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方丈记 徒然草-2

作者:鸭长明 字数:7466 更新:2023-10-10 09:33:13

16有遁世者说:“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此话我深以为然。17赏月的时候,万物也随之更加感人。有人说:“没有比月更富有情趣的了。”也有人分辩说:“最有情趣之物,该是露珠吧?”这样的争论,也很有趣。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万物各有其天然的情趣。月与花不必说了,便是风,也令人为之心动,而清溪巉岩相与激荡,则无时不令人逸兴遄飞。我还记得这样的诗句:“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真是意境深远。嵇康也说:“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大约在人迹不到、水草清茂之处徜徉容与,是人世间最为赏心悦目的事。18古人的东西才谈得上有味道,今天的种种,都着实粗俗简陋。这一点,单从古人木工手艺之精湛上,就看得出来。至于文章词采,古代留存下来的,就算残章断简都很有可观。反观一些常用语,演变至今,则已日见乏味。比如古语之“起车兮!”、“撩其炬”,今天则说为“抬吆”、“拔吆”;主殿寮以前“传众备燎”的说法,今天则已经变为“点火把吧”;以前天皇听最胜讲的地方,称为“御讲之庐”,现在则简称为“讲庐”。老一辈的人,听到这些说法,莫不深以为憾。19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以前的恋人,还记得她情深意切的话,但人已离我而去,形同路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故见到染丝,有人会伤心;面对岔路,有人会悲泣。堀川院的百首和歌中有歌云:旧垣今又来,彼姝安在哉?唯见萋萋处,寂寞堇花开。这种寂寞的景况,谁说没有呢?20仔细想来,世间万事都能忘怀,唯有对故人往事的眷恋,最难放下。夜深人静的时候,为了消磨时间,就着手整理杂物。在大堆故纸中,竟看到过世友人的书信手迹,以及当时乘兴而作的画儿,内心即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至于在世者的书信,看起来年代久远了,也一边回想着是哪年、哪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过去常用的器具,虽然平日里不太爱护,倒没什么损坏,看着,也让人黯然神伤。21死后的情景,是最令人伤心的。死后中阴期间,遗体停在山寺里,亲戚朋友从各处云集而来,举行法事。一时间这里就显得拥挤嘈杂,让人心绪不宁。时间过得很快,不觉就是最后一天了,大家都意兴阑珊,彼此之间也没什么话说了,于是收拾行李,各自返回来处。回家之后,让人伤心的事恐怕会更多吧。有人说:“这种事不要随便谈论,多考虑下活着的人吧。”这世道竟然有这样的言论,想起来真让人感到遗憾。对亡人的追思,并不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减,但古话说“去者日以疏”,其哀伤之情,已不如当初深切,乃至说起往事时,已是言笑如常。遗骸葬于了无人迹的深山之中,只有在忌日才去洒扫一次。不久,坟上的碑碣便长出青苔,落叶也覆盖了墓地,来访的只有日暮的风、夜半的月罢了。怀念者在世时尚且如此,当其逝世之后,子孙只是听说其人,又如何会有由衷的缅怀呢?从此墓地就再无人凭吊,沦为无名荒坟,只有年年春草,令善感者望之动情。呜咽之苍松,不待千年就已伐而为薪,古墓也犁为田地,从此再无形迹可寻,可悲啊!22字写得不好,还无所顾忌地到处题字作书的人,勇气可嘉;称自己书法不好就请人代笔作书的人,反而做作得让人讨厌。23被名利驱使,一辈子紧张劳累,是何等不明智的事啊!