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心路-3

作者:李明诚 字数:30637 更新:2023-10-08 20:33:46

老宋的女儿叫宋志英,那年20岁,一条腿是瘸的,但没用拐杖。准确地说,宋志英是身残志不残,她虽然没有去上班,但能凭双手养活自己。她很聪明,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笔好画。老宋说,他心疼这个女儿,但父母终归要老,照顾不了她一辈子,所以,在女儿小时候,他就请人教她学画、写字,女儿也争气,刻苦用功,学得很出色。他们在店里的墙上,贴着她的字画,还在店门的玻璃上,贴着“承接写字、画画业务”的广告。著名的罗马磁砖公司,就请她画过很大的壁画,一些蹓冰场、舞厅和工厂,也陆续有人请她画广告。     这年临近春节时,宋志英连着三天,在人流集中的菜场门口,摆上桌子,当场写春联。当时还没有印刷好的广告,家家门上贴的春联,有的是自家涂鸦的,有的是请会写字的老先生写的,过年前,以前也有人来卖过写好的春联,买的人挺多的。宋志英是当场挥毫,吸引的人就更多了。她的字确实很好,轻盈中透着骨气,有刚柔相济的笔韵。而且,她还有一手绝活,上下对联,她可以左右手同时书写。两只手同时写出不同的字,笔法又对称,没有差错,这是很新鲜的,大家齐声喝彩,纷纷解囊。年前三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五点,她就专门写对联卖,一天可以售出将近200幅春联,每幅5元,去掉成本,三天也能挣2000元左右。     1995年春,有一天下午,我和老宋下棋,老宋对我说:“小李,我女儿想买台电脑,这东西贵得很,对我们又没用处,所以,我们不想买,可她闹着非要,说是要学电脑,你说,我要不要给她买,值得吗?”我对于他家来说,不过是一个外人,老宋能如此坦诚地征求我的意见,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但当时的潜意识中,却有一种预感:学会电脑,肯定是非常有用的,就像是知识储备,将来会用得着的。于是,我说:“好啊,既然她有这个积极的想法,应该支持她!”不久,他们就把电脑买回了家,听说花了八千多元,几乎花尽了他家的积蓄。     当时的电脑,听说还是386、486的配置,操作起来较麻烦,还需要记忆键盘。微软的Windows95刚发布,但很多电脑还没装这个操作系统。宋志英买了很多电脑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自学,基本学会了操作电脑。我去他们店里,(可能不叫店,而是他们家了,)对这个高科技产品,是很敬畏的,从不敢上去摸一摸,怕它娇贵,摸坏了可不好,这是他们家的宝贝。有时,看到宋志英坐在电脑前,啪啪地打字,很是敬佩,不只是敬佩她的聪明才智,更因为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     经过他们家的门前,可以望见里面的电脑。曾有几位女孩,可能是去应聘文书,需要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她们以前学过电脑,但不是很熟练,想再巩固一下,于是提出来,希望借用宋志英的电脑,让她们操作几个小时,她们愿意付酬。电脑放在家里,除了自己用时发挥作用,闲置也是一种浪费,既然有人愿意付钱学一下,何乐而不为?宋志英同意了,以每小时20元收费,她们练习打字,二三个小时,自己因此有几十元的收入,真是不错的一条财路。     这种临时借用电脑的人,毕竟极少数,一个月不过碰到一二个,如何才能让电脑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正当宋志英跃跃欲试却找不到出路时,机会上门了。苏州同创电脑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某天偶然经过宋志英的店前,看到了里面的字和画,大为欣赏,在欣赏的同时,也看到了那台如新娘一样盖着红盖头的电脑。经过和宋志英的交流后,他主动提出,可以和宋家合办电脑培训,办班初期,公司提供培训所需的电脑,另外派一名培训师常驻,提供初级和中级的培训辅导,利益五五分成,到她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公司退出管理,电脑可以赊给她,等她赚钱了再付电脑款。     这等好事,简直是在她正感到饥饿的时候,天上掉下个馅饼,岂有不吃之理?她不用担心这是陷阱,因为她只是提供培训场所,别的都由同创公司铺垫,再怎么着,她也不会吃亏。说做就做,1995年6月,15台电脑搬进了她家的店面,她也在菜市场、居民小区、女工住宅区、邮电局等处,张贴培训广告,正式开始电脑培训的生意。说明一下,当时的乱贴乱画,几乎没人管理,现在是不允许这样的,城管部门会进行处罚,人们对这类“城市牛皮癣”,早已深恶痛绝了。     培训生意一炮而红。当时,镇上就她一家开办培训,很多有理想的外来妹,也喜欢来学电脑,本地的年轻人,也都报名学电脑。随到随学,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为期一个月,每人不少于30课时,若到时没学会,可以免费再学,直到学会为止。宋志英的服务态度好,认真耐心,为人和气,尽管,她那里的培训收费高,初级400元,中级500元,而市区的培训收费,通常只要150元,但人们还是喜欢到她这里来学,很多学员成了她的朋友。更为有趣的是,有好几对男女学员,是同来参加培训时,彼此相识、相知、相爱。她这个培训班,还是一座鹊桥呢。     到1995年的年底,电脑培训班,已由她一人操持了,同创电脑退出经营,并把电脑作价卖给了她。1996年上半年,她不但付掉了同创公司的电脑欠款,又添了五台电脑。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同时教几十名学员,他们的学习进度又各不相同,她感到很吃力,于是把一个优秀的学员留下来任教,又请了一个夜班的电脑老师。那时,我的店已搬到了新街上,宋志英的妈妈,常来我店里借书看,跟我聊到她家现在的电脑培训班,她说:“生意是不错,就是女儿太累了。”     1997年夏天,老宋家租的房子,房租到期,房东要收回了。电脑培训正红火,这是不能停的。很多事业单位都要求员工会操作电脑,比如政府机关、医院、工厂的会计等。我的一位亲戚,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平时是和农具打交道的,只有小学文化,她也到宋志英那里学电脑,学了两个多月,学会了基本操作,通过关系,到医院的收费处工作。有次她对我说:“多亏那个教我电脑的姑娘,我笨得像木头,什么都不懂,老是去问她,可她一直是笑脸,从来不嫌麻烦。”是的,她待人确实和蔼可亲,我曾亲眼见过,她对她的父亲说:“如果有人打电话来咨询,语气要亲切轻缓,答复不能大声和生硬,更不能不耐烦。”     宋志英也在新街上,盘下了别人的一个店面,房租8000元,转让费7000元。有了钱,做事的胆气,也会大些,要在前几年,她家哪敢这样花钱?新街的市口较好,虽无老街的安静,但更靠近工业区,对于提高培训班的知名度、增加学员量、方便附近上班的学员就近学习,有许多便利条件。事实证明,她这步走得很正确,生意越来越好。除了宋志英家,镇上新开了一家电脑培训的,成人教育学校也有个培训班,他们的收费只有300元,比宋志英的低,然而,并没有因此影响宋志英的生意,看来,大家乐于接受优质优价的服务。     1998年,为了使培训班合法化,免遭无证办班被取缔的命运,她到市科委,申请到了电脑技术培训的许可证书,这下,她仿佛是如虎添翼,更加勇往直前了。一位身有残疾的女孩,能有如此能力,使很多人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镇团委把她列为残疾人创业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还请她发言。工商局免收她的工商管理费,税务局免征她的营业税和个调税。一位外地来的残疾姑娘,能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照,这是不多见的。     新店的面积较大,能放下30台电脑,其中的10台,可以连线上网。当时的上网费,每小时8元钱。那时的因特网,远没有今天的繁荣,门户网站和地方网站还很少,人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看新闻、聊天、在BBS发帖子。有些大学生,读书时接触过网络,现在来小镇的外企工作,下班后感到无聊,会上网和同学聊聊天。如果同时几个人上网,上了几小时,按每小时8元的网费计,这项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2002年,她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还开了个电脑培训班,把小镇这儿的店面和培训业务,转给了别人。临去上海前,老宋一家到我店里辞行,我问宋志英:“你的生意在这里做得好好的,怎么放手不做了?多可惜啊!”宋志英说:“我对这里很有感情,真舍不得离开,但上海是我们的家,我要陪父母在一起,我相信,换一个地方,只要我刻苦努力,一样能行的!”    24、假日经济兴起,商机无处不在     正值国庆长假,街上人山人海,商店里人头攒动,“假日经济”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此时不赚,更待何时”?节假日是生意的晴雨表,什么生意好做,什么生意清淡,能观察个八九不离十,没有哪个商家,不重视“假日经济”的。菜场、商场、银行、邮局、医院,人流拥挤,摩肩接踵。据我观察,饮食店、手机店、服装店、化妆品店,这类小店,是生意比较突出的代表,里面的人流,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当然,店老板也乐开了花。     集镇的闹市区,汹涌的人潮,除了购物,吃饭是少不了的。附近那些点心店、快餐店,人声鼎沸,进进出出的顾客,挤破了门。商城门口卖珍珠奶茶、烤香肠和煮玉米棒的小卖部,几个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来不及应付聚拢的客流。就十月一日一天,光玉米棒就卖掉了10箱,两个大电饭锅来不及煮。玉米棒、香肠和珍珠奶茶,一天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边上还有个卖粉丝汤、烤香肠、饮料和爆米花的小店,营业额将近5千元,如果不是节假日,他们的营业额有2千元,具体的利润多少,不太清楚。由此可见,小买卖积少成多,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     周边的那几家饭店,我不知道他们的营业收入,但从他们店前经过,看到里面高朋满座,想必生意很是红火。顺路看到“要德火锅”和“新岛咖啡”店,里面也是人满为患,有的客人甚至站在边上等。这是两家大型的饮食连锁店,面向的顾客群是中等消费者,我去光顾过一二次,晓德火锅洋溢的是吃的气氛,人很多,菜的式样也很多,价钱不算很贵,尽管不能吃饱,但热火腾腾的场面,挺能刺激人的食欲。新岛咖啡讲究的是情调,舒适的环境,轻缓的音乐,细致的服务,在里面消费的人,既很放松,又很有品味。不过,这样的店,房租、装潢和加盟费,需要几百万的投资,不是小本创业者能涉足经营的。