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代序:永不满足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能进入这所大学是很幸运的,可是,你能想像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考进了这所大学吗?日本残疾青年乙武洋匡就做到了。他不但能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读书,还是学校多项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英语演讲得过全校第一名,他参与了早稻田无障碍社区建设,主持过无障碍和全新世界设计研讨会,他还写了这本《五体不满足》——一个健康人做这些事也许不足为奇,可乙武能做到却实在不容易。 乙武生下来就没有四肢。那天医生没敢告诉乙武的妈妈,担心她看见这个孩子受不了。一个月之后妈妈才见到了乙武。"我的可爱的乖乖。"谁也没想到这是妈妈抱起他说的第一句话,周围的人们被感动了,可他们一定会想:这孩子怎么长大?长大后能做什么呢? 一个孩子生下来,需夏阳光、空气、乳汁-一更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怀,而过多的爱往往会变成溺爱、乙武的父母是理智的,他们爱乙武的方式是让他锻炼自己——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干。这对一个残疾的孩子是多么大的鼓励和信任啊!乙武的小学老师高木先生,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他对班里的同学们说,乙武自己干不了的事,我们再去帮他,而不要让他滋生只会等待别人来帮助的惰性。在那些富于同情和怜悯之心的人们看来,这也许有点残酷,乙武却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是快乐,是走向成功的过程。这种撒手不管地让他自己干,实际上是最有益的帮助,它为乙武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乙武在小学、中学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可他并不满足。他总是向更高的阶梯攀登,终于考进早稻田大学-一 心灵永不满足,这也许是乙武的写照。任何一个人,只要心灵是健全的,就永远不会满足。乙武努力发挥自己的能量和创造力,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残疾人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两样。乙武说:这个世界上总有什么只有你才能干。残疾只是身体的一个特征,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正是这种豁达的胸怀,乙武才充满希望地活着,成了一个能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 读着乙武的故事我想起有一次在国外参观一个残疾人工厂。那里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应该说是一流的,而且在这个城市里,商店、银行、饭店等都是无障碍建筑,坐轮犄可以很方便地出入。可我看着那些残疾工人,心里却不由得沉重起来,虽然他们能在这里方便地工作、生活,却与健全人分离开了,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实残疾人的美好心愿是和所有的人们在一起,真正地回归社会主流生活,才是残疾人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意义,并且勇敢地去尝试,去参与。乙武的经历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想,只要毫不畏惧地去争取,永不满足地去攀登,在自信和毅力面前,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可爱的小伙子。虽然他的身体严重残缺,可他依然活泼快乐,充满激情,什么都敢去尝试。他用残臂和脸颊夹着笔写字作画,他还去跑步,游泳,爬山,打球,柏电影,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还有一点很可贵,乙武在重残之下没有封闭自己,而是开放自己的心灵释放出蓬勃的创造力,他以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很多人,他有很多朋友,甚至还有女朋友-一读了这本书,人们也许会发现,一个人原来有这么大的潜能,能做这么多事情。乙武的故事是很多残疾人兄弟姐妹奋斗历程的缩影。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认识乙武,顽强不屈、矢志奋斗的精神是不分民族和种族的,它属于全人类。没有四肢的人能做到的事,健全人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这里我想说:乙武君,我们一起努力吧。 1999年8月16日引言 1976年4月6日,盛开的樱花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啊……啊、啊……" 像是被火烧着,痛苦的叫喊声急促而尖利。伴着叫喊,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个健康的男婴。 一位平凡的母亲,一次平凡的分娩,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男婴没有手,也没有脚。 先天性四肢残缺。通俗一点说,就是生来即无手足。这是一个残疾儿。 生下一个残疾儿,不是母亲在怀孕时服用了可致胎儿畸形的药物,也不是在分娩时发生了意外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直到现在谁也不清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来到了人间,而且是以与众不同的姿态来到人间的。我的出生,曾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在这一点上我与那著名的桃太郎极为相似。 通常,婴儿出生后要抱给母亲看。母与子的第一次会面,该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可是我与母亲在我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却被人强行隔离各处一方。当时,人们担心刚刚分娩的母亲如得知真情,必然难以承受巨大打击,只好说婴儿"黄疸严重",不让母亲见到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母亲可真能沉得住气啊!试想,只以"黄疸严重"为借口,就可以轻易阻止一位母亲与自已的亲骨肉见面吗?何况是生来即未曾谋面的亲骨肉。当时,母亲甚至连任何疑问也没有。我觉得我的母亲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是一位"超人"。 母子见面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在去医院的路上,母亲听说一个月来母子不能相见的原因井不是因为儿子身患黄疽,而是-一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身体不禁摇晃了一下。人们到底没敢告诉母亲实情,只说孩子的身体有异常,为的是让母亲早有心理准备,以免在母子相见时发生意外事态。 医院方面也做了准备,专门腾出一张病床,假如母亲在遭受突然打击下血气上涌,当场昏倒,也好立即抢救。在那个时候父亲、母亲、医院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那一瞬间,却以出人意料的形式来临。"我的可爱的乖乖。"这是母亲见到我以后,说的第一句话。完全与人们预想的不同,原来担心母亲见到无手无足的儿子会痛哭,会精神失常会失去知觉,可是听到母亲的话,看到母亲的笑容,人们明日所有的担心都成了杞人忧天。这是自己强忍腹痛生下来的孩子啊!看到孩子无手无足的惊异,比起母子终得相见的喜悦,又算得了什么呢? 母子第一次见面的成功对于我一生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而言,与人相见第一印象尤为强烈,是很难消去的。在岁月的流逝中,这第一印象会一直索绕于脑际。母子的第一次见面呢?它的特别的意义更是难以估量。 母亲对于我第一次怀抱的感情不是"惊讶",也不是"悲哀",而是"喜悦"。 出生一个月后我终于"诞生"了。第一章 逞强的小男孩 "拿破仑" 我们一家三口的新生活,在靠近千叶县的江户川区一个名叫葛西的地方开始了。因为刚搬到这里来,所以人生地不熟。常听说有残疾儿的人家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惟恐外人知晓,我的父母却从来不做那样的事。他们时常带我外出。让邻居们都知道我的存在。尽管现在我的胳膊、腿长出了十几厘米,但在当时,我的身体简直就像上下粘在一起的一小一大的两颗马铃薯。对于小孩子来说,要是被邻居们说成是"布狗熊",这孩子就是人见人爱的好宝宝。晦,像我,诸如"像个小偶人,多可爱啊"、"像个布娃娃,多招人喜爱啊"之类的赞誉,也很少能得到。 从那时起,我就是有问题的孩子。首先是怎么也不睡觉。夜里扯着小嗓子嚎哭通宵不停;白天呢,稍睡一会儿,就又哭闹不止。母亲整天陪在我的旁边,因过度劳累,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可见我那时的哭闹多么激烈。于是我得了一个外号叫拿破仑。因为据说拿破仑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仍能精力充沛地处理军务。 其次是牛奶吃得少。不是不吃,是吃的量少。母亲一直是看着婴儿护理书在喂养我,那时我吃的牛奶大约是书上标示的正常婴儿摄取量的一半。这实在是太少了。父母又怎么能不着急呢?他们带我上医院检查,还到处咨询。但我依然如故,一点儿也不多吃。父母实在没有办法了,也正因为没有办法,好像顿悟了一样,他们突然改变了想法。 "这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与众不同,现在吃牛奶少、睡觉少,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能与别的孩子比。" 高明的见解!父母不再忧愁,我一如既往地吃得少、睡得少,但身体健壮,没生过什么病,正常地发育、成长。 长到九个月大的时候我会说话了。在此以前我只是嘟哝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儿语,可这一天,我突然喊出:"爸、爸爸……爸……"我生来说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对此,妈妈心里多少有些别扭,但她马上又自我安慰说,这是因为"爸爸"的发音比"妈妈"的发音容易。