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经济]小趋势-2

作者:马克-佩恩 字数:59465 更新:2023-10-08 21:35:04

这样,向527团体捐款的大捐助者和日益强大的精英捐助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新型捐助者群体--统计数据表明,他们的想法与选民的想法毫无共同之处。他们不仅与选民的想法不一样,而且把讨论引向了更加表面的问题。过去的精英们创办了大众广播公司(PBS),但是,今天的精英阶层是不会收看大众广播公司的节目的。正文 第37节: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1)  关于领导集团彻底脱离大众的经典描述,是暴君尼禄(Nero)在罗马城发生火灾时仍然在弹琴作乐,不过我们现在的情况还没有达到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另一面却更加清楚地证明,选民不是傻瓜的原则,是完全适用于大众选民的。与以往相比,大众选民的思想更加敏锐、见识更加广博、受教育的程度更高,而且,他们更加实在了。所以,如果能把喋喋不休的精英和不切实际的记者的那些说法抛到一边,你就能够与某些非常聪明的人对话。  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  轻度精神失调的孩子  如果只有一小部分美国人能上大学,人们对学生们的不同"学习方式",或者说是学习障碍本身,就不会那么担心了。如果你不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那么你就会有很多其他的谋生手段。  但是,目前美国大部分高收入的工作,都要求大学毕业的文化水平,而大部分大学又把高水平的思维作为录取学生的要求,于是,人们对学生们的阅读、写作、拼写、推理、记忆和组织信息的技能,忽然间更加关心了。结果,有大量的年轻人被诊断为患有学习障碍、精神失调和以前未予注意的其他病症。  当然,不应把有学习障碍的年轻人混同于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孩子,令人遗憾的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孩子的数量也在增加(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数量自1992年以来已经增长了九倍;而在1977年到2000年之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儿童的数量激增了138%)。不,大部分今天被诊断为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所表现出的微妙症状,在一代人以前很可能就是一种未被注意到的症状,对这些症状的认识,因对儿童发展以及对家长与学校的研究的加深而更加深入了。  差别早在孩子们学步的时候就已经清楚地表现出来了。一个孩子,在25年前可能被认为是"易激动的",现在就可能被诊断为"感知综合机能障碍"(SensoryIntegrationDysfunction)。患有这种症状的孩子,或者感知意识过度,或者感知意识不足,所以他们会认为灯光太亮,声音太响,或者是感到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  一个孩子,在25年前可能被认为是"运动能力低下"(Non-athletic),而在今天,很可能被诊断为"动作计划"(motor-planning)有问题,或者说是在身体运动的计划和实施方面智力低下。  新的精神失调的类别在不断增加。所以从孩提时期,到儿童时期,再到少年时期,孩子们被诊断为患有阅读、书写、说话、倾听和计算障碍的人数,简直可以说是像爆炸一样在增长。根据联邦残疾人教育法(Individuals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Act,IEDA)关于"特定学习障碍"的定义,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的数量,在过去的30年里增加了82%。  我们发现了更多可以叫得出名字的病症,是不是恰恰由于我们对这方面的问题更加关注呢?这个问题没有人能说清。环境和其他因素很可能是造成病症激增的原因,但是,只要对孩子们的状况进行更细致的考察、命名和分类,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病症,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是什么人在积极地推动这样的考察呢?当然是有钱的人。虽然不同收入的家庭都会出现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但是,热衷于探根究源的实际上都是中上阶层家庭。(说到底,除了他们,谁会认认真真地花费金钱和时间去找出自己孩子的智力仅仅为中等的原因呢?)  今天,大部分学费昂贵的精英学校,不仅有老师,而且还有在每一个孩子的重要发展时期负责关照他们的"学习专家"。现在,阅读、写作和算术运算一般都要包括对注意力、感觉综合和动作计划的关注。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具有反讽意味的结果,虽然在低收入社区,"特殊教育"(specialed)常常表明不能从事学术职业;而在富人社区,到了12岁还没有职业治疗师、演讲教练或者是社会情感顾问,实际上却意味着父母的疏忽。  以"学业能力倾向测验"为例,1990~2005年间,在参加测验的考生中,获得额外答题时间的人数翻了一番,在全国200万考生中足足有4万多人。这样的测验是不可以随意要求增加答题时间的,提出增加答题时间的要求,必须要有心理医生出具的证明考生具有学习障碍的文件,还要有该心理医生为该考生中学期间所有常规考试出具的增加答题时间的证明。谁能得到所有这些证明材料呢?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有时间和有金钱的家庭,他们能够请得起专家,可以负担评估和治疗的费用(当然,他们也是断定额外答题时间必要技能的积极推动者)。正文 第38节: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2)  2005年,有4万多参加"学业能力倾向测验"的中学生获得了额外答题时间。这一数字相当于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德克萨斯大学(Texas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大学(th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北卡罗来纳大学(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弗吉尼亚大学(theUniversityofVirginia)、奥拉尔·罗伯茨大学(OralRobertsUniversity)、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University)、德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TexasA&MUniversity)和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入学新生的总数。  有钱人在哪里,产业就会跟到那里。大量关于父母的研究表明,课后辅导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40亿美元和年增长率为15%的产业。(目前在全国拥有1000多个网点的)西尔万学习中心(SylvanLearningCenters)和卡普兰教育中心(Kaplan-ownedSCORE!EducationalCenters),不仅为努力学习的十几岁的学生们提供辅导,为雄心勃勃的20来岁的年轻人提供辅导,也开始为4岁大的孩子们提供辅导了,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太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了。  如果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刚刚开始推行普及大学教育的国家,我会投资开办一个像西尔万学习中心那样的机构。十几年以后,课后辅导和补习将会非常普遍。  还是来看一下对精神失调者的不同态度吧。一般的人可能仍然会认为,孩子的大脑出现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富人却认为孩子的大脑出现问题是一种荣幸,他们会极力解释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的原因。  再来看看精神失调通常会对孩子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定期向专家咨询和被诊断为精神失调的富家子弟为数如此众多,以致于社会上"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最有可能接受良好教育和进入大学的年轻人,会产生一种感觉,他们需要大量的外部帮助才能成为"正常的人"。1980年以后出生的千禧一代就是历史上接受药物治疗最多的一代,这一代人现在大都在大学读书,而关于大学生研究的数据表明,几乎每十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人要求助于精神健康顾问。1994年,服用治疗精神病药物的大学生仅为9%,现在,这一比率已经增加到了25%。  有些人可能认为,我夸大了对新型儿童精神失调的关注。但是,大量新的症状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出现了。2005年,新生儿精神健康(即0~3岁的婴儿)医疗总览修订后,增加了2个抑郁症的新亚类,5个焦虑症的新亚类,6个进食行为失调症的新亚类。对于这些大量出现的新症状,父母们的经验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美国人有一种聊以自慰的想法,自己的孩子遭受的挫折,都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由外部因素和以前未被诊断出来的症状造成的,这样的症状是一定能够克服的。人人都知道课外辅导能提高分数,所以考试体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游戏,而能够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额外答题时间的父母,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玩游戏。喂,这个孩子哪儿不舒服?好像有点精神失调,不过不太严重。为什么孩子需要额外的帮助,需要额外的答题时间,需要额外的关注,原因就在这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转变?因为这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转变,也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够,而且应该这样转变,答案就在这里。  喜爱编织的年轻人  我的女儿4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华盛顿特区最热门的私立学校的网站。其中一所学校在网页上承诺,在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向七年级的学生讲授编织的技能。编织?在21世纪?在这个国家的首都?他们不是在开玩笑吧?  这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  在美国,凯马特(Kmart)连锁店里的毛衣和围巾,用不了15美元就可以买回家,可是还有大约2000万美国人自己编织。这些(用两根针)编织的人或(用一根带钩的针)做钩针编织的人中,人数增长最快的群体是少男少女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文 第39节:第七部分 少男少女们(3)  编织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是一项非常时髦的活动。  当然,这是一种与人们的直觉完全相反的趋势。提到编织,人们会想起坐在摇椅里的老奶奶;提到少男少女,人们想到的是与时俱进的技术。但是,在朱丽亚·罗伯茨(JuliaRoberts)、卡梅伦·迪亚兹(CameronDiaz)和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JessicaParker)等崇尚编织的名人的影响下,美国玩编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有600多万人。  编织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种老气横秋的活动变成了时髦的行为。一时间,出现了编织的博客,出现了T恤衫上"重新开始编织"的宣传口号,全国各地的城市中还出现了能够聚集数万人的编织组织(例如Knit-Outs和Knit-Ins)。斯克里普斯·霍华德(ScrippsHoward)的自己动手网站专门开设了讲授编织基础的栏目(KnittyGritty),交了钱就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学会编织"艳丽、热烈和精巧"等不同的图样。时尚编织(VogueKnitting)刚刚出版了一本以25岁以下喜爱编织的年轻人为读者对象的杂志。戴比·斯托勒(DebbieStoller)的那本名为《毛衣针法手册》(Stitch'nBitch:TheKnitter'sHandbook)的书卖出了大约10万册,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接下来的那本《钩针快乐针法手册》(Stitch'nBitchCrochet:TheHappyHooker)问世后两个多月就卖出了25000册。  喜爱编织的年轻人不是那种喜欢离群索居的人,也不是反对技术的人。"我的空间"(MySpace)是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社交网站,它的许多会员都参加了编织小组,这表明今天的年轻人的喜好并不拘泥于高技术还是低技术,他们可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甚至有些男孩子也参加了编织的活动。据手工艺专家估计,美国全国编织的人中有4%的人是男性,而自己制作滑雪防寒帽的男孩子明显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如果他们的偶像不是卡梅伦·迪亚兹,可能就是橄榄球明星罗西·格里尔[RosieGreer],谁都知道,他不打比赛的时候会编织和做针线活。一个男性编织网站www.MenKnit.net认为,把编织的历史归功于妇女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实际上最早编织的人是男性渔民,他们出海打鱼都要穿上厚厚的毛衣,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加工保暖袜的也是男性士兵。)  不过,这种争议清楚地表明,编织是一种比我们的想像更为时髦的活动。那么,是谁使时尚之风刮回到了毛衣针上呢?  人们普遍认为,编织的热潮是"9·11事件"后出现的一个更大的"居家"趋势("nesting"trend)的组成部分。烹调、家人团聚和简化生活的小窍门迅速成为倍受人们喜爱的节目。手工工艺普遍受到了人们的青睐(1999~2005年,缝纫机的销售量翻了一番),尤其受到青睐的就是编织,因为编织的动作均匀而且富有节奏感,据说可以缓解压力和降低血压。戒掉了吸烟陋习的人认为,是编织帮助他们戒了烟。人们认为编织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把编织叫作"新式瑜伽"(newyoga)和"新式冥想"(newmeditation)。  编织有治疗的效果,而且可以一边编织一边治疗。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编织甚至具有更大的魅力,是年轻人的世界里最具魅力的活动之一。编织是一种类似"我的空间"(MySpace)的社交活动,人们聚在一起,一边编织,一边交谈,这显然是一种延续了2500多年的社交活动。编织与打电子游戏一样,也是一种有技能要求的活动,技能要求越高,完成之后的满足感就越强烈。  除此之外,谁不希望有一个设计精巧的手机套、比基尼泳装的上装,或是吉他的肩带呢?更不要说那是由自己或自己的朋友手工制作的了。  不过,编织的好处还不止于此。成年人编织可以缓解压力,同样,整天埋头于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少男少女们,也可以用编织来舒缓紧张的身心。在某些情况下,成年人可以利用年轻人的这种需求,劝导年轻人通过编织去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增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发自己的数学运算和驾驶汽车的技能。有些网站声称,编织可以缓解注意力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开展独立教育运动的华德福学校(WaldorfSchools)已经把编织列入了学校的正式课程。正文 第40节: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1)  这就是有作用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力的另外一种反映。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热衷于高科技活动,就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喜欢科技含量低的活动。这种趋势突显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有人认为自己的时间很有限,也有很多人在找时间排解压力。在知识经济中,人们希望能从自己动手的创造活动中获得乐趣,这样,他们就能说,"这是我自己做的"。  年轻人编织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手工制品市场对更丰富的色彩和更花哨的图案会有更大的需求,而且市场上"入时的纱线和毛线"(fashionyarns),较之比恩(L.L.Bean)牌的套头衫选用的那种老气横秋的纱线,将更富质感和装饰感。根据美国手工纱线制品委员会(CraftYarnCouncilofAmerica)披露的数据,仅仅在2004~2005年间,时尚毛线和纱线的销售额就提高了56%。  可以预期,时装界会推出更多的毛衣和线衣,更多手工制作的高档女装。我不知道时装界是否会推出手工编织的比基尼泳装的上装,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也不知道美国各地的城市中是不是每个星期都会出现10个新成立的编织组织(Meet-Ups)。  但是,少男少女编织的实际意义表明,孩子们只爱玩电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许多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比我们所认定的时间要长,他们热爱创造性的活动,他们不仅喜欢创造网络上的形象,也喜欢创造一些能表明自身存在的有形而又有用的产品。他们可以熟练地操作电脑,但他们也喜欢一针一针地编织。  文学作品中最著名也是最恶毒的做编织的人,就是狄更斯(Dickens)的《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中那个为法国革命的罹难者编织裹尸布的德伐日太太(MadameDefarge)。但是,时下编织的人,既不是上了岁数的人,也不是心怀邪念的"手艺人"。他们所以要编织,是因为编织是一种平和、实用和以人为本的活动。  编织这种趋势的兴起还意味着,由于少男少女们的爱好发生了变化,自己动手制作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耐克公司(Nike)最近推出了一项"自己做运动鞋"(MakeYourOwnSneaker)的服务,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鞋子的颜色和面料。还有一些公司也推出了新的服务项目,例如顾客可以为自己设计化妆和定婚戒指。那么,人们自己做领带行不行呢?为了让孩子们在牛仔服上恰当的地方打洞,是不是可以推出一项自己做牛仔服的服务呢?由于人们喜好的服装样式不尽相同,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订制套头衫的图案,所以做编织的人不用为市场发愁,而那种既能让人们松缓压力,又能让人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新想法也会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  吃素食的孩子  在过去,美国家庭的典型晚饭是肉类和土豆。饭是妈妈做,爸爸打个下手,连带着夸奖饭菜做得好。孩子们饭后要洗盘子,否则就不能吃甜点。剩饭嘛,喂家里的小狗好了。  现在的情况变了,饭可能是爸爸来做,也可能是妈妈订外卖。孩子们上饭桌前会很不情愿地停掉即时通讯软件。家里的小狗可能会穿着小围嘴在餐厅的椅子上坐着。但是,自从1950年代以来,美国人餐桌上最明显的变化,可能就是孩子们盘子里的肉少了。  50年前,美国几乎没有吃素食的孩子,现在8岁到18岁吃素食的孩子有150万。这150万个孩子是完全不吃肉、鸡和鱼。只不吃肉和不吃鸡的孩子各有300多万。还有少量的孩子只不吃鱼和完全吃素。完全吃素的孩子不吃所有与动物有关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和奶酪,有时连蜂蜜也不喝。许多孩子甚至连皮革的衣服也不穿。  有些孩子吃素食,是受到他们素食主义父母的感召,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是自己决定不吃肉类食品的。在13~15岁的女孩子中,有11%的人说她们不吃肉。吃素食的孩子在全国的分布相当平均,除了中西部各州的比率稍低外,其他州素食孩子的比率大约为8%。这样的一种状况令芝加哥、堪萨斯城和沃思堡等肉类加工业中心深感沮丧。