病,可以避免患者得知真相后感到恐惧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总会需要精神的安慰。而用“安慰剂效应”缓和一下情绪,总比没有“缓冲”,直接面对严酷的现实要好。 所以,征生活中适当地使用“安慰剂效应”,适时地装“糊涂”,也未尝不可。这是审时度势后采取的权宜之计,而非一味逃避的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如果是对别人,我们这样做是出于对对方的爱;如果是对自己,我们要在“欺骗”过自己之后,重新鼓起勇气,认真面对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 对自己或者是对圳人的善意的欺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们免受重大的打击,而在保持积极的态度的同时,使自己的现状获得转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安慰剂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个体所接受的心理暗示的强度,类似于我们常听到的“心诚则灵”的说法。所以,尽管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心理和生理机制都相当复杂,如果想对jjU人施以“安慰剂效应”,通过利用现实中的权威,或是宗教中的神,就有利于加强对对方的心理暗示,使“安慰剂效应”达到预期的效果。 6相似的人更容易赢得彼此的好感 有两个素不相识的酒鬼,因为喝醉了酒,在同一辆电车上睡着了,他们都坐过了站,一直坐到郊外的终点站,而此时已经没有返程的电车,两个陌生人谨慎地交谈几句之后.似乎就一拍即合,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这两个酒鬼在一起十分愉快地畅谈起来,逐渐产生了友情.他们一起寻找出租汽车,共同分担车费,一路上的谈话都兴致盎然,并且在以后也经常联系,偶尔还一起喝点小酒。他们都感谢那次坐过站,让自己找到了知己。 为什么两个陌生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一拍即合,结F深厚的感情?首先,这两个酒鬼都喜欢喝酒,彼此趣味相投;其次,都因喝醉,在车上睡着,最终坐过站,可谓是㈤病相怜。因此他们产生了情感足鸣,彼此轻易地认J-J并接受了对方,促进了感情的升华。 由此可见,相似性往往会让人们产牛容易接受对方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心理学家通过调查也发现同年龄、l—J性别、同学历和有相同经历的人更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的I=1标一致的人也更容易相互扶持。从某种意义f:来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于与自身有诸多相似性的人的警惕心和抵触心是比较弱的。 因为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人们更容易有共同晤言,相互间发牛争辩的机会比较少,更容易获得彼此的支持,获得内心的一种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组成的群体,可以更好地共同应对来自其他群『本的阻力和压力。冈此,与相似的人相处,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自我防御的心理,即害怕遭到反对和伤害,寻求认同和帮助。这种心理防御有其.定的必要性,可使自己免受伤害,而在最大限度上获得心理认同和满足。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其实就是受这种心理在人际交往中造成的影响。在社交中,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那么他们之间就比较容易相互吸引,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心理学家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他们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然后把一部分特征相似的大学生安排在一起居住,而把另一部分特征相异的学生也安排在一起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现,特征相似的学生大多彼此接受和喜欢,并且成为好朋友。而特征相异的那些学生尽管朝夕栩处,但仍然很难建立友谊。 这就是因为特质相似的学生们,冈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宗教信仰,对社会时势看法比较一致,更容易谈得来,感情也更融洽,凶此彼此之间的戒备和隔膜很少,有利于做深入的交往;而特质相异的学生们,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戒备&,Ill防范意识很强,彼此缺少共同的语言,很难融合在一块。 在17t常生活。}J,我们经常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1仁句多”,这也体现出了相似与相异给人们心理造成的巨大的差别。不可否认,相似的人们聚在一块,能够增强群体的安全感和行动力量,但是因为缺少小一样的声音和意见,又容易缺少活力,限制发展。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除了要大量结识与自己有相似特质的人外,也要善于和与自己相异的人交往,这样则会发现自身没有的东西,使自己得到补充和提高。 7与外界交流能够使我们获得蒲足 美国的心理学家黑伯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叫做感觉剥夺实验,是指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将人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地隔绝。 在实验中,被试者处在完全静谧孤独的空间里,并且要求躺在床上,只有吃饭或上厕所才能起来。此外,被试者还戴着一副半透明的护目镜,手上戴着厚厚的棉手套,耳朵里塞着棉花,这使被试者几乎什么也看不到,手也没有感觉.也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总之,被试者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 实验结果表明,几乎没有人能够忍受三天以上,即便勉强为之,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都会频频出错,精神难以集中,情绪易激动,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思维迟钝,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若实验结束后的状态持续的时问长,那么人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幻觉。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尽可能多地与外界接触,需要’接受各种刺激,由此形成各种感觉。与外界交流得越充分,那么对社会、人生才有更丰富的体验,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而感觉剥夺状态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害,甚至会带来一些危险。比如生活中的雷达监测员、长途一J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有时候他们会产生轻微的幻觉,看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结果引起一些不该有的事故。高层住宅里的主妇,常独处于毫无声响的房间,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造成的。 我们知道美国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凶为小时候得了猩红热,结果造成她的失聪、失明,继而成了哑巴,处丁一种相当严重的感觉剥夺状态中。但是凭借毅力,她曲i很大的程度_卜^战胜了“感觉剥夺”,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感观体验,即使这非常有限。 海伦在她举世闻名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曾写下这么两段感人至深的话:“我,一个盲人,向你们有视力的人做一个提示,给那些善于使用眼睛的人提一个忠告:想到你明天有可能变成盲人,你就会好好使用你的眼睛。这样的办法也可适用于别的器官。想到你明天会变成聋了,你就会更好地去聆听声响,听鸟儿歌唱和管弦乐队铿锵的旋律;去抚摸你触及的那-切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神经就要失灵;去嗅闻所有鲜花的芬芳,品尝每一L]食物的滋味吧,假如明天你就再也不能闻也不能尝了。让每一种官能都发挥它最大的作月】,为世界通过大自然提供的各种接触的途径向你展示的多种多样的欢乐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海伦-凯勒用她的亲身体验,让我们对感觉的可贵有了充分的认识,她告诫世人,感觉与生俱来,看似平常,但是也要懂得珍惜,因为它对于每个人都特别重要,非常宝贵。 而在现实生活巾,很多人却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f:愿意和外界接触,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一些畸形心理的产生,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等。这样的人因为害怕受到某种伤害,所以刻意地剥夺自己的感受,结果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和结局。为了避免处于感觉剥夺状态中,我们要积极地、尽可能多地去接触社会,尽情地体验人生,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拥有丰富的知识、见闻以及情感,这样才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8恋爱被干涉之后的心理联防 某中学的两个学生,相互都有好感,于是成为同学们眼中公认的一对。刚开始的时候,双方的家长和老师都百般的干涉和阻挠,说服教育,甚至破口大骂,这使两个孩子之间形成了同盟一样坚固的关系。 最终,校长改变了策略,把这两个学生双方的家长、老师都叫了过去。他并没有批评这两位当事人.而是说,他们之间是纯洁的感情,老师和家长都误会他们了,玷污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叮嘱他们在学习上要相互鼓励。 此后,他们之间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就觉得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志向而疏远了,最终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公主王子相差太远而分开。 存很多时候,家长、老师总是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一旦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有此现象,就会劳师动众、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觉得孩子们是道德败坏,选择的是绝路悬崖,粗暴干涉、强行压制,结果却只会使孩子们更加叛逆,更加要在一起,而如果正确地进行说服教育,可能二者发现不合适,就会自动分开。 为什么外部的干涉,反而使其爱情更加牢崮了呢? 心理学家用“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外部的干涉有时候并不能减弱恋人之间的爱情,反而会起到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效果,使他们的感情更加的牢固,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他们反而会更加相爱。 这正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Ⅸ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描写的男女的爱情悲剧,由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有世仇,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双方的认可,受到百般阻扰,但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两人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 心理学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人人都有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而不愿意做受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干涉自己,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将选择的结果强加给自己时,就会觉得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和侵犯。从而产生一种对抗的心理,排斥自己被迫接受的事物,而对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念念不忘。当有外力干涉的时候,两人就具有了共同的语言、命运、遭遇和体验,这将会造成两人同甘苫、共患难的局面,促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对外。 另外,越难得到的东两对人的吸引力越大,在人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而轻易得到的东两或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忽视。 因此,粗暴的干涉,硬性的阻止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呆。