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位,难怪现在的服装店,如雨后春笋地开出来。他们的生意,是有目共睹的,但现在的服装店太多了,竞争激烈,只有少数店能越开越好,有一些店,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勉强维持,更有少数店,惨淡经营,入不敷出,面临关门大吉的窘境。我去看过,商城的近二百家服装店,有的红红火火,顾客络绎不绝,有的冷冷清清,店老板无精打采。服装的旺季,主要是在10月1日开始,到春节期间收尾。春节过后到夏季来临前,是服装销售的淡季。这么多的服装店,淡季时,会有不少店吃“白板”。服装店经营的成败,跟开店位置的选择、服装特色的定位、招徕顾客的技巧等有关,涉及的细节较多,我也是门外汉,说不出个所以然。     手机店里,家家挤满了人。商城门口新开的一家手机店,国庆节一天,卖掉100多个手机,销售额达到10万元,销售利润在30%左右,这一天的盈利就是3万元。前文曾提到的有位亲戚的亲戚,他开的两家手机店,其中有一家是移动营业厅。营业厅比一般的手机店,给人的信任程度更高,除了卖手机,还办理交费、售卡、过户、查询等业务。交话费有提成,100元提成1元,他的营业厅,平均每天的代收费有5千元,完成移动公司下达的交费任务,另外会有奖励。代办过户或变更套餐之类服务,移动公司也会给予相应的手续费。卖卡,除了卖卡时的利润,若用户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移动公司还有一定比例的返利。除了这些,移动公司每年还给予一定的经营补贴。国庆节一天,他两家店共卖出130多只手机,经营之好,令人羡慕。     化妆品店也是相当不错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女孩子,舍得花钱在美容上。品类繁多,有高、中、低档之分,什么护肤、美白、滋润、营养等,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化妆品的利润很高,要占营业额的一半以上。有一个打工妹,前两年在做雅芳的零售店,现在已买了一套住房。有位原来在集贸市场楼上,卖了几年化妆品的,今年她在商城二楼买了个店面,又在做化妆品,装修得很精美。十月一日,她一个店的营业额是5千,一个店是3千,利润很了。     一些饰品店、小百货店,节日期间,生意也是不错的。一个在菜场大厅一角,卖内衣、袜子、被子、低档衬衫和针头线脑等小玩艺的,几年下来,也赚到不少钱,原来在乡下很穷的,今年已在镇上买了一套商品店。做生意,既要聪明,也要有韧劲,拾遗补缺,从小生意做起,长年累月,何愁没有转机?做生意如做人,踏踏实实,要比心浮气躁,更能立足于社会。     我新开的数码店,并不是很顺利,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在服装店林立的商城,我的数码店有点格格不入,这是与整体经营品类的不协调,因为人们基本是冲着服装来的,经过我的小店时,很少有人停下脚步。我的店在大厅里,人流量不错,但无法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人气。当时选择经营数码产品,是有些仓促的,没有事先经过调研。9月20日开始装修门店,28日就要开张,对于经营项目的选择,考虑得不够细致周到。     国庆黄金周,我一天的收入,居然不足一百元,这显然是出乎意料的。二楼也开有一家数码店,我去看时,和店老板闲聊,他说:“我做了三年了,可这个消费品市场还没形成。”他介绍说,原先他在别处开店,经营电脑、维修、配件、零售MP3等,生意不太好,坚持不下去,就关了,这边新造的商城,想到市口不错,父母帮我买了个二楼的店面,想做老本行,没想到还是清汤寡水,没有生意。我笑道:“我刚在楼下开出来,生意就像红军过草地,整天挨饿。”不过,要是在城市的大学边上,开上一家数码店,相信是有销路的,而在镇上,又混在服装商城里,就有点生不逢时了。     暂时的经营不景气,我并不是很在意,这点心理承受能力,我还是有的,但从长计议,数码店开在这里,确实不太适宜,前景并不乐观,既使勉强能维持,也不见得有起色。这里给人的概念,就是服装商城。数码产品在手机店里也有,我也想过增加手机项目,但店面较小,做不开生意。小店新开,但已在考虑换个项目。这里人气是有的,换别样做,也许会有转机。目前只进了一万五千元的货,店里的柜台空着很多,本想在国庆节试探一下市场,结果很不理想,就不想再添货,准备及时刹车了。     我店里的电脑算命,每天有50元的收入,感觉这个东西,是可以尝试的。大厅的人流虽可以,但还不是最热闹,若是在商城门口,或者在菜场门口,相信吸引的人会更多。有的项目,在这里不行,或许在别的地方仍然可行,比如电话超市和电脑算命,在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商店里,会好做得多。这电脑算命,我并非是小镇上第一个做的,据有的打工妹说,在镇郊的工业区和住宅区,每个星期天,会有电瓶车放着电脑算命的机器,停在路边给人算命,收费便宜,算一下只收一到二元。我倒是不了解这个情况,怪不得,有人嫌我店里每次三元贵呢。     我旁边的小店,是经营小饰品的,琳琅满目的小玩意,生意还可以,但是,那个小姑娘说,她也想转行,不想做这个了。国庆节这天,只做了300元的生意,要是在平时,肯定会差得多,房租都会赚不到。她还说,对面菜场门口就有两家饰品店,楼上也有一家,他们店面大,品种多,价格也卖得便宜,自己这边生意不好做,她想改行卖内衣。我说:“你也可以卖得便宜点,薄利多销嘛。”她说:“本来买的人就不多,价格再比别家便宜的话,赚的就更少了,养活自己都困难了。”这倒也是个两难,生意好,反而可以薄利多销,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流;生意清,再薄利就更没得赚了,不得不稍微卖贵一点,而越是这样,吸引人的卖点就越发丧失了。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开店,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是创业的基础,是事业的起点。开什么店?选择也非常之多,有服装、饮食、电器、美容、百货、鞋帽等等,数不胜数。你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情况,以及个人的兴趣,决定你的经营项目,一旦有失误,就会或多或少导致损失。所以,这个“做什么生意”,是开店之前务必要想好的;而“生意怎么做”,倒是可以慢慢摸索。因决策时的一个念头,而彻底改变命运,并不是天方夜谭。决定成败得失的前提,有时就在一念之间。     店面的装修,也是一个学问,有的简朴,有的豪华,有的典雅,有的时尚,有的富有异域情调,有的张扬时代气息……装修也要因店制宜,不可盲目攀比。时装精品店、星级酒店、黄金珠宝店、茶楼咖啡店,装修要考究一些,档次太低,顾客的信任度会降低。“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的人,追求时髦和档次,你要是装修太次,会不入他的法眼。但一般的店,面对的是人民大众,普通装修就行了,用不着金碧辉煌。人家就是冲着你的价廉物美来的,你失去了这个特色,人家自然不买你的帐,扭头就走或者过门不入了。     本来是招待所,住宿便宜,天天客满,可你心血来潮,停业装修,搞得和星级宾馆似的,收费也水涨船高,顾客反而少了。有的饭店也是如此,本来很简陋,天天顾客盈门,但店老板不满足,想提高一个档次,结果可好,人家一看你的店,装修得像皇宫,望而却步,反而不敢来了,怕被你斩一刀,怕你把装修费转嫁到顾客头上,谁还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人们有凑热闹的习惯,哪儿热闹偏往哪儿钻。你这里不复往日的热闹,有的老顾客就是想来,一看你这里冰清冷水,也就打起了退堂鼓。老板千方百计想讨好顾客,花了大本钱,结果却适得其反,失去了忠实的顾客,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25、连锁遍地开花,加盟擦亮眼睛     古人云:“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意是说,我们要明白一些道理,内外兼修,志存高远。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人各有志,做高山或是做平原,都有存在价值。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要有不同的人生抱负。做学者、做政客、做工人、做商人,只要你愿意,尽管做去,无可厚非。现在开店经商,早已不用“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只要不违法,你想怎么开都行。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到苏州阊门外的繁荣,曹雪芹形容:“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曹雪芹祖上三代都是江宁织造,负责江南一带蚕丝布匹的生产收购,直接给皇宫提供绢丝绸缎,曹家也必与蚕农和商人打交道,《红楼梦》中的贾府,没少与商人来往。有位领导曾说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时代的繁荣,和商业的繁荣,是分不开的。我们本钱有限,没能力开厂,开店,是堂而皇之的选择,是奠定事业基础的原动力。     虽然我鼓励大家开店,但并不赞成全民皆商。大家懂一些经商之道,懂一些生产和流通的事情,这无疑是好事。外国的波斯人、犹太人,都是高明的商人;中国古代的徽商、晋商,也是赫赫有名;现在的温州商人,更是走遍世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阳光下总会有阴影,昧着良心赚钱的奸商和欺行霸市的无赖,并不鲜见。大家都挤在一条桥上,不被挤落水才怪,有水性不好的,呛上几口,或是淹个半死,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如果只指向物质,精神世界就会沦陷。     我记录的,只是个人开店的经历,以及一些肤浅的感想,希望能和大家交流,能给准备开店的朋友一些借鉴。尽管我开了多年的小店,但我始终认为,开店并非是创业的首选,也非生活的必须,我们完全可以走其它的生存之路、成才之道。我并不蛊惑大家都去开店,也请不要以为开店都能赚钱。这和找对象一样,并非最漂亮最富有的人,就能给你带来幸福,实际上,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开店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有钱可赚。不赚钱的店,是难以为继的。你可以把开店当试验,但不要把开店当游戏,如果你有钱发愁花不掉,建议捐赠给贫困的孩子。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丢了钱不要紧,可以赚回来,有的东西是不能丢的,比如爱心、良心、廉耻心。退一步说,就算不开店,就算两袖清风、一肩明月,就算粗茶淡饭、艰苦朴素,又何错之有?一样可以活得坦坦荡荡、潇潇洒洒!     