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趋势 马克-佩恩书籍介绍: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一部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当下生活的令人震撼之作。《纽约时报》称:"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部完美的圣经。"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新世纪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 内容简介: 马克·佩恩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社会不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被分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那些人数不多却充满活力的新群体,正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书中列举了影响着未来社会发展的75个小群体的发展动向,那些貌似细微的发展正在决定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这将彻底改变你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会有怎样的改变。 马克·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他告诉读者如何去观察那些小群体的发展,它们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也可以对一场选举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它们还可能煽起一场运动,或者改变你个人的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小群体有大作用。"小"决定着"大"。 作者简介: 马克·佩恩: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1995年至2000年为比尔o克林顿总统担任战略顾问,并因此而闻名遐迩。2000年,《时代杂志》将佩恩称为"信息大师",并被誉为美国政界最有洞察力的民意测验专家。佩恩是世界著名的博雅公关公司的CEO,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首席顾问。也是财富500强里多家公司的顾问,更是25个国家元首的资深顾问。 对马克· 佩恩的评价: "一个大脑异常敏锐的人。"--英国前首相 托尼·布莱尔 "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华盛顿邮报》 "世界顶级的营销方案都有着独到睿智的视角,而马克· 佩恩是一个总能发现它们的大师。" -- 麦当劳餐厅全球首席营销官 玛丽迪林 E.金尼·扎莱纳:为白宫效力,是联邦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员珍妮特?雷诺(Janet Reno)的顾问,此外她还是两家社会变革组织的执行副总裁和董事长。 编辑推荐: 26年前,也就是1982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写过一本风靡一时的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美国和世界并没有像奈斯比特所预言的一样,只朝着十个"大趋势"的方向发生变化,而是按照比十个"大趋势"多得多的"小趋势"在发生变化。 提出这个观点的就是本书的作者马克·J.佩恩和E.金尼·扎莱纳,他们在2007年向美国和世界推出的《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中认为,"仅仅根据'大趋势'或普遍的经验,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这就是小趋势"。而这些"小趋势,是一种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有目前众多公司、销售商、决策者和其他将影响社会行为的人或机构不能满足的需求"。 佩恩对"小趋势"的定义是:在美国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佩恩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这些小趋势,而且他还揭示了我们认为的潮流与统计数据真实显示的趋势之间的天渊之别。作者通过美国政府机构公布的数据,以及美国民间权威的调查公司的数据(实际上,佩恩自己就是一家著名调查公司的创始人)为自己的观点说话,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书中描述的75个"小趋势"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这些连雷达都无法探测到的小趋势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你的投资战略指南。通过《小趋势》,你将看到它们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图书看点: 一本了解当今美国社会和全球局势不可或缺的读物。今天的美国也许就是明天的中国,本书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也会让一般读者增长见识并拓宽观察当今时事和社会经济的视野。正文 第2节:媒体评论 目录 作者是全球顶级民意测验专家和25个国家元首的首席顾问,通过详细而真实的统计数据,得出了一个个惊人的结论,必将掀起又一轮的未来学的研究浪潮。 75个社会趋势的揭示,加上作者独到的深入分析,每篇都充满了可以造就新行业的商机! 媒体评论: 着实让人着迷,《小趋势》通过可靠的信息和分析,让我们发现大量和直觉相违背的事实,这将彻底改变我们观察从现在到未来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你的处境即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对于揭示掩藏在这个时代背后的社会真相而言,《小趋势》无疑是一本完美的圣经。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马克· 佩恩对每一个小趋势可能带来的机会和暗含商机的分析上……它使企业家、商人和政客们能够在碎片化的社会中发现那些难以琢磨的群体,这将帮助重新建立新公司、开创新市场,并在新的竞争中获利! --《今日美国》USA Today 马克· 佩恩不仅仅是发现了这些趋势,他同时也指出了该如何对待这些趋势,它们可以造就一个新公司,也可以让一个公司破产。 --《新闻周刊》Newsweek 与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相比,《小趋势》是20世纪末商业社会预言中最摩登的话题。然而,和那些夸夸其谈堆砌材料的书相比,马克· 佩恩筛选了一堆社会"趋势",又精心打磨成一个个好点子,引导我们将走向何方。 --《信息周刊》Information Week 如此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佩恩不仅是一个政治迷,更是一个商业顾问!佩恩认为,改变今天这个世界的是那些雷达探测不到却又潜伏在我们中间的微小趋势。受大趋势影响的时代是福特那个年代,那时的经济提供大规模生产和有限的选择,而今天的世界是星巴克提供上千种组合给那些挑剔的顾客的时代了。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佩恩的核心前提就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世界正在被分割成几千,至少是几百个群体。这是对美国出现的各种小群体进行诙谐有趣的深入思考。这本书有15个章节,每个章节又分几个小部分,共提到了75个群体,这样的结构非常风趣,因为每个章节佩恩都阐述了一种清晰的观点,用很多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来支持它,并在相关的地方插入了他个人的经验评论。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今天的小趋势发现者们已经摒弃了他们的个人偏见,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调研,发现那些小的、新的,热情的群体,虽然他们的增长不超过1%,但是他们的确在塑造明天的时代精神和思潮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福布斯Forbes.com 在当今世界急剧变化的浪潮中,共同性的扩大和差异性的张扬是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成果的普及,交通和通讯的空前便利,统一市场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共同游戏规则的制定,使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猛烈冲击,许多事物显现出全球化或者说一体化的趋势。但是,这种共同性的发展,并没有抹煞世界的差异性;而毋宁说,共同性的扩大正是以差异性的存在为前提的。不仅固有的差异性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在新的条件下还生发着新的差异性。大而至于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小而至于公众日常琐细的生活习俗,都是如此。我们依然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今后仍将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这是我读了这本《小趋势》所引发的一点感想。 这是一本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专家,为多家大公司服务,并且做过美国总统的战略顾问。其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就是这本书所反映的对美国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作者并不以深刻的理论分析见长,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广泛涉及美国商业社会预言中的时髦话题,通过纷繁多变的美国社会生活百花筒,揭示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读者从这本书可以看出,美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多么巨大而又静悄悄的变化。作者名其书曰《小趋势》,但讨论的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如副标题所标明的,是"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作者善于发现社会生活大潮中新近表现出来的差异,见微知著,从细微处洞察未来发展,得出人们不曾注意,或者已经被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触及而决策者尚未引起关注的趋势。文字叙述和社会调查数据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对企业家或者政府的决策建议,其中也不乏对美国时弊的针砭。当然,本书所讨论的,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根本社会经济制度问题,我们也未必同意作者的所有见解,但无疑都是对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体制有重要影响的问题。不仅可以借此了解美国,也有助于预见中国,因为这里所揭示的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有的在我国已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你读读就知道了--需要预为之谋。 中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就当今中国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那是美国所远不能比拟的,恐怕也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使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整齐如一和"清一色"的社会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包括思想文化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都在空前增强。由于我们往往是以非常矛盾的方式经历着这种变化,使这种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添了更为复杂的景观。妥善处理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日益增强而复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首先是要了解,也要学会尊重,并且适当地加以引导。这就需要进行更多方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趋势。这种调查研究不仅对于政府决策者、企业家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有用,对于其他社会阶层的读者也有益处。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的统计工作和社会调查工作都是有显著进步的,但同剧烈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相比仍然显得不足。我们往往停留在抽象的判断和认识层次,不大重视对社会生活变化的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分析,而正是这种细微变化往往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小趋势》这类著作,可以增进我们对自己周围所发生的微妙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它所提供的调查和分析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正文 第4节:译者前言(1) 《小趋势》所讨论的是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文笔生动,语言幽默,常有机智的譬喻穿插其间,阅读不觉费力。统计数据虽多而仅以说明问题为度,能增加可信度而又没有枯燥繁琐之嫌。这也是目下我国同类著作不多见的。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书稿,觉得对中国读者会有些帮助,故乐为之序。 2008年6月7日 译者前言 25年前,也就是1982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写过一本风靡一时的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egatrends:TenNewDirectionsTransformingOurLives)。作者根据他所观察到的美国,乃至世界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信息时代"的特征,预言美国将按照十个"大趋势"向前发展,而这十个"大趋势"将影响到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组织结构、制度的变化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与政治态度"。 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美国,乃至世界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在有些人看来,美国和世界并没有像约翰·奈斯比特所预言的一样,只朝着十个"大趋势"的方向发生变化,而是按照比十个"大趋势"多得多的"小趋势"在发生变化。这些人当中的两位就是本书的作者马克·J.佩恩(MarkJ.Penn)和E.金尼·扎莱纳(E.KinneyZalesne)。他们在2007年向美国和世界推出的《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Microtrends:TheSmallForcesBehindTomorrow'sBigChanges)中就是这样认为的。现在这本书的中译本就摆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可以看到,两位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仅仅根据'大趋势'或普遍的经验,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这就是小趋势"。而这些"小趋势是一种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有目前众多公司、销售商、决策者和其他将影响社会行为的人或机构不能满足的需求"。 两位作者确实是"细心观察"的人。马克·J.佩恩是位顶尖级的政治家的战略问题顾问,也是一家公共关系公司的CEO。他对美国,也许还可以说,他对世界的观察是广泛而又深刻的,而且他的"大脑异常敏锐",常常能够从"独到睿智的视角"观察到只有细心人和聪明人才能观察到的事物。E.金尼·扎莱纳也是美国联邦政府中的常客,一直以"社会变革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从而以"自己独到的精神见解"为白宫效力。应该说,两位作者的观察力是一流的。他们通过对美国社会的细心观察,发现了美国社会中的很多"小趋势"。他们对"小趋势"的定义是:在美国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太胖、太瘦、高大、娇小或者左撇子)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75个"小趋势",并按照15个主题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这15个主题是:爱情、性与男女关系;工作生活;种族与宗教;健康与快乐;家庭生活;政治;少男少女们;食品、饮料与节食;生活方式;金钱与阶级;外观与时尚;技术;休闲与娱乐;教育;国际。这些小趋势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简直可以说是包罗了当代美国人的方方面面,读起来,确实像是在读当今美国的"百科全书"。在叙述和分析一些"小趋势"的时候,作者还把美国的这些"小趋势"与国际同类"趋势"进行比较,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来观察,来分析,从而为他们自己的结论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当然,仅仅是笼统地描述这些"小趋势",应该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但两位作者除了"细心观察"以外,还广泛利用美国政府机构公布的数据以及美国民间权威的调查公司的数据(实际上,马克·J.佩恩自己就是一家著名调查公司的CEO)为自己的观点说话。这可真应了这样一句话:"美国人,什么都拿数据说事儿。"于是,我们在大部分章节中都能看到图表和统计数字。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美国社会提供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工具。正文 第5节:译者前言(2) 作者发现"小趋势",是为了让美国社会迎合已经形成的"小趋势",或者为正在形成的"小趋势"做好准备。而这种迎合和准备首先是需要更新观念的。说到观念,我对作者在谈论一种"小趋势"时发自内心的一番感慨印象极深。作者说,(在美国黑人中) 事实的真相是,新的一代出现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现实也应该取代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老观念了。黑人社会取得的进步,简直令人感到惊异。虽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黑人青少年触犯法律,但是,每年也有数以万计的黑人青少年走进大学的校门,为自己设计第一流的职业生涯。黑人青年是大学毕业生中人数增长最快的群体,他们毕业后常常能找到收入丰厚的工作。这个超级成功者阶层的出现,正在改变着美国的文化,瓦解着旧有的成见,摧毁着办公室和高层政治决策机构中的种族壁垒。关于黑人青年学坏的消息越来越少了,而关于他们走正路的新闻却越来越多了。体制正在发挥着推动年轻黑人中的这种小趋势向前发展的作用。 ……(这)还意味着黑人青年正在稳步地致富和切实地发挥着领导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大部分美国的黑人孩子,包括男孩子在内,都在上学,他们虔诚地信赖美国的民主制度,为了使美国更加美好,他们会做出(或更多地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他们不仅应该成为技术、服装、体育和娱乐产业重要的目标市场,他们也应该获得就学、就业、充当志愿者和充任各级领导的机会。 确实,美国有太多的黑人青年在拼搏,我们这个富裕的国家必须切实关心他们的问题。但是,媒体和市场营销专家也需要纠正某些陈腐的看法,大部分黑人青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公民意识,他们的表现堪称模范。黑人中也有一些超级成功者,他们的成就毫不逊色于白人成功者。