在现代孩子的中问,产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更为明智的“静观其变,循循善诱”的策略,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利用爱情自身的挑战,相信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孩子们自身思想和感情的不成熟性就会暴露出来,从而知难而退。 另外,对待婚外恋也是如此,如果受到亲友的干涉、舆论的声讨,他们反而会更加难分难舍,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块儿。而一旦他们如愿以偿,柴米油盐地共同生活,也许会发现原来两个人在一起不过如此,可能还会觉得原来的伴侣更适合自己。 因此,对于很多事情,强制干涉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有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学会因势利导,才会有效地化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而不能意气用事,越是生气,越是阻挠,越不能到达效果。 9说脏话让我们更痛快的心理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在内心极度懊恼、生气、压抑、愤怒的时候,我们就会忍不住说-些脏话,把别人数落一番,把不顺的事情抱怨一通。但是咒骂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内心舒服很多,因为不良的情绪已经得到了宣泄。 现代社会讲究文明礼貌,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一些不雅的言行,不能说脏话,不能骂人打架,当然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从某种角度讲,禁止某些言行,其实也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人们都有攻击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说脏话的目的在f满足那些被压抑了的攻击愿望。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和脏话专家这样解释:“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疼药,因为咒骂能让我们的脑子自由。” 尽管我们从小被警告不能讲脏话,但当我们突遇不顺时还是会骂一些脏话,骂后顿时会感到发泄许多,痛快许多。在这个层面上脏话是有其益处的。越愤怒、越压抑就越需要得到顷刻间的发泄。而脏话无疑是最容易实现,起作用最快、最直接的宣泄途径。要宣泄就要有出lZl,事实上,人们一直也在充分利用身上的出El表达攻击。比如,瞪眼,通过眼睛表达出愤怒和怨恨;还有人喜欢用唾沫啐人,也是一样道理。 通常,人们会对说脏话的男人更为宽容,认为他们不拘小节,甚至有男子汉气概。而且也认为男人说脏话的频率要比女性高。而美国语言学家托马斯’穆雷在记录下4000名,男女-学生的谈话后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说脏话的时间比例一样多。实际上,我们心日中的关于女性不说脏话的观念,只是来自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穿梭于办仑室的女白领形象。而在边远的山村或农村,很多妇女甚至可以站到马路上相互对骂,其运用脏话的娴熟程度足以让男人们瞠目结舌,甘拜下风。当然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则体现出,骂脏话确实是人们的一种本能的发泄,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 脏话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宣泄情绪,还可以代替我们的拳头。有时,我们真想结结实实地把某些人揍上一顿。但事实上,你很少碰过他们,最多也只是骂几句,而且多数还是在背后骂的。这时,这些脏话就代替了你的拳头。因为脏话本身就有许多龌龊、暴力的意思。 打人,是为了让他痛苦,那么将脏话作为暴力、肮脏的信息、传递给他,不是同样达到伤害他,让他痛苦的目的了吗?于是,通过咒骂的发泄,揍人的愿望消失了。在这个层面上,说脏话也能消弭争斗,否则人们早就鼻青脸肿了。 另J'1、,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说脏话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融入团体。刚做武将的人,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学着大碗喝酒,即使是书生也要试着大声骂人。同样,如果你参加朋友的派对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爆粗H,一旦你也爆出粗!C1,就能立刻表明你是“我们的人”,你们之间的谈话是“我们的谈话”。于是,朋友之间的心理鸿沟瞬间被拉平,轻松愉快的氛围即刻形成。 脱口而出的脏话,可以让我们表达愤怒、宣泄情绪、抵抗伤害,同时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益处,才使得这种另类的语言伴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历史。 以众敌寡,逐渐同化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曾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人们都喊着…… 上文所描述的共实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在只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也都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例如,大街上有两个人吵架,本没有什么大事,1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导致交通堵塞。在超市的特价商品区,一大群家庭主妇争先恐后地抢购一些她们未必需要而价格也未必实惠的商品…… 这些就是“从众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为什么会了。生从众行为呢?这是因为,群体成员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人多数人有分歧时,就会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十与群体保持-致。也只有与众人保持一致,才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即使错了,也会因为“大家都这样”而感到安慰。 存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恰到好处地应用从众心理,其实它町以成为一种十分有利的武器,帮助我们起到同化对方的作用,让对方在寡1i敌众的劣势下,不得不妥协,而加入到群体之中来。 从众心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已被商家意识到,并灵活应用到了各种销售战略上。例如,一家卖烤鸭的连锁店,在分店开张时,就会雇用一大群人,围在店门口,制造人气,吸引顾客。再如,向年轻人推销MP4时,就先雇一些学生,让他们随时随地携带着,并装出一副自得其乐、陶醉万分的样子。这种故意烘托出的氛围对其他学生,也就是潜在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这么多人都有,而且这么享受,自己也要去买个MP4。 利用从众心理可以帮助我们集聚众人、增加人气,也可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时,对个别人起协调作用,使之与集体保持一致,可概括为:以众敌寡,逐渐同化。例如,与其用说教的方法强迫孩子读书,不如让他和喜欢读书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刚开始时,他会觉得别扭,不火合群,但久而久之就会被同化,变得喜欢读书。再如,如果想让那些不喜欢发言的职工在会议中开口说话,就可以让?些“引导人”先发言,从众心理会使那些小爱发言的人也不由得采取了“同调行动”,踊跃发言。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会对人们形成很大影响,给少数派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其心理立场发生动摇,最终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被别人同化。有时,我们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则需要制造一种以众敌寡的压倒式局面和氛围,使对方就范。 2利用时间的紧迫感扭转局面 美国的谈判专家柯英,在担任美国某企业的顾问期间,曾被派往日本和某企业进行谈判。 他刚到日本羽田机场,发现代表El本企业与柯英谈判的两名职员已恭候在出口了。他们接过柯英的行李,引导柯英乘上已等候多时的豪华轿车。送至订好的酒店。日本方面的招待令柯英很高兴,在车上闲聊时,一个日本招待问柯英:“您要回去时,我们也会替您准备好到机场的车子,但不知您预订的是哪天的班机?”柯英受到如此礼遇,非常感动,就把回程机票掏出来给日本人看。 此后的前十天里,日本方面绝口不提重要的谈判内容,只是招待柯荚参观名胜古迹。到了第十二天,即柯英要返程的前两天,才开始谈判,但因为当天柯英想去打高尔夫球,又取消了谈判。第二天,日本企业方面又要替柯英举行欢送会,再次取消谈判。直到最后一天,谈判正式开始,而刚谈到重要问题时,送柯英去机场的车子到了。于是,双方在去机场的车内完成了谈判。 毫无疑问,日本方面赢了,柯英所取得的谈判结果是不利于美国方面的。 事实上,柯英把回程机票展示给日本人看时,谈判的胜负已定。因为日本方面把自己要与人谈判的最后时限当作机密,而想办法探知对方预订的最后时限。精明的日本人利用最后时限,事前探得对方的行程表,掌握了最件的谈判时机。 而我们知道,在交涉或会谈的时候,越是重要的案子,越是放在即将结束的时间里,时间越仓促,可考虑的时间越少,对方越被动,也就容易妥协,最终的结果也就有利于我方。这种谈判技巧所适用的情况是:知道自己用于谈判的时间,也探知对方的谈判时间,想办法缩短对方的有效谈判时间,造成对方的被动,可总结为“知己知彼法”。 利用紧迫的心理影响,存时间即将结束前扭转局而,除了“知己知彼法”,还有一种“混水摸鱼法”。所谓“混水摸鱼法”就是,住众多人讨论很多问题,疲惫小堪且无头绪时,自己土动对其进行归纳,引导大家在放松警惕时接受自己的意见,从If1i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会议漫|乏、拖拉,讨论几个小时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与会者都变得不耐烦起来,开始抱怨,发牢骚。此时,有一个与会者突然站起来说:“各位的意见非常多,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他所有的与会者都很感激他,因为他把冗民的会议给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出来,否则,这个烦人的会议还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呢! 然而,当大家回到家里,再重新考虑刚才那个人所说的话,并回忆丌会时所讨论的内容,却发现那个人所“总结”出来的几个要点并不合适,其他的重要问题都被漏掉了。再过几天,人们聊起这件事,都有『-J感。可见,当时那个发言者的话里藏有玄机。因为,他在与会者经过长久讨论,疲惫不堪、放松警惕时,通过“总结”,让大家帮他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真可谓利用了“最好的时机”。 无论是“知己知彼法”,还是“混水摸鱼法”,都是利用了最佳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时间即将结束前扭转局面,并不是在时间即将结束前仓促行事,而是要利用时间即将结束这一事实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tr对方“中套”。对自己来说,时间即将结束前,正是最好时机,最恰当的“火候”,而观察事情的发展就像观“火候”。总之,自己对时机的把握是主动的、胸有成竹的,这样,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制造强大的共同敌人,引起同仇敌忾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敌国,经常交战。一天,十几个吴人和越人碰巧同乘了一艘渡船,但都互不答理。 不料,船到江心时,天色骤变、狂风顿起、暴雨如注,巨浪汹涌而来,渡船剧烈地颠簸着,昊国的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越国的一个老太跌倒在船舱里。老艄公一面竭力掌好船舵,一面让大家速进船舱。另两名年轻的船工,马上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可一时又解不开。而如果不赶快解开绳索,把帆降下来,船就可能翻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乘客们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去解绳索,此时也不分谁是吴人谁是越人了。他们那幺默契,配合得就像左右手。 过了一会儿,渡船上的篷帆终于被降下来了,船颠簸得也不那么厉害了。老艄公望着风雨同舟、共度危难的人们,叹道:“吴越两国如果能永远和睦相处,该有多好啊!"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孙子兵法》中“吴越同舟”这个成语的来历。本来素有恩怨的吴越两国人,在面临更大的敌人,即暴风雨的袭击时,结果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同心协力、合作默契。由此可见,即使是敌对的双方,当面临更大的敌人时,双方也会消除恩怨,同仇敌忾。 这种心理真的很微妙,为此,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来加以证明: 3个人为一组做简单的“撞球游戏”,谁最后被淘汰,谁就是获胜者。显然,这3个人分别构成了敌对关系。结果显示,如果在比赛中,有一个人遥遥领先,那么其他两个人就会联合起来,共同阻挠领先者得分。 了解了人们所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就有町能解除对立者之间的警戒状态,让对方与自己达成一致,获得共赢。