父母心花怒放,为我的开口说话,为我成为一个具有语言能力的人从心底里表示深深的祝福。 自此以后,我冲破了语言障碍,话多起来,也流利了,到满一周岁时,竟成了"多嘴多舌的小乙武"。父亲对于能说会道的我似乎感到特别有趣,就买来绘有图形的四四方方的积木开始教我学习。他拿起一枚绘有洗衣机的积木让我看: "这是什么?" "洗……衣……机。" "这个呢?" "爸爸……的……眼镜。" "那么这个呢?" "报、报纸。" 之后,父亲每天一下班,我们就这样一问一答,边游戏边学习。 母亲呢,只要一有空就读书给我听,因为她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受到了刺激。那篇文章说不给幼儿读书,就等于摘除了幼儿的前脑叶(主思考、判断的部分)。我的父母真可称得上是教师爸爸、教师妈妈。 "这孩子也许要躺一辈子。"一年前我的父母还是这么想,可一年后,他们,不,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天真的询问 四岁的时候我上幼儿园了,是世田谷区的圣母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并不是专门的残疾儿幼儿园。从葛西到世田谷区,路途遥远,每天车接车送,花费很多时间,我们便把家搬到了世田谷区的用贺。这次搬家,居住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我们将在这里开始什么样的生活呢? 这个幼儿园的保育方针,尊重幼儿的个性,因而见不到保育员让孩子干这个、干那个的情形。孩子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干自己想干的事。有时大家做同一件事。可做着做着不会做了或者怎么也做不好,最后,我做了出来。我觉得这个幼儿园特别适合我。 我一进幼儿园,马上就有了朋友。我结交朋友靠的是我的没有手和脚。幼儿园的孩子们起先对我乘坐的"轮椅"……在他们眼中是个奇妙的机械……颇感兴趣,围拢过来,仔仔细细地看,慢慢地注意到坐在这个奇妙机械上的小子竟没有手,也没有脚。大家一脸惊异,感到奇怪得不得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一会儿工夫,我的周围就聚集了一大堆孩子,简直像一群蚂蚁。孩子们伸手触摸我的残肢,不停地发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了?"记得当时,我回答他们说"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所以没长出手和脚。""奥——"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一起发出赞同的感叹。自此以后我们便成了好朋友。 即使只这样解释我还是感到疲惫不堪。不光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我还要面对别的班的孩子的询问。解释千篇一律的解释。入园后的头两个月,每天我都要向伙伴们解释我为什么没有手、没有脚。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我浑身乏力。母亲安慰我,我的眼泪就哗哗流下来。母亲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向她哭诉的清景。幼儿园老师也注意到我无精打采的样子,担心地问我:"从幼儿园回家后,发烧了吗?肚子痛了吗?"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一直对我放心不下,我却没有顾及到。由于他们的悉心照料,我顺利地成长,健康地成长,生命的步伐坚实而轻快-一任性 我的手臂和腿比别的孩子的短,我整天坐在轮椅上,因为这样的缘故,或者说幸亏了我的与众不同,我的朋友很多,而且很自然地我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地,小孩子特有的"任性"也在我身上显露出来了。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年龄的差别尤其明显,即使相差几个月懂事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我是4月6日出生的。在我们这一学年中是地地道道的"老大哥"。我本可以成为一名好的"小领袖",实际上却是一个逞强好胜的愣小子。 本来大家高高兴兴地在院于里玩"蒙老瞎'游戏因为我行动不便,即使乘坐轮椅也不能赶上其他小朋友奔跑的速度。于是我就觉得这个'蒙老瞎'游戏是天底下最乏味的游戏。一气之下,我退到一边对着大家喊;"我要玩沙子去了,想玩沙子的跟我来。"如同指挥官一声令下,正在玩"蒙老瞎'游戏的小朋友呼啦啦跑过来,跟在我的轮椅后面,向沙堆跑去。 可是来到沙堆旁,我因为没有手,自己什么也玩不成,就坐在轮椅上,好然大王一般。命令大家:"给我做一个城堡!"如果有谁胆敢说"我想挖一条隧道。"那他可就惨了。"你没听到我说的话吗?我要你做城堡!你不喜欢做城堡是吗?那好吧,你自已到别处玩去吧!"我的嘴相当厉害一旦说了什么,谁都不敢顶嘴。那时,我真是个浑小子。 我的任性急剧膨胀,在小朋友面前简直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尽管这样,我的朋友也没有减少,"如果让乙武喜欢,就不会没有朋友。"当时,小朋友们都这么想。这更助长了我的任性。我是典型的淘气大王。渐渐地,我甚至在父母和老师面前也猖狂起来。 这一时期的我,着实让父母大伤脑筋。后来,我遇到一件事,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我的任性是多么地不应该。我变了,我收敛了我的任性,我觉得突然明白了许多事理。有一次,幼儿园举行文艺汇演,我们班排演的节目是一出小戏《我们的幼儿园》,在这个小戏中有一个名叫"基基"的角色,是一位汽车修理工。在幼儿单纯的心里,汽车修理不是一个好职业,并且"基基"的发音在日语中与"老头儿"相近,所以谁也不想扮演。 突然听到刷地一声响,原来是一位小朋友举起了手。定睛一看,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信悟。"我来扮演基基!"声音不卑不亢,而且响亮。我听到这声音,只感觉信悟是那样的伟大。与信悟相比我是多么地没有出息啊!就是在那一刻,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当时的心情直到今天仍能痛切地感觉到。我后来担任了一个角色的配音员,而且是第二配音员。我输给了信悟,不仅是在扮演角色方面,在心理上也失败了。在幼儿园里作为一名男孩子,谁都在刻意追求自身价值的提高。我的这种虚荣心,似乎正是从这一时期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配音,只是用声音来配合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幕后角色。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得到普遍好评。我的母亲也喜形于色:"这孩子将来如果当主持人的话……"她竟生出了这样的念头。原来的我是那样的任性、张狂,总想处于朋友的中心,自以为是为所欲为。现在,我的配音受到了赞誉,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自从这件事以后,我像突然长大了许多,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主见,我觉得万事万物都有好的一面,而且是靠大家齐心协力来促成的,尽管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但我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个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能较早地认识到人不能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也许就能较早地洞察人生,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显得成熟。老练。 从那以后,我体会到了与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在我的眼里班里的小朋友个个都那么可爱,人人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从幼儿园毕业前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到小朋友的家里去玩。 就这样,我天性中的任性、自以为是、爱好虚荣,在幼儿园时代消失了,也可以说这一时期解决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问题。可是,还有比这更麻烦的事在等着我呢。第二章 沉重的门闭门羹 孩子要上学了,在他离开家踏入学校大门时,父母充满希望,又满怀不安。可是,自己的孩子是个残疾儿,父母心中的不安更大,而希望更小。譬如要上学,到底有没有学校能接收自己的孩子呢?残疾儿的父母首先要遇到这样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当然也有这样的问题。我的父母为我的上学,可谓费尽心机,联系一个能够接收我的学校真像要穿破一个厚厚的墙壁。我要接受义务教育,我要像正常孩子那样上学,为此父母所受的难为,简直想像不到。 当时,一般来说,残疾儿就要上养护学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养护学校的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那是一种特殊教育,因此,我的父母很不情愿。他们想,我们的儿子难道不能接受普通教育吗?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一个"孩子王",拥有平常孩子的能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接受特殊教育的必要吗?而且,我的父母一直有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普通教育的愿望。 可是这一愿望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首先,公立学校原则上不接收残疾儿童入学,于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可以接受残疾儿童入学的,但联系来联系去,一切努力均化作泡影。期间也有几所学校同意接收,但考试的条件极为苛刻,我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难道说我要接受普通教育的愿望是异想天开吗?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我家收到一张明信片,是《入学体检通知书》,父母大喜过望,以为老天相助。"