在这个具有成功取向的群体推动下,黑人社会或迟或早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在如此众多的美国人似乎没有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的时候,他们做出了正确的表率。 读到此处,我不禁想到我最近在美国与黑人交往的一个小故事。今年早春季节,我到了美国的费城。费城是美国的一个黑人人口居多的大城市,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在市中心闲逛。因为冷,就到位于SouthBroadStreet上的Borders书店里去避寒。我在那里看到很多黑人在看书,其中不少是黑人青年。我发现他们很讲究公德,看完一本书,就放回原处,然后再拿一本书看。他们看的书有艺术类的,有文化类的,也有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他们看书时,神情专注,旁若无人,总之是非常的投入;偶尔还会跟同伴轻声细语地交流几句。我受到他们的感染,也很专心地浏览架上的图书,并买了几本我很喜欢的书。在我快离开时,我想请他们给我在这家书店留影纪念。说实在的,看到他们在那样专心地看书,我真不忍心打搅他们。但我没有办法,因为没有其他人在旁边。当我非常抱歉地向旁边的一位黑人青年提出我的要求时,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为我以书店落地窗透进来的大教堂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如果说,故事说到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我感动的,可故事还没有完。我看完照片,觉得取景、构图都不理想,而且光线也有些暗,我就跟他说,能不能再拍两张。他说,当然可以。然后我就给他讲怎么取景,怎么构图,怎么用光。他睁大眼睛,张开嘴巴,非常认真地听,而且还不时地点头,说ok。然后,我摆好pose,他准备照。也许是因为他比我高,找不到我所要求的角度,也许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他一会儿把照相机抬高,一会儿把照相机放低;一会儿蹲着,一会儿坐下,甚至做士兵卧倒射击状,摆弄了好半天,才按下了快门。我接过相机看他的作品。非常遗憾,还是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不好再麻烦他了,说了声谢谢就要走。可他问我"Ok?"因为我认为不ok,所以我不能说ok。这位可爱的黑人年轻人跟我说了一声"对不起",就让他的一个同伴来为我重照。如此反复了几次,终于达到了我基本满意的程度。我非常真诚地说了好几遍"谢谢",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店。正文 第6节:译者前言(3) 在我过去读到的关于美国黑人出版物中,不少都是把美国黑人,尤其是美国黑人青年与贫困、饥饿、绝望,甚至吸毒、强奸、杀人、放火这类令我非常厌恶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我在美国的时候,也有不少朋友非常善意地劝告我"天黑不要到黑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带很多现金,免得被人盯上,特别是被黑人盯上"。但在我横跨美洲大陆的愉快的旅行中,无论是在费城还是在旧金山,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华盛顿,无论是那些可爱的黑人中学生,还是那些敦厚的黑人妇女,以及像汤姆叔叔那样慈祥的黑人老人,对人都很和善,都很愿意帮助陌生人,而不是"不跟陌生人说话"。在美国的旅行中,我从包括黑人在内的美国人当中得到过很多热情、无私和慷慨的帮助。他们都以帮助他人为自己的快乐,都很阳光,都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别人的生活充满了热爱,尤其是在那些黑人青年身上,我还感觉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可贵精神。 据这本书的作者说,按照美国好公民的三条标准--定期上教堂、积极从事志愿者的活动和参加投票--来对黑人青年和白人青年做个比较,数据显示:"黑人青年不仅优于白人青年,也完全可以称之为是黑人中的楷模。"对于这种说法,我没有亲眼验证过,但我在美国短暂的经历,使我或多或少地相信这种说法,至少我过去对美国黑人,尤其是对美国黑人青年的那种误解早就烟消云散了。所以当我再次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徜徉的时候,朋友们对我善意的劝告早就被我忘在脑后了。 当然,必须承认,我去美国只是走马观花,观察虽然是近距离的,但时间是短暂的,认识也是比较肤浅的。但我参与翻译的这本书却印证了我对美国黑人留下的良好印象。至少当我再看到贫困、饥饿、绝望,甚至吸毒、强奸、杀人、放火这类令我非常厌恶的词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黑人,尤其不是黑人青年。我希望,这本书谈到的"黑人中的楷模"这一"小趋势"能够改变那些没有去过美国,但因受到某些传媒的宣传,对美国黑人,尤其是对黑人青年产生负面看法的人的看法,或者消除那些以前去过美国,但对美国黑人印象不怎么好的人对黑人的误解。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误解并不是我们直接体验的结果。之所以对一些事物产生了误解,形成了不容易改变的范式和偏好,除了受到外界--包括媒体的宣传、意识形态的灌输,等等--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因此对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比较隔膜,甚至反感。但世界在变化,人的观念也需要改变,,因为只有人的观念改变了,才能获取力量,以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并进一步推动这个世界的变化。写到这里,我想到今年3月出版的一期《时代周刊》(TIME)上的一篇封面文章:改变世界的10个观念(10Ideasthatarechangingtheworld)。编辑在介绍这篇文章的时候说:"观念改变着世界。一种新观念的力量就是转变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发动机。"是啊!同蒸汽机、火车、轮船、飞机、火箭、原子弹、电子计算机这些发明来比较,观念的力量不知道要大出多少倍。观念的力量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因为无论什么新的发明,也不管这些新的发明具有多么大的力量,都是人的观念转变的结果。观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观念的改变使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聪明。于是因观念转变而变得聪明起来的人们就会发现正在变化的世界中的无数个"小趋势",从而发现无限的机会。也许正是作者改变了观念,使他发现了"足球妈妈"、"举足轻重的摇摆选民"和"奋起斗争的非法移民"等"小趋势",并建议他们的政治家顾主改变竞选战略,从而赢得更多的选民;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发现不少人改变了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传统观念,所以他发现了"通勤夫妻"和"LAT夫妻"以及"高龄奶爸"这样的"小趋势"。而他对这些"小趋势"的详尽描述也许会让商家睁大眼睛,盯着能够使他们发财,甚至发大财的机会。因为对任何商家而言,谁敢对至少有300万人口的庞大的客户群视而不见呢?正文 第7节:英文版序言(1)…… 译者 2008年8月于北京西单西斜街 英文版序言 1960年,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的一则广告震动了整个汽车世界,广告的整个画面只有寥寥几字:想想小的吧。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一个在成功就是资本增值和扩大地盘的时代,要求改变想法,降低期望值,缩小规模的号召,就连你在路上开车,也是如此。 在美国正在变成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正在成长为一个具有支配地位的经济体,正在为全球市场确定步伐的同时,作为一种反文化现象,大众牌甲壳虫小汽车(Beetle)开了出来--这代表着与1950年代的那种什么东西都追求大的想法完全相反的个性。 美国从有汽车以来就从来不习惯于小汽车。但问问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他们就会告诉你他们都是在为小企业工作。美国人只有在首先看到将引起大变化的那些小的、具体的步骤时,他们才愿意做些大的改变。而且,他们还向往着美国小城镇的生活方式。今天,在美国最大的运动中,很多都是小的--一般来说,都是大家看不到的,除非是最细心的观察者。正文 第8节:英文版序言(2) 《小趋势》的基础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正在出现一些最有力的力量,它们是与我们的直观相反的一些趋势,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马上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明天。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着少男少女的犯罪问题,却很难看到那些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正在走来。有那么多人把贫困看成恐怖主义的原因,却很难看到躲在很多袭击背后的正是那些富有的、受过教育的恐怖分子。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着大的、有组织的宗教,却很难看到发展最快的正是那些新的、小的教派。 个人选择的力量从来都不是很大的,而且这些选择的理由和方式从来都是不难理解的,也是不难分析的。在市场营销或政治选举中,把小作为目标的技巧--找出那些小的、人员密集的亚群体,就他们的个别需求与他们进行交流--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更多的重视。对待世界的那种千人一面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30年前,我在哈佛大学拉蒙特图书馆(Harvard'sLamontLibrary)里看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开头写道,"这本小书的观点与通行的观点不同,它是反传统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选民不是傻瓜"。它的作者V.O.小基(V.O.Key,Jr.)得出了一个观点,从那天起,这个观点就一直指导我如何对选民,如何对消费者、公司、政府以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如果你用正确的工具来研究事实,结果就会是,一般的美国人实际上是相当聪明的,他们会作出一些非常理性的选择。 但我差不多每天都听到专家们说,选民和消费者都是受到错误引导的没有头脑的家伙,他们往往根据一条领带的颜色就作出决定。这就是政治家们为什么向告诉他们穿褐色西装或祛除脸上皱纹的顾问们付费的原因。这就是很多商业广告往往讲与产品不相干的故事的原因。候选人和生意人往往不相信重要的事实和结果,他们常常才是傻瓜。我敢打赌,在所有的信息交流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信息因为是只有制造者才懂的文字和图像而被白白浪费掉了。 本书的看法是,30年过去了,V.O.小基的观点不仅仍然站得住脚,而且应该成为理解美国和世界上出现的各种趋势的指导原则。人们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选择,并不非常复杂,并不具有更多的个性,并不是了解得更多。但正如V.O.小基所说,要发现潜藏在这些选择之下的逻辑模式,就要做认真的科学研究。在面对人们似乎是矛盾的选择时,把它们归结为褐色西装和肉毒素(Botox)①可能要容易得多。 实际上,今天的各种矛盾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钟情于健康食品,但麦当劳连锁店里巨无霸(BigMac)的销售额却从来没有下降过。尽管福克斯新闻(FoxNews)排名第一,但反战运动的消息却占据着大多数报纸的头版。尽管美国正在变得越来越老,但我们在广告和娱乐节目中所看到的美国在我们心中却永远年轻。尽管人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约会了,但他们却比以前更关心那种更深入和更持久的男女关系了。尽管喝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的人比过去多了,但喝"魔力"等添加了化学物质和咖啡因的能量饮料的人也比以前更多了。 事实上,若干大趋势决定美国和世界发展方式的整个想法,正在逐渐失去说服力。能够裹挟着我们大家一起走的大力量已经不复存在了。相反,美国和世界正在被一些错综复杂的选择拉开了距离,这些选择大量存在于"小趋势"--只涉及到百分之一的人口,但正在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那些小的、雷达都测不到的力量--之中。"小"就是新的"大",这种说法好像没有充分根据。要想真正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就得有比肉眼和灵巧的舌头更好的工具。我们需要有相当于高倍望远镜和显微镜那样的东西,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这些东西就是民意测验、调查和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可以把要研究的东西切下一小片,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把它放大,更清晰地研究它。与你过去曾想象的相比,你会在这种研究中更清楚地认识你自己、你的朋友、你的委托人、你的客户以及你的竞争对手。正文 第9节:英文版序言(3) 在1996年为克林顿总统(PresidentClinton)工作期间,我发现了一个雷达都测不到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后来人尽皆知的"足球妈妈"(SoccerMoms)。(我很想为这项年轻的足球运动做些事,尽管实际上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这个词专指那些忙于工作和照料孩子的住在郊区的妇女,她们是真正关心总统政策的人。)在那次竞选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政治是由男人支配的,他们的家人投谁的票是由男人决定的。但在1996年,真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男性选民已经对选举拿定了注意。剩下需要影响的人是那些由关心她们的工作和孩子的独立的妈妈们组成的新的组织,她们还没有明确认定哪个政党对她们的家庭会更好些。她们,而不是她们的丈夫,是具有决定作用的摇摆选民。为了把她们争取过来,克林顿总统发起了一场向抚养孩子的母亲伸把手的运动--在学校做吸毒化验、制定防止孩子吸烟的措施、限制媒体上的暴力内容,限制统一校服。这些妈妈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需要更多的政府作用,但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那么一点点政府的力量,以便使孩子们中规中矩,她们还是很高兴的。 回想起来,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趋势而引起的。以前,几乎所有的民主党人都盯着下层的、没有上过大学的工人,特别是盯着制造业部门。但工会会员正在减少,制造业的就业状况不断萎缩,更多的人都要上大学,而且几乎美国所有的选民都把自己称为中产阶级。如果民主党人忽视了这些重要的趋势,他们就会坐失良机。 现在,候选人都热情地盯着"足球妈妈"--尽管有人要他们知道这些趋势是发展很快的,而且"足球妈妈"也向前发展了。现在10年过去了,她们的孩子正在准备上大学,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离了婚,她们自己的经济保障已经成为对她们来说与10年前抚养孩子同样大的一个问题。 由于所有的注意力都给了那些妈妈们,所以爸爸们--那些住在郊区、关注家庭、到办公室上班倒成了兼职的爸爸们--却在政治上、广告上和媒体上受到了忽视。在21世纪,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长。麦迪逊大街(MadisonAvenue)上的广告换了吗?爸爸们是回到学校运动的目标吗? 在未来的营销学中,可能会有一次大转变,这种转变与1996年在民主党政治中所看到的转变不会有什么两样。 通过民意测验发现趋势的技巧是,找到那些正在采取相同行动和追求共同愿望,从一开始就走到一起,或者通过体现他们需要的正确诉求而走到一起的群体。"足球妈妈"存在十几年了,但是,只有把她们看做美国的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投票群体,她们才能成为一个政治阶层。 今天,在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交流的小型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个人主义被注入了新的含义,而这种赋有新意的个人主义正在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根据全球化的观点,这个世界也许正在变得更为平坦,但它却住满了60亿个小小的精灵,他们不会乖乖地跟在一群人的后面,听任吆喝。不管他们的选择多么离奇,他们都能找到十万个或更多与自己拥有相同品味或志趣的人。 事实上,如果一种趋势涉及到百分之一的人口,就会对电影、畅销书或新的政治运动产生影响。个人选择的力量对政治、宗教、娱乐甚至战争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百分之一的人真心作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 就以美国的非法移民发生的变化为例。几年以前,他们还是被遗忘的美国居民,躲着日光,躲着当局。而今天,就在他们和他们拥有合法投票权的亲戚们居住的地方,他们举行了政治集会,他们也许会变成新的"足球妈妈"。这些为了打破移民制度的藩篱而奋起斗争的移民,很可能就是下一届总统选举中最重要的选民,他们聚居的西南部各州对大选的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里将成为新的战场。正文 第10节:英文版序言(4) 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互联网很容易把人联系在一起。在过去,向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小群体推销某种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找100万个要品尝你的葡萄酒的人,或者找100万个不能哄他们的孩子晚上睡觉的人,实在是小菜一碟。 数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在百分之一的美国人口中只让十分之一的人相信他们是对的,那么他们就会有30万名参加恐怖战争的士兵,就足以破坏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如果本·拉登(binLaden)能使世界10亿穆斯林中的百分之一采取暴力,那就有1000万名恐怖分子--一个能使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军队和警察力量都相形见绌的群体。今天聚集在一起的正是这些小群体的力量。 选择的力量是特别明显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作出了决定。比如,美国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0.9%,但家庭的数量却在爆炸。在离婚的人、长期单身生活的人、寿命很长的人和从来没有结婚的人中间,我们看到作为一家之长的人的数量正在爆炸--在2006年几乎达到1.15亿,而在1980年大约是8000万。包括一个人单独生活的家庭的百分比从1976年的17%上升到2003年的26%。结婚并有孩子的家庭的比例下降了将近25%。 所有这些按照一种单身的、独立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正在把美国分成几百个很小的部分。单身的人和家里没有小孩的人,有更多的时间追求他们的兴趣,重新捡起他们的爱好,在网上冲浪,争论政治问题,或者出去看电影。按理说,现在应该没有人再去看电影了--你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或用即时付费的办法很快地看到正在上演的电影--但对拥有一个自在的星期六夜晚的人来说,电影是一种很实惠的选择,因为剧场正在涨价,而不是降价。更多的人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可支配资源(包括金钱、时间和精力)。他们正在调动这些资源,以追求在过去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个人的满足。因此,我们正在得到一张更加清晰的图画:这些人是谁,他们要什么。而且不管是在处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只要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决定。 本书说的是美国怎样被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为什么不再有一个美国、两个美国、三个美国或八个美国。实际上,是有几百个美国,有几百个小部分,这些小部分是由因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的人组成的。 一个国家被分成很多个小部分,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美国。在21世纪,它是使人民团结在一起变得极为困难的一种全球现象。