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现实来源于带有主观评判性的过去资料。顺便说一下,并非所有这样的资料都是负面的,不应这样认为。我们常常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是非常美好的。客观现实来自于实际的过去资料。相对于“经过分析的资料”,你可能会称之为“原始资料”。我自己则将客观现实称作“看到的现实”,我把主观现实称作“扭曲的现实”。为什么我不使用和医学界相同的术语呢?为什么我要创造我自己的用语呢?因为我的用语更能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传统医学的模式并不承认存在着第三种现实。我的模式表明,在扭曲的现实和看到的现实之上还存在着别的现实,我称之为终极的现实。当我开始用这种模式来看待生活时,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了。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我们的真相从何而来(4)第三种现实的存在,能使所有人都有可能极大地改变他们的生活。不只是改变他们的生活,而且是转变他们的人生。请注意第二个现实——你客观观察到的现实,相对于你主观经验到的现实,确实可以改善一个人的经验,而优秀的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但请注意第三个现实——实际发生的现实,相对于我们所看到的正在发生的情形,可以极大地影响你的人生,有可能你永远也无需再忍受内心煎熬的折磨。佛陀就是这样生活的。基督就是这样生活的。所有真正的大师就是这样生活的。尤伽南达就是这样生活的,一行禅师就是这样生活的,还有西方的大师,例如斯蒂芬·莱文,艾克哈特·托勒,拜伦·凯蒂和玛丽·奥马里等也都是这样生活的。这些人已经理解了,有人说,他们已经掌握了生命。我已把这种理解用我自己的话说出来。对我来说,这一点很明显:要真正很好地利用心智(并因而在最高层次上体验生命本身),我们就必须超越常规的治疗模式。现代心理学的架构能够容纳的灵性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有的话)。也就是说,它无法容纳上帝和灵魂。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这与最初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给我们提供了一点线索。“Psyche”源自希腊文,意思是“灵魂”。“logy”也是希腊语,意为“知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psycho+logy=灵魂的知识,古希腊人都知道,所有健康的行为都源于灵魂的知识!我在本书中所使用的架构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我用来研究和影响行为的模式是建立在灵性基础之上的,它的基础就是theo+logy,即:上帝的知识。这会不会让治疗变得更有效?你觉得呢?我认为,第三个现实即终极的现实,由于它来源于实际的真相,所以它最终不仅会为正在发生的一切提供解释,即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前两个现实都做不到这一点)。一旦我们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发生(比方说,突然的改变),利用心智的巨大力量,再加上永远保持清明的灵魂,我们就不仅可以改变对正在发生的事物的经验,而且可以去创造对将要发生的事物的经验。这就是人类进化的下一步。而人类无需等待很多年才能迈出这一步。你,你自己,只需几分钟就能迈出这一步。事实上,只需读完这本书的时间。最美妙的是,你无需同意我对上帝的观念就能这样做。你根本无需相信上帝,你是自由的。这本书并不要求你皈依宗教。我并不想要在这里说服你任何事。我只是想和你分享一些工具。你会知道,它们对你是否有用,但你无需相信什么才能运用它们。但你要知道,如果你运用这些工具,会改变的不仅是你对自己此刻正在经历的人生改变的体验。这些工具也将影响你此后生活中的所有改变,当你告别人世时,你将会经历所有改变之中最大的改变。当你离开人世时,将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和你将意识到的事,将完全改变你看待你整个人生的方式。你会以一种更大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件事,你会怀着爱与接纳去看待每一刻,你会怀着谅解和同情去看待每一个错误,你会怀着甜蜜的骄傲和温柔的喜悦去看待每一个成就,并最终愿意接纳和拥抱你自己壮丽华美的人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对话就是要将这种视角呈现出来。就是要将它从那时带到此时。我还记得我父亲说过:“要是当初就知道……”而我们要“现在”就知道“未来”才知道的。激动人心,对吧?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像光一样在世界上行走所做的准备。你不再迷失,生生世世的流转已经结束了。因此,当厚厚的尘埃被从表面擦拭干净,那个你所熟识的你必定会消散。让这束光成为你的话语和你的沉默。让你生活中的哀伤离去。让爱你的人爱他们自己。当你这样做时,让大地震颤,让星星燃烧让天空开裂。虽然这是痛苦的,但你注定会知道,你就是光。——《你注定》埃姆·克莱尔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蛇、狮子和人类(1)我们就要来到本书第一部分的结尾。