只顾积累钱财,忽略了修身养性,钱财就只是招累买烦的东西。而“身后堆金拄北斗”,又把烦恼都留给了后人。凡夫俗子们就喜欢看到家中堆金砌银,十分无聊。乘高车、坐大马,穿金戴玉,在明白人看来,不仅讨厌,而且愚不可及。最好还是“捐金于山,沉珠于渊。”一味沉迷于利欲的人,可谓愚蠢之至。人都想有不朽的盛名能够传诸后世。达官贵人,不一定都是忠贞正直的人。名门之下,也有拙劣之辈,靠出身和运气跻身庙堂,甚至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相反,杰出的圣贤,一生地位卑下、怀才不遇的,也不乏其人。因此,一心渴慕高官显位的人,其愚蠢的程度,仅次于沉醉利欲的人。还有想以出众的智慧与品行留名后世的人。然而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一般喜爱名誉的人,都喜欢听到世人的赞扬。只是不管是赞扬你的人,还是诋毁你的人,在世上都呆不久,替你传名的人,也要不多久就消逝了。害怕愧对谁,希望得到谁的认可,又有什么意义呢?诽议随声誉而起,身后之名毫无用处,执意去追求,实在也是愚蠢之举。一心想变得智慧或者成为贤者的人,要知道虚伪出自智慧,一身才能让人一生烦恼。不管是经别人传授而掌握知识,还是经自己勤学而掌握知识,都不能说有了真智慧。什么是真智慧呢?即是要明白可与不可都一样的道理。至人无智、无德、无功、无名,没有人知道他,也没有人替他传名于后世。这样的人,并不是有意要变得大智若愚,而是已经超越贤与愚、得与失的区分,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追逐世间浮名与虚利的痴愚之人,大略就有以上几类。实质世上万事皆非,没必要在意,也不值得期盼。24有一人与一位老尼同行去清水寺。一路上,老尼一直喃喃自语地说:“嚏哉、嚏哉……”那人就问:“师太为何口中念念不止?”老尼并不作答,依然念诵不绝。那人又反复问了数次,老尼才生气地说:“你这人真是烦人。没听说过打喷嚏时,如果不反复念这个,就可能死去?我有个养君,托寄在比叡山做沙弥,我估计他此时要打喷嚏,才不停念诵。”如此用心,可谓大慈也。25“莫待老来方学道,古坟多是少年人”。身患意外之疾而将不久于人世时,才省悟自己的过错,在于缓急不辨:当急的事没急,当缓的事没缓。然而此时后悔,又有何用呢?人应该切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死期的迫近。唯其如此,才能看淡俗世名利而一心向佛。过去曾有一位高僧,每当别人有紧要之事向他通报时,他就说:“我这里也有件十分紧要的事,需争朝夕!”说罢就捂住耳朵,只顾念佛,最终得赴往生净土。此事记载于《禅林十因》一书。另有名为心戒的高僧,因参透世事的无常,平素静坐之时,双膝从不落地,只是蹲着。人问其故,答曰:“三界六道无可安坐处也。”26与人久别重逢,就一五一十地说起自己的情况,实在无趣得很。最推心置腹的朋友,如有一段时间没见,也会稍有隔阂之感。没有教养的人,偶然在外面见到有趣的事,回来后,连气都来不及喘,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涵养好的人说话,虽然在座的人多,他也只面对一个人说,但其他人都在仔细聆听。涵养差的人则喜欢扎在人堆中,对着众人高谈阔论,引得阵阵哄笑,十分嘈杂烦人。有的人说有趣的事,听起来却不觉得有趣;有的人说无趣的事,也让人听得开怀大笑。由此可以判断一个人品格的高下。品评他人容貌之美丑与学问之高下时,总拿自己来作比较,是可厌的事。27有人谈论诗歌,专捡写得很差的诗歌来品评,令人遗憾。于诗歌稍有修养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些诗并不是好诗。凡事一知半解而好发表高论者,总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28有人说:“心中有佛的人,住在哪里都一样,即使四邻都是世俗之人,所为都是世俗之事,要修得往生净土,也并不难。”