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哈佛的MBA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他们是商业活动中的职业杀手。MBA平均年薪可达10万美金以上,以致美国人指责MBA的第一条缺点就是他们的身价太高。据联邦普查局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表明,成人收入的差距反映了学历的高低,持有高等学位者的收入要比沒有高中文凭的人高出4倍。数据显示,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平均年收入为79946元,而沒有完成高中教育的人,年收入仅19915元。还有资料表明,去年美国持有学士学位者的平均年收入54689元,高中毕业者的年收入仅29448元。在世界上,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成正相关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新西兰,受教育越高的人,个人收入越丰厚。在新西兰,个人年薪4万元以上称为中产阶级或中上水平收入。目前,全国平均周薪的数额为税前660美元。如果没有正式中学学历,93.3%的人年薪会少于40000美元。与此相比,若具有学士后或硕士学历者,便只有51.4%的人年薪少于40000美元.而高达48.6%的人年薪超过这一数字。简而言之,在纽西兰若有较高学历者,通常都有较高收入与职业满足感和较高的就业机会。尤其在当今世界由传统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这种趋势亦更加明显。犹太人的富有和智慧举世闻名,这与他们重视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于教育,犹太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全世界第一,在那里,哪怕是最贫穷的家庭也会尽力使子女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犹太人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也可以说,犹太人的富有与他们的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的排名上,犹太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微软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巴尔默,他是哈佛大学理学士,斯坦福商学院工商行政管理硕士,个人资产高达250亿美元。哈佛启示录哈佛精英的事例告诉我们:有好工作、好收入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受教育程度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上卷 哈佛校训 §第四章以勤奋为行动纲领1§第四章以勤奋为行动纲领——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哈佛有个句名言:“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这是提倡学生们该做事的时候就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把每一分秒都充分地利用,力求高效地完成。而当事情做完时,就要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愉悦。进入了哈佛决不就是进入了“天堂”,相反,倒似进入了“地狱”。在哈佛校园里,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竞争的激烈是近乎残酷的,简直就是向自身极限能力的挑战。作为哈佛浓缩的HBS(哈佛商学院)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HBS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学年的课极重,有11门课程,校方要求每个一年级的学生至少有10个“良”。拿到8个以上“及格”或“不及格”的学生被称为“触网”。“触网”的学生能否升入二年级,要经学生成绩委员会根据学生本人的请求,教授的评价,“触网”的客观因素来决定。其中一小部分将获准升学,而另一部分则被迫退学,但可以保留重新申请入学的权利。尽管每年只有5%左右的人“触网”,可因“触网”而被迫退学的威胁是始终存在的。何况评分的范围不是整个年级,而是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在班上分配,这就给所有学生制造出了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很多学生每天要学习13~18个小时,凌晨一两点钟睡觉,早上8点半还得上课,简直连气都喘不过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学院对学生成绩的评分,有一半取决于课上发言,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极少有书面作业。所以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发言。预习对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而言相当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第二天或下一次课堂上发言的质量。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头一天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所得的行动方案去上课。教授在讲课之前总要环视一遍教室,他是在挑选最先发言的学生。这时的教室会让人明显感到一种恐怖气氛,如果你被教授提名,却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而不得不“Pass”的话,就犯了哈佛商学院的“大忌”。因为按照记分规则,如果你选择“Pass”的话,成绩就会自动拉下一档;“Pass”两次之后就可能拿不到学分;三次以上的“Pass”,不但拿不到学分,而且还会受到校方“行为不良”的警告,严重的会被勒令退学。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在哈佛,学生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多种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种艺术展览等,此外,哈佛每年还会举办艺术节,以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充满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了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误解,觉得努力就是要利用一切时间来拼。于是,生活在他们眼里,就是不间断地工作、学习,所有的时间都被占得满满的。但是,效果却不一定理想,自己也被弄得疲惫不堪。其实,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不停地工作或放弃休息,而是指要有效率地做事,并能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余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效果也会很不错。要知道,时间的价值就像金钱的价值一样,它是体现在如何使用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物质丰厚的人不舍得为自己花费分毫,这样的人就是个守财奴,纵使有万亿家财也是形同乌有。同样,在时间的利用上,舍不得花费时间去获取更多的幸福、去使更多的人幸福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虚度年华。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最后来到目的地的对岸。当它们爬上河堤准备过河到开满鲜花的对面去的时候,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必须先找桥,然后从桥上爬过去。另一条说,我们还是造一条船,从水上漂过去。