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职业经理素质训练丛书《交际礼仪学》

作者:赵春珍 字数:6365 更新:2023-10-08 21:33:07

前 言朋友,在社交场合,在生意场上,您一定羡慕过,或许还将羡慕这样的人:他们衣饰得体、举止稳重、善于应酬、谈吐不俗、风度翩翩、气质不凡、韵致典雅、魅力无穷……其实,您大可不必把他们的这些特点看得太神奇,如果公开一下他们的“秘密武器”,那就是——遵行礼仪。他们衣饰得体,那是因为他们了解服饰礼仪;举止稳重,是因为他们懂得体姿礼仪;善于应酬,是因为他们在运用见面礼仪和访送礼仪;谈吐不俗,是因为他们谙熟交谈礼仪;……换言之,只要您也能学习、了解一下现代礼仪,特别是现代公关礼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那么,可以肯定,在您的眼里,他们将不再神奇,而您却一定会变得充满自信、潇洒儒雅、风度翩翩……您在社会舞台上的言行举止也同样可能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不知您注意到没有,现代社会确实正在走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时代。礼仪,既是文明社会交际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待人处事、塑造个人与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礼仪更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进退的重要的基本因素。公关人员衣着仪表、言谈举止的修养状况,直接关系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事业成败;在涉外公关中,更可能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礼仪,就没有现代公共关系;不遵行礼仪,就不可能有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写作一本兼及理论性和实用性、较系统和较全面的现代公关礼仪学的书,为那些希望社交如愿、事业有成,希望个人和自己的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展宏图的朋友们,尽一点绵薄之力;为中国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在世界上叫得更响,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几年前就产生的一个愿望。但是,因工作太忙,一直未能如愿。当自己应工作急需,真正提起笔来,才知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将礼仪与公关相结合的理论工作,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当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如能得到您的指教,我将不胜荣幸。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谁,无论做什么事,哪怕欲取得一尺一寸的进步,获得一星半点的成绩,都必须仰仗前人的功德,都必须爬到当今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各位读者朋友,如果您发现本书还有一点新意和特色的话,我得真诚地告诉大家,我对所有从事礼仪研究的先行者们和同行们,怀有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6第一章 总 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的社会性。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不仅要遵从自然规范,而且必须自觉地受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礼仪规范。礼仪是人的文明与教养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几千年来,人类对文雅的礼仪规范一直孜孜以求。20世纪初,现代公共关系诞生,随着公共关系活动的普遍展开和走向成熟,公关礼仪成为直接塑造公关人员形象、间接塑造社会组织形象的基本条件;成为公关人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中发挥着其他公关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节 引言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英美人用这个词来表达尊重他人、注重礼节的必要程序,是独到和精当的。人类自古以来就注重社会交往的礼仪,并不断地将其推陈出新,自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历史上有着灿烂的礼仪文明,无愧“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作为塑造公关人员及其所在社会组织形象的工具而引入公共关系,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一、公关礼仪,有本有源(一)礼仪的含义社会是一个系统,具有高度的自组织性。社会的自组织性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社会组织之间的交往,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交往之中。没有这样的交往,就没有社会的自组织性,也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此同时,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交往都会有其自身特有的有序性;但是,无论任何形式的有序交往,都离不开交往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彼此认同,互相尊重。交往者之间为了实现彼此的认同与尊重,必然选择一定的、共同认可的参照标准,这种参照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礼仪。礼仪一词,在西方,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法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为了展现司法活动的威严,为了保证审判活动能够7合法有序地进行,总是安排得既庄严肃穆,又戒备森严;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十分严格地遵守法庭纪律。例如,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规规定,为了保证法庭的特有气氛和特殊秩序,开庭之前应由书记员当庭宣读法庭纪律,这些纪律包括:不准大声喧哗,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准提问;未经法庭许可,不准摄影、录像等等。古代的法国法庭也有类似这样的规定,不过不是当庭宣读,而是将其印在或写在一张长方形的“Etiquette(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一个人,作为其入庭后必须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由于人们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才能显示人类区别于普通动物的特有风范,才能保证文明社会得以正常维系和发展,于是,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后来,礼仪一词的含义逐渐独立出来,明确起来。简单地说,“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式,仪容。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从逻辑上讲,文明社会的各种礼仪,最初是在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兄弟姐妹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为解决家庭交往中的关系问题而产生的。其内容大多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交往,如何与他人共同协调行为、共同运用和处理空间的。后来,礼仪才逐渐由家庭扩展到亲戚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之中;最后才扩展到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即公共关系之中。在今天,理解和运用礼仪的含义,应特别重视以下七点:首先,礼仪是一定社会、处于一定关系中的人们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它与各行其是、为所欲为是不相容的。其次,礼仪是为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必然随着人际关系和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第三,礼仪在实践中是一种情感互动过程。在礼仪的实施过程中,既有施礼者的控制行为,也有受礼者的反馈行为;换句话说,礼仪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第四,礼仪是一种程序,有一定的“套路”,不是毫无联系的某些行为的堆积组合。第五,礼仪规范、礼仪程序是一定社会的人们通过约定俗成而共同认可的。在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做准确描绘和规定的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第六,讲究礼仪、遵守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在现代社会,8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第七,遵行礼仪是现代人获取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表面上看,遵守礼仪规范与人的自由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二者是统一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虽然我们可能羡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但是,我们知道,鱼自由只能在水中,鸟自由只能在空中。超越一定的时空条件,鱼、鸟以及一切生灵都将失去自由,都将无情地被“剥夺”其自由权利。人的自由也只能从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中获得,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往往就集中表现在各种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矩、规范之中。在现代社会,从礼仪中获得的自由,一般是通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良好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舆论所给予的“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而表现出来的。(二)公关礼仪的含义公关礼仪,即公共关系礼仪,是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尊重他人,讲究礼节,注重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等等的规范或程序。