我们第一部分的谈话深入探讨了心智的运作机制,这样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经验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通过探索灵魂的系统来改变你创造改变的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深刻理解心智的运作机制,我们就不可能解释第二种更为激动人心的工具是如何运作的。如果心智没有灵魂给它提供燃料(也就是说,动力),那么无论我们如何彻底地解释它,我们都不可能充分利用心智。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生命这两个部分都有其本身的目的和功用。我们只有运用生命自我展现的所有方式作为抵达终极现实的手段和途径,我们才能真正活出生命。所以,我们现在要更进一步,来到对物质生命探索的最后一个层次,因为这最后的探索将让我们面对一个可以改变的人生,它将会让你在前面几章中所读到的变得切实可行,这是你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到那时,我会再回过头来谈论你和你此刻的生活经验。从一开始我就假设,此刻你正处在人生的重大改变之中。我希望你现在已经发现,奇怪的是,我们对这种改变的体验有可能与你实际看到、摸到、尝到、听到或闻到的无关。正是你过去的资料形成了你关于它的内在真相,而正是由你的内在真相产生了你的思想、情感和经验,而它们又形成了你如今的现实。你是处在一个扭曲的现实、看到的现实、还是终极的现实之中?好吧,你可以凭自己的感觉知道这一点。如果你感觉糟糕,你就是身处于扭曲的现实。如果你感觉不错,你就是身处于看到的现实。如果你觉得幸福,你就是身处于终极的现实。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心智在寻找什么样的与此刻的资料相匹配的过去的资料。但现在,让我们来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此时此地的资料,而你的心智却无法找出与它相匹配的资料,那会怎么样呢?我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一直在和我一起思考,你有可能已经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了。答案是,这种情形几乎不可能出现。我刚才说,在过去的资料中找不到与此刻正在发生的事相匹配的资料,这种情形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你此刻正在体验的经历都是你以前经历的某种翻版。当然,它有可能会一直追溯到你的婴儿时期(因此,这种资料也许并不在你有意识的记忆中),但它却存在于你的资料库中,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拿我自己的情形为例,我至今还生动地记得,当时我还不满两岁,我站在自己的婴儿栏杆床中,大人正训练我用便盆。这时,我想要上厕所。我叫我的妈妈,想让她把我从栏杆床里抱出来。她当时在另一个房间里。她听到了我的叫声,答应道:“宝宝,我马上就来。”但她并没有来。我又叫又喊,开始哭了起来。她一直答应着我,她马上就来,但我等了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她在另一间房间里干什么,但她显然不愿被打断。糟糕的是,那一刻正是我最需要她的时候。我知道她听到我了,因为她已经答应了我。但她就是不来,我感觉被遗弃了。她为什么不来呢?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要翻越栏杆……我现在仿佛还能看到自己正努力想要让自己的脚跨过栏杆……但却白费力气,栏杆太高了。我出不去。“妈——咪——”我最后一次大叫道,却没有用。最后,我哭得像个泪人一样,我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弄脏我的尿布。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蛇、狮子和人类(2)你看,我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现在我能明白这一点。但在那时,我并不知道。就在那时,资料被存储起来。你明白了吗?你清楚了吗?大人一直告诉我,大孩子要用便盆。当我没能做一个大孩子,我就感觉天塌地陷了。直到今天,我一直不得不面对被遗弃的问题。你觉得这是我编造出来的吗?这就是它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心智是如何运作的。它并不知道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区别。我无法抹去这段记忆。事实上,这些年来,我越是想要忘掉它,这段记忆就变得越发不可磨灭。当然。我是在将它烙在心智之中。正如我前面说过的,这台机器上并没有删除键。因此你的心智无法从过去的资料中找到与现在正在发生的相匹配的资料,这种情形几乎是不可能的,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非常小。你的心智会竭尽全力找出与之相匹配的资料,因为你的心智知道,你的生存就取决于它是否找出可以与此刻相比较的资料。否则你如何知道自己要怎么进行下去呢?但是,让我们假设,心智就是找不到,此刻发生的情形是如此独特,如此不同寻常,如此新鲜,以至于你真的无法从过去的记忆中找出可以用来与之相比较的资料。别担心。你的心智会在你记忆的“分目录”中搜索,这些资料被保存在意识的第一层之下,它们存在于你的分子编码,或你的“潜意识”中。这被称作是你的细胞记忆,或有些人称之为本能。“是战还是逃”的反应以及其他本能反应就是在这里作出的。实际上,你的心智首先进入这个分目录。它这样做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手段,以防你没有时间思考。当任何外在事件发生时,你的最初冲动就会本能地作出反应。