正文 第41节: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2)  孩子们为什么要吃素食?是因为2006年没有关于菠菜的坏消息吗?  素食孩子增加的部分原因是,素食主义的人数普遍增加了,不含肉类的替代食品的数量增加了,当然,社会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目前,美国有大约1100万吃素食的人,其中完全不吃与动物有关的食物的严格素食者要占到三分之一到一半,而这一比率在1990年代初期还不到5%。甚至全国各地的汉堡王(BurgerKing)连锁餐厅中也开始出售蔬菜汉堡包了。所以,与以前的年轻人相比,今天的素食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食品要便当得多。  素食孩子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父母放任的程度普遍提高了,实际上,本书讨论的几乎每一种趋势,无论涉及到哪一个年龄层次的人,都非常重视个性。1950年代,孩子们可能会按照营养课上讲述的内容,向父母表示自己不想吃肉,而父母则会威胁孩子说,不吃肉就不能吃晚饭。现在,孩子们已经享有完全的独立性,他们已经有可能按照自己对动物的情感拒绝吃肉。孩子们自愿不吃肉,其实与素食的可行性没有太多的联系,甚至与父母们的宽容也没有太多的联系,大量关于环境的信息显然对孩子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1970年以后,世界上有了"地球日"(EarthDay),我居住过的每一个社区也有定期打扫公园的"公园清扫日"。我4岁的女儿放学回家时用"雅各兄弟"(FrèreJacques)的曲调唱的是关于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歌。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政治上的正确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孩子们在家里说话口无遮拦,不会顾忌大人们的感受。我不吸烟,没有受过孩子的数落,不过吸烟的人哪个没受过孩子的数落。我的女儿对我的要求是,不要把用过的饮料罐或过期的报纸扔到普通的垃圾箱里,如果我不按照她的话去做,她就会给我脸色看。肉食品加工业在学龄儿童眼中的形象也不太妙。钓鱼、打猎和养鸡都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实际上,如果认真地想一想,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素食者和严格的素食者其实并不值得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的孩子们吃的食品的种类有多少,他们吃的动物种类就有多少。你最近看过儿童读物吗?给孩子们看的书里几乎没有关于人类的故事,关于人类的故事至少在以20来岁的年轻人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三只熊》(TheThreeBears)和《三只小猪》(TheThreeLittlePigs)都是很不错的儿童启蒙读物,我想讨论的不是这样的儿童读物。看看理查德·斯卡利(RichardScarry)笔下的熊、猫和蠕虫,还有《好奇的乔治》(CuriousGeorge)一书中的猴子和《奥莉维亚》(Olivia)一书中那只猪的家庭,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动物。电视和电影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例如2006年小尼克公司(NickJr.)推出的《神奇宠物救援队》(WonderPets),还有同一年的那部当红影片《快乐的大脚》(HappyFeet)中唱歌的企鹅们,坦率地说,甚至包括最具有营养意识的父母在内,不是都在教孩子们吃动物吗?  谢天谢地,孩子们没有吃掉那么多的动物。营养专家们说,素食对孩子们有益,如果不是更有益的话。所以,学校、度假营、家庭,以及各类餐馆都要提供素食菜谱,而且素食菜谱不仅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品种也日趋繁多。沙拉已经成为品种增加最快的快餐食品。如果豆腐类食品成为下一个快餐食品的热点,不要感到惊奇。没准西兰花或花椰菜也会成为热门的菜品。餐饮业可以花大力气把鸡肉做出各种不同花样,但是,他们没有切实地考虑过怎样把煎胡瓜来个花样翻新。除了沙拉以外,餐饮业关心的似乎只有肉类和土豆,他们认为,蔬菜不过是那种孩子们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吃的食品。他们没有看清这种趋势--许多孩子现在喜欢吃蔬菜类的食品是出自真心的。  对这种趋势极为关心的肉食品加工业在2003年发起了反击。天然牛肉委员会(theNaturalBeefCouncil)发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支持吃肉食品的宣传运动,这场宣传运动传达的基本信息就是"真正的女孩吃牛肉"(RealGirlsEastBeef)。如果吃素食的孩子长大以后仍然坚持吃素食,那么肉食品加工业的未来就会充满风险。正文 第42节: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3)  这种趋势也意味着美国人将更加健康。在排除了其他生活方式的差别后,吃素食的男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非素食男人要低37%,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吃素食就有可能把患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一半。  当然,吃蔬菜也会有危险,例如2006年塔可钟(TacoBell)连锁餐馆发生的灾祸。因为蔬菜与肉类不同,烹调的温度达不到"根除病害"的程度,所以生产商、父母们和吃素食的孩子们,即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也必须有所警惕。到目前为止,用放射线处理食品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这是一种延长食品储存时间和消除素食者患病几率的安全方法。但是,面对着大量需要加工和处理的蔬菜,放射线处理大概是餐饮业为蔬菜保鲜所能采取的唯一方法。  让孩子们吃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将会形成一场激烈的斗争。牧场主和农场主不会放弃吃肉食品的主张。幼年时吃素食的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出现反复,他们有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大人的约束下才不吃肉食品的,许多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改变不吃肉的饮食习惯。但是,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孩子们吃素食的趋势将会继续下去,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会拒绝吃肉食品,他们的饮食习惯会形成新的对人造食品的需求。此外,由于大豆可以制造乙醇,人们对谷物和纤维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大豆成为投资的热点不会令人感到惊讶。  肥胖的人  谁都知道,美国越来越胖了。1960年代初,美国男性的平均体重是166磅,女性的平均体重是140磅。而现在,男性的平均体重是191磅,女性的平均体重是164磅,刚好比以前男性的平均体重高一点点。  在过去的20年里,"过于肥胖"(基本上超重30磅以上)的美国人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患有"肥胖症"(morbidlyobese)--超重100磅以上的美国人的数量已经翻了两番。据估计,患有肥胖症的美国人有900万之多。美国的肥胖症患者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两倍,比北卡罗来纳州或新泽西州的全部人口还要多。这真是令人难以承受的负担。  当然,我们都听说过,美国人不断增大的肚皮正在改变着美国人的生活。医疗器械产业不得不生产更大的救护车和更大的轮椅,不得不将电脑辅助测试扫描仪(CATscanmachine)加宽,不得不把注射用的针头加长。公共交通也不得不适应美国人愈加庞大的身躯,例如芝加哥公共交通管理局(ChicagoTransitAuthority)已经决定把公共汽车上的座椅加宽,航空公司也采取了对某些乘客收取双倍机票的措施。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商业性创新也开始大量涌现,例如,汽车制造商正在试制一种能够使胖人更便当地上下车的可旋转座椅,而且存放贵重物品的储物盒也加宽了三分之二。  当然,胖人的增加也给了某些行业大干一番的机会。某些娇小女性用品商店歇业了,但著名的"加大尺码服装"品牌莱恩·布赖恩特(LaneBryant)却开设了百余家新店。餐饮业,尤其是快餐连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减肥行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尽管红火的程度要稍逊于餐饮业。(我不清楚这些行业是否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不过,全美国最肥胖的州之一,阿拉巴马州开设的肯德基炸鸡店[KFC]已经超过了100家,但是开设的珍妮·克雷戈[JennyCraig]减肥店只有一家。体重适中的州,肯塔基州的情况也一样,肯德基炸鸡店超过了100家,而珍妮·克雷戈减肥店只有4家。是他们知道的某些情况我们不知道,还是他们知道的情况我们没有注意?)  肥胖症的问题甚至进入了公共政策领域,公共政策应该关注肥胖症的问题,因为美国每年为超重付出的代价是大约1200亿美元。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AviationAdministration)最近决定,在计算飞机载荷量时每位乘客平均增加10磅的重量。医疗保险也把肥胖症作为一种疾病纳入了保险范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减肥手术将可以得到保险赔付。2004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Th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发布了一项"解决全国肥胖症问题的行动计划"(ActionPlantoConfronttheNation'sObesityProblem),计划的内容包括食品的标签上应注明卡路里的含量、餐馆应提供食品的营养成分,以及研发更有效的治疗肥胖症的药物,等等。正文 第43节:第八部分 食品、饮料与节食(4)  但是除了这些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外,没有人真正关注这样一个事实:肥胖症的人口学分布是不平均的。肥胖是美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肥胖症的实际负担几乎是由黑人妇女一个群体承受的。《美国医学会会刊》(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JAMA)2002年刊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女性罹患肥胖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但是,在黑人妇女中,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体重超重,这一比例几乎高出其他群体妇女或男性的三倍。实际上,尽管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肥胖症的蔓延,但是,目前美国总人口中罹患肥胖症的比率,只相当于黑人妇女3年前的比率,而黑人妇女罹患肥胖症的比率与3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  负担不成比例的问题在大众文化中也有表现。美国最受追捧的黑人女性奥普拉·温弗瑞(OprahWinfrey)经常公开讨论减肥的问题。(艾伦[Ellen]或凯蒂[Katie]讨论减肥问题吗?)1980年代当红的一支流行乐队"滑稽的两吨"(TwoTonsofFun),是因一曲《天上掉下的男人》(It'sRainingmen)而走红的两个胖大黑人女性的组合,她们也曾在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显然,恰恰是男人没能取得足够的成就。埃迪·墨菲(EddieMurphy)实际上是由于扮演胖大女人而走红的,从电影《肥佬教授》(NuttyProfessor)到2007年的《我的老婆是巨无霸》(Norbit),墨菲演艺生涯的发展,不过是基于一个显然是滑稽的事实:由他这个瘦小的男人扮演胖大的黑人女性。同样,马丁·劳伦斯(MartinLawrence)在《卧底肥妈》(Bigmomma'sHouse)和《卧底肥妈2》(Bigmomma'sHouse2)中也是扮演的胖大黑人女性。甚至制作过多部严肃电影的泰勒·佩里(TylerPerry),也在2005年的《一个疯黑婆子的日记》(DiaryofaMadBlackWoman)和2006年的《玛蒂的家人重逢》(Madea'sFamilyReunion)中扮演了胖大的黑人女性,而且他扮演的那个胖大婶玛蒂(AuntMadea)还给他带来了诸多收益。  但在实际生活中,肥胖却有另外的启示。美国的黑人女性有1800多万。如果每6个人就有1个人患有肥胖症,那么就有三百多万黑人妇女承载着100磅以上的额外负担。根据《美国医学会会刊》2006年刊载的一项研究,肥胖症患者大多集中在50~59岁年龄段,这表明她们正处在工作和照看后代的最佳年龄段。而最糟糕的情况是,《美国医学会会刊》的另一项为时7年的肥胖症跟踪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中年女性肥胖症患者的死亡几率几乎是正常体重女性的两倍。这说明,黑人中年妇女可能是美国承受死亡风险最高的群体之一。  你能设想一下美国失去大约200万黑人中年妇女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吗?虽然黑人妇女只占美国劳动力的6%,但是,她们在所有教育服务工人中所占的比例是7%,在整个服务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是23%。  美国所有的黑人孩子中,由孩子的祖母抚养或照看的要占到44%,而其他族群祖母抚养孩子的比率还不到黑人祖母抚养比率的一半。  2004年,黑人女性的投票率是60%,仅低于白人女性的投票率,是美籍墨西哥女性投票率的两倍。随便问任何一个牧师、教师,或者是在黑人社区长大的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会告诉你,黑人祖母是美国每一个黑人社区的柱石。  人们很难说清,为什么黑人女性承受的这种负担要多于黑人男性或非黑人女性。2005年的一项关于纽约市女性健康的研究发现,年收入低于25000美元的黑人女性最有可能体重超重。《纽约时报》引用卫生机构官员的话说,"买不起合格的食品、价格低廉的不健康快餐食品和加工食品,还有不同的族群对体型认可的差别等比较微妙的社会影响,都是造成低收入女性和某些族群女性肥胖症患者增加的因素"。许多女性是吃着传统的南方食品长大的,而传统的南方食品一般都是高脂肪、高钠和高卡路里食品。  虽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黑人社区的许多问题,例如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和为年轻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问题,但是,肥胖症这个具有明显统计意义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切实的关注,尽管这个问题会使个人和社会蒙受重大损失,实际上却被忽视了。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解决全国肥胖症问题的行动计划"就几乎没有提及黑人妇女的问题。本书常常会根据统计数据引出一些不为人知的趋势;本节讨论的内容就是一种已经被研究者充分论证,而没有得到政策制定者关注的趋势。所以,只有国家认识到肥胖症是一个大问题,每一个个人才会重视提高健康和福利水平。正文 第44节: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1)  国际画面  腰围增加并非美国独有的现象。体重超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以致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把这种呈现蔓延之势的现象命名为"全球性肥胖症"(Globesity)。  当然,饥饿和营养不良仍然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严重问题(和最大的杀手)。但是就数字而言,全世界有大约8亿人营养不良,却有大约10亿人体重超重。  1995年,全世界的"胖"人只有2亿,现在已经超过了3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未来的数年里,肥胖症将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等致命疾病的致病和致死的诱因。  ▲以墨西哥为例,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0个成员国中,它仅仅排在它的北方邻国之后,是第二大胖人国家。在墨西哥人中,包括墨西哥和美国境内的墨西哥人,有整整74%的男性体重超重或患有肥胖症,女性中体重超重和患有肥胖症的人也占到了70%。1968年,糖尿病在墨西哥的致命疾病中排名第35位,现在已经成为头号的致命疾病。  ▲再以中国为例,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男性超重的比例已经从4%增加到15%,女性超重的比例则从10%增加到20%。到2010年,世界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人是亚洲人。  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非洲裔美国妇女罹患肥胖症的比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地方的妇女。非洲的情况是,营养不良的比率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高。但是在非洲  ▲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和四分之一的男性体重超重,而且,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下一个10年中,非洲将有41%的女性和30%的男性体重超重。  ▲在南非,有56%的女性或是体重超重,或是患有肥胖症,而低于正常体重的女性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  ▲在喀麦隆、冈比亚和尼日利亚,肥胖症患者或体重超重者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大约为35%。  诚然,非洲的糖尿病患病率仍然只有2%,而欧洲和北美患病率为将近8%,但是非洲极为缺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设备和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虽然可以把糖尿病看作是"富人病",是一种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但是,穷人得了糖尿病,患者身体受损害的程度会更大。  为什么肥胖会成为一种迅速蔓延到全球的现象?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有关,以前人们吃的是蔬菜和谷物类食品,而现在吃的是经过精加工的食品和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世界各地的食品,尤其是富含卡路里的食品,比以前更便宜了。我们在正餐和快餐中摄入的糖和油脂比以前更多了。墨西哥人(前面说过,墨西哥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胖人第二多的国家)现在已经像喝牛奶一样习惯于喝可乐了。  以前人们习惯于走路和骑自行车,现在开汽车,至少是骑小型摩托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情况。都市化、电视,还有不爱活动的生活习惯,已经把人们变成了电视机前的懒虫(couchpotatoes)。  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  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人集中精力的时间正在缩短。在几十年以前,我们就把60秒的广告缩减为30秒了,而现在,互联网上广告的"恰当"时间长度似乎是15秒。我们把总统的竞选纲领缩减为可以贴在汽车保险杠上的标语,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我们给朋友们发送短信息甚至不耐烦拼写完整的单词。  美国怎么会有那么多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症(AttentionDeficitDisorder,ADD)的人呢?  不过,我们还是先把节奏放慢一点,就放慢一分钟。有《相约星期二》(TuesdayswithMorrie),就有汤姆·沃尔夫(TomWolfe)的长篇小说。在你的电脑显示屏上,有自动跳出来的那种一看就心跳,颇为热闹的两分钟广告;在你的电视屏幕上,就有精心编排的30分钟的商业片--这可是一个每年盈利高达900亿美元的行业。  