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逆商:我不信,这个世界没有我的位置-2

作者:陈大为 字数:15305 更新:2023-10-08 21:31:29

宋盛超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月亮不常圆,生活也不总是光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不幸和痛苦。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就不能承受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更不能克服或战胜这些不幸和挫折。我们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女性,她们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常常错位。虽然她们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少女,但心理却像一个儿童。她们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当遇上“风雨”、遭到“飓风”,往往张皇失措。除了哭泣,她们没有其他的武器。她们的生存能力极差,无论从意志、毅力及应变能力等方面,永远像长不大的孩子。中国人特别看重家庭。中国的父母又特别看重“传宗接代”的孩子。中国人并不富有,但“富有”的孩子却很多。中国人并不缺乏忍耐,但具有忍耐的孩子却很少。我们在什么环节上出了差错,使我们的下一代如此发育不良?为什么他们“眼睛”特别大?“四肢”特别小?无堤的河岸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失去免疫力的“光明教育”,从而形成了心理的“温室效应”。这种“光明教育”,原本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更像一种“诗化教育”。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家长和教师就向学生反复地讲授世界总充满了光明,一切都十分美好。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的“温室教育”,使我们的青年一代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抵御“风暴”的能力。其二,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或者说,偏重知识机械记忆的教育,使青年人缺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综合为联系的能力,从而缺乏对突变事情的处置能力。我们的青年朋友,一旦遇到麻烦和困难,就会惶惶不安而无所适从。其三,缺少“勇敢教育”。实际上,“勇敢教育”是一种意志和能力培养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敢于冒险,而且能在险境中取胜。由此,我们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女性人贩子(而且仅有小学文化),在火车上与一个女研究生相遇。她仅凭一些浪荡江湖的的人生经验,以及“地摊心理学”的骗术,相中了这个“温室”中长大的“女孩子”。在一阵“天方夜谭”式的胡侃瞎吹之后,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研究生,竟然相信“十万年薪”的待遇。最后,这个女研究生被拐卖了。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们对青年女性心理教育的滞后,导致了她们人生经验的空白。而在拐卖过程中,更惊奇地发现,这个女研究生的社会知识贫乏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居然不知道所谓参加工作的一般程序,也居然不知道自己所在车站的地理位置。而“落户”后,不知道凭当地口语特色和生活习惯判定所处的地域。由此看来,课堂里学的《语言学》、《民俗学》不是白学了吗?放羊娃都知道送鸡毛信,而我们的研究生呢?如果说,人们的幼稚使骗子屡屡得手的话,那么,贫困则是滋生愚昧的温床。当今,一些骗子仅仅凭借来或租来的几种“道具”——汽车、手提电脑,就可以轻易地骗到女大学生的真情,这已经不是为生存忍于屋檐之下,而是封闭状态诱发出对贫因的厌恶和对财富的渴望。善良,本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但“善良”到屡屡受骗,则是一种愚昧。愚昧如果没有文化,像《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一类的故事,倒叫人能够解读,而发生在所谓“高文化”背景下,就更发人深省了。死地后生强者的哲学是奋争的哲学,先进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应该在中学和大学里增设一门课程,一门我们爷爷奶奶没学过的课程——冒险与应变的行为学科。当我们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们教育的时候,不难发现,美国高中及大学所学的课程没有我们多,也没有我们深,学科的分支也没有我们细。但是,在1998年的诺贝尔奖中,有四位是美国学者。教育成功与否,靠社会实践的检验。我们常以一种不解的眼光去看待美国青年贪玩好耍。他们喜欢漂流亚马逊河,喜欢只身徒步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喜欢围着曼哈顿游上一圈(全长82公里,要耗去八九小时),喜欢汽车方程式的大赛,喜欢斗牛及杂技表演等等。他们不仅是观众,还是参与的演员。