说这个话的人,对于来世,其实一无所知。简要地说来,看破红尘而欲超脱生死的人,哪有心思去侍奉君上,操心家务?外务萦心,则心为所动,不得安宁,更不能潜心修道了。在器度境界上,今人远不如古人。隐居山林之后,食不能果腹,衣不能御寒,心中就要动摇,不时会眷恋俗世的安乐。于是有人就说:“既然遁世的境况如此不堪,又何必舍弃凡尘呢?”此话也大谬不然!舍弃现世而皈依佛道的人,即便心有所欲,也不如诸权贵那般贪得无厌。一张纸衾、一袭麻衣、一钵藜羹,足矣。对常人而言,施舍这些是不需要花费多少的。出家人既然易得到,也就易满足,如果内心还有所奢求,也能够惕然自省而远恶近善。人应以遁世避俗为要务,如果一味贪婪于名利,不诚心向佛而渐入菩提之境,则与牲畜何异?29有志于出家参悟佛乘,圆满功德的人,心中纵有万千难以舍弃、不能心安之事,也要当即放下。有人或者会想:“这件事随手就可以办了。”“那件事也随手就能办妥。”“这些事,为了不给将来留下麻烦,也免得让人嘲笑,还是先处理妥当为好。”“这么多年都忙碌过来了,这点事也不太费时间,还是不急这一时片刻吧。”如果这样,则无可逃避的事反而会越来越多,无穷无尽,最终永无修行之日。世间略有慧根而有心向佛的人不少,但都耽误在这样的想法中,枉度了一生。遇到火灾要逃命时,哪有说“再等一等”的道理?为了保住性命,总会顾不上羞耻,抛下家中财物就跑。生命的迫促,也像大火一样不会等人。无常相逼,比水火之灾还要紧迫,也更难逃脱。死期一到,家中的老人、幼子,身受的君恩、人情,一切难舍之人事,也都不得不舍弃了。30真乘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名叫盛亲僧都,嗜食芋头,而且数量巨大,就是在讲诵经义时,也要在膝边放一个大钵,里面盛满芋头,边讲边吃。偶尔有身体不适时,就用一周或二周的时间,独居一室,自己选好上等的芋头,大吃而特吃,用这种方法来治病。僧都极其贫寒,所以上任主持法师去世时,留给他二百贯钱和一所寺舍。他将寺舍出售,得钱一百贯,合那二百贯共为三百贯钱,都存放在京师某人处,作为购买芋头的资金,一次取出十贯来尽兴。这笔遗款后来全部用在了芋头上,没有一毫一厘花在别的地方,有人说:“在困窘之际得到三百贯钱,又用这种方式来花掉,真是罕见的有道心的人!”31没品味的事有:坐席四周常用之物多;砚上笔多;佛堂内佛像多;庭院草木山石多;家中子孙多;与人见面话多;祈愿文中自述的善行多。虽多而百看不厌的物什有:文车上的书卷;尘冢上的积尘。32世上的传闻,多为不实之词,因事实往往无趣,故口口相传时,不免言过其实。况时过境迁后,更是信口开河,以至于信笔写来都是“信史”。名手之技,由门外汉说来,都神妙无比,然而精通此道的人却不轻信其溢美之词。凡耳闻之事,目睹之后,无不相差甚远。太过离谱的话,即刻就知道是谎言。也有本不信其事,而为之推波助澜的人,但这谎言,倒非肇始于他本人。振振有词之谎言,听来极为逼真,其间有含糊破绽处,说者也能巧舌回护,自圆其说。这种谎言,最为可畏。凡于一己之声誉有利之谎言,人皆乐于任其传布,不置一词。为众人喜闻的谎言,若只你一人声明 “事实并非如此”,也奈何它不得。若听后默然不语,则又成为谎言之证人,而使谎言更近于事实。总之,世间的谎言纷纭不绝,若能等闲视之,则终归不为所惑。浅俗之人好说耸人听闻之事,唯士君子不谈怪异之事。然而神佛显灵之事、转世菩萨之传记,也不可全然不信。在这类事上,世俗之荒诞说法固然不值一哂,一概否认其不曾有过,也不妥当。只需心正且诚,不盲信其有,不妄讥其无,就好了。33我不知道人为何要为无聊所苦。不要用心于外物,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独处;一旦把心放在世俗,就免不了被它迷惑,失去自主。比如和别人交谈,总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做不到言为心声了。又不免有和人嬉闹的时候,有和人争执的时候,以至于喜怒不定,妄念丛生,得失之心就再难放下。