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 活-6

作者:高原 字数:13837 更新:2023-10-08 21:33:27

★自我催眠法:降低期望,乐观看待前景,并适当进行压力催眠,使大脑淡忘压力。★放松法:一次没有时间限制的睡眠,或者完全抛弃手头的工作,去进行一次长期旅行,都能为自己进行压力清洗。如果你能“对症下药”,其中肯定有一种能在不同程度上为你的减压旅程提供有效的支持。4.寻求社会和人脉资源的协助不论你多么强大,你都无力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压力过重之时,你就应该寻求社会支持或者人脉的协助。第一种方式是找亲朋好友倾诉,第二种方式就是找专门的咨询机构与专业人员,比如心理诊所、精神卫生诊所、职业压力管理公司、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EAP专家等,他们都可以为你提供专门的服务。第十一课不要欺骗自己迷失自我是最大的错误在第十一课开始时,培训中心召集27名学员进行了一次“自我定位”测试:“定位我们真实的自我。”该测试共十道试题,每道题都是自我在生活中的一种映射,它们分别涵盖不同的方面。学员必须根据当前的情况,诚实地回答,然后由我们计算分数。计分方式:是——3分;不好说——1分;不是——1分。1.我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是什么。()2.我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3.目前的工作我已经从事了3年以上。()4.我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5.当前的生活(工作)我很满意。()6.我正全力以赴地向人生目标努力,这一点我确信无疑,十分清楚。()7.我已经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我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拥有它。()8.我总是对自己制定的目标有足够的信心。()9.目前我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乐趣,这些乐趣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10.我觉得只要认真工作,在哪儿都有发展,但关键是接受现实,融入环境。()答案:大于16分:说明你目前的生活处于积极状态,人生方向比较明确。大于10分,小于16分:说明你已经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还没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方向。小于10分:说明你目前的人生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显示,在27个人中,竟然有18个学员存在着中度的自我定位模糊,也就是自我迷失现象。在我看来,这个数据已足够保守。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超越自我的追求中开始普遍地迷失方向,“生活虚无感”的体验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发生自我迷失的人群逐渐增加,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自我迷失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特征:★普遍、深层和持久的生存焦虑。★非真实、非体验、非自然和虚拟自我。这些与城市化、网络化、职业化、现代化、物质化有很大的关系。★明显的自我欺骗:自身可以感受到,在潜意识中认为应该做出改变——但往往不会付诸行动。在这三种特征中,以自我欺骗最为常见,同时它也是前两种特征引发的综合反应,是人在迷失自我之后的必然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和精英阶层,物质生活越优越,自我迷失越甚,乃至出现吸毒、乱性、赌博等极其刺激性活动,要么在刺激中寻找自我,要么在剌激中麻醉自我,这些都是消极方法。某种程度上,自我欺骗类似于自我催眠和自我保护,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功用及属性。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靠欺骗让自己撑过困难与低谷,这是多数人都会采用的方法。比如,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强的企业家会不断地告诉、鼓励自己:“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再坚持一个月,就能看见曙光了。”被男人突然抛弃的女人或许也会安慰自己:“他是不得已才离开我的,我相信他还会回来。”这种自我欺骗的对象只是自己,无法直接影响和干涉到客观事物。并且,对自己的欺骗往往毫无根据,有时只是一种单纯到愚蠢的信念——除了那些经过理性分析的“针对自我的乐观安慰”之外,多数人的自我欺骗都带有逃避现实的倾向。它常常表现为一种坚定的辩护式的自圆其说,也是基于人们对自己的不诚实,或是有大量不想面对的问题,想要采取一种可以让自己轻松进行自我逃避的方法,所以就在大脑中找出了一些似乎合乎情理的论据、理由来自我安慰。人们经常会寻找那些听起来很合理的、自己可以接受的、更是正常的理由,来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应该担负的责任。它们以下面的形式在大脑中进行表现:“我之所以……,是因为……”想一想,你有过多少次以这种语式逃避现实的经历呢?