最后那条说,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已经疲惫不堪了,应该静下来先休息两天。听了这话,另外两条毛毛虫很诧异:休息,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没看到对岸花丛中的蜜快被人喝光了吗?我们一路风风火火,马不停蹄,难道是来这儿睡觉的?话未说完,一条毛毛虫已开始爬树,准备摘一片树叶做船。另一条则爬上河堤的一条小路去寻找一座过河的桥,而剩下的一条则爬上最高的一棵树,找了片叶子躺下来美美地睡着了。一觉醒来,睡觉的毛毛虫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动了几下就轻松过河。此时,一起来的两个伙伴,一条累死在路上,另一条则被河水送进了大海。人们常说:“会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该努力时拼命努力,该休息时尽情放松。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所以,我们做事的时候就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把每一分秒都充分地利用,力求高效地完成。而当事情做完时,就要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愉悦。这样,看似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但是,这样做的效果要比你花费全部时间来工作好得多。况且,你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你的精力也不允许你不停歇地工作。与其效率低下地空耗,不如适当地放松。因为,如果我们勉强自己去做事,那么既不会对自己有利,也不会给工作带来益处。相反,如果我们能花一些时间来放松和休闲,就会使我们获得力量,能更好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哈佛启示录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该努力时拼命努力,该休息时尽情放松。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没有艰辛,便无所获一位哈佛教授曾经告诉学生说:人不能坐等好运的降临,谁有目标现实可行并且身体力行,梦想才能变成现实。天底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惟有肯付出血汗与时间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实。在哈佛,你是看不到偷懒投机的人的。他们认为,要想有所成就,你就要勤奋,就要努力。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一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见长,当赵小兰插班进入三年级时,她一个英文单词也不会。她只好每天把黑板上的所有内容抄下来,到了晚上,再由工作了一天的父亲把所有内容译成中文,让她明白课程的内容;同时,父亲还从ABC开始为她补英语。所以每天晚餐之后,赵家极少开电视,母亲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处理公务。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是世界闻名的,其研究所的MBA硕士学位尤其难念,能跨进大门的学生,全都是各大学毕业的顶尖学生。即使考进的学生,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不用功就很容易被淘汰。赵小兰大学毕业后,虽然获有斯坦福、沃顿商学院(WORTON)、芝加哥大学等名校入学许可,但她仍渴望进入哈佛,可是家中父母没有任何人是校友,而女生录取比例只有5%,实在是难上加难。赵小兰是1977年4月15日,在数以千计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的。那年商学院的企管硕士班,共录取了756人,分成9组,每组84人。赵小兰解释,学校分组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学校产生忠诚感。她说即使毕业很久的学生,也不会忘记自己是哪一年哪一组的。?赵小兰回忆在哈佛的两年研究生学习时光时说:那个真是时时刻刻战战兢兢,教室如战场,老师上课没有教科书,也不讲课,每天发三项课题给大家,每一项课题都是描述一个有问题的公司。学生的功课就是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提出建议。这种方式教学,如果学生每天没有充分准备,不敢走进教室,因为一旦被教授指名,就必须一一回答,赵小兰永远不会忘记,那时上课,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两点半,下课后要即刻到图书馆去找资料。因为每项课题,都必须花上两到三小时才能组织起来,,每天三项课题,经常让她做到凌晨一点,全部准备好,才能入睡。因为第二天走进教室,要面对铁面无私的教授,虽不严刑拷打,但教授那锐利的目光射到任何人身上都会让你战战兢兢。??商学院的课程,每天只有6小时,但准备起来,至少要10个小时,所有的课程,都相当的复杂,无论是财政或市场问题,哈佛训练学生,就是要在混乱中把问题整理出来,归纳演绎有条有理,让大家参与讨论寻求解决途径。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最注重“临场表现”,学生25%到50%的成绩,是决定于讨论课题时的参与度,因为教授认为有效率的企业家及生意人,需要有方法与人沟通。小兰说在哈佛的两年学习生活既惶恐又兴奋,她几乎连睡觉都在想那些解不开的课题。那种严格的训练,使她对问题的探讨要深要广,尤其要周密。她在班上参与讨论成绩卓然,教授当然对她也就另眼相看了,在诸多嘉勉和鼓励之下,使她更不能放松片刻。?赵小兰认为在哈佛的几年受益最多,哈佛的教授非常优秀,他们有时既是教授又是公司顾问,理论与实际经验都很丰富,组合能力更强。哈佛大学两年的历练,使她成为一个处事能力更为干练的女性,也进一步培养了她的领导才能。在人才荟萃竞争力高强的哈佛,赵小兰仍然保持着极优的成绩。毕业典礼时,她被学校选派为全体毕业生游园的领队及班长。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赵小兰也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此种殊荣的东方女学生。赵小兰带着这份荣誉和信心,走出校门进入了社会,哈佛的金色年华蕴育了赵小兰的辉煌人生。凭着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吧,赵小兰从一个不认识abc的小女孩到哈佛硕士最后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华裔内阁成员、劳工部长。熟悉赵小兰的人说,她最令人佩服的品质就是刻苦。勤奋工作只所以能使人到达成功的彼岸,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坚韧与顽强,也意味着自信与勇气。这其实都是很普通的道理,但若把它们组合起来,并付诸实践,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被找到了。法兰西斯·利斯,1914年9月4日生于美国的依阿华州首府第蒙市。1936年毕业于德雷克大学。珍珠港事件后从军并加入桑顿的统计管理处,遂进入哈佛学习。他的毅力和执著使他无与伦比,无可阻挡,他的魄力和野心使他一路向上。进入福特后,被派去法国拯救法国福特公司,获法国政府颁赠的勋章。载誉归国后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利斯之所以成功,跟他的“工作狂”行为有很深的关系。还是在统计管理处时,利斯就经常熬夜,埋首于数字之间。有一次,因工作过度他精神崩溃,但他仍不肯请假休息,只是请医生帮他开了些药,以便让他可以继续工作。在利斯主持开发“大道巡弋”的过程中,他几乎是投入了全部的生命:每天早上7点钟到设计中心,不停地看上几百件设计草图,跟设计人员一起讨论草图,午饭也在设计室吃,边吃边讨论,晚上到11点还不下班,周末加班?在统计管制处的疯狂工作,使他深得上司赏识,获得荣誉勋章。在研制“大道巡弋”时,利斯的疯狂工作使得车子如期产出,比平常情况下提前了好几个月。在效率这一点上,利斯的勤奋工作仍然是成功的。“你想成功吗,那么,勤奋地工作吧!”哈佛的这则格言,曾激励过利斯,我们不妨地拿它来激励自己。因为我们也想成功。哈佛启示录成功源于勤奋,成功不会破空而来,任何伟大的构想,都必须通过踏实而勤奋的工作才能成为现实。★勤奋是成功的铺路石勤奋,是成功的秘诀,也是成功的铺路石。勤奋好学可以使我们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升素养,把未知变为已知,由入门到专业顶尖人物。