入学体检",就是对来年春天入学的小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这种通知竟然也来到了我们家。 我的父母先是一阵惊喜,因为谁也想不到我会轻易地就能进入普通学校就学,何况这张《入学体检通知书》是一所已拒绝过我的公立学校发来的。如果这所学校真的能接收我,那该多么好啊!我的父母满怀希望拨通了这所公立学校的电话。出乎意料的是,那所学校的人竟说不知道我是一个重度残疾儿。父母不会轻易放弃希望,好说歹说,校方也许被说动了,便说先让我到学校去面试一下。于是父母便带我来到学校。到了学校,我才知道这所小学名叫"用贺小学"。 入学检查的情形,就像逛动物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狭窄的过道跑来跑去。有些孩子则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惧怕,哭闹声此起彼伏。而我,坐在轮椅上,很有礼貌地在人丛中穿来安去,医生竟对我称赞有加。母亲看到我像模像样的神态,更坚定了我可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信心。 所有的检查全部结束以后,母亲带我来到校长室。母亲的心情可想而知,该是多么的紧张。当时的我,自然没有谨小慎微的自制力,但我却为此时此地的紧张气氛所感染,小心翼翼地尾随在母亲身后。 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和可亲。母亲与校长谈话,我听不懂,自然感到无所事事;校长呢,则时不时地向我微微一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看到校长把眼眯成一条缝,亲切地向我询问道: "你有没有不喜欢吃的食物?" "有的。"我直率地回答:"我最不喜欢吃面包。" 我一点儿也没有说谎,我真的不喜欢吃面包。我在回答校长问话的时候,因心情紧张,声音很小。 "是吗?你不喜欢吃面包?这可麻烦啊。我们学校的学生几乎都能吃面包啊。" 我什么也不懂,但我觉得母亲那原本僵硬的脸慢慢地变得轻松起来,而且充满一种欢乐的神情。这实际是传达出一种信号,是"OK"的信号。 回到家,母亲迫不及待地向父亲报告。 "哎,我说,这孩子可以上普通学校了。"从天国到地狱 我们的喜悦,并没有能持续多长的时间。当时,校长确实是同意了。他说我们家如果是住在用贺小学学区里的话,可能没问题。但过了不久,我们得到的消息却是"等一等"。这是学校教育委员会的决定。他们的理由是让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至今未有先例。 我走向接受普通教育的道路刚迈出几步,又不得不回到起点。我的父母一脸愁绪,一脸呆滞。校长已经谈到了入学后能不能吃面包。一般说来,入学的事已十拿九稳,没成想,教育委员会的答复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可是,父母并没有灰心丧气。这也许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非要把我送进这所学校不可。 看来只有与教育委员会重新协商了。教育委员会让我们"等一等"最大的理由,恐怕是不知道我到底能生活自理到何种程度,能否与其他孩子那样学习。这也难怪,我能写字,而且写得并不逊色于正常孩子。可谁能想像得到一个胳膊只有十几厘米长的残疾儿能写出一手好字呢?教育委员会的人也许有些疑惑,有种种顾虑,如果能让他们消除疑惑和顾虑,他们也许就会同意我入学了。我的父母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 父母前去找教育委员会的人进一步交涉。委员会的人果真是对我的能力表示怀疑。母亲便把我带来,口气中带着一种骄傲:"真的,这孩子什么也会做。" 我明白现在到了决定我命运的时候了。我心中有了一种冲动,一种炫耀的冲动。我侧头把铅笔夹在脸和残臂之间,一笔一划地写字;我把盘子中的刀叉交叉起来,利用杠杆的原理,靠残臂的平衡用力,从盘子中吃饭;我把剪刀的一边衔在口中,用残臂捧住另一边,轻轻摇动着头部剪纸;我坐在地上身体呈L型,用臀部和残腿的交互动作,自己来一步挪动…… 我每做一个动作,就会听到声声惊叹。我知道我完全把教育委员会的人征服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似乎忘记了一切、用一句俗语来说的话,就是这些人好像被狐狸精迷住了。他们的面前是一个无手无足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色地做了一件又一件事…… 就这样,凭着父母的一股充满无限爱意的韧劲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终于得到了用贺小学的入学许可。尽管这样,还是有条件的。普通的小学生早晨高高兴兴地从家里出来到学校后上课学习,与小朋友玩耍到傍晚放学回家,平时他们就是这样度过一天的。可是我却不同,早晨从家里出来后面必须有大人保护;不管上课还是课间休息,总得有大人看护;放学后还得陪我回家。我的一天内,必须随时由人保护,这就是允许我入学的条件。我的保护者,理所当然是我的父母,这要给他们造成多么大的负担啊!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一点儿顾虑,而且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只要我能够接受普通教育,再苛刻的条件他们也能接受。 校长和许许多多满怀善意的人,帮助我打开了走进普通小学的大门。我要知恩图报。我知道,我报答这些好心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热爱我的学校生活"。第三章 高木老师不要帮忙 看了入学典礼上的同学合影,我的心头就情不自禁地掠过一丝苦笑。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女孩子,她使劲地向后仰着身子,脸上的肌肉很不自然地痉挛着。我非常明白她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而我呢,则是满面笑容。这张照片说明了一切。对于学校生活能习惯吗?我知道我会让父母担忧,但我努力装出一副用不着别人担忧的笑容。但果真能这样吗?我明自由于我的存在周围的人无不感到慌乱和麻烦。 其中也有我的老师,尤其感到苦恼的是高木老师。高木老师是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班主任。学校老师给高木老师起了一个绰号,叫"爷爷老师",意思是说他是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长的老师。听说,学校委员会决定接收我入学后,高木老师第一个报名要让我到他的班上来。高本老师尽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从未教过像我这样的无手无足的学生。他与我无论做什么,对于他来说都是"第一次"。我觉得,我让高木老师感到苦恼的首先是班里的同学见到我的反应。 "他为什么没有手?" "他为什么乘坐轮椅?" 有的同学还小心翼翼地过来触摸我的残臂。高木老师不知如何回答学生的疑问,我发现他的脸上竟冒出丝丝汗水。这类问题难住了高木老师,对于我来说却早就习以为常。我知道,这类问题的答案是我与班里的同学成为朋友的桥梁。"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生过一场病……"我总是这样向同学们反复说明。 就这样,我化解了同学们对于我的迷惑。过了一段时期,班里再也没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手和脚了,高木老师也感到松了一口气,但谁也没想到由这件事又引出了另外的问题。 高木老师是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的老师,自己的班里有了我这样一位残疾学生,该怎么办?他认为如果别的同学时时处处帮助我,对我并没有好处。他从一开始就这样认为。但他又不明确地对我和同学们讲,而是把这种意识压抑在心底,因为同学们的所作所为……对一位同学的帮助……本质上是一种美好的行为。高木老师不能干涉同学们帮助我,但他又实在担心随着同学们对于我的恐惧感渐渐消失,前来帮助我的同学会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她们与生俱来的喜欢体贴照料他人的天性,会让我失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于他人。 高木老师非常苦恼。他想:大家都来帮助乙武,在理解乙武的同时班内会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好风气,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阻止同学们帮助乙武,如果强行阻止,说不定还会引起同学们的抗议。可是,如果同学们对乙武的任何事情都给予帮助的话,乙武会不会滋生一种不良的性格——"我等着不干,过一会儿就会有人来帮助我"的惰性呢? 高木老师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向全班同学摊牌:"对于乙武来说,他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干;他自己干不了的事,我们再去帮助他。"同学们听了高木老师的话,心里老大不高兴,小嘴噘得老高。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啊!但老师的话必须得听。"是……"同学们齐声回答。自此以后,主动前来帮助我的同学一个也没有了。 几天以后,让高木老师苦恼的事又发生了。班上的同学每人有一个橱柜,都放在教室的后面。橱柜里有"算术箱",存放尺子和小弹子什么的;还有"工具箱",存放糊糊、剪刀什么的。在上课时如果需要什么,随时可从橱柜中取。这样的事,我应该自己做。我的动作非常慢,老师说让取什么,同学们便一齐快捷地去取,我不能与同学们一起动作,要等到同学们回来以后才能动身。我必须用屁股和残肢一步一挪,在一条条腿之间挪动身体,如果与同学们一起簇拥着走,那是相当危险的事,我以为是一种近乎自杀的行为。我起身晚,而且到了橱柜前,打开箱子盖,从里边取工具,更是颇费周折,之后还要再盖上箱子盖。这一系列动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说得夸张一点儿,真比登天还难。 那一天,可以说我与工具箱进行的是一场殊死搏斗。要在以前,说不定哪位同学就会来帮我,可那一天没有人问我需要不需要帮助了。因为前一天高木老师刚对大家说了我能干的事尽量让我自己干。同学们看到我取工具的样子,尽管不忍心,但谁也不主动上前来帮忙。 课接着上,我仍然没能取出工具。我尽量探出身子,却怎么也取不出来,渐渐地鼻子发酸,我终于哭了起来。这是我上学以来的第一次流泪。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愧,更有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 高木老师听到我的哭声,大吃一惊,急忙跑过来安慰我: "怎么了?