聪明是一条捷径,可以让我们“多、快、好、省”地采摘到果实;智慧是一座金矿,只要一个创意,就能开采到无数的金子。除了这些,还有就是锲而不舍的坚持,相信总有一天,小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开店未必比上班挣得钱多,但开店比上班有个好处,就是更能实现规划自己人生的目标。“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而开店的滋味,只有亲自体验一下,才能心领神会。谁生来就是做生意的?世袭的家族商人很少,更多的是那些经过辛苦打拼,闯出一片天地的后起之秀。     一项工作做久了,大多数人会有审美疲劳。婚姻尚且有七年之痒,开店时间长了,也会产生“疲倦感”。其它工作也类似,超过十年以上,会消磨掉原始的热情,累积起来的疲惫,会使一头老虎失去斗志。长期开肉店的人,会对肉失去食用的兴趣(不只是瘦肉精的原因);长期开书店的人,也会对书失去阅读的兴趣(不只是无好书的原因)。前不久,有位做了15年广告装潢的朋友,也说要改行了,说是再做下去,人的“精气神”都要没了。很多上班的、下岗的、退休的、流浪的选择开店,也是一种“加油”的行为,给自己重新注入活力,将差点陷入疲态的意志重新激活,让生命焕发“第二春”。     自己摸索着开一个新店,会很伤脑筋,五花八门的商店,让想开店的人,产生无店可开的困惑,想在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并非易事;而连锁加盟,仿佛给人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只要选好了一家,就能省却如何装修、进货的烦恼,而连锁经营的品牌效应,也能对你的销售助一臂之力。当然,事先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店址、行业和品牌,是你开连锁店首先要考虑的。我行我素的做法,碰壁的几率很大,连锁店的投资,相对于自己开一家小店要大一些,盲目投资,是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的。要是出师不利,失财事小,对于雄心勃勃想创业的你,自信心方面的打击才是致命的。     现在的连锁店,已如星火燎原,烽烟四起,令人目不暇接,真假难辨。打开报刊和网络,名目繁多的连锁加盟信息,扑面而来,让你误以为现在已进入“连锁时代”。不论你走在哪条商业街,十个店中,至少有二三家是连锁经营的。连锁经营方式,并非是开店的灵丹妙药,其中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不少是皮包公司,是妄想混水摸鱼的骗子,“连锁”是假,骗取加盟费和推销伪劣设备是实。有的即便是有头有脸的连锁公司,但只是品牌授权,疏于系统管理,使连锁店有名无实,也使居心不良者趁隙而入,大好品牌毁于一旦。     比较知名的连锁店,信誉和质量有保障,顾客对它们相对认可,比一些无名小店,更易在顾客中树立良好形象。咖啡店有名典、新岛、上岛等,洋快餐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家电商场有五星、苏宁、永乐等,饮食店有大娘水饺、永和豆浆、老妈火锅等,超市有家乐福、可的、百润发、华联等。其它行业中,电脑、手机、汽车、网吧、美容、化妆品、房产中介、干洗、药品、书店、酒店、茶楼等,都有经营多年的连锁品牌。最突出的要数服装行业,起码有数千家连锁企业,让人眼花缭乱。     小、中型的连锁店,可选择本地区的知名品牌,因为在本地人的心目中,这类品牌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很容易打开局面。苏州本地的老字号,比如雷允上药店、黄天源糕团、陆杨馄饨店、朱鸿兴面馆、采芝斋蜜饯等,他们的连锁店,基本上覆盖苏州城乡。大型的连锁店,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华联超市等,加盟费太贵,不适宜于一般投资者。人们的购物取向,也在更新换代,过去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价廉物美,现在对于品牌、质量、档次,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市场在细分,你可以筛选,加盟一家专业品牌的连锁专卖店,比如服装类、运动类、箱包类、鞋帽类方面的某个品牌,开一家有特色的专卖店,投资额在你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开始你的创业之旅。     你在找加盟商,加盟商也在找你,这是双向的选择,目的也是双赢。不过,要事先核实对方单位的有关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光看网站是远远不够的,花几百元就能办个网站,这没啥稀奇。先和他们公司联系,咨询一下相关情况,看他们的答复和反应有无破绽;并且通过拨打他们公司所在地的114台或工商局,了解该公司的注册情况。假的加盟公司很多,有的只是出售概念,有的只是销售设备,有的纯粹是骗钱,你一定要注意甄别。正规的加盟企业,是很重视品牌和管理的,是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加盟程序的。     据我了解,一般的服装连锁店,比如唐狮、以纯、菲尔、虫虫等,进货价在4折内,首次铺货数万元不等;有的要收加盟费和押金,有的不收;换货率在20%左右。只要你的连锁店位置好,服务到位,销量有保证,利润是让人满意的。生日礼品之类的连锁店,可行性不高。太另类的服装或其它品类连锁,要视当地的风俗人情,要么很受欢迎,要么倍受冷落。吃的方面的连锁店,只要位置够好,赚钱一般不成问题。连锁店的品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它有“连”也有“锁”,也有一定的约束,比如你卖这个品牌的,别的东西就不能放在店里卖了,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经营风格。     每个连锁专卖店,代表的是连锁企业品牌的形象,店与店之间,尽管相差很远,但内在是有联系的,“一只苍蝇会坏了一锅汤”,总公司出了问题,或是旗下的某个连锁店有负面新闻,是会波及无辜的兄弟姐妹的。金华火腿、太仓肉松、冠生园的月饼,这些品牌的衰落,就是因为被曝光了出问题的个例,而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品牌也因此一落千丈,甚至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困境。三国时的火烧赤壁,也是一个生动例子,一只船着火了,其它船就会受到连累。所以,正规的连锁企业,对于品牌的打造和维护,是不敢松懈的。     我们一个镇上,林林总总的,各类连锁专卖店就有几十家。连锁企业是一棵树,那专卖店就是一片叶子,只要光合作用好(相当于店址市口好)、营养充分(货源物流的畅通)、修剪得体(各项服务做到位),生意自然就来了。现在能做出点名堂的店,有一半是那些连锁专卖店。“人的名,树的影。”由于品牌的不同,有很多顾客购物是有针对性的,就看准你这个牌子而来,不再东游西逛了。比如一些女性购买化妆品,就盯着你玉兰油、美宝莲、欧莱雅的牌子,别的牌子的化妆品,她们是很少买的。     几年前,镇上比较大的商店,是供销社的两家百货商场,后来,一家商场发生了火灾,经过一个月的休整,重新开业后,生意十分冷清。有几个浙江人,提出承包商场,要开和“百润发”一样的超市。他们原来在供销社的商场内租赁柜台,做了好几年的生意了。他们花了50万元的加盟费,成为“上海华联”的连锁超市。超市开出来后,生意异常火爆。这是镇上的第一家大型超市。供销社有点眼红,就把另一家百货商场,也改成了超市,不知道为什么,生意却不景气。半年后,又有另外几个浙江人,(不得不佩服浙江人的经营魄力和能力),接手了这家商场,改头换面,挂出了“北京华联”的超市牌子。两家超市隔路相望,势均力敌,一直在竞争中发展。     这是小镇商业的两艘巨舰,也是小镇上率先开出的连锁店,他们的经营获得了成功。当然,这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的。小镇人口八万,可外来人口有十余万,小镇的经济较发达,商业兴旺,外企和私企有一千多家,这些打工人员的收入不错,他们的消费,养活了小镇上的许多商店,两家超市位于闹市区,又是商业中的领头羊,生意好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在一个人口不多、生活水平不高的镇上,开一家大型超市,命运就不一定了。如今,镇上有好几家连锁超市了,可谓百花齐放,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加盟连锁店,相对地说,收益率和成功率高些,但投资也大些,加盟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另外也有缺点,因为连锁店的装修是有统一风格的,就会扼杀你个性的发挥,货品也受到总公司的局限,或许你这样东西好卖,公司却断货了。对于品牌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加盟前要细心考察,在加盟后要精心经营。商场如战场,在群雄并起的局势下,你投靠哪个集团,关系到你未来的命运。      26、修车铺不起眼,人辛苦赚钱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开店,人们往往只看到赚钱的一面,却忽视开店付出的辛劳。开过几年店的人,对此会有深刻体会,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轻松,也是通过辛勤劳动,才换来不错的收入。特别刚开店的一二年,要站稳脚跟,打开局面,积聚人气,“那是相当的辛苦!”当人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开店的小老板,却忙得不亦乐乎。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城里的想冲出来,城外的想冲进去。”用在开店上,也有几分相似:没开过店的,安分守己上班的,魂牵梦萦想开店;开过店的,想方设法要转行,哪怕做工薪族也好。流水不腐,工作变换也属正常,但更多的是反映出人心浮躁,是意志力的不坚定。我们大多是“浮萍”,而不是“螺丝钉”。金钱是为人所用的,希望我们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人生的精彩体现在很多方面,做一个平凡、踏实、宽容、正直的人,哪怕他很穷,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开店是自负盈亏,比上班的压力要大些,上班虽也有人际关系和升职方面的困扰,但总有工资可领,做生意弄不好会贴老本;其次,开店操心的事多,进什么货,生意的好坏,经营的随机应变,都需要考虑周到,而上班只要做好本职,不出差错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就是工作时间,上班基本是八小时,偶尔也加班,而开店几乎是常年加班,天天如此,吃不了苦的还是绕道吧。当然,自己做安逸老板,请人看店和管理的,可以忽略我的提醒。