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勤奋付出的结果。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难堪的境地使他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会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有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上卷 哈佛校训 §第四章以勤奋为行动纲领2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唐纳德·托马斯·里甘,美国马萨诸塞州人。他曾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在华尔街翻云覆雨。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位畏而远之的“暴君”;在全融界里,他是一个财雄势大的人物。他从华尔街大亨变为美国财政部长,政治上的成功又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然而里甘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要不是凭借他自身的才学获得了奖学金,也就不会有去哈佛深造的机会。他自小便身处逆境,但他知道如何在逆境中抗争,如何不屈从命运的安排。他发愤图强,自励自勉,排除了人生的一切障碍,白手起家,终于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很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更聪明、更有天分,但他们一定比别人更勤奋,更有恒心和毅力。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他们才能不断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变得更有毅力,更执著于梦想和目标。失败的人并不一定比别人愚蠢,但是他们往往优柔寡断、不思进取,缺少信心和毅力,正是因为这些坏习惯,阻碍了他们迈向成功和幸福的脚步。哈佛启示录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也未必都很快乐,但他们有项特质是常人多没有的,就是专心致志,就是勤奋。正像奥里森·马登所说的:如果你有才能,勤奋可以锦上添花;如果你没有才能,勤奋可以弥补不足。”★把勤奋培养出习惯勤奋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最近通道,蕴含着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永远不可能到达成功彼岸,虎头蛇尾的勤奋也是徒劳在哈佛,学生们时刻在提醒自己,奋斗之心的第一个敌人是懈怠。所以,他们也不会让自己止步,而是时刻提醒自己去不断地奋进。在他们的头脑中存有这样的想法:只有满足于眼前成就的人才会停止不前,而奋斗者总是感到不足。哈佛经理学院的院长约翰·麦克阿瑟曾对学生说:哈佛学院的成功不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而是因为学生毕业后有多作为;哈佛毕业生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来学校镀金,而在于他们自己的勤奋努力。学生来哈佛之前就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了,造就他们的不是学校而是学生自己。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勤奋的习惯。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别人总是容易成功,而自己却一点成就都没有。其实,他们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正是他们自己。比如他们不肯在工作上付出全部心思和智力;比如做起事来,比如他们没有使全身的力量集中起来,汇聚到一点集中爆发。一位可怜的失业者,他为人忠厚,他渴望工作,却总是被抛弃在工作的门外。尽管他曾经努力地去尝试,但结果依然是失败。如此看来,他为何这样呢?回顾以前的工作经历他才发现,尽管他曾经做过许多事情,但总是觉得负担太重而逃避,无法形成勤奋的习惯。他渴望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将无所事事看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年轻的时候没有珍惜机会,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可以无所事事地生活了,但是这个他原本渴望的美好生活,现在却变成了一枚苦果。勤奋如同耕种一片贫瘠的土地,最初必然是费力多而收获少,但只有付出汗水,才有好收成。很多人心里都明白这一道理,然而行动上却总是放松自己,他们一心想成就大业,却因为不能克服懒惰的习惯,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而逐渐丧失了发展机会,注定失败一生。而那些从小养成勤奋努力、积极行动的人,最终会走向成功。贪图安逸使人堕落,萎靡不振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所以我们必须养成勤奋的习惯,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懒惰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调和刺鼻的尘烟,使人死气沉沉,懒懒散散,很难焕发激情、鼓起干劲。有位年轻人曾经说:“我要写出一篇可以轰动社会的小说来。”当时,他的确有一股火热的激情,于是沉醉于斯,一气便写了五万多字,颇为自信地拿给朋友看。朋友觉得他的文字语言技巧很好,但是故事构架平平淡淡,情节也有些不伦不类,不但不能产生轰动效应,甚至连一般的杂志也难以接受。但朋友仍以极大的热情鼓励他,希望他打乱现有结构,重新设计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他却好似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不想重新构思。他把这篇小说投了两家杂志均被退回。从此,他对写小说不再有强烈的兴趣,自信心也消失了。自那以后虽然也有过几次冲动,开过几篇小说的头,但至今没有结果。后来,他便放弃了文学之路。这位年轻人以他的文学基础及他的创造条件而论,完全有才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但可悲之处在于缺乏耐性,缺乏坚韧的意志,松懈情绪窒息了他的创造才能。勤奋的努力又如同一杯浓茶,比成功的美酒更于人有益。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它使一个人精神上焕发出来的光彩,绝非胸前的一些奖章所能比拟。从很大程度上讲,人是机遇的产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以及他的成就时,我们不能完全忽略机遇的重要性。有些时刻比几年都要重要,在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之间没有均衡。一个出乎意料的5分钟就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是,人不是靠偶尔撞在木桩上的兔子获得成功的。事实上,通常我们所说的命运的转折点,只是我们之前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所集成出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校训就精辟地诠释了勤奋、机遇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麦克阿瑟将军说过:“召集军队上战场的军号声对于军人来说,就是一种机会。但是,这嘹亮的军号声,绝不会使军人勇敢起来,也不会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机会还得靠他们自己来把握。”促使一个人抓住了成就他一生的那个机遇并走向成功的,正是他的个性、他的个人能力。偶然的机会只对那些勤奋工作的人才有意义。流传甚广的奥尔·布尔的一件轶事能够更好地说明这个道理。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拉琴。通过不断的练习,他的技艺早已成熟到后来他出名时的那个程度了,但是他始终还是默默无闻,不为大众所知。