在多年的课程和调查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自我欺骗。人们总是无意地夸大了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从而降低了不利的另一面。也有的自我欺骗是对自己的错误、弱点用另一种虚假去做掩盖,它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全世界的公理,但是大多数吸烟者认为:“其他人吸烟可能有害健康,我是一个例外,我平时注意一点、每天少抽两支就可以了,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健康。”美国慢跑锻炼的发明者杰姆弗克斯正是死于慢跑,这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很多人经常被自己最热爱的东西摧毁——人们在从事最喜欢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忽视它的不利信号。杰姆的父亲在43岁时死于心脏病,他本人也知道自己是心脏危险的人。在杰姆死去的前几天,他就感觉身体很累,并有心脏刺痛的感觉。这两种信号都是急性心脏病发作的预兆,杰姆的身体已经在给他发出信号,发出尖锐的警钟来提醒他了,但杰姆仍像往常一样不予理睬,还是要去参加一项赛跑比赛,结果杰姆出事了。杰姆的这种自我欺骗就是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偏见”。虽然,杰姆已经感觉到心脏病发作的预兆,但他有一种很强的自我偏见,觉得心脏病发作对别人来说可能很危险,而对于他不会产生任何后果。还有一种自我欺骗,就是常见的生活型的自我欺骗,它不只涉及个人,而且会涉及一个群体,或是整个群体在对外进行自我欺骗。比如一个妻子经常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承受严重的家暴,当别人问她的时候,她却会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她之所以欺骗别人,只是为了保护她的自我感觉与自我形象,同时维护家庭在外人眼中的形象。还有的自我欺骗是无意识的,它不容易被感知到,这种情况多数是指,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或者是一些行为通过自我欺骗得到合理化,目的是在于减轻自我的内疚感,由此逃避自己要负的责任。比如失恋,有些人每一次恋爱,好像都是被对方抛弃的,事实却是他(她)在无意识中使用了一些言语和行为,用力把对方从自己的身边推开,从而减低了由于分手而产生的自责感。学员凯瑟琳曾向我哭诉她的悲惨恋爱史,听完她的故事后我发现,责任并不在于对方,尽管她一再强调那些男人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负心汉。事实上,正是她在两人相处时的主观作为,使得对方产生了“她不再爱我”的印象,随后主动与她分手。就这样,凯瑟琳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害的角色,由此逃避了一些责任,让自己得到了心理上的平衡。还有的自我欺骗是有意识的,叫作自欺欺人。他(她)非常清楚事实的真相,但因为不能接受这种事实,对自己有意识做一些心理暗示,让自己相信编织出来的假象,把真相藏在了心底。这种欺骗最容易出现在具有偏执性人格的人身上。逃避生活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生活的行为,我们在做出改观之前,常常临时制造一些意外,使制定好的计划夭折于行动之前。比如有一些人,他们的内心下定了决心,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提升和改变,却在行动中屡屡失败。因为自我欺骗的习惯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内心的深处,即使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换一种说法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圆其说,为自己当前的状态打圆场,创造出某些理由,既应付旁人的质疑,也打发自己的内心。但两者也有所区别,自我欺骗是一味地逃避,自圆其说则是找出一种合情合理的理由来将自己的不诚实、不想面对和逃避的现实轻松地抹杀,掩盖住内心真正的价值观,给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披上一件合宜的外衣。其实,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埋藏在潜意识中的真诚。为完成这一过程,你和我都需要清扫掉各种认知的路障。很多人逃避自己,这个障碍是我们希望自己“好”,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因此,我们身上发生了“不好”,就转过脸去,并用“自我欺骗”的方法去遮盖自己的“不好”,甚至让自己的“不好”变得合情合理。真正的懦夫是那些不敢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人。一个人要有勇气接受真实,有勇气摒弃虚假,去看、去面对、去承认那些实际发生的。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用这个新标准,来面对自己、衡量自己,跳出自我欺骗的循环。事实上,在每一件事情上,你都面临着成为勇士还是懦夫的抉择。人们也都知道,一个不必再做任何欺骗、心清如镜、坦然地做真实自己的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轻松和自如。