例如,具有同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彼此间难免存在矛盾,进而产生纠纷,甚至会演变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如果让对方意识到,如果继续敌对下去,会让某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坐享渔翁之利。这样,对方就会产生一种危机感,不敢再“白相残杀”,让共同的敌人获益。而原先的那种敌刘情绪也就大大减弱了,彼此问的关系也就更加和谐,从而“化敌为友”,积极解决问题,尽ur能实现共赢。 其实,“共同的敌人”也未必真的存在,有些叫候,一r以故意制作一个“假想敌”,甚至可以演“双簧”,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当然,这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否则会弄巧成拙,使对方产牛反感。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共同的敌人”足存在的,但是义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仍需要双方的通力合作。例如,存全球的软饮料市场上,叮『_InJ‘乐和白.事一J_乐是前两强,没有哪个品牌能够挤进去。这就在于可r|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个“宿敌”的默契配合,他们看不到具体的“共同的敌人”,但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无数的敌人。所以,无论两个“宿敌”如何激烈地竞争,都不靠扣…价格战”来挤兑对方,只要防住第三方,他们的市场份额就可以继续维持了,利润也就得到了保证。 在生活中,应坦诚待人,不可钩心斗角。但是,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eLaN,要争取某人的支持,就可以把双方的共同点-tJ。大,找到共同的利益,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对方与自己“同仇敌忾”,这种方法在要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而自己又势单力薄时是有效也有必要的。 4自我贬低,以退为迸 赫蒙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菜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是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可是当他带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原来,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性子执拗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很反感有文凭的人,更讨厌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赫蒙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赫斯特.freT.礼貌地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 聪明的赫蒙听了这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接着又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赫蒙轻易地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要化解对方的小信任感,不能以强硬的口气说“你要相信我的话”,或者说“没有那回事”,这样就相当干只保留了自己的t张,而否定了对方的判断,是一种攻击行为,只会使对方的不信任感更重,更排斥你。 刘于赫蒙的做法,有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其实,赫蒙贬低的是自己,而他的学识如何,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就是贬得再低也不会使A己的学识有分毫的减少。赫蒙所使用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以退求进的“退让计”,通过自我贬低来赢得对方的好感,就好像是跳高,退得远,反而能跳得高。 心理学家认为,在与人交往时,暂时忍让,甚至吃些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运用此法,要注意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而日.表面看来还是为对方的利益着想,以对方观点出发。也就是说,成功的第一步是让自己的利益和意图丝毫不露,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投桃报李”,从而满足你的愿望。 通过自我贬低,达到以进为退的目的,其实是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所大学,以“学生是否需要一般性的教养”为题,请学生做一项问卷调查。在第一次调查时,不给学生太多的资料,只是分辨出被调查的学生是否赞成一般性的教养。一周之后,再把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资料是“?般性的教养对于-个人的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完整人格的培养很重要的”,另一组的资料则是“-般性教养对于专门教育未必有所助益”。结果发现,前面一组对于一般教养的赞成程度,比第一次调查时明最降低,而后面这组的赞成程度却硅著提高。 所以,对于一个事物或是一件事,或是自我评价,如果只强调好的方面,就容易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说出?些不是缺点的缺点,或是并不真的存在的缺点,反而有利于消除对方的不信仟感。例如,当商品进行降价销售的时候,不要只说是为_厂回报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之类的客套话,那样,会让顾客很不信任,心想:“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不是有什么人毛病了,或是要过期了才甩卖的?而此时,如果导购告诉顾客,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有某些瑕疵,把不利的因素公开,就会使消费者的顾虑消除掉,不太介意那些瑕疵的人也就会购买了。 再女u,先给对方一些不利于己的信息,使对方觉得你这人老实可靠,他就会产生想听你继续说的意愿;这时,你再附带地、4i动声色地为自己说些好话,对方在不知小觉中就会受到你的诱导,满足你的要求。 5制造共同体验,使其对你产生好感 温哥华的卡皮诺拉吊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吊桥:全长450英尺,宽5英尺,以2条粗麻绳及香板木悬挂在高250英尺的卡坡拉诺河的河谷上。吊桥来回摆动,令人心生惧意。1974年,埃伦曾在这座吊桥上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站在桥中央,等着18~35岁的没有女伴的男性过桥,并邀请他们回答几个问题,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 然后.在另一座普通的小桥(横跨了一条小溪但只有10英尺高)上,进行另一个实验。再让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向过桥的男士出示同样的调查问誊,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他。 结果显示,走过卡皮诺拉吊桥的男性认为这位女士更有魅力,约有一半的人后来给她打过电话。而走过那个普通小桥的16位男性受试者中,只有2位给她打了电话. 埃伦由此得出结论:在恐怖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动心。因为恐惧激发了生理E的感觉和异样。 后来,埃伦在实验室中再次验证了他的“激活论”。让一组人慢跑10分钟,再给他们看一组照片,另一组条件相同的受试者不跑步,而直接看照片,结果显示,运动后的人更易被照片上的帅哥美女所吸引。 也就是说,任何生理上的“激活”都可能令人更易心动。这个结论后来又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当人们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例如欢笑、焦虑或恐惧的时候,更能发现别人的魅力。而当人们有了共同的体验或相同的秘密,彼此间的关系将更巩固,更亲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男生喜欢带女友到游乐园的鬼屋去玩。其实,这些男生是为了找机会和女友更亲密。这是因为,恐怖感激发了生理上的感觉和异样,会感觉对方更有魅力,也就更容易爱上对方,或是双方的感情会加深。事实的确如此,从鬼屋出来的情侣,比进去之前显得更亲密。 有同样经历的人,容易找到廿^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容易放松警惕,产生亲密的感情。在交朋友时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心理技巧,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即使从未打过交道的人,也可以迅速成为你的朋友。 但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想引起某人的注意却与之没有共同体验,那该怎么呢?要想制造共同体验,可以适当地犯某种禁忌,或违反某项规则,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例如,在办公室里,如果女同事出现了某个小过失,可以帮她掩盖,不让上司知道,这样双方就有了共『百|的小秘密;再如,存考试时,把写仃答案的小纸条悄悄地传给自己喜欢的殳生。 而如果你喜欢?个女生,而义琢磨不透她对自己的真灾态度。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试探一下:找一个普通的女性朋友来配合表演,多次出现在她的而前,让她以为你和那个女生是情侣。然后,你再想方设法与她约会,并适时表达爱意。如果她对你有爱意,便会故意说:“你不怕那位小姐知道吗?”你呢,则故布疑阵:“她不会知道的,只要你不告诉她,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她就会小经意问嗔怪:“你怎么这么花心啊?”此时,你就可以趁机追问:“如果我足?个感情专-的人,你会接受我吗?”如果她回答:“我不知道。”恭喜你,她对你是有爱意的。 制造共同体验,以增进感情的方法,还可以用丁-其他关系,如公司组织集体出游,就有利于使公司的工作气氛更融洽。而多花些时恻和心思陪客户.也有助十双方的合作。 6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 古代罗马的政治家布鲁斯特在杀害凯撒之后有一场演说:“你们是希望让凯撤死,而你们大家过自由的日子,还是希望让凯撒活着而你们都沦为奴隶终至死亡?这两种你们所要选择的是什幺?” 布鲁斯特的演讲,给出了当时长老院的长老们这样两个选择,再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迫使他们从“自由”或“死亡”之中进行选择。而很显然,自由比死亡看上去是更有好处、更有意义的。所以,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长老院最终选择了自由,而布鲁斯特也因此获得了胜利。 其实达就是一种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的攻心战术,它的要点就会给人提供有且只有的两个选择,而且其中的一个选择必然好J二另一个,再没有其他什么选择的余地,于是就可以达到普遍认同,而最终选择其中的好的一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着一些选择,很难下定决心,但足如果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机会,在左右摇摆中浪费时光,此时就要善于把自己引导别无他选的境地,这样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比如,当有人面对着是否该换工作,而7己法下决心,就可以对他说:“你是要换个工作,开拓新的人生呢,还是要继续在这里虚度余生?”对方在这两个选项中,自然会容易做出选择。 设置的两个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还是会让人无法做出决定,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二者皆吾之所欲也”,没有大的差别,很难让人取舍,因此,我们还要强调两个选择中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着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更容易让人做出选择了。 当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时,为了摆脱英国的统治,巴特利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被称为是独立战争的宣言。其实选择一个什幺样的独立宣言,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万一失败,就会遭致不可估量的惨重后果。而且当时的代议员对于局势也很迷惑,于是要人民自己做个决定,巴特利克就采用了两者选一的方法,而且使两个选项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人们都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当时.他说的很多话都成f流传后世的名言,如“要锁链还是要隶属”、“要英国还是要战争”以及“不自由,毋宁死”,等等。 以这种强调两个选项中其中一项的缺点或者优点,使两个选项形成对比,让人们二者选其,在一般的情况F,人们。定会选择你所希望中的那一个。因为已经别无他择了,选其;扣看起来更好一点的是最明智的选择。 虽然运用这种方法也常会发生许多障碍,但对于处于迷惑不决中的人们,则可以迫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选择。例如,当你要说服正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毕、Ik生时,可以说:“与其勉强地进入一家好的单值,却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漠视,进l硐萱受打击,产生挫败感,还不如进入一家自己能胜任的单位,找回信心,发挥山自己的优势,并且得到有效的提高。”