有些人的做事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希望从书籍、电影、产品和新闻中得到的,是更深入和更丰富的信息,是能够切实解决生活问题的答案。他们希望了解的是基本的事实,而不是转瞬即逝的表现手法。虽然许多市场营销专家还有政治家,一直在刻意地完善向"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症的美国"(ADDAmerica)传达信息的方式,他们认为自己的听众或观众给自己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他们会把大量的信息压缩到以纳秒(nano-seconds)为单位的时间里。但是,更明智的做法是,也要关照一下美国的那些"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LongAttentionSpanfolks,LAS)。正文 第45节: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2)  我们怎么会知道美国也有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呢?  先来看看体育运动。马拉松比赛的赛程要超过26英里,但美国有整整50万人参加马拉松运动。铁人三项运动包括一个全程马拉松,还要加上2.4英里的游泳,再加上112英里的自行车骑行,但美国有将近20万人参加这项最艰难的运动。参加这样的运动,可不像赢得50米短跑那样容易,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有远远超过人们预想的专注力。参加这样运动的人都具有长时间集中精力的能力。  高尔夫球也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运动,一场球打下来肯定要花上4个多小时。在过去的20年里,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成长为年产值620亿美元的产业,把"娱乐、博彩和休闲"等获得短暂满足感的产业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快节奏的网球运动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放慢节奏,使自己在较长的时间里从容地思考和运动。  再来看看读书。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个网页,平均需要大约60秒的时间,而杂志上一篇有深度的文章大约有1.3万个单词,即使如此,《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的读者,还是增加了将近50万人,或者换一种说法,自1980年以来,增加了将近一半。另一种没有图片的全文字版杂志《外交事务》(ForeignAffairs),仅2002~2005年之间,发行量就增加了将近13%。  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填字游戏。据说,美国有5000万人玩填字游戏。这种游戏可以玩上十几分钟,也可以玩上几个小时,拼写能力有限的人必须要绞尽脑汁才能解开那些艰涩的同义词和蹩脚的双关语。我们都知道,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人时间抓得最紧,但是那里的人们却特别喜欢玩填字游戏。  当然还应提到的是数独游戏(Sudoku),这是一种在纵横各九个的小方格内分别填入数字1~9的游戏,也是一种令人极为着迷的游戏。2003年,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种游戏;现在,关于数独的书可以填满大书店中的若干个书架,数独类书籍的全球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5亿美元。  无论是50万跑马拉松的人,或是看《大西洋月刊》的人,还是5000万玩填字游戏的人,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都不是美国的边缘群体。实际上,不管营销课程怎么讲,真正的主流群体恰恰就是这些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  《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美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它的放映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  2006年,电视连续剧《24小时》(24hours)获得了五项艾美奖(Emmysawards),你要看完整整一个季才能知道剧中一天中发生的故事。  那本高居世界畅销书榜首的《哈利·波特》(HarryPotter),也可以证明我们喜欢长篇故事,为了看到下一集,人们会像伏地魔(LordVoldemort)的蛇一样耐心地等待。托马斯·品钦(ThomasPynchon)和詹姆斯·米切纳(JamesMichener)等人的小说,都是长篇巨著。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和帕特里夏·康维尔(PatriciaCornwell)等人的系列通俗小说,也分别让人们关注了十数年。  2005年,美国畅销书的平均页数已经比10年前多了100多页。而即使是10年前的1995年,最畅销的10种书的平均页数也足足有385页!  我喜欢政治性的演讲。世界上所有的演讲专家都认为,简短和精炼的演讲最具感召力。大家都知道,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Address)不到300个单词,林肯总统的整个演讲用时不到3分钟。但是在1995年,克林顿总统的一篇国情咨文长达9000个单词,整个演讲用时76分钟,这是历史上最长的演讲,也是最成功的演讲之一。在美国,收看总统宣读国情咨文的人数,几乎每年都是收看职业棒球大联盟总决赛人数的两倍还要多。  因此,虽然许多政治家总是力图在演讲中把大思想塞进小词汇里去,而克林顿总统却精通立足问题进行竞选的艺术。他能认真地提出问题,认真地对待选民,他不会向选民发表那种"投其所好的煽情演讲"(据说,约翰·克里因精于此道而出名),克林顿对问题的解说,有思想,有深度。希拉里·克林顿参议员是这种类型的政治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也是这种类型的政治家,尽管他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毫无疑问,某些选民会认为,他们的演讲枯燥无味,过于琐碎。但是,候选人采用这种方式演讲,是出于对人的尊重,是由于他们坚信我在本书《序言》里提到的V.O.小基在50年前说过的那句话:"选民不是傻瓜。"正文 第46节: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3)  我在本书《序言》中还提到,关于如何进行民意测验和如何对待选民,V.O.小基对我有很深刻的影响。他对美国总统的竞选做过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每一个人都会基于真实和理性的理由做出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不会根据谁的领带更好看去做决定。我做过大量的民意测验,依据的准则就是他的这种思想:生活的许多方面,人们的理性面远比纯粹的直觉或情感面更有力量。有人会在眨眼之间就做出决定,也有人只会在经过认真的思想斗争之后才会做出决定。而后一种人通常就是决定选举胜负的摇摆选民,他们不会草率地做出决定,他们的判断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人在政治领域中的意义,是不应该低估的。美国就是一个把卷帙浩繁的思想文献作为立国之本的国家,而且立国文献中所包含的那些重要思想,也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辩论。在其他许多国家里,我和我的同事也曾按照美国方式,立足问题展开政治宣传,结果,轻而易举地击败了那种大轰大擂的老式宣传活动。  最后来看看商界的情况。商界有一种"颠覆性"的广告,例如戴森吸尘器(Dysonvacuums)的广告,公司的老总在广告中不厌其烦地讲解自己发明的吸尘器的物理特征,结果,戴森公司的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快就超过了原来领先于自己的对手。  美国人不能集中精力,美国人不能听长篇大论的演讲,能够赢得政治职位的候选人总是那些能够提出最明智的口号的人,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说法,不过,还是不要轻信诸如此类的说法。实际上,对于为数众多的美国人来说,只要你能说,他们就会听;只要你能写,他们就会读;你要是愿意对某事做出说明,他们也愿意奉陪,最感兴趣的人常常就是最重要的决策人。在有些情况下,有的人不说多少话,这不是因为他们是聪明的市场营销专家,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多少话可说。  被忽视的爸爸  快餐业的市场营销专家经过多年的摸索,才认识到孩子们直接和间接的购买力高达2000亿美元,以孩子们为营销对象,确实是一种扩大销售量的精明策略。人们可能还记得,穿着大红鞋和长着一副小丑面孔的罗纳德·麦克唐纳(RonaldMcDonald),并没有吸引人们举家到麦当劳连锁店(McDonald's)去吃晚餐。  直到1990年代中期,在妈妈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孩子的饮食后,这种策略的效力才充分地发挥出来。后来,尽管推出了"开心乐园餐"(HappyMeals),妈妈们还是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吃快餐。(在英国,人们把不让在家里安装以体育节目为主的卫星电视的妈妈们叫作"女性手闸"[femalehandbrake]。)  受到冲击的快餐业审时度势,再次把它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妈妈们的身上,为了使妈妈们可以更放心地与孩子们一道进餐,它们添加了沙拉等菜品。如果说孩子们每年可以影响的支出是2000亿美元的话,那么女人每年控制的支出大约高达7万亿美元。  麦当劳对妈妈们的关注在2004年达到顶点,它们推出了一种名为"麦当劳妈妈"(McMom)的新方案,为妈妈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例如在互联网上提供关于育儿经验、女性健康、营养等方面的简讯,还有"妈妈角"(MomCorners)和"妈妈停车位"(Momparking)等专门为母子用餐保留的位置,等等。2005年,一位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干脆把企业的这种大策略概括为"全方位母亲策略"(It'sAllAbouttheMoms)。  实际上,只有一部分人像快餐业的市场营销专家那样关心这些细节,这些人是18~34岁的男人,他们比其他人吃得多,对吃的东西也很了解,产业分析专家把他们称之为"年轻而又饥饿的男人"。("超级群体"应该是他们,而不是妈妈们。)  不过,快餐业在满足于既关照忙碌和担忧的妈妈,又关照年轻和饥饿的男人的双向策略之前,可能还会迎来一个即将出现的趋势。  最近,在麦当劳公司讨论妈妈策略的会议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们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应该考虑的下一个趋势是什么。我看了看他们的"麦当劳妈妈"方案,然后告诉他们,"爸爸们"。正文 第47节:第九部分 生活方式(4)  1970年代以来,爸爸们与孩子们共处的时间一直在不断增加。密执安大学1999年的一项研究已经证明,1970年代末期,双亲家庭中的父亲们平均花在孩子们身上的时间,只相当于母亲们平均花在孩子们身上时间的三分之一。到了1990年代初,这一比率提高到了43%。而在1997年,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父亲们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已经相当于母亲们陪伴孩子时间的65%,到了星期六和星期日,这一比率则高达87%。  有两种重要的趋势推动了父子共处时间的增加。第一种趋势是,外出工作的女性增加了,她们劳累一天后回到家里,就会要求孩子的爸爸去给孩子铺床。到了星期六,许多女性干脆就说一句话,"该你了"。第二个趋势是,离婚率上升了,这意味着更多的孩子会定期与父亲单独相处。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下的父子共处,是一种重要的父子互动。爸爸和孩子都要吃饭,怎么就没有一个"麦当劳爸爸"的方案呢?爸爸是孩子们的免费教练,星期六陪孩子做完练习后总要有个去处,可是有谁把他们作为营销的对象呢?妈妈劳累了一个星期需要放松一下,爸爸来照看孩子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一种不容错过的机会,可是有谁想到让爸爸带着孩子到餐馆去用餐呢?  《反斗小宝贝》(LeaverIttoBeaver)中克利弗先生(Mr.Cleaver)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爸爸,可是今天的爸爸们却不然,他们没有受到关注。市场营销专家们似乎是认为,今天的社会还是亚马逊丛林中的部落,决定由女人们来做,男人们遵命行事即可。  今天的营销专家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有的爸爸要自己抚养孩子,有的爸爸要在周末或放学后照看孩子。1996年,我之所以要参与"足球妈妈"的调查,就是因为抚养年幼孩子的妇女能在政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她们是非常重要的摇摆选民。而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发挥摇摆选民作用的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已婚的男人。由于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大幅度萎缩,新型的"办公室爸爸"(OfficeParkDads)成为更普遍的情况,这些"办公室爸爸"有着更高的教育背景,从事着新型的工作,而且更顾家。实际上,现在有400万爸爸把挣钱的职责交给了孩子的妈妈,自己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职责。  爸爸们在家庭里的这种角色变化,具有很多没有被人注意到的营销意义。比利·乔尔(BillyJoel)的那本关于如何做父亲的书,之所以会成为抢手的畅销书,就是因为那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描写父亲的儿童读物。那么,有没有描写父子关系的著作呢?在这一方面,爸爸们也被忽视了,尽管孩子们返校,他们要去买衣服,逢年过节,他们要给孩子买节日礼物。(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爸爸给孩子买礼物"的网站,你会发现搜索到的都是帮助孩子们给父亲们买礼物的网站。)  我认为还有一个家用清洁器具的营销问题。加利福尼亚大学利佛塞德分校(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atRiverside)2003年的一项研究证明,与父亲一道干家务活的学龄儿童,比较容易与同龄人交往,也更好交朋友,他们不太可能在学校里捣蛋,也不太可能患抑郁症。而且不仅如此,根据华盛顿大学约翰·戈德曼博士(Dr.JohnGottman)领导的"爱情实验室"(lovelabs)的研究,男人多做家务活更招妻子的喜爱。(戈德曼说,妻子们认为,丈夫们做家务活是爱与关心的表现,她们会因此更爱自己的丈夫。)  但是,每年家用清洁器具的商业广告为数不少,别说以爸爸为目标,就是以男人为目标的,有吗?男人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典型的男人,为孩子换的尿布比以前多了,而贷款却比以前少了。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爸爸们为了获得探视孩子的权利,还举行了激烈的抗议活动。男人与孩子共同相处的时间增加了,但是,麦迪逊大街(MadisonAvenue)和媒体都没有认清这种趋势。而且,父子关系仍然是一个未经开发的潜在市场。  在过去的50年里,妇女在工作场所和在家里的权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妇女现在有了工作,她们在从投票直到购买汽车等所有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与此同时,在过去的10~20年里,我们终于看到,男人们也开始适应这种新的生活现实了,无论是在核心家庭中还是已经离异的父母,男人们承担的家务事多了,分担的责任也多了,而且与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所以,爸爸们也需要某种市场营销的关照。我是一位父亲,听听我的呼声吧。正文 第48节: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1)  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  购买第二居所的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的第二居所就是海边的豪宅或得克萨斯州的巨大庄园。  购买第二居所的人,似乎也都是有钱和有闲的人,一处居所已不足以显示他们的富有,所以要买第二处居所。一家著名的独享度假村甚至开办了一项支付25万美元即可分时享用豪华第二居所的新业务。  但真实的情况是,在购买第二居所的人中,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中等收入的人。2005年,第二居所出现了销售的热潮,其销售额在所有住房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破纪录的40%。这一热潮的形成,不是因为奥普拉·温弗里(OprahWinfrey)需要在阿斯蓬(Aspen)的城里置办另一套数百万美元的宅邸,也不是因为肯尼迪家族(theKennedys)买下了另一处"豪宅"。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Realtors)2005年的报告称,典型的度假居所购买者的收入仅为71000美元,中等收入购房投资者的收入为85700美元,第二居所的中等价位还不到20万美元。  购买第二居所已在中产阶级中蔚然成风。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1997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卖掉原居所,另购两处居所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税收的优惠,这一措施使购买第二居所更加容易了。中产阶级的空巢家庭(生育高峰年代的核心部分),现在可以卖掉原来居住的大房子,另买两套小一些的房子。  其次,"9·11事件"后,许多美国人更愿意在偏远一点的地方购买房产,以作退身休养之所,或者用作必要情况下的避难之所。  又其次,由于股票市场靠不住了,房产开始受到青睐。2005年,购买第二居所的334万美元中,用于投资目的的款项就要占到200万美元。  再其次,人们为了工作而购买第二居所,其中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自己的住所远离主要的客户,或者是由于他们要在不同的地方开发新的客户,或者是由于自己的配偶已经在其他的城市定居。过去的情况是,如果夫妇双方中的一方在一个新的城市找到了工作,通常会举家迁居,但现在的情况是,大约有超过150万对夫妇,为了保住双方的工作而维持两处居所。  当然,技术已经使人们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处理公务成为可能,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和一部黑莓手机,人们在家里就能像在办公室一样在当地与客户(雇员和老板)取得联系。  但是,人们购买第二处住房的最有力的理由可能是家庭,家庭推动了中产阶级购置第二居所的热潮。住在迈阿密的夫妇在费城买了一套公寓,是为了方便探望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儿子;住在芝加哥的老年夫妇在萨凡纳买了一处住房,是为了在周末与住在休斯敦、阿什维尔和迈阿密的孙子们聚会。在2005年的一次以两处住房拥有者为对象的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家庭幸福,或者是成为成功的父母;也有同样多的人表示,美国当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家庭的解体(其人数几乎是以恐怖主义和伊拉克战争为美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者的两倍)。  在第二居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以致于人们为那些定期往返于两处居所的人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分身人"(Splitters)。  按照"分身人"网站(www.splitters.com,一家名为WCICommunities的住宅建筑公司创建的网站)的说法,"分身人"是指"至少拥有两处住房,为了工作之余的休闲或者是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分别在两处居所居住的人"。候鸟雪鹀每年最多改变一次或两次栖息地,而"分身人"在两处居所间往返的次数,平均要达到每年5次,有些人常常在一个月内就要往返数次。  有些人甚至可以称之为"超级分身人",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3处或多处居所。你可能认为奥普拉和肯尼迪家族是这样的人,但还是先看一下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调查吧:三分之二的已购买第二居所的人表示,他们很有可能在今后的两年之内,除了现有的住房外,再买另一处住房。"