你自己不是已经打开箱子盖了吗?再加一把劲儿!" 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情安定了许多,同时又感到似乎受了莫大委屈,不由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高木老师终于明白我不能与别的同学一样快速而方便地取出工具。他在想。乙武这孩子接受了老师的吩咐,尽管知道自己要完成老师的吩咐是极为困难的,却没有任何不情愿。但他与别的孩子终究是不一样的,正常孩子能做的事,有些他是做不来的。而且,即使他能与别的孩子做同样的事,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别的孩子也不可能一直等着他。在这种时候,如果换一种方式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对他是会有好处的。 于是,高木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又专门为我设置了一个橱柜,加上原来的橱柜,工具箱和算术箱中的东西可以分别放到两个橱柜中了。这样一来,我就用不着一个一个地开箱盖了,可以直接从橱柜中取东西,既方便又快捷。 高木老师就是这样想了一招又一招,一直在为我能有正常学生那样的学校生活而操心挂念。摔下"王座" 刚入学的时候,我每天来到校园里,立刻就有小朋友围拢过来,好奇中带着友善,我感觉我是一个深受同学关注的人。因为我是一个没有手足的人,是他们迄今从未见过的残疾儿,而且还乘坐在轮椅上。不管怎么说,在校园里有人乘坐轮椅还真是一件稀罕事。特别是我乘坐的轮椅是一种新型的电动轮椅,我的手臂很短,操作轮椅的动作别人几乎注意不到。在小朋友们的眼中,这个轮椅好像是在自动地前进,转弯。于是他们便惊异、好奇,我也就成了"新闻人物"。 别的班和其他年级的孩子与我接触的机会不多,只在课间休息时间才能在一起。他们一旦发觉我来到了校园内,马上就跑过来,就像蚂蚁群发现了甜食。有的还一个劲儿地问:"你的手怎么了?"有的竟想乘坐到我的轮椅上玩玩。接着我同班的同学过来了,于是便出现一个美妙的场景:我同班的同学显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自以为他们知道的有关我的事情比别的班或其他年级的同学多,煞有介事地讲解说:"乙武啊,在他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我在学校里成了备受注目的人物。我的身影一出现,马上就聚来一圈又一圈的同学;我离开,同学们也必随我移动,呼呼啦啦,拥挤不堪。对于这种现象,我心中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我总是受到重视,处于人群的中心位置,作为一个孩子,心情怎么能不愉快呢?还有,我还把跟随在我身边的同学看成我的仆人一样,而我则自诩为"大王",又欢又闹。 但终于有一天我感到了一种危机,是一种行将从"大王宝座"上掉下来的危机。高木老师在那一天突然对我说:"从今天开始,没有老师的同意,你不能在学校里坐轮椅。"高木老师禁止我在学校里使用轮椅,是出于以下考虑: 首先,因为乘坐轮椅,我心中滋生出一种优越感。我坐在轮椅上,一些好事的同学则跟随在我的左右,相对于他们来说,我自然容易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高木老师对我说:"大家都跟在你的身后跑,其实不是羡慕你这个人,而是对电动轮椅感兴趣,你却洋洋自得,这怎么能行?"再说,"残疾儿"不能被特别看待。高木老师认为,我应该有普通孩子一样的心态,而从乘坐轮椅无端生出的优越感,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感觉。 另外,从体力上考虑,我也不能再乘坐轮椅了。小学生时代是成长发育期,虽然没有手和脚,但我也自有我的成长发育特征。如果在这一时期一直乘坐轮椅,身体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为了我的将来打算,高木老师认为我应该从小就注重身体的锻炼。 从这些方面考虑,在学校乘坐轮椅无论如何不是什么好事,对我的心理、生理的成长也不会有什么好作用。 高木老师的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于一种严厉的指令。不管怎么说,轮椅是我的代步工具。如果没有轮椅,我只能用两条残腿撑在地上,靠着屁股的挪动而行。如果那样,校园在我的眼中将变得无边无际,而且我的体力也有限,真是一种万分痛苦的事。 当然,对于高木老师强行阻止我在校园里乘坐轮椅,也有人表示反对。我不再乘坐轮椅,而是靠残腿和屁股在校园里行动后没几天,以女老师为中心,许多老师纷纷慨叹我可怜,但高木老师不为所动。寒冬或是盛夏,我在校园中的行动更引起老师们阵阵嘘嘘。屁股蹲在地上,两条残腿撑着地艰难挪动,我感觉我比任何人都更能痛切地感受到大地的冷热。 还有,每日例行的"早操"对我来说也成问题。"早操"结束后,同学们合着音乐的节拍回教室。男生行列本来我是排头,因为我走得慢,我们班总是落在后面。老师没办法,就指示后面的同学超过我。我的眼前,一条条轻快的腿交替晃过,不一会儿工夫,偌大的校园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种情况,让主张允许我可以在校园中使用轮椅的呼声更高了。 高木老师一如既往,对这种呼声充耳不闻。他说:"乙武现在看上去是怪可怜的,但有些事他必须自己做。这孩子将来要靠自己生存下去。将来是他自己的,他现在就要为将来做准备。这也是我的任务。" 高木老师的果决源于他对我的将来的期望。他的做法,现在看来完全是正确的。后来我入了初中、高中、大学,我所进的学校几乎都没有方便残疾人的设施,我靠了自己在小学时的磨练,一切都能对付。譬如上楼梯,我先把轮椅停在下面,然后从轮椅上下来,靠自己的手、足和屁股,上去,又下来,轻松自如,从不感到遇到了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当然,现在我的看似艰难却自如的行动,多亏了当年高木老师的严厉和果决。假如我从小学以来一直乘坐轮椅,那我可就真成了一刻也离不开轮椅的真正的残疾人了。那样一来,日常生活中的我该是一种什么样子,真是不难想像的。与今天的我相比,生活的范围肯定不同,心清上的愉悦程度也肯定不同。 高木老师对于我也只是一种意识上的严厉。记得他说过这样的话:"乙武认为我是严厉的老师,我并不介意。是的,我确实是想成为乙武心目中的严师,不过,这种意义上的严师,乙武会说:'能成为高木老师班里的学生是我的福气。'" "严师如慈父。"我一想起高木老师,就会想起这句话,而且会长时间地品味这句话中包含的深奥含义。第四章 乙武规则手的作用 班里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对我的特别关照越来越少,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再关心我,而是因为没有他们的关心,我也照样能快乐地学习。我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班里的一员。 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一个单元,讲手的作用。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手、手有什么用途。班内有一位没有手的学生,高木老师该怎么教这一单元呢?别的班的老师也不无担心地问高木老师:"打算怎么教?" 高木老师好像没有感到多么为难。他笑着说;"这有什么?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呗。我从来没想过要跳过这一单元不教。"高木老师的无所顾忌自有他的理由:"我每天与乙武在一起,从来没有感觉到他是一个四肢欠缺的残疾儿。我当时把他要到我的班里来,就是因为我认为他能成为班里38位同学中的普通一员。"他又接着说,"如果班里的同学和乙武自己都把他当成残疾人看待,在教这一单元的时候,恐怕我才真的会有所顾忌呢。" 在这一单元的最后,高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手的用途"四个字,然后让同学们写出自己今天用手做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写"刷牙",有的写"写字",而我则写了"爬椅子"。 本来,椅子都是坐上去的,而且在坐椅子时也根本用不着手的动作。可是,我要坐椅子,则必须用手。首先我必须用两只残臂紧紧搂住椅背,然后弓腰爬到椅面上,再转动身体坐好。所以当老师要求写出手的用途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爬椅子"。 我写了用手爬椅子,没有一位同学嘲笑我。大家都说:"确实是这样。每次上课前,乙武都是用手帮助身体坐到椅子上。" 真的如高木老师所想的一样,在学习"手的作用"这一单元时,班上从未出现过使我难堪的场面。这也许就是高木老师可以正常讲授这一单元的根据。以"牙"还牙 在幼儿园时,我是一个"孩子王",装腔作势,任性而狂妄。上了小学我仍然显出趾高气扬的气派,与小朋友吵架的事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是用嘴吵架,但有时也会发展成为打架。 "乙武坏!你道歉!" "不对!是你坏!你才应该道歉!" "什么?后悔了吗?你到上面试试?" 对方站到高高的桌子上,向我做出让人讨厌的鬼脸:他欺我上不了课桌。看到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怒从心头起,不顾一切滚到课桌旁,身体使劲撞向课桌,把课桌撞翻。对方掉下课桌。还没等他站稳,我又重重地撞向他的身体。 "危险!你在干什么?" 对方恼羞成怒,爬起身猛地朝我扑来,向我连击几拳。我因为太矮,用臂怎么也打不到对方。对方不光用拳打,还用脚踢,我无论如何也不是对手。在干架中,不一会儿我就精疲力竭。但我决不会忍气吞声,因为我的逞强好胜的性格不允许我甘拜下风。 于是,我要反击。我瞅准对方击打我的空当儿,一下子抱住他的腿,然后张嘴就咬。对方发出一声痛苦的尖叫,拼命挣脱,但我死死咬住不放。 "哎哟……痛死我了!" 我用尽全力咬啮对方。我在复仇,于是用力更猛,不计一切后果,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咬!因为我在日常生活中常以口代手,下颌的力量格外大,所以我要咬人,很轻易地就会让对方身体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可以想像,对方肯定感到非常的疼痛。 我从不计较我的对手的强弱,只要他冒犯了我,我就会以"牙"还牙。我知道没有一个少年不打架,对于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我少年乙武正磨牙以待!一起玩儿 残疾人在回首学校生活时,多数会认为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课间休息时间。如果是普通孩子,只要不是那些一天到晚都在学习的"书虫",不管是谁,若问他最喜欢什么时候,差不多都会说是课间休息时间。但是残疾学生正好相反,认为课间休息时间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光。