就在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幸亏有了互联网,这个世界才不仅能联系在一起,而且能最终在赞成民主、和平和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周围团结起来,但现在正在发生的恰恰是相反的事情。我们正在以一种创记录的速度突然爆裂。 我最近去打保龄球,看到一个与非常流行但却是被误导的想法相反的现象,在那里,没有人一个人在玩。事实上,把保龄球扔进球道的人既不是人们常说的那些大腹便便的人,也不是边喝啤酒边玩保龄的人。实际上,在这里,这一拨人和另一拨人好像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在第一条球道上的是一家印度移民,包括爷爷奶奶。在第二条球道上的是带着两个小孩的黑人母亲。在第三条球道上的是4个半大的白人孩子,有的刺着文身,有的穿着波罗衫。隔着两条球道,是一对讲西班牙语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不时地搂抱在一起相互亲吻,显然是借着打保龄球来约会的。 选择自由的兴起带来的是个性的张扬。个性的张扬带来的是选择权力的扩大。人们的选择越多,就越会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愈来愈小的一部分中去。 选择的爆炸 1773年,被波士顿茶会(BostonTeaParty)①扔到船外的也许只有一种茶--英国早茶。今天,如果美国人造反,将会有几百种不同的茶被扔进海港,从不带咖啡因的茉莉花茶到摩洛哥薄荷茶,再到泰国的清甜茶。正文 第11节:英文版序言(5) 如果你不从烤薯片、炸薯片、波状薯片、减肥薯片、加盐薯片或调味薯片--调味薯片还分熏味薯片、甜味薯片、葱味薯片和干酪胡椒味薯片--当中挑选,你甚至买不到薯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存在着大量选择的世界。今天,几乎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美国人都有比过去更广泛的选择自由,包括新的工作、新的食品、新的宗教、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交流和互动的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星巴克经济(Starbuckseconomy)战胜了福特经济(Fordeconomy)。在1900年代初,亨利·福特(HenryFord)发明了组装线,所以规模消费--千篇一律的消费--才得以出现。几千名工人生产出一辆黑色的汽车,千百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今天,像这样的产品没有几样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在剩下的这几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个人电脑,每家的每张书桌上都有一台,从根本上说,这些电脑都是一样的,只是在边边角角上有一些按照顾客要求的设计,但如果你上一家普通的CompUSA①买一台电脑,你的选择余地还没有在超市买菜的选择余地大。) 相反,星巴克是由这样一种理念管理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享用的咖啡、牛奶和甜点,选择的余地越大,人们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即便是顾客们的那些简单的选择也是无法预测的,有人不要咖啡因,有人不要脂肪,有人不要糖,也有人无论饮料中是否含有咖啡因、脂肪和糖,都会很高兴地享用。)星巴克是成功的,因为它能够给所有人提供所有口味的咖啡--不用为一套选择优于另一套选择而打赌。 在福特经济中,很多人生产一种千篇一律的批量产品;而在星巴克经济中,几个人生产几千种量身订做的个性化产品。 星巴克模式似乎是占了上风。iPods受到欢迎,不是因为我们可以带着它边走边听音乐--在1980年代,我们就能用随身听做到这一点。它们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挑选自己喜爱的歌曲。个人技术已经成为个性化的技术,而且现在我们可以在差不多每一个消费领域都能得到我们自己所要求的东西。你甚至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得到按照定单制造的汽车--这虽然比得到一张比萨饼的时间要长,但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业绩仍然令人称奇。 个性化和选择的胜利对喝咖啡的人和买汽车的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但对想要发现趋势的人来说却是一场噩梦。当选择变得越来越精细的时候,你肯定会发现,认清选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将更加困难。 不过,既要记住恐怖分子,也要知道在美国差不多有30万人购买的畅销汽车是什么牌子。与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同,小趋势可以带来大变化。所以,虽然同过去相比,发现趋势更加困难,但发现趋势的工作也更加重要了。 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组织正在兴起。它们是有力量的,而且它们很难被发现。本书的目的就是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描述。 数字的力量 最近一些年来,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书,探讨了美国发展的若干个大的方向。本书的观点恰恰相反,美国正在沿着几百个小的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一旦出现,就会发展得很快。它们是我们伟大力量的组成部分,也是隐约出现的向我们提出挑战的组成部分。 这些小趋势往往是并行不悖的。在美国,有一群显眼的时髦的城市年轻人,就有一群过时的定期去教堂做礼拜的老年人。有一群酷爱新技术的奇客(Geek)①,就有一群讨厌技术的人。美国人现在比以前更热衷于节食,但上餐馆吃牛排的人却比以往更多了。政治被分成"红色州"和"蓝色州"这两个极端,但却有更多的选民称他们自己是独立党人。 在我读V.O.小基的那本书后的30年以来,为了发现这些趋势,或发现这些人群的变化和发展,我一直使用最可靠的工具:数字。美国人声称,他们是凭感觉做事的民族--所谓感觉就是指我们笼统地称为"价值观"的那些东西。你不是多次听别人说做事要凭感觉吗?正文 第12节:英文版序言(6)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劝告是相当糟糕的。如果你要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那你就坐飞机,不要走近汽车;如果你要减肥,就要计算卡路里,忘掉越橘汁和亚麻籽;如果你知道怎样去读取数字,数字就几乎总会带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一般来说,我们喜欢数字--这些日子,最热门的一档电视节目甚至就叫《数字追凶》(Numb3rs)。但我们也害怕数字。部分原因是,我们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受到的训练要大大少于我们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受到的训练。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怀疑我们不太善于读取数字。读取数字几乎和在公共场合讲话一样,使我们感到害怕。而与此同时,数字也在吸引着我们。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对数字持有一种相当怀疑的态度,因为一些总想赶在日程前面的人滥用了数字。你还记得"千年虫"(YZK)恐慌吗?地球上的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担心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他们的文档会受到损害。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计算机对千年虫的错误是敏感的--而且在这些计算机中,也不会真的出现问题。禽流感也是一样,在2005年底,禽流感在世界各地蔓延,但在东南亚所报告的140多起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中,只有一半最后死亡。报告者的悲观结论是禽流感的死亡率超过了50%。真的很可怕!但事实上,这些数字所依据的病例样本只是最重的病人。那些被感染上禽流感而没有去医院的人并没有计算在内。我把这些报告数字称为"吓唬人的统计数字"。 我当了30年的调研员,我的工作就是对调查得来的数字去伪存真。在为各种各样的客户--其中包括比尔·克林顿(BillCliton)、比尔·盖茨(BillGates)和托尼·布莱尔(TonyBlair)--工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打破根深蒂固的常规偏见,去发现那些有助于应对重大挑战的与直观相反的社会趋势。如果你是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一些巧舌如簧的拥护者每天在你身边喋喋不休,报纸也向你说三道四,你的顾问们还时不时地打岔,在这个时候,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除非你还掌握着一些要素:数字。我的工作就是听完所有的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数字对现实情况提出一种有根据的、用数字说话的看法,以便使领导人在作决定的时候,能够对要决定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真实的了解。在我看来,没有文字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数字,同样,没有数字的文字也是没有意义的文字--你需要为文字配以适当的数字,也需要为数字配以适当的文字,以便使有说服力的观点得到通过数字表示出来的现实的支撑。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谈到美国犯罪率上升的问题--一直受到无数论文和理论关注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这些论文和理论涉及到从失业到父母对孩子的放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当你了解到最近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重罪犯的数字已经增加到每年65万人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想到在街上会受到一些新的威胁,而且想到应该有一套新的解决方法。 我是调研员,也是策略专家,我的作用就是根据数字帮助客户制定出奇制胜的策略。1996年,帮助克林顿总统拉"足球妈妈"的选票就是一个例子。2000年,我帮助马上就要成为参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Cliton)在纽约上州(UpstateNewYork)拉选票,从历史上说,民主党在那个地区没有多少支持者。我们打破了为公司做广告的惯例,而是让公司把它们的广告分发给年老的选民,而不是年轻的选民。我还为15名外国总统选举的获胜者提出过建议,他们的语言,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明白了,但我始终根据数字,而不是根据当地人的偏见向他们提出建议。人们往往因为离形势太近,以致看不见真正的事实--而事实却会带来一种客观的看法,告诉他们实际上正在发生什么。领导人是非常孤独的,他们常常受自己的幕僚左右,只能听当地的记者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和语言比起来,数字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 记得有一天,我告诉哥伦比亚的新总统,他的人民以压倒多数的比例准备进行一场对付毒品的全面战争。正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一样,他们认为国家不能只实现现代化,而对毒品视而不见。总统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但最后他的参谋长说:"马克,你是对的,但我们大家都会被杀死。"那天,他跟我说了数字的局限性,但最终总统和这个国家都决定对大毒枭开战,都决定拿他们的生命去冒险。 本书讲的是数字的力量,也讲数字是如何推动美国和世界的。在表面上,数字好像算不得什么,但一般来说,没有数字支撑的看法往往是不明智的看法。那些有影响力的、与直觉相反的趋势就在我们的面前,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而已,它们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你的投资战略指南。尽管这些趋势在我们面前正在注视着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们。正文 第13节:第一部分爱情、性与男女关系(1) 在环境中发现趋势的人 我感到骄傲,因为我是发现趋势的人之一。阿尔温·托夫勒(AlvinToffler)和约翰·奈斯比特(JohnNaisbitt)都是当代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前者写过《未来冲击》(FutureShock)等一系列著作,后者写过《大趋势》(Megatrends),他们最先研究了人类行为这个巨大的、正在变化的世界,并试图用事实和数据来理解这个世界。他们弄懂了一件事情:信息时代改变着一切事物。 但信息时代尤其改变的一件事情是观察这些趋势本身的性质。正如我们在本书从头到尾所看到的一样,仅仅根据"大趋势"或普遍的经验,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这就是小趋势。 但当大多数人"发现趋势"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2年或5年或10年后,会有一些别墅销售商和社会学家告诉你你必须知道的10件或15件事。由于这个社会在消费、文化和个性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会用更新奇、更漂亮的名字重新定义他们周围的这个世界,完善这个世界。不错,我在本书中也要为一些趋势起些名字。但在本书中,趋势不仅仅是一种"发展",就像慢慢不使用现金一样。趋势不仅仅是人们做事方式的一种"转变",就像更多的女人用丈夫的名字一样。趋势不仅仅是不断变化的对某一产品或行为的一种"偏好",就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一样。小趋势是一种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有目前众多公司、销售商、决策者和其他将影响社会行为的人或机构不能满足的需求。 潜心研究 在《小趋势》中,我们将研究75个群体,他们凭借他们的日常决定,正在打造着今天和明天的美国与世界。虽然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大,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相对来说,它们都是看不见的--不是因为它们的实际人数少,就是因为常规的看法总是看不到它们的潜能,有时候强调的甚至是它们相反的一面。 在一些群体中,你将发现你自己或你的朋友,你的客户或你的选民。一些群体看起来似乎非常遥远,一些群体看起来非常有趣,另一些群体看起来却很可怜。偶尔,我会记录一些截然相反的趋势。这些趋势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美国和世界的印象派图画。 最后,我们往后退一步,看看这幅画。不用再往上画什么了。现在,美国和世界是由很多微小的点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这些点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考察。我们最后将看到浮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第一部分爱情、性与男女关系 性比例失调的单身男女 也许没有哪种感觉比被忽视更加令人感到难受。每个人都记得没有被选入运动队,或者被排除在朋友晚上外出之外,或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是什么滋味。当然,最让人生气的是不公平--为什么是我呢?我是一个不错的球手,是一个忠实的朋友,是一个合群的客人--但我却被忽视了。 在今天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女人发现她们正在受到婚姻的忽视。一些女人故意逃避婚姻,另一些女人则在约会网站上频频填写自己的资料,但实际上结果往往是令她们失望的。很多女人都自己责备自己,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正文 第14节:第一部分爱情、性与男女关系(2) 实际情况是,那些没有几个异性恋男人对其动心的单身女人并没有做错什么。150年前,在西大荒(WildWest)没有多少女人,所以他们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引进新娘。今天,我们的问题正好相反。非同性恋的男人少,而非同性恋的女人却多,所以,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女人被拖进一场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至少有3%的女人被晾在了一边。 1994年,全国舆论调查中心(NationalOpinionResearchCenter)关于"性的社会组织"的一份研究发现,9%的男人和4%的女人承认他们在青春期以后有过某种同性恋性行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SchoolofPublicHealth)的一个小组所做的另一项研究报告说,有6.2%的男人和3.6%的女人承认,他们在过去的3年里有一个同性性伙伴。第三份研究报告说,在至少有一次同性恋经历的人当中,有9%的男人和5%的女人承认这些经历可以被说成是"经常性的"或"正在进行中的"。 这些研究表明,不管同性恋者的实际人数有多少,在美国,男性同性恋者和女性同性恋者的比率大约是2∶1。这些数字说明,在美国异性恋者随音乐抢椅子的游戏停止时,被晾在一边的都是女性。 这种情况意味着,在美国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单身女性可能要永远单身生活下去。 这里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呢? 在婴儿出生时,女孩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每年出生的男孩要比女孩多9万人,这确定了有利于女孩的约会比率。但到这些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性别比例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男女比例倒了过来,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51∶49,因为在青春期死去的男孩多于女孩。(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称为"睾丸素风暴",这导致有较多的男孩死于车祸、自杀和溺水。) 尽管从社会的角度说,这对异性恋的女人还不算太糟糕,但男性同性恋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根据专家的说法和调查结果,)我们假定美国大约有5%的成年人是同性恋者,那么在美国就有750万名男性同性恋者和350万名女性同性恋者。如果你从已经不平衡的男女总人数中减去同性恋者的数字,你得到的数字就是有1.09亿非同性恋的女性和0.98亿非同性恋的男性--非同性恋的女性与男性的比例是53∶47。 对黑人女性来说,情况更加糟糕。把黑人同性恋放在一边(实际上,这个因素并不能改变成年黑人的性别比例,因为成年黑人的数量相对较少),由于十几岁的黑人男孩死亡率比较高,在成年黑人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一开始是56∶44。后来,由于黑人男性被监禁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每10万名黑人男性中就有4700人,而每10万黑人女性中只有347人,这个比例变成了57∶43。在黑人男女比例失调这一现象中,最突出的是黑人男女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比例失调,因此,很多黑人女性,特别是比较成功的黑人女性是单身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与男同性恋者相比,女同性恋者可能更不愿意暴露自己是同性恋--当然,通俗小报经常披露一些女性公共人物是同性恋者。另一方面,研究似乎表明,即使女性有过同性恋经历,她们也很少把它当成她们固定的生活方式。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同女人相比,男人会早死4年,所以寡妇总是多于鳏夫。但显然,性别比例失调出现得太早--在男女约会的时候就出现了--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女性往往会因为一些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超出她们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而责备自己。 单身男女的比例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单身女性是第二大购房群体,仅次于已婚男女。那一年,她们买了150万套房子,是单身男性购房数的两倍。尽管这种情况在50年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美国女人现在一般都在买房子,就是说,在她们买嫁妆和成家之前先购置房产。 