像这种说服方式,则可以帮助对方消除疑虑和犹豫,尽快地作出选择。 住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遏剑谈判、竞选等场合,这种场合下,当然是需要做出选择,谁都想让对方选择和自己合作,谁都想要群众选举自己担当职务,但是如果不懂得采取-定的心理战术,则可能会遭受失败。 例如,在某选举大会上,被选举者与共对那些正在犹豫该投票给谁的选民说“选择我,还是选择列’方”,不如对选民说“你们是要选择我,让这个公司更加繁荣呢?还是要选择另一名候选人,而使经济变得更为萧条呢?”这样的说辞显然更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 7相似的经历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这一席话勾起了老总对自己早年的遭遇的回忆,与这位求职者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很耐心地听他介绍完自己的经历,最终根据他的能力录用他为业务经理。 上二文巾所提到的求职青年就是有效运用了“名片效应”。所谓“名片效应”,是指两个人征交往时,如果苗‘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办感觉到你。j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珲距离,更愿意同伯:接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所晓的名片,不是我们用在初识场合来进行自我介绍的小卡片,而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对方在人事、经历、态度、价值取向的扪同或相近,借此取得对方对自己的认同和友好,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做法。这是?种“心理名片”。“心理名片论”队为,n二说服过程中,说服者为了让被说服者容易接受其观点,就现场给他仃]介绍‘些能够接受的并且‘j他们有共同的观点,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为了提高说服的效果,人们在说服过程中常常运jH这种“心理名片”的技术。把自己要说服的主题组织到另外一些能为被说服者所接受的说服中,这样就会使被说服者产生一种印象:说服者的观念与自己是相近的,对方与自己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这种印象有助于造成说服双方意见一致的情境,使被说服者感到说服者是?个他们能接近的、亲切的和有许多共同点的人,从而使彼说服者不知不觉、毫无反感地接受说服者的观点。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就是利用“名片效应”说服了’赵太后,赵太后坚决不肯让爱千长安君去做人质,触龙任和太后寒暄之后,便通过赵太后“走后门”给自己的儿子舒祺找工作,使得赵太后很感兴趣:“丈夫(男人)亦爱怜其少予乎?”触龙就说:“甚于妇人。”太后又说:“妇人益甚。”其实,男人与女人谁更爱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太后已经认为触龙和自己都是爱孩子的人,也就更容易接受触龙的观点。 值得强调的是,“名片效应”的实质是说服者的真诚与权威,这种真诚与权威使被说服者产生了无限的信任和盲目的迷信,以致不加思考地接受了说服者的观点。如果一个缺乏真诚的权威的说服者运用了这种心理名片,其效果就会走向反而。 说到底,“名片效应”就是一种交流的艺术,日的就住}二消除别人的防范心理,疏通与对方沟通的心理渠道,使你我双方形成轻松友好的沟通氛围。无数的事实证明:在人‘j人的交往中,能4i能恰当地使用“名片效应”,其交往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郡应当学会对心理名片的正确使用。这其中,有两点必须把握: 首先,“做名片”,善T-捕{址对方的f■色、,把握,f实的态度,i7.{曼共积极的,你所能接受的观点,制作一种彳丁效n,J心弹稆』|。jC次,“递朽片”,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胖乱片,j童样,你就可以达到目的。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ii:以肢处跸人际跫系具有很人的实用价值。 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随大流而去 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个关于松毛虫的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然后在花盆中撒下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看看松毛虫会不会去吃。但是,一连七天七夜,没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它们只是一只接一只不停地绕着花盆边缘爬行,直到饥饿劳累而死。 为什么松毛虫直至饿死,也没有一只离开“队伍”出来吃松叶呢?这体现的就是一种盲从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说话做事时,其实也有这样的倾向,难免会失去自己的主见,而盲目地跟从别人。 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分普遍,我们总是讲“少数要服从多数”,自己总要站在人多的一边,凼为不管是一件事还是一种事物,选择的人越多,在很火程度上表明它是对的,它是好的,起码它是安全的,即使是受伤害,受损失,也不仅仅自己一个人遭受损失。这样,自己在群体中总是可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但是盲目地随大流其实并不好。 很多时候,人多并不代表正确和安全,而日.,任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的往往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忽略了意见本身是否正确。只是觉得人数多代表了一种说服力,自己也被轻易说服,盲目地参与进去,而不敢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根本就失去主张,完全跟从别人去做。 这样,就像羊群一样。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总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很容易使自己陷入骗局或者遭受失败。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相信别人,f耵要有自己的丰张和意见,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不入俗流,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如果总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而全然不去思考这样做是对是错,往往会使自己遭受损失。例如,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因此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被束缚住,谁别不敢做“出头乌”,谁也不敢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结果导致自身创造力的丧失,使整体也都趋于平庸。这体现了从众心理的一种消极的束缚力。 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生活中有很多不知正确与否的盲从现象,见别人炒股赚了钱,自己也就去买股票;见别人搞网络发了财,就也学着搞网络。当你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以后,却会很小幸地伤痕遍体地跌落下来。与此类似的,“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大家都赌钱,我为什么不赌呢?”“大家都贪污,我为什么不贪污呢?”……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在言行I^为自己找到了依据,却不管这样做正确与否,结果造成了整个群体的错误和混乱。由此可见盲目跟风的害处。 从众心理谁都有,但是我们在从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对象,分清楚真伪,学会在火爆的场面下保持冷静,学会在别人的煽动下有自己的主见,学会判断现象或事件的正确与否,才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你“得寸”可以“避尺"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十分吝啬的财主。一天,一个饥寒交迫的乞丐来到了他家门前,请求财主施舍一顿饭给他吃。财主哪里愿意,他对乞丐说:“你滚吧,休想从我这里骗走任何东西!” 乞丐见财主如此吝啬,只好说:“既然你不愿意赏我饭吃,那让我进屋烤烤火怎么样?刚才下雨把我的衣服淋湿了。再说,借你的火用一下,你叉没有任何损失。”财主想想也是,于是就让他进门烤火。 乞丐边烤着自己的衣服,边对财主说:“饿了好几天,肚子咕咕叫,你借我一个铁锅可以吗,我想煮石头汤喝。”财主很奇怪:“石头也能煮汤喝?”乞丐说:“当然可以,不信我演示给你看。”财主就叫人拿来了铁锅,于是,乞丐在炉子上架起了铁锅,从路上捡了一块石头洗干净以后,放在锅里烧水煮了起来。煮了一会儿,乞丐尝了尝锅里的水,说:“味道不错,要是加点青菜就好了。”财主叫人拿来青菜。汤快烧开了,乞丐又尝了尝,说道:“要是加上一点盐和调料,那味道就更好了。”财主立即叫人拿来一些盐、葱和香菜,还顺便让仆人收拾了一些碎肉末放在了汤里。结果,乞丐成功地从财主那里弄了一锅汤,痛痛?『夹快地喝了个饱。 如果乞丐只是靠自己的乞求,是不可能得到美味可口的汤喝的,但是乞丐却想卅了煮“煮石头汤”的绝妙主意,先是得到了锅,然后是青菜、盐和调料。他得寸而进尺,一再让财主满足自己的要求,其实他所利用的就是一种“臀fJ槛”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上,“登门槛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微不足道的小要求之后,往往会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i'IN-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就能够顺利地登到高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变化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给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并不会给自己造成夫的损失,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又发生作用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去说服那里的住户同意在房前骧立一块写着“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两个助手在第1个居民区直接向住户提出这个要求,结果却遭到很多住户的拒绝,接受他们要求的人仅仅只有17%。而当这两个助手到第二个居民区的时候,首先是请求这里的住户在-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一个很容易做到的小要求,几乎他们拜访的所有住户都在请愿书上签下了字。于是在几周以后,他们又一次来到第二居民区,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立标语牌的要求,结果,这次却有55%的居民接受了这个要求。 同样都是竖立标语牌的要求,在两个居民区实验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当居民在赞成安全行驶请愿书上签字的小要求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言行前后一致,只能也同意接下来这个大一点的要求。 先跨进J’J槛,再慢慢图发展,运用这个方法往往能够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利用这种心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化拒绝为接受。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大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在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至0目标。 3是什么让你的感觉变得麻木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当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左右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试验者才会察觉出重量有差距。如果让他右手举着600克的砝码,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他才能感觉到重了。再加重,还是一样,当右手举的砝码越重.左手上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由此,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定律,叫做“贝勃定律”。贝勃定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只有施加更大的刺激,爿‘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感觉。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从生?舌中发现“贝勃定律”的具体体现。比如,一份报纸一育卖1元钱,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即使一份报纸实到1.1元钱,人们也不会有太人的感觉,但是如果原本1元钱的报纸突然变成了10元‘份,人们就会感到“怎么这么贵”,真是无法接受;而一台原价为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如果涨了50元,人们则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说明能否产生强烈的效果,‘j人们原来所接受的心理刺激有密切关系。