为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原因: 上课的时候,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听讲,50分钟转瞬即逝,但下了课,同学们欢欢喜喜地跑跳、做游戏,自己因为活动不便。不能加入到朋友中间,此时心头就会倏忽生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而且还感到阵阵烦躁:这个课间休息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啊?总在盼望课间休息快点结束。 但我与他们不同。我决不认为课间休息时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我不但不讨厌这段时间,而且与正常孩子一样喜欢这段时间,盼望这段时间。我这样说,有人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这孩子究竟盼望什么呢?这孩子在课间休息时间究竟能玩什么呢? 我什么也玩儿。我玩棒球、玩足球、玩投球……总之,与正常孩子一样,他们能玩什么,我就能玩什么。"你这样的身体状况,怎么玩足球?怎么玩棒球?"人们也许会大惑不解。当然,我玩球的方法自然不会与正常孩子玩球的方法完全一样,可是,我确实是在玩。不能以为游戏只有一种规则,我玩球的时候,有适合我的特别规则,这种规则就叫"乙武规则"。这是同学们为了能让我与他们一起玩儿想出来的妙招。 在球类中,我最喜欢的是棒球。我把球棒夹在腋下,让身体旋转,不是抡击球棒,是抡我自己。这样,我就可以把投球手投来的球击回去。"乙武规则"是:轮到我击球的时候,我摆好姿势,准备击球,在我的对面一侧的击球员区有另一伙伴站着,等我一旦击中投来的球,他马上代我跑向一垒。 还有这样的规则:我击中了球,球快速飞向"内野"后方,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大飞球。 "乙武,了不起啊!你这一击是个本垒打啊。" "是啊,确实如此。这一击就是乙武的本垒打啊。" "是这样,是这样。" "一般人把球打过外野,叫本垒打;乙武把球打过内野,也是本垒打。" 就这样,一旦我上场,大家就在内野和外野分界处划上一条线。当然这并不是"甲子园球场"的幸运地带的标识,它只是"乙武棒球规则"标识。 在做其他游戏的时候,同学们也为我想出各种各样的适合我的规则。譬如踢足球,射人一球就得一分,这是谁也知道的足球比赛规则,可是…… "哎,这么办吧。如果乙武射进一球,就得三分。" 就这样,"乙武足球规则"又诞生了。三分,对于一场足球比赛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伙伴们带球攻到对方门前,对方守门员跳起扑球,早就等在球门一旁的我,突然接到伙伴们的传球,抬腿射门,球应声人网。"三分!"伙伴们兴奋不已,又蹦又跳。 最没道理的规则是"乙武投球规则"。这一规则规定,球传到我的手上以后,对方的人必须跑到离我三米以内的半径中来。这一距离,可以让我极有威力地把球投出去,使对方的人摔不及防。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基本上有一半的概率把球准确地击到他们身上。 我在内野可以把球迅速投出,可是有时我会在外野。为了游戏不至于中断,当我在外野时,我把球投向对方,立即会有一个伙伴代我跑向内野。这也是"乙武投球规则"。 这一系列特殊的游戏规则,并不完全是大家以为我是一个残疾儿,感到我可怜,为了让我有机会和他们一起玩儿才想出来的。他们认为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可以与他们吵架,当然也能与他们一起游戏,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也是这样认为。第五章 喜欢体育课在爬梯上练单杠 高木老师曾问我最喜欢的课是什么,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体育。"我的回答令高木老师大吃一惊。可我知道我没有说谎,我确确实实是这么想的。 我与父母之间也有过这样的对话: "爸爸、妈妈,如果我能生出手脚,要让我任选其一,你们说我是希望要手还是要脚?" 父亲笑答:"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呢?" 我脱口而出:"脚!" 母亲一脸困惑的神情:"为什么呢?如果有了手,不是可以把自己身边的事做好吗?……" "做好身边的事大概不太困难吧。不过,如果有了脚的话,就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踢足球了。" 身边的事可以由同学们帮助我做,所以我一直没有感到没有手有什么不方便。尽管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念头,但在当时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没有脚就不能跑,就不能跳,就不能参加体育活动,这却是外人不能替代我做的。 我想上体育课,我想参加所有的体育活动,这令高木老师颇感苦恼:让乙武参加什么体育活动好呢?最令高木老师苦恼的是我有参加所有体育活动的热情。有这种热情当然是好的,他不能给我泼冷水,但每项体育活动确实都有我做不了的动作,要在这种时候不至于让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听说这种顾虑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困扰着高木老师,但我哪能顾得到?我一门心思地决心向任何体育项目挑战。 第一次上体育课是做体操。我与同学们排好队列。我发现高木老师一直在盯着我看,他也许在观察我怎么做。合着音乐的节拍,我与同学们一起动作起来。我挥动短短的残臂,身体一耸一耸向上跳跃,笨拙极了。高木老师看着我,面带微笑对我说:"好,就这样。你没有必要把动作做得与大家完全一样,只要尽最大努力就行了。"我知道,高木老师是在鼓励我。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体育课上我什么也学。正如高木老师所说,我不可能与同学们一样,但我一定要真实地做动作。譬如跑步,同学们要绕跑道跑两圈,我也要跑,于是高木老师只让我跑到前面不远处的水龙头那儿就可以折回。再比如跳高,我也要跳,同学们要从横杆上越过,而我从横杆下钻过就行。在体育课上,我最不愿意呆在一旁观看,同学们都生龙活虎地跑跳,而我却无所事事,这怎么能行呢?只要让我参与到同学们中间来,比什么都令我高兴。 在体育课上,高木老师总是指导我怎么做动作、活动到什么程度为止,但有时我也自己想主意。譬如练习单杠。不光高木老师,连我自己也觉得我不可能做单杠动作,于是很自然地,在同学们练习单杠的时候,我会到另一边的爬梯处活动。我一边观看单杠那边同学们拼搏争先的热烈场面,嘴里还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助威,一边在爬梯处爬上爬下。这时,我突然像醒悟了一样,心头掠过一丝喜悦: "爬梯最下一层的铁杠,不正好是我的单杠吗?" 我用两只残臂夹住铁杠,"嘿"地一声用力,身体离开地面荡悠起来。再看单杠那边的同学,他们垂挂在单杠下,身体大幅度地前后摆动,一下又一下,姿势漂亮有力。我一阵冲动,体内似乎突然聚集了无穷力量,也学着同学们的样子,先用腿蹬住地面,然后身体顺势向前荡出,再反方向重复动作,前后摆动。如此反反复复地练习,我终于也能与同学们一样将身体前后摆动起来。爬梯在我的眼中,早已变成了单杠。跳啊跳 进入一月份,就该上跳绳课了。与此同时,高木老师也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乙武该怎么跳呢?我对体育课一直非常喜欢,可现在,一到上体育课的时间,我就满腹忧郁,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同学们相约着"走啊,跳绳去。",欢欢喜喜地跑出教室,可我最怕听到"跳绳"两个字。这说起来也挺有趣的。 一天,高木老师让两位同学一人握住跳绳的一端,让我站到中间,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准备好了吗?就像上体操课那样跳。"我跳起来,落地,又跳,反复了好几次,怎么也不行。高木老师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想到如按一定节奏跳跃,也许能行,便对我说:"听我的口令,我说'跳',你就跳。"我就随着高木老师的口令跳起来,一下,两下……跳绳竟从我的腿下摆过去了。我与其说是跳,不如说是浮起来。就在那一瞬间,我有了一种轻快的感觉。这时,高木老师又对我充满了信心:"好啊!乙武干得好!就这样连续跳,跳、跳、跳……就按这个节奏跳!"我嘴里一边有节奏地喊着"跳",一边随着这个节奏用力浮起身体,这次竟连续跳过三四次跳绳。 可是,对于我来说,跳绳这项运动终究是有限度的。我要用短短的腿和胳膊撑起全身离地,所以需要相当的体力。高木老师有时问我累不累,尽管我摇头表示不累,但一到结束的时候,我立刻就会软瘫在地上。 一天,我对高木老师说:"老师,我能连续跳23次了。" "是吗?"高木老师有点不相信,"你是怎么练习的?" "我和阿宫一起练的。老师,我跳给你看。" 我们准备好跳绳,我和阿宫相向而立。"预备——开始!"随着口令,跳绳被抡动起来…… 阿宫是个好陪练。跳绳讲究节奏,更讲究两人对这一节奏领悟的默契。本来我可以跳过去,但如果对方抡绳的节奏快了或慢了,都会导致失败。所以,我找阿宫陪我练习,是因为阿官的运动神经特别发达。 "跳、跳、跳……"连续跳了好几次,我和阿宫都有点气喘吁吁了。 "了不起啊!你们两人应该经常练习。你们再加把劲儿,争取跳到30次。"高木老师鼓励我们说。 我们互相鼓劲,跳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接着再跳,再休息一会儿……就这样有张有弛地练习,我与阿宫都感到一种配合默契的乐趣。 34次。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练习跳绳的最高记录。 "走,我们再去跳给老师看。" 我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阿官也感到了一种自豪。 我们把高木老师请了来,郑重其事地向他表演跳绳…… 高木老师抑制不住喜悦,面带微笑对我说:"很好,实在了不起!" 我在阿宫的帮助下,学会了跳绳,而且能连续跳二三十次,我感到万分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会跳绳的正常孩子的喜悦高出几十倍。目标:箱根! 体育课上,高木老师在教跳绳的同时,又开始教马拉松了。我们跑马拉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跑。高木老师制作了一幅地图,地图上标示出东京、箱根,两地之间有若干站,我们沿校园每跑一周,就涂掉一站距离。高木老师不光在郊游和开运动会的时候,就是在我们每做一件事之前,他都要考虑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让乙武也能参加呢?"这次跑马拉松也是一样。