不难发现,这些“玩意儿”中蕴含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东西好像融入了美利坚这个建国仅200多年的移民国家:冒险精神造就对极限的挑战。或许,这些美国移民的祖先就有一种“冒险”的基因,不然,为什么会跑到蛮荒的北美去呢?这个“淘金”国家一开始就没有“随遇而安”的思维,也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不冒险不竞争就无法生存的“生命法则”,早已注入每个人的血液。好在我们的决策者已经看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不然,为什么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呢?一个人徒步环游世界,一个人单机飞越大洋,一个人只身闯入西双版纳的密林,一个人独自登上8800米的高峰,这些事件的本身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活动培养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历史每一次进步,就在“超越常规”的活动之中。诸如,攀岩运动。这种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最佳的勇敢训练。攀岩没有固定的路线,也没有固定支点。人悬空时,尤其是在离地15公尺之后,人的身心就处于“临危”状态。攀岩者如要绝路逢生,只有向上攀登。人在“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支撑下,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常规的勇敢和机智。一个弱女子,面对暴徒抢劫,可以挪动于她体重三四倍的保险柜,甚至可以从二楼跳窗报警。“潜能”在“临危状态”下被“激活”。“临危”训练,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训练,即兵书说的“哀兵必胜”。不从事“潜能”的激发和唤起的训练,就会使“机体能量”自然萎缩。如同遇到狮群的斑马,在惊恐失措的瞬间,竟忘记自己还会奔跑,终成猎食者的佳肴。如果斑马没有忘记求生的法宝——奔跑,一种急转弯式的奔跑,那么两个回合之后,斑马将是胜利者。喜欢攀岩运动的人,是勇于进取的人。热爱攀岩运动的民族,是敢于接受挑战的民族。知识的汲取固然重要,但应变能力培养更为重要。“临危不惧”固然重要,但“临危取胜”更为可取。“红楼”外的爱情宋盛超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梁启超古往今来,许多骚人墨客,把“才子佳人”的爱情写得“神魂颠倒”和“死去活来”。爱情,是女性最喜欢听到的故事。人们说,“女人没有爱不能活”,爱是女人的职业。女儿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有“鸳鸯蝴蝶派”。他们讲述豪门与豪门间、豪门与平民间,一些男女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一个永远走不出泥潭的故事。痛苦也要走,幸福也要走,年轻时要走,黄昏时也要走,不老不青也要走。那《梁祝》、《西厢》,成了千古的绝唱:才子配佳人、英雄配美女的古老故事,成了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段时间以来,琼瑶小说成了中学生青睐的读物。琼瑶小说的模式就像古代书生落难、后花园定情、金榜题名和衣锦还乡的故事一样。人们在这个模式中,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重复着表哥、表妹的爱情传说。我想说,女性把自己奉献给爱情越多,留给自己就越少。爱情,应该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决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发生在黑龙江的故事:一个天资聪明的少女,嫁给一个她并不太爱的男人。厮守了二十五年。她放弃了学业,放弃了工作,把她的心,把她的血,把她的全部情感,像海洋,像喷泉,全部奉献给了“爱的小巢”。二十五过去了,丈夫另有新欢离她而去,孩子长大又各有各的小窝。最后,她年仅四十五岁,头发全白,牙齿全落,身体佝偻,依门而望……盼望那回心转意的丈夫,盼望那携幼归家的孩子……一月、两月,一年、两年,苦苦地等待,惶惶地企盼……门前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她的眼里变得十分的漫长。她的梦最后破灭了:丈夫没有回心,孩子没有回家。她最后无声无息地倒在那已经残破不堪的门槛上。时至今日,这个现代“祥林嫂”使我彻夜难眠。女性总是无私地奉献着她们的生命:年幼无知的时候,她们爱自己的父母;热恋中,爱自己未来的丈夫;为人母之后,爱自己的孩子;接近黄昏时,爱自己的孙辈。一生都在付出,她们得到的却很少。我想给女性一个忠告:在你爱别人的时候,也应该爱自己——年轻时,你应该爱自己充满朝气;中年时,你应该爱自己拥有能力;老年时,你应该爱自己丰富阅历。不管你辉煌或者是平凡,你富有或者是贫困,在爱别人的时候,不要消失自己。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你有平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珍惜自己。珍惜你给别人的爱,珍惜你对自己的爱。属于别人和属于自己的,你都应该同时拥有。追逐黎明女性在“古老故事”中付出的代价,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女性把“爱”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爱”既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负担”。为什么说,女性是伟大的,因为女性是“给予”而不是“索取”。