看清现实,并且爱上它“你必须面对失败,而不是逃避现实。你应该培养一种习惯:为自己增加资产,而不是负债。”我对学员说,“假如你不能看清现实,就会一直生活在另一个并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成真的世界中,你会痛恨现实,而且不想睁开眼睛看一看身边的世界在发生些什么!”即便是你无能,你也无须自卑。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过度强调了失败。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杰出人物都犯过无数次错误,你不要怕犯错误,犯错误多了,你就成功了,成功者都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并收拾残局,他们视困难为挑战。★看清现实,才能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活,才可以做到尽在掌控。我曾经收到许多想创业、想实现一个伟大计划的人的来信。他们迫切希望成就某种事业,在他们的分析中,我看到了其对现实的无知。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演员的梦想、明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过。为了梦想努力,在什么时候都没错。但是你也要看清楚现实,这包括自身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环境的现实。跳出现实制定计划,向往某种理想,只能给你带来人生的悲剧。只有看清楚这些现实,才能有方向地去努力,也才有机会去掌控自己努力的进程。★看清了事实,你才能爱上它。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面,想想你是谁。为什么我又是我,而又是为什么我的灵魂住在我的身体里面。感谢你的身体、你的灵魂。它们互相找到了彼此,成就了你。所以,你要谢谢你就是你,谢谢这个世界,正是现实塑造了你,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然后你就会爱上它,并且愿意去改造它!重视每一个给自己的承诺几乎所有杰出的人,都敢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那么他也不可能对别人的承诺负责,他又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家图在9岁时,看到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里摆着一双鞋口有皮毛的鞋子,样式很新,从未见有人穿过。父亲认为这双鞋子并不适合他穿,但大卫坚持要买,并承诺买回来后一定穿,并一直穿到鞋子小了为止。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大卫还将自己的别的鞋子都送给了弟弟妹妹。鞋子买回来以后,他发现这是一双木鞋,是鞋店专门用来做样本的。不但不舒服,而且他穿着鞋子过马路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盯着他看,因为这双木鞋会发出很大的响声,每走一步就会“咔嗒”一声。大卫本来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却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全校都认识穿木鞋的他,为了使声音小一点,他走路时不得不尽量放轻脚步。一个同学建议他换双舒服点的鞋子,并愿意借给他一双鞋子。然而,大卫拒绝了。他认为,父亲已经按照约定给他买了这双鞋子,他就应该按照约定一直穿着它。就这样,他一直到脚长大到穿不进去这双木鞋的时候,才开始换别的鞋子。这件事情对于大卫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敢于承担一切责任。他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不管大事小事,无论事情结果好坏,他都敢作敢当,不能逃避责任。我们许多人会很草率地给别人一个承诺:“我答应你,一定……”“放心吧,下周五之前我一定完成这个项目!”人人都夸海口,好像自己无所不能。但是承诺过后,他们发现要实现这个承诺,需要很大的勇气,有很大的困难。于是,有些人就违背自己的承诺,或者索性对其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就使自己的可信任度大打折扣。所以,对自己做出庄严的承诺:我要变得强大,强大到任何事情都无法破坏我内心的平和。怎样才能做到呢?你要为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甚至你的一生确立目标。正像种子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叶,你的生命也须有目标方能结出香甜的硕果。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参考过去最好的成绩,使其发扬光大。然后告诉你自己:“这必须成为我未来生活的目标。”第十二课停止批评“别碰它!”这是一节批评课,我们需要停止两种批评:既是面向自己的,也是面向他人的。批评和毁谤是一种两面打击的劣行——既伤害了做这事的人,也伤害了被重伤的人。费城的家庭主妇艾菲在一天早上醒来,决定做一个尝试:一整天都不批评别人,看看结果会变得如何。在过去的半年中,艾菲受够了自己的怒火,她不停地警告别人:“你不要……!”比如,有人来她家做客,想摸一摸她新收藏的古董花瓶时,她突然一声大吼:“住手,别碰它!”客人吓得差点坐到地上,因为她的声音太大了,之后她和朋友断交,再也没有来往。艾菲也在自己的人际圈内恶名远扬。