由于单身女性人数的上升,一个相关的趋势是,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自愿抚养或收养孩子的女性--单身母亲--人数也在上升。在1990年代初,当电视人物墨菲·布朗(MurphyBrown)决定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要一个孩子的时候,这对于副总统丹·奎尔(DanQuayle)来说仍然是很超前的,他在到那时为止的那次最著名的讲话中,狠狠地训了她一顿(这也许是一位副总统惟一一次在辩论中对一个虚构的人物产生兴趣)。但在那个时候,在美国,像这样的女性只有5万人,而现在估计是那时的3倍。正文 第15节:第一部分爱情、性与男女关系(3) 这种对非同性恋的女性不利的男女比例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使女性灰心丧气,但也促使她们在其他地方表现得出类拔萃。正如我们将要在与能说会道的女人有关的趋势中看到的一样,在诸如法律、公共关系和新闻等领域,年轻女性的数量超过了男性。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女性和男性的投票比例是54∶46。在大学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约是57∶43。 当然,由于单身男女的比例失调,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非同性恋的男性,坦率地说,这些男人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好过。上大学的时候对男人不屑一顾的女人们,在8年或10年以后开始注意到,现在的男人比过去明显少了。那些有固定工作的秃头家伙,以及那些相当不错的未来父亲突然开始走俏了。 另外,这种现象也有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含义。住宅维护和修缮以及家庭保安公司有一个专门为单身女人服务的巨大市场。就在不久之前,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Lynch)意识到在单身女人的投资和养老金背后的巨大潜力,准备改变自己的商标标识--把那头饱含睾丸素的公牛改成比较优美的什么东西! 如果女人实际上像要房子那样要丈夫,那么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有邮购丈夫--就像我们曾经向西大荒输送新娘一样向特伦顿(Trenton)和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输送丈夫呢? 如果女人不要丈夫--这种情况并不好--但仍然要孩子,那么就会对精子捐赠有一个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市场,这样就需要制定所有经济和伦理方面的规定。 历史学家们已经充分证明,一个有太多没有老婆的男人的社会将导致战争。那么一个有太多没有丈夫的女人的社会能带来和平吗? "美洲狮"--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 大众文化的每一时代都会重现那些年龄大的女人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之间的一些令人兴奋的事情。在1967年的《毕业生》(TheGraduate)中,世故女人安妮·班克罗夫特(AnneBancroft)(名门望族西蒙[Simon]和加芬克[Garfunkel]的罗宾逊夫人[Mrs.Robinson])勾引天真的达斯廷·霍夫曼(DustinHoffman)。1996年出版的《当老牛碰上嫩草》(HowStellaGotHerGrooveBack),是特里·麦克米兰(TerryMcMillan)的一部畅销小说,写的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的母亲意外地找到与一个年轻的牙买加岛民的浪漫爱情。在2003年的《爱是给予》(Something'sGottaGive)中,50多岁的黛安娜·基顿(DianeKeaton)(在选定杰克·尼科尔森[JackNicholson]之前)和30多岁的基努·里维斯(KeanuReeves)约会。 不过,这些开始是丑闻,后来却引起人们好奇心的事情,现在已经相当平常了。 老男人金屋藏娇是一种自古就有的现象。"下流的老头儿"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说法。但目前在美国,随着在财富和性爱方面独立性的提高,女人们也对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越来越感兴趣。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所做的一项研究,在40岁到69岁的女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正在与比她们年轻的男人约会,在这些男人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比这些女人年轻10岁或更多。 尽管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Bureau)对1997年到2003年的这类男女约会的统计不尽相同,但数量显然是在增加:1997年,在美国,女人大男人至少10岁的夫妇不到50万。到了2003年,女人大男人至少6岁的夫妇将近300万。 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在线约会服务商Match.com说,在他们的数据库中,愿意与比自己小10岁或更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的比例翻了将近一番。 也许,这是因为不仅在好莱坞,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在一起也成了一种时尚。在《三军统帅》(CommanderinChief)中扮演国家第一位女性总统的女人,51岁的吉娜·戴维斯(GeenaDavis)嫁给了35岁的雷扎·加拉希(RezaJarrahy)。60岁的苏珊·萨拉兰顿(SusanSarandon)与48岁的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有了孩子。麦当娜(Madonna)快50岁了,而她的丈夫盖伊·里奇(GuyRitchie)才39岁。正文 第16节:第一部分爱情、性与男女关系(4) 这一趋势的明显证据是,现在对那些与比自己年轻很多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有了一个专有名词:美洲狮。根据《多伦多太阳报》(TorontoSun)性专栏作家和《美洲狮: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指南》(Cougars:AGuideforOlderWomenDatingYoungerMen)一书的作者瓦莱丽·吉布森(ValerieGibson)的说法,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用来贬低那些上酒吧,到打烊的时候就跟留在酒吧的一个随便什么男人回家的老女人。但在最近一些年,这个词变成了一个比较正面的词--指那些知道自己要哪种男人的单身老女人。她们有钱,有信心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男人,她们不会受到要孩子的愿望和白色警戒栏杆的限制。 另外,到目前为止,至少有6家网站致力于"美洲狮"的约会,登陆这些网站的人会得到杯子和T恤。2003年,欧普拉(Oprah)探讨了"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的女人"的问题。在非常流行的《欲望都市》(sexandtheCity)中,40多岁的萨曼莎·琼斯(SamanthaJones)与"玩具男孩"史密斯·杰罗德(SmithJerrod)约会的时间比她在6个演出季中与任何一个人约会的时间都要长。1990年代因出演电视喜剧《天才保姆》(TheNanny)而一举成名的电视明星弗兰·德雷舍尔(FranDrescher),2005年又推出一出新戏,叫做《家有老辣椒》(LivingwithFran),讲的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爱上一个只有她一半年龄的男人的故事--显然,这出戏是根据她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拍摄的。VH1台播出的《保持》(Kept)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群20多岁的男人在一年内竞相追求米克·贾格尔(MickJagger)的前妻,50多岁的杰里·霍尔(JerryHall)。所有这些娱乐节目中的故事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趋势。 有一些因素引发了"美洲狮"的增长。高离婚率,以及较长时间的单身生活,意味着女人更可能重新进入约会市场。事实上,根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在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在"高龄离婚者"--在40多岁、50多岁或60多岁离婚的人--当中,有66%是由女人而不是由男人提出来的。女人在职场上的成功意味着一些女人要的是一个在事业上不太顺利的男人--以至如果她需要,他就能来,或许意味着他们将成为她们的孩子的主要看护人。(当然,这些男人渴望这种安排已经好多年了。) 不过根据瓦莱丽·吉布森的说法,这全是因为性。女人的性高峰期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的性高峰期更加吻合。不管是求婚遭到拒绝,还是经历过一次不成功的婚姻,年龄大的女人寻找的是更轻松和更轻浮的东西,在女人40多岁或50多岁的时候,吉布森说,性对于女人来说是消遣,而不是生儿育女。 当然,除非她想要孩子。在2004年,有10多万名年龄在40~44岁之间的妇女生育,比10年前增加了63%。有5000多名年龄在45~49岁之间的妇女也生了孩子--比10年前增加了129%。所以,"美洲狮"也是各种各样的。 这种关系对男人意味着什么呢? 显然,他们喜欢大龄女人的自信、性经验,而且一般不要求男人有所承诺。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由于想什么时候整容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做美容手术,想什么时候健身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做运动,大龄女人现在每天看起来都比过去年轻。 结果,在Match.com上的男人也对比自己大的女人产生了兴趣。在2002到2005年之间,对与比自己大5岁或更多的女人约会感兴趣的男人增加了44%,那些对比自己大10岁或更多的女人感兴趣的男人则翻了一番。 美国的"美洲狮"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去呢?在一种意义上,"美洲狮"意味着年纪大的男人要留神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因为在这个时代,年轻的男人也可能频频与这些女人约会。也许在这方面,约会的规则是完全平等的。 另一方面,由于公开的同性恋男人越来越多,单身女人有的是时间,现在她们的老姐们,甚至老妈们又成了她们新的竞争对手。(母亲和女儿为了同一个男人而关系紧张,这是《毕业生》和《爱是妥协》隐含的话题。)正文 第17节: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1) 但对那些由于事业上的成功而更具性魅力的人来说,今天的"美洲狮"是自然本能的结果。过去男人用金钱才能得到的东西,如今拥有权力和成就(或者一份丰厚的遗产)的女人也能得到。亿万富翁们需要提防觊觎自己财产的女人,让她们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金钱,同样,现在的"美洲狮"们也需要提防那些找地方躲避风雨的年轻男人。她们也可以用侦察设备看看她们年轻的男朋友和配偶准备干什么;而且她们也担心:如果年纪大的那个人生病了,或只是到了晚年没有了做爱的兴趣,年轻的伴侣会留在她们身边吗? "美洲狮"也需要一个组织。对于什么样的男人可以寻找,什么样的男人需要躲避,她们也需要指导。她们需要关于未婚夫、性和承诺的新的约会规则,而且对于如何处理父母、兄弟姐妹、前夫、朋友特别是孩子的反应,她们也需要姐妹般的劝告。她们需要合适的休假地点。她们甚至需要一张来得及时的生日贺卡。在你的家庭里或许没有"美洲狮",但你可以问问周围的人,或者观察几分钟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忙碌的人们,你很快就能在人群中发现她们。她们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她们是什么人,她们在想些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她们的人数正在接近那魔术般的1%。具有1%的统计意义,就可以使她们成为一种小趋势,成为政治家、电影制作人、牧师和生意人感兴趣的市场。 罗宾逊夫人将为此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 退而不休的老人 在美国公民的个人生活中,只有几个数字是不用怀疑的。你可以在18岁的时候投票(也可以被征兵入伍);你可以在21岁的时候喝酒;你可以在35岁的时候成为总统;你可以在65岁的时候退休。 但是最后一个数字--美国人真的要在65岁退休吗?现在活到85岁还很健康的美国人这么多,有谁还愿意在65岁退休呢?今天,在美国有500万名65岁或超过65岁的劳动力,几乎是1980年代初的两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膨胀。 一些人过了65岁还工作,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工作:医疗保险的费用不断上升,而社会保险支付--平均每月1000美元--不足以支付他们的花费。但年纪大了还工作的更大原因是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人热爱工作--我们不仅要继续活着,我们还要继续工作,我们还没有干够。我的朋友和顾问、全球人力资源公司伯森-马斯特勒公司(BursonMarsteller)(我是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创办人之一哈罗德·伯森(HaroldBurson)马上就到86岁了,可仍然每天来上班,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些主意来。 平均来说,美国人一年工作超过1800个小时,可以说,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工人的工作时间都要长。尽管同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人相比,我们每年休假时间比较短(英国是28天,法国是37天,而我们是13天),但就是这样短的假期,我们至少还有一半没有休。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不带黑莓手机(Black-Berrys)外出的日子才算休假。在2006年,我们当中有几乎四分之一的人(23%)在不在公司的时候查看与工作有关的电子邮件和留言--而在2005年,这样的人只有17%。我们很多人都热爱工作。 事实上,工作的冲动是人类基本的冲动,所以摩西十戒中的第四戒(对天主教来说是第三戒)规定一周要放一天假,这一条戒律是一天不做工。其他戒律还有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窃。我们往往认为大多数人都想早点回家--一个星期都在等待着星期五的那个下午,所以时间一到,他们就会扔下工作,离开公司。确实,在过去,很多工作是可怕的--甚至威胁到生命--而且从道理上讲,人们不能不干工作,等着回家。但当工作完全成为管理性的、咨询性的和用软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时--在制造业的工作不断减少时--很多人改变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工作狂的数目像火箭一样在上升。你不是多次听过这样一句老话吗?"没人希望在办公室干到死",但现在很多人正在这么干。吃三明治长大的一代人在给他们在办公室工作的70岁的父母打电话时都感到吃惊,他们发现父母们太忙,没有时间照看孙子。正文 第18节: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2) 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工作,但事实是,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现在正在接近65岁,而且明显的是,"退休"的传统概念--戴着金表,坐着安乐椅,学打高尔夫--就是为退休的人准备的。 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在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的经济成功中焕发了青春,他们不想按照其他人的公式来安排他们的老年生活。根据美林公司(MerrillLynch)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每4个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就有3个说他们不想过那种传统的退休生活。相反,他们是向前看,一直看到20多年以后的将来(社会保险制度是在1935年建立的,当时一个65岁的人只能预见到以后的13年)--而且他们说,他们还要向前看,看到更远的将来。一些人要继续缴纳他们的医疗保险费,或者要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更长时间的医疗保险费--但更多接受调查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说,他们继续工作,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是为了继续与人保持交往。 工作环境的现代化使这些愿望成为可能。在更多的工作需要体力的时候,受过伤痛的老年人或许不占优势。但在信息时代,还是老家伙们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不管怎么说,像希乐葆(Celebrex)这样的药能使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继续工作,尽管他们有伤痛。而且如果上了年纪的工人最后在身体上受到了损伤,依照美国伤残法,他们还可以得到公司更优厚的待遇。 退休还工作的老人对美国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单纯从数字上说,他们是比任何人所想像的都要庞大的劳动大军。每年大约有200多万美国人达到65岁。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半决定继续工作,那么就有100多万人--几乎是现有劳动力的1%--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这些人是原来没有想到的。 这种情况还具有一些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挤占了年轻雇员的机会,这些年轻雇员一直在等着轮到他们主事的机会。如果人们突然在40岁而不是35岁才能当上经理或副总裁,他们还愿意留在公司等待吗?如果他们愿意留在公司等待,那不就是培养了比较消极的领导人吗?--因为那些比较有进取心的潜在领导人就会挣脱这种束缚,开创他们自己的事业。 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它甚至有更大的意义。低收入的老年工人往往干点零星的活,而且往往是干些兼职的活;而高收入的老年雇员,不管是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还是在他们所喜欢的爱好中,往往会成为顾问或者独立的承包人。而且他们更喜欢干由他们自己说了算的事情,所以老年雇员在独立承包人中占7%,而在传统安排中却只占2.5%。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对家得宝公司(HomeDepot)和CVS公司以及很多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安排这类老年人做这种工作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但在所有行业中,雇主都是需要调整的。美林公司的研究发现,没有几家公司关注那些上了年纪的雇员,它们优先关注的是比较年轻、比较健康的雇员,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福利费用。但在制定一揽子福利计划的时候,就要既考虑年轻雇员的产假和育婴假等这些优先关注的福利待遇,又要考虑年老雇员的"冬假"和处方药报销范围等问题。和妇女运动面临新的选择--是外出做兼职工作还是在家里做家务--一样,老年人要在传统的工作和其他非传统的工作中进行新的选择。 我不欣赏那些高尔夫俱乐部的发起人,也不欣赏那些设计高尔夫课程的人--让退休的人整天围着这些课程转的想法可能达不到他们的目的,而且这些俱乐部和课程可能会出现过剩。与此同时,商业中心也许会成为为退休老人服务的最忙碌的地方。我们期待着出现越来越多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为他们配备适合他们使用的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以及各式各样的用于读书看报的老花镜。 退休后还工作的老人还会对政治前景产生影响。上了年纪的公民拥有投票权,而当退休后还工作的男男女女把工资支票带回家的时候,他们在经济中就保留着他们的某种利益。上了年纪的选民一直是有价值的选民--特别是那些脾气不好的老男人。让他们继续工作,也许会使他们更多地根据什么对工作和经济更有利,而不是根据一些文化问题投出他们自己的选票。正文 第19节: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3) 另外,还需要有新的立法和判例,特别是需要新的年龄歧视法。从1978年以来,强迫一个人在70岁以前退休一直为非法,而且从1986年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任何强迫退休的现象。