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过来说,压力也有好处,压力好比弹簧,有压力才会有弹力,这比行尸走肉般的混日子强。上班可以按部就班,不思进取,但人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刀子不磨要生锈,人如果长期安于现状,就会丧气活力和激情,也会丧失理想和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生,不是索然无味了吗?     开店能锻炼人的耐心,还能开阔视野。上班就一个小圈子,若还有什么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类,那是很没意思的;开店面对的是芸芸众生,能面对面地观察到市井百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可是鲜活的人生阅历,水里面有活蹦乱跳的鱼虾,总比死水微澜好。从生活质量而言,开店和上班,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工作环境不同,但从心理感受而言,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通常认为,上班是给人打工,老板就是给你再多的钱,你的心理总是不满足的;而开店是自食其力,哪怕挣得钱少,仍然有成就感。     把开店当职业,那它就是个职业,“不求闻达于诸侯”,生活过得去,就很心满意足了;把开店当事业,那它就是事业,“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哪怕经受挫折,你也将执意不悔。职业,是为生存;事业,是为发展。有的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一个小店安然度日,有的人躁动不安无有一日不想把小店发展成大公司,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把开店当职业,也没什么不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知足常乐,这也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把开店当事业,是把它当成那段平衡木,你在上面展现优美身姿,博得人生精彩;把开店当事业,是把开店当成远航的起点,“乘风破浪总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入世,是因为在红尘之中,我们不可能免俗;出世,是因为在世俗之间,我们可以保留一份纯净。总得来说,人生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来面对生活,在有限的人生,尽可能地发挥光和热。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一心想创业,就持之以恒,不要害怕失利,从来成大业者,无不忍辱负重,才有苦尽甘来。如果尽力了,而无所建树,也没什么关系,人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看开一点,想开一点,起于平淡,归于平淡,也许是好事。     20年前,乡间的公路还是泥路,坑洼不平,骑的自行车经常会坏,我常去一位姓顾的修车摊上修,他是早几年高中毕业的,喜欢看书,还自学法律专业,不知有没有毕业?骑自行车的越来越多,他的修车生意也越来越忙,每天有30元到50元的收入。当时的生活水平,年收入过万元,是很了不起的,在工厂里上班,年工资不过二三千元。1992年,他用4万元,买了一个沿马路的店面,一楼一底,下面修车,上面住人,日子过得很扎实。     他修车的经历,启发了我的二舅。二舅工作的窑厂关了,就失业了,就想重新找份工作。当时,乡镇企业正红火的时候,要找份工作并不难,但二舅不想上班,他想修车,在路边摆个修车摊,辛苦点没事,只要能挣钱。第一天进货,是我陪着二舅,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在苏州城里找批发自行车零件的商店,进了内胎、外胎、钢丝、踏脚、轴承等东西,满载而归。     修车的工具铁箱,是请人焊的,就摆在一个三叉路口的边上,经过的人多,生意很不错。补胎、矫正钢圈、调钢丝、修踏脚板、换车锁等,平均每天的收入,在30元以上,逢节假日,来修车的人也多,一天能有100多元。无论是修理,还是换零件,利润都很高的。那时,还有个让人头疼的现象,就是路上常有碎玻璃片,一不小心,轮胎就被戳破了,而距离玻璃片不远,就会有一个修车的,很多人怀疑那些碎玻璃,是修车人故意撒在路上的。我曾开玩笑地问过二舅,有没有做过那种缺德事?二舅笑着摇头:“我没做过。但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做?”     二舅的修车摊,风雨无阻地摆了三年,也曾因道路建设,从这头挪到那头,但那边的工厂越开越多,外来打工者也多,他的生意一直都不错,还给家里翻建了漂亮的楼房。二舅并没有安于现状,他的脑子很灵活,他说:“修自行车是初级阶段,我要学会修摩托车,修电瓶车,要跟上时代步伐。”二舅专门停业二个月,去常州的电动车厂,学习安装和修理摩托车与助力车。     生意多了,摊点嫌小了,刚好就近的村里,新造了一批店面,二舅花了二万多块,买了个20多平米的店铺。有了自己的店面,摆放零件啊,修车啊,就方便很多。修理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利润,当然要比修自行车高多了,换个零件赚上几十元,是很正常的。城乡的助动车较为普及,助动车的电瓶,用上一年半载,动力不足,就需要更换,这两个或四个电瓶一换,就能挣上百元。二舅的手艺不错,生意是越做越顺了。     修理比较累,也很脏,一手的油污,就是吃饭的时候,都是油腥味,闻不到饭菜香。二舅为了多做生意多赚钱,又想图省事,常对前来修车的说,这个坏了,那个也坏了,要把零件换新的才能开。骑车人绝大多数是不懂车的,就听凭修车师傅的摆布,你说换,那就换吧,只要把车修好。换零件比修理方便,赚得也多。换上一样不行,还可以再换别的,直到把车修好。在这方面,车主是没有修车人精明的。有时在一起吃饭,二舅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有的车零件没坏,还能把换下来的零件,换到别的车上,我这是赚双份的钱。”我说:“这么做,不太好吧?”二舅说:“现在修车的都这样,我要是老实,反倒是我傻了。”     那种大的电瓶车,本来是用来载物的,但很多人用来载人,只要把车安上个车棚就行,听说他们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元。坐这种车子不太安全,但的确很方便,因为乡下的公路不通公交车,有时等公交车费时间,叫一辆电瓶车,路不远的话,一二块就行,远一点的,七八块就把你送到家。二舅除了修车,还给这种敞口的电瓶车,安装车棚,是用角铁和铝管焊接而成,每个收费几百元,每天都要做好几个车棚,二舅和舅妈两人,常常从天亮忙到天黑。     市容联防队是不允许这种带有安全隐患的电瓶车上路载客的,交警也要查他们是否登记?他们的车子常常要被扣押,如果是没登记的黑车,就要被罚款;如果是私自安装车棚的,就要被强行拆除。有意思的是,今天车棚被联防队拆掉了,明天他们又叫人安装了一个,照常上路,他们说:“联防队拆掉有他们的道理,但我们也有我们的苦衷,我们要吃饭要生活,这车可是我们挣钱的工具啊。”这倒便宜了二舅这样的,有时,一辆车在一个月里,就来来回回装了几次车棚,光车棚钱,二舅就能挣上不少。     二舅的儿子中学毕业后,无心工作,二舅怕他在外面瞎混,就让他去学修车,是去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修理摩托车和汽车。学成回来后,二舅给他在一条交通要道的路口,租了一个门面,开起了修车铺。由于位置好,来来往往的车子多,修车的生意还真行。这修汽车比修自行车和摩托车,从技术和利润来说,都更胜一筹了。现在他们父子修车,一天的纯收入有三四百元。一天,我笑着对二舅说:“我跟你学修车吧,也让外甥我挣点。”二舅却说:“做生意你也懂,做哪行是因人而异的,你让我开书店,我就开不了,同样,让你来修车,你也修不了。”     顺便再说点和车有关的。苏州葑门那儿的车站,车站边上有个阿姨,她是做出租自行车的生意,大概有十来年了。租车很便宜,二元起租,全天只要三元,这个价钱多年没变。我以前开书店和音像店时,到苏州进货,就常租她的自行车,骑自行车比乘公交车方便,不用等车,距离站点远的也能直接到达,还能穿越城市的弄堂,领略古韵今风。更早几年,我就看到她在那儿了,有几位我认识的青年,当年在当业务员时,很俭朴,都来租这位阿姨的自行车去联系业务,如今,那些业务员中,有很多已事业有成,拥有豪华的私家车了。     我们镇是个江南古镇,也是个旅游胜地,那种俗称“黄包车”的人力三轮车,是小镇一景,很多游客喜欢坐上三轮车,到处兜兜风。大约八年前,旅游公司成立不久,就统一推出这种人力三轮车,很受游客的欢迎。买一辆三轮车,不到一千元,每年的管理费,只需二百元,三轮车夫,一年也能挣到二万元左右。当时,每辆车是有编号的,一共才几十辆。可能是看到三轮车的生意好,很多人私下去买了车,也上路载客挣钱。     对于缺少本钱的人,如果想创业,修理行业,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本钱小,收效快,利润不薄。“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只要你花点时间,学会修理技术,比如修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钟表、手机、汽车等,不但工作好找,还能自力更生。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只要我们吃苦努力,生活会向我们敞开怀抱,我们也能解决困难,迎头赶上!    27、创意带来效益,信心助你成功     我是一个中庸的人,对生活有自己的主张,一般不会慌慌张张。在世俗中,我希望成为李嘉诚那样的人物,成功可以让人生绽放光芒;在内心里,我愿意成为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悠然自得地打发清静的时光。这是两个不同的高度,但我不会仰望,我只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平视或眺望远方。我表面可以风平浪静,但内心也有波澜壮阔,同在蓝天下,我们不可能对现实袖手旁观。     对于未来,我们有担忧,也有幻想;对于前途,我们有困惑,也有迷茫。对于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来说,在任何时候,可以做任何事,都有成功的希望。客观地说,每个人的基础虽然不一样,但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你在形势好时创业,也有可能失利,在形势差时入市,仍有可能获利。这样的结果,有时是天意,有时是人为,但和个人的经营理念与努力分不开的。     前面有一条路,在路边有块牌子:“此路不通!”