你肯定买了不止一处房产"这句话要增添新的含义了。正文 第49节: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2)  这种现象不仅给度假居所建筑商和家具公司创造了不断扩大的市场,而且给第二居所的地方经济带来了增长的潜力。大部分拥有两处居所的人,都会花钱雇用当地的工人为他们剪草坪、打扫房间,并在他们外出的时候为他们照看房产。WCICommunities的一项调查证明,"分身人"在新社区的花销远大于他们的索取,他们不会利用当地的学校,但他们要安装电话、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要到当地的娱乐场所去消费,而且他们每年大约要花费2000美元用于住房的修缮、翻新和改装。  从政策角度讲,中产阶级购买第二居所热潮的意义在于,第二居所的抵押贷款可以减税的政策可能并不像人们最初认为的那样只是"给富人的甜头"。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志在为民众办事的政治家,他正在寻找能够吸引中产阶级选民的新问题。他要求取消第二居所抵押贷款减税的做法,因为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有钱人的推动下列入税法的,是一种使有钱人受惠的做法。但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大量极普通的民众被他的要求激怒了,他收到民众的谴责信函多达500万件。对自己的住房,包括第二居所,人们是抱有热切的情感的。把第二居所购买者们组织起来,其潜力是巨大的,他们有产品的需求,例如还贷、周转信贷和保险;他们也有政治需求,例如低利率和住房的高增值率。  就社会层面而言,购买第二居所的趋势还表明,人们已经放弃了1990年代的那种存钱入股市,而不是购房的理念。现在,人们把钱用来买房了。这种变化会降低美国人的流动性,会再一次提高社会保险对房地产价值的依赖程度,还可能会促进存款率的提高。但是,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同,它几乎完全取决于借贷投机的成功。  此外,由于数以百万计的中产阶级把自己的积蓄投入房地产,突然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极为关注美联储(FederalReserve)可能采取的措施。除了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以前有谁关心过谁是美联储的主席呢?有谁关心过他那种用语隐晦的讲话有什么样的含义呢?现在,正常理财的民众数以百万计,他们经济状况的稳定程度都取决于美联储的季度公告中利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美联储搞错了,政策制定者们就会由于新的季度公告而触怒民众。理财的民众是一个全新的群体,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实际利益,随时准备抨击威胁到自己实际利益的做法。假如美联储不小心提高了利率,那么大批利用贷款购买第二居所的中产阶级,就会由于无力偿还两处居所的抵押贷款而破产。  从前的美国梦是每一间车库里有两辆汽车,而现在的美国梦是每一辆汽车要有两处车库。  当代的玛丽·波平斯--受过大学教育的保姆  现在,就业的母亲越来越多,托儿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保姆的需求量在过去的15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程度。这种状况抬高了工资水平,加剧了竞争,也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保姆阶层:受过良好教育的保姆。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保姆,通常来自多子女家庭,她们怀念那种家庭的热烈气氛。在母亲上班的时候,她们要完全承担起照看孩子们的工作,也许,她们会在录像镜头的监视下担当起这份工作。  保姆在上流阶层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是居家母亲的帮手;她们的主要工作,是在父母们上班的时候,在孩子们上学前和放学后照看孩子。即使是最富有的人家,女人们也会选择重新就业,这种状况带来了对新型保姆的需求。  正规的保姆制度实际上来自欧洲,但是几十年来,美国人对保姆的概念,尤其是在通俗文化中,一直青睐有加。1964年的一部影片《欢乐满人间》(MaryPoppins),是迄今为止迪斯尼历史上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到人间作保姆的仙女照看孩子的故事。2006年秋季,百老汇的演出商又斥资数百万美元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  《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一直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美国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见习修女玛丽亚(Maria)离开修道院去为一位奥地利的单身父亲照看7个任性的孩子的故事。正文 第50节: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3)  1990年代,流行一时的电视系列剧《天才保姆》(TheNanny)也取得了在四个大洲上演的成功佳绩,弗兰·德雷舍尔(FranDrescher)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最初是化妆品推销员,被男友抛弃后,进入一位有钱的百老汇制片人家中,给他当照看孩子的保姆。  2005年也有两部关于保姆的电视剧上演,一部是福克斯公司的《保姆911》(Nanny911),另一部是美国广播公司的《超级保姆》(Supernanny),收看这两部电视剧的观众,每周都有数百万人。这两部电视剧讲述的故事仍然是老一套的内容:壮硕的英国保姆比倒霉的美国父母更会培养孩子。  在通俗文化中,这些保姆非常有教养,而且能够得到雇主的尊重,通常在情感和智力上与雇主是平等的。实际上,《音乐之声》中的玛丽亚和《天才保姆》中的弗兰最后都嫁给了她们的男雇主,故事背后的潜台词表达的思想是,保姆的慈爱之心与母亲别无二致。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保姆并不是总能得到同样的尊重。根据一个设在纽约的名为"家政工人联合会"(DomesticWorkersUnited)的组织称,大部分居家保姆的收入不高,文化水平也不高,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许多保姆是非法移民,她们之所以要去照看别人的孩子,是因为这种非正式的家庭雇佣关系能够帮助她们避开移民当局的检查。  通俗文化与现实生活有差距,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现在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事实越来越像虚构的故事了。在美国,越来越多高层次的大学毕业生,本来可以竞争其他的工作,却选择在家里照看别人的孩子。保姆是一种管理粗放的行当,所以不会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有两种现象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种现象是,有钱的父母有雇用大学毕业生的强烈愿望。第二种现象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愿意为有钱的人家照看孩子。她们会推迟养育自己孩子的时间,所以在生养自己的孩子之前,她们中的许多人可以去照看别人的孩子。这一现象的反讽意味在于,要照料别人的家庭,保姆们就要推迟建立自己的家庭。  从父母的观点看,现在,很少有上层社会的父母不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他们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竞争激烈的私立学校,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和考试的成绩,他们会花钱为孩子请辅导老师,为了让孩子做出高难的体操动作,他们会花钱给孩子请教练。1970年就业的母亲仅为1300万,而现在,就业母亲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大约2500万人。也就是说,现在有大约100万个家庭雇有保姆,其中的大部分家庭是高收入的家庭。如果你们是上流社会的父母,你们能请一个又会做花生酱和果酱,又能与孩子讨论莎士比亚的人作保姆,你们会不愿意吗?  需求抬高了薪水。2005年,全国保姆的平均薪水是每周590美元,或者是住在雇主家中每周532美元。有大学学历的保姆据说薪水要高出20%到60%。这样,大学生作保姆的平均年薪为43000美元,而18~24岁的获得了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的平均年薪是22000美元,前者的收入要远高于后者。收入更高,而且压力还更小。  而从保姆的观点看,住在雇主家里照看孩子,是为将来从事教师、儿童发展、儿童研究等工作的极好铺垫。我个人的大胆看法是,这也是将来做父母的极好铺垫。现在的美国,结婚的女性越来越少,就是结了婚的人,生养孩子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晚,那么对于确实喜欢孩子的人来说,作保姆能让她们与孩子相处,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最后,由于愿意雇用大学毕业生当保姆的人越来越多,愿意当保姆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所以把供需之间联系起来的方式也变得更有效了。以前,供需之间的联系方式以邻里为基础,带有口传和运气的成分,而现在则成了全国性的重要行业。1987年,美国只有45家保姆代理机构,到了2004年,保姆代理机构已经达到900家。还有聊天室、电子数据库和精心制作的匹配系统,实际上,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联系不会受到什么限制。如果有个家庭想在旧金山住两年,然后再决定是否在那里读商学院,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个想法。你可以替他们在那里找一个好人家,为他们照看孩子。正文 第51节:第十部分 金钱与阶级(4)  在雇主家作保姆,甚至可以成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有的父母愿意家里有一个可靠和热心的成年人,他们不会仅仅因为孩子已经长大就辞退保姆。而不想读商学院的大学生保姆,可以便当地升级为父母的"保姆",给他们当私人助手,帮他们处理旅行安排、账单、研究、住房翻修等事务,替他们管理其他的家庭雇员。保姆还可能因此进入母亲或父亲的公司去上班。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像罗宾·威廉斯(RobinWilliams)的第二任妻子一样,从保姆渐次变成私人助手、妻子和好莱坞的制片人。这的确是好事一桩。  大学毕业生当保姆人数的增加,有若干重要的启示。第一是保姆们有需求。她们需要一个熟悉保姆工作的平台--在任何一种上流社会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中,你都会看到一种场景,孩子的父母和保姆会很得体地站在边线的外边,而拥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保姆却是局促不安地在场地中徘徊。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保姆们需要的是一种团体(community),在这个团体里,她们可以分享照看孩子的体验,分担来自雇主的烦恼。2002年有一本名为《保姆日记》(TheNannyDiaries)的畅销书(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将在2007年上映),它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一个纽约州立大学的学生在纽约市一个家庭关系一团糟的人家当保姆的经历,保姆们的团体应该是一种按照这本书的样式扩而大之的聊天室。  第二是雇主们也有需求。现在,找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运算能力的保姆,父母们就会认为是发现了金矿,可是过不了多少年他们就要思之再三了,那个时候他们要考虑自己的私生活是否会被传得尽人皆知;他们还要想一想,自己雇佣的保姆是否会把虐待、报酬过低或者说是雇主的期望过高等保姆行业存在的问题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实际上的问题在于,保姆工会还要有多久才会出现?  第三,想想其他的保姆吧。当代的玛丽·波平斯(MaryPoppinses)也许会威胁到对雇主相对来说是不受约束的自由;同样,她们还会更大地威胁到那些把这一行当成她们自己工作的低收入的移民妇女。这些勤劳的移民妇女,或者会去进修"家政管理"或其他提高保姆服务能力的课程,以满足雇主对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或退而求其次,去从事人们不太愿意干的工作--照看老年人。从经济和保健服务的观点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值得欢迎的动向。据2005年白宫老龄会议的报告称,到2010年,美国对包括护理和家庭健康助理在内的护理人员的需求将超过200万。也许,他们将来自下了岗的保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关于保姆的通俗文化最终会变成现实,那么我们可能会注意到男人当保姆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男保姆"(mannies)。目前,在所有的从事居家照看孩子的人中,男性所占的比例大概只有1%。但是,当你把目光投向通俗文化时,你会发现保姆是一种男女平等的行当。最近几年,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中,讲述男保姆故事的电视剧不少于9部,其中包括深受观众喜爱的《六人行》、《甜心俏佳人》(AllyMcBeal)和《墨菲·布朗》(MurphyBrown),对了,还有《天才保姆》。  因此,男保姆的时代不久就会出现。保姆的工资在不断提高;认为男人做"女人工作"的观念在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单身母亲希望有一个可靠的男性来影响自己的孩子;肥胖孩子的增多促进了对更注重"体育锻炼"的保姆的需求。男性作保姆的氛围已经成熟了。据英国的一家名人网站(www.celebrity.com)称,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Spears)已经雇用了一位男性保姆(尽管这个男保姆的母亲执意地认为,她的儿子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保镖)。  在制造业就业形势低落、女性希望走出家门去工作以及大部分美国人至少拥有大学教育程度的情况下,雇用大学毕业生当保姆突然之间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对于那些想要雇用一位适合自己个性和生活方式的保姆的母亲来说,拥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保姆可以满足她们这种新的需求。照看孩子曾经是一件令美国人的家庭喜忧参半的事情,但是现在,已经成了一件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而且,大学毕业生的供过于求也表明,大量以前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将会由新型的工人来承担。(不信的话,你可以问一下你的按摩师、理发师,或者飞机上的乘务员,她们上的是哪所大学,学的是哪个专业。)  当然,你要注意,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包含不得泄露家庭生活情况的条款,不然的话,你们家曾经雇用的保姆,或者说是那个哈佛大学的文科毕业生,就会用她那生花妙笔,把你们家私下里的争执和种种不是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正文 第52节: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1)  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  保留个性的文身人  哪一种艺术形式在历史的不同时间里曾经是王族、忠臣、罪犯、艺人和名牌大学学生等身份的标记呢?没错,是文身,就是那种用加热的针在皮肤上永久刻下纹饰的习俗。文身(tattoos)一词源于塔希提语的tatau,意思是"做标记"。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文身的用途曾经表现为显示社会地位、履行宗教仪式、标明海盗和间谍的身份,以及宣示年轻人的独立性。  在美国,文身是伴随着嬉皮士和摩托党运动而流行起来的,年轻人文身,就像扎耳朵眼一样,已经相当普遍了。文身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时尚。  长发曾经是令父母和社会感到惊愕的表示反叛和个性的标记。现在,长头发变短了,更多的男人剃了光头,不再留长发了。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身体艺术越来越成为表现自己个性的方式。发型是一眼就可以明了的标记,而文身则不同,它们常常被隐匿起来,是一种在私下里表示个性的标记,只有最熟悉的人或者是共用更衣间的人才能看到。  所以,如果你身上的文身图案仍然是摩托党、水手、罪犯或其他带有下层社会印记的图案,你应该把这种文身洗掉。在你20来岁(大学毕业而且前途无量)的孩子回家过感恩节以前,最好再文上一朵红玫瑰,没准孩子的臀部就文有一个中文的"德"字。2003年的一项哈里斯民意测验表明,在25~29岁的美国人中,有文身的人超过了三分之一。有文身的大学生则几乎占了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18~24岁的美国人中,有大约13%的不仅有文身,还要在身上打眼,这还不算扎了耳朵眼的女性。)  2006年,美国文身者的总数超过了3000万,换一种说法就是,几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文身;而仅仅在3年以前,文身者的总数还不到2000万。  这种文身的现象并不专属于美国。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日本人都有在身上铭刻纹饰的现象。一项在2000年所作的调查发现,大约8%的加拿大少男少女有文身,在这些文身的孩子中,有61%是女孩。  这样一来,以前的那种粗鄙低俗的印记,现在成了每一个人的仪轨。男孩文身,女孩文身,带着珠宝首饰的人也要文身。实际上在哈里斯民意测验中,美国文身者比例最高的群体,是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的人(22%)。相比之下,年收入1.5~2.5万美元的人中,文身者只有8%。换句话说,现在是越富有的人越有可能文身。  反叛,无疑是文身的题中之意。一个小小的日本象形文字所包含的意义之广泛,是守旧的父母们不可能破解的。一个体育或文化的符号,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认同,是表明自己属于同龄人的"烙印"。与1950年代经过改装的高速汽车或者是1970年代的香烟一样,文身是时下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焦躁而又不太危险的野性一面的表现方式。  不过,文身的类别并不局限于自由和反叛。对于更为保守的人来说,文身还体现着纪律和忠诚。哈里斯民意测验的结论是,美国14%的共和党人是文身者。虽然共和党人文身者的比率要略低于民主党人,但是,美国各地有文身的共和党人仍然有大约700万人。  为什么要文身?哈里斯民意测验的数据表明,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认为,文身会使自己更性感,持这种看法的女性文身者几乎占了所有文身女性的一半。每四个文身者中就有一个人认为,文身会使自己更有吸引力。  文身者常常会有多处文身。电影明星安吉利娜·朱莉(AngelinaJolie)的文身至少有10多处,其中就包括她左臂二头肌上的那个龙形文身(这处文身的上方以前文有"比利·鲍勃"[BillyBob]的名字,他们分手后,她把他的名字清除掉了)。说唱艺人50分(Rapper50Cent)的文身覆盖了他的整个后背。据说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Spears)的足部、腹部和颈部都有文身,纹饰的图案是仙女、雏菊、蝴蝶、表示"奥秘"的中国字,还有3个希伯来字母。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DavidBeckham)的胳膊上和背上分别文有自己妻子和儿子的名字。正文 第53节: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2)  说到文身的共和党人,就要提到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GeorgeShults),据说他的臀部就有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老虎队标(PrincetonTiger)的文身,对这种说法,他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但是,文身者从罪犯变为大学生,从穷人变成了富人,会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与所有扩大服务的行业一样,文身行业会转向高端市场、建立适当的许可和管理制度、提高价格、提高设计水平和更新纹饰图样、建立全国连锁店,以及请若干名人作代言人(单以朱莉或贝克汉姆个人在电视上的影响力,就可以卖出数以百万计的文身图饰)。