然后,如果你确实有时间思考,还记得我们前面谈到过这一点吗?我们说过,这只需花几秒钟时间。你可以决定你想要如何回应,而不是不加思考地作出反应。回应是一种奢侈,反应是即刻的。而当你作出回应,你总是知道,你从来不是在对此刻正在发生的事作出回应,你是在对你的过去作出回应。这样你就明白了……如果你的过去确实无法提供与你现在的资料相匹配的资料,那么,你就会回到你的本能那里,这也是过去的资料,这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过去资料。正是你的直觉把你推向你的未来。它对你说,如果你想要有未来,那你就要聆听你的过去——即使这是一个你无法有意识记住的过去。你的细胞记忆,这个“分目录”,储存着你的整个人类历史。因此,如果与你在生物遗传上有关的任何人曾经遭遇你现在正在经历的资料,你就可以立即获得这样的资料。这是爬行动物的头脑在运作。是什么?没错,我说的是,爬行动物的头脑。而这一切,所有的一切,都直接与你今天正在体验到的经验有关。每所学校里都应该开设这门简短的心智运作机制的课程,这样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并且能够创造我们所梦寐以求的生活。所以接下来就是我们在本书第一部分中的最后一课,以及一段对它加以说明的对话。把书放下,让你的头脑休息一下如果你已准备好了,那我们就继续。最后一课:你神奇的头脑心智的工具就是头脑。这个神奇的装置已经经历了进化历程的数个发展阶段。最初,我们拥有一个爬行动物的头脑。接着,在此基础上,物种的进化产生了一个哺乳动物的头脑。最终,我们进化成了人类的头脑。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蛇、狮子和人类(3)我想在这里感谢伊尔奇·李博士(Dr.IlchiLee),我现在与你分享的是他的天才和洞见,他是一位来自韩国的大师,我极力向你推荐他的数本有关人类头脑的著作。爬行动物不会进行价值判断。它不会接收来自此刻的资料并将它与相似的时刻相比较、分析,看看它们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作出决定,如何基于相关的价值评估作出回应。爬行动物对一切事物都作出本能的反应,其信息储存在细胞中,它是遗传的。只要外在刺激相同,它这一次的反应和下一次的反应就会是相同的,改变只是出于千百年进化的需求。这种本能反应是即时的,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有同一种类的蛇反应都是相同的。人的心智也是即时运作的,但同样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挥更多的功能,因为我们的头脑功能已经进化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的头脑也储存着我们自己独有的详尽资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心智会像你一样。所以,尽管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员,但我们不会对同样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一条蛇不会体验到愤怒。这你知道吗?你不能让一条蛇“发怒”。你也不能让一条蛇“开心”。一条蛇只是永远处于它所是的状态中,它就是一条蛇。在此意义上,它已经完成了它的进化历程,现在正在充分体验其完整的存在。人类也同样走在通往完整的旅程上,但我们还没有完成我们的旅行,我们还没有来到我们进化进程的终点。我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也有一些人类学家相信,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进化之旅。他们认为,人类已经进化到了顶点。事实上,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生物学家所公认的观念。2009年3月的《发现》杂志在一篇封面报道中谈及这一点。特约编辑凯瑟琳·麦考利夫是2009年艾丽西娅·帕特森新闻学术奖的得主,她一直在研究从石器时代到现在人类的进化。“这种观点已变得根深蒂固,它实际上成了一种教条。”麦考利夫写道。然而,她也表示,现在也存在一些重大的分歧。她告诉我们,一个研究小组指出:“过去的一万年多年来,人类进化的速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上100倍。”这种观点与我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在我们的星球上,改变正在成指数级增长。这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我前面提到过的沟通速度的加快,并且,麦考利夫深具洞见的文章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假设(见《发现》杂志2009年3月期的《我们还在进化吗?》)。所以,我的假设是,人类依然在寻求完全成为真正的自己。我观察我自己,我也观察人类,我觉得似乎我们甚至连一半的路都还没有走完。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连一半的了解都还没有达到。这种观点可以是令人沮丧的,也可以是令人高兴的,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顺便说一句,对于生命中的一切,也同样如此。拿我来说,我就觉得兴高采烈。人类是神奇的,我们还有一半的路要走!明天的潜力会带我们到梦想所及的地方,并且更远。但是就此打住,让我们还是返回到我们对头脑的解释。相对于一条蛇,一头狮子则拥有哺乳动物的头脑。它能够并且确实会体验到愤怒,请不要验证这个理论。我向你保证,这是准确的。