不过,他的运气迟早会到来。一次,当这个来自挪威的年轻乐手正在演奏的时候,著名女歌手玛丽·布朗恰巧从窗外经过。奥尔·布尔的演奏使她如醉如痴,她从来没有想到小提琴能够演奏出如此优美动人的音乐,她赶紧询问了这个不知名乐手的姓名。随后不久,在一次影响力极大的演出中,由于她突然与剧场经理发生了分歧,不得不临时取消了自己的节目。在安排什么人到前台去救场时,她想到了奥尔·布尔。面对聚集起来的大批观众,奥尔·布尔演奏了一个多小时,就是这一个多小时,使奥尔·布尔登上了世界音乐殿堂的巅峰。对于奥尔·布尔而言,那一个小时便是机遇,只不过,他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成功的秘密在于,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把握住它的准备。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是一文不值;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来说,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显他的无能和丑陋,使他变得荒唐可笑。哈佛启示录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总是因为人们的勤奋程度不同,给予人们的回报也不相同。★进取心是原动力黄沙漫漫,石油涌流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有一位蜚声国际石油市场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油矿业大臣谢赫·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亚马尼现年56岁,蓄着八字胡,衣着讲究,风度翩翩。他在任何场合都显得开朗,而且举止得体。亚马尼1930年生于麦加附近塔艾夫市的一个平民家庭,其父是名法官,又是位伊斯兰学者。1949年亚马尼毕业于开罗大学,获法律学士学位。象许多沙特阿拉伯富家子弟一样,亚马尼大学毕业后再赴美国留学,先就读于纽约大学,后又进哈佛大学继续深造。青年的亚马尼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立足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他就前往埃及的开罗攻读伊斯兰法规和民事诉讼法。他与同学磋商,与尊敬的老师共同研究课题,走遍了各大图书馆和阅览室,然后整理出一份份宝贵的材料。法律知识的学习使他的思维更加敏捷、逻辑性更强。他掌握了谈判时语言的严密与技巧,好多校友都领教过他巧言善辩、目光犀利的出色表现,21岁时他顺利通过考试,获法学学士学位,被人称作沙特的“才子”。尔后返回沙特在总部设在麦加的财政部供职。那时的他就充分认识到,除非能获取西方的专门知识,否则阿拉伯世界是无力与西方抗衡的。放眼看世界,放眼看西方。亚马尼的注意力被西方国家所吸引。他要使阿拉伯世界与西方抗衡,他要让祖国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要获取西方的专门知识,那么他只有再一次走出去,这一次是到美国。50年代初,他由政府保送到美国纽约大学、哈佛大学攻读法律。亚马尼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他说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志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美学习时,他还利用暑假到哥伦比亚去研读精神病学。当时的学习使他掌握了谈判时人们心理活动的实际知识,给他后来与外国石油商的谈判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他运筹帷幄,挥洒自如,令每一位与他交锋的对手都暗自叹服。亚马尼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杰出的一面,使他已成为沙特少有的专业人才。亚马尼的成才,是源于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成为他刻苦学、努力工作的进取精神。在亚马尼的少年时期,沙特阿拉伯一贫如洗,百废待兴,还要遭受西方国家的层层盘剥与压榨,对这个过去曾经不幸过的国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破败景象的亚马尼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如何摆脱贫困,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成了年幼的他日思夜想的问题。要奋斗,要抗争,要进取,要靠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成了亚马尼不泯的信念。成年的亚马尼实现了这个愿望,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他走上政治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并取得巨大成功,少年时代树立起来的坚定不移的进取心是他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富有进取心,满含希望是达到目的的第一步,若一个人不先有希望,那么他绝对不会计划去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必然是一事无成。开始运用个人进取精神的最佳时机,就在于一旦决定了个人希望有什么成就之后,立即开始。领导永远是付诸行动的人,他基于获胜的坚强意志,有选择而行动,而不是基于需要,不得不行动。亚马尼就是一位这样既有进取心而又积极付诸行动去实现自己抱负的人。他认为,生活就是活力,就是精、气、神,就是精力和振奋,人生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主宰人生。虽然人生有许多的痛苦和困境,只要内心充满积极的希望和奋争的活力,就可以散发积极乐观的想法,依着因果律的原则,四周的世界也会以积极乐观的成果回报。亚马尼成功了。是他一生中永远伴随着的进取精神,永不满足的信念促成了他的成功。由少年时代到迈进哈佛大学的校门,到走向社会,步入政坛;从初涉政坛协助国王制定治国良策到与西方工业大国的奋力抗争,并最终屡屡获胜,亚马尼一生中贯穿的就是积极进取心,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我们又会想起歌德的话:“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这就是说,富有进取心,继续努力,一切都没有问题。亚马尼从开始就记住了这个坚定的原则:轻言放弃,就是失败的预言,只要你决定怎么办,就决定了你的未来前途。想要获得什么,以及想要采取某种行动的这种火热的欲望,是成功者起飞必须的起点。冷漠、懒惰或缺乏进取心,是不能产生梦想的。记住:所有在生活上、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一开始就很不顺利,这正如少年时期的亚马尼,虽有满腔的热情,一片拳拳报国之心,而客观现实却为他实现自己的愿望制造了层层的阻力。成功者开始并不顺利,要经历很多令人伤心的挣扎与奋斗,然后才能成功。成功人士生活中的转折点,通常出现在危机的时刻真正了解奥巴马了的成长经历,你简直不敢相信一个“草根”中的“草根”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变身成这样一个领袖,他的成功将使他走向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宝座,不仅拥有帝王般的权力,他的一举一动还将牵动全世界的神经。当奥巴马不足三岁的时候他父母就结束了他们短暂的婚姻。而父母的多次婚姻给奥巴马带来了6个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6岁的时候,奥巴马又随母亲落户雅加达,在热浪滚滚的南亚度过了4年快乐童年之后,10岁的奥巴马又回到美国,与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在恣意放纵中度过了少年时代。奥巴马在自传中写道:“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烟酒、大麻……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把那些过于锋利的记忆磨到模糊。我发现我了解两个世界,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我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该拿我怎么办。”