据估计,现在美国各地的文身店铺约为4000到15000家,而20年前只有300家。文身是一个具有数十亿美元潜力的市场,会随着主流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是现在,经营文身图饰的店铺,仍然是出售《龙与地下城》(DungeonsandDragons)卡片的夫妻店。能不能仿照麦当劳的模式建立一种既有规范品牌和安全保证,又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广告的文身连锁店呢?(能不能建立一种顶尖的艺术家为顶尖的客户服务的LeCirque式的文身商店呢?)这种滚动式发展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市场的规模扩大一倍。  官方的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尽管带有明显可见文身图饰的人,或者小臂或小腿文身图饰的面积超过25%的人,仍然属于海岸警卫队不得录用之列,但是,美国陆军已经于2006年改变了政策,只要文身的图饰没有"极端主义、有伤风化、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的内容,就允许在手部、颈部文身。  那么,限制文身的做法违反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吗?长发都被裁定为是受保护的言论自由,文身不也是能被裁定为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吗?最高法院不得不处理文身事务的日子还遥远吗?(会不会有人以文身下面的真皮是个人的秘密为理由而拒绝法官的判决呢?)设想一下,如果文身被裁定为属于我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谷歌(Google)和雅虎(Yahoo!)已经允许雇员保留身体艺术。福特公司(Ford)和富国银行(WellsFargo)也允许雇员保留身体艺术。仍然保留文身禁令的组织,例如星巴克(Starbucks)、麦当劳(McDonald's)、百视达(Blockbuster),还有全国各地诸多的警察机构,可能很快也会修改它们的政策,因为禁止身体艺术会把大批精力充沛而又有才干的年轻人拒之门外。  联邦政府可能也需要采取一些行动。到目前为止,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尚未批准任何色素或墨水可用于文身,但是,文身的图样,例如德鲁·巴里摩尔(DrewBarrymore)肚子上的蝴蝶图样,在美国一直呈激增之势,管理机构迟早会认识到它必须做出决定。  当然,文身者的问题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他们追求的是展示自己小小的棱角,即自己坏男孩和坏女孩的一面,而他们最终还是要成为主流民众中的一员。噢,是的,三角肌上有个亚洲虎的文身,那是以前文在那里的。  既然扎耳朵眼成了保守的做法,在身体上扎眼令人感到乏味,而文身成为时尚的主流,那么问题就在于,下一个趋势是什么。用身体做广告会流行起来吗?如果你有艺术细胞,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当作广告牌呢?把身体文上"买太阳镜就去太阳镜专卖店(SunglassHut)"的图样,到海滩上溜达一个小时,定价10美元,这个想法不错吧。  文身产业可能发展不到下一个阶段,因为人们认为,文身的热风像呼拉圈一样,已经吹过去了。不过,用自己的身体表明政治和性爱的倾向,表达对爱情和友情的态度,是更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且,技术的发展也将使清除文身、三维文身和发光文身成为可能。此外,由于喜欢与文身者交往的文身者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所以文身者的数量有可能继续增加。  忙碌的邋遢人  美国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崇尚整洁的国家。不过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很整洁的国家,在数以千万计的美国家庭中,每天都可以听到的声音是"把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收拾好"。正文 第54节:第十一部分 外观与时尚(3)  整洁是一种时尚,这种时尚足以造就一个年产值60亿美元的产业,供家庭整理和存放杂物的塑料箱和档案柜等就是这个产业生产的产品。除此之外,美国人还要为整理自家的橱柜再花费30亿美元。每到新年,美国人都要像减肥那样为"清理杂物"下一番决心。  为了使我们更加整洁,即使妈妈们不唠叨,宗教也会不断地督促。"清洁近乎圣洁"(Cleanlinessisnexttogodliness),据说是2世纪时的一条希伯来谚语。所谓的圣经饮食(BibleDiet)的承诺是,"40天养成清洁习惯"。伊斯兰教也有"纯净和整洁是信仰的一半"(purityandneatnessarehalfoffaith)的说法。至少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对美国的杂乱程度感到内疚和羞愧。  但是,尽管商业、文化和宗教的压力都在促使人们保持整洁,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整洁、不愿整洁或不能整洁。这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杂乱无章,或者是认为杂乱无章可以使人摆脱约束或激发灵感,他们只是顾不上清理杂乱无章的物品,他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情要处理,所以他们干脆认为,杂物是不值得整理、归类和清洗的。  我的生活信条是,每一样东西的摆放都要相当整齐有序,但是,我采用的整理物品和保持整洁的方式却是实用主义的。如果某件东西最多只用一次,我不会专门为这件东西建立一个档案。例如,2006年的所有账单可以放到一个盒子里,再标明"2006年账单"即可,不必费心为不同类别的账单分别建档。常用的东西,再花点时间来建立档案。我就是用这种办法来摆脱大量不必要的整理归档工作的,尽管现在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电脑上建立档案。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奉行的是更简单的信条:干脆不清理,乱就让它乱吧。  2007年的春季,我们做了一次快速民意调查,调查发现了美国的邋遢人是什么样的人,与常人相比他们会邋遢到什么程度。我们对"邋遢人"的限定是,自己认为自己是"非常邋遢"的人,认为别人把自己称为邋遢人的人,或者是认为杂乱无章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会有一些影响的人。调查的结果表明,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人是这种铁杆的邋遢人(hard-coreSlobs)。也就是说,在美国2亿多的成年人中,有2000万个邋遢人。  邋遢人可能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都是男人。邋遢的男人确实比邋遢的女人多,但两者的比率仅为55%对45%。邋遢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不是那种懒惰或事业无成的人。超过三分之二的邋遢人有全职的工作,大部分有孩子的邋遢人有不到5岁的孩子。他们显然比不邋遢的人更有可能完成了大学或研究生的学业。他们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可能性是不邋遢人的两倍。37%的邋遢人心胸开阔,而心胸开阔的不邋遢的人只有19%,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47%的邋遢人说,他们是民主党人。  在邋遢人中,每天照例要整理床铺的人不到四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一的邋遢人会把脏盘子放在水槽里,至少一天以后再清洗。还有大约15%的邋遢人,甚至会把脏盘子放在自家的书房、起居间或卧室里,至少一天以后再清洗。晚上睡觉的时候,每10个邋遢人中就有4个人会把脱下的衣服扔在地板上。每3个邋遢人中还有1个人,会把杂物放在厨房的餐柜上面,而清理这些杂物的时间如果不是遥遥无期的话,也要等到一个星期之后了。  2007年,商务专家埃里克·亚伯拉罕森(EricAbrahamson)和戴维·弗里德曼(DavidFreedman)出版了一本为凌乱正名的书《凌乱也不错》(PerfectMess)。他们认为,书桌凌乱的人,常常都是富有才智和经验的人,他们都有比较高的工资收入(这一点与我们的民意调查是一致的,至少在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认为,马虎和凌乱,与即兴发挥、适应能力和机缘一样,是成就大事的重要素质。(如果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不是把没有清洗过的实验用培养皿胡乱堆放在桌子上,他根本就不会发现青霉素。)他们甚至认为,凌乱的人是更称职的父母,他们注重温馨的家庭气氛,不在意有多少玩具和有没有可以不放电话的茶几。正文 第55节:第十二部分 技术(1)  他们甚至暗示了这样一种说法:清洁对人有害。医生们现在开始信奉一种"卫生假说"(hygienehypothesis)--现在,哮喘病和过敏症在儿童中发病率的激增,可以归因于没有接触某种微生物。含有氯元素的漂白剂可以清除衣服上的污渍,据说每年也会使不少孩子中毒,而且可以导致女性的乳腺癌和男性的生育障碍。用于草坪除虫的杀虫剂也会给孩子们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手眼协调障碍和绘画能力下降等问题。一时间,脏乱如果不是完全符合卫生的要求,倒也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了。或许,反对使用消毒液也可以成为顺理成章的话题了。  但是,我们的民意调查发现,大多数邋遢人对凌乱只是屈从,但并不崇尚。他们并不认为杂乱无章不是杂乱无章,他们甚至会设法克服凌乱的状况。超过三分之二的邋遢人说,他们希望自己更有条理(没有人希望自己更凌乱)。三分之二的邋遢人认为,整洁有助于人们支配自己的生活。邋遢人很少会为凌乱辩解,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邋遢人认为凌乱能够激发创造力。实际上,超过一半的邋遢人说,他们根本无法与邋遢人共同生活,而不邋遢的人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持有这种说法。持有这种说法的人不是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凌乱,他们只是想努力克服自己凌乱的毛病。  在回答为什么自己的家里杂乱无章这个问题时,无论是邋遢人还是任何其他的人,都没有把骄傲、无所谓,甚至没有时间作为杂乱的理由。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东西太多了。东西太多,没地方存放,这就是使美国一半以上的邋遢人陷入杂乱的原因。  所以,这是美国的一种过度拥有的趋势,它与懒惰的趋势不同,而与肥胖症的趋势更为相像。就像我们吃的食品超过了自身的需求一样,我们拥有的物品超过了我们的需求。我们的购买力越强,购买的东西就越多,同样,我们得到的、赢来的、收集到的和保存的东西也就越多。虽然许多人会购买更多的东西来解决整理自己物品的问题,而邋遢人却干脆对自己的物品不加整理,他们可以让凌乱的状态成为自己正常的状态,不会一次只洗一只盘子,也不会只洗一只脏袜子。  关于邋遢人的重要启示是,首先,如果与邋遢人生活在一起,就不要老是抱怨。胖人一般不喜欢受到自己配偶的呵斥,也不会由于配偶的抱怨就少吃一点东西。同样,有76%的邋遢人说,他们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凌乱而老是被人唠叨。邋遢人不愿意听关于杂乱的理性劝说;杂乱的状况一直是他们感到非常苦恼的问题。  其次,如果我们都放松一点,我们就都能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父母更加放任了,个人有更多的表达自由和更多的选择了。整洁不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往事,但是,对于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来说,那只是一个由于工作和职责太过繁重而未能实现的理想。就像我们的民意调查所证明的那样,不能达到现代的整洁标准,是一个"高级的"(high-class)问题。越是富有的人,越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越是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就越是有可能成为美国日益壮大的邋遢者队伍中的一员。  第十二部分 技术  喜爱社交的的奇客  美国的奇客与乔克(Jock)拉拉队员、朋克和反叛者一样,是指一种具有固定性格的人物。  但是,在《星际旅行》(StarTrek)的影迷聚会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技术由一件为性格内向的人而存在的事情变成了一件为性格外向的人而存在的事情。虽然陈旧的看法坚持认为,技术的痴迷者--这些人一刻不停地在使用技术,熟悉它的术语,并且会迫不及待地去购买各种最新的科技产品--是社交方面的"失意者",但事实是,美国最狂热的技术使用者也是美国最喜欢社交的人。  就像我们知道的一样,奇客几乎消失了,他们甚至可能正在变成反技术的人--在被隔绝和分离的状态中寻求慰藉。在过去,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为那些有着杰出才能却反感社交的人提供了一条出路,他们在机器中找到了安慰,这些机器以人类无法提供的方式向他们做出回应。现在,技术扮演着完全相反的角色。随着微软Zune这样将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新音乐播放器的出现,像用耳机独自听音乐这类个人行为也即将成为社会交往的一部分。随着技术对"联系"(connection)的重新强调,技术在社会中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曾有的那些反社会的、个人化的目标。正文 第56节:第十二部分 技术(2)  这一点对于技术营销的意义是巨大的。技术公司曾经把它们的产品对准那些脸色苍白、孤僻的家伙,而现在它们兜售的概念是,买一部很棒的电脑或手机是很酷的,就像买一辆好车一样,是一件有趣而又具有社交意义的事情。通晓技术在社交生活中曾经不是什么风光的事情;而现在,技术成了朋友圈和聚会,以及家庭社交生活的中心。  下面就是一些证据。在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们提出了一些与迈尔斯-布里格斯(Myers-Briggs)性格测试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关于人们对于个人电脑、手机和像黑莓手机这类手持设备以及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习惯、态度和偏好的。如果过去关于奇客的陈旧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最痴迷技术的人应该是性格最内向的、对社交最反感的,这种说法对吗?  事实上,恰恰相反。虽然在美国全部成年人中大约只有49%是"外向型"的人(迈尔斯-布里格斯将其定义为从外部世界和周围的人当中获取能量的人群),但在最狂热的技术使用者中,就有将近60%是外向型的。这些人会翻阅消费类电子和数码产品的杂志,以便提前了解这方面的发展资讯;他们的朋友说他们是熟悉最新技术,并了解最新电脑软件的人;他们希望得到新版的操作系统。不过,他们也是这样一些人:在家庭、工作和学校之间穿梭忙碌,而且方方面面处理得都还不错,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积极,对生活也最投入。和那些很不愿意使用这些技术的人相比,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看电影,去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以及听最新从iTunes上下载下来的音乐。同那些不喜欢使用技术的人相比,技术痴迷者更愿意把"夜生活以及在城里喝酒"作为消遣方式,他们之间的比率超过了2∶1。  调查显示,在不喜欢使用技术的人--他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购买和使用技术--当中,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要多,二者之间的比率是57%∶43%。这些人不仅对技术不感兴趣,而且对体育、新闻、杂志和时尚也缺乏兴趣,他们往往对周围的事物抱有比较保守和谨慎的态度。那些不喜欢社交的人也不喜欢电脑--因为电脑是与外向型性格联系在一起的,这真有点儿讽刺意味。  事实上,当我们问到他们自己的社交习惯时,关于奇客的陈旧说法完全是自相矛盾的。53%的"超级热衷于"和"狂热热衷于"技术的人认为自己很懂得社交;与之相比,只有39%的不喜欢使用技术的人对自己持有这种看法。58%的"狂热热衷于"技术的人说他们差不多可以"轻松地与其他任何人交谈,只要需要,多长时间都没问题";与之相比,只有40%的不喜欢使用技术的人这样说。  在问到聚会时,这种对比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了。41%的非常热衷于技术的人喜欢"从头到尾"地参加聚会;而在不喜欢使用技术的人中,只有24%。  技术曾经是不喜欢社交生活的人的避难所,而现在则成了在社交方面野心勃勃的人的敲门砖。  美国在线开发的AIM(instantmessenger),或facebook.com采用了社会延伸技术,也许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说明,这种技术使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能够互动、分享照片和传递信息。Facebook.com网站已经拥有超过800万的帖子,根据comScore的数据,它是美国流量最大的网站之一。更受欢迎的网上社区是MySpace,2006年7月,它被Hitwise评为美国排名第一的网站。  如果过去的陈旧说法认为技术奇客没有朋友,那么现在的事实是,技术奇客拥有的朋友数量多得惊人,而且无法想像。MySpace上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叫提拉·特基拉(TilaTequila)的人,截止到2006年春天,有超过2.5亿人访问过她的MySpace网页。提拉·特基拉既是歌手、服装设计师,又是魅力四射的模特,是一位全才,更是一位新鲜出炉的热门人物,最近她在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接受了塔克·卡尔森(TuckerCarlson)的采访。当塔克·卡尔森问她在MySpace上要花多少时间来回应朋友和结交新网友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一天大约要花24个小时在网上,相当多。"正文 第57节:第十二部分 技术(3)  因此,现今如果你想要参加社交活动,那就变成奇客吧。从相亲网站到SMS短信,再到即时通讯工具,现今人们是通过敲键盘来进行社交活动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通过敲入缩写词在进行社交的。LOL代表"laughingoutloud"(大笑),"TTFN"代表"tatafornow"(再见)。  这一新的现实为"技术生活"领域大量出版物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作为社交生活粘合剂的技术,与电脑书籍或者像《连线》(Wired)这样严肃性的杂志里所讲的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网络是写评论的理想场所,但它不是关于人与技术的(这一方面还等着人来写)评论,它关注的是名人存入他们手机里的十大热门歌曲,如何组织一场街区舞会,或者是人们看到汤姆·克鲁斯(TomCruise)最近戴哪一款隐型蓝牙耳麦。  技术的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而这些变化还必须扩展到它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扩展到我们的学校中去。虽然使用技术已经变得非常社会化,但是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004年,美国培养了大约5000名心理学博士,而培养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则不到1000人。结果就是,美国的科技公司必须从海外引进更多的相关人才,因为没有足够的美国人来填充那些新出现的高科技领域的职位。随着越来越多喜欢社交的奇客现在已经当上了父母,他们将鼓励他们的孩子参观基础科学展览,或者参加网页设计大赛。一些得到赞助的机器人比赛正在举行。但是,想要让那些宣称"我的儿子是互联网之王"或者"我的女儿是计算机奇才"的人享受到同宣称"我的孩子是医生"或"我的孩子是律师"的人所享受到的荣誉一样多,恐怕还有待时日。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即当这一代喜欢社交的奇客把他们的下一代也培养成喜欢社交的奇客的时候,学习和使用技术才会实现全部的潜在作用。  技术红颜  我们刚刚反驳了一种观点,即喜欢高科技和新发明的电脑的人是讨厌社交的人。事实上,研究表明,与以前不同,科技型奇客是世界上最喜欢社交的人之一。  但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实际上,她们是最受忽视的一群人--是技术红颜(techfatales):这些女人和女孩不仅使用技术,而且还推动、形成和决定了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美国的消费。  