但一头狮子并不会评判:“我的愤怒是不是有道理?我的愤怒是对还是错?它是不是恰如其分,还是过于夸大?我今后应该同样这么愤怒吗?另一头狮子会怎么想?”狮子不会问自己这些问题。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三章 蛇、狮子和人类(4)人类的头脑已经发展到第三个层次。人类接收资料,将它与其他资料相比较,集中回应资料的方式,衡量所有选项,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的结果,判断哪一个结果最好,并告诉身体如何作出回应,所有这一切都在一秒钟或一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不可思议,对吧?但是,即使你的脑袋里装着这样神奇的电脑装置,你的心智所选择的回应方式却有可能与此刻毫无关系。问题在于,许多人都还没有学会运用心智的所有能力,包括思考先前资料中所没有的信息的能力,来对任何特定情况作出回应。很少有人会考虑运用这同样的机制即人类头脑,来创造他们所喜欢的情境,而不是忍受他们所遭遇的情形。我们大多数人的可怜的心智所做的是,从我们最近(今生)和遥远的过去(生命进化历程)中找出记忆和潜意识记忆,它将这些资料倾倒入我们的现在,同时将它们投射进我们的未来。这个快如闪电的过程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思想”的能量形式,并让它运动。我把这种现象描述为:能量+运动(E+motion)。出于讨论的目的,我把它简称为:情感(Emotion)。这就是宇宙的创造力。我想,我需要再说一遍。这就是宇宙的创造力。可悲的是,大多数人认为,情感是他们所无法控制的东西。事实上,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情感是可以选择的。心智选择以某种方式感受,情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行为。只有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做到我所描述的那样……运用情感来创造我们所希望的情境,而不是简单地对我们所不得不忍受的情形作出反应。我们会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讨论。我们已经详尽地探讨了如何改变你的情感。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概括:改变引发这个情感的想法。要改变想法,就要改变引发这个想法的真相。要改变真相,就要在任何事发生之后立即运用你心智的最大潜能,搜寻你资料库之外的资料来为你的真相建立基础。同样,这也是本书第二部分所要讨论的。为了让你理解如何利用心智来超越心智,我在这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已在此深入探索了心智的运作机制。现在,你是否能更清楚地看到,工作坊中的那位女士就是这样做的?只要稍加引导,她就做得非常之快。另外,她也同意,她很有可能将来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而无需任何提示或帮助,因为她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在做什么。她有意识地看着自己如何将自己断定为糟糕的过去资料倾倒入现在,将她对父亲的记忆投射到现在。明白了这一点,她就是在做灵性导师玛丽·奥马里和其他人所谓的“亲眼见证”。工作坊里的这位女士亲眼见证了她在自己的心智中创造的一切,并简单地作出一个新的选择。现在,她再也不必这样做了。我所描述的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转向一个新的想法。因此,我和其他人例如艾克哈特·托勒和玛丽·奥马里,在这个世界所做的工作,有时被形容为新思想运动的一部分,这真是恰如其分。新思想运动就是为了提升意识,提高觉知,从想象的真相提高到显现的真相,并从扭曲的现实跳跃到看到的现实。对于工作坊中的那位女士来说,一旦她停下来思考,我绝不会以任何方式伤害她,我并不是她父亲,这一点就会变得十分明显。要做到这一点,她只需更加仔细地观察,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她的心智最初给她的信息。正如人们常说的,三思而行。因此,要改变你对事物的想法,你只需做到三思而行。当你面临巨大的改变,通常你就心怀恐惧,许多人就会告诉你“不要多虑”。我告诉你的和他们告诉你的正好相反。我是一个可贵的存在,我没有很多时间。我们,都是一种可贵的存在。只要我们以为我们有很多时间,我们就没有。太多时间被浪费于奔走问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叫什么名字?”如果你还不知道或如果你已经遗忘,那就静下来,深入内在并回答这个问题。你,是一个可贵的存在:告诉我们,你的名字。——《可贵的存在》埃姆·克莱尔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一个扭曲的现实(1)好,所以我们现在明白了,改变你的思想很简单,多想一想,三思而行,专注于此刻。我们何不举一个实例,一件此刻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来看看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好吗?首先,我想要创造一个情境,用来向你演示专注于此刻的过程,这样你就会真正明白我们要怎么做。现在,我们都已知道,存在着三种“现实”,存在着扭曲的现实(你认为正在发生的一切)、看到的现实(你所看到的正发生在你眼前的一切),以及终极的现实。终极的现实是指,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本来如是”,为什么它会发生的“本来如是”,以及你的“本来如是”。