如果原来一份报纸卖9元,涨到10元,人们也不会觉得无法接受,如果原价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突然涨T2000Tfi,人们就会感到刺激很大,无法接受。 所以,心理先后接受的刺激度的差距决定其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有xi-1:B,有落差,才会产生强烈的效应。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周围的人都与你的生活条件差不多,你就不会有别的想法,觉得自己很满足;如果你身边的人一个胜一个地比你富有和成功,你就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好。相反,如果你到了贫困地区,看到很多人生活得都很艰苦,你就会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和自己的母亲因为一件小事吵架后赌气离开了家。女孩在外逛了一天,肚子很饿,于是她来到一个面摊儿,想要吃一碗面,但是却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面摊儿老板很好心,免费给女孩煮了一碗面。女孩十分感动,对面摊儿老板说:“我们不认识,你对我都这幺好。可是我妈妈,却对我那么绝情……”说着就哽咽着哭了。 面摊儿老板看着女孩说:“你这小姑娘,我仅仅是给你煮一碗面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帮你做了十几年的饭,难道你就不应该更感激她吗?”女孩听到面摊儿老板说的话,整个人一下子就愣在那里了!她心里想:是啊,妈妈辛辛苦苦地养育我那幺多年,我非但不感激她,还因为小事和她吵架,真是不应该啊! 女孩后悔了,知道自己错了。于是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去。快要到家的时候,女孩远远就望见了疲惫而焦急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妈妈终于看到了女孩,对她没有一丝的责怪,而是忙喊:“饭早就做好了,快回去!看你冻的!”此时,女孩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相比而言,陌生人fl然没有亲人和朋友对内己好,但是我们在“贝勃定律”的影响下,却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错觉。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陌生人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而对于亲友的帮助,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而不能凭感觉论事,误会或者伤害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用新招吸引人们的好奇,弋 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很贫穷,最后只好到街上去乞讨,求路人的施舍。但是,很奇怪的是,当一个路人拿出1美元和10美元让他选择的时候,小男孩只拿了1美元,不拿10美元。起初人们以为小男孩是因为心地善良.而不好意思接受人家更多的钱。但是,后来又有人故意这样让小男孩选择的时候,小男孩还是只拿1美元,不拿10美元。于是,人们开始判定这个小男孩是个傻子,不’匿得钱的大小。结果,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拿1美元和10美元放在小男孩面前,让他选择,小男孩始终不拿10美元,只拿1美元.于是,不断地有人来试,小男孩可以不断地得到一个又一个1美元. 为什么小男孩不拿10美元,只拿1美元呢?难道他真的是傻子吗?当然不是,小男孩不仅不傻,还}-分聪明,他正是利用这种方法,使人们不断地试探他,使他获得更多的1美元,最后可以获得很多的钱。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拿了路人10美元的话,就跟其他乞丐一样_了,路人也就不会故意拿钱来给自己选择了。小男孩正是把握住TAff]的“好奇心”,故意只拿1美元,束吸引路人的注意和尝试。同时,小男孩还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如果他选择拿10美元,就不会吸引,Mfl,因此他选择放弃了短期的10美元收益,而获得了一个长期而源源不断1美元的利益。 那么,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仃J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学诡计呢?那就是在重复的心理博弈中,我们要学会创新,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创造吸引力,做长远的打算,而不能为厂短暂的利益而重蹈别人的“覆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走别人走过的路,觉得这样稳妥、安全。lq是在重复的博弈中,总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模式,All失去新鲜感,甚至产生厌倦,而学会创新,学会用新的模式来代替它,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短期的和长远的利益对比,选择长远的利益。就好比乞讨的小男孩一样,一次要1美元,就可以获得100次,或者1000次这样的机会,甚至更多;而每次都拿10美元的话,则可能只获得几次,这样的话,前者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有一家新开的餐馆,虽然装修豪华,但因为周边的同类餐厅很多,没有引起人仃J的广泛注意,没过多久,就陷入困境,面临倒闭。但是餐馆经理突发奇想,改变了以往的经营模式,却使餐馆迅速地起死回生,甚至生意变得格外红火。 经理简单地把餐馆重新装修了一下之后,把餐馆名字改成了“选择餐馆”,代表餐馆最人的特点就是“随您选择”,顾客进了餐馆可以先选择专门为自己服务的服务员,可以随意选择包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特制餐具,可以选择厨师,可以选择进厨房亲自掌勺做菜,而且到最后用餐结束之后,还玎J以自己选择付费,A已觉得这顿饭值多少就支付多少。这种奇特新颖的模式招来了许多有好奇心、有个性的吃客。 付费的选择,可能会使有的顾客钻空子少给钱,但是经理却认为,一般那些善于选择的顾客都是好奇心很重的顾客,也是很要面了的人,即使你让他自己选择付钱,他也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大多数是合情合理的,而且餐馆的一切费用都是公开、透明的,顾客也不会故意耍无赖不付钱。因为抓住了顾客的心理.因为模式的新颖奇特,这家餐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或者与人交际的时候,?定要注意这种心理,利用别人的好奇心,增加自身的吸引力,选择长远的利益,不贪图一时的收益。 “说你行,5你就行"是复么回事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了两组大白鼠用以实验,并事先告诉学生们,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十分聪明,另一组很笨。而实际上,这两组大白鼠并没有什幺差别。但是学生们都相信了他的话。过了一短时间以后,他让学生们带着这两组大白鼠进行穿越迷宫的实验,看看哪一组能最快-itsl食物。结果却发现,“聪明”的那组大白鼠真的比“笨”的那组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这也应验了他之前的结论。 为什么明明没有聪明和愚笨区别的大白鼠,到最后真的变得聪明或者愚笨起来了呢?原因其实就在于:当被告知这些大白鼠一组“聪明”,一组“愚笨”之后,实验的学生对“聪明”的大白鼠比较和蔼友好,而对待“愚笨”的大白鼠去'IJTP<粗暴。对动物而言是这样,其实扩展开来,对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对待别人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以及采取的行为,也是会对别人的发展造成影响的。 为此,罗森塔尔还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来到一所学校,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做了一次智力测验。测试结束后,他交给老师们一个名单,并告诉他们说,班上的这些学生很有潜力,属于大器晚成者,学习成绩有望得到提高。之后,他就离开了学校,很久没有再和这单的老师以及学生接触。而那些选出来的很有潜力的学生,其实只是他从班级里随便选出柬的几个很普通的学牛而已,他们与班上的其他学生并没有什么硅著的不同。八个月后,罗森塔尔义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对那个班级的学牛又进行了一次测验,结果发现,凡是他所列出名单里的学生,学习成绩个个比其他学牛进步得快,他的预测神奇般地应验了。 为什么会产生“说你行,你就行”的神奇效应呢?其实,原因在于老师们对名单上的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另眼相看,在学习中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及更加积极地期望和赞扬,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自身的信心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在这个效应里面,“期望”是发挥出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老师的期望,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进步与否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这种信念和赞美对人们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之为岁森塔尔效应。“岁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寄予合理的期望,给其以公平的、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当然,推而』、‘之,这种积极效应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是能起到好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父母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对待员工的时候,老板不要总是对员r要求过于苛刻,动呵;动就批评、惩罚,要学会给予员工积极的鼓励,只有员工有了自信,才能激发起积极性,才ittl造更大的收益。 不管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都要把学牛、把人才当成宝贝,就像雕塑家总是把不受重视的树根当成宝贝,把它们带叫家,精心雕刻,恰当着色,烂树根就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特征、充满艺术价值的根雕艺术品。在雕塑家眼里,这些树根都有个性,都是宅贝,都能创造成艺术品。树根尚且如此,那人更应该如此,我们要有雕塑家的思维,要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彳一。 6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一些跳蚤放在一个玻璃杯中,虽然玻璃杯的高度是跳蚤身高的几百倍,但是它们还是很轻松地跳了出来。可见,跳蚤的跳跃能力是超强的。 接下来,生物学家将这些跳蚤再次放进玻璃杯中,这次他们在玻璃杯上加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跳蚤当然还是试图从玻璃杯中跳出来,但是,“嘣”、“嘣”,这些跳蚤重重地撞在了玻璃罩上,马上就摔了下来。接着,它们继续跳跃,不断地跳跃.但是结果是一样的,每次都会撞在玻璃罩上摔下来。 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不再努力地跳那幺高了,而是主动地调整了自己的跳跃高度,不再去撞玻璃罩,只是在罩下自由地跳跃。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很久,当生物学家把玻璃罩去掉以后,跳蚤却还是以低于玻璃罩的高度跳跃,而无法从瓶中跳出来。 为什么跳蚤会渐渐地变得无法跳出玻璃杯呢?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它们在受到阻碍之后,自动调节了自己跳跃的高度,并H.久而久之适应了这种情况,小再改变。我们常常会说:“目标决定高度。”跳蚤是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受到了挫折,遭受了失败,而学乖了,jJ惯了,麻木了,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没有了当初强烈的好胜一b,默默地接受了失败,承认了自己的无能,最终一次次降低自己成功的标准,渐渐地变得平庸。就像失去了“跳”的勇气的跳蚤,虽然它们有跳的能力,却无法跳出玻璃杯。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名叫费罗伦丝?柯德威克的妇女,在1952年7月4日清晨,来到加卡塔林纳岛上。她从岸边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21英里以外的加州海岸游去。如果她成功了,她将会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而在此之前,她已经成功地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是当时横跨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今天,她来到这里,向自己发起了一项新的挑战。 但是,这天的天气似乎不是太好,海上大雾弥漫,海水也十分冰冷,冻得她身体发麻。但是,她还是坚持地向前游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有很多人可以从电视上看到她,关注着她能否成功跨越海峡。 15个小时过去了,她被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又游了一段距离之后,她还是选择了放弃,叫人们把她拉上了船。