比如,当你看到你那台设计笨重,重达8磅的"手提电脑"的时候,你会想得到女人和男人花在技术方面的金钱之比是3∶2吗?是的--电视里24小时轮番播出的技术广告要击中的目标就是那些想早点用上此项技术的人,但是,将手机和iPod一股脑地买回家的正是那些迷恋Claire'品牌的购物者。  你知道吗?现在黑莓手机的挂链并不比15年前寻呼机的挂链好配衣服,但现在女性几乎影响到57%的科技产品的消费,在2006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大约是900亿美元。  就像我们在后面将谈到买汽车的女性一样,这不仅是一个逐渐兴起的趋势。它不是一个奇妙新世界(BraveNewWorld)式的预言--在这个预言中,未来的某一天,电子商务和电子产品需要靠大脑中的雌性激素来设计。这一天已经到来了。说到购买科技产品,女人总是主导力量。她们是法学院中的主力,是大学中的主力,还是选民中的主力。现在,女人也正在引领席卷全国的高科技产品的抢购潮流。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孩,更是如此。根据消费电子协会(ConsumerElectronics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女孩比男孩更喜欢使用手机。(使用下列产品的女孩和男孩之比是,手机为88%∶83%,数码相机为54%∶50%,卫星收音机为24%∶18%,DVD刻录机为21%∶19%。)女孩和男孩在电视机、录像机、DVD播放机和个人电脑方面的使用比率是一样的。女孩在使用率上唯一落后的产品就是便携式MP3播放器和电子游戏机--即使如此,任天堂(Nintendo)在2006年推出新游戏机Wii时还是迈出了一大步,它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男孩,也考虑到了女孩,它的销售业绩之好,超出了分析家的预期。正文 第58节:第十二部分 技术(4)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1976年时,哈佛的科学中心(ScienceCenteratHarvard)基本上是一个全部由男生组成的团体,那时没有多少女孩从事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但现在女孩已经成了技术的重要使用者。毕竟,当今许多技术的主要推广使用是在信息交流方面,而女孩是喜欢和她们的朋友们交流信息的。  然而,当你走进一家百思买(BestBuy)卖场时,难道你没有注意到那些穿着蓝色衬衫的销售人员或那些极为热情的"电脑特工"(GeekSquad)的目光在盯着女顾客吗?难道没有女性把瑞帝优上(RadioShack)列入她们最喜欢逛的商店的名单吗?如果光看名字,这些商店不会吸引到顾客。而苹果公司(Apple)的那些色彩柔和的新店面通常会吸引到更多的顾客,不过,还没有哪家公司开设了专门面向女性的科技产品商店。  说句公道话,这些商店知道它们正在错失商机。正因为这个原因,百思买刚刚开始实行一项准备实施几年的计划:店面的灯光要柔和,音乐要轻柔,要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购物咨询。它甚至重新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员工除了注意相机的像素以外,还能问顾客希望如何使技术贴近自己的生活。甚至瑞帝优上现在也积极地招聘女性店面经理,在它旗下的7000家店面中,女性经理大约有1000名。但是,就像汽车代理商一样,这种转变的速度是缓慢的。将近75%的女性仍然认为电子产品商店的销售人员忽视、轻视甚至是冒犯了她们。有40%的女性说,如果她们身边有一个男人,她们就会得到较好的对待。  但事实是,技术红颜对于这个行业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销售和营销。首先,女性不应该受到忽视。已经受到广泛报道的事实是,在第一代最先进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被采用时,产品开发人员忘记了女性声音的分贝范围。如果男性和女性说同样的话,照相机的录音系统也录不到女性的声音。  但只是在开始阶段是如此。在谈到产品的效用和设计时,通过反复研究,女性表达了她们对于技术的不同的首要需求、不同的偏好和不同的关注点。她们希望她们使用的新产品是轻巧的、耐用的,效果好的--而不是不断更新的、直楞楞的,有好多棱角的产品。  至少根据一家大型电子产品公司说,女性特别想要的是不会敲断手指甲的键盘、不会弄脏化妆的耳机,以及在黑暗中,在塞得满满的背包中能轻易找到的手机。毕竟,如果女性因害怕多年以后发现手机的辐射会对子宫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仍然不能或不愿意像男性那样把PDA别在腰带上,那么无论如何也需要想一个办法,让她们能够在背包里找到正在嗡嗡作响的手机,而无需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她们的东西翻个底朝天,或者干脆就是错过了电话。  说到家用电器,女人想要的是那些能对起居室、卧室和厨房起到装饰效果的产品,而不想要它们占据过多的空间。因此,大多数女性都选择平板电视机。这种款式的电视机外形纤细、超薄和优雅,不会一下就让人想起周日下午扑面而来的足球比赛。夏普公司(Sharp)最近生产了一款平板电视机,名字听起来很温柔,叫AQUOS,这款电视机的广告不仅出现在黄金时段的体育频道上,而且也出现在"生活时间"(Lifetime)和"美食网"(FoodNetwork)上。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女人接受科技已经完全是一种时尚了,而这一块的市场潜力被大大低估了。镶有耀眼钻石的手机显然成了抢手货,由女性时尚界中最炙手可热的设计师所制造出来的那些装饰着珠宝的手机也同样被人追捧。是的,现在有些手提电脑包的外侧会用一些编织物、色彩对比强烈的滚边,以及设计别致的侧袋来装饰,但我们还远远没有充分地开发出那些具有个人风格的新发明及其配饰的潜在市场。可以问问任何一位现代的女性,她是愿意丢了自己的手机,还是愿意丢了她那双最新款式的鞋子。手机在一个女人的亲友圈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是,说到把女性个性中最深层的那部分与时尚联系起来,技术公司能做的难道就是设计出非蓝即黑的键盘吗?正文 第59节: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1)  星巴克经济正在走向技术--以单色电脑和手提电脑为代表的福特经济则在走向穷途末路。索尼公司(Sony)已经开始制造彩色的手提电脑,苹果公司允许开发刻有雕花的iPod,戴尔公司(Dell)正在采取一些变化,以便使产品的设计更具吸引力。手机架的选择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  但在未来几年,对于技术产品的设计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女人想要什么"。为女性设计的Windows系统与WindowsVista系统看起来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在还没有涉及到本行业的其他问题之前,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为男女提供不同产品的典范--同一产品的不同品牌吸引着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维吉尼亚纤细香烟(VirginiaSlims)真的和万宝路香烟(Marlboro)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技术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但一些行业的男性化的时间太长了,以至还没有专门开发出适合女性的产品。和买汽车的女性一样,实际情形是,市场已经形成了,但相关行业却还没有发展起来--很快就会有一天,某个人就会冒出来,以完全不同的方法把握住这一趋势,那他占领的就不仅仅是一小块市场,而是在技术奇迹中发展最迅猛的那块市场。如果你是一个技术红颜,那么你并不孤单--你就在那里等着,总会有人出来听你的需求。  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  XXX人  本书讲到的一些趋势涉及到某些正在创造巨大市场的小群体。而本章所讲的趋势所涉及的人数众多,他们参与的活动似乎不为人知,尽管这类活动经常在发生。  在美国,几乎没有什么话题比色情更让人忌讳的了。色情既遭到了宗教领袖(通常是右翼)的鄙视,又遭到了女权主义者(通常是左翼)的谴责,和任何其他消遣方式一样,色情消遣在美国也遭到了广泛的反对。但近些年来,互联网使人们进行色情消遣变得太容易了,以至数百万原本属于上流阶层的令人尊重的美国人正在以惊人的频率消费着色情消遣。色情杂志的销量可能滑坡了,但互联网上的色情传播品却获利颇丰。  大约有4000万美国成年人定期访问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这比定期观看棒球比赛的人多出10倍还不止。我们到底应该把哪一种消遣方式称为美国全民性的消遣方式呢?  事实上,这一块的市场非常巨大,以至色情消遣成了最普遍的消遣方式。在美国,几乎每家酒店的房间都提供浏览色情网站的简捷途径。不管是谁,只要点对一下鼠标就行了。  在上班时间浏览色情网站的人的数量惊人。根据Websense公司(一家网络安全与过滤的软件销售商)的统计数据,70%的色情内容是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被下载的。20%的美国男性承认在上班时间浏览过色情网站。在你的办公室里,认真工作的男性会有5个人吗?当他们趴在电脑前,看起来像是在工作的时候,你偷偷瞥一下他们的电脑屏幕。情况可能是,至少有一个人不是在盯着报表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原本是坚守某些极高的道德标准的。2003年,《今日基督教妇女》(Today'sChristianWoman)报道说,在那一年的"守信者大会"(PromiseKeepersConvention)上,53%的男性承认他们在上一周曾访问过色情网站。47%的基督徒说,色情传播物是家庭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Carter)曾同意这样说法,即"肉欲在你心中"。而互联网则使肉欲在你的电脑屏幕上,用很少的钱就能满足你那不想让别人知道的肉欲。  毕竟,正是那些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的很刺激的性爱录像才使帕米拉·安德森(PamelaAnderson)重新走红,也让帕丽斯·希尔顿(ParisHilton)成了名人。这两个人都很生气地说,她们的男友是在未经她们同意的情况下传播这些录像带的。但她们都从这种高度曝光和她们引起的兴趣中获得了好处。过去,这样的录像会使这些明星成为被人排斥的人,但在今天的社会,这些录像却使她们成了明星。  色情业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产值达570亿美元的产业,在美国,它每年带来120亿美元的收益。2001年,色情业的收益比棒球、橄榄球和篮球几大联盟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利润还要多。2006年的一项研究宣称,网络色情业产生的利润超过了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这三家公司的利润之合,两者之比将近2∶1。正文 第60节: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2)  就像人们可能预计的一样,色情在网络空间中所占的份额是很大的。在互连网上,有400多万个色情网站,大约占全部网站的12%。在搜索引擎每天收到的请求中,每4个就有1个是搜索色情内容的。同样,每3个下载中就是1个是下载色情内容的。经常的情况是,色情网站的访问量超过Google、Yahoo!和MSN这三家网站访问量的总合的三倍。  然而,不太受人关注的是,色情业已经成了推动技术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在1980年代,当家用录像系统(VHS)挤掉Beta制大尺寸录像系统(Betamax)成为录像带标准时,它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与它同时存在的X级影片。现在,据《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sBusinessDaily)说,光盘业巨头HDDVD与蓝光光盘(Blu-rayDisc)正在为谁将成为下一代光盘的标准格式而决一雌雄,而且HDDVD和"成人产业"(adultindustry)的联盟很可能会胜出。  现在,色情传播商成了主流技术公司的最大客户之一。"性"(sex)成了人们在Google和Yahoo!网站上排名第一的搜索词。虽然各种保守派组织在加快步伐抵制那些在同性恋色情杂志上做广告的公司,但它们从来没有抵制过那些将设备和服务买给色情业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呢?虽然这些组织没有多少同性恋成员,但它们却有很多浏览色情网站的成员。  谈到色情网站的影响,人们不得不怀疑,我们还能不能够看到现实中的两性关系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暴力曾被归咎于电视,但有些研究却不尽然。现在,随着网络色情的迅速传播,网络约会也飞速发展。以前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多机会和现实中的人见面和约会,在见面和约会的同时,他们还可能更多地沉溺于各种不想让人知道的幻想之中。  也许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对那些曾买过非法色情杂志,后来又买过色情录像带的青少年的影响,现在他们又有了上网的渠道。你只要把www.sex.com这样明显的色情网站输入你的网站浏览器,你就会看到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年轻人以前不经过很多麻烦就根本没办法得到的照片会很快传给任何人,而不需要任何信用卡或身份证。美国青少年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年龄正在下降,现在已经降到了16岁,能够轻易获得与性相关的照片和不受限制的性信息,可能是原因之一。  不过,对女性来说,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主流的色情业像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悄悄地逼近--对男性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却往往被女人所忽视。如果女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她们会改变她们对同事、老板、丈夫和男朋友的看法吗?或者,女人是故意忽视这一现象吗?她们是否同意吉米·卡特的看法,即有点儿肉欲也是正常的,只要她们的男人还忠诚于她们?  在女性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访问过色情网站。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独居。因此,如果在一个趋势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趋势,那就是,更多的女性将采取这样的态度:如果你打不败他们,那就跟他们一起来吧。  国际画面  对于色情的热情并不单单出现在美国人身上。TopTenReviws.com网站宣称,每年全球性产业的价值大约是810亿美元,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色情业占了35亿美元。在过去的5年中,全世界的色情网页以1800%的速度在增长,而在全世界每天的6800万项搜索请求中,有25%是搜索色情网站的。因此,当你因为老板从身边走过而急匆匆地隐蔽你屏幕上的裸体人像时,这样做的人可能不是你一个--在荷兰的某个人很可能也在干同样的事情。  色情网站就这么受欢迎,这是真的吗?根据杜蕾斯公司(Durex,避孕套制造商)所做的2004年全球关于性的调查(2004GlobalSexSurvey),35%的色情传播物的观看者是和他们的伴侣一起观看的。从全球范围来说,南非人是最愿意承认看过色情传播物的人(60%),而印度人(22%)和中国人(24%)是最不愿意承认的人。  全世界的人接触色情传播物的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电话和杂志。但在欧洲,新的火爆方式是通过手机获取色情传播物。欧洲人在与手机兼容的色情传播物上已经花了相当于数千万美元的钱;2004年,PhoneErotica.com网站每周的点击量超过了7500万次。在美国,手机运营商担心公众的抗议,因而迟迟没有跟上欧洲的步伐。但无论如何,研究者宣称,到2009年手机上的色情图象产品(可以设想,就紧挨着你的工作电子邮件和家人的数码照片)将在美国拥有2亿美元的市场。正文 第61节: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3)  很自然,色情传播物不仅是提供给成年人的。泰国的《国家》(TheNation)杂志报道,2002年,大约有71%的泰国青少年(12~25岁)访问过色情网站,45%是这些网站的常客。来自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的13岁到14岁的男孩宣称,他们浏览色情网站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了"。  日本作为成人和儿童色情传播物的盛产地在色情领域拥有非常突出的地位。1998年,国际刑警组织估计,高达80%的儿童色情网站来自于日本。  哪个国家登记在案的色情网页数量最多呢?是德国,大约有1000万个。非洲的一个小国圣多美(S?觔oTomé)宣称拥有大约30.7万个这类网页,几乎是这个小国人口数量的两倍。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最不容易保守的秘密。  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  在美国,电子游戏让人想起的是长满粉刺的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蜷缩在昏暗的游戏厅的控制板前。"游戏玩家"是那些在各自的地下室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不喜欢社交的青少年,没有新鲜空气,没有运动,也没有必要的交谈。  虽然旧有的印象根深蒂固,但是统计数据披露的却是一幅非常不同的画面。在2006年,电子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从4年前的只有24岁增加到了33岁。他们不仅比你想像的年龄要大,而且显而易见,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平均只有12年--这意味着一般游戏玩家都是在到了能买酒的年龄时才开始玩电子游戏的。电子游戏已经成了成年人而不是孩子们的最大娱乐项目。  根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ntertainmentSoftwareAssociation)的数据,18岁以下的游戏玩家在所有玩家中所占的比例实际不到三分之一,而50岁以上的人占到了25%。我知道,这一点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在2006年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全国大会(AARP's2006NationalConvention)上,与比尔·考斯比(BillCosby)和埃尔顿·约翰(EltonJohn)一起成为明星的还有任天堂游戏开发商。  即使是玩游戏的成年妇女--她们占到了电子游戏市场的30%--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17岁或17岁以下的男孩,他们只占电子游戏市场的23%。  注意啦,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到地下室来了。不过,他们并不是来拿走你们的电子游戏,让你们外面去玩。他们是想和你们一起玩。  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呢?  首先,那些30岁左右的人是在电脑前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娱乐"意味着买一张票去看演出、戏剧、电影或球赛,然后看着情节一一展开。跟他们不同,这一代人更愿意接受那些与点击鼠标、控制面板和互动叙述有关的娱乐。  第二,因为今天的父母们没有把电子游戏视为一种危险,所以实际上,他们是把电子游戏当成与孩子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根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数据,35%的父母是游戏玩家,而80%玩游戏的父母是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因此在"热舞革命"(DanceDanceRevolution)的游戏中,孩子们(和他们感觉到肥胖的父母)玩得大汗淋漓,跟着那视频上需要有点儿技巧才能跟上的舞点忙个不停。过去在聚会上,成人和孩子是谁也不理谁的;而现在不同了,实际上,他们有了某些共同的乐趣,比如一起玩"吉他英雄"(GuitarHero)比赛。它对哪一代人都有吸引力。  第三,娱乐软件行业逐渐认识到它的成年受众越来越多了。除了枪炮、哥特人(Goths)和"侠盗列车"(GrandTheftAuto)外,现在还出现了像"模拟人生"(TheSlims)这样的日益生活化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玩家们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程序来操控他们虚构的家庭成员。2005年,"模拟人生"是北美最畅销的PC游戏--在女性中,它最受欢迎。