有人选择绕行,有人选择继续朝前走。这条路,有可能别人走不通,而你能走过去。绕行,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太过相信别人的经验,会削弱你的判断能力。如果你选择继续前行,会发现路的前面横着条大河,那么,大多数人会懊恼地返回,只有个别人,会独辟蹊径。如果他是个聪明的商人,也许他会造一条船,做起摆渡的生意,这不是利人利己吗?几年后,他会把摆渡赚来的钱,在河边修一个码头,组成一个运输的船队;再几年后,他会在河上修筑一座桥梁,让两岸的人民自由往来;又是几年后,他会在岸边买下一片地,修路、造房、办厂,让这里成为一个集镇……起初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创造了成功的契机。后来者,享受到他带来的便利,而他的事业,则更加兴旺发达。     我们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无从着手。高智低能,不仅仅体现在创业上,各行各业都汗马充栋。很多毕业生,就是好高骛远,却不知道从小事做起,一般的领导,都不喜欢招聘夸夸其谈却没多少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开店不是一触而蹴的,在开店前后,都需要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更好地为经营服务。     开店需要资本,也需要智慧,更需要信心。也许,我们目前还一事无成,但不必灰心丧气,也不必怨天尤人,空想是没有用的,还是做点实事吧。开店初期,需要投入成本和资金周转,处处要精打细算,要有良好的经营思路和理财观念,一开始就大手大脚,就像漏斗一样,只会越来越少,怎么能越积越多?隔行如隔山,不熟悉的行业,如果没有朋友的协助,尽量不要涉及。《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对经营的品种一无所知,如何开展营销?     人是有缺陷的,正如太阳也有黑子。我们不必自视过高,也不必自惭形秽,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既要正视现实,也要永不言败,要相信“敢拼才会赢”。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不是标尺或答案,只能用来参考,而不能照本宣科。经验是有个体局限的,并不适合于每个人,你要把它放到自己的熔炉里锤炼,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经营可以调整,思想可以升华,生意也是可以培养的。     做生意还有个有趣的现象:“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勇气可嘉,却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超前意识,有时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财富。镇上有个男人,早先是跑供销的,见多识广,很有经营头脑,许多生意都比别人领先一步,但结果却节节败退,不如人家步他后尘的,反而顺风顺水。比如1990时,他开舞厅,小镇不比城市,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很老土,会跳舞的人很少,不过是迪斯科和交谊舞,本地女孩哪个去舞厅,会让人说闲话的,认为是去学坏,他的生意不好做,只得停业了。过了两年,卡拉OK流行,舞厅的生意就红火了,开舞厅的都成了大款,随后,舞厅升级成KTV包厢,有的改成了飙歌城,直到现在,生意都是好做的。     他关了舞厅后,损失不少钱,转而又开了一家咖啡厅。当时,千百惠的歌《走过咖啡屋》,风靡一时,可惜,他开的咖啡屋,虽然品味高雅,却生意冷清,人们对于10元一杯的咖啡,是敬而远之的。此时,正是舞厅繁荣的时候,可他投资了咖啡店,没法转身。坚持了一阵,他的咖啡厅,又悄然退场了。后来,他又做过好几门生意,都因时运不济,黯然收场。最惨的是前几年的非典时期,他刚在年初转下人家的一个饭店,对饭店重新装潢后,正等着开张,不料遇到了“非典”流行,他的饭店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这笔投资,他是向亲友借的。为了还债,他铤而走险,假冒上级领导,向下属干部索要贿赂,要他们把钱汇到某帐号,结果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可叹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希望朋友们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要走正道,不要投机取巧,以免误入歧途,悔之晚矣!     不管是生意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走得更远的,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二名、第三名。但是,总会有第一个,我们要敢为人先,前仆后继,甘当垫脚石。革命和科研的道路上,从来是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才有历史的进步。顺序上的第一名,不一定获得成功,但高度上的第一名,却是我们要孜孜不倦追求的。先进者的成功与辉煌,可以成为后来者的榜样,我们的时代,呼唤这样的英雄和榜样。面对机遇,我们要解放思想,稍一犹豫,幸运就可能擦肩而过。成功,不一定属于第一个人,但一定属于胸有成竹的人。     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才好叫他掏腰包。古人说:“世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而做生意的,却认为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古话里的“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我这里就按字面意思引用了。至于如何吸引顾客的注意,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停下脚步、走进店来、欣然消费,这是一门技巧。店名、店面布置、经营项目,这些外在的因素,都能做足文章。商品只是商品,更重要的是老板的经营理念和营业员的笑脸。独到的经营品味,可以传导一种文化,一种让人欣赏和共鸣的气质;营业员的细致服务和美丽笑脸,将是店里流动的最灿烂的招牌。吸引人的视线,只是高招;征服人的心灵,才是高明。     2000年时,小镇上开出第一家电脑店,承接个人、单位的电脑装机,以及维修和网络布线等。开店的是位上海来的年轻人,是某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他有亲戚在小镇上,就想过来自己创业。当时,电脑还是奢侈品,除了单位用的电脑,全镇的个人电脑,可能不到50台,他的生意也就捉襟见肘了,只有零星的小生意。我当时已经买了电脑,偶尔会出点问题,比如重装系统、程序出错、安装网卡等,会过去请教他。     星期六、星期天,他要回上海,平时才过来开店。开店最忌讳开开关关,让客户白跑一趟,何况,当时用电脑的还少,也就是单位里用,而他不是本地人,没有这方面的人际关系,单位生意铺展不开。他硬着头皮坚持了半年,实在揭不开锅了,不得不把店转让,回了上海。     接手他的电脑店的,是个叫琴明的小伙子,他挂的是宏图三胞直营店的牌子。宏图三胞是有名的电脑经销商,挂靠上他们,是个好点子。他一上手,就做了笔比较大的生意。当时,税务局规定,每个村和私营企业,都要配置税务电脑,申报税务和开发票,要通过电脑和网络操作。电脑加上打印机,一下子又是几十台,自然赚得咪咪笑了。半年后,当地的婚俗就有了新的风气,嫁妆必备电脑了,加上一些年轻人,热衷于上网,买电脑的也就多了起来。但人们都跑去苏州买电脑,对镇上的电脑小店,信任程度是不高的,可是,大家都不是很懂电脑,稍有问题就束手无策。谁都知道,维修的利润是很高的,电脑硬件一般不会坏,通常都是程序和操作方面的问题,经常死机啦,不能上网啦,没有声音啦,需要安装新软件啦,内行的人只要敲敲键盘,改改数据,就能让不听话的电脑起死回生。琴明还提供上门服务,你有问题,只要打他电话,他会尽快上门帮你解决。据熟悉他的人讲,他开店第一年的利润,就在10万元以上。     有先行者,就会有跟随者。不久,镇上又有几家电脑店开出来,但都是门面很小的,不成气候,据说,门面上的生意,所占的份额很小,都是靠关系做单位的生意,因为单位的量大,对价格不很计较,“鱼”较肥。同行一多,琴明的生意难免会受到影响,而且,原来的店面已被房东收回,他搬到了一个较偏僻的地方,要不是熟悉的人介绍,生意还真不好做。可他没有气馁,他把赚来的钱,买了30台电脑,在靠近工业区的村子里,租了房子,开起了网吧。当然,是没有证照的黑网吧。     自从北京的一家网吧,失火烧死了不少人,在全国范围内,网吧的许可证,就停止发放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黑网吧依然如割不完的韭菜,一茬一茬地冒出来。打工者一般不会买电脑,但他们也要上网,正规的网吧凤毛麟角,附近有黑网吧,他们求之不得。镇上有网吧经营许可证的,估计也就二三家,但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却有二三百家。通常是租的民房,房租便宜,接的网线是以家庭上网名义申请的,一个月不到一百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电费也是民用的,五毛钱一度,开一家黑网吧的主要成本,也就是电脑。正规网吧的网费,一个月要2千元,还有不菲的管理费,而且管理严,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不得通宵营业等,违章有被吊销执照和罚款的风险,成本明显要比黑网吧高得多。     黑网吧的上网收费,每小时在2元左右,白天收费会便宜些,为了吸引人气,偏僻地段的网吧收费也比同行低。每天晚上和星期日,网吧里常常客满,甚至需要排队等候,深夜12时以后,很多人会采取选择包夜方式上网。现在的年轻人,看书、看碟、看电影的人少,上网的人特别多。一个30台电脑的黑网吧,不到一年就能做出本,接下来的就是暴利了。一方面是上网者的需求市场,一方面是黑网吧的营业暴利,使得黑网吧屡禁不止。就算来一次行动,取缔一些无证网吧,没过几天,就会“春风吹又生”。其实,管不如理,堵不如疏,不如纳入管理,放宽政策,加强引导,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开网吧,让更多的人文明上网,使管理者放心、开网吧的人舒心、上网的人也开心,岂不妙哉?      28、不能改变生活,那就改变自己     曾有个笑话说,天上掉下块砖头,砸到的十个人,有九个是老板。现在做生意的人,或者是想做生意的人,的确非常多。钱在哪里?它不是掉在地上让你捡,而是一角一分积累起来的。现在的市场空间很大,政策也很宽松,正是创业的好时机。然而,大家普遍感觉现在生意难做,压力大,这也是事实。