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70岁,如果你要把你的社会保险延续下去,你就没有另外的优势了。为什么不是超过73岁呢? 对那些从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年龄歧视,有什么办法吗?如果与年轻雇员相比,年老的雇员干同样的工作多用了点时间,他们会得到原谅吗?当大家都在YouTube网站竞争一个办公室职位--就像篮球比赛,大家都在抢一个球--的时候,这种环境会成为"敌视老年人的环境"吗? 退休还工作的老人在商业上的意义是不难想像的。在很大程度上说,"高级"产品生产商主要关注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和经常散步的人。办公室里的椅子怎么能适应患有关节炎、背痛和动过膝盖手术的老年人呢?对那些早上7点就上班,但在下午2点到2点半必须打一个盹的老人来说,需要给他们准备更适合于打盹的设备吗?每个工作场所的走廊上都要备有除颤器吗?办公室里的咖啡桌上备好无钠食品了吗? 退休还工作的老人对家庭生活也有一种很大的影响。现在还不清楚,妻子在男人突然选择工作,而不是和她们一起享受黄金时光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是看不起她们吗?或者说,是一种很大的解脱吗?)他们这样做,对已经成人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他们不能再指望他们的父母照看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和他们一样在辛苦地工作--这表明托幼行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此外,还有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每年增加100多万工人,这意味着路上的公共交通更加拥挤。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有7%涉及到65岁或年纪更大的司机;在所有致命的交通事故中,有10%涉及到65岁或年纪更大的司机。 不过,退休还工作的老人对社会真正重要的影响是,从根本上说,我们在过去10年中所预测的一切,比如对社会保险的预测,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每个工人并没有养活10个退休的人,因为退休的人也在工作。就拿我们一直激烈讨论的社会保险的巨额负担问题来说吧,在某种程度上说,只要多工作几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是要所有的人都多工作几年,而只是让那些愿意这样做的人多工作几年。根据乌尔班研究所(UrbanInstitute)的经济学家尤金·斯特尤勒(EugeneSteuerle)的计算,如果每个人只比预期退休年龄多工作一年,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抵消社会保险在老年人福利和税收之间的预期亏空。如果每个人都多工作5年,仅仅交给政府的额外税收就大大超过了这个亏空。 除了这些,还有更大的意义吗? 当然还有,也许,退休还工作的老人还能延长实际寿命。大量研究成果已经证明,活跃的身体和大脑是保持健康生活的关键。对于如何延长寿命,我们会不会知道得更多呢?不通过全新的饮食和锻炼计划,而是在65岁以后还让闹钟吵醒,我们当中说不谁有越来越多的人活到100岁呢? 也许,退休还工作的老人还可以挽救家庭--这种说法乍听起来,对那些断然拒绝退休还工作的配偶和对此耿耿于怀的那些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来说,也许很难接受。如果一个人真能工作到90岁,那就可能在工作和家庭的两难处境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减压阀。现在妈妈们(或者爸爸们)主要是在23岁到43岁之间抚养孩子,那以后还能再工作50年吗?对现在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他们一生中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是赚很多钱和养活家人。如果"工作年限"突然比过去长了20年,他们--在经过很多苦恼之后--真的能实现这两个愿望吗? 在上了年纪的美国人的头脑中,曾经的黄金时光现在成了黄金机会。是的,这种发展会导致更多的交通事故,会使年轻一代匆匆忙忙地去独立创业--但仔细想想,这也可以避免美国隐约出现的社会保险危机,可以挽救美国人的家庭。正文 第20节: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4) 上班太远的人 在美国,恐怕人人都有上下班的经验。我们当中有1.5亿人在工作,其中只有3%的人在家里工作。有这么多的人--大约1.45亿人--每天早上得离开家到上班的地方,晚上再顺着原路回家。 几年前,有一些研究报告说人们不能容忍超过45分钟的上班路程。好,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现在平均是25分钟,比1980年提高了几乎20%。根据2005年《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的报告,1990年在全部工人中,只有24%离开他们的家乡去上班。现在,50%的新工人这样做。 工作岗位和家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这是因为工作岗位都搬出城区,迁到了郊区,后来又搬到了"远郊区"。所以人们先是在城里上班,后来又跑到郊区上班,再后来又跑到远郊区去上班,工人和工作岗位好像是在比赛,看谁跑得更远。越来越多的人为上班付出了代价,结果在2000年,几乎有1000万美国人上班需要花一个小时以上--而在10年前还不到700万人。 在2006年春天,上班路程太远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以至米达斯·穆菲勒(MidasMuffler)举办了一项赛事,对上班路程最远者给予奖励。这项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米达斯把这一奖项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马里普萨(Mariposa)的戴维·吉文斯(DavidGivens),他每天往返开372英里的车到圣何塞(SanJose)的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去上班。(每天早上4:30离开家,中间停一次喝咖啡,在7:45分到达他在思科公司的办公室。下午5:00,他再返回,大约8:30到家。) 这340万上班太远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去上班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住得太远的人是住不起公司附近的房子。从1980年中期以来,新房子的价格涨了将近3倍,现在平均差不多是30万美元。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在2002年到2003年之间,上下班时间增加最多的州是西弗吉尼亚州(WestVirginia)--那里的房价还是能够承受的,但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和俄亥俄州(Ohio),能赚到更多钱的工作把工人从朝九晚五的状态中吸引了出来,如果把他们路上的时间也算上,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4:30到晚上8:30。 其他一些上班太远的人,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当地价下跌时,越远离城市的土地,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所以人们决定忍受上班太远的痛苦,以换取更大的房子、更大的草坪、更少一些交通堵塞、更少一些犯罪。更不要说,这样做可以贴近自然了。大约有25000人每天从宾夕法尼亚州的波科诺山区(PoconoMountains)开几个小时的车到纽约市(NewYorkCity)上班--但在周末,他们在家附近就可以徒步旅行、滑雪和享受山里清新的空气。 一些夫妻都上班挣钱的人成为上班太远的人,并不是因为经济或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而是因为逻辑上的原因。随着夫妻都上班的家庭的增加,一方或双方将需要跑很远的路上班的机会也增加了。对于那些需要在纽约和费城(Philadelphia)两头跑的夫妻来说,普林斯顿(Princeton)和新泽西(NewJersey)这些因大学而闻名的地方也成了受欢迎的郊区。 确实,在这个国家,上下班交通最糟糕的地方是纽约和华盛顿特区,在这两个大都市地区,上班平均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4和33分钟。正是因为上下班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还要加上昂贵的汽油,才使人们重新乘坐大众交通工具。 但仍然有超过300万的人--这正好是构成小趋势的具有魔力的1%--伴着星星起床,然后跨过州界,甚至跨过气候区去上班。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卫生官员和商界也许需要注意这些事情。 首先,这是一群对汽油价格非常关心的人。在所有开车上下班的人当中,有多达76%的人是一个人开车,而且据推测,这个数字在上班太远的人中甚至更高。(早上4:30就上班,确实很难有人拼你的车,而且也没有几个人跟你一样,跑到125英里以外的地方去上班。)米达斯·穆菲勒上班路途最远奖获奖者吉文斯先生说,在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他每个月花在汽油上的钱大约是800美元。当乔治·W.布什(GeorgeW.Bush)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说美国人"依赖石油"的时候,北卡莱罗纳州(NorthCarolina)的一名上班太远的人头发都立了起来。她问道:"我们还要上班吗?"住在城市的人也许不在乎汽油税,但这300万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投主张征收汽油税的候选人的票的。正文 第21节:第二部分 工作生活(5) 上班太远的人还要为开车狂躁等行为,以及健康问题冒更大的风险。缓解司机压力方面的专家约翰·H.卡萨达博士(Dr.John.H.Casada)说,人们上下班的路途越远,他们就越可能患上开车狂躁症--这不仅会导致暴力,而且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溃疡病。 上班太远还与肥胖有关。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开30分钟的车就会有增加3%体重的危险。在2005年,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ABC/WashingtonPost)共同进行的一项关于交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在10个人中就有4个说他们在堵车时吃东西。 罗伯特·普特南(RobertPutnam)在2000年写的《独自玩保龄球》(BowlingAlone)一书中明显地发现,你上下班的时间每增加10分钟,你在家里和社区待的时间就少10%。(我猜,除非你白天把小孩带到工作场所来照看。)很多上班很远的人买了郊区的低价房,以追求小城镇生活,但在我看来,这是非常不幸的,也是非常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很多上班很远的人这样做是为了他们的家庭--为了给他们提供一种更好的生活、一个更好的学校。其他人等待着在周末欢聚,理由是他们开了一个星期的车上下班就是为了欢度周末。 很多上班很远的群体还有重要的商业意义。根据《新闻周刊》(Newsweek)2006年的报告,快餐店推出了适合于放在杯子套里的全套食品,一些车现在加装上了比座位还多的杯座。加油站在油泵上装上了触摸式屏幕菜单,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加油时点上一份三明治,等到开走时准备好吃的东西。卫星导航系统现在也具有了实时交通选择功能,以帮助司机避免堵车。下一个战场,观察家们说,就是舒适座椅。那些每天在方向盘后面坐3个多小时车的人可能会对像背部按摩器那样的超舒适设备很感兴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开发出来一种卫生的、社会可以接受的、便携式的车用坐便器。) 最后,上班太远的人还是一个拥有很多可自己支配时间的群体。一些磁带销售公司宣称,你只需听16个小时它们的西班牙语教学磁带,就能从零开始打下学习西班牙语的足够基础。不管怎么说,上班太远的人在车里听这种磁带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学会说几句西班牙语,而不用放弃其他的活动。而且在两三个月后,他们可能会成为联合会的译员,如果他们保不住现在的工作的话。 上班太远的人还可以听灌成磁带的书。他们在上下班的时候,就像是快速读者。他们在12天之内就可以听完《战争与和平》(WarandPeace),在5天之内就可以听完《达芬奇密码》(TheDaVinciCode)。 林顿·约翰逊(LyndonJohnson)说,他正在向贫困宣战,并开始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因为他预测95%的美国人想在城市生活。但事实上,人们已经以比任何人所预测的都要快的速度,把农村变成了郊区和远郊。(这仅仅证明对50年以后的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做出预测有多么的困难--在你关注那几个大趋势的时候,其他一些小趋势也会加入进来,并打乱你的预期。)那些搬到郊区的雇主们确实离他们的一些工作场所近了。但对一大批其他工人来说,他们的雇主搬家所带来的惟一结果就是鼓励他们搬到更远的地方去--对很多人来说,这表明最重要的事情是一所房子、一个院子和一种更安静的生活,而不管在金钱或时间上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底线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在路上--但却没有多少人像杰克·凯鲁亚克(JackKerouac)那样在寻找着他们自己。更可能的是,他们正在寻找一杯咖啡和一个打包的丹麦酥饼,希望今天的堵车将可以忍受,而且他们知道明天还得走这条路。 国际图画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成立时,它的任务是打破贸易壁垒,保证所有的欧洲人都能自由地在成员国家内旅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创始人让·莫内(JeanMonnet)在当时并不知道这种"自由旅行"会出现今天上下班路途太远,甚至乘喷气式飞机上下班的欧洲人。正文 第22节: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1) 在欧洲内部,英国人可以凭平均上班时间最长--45分钟,比美国平均上班时间多整整20分钟--而获奖。欧盟[EuropeanUnion](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继承者)成员国平均上班的时间是38分钟,意大利是23分钟,德国是44分钟。 但有趣的故事不仅涉及到单调的上下班时间,而且涉及到很多上班族自愿长途跋涉的里程。跨海快速火车欧洲之星(Eurostar)往返于法国和英国之间,全程超过200英里,在搭乘这辆火车的乘客中,有整整一半是上下班的人--主要是在法国居住而在伦敦上班的人。(在2007年,一位法国总统候选人第一次在法国以外的地方举行了一次集会--试图争取将近50万名在伦敦居住或工作的法国公民。) 更有戏剧性的是那些不是开车或坐火车,而是乘飞机上下班的人。一家欧洲旅行社预计,到2016年,在英国上班,但住在别的国家--不只是法国北部,而且还有巴塞罗纳、帕尔玛、多布罗尼克和维罗纳--的人将达到150万。低价航线将使这一点成为可能。在1994年,低价航空公司的数目为零;在2005年,就有了60家。像Ryanair、easyJet和SkyEurope这样的低价航空公司仅仅在2003年一年就运送了大约2亿名旅客。 乘飞机上下班的人在欧洲迅速增加的同时,这种现象在亚洲也处在早期阶段。Jetstar、Oasis、AirAsiaX等航空公司的机票正在打折,价格很低,但它们仍然不得不与主要由国家控制的航空公司竞争。不过,你可以预料,亚洲人也将尽快抓住这个趋势。中国人开车上班已经平均用1小时或更长--同这相比,一天两次在天上来回飞,是一笔多大的买卖啊! 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 打破彩色玻璃天花板的女人 职业妇女还有最后一个趋势。女性对于她们支配美国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职业,比如新闻、公共关系和法律,也许习以为常了。但在谈到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职业时,女性的出类拔萃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在过去20年中,美国的女性神职人员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多。读神学院的女生超过了51%。在过去10年中,学宗教或神学专业的女性增加了一倍多,而在男性中只增加了不到一半。我们看到,在一套新的个人选择职业的标准的促使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牧师的行列,因此一个新的牧师群体正在迅速成长。她们一方面在神学院接受深造,另一方面,她们仍然在美国的宗教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固定位置。 那些担任神职的女性似乎是受到了一种深刻感觉的驱使,这种感觉就是:这个世界是需要修复的。女性神职人员的这种感觉往往比她们的男同事更加强烈,而且她们在政治问题和世俗问题上非常积极。根据对女性神职人员的一些调查,到目前为止,她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福利问题,其中包括富人和穷人之间正在不断扩大的差距问题。其次是宽容和权利问题,其中包括种族主义的问题;紧随其后的是公共秩序和礼貌问题,然后是同性恋的权利问题。在她们所列的问题表中,列在最后面的是国防和外交政策问题;尤其是与美国男性神职人员相反的是,女性神职人员最后选择的问题是,"家庭价值"问题或"这个国家正在脱离上帝的精神和道德关怀"的问题。 也许令人感到不惊讶的是,根据这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女性神职人员们有不少是自由党人,有时候,绝大多数女性神职人员都是自由党人,而且一般都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上台。在上一代人中,很多女性都是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公民志愿者,但现在她们正在把她们对社会公正的责任与她们个人的信念结合起来,而不是只关心在传教士和牧师的阶梯上向上爬。 女性神职人员的增多预示着美国宗教中的一些变化。不管是男性神职人员还是女性神职人员,他们都对问卷调查人员说,在女性神职人员传道、布教和向人提出劝告的时候,她们越来越关心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的个人生活,越来越关心培养和个人的经验,越来越可能在个人经验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也有报道说,这些女性神职人员对聚会政治、统治他人的权力以及工作声望完全没有兴趣。而且据说她们更加受到那些被教会疏远、刚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的欢迎。正文 第23节: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2) 不过,尽管有这些贡献,而且她们的数量在增加,但女性神职人员仍然面临着一些非常严重的挑战。首先是个人压力的挑战,据报道,女性神职人员感到的压力要比男性神职人员大得多。在对全国190位联合卫理公会(UnitedMethodist)的女性神职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中,60%的人说她们睡得不塌实,56%的人说她们感到伤心,超过三分之一(35%)的人说,"即使有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也不能消除她们的忧郁情绪"。女性神职人员们报告说,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挑战是工作和家庭的兼顾。常年担任牧师,还要在家照顾孩子,是相当繁重的。而且大多数男性神职人员的妻子们在礼拜会上可以起到与教友沟通、建立感情的作用,而女性神职人员则要承担妻子和神职双重责任。最后,对单身女性神职人员来说,约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没有结婚的女性神职人员报告说,大多数男人都被她们给吓跑了,而且那些没有被吓跑的男人--比如同行--又太忙,以至不能成为理想的伴侣。(想一下在与一个牧师的初次约会中,怎么说服你的这位同教兄弟吧。) 更普遍的情况是,即使那些允许女性担任神职人员的宗教组织似乎也在抵制她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女性神职人员中间,有一种被广泛观察到的现象,这就是被称为彩色玻璃天花板的现象,即尽管她们在人数上和男性神职人员相差无几,甚至比男性神职人员还多,修完的功课也不比男性神职人员少,但她们在教会组织中的升迁要比男性神职人员慢得多。一直到今天,几乎还不知道有哪个宗教,由女性神职人员单独来主持规模非常大的礼拜活动。 有人说,这只是时间问题,女性神职人员早晚会打破这个彩色玻璃天花板的。她们在其他行业--特别是在以语言和文字为基础的行业--中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在这个领域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部分原因是第一修正案阻碍了反歧视法的进程。