然而这时,目的地其实离拉她上船的地点只有半英里而已。她其实是完全可以成功到达彼岸的。从寒冷中慢慢复苏的她知道这个事实以后十分沮丧,她告诉记者,其实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柯德威克因为失去了目标,而最终功败垂成。可见,只有拥有目标才能够鼓足干劲,拼到最后,一旦看不到目标,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就会失去动力,而使自己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可以追逐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日标,才能激发斗志,勇往直前。如果我们总是自我设限,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在心中已经为自己默认了一个高度,那么我们也只能是在这个高度之下挣扎,而无法取得突破。 7让自己达到全神贯注的境界 有一个关于牛顿的故事,牛顿有一次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却还在工作,似乎已经忘记请朋友吃饭的亨。朋友不好意思打扰他,就坐在饭桌旁静静地等着他,等啊等,过了好长时间,饭菜都凉了,还不见牛顿忙完,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玩笑,把自己吃剩下的东西用盘子扣在桌子上。 夜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些饿了,就停下工作走进饭厅准备吃晚饭,可是他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骨头,他好像恍然大悟似的,自言自语地说:“噢,原来我已经吃过晚饭了!”说完,他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为什么人们专注地想问题或者做事的时候,常常会废寝忘食,忘记其他的一切,甚至连A己吃过饭没有都不记得?这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表现,当人们专心地、全神贯注地去思考一个问题,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努U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到他,他似乎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专心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和能力。从古至今,无论是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很多成功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做出突出的成绩,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因此,如果我们赞叹、羡慕、向往和崇拜天才人物的成功,如果我们自己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成绩,就要善于培养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因为,专心致志是成为天才的必备素质,也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的体现。 “专心法则”是成功法则中卜分重要的一项,它其实就是心理学意义上讲的注意力的集中问题。推广开来,注意力集中包括精力的集中,思维的集中,智慧的集中,能力和能量的集中。当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人的各项能力就会提升到极致,本能地摈弃-切干扰,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这样,小管是在学习还是l:作中,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做集中兵力。两军交战,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战争,他们之间较量自然是整体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对抗。但除此之外,战争的胜负还决定于指挥者具体的军事指挥。 即使敌方的军队很强人,人数很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以少胜多,这就涉及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的应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第?反应总是害怕,进而退缩,而没有想到集中自己的力量将其克服。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和战争一样,要解决问题,必须一个一个解决。而在解决一个一个陋J题时,必须相对地集中我们的力量。在学习中、_1:作中解决任何?个问题,也要相对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精力。如果我仃J总是把我们的精力、时间和思维分散到太多的事情上,恐怕哪一件事情都无法真正地做好。就像一个军事家,将自己的兵力分散在一个广阔的审间中,任敌人集中兵力来打击自己,那样结果只有失败。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上课的时候,既想听老师讲课,又想到教室外面玩耍,结果自然没办法听好课。因此,在学习以及工作中,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不能够存一个一个具体的日标上予以集中,我们就很难解决问题,不会有高水平和高效率。只有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去实现一个目标,这样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投入其中,并取得不凡的成绩。 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甲、乙两个学生做一份试题,但是只让他们做对50道试题中的一半,学生甲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而让学生乙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问他i'il两个学生哪一个更聪明一些?结果却发现.大部分的被试都认为学生甲更聪明。 两个学生做对的题数是一样的,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偏见呢?其实,这是因为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首因效应m_zⅡq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足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而,45秒钟内就能广: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很强,它持续的时间也比,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r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要大很多。被试者在看甲、已两个学生答卷的时候,都是从第1题顺序看到第30题,而前15道题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在被试者的脑海中形成第一印象,被试者会依据这些印象做出判断,这样被试者就会感觉甲学生对得多,If『:i乙学生对得少,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甲学生比乙学生更聪日月一些。 很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有失公平的。但是在首因效应的作用下,我们常常会以此来判断人和事物,所以,第一印象则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你能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就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存之后的交流和相处中就会更加自然和顺利;而如果你给对方留下的第-1;1]象很糟糕,可能就无法获得对方的好感,使得交际难以进行下去。 首因效应矗: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我们所应用。l:kkn,年轻男女去相亲的时候,总是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穿得千干净净的,说话做事都特别注意,目的就是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还有我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官员往往要侄上任之初努力做好事情,为自己奠定好的形象,树立威信。这都是利用首因效应争取优势、占得先机,以免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首因效应”体现的是一种先人为主的效果。这种先人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虽说第一印象靠初步的、表面的信息就做出的判断,难免失之偏颇。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的感觉走,因此,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大学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来到某报社求职,他对总编说:“你们需要编辑吗?”总编说:“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幺排字工人、校对呢?”“不,对不起,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听到这样的话,毕业生反而很开-0,他说:“那幺,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就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的广告部工作。” 这个毕业生通过自制的一个牌子表现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很好的“第?印象”,因此,成功地引起总编的极大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善于运用首因效应来为自己争取优势,占据先机,会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9不要总是把自己当做女王 一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先回到卧室,把门锁上不出来。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f]。 丈夫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地回答:“女王。”里面既不开门也没有任何声音。她只好再次敲门。丈夫又问:“谁?”女王回答:“维多利亚。”里面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再次敲门。丈夫再问:“谁?”女王放下架子,柔声地回答:“你的妻子。”这一次,fl打开了。 为什么jL夫不给女王开门,不给维多利亚开『J,而给自己的妻子开门?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身份的问题。维多利亚以女王那种居高临下的身份来面对自己的丈夫,丈夫自然难以接受,而当她放下了架子,回归到妻子的身份,实质是学会了尊重和让步。夫妻之间争吵是难免的。而一旦发生分歧,我们就应该学会让步,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来处理彼此的关系。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会根据情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不会总是以一种身份、一种腔调去面对所有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人物的角色是复杂的,一个人会同时扮演很多个角色,就像维多利亚一样,既是万民敬仰的女王,又是亲爱的丈夫的妻子,还是自己父母的女儿,是一群儿女的妈妈,但是一旦离开了皇宫,回到家就是丈夫的妻子,如果这个角色转换不过来,还以女王的身份去对待丈夫,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在公司是职员,在路上是行人,在商店是消费者,在家是爱人和家长,如果你以同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去面对所有的人,那将会出现十分糟糕的混乱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场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角色,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使足女王,回到家中也得变回妻子的身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摩活在世问的变色龙。我们要善于询问自己“我是谁”,并在具体的环境和氛围之卜.,确定自己的身份,使自己以正确的身份去面对正确的人。否则你将无法被别人接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具体环境中的角色和身份,弄错了,就会对自己的社交产生不良的影响。类似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你的朋友结婚,请你当伴娘,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夺人眼球,比新娘子还耀眼,那你就会喧宾夺主,没有当好配角;如果你当了官,在机关可以打官腔,而如果存外遇到自己的老同学,说话时就要特别注意别打官腔,因为你们是朋友,不能以上级的身份来对待,否则对方会很反感。 