在开始新的尝试以后,只用了一天,她就惊讶地发现:扣掉那些批评和议论的言辞,她的话竟然少多了。当天晚上,她总结了停止批评所带来的结果:她打电话鼓励了一个正在沮丧中的朋友,为久未谋面的老同事祷告,请先生谅解自己某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些想法都很自然地出现,因为中间不再有批评的意念来阻拦了。在度过快乐而充实的一天后,这个期许成为了她的一个终身的好习惯。卡耐基在《如何影响他人以及赢得朋友》一书中建议读者:批评永远不会有好时机。不仅在课程上,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从不喜欢批评,因为它总会触发我的无意识反应,而这种反应,我对它感到厌恶。受到批评时,我会感觉心跳加快,当即就想向批评者解释或反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认识了批评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认识到批评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之后,当我面对着最为苛刻的批评时,我都能够控制我的情绪,并保持冷静。批评是我所做某事的一种判断。在过去,我之所以消极反应,是因为我把这种判断认为是对“我是谁”的判断。我感到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了攻击,所以本能地进入了防御状态来保护它。这是我的错误。重要的是,批评包含的所有否定自己的方式,我们都应该避免,其中包括我们对于自己的苛责与批判,现在你认识到了:★"只有我才能够决定我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自身所看重的价值。我不能因为犯了错误而从根本上改变它,因此,批评并不能够反映出一个根本命题:‘我究竟是谁,。”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就算某人妄图攻击你,想以此贬低你的自我价值,他们却不能做到。你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只被自己掌握。认识到这一点,就真正地改变了你处理有益或有害批评的方式。个人至上主义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做的研究显示,美国人不受社会责任感影响,在面对问题时团队协作能力较差。亚裔受文化影响,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自主性都较强。在涉及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上,美国人显得比较自私,通常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这意味着,在美国,如果你想鼓励人们回收垃圾,最好强调它对个人的好处,而非对社会的益处。美国文化强调的是独立性,正是这种独立性驱使着个人行为。人们通常不喜欢团队协作,对社会问题的考虑多停留在口头上。总统奥巴马在他的连任演讲中也提到,“美国人孤军作战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最近,我们联合斯坦福大学设计了几项实验,以检查参与者的积极性,所有参与者均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为了个人或团队来完成字谜游戏和身体挑战,并记录他们坚持的时间。结果显示,为团体努力的参与者坚持时间较短,而以个人利益为努力目标的参与者则坚持较久。亚裔学生在各项试验中几乎毫无差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几乎很少公开批评别人。自我中心意识是少数几种不受欢迎的人格特质。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把所有跟自己有关的事都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喜欢听自己说话,看重自己的时间——却丝毫不管别人的时间重不重要。他们对于自己的时间、爱与金钱都很重视,对于没有他们那么幸运的人,则吝于伸出同情之手。自我中心的人为达到他们的目的,会将别人当作工具或手段。他们只看得到一个观点——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除非你同意他们的观点。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会很粗鲁,毫不在乎别人的感觉,只关心自己——他们自己的需要、渴望、欲求。他们用一种阶级意识的心态来划分人。换句话说,他们会特别看重某些能帮助他们的人,而对那些不及他们的人则弃之如敝屣。最后,自我中心的人不会倾听,除非是某些高层人士开口,否则他一概不听。显然,我所描绘的是一个最坏的榜样,很少有人会这么坏。我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提醒你,绝对不要做这么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不要有这样的特质存在。如果有,也要赶快修正。★不要将自尊心与自我中心混为一谈。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你可以说这两者还是对立的。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不但爱别人,也爱自己。因为他已经拥有自己所需要的感觉(对自己的评价很正面),这时他会毫不自私地积极关心别人。他会对别人说的话非常有兴趣,能从中学习到什么。他心中满怀慈爱,永远在想办法帮助人或表达善意。他很谦逊,对每个人都很尊重、和善。