我们也知道,这些现实来源于三种不同的真相:想象的真相,显现的真相,实际的真相。请看下图:金字塔每一层中小字体的文字是你对此刻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的思想起点。大一号的粗体字则告诉你,这些起点会把你带到哪里。如果你希望改变你此刻的生活经验,只需将起点向金字塔的上方移动。这是一个尽可能高地提升你的觉知的过程。现在,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此刻你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那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个假设。比方说,你刚刚失恋了。我们用这个例子只是为了加以说明,你可以把我们在这里运用的相同公式用到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去。好,现在,比方说,是你的恋人提出了分手。当你的恋人最后一次走出你家门的那一刻,你的心智就开始运作。首先,你的人类头脑搜索所有过去的资料。它分析你生活中过去所有自己感到被冷落、被抛弃、被遗弃的时刻。它从以前的经验中(包括你妈妈把你留在摇篮中,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会回来)找出所有资料,包括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和实际的过去资料,并对信息加以比较。现在,有一点你应该知道。你的心智最关注的是负面的、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因为这种资料正是你的自我,即此时此地正在运作的心智所不希望再次体验的。所以,你的头脑审视这些负面的、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将它们添加到当前的资料中,并将它们混合,由此生出一个想法,它引发了一种它认为会有益于你的情感。这就是:悲痛欲绝。这让你下跌至金字塔的更低层次,将你从看到的现实下移到扭曲的现实。总之,你感觉糟糕透了。正如我前面描述过的,即使你以前从来没有被人拒绝或抛弃过,但别人(你的祖先)却有过这种经验,所以你还是会基于负面的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来产生思想和情感。人类的细胞记忆中会有这些负面的资料,它来源于你爬行动物的头脑。如果你不小心,就可能由此产生一种本能反应。但现在,还有另一种可能,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与你当前经验非常相似的过去经验,而你的过去经验是一个美好的经验,那又会如何呢?如果与当前资料相似的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中有好消息,那又会如何呢?请记住,并非所有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都是负面的资料。你的一些过去经验也可能被视为是相当正面的。所以,如果带有评判性的过去资料告诉你:不要担心。你已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又会如何呢?这肯定会改变你此时此地对正在发生的改变的体验,对吗?这将消除负面情感,并产生一种正面的经验,对吗?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一个扭曲的现实(2)好,如果我们都从我们的“正面的”评判性的过去资料中学习,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但会有一些几乎不易觉察的情形发生。心智可能会带来这种正面的资料,但它会不加理睬,就仿佛这种好事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请记住,你的心智总是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过去“坏的”资料上,而极少会关注过去“好的”资料,因为这就是心智的工作。为了确保你的安全和生存,你的心智已被这样设定好了程序。就此而言,可以说:“好消息就是没消息。”你明白了吗?你听进去了吗?这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在事情发生改变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什么出错了,第一反应就是事情是多么的糟糕,告诉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这真让人讨厌!如果可以扭转这种倾向,那岂不美妙?如果在大多数情形中,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有什么事做对了,所关注的第一件事是事情是多么的好,告诉自己的第一件事是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那岂不美妙?有些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别人会认为生活是美好的,而他们却觉得生活是如此艰难。在我九岁时,我父亲告诉我:“儿子,现实点,别做白日梦了。”当朋友们看到我不在乎或干脆无视有可能的坏结果,他们就会说:“什么,你是不是疯了?”而我的回答是:是的!如果想以我现在告诉你的新方式来体验生活,你就必须跳出你的心智。至少一小会儿。至少直到你已经对心智是如何运作的有了很好的理解,对你如何能够改变你的真相有了很好的理解。当你改变了你的真相,你就能改变你的思想,当你改变了你的思想,你就能改变你的情感,当你改变了你的情感,你就能改变你的经验,当你改变了你的经验,你就能改变你的现实!