面对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对象,你一定要找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适合的身份,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是准,该怎么说,该怎么做,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举止动作。如果找不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往往就会“费力不讨好”,或者因为不得体,不合适,伤害了别人,使自己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f舌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为了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只社会“变色龙”,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何去把握和拿捏,则需要我们认真地揣摩和体会,去摸透人们的心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才会使自己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做起事情来更加顺利。 大千世界,人心各异 一个屋子里住着这样的两个人,他们的性情、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因此,这两个人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有时候甚至是大打出手。 一天,A从外面回来,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赶路心情急躁,刚一进门就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屋子里闷热烦躁,于是就把门和窗都打开了。8正在睡觉,本来就感到有点冷,看到A把门窗都打开了,很生气。就责怪A没有考虑到他,要求A把窗户关上。但是A#b时感到闷热难耐,如何肯关。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非要关,一个却非要开着,争持不下,闹了半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吵了一下午也便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A从外面买来一个纸质的年画,兴高采烈地拿回来给8看,以为8看到后会很高兴。但是刚一进家门,立刻遭到8的反对,8认为应该买绸质的或者类似油画的那种,认为那种看起来高雅,耐脏,脏了还可以洗洗,挂起来也很有档次。A听到后立即反驳B,他认为那种很贵,没有画的感觉,也没有这种纸质的漂亮,而且那种一张能买这种好几张,何必花那冤枉钱呢。两个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俗话说,人心如面,各不相同,生活就是有形形色色的人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存在。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不同的性格构成了我们的大千世界,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我们要承认,也要接受,这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外在表现。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人格是指持久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两个是人格相同的人,即使同卵双生子,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 既然生活中人的性格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就要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接受它,还要适应它。我们要学会敞开心胸,不强迫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承认和自己有不一样意见的人是存在的。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学会退让,不必斤斤计较,一味地强求,只能是白寻烦恼,钻牛角尖,学会用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能固执己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孔子尚且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要学会为他人考虑,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各种各样脾性不同的人,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生活中,我们常看剑,有些人比较谦虚好学,虚怀若谷;有些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有些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些人蛮横无礼、自高自大。这些人的性格都足不同的,我们就要学会接受他们,求同存异是建立彼此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接受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看透别人的心思,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性格是各/fi相同的,但是也有?定的处同之处,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共性,人们可能对很多事物有着戈同看法和观点,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共性,使人类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所以看人不能干篇一律,学会接纳不问,才能在更加具体的环境巾读懂别人,了解别人的牌性和心理,从而求|一】存异,有效地实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小能接受别人的不同,就可能陷入孤立的境地。 2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一个小池塘的边上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小青蛙。蝎子想过到池塘的另一边,但是蝎子不会游泳。于是就央求小青蛙带自己过到池塘的那一边。蝎子对小青蛙说:“劳驾,你可以把我带到池塘的另一边吗?” 小青蛙回答说:“我当然能把你带到池塘的另一边,但是,目前的.睛况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的时候,用毒剌扎我,那我不是死定了。” 蝎子说:“不会的,因为我在你身上,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会被淹死的,我怎幺能刺呢?你就放心地带我过池塘吧。” 小青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蝎子虽然狠毒,但是它的性命却在自己的身上,它至少要顾及一下自己的性命。于是一J、青蛙也没有过多考虑,就答应蝎子背它过池塘。蝎子伏在小青蛙的身上,开始横渡这个池塘,走到一半的时候,蝎子伸出了它的毒刺,刺了小青蛙一下,受伤很严重的青蛙大声责问蝎子:“你怎幺能刺我呢,你也不想活了吗?这样对你有什幺好处?” 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我也不想刺你,但是我是蝎子,我必须要刺你,这是我的天性。” 蝎子使用它的毒刺,这就是它的天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这些持续稳定的品性,就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也是每个人基础心理因素的体现,即人的个性。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它会伴随人的一生。这一点,每个人在心里可能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一旦自己形成.个想法,别人是很难改变的。 其实,人的心理特征也是很复杂的。它是一个人多方面特征的综合。人的性格就像是个球体,没有具体的方向,但是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就是个网,无论怎么转都不会改变圆这个事实,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一个将军在何时表现都是将军的特征,一个乞丐再怎么改变,都不会表现出将军的特征。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长久以来积累而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样就会不自觉地想要改变对方,这样心理以及衍生出来的行动,往往会刺激对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f日^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产生矛盾,即使想要改变对方的一些恶习,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而不能强制改变。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例如在夫妻关系中,都希望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都在试图改造或者改变着对方,但是这种改造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味地想改变对方的性格,最终可能导致婚姻的失败或者出现巨大的裂痕。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一个人想改造另一个人,想把他变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可能收效不是很大。因为人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以及观念,这些都是不愿意让人改变的。如过对其强行改造,就会造成感情上的冲突,甚至是不欢而散。谁想改造谁,谁想占有别人的思想,最后只能是失败的,无意义的。 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如果我们想拥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我们就要从小注意自己性格的培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包要尊重别人的性格特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个被人欢迎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取得更大的成功。 3人们为什么喜欢做白日梦 存现实生活中,火白天的,有些人往往会想?些异想天开的美事儿,还忍不住心里偷着乐,我们把这种没有依据的、一厢情愿的行为,叫做“做白同梦”。f日^是,即使不是睡着,但是想想美事,总会让人神魂颠倒: 比如,你坐在力、公桌前,但却想象着,继承了一夫笔钱,炒了老板的鱿鱼,在他惊愕的眼神中昂首而出;或者,你刚发表完一个演讲,正陶醉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或者,你止和前夫共进晚餐,许多年前,他抛弃了你,rf『j现在却失魂落魄,祈求你与他复合…… 这种情景在牛-活巾刮空虬惯:清醒,却又心不在焉,因为你正在做着白日梦。 有一位律师,在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前一天中午,他去超市购物。因为没有零钱,收银员就找给他两张当天晚上出号的足彩奖券。他把奖券随手塞进口袋里,回到办公室。可整个下午,整个人却无法像往常一样工作。他的眼睛盯在文件上,脑子里却是另一副景象:自己真的中了大奖,并筹划着使用这笔巨款的每一个步骤,内心充满了欣喜与激动……这种景象反复出现,甚至让他?F-疑,还有没有必要为第二天的考试做准备。 白日梦既可以让人赏心悦爿,也可以令人沮丧、愧疚、抑郁或者恐惧。两种白Et梦我们都会经历,这取决于我们的情绪和环境。据估计,只有3%的白日梦会集中存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上,比如遭遇一场恐怖袭击,或是丢掉L作。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的白日梦往往想的都是好事。 通常人们都认为做白口梦是痴心妄想,是浪费时间,而心理学家的观点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人们的精神活动有一半时间会花在白Fl梦上,它会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揭开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恐惧。白El梦是一扇通向创造力的大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甚至帮助我们实现潜能。 日本著名心珲学家河合隼雄曾对作家村上春树说:“正是有些人不能再讲故事_广,所以他们就有了心理问题。”故事的本质就是某种白日梦。白日梦是一个l一”矗要的临床心理治疗主题,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基础。白口梦的fl:川2-就是可以提前规划我们的生活,提醒我们将要发生的事,帮助我们熟悉新的环境,给未来做计划,审视过去的经验,让人们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即使是负性的事件,也不会产生太人的消极影响。 英国心理学教授克利夫?阿纳尔说:“白Fl梦中经历的虚构的负面事件,并不会让我们产生忧虑,反而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检验一下如何能做得更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白日梦其实是对自我心理的一种宣泄和解脱,是一种自我的体验和满足,它可以帮我们舒缓紧张的情绪,让自己的思想放松下来,因此,它可以说是我们自身的一种心理防御机能。