而由男人“评定等级”的法则,加剧了这一奉献的“雪球趋势”。社会的奖赏,体现了社会的认同价值,也体现了一种如康德所说的“社会道德的赞许”。当我看了许多女性不幸遭遇的故事之后,我想,社会的“赞赏”是否可以停下,让人认真思考:中国人有80%在农村,而农村最贫困的是妇女。我们凭什么只叫女性付出,而忽略女性“活着的权利”?为什么我们特别忽视家庭中暴力行为?那些“抽烟、喝酒、打老婆”的男人,是谁赋予他们权利?家庭中的“性暴力”,为什么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轻描淡写中,变成了轻松的话题?为丈夫“付出”,为儿孙们“付出”的女性们,当她们走完匆匆的人生之后,除了赤贫的身躯,确实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人们渴望光明,而常常生活在黑暗中?光明对于生活在光明里的人,没有诱惑力,而对那些失去光明的人,则是灯塔。“上帝”应给女性以精神。精神的富有比物质的富有更为重要。什么是最悲惨的生活?那就是被剥夺了精神生活的生活。皈依宗教的妇女,尽管在黄油青灯之下,在晨钟幕鼓之中,她们心中仍有“光明”,因为她们坚信上帝会“普度众生”。“上帝”应该给赤贫女性以金钱。经济实力是她们走向人格独立的桥梁,也是她们获得平等地位的砝码。“上帝”应该给女性以事业。事业是她们心中的灯塔。即使男人出走、儿女离家之后,她们也不会一贫如洗!“上帝”应该给女性以“力量”。尽管她们劳累奔波、日夜兼程,但她们心中有光明:金钱色彩中有她们汗水的光泽。为什么知识女性能处变不惊?尽管“丢夫失子”,但她们心中仍有“光明”。光明就在她们的画布上,在跳跃的音符中,在粉笔的尘埃里……她们总是以自己的声音在给明天说话。女性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判断。这种对世界的情感判断,绝不能重复那“古老的故事”,绝不能把“爱巢”看成生活的全部。女性应该把“古老的故事”变成“现代的故事”。让“爱”从男女间、“巢窝”中走出来,从重复的“怪圈”中走出来,从奶奶的摇篮曲里走出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占有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即使遇上再多的不幸,也不至于造成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茫然……。圣经《旧约》中有几句话:守夜人,夜里如何?守夜人说:早晨将到,黑夜也来了。你们若要问,就问吧,可以回头再来。如果以一种坦荡的心态去看待生活,把“古老的故事”看成一个生命过程。“付出”是义务,那么,“收获”只等有心人。女人在热恋中消失宋盛超爱情会使一个不信神的民族崇拜上帝。——伏尔泰马克思说,“奉献给上帝越多,留给自己越少。”那么,我们可以说,“奉献给男人越多,留给自己越少”。女人的热恋期,是情感最高涨的时期,也是智力最低下的时期。她们总以一种“自我消失”的方式,作为与男人“沟通”的前提。九年前,韦唯有着一种少女式的纯真情感,有着东方人对情爱的专一,有着对婚恋的执著追求。当她“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时候,韦唯终于热恋了。自然,这“热恋”一直延续到新婚之后。她一直按照东方人伴侍夫君的方式去对待她的西方男人。但是,她最后失望了。正如她在《和从前不一样》中说:“我猛然意识到,我从未曾在乎过自己……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关注他人,为他人做了很多我可能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在过去九年的婚姻中,那个自由独立的女人却渐渐地消失了……为什么在两条铁轨间,一定要有空隙?为什么桥拱与桥拱间,总有一个热胀冷缩的空间?这是距离,距离造就了美感。美感,才会长久;性感,炽热后就会冷却。寻找强大女性在热恋中“自我消失”。崇拜,没有自我;崇拜,导致“心理依附”。人们说,“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种“男耕女织”的“农家乐”式夫妇关系,实际上,仅仅是自然经济里婚姻的“乌托邦”。女性的崇拜,是寻找安慰。歌星谭咏麟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年已四十而婚姻不幸的女人,每当痛苦时,都要把谭咏麟的歌听了一遍又一遍。就像崇拜女人的男性,常把李娜的唱片听了一遍又一遍一样。安慰是心灵的支撑。被崇拜者是偶像,是支柱,是“精神家园”。女性寻求心理“安慰”而产生的崇拜,就是对强大精神力量的崇拜。诸如对神灵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等等。崇拜不一定是“客体”的伟岸,而在于精神的永恒。女性在热恋中寻找强大。女性自身的脆弱和身体的纤柔,在潜意识中,她们总在寻找一种强大,寻找一种支撑,寻找一片安全,寻找一丝宁静。日本人崇拜相扑,法国人崇拜阿兰·德隆,希腊人崇拜斯巴达克斯。男人的形象,就是“力”的象征。美国人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艺术是一种表现结构。这种结构表现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相通的意义。”也就是说,物理学上的庞大体积,表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强大。所以女性喜欢伟岸身躯的男人,喜欢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度。从牛顿的“力”到工作中的“力度”,物理学和社会学都在叙述“力”的含义。因为,男性伟岸的身躯及凹凸不平的肌肉,表现了“力”的存在。甚至,我们在书法、舞蹈及穿戴中也能找到“强大”或者“弱小”。在动物世界里,雌性动物喜欢强壮的雄性。在交配前,它们静观雄性动物为求偶而撕打,谁是胜利者它就“嫁给”谁。