如此执迷于尘世,陶醉其中,且又好发痴心梦想,全不悟我佛真谛。就算无法彻悟佛理,只要能了断俗缘,让此身清静;澄清俗务,让此心安宁,也还可以暂得此生之乐。生活、人事、技艺、学问诸般,都得放下,《摩诃止观》如是说。34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出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的样子,是令人赞赏的姿态。有修养的人虽然心里知道,表面上,也是一副谦然不明的样子。反而远乡僻壤来的人,在谈吐之间,似乎无事不晓,令听者一脸愧色,他则一脸得色,颇可鄙也。明于事理的人,必然慎于言辞,人不问,则己不答,可谓善也。35屏风、障子上的书画,如果出自拙劣的手笔,不仅看着面目可憎,还显出此家主人的粗俗。因为从日常用具上,是可以推断主人的缺乏情趣的。但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家中之物都必须精美无伦。有的人只求坚实耐用,家具器物就都粗笨不雅。有的人为夸耀家中的珍宝,就为它添加多余的装饰,这种做作的繁琐,尤其不可取。家中的物品,古朴稳重,花费不大,但格调清雅,就可以了。36人心不能纯善无伪,但也并非无正直之人。见贤而思齐,是人之常情,只有愚顽的人遇见贤者会心生憎恨,还出言诋毁说:“他是为贪图大利,才假意不计较小利,欺世盗名而已。”此种议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可见下愚之人,顽性难改。这样的人,就算让他假意舍弃小利,他也做不到。所以愚人愚性,是万不可学的。学狂人奔走于大道,就是狂人;学恶人谋害人性命,就是恶人;学骥就是骥种,学舜就是舜徒。所以哪怕是虚伪的人,而能够效仿贤人,他也可以称为贤人。37附着于他物而最终毁坏他物的东西,有无数种。比如身上有虱子,家里有老鼠,国有贼,小人有财,君子有仁义,出家人有戒律佛法。38曾读过一本记载高僧言论的书,名字似乎叫《一言芳谈》,其中有些话我颇有同感,所以还记得:一、做还是不做某事,犹豫不决的时候,最好暂时不做。一、要想往生的话,就连糠酱瓶都是多余的;在随身的佛经、佛像上讲究精美,真是毫无意义。一、出家人身无一物,也快然自足,这才是最好的处世态度。一、上腊应能下腊,智者应能愚人,富人应能穷人,能干者应能无能。一、从事佛道不是别的,就是用有闲的一生来不记得世上的事。这是第一要义。此外还有若干条,不记得了。39有个女子,幽居在荒僻无人的地方,也不知是在逃避什么。某傍晚时分,月色朦胧之际,一名男子悄然来访,惹得犬儿汪汪地叫起来,侍女出门探视,问:“是何方的贵客呢?”乃把他引入院中。见到一派凄凉景象,他不由心中黯然,寻思道:此地岂宜佳人久居?随后在屋前粗陋的木板上立候了片刻,听得里面一个恬静稚细的声音传来:“请进吧!”才拉开已不灵便的遣户进去。室内的情形,却不似外面那么荒凉,别有一番幽雅景致。炉火摇曳,微光影绰,四壁之物皆因之熠熠生辉;暗盈的薰香,却不是为来客新燃起的,闻着倍觉亲切。40极少有男子能及时而得体地回答女子的发问。龟山院在位时,有好戏谑的宫女问上朝来的青年官员:“听过杜鹃的叫声吗?”一位大纳言回答说:“以区区之孤陋,哪曾听过。”而堀川内大臣则回答说:“在岩仓似乎听到过。”于是诸宫女评点道:“这样回答还不错。所谓‘区区之孤陋’,就有点过了。”男子应该有不被女子嘲讽的修养。有人说:“净土寺前关白大人自小受安喜门院的教育,所以善于辞令。”山阶左大臣大人则说:“让这些小妇人看着评头论足,真是觉得可耻,心中还总是惴惴不安。”如果世上没有女子,则衣着打扮都一律不用讲究,恐怕也就没有衣冠楚楚的人了吧。我就试想这些能让男子心中不安的女子,究竟是何等神奇之物。其实女子的本性,都偏执乖戾,执迷于人我之相,内心贪炽而不明道理,沉溺于迷惑之途,巧于辞令。寻常事问她,她不说,一副稳重的样子,而漫无依凭的传闻,她却爱主动地说来。在巧费心机掩饰自己方面,女子的智慧似乎比男子为高,然而她随即就会暴露她的本性。所以女子都是愚蠢顽固的人,若还要顺从她,讨她的欢心,岂不是愚蠢到家了?