知难而上也好,激流勇退也罢,都是你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现在患近视眼的人,多得令人咋舌。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没看长远,一步不慎,就可能推倒重来。很多决策上的失误,也是由短视引起的。盲目跟风,也是一种短视,几年前,全国有许多冰箱厂、空调厂、VCD厂,争先恐后地上马,接二连三地倒闭,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个项目,可能暂时不赚钱,或者暂时没打开局面,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这正如种树一样,刚种下去,怎么可能就结果子?好的猎手,总是极有耐性,才能捕获别人捕捉不到的猎物。     我们不能改变宏观的生活,在现实的磨练中,我们会磨掉一些棱角,但也不能削足适履,有些特质,是会顽强保留下来的,比如坚强,比如忍耐,比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我们习惯了安于现状,对改变有点忧心忡忡;同时,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勇敢地适应和开拓。循规蹈矩的人,可以守业,而不宜创业。有位朋友说:“老老实实做生意,不会赚大钱的。”也许说得没错,但我们不能为了赚大钱,而放弃一些原则。巧取豪夺、歪门邪道,那不是我们要做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动脑筋,“化腐朽为神奇”也有可能。苏州蠡口“国际家具城”,15年前起步的时候,就是几个当地的木匠,利用废木料和旧棉花,丁丁当当做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家具商城,并且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常熟招商城,20年前是用遮阳棚搭起来的破旧的市场,现在已发展为全国十大市场之一。服饰方面,不仅讲究时髦,有时还盛刮怀旧风,比如前几年流行的唐装,电影《花样年华》之后,旗袍的卷土重来,是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商机。网络创业和软件开发,不时会创造神话,有时,一个软件,就可能赢来亿万财富。现在,开一家心理诊所,也是不错的尝试。心理疾病,将成为困扰现代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不用担心怀才不遇,极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众星捧月”的职业。     开店,都是有初始目的,或许是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或许是为了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只求红尘中的宁静,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极少数人是把开店当作一块跳板,大多数人是把开店看成一种创业。我们不一定要有雄心壮志,但目标总该有吧?初期目标不宜太高,以免劳而无功,影响心情。一步一步,相信我们会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也要学会处之泰然。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我们走在路上,哪怕不是原定的方向,也能欣赏到别处的风景。     大家对人都有一种防范心理,要取得客户信任,非一日之功,但,第一印象很重要。从事保险业务,如果你巧舌如簧,喋喋不休,未必让人欣赏,而一个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实人,反而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老实人通常不会撒谎,他说的话比较可信。现在人们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也是刻不容缓,而一些家用、车用等防盗报警器,颇有市场。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水晶类、玉石类、刺绣类的精美工艺品,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通俗的黄金珠宝,一直是人们佩戴和馈赠的上选,遍布全国城乡的金银加工点,哪个不是腰包鼓鼓?性福生活,无疑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蔽在偏僻角落里的性保健品商店,在夜色的掩护下,生意也是好得很。那些不正当的色情场所,更是性保健品店赖以生存的源头。     1996年,小镇的迎宾路上,开出了一家上档次的面包房,名字叫“心园”,出售面包、蛋糕和点心,门庭若市,很是引人注目。开店的是台商,老板是宋先生,老板娘姓赖,他们到我店里买过IP卡,为人很和气,看得出,他们也很恩爱。苏州是台商最密集的地方,他们一般是过来开厂的,开店的不多。第二年,宋先生不甘落后,在镇上开了个心园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糕点,除了供给大超市,也供给分布于苏州和昆山的分店。心园制作的面包,具有台湾风味,样式也很精致,价格略高于普通面包房的售价,但还是深受顾客的喜爱。     做生意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点起伏纯属正常。宋先生开的面包房,在小镇上的是总店,生意一直很火,但在苏州的却情况不妙,陷入困境。苏州开有心园的四家分店,分别位于十全街、三香路、石路、新区。可能是选址和装修时没考虑周到,新区和石路的面包房,由于位置的原因,每天下午,阳光会毫无忌惮地晒进店内,照射到放面包的货架上。面包是非常讲究新鲜的,出炉二小时就可能影响风味,四小时卖不掉就得扔掉了,而阳光直射在面包上,严重影响面包的保质,如果是夏天,面包被晒上一个小时,就坏了,要是用遮阳之类的,又会影响店面整洁和美观。无奈之下,宋先生只得把这两个面包房关掉了,损失上百万元。但他并没有气馁,不过是一笑了之。     2000年,宋先生又在小镇上开了家心园大酒店,当时,镇上还没有比较有规模的酒店,他的酒店又在闹市区,自然吸引了大批食客,一到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间,店门前停满了车。食品公司和几家分店,经营情况较好。据说,宋先生原先在台湾学的是建筑专业,建筑是硬的行业,没想到到大陆来,做的是面包这样的软行业,但他做得很愉快。     宋先生一家,富有人情味。他们捐资助学,帮助贵州、江西山区的失学儿童,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心园”的商标,无意中变成了“心圆”,圆自己回归大陆的梦,圆失学儿童的读书愿望,“心圆而宽,天下自安”,这些年来,他们捐资助学的钱,已有数百万。赖女士说:“做生意,投入是要讲回报的;而慈善捐助,是不要任何回报的。”一般情况,作为公司老总的台商,我们是很少能看到他们的真容的,而宋先生夫妇,却并没有深居简出,我常常在晚上,看到他们夫妇俩,谈笑风生地散步。有时他们来买卡,我想给他们优惠一些,他们说:“不必客气,你做生意也不容易,赚一点是应该的。”     公司里每年吃年夜饭,都有不醉不归的惯例,宋先生的爱人赖女士,考虑到喝醉酒伤害身体,员工回家也不太安全,于是,她别出心裁地一改老的模式,全家人精心制作了感恩卡,还有红包,送给每一位员工。他们的孩子现在国外读书,但小学是在苏州上的,国语教育是在大陆打下扎实的基础。他们一家四口,在那年本来吃年夜饭的茶话会上,站成一排,深深地向员工鞠躬,感谢大家的帮助和辛勤劳动。尤为感人的是,他们一家用哑语比划出“我们都是一家人”,这句话如果用嘴直接说出来,会少了很多份量和意味,但用哑语手势比划出来,员工们一个字一个字地猜,直到比划完,念着“我们都是一家人”的话,温馨和感动,在大家的心头流淌。正如宋先生说的:“老板和员工,大陆和台湾,本应该亲如一家人。”     苏州的台商不会感到孤独,全市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台资企业,到处都有他们的朋友,他们来大陆创业,不是“身在异乡为异客”,而是有种回家的感觉,台湾有他们的家,大陆是他们的故乡。每个乡镇,都有台商联合会,每个礼拜聚会一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然还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流,中间哪位台商遇到困难,大家也会援手帮忙。台商来大陆投资经营,给国内解决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其中不乏小气鬼,希望他们能像宋先生那样,善待员工,因为,我们都是自家人。     2001年的中秋,在苏州的金鸡湖畔,中央电视台主持一场两岸三地同庆中秋的晚会,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个巨大的“中华月饼王”,这个重5400多公斤、直径5米多的月饼,创下了新的吉尼斯纪录,而这块月饼,就是由宋先生的心园食品公司一手制作的,这是最让宋先生一家引为骄傲的。为了制作这块特大月饼,分别从各地采集制作的原料,其中包括新疆的葡萄干﹑海南的椰粉﹑东北的松仁﹑陜西的大枣﹑台湾的菠萝等,而制作用水则分别来自黄河源头﹑长江源头﹑苏州太湖﹑台湾阿里山﹑日月潭等地,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月饼王”。     中华月饼王的制作成功,使他们赢得了荣誉,公司生产的面包、蛋糕、月饼等,销量很好,几家分店的生意,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台湾老乡,到他店里品尝后说,蛋糕的花式、配料和口感,不如台湾本土蛋糕的丰富,宋先生说:“心圆蛋糕的制作工艺,确实要精益求精,在配料和口味上,还需要完善和开发。”2004年,小镇上的大酒店多了起来,过来吃饭的生意少了,宋先生把心圆大酒店重新装修了一下,布置得很有情调,供应、咖啡、茶饮、精致点心和酒菜,楼上还辟了几个温馨的包厢,主要做白领的生意,情况比较良好。     宋先生的生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祥和的氛围中,稳稳发展。他们夫妇的为人还很低调,作为在苏州生活了10年的台商代表,见证了苏州的发展,也见证了他们自己事业的成长,苏州电视台几次想采访他们,都让他们婉言谢绝了。企业需要知名度,需要必要的宣传,但他们的生活不想张扬。引用他们说过的话:“祝福所有的人,对自己好的和不好的,祝福人家也祝福自己啊,心里就被美好照亮堂了。”