女性,一方面崇拜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崇拜强大的精神。不管什么崇拜,都造成精神的依附,从而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女性以“自我消失”方式而与男人沟通的代价,确实太惨重了。一个有才能的女性,一个在热恋前曾有建树的女性,常常在热恋中忽视自己。处于事业巅峰的山口百惠,在她艺术生涯皓月中天的时候回到了厨房,而她热恋后又想“出山”时,已不是原来的星星和月亮了。热恋中的女性,每当她们把一切奉献给“上帝”或者“魔鬼”以后,到头来自己真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自我消失男人编织了一个“鸟笼”,热恋女人喜欢跳进“笼子”。古人说,“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古人又说,“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女人的柔情。实际上,相夫、教子、添香、伴读,都是把女人作为附属品。古代有“红袖添香夜读书”,今天留学生中也有“伴读”女性。女性,始终摆脱不了一个怪圈。美国人恩伯在《文化的变异》中说:“梦与醉,前者是创造,后者是忘却。”波斯诗人哈菲兹说:“醉汉与恋人同类。”这种“梦”与“醉”只是生活的瞬间,而热恋的悲剧正是“梦醒”之后。这种失落与痛苦,已不再是“生活的瞬间”,而将伴随女性走完人生的全过程。天涯有芳草宋盛超迅速把握生命阻止生命的飞逝,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蒙田学会思考,就是求得发展。一个懂得自我发展的人,必须思考两个命题:一个是“森林意识”,另一个是“边缘效应”。大自然的倾诉我们所说的“森林意识”,简约地说,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精神”。森林作为一块植物群落,只有在它们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时,才具有保护土壤和含蓄水份的功能。即使你是一棵参天大树,如果离开了森林,孤立地耸立在东非的草原或者茫茫的沙漠中,不仅没有“森林效应”,反而会因“树大招风”而折枝。塔克拉玛干大漠里的胡杨枯萎身躯,正倾诉着古老森林的传说。“森林效应”的核心,就是把个人融入集体,看重“团队的竞争”。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民族。在国际竞争中,他们常以这种精神取胜。沙子垒不起坚固的挡风墙,但众多幼小的树木,可筑起一道绿色的长城。在1998年夏季长江和松花江抢险中,古老中国大地上重新唱起了“森林之歌”。几十万军队和数百万老百姓之所以能战胜洪水,凭的就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民众“团队精神”。对“森林意识”的认知,不仅仅是表层意义上的合作。从深层意义上讲,是一种结构上的“优势互补”。这种“互补效应”,相似于化学上的“化合反应”:当几个游离而软弱“元素”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变成另一种十分坚硬的物质。即使动物世界的生存竞争,十分凶猛的狮子,也不敢袭击成群的长颈鹿。而离群分娩的长颈鹿,只过几天就要融入附近的同类群落中,求得一种安全和保护。即使十分激烈的商战,竞争的双方除了你死我活的竞争之外,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讲,更多的还是合作。我们经常看到“强强联合”,正是这种合作中,重新分配市场份额,重新占有消费者。但前提条件是: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商界有句名言:“亮底亮面,利润平分。”实际上,这正是商业运作的合作精神。2000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一位新加坡的华商。在彻夜长谈中,他向我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经商的人,一定要把对方看成朋友。首先让别人活下去,你才能活下去。让别人活得更好,你才能活得更好。”即使商海中沉浮,也千万别把对方当傻瓜。“蒙”、“骗”只有一次,而合作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既是经商之道,也是发展之理。“坑”、“蒙”、“骗”的办法,受到伤害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走向阳光“边缘效应”,按生物学的意义讲:森林边缘,树木接受阳光的机会最多,拓展生存空间更广阔。由于森林边缘的树木受到环境的限制最少,“边缘地带”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从而达到一种“纵横驰骋三千里,任东任西任去留”的境界。“边缘效应”大体可分为“地域边缘”和“职业边缘”。谋求发展,必须考虑“地域边缘”。大学毕业生到祖国的边疆去,要么黑龙江,要么西藏,要么内蒙,要么云贵。并不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旖丽,也不因为那里的民风特别淳朴,更不因为充满了罗曼谛克情调。那里急需人才,那里就是发展的“地域边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大学生才最能受到重视,得到培养,从而造就自己的“成熟”——将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这是一笔终身受用的宝贵财产。因为,“森林边缘”的树木得到阳光的机会较森林中心多得多,其根系也可伸向更远更肥沃的土地,最容易变成参天大树。谋求发展,还应考虑“职业边缘”。“职业边缘”,叫人在择业时,切莫过分追逐社会的“择业热点”。