(这就是男性神职人员能够带着不纯洁的动机阻止女性神职人员进入他们的行业的原因,他们说:"你们想想看,在亚当服从他老婆的领导吃了禁果时,产生了什么结果?") 不过,进一步地研究女性神职人员的斗争,就可以看到上面所说的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过去50年中,几乎每一个允许妇女担任神职人员的主要宗教团,其教徒的数量都大大减少了,而每一个不允许妇女担任神职人员的主要宗教团体的教徒都显著增加了。如下表所示,允许妇女担任神职人员的大部分主流新教团体的教徒人数下降了,大多数其他不允许女性担任神职人员的教派的人数却在增加。 美国天主教会的教徒人数太多,以至在这张图上没有办法显示出来,它排斥女性神职人员,在过去的50年中,它的教徒人数从420万增加到670万。美国的穆斯林人数太少,在这张图上也没有办法显示出来,它也排斥女性神职人员,但根据美国各种宗教教徒人数调查的结果来看,穆斯林从1990年的52.7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10万。(现在,他们的人数也许更多了。)当然移民也发挥了作用,但起更大作用的是宗教形式问题。 一些人将发现,说出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即妇女在某些教派的存在是很多人退出这些教派的原因。圣·保罗(St.Paul)说过:"我不允许女人教训男人,也不允许女人拥有超过男人的权威。"--但如果你仅能用经验来证明不让女性神职人员主事,你的教派就能得到发展,那么谁还需要圣·保罗的这句话呢? 但更可能的是,接受女性神职人员是一个更大的自由发展趋势的组成部分,这个趋势本身在信教的人当中是不受欢迎的。正像她们在女权运动中所做的一样,女性神职人员代表着不断发展的市民社会融入宗教的趋势。但越来越多的是,人们在星期天早上寻找的不是进步的主张。在经常去教堂的人当中,有高达77%的人说他们喜欢去教堂是与心灵有关,只有23%的人说他们喜欢去教堂是与头脑有关。人们指出,对于那些具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志同道合的人和具有共同伦理标准的人,他们可以去塞拉俱乐部(SierraClub)之类的组织。如果他们去教堂,他们就需要灵感、畏惧和信仰。另外,女性神职人员们正在努力发现一种能够给她们不只是心灵,而且还有别的东西的宗教,而对于那些老教徒来说,这些东西则完全是新的。正文 第24节: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3) 当然,某种宗教的教徒多并不能说明这种宗教就掌握了真理。世界上所有较大的宗教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很小。所以一种宗教教徒人数的减少也许说明人们要求的东西更多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不能什么东西都朝上帝要,也不能说教徒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现在,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表明,这个新的女性神职人员阶层还要苦熬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更严格的宗教正在发展,而比较自由的宗教正在萎缩。但这种状况在以前就反复出现过多次,在今天如此众多的世界冲突中,宗教的作用也许会导致对宗教极端化的反抗,因此,打破彩色玻璃天花板的女人也许是一次新运动的先驱,这种运动将成为现代宗教的主流。现在,共识和怜悯心也许并不一致,但它们将来肯定会一致起来。美国也许应该为白宫出现第一位女总统作好了准备,同样,我们也应该为第一位女性的葛培理(BillyGraham)作好准备--第一位通过电视甚至互联网的力量抓住这个国家想像力的女性牧师。 喜欢找犹太人的人 伍迪·艾伦(WoodyAllen)在1977年有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安妮·霍尔》(AnnieHall),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场景是,阿尔维·辛格(AlvySinger)去威斯康星州(Wisconsin)的奇珀瓦-佛尔斯(ChippewaFalls),到他那不是犹太人的女朋友家见她的父母。尽管安妮和她的家人对他很客气,绝口不提他们在宗教上的不同,但艾伦的影片却告诉我们,阿尔维是如何想像着安妮的奶奶会把他看成什么样子的:长着一把胡子,头上戴着小圆帽,身上穿着派沙(犹太男人穿的那种传统的卷边长袍),一样都不少--一副老派犹太人的模样。 今天,这个电影场景也许会重新出现,但方式却不同了。今天,阿尔维戴着小圆帽,穿着派沙,纯粹是为了好玩;而安妮的父母可能会默不作声地坐在旁边,希望阿尔维和安妮能够喜结良缘。 因为今天在美国,和犹太人谈恋爱成了一种时髦。不管在什么地方,犹太人都成了抢手货。过去引起人们对犹太人怨恨和嫉妒的东西,现在好像成了羡慕和追逐的对象。过去,犹太人找与他们不同信仰的男人或女人,往往不愿意谈他们的宗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反的趋势正在出现:不是犹太人的人喜欢找犹太人。 对定餐一直很刻板的犹太女人现在成了男人热情追逐的对象,很受年轻一代的看重。没有几个犹太女人会做饭,这也许是真的,因为犹太女人在过去几十年中走在了职业革命的最前头,她们当中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能从事的工作的人数已经达到其他人群无法相比的比例。(在25岁到44岁的犹太女性中,有68%的人具有大学学历,到目前为止,是美国所有宗教群体中比例最高的。) 在今天以教育为基础的服务型经济中,一度被认为不合主流的生活方式现在却非常普遍。所以犹太人(不论男女)是那些寻找成功的、受到良好教育的配偶的人的首选。 过去并不是如此,美国也曾经出现过反对犹太人的运动。1939年,罗波尔调查公司(Roper)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9%的美国人觉得应该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犹太人;53%的美国人认为,"犹太人与其他人是不同的,因此应该受到限制";10%的人实际上认为,应该把犹太人驱逐出境。在1940年代,几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都发现,同其他全国性的、宗教的或激进的组织相比,犹太教(Jews)被认为是对美国福利的一种更大威胁。 让我们把这个结果与盖洛普在2006年8月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做一下比较。在被问到如何看待美国信奉不同宗教或信仰的人时,在美国所有人群中,犹太人的得分最高,有54%的人对犹太人的态度是完全积极的。在美国各地的人的看法中,没有一个人群--卫理公会教徒(Methodists)、浸礼会教徒(Baptists)、天主教徒(Catholics)、福音基督会教徒(EvangelicalChristians)、基要基督会教徒(FundamentalistChristians)、摩门教徒(Mormons)、穆斯林(Muslims)、无神论者(Atheists)或科学会教徒(Scientologists)--比犹太人的得分高。正文 第25节:第三部分 种族与宗教(4) 这种"对犹太人亲近的态度"对某些人来说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明显的个人偏好。根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犹太人网上约会网站J-Date的调查,在2007年初,在它的会员中,有将近11%的会员不是犹太人。这意味着在世界上大约有6.7万名非犹太人,在美国有将近4万名非犹太人每月付费,以便得到在网上寻找与犹太人约会,并与其结婚的权利。在我们自己于2006年9月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每10个非犹太人中就有4个说,他们对与犹太人约会或结婚"非常"感兴趣,或"在某种程度上"感兴趣。 对犹太人最感兴趣的人是那些温和的、社会地位稍低的、信奉天主教的男人。(他们的情况比追求安妮·霍尔的人稍差些,比追求《六人行》[Friends]中的乔伊·特里比亚妮[JoeyTribiani]的人稍好些。)正是与犹太人的这种一致性使他们更喜欢亲近犹太人,因为一般来说,信奉这两种宗教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强调大家庭价值,都对某些食品有明显的偏好--都喜欢就着肉丸吃无酵饼团。在历史上,这两部分人都觉得受到过排挤,都受到过歧视,而且他们在后来都从社会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在某一时期内,在美国出现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像盖洛普这样的调查公司也调查过这样的问题:在美国有可能出现一位犹太人的总统吗? 2006年,在美国参议院中有11位犹太人参议员--包括一位从俄勒冈(Oregon)来的犹太人参议员,而该州的犹太人还不到该州人口的1%。 在美国,人们喜欢犹太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人们想不到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对以色列的强烈支持。在今天的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新教徒比犹太教徒还多。鲍伯·本内特(BobBennett)参议员在犹他州(Utah)只有0.2%的犹太选民,在最近的一次亲犹太人的集会上,他成了主要的发言人。乔治·W.布什总统--他一家人都曾受到犹太人的很大质疑--只在世界上的一个国家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 在我们对喜欢犹太人的现象进行调查时,他们对希望得到一个犹太人配偶所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强烈的价值感,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承认他们是受到了金钱、容貌或者犹太人"对他们的配偶更好"的那种感觉所吸引。2004年,我曾和约瑟夫·I.利布曼(JosephI.Lieberman)参议员一起工作,他是一个传统的犹太人,当时正在竞选总统。尽管他没有赢得他的政党的提名,但他强调在全国确立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提高了美国人对犹太人生活的认识。在他竞选期间,有更多的犹太人,而不是非犹太人告诉他,一个犹太人不应该去竞选。但在2006年,他那强烈的原则感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在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民主党人拒绝提名他继续当选美国参议院议员之后,那些共和党人和独立党人--曾经不太可能成为一名犹太人的候选人的支持者--向他提供了帮助。 大众文化好像也发现了美国人对犹太人的亲近态度。当麦当娜(Madonna)沉迷于喀巴拉--一个源于犹太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运动--的时候,美国的一个全新的方面开始介绍犹太人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情景喜剧《宋飞正传》(Sennfeld)所表现的那种生活--在那种背景下,犹太人的文化是飘忽不定的--而是那种独一无二的、与其他文化明显不同的宗教文化。应该承认,有人认为麦当娜把这种文化表现得过了头:在她2004年的重新发现之旅中,她除了喝喀巴拉水以外,拒绝喝任何饮料,而且由于她对犹太人安息日的尊重,她也不会在星期五晚上演出。 一旦不是犹太人的人开始对犹太教失去热情,犹太人自己也就开始对它失去了热情。在2005年,犹太雷鬼(Reggae)艺术家马蒂斯亚胡[Matisyahu](他的名字是意第绪语,意思是"上帝的礼物")戴着小圆顶帽、穿上派沙、对上帝给我们的那种向上的力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尽管如此,他的第二张CD一上市仍然排在排行榜的第二位。这里面的原因不是一个犹太人在唱摇滚歌曲,而且唱得还很好听;而是因为很多像罗伯特·齐默尔曼(RobertZimmerman)--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鲍伯·戴兰(BobDylan)--这样的犹太人穿起了牛仔裤和T恤,唱起了美国歌曲,变成了摇滚的一代。现在的情况是,马蒂斯亚胡看上去像一个从13世纪波兰犹太小村庄来的犹太人,一会儿用意第绪语唱,一会儿用希伯莱语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的粉丝们。正文 第26节: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1) 随着喜欢犹太人的偏好在不断蔓延,犹太人特有的习惯也在传播,即使在不是犹太人住的地方,也是如此。不是犹太人的人开始实行犹太人的戒律,在孩子长到13岁的时候,举行犹太人的"成人"仪式。有一个博客还专门介绍在非犹太人的婚礼上如何使用犹太人的结婚天棚及其注意事项。无酵饼团就是"没有苦恼的面包",据说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就是吃这种东西,以纪念他们的祖先逃到埃及的历史,而现在,一些不是犹太人的人一年到头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也许,所有这一切都是伴着黑麦面包和热狗一起出现的,人们完全相信,如果是在犹太人开的食品店里制成的,它们的质量会更好。我的父亲在1950年代曾在一家犹太人开的食品店里工作,当时这家食品店的老板面临的是一个日益萎缩的市场,因为就是犹太人也不买犹太人制作的食品。今天,由于正确的营销方式,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以及非犹太人的欢迎。根据这一趋势来看,如果将来有什么事情会发生的话,那么就是犹太人在今天正在占领着越来越多的市场。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一个非犹太人要皈依犹太教,必须学习犹太人的文化和习惯,而且要经过三次问话才有可能。也许在当今时代,他们或许不会经过这种问话了,现在,非犹太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就会受到犹太教的吸引,而且他们也渴望受到犹太教的吸引。与此同时,信奉犹太教的单身男女(像风靡全国的那种带有犹太人口味的热狗一样)是一群很受欢迎的人:他们"接听电话"的次数是很高的。 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 不喜欢阳光的人 一千年以来,人类一直崇拜太阳。我们曾经把太阳当成现实中的上帝,但现在太阳更可能是一种文化意念,特别在夏威夷、新泽西、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更是如此。在度假时,我们大家都喜欢晒太阳;我们在吃午饭的时候,也喜欢享受阳光。如果我们在工作或学习时享受不到阳光,我们就会想象着自己躺在被晒成褐色的床上,或者想象着自己被晒成了橘黄色。今天在美国,营业性的阳光房比星巴克还要多出两倍。 尽管美国人知道阳光有多危险,但情况仍然是如此。根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93%的美国人知道过度地暴露在阳光下对健康是不利的,但仍有81%的美国人认为出去晒晒太阳,他们看起来会更好些。在美国,每10次休假就有1次仍然是在海滩,最受欢迎的休假地就是夏威夷。修建室内阳光房的产业每年的花费高达50亿美元,大约有3000万美国人修建了阳光房--在阳光房晒太阳的美国人中,包括200万名十来岁的孩子。根据另一项调查,每10个12岁到18岁的孩子中就有1个使用太阳灯,在3个这样的孩子当中只有1个使用防晒霜。 在我们年轻时,吸烟对我们也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我们不得不说,太阳崇拜和抽烟不一样,它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对太阳的依赖(尽管明显的是,一些人正在试图摆脱这种依赖)。不过,为了在短时间内看起来好看一点而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皮肤,似乎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想想吧,一时的满足,可能会换来长期的痛苦,这种选择到底值不值呢? 不过,尽管有大批崇拜太阳的人,但也有一些对太阳持不同看法的人,这些人正在迅速地增加,他们承担着改变所有这一切的使命。他们就是不喜欢阳光的人。这些人戴着松软的帽子迎接夏日的阳光,这种帽子看起来就像是一战时雷达轰炸机上的起落架(还有两个耳扇);他们穿着像潜水服一样的衣服,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非常勉强地参加在游泳池边上举行的聚会,或者抹上14层防晒霜去上班;他们甚至在办公室里也要抹防晒霜。 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在今天的美国,皮肤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癌,每年被诊断出来的新病例超过100万例。从1970年以来,皮肤癌的死亡率增加了50%。在1980年~1987年之间,长有恶性黑素瘤(实际上就是一种危险的皮肤癌)的人数增加了83%,患上皮肤癌的十几岁的孩子--在上一代人当中,听都没听说过--也有所上升。正文 第27节: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2) 虽然在那些喜欢把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人当中,皮肤癌是比较常见的,但皮肤癌如果出现在美籍墨西哥人或者非洲裔美国人身上便更有可能导致死亡(因恶性黑素瘤而死亡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鲍伯·马尔雷[BobMarley])。 在一个人18岁之前,至少有25%的皮肤危险会发生(虽然被广泛报道的数字超过了这个数字)。如果说到坏习惯,你把你的孩子带到海滩上去,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的坏习惯。 所以,不喜欢阳光的人决心保卫美国,而不仅仅是在饮料瓶子上贴上防阳光系数。就像1970年代反对吸烟的人和1980年代提倡吃有机食品的人一样,他们成为最早提倡避免阳光暴晒的人,而且他们所提倡的东西很快将成为风靡全国的一种热情。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为防晒衣铺开了一个产业,这种防晒衣就是那种用比一般衣料织得更紧密的布料缝制的长袖衬衣和长裤。(一般夏天穿的白T恤衫都贴上防紫外线系数[UPF],而且防紫外线系数最低是5。)一些衣料中加上某些防晒产品或化学剂,比如能够反射太阳辐射的二氧化钛。实际上,在2000年,这个行业还不存在,但现在防晒衣行业每年的营业额差不多是1.8亿美元。确实,这个行业还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行业。但它已经为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特别是如果防晒品的制造商们可以找到一个办法,使那些耳扇看上去不像一战的轰炸机起落架的话。 不喜欢阳光的人还促发了将防晒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革新。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阳光卫士的产品,将防晒剂添加到衣物之中的一种洗衣辅助液--这种辅助液能将衣物的防紫外线系数从5提高到大约30--也投放到了市场。在化妆品行业中,1990年代之前还没有人听说过用防晒霜来梳妆打扮。而现在,大部分粉底霜和护肤乳都标有防紫外线系数或防晒系数(SPF),而且至少是15。 快速发展的防晒产品是私人专用的阳光房,它能够改变阳光的颜色,这样既能享受到阳光,又能保护自己的皮肤。显然,这是不会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唯一安全的办法。从1997年到2005年,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几乎增加了80%。在2000年代初,散照式阳光房的销售量猛增了67%。 也许,有人会开发出耐久性防晒霜,就和他们曾经开发出耐久性化妆品一样。 这个不喜欢阳光的群体到底有多大呢?如果你把美国所有皮肤病专家(大约14000人)及其家人、最近因皮肤癌而死亡的人(从1997年到2006年大约有80000人)的家人、最近皮肤癌患者(大约有50万人)及其家人,以及美国对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人(这些人总是首先注意皮肤病专家的警告、只食用最安全的食品、开最安全的汽车)都算在内的话--至少有200万不喜欢阳光,在8月份还戴着浅软呢帽子的美国人。 他们能够影响到公共政策吗? 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对规范我们晒太阳的行为还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既然阳光房与太阳崇拜是牢牢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他们也许是害怕遇到像第一修正案一样的挑战。)但是澳大利亚这样做了,因为他们的皮肤癌发病率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另外,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也说,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因阳光导致的癌症可能将超过肺癌,成为全国第一号癌症杀手。 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刚刚通过了禁止14岁以下儿童在家里的阳光房暴晒的法律。但实际上,这条法律好像不大顶用。如果要动真格的,就应该去找联邦有关机构或州总检察长,让他们像对待大烟草公司(BigTobacco)那样对待阳光房的问题。如果不喜欢阳光的人真的想找到办法,那就应该多看看海滩上的警告标示,并对那些没有提供足够数量警告标牌的海滩度假设施的所有人提出起诉。那最后的结果如何呢?私家游泳池也必须立上警告标示吗?室外露台的家具上也必须摆着警告标示吗?