在电脑游戏玩家中,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是45岁以上的妈妈,她们的孩子已经离开家上学了,她们虽然拥有大量的时间,但却没有太多的钱。和其他游戏玩家群体相比,她们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多,而玩游戏是排在第二位的。和过去那些孤僻的青少年奇客不同,这个群体希望她们的游戏玩起来简单,希望能够通过玩这种游戏认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人。这是一个全新的玩家世界。正文 第62节:第十三部分 休闲与娱乐(4)  最受欢迎的游戏形式是网卡游戏,在每3个玩游戏的成年人中就有2个,换言之,大约有3500万人在玩这种游戏。对于经常玩游戏的人来说,还有一些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assiveMultiplayersOnlineGames,MMOGs),在这种游戏中,人们可以作为虚拟人物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互动,而这个虚拟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即使玩家离线了,也是如此。在每5个玩游戏的成年人当中差不多就有1个,或者说差不多有1000万人在玩这些游戏。最受欢迎的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之一"再活一遍"(SecondLife)拥有超过500万的注册用户,这个游戏允许成年人创造虚拟的人物,并让他们在房地产交易、组织活动、工作场所和普通的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产生互动。目前,还不允许未成年人玩这种游戏(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版本:青春版的"再活一遍"[TeenSecondLife])。  我必须承认,我也是一个喜欢玩电脑游戏的成年人。"命令与征服"(CommandandConquer)系列战争战略游戏,我已经玩好几年了,在这类游戏中,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技巧来控制军队。我学到的东西是,总有获得胜利的途径--你做的事情只是不停地玩,直到找到这一途径为止。后来,我玩得更多的是在线拼字游戏,不过,如果你留心一下今天人们在飞机上做什么的话,你就会看到他们不是在看DVD,就是在玩电子游戏。那些在坐飞机的时候还用手提电脑工作的人,实际上只是少数。  说到底,在美国成年人当中,曾经是青少年奇客和网络迷的不入流的嗜好现在成了非常主流的活动。将近1亿成年人被认为是"活跃的玩家"。美国电子游戏的销售额比全世界电影的销售额还要大。大约有100所美国的学院和大学在教授如何设计和生产电子游戏的课程。  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的出现是一件大事--首先对这个行业本身来说就是如此。对于"成熟的"、倍受推崇的游戏来说,成年玩家意味着一个行业正在蓬勃兴起,它是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几乎是按照15%的速度在增长;而专门为女性设计的游戏也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玩游戏的老年人也是正在增长的一部分,他们被称为"白发玩家"。2006年,任天堂开发了一种触摸式电脑游戏,叫作"大脑年龄"(BrainAge),它在屏幕上打出一系列逻辑测试题,让老年人来填写,然后告诉他们,他们有多"年轻"。住在养老院里的老年人还为到底是"50岁"还是"40岁"而争论不休,就是这种争论使他们的头脑保持活跃,并有可能使他们不患老年痴呆症。(还记得任天堂在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大会上是如何受欢迎的吗?)随着将来老年人拥有越来越多的电脑知识,这一市场只会增长。  不过,即使在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当中,电子游戏的市场也被大大低估了--只需看看CircuitCity的产品展示,以及大多数电子游戏封面上的那些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图案,就知道了。这些游戏如果有更加精致的封面、更有趣的主题以及新的游戏体验的话,原本是可以在销售额方面取得更大进展的。目前还没有专门关于投资和赚钱的主流游戏--尽管一直以来,最大的赌注游戏之一就是"独占鳌头"(Monopoly)。所有这些游戏关注的都是征服世界、约会或者杀戮。但是大多数33岁的男人所想要的是在市场上突然大赚一笔,或者如果他们想要把某人打一顿,那么这个人就是他的老板或他办公室角落里的某个人。而跟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女人则刚刚生下她们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孩子,她们正在为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们之间的争斗而忙碌。人类经历中的这块尚未触及的市场是巨大的,但游戏的制造者们似乎仍然关注着那些长满粉刺的十几岁的孩子,而对他们新客户的生活方式则注意得有点儿不够。  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的出现对广告商来说也是一件大事。电子游戏产业的广告费用高达10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是一个非常新的市场热点。和电视相比,娱乐软件仍然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热点,但尼尔森(Nielsen)--几十年来,它的电视收视率排名系统一直有助于确定电视广告的价格--在2006年宣布,它将开发一种评估系统,以规范电子游戏广告的交易市场。随着营销策略与现实越来越近,招来电子游戏的广告就不仅仅是手机和DVD了,而且还有住房抵押贷款和小型货车。正文 第63节:第十四部分 教育(1)  在更宽泛的层面上说,成年游戏玩家的出现说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区分更加模糊了。确实,孩子发生性关系的年龄比过去小了,而且叫大人也是直呼其名--但越来越多的的是,看卡通片(如《辛普森一家》[TheSimpsons]、《山丘之王》[KingoftheHill]、《南方公园》[SouthPark])的,去成人ChuckE.Cheeses吃饭的,现在又玩电子游戏的却是成年人。在所有空闲时间里,成人是在玩电子游戏,而不是在工作、看书、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从事其他改善社区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曾经是成年公民的特殊标志。事实上,他们现在是生活在想像的空间内。这种状态是一种隔绝状态,还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状态呢?  我的看法是,比较而言,成年人玩电子游戏是利大于弊,理由是,成年人对于电子游戏的喜爱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进入了对他们自己进行教育的层面。游戏成了技能培养和培训的新领域,而这正是成年人在解决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问题时所需要的。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WilsonInternationalCenterofScholars)把电子游戏称作"严肃的游戏",电子游戏技术的下一个阶段的基础将是学习和模仿,这种技术已经在疾病预防、反恐应急措施以及和平推翻独裁者等领域有所发展。消防队员用它来应对各种生化灾难,大学管理者用它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造,军事部门则用它来为战争作准备。在情况紧急,而且选择紧迫而复杂的时候,通过游戏作出实际选择能够带来实质性的竞争优势。但只有当主流成年群体对游戏中的各种手段和技术感到很舒服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在他们的休闲时间里--像中小学、大学和政府这样的机构才会开始发掘它的全部价值。  所以说,一开始只是不喜欢社交的青少年的爱好的东西,现在却成了成年人思考反恐、教育和战争的最新的方式。我们"玩游戏",并不是因为我们对社会太反感,以至不愿意出门,而是因为我们能够通过软件所设定的情节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最大的挑战进行想象、计划和实践。  第十四部分 教育  晚上学的聪明孩子--美国启蒙教育的障碍  我最喜欢的1990年代的电视节目之一是《天才小医生》(DoogieHowser,M.D.),它反映了美国梦理智的一面--如果道奇(Doogie)聪明到10岁就能完成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学业,那么不管常规如何,他都可能成为一位少年外科医生。美国曾聚集过一些冲破教育制度的束缚而突然冒出来的天才少年。卡尔·萨冈(CarlSagan)在16岁就读完了高中。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在20岁就从牛津毕业了。莫扎特才6岁,就开始巡回演出了。  唉!不会再有这种事情了。今天教育的最大发展趋势是相反的:抑制孩子的发展。而且他们"越聪明"(或者从统计学的角度说,他们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他们被耽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种做法被称作"延后入学",这种做法就像是推迟大学生运动员学程一年,等他们再长一岁时再上场参加比赛。美国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将近10%的美幼儿园的学生实际上可以提前一年入学。  是谁造成这种情况的呢?一般来说,延后入学的孩子都是男孩,他们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良好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孩子在班里名列前茅的感觉有多么好--而且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感受到这一点,即使他们的孩子比起同龄孩子来说个头不那么大、不那么拔尖、智力发育不那么好或能力不那么强。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的孩子和那些年龄比他们小一岁的孩子一起报名入学。  这种做法在私立学校和富裕家庭中尤为普遍。对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教育资料所做的一项分析表明,富裕地区的延后入学的比率上升到了20%,而低收入地区的比率是2%到3%。  什么事一旦开始,就很难扭转。很快,即使你不是一个很想为孩子竞争的家长,但如果你不让孩子晚上一年学,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心,因为如果你让孩子5岁时就上幼儿园,你会使孩子在将来要与比他整整大一岁的同学竞争。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做的家庭越多,竞争优势就越小。一位观察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儿班军备竞赛(KindergartenArmsRace)。正文 第64节:第十四部分 教育(2)  或许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做法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大多数关于延后入学学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从长远来看,延后入学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比比他们小的同学好,而且到三年级的时候,所有短期优势都不存在了。  从发现趋势的角度来看,只有重视美国富人和穷人之间正在扩大的差距,晚上学的聪明孩子才会引起人的兴趣。过去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与享有特权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受过大学教育,他们还在娘胎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竞争中似乎不具有足够的挑战性,现在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他们的同班同学整整小了一岁。  但事实是,同天才儿童相比,晚上幼儿园的孩子是一种更大的趋势。除了由于父母因个人原因而推迟入学的孩子外,还有一个学生群体的人数正在稳步上升,他们就是因制度原因被学校推迟入学的学生。如果推迟入学意味着故意不让5岁的适龄儿童上幼儿园,那么学校一直在悄悄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学生的入学年龄。  在过去的25年中--各州对联邦政府在1980年代大胆提出的新标准(新标准的目标是对美国小学进行更严格的规范)都作出了反应,几乎每一个州都把幼儿园的报名截止时间从12月份提前到了9月份左右,这样就可以保证刚满5岁的孩子在来年进入幼儿园。在一些私立学校,幼儿园学生的年龄必须在报名入学当年的4月份或5月份满5岁。这也是保证学校获得更大"成功"的一种方法--至少这符合人们盯着看的标准。  因此,在没有联邦政府统一规划或认可的情况下,美国一直在推迟正规教育的开始时间。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将这称为"幼儿园的老龄化"。  过去,几乎没有6岁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而现在,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有的是,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6岁。  除了不得不多付一年托儿费的父母和在休息时还可能看到孩子在调皮的老师外,谁还关心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推断,对美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因为,你可以推迟上学的年龄,但除非你在处理其他生活大事时不考虑年龄,否则,你就会面临一些以前没有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结果。比如:  ▲中学里的性行为。研究者告诉我们美国人失去童贞的平均年龄是16.9岁。这样一来,如果这个年龄在过去是上十年级的话,那么现在则是上九年级。我们可以预料,在未来几年将发生一次全国性的反对中学生性行为的抗议活动。  ▲上十一年级的士兵。让青年人在18岁从中学毕业所带来的好处之一是,在承担法律责任、行使投票权和服兵役方面,18岁是一个人成年的明确的界限。但现在如果孩子们19岁才从中学毕业,那么接下来要征兵的话,征兵委员会就得把目光投向美国的十一年级的学生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尤其是对于那些过分小心的家长而言?  ▲高中投票人。我们不需要在高中模拟全国性的选举了--我们需要真正的选举。也许总统候选人会不得不把高中管理人员确定为拉票活动的目标人群。  ▲上十二年级的强奸犯。如果高中高年级中的情侣--男生19岁,女生,比方说17岁半--发生了性行为,男生可能会在法律上被判犯有强奸罪。对他而言,不存在少管所一说--他已经是一个充分享有权利和必须履行义务的成年人了。  当然,人们会说,学生(尤其是男生)上学晚是一件很好的事。既然众所周知,"女孩比男孩成熟得快",那么,男孩稍微晚点儿上学可能最终会拉近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而且,既然女孩在大学入学率和毕业率方面要优于男孩,那么晚点儿上学或许不失为让男孩重振雄风的一种好办法。  当然,你肯定能理解那些希望与自己疼爱的孩子多待一年的父母。哪家家长不希望早点儿看到自己的孩子穿上毕业服呢?哪家父母不悲叹年华易逝呢?特别是在这个受孕治疗很普遍的年代,我知道许多父母觉得他们不辞辛苦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是绝不会提前对孩子放手的,哪怕提前一年也不行。但从孩子的立场来看,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得到了很大好处,利用比同学大一岁的优势,他们或许会崭露头角,或许不会在学校被欺侮。有理由认为,对于一个人的教育而言,这和代数一样重要。正文 第65节:第十四部分 教育(3)  但是,未来的学校要规划出更多的停车场。也许,我们在上八年级的时候就需要了。  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  好几个趋势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从"家庭高中"(YourHomeHS)毕业的群体--因为"在家上学"运动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且站稳了脚跟。在家上学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古怪的想法,现在则大行其道,被认为是在疯狂的网络世界中培养孩子的最佳方式。  是什么使一些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学呢?或许,他们认为公立学校没有一所是好的--很多美国人看不上这种教育制度。或许,他们对学校里有毒品、枪支和其他危险不满(美国的校园枪击案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或许,他们希望孩子得到比在美国公立学校获得的更多的宗教教育,不学像进化论那样的令人讨厌的理论。在不想对孩子放手不管的那些令人尊敬的父母的世界里,疼爱孩子的最好方法难道就是不让他们坐校车吗?  所以,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的人数正在上升。在1970年代初,当现代在家上学运动刚刚诞生时,它只吸引了2000名支持者,在这以后,从1999年(即美国教育部认真考虑这一方式的第一年)到2003年期间,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数量增加了差不多30%,从85万增加到110万。  数字的上升说明,在家上学的孩子在美国学龄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从1.7%上升到了2.2%。虽然在5500多万的学龄人口中,2.2%这个数字看起来仍然无足轻重,但是美国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特许公立学校(charterschool)学生和教育券学校学生之和。  那么,到底是谁在谈在家上学的问题呢?  这或许是时间问题。当里根总统(PresidentReagan)在1981年就职时,在家上学在大多数州还是非法的;现在不同了,在所有的州,在家上学都是合法的。好几百个组织、网站和会议站出来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家上学。与在家上学相关的课本、课程表、光盘和其他以在家上学为中心的教学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每年估计价值8.5亿美元。大型书店、电影院和博物馆现在已经开始为实施在家教育的家庭提供特殊的定向折扣。  在统一的成绩单、考试分数和申请表方面,美国的大学一般都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即使如此,它们在接受在家上学的青年人的入学申请时也对规定做了变通,承认家长规定的课程和学生资料。2000年,只有52%的大学出台了对在家上学的学生进行评估的正式政策;而到2005年,83%的大学出台了这样的政策。同年,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家上学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SAT)中的分数比全国平均分高出81分,对于出台这样的政策来说,这显然是有利的。  这一运动的发展也要归功于那些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在家上学的优秀学生。虽然在家上学的孩子只占全国学龄孩子的2%,但在参加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SpellingBee)的决赛选手中,他们占到了12%。在最近7年中,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其中3年中赢得了全国地理比赛(NationalGeographyBee)的冠军(2002年的获胜者只有10岁,是该项比赛历史上年龄最小的)。2001年,一位来自蒙大拿的在家上学的男孩在15岁就完成了高中教育,不过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所以他写了一本小说--《龙骑士》(Eragon),该书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在2006年被拍成电影,由杰瑞米·艾恩斯(JeremyIrons)主演。甚至"孤独女孩15"(lonelygirl15)--曾是世界排名最靠前的视频博客的博主,也自称是一个在家上学的美国十几岁的孩子。  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我们逐渐可以冷静地对待在家上学这件事了。在2001年,说这是一件好事的美国人上升到了41%,而在1985年仅为16%。  在家庭后院里研究科学、在餐厅桌子上或超市里研究数学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三在家上学的孩子是白人。