一些时髦青年特别崇尚“露脸”的节目主持人,但一个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只有20~30个位置。即使你有幸被录取,圈子中的竞争以及对主持人的全方位素质要求,那也是一碗不好吃的饭,只有过来人才知其中味。由此,我联想到延续几千年的考试:全国就一个状元,而这个名额也不完全是由应考者才华与能力而确定的。全国成千上万的学子,皓首穷经,十年寒窗,就为了那么一个功名。为什么范进真的中了举人之后,就疯了?有谁细细体味过这功名背后的悲凉?我们说,万紫千红是世界,千种风情是人生。为什么,应考的千军万马一定要过独木桥?我认识一个学匈牙利语的的青年,多年“怀才不遇”。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凭他一口流利的匈牙利语,使他成为了布达佩斯一家最大的中国公司的老板。要经得住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择业应有一点未来眼光:“热点”几年之后就是“冷点”,而“冷点”到一定程度就是“热门”。排队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商品。把握“夏天买皮衣”的机会,往往是择业的冷静眼光。美国的动物学家艾姆斯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有了非洲,就有了我的视野。有了肯尼亚的草原,就有了我的事业。”这说明,谋求发展,看准“择业”,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慧眼。聪明人懂得:谋求发展中,注意“职业边缘”和“地域边缘”的效应,不去挤“独木桥”,也不去刻意苛求和设计自己的“热门”和“焦点”式的人生。俗话说,傻人傻福,吃得亏打得堆。一些择业不太“精明”的人,由于粗于算计,往往在择业的“地域”和“行业”方面捡别人挑剩的,结果却是“聪明人”始料未及:上帝青睐“傻子”,这些人往往能得到上苍的奖赏。地狱与天堂(1)宋盛超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盗心。——莎士比亚学会思考,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认清时代特征,融入时代潮流,在寻找人生坐标时,才不至于自我迷茫。据统计,在深圳360万人中,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达5.6万人,患病率在1.55%。这种比例虽然低于美国的洛杉机,但高于加拿大的温哥华。细究其因:表层上看是工作压力、情感纠葛、家庭不稳定等,而深层次看是灵与肉的分离,是追逐财富的疯狂和疯狂中的失落。为股市发疯者,已不是什么危言耸听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在纷繁变化时代,每个人、尤其是女性,在选择自己的“活法”时,都有过彷徨。但彷徨不能太久,“生活法则”的惩戒总是十分残酷的。美丽的资本美丽是资本,既可投资也可交换。就是说,吃“青春饭”。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动人的眼睛、白皙的肌肤、天生的丽质,使她们有本钱从事“昙花式”的职业。诸如演员、节目主持人、舞蹈家、行政秘书、公关小姐等。这些职业大都具有“公众性”。生活法则告诉我们:生存形式的“公众性”,体现个人的“知名度”,能满足女性的“表现欲望”。人的表现欲望与生俱来,小孩与女性尤甚。俗话说,孩子易犯“客来疯”,当然必须是“客来”的时候。女性为什么像长不大的“孩子”,因为女性较男人有更强的“表现欲望”。她们希望成为家庭的“注意中心”和社会的“审美亮点”。这些青春职业,按克莱夫·贝尔的说法,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最容易受到社会的“价值赞许”,使从业者获得一种“精神补偿”。“价值赞许”是人类社会的“奖赏原则”。男性社会特别崇尚“选美”,致使女性走“名模”之路趋之若鹜。其实,这是男人社会的“求美意识”,是求得“种族美好延伸的本能欲望”。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在人心里培植的社会原则是理性,赋予人的社会性格却是美。”男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下一代。同时,这些职业体现了“社会交流”。在“交流”中,可以体现女性的“真实存在”。因为,存在体现价值。当然,这些职业因为“易逝”和“短暂”,特别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持、多层的“应变能力”为基础。正如西方的政治家,在他们不从政的时候,可以从教,而且是非常合格的大学教授。从事“昙花式”职业的女性,一定要在聚敛珍珠的同时积累知识,尤其是职业“转轨”的知识。激情可以使视力退化,理性可以使眼光延伸。应想到“阶段性成果”之后的事情,盲人瞎马走不出热带雨林。河水从不回头,青春也不会在化妆品里停下脚步。人生总要到尽头,韶华总要凋谢。靠青春吃饭的职业可以赚钱,但不长久。应该想到,当“人老花黄”、“韶华已逝”时,那“门前冷落车马稀”和“洛阳牡丹无人问”的境遇,也是十分自然的结局。寄生的青藤寄生的青藤是女人“人生依附”的活法。这种依附式“活法”,说俗点,一是“傍权”,二是“傍款”。依附于金钱或者权势,过着“寄生”生活。当然,她们也知道“依附”的代价是青春的抵押和自我的消失。一般地说,“依附”之初,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时间是“腐蚀剂”,意志容易在时间中消磨。日子一久,女性翅膀的功能就会退化,即使打开了“鸟笼”,飞出的金丝鸟又会飞回男人编织的“鸟笼”中。或许,这“青藤之恋”者,开初她们曾有过追求,但现在没有了;或许,她们什么都可以得到,但得不到“独立的人格”。她们是缠在大树上的一根青藤,是豪华大厅中的一种装饰,是盛满鲜花的一只花篮。她们装点了生活,但唯独没有装点自己。她们给人以欢笑,唯独没有自己的欢笑。