★有许多很棒的理由能说服你不要变成自我中心的人。首先,就像我前面所形容的,一个太过自我中心的人,心灵是很丑陋的。除此之外,自我中心的人也是高压力族群。自我中心的人比其他人更会为小事抓狂——任何事都会干扰到他,带给他苦恼。世上没有任何事让他完全满意。举个例子,他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差,毫无团队意识。他们既不听别人说,对别人也毫无兴趣,更不要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除此之外,自我中心的人会大声地命令别人,让别人产生极度讨厌的心情,根本不想为他做任何事情。显然,对你而言,你也很难为一个自傲自大的人鼓舞打气。而且,每个人都在等着瞧一瞧这家伙的失败:“看着吧,他肯定会掉进坑里的,到时我们一起嘲笑他!”为了这些充沛的理由,你也应该马上检视一下自己,看看你的自我中心意识有多强。如果你觉得自己陷入其中,不妨赶快在心理上做个调整。只要你能这么做,每个人都会从中受惠——包括你自己。假如是你把一切搞坏了如果你正在管理一个部门的同事,部门也正在认真地培育一种敬业的工作氛围,那么公司就会期望你用特别的方式使员工对工作保持热情和激情。但是,你也会时常犯错——尽管你身为管理者,是员工眼中的权威。现在我问你:“你能确定你从没伤害过手下的感情吗?”在部门会议上发火绝对是一件谨慎的事情。作为管理者,你在会议上要尽可能地与大家志趣相投。你要让员工安心,要让他们知道你是来向他们学习的,是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你一定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并使他们认同调查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你才会得到最诚实的反馈。除非你想快点看到员工的辞职信,否则千万不要这样开始你的会议:“嗯,赶快,我们来点真格的吧。我知道就是你……是你把一切搞坏的!”事实上,假如是你把一切都搞坏了呢?知道真实的凶手总是一件残酷的事情,特别是当你突然发现自己才是坏氛围的元凶时。“呀,员工会怎么形容我呢?”就像学员罗伯特担忧的。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前不久,他在部门会议上怒火冲天地训斥了一名销售主管,然后不由分说把他解雇。半小时后,他就看清了真相:问题并不是由这名主管造成的,而是源于他当初的决策失误。避免这类后果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在开始阶段就避免批评、停止批评。比如,在你向员工提问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礼貌平和,这种态度本身就会帮助你及员工弄清楚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真实感受。要不然,员工在说出这些感受前可能已经非常情绪化了,他们会过早地开始与你的对抗。结束会议的时候,你们也一定要对分歧达成一些共识,最好是一些你可以衡量的共识。比如,员工的抱怨是:“头儿,你从来不让我们知道事情的进展。”对于这样的异议,你应该平静地接受,并且强迫自己不要脱口而出:“你是一个蠢货!”“你脑子真是坏掉了!”这样蛮横的反击和推脱之词,只会把事情搞坏,却解决不了任何麻烦。因为你有责任和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随时了解事情的进展。当你平心静气地进行沟通后,你可以和手下一起设计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方案,通过一个明智的做法,把所有员工紧密联结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供你选择,比如在每周一的早晨开一个例会进行交流(这个办法可适用于你的一切人际关系,你可以定期与朋友们开会进行沟通,消除你们之间的误区)。或许,你应该先征求手下的意见:“嘿,伙计们,关于汇报工作,你们喜欢哪一种?是例会,还是每周给我发一封邮件?这由你们决定,我没有任何意见。”所有这些要让员工明白,作为主管者,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你应该允许自己不完美,并让他们知道。同时你还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头儿虽然会犯下错误,但从来不会向我们转嫁责任!他是一个好老板!”心理学教授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快乐可以提升一个人积极乐观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压力的能力。相反,悲观的情绪会抑制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并使人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这个想法严重到他只希望能活着离开这个困境,而伴随这个想法的行动就是逃走,或是用真正的暴力取代想象中的暴力。积极情绪则不然,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积极的情绪会催生一种从“拓延”到“构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还会促使人们运用各种资源应对艰难的时刻,而不是成为环境的破坏分子。要构建团队的积极情绪和快乐氛围,你必须格外谨慎,严防体内的怒火。比如,你的一名手下正在办公室逗弄一只宠物,而这时你径直地朝他的房间走去。接下来应该发生什么?你必须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开不良的后果。