全国的公园也必须这样做吗?正文 第28节: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3) 将来会出现主张得到"二手阳光"权利的诉讼吗?儿童如果不愿意在学校晒太阳又怎么办呢? 有较短的时间内,一些城市有可能对防晒霜和护肤乳的防紫外线系数和防晒系数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目前,我们很看重的那些贴在防晒霜瓶子上的数字只提到了它减少阳光暴晒的时间倍数。(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你在太阳底下暴晒10分钟就受不了了,但如果你抹上标有SPF15的防晒霜,你就有可能暴晒两个半小时。但即使你用防晒霜,如果不反复抹,阳光对你皮肤的伤害是同样的。) 这种官司已经开始出现了。2006年,加利福尼亚人对防晒霜生产商提出了一起头等诉讼,认为他们将产品对皮肤的保护作用说得太绝对了,被明显夸大了。"安全有效"的使用会防止导致皮肤癌,果真如此吗? 对太阳光的危险的关注也许正好与对全球变暖--顺便说一下,有人说,全球变暖稀释了臭氧层,从而加剧了皮肤癌的严重性--的关心是一致的。不幸的是,在未来几十年内,如果我们连对晒太阳都没有正确的对策,我们就很可能变得越来越热。 美国的妈妈们过去总爱对孩子们说:"出去,吸点新鲜空气。"现在她们会说:"别忘了抹防晒霜。"晴朗天气中的阳光不再是美好的了。 睡眠不足的人 谁都知道,你每天应该睡8个钟头的觉。这和营养学家们老是翻来覆去地假设我们需要多少碳水化合物,酿酒专家老是来来回回地讨论我们是否应该喝红酒是完全一样的--150年来,睡眠专家一直在唱着同样的一首歌:人应该每晚睡7个半到8个小时的觉。 好,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就没有达标。现在美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每晚不足7个小时,比1990年代初下降了大约25%。由于有了一天24小时的电子钟,以及各种各样的期待,所以我们醒着的时间比有史以来的任何美国人都要长。 确实,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数正在很快地增长--在美国成人人口中,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在1998年占12%,而到2005年却上升到16%。也就是说,有大约3400万人正在点灯熬夜:不是像半夜开着的洗衣机,就是半夜上网的隐君子,再不就是你来我往地闲聊。 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睡眠少的人比我们当中的其他一些人更能吃苦耐劳,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给人留下了这种极为深刻的印象。据说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Thatcher)一晚上只睡5小时,麦当娜(Madonna)强调她一晚上只睡4个小时。托玛斯·爱迪生(ThomasEdison)曾责备自己过于放纵,一晚上居然睡了5个多小时,他还叫他的雇员也检讨检讨自己。(不过,就是这个雇员说,实际上,爱迪生的睡觉时间比他所承认的时间要多得多。)我的一位在大学的好朋友,赚钱能手吉姆·克雷默尔(JimCramer),晚上睡觉从来没有超过4个钟头,否则他就会被哈佛那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家伙们赶上。 老实说,你能想到除了不让睡觉以外,还有哪些活动既能起到折磨战俘的作用,又能成为超级发奋者增光的一种象征呢?你可能羡慕那些说自己睡眠很少的人,在为争取更多成就而进行的竞赛中,就算没有别的其他什么因素,他们至少会获得更多的时间。每天多出90分钟--那就是每天多醒了十分之一的时间--或者比一些人的预期年龄,比如82岁多活了8.2岁。虽然你睡觉少了,但你的生活经历却相当于活到91岁的人。现在,这是很有诱惑力的事情。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睡眠太少的人既不因此感到自豪,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吃苦耐劳。一些睡眠太少的人不是羽翼正在丰满的年轻的外科医生,就是整天在美国和亚洲飞来飞去的华尔街上的攀登者。大部分为了工作而不睡觉的人是上夜班的人,或者是急救服务的工作人员,比如急救医护人员或公用设备的巡线员,而且他们要在没有额外收入承诺的情况下冒着受到伤害、事故和健康问题的高风险。 更为普遍的是,大多数人半夜起来是因为他们睡不着,而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睡。统计数字表明,实际上,缺少睡眠与健康状况不佳、焦虑、压力,以及低收入是相关的。男人比女人睡得少--尽管女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更喜欢说她们的觉睡得不够。(在18岁到34岁的女人当中,有高达76%的人说她们一周至少有一次是在白天睡觉。)在仅有的一次包括很多黑人美国人的关于睡眠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中,黑人的睡眠时间比一般人的睡眠时间整整少了1个小时,而且不管是与黑人女人相比,还是与白人女人相比,他们的睡眠质量都要差很多。正文 第29节:第四部分 健康与快乐(4) 如果可以预测的话,睡眠少的人数上升将造成悲剧性的结果。2005年,在一项关于美国人睡眠状况的调查中,60%的参与调查者说他们在上一年白天曾经犯过困,没有精神;37%的人说他们曾在方向盘后面打盹或者睡着了。全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局(TheNationalHighwayTrafficSafetyAdministration)说,在一年超过5万起的交通事故--包括1500起死亡事故--中,大多数事故的原因是疲劳驾驶。像"埃克森-瓦尔德兹"(ExxonValdez)号油轮触礁这类著名的灾难以及斯塔腾岛轮渡(StatenIslandFerry)碰撞事故,显然都是因驾驶员在方向盘后面睡着了而造成的。 睡眠少还意味着生产率下降。在每10个美国成年人中就有2个说,瞌睡使他们在最近的工作中出现了差错,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500亿美元。 此外,睡眠少还威胁到家庭的和谐。在美国成人--包括64%年龄在35岁到44岁的女人--的性活动中,有39%的人说,他们为了睡觉,不得不放弃性生活。在每4个美国成人中就有1个说他们的配偶或性伙伴在睡眠方面的麻烦使他们也不能入睡。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男人比女人更经常地不睡觉呢?人们只能在网上色情、网上赌博方面去找原因,而且在丈夫要去公司,而妻子要休息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和谐。 不过,也许最令人吃惊的影响是睡眠少与肥胖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关系。体重超重会导致睡眠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飞行员在飞拥挤时段的航班时往往要屏住呼吸。但实际上,由于缺少睡眠会引发增强饥饿感和食欲的荷尔蒙,所以睡眠太少还可能增加过于肥胖的机会。根据国家卫生研究所全国睡眠紊乱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onSleepDisordersResearchatth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的调查研究,每天只睡6个小时,你得肥胖症的机会就会提高23%。每天只睡不到4个小时,这种机会就会提高73%。 有太多的美国人不知道用5英里跑步的方法来对付失眠。5英里跑步似乎是同时解决失眠和肥胖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一些制定法律的人正在开始制定关于睡眠的法律。2003年,新泽西关于疲劳驾驶导致刑事犯罪的研究报告把疲劳驾驶等同于酒后驾驶--尽管其他州对这种提法的反应比较慢。 私营部门正在抓住帮助人们在晚上睡觉和在白天保持清醒的机会。目前,安眠药行业就是一个如日中天的行业:2004年,一种新的、没有任何依赖作用的安眠药Ambien在全球的销量创下了20亿美元的记录。年龄在20岁到44岁之间服用安眠药的人数从2000年到2004年翻了一番。从保持清醒这方面说,在接近1000亿美元的饮料行业中,含有可卡因的能量饮料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门类,可以预计,从2005年到2008年,这些饮料带来的利润将超过所有常规饮料以及体育饮料的总合。当然,星巴克店面装饰的颜色比美国零售业的领头羊Folgers的颜色要深得多,更接近可卡因的颜色,因此星巴克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美国文化之中,不管你是在哪个街区散步,都会碰到星巴克。 如果你晚上睡不着觉而白天又不能睡,那么有一家叫都市午睡(Metronap)的公司就会在机场、写字楼和其他公共场所向客户提供午睡仓。确实,一个人在大白天夹在一大堆陌生人中间,把所有的东西从头到尾都看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毕竟,睡觉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习惯。不过,缺少睡眠已经成了一个公共问题。 不过,现在很难想象会发起一场"争取睡上更多的觉"(GetMoreSleep)的运动--深更半夜的玩笑话确实是很轻松的,装扮入时的发言人也太难找--也许应该出现一种美国式的午睡(Siesta)。不过,这好像不符合美国人那种以勤奋工作为美德的道德标准,但是这种道德标准是在一天24小时都可以发电子邮件和上网购物之前制定的。现在如果关注于公共安全和生产率问题,那么午休的理由就显得非常充分了。过去就有过一些很出名的人物,他们就喜欢午睡,比如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他往往工作到深夜,但在下午却穿着像斗篷一样的睡衣睡上一大觉。据说,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和比尔·克林顿也是非常赞成午睡的人。美国为"早睡早起"或者为"如果你累了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做好准备了吗?正文 第30节: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1) 美国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选择--不是享受额外的清醒时光,并找出新的、生产率更高的办法,就是干脆直说,我们不是睡不起8小时的觉,并找出如何睡得起8小时觉的办法。何去何从,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国际画面 美国人感到很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根据AC尼尔森在2005年进行的一项关于睡眠的调查,10个夜猫子国家就有7个在亚洲。注意,在这10个国家中,美国并不是排在第一位。 ▲中国台湾有69%的人口,韩国有68%的人口,中国香港有66%的人口,新加坡有54%的人口,马来西亚有54%的人口,泰国有43%的人口,经常是在半夜之后才睡觉。 ▲据报道,有75%的葡萄牙人,65%的西班牙人和39%的意大利人经常是在午夜之后才睡觉。这三个国家都是以白天睡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白天睡觉是为了补偿晚上不睡的损失。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午睡文化已经对西班牙的生产率构成了挑战,在2006年,政府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要求所有联邦雇员午饭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除了夜莺国家以外,亚洲国家占了清晨鸟国家的足足一半--它们以前是7点钟就起床吗?再说一次,人们并不认为美国是清晨鸟国家。 ▲91%的印度尼西亚人,88%的越南人,69%的菲律宾人,64%的印度人和64%的日本人,都是在早上7点钟以前就起床。 ▲在排在前十名的国家中,66%的丹麦人,64%的德国人,64%的奥地利人,63%的芬兰人和62%的挪威人也是在早上7点钟起床的。 什么是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呢?尽管全世界的人都说是"习惯"和"工作安排"决定了睡眠行为,但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仍然认为,睡眠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家庭/孩子",而持相同说法的欧洲人只有17%,亚洲人只有16%。欧洲超过一半的人口说,工作是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而绝大多数亚洲人说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习惯。 随着睡眠时间的不断缩短,美国人感到越来越累--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最累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同日本人做了比较--在每4个一晚睡眠不足6个小时的人当中就有1个是日本人。那么哪个国家的人睡觉最多呢?有28%的新西兰人和31%的澳大利亚人,一晚睡觉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 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 高龄奶爸 斯特罗姆·瑟蒙德(StromThurmond)、米克·贾格尔(MickJagger)、卢齐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Pavarotti)、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和鲁珀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他们都是在55岁之后又添了孩子。 事实上,如果将刚好在55岁添了孩子的米克·贾格尔排除在外,那么,另外的几个人都是年过65岁又添了新孩子。瑟蒙德、卓别林和默多克添新孩子的年龄实际上已经超过了70岁。 然而,高龄奶爸(OldNewDads)不仅仅是富豪和名人中的趋势。在现在的美国,新出现了一个人数正在扩大的男性群体,他们外出和在后院玩球时会带上止痛药,但是,和他们一起玩的不是他们的孙辈,而是他们的孩子。 近些年,大家高度关注那些高龄产妇(OldNewMoms),关注女性的工作加上受孕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如何正在促使怀孕的年龄上升,甚至超过40岁的。 但是,人们忽视了对爸爸们的关注,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而且他们不会面临对大多数40岁左右的女性而言都会出现的同样的生理障碍。 在1980年的美国,在23个新生儿中,只有一个新生儿的父亲的年龄在50岁或50岁以上。到2002年,该比例上升到了大约1∶18。与此同时,在40~44岁的父亲当中,生育率增加了32%;而在45~49岁的父亲当中,生育率增加了21%;而对于50~54岁爸爸而言,该比率上升了将近10%。类似的趋势可以在许多西方国家看到,包括以色列、荷兰、英国和新西兰。 孩子在大学毕业时拥有一位62岁的父亲,现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了。正文 第31节: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2) 虽然大多数孩子在出生时,其父亲的年龄依旧是在20~34岁之间,但是,在孩子出生时年龄超过了40岁的爸爸所占的比例正在急剧增加。 当然,部分原因与高龄产妇有关。因为女性由于其工作的原因而对生育孩子不够重视,他们的另一半--他们往往还要大几岁--极有可能成为在妇产科医师的候诊室里翻阅《财富》(Fortune)而不是,例如《马克西姆》(Maxim)的人。 另一个原因是离婚。众所周知,一半的婚姻是以离婚收场的,但是,男性比女性会更快地再婚,再婚的频率也会更高,这也是事实。他们有时被称为"重新开始的爸爸"(Do-OverDads),越来越多的有了点年纪的男性正尝试与比自己年轻的妻子一起再做一次父亲。(可以回想一下如下趋势,自1999年以来输精管切除恢复手术现在增加了大约40%。而泌尿科医生说,试图进行此项手术的男性一般都是45、46岁左右,或者年龄更大,而他们的新妻子至少比他们年轻8岁) 生理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共同作用是第三个原因。高龄奶爸在生理方面依旧能够生育孩子;他们拥有更多接触年轻女性的机会;而且,他们在晚年可能拥有更大的能力来抚养孩子。 高龄奶爸会是更好的爸爸吗?他们因为年龄太大而无法承担照看那些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繁重任务而受到批评,而且,当他们的孩子处于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时,他们中那些年龄最大的很有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许多高龄爸爸说他们感觉"获得了新生",他们比其职业生涯早期的拼搏阶段(或者可能是一直以来的情况)更加轻松,也对家庭生活更感兴趣。现在漫长的工作日越来越不吸引人了。许多人也说他们与孩子在一起感到更加聪明和更爱思考了;而且他们开始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期限,也越来越带着欣赏的眼光来关注他们的孩子。 我本身就是一位高龄奶爸,我最小的孩子出生时,我48岁;我的孩子的年龄跨度从4岁到19岁。高龄奶爸的身份让我关注如下问题:当我的孩子需要我时而我又不在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但是这一身份也意味着家庭生活的乐趣会一直持续到我60岁的时候。退休时期和空巢期在缩短,或者完全消失了。偶尔在芭蕾舞学习班或者家长会上,我会看到教室的一边是年轻的爸爸们,他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另一边则是高龄的新爸爸们,他们则要轻松得多。这种年龄上的区别在公立学校最明显--在私立学校里,高龄奶爸们都混在人群中--但是,在公立学校的聚会上,我们非常显眼。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这种不同只是这一趋势具有的商业和社会意义的一个方面。高龄奶爸最有可能是较富有的爸爸。因此对于许多孩子而言,这意味着获得财富和特权的机会,这是那些年轻的正在奋斗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拥有过的。 与此同时,这些孩子也成为了未知的社会试验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十几岁少女怀孕的问题,而我们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使在2001年,出生时父亲的年龄超过了40岁的孩子的数量事实上与出生时母亲的年龄低于19岁的孩子的数量是相等的。 与高龄产妇拥有许多支持团体不同,高龄奶爸则是一个被遗忘了的群体,任其自生自灭,没有什么指导、书籍或者组织来满足他们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我们可以在50岁时加入,但是我们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的孩子还在上小学。 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的社会及其赡养制度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高龄奶爸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以及更晚退休,以便在晚年时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和其他抚养孩子的费用。 他们需要一系列全新的较少需要体力、而更多是心智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们能够与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参与的。 高龄奶爸可能是能量饮料和育儿类书籍较大的消费群体,因为相比于他们空巢的同龄人来说,他们更多地是在与人拼车,而不是打高尔夫球。正文 第32节: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3) 他们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独生子女或者排行最小的孩子,他们将需要其他人来做年轻的爸爸们通常做的各种事情,例如体育活动和需要精力的游戏。另一方面,这些孩子将拥有年龄更大的行为榜样--这可能使他们对啤酒兴趣不大,而更关注葡萄酒;对快速驾驶兴趣不大,而更关注安全驾驶;在观念方面较少具有反叛性,而更趋向于保守。 我们或许还需要反省一下我们的老龄父母赡养制度,因为现在许多老龄父母在他们的孩子能够赡养他们之前需要帮助。 高龄奶爸也成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在英国,离婚的爸爸们在寻求其父亲权利的过程中已经成了好战分子,他们因为冲进了白金汉宫而在全世界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最后,如果人们普遍认为,20多岁的选民关注个人机会,30多岁和40多岁的选民关注家庭问题,50多岁和60多岁的选民关注大学学费和退休问题,而超过65岁的选民关注社会保障和健康医疗问题,那么,高龄奶爸则完全打破了这一进程。现在,他们在40岁和50岁的时候将完全围着孩子转,在他们60岁和70岁的时候则在考虑大学学费问题…… 宠物父母 美国人喜欢宠物。自切斯特·A.阿瑟(ChesterA.Arthur)以来,没有哪位总统在搬进白宫时不带上至少一只狗或一只猫,而19世纪的几位总统还会带上山羊、母牛和公鸡。当然,宠物给人以温暖和陪伴,它们是我们公认的最好的朋友。好几项研究甚至已经表明它们能够降低我们的血压,减少我们的压力,消除心脏病,以及防止情绪低落。 