“但愿长眠不愿醒,一朝醒来花已逝”,正是这部分人内心悲凉的写照。让我们看看发生在海南的故事——双方的“底牌”:男方,海南一个拥有数千万资产的老板,年龄50开外。不仅喜欢偷香劫玉,还有着东方男人的信条:女人是延续香火的工具。他信奉两条:对女人,就是占有,寻找肉体享乐。享乐的终极目的,要生一个儿子。早有妻室的这位“大款”,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个“遗传基因”十分健全的女性,当然还应有一定“智商”。因为,据说母亲的聪明是“传”给儿子的。“大款”坚信世间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自然包括他看中的女人。不久,他的“猎物”就进入了眼帘。女方,某市一个工人阶级的后代,父母下岗,全家收入500元。家中三姐弟,她排行老大,年仅19岁。初中毕业后,南下海南打工。按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父母无力撑持门面时,老大则肩负“养老抚幼”的家庭责任。这是双方的“底牌”,一开始就决定了“依附”的结局。重要的机会:天有不测风云。“马太效应”使本不太公平的社会更不公平。女方的母亲因肾坏死需换肾,应交付人民币30万元。“大款”陪同女方来到她的家乡,除交了30万医疗费之外,还留下10万元作母亲的营养费。当然,这就是“交换”的价码。世上不会有免费的晚餐,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一年后,女方真的为大款生下一个四公斤重的白胖儿子。悲惨的结局:不甘于“包二奶”的女方一定要挤进“大款”的别墅。别墅内的“正宫”娘娘自然容不下“西宫”的跋扈与争宠。双方之间的争斗终于酿成了可怕的结局——“大房”雇了杀手,据说只区区两万元。而两万元毁掉了一个生命。“二奶”“沉睡”了55天才醒过来,脑组织的严重受损造成右半身瘫痪。脸上的条条刀痕,成为永远抹不去的岁月记忆。经女方父亲五下海南,也感谢法律的公正。“大款”与“正宫”都去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监狱。女方获得了31万的赔偿。但留下的路,更发人深省:一个年仅22岁、满脸刀疤并半身瘫痪的女人,将以一种什么样的“生存形式”走完她的人生?她的伤痛决不会因案件的结束而结束。我想,人生最大的痛苦恐怕不仅是皮肉之苦。时至今日,我才真正品味出“精神创伤”的含义。这则浓缩的真实故事,出于人道,我略去了女方真实的名字,而未写出“大款”的名字,则是怕玷污了我的纸笔。我不想以什么“写真”和“揭隐”的方式去“勾兑”读者的口味。只想述说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法则”。只想留给人们一点思索:攀附大树的“青藤之恋”,究竟有什么结局?到此,我想起了一个自称“多余”诗人的诗歌,读者读后恐怕更会有一番新的体会:它,缠绕大树的青藤,豪华大厅的衣镜。装点了热带雨林的风景,摆设了深宅大院的朱门。陪君欢笑已难笑,伴人长夜夜难明。花开自有花落时,留不住,人生亮丽的早晨。地狱与天堂(2)宋盛超疾风劲草一幅中国画《初春》,在巴黎的画展中获得极高的评价。巴黎的《艺术》杂志说:“中国人以象征的视角,袒露了一种人生态度。中国人崇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幅作品中,颇具哲理的线条与色彩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幅作品,捕捉了沙漠中初春沙棘树生命的瞬间:几片娇羞的嫩绿在狂风中摇拽,小树的根却牢牢扎在干涸沙漠的深处,以一种抗争的姿态去面对如此狂暴的自然。在画面的分割上也独具匠心:小树的根、叶只占画面的1/4,而3/4是狂风漫卷的昏暗天空及焦黄无垠的大漠……这幅画诉说着一个故事:小树生命虽然弱小,但小树的根是它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力量的源泉。《初春》是一首生命之歌。我想到了“小草之魂”,我想到了女性的“活法”,我想到了女性艰难的人生之旅……自立与抗争,是女性走向成功的基点。广言之,也是人们走向彼岸的航船。社会的道德评价及赞美标准,常以结果来判定的,忽视失败者与奋斗者的足迹。但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或者说,一种自我生活的评价,奋斗的足迹可以求得一种心理平衡,获得一种“心安气顺”的境界。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中发现了“新的亚原子粒子”而荣登诺贝尔物理奖的圣坛。事隔十年之后,1986年,李远哲因化学基本过程的动力学方面的杰出贡献,问鼎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华裔学者,一时间似乎全身笼罩着光环,历史替成功者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但是,人们忽视了另一组数据:这些科学发现或发明耗去了一个人大半生的岁月。实验室成为他们与世界联系的惟一窗口,也是他们人生乐趣的神圣伊甸园。无非是说,人们在赞尝走上领奖台的成功者时,还应看到未走上领奖台的默默耕耘者……所以,最值得称道的是女性“自立式”的活法。它没有“公众性”职业的耀眼光环,看不见人们的笑脸和听不到掌声。也没有被社会媒体炒作的烦恼,更没有被人“无中生有”伤害的痛苦。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不看别人的脸色,不为名累,不为利牵,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自由,一种超俗的境界。“自立”是走向社会的起点。不依附、不等待、不气馁、也不自怨自艾。有多少热发多大光。这种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尽管某些“位置”并不十分理想。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凭自己的劳动,花自己用汗水挣来的钱,心里十分坦荡。