如果你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就只有一种反应:大声训斥,骂他一个狗血喷头,甚至可能把他的宠物掐死。员工的想法则只有一条:我必须赶紧逃跑,并且绝不再回到这家公司!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么你可能会这样说:“哇,我就喜欢泰迪,它是可爱的狗,我家里已经养了两只了,请问你的宝贝现在几岁了?”那么员工接下来的反应就快乐多了,他可能会告诉你:“头儿,你要的报告已经放在你的桌上了。”然后你接着对他说:“我看到了,现在,我们来点咖啡吧,我们可以谈谈之前我跟你说过的那个开发新市场的事情。”快乐和积极的情绪会扩展你和员工的协作,让你们聪明而和谐地做出建设性的选择。但是批评和苛责则容易让他发挥受限,并搞坏你们的关系,让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我把错误分成六个等级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人们犯下的错误形形色色,所以批评也会各式各样。同时,犯错误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在你必须要做出批评(释放愤怒)时,你要区分各种错误及犯错误人的目的和动机。麦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自制力培训顾问。他今年34岁,曾经是一名公司管理者,后来加入我的团队。他说,无论对待自己还是别人,都可以将错误划分为六个等级。★好心犯下的错误;★坏心犯下的错误;★认识不足犯下的错误;★故意犯下的错误;★出发点虽好但结果不好的错误;★从出发点到结果都不好的错误。麦基认为,在对待错误时——这包括由我们自己和别人犯下的一切过失,我们必须分清“犯错误人”与“错误”的区分,这是第一个判断原则,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不能够把“错误”与“犯错误人”混为一谈;我们还要善待犯错误的需要指责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太失败了,我如果沉默不语,就会渎职。”“啊,是吗?”我说,“但是,出于职业要求的批评,是否在内部规定上设置了时间限制呢?比如,公司规定你必须在几秒钟内把怒火发泄到那位倒霉蛋的脸上?”“这个当然没有,但……”赖恩有些不解。他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有20天处于向员工发火的状态——他在工作日志中做了记录。其中,平均每天有两例的发火超过了13天,余下的7天每天都有一例。我问他:“在这些批评案例中,你间隔最长的时间是多少?我是说,当你认识到对方犯下的错误必须接受批评时,你多长时间以后采取了行动?”赖恩想了想,回答:“不记得了,似乎我没有什么停留,都是马上进行批评,因为时间太紧迫了,我的时间不能浪费在无谓的思考和对员工面子的照顾上。”这是面子问题吗?显然不是的。我给赖恩提出了建议,让他下次发火之前,先容忍一段时间。对,就是“一段时间”。它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这将为他争取一些平息愤怒和控制冲突的空间,以改善他在部门内部“臭名昭著”的人际关系。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就会思考如下问题:“这样做是不是有意义?”“我为什么不能采取和平方法?”“如果必须发火,我是否等怒气稍微下降一点,理清了头绪再开口?”没有人有知道世间一切事物的能力,任谁也做不到。我们只知道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扭转。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错误),必定有它的原因。即使我们十分不满,接下来最应该做的,也只是改变后面的走向:通过分析原因,让未来的事情尽善尽美。显然,这比批评更富有积极意义。第十三课做出最重要的选择你的选择太多了选择太多意味着什么呢?也许你第一时间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当你真正面临眼花缭乱的充足选项时,实际感受并不会这么愉悦。在这一课,我们就将告诉你如何管理自己的选择并进行最好的决策。事实上,过多的选择时常让人们感到困惑。比如,帕特里夏休伊特曾经在英国推行过一次“病人选择”计划。作为英国的卫生大臣,他制定的该计划被誉为医疗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具体内容是:让病人从四家医院或诊所中选择一家接受非紧急治疗。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因为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不到20%的人对这个有选择的新体制感兴趣。人们的冷漠态度出乎政府的意料,我并不意外。不管对于任何领域和个人,选择太多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到达容忍极限的速度令人惊讶。选项很多时,干脆什么都不选?没错,在培训中心总结的案例中,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太多选择最明显的弊端是令人难以招架,以致让人做出糟糕的决定,或者干脆不做任何决定。我们的培训顾问曾经在洛杉矶的一家超市进行了一次详细调查,他们在超市内设立了一个可以品尝不同品种沙拉酱的摊位。当这个摊位摆放30种之多的沙拉酱时,约有60%的过路人会在摊前驻足;而陈列5种沙拉酱时,仅有40%的顾客会停留。表面看起来:品种越多,顾客越多。