如此说来,在女子面前,还有什么事值得你惴惴不安呢?若是所谓的贤淑之女,则既不可亲,也让人生厌。只有色迷心窍时,才会觉得女人优雅可爱。41世人都不爱惜寸阴。这是因为参透了生死之理,还是因为愚昧无知的缘故呢?这里要向愚昧懒惰者进一言:一文钱虽然微薄,但日积月累可以使穷人变得富有。所以商人对每一文钱都备极珍惜。一刹那虽然短暂,但日积月累地浪费它,也无疑使生命加速消失。所以修道之人不会去惋惜已逝的光阴,而只珍惜当前的一刻,不让它虚度。如有人来告诉我,我的生命明日即要结束,则在仅剩的今日里,我将从事什么,在意什么呢?实在说来,我等此刻的今日,与那个仅存的今日,是没有区别的。一日之中,饮食、方便、睡眠、说话、行走诸事,浪费了许多时间,如再用余下不多的时间,来做无用之功,讲无用之话,想无用之事,如此消磨时日,日积月累地枉送一生,真是愚蠢之至。谢灵运虽然笔受了《法华经》,但其心思,常在人世之山水风云间,故慧远不与他结白莲之交。不懂得珍惜片刻之时的人,与死人无异。如何才能珍惜光阴呢?在内不为杂念所扰,在外不为俗事缠身,止于其当止之处,而修其必修之道。42有某位双六的名手,人家向他请教获胜之法,他说:“走子不求胜而求不败。先想到某种下法最易输掉,然后弃用它。每下一着,都要从缓败的角度考虑。”这是悟了道的说法。修身、保国之道也是同样的道理。43有需要在从容沉着的心境中才能完成的事,恐怕难以托付给说自己“明白将远行”的人。人在危急或者悲痛之时,对别的事概不关心,也不暇留意他人的忧喜,但别人也不会因此而抱怨他。同样,年事已高的人、疾病缠身的人,莫不如此,更不必说遁世出家之人。要了断俗世的往来,并非难事。如果免不了俗,自然应酬不绝,欲念不断,身心为之劳苦,无一日的闲暇,把一生荒废在繁琐小事上,空无所获。日暮途远,生涯蹉跎,放下诸缘,正在此时,不用守什么信、遵什么礼。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会把这看作狂人所为,说是无义与无情。然而毁谤与赞誉,都没有什么意义,置之不理就是了。44年过四十仍然暗中好色,其实是不得已的事,但随意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男女韵事,就实在不雅了。概而言之,听起来和说起来都不太雅的事有:老年人与青年人在一起,只为助助兴而口无遮拦;卑贱之人聊起上流人物时,好像跟自己关系很亲密似的;穷人家喜欢设宴请客,摆阔气。45旧时为寺院及诸种物品取名,不会穿凿附会,只根据其本来面貌平实地叫来。近人在取名一事上,往往用力太过,想以区区一个名字来炫耀才华,极可厌。在人名中用生僻的字,也无聊得很。只有才学粗浅的人才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46不宜结交为友的人有:一、地位尊贵的人;二、年纪太轻的人;三、健壮无病的人;四、嗜酒的人;五、勇武暴躁的人;六、爱说谎的人;七、贪欲太盛的人。可结为良友的人有:一、乐善好施的人;二、医师;三、有慧根灵性的人。47大唐的货物,除药材外,其余的没有也不妨。书籍一类已经广为流布,没有的,也可以转抄下来。到大唐的航程很艰难,如果尽把些无用之物运回我国,是极愚蠢的事。《尚书》云:“不宝远物。”《老子》云:“不贵难得之货。”48人的才能,第一要用在知书识礼通达圣人之教上,书上是有明载的。其次是书法。即使不能专攻,也要有所练习,因为它有助于学问。其次是学医。养身济人,奉伺君亲,非医不能办到。其次是射术与御术,见于《周礼》所载之“六艺”,要能略窥门径。文、武、医三者,为必修之道,用心于此,并非虚度光阴。其次,则食为人之天,善于调味,可谓大德。其次是手工技艺,可备不时之需。此外还有诸种才艺,但都为士君子所不齿。擅作诗歌,精通乐器,是幽玄之道,君臣都很看重,但在今天,如果将其当作治理天下的工具,就近于迂阔了。这好比黄金虽然贵重,但总不比铁的用处多。49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