这种女性会显得十分满足,十分自信,甚至有几分“趾高气扬”。魅力永恒什么是女性永恒的魅力?花容月貌的娇羞,毕竟“昙花一现”。凭脸蛋过日子,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在大众文化中,如果群起效仿或者追逐歌星、影星,以娱乐性的“消费文化”代替了一切文化建设的话,那么,这个民族缺少创造性。歌星、影星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星”们,他们仅仅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星”们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侧面,有着存在的合理性。但崇拜,近乎宗教狂热的崇拜,只能说明我们生命的苍白。过分的激情会使我们视力退化,愚昧滋生崇拜的土壤。当我看到香港的“某大天王”来到某个城市的时候,那挂着两行热泪的少女们,拼命追逐、嘶喊、飞吻,我深感一种迷失自我的悲凉,一种社会生活的苍白,一种芸芸众生的浮躁。女性永恒魅力不是花容,不是月貌,不是红指甲和弯弯的眉毛,也不是修长的大腿以及会说话的眼睛……女性的魅力是咖啡,喝了有回味。女人的魅力是平静的大海,在深蓝的色彩中,蕴含了一种博大的情怀。人们在敬一丹的身上,在她平静的表情里,在她以知识征服观众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东方女性的含蓄,成熟女性的睿智。我们说,女性的魅力是与知识相连的,女性的魅力是用知识去充填的。有了知识,就有了分辨美丑的能力。有了知识,就有了自信、自爱和自尊。生活的美好是因为能够回味。历史总是在“回味”中才使人明白。轰轰烈烈的生活,传奇式的经历,固然能够开启回味的闸门;而平静无波的生活,也有着“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执著。人们常说“人生如梦,来去匆匆”,而把握匆匆的人生,把握住自己,需要坚韧的努力、踏实的脚步。当韶华已逝时,会留给人们蒙娜丽莎式的“永恒微笑”,就叫女性的魅力。生命之歌宋盛超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狮子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具有强大的生存本领,但它们没有自觉的“生命意识”。它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生存和繁衍。人不是猴子人之所以为人,除了生存和繁衍外,还有着自己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生活,恰恰是猴子所没有的。一个落后封闭的社会,一个物质生活特别贫乏的社会,一个充斥愚昧的社会,人容易在“魔鬼”的诱惑下堕落。一些穷怕了、苦怕了的人,特别向往对物质的占有,特别向往对财富的占有。对物质的占有欲望越强,人的眼光就变得越现实,人们的思维定势就只想今天,不想明天。在“短视症”中,人性发生了蜕变:物质总是现实的,只管“今天”的事;而理想却是“虚幻”的,那是“明天”的事。法国经过了启蒙运动,法兰西民族的伟大在于:即使在金钱关系中,人们仍懂得米开朗基罗和巴尔扎克的价值。荷兰人凡·高的作品在法兰西的价值不仅表现在金钱的拍卖之中,还表现在人们对凡·高作品的热爱上。我们感到,一个人,如果穷困而又追求享受,这种“蜕变基因”是堕落的温床;一个人,如果愚昧而又放弃学习和进取,那就加速了堕落。一个刚刚进入温饱的社会,人们需要的应该是精神和文化的建设。一个还没有摆脱愚昧的社会,更不可能分清美丑。作为文明人的标志,应该是发育健全的“孩子”,是灵肉统一的生命。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可能比任何高档家电进入每个家庭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点像发育不全的“孩子”——“眼睛”特别大,“四肢”特别小。在金钱的面前,瞳孔会自然放大;在创造性工作中,四肢就软弱无力了。在古希腊妇女的装束中,人们喜欢用闪光的金属、华丽贝壳制作项链、足链和手链,这是对财富的炫耀。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金耳环、金戒指、金手镯,同样散发着财富的光亮。手饰在一些女性身上,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财富的砝码。一只手戴上三个戒指,一根项链足有100克……这不是装饰,而是炫耀。炫耀表现了一种心态:财富是等级的序号。在五光十色的舞场中,在强烈节奏和闪烁的灯光里,没有舞姿,只有扭动的双肩和臀部,这不是舞蹈,而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在旋转的躯体背后,在大汗淋漓的脸上,呈现出一个苍白和空虚的灵魂。这是一种原始生命的倔强,一种荒漠情欲的流淌,一种未经驯化的野性……美在生命中跳动人的生命意识,不是发育成熟的胴体,而是对生命的自觉把握。说白点,要知道生命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除了生理的快感之外,更有心理的美感,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处。尽管大猩猩在食色方面同人类相似,但它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撕毁凡·高的作品和莎士比亚的巨著。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就不是生理的快感,而是心理的美感。春天为什么美丽?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万物凝翠,山泉有声,蝶飞鸟鸣,轻杨弄影。万物经历了严冬的蛰伏,春天唤起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夏天为什么美?