然而,这种如影随形的自卑在导致沉沦的同时,也完全可能令人迸发出惊人的斗志,通过奋斗和成功来证明自己。肤色自卑导致奥巴马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欲望,并促使他后来从博士、教授到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最终以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这种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艰苦卓绝的,支撑这种努力的强大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也是令人着迷的。哈佛启示录积极进取是一种伟大的自我激励的力量,它使我们永不满足现有的成绩,激励我们超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哈佛学子拉尔夫·爱默生就认为:“我是个永不停息地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过去的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永远靠努力来创造。※上卷 哈佛校训 §第五章 以时间为最宝贵的财富1§第五章以时间为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时间在流逝在哈佛人的心中,时间是最浪费不得的。他们把时间视为人的第一资源,认为没有一种不幸可以与失去时间相比,因此,他们做事从来不拖延。决断好了事情拖延着不去做,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商业巨子在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四个字:“现在就做”。的确,很多人习惯于等待,习惯于拖延,习惯于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做事,但是,时间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等待就多陪伴你一会儿,无论你想怎样挽留,它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记住赛谬尔·斯迈尔斯的话: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哈佛大学教授哈里克曾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恶习而最终一事无成,这都是因为拖延能够杀伤人的积极性。”哈佛的学生对于时间是极为重视的。他们从一入校,就接受了时间管理的理念,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以效率为先,从不肯让时间白白流走。在他们的头脑中,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思想:时间对于人类的意义,取决于我们怎样合理和充分地利用它。对于智者来说,它是伟大的祝福,它能使智者的生命和精神走向永恒;对于愚者来讲,它是无穷的祸患,给患者留下的是绵绵无尽的悔恨和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他们认为,凡是有理想有大志的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时间,让时间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大卫.洛克菲勒(1915—),银行家、企业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孙子。他出生于纽约市,从1939年起他共获得了包括哈佛大学等九所大学的博士学位,当过市长秘书,服过兵役。1946年到银行工作,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出色的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博士论文中,明确指出,懒惰才是“最最严重的浪费”,他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划,在某一时间段应该做的某事,会被清楚地标示在他的记事簿上。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大卫是规规矩矩地按照这张时间表做事的。“有时候我真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有分身术,”他的一位同事说,“一个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地做这么多事?简直不可思议,也许我也该试试他的法子。”成功者一定要计划好工作和时间,并严格的遵守规划。一个没有明确可行计划、做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就好像一艘没有方向随波逐流的船,它迟早会触礁搁浅。时间就是在流逝,在你不经意间从你的面前消失。你若有心抓住,它就能为你服务。如果你对其视而不见,任其流逝,那你最终什么也得不到。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在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但是,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威尔逊也坚持读书学习。他节省每一个硬币,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他还抓紧一切机会来学习,只要有可能,他就能从中让自己学到东西。就这样,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看到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在他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无论身处怎样艰苦的环境,威尔逊先生都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的确,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最终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时间在流逝,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握住拥有的每一分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率的事情。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锻炼,让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一步;我们要感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要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价值。记住哈佛的教诲:时间不会等着你,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处处都取得主动的地位。哈佛启示录时间就是在流逝,在你不经意间从你的面前消失。你若有心抓住,它就能为你服务。如果你对其视而不见,任其流逝,那你最终什么也得不到。★今天不走,明天要跑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说要珍惜时间,但是,当回顾自己的所为时,很多人又在抱怨自己浪费了时间。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珍惜时间呢?怎样做才是珍惜时间呢?最简单的说法是,珍惜时间,就要珍惜一点一滴、分分秒秒。就要从今天做起,从此刻做起。因此,哈佛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校时吸取知识、抓紧时间进行能力的训练。他们认为,与其抱怨过去的虚度,坐待明天的到来,不如奋起努力,把握今天。因为今天就在眼前,珍惜今天,不仅可以弥补昨天的不足和遗憾,更能为迎接明天的朝阳做好准备。