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创业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宋先生的经营和为人的心态,就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29、送人一支玫瑰,芳香留驻心头        从报上偶然看到,胡润发布的新一轮“中国百富榜”。民间评选富豪榜,无可厚非,但中国素有藏富的传统,你如何得知他人确切的财富?其中的水分暂且不说,所谓的财富,更有很大部分是股值,这来源于股民投资的钱,严格来说,是不属于企业主的,胡润把这部分资金算进去,是一种误导,不能把集资来的钱,当成自己的收入。另外,出来这样一份富豪榜,又能说明什么呢?标榜个别人的巨额财富?还是表明中国人的富裕程度?要知道,中国还有数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不过,这份富豪榜,并非一无是处,有位女性的名字,深深震憾了我。她叫张茵,是华人中的女首富。打动我的,是她的创业经历。她出生于普通的家庭,年轻时,她创业的基础,竟然是回收废纸。真正展现她商业才能的,是她并没有停留在废纸的回收,而是废纸回收再加工业务。收回废纸再卖掉,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差价,而自己办起造纸厂,把回收来的大量废纸加工成纸箱等,这不但是废物利用,更是利润倍增的一种方式。20年前,她就是靠一台造纸机器,赚到了创业最初的金子。        她一边在家乡东莞开设纸品厂,一边去香港闯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那儿站稳了脚跟。1990年,她和丈夫移民美国,在美国做起了“废纸回收大王”。10年时间,她在美国建立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她的财富,固然令人艳羡,但她白手起家的经历,更能激励志在创业的人们。废纸回收,以及回收再加工,这是一条貌不惊人的创业之路,她却坚持了20多年,终于创造了辉煌,这样的执著和远见,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贫穷不是永久的,富裕也并非遥不可及,也许,它就在我们脚下,就在路的前方。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行进在汪洋中的船,的确如此,因为四周无依无靠,而你倘若不逆水而上,不去和风浪搏击,就可能被浪头打翻。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你可以把船拴在岸边,暂时不进不退,因为大多数人,是行进在水流并不太急的江河里,先保全实力,然后伺机而动,乃至奋勇反扑。开店也是如此,如果暂时不景气,如果没有实力去抗争,就暂时维持,养精蓄锐,等找到时机就再前进。        小镇上有一家卤菜店,开了将近10年了,买过熟菜的人,到过菜场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家卤菜店的,它的名称叫“天一盛”。天一盛原先开在老街,尽管位置有点偏,但生意还是很好。卖卤菜,厨艺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价格。开在老街上时,店门口放着几只酒瓮,看上去有点醒目,也有点特别,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2000年新菜场造好后,天一盛就从老街搬到了菜市场,老板还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天一盛”的商标。老板说:“现在虽然是新店,但我要把它经营成一家老字号。”        一排卤菜店,有五六家,奇怪的是,总是天一盛的生意最好。每天中午和晚上,天一盛的卤菜店门口,买熟菜的人排着队,其它的几家却很冷清。天一盛在市场中间的门口,位置比其它几家稍微好一点,但同在一排,相差无几,可是,生意的好坏,差距实在太大了。现在,熟菜店就剩下三家了,其它两家合起来,可能还不及天一盛的三分之一。        天一盛的房租是八万元,熟菜店内有三个人在售货,家里还请帮工宰杀鸡鸭之类,每天的开销很大,但他们一年仍旧能赚几十万。菜肴有荤菜、素菜几十种,一般饭店的家常菜,他们都有卖。年底时分,他们免费赠送精美的挂历,上面印有天一盛的地址和电话,你就是没买他们熟菜,直接跟他们要挂历,他们一样送给你。我去买过十几次熟菜,在价格方面,他们并无优势,甚至还贵一点点。口味和卫生还可以,当然比不上饭店里的那个色香味,但作为家常菜,是很不错的。在我们镇上,天一盛的熟菜,已经是一块招牌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其中的奥妙,要说熟菜的样式,几家都差不多,风味上可能有点差别,价格也基本一样,可为什么生意就不一样呢?我想,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一,他们有注册商标,其它的熟菜店没有,这在人们的认可方面,要胜出一筹;二,他们的生意好,每天的菜几乎都卖光了,这样的话,每天出售的熟菜保证了新鲜度,而其它店由于生意不稳定,会有不少当天没卖掉的,就会放在冰箱里明天继续出售,影响了菜的风味,这样就会失去回头客;三,他们的品质、价格和服务,保持了一致性,形成了一个品牌店的形象,大家比较信得过,他们熟菜的花式也在增多,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加上人们购物的从众心理,生意好的店越发好了,生意冷清的店越发冷清了。        开一家书店或者花店,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女孩子的梦想。不需要太喧哗,不需要赚太多的钱,安静地守店,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生活平淡而温馨,这是多么诗情画意啊?的确,书店是雅的,花店是美的,这样有品位的店,真是很赏心悦目的。可是,我们不是靠别人养的,我们首先要养店,店才能养人。无论开什么店,都需要精心经营,生意不好,是会影响心情的,影响心情比影响收入更糟糕。        城市和小镇还是有些区别,十年前,城市里的鲜花店,就开得很兴旺了,而在我们镇上,花店里卖的还是假花,结婚人家买的花瓶,瓶里插的也是假花。我想,花店是想卖真花的,毕竟真花更鲜艳,而且有香味,意义也不同。但这里毕竟是小镇,怕是进了卖不掉吧?鲜花的保鲜期短,卖不掉就烂掉了。只在每年的2月14日,这一天是情人节,花店才会出售真花,能卖掉一百来朵红玫瑰。        含香花店是镇上开得比较早的,在迎宾路上,原先也是卖塑料花,逐渐的,有不少客户需要鲜花,比如结婚用的玫瑰花,开业用的花篮等,花店的老板娘,当然不会回绝上门的生意,就按客户要求进了鲜花,还试着进了一些鲜切花,并学会了插花手艺。没想到,真正的鲜花有卖后,假花就卖不动了,人们都喜欢购买鲜花了。每天置身于香气馥郁的花店里,心情也会变得美丽吧?        很多新事物,只要有人带个头,很快就被人们接受了。鲜花的需求量,一挨开发出来,销量很是喜人。公司开会,办公室里会放几盆鲜花;商店开业,门口会放置两排花篮;开工剪彩,也需要鲜花点缀;新婚典礼,玫瑰表达爱情;亲友生病,鲜花水果送关心……特别是那个花篮,利润很高,那个竹篮还能低价回收过来,重新插上鲜花,能重复利用。        生意刚做出头眼,渐入佳境时,房东要把店面收回,说是要自己开花店了。这种现象很普遍,是很不道德,也很让经营者伤脑筋的。如果租的店面只签一年协议,那到期后,房东很可能会以自己要开店为由收回店面,有的是真的自己开了,有的是高价转租他人。最让人不平的是,房东眼见你生意做得不错,房租到期后,硬生生地把你赶走,做起和你原来一样的生意,这不是明着抢你的生意吗?你这一年的忙乎,成了给房东打基础了,你说冤不冤?        幸好很快租到了房子,含香花店搬到了马路对面。要是一时租不到店铺,这初尝甜头的花店,就得夭折了。打过交道的顾客,是认人的,就是看到老板才进店;有的是认店名的,认准了这块牌子,直奔目的地而来;如果熟悉的老板和商店都没找到,才会到新的店里消费。顾客看到原来的花店易主,会下意识地四处张望,看到对面有一家含香花店开着,自然一脸欣喜,转身就过去了。房东虽然借了光,但生意并不好,她可能积极性就不高了,整天就和人搓麻将,无心打理花店。一年后,花店就租掉了,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        含香花店搬到新址,老顾客依然找上门来,新顾客在日益扩增,生意丝毫不受影响。不到一年,她就盘下旁边的店,把花店扩大经营。她还学会了布置婚车,给婚车妆点99朵或999朵玫瑰花,以表示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样的生意,自然有得赚了,在劳动节、国庆节期间和春节前的结婚高峰期,她和家人加班加点地布置婚车。看到喜气洋洋的新郎新娘满意地开走婚车,她的脸上也绽开了祝福的笑容。        花店确实能陶冶人的性情,满室的花香,满眼的红花绿叶,似乎把春天浓缩在了这片天地,让人的心里也充满了爱心。一个如花的女子,一份美丽的事业,把娇艳欲滴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美丽,通过这个花店,通过这双手,传递给爱美的人们。我并不熟悉花店的老板娘,但花店隔壁的油漆店是我的同学开的,有时经过闲聊时,同学笑着说:“虽然我的油漆店比花店开得早,但我还是有点不忍心继续开在她的旁边,油漆的味道,会杀掉不少花香,我想搬走了。”我笑道:“她的花店开在你的旁边,生意又如此繁忙,对你是有好处的,因为来买油漆的人,闻不到油漆味,只闻到花香了。”        苏州园区有位朋友,他的妻子也是开花店的,前年就听说,每天能做3000元的生意,如果只有一半的利润,也有1500元,有能力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了。女人如花,花店是适合女人开的,男人“拈花惹草”就有点另类了。有时,一束鲜花,就能赢得一份爱情。开一家花店,是带点浪漫色彩的,但千万记得,你不只是一个欣赏者,更是一个经营者。眼前虽是“花花世界”,脚下却是“滚滚红尘”,我们要像经营爱情一样,经营花店,让它花香四溢,天长地久……        30、把握创业机遇,谱写人生辉煌        我们的人生之旅,不过百年,也就三万个日夜,在无穷尽的岁月里,不过是白驹过隙。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各自生命的精彩。如果生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如何面对?昨天的已经过去,沉湎和懊悔,都于事无补;未来的尚未来到,着急上火也没用;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把现在打理好,规划好,就能体会实实在在的幸福。        有时,我们会有困惑:人为什么活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要珍惜,还要传承。活着的意义,可以仅仅是活着,这是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可以广泛地延伸,为己为人为国为民等。人的肉体是相等的,有区别的是信仰和品德。