因此,让你自己对正在发生的事三思而行。正如艾克哈特·托勒所建议的那样活在当下,这样你就能将你的觉知从想象的真相提升到显现的真相。如果你能这样做,你就会对正在发生的一切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让我们来看一下。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假装”你失恋的例子中运用这个技巧会生发什么样的情形。注意你此刻的感受,你就会知道,你已经创造出以下扭曲的现实:我被抛弃了/现在我又形单影只了/这真是太糟糕了/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没有对方,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不可能幸福了/这样结束是不公平的/我受到了伤害,我永远也不会原谅……现在,我请你思考一个非凡的问题,一个可以改变你的世界的问题,一个可以通过改变思想背后的真相来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来改变你的情感的问题。这个改变人生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可能我正在体验的现实并不是真的?一开始,这个问题也许看似愚蠢而毫无必要。你当然了解你自己的感受,你一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想从自己正在体验的感受中挣脱出来,你的心智就会和你争论。睁开你的眼睛,看看你的四周!它会大叫。你被抛弃了!你又形单影只了!这个人离你而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你会伤心的!你会难过的!这真是太可怕了!但是,如果你有勇气继续问这个改变人生的问题,最终你的心智会和你停止争吵,并至少再次审视这一切。它会三思。你的心智会在你头脑中大叫:“嘿,不要三思!不要三思!”因为它知道,如果你这样做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要评判,只是怀着好奇心和同情心(正如玛丽·奥马里所说的),然后温柔地坚持你要三思而行,你会再次审视一遍,然后才将你的经验烙进你的记忆。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第二部分 第十四章 一个扭曲的现实(3)你的心智最终会与你合作。你可以真诚地训练你的心智与你合作。在这里,你必须要像大师教老狗学新把戏一样。你必须有一个大师的心智。休息一下回味一下你刚才所读的内容,然后再决定,你是否想要继续读下去,还是休息一会儿,以后再读。如果你已准备好了,那我们就继续。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场对话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在你今天的生活中,你正在面对什么。当然,我们用我们“假装”的例子,因为我此刻不能和你直接对话。所以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假装”的例子,但要以我们的新方法,让我们将你此刻的遭遇限定为你所看到的,而不是你对它的感受。如果你参加了我的工作坊,我就会说:“请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而你可能会回答道:“我的伴侣刚刚离开了我。我被抛弃了。我现在形单影只了。”而我会说:“我明白了,你的伴侣离开了你。这是你亲眼所见。这是看到的现实。但是,你有没有被‘抛弃’?你是不是‘形单影只’?这是你所看到的,还是你在自己所看到的之上添加的东西?”而你可能会回答道:“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我什么也没有‘添加’。我被抛弃了。这是事实。我形单影只了。这是实情!”于是,对话就这样开始了……“真的吗?‘被抛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被拒绝,被冷落,被遗弃。你认为它意味着什么?”“被谁呢?”“什么?”“被谁拒绝,被谁冷落,被谁遗弃呢?”“被你所爱的人!被你的伴侣!被一个你认为将与你共度余生的人。”“好吧,在你的想象中,你又给这个词加入了新的含义。”“你在说什么啊?”“客观地说,‘被抛弃’的字面意思是:被所有人拒绝、冷落、遗弃……这才是‘形单影只’。这是你所看到的现实吗?这是你所看到的你此刻身处其中的情境吗?”“你是在这里玩文字游戏。你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想要证明你的观点。”“不,你才是。是你在玩文字游戏,这样你就可以证明你的观点。你是在告诉你自己什么,用你富有情感的语言,而非你所目睹的事实。”“嘿,你把我搞糊涂了。”“不,是你把你自己搞糊涂了,是你想象的自我把你搞糊涂了。你所接受的是一个想象的真相。但是,不要觉得很糟糕。这相当正常。但你有没有想要改变这种经验的意愿?你愿意改变这种经验吗?”“我想是的。”“你想是的?”“好吧,好吧,我知道了。我愿意改变我的经验。”“很好。现在,请告诉我,你此刻所看到的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被抛弃了吗?”“是的,我的伴侣抛弃了我。”“很好。还有谁抛弃了你?”“对不起。你有没有听到我的问题?”“我听到了你的问题。”“那好。那么,还有谁抛弃了你?”“没有别人。”“没有别人?”“是。”“所以,你并没有真正‘被抛弃’,即完全、彻底地被别人冷落,绝对是形单影只。你只不过被一个人遗弃了。”“是的。但这就足够了。”“确切地说,这足以让你感到伤心。但这足以让你感到完全被遗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