62%是来自至少拥有3个兄弟姐妹的家庭--这意味着那些对孩子实施在家教育的父母一开始就喜欢孩子,或者意味着一个由多个学生组成的"班级"的增效作用使在家上学更具吸引力。(可以设想一下这些班里的兄弟姐妹是怎样开展竞争的。)正文 第66节:第十四部分 教育(4)  虽然让孩子偶尔在家上学的家庭都是一些超级富有家庭--它们利用孩子在家上学的机会为孩子学习艺术、环球旅行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提供方便,但在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庭中仍然有54%的收入只有5万美元或不到5万美元。将近80%的家庭的收入为7.5万美元或不到7.5万美元。  超过40%的在家上学的学生住在南方。  虽然有一种普遍而又陈旧的说法认为,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庭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保守的和相信创世论的--确实,在家庭学校法律保护协会(HomeSchoolLegalDefenseAssociation)的网站上列出的机构中有60%都承担着传播基督教的任务--然而,美国教育部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庭中只有30%的家长将传播宗教、教授道德当成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差不多31%的父母宣称,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孩子脱离学校的那种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学校的安全隐患、毒品或者来自同学的负面压力),另有16%的父母表示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水平不满意。  确实,很多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进化论--或者不希望他们按照规定在"政府办的学校"里学习进化论,但现在,在家上学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家长的支持,一般来说,这些家长只是认为他们自己在家里可以更好地教好孩子。既然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互联网上获得数千份课程计划--而且互联网也可以减少在家上学可能带来的孤独感--那么家长做到这一点就是完全可能的。  在家上学的意义是广泛的。首先,出现了一个正在发展的为在家上学提供零售服务的行业--也许是专门为那些不是基督徒的在家上学的孩子提供零售服务的行业。根据2003年联邦政府的研究,在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庭中,有整整77%的家庭要靠专门为在家上学的家庭服务的公司为它们提供课程、课本和其他教学材料。  其次,我们可以预料,有关在家上学的诉讼和立法将日益增多。法院已经有了一些案件,在这些案件中,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家长在离婚诉讼中被指控为"疏忽",不能因为年满18岁的孩子没在正规的教育机构上学而在家上学就扣除部分老兵津贴。2005年,爱达荷州(Idaho)的参议员拉里·克雷格(LarryCraig)提出了"不得歧视在家上学的学生法案",目的是让在家上学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奖学金、助学金、补助和其他政府补贴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  此外,我们可以预料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规范在家上学的做法。从2006年起,只有6个州对这种做法作出了"严格"规范,这些规范要求,如果家里有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应该通知有关部门,递交学生考试成绩单,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学生的课程应该得到政府的同意、提交父母任教资格的证明或接受政府官员的家访。另一方面,有10个州对在家上学没有任何要求--甚至孩子在家上学,连通知教育机构都不用。有人认为后一种情况至少会导致少计算了接受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或者多计算了"偏离"教育体制的学生的人数。  随着这一运动的发展,在家上学的人正在寻求更多的认可和更多的帮助。从2005年起,14个州已经提出了议案,要求公立学校允许在家上学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戏剧和象棋等课外活动。既然在家上学的学生的家长缴纳了财产税,那么他们似乎有充足的理由享用当地学校的设施。在家上学是一种典型的与体制格格不入的小趋势。虽然学校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先进,而且绝大多数父母都很忙,很少把时间花在帮助孩子做功课上,但你还是能看到一群富有献身精神的公民正在做着完全相反的事情--他们放弃现有的体制,靠自己的力量在做这件事情。显然,他们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在家上学的事情奔波劳神--你知道在他们出去参加鸡尾酒会或宴会时,人们问他们什么问题吗?  在家上学的孩子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在法律和管理方面为一个简单的观念扫清了障碍。他们打破一摞摞的规章制度和官样文章的束缚,以在这个国家赢得一席之地,他们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这一运动的预期。正文 第67节:第十五部分 国际(1)  但是,孩子在家上学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学校的学生少,意味着学校的老师也少。美国人对于那些做事与众不同的人并不总是和善的,而在家上学的孩子必须得到公立学校孩子的接纳--从社会方面来说,这对他们可能是很难的。甚至在拼字比赛中失败的孩子也抱怨在家上学的孩子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因为(据说)他们整天只学拼字,而不学数学和科学。  说到底,随着公立学校越来越让父母担忧,越来越多的父母--来自不同部门的父母--会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家上学必定会遭到来自公立学校的捍卫者的反对,就像教育券学校和特许学校曾经所经历的那样--虽然大家承认,在家上学不需要完全平摊公共资源。但与此同时,担子却越来越重地压在美国妈妈们的身上,她们不仅是治疗师和营养师,而且也是课程设计师和科学教师。  接下来会出现家庭大学吗?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在使用视频、进行互动和建立社区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完全有可能出现第二代的在家上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基础是互联网,受众面更为广泛,而且可以直接向大学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将一流大学的课程录制成磁带,并可能设置课程。这可以在美国开始,但也可以在更偏僻的农业国家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在这些国家,上学或者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随着传统的公立学校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可有可无,在家上学最终可能会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庭学校所取代。  国际画面  由于美国有超过100万的学生在自己家的起居室里学习,所以说到在家上学,美国是全球的领头羊,但其他几个国家也跟上了这个小趋势。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都准许孩子在家上学。在上述每个国家,在家上学的孩子的人数有数万人,但这一群体正在不断发展。  在一些国家,在家上学似乎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发生的。  ▲日本的教育部不承认在家上学是一种可行的教育选择,他们可以起诉那些把孩子关在家里的家长。然而,非官方的估算数字指出,日本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为2000到3000人。  ▲在以色列,《义务教育法》(CompulsoryEducationLaw)规定所有孩子都必须到学校上学。就是说,不让孩子到学校上学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官僚化程序。  ▲中国在法律上规定所有孩子都必须上学,但上海家庭学校协会(ShanghaiHome-SchoolAssociation)的存在证明一些家庭钻了空子。  ▲德国自1938年以来就对义务教育作出了严格规定,并花大力气实施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2006年,德国政府因一位父亲让孩子在家上学而判其入狱6个月。2007年,德国政府借医生对一个女孩作出的"学校恐惧症"的诊断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欧洲人权法院对此案作出有利于德国义务教育法的裁决。  为什么要在家上学呢?许多父母说出了和美国父母一样的理由:害怕孩子在学校受欺侮,担心不断下降的教育质量,希望孩子得到比公立学校更多的宗教教育。顺便说一下,持这种说法的不只是基督徒。一个叫"穆斯林家庭学校网络与资源"(MuslinHomeschoolNetworkandResource)的网站为美国和加拿大在家上学的穆斯林孩子提供信息。  虽然在家上学这一趋势受到不少人的赞同,但这不能完全归功于互联网,当然,互联网对在家上学的方式在全球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在家上学的材料在本土就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现在突然又有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国际市场。  第十五部分 国际  国际买房者  如果问任何一个房地产经纪人--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还是在电视上假装的--买房的关键是什么,他们都会说"地点、地点、地点"。你可以拆掉一栋房子,然后再把它盖起来,但你没有办法创造出海景、山景或者是当地理想的就学环境,如果那里没有的话。买房就是买地方。正文 第68节:第十五部分 国际(2)  这些日子,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美国最受追捧的地方正在被来自美国以外的人买走。我们大家都知道,全球化意味着将各大洲和市场分隔开的经济壁垒正在被一个单一的、统一的体制所取代。说到买房,如果你认为隔着一两片海就能使你避免与外国人竞争,那你得重新想想了。外国人拥有在美国的住宅所有权可能是房地产市场中最火的趋势。人们曾经感到奇怪,为什么纽约公寓住宅的价格会持续上涨,尽管常住纽约的人数基本没变?答案是,对同一地块的竞争增加了,其中很多竞争来自海外。中国和韩国政府也许正在购买我们的债券,但世界各地的上流阶层正在被美国的房地产吸引过来。令人吃惊的是,关于外国人拥有美国的房产,竟然没有任何首尾连贯的记录,因此,我们不得不从零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个大概情况来。  2005年,一项对佛罗里达州房地产经纪人的调查发现,87%的房地产经纪人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与一位国外买主做成了一笔生意,将近10%的房地产经纪人拥有一位完全国际化的客户。2005年,在迈阿密-劳德代尔堡(Miami-FortLouderdale)的房屋交易中,国外买主至少占30%;在佛罗里达全州的房屋交易中,国外买主占15%。  但是,这一趋势不仅仅出现在佛罗里达。纽约的一个房地产专家估计,2004年,在购买曼哈顿公寓的人当中,外国居民占到了三分之一,而在2003年,只占四分之一。拉斯维加斯的两处楼盘甚至在盖好之前,至少有10%的房子就归了外国人。在休斯敦、亚特兰大、芝加哥和科罗拉多,都可以看到外国人购房增加的情况。那些将豪宅挂单出售的美国房地产公司正在接待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他们都是订阅它们的杂志和访问它们网站的外国人,而像21世纪房地产(Century21)和佳士得物业(Christie'sGreatEstates)这样的美国房地产经纪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开设越来越多的办事机构。  在临近大洲的某一个地方买房的人的构成和动机也是不相同的--这取决于买者。  ▲欧洲人。在过去的几年,与美元相比,欧元升值50%以上,英镑升值35%(甚至同美元相比,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也升值30%到40%)。结果,美国的房子与他们自己国家的房子相比,似乎格外便宜。你去过英国那些岩石密布的海滩或德国那些杂草丛生的海滩吗?佛罗里达柔软的沙滩和米老鼠对于我们的欧洲邻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中南美洲人。来自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和墨西哥的买主喜欢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安全,如果他们自己国家的不稳定持续增加,他们就认为美国的房产不仅是一种安全的投资,而且是一处有保障的住所。他们还欣赏美国所提供的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更不用说购物了。除此之外,南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与他们国家相似的气候以及有利的西班牙语的语言环境,使美国的房子倍受追捧。  ▲亚洲人。随着亚洲国家经济的增长和东西方经济往来的增加,在美国拥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对于许多亚洲家庭来说,已经越来越有吸引力。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讨好他们,他们用中文给豪华公寓取名字,举办提供亚洲食品的新闻发布会。  一般而言,飞机票的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下降首先不仅使人们去外国旅游变得更容易,而且也会使人在第一个家和第二个家之间来回跑变得更容易--房地产经纪人说,这一直是买国外房产的第一步。此外,像多种货币抵押贷款这样的新手段--让你用自己国家的货币在国外获得抵押贷款,在房子所在国的利率变得对你有利时,再将自己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也大大方便了外国购房者。好几家美国银行正在调整政策,以便使那些向美国纳税的外国居民更容易地获得房屋贷款。  在纽约,在向外国人开放这座城市方面,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是一个主要因素。纽约的大多数建筑一直是合作住宅(co-ops),因为合作住宅几乎可以用任何理由来拒绝任何人的要求,所以他们过去是非常谨慎地看待没有外国购买者这一情况的。但后来特朗普开发了分户出售公寓(condos),而分户出售公寓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管制的,因为他们提供的是独立的公寓套间,而不是公司的股份。现在绝大多数新建筑都是分户出售公寓,所以外国买主就涌了进来。正文 第69节:第十五部分 国际(3)  很大程度上说,在国外买房是一件花费相当大的事情。2005年,外国人在佛罗里达州购买的房屋均价大约是30万美元,而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价格超过了50万美元。但是随着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我们可以预计这一业务将得到扩大。  涉外房屋交易事关重大,甚至不只与购房者及其代理商有关。国际买主人数的上升可能对房地产业已经产生了某些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改变它们关于购房贷款的规定(尽管如果外国买主不再用现金支付,他们对于美国卖主来说就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购房文化也可能出现某些调整。来自某些国家的国外买主喜欢压低他们的报价,直到成交的最后时刻还咄咄逼人地讨价还价,而且还要求在房子之外赠送一些产品--比如家具或门房服务。  全球化也可能影响到房屋的设计。一些中东的买主不喜欢厨房紧挨着待客区域,因为对于客人而言,看着女人在厨房准备食物是不合习惯的;一些拉丁美洲的买主不喜欢主卧室离孩子的卧室太远。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我们其他人而言,外国购房者对房屋价格上涨产生了影响。当非本国公民买了曼哈顿三分之一的公寓时,这就把很大部分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美国买主挤进了曼哈顿稍次一级的住宅之中,而把大量低端买主赶到了皇后区。在豪宅方面,委内瑞拉的买主可能会抬高迈阿密高端住宅的价格--但如果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的首都)出现经济倒退,这些买主无法偿还房屋贷款,那么他们给他们的美国邻居留下的就是那些价格急剧下跌的房子了。各国经济之间不断增加的相互依赖关系现在扩展到最不具有流动性的交易--房地产交易--上来了。  一些立法者认为这一趋势值得关注。在2007年初,银行建议要方便外国购房者的贷款,加州的一名立法者对此作出了回应,他提出一项议案,这一议案使银行向没有社会安全号码的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成为非法。到目前为止,这一议案被拒绝了,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说,它被认为是地方主义的,是不必要的。但事实可能并不总是如此。虽然美国为它在全球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而自豪,但外国人在美国购买房产所承担的利率比美国人在海外购买房产所承担的利率要高得多,这件事实际上并不让美国人感到自豪。只要你试试在墨西哥城或百慕大群岛买一套公寓,你就会知道他们会让你费多大的劲。  我们要保护我们国内的资产。2006年,当美国人得知美国即将把某些纽约港口的所有权转让给阿联酋迪拜政府所属的一家公司时,爆发了一次持续几周的全国性的抗议活动,这次抗议活动最终改变了这个决定。2005年,当建在加州的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马上要卖给一家由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公司时,又爆发了促使取消这一决定的公众抗议活动。截止到2007年,没有一个美国人对日本和中国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表示满意。  在美国的一些社区中,豪宅一幢接一幢地被外国买主买走,这完全不同于"接管"美国的基础设施、大型的公司或货币。但现在至少是评价外国人购买美国房产的趋势的时候了。  外交政策专家很快指出,大多数美国人赞成国际交往,拒绝孤立主义的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美国在国际上应该"只关注自己的事务,而让其他国家按照它们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方式处理自己的问题"。确实应该如此,但另一方面,赞同孤立主义立场的美国人的人数在2002年到2005年间急剧攀升--从30%攀升到42%,这是自1960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最高的赞成率。显而易见,对外国"投资"持赞同看法的美国人的人数(占到53%)比对外国人拥有"所有权"持赞同看法的人(33%)要多,但很难弄清买房是投资还是拥有所有权--尤其是,至少2005年在佛罗里达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外国买主说,他们买房是为了度假和/或临时工作,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说他们买房是为了投资。正文 第70节:第十五部分 国际(4)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是美国房产的一个外国买主,你可能要谨慎地研究你的投资--他们是不是把海景公寓中完全看不到海景的底层卖给了你?是不是只有你付了房屋的全部佣金,而其他人都打了折扣?既然很多外国买主花钱只是为了寻找一些乐趣,或者是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以防本国经济的失败,那么他们就能够很快行动,而无需像美国买主那样倾其所有地去买房。另一方面,虽然买美国的房子也有陷阱,但根据美国的规定,买房需要提供社会安全号码,需要没完没了的信用审查,所以实际上,买房比买股票和债券更令人放心,所以大批外国人纷纷来美国买房。难怪波拉特(Borat)说"欢迎来到美国"。  LAT夫妻[英国]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