有的人争权夺利无恶不作,有的人舍生忘死为民请命,有的人为富不仁一毛不拔,有的人慷慨仗义慈悲为怀……不管为什么,既然活着,你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也可以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当然,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法制和道德,是规范社会秩序的两把标尺。        幸福是什么?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和地位、学历、美貌、金钱,都没有因果关系。幸福是心灵量杯的水达到沸点的一种升腾;幸福是情感相熔出现火花的一刻欢呼;幸福是历尽风雨后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幸福是合家团圆平安健康的一张合影;幸福是久别重逢喜极而泣的一双泪眼;幸福是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的一次拥抱;幸福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几十年后的一次深吻……幸福买不到,抓不住,但能从内心感受到。        每个人都有光亮,无论耀眼还是暗淡,都可以照亮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是一支蜡烛,那就照亮一间屋子;如果是一盏路灯,那就照亮一条街道;如果是一把火炬,那就照亮一座广场;如果是一轮月亮,那就照亮一片星空;如果是一个太阳,那就照亮整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奇妙,无论伟大还是渺小,都有存在的价值,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没有人会看不起。        开店的门类已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要找到一个新项目,确实不亚于找一个恋爱对象,但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有时,商机是突如其来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持续下雨时的雨伞雨披,连日酷暑时的风扇和空调,寒流突袭时的御寒冬衣,红眼病流行时的眼药水,非典流行时的药物和口罩……畅销就是这么轻而易举。一个偏僻的地段,可能由于城市改造的新设计,而成为中心商业区,濒临倒闭的小店,变得炙手可热。商机有时就来源于气候变化、时事新闻和内幕信息。        今年的中秋节后,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给哥哥或弟弟,送一件红色的衣服,还要送西瓜子、南瓜子、香瓜子、松子、桔子、柿子等六样带“子”的食品,还要送一箱方便面,送到以后,要放爆仗,说是避祸祈福。起因据说是中秋节那天,吴江发生了一起车祸,除死伤多人外,其中有一人幸免于难,那人对着记者的镜头说:“可能是我身上穿的这件红衣服保佑我的吧?这是姐姐送给我的。”有一些迷信的观众,看到节目后,就想到也给兄弟送件红衣服,保佑他出入平安,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沸沸扬扬。        人们给兄弟送衣送物保佑平安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行为带有迷信性质,而且影响面极广,一发不可收拾,出乎人们的想象。现在苏州的一些乡镇,盛行这种送红衣服的做法,不论年老还是年轻,只要亲友中有兄弟的,都要送,因为别人家都送了,你要是不送,就显得不近人情。有的老人有兄弟几个,要送好多东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上要燃放爆竹,此起彼伏,从早到晚,影响他人的休息,实在不能提倡,要予以澄清和制止。电视台多次提醒市民,这种送红衣保平安的说法毫无根据,大家出门遵守交通规则,小心谨慎才是道理,可人们置若罔闻。        人们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亲人平平安安,适当送点东西联络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好事,但这样愈演愈烈的做法,似乎还在蔓延,却是有点愚昧了。便宜的是那些商家,恐怕是捂着嘴偷笑了。且不说副食品店里各类瓜子的畅销,就那红衣服,简直是卖疯了,让服装店狠赚了一笔。镇上所有服装店里的红色棉毛衫、T恤衫、羊毛衫,全被抢购一空,纷纷去紧急进货,弄得红色衣服成了这里的紧俏商品,一时还进不到呢。市区的商场,这几天,蜂拥而来购买红衣服的人,也是如潮水一般。        店家见红衣服如此好卖,大多漫天要价。因为是送人的心意,人们很少还价。刚开始还送便宜的,几十元一件,几天后就水涨船高,大家都挑中档以上的,价格低的不好意思出手。一件红衣的羊毛衫或T恤衫,单价在150元到200元,有几家服装店,一天的销量都有一二百件,少的也有几十件,如此供不应求的盛况,店家做梦也没想到的吧?数钱都数得手软了吧?当然,这种荒唐的商机,来得快,去得也快,估计半个月就可能冷下来了。        虽然来势汹涌,但赚钱的服装店仍然是少数。有很多店是隔岸观火,以为不会形成销售热潮或马上就会过去的,也就没有跟风进货。这好像股市中的一波牛市行情,看似“全国山河一片红”,但赚钱的股民只占少数,大多数按兵未动,或者动了几下就退守了。这样的商机很难把握,只有那些有经验和有闯劲的老板,才会全线出击,美滋滋地捞上一票。        商品在流通中产生效益,即便是古董,如果你一直藏在箱底,那么,一个陶罐只是陶罐,一幅字画只是字画,其价值只是象征性的。做生意不能太死板,要灵活机变,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同股市一般,我们不能正确预测到最高价,只要在自己的心理价位内,就可以出手了,要是捂着,犹豫不决,很可能陷入“高位不舍得抛、低位不舍得卖”的困境。商品也是如此,你想奇货可居地卖个好价钱,一件想赚上几百块,结果销路不畅,而人家薄利多销,一件只赚几十块,早就出手几十件,赚得反而比你多了。        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苏州玩,顺便还带了5只老母鸡,想拿到苏州的菜场卖。到了苏州的葑门菜场,鸡贩子一看是草鸡,都围过来争着要。于是讨价还价,鸡贩子肯出一斤一块八毛五,父亲想多卖几个钱,一口咬定一斤一块九毛五,少一分不卖!几只鸡,相差不过二三块钱,数目不大,但父亲很固执,咬定不松口。当时,人们收入低,喝一碗馄饨才一毛钱,挣钱不易,也难怪父亲斤斤计较。等到菜场落市时,一斤一块八也没人要了,再便宜父亲也想卖,于是,我们就拎着个蛇皮袋,离开了菜场。由于没卖到钱,父亲不舍得乘坐公交车,我们一路步行,逛了半个苏州城,走得脚底都起了泡。要是父亲肯让步,这几只鸡早就脱手了,不会跟着我们逛了一回苏州城。        我的数码店,已转给了一个浙江人,她卖东海水晶工艺品。今天过去拿钱时,我问她生意如何?她笑着摇头说:“不好做,两天就卖掉一个玩艺,房租也做不出。”我笑着安慰她:“慢慢来,等商城有稳定人流后,生意会好起来的。”她笑道:“生意好做,那你怎么要转让给我?”我笑着说:“我想换个行业做做。”旁边做化妆品生意的老板和我闲聊,他说:“那卖手机的柜台生意不错,昨天卖掉六部手机,你当初怎么没想到卖手机?”        其实,我是想到的,数码产品的生意冷清,我就想添加点别的卖,当时就想做手机,因为手机的利润可以,我征求了弟弟的意见,他这几年一直在做手机和配件生意,对这行比我熟悉。弟弟说:“恐怕不太好做,你这店面小,又卖其它东西,做手机最好是做成专业的,人家才会信任,也有个挑拣,如果你不是主营,只是兼卖,顾客挑选的余地小,赚钱是吃力的。”感觉弟弟说得在理,加上我有转行的设想,就没继续开下去。他们的手机生意之所以不错,是有原因的:一是他们做过手机生意,熟门熟路,有一定的把握;二是因为新开店,样式品种较多,在大厅里又引人注目;三是他们柜台的面积较大,可以同时接待好多顾客,当然,这跟他们会做生意有很大关系。        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多时人没了。物质化的生活,是一种索取,当人类把地球上可利用的资源都掠夺了,也就等于扼住了自己的咽喉,把自己逼上绝境。现代工业文明,已肆无忌惮地侵占淳朴的自然文明,江河改道,饮水匮乏,气候异常,私欲膨胀,吞噬着人类仅存的良知。对于心灵的修补和绽放,已被人们漠视和冷藏。人,到底想得到什么?到底想走向何方?当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却距离我们的精神家园,越来越远了。        我们往往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影响了自己的决定。深思熟虑和集思广益当然好,可以避免主观上的判断失误,但无论做什么,自己心里要有主张,不能做随风摇摆的墙头草。对于人生的相对长度而言,我们每过一天,也就意味着生命缩短一天,因此,我们要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同时,我们每过一天,也就使生命延长了一天,因此,我们要以感恩的心,热爱和包容这个世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生命焕发光彩,这份光彩,可以是炽热的,也可以是宁静的。尽管,不可能让每一天都精彩,但是,一生之中,总该有那么几天、或者一二件事是精彩的,这样,才能减少我们的遗憾,才能让人生无怨无悔。        开店十年来,有得有失,有烦恼有快乐,远非记录的这些文字所能包涵的。努力了那么多年,还是一个平民百姓,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我不后悔所走过的路,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从不轻视自己,也从不放弃信心,对人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我会一直铭记在心。也许我这些年积累的金钱,还买不起一幢别墅,但是,我感到充实和欣慰,因为我努力了,无论是日夜的操劳还是静心思考,我都一直在人生路上,经历着风吹雨打,欣赏着鸟语花香……        如今的年轻人,看过《哈利波特》的多,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少,许多人误以为这部小说,是讲如何炼钢铁的?却不知这是一部描写爱情、友谊、正义和奋斗的优秀小说。请允许我借用小说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话,作为这篇《开店十年》的结束语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以碌碌无为而羞耻……”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