查尔斯曾经在哈佛度过4年的大学时光,毕业后就职于纽约的一家软件公司,做他最擅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后来,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的新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不管是多高职位的人,我们都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查尔斯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毕竟,哈佛的学习背景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经验会帮助他轻而易举地找到另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原来,他在毕业后来到这家公司时,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他虽然工作繁忙,但却坚持每天提高自己。他在工作中发现与法国人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而不会法语会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很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他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获。在拥有的今天,要努力让自己有所前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每天肯用心付出一点点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哪怕只是一小时,那积累下来,你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让人称奇的。但是,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加速的时代里,人们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完想做的事,所以很多好的想法也就无从实行了。但是,仍有许多人用坚持每天至少挤出一小时的时间来完善自己,最终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蜂鸟,并用专门的设备给蜂鸟拍照。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出作品。休格·布莱克在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时间来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积累,一个念头跃入他的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做试验,又再经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尼古拉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在哈佛,学生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每天都有点滴的进步,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也能积累成功的资本。的确,如果不去努力,总是原地踏步,那一生也不会有大的成绩。哪怕你天资卓越,最后也不过是个庸才,毫无所为。在康顿公司高阶主管的眼中,卡尔是值得栽培的业务人才。他能力超群,工作做得让人无可挑剔。与他同期进入公司的迈克,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老实业务员,不太善于表达,却很勤快。他们同期接受公司的培训,自信满满的卡尔却从不把迈克放在眼里,因为作为常胜将军的他,根本就看不上木讷而又有点愚笨的迈克。但是,迈克却很崇拜卡尔,经常向他请教业务上的问题。除此之外,迈克还非常勤奋用心,他总是在下班后继续钻研相关的技能,充实专业知识,不断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上卷 哈佛校训 §第五章 以时间为最宝贵的财富2而与此同时,卡尔却仍在沾沾自喜,沉醉于自己的出色而不思进取。他觉得自己就是最出色的,没有谁比得上他。在迈克寻求提高自身能力的时候,他在家中与友人聚会,常常是酩酊大醉而后倒头大睡,根本不知道此时的自己在业务上已经没什么优势可言了。最终,卡尔因业绩不断下滑而被解雇,而迈克则因出色的表现被晋升为业务经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它告诉我们,不管你今天在工作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都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否则,你的工作、你的前途就会将你抛弃。道理都是融会贯通的,无论今天的你处在社会中的什么位置,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改变现状、不断向前的决心。哈佛的教授则更注重自己的不断进步。有的哈佛教授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工作,有的教授已年逾古稀,还仍坚持到实验室做研究。而作为成长中的年轻人,更没有理由让自己止步。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现在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哈佛启示录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的唯一的一天,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天过完,不会再来人们对于金钱的开支,大多比较留心,但对于时间的支出,却往往不打注意,忽略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创造金钱。来看看一个视时间为金钱的例子。富兰克林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某次,他因不满对方占用他的工作时间而与对方有了这样的故事。在富兰克林报社前的商店里,有位犹豫不决将近一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请问,这本书要多少钱?"店员回答:"1美元。"男人又问:"你能不能算便宜一点?"店员以坚定的口气说:"很抱歉!它的定价就是1美元。"男人过了一会儿后又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虽然店员已告诉他富兰克林正在印刷室中工作,但他执意和富兰克林见面,因此店员不得不去请富兰克林到商店里来。当富兰克林出现后,男人便问他:"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说"1美元25美分。"那男人大吃一惊:"可是就在一分钟前,你的店员说只要1美元。"富兰克林回答说:"没错,但是我情愿倒贴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言下之意即是那男人占用他的时间,所以须多付25美分。那男人愣了一下,又说:"好吧,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呢?"富兰克林说:"1美元50美分。"男人一听,不禁大喊:"怎么又变成1美元50美分了?你刚才不是还说1美元25美分的吗?"富兰克林冷冷地说:"对,不过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如此。"最后这个男人只好默默地把钱放在柜台上,径自拿起书离去。富兰克林为他上的一课——时间就是金钱,令其终身难忘。善用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倘若我们不能把一天的时间加以妥善地规划,就会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根据经验显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如何安排时间这一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人们往往认为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事实上,即使是一分钟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富兰克林就曾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甚至还说过:"失败与成功的最大分水岭只有五个字——我没有时间。"