但在最终选择要买的沙拉酱时,比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在光顾30种沙拉酱摊的顾客中,最终只有3%的人掏钱,而30%的顾客在陈列5种沙拉酱的摊位前购买了沙拉酱。很显然,在将客流量转换成销售量方面,提供较少选择的摊位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无论是选择一种美味的沙拉酱,还是其他抽象的选项(工作、人生方向甚至结婚对象),我们的研究结果均指向了同一种结果: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人们感到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促使他们不愿做出任何决定。明显的补救方法是减少选择的数量。几项调查发现,面临做决定的人在面对10个或更多选择的时候开始感到难以招架。但正如沙拉酱调查显示,众多的选择有助于吸引眼球,尽管对销量无助。部分原因是,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摒弃其余的那些选择。而且,人们常常怀疑,无论如何慎重,他们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据说,就连美食家也会对其他用餐者选择的菜肴垂涎三尺)》宾夕法尼亚州的巴里教授所做的调查发现,比起毫无选择,我们还是偏爱有所选择,但这种“未走的路”的效果,使我们的快乐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少。我们发现,通过相亲来解决婚姻问题的人,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才能做出选择,而且婚后的生活质量并不高。相反,那些指定式的婚姻(比如父母包办)却进行顺利,没有浪费太多的精力(不如意的感觉并不多),婚后的生活质量平均水平高过相亲和自由恋爱。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不是吗?还有一种现象,小孩的玩具不是越多越好的,过多的玩具并不利于兴趣培养。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一家调料店卖多少调料比较合适呢?我们在洛杉矶街头对比了两家店,有一家卖5种,另一家卖得很多,足有十几种,几乎无所不包。但我们的调查人员发现,卖5种的那家店的生意要更好,而且有大量的固定客户,他们每次都去这家店购买调料。从上述的例子来看,对于选择者而言,不一定有越多越好的效果。尤其在第三个例子中,少的选择反而更容易赚钱。对于我们个人的选择来说,这岂不是一种暗示和规律的验证?无论你进行何种选择,恰当的数量都是第一要求,而不是越多越好。方向感培养通常,面临选择的机会越多,人们就越没有方向感。方向感是一种定位当前位置、确定前往目的地的方向及选择相应的合理路线的能力。就像一辆汽车,他要从纽约开车去华盛顿,假如前面只有两个路口,他很容易做出判断:“左边这条道路更近一些,右边那条可能要绕路。”当路口达到四条时,他就会出现判断难题:“走哪一条更合适?”他会失去最佳方向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如此重要,然而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竟然会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工作上的精力,竟然比花在购买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瞧,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的未来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们要认真选择,并培养自己的方向感——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哪片土地适合你生长,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你发展。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方向以前,单纯地谈论速度没有太大意义,有时对于我们而言,等待要优于行动,因为等待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迥然不同。没有使命、没有定方向、没有定目标的人,不代表他这几年不忙着做一些事情,他也会很辛苦忙碌,但可能只是为满足生存上的需求在忙。1.位置与方向。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位置决定了你现在的高度,方向却决定着你未来的成就。即便你在一座山的顶端,如果方向错了,再跨出一步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即便你现在是在一个山谷里,如果你找准了方向,你每迈出一步都是在上升。2.方向与目标。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有时就差一点点: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是改变目标,却从不改变方法。但是,定了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吗?一定能成功吗?如果只看目标不看方向,就可能将球射入自家的球门。如果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就会看不到球门,只知道胡乱踢球。3.方向不等于目标,应该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建立目标。