他整整思考了三天,最后向全班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议案: "同学们,我们大家沿校园每跑一周涂掉一站距离。乙武呢,我建议,他每跑一周可以涂掉四站距离。大家说怎么样?" "同意——"大家一起表示赞同。 "乙武,加油啊!"高木老师向我使劲挥了一下手臂。 "行!我每天早晨坚持跑。" 我沿校园每跑一周,可以涂掉四站距离,这又是高木老师为我特意制定的规则。我理解高木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样一来,我就能和大家在地图上齐头并进了。 我从第二天起就向着"箱根"奔跑。早晨,我到学校的时间越来越早,这样可以使跑步的时间更多一些。每天早晨我都是一边做上学的准备,一边催母亲行动快点儿。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也一个劲儿地催促母亲:"快!快!" 我坚持和同学们一起跑,高木老师却不免生出一种担心。平常我对危险格外敏感,从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在炎热的夏天,不管喉咙多么干,如果饮水处拥挤不堪的话,我会强忍干渴,不敢靠近。 可是,跑马拉松,我要和同学们跑一样的跑道。我是靠屁股、残腿来跑,因为低矮,目标不大,从后面跑过来的同学很难发现我。尤其是那些一边跑一边说话的同学,更不会注意到我。高年级的同学个子高,步子快,对我也不太注意。他们稍一疏忽,就会踢到我。这正是高木老师担心的事。 可是,高木老师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没有腿的人也在跑道上跑,确实容易出事故,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注意到了这一点。一天早上,我正在跑着,突然感觉旁边一直有人。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六年级的大哥哥。他们依次先按自己的速度跑,跑完后又回到我身边组成队列保护着我跑。为了防止我被同学误踢,他们在我的前后左右形成屏障,使我的安全得到了完全保障。 这一时期是隆冬季节,有时会下大雪。雪渐渐融化,跑道上有些地方会有雪水。如遇到雪水,就有大哥哥抱着我跳过去。这些大哥哥是我的"跑步护卫"。大哥哥这样帮助我、保护我,高木老师也感到很高兴。 就这样,有高木老师的关怀,有同学们的帮助,还有高年级同学的关照,我对体育课不但不再感到顾虑,反而充满了企盼。 高木老师也曾担心我跑一圈就涂掉四站路,那些不擅长跑步的孩子也许会有意见,但事实上提意见的孩子一个也没有。我与同学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整整一个年头,他们已完全理解我了,而且都知道,只要给我一点儿特殊条件,我就能与他们一起做任何事情。 我的同学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是高木老师教给他们的,但我认为,首先为我推出"乙武规则"的正是他们自己。第六章 饭团子的滋味耍滑头 我们一年中要进行两次远游,对此,我总是满怀期待,盼望着远游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当然,与同学们外出远游,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愉悦身心,但这只是一方面,更令我心驰神往、激动不已的是我们可以乘坐电车。 平常,一家人外出,多乘坐自家的小轿车,在我的记忆中,我乘坐电车的次数不多。因此,与老师和同学们外出远游,而且能乘坐电车,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在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也常外出游玩,但只是去附近的公园或动物园,因为路程不远,我就乘轮椅与同学们一起去。到了高年级,外出的路程和外出的目的就完全不同于以前了。例如这次我们四年级学生的外出,就完全可以称作远游,而且是去登山。 远游去登山,这是我们升入四年级后不久即举行的一次集体活动。登山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我还听说这次要登的山是一座连大人们都感到险要的高山。高木老师宣布了这一消息后,我就听到一些对我乘坐轮椅登山表示担心的议论。我什么活动也想参加,但这一回恐怕不行了。我去找高木老师,想放弃这次活动,可是高木老师没有同意。 "去吧。只要跟同学们一起去,总会有办法的。万一不行,同学们也不会丢下你不管。" 高木老师尽管这样说了,但等到他到我们要登的那座山去实地察看的时候,便知道事情并不像他原先所想的那么简单。这确实是一座相当险要的山。高木老师原先不同意我放弃这次机会,自有他的考虑。他以为只要用一辆可以折叠的轻便轮椅代替电动轮椅让我乘坐,同学们轮流推着就可以把我推到山顶,但现在看来,那座山的险要程度恐怕不允许这样做。尽管如此,高木老师仍未失去信心。他指着一段山路对同行的老师说:"看来,这段路不可能推着轮椅通过。不过,前面也许能行。"高木老师尽管心里没有把握,但一直不想放弃初衷。 所谓实地察看,就是要事先确认厕所位置、休息场所,还有集合场地等,可是高木老师的这次察看又多了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确认我登上山顶的可能性。不知什么时候,别的班的老师也参与进来,向高木老师出谋划策,他们都在考虑怎么样才能把我带到山顶。四班的老师是一个年轻力壮的男老师,他对高木老师说:"实在不行,我就背着他。请不必担心,一定带他来。" 全年级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为我登山的事出主意、想办法。 第二周,我们班召开了一次班会,主题就是:"乙武怎么办?"这真是一次奇特的班会。 高木老师说:"这次远游,我们是去攀登位于神奈川县境内的弘法山。同学们对攀登这座山有没有信心?" 学生们齐声回答:"有信心!" "上周我和别的班的老师一起去弘法山察看过,那是一座险要的山。同学们怕不怕?" "不怕!"同学们的声音坚定有力。 高木老师接着问:"乙武怎么办?他必须乘坐轮椅。前几天,他妈妈找到我说,这次登山乙武就不去了。同学们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忿忿不平:"乙武耍滑头!" 出人意料的回答。就连高木老师也没想到同学们会这样回答他的问话,脸上呈现出惊讶的神色。 这时,有位同学高喊:"那么险的山,大家都去登,乙武为什么不去?这不是耍滑头吗?" 同学们纷纷呼应:"就是!就是!" 如果决定让我去,同学们就会不计劳苦把我送至山顶。他们也确实是想抬着我登山。 但是,这毕竟是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他们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当老师问他们如果我不去,他们怎么想时,他们脱口而出的竟是"乙武耍滑头"。我完全明白他们的意思。我对于他们来说,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要在他们去干一件事时临阵脱逃,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理解的。 我不会临阵脱逃。我要向弘法山发起挑战。默契配合 天公不作美,原定外出远游的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雨从早晨就开始下,电闪雷鸣,天地间一片混饨,真是少见的倾盆大雨。没办法,只好改期到第二天出发。因为今天的大雨,第二天即使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估计山道仍会泥泞不堪。 因为这场雨,我还失去了一位力气大的陪伴。通常学校组织远游,一般是母亲陪我同行;但这次是去登山,得让力气大的父亲陪同。那天,父亲专门向公司请了假,但因大雨,我们未能成行,父亲白白在家待了一天。远游改期到第二天,可父亲按原计划要出差到长崎,而且不能不去。这一系列变故让我焦虑不安。 那天的雨整整下了一个上午。快到中午的时候,雨停了,一会儿工夫,天空也变得晴朗起来。我实在恨死了这场雨。 第二天,天气真的很好。我们按时出发,顺利到达弘法山下。 弘法山巍然耸立,站在山脚下,抬眼向山顶望去,只觉一种骇人的力量从山体透出,似要与攀登它的人较量一番。高木老师虽决定把我带来,但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能把我带至山顶的把握。我也明白,靠我的轮椅无论如何也是登不上这座山的。我内心充满忧郁,以为自己成了实实在在的累赘。这么想着,再看这座山,刚才感受到的那种威慑力量似乎更强大了。 不管怎样,还是要攀登。刚走了五分钟,道路开始倾斜,再走,又变得狭窄,而且倾斜度更大,竟成了个陡坡。因为昨天的雨,陡坡上还留有一洼一洼的水。我坐在轮椅上,被推着上坡,轮胎有时陷在泥水中,前进不得,高木老师和同学们就只好把前轮抬起来,随着指挥者的口令,一起用力,好不容易才能通过泥泞地段。感激之余,我仔细一看,连教务主任也前来增援了。 从开始攀登到现在,我一直被同学们照顾着。但我仍在怀疑我最终能登上山顶、我从未登过山,看到前面一眼望不到头的陡坡,我真的感到很紧张,心头掠过一阵阵恐惧的寒意。 终于登上了陡坡。继续前行,山顶尽管起伏不定,但与刚才经过的陡坡相比,显然平坦多了。高木老师年纪大了,体力有限,在这段路上,他不再为我推轮椅,而让同学们推着我走。他是想休息休息,恢复一下体力,准备迎战下一个陡坡。 四年级学生中也该有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了,我们班就有两位"大力士":一位是大助,一位是阿新。可是,他俩尽管看上去像壮小伙儿,但仍不过是十来岁的孩子。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他们推着我前行。轮椅在山路上时时遇到障碍,有时陷入泥中,只好把轮椅的前轮抬起来。山路上石子遍布,树枝纵横,有时卡住轮子,就应立即清除。清除卡住轮子的石子和树枝的工作由一位身体灵活的同学担当,他的动作准确而快捷。 大助和阿新在后面推,阿宫在右边,高行在左边控制轮椅方向。轮椅一旦陷住或卡住,他们就一起用力抬离原地。大助和阿新用力最大,气喘吁吁。如遇陡坡,高木老师和教务主任就把他们换下来,往往是一口气就推上陡坡。他们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 大家汗流侠背,脸部因用力过猛而涨得通红。道路泥泞,大家的裤腿上全是泥水。目睹大家的神态,决不是可用"拼尽全力"就可以形容的。 我的胸中充满了感激和不安。我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我又觉得对不起我的老师和同学。我什么也不能做,而我的老师和同学却无时无刻不在帮我去做我不能做的一切,我真想向他们表示我的谢意,但我又不知该怎样表达我的这种心情。我真想从轮椅上跳下来,和大家一起在后面推。我恨我自己,就连这样的意愿也不能实现。我只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快点到达山顶吧! 到达山顶的路还很远,似乎再有三天也到不了。