在今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人们似乎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想要做的事,所以有许多的计划也就此打消。但是世界上仍有人用坚定的意志,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来"投资"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事实上,往往越忙的人,他们越能挤出这一小时呢!哈佛启示录生命是一分一秒的时间堆积而成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时间创造价值,人们往往认为几分钟或是几小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事实上,即使是一分钟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每个人也都渴望成功,但幸福是一种感觉,没有先来后到之说。它只是一种对生活的诠释,没有固定标准,只要你觉得幸福,那就是幸福的。而成功不同,它需要你快速奔跑,全力以赴才能获得。如果你行动慢了,那就离成功无缘了。在哈佛校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是生活的迟到者,生活就会惩罚谁。”的确,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的奔跑速度决定你摘果实的时间,如果你跑到前面,那你就有机会品尝到最大最美的果实的甘甜,如果你跑到后面,那大概就只能望果兴叹了。我们落后不是因为自己的速度慢而是因为对手的速度比我们快。有人有一次去参加电视公司的益智抢答题目,结果他得胜了,问他的秘决。他回答说:有就是无论知不知到道答案,我都先按钮,甚至在没有想题目之前,抢先按按钮。一边按一边想答案,加上主持人叫我作答时,还可能延迟一两秒钟,往往就在这时候,答案就想出来了。他说,我发现对手们跟我想到答案的时间差不多,可惜等想到再按按钮的时候已经迟了。的确,如果连回答的机会都得不到,那怎么可能赢呢?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的场景,在广阔的非洲草原上,当曙光划破夜空时,醒来的羚羊会赶快奔跑,因为它知道,如果慢了就可能葬身狮腹。而狮子也同样会拼命的奔跑,因为它也知道,如果慢了,就会被饿死。在自然界中,谁快谁就赢,谁快谁生存,已经成了一条不可动摇的法则,动物们都以此来警戒。自己不断前进、快速前进,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深刻理解该法则的意义。拿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来说,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是速度。在质量M一定的前提下,能量的多少就取决于速度,速度与能量之间成正比关系。同样,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公式来阐述另外一个道理:将E比作最后的成功,M代表我们个人,C仍然是我们前进的速度。可以看出,在M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成功就取决于速度。因为,质量是个常量,只要肯努力,谁都可以做好,以至于难分伯仲。而时间在这里,则是变量。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都可以获得一流的质量,但冠军只会有一个,成功只属于跑得最快的那个人。要知道,我们落后不是因为自己的速度慢,而是因为对手的速度比我们快。我们说时间就是胜利,竞争以快取胜。快代表机会,代表效率。我们知道,成功需要竞争,而竞争的实质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事情。可以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最多的目标。谁做到了这点,谁就赢得了成功,赢得了胜利。而现实中很多的事例也都证明了这一道理。想当年,贝尔在研制电话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人也在研究。两个人虽然都取得了突破,但贝尔比格雷早了两个钟头。当然,他们两人当时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为这领先的120分钟而一举成名,誉满天下。也许你常看竞技比赛,你肯定会发现,在竞技扬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用肉眼都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相差仅0.01秒;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几厘米……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相差天地之远,很多时候,世人的目光往往只会聚焦在第一名的身上。在他们眼里,冠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第一名后面的,都是输家。而在哈佛,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哈佛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可谓是精心备至,就连学习节奏也是很折磨人的。如果一位才能平庸的人进入了这所学校,同那些才华横溢,刻苦顽强的人在一起学习,他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为了适应这里的节奏,所有的人都必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这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学校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要不惜任何代价争当第一名,即在所有方面,在任何地方都成为第一名。在运动中当第一,在学习上争第一,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成为第一,这就是哈佛的口号。在哈佛人的眼里,只有第一名才无愧于生活,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美好。哈佛教授这样认为,谁快谁赢得机会,谁快谁赢得财富。要想早日赢得成功,就要快速行动,就要在有了目标和想法之后,尽快地将其实行,因为片刻的耽搁都可能导致与成功无缘。很多哈佛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教授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翁。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了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早行动,早成功。在成功的花名册上,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就赶快抓紧努力吧。哈佛启示录、哈佛经验告诉我们:“谁是生活的迟到者,生活就会惩罚谁。”的确,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的奔跑速度决定你摘果实的时间,如果你跑到前面,那你就有机会品尝到最大最美的果实的甘甜,如果你跑到后面,那大概就只能望果兴叹了。※上卷 哈佛校训 §第六章 以平常心面对生活§第六章以平常心面对生活——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痛苦也是一种财富痛苦是我们不想要的,是我们要竭力回避的。但是,你不是主宰者,痛苦的到来不会经得你的允许,无论你是否愿意,它总会在不经意间降临。更多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不速之客。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就像时而会出现的涟漪一样,不如意、不美满甚至痛苦都会时常袭来,让你品尝到苦涩乃至哀伤。其实,痛苦本身并没什么,正像天空不会一直晴朗,生活也不能总是充满阳光。无论是阴晴雨雪,无论是欢笑哀伤,都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与其痛苦地承受,不如坦然地享受。享受痛苦,这可是个少见的说法。