因此,关于猫猫狗狗们又有什么新情况呢?现在有了新品种的宠物,它们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扮演了新角色。它们取代了孩子,而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伴侣。而随着这些新孩子出现在街区,一些宠物的地位正在上升,几乎和黑色的美国运通信用卡(AmericanExpressCard)、白金级空中常客贵宾卡(PlatinumFrequentFlyercard),以及终身女仆和管家一道,成为了新的奢侈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所获得的是它们之前的宠物很少得到的--这就是面对高级问题和过上高级生活的机会。在当今美国,最顶端的1%的宠物比世界上99%的人都要生活得更好。 情况是这样的。养有宠物的美国家庭的比例从1988年的56%上升到了63%。这意味着4400万家庭至少养有一只狗,3800万家庭至少养有一只猫(虽然有趣的是,在美国猫的数量比狗整整多出了1700万只,因为养猫的人不止养一只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除了这些家庭,还有少数养鱼、养鸟、养蛇和养其他小动物的人,而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美国养宠物的家庭的百分比要比养小孩的家庭的百分比多出两倍多。事实上,在过去的15年中,养小孩的家庭在百分比上的下降与养宠物的家庭在百分比上的上升几乎一直是相同的。 女性现在越来越多地独自生活或者成为一家之主。这些都是人口方面的复杂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国家产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影响。 没有孩子的家庭的数量增加,而溺养宠物的家庭数量也同时增加,这不是巧合。据一位大型宠物商店的管理者说,一般的宠物商品购买者是年龄在24~45岁的女性,她们没有孩子。美国的新生活方式意味着孩子增加的速度更慢,而宠物增加的速度更快。在过去,孩子曾经是养宠物的推动者--孩子一看到小动物就会缠着他们的父母买,直到父母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宠物所享受到的任何资源都是以减少孩子所享受的资源为代价得来的,他们分享父母所拥有的资源。 现在超级富有的宠物正在继承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有更多的中年夫妻没有孩子,而且也有更多的空巢家庭度过孩子离开家后的更多时间。单单是我们寿命的延长就使因为孩子离开家上大学而导致的空巢期的时间增加了四倍。因此,无论是从来没有孩子的成年人,还是思念他们已经长大了的孩子的成年人,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单独生活,而是收养了更多的宠物并将它们当孩子一样看待。正文 第33节:第五部分 家庭生活(4) 显而易见,这是一些非常幸运的宠物。2006年,美国人在他们的宠物身上的花费从1990年代早期的170亿美元增加到了将近400亿美元--这使得在宠物身上支出的开支成为美国排名前十名的零售部门之一。现在宠物商品是比玩具、糖果或五金器具更大的一个产业。但是新出现的不是其大众市场--奢侈宠物市场的规模才是前所未有的。最顶端的1%的宠物可能得到了所有甜头中的40%。 当你能养一只宠物的时候,谁还需要孩子呢?十分之八养狗的人和三分之二养猫的人会在生日或节日的时候给宠物买礼物。宠物健康保险正在急剧发展。70%购买宠物保险的人和其他对宠物保险感兴趣的宠物主人说,为了挽救宠物的生命,他们愿意"倾其所有"。2004年,美国人购买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包括为我们的动物花费在"人类级别的"、美味的、素食的、低碳水化合物的和有机的食物上数量破纪录的开支。 2006年,我们为我们的宠物在非处方类医疗和用品供给方面的开支超过了90亿美元--不要认为这仅仅是除蚤项圈(fleacollar)和猫抓柱(scratchingposts)。我们购买牙齿洁白剂、口气清新剂、皮毛光亮剂、专门设计的外套、小狗佩戴的珠宝以及动物用汽车座椅。我们购买治疗小猫下颚粉刺的药物。我们购买"Doggles",是为了让小狗们坐在敞篷车里时,保护它们的眼睛不被强烈的光线所伤害。此外,还有小动物遮光剂、猫用指甲油、动物用防老化面霜、爪用香水(K#9暂时只有Barneys百货店②有售)。是的,我们还为我们的宠物购买隐形眼镜。 一些宠物父母花费数千美元,甚至数万美元购买定制狗舍。狗舍一直在提升档次,成了能够提供散步、游泳、电视、美味食物和修脚师的豪华宾馆。纳什维尔洛伊酒店(TheNashvilleLoewsHotel)(为人服务的)最近引入了一项"音乐猎狗"(TheHoundofMusic)的全套服务,在这项服务中,花费1600美元,你就可以让你的小狗坐着豪华轿车去录音室,为它的吠叫声加上伴奏,通过数字控制将其录制到一张假日光盘(holidayCD)上。此外还有按摩服务,当然是为狗提供的。 就像每位慈爱的宠物父母所知道的,还有各项与生命周期相关的服务。宠物成群结队地活动,从而促进了社会化。母猫精修学校,小狗约会服务,嗯,还有婚礼服务。在动物退休之家,性情相近的各种宠物在一起组成各种团体,在治疗期间玩耍。当然还有宠物葬礼、宠物纪念碑和宠物悼念仪式。你知道吗,你可以用你亲爱的宠物的遗骸做成钻石?有证据表明,在所有人造钻石中,有20%是这样产生的。 一点也不奇怪,《马利与我:与世上最坏小狗的生活与爱》(MarleyandMe:LifeandLovewiththeWorld'sWorstDog)在2005年和2006年票房最好的影片中卖得最好。而2006年重拍的《灵犬莱西》(Lassie)成了这一年最受影评家褒奖的影片。 宠物父母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呢? 显而易见,宠物商品和服务市场将继续繁荣。它不再只是宠物流行服饰小商店的发展;现在大型宠物商场正在开发"宠物饰品"(petiques)以满足宠物父母的需求。甚至"面向人类的公司"也想挤进这一市场。宝美奇品牌(PaulMitchell)的头发护理产品就为动物的皮毛建立了一条专门生产线。奥马哈牛排(OmahaSteake)出售"袋装宠物食用牛排"(虽然,可以想像得到,这不是为母牛准备的)。各种服装、玩具和床垫公司正兴致高昂地加入到这场与Kibbles'nBits展开争夺的宠物产品领域的竞争中。 这一趋势对于动物医学而言也是一个重大消息。因为这些高端食品和待遇,宠物们现在的寿命是它们30年前的三倍或四倍,过去兽医的作用是控制狂犬病和大瘟热,现在与此不同了,他们治疗的是动物的肥胖症、肾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美国各地的兽医中心都在为自己在心脏医学、神经医学和皮肤医学方面的附属专业而吹嘘。正文 第34节:第六部分 政治(1) 或许,"做一只生病的狗"不再是那么糟糕的一件事? 除了独特的宠物商品和服务,创新者还应该关注人类和宠物共享的空间。2005年,本田公司发布了名为Wow的汽车,这是为经常搭载宠物狗的人设计的一款概念车。有三个座椅的那一排的中间改成了一个围栏,车内的地板是木质的以便于清理,车的后门为拴狗绳、刷子和清理宠物粪便的铲子留有隔间。越来越多的人在为宠物工作,而不是相反。帮人遛狗的人带着一群狗在街区溜达一小时可以赚200美元;一位宠物设计师如果正好为Fifi服务的话,他每小时可以赚到100美元。 此外还有公共空间。国家公园仍然不允许带宠物入内(牵着狗,会引来美洲狮),但越来越多的宾馆不仅仅允许宠物入内,而且为它们提供豪华的狗床和浴室。提供当场食用的打包袋的饭馆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商场为Fido提供水球运动,这样"爸爸妈妈们"就可以购物了。 人们也希望能将宠物带到工作场所。参加国际宠物姐妹会(PetSittersInternational)的"带着宠物上班日"的公司的数量在2003年到2005年之间增加了一倍。我们还没有处理好在公司照看孩子的问题,但是照看小狗不是应该更容易吗? 宠物父母正在推动的这一趋势会模糊法律在宠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分。2004年,加利福尼亚的一位法官在一起兽医医疗事故起诉案中判给宠物主人一笔破纪录的3.9万美元的赔偿,这就等于承认,如果狗真的只是被视为"财产",那么它拥有的合理市场价值就只会是10美元。2007年,宠物食品中毒丑闻让律师们手忙脚乱地翻阅各种诉讼卷宗,想弄明白什么是宠物中毒。这一趋势对于喜爱宠物的人而言可能看起来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那些站在另一角度的动物权利保护者,他们认为养宠物是不人道的。如果在法官看来宠物不是财产,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被允许占有它们? 另一个新的因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曾坚持认为那些可爱的小狗的动作全都只是出于本能,宠物并没有真正的感觉或情感。现在科学界已经完全颠覆了这一看法,承认了如下的明显事实--宠物就像真正的小孩一样会思考,会行动,会爱。或许根基要浅得多,但是宠物和它主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尤其是在没有孩子的家庭)是真实的,不应该被低估。说到我们的孩子,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给他们的,即使他们是些猫猫狗狗。 第六部分 政治 感情用事的精英 2008年大选期间,我每天都会听到两种说法。我听到的第一种说法是,"要是X候选人或Y候选人更热情、更友好一点,我就会投他/她的票。" 我听到的第二种说法是,"我喜欢能够提出问题的候选人。这是一次重要的选举,我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真正发现我们的问题,并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总统。"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美国的博士们的说法?是关心个性的说法,还是关心问题的说法? 不管你相信与否,博士们的说法是关心个性的说法。其中的原因是,美国的选民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人们的态度颠倒过来了。美国的精英们,也就是我们社会中最富有的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们,已经不太关心美国的经济和战略问题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候选人的个性。在精英们的鸡尾酒会上,他们会讨论关于总统选举的最重要问题。我保证,他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关于每一位候选人的个性分析的。我的这种说法是有充分理由的:今天的精英们关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医疗、大学的学费、失业和照看孩子等绝大部分美国人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了。精英们关心的问题,可能永远与大众关心的问题不一样,但是,在20世纪的美国贤能政治体制中,精英们都是具有特殊教养的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成为精英的,他们都非常赞赏那些努力向上的人们。简而言之,他们是认真严肃的人,他们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关心的都是现实生活和政治中的严肃问题。今天的精英们是在溺爱中长大的,他们没有经历过自己父辈和祖父辈的奋斗。正文 第35节:第六部分 政治(2) 今天的精英们是从书本上了解汤姆·弗里德曼(TomFriedman)笔下的《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而美国的大众对此则有亲身的体验。精英们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功,而在底层劳作的人们的境况却没有得到改善。2007年3月披露的收入数据表明,美国10%的人是高收入者,他们的收入每年都在增加,而1%收入最高者的收入增加得最快(大约14%)。90%的美国人是低收入者,他们的收入一直在减少。实际上,一股潮流的上涨不会托起所有的船只。 这种状况造成了一种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如果向精英们提出为什么关心个性的问题,他们会告诉你,"选民们"--即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美国人--不懂得问题,所以他们要根据个性投票。但是,这种说法与真实的情况相去甚远。美国所谓的芸芸大众的受教育程度比以往更高了,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关注也更胜于以往。在政治活动中,标准的美国选民,决不会讨论个性的问题。选民们关心的是医疗保险问题、教育问题,还有在伊拉克服兵役的朋友们的问题。他们对医疗保险方案、医疗补助方案的了解,对学校体制和全球经济的了解,会令许多博士自愧不如。2007年初,希拉里·克林顿设立了一个公务网站,她收到了11000个问题,其中的10个问题是问她喜欢吃什么食物和爱看什么电影,其余的10990个问题的内容,都是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她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今天的精英们常常瞧不起普通大众,但我注意到,精英们常常会不顾大量事实而轻易形成自己的看法,而大众则更多地依据事实、价值观和经验形成自己的看法。大学生们总是会有自己的看法,而在走出校门和有了生活经历后,他们也总是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今天的精英们没有体验过美国人日常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们就像是永远不会改变看法的大学生。所以探讨美国精英的问题,要比探讨美国的选民问题容易得多。 有一天,我与一个精英报刊的记者通电话,他不停地向我讲总统个性的重要性。他说:"一位教授给我发来了一封讨论这个问题的电子邮件。"我说:"教授--那能说明你的想法就是普通美国人的想法吗?"美国的教授们表达的想法,是他们自认为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们的想法,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们的想法,恰恰就是教授们应该表达的想法。当我对这位记者的其他看法提出质疑的时候,他说,他征询过"其他记者"的意见,他们的看法与他的看法是一样的。精英们关注其他精英的看法,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也是其余90%的美国人体验生活的方式。 这不仅仅是我的看法,我们来看一看数据。 我在历次竞选中提出一个标准的关于投票意向的问题是,人们投票支持一位候选人最重要的考虑是什么:(1)问题(2)个性(3)经验。我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三者对领导者而言都是重要的,而且难以按重要程度对它们加以排列。 根据我们最近做的一次民意调查,相当多的选民--48%--认为,候选人执著于问题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二位的是个性,占32%。选民们的一致之处,是他们都把问题作为投票时最重要的考虑,无论他们是否上过大学,是否信仰宗教,也无论来自哪个种族。不同之处则在于收入的差别。只要选民的年收入达到10万美元的魔线,相当多的人的首选就会转变为个性。如下表所示,在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人中,以问题为首选的人占51%,以个性为首选的人占30%。但是,只要收入达到10万美元,首选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45%的人会以个性为首选,而37%的人以问题为首选。 这是29个百分点的变化,民意测验把这种变化揭示得再清楚不过了。 虽然"个性"有时可以体现一个人某种最重要的品质,例如可靠和正派,但也常常意味着某种一时的和表面的东西,例如,喜欢与某个人一道喝啤酒。当然,讨人喜欢和个人魅力是选择总统的重要因素。但是,它们比解决医疗保险问题和创造就业机会更重要吗?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会认为不是这样。坦率地说,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会做出肯定的回答。持肯定态度的还有媒体的专栏作家。《纽约时报》等报刊认为,它们过去过于严肃,没有抓住关注个人的趋势,所以,《纽约时报》现在有了撰写人物心理文章的专栏作家莫琳·多德(MaureenDowd),新闻记者马克·莱博维奇(MarkLeibovich)关于候选人个性的文章也登上了报纸的头版。《纽约时报》的作法不过是在步《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的后尘,《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们,例如洛伊丝·罗马诺(LoisRomano),多年以前就开始关注个性问题了。2007年3月,甚至《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Journal)也刊登了关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的服饰,关于约翰·爱德华兹(JohnEdwards)的娃娃相和鲁迪·朱利亚尼(RudyGiuliani)与权势人物关系的文章。突然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开始刊登闲话类的文章了,而《克利夫兰直言者报》(ClevelandPlainDealer)和《堪萨斯城星报》(KansasCityStar)却开始刊登深入分析问题的文章了。在今天的精英们眼中,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过于死板,他只适合做大众和平运动的领导者。正文 第36节:第六部分 政治(3) 就许多方面而言,智者变成了愚者,傻瓜变成了聪明人。有多少脱口秀的嘉宾的年收入不到10万美元?有多少记者会与年收入不到10万美元的芸芸大众谈话?精英们的信息圈主要是由10%收入最高的人构成的,虽然精英们过去也曾推动过更实质问题的讨论,但他们今天的作为却恰恰相反。今天的精英们更热衷的是漫谈,他们讨论的不再是实质性的问题,他们把讨论引向了表面的问题。 如果以上所说的"小报变大报"(TabloidPapersofRecord),"大报变小报"(Real-NewsRags)的现象,不是一种怪异的现象,那么它就有可能说明一个问题,精英和大众看待领导者的不同方式,已经对总统选举的失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竞选捐助的法律发生了旨在使金钱与政治相分离的变化,一批新型的"越来越重要的捐助者"涌现了出来,他们能够对候选人的选择和竞选施加比以往更大的影响。现在,少数捐助者捐赠大笔款项的情况,已经被捐赠额为10000美元以内的大批捐助者所取代。这些捐助者的年收入都超过了10万美元。(除了他们,有谁能够在纳税之后为一位政治家的初选和大选分别捐赠2300美元呢?)如上所述,这表明他们几乎都不是主流的选民。 现在来看看新型的政治捐赠者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1974年水门事件之后,国会为了清理政治捐款的混乱状况,通过了一系列改革竞选捐助的法案,以限制竞选捐款的额度和增加捐款的透明度。但是,这些法案没有对"软钱"(softmoney)--用于一般"政党建设活动"的政治捐款--做出规定,例如利用软钱捞取选票。所以,几十年来,关于软钱的条款被滥用了。2002年,国会通过了一套改革法案,法案取消了软钱,但把"硬钱"(hardmoney)--个人向候选人的捐款--的最高限额提高了一倍。(以2007年为例,每一个人向每一位候选人捐款的限额,是初选和大选各1300美元;每一个人向每一个政党的捐款限额是28500美元,两年内联邦选举的捐款限额为108200美元)但是,这一届国会没有对非赢利组织的捐款做出规定,所谓非赢利组织,就是根据税法527条组建的政治团体。现在,527团体(例如右翼的"寻求真相的快艇老兵"组织[SwiftBoatVeteransforTruth],"争取美国进步"组织[ProgressforAmerica];左翼的"前进组织"[MoveOn.org],服务业雇员国际联盟[ServiceEmployeesInternationalUnion])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忠实于政党的有钱人筹款,而且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去做以前政党所做的事,例如,为某些问题做辩护,播发有针对性的商业电视节目,以及捞取选票,等等。 我认为,2002年的改革激发了两种人的捐助热情,而且提高了他们捐助的重要性。第一种人是"大捐助者"(theMega-Donors),也就是非常有钱并认为有责任捐款的人。现在,他们不再把钱捐给政党的专职工作人员,而是把钱捐给拥护某一政党的527团体,他们把自己称为射手。2006年的中期选举,527团体筹集到的资金大约有3.8亿美元,与2002年的筹款额相比,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据2004年的报道称,五位大捐助者(其中的两人是一对夫妇)为倾向于民主党的527团体的捐助款项高达7800万美元,约为民主党所获捐款总额的四分之一。 第二种人是"精英捐助者"(EliteDonors),即夫妻二人年收入30万美元以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捐出10000美元的人。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职业人士,而且一般选民所面对的问题,基本上与他们无关。他们有医疗保险,有学校,有住房。他们大多是占人口5%的收入较高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占人口1%的收入最高的人。美国的政治候选人与人共进晚餐的时间,这些人可能要占去一半,而另一半的时间才属于其余95%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