公关礼仪是组织风貌、员工精神状态、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素质水准的集中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公关礼仪的含义,正确施用公关礼仪,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公共关系的含义。世界上最早使用“公共关系”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他于 1882 年在伊鲁大学演讲时第一次运用这一概念,含义是“大众利益”。后来,经过美国人爱维李、爱德华伯内斯等人的探索整理,才逐渐使公共关系一词趋于合理和科学。汉语中的“公共关系”一词,是香港人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从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过来的。严格地说,这种译法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译法应当是将“Public Relations”译成“公众关系”。但由于“公共关系”这一提法在海内外华人中已“约定俗成”,所以,我们才仍然叫它公共关系。给公共关系下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目前为止,据美国人哈罗博士 1976 年称,他当时就已收集到 472 条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在广泛传入世界,特别是在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学者们对它的定义之多,更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可以集各家之长,对公共关系作如下理解: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9织为了增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知晓、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上这一定义的含义应当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含义:第一,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具体表现为调查与分析、计划与对策、实施与传播、评价与调整等环节。第二,社会组织采取以上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知晓、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最佳的内外环境。正是因为公共关系的主要含义有以上两点,有人便把公共关系简洁地概括为社会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行为。现代公共关系需要广交朋友,广聚信息,需要处理和协调与各方面公众的关系,减少社会摩擦,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是须臾不能离开公关礼仪的。公关礼仪对于公关人员来说,仍然起着进行社会交往,发展公共关系的“通行证”作用。懂得它的人出入各种正式的、半正式的社交场合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们会更加受到欢迎和尊重,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由这些人代表的组织的形象也会随之高大起来。所以,现代有成效的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都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员工、尤其是培养其公关工作人员的礼仪修养。日本著名实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不修边幅,他的企业也因此而进展缓慢。一次,在他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不客气地批评他不重视自己的容貌:“你是公司的代表,却这样不重视衣冠,别人会怎么想,连人都这样邋遢,他的公司会好吗?”打那以后,松下幸之助一改过去的旧习惯,开始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仪表仪态,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后来,“松下”电器以及松下的其他各类产品享誉天下,与松下幸之助长期率先垂范,要求员工懂礼貌、讲礼节是分不开的。二、人类循礼,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一直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孜孜以求文雅的礼俗和悦人的仪态。从文身、文面、果饰到项链、耳环、戒指,从草裙、羞布到比基尼、迷彩服,从新西兰土著民族的挥矛迎客、碰鼻致礼到现代都市常见的仪仗队迎宾、热烈拥抱、亲切握手,从割礼、剃度到合十、洗礼都是这种求索中的阶段或环节。在社会文明史的长河中,人类为了维持和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社会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于是“发明”了各种与“格斗”、“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例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进成握手礼;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尊重,愿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于是创造了脱帽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10畏惧、惶恐与自己的虚弱,人类以低头俯身的身势面向对方,后来演变成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礼仪”、“风度”、“教养”这一类概念虽然很晚才进入人类社会生活中,但人们对于优雅的“礼仪”,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养和追求,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追求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已普遍渗透到人际交往的一切方面。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公关礼仪中,仍然可以寻觅到古人对礼仪规范探索的踪影。今天的公关礼仪,人际交往礼仪是古代人际交往礼仪的合符逻辑的继承和发展。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与演进的历史。在古希腊罗马的诗歌典籍中,在荷马史诗中,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哲人的著述中,都有关于礼仪的论述。产生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古代史诗《伊达》中,对于社交场合的礼宾次序、餐桌上的用餐规矩、酒席中的持杯祝酒、交谈中的词令修辞等,已有较为详尽的说明;同时,对于不能遵守各种礼仪规范者,还规定了一定的处罚规则。历史发展到今天,各个国家、民族都已拥有自己独特、成套的礼仪规范,如婚礼、丧礼、寿礼、庆典礼、见面礼、告别礼等等,这些礼仪在以某种模式化的言谈举止表达欢乐、兴奋、悲痛、祝福、鼓励、怀念等情感时,不仅可以同时表现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的特定关系,而且施礼者还可以用来表达对自身身份、地位的认可,表达对受礼者的尊重,表达对双方关系的理解、感悟和期望。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各方面的礼仪规范可谓源远流长。很早以前就有《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孔夫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看作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的“克己复礼”思想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告诫当时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按照一定的规矩和程序处理人际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社会交往。他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思想的含义是,如果人们只注重自己的质朴品格,而不注重礼节礼仪,势必显得粗鲁、粗野;相反,如果人们只注重自己的礼节仪表而不注重品格质朴,也会显得虚伪浮华;唯有在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的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这里,孔夫子不仅强调了礼节、仪表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而且恰当地说明了礼节礼仪与质朴品格在人生修养中的辩证关系。《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礼仪学古典专著。其中,它告诫人们在交往时应“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行动上不要出格,态度上不要失态,言语上不要失礼,说话时要用谦恭文雅去表现语言的美。11孟子也重视“礼”,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有礼貌,即“恭敬之心,礼也”。并把“礼”看作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荀况,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作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荀子曰:“礼者,人道之极也”。他还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过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他看来,达礼的最终办法是通过积极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管仲曾把礼看作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家的第一支柱,认为“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后汉书梁鸿传》载,每次梁鸿外出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高高的,放在他的面前,用来表示对丈夫的尊重之情,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举案齐眉”的美谈。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说明夫妻之间也应当互相尊重,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清代学者李子潜在他编写的三字一句的蒙学教材《弟子规》中更是要求他的学生从早到晚在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必须按礼仪程序去做:“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空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不循分,下称家。……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凡出言,信为先,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