有时候,白日梦本身就会产生治疗的效果。做梦者可以通过想象改变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开心。重温那砦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愉悦感的白日梦,可以帮助我们应付现实生活中难以克服的局面。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住消极的白日梦中,对解决情绪问题反而不利。 当我们在面对压力、挫败和单调时,我们会做逃避式的白日梦,它能让我们转向另一个世界,一个理想化的情境,使自己得到些许的满足和安慰。因此,它也是?种有益的自我交流的方式,有利于化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4为什么你感觉社会不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人们诸多的抱怨: “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人家什幺都不干,轻轻松松地就赚好几十万,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只挣那幺少的钱!” “唉,老天瞎眼了啊。为什幺成功的总是别人,而不肯给我一次机会呢?” “命运就是这幺不公.我经历这幺多的苦难,还是一事无成,而身边的人却都比我做得好f” 人们为什么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呢?其实这是人们的一种不满情绪的宣泄,但同时也反映了人ffJ的一种错误的心理视觉。这些人把同光过多地集中在向己所受的苦难,以及别人所获得的成功上,而看不到别人所经历的挫折。过分地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就会产生这种抱怨心理.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任何学习,都不如一个人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因为它能使人更深入地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人得到提升、锻炼,从而为自己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岁曼‘罗兰曾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你只有感谢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或事,才能体会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视角不同,心态不同,人们看到问题的观点就小同,因此产生的心理反应也是不-样的。庸人在苦难面前只看到了自己的疼痛,所以抱怨,而天才在苦难面前看到了希望,因此学会了感谢。 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曾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输得起才能赢得起。因为只有学会承担苫难,才会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开会。在会上,上帝取出一样东西,对大家说:“我有一样礼物想赐给各位,如果你喜欢这件礼物,就请把它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 一听到还送礼物,动物们争先恐后地挤到了上帝的面前。可是当上帝把礼物拿出采放在地上后,动物们却突然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去拾礼物。原来上帝的礼物是一对毛茸茸的翅膀。 “谁会背这么重的东西呢?会很累的。”动物们心想,于是叉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这时,一只小乌走过来,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应该不会亏待我们的,这个看起来笨重的东西,或许是一种恩赐。 于是,小乌就把地上的翅膀拾起来,放到了背上。然后,小鸟轻轻地试着挥动翅膀,没想到不但不感觉沉重,反而还轻盈地飞上了天。许多动物目睹此景,心中后悔不迭。 大家认为会增加负担的东西,反而使小乌轻盈地飞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是挫折、打击或是挑战的事件,事实上却能赋予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挫折是一个人的炼金石,许多挫折往往是好的开始。养成“珍视挫折”的意志习惯,把它当作财富,而不把挫折看成是重负,才会造就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历经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地摸爬滚打,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与考验,丝毫不用奇怪。因此,与其抱怨,不如学会承担。 5 V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故意迟到 守时对很多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变成了难题。世界上有多少像钟表一样准时的人,就有多少迈着方步走出家门,随后又急匆匆赶到公司,成为慌张的破门而人者。 为何那些迟到的人总能让别人陷于等待的焦急境地?他们一面表达深深的歉意,一方面又乐此不疲。这些迟到的人究竟想向他人传递怎样的信息呢? 通常,我们会以为迟到是人的通病,堵车、回去取东西、临时有事、记错时间,等等,都是我们搪塞迟到的最好理由。但是当你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守时的人似乎总守时,他们总是有足够的时间;而迟到的人总是迟到,他们似乎总是时间不够用。对后者而言,不管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如何妥当,好让赴约变得从容,但他们仍旧是最后一个来到约会现场。 对此,法国心理学家让一皮埃尔?温特认为:“迟到有多种含义.但备种形式的迟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迟到者让自己因迟到而‘引人注目’。迟到者以迟到来自视高于别人,因为毋庸置疑,别人在等待中会不断地想到自己。”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恋爱中,男女双方约会,女方在约会中总是要求男方准时到达,而自己迟到是卜分普遍的现象,她们总是会故意拖延一段时间,想要看看男方等得着急的样子。女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心理学家让’皮埃尔‘温特解释说:“迟到者在做一种诱惑的游戏,就像女人存与情人约会时总要迟到那样。这种迟到的行为也可能会反映出一种更恶劣的态度,就是强迫别人去想自己。作为缺失的对象,迟到者就是想要成为别人渴望的对象。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自恋的表现,这种自恋使他们无法尊重别人。”女方想要男方想着自己,这样的心理没有什么错,但是迟到的行为却往往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因此,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产生矛盾。因此,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此外,人们迟到还有另外的原因:很多人总是觉得,姗姗来迟的总是重要人物。 某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他办事自信果敢,思维敏捷。不过他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上班迟到,开会踏点。但是每次迟到,他总是这样对别人说:“那些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人,大多是不自信的人。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他每次都是这样半开玩筻地回应着75'】人的提醒,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让人等待”同样也意味着“让人痛苦”。迟到的人总会让别人处于焦急的境地,直到他的出现才把别人从这种“痛苦”中拉出来。因此,对一些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殊地位,迟到变成了权力的象征。但是这样终究会莽成不良的习惯,让人厌恶。 迟到也“J能反映的是?种内心的恐惧:一个人独处的恐惧,1种对空缺的恐惧以及面对?种状况的恐惧等。心理学家艾聂斯-帕叶指出:“人在等待的状态下,脑子里就会充满想象。而一旦回到现实中,就会有空缺感。”行为心理学家让娜?8.布尔卡和雷诺拉?M.阎也称这种状态为“挫败感”。例如,在面试之前因为准备不足,因为内心恐惧而迟到。 在经常迟剑的人当中,极力追求完美的也不少。低估自己、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等令他们痛苦不堪,所以为了逃避失败,他们宁愿逃离与别人进行比较的场景。再三的迟到就是一种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常常来自希望事业与家庭都非常美满的压力。 人们为什么良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只花猫站在窗前.看见大雁从高空飞过。心想:大雁活得多自在f哪像我,爬床底、钻黑洞、捉老鼠,顶多在院子里溜溜……于是它叫道: “大雁,您等等。我有话说。” 一只大雁落下问:“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猫说:‘‘我活得很不自在……”大雁问:“你有什幺不自在的?主人给你准备了食品,你每天可以睡大'12。我们可倒霉了,冬天向南飞躲寒冷,夏天往北飞避酷暑。而且在飞行时不能乱了队形,否则会被头雁啄瞎眼睛。真羡慕你啊。” 花猫说:“那我们就换换吧。你把翅膀给我用几天,然后在这儿体验下我们的‘幸福生活’。”大雁答应了,把翅膀脱下来交给花猫。花猫安装好翅膀后,怎么也飞不起来。它叉爬到十层楼顶往下跳,结果摔得好惨, 大雁在厉子里,觉得胸闷、气喘。肚子饿了.却不想吃猫食盆里恶.。的食物。花猫回来了,大雁问:“怎么样?”花猫懊丧地说:?c别提了。你这翅膀不好用。还是待在房子里好。”又问:“你休息得可好?’’大雁说:“我差点被憋死,还是在天空翱翔的好!” 大雁和花猫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都不满意,而一直认为对方的环境更好。但是真正互换以后才发现,别人的环境也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这就反映厂人们的一种攀比心理,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状况去和别人对比,然后对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表示不满,并因此感到痛苦。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当然,导致攀比心理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生 一 一 客观原因即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差别。例如,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柜无盈币,仓无余粮。这样明显的物质、金钱、权力的差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难免让人心中不满,愤愤不平。 主观原因则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看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例如,总是看到别人生活的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其背后的艰辛;住审视自己的生活时,又只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而看不到令人羡慕的一面。这样也会对自己的现状越来越不满,而对别人的生活表现出十足的羡慕。 攀比心理会导致人们产生某些不良的心理,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缺乏理性的分析,况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产生嫉妒、愤怒、仇恨的心理,对人对己都很不利。但攀比心理如果是从正面进行的积极的比较,则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人们在理性意识驱使下与人进行正当竞争,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所以,我们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进行正性攀比,而要避免认知偏差,避免陷入负性攀比的泥淖之中。善于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对个体预期H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否定,消极的思维模式,避免产半自卑心理。减少横向比较,多进行纵向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从而增强自信,减少受挫感。即使发现差距,也要善于用行动巩固实力。而不是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 7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 汉献帝时,董卓专权,滥施杀戮,并有篡位的野心。他的势力很大,身旁又有骁勇善战的叉子吕布,很难除掉。由于这“父子”都很好色,司徒王允决定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 王允宴请吕布,并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他。吕布一见绝色美人,喜不自胜。改天,王允又设宴款待董卓,席间又让貂蝉献舞,又把貂婵赠予董卓,董卓假意推让一番也就美滋滋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