但是,你要知道,正因为在很多时候,痛苦都是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就不必再害怕它。从容地面对,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在哈佛,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技能,更多的时候,是在接受一种心理训练,学会如何面对挫折、面对痛苦。因为他们知道,技能培养其实并不难,只要下功夫,用心学习就能掌握,但心智上的承受能力却需要慢慢磨练。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的任课教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本-沙哈尔说,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生活之中,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20%IQ十80%EQ=100%的成功,这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提出的成功公式。EQ代表情商,而提高承受痛苦的能力就是情商的一种表现。在培养坚强心理的过程中,哈佛人常引用下面的这个事例。这是个经典的,在他们看来已经耳熟能详的例子,但每次提起,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哈?格尔曼是美国加州一位出色的保险经纪人,他酷爱运动。1988年的夏天,他像往常一样跑完步回公司上班,不料在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当时他完全失去了知觉。在医院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左腿失去了知觉,左手剧烈地疼痛。这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这辈子可完了。”而是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那句名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后经医院确诊,他的左脚严重骨折,并且头部一些组织也受到一定的伤害,即使治愈也可能要影响他的工作。但是他没有被完全征服,而是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感谢上帝保全了我的性命,相比之下这种伤害算不了什么,说不定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的大转机呢。所以,我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配合医生治疗。”有一次,他向一名护士打探自己的病情,但是护士并没有告诉他。直到有一天,他在睡梦中突然听到门外的一位医生对一位病人解释说:“左腿瘫痪就像他这个样子。”医生分明指的是自己。但是格尔曼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只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余生。一年后,他提前出院了,虽然灾难夺去了他的左腿,但他依然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十几年过去了,单调、苦闷的轮椅生活并没有使他变得消沉。他的事业依然蒸蒸日上,他也依然热爱运动,也更喜欢参加一些残疾人运动会,甚至有时他还到一些心理诊所做一位义务咨询者。许多时候,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磨难并不足以将你摧毁,只要你心中有希望,并能点燃它,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精彩的,你就应该感到满足。”经历是一种财富,痛苦也同样是一种财富。啜饮痛苦这杯酒,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在难咽的背后,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甘甜,只是,你要用心体会。的确,在生活中,麻烦、挫折、失望……如此种种,都能让你感到痛苦,但痛苦对人不是全无益处,有的时候,痛苦更能给人磨练和勇气。在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高尔夫球运动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如果把高尔夫球的凹点比作人生的伤痕,那么,失败、坎坷和挫折这些给人带来伤痕的东西,并不可怕。因为,有些伤痕,也许会有利于让我们培养健康心理,从而有利于实现人生远大的目标。在哈佛的讲堂上,有这样一个事例:美国著名黑人摄影师肯尼在出生时,只有半截身子。他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终于活了下来。渐渐长大的肯尼,不想成为父母永久的负担,他要自己照顾自己。首先,肯尼学着用双手走路,靠胳膊的力量支撑身体。他在家里的楼梯,房间的木板墙上,钉着许许多多的把手,用以作为支撑自己的着力点。肯尼家的楼梯虽然只有短短的17级,但是每爬两三级楼梯,他就大汗淋漓,需要休息一下。爬完17级楼梯,肯尼常常累得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但他从不放弃,天天用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就这样,肯尼不仅能照顾自己,还帮着爸爸做家务:他会洗车,修剪草坪等等。后来,肯尼迷上了摄影,他每天用两只胳膊代替双腿,行走在大自然中,把身边的一切美景拍下来,和世人一起分享。坚强的肯尼说:“上帝虽然少给了我两条腿。但我从不放弃自己。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如果我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每个人都可能承受痛苦,但痛苦带给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从中获取了坚强,最终获得了新生;有的人一蹶不振,最终被痛苦压垮。因此,哈佛的教授这样告诉学生,对痛苦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痛苦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曾一度想进安那波利斯市的海军学院,将来当一名海军军官。但年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耐心地解释说,作为能够继承财产的孩子,不应该选择海军职业。因为那会远离家乡,并且生活艰苦。而学习法律,则能使一个人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于是罗斯福就进了哈佛大学。1900-1907年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在纽约当律师。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利。罗斯福在第一次竞选失败后,暂时退出政坛,一面重新整顿力量,准备东山再起;一面想进入经济竞争领域,一显身手。然而在一次游泳时,双腿受了寒,引发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他的背和腿痛个不停,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只要轻轻一碰就忍受不了。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罗斯福还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他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个卧床不起、什么事都需要别人帮助照料的残废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是,他的奋力向上的精神并没有使他放弃希望。不久,尽管他一直受着痛苦的熬煎,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跟埃莉诺和路易斯开玩笑了。他理智地控制自己,绝不把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准把他得病的消息传给正在欧洲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