但,没过多久,前面渐渐现出光亮,大家不由得加快脚步。坚持,再坚持……终于登上山顶了,眼前顿觉无限开阔。我们战胜了弘法山! "成功了——" "老师,快看!" "啊!" 到处响起欢呼声。有的同学躺在地上,身体成"大"字形,脸上的疲惫消失了,代之以胜利者的笑意。还有的举起水壶,一口气把水壶里的水全部喝干。"成功了!乙武——"大家围拢过来,与我握手。山顶上所有的人都充满喜悦。 我握着同学们的手,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我本应该向他们说:"辛苦了!谢谢!"但我已累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我终于体会到了精疲力竭是一种什么滋味。可是,我一直在轮椅上,为什么还这么累呢?肯定我在轮椅上也用力了,而且是用尽了全力。因为我的心情与大家是一样的。 如果有人间我到目前为止感觉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我肯定会回答说:"在弘法山顶吃的饭团子。"第七章 背上的“V”形记号第二次恶梦 体育课上换衣服的时候,或者外出住旅馆的时候,同学们看到我的后背,总会不由得发出声声惊叹。在我的背上,分别从左右肩膀到腰的中心部位有两条手术后愈合的疤痕。如果整个的背部可比喻为一张画布的话,那疤痕就像用画笔画上的一个像"V"字形的图案。这个"V"字形图案,透出一种逼人心魄的痛感,让人心有余悸。 我第一次做手术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般说来,人的骨骼的生长速度要比肌肉的生长速度快。我的手臂只有上半截,如任其自然生长,臂骨就会刺破断面的肌肉。记得当时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手臂的断面部分经常红肿甚至化脓,于是决定进行手术。 这个手术,需要取出腰骨,在手臂断面打一个楔子,以阻止臂骨的生长。当时做这个手术的时候,我还很小,几乎没有记忆,父母却记忆犹新。据他们讲,当时我被推进手术室,他们的心就像在滴血。他们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面,直到手术结束。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个时候时间就像停止了一样,那么漫长。接着,是好几个月的住院治疗,我的手臂上打着石膏,不敢过分活动。他们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像这样的手术再也不要有第二次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当我念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手臂的断面又发生了变异,先是红肿,肿得像土豆那样,圆鼓鼓的,渐渐地,断面正中又开始凸起。起初,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可是没过多久,我就不得不重视了,因为我感到了一阵一阵的剧烈的刺痛。 那种疼痛,在我的记忆中还从未感受到过。父母陪我去了医院,拍了x光片,结果发现是臂骨刺破了断面的肌肉。据医生讲,在快速发育期,骨头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疼痛日甚一日。在换衣服的时候,残臂断面一接触西服袖口,我马上就感到一阵剧痛。上体育课,我也不敢换运动服了。后来竟发展到连体育课也上不成了。可我是多么地喜欢体育课啊! 可是,我不光上不成体育课,甚至在课余时间也不能随意活动了,更别说可以玩投球什么的了。穿西服都感到剧烈的疼痛,玩球怎么能行呢?后来慢慢地发展到连跑也不能行了。我的所谓跑,实际上就是一种屁股快速起落的全身运动。每次屁股落地的时候,体内就像刺人一根长针一样,钻心地疼痛。 就这样,本来喜欢运动的我,竟然什么也做不成了。我痛苦,我孤寂,而且恐惧。终于,手臂断面化脓了,于是决定再次手术。这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暑假中的事。手术之日 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因为我没有手脚,医院方面也颇感困惑。首先是全身麻醉。我的身体太小,不可能施以与普通人同样的药量.麻醉时的用药量即使出现一丁点儿误差,也会引起重大事故。麻醉师不敢懈怠,精心计算数据,着实费尽思虑。其次是采血和打点滴。如果是普通人,手腕部位的血管最易扎人针头,但我没有手腕。医生站在我的病床前,眼睛盯着我,双手抱臂在想办法。 "测脉的时候可以把手放在额头上啊……" 医生终于想出一个高招。听了他的话,我吓了一跳,当时的脸色肯定变得铁青。 这就是说,医生要在我的额头上采血、打点滴了。我感觉一根长长的针在我眼前一晃,额头上马上一阵剧痛。就这样,连续采了好几次血,打了好几天点滴,我怎么也适应不了,难受极了,当时真想一死了之。 住进医院的第五天,迎来了手术的日子。那时正值酷暑,而我却一点儿也没有炎热的感觉。手术前的几个小时,我被换上手术服,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啊,快了——"这时,我只感到一种无名的恐慌,一阵一阵鼓胀着胸膛。 这次的手术与上一次不同,要先从我的背上取一块肌肉,然后再包到残臂的断面上,是肌肉移植手术。脊背上的肌肉生长速度相对来说要比胳膊上的长得快,可以不落后于臂骨的生长。医生决定进行这种手术,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我被抬到手术车上。手术车由护士推出病房。在与父母分别的一瞬间,我的双眼潮湿了,我想哭,但又觉得不好,就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现在想来,当时在那个时候,我竟能想到流泪不好,也实在了不起。手术车被推出病房后,我听到关门的声音,几乎与此同时,一行泪水哗地流下来。尽管我在使劲忍着,但毕竟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我怕啊! 看到我在流泪,护士轻轻问我:"害怕手术吗?" 我点点头。 "别害怕。到了手术室以后,马上就会给你打麻药。手术中,你会一直处于麻醉状态,你不会感觉到疼痛。" 进人手术室后,果真如护士所说,首先给我麻醉。我感觉世界在缓缓旋转,并渐渐离我远去,或者说是一种被什么东西吸进去的感觉,总之意识混饨了。但不知为什么,我竟还能听清医生和护士的交谈: "先生的孩子,今年多大了?" "嗅,我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 "已经那么大了!叫什么名字?" "龙太郎。最近他经常发牢骚,说自己名字的笔画太多,做作业写名字的时候太费事……" 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比预定的时间要长。 手术很成功。忧郁的日子 我住的这所医院是24小时护理制,探视时间是下午3点至7点,即使我做手术的那一天,也不例外。一到7点,护士就对我父母说:"下面由我来护理,请你们回去吧。" 手术后的当天,我的意识还朦朦胧胧俄陇的,什么也感觉不到。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慢慢地我感到一种可怕的孤独向我袭来。每天快要到7点的时候,父母亲总要说:"好吧,我们要回去了。"这时候我就拉住母亲的手说:"还有一分钟呢。"父母终于不得不离开我,我泪眼朦胧地望着母亲的背影,真想伸手拽住她的衣服。 我感到寂寞、孤独,当然有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原因,但最大原因是我与病友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不会没人理你,也不会有人欺负你,因为这儿是医院。病员们住院、出院非常频繁,我刚刚与他们结识,他们就出院了。我住的病房是整形外科,因骨折住院的孩子特别多,他们治愈快,出院也快。在这样的环境中,像我这样长期住院的人想交上朋友,实在不容易。 再者,我还是一个残疾儿。不能说残疾儿就不好找朋友,但与我同龄的小病员一开始见到我,一定会大吃一惊,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如果多一些时间,和在学校里一样,他们一旦习惯了我,就可能产生与我结交的自信,但可惜的是相处的时间太短,结果,在还未成为朋友之前,他们就出院了。 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到特别伤心。这就是医院的一条规定。因为害怕住院区内喧哗,医院不允许14岁以下的儿童探视病人。我听说我的同学都想来医院看我,但因为有这一条规定,他们的愿望实现不了。我把与同学们的玩耍嬉闹作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作为生命中快乐的源泉,但现在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见不到任何一位同学的面,就好像我一个人被丢在了沙漠中,不光是孤独,还有恐惧。 在这种孤独和恐惧的煎熬中,我精神萎靡,一厥不振。一天,护士看到我无精打采的样子,就与我说话。住院这么长时间里,我与人说话的机会太少太少。那一天我与护士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什么都说,手术的事,学校里的事,住院的事,我喜欢卡通的事,还有我感到孤独的事…… 那位护士自始至终一直在微笑着听我说话。当我说完后,她伸过手来轻轻放到我的肩上,我骤然感到了一种温暖,那是一种久违了的甜蜜感觉。这种感觉从我的肩膀传遍全身。我深深体味着这种感觉,渐渐地心神安定下来,心中原本绷紧得像一条丝弦一样的东西,突然断裂。这时,我一直强忍着的泪水哗地流了下来,我先是吸泣,接着便嚎陶大哭起来。 "我想快点回家……" 哪怕是些许的关怀,当时的我也能痛切地体悟到。和蔼、温柔就是温暖。以前,我总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但感激之情是那么地淡漠。今天的感受,对于我也许是一剂良药。 母亲把我的情形告诉了高木老师。高木老师心急如焚,他在班上向同学们建议:"大家给住院的乙武写信吧。" 但同学们的回答完全出乎高木老师的预料。 "老师,我的笔记本正在同学们中间传着呢。我想让同学们每人画一幅画,然后把笔记本送给乙武。" "我们正在折纸鹤。我们要送给乙武一千只纸鹤。" "我昨天到乙武家里去了。我送去了点心。我想让乙武在医院里吃。" 这是同学们的一片心啊!正是靠了这种真情,我才顺利度过了最后的住院生活。 手术后,两个月过去了。取下了石膏,又抽了线。在盥洗室里,我战战兢兢地从镜子中看我的后背。从肩膀经助下,直到腰部中心,后背像用剪刀剪开了一样,留下一条长长的疤痕。 父亲说:"到寒假的时候,还要在右肩背再做一次同样的手术,也会留下这样一条疤痕。乙武,到那时,你的后背上就是一个'V'字了,胜利的'V'。" 这是一条疤痕,但不知为什么,我突然觉得它像一条系着勋章的绶带。第八章 乙洋印刷冈老师 升入五年级,我的班主任换成了冈老师。冈老师二十来岁,学生时代曾是美式足球运动员,身高一米八零,腰宽体胖。当年登弘法山的时候,他曾对高木老师说:"请让乙武一起来吧,实在不行,我就背着他。"