夏天是生命的洋溢、苍山滴翠,荷花荡影,江河奔流,蝉噪林荫。生命在遭受重重阻隔之后,夏天诉说着生命的渲泄和奔腾,跳动的生命冲决阻隔后的欢畅。夏天是面向未来的,它从不缅怀过去。秋天为什么美?秋天是生命的成熟。金风送爽,枫红满山,菊黄遍地。大地被橙黄的色彩涂抹,万物负累着生命的果实。人们陶醉于“三秋桂子”,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是生命的创造,秋天是通向“明天”的桥梁。冬天为什么美?冬天是生命的摇篮。四野冰封,青松雪莲,大地银白,腊梅竞开。在茫茫冰雪世界里,听到了种子的萌动和挣扎,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想到了前进与拼搏。这是生命的期待。没有期待,就没有明天。期待是通向未来的灯塔。我们毫不讳言地说,美是什么?美是生命。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中,为什么会激起一种兴奋,一种愉悦,一种感悟?那是自然唤起了人类独有的生命意识,美在生命中跳动。当社会在“超额利润”的诱惑下,强大的“物欲”横流之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停下脚步想一想:现代的工业文明在给我们带来“本能享受”的同时,它从我们身上掠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像发育不良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精神的家园、自己灵魂的天堂?丢失了属于自己的草帽?与春天约会宋盛超你是我生命的北极星,有了你,我再也不会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泰戈尔西方哲人说,一次寻找就是一次发现,一次选择就是一次丢失,这话很有一点玄理。我们面对浩月、面对苍天,像《天问》一样向自己发问:自己从哪儿来?又想到哪儿去?生命追寻有人说,生命是遗憾的生命,世界是寻找的世界。每一次得到就是一次失去,而每一次失去,又是一次获取。一曲《潇洒走一回》,为什么唱得人们如痴如醉。那是人们向往生命的寻找,又不曾找到的期待。人生,站在天平上。平衡的时候少,倾斜的时候多。当你拥有了金钱和事业,生命闪耀着辉煌的时候,为什么会想起孤寡老人,想起失学的孩子,想起修桥补路……而沦落烟花的女子,有了足够闪光的银币之后,又想到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想到人生的归宿,想到心灵的皈依。金钱太重,仁义就轻。于是,人们在寻找“义”。当人拥有了权力,到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候,又应验了尼采的话:“人的权力意志,是以永恒的痛苦为代价的。人常想主宰世界,然而却不能主宰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悲哀,自然是我们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的。日本名将乃木希典,在纵横挥戈、功成名就之后,却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他曾写过一首汉诗:“山川青草转荒凉,十里风腥新战场,征马不前人不语,荆州城外立斜阳。”这是内心的孤独。无独有偶,我国元代名将拉木尔罕西征到吐鲁番时,所向披靡,真乃“铁蹄下面无青草”。然夜宿边城,也写出了“西城雨血风腥,马不举蹄人也惊”的著名诗句。权太重而仁就轻,于是,人们在寻找“仁”。穷困潦倒的书生,黄油青灯染白了青丝。在皓首穷经之后,他们也想到了“物质文明”,想到了钱包里少了点什么?想到了菜篮子里缺了点什么?正如马克思所说:“奉献给上帝越多,留给自己就越少。”于是,文人又寻找“公道”。而少男靓女们,失恋之后,痛不欲生,似乎世界失去了光环,宇宙坠入了黑暗,他们也在寻找,寻找“心中的歌”,寻找“十五的月亮”。丹纳在《艺术论》中说得再好不过了:“人类的自我满足,如果不是靠理性予以维持,这座情感建筑的大厦,终将坍塌……”“情”太重,“理”就轻。于是,又去寻找一个“说法”。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还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总藏着人生的忧恐和惊惧。”那么,什么是生命的渴望呢?——生命渴望真实真实,是生命本能的向往,也是对自然的热爱。俗话说,人要做到“三真”——人要真,物要真,情要真。“三真”的人生,就是真实的生命。当你读到《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尽管你不相信那是事实,但你却被执着的精神、人类童年的天真所感动。当你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时候,你会为直白的爱情而颤栗。当你读到“冬雷滚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会为爱情没有伪饰、没有交换而欢呼,这是真实生命的律动。《后汉书·梁冀传》说,梁冀之妻善作妖态,善“倭堕髻”和“折腰步”。那一摇一摆,一晃一扭的色相,只是取悦男人的伎俩,有什么“真”?西蒙·波娃在《第二性——女人》中说得十分中肯:“女性的打扮,具有双重功能:第一,标榜自己的地位、财富和社会圈子;第二,是自我陶醉、自我表现、自我占有。”时装,就是人的附属物。当时装掩盖了真实生命时,时装就扼杀了“人”,人成了“欲望的牺牲品”。我们说,女性时装应该表明女性的“社会态度”:要么,幼稚单纯;要么,坦白质朴;要么,单一深沉。切不可让时装“凸显”了浅薄和浮躁,“造就”了虚假和病态。说到情,情真才意切,意切才感人。鲁迅先生说,“悲则大叫,乐则大笑”,这是真实的生命。——生命渴望自由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