如果方向不正确,目标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能毫无价值。打个比方来说,目标就是地图上已经画出标记的目的地,我们手拿指南针才能找对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很可能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如果没有目标,就好像拿着指南针,在路上徘徊,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因为你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4.选择正确的方向。你必须随时做出选择,必须学会舍弃,必须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境,并且在突破中获得并感受一种力量。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所谓“正确的选择”,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也许你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却可以做出对未来最有利的选择。要知道,一项选择是否正确,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它对于未来的意义。保持冷静和理性什么是理性选择呢?虽然我们都知道它是多么必要——离开理性我们就会一直犯错,但要保持理性并让自己感受到理性,是一种近乎奢求的目标。很少有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直都是理性的人。”理性选择就是要求人们运用理性的观点和态度来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凭借一时的情绪和冲动来解决问题。如果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那就不可能把真正重要的事做得非常出色。这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的准则。在这个准则下,人们才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科学家早就注意到,人们的行事方式并不是大脑能够完全理解的。然而,这就是人们做出决策时的心理机制(并不仅限于婚姻伴侣的选择,生活中许多其他重要方面也是如此)。决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感过程。一般而言,人们都能处理日常的事务,却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人们往往是自我过度分析、拖延、完美主义等等毛病的受害者。保持现状的安全是人的基本态势和惯性使然。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人生,你面临的将是失败大于成功的人生。一个人用纸做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狭窄的空隙中,仅仅只能容纳几只半大不小的蝗虫。他捉了几只蝗虫,投放进去,结果它们都在里面拼命挣扎,最后都死去了,几乎无一幸免。这是因为蝗虫的性子太过急躁了,除了拼命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纸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便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利齿和锯齿一般的大腿,都无济于事。后来他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时间,小青虫们一只接一只地从龙尾爬了出来。蝗虫的死是因为它们不懂得去选择,只知道不停地挣扎,却不懂得放弃,结果它们拼得筋疲力尽,最后只有死路一条;青虫却恰恰相反,它们碰壁后懂得如何去选择,所以它们活了下来。许多人一直走不出一条理想的人生之路,总是在各个不同阶段陷入个人的阴影中,这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权衡利弊是一件技术活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就像分析什么时候买房对自己更有利一样。通过权衡,你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然后才有可能得到最要紧的东西。要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必须对问题有一定的知识量。这是无数成功人士公认的方法,也是最安全的路径。1.理智在面临选择时,我们首先要用理智避免自己走向极端,然后用理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我们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在做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2.务实事实上,碰到问题时,你只要耐心地将它分解开,看看哪些是你可以影响的,哪些是你可以关注但无法影响的,然后把全部心力投入进去,努力争取。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并聪明地分辨两者的不同。3.冷静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