所以我对冈老师的印象极好。他与同学们在年龄上相差不大,相互间能够很好地沟通理解,因此受到同学们的一致爱戴。 实际上,我刚入用贺小学的时候,冈老师就是我的两位班主任候选人之一。当时的冈老师,刚刚当老师不久,校长认为,做乙武这样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的班主任,冈老师毕竟还嫌年轻了一点儿,于是决定让高木老师做我的班主任。四年过去了,高木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冈老师作为我入学时的班主任候选人,这次继任高木老师成了我的新班主任,我与冈老师之间结成了最直接的师生关系。 新换了班主任,我多少感到有些紧张。这种感觉是从一次大扫除开始的。那一次,我像以前一样,用两条残腿夹住抹布,干擦地板。两条残臂夹不住抹布,我不能擦拭墙壁和课桌。我只能擦地板,而且是干擦,因为我不能把抹布湿水,否则我的腿和屁股就会湿透。冈老师是第一次看到我擦地板的样子。 "乙武,我有话对你说。请跟我来一下。" 冈老师让我跟他到办公室去。 "冈老师为什么突然对我生气了?"我大惑不解,顺从地跟着他来到办公室。冈老师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立住,然后一屁股坐到地上。这样以来,我们之间一下子缩小了一米多的身高差距,我可以不太费力就能面对冈老师了。我与冈老师正儿八经地对话,这是第一次。奇异的机器 冈老师从自己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个像写字板一样的东西,然后放到地板上让我看。这是一台笔记本电脑。 "乙武,你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打扫卫生吧?" "嗯。" "别的事,如果不请人帮忙也做不了吧?" "嗯。" "那么,你可不可以用这个机器为班级做点事情呢?" 冈老师的话意味着在我的问题上他与高木老师的想法完全不一样。高木老师主张我不搞特殊,要尽可能地与大家一样,而冈老师则主张,我如果做不了大家做的事,就去做别的事,以此予以补偿。这不单纯是教育方法的不同,其中也有冈老师的苦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身体发育显著加快,我再也不可能像小学低年级那样做什么事都和大家一样了,如果强求一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冈老师还有这样的考虑: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乙武需要他的班主任和同学们帮助的事,会越来越多。当然班主任和同学们都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但这对于总是请求别人帮助的乙武来说,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长此以往说不定他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把自己变成一个废物,心胸、度量也将越来越小。 乙武应该找到只有他才能做到的事。想到自己会引人注目,乙武也许会精神十足:"为了大家,我要干事。"这一点自然不用怀疑,但让他干什么呢?就让他掌握笔记本电脑的操作,为全班服务吧。 冈老师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这次与我的正儿巴经的谈话。 用我的这么短的残臂,能够操作笔记本电脑吗?我对机器操作并不擅长,能自如地使用这个笔记本电脑吗?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刚过一会儿,我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一敲键,屏幕上马上就映出文字。眼前这个奇异的小机器,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惹人喜爱的玩物。 第二天,冈老师决定成立一家"公司",公司的名字就叫"乙洋印刷公司"。"乙洋"是我的名字乙武洋匡的缩写。一个特大茶色信封,上面印着公司名称,是用非常漂亮的字体印上去的。 "加油!老板。" 冈老师一只手拍着我的肩膀,一只手把那个特大信封递过来。我们决定,今后就用这个信封装原稿。秘书 没过多久,我就成了电脑的俘虏,一有空闲我就不停地摆弄它。这个机器很有趣,这是它吸引我的一个方面,再有就是一种使命感在催促我。我总想,冈老师把这样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我,我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会灵活地使用它,以便尽快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终于,从原稿的打字,再到排版,最后制成印刷品,整个过程的完成,我已不再需要多长时间了,我的操作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班内的通知、课堂讲义、旅游须知……都成了"乙武作品",而且数量与日俱增。 我的工作业绩,远远超出了冈老师的期望。不久,别的班的老师,还有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家庭课老师都来找我为他们打印东西。看到这一切,冈老师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自夸自满的神气。 "哼!我有了一个好秘书啊!" 在今天想来,打扫卫生,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同学们相比,对于我来说那是很困难、很吃力的事,而笔记本电脑却让我爱不释手,操作它就像摆弄心爱的玩具,让人喜欢得不得了。这两种极端的情绪,当时的我真的是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我从冈老师手里接过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是"像我这样无手无脚的残疾儿能用它打出印刷品吗",但我努力了,成功了。当我把印刷品送到老师手上的时候,这些当时送来原稿时还用半信半疑的目光盯着我看的老师们显然大为吃惊。班里的同学们看到我打印的通知、讲义,也不禁惊讶地喊:"这个……乙武打印的?了不起啊!"每当我看到老师们惊讶的面容,听到同学们感叹的话语,我的心头就立刻生出一种无上的快意。 冈老师最初也肯定对我的成功不敢抱多大希望。他当时只是感到我不能再与其他孩子强求一致,应该给予我一个有别于其他孩子做的事,但这件事——操作笔记本电脑——对于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他自己恐怕也搞不清。冈老师认为,我把我自己当成一种"特别",别的孩子也把我当成一种"特别",这都是一种危险意识,但他还是下了决断,让我"特别"。冈老师这样决断,是出于以下思考: 对于乙武来说,他应该把"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严格区分开来。 这种认识,对于像我这样的残疾人的人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将来走人社会选择职业的时候。冈老师不仅为我的"现在"着想,更考虑到了我的"将来"。在这一点上,他与高木老师是一样的。 那个印有"乙洋印刷公司"字样的大信封,因为多次使用,变得皱巴巴的。直到今天,我仍然珍藏着。第九章 晨跑“特训”和见伸第一次赛跑 新学年到来不久,我们马上就开始了迎接运动会的练习。运动会是在每年的5月份举行。我现在练习的是跑步。尽管我跑起来像跳舞,但不管怎么说总算参加了。如投球什么的,因为我不能把球投进筐里,只好去捡落到地上的球,送给伙伴们。 在学校生活中,最令我感到自卑的是同学们能做的事而我不能做。说实在话,我不太喜欢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时候,看台上的座位是按班级划分的,当同学们都到场上比赛的时候,偌大的一片座席上就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那种痛苦的滋味真让人受不了。 我现在是五年级学生,已亲历过四次运动会,第五次运动会也马上就要来到了。一天,冈老师问我: "今年,你有什么打算吗?" 开始,我没有听懂老师话里的意思,只是迷惑地摇摇头。 冈老师接着问: "你想和大家一起赛跑吗?" 听冈老师问话的口气,我明白他是想让我参加田径比赛。他也许考虑到跑步锻炼会增强我的体力。我心中一阵窃喜,脸上不禁露出得意的微笑。我立刻回答说: "是的。我想。" 可是,我跑完100米,需要两分钟以上的时间,而普通孩子,即使是跑得最慢的也只需要20秒。于是,冈老师提出一个建议:"这样吧,乙武,你从中间开始跑,只跑后面的50米。怎么样?" 我有点儿不甘心,但对跑完100米又没有信心,只好同意了冈老师的建议。 我十分敬佩冈老师的勇气,因为当时谁都知道我不能参加赛跑,而且反对我赛跑,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理由。 我要跑步,应该不断而且快速地抬动屁股。观众看到我的样子,肯定会大吵大嚷: "为什么让这样的孩子参加赛跑呢?孩子真可怜啊!学校的老师真是神经病!" 冈老师就是冒着这样的风险,决定让我参加赛跑的。 其实,我也正是从这样的社会舆论中知道了自己与普通孩子的差别。但是,冈老师面对可能出现的这种舆论,毅然决然地对我说: "最重要的并不是观众的意见。"亲友 我们班里有一个名叫见伸的同学,我们两家离得很近,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是个特别会照料人的孩子,升入五年级以后,班里对我的照顾,几乎全由他负责。他不光照料我,其他同学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也是随叫随到,并尽力而为。他家附近的大娘、大婶们都夸他是个懂得体贴人的好孩子。总之,见伸是个淳朴厚道、心地善良的好少年。 用贺小学规定,学生上学时按居住地域形成一个个小组集体进校。我们这个小组,在没有六年级学生的时候,见伸就是小组长。他的责任感很强,做事扎实认真。 见伸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想起了初中时的一件事。那是上初中三年级的那年秋天,马上就要考高中了,为了应付私立高中的面试,由校长扮演面试考官,学校里进行了一次"模拟面试"。不管是不是所有的私立高中入学考试都有面试,反正这一次"模拟面试"谁也要参加。 在这次"模拟面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尊敬的人是谁?"一般说来,比较正确的回答应该是"父母"或者"野口英世"、"拜仑"等历史上的名人,但我因为没有考私立高中的打算,对面试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心中一慌,也没有来得及多想,张口就回答说: "我的同学见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