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万里任禅游-3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 字数:19453 更新:2023-10-09 20:54:13

我现在想要追寻斐德洛曾经追寻过的鬼魂--理性,基本形式枯燥、复杂、古典的鬼魂。今天早上我谈过思想的体系,现在我想谈谈如何在这些体系当中找到自己的路--那就是逻辑。在这里要提到逻辑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观察摩托车开始,然后得到普遍性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摩托车在路上碰到坑洞,发动机就熄火了;然后又碰到了一次,发动机又熄了;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仍然熄了;之后,行在平坦的路上,就没有熄火的情形,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又熄火了。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合理地推断,发动机熄火是坑洞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归纳法,由个别的经验归纳出普遍的原则。演绎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的原则推论出特定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知道摩托车有一定的结构、体系,修理人员知道喇叭是受电池的控制,所以一旦电池用完了,喇叭自然也就不会响了,这就是演绎法。要解决一般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手册当中所提供的结构,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这种交织混杂的正确程序,如果正统化,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事实上,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摩托车的问题会使用到全部的科学方法。一般需要修理的问题并没有这么困难。当我一想到这些科学方法,心里就会出现一个影像,那就是一座巨大的推土机--它的行动缓慢,它的工作枯燥乏味,走起来声音轰隆直响,而且动作十分笨拙,但是它所做的没有人能比。它需要的技巧很可能是非正规修理的两倍、五倍甚至十二倍,但是你知道最终必能得到成功。没有任何摩托车的问题能把它难倒,一旦你遇到真正的难题,试过了所有的办法,绞尽了脑汁仍然没有任何进展,你就会知道,这一回你真的和老天爷较上劲了。“好吧!老天爷,我所能做的就是这些了。”于是你只好祭出正统的科学方法。你先拿出一个笔记本,把所有的状况都写下来,这样你就知道情况如何,问题要怎么解决。在科学和电子技术的领域当中需要这样做。不然的话,问题会复杂到让你摸不着头脑,然后忘记该如何解决,最后只得放弃。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一旦有混淆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往往就在你写下来的时候,解决的方法就浮现出来了。要把问题正确地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到六方面:(1)问题是什么。(2)假设问题的原因。(3)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4)预测实验的结果。(5)观察实验的结果。(6)由实验得出结论。这和许多大学,甚至高中的实验作业所提到的方法并没有不同,我们不是仅仅把它当做作业而已,我们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准确地思考,否则的话,很容易就会失败。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能够准确地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不会误入歧途。每一个维修人员、科学家或是工程师都曾经因为没有准确地思考而大伤脑筋。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和机械方面的研究总是显得非常沉闷而小心谨慎,如果你很草率或者面对科学材料的时候怀有浪漫的想法,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它蒙蔽。即使你不给它这样的机会,仍然有可能会发生。所以在研究科学的时候,一个人必须非常地谨慎,而且严守逻辑的法则。不要在逻辑上面摔跤,否则整个科学结构很快就会垮下来。只要你的推论稍有差错,你就会陷入无底的深渊当中。在科学式的思考当中,第一步就是要把问题写下来,其中主要的技巧就是只有你确实知道的东西才写下来,写的方式最好如下:问题:你的摩托车为什么发动不了?这么问听起来似乎很呆板,但是却是正确的。它要比这样写好:电路系统有什么问题?因为你尚不清楚真正的问题是否出现在电路系统,所以你应该先说摩托车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第二个步骤:假设一:问题出在电路系统。把你所能想出的假设都写下来,以后再运用实验测试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地记录下来,能节省你不少时间,也不至于完全走迷了路。所以科学问题从表面上看来往往非常枯燥,为的就是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错误。第三个步骤是实验,在浪漫的人眼中往往以为实验就等于科学,因为这是眼睛所看到的。他们看到不少的试管和奇怪的设备。研究人员走来走去,不断有新的发现。他们看不到实验原本只是庞大体系的一部分,因而他们把实验和展示混为一谈。一个人操作着价值五万美金的福兰克斯坦仪器进行科学演示,如果他事先就知道了结果,那么整件事就毫无科学可言。然而修理摩托车的人如果为了检查电池是否仍然有电而按喇叭,却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实验,因为他是用实际的行动去证实他的假设。研究电视的科学家如果很悲哀地说:“这个实验失败了,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这其实是报道人员的错误,因为一个实验并不会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被称为失败了,只有它的结果无法测出假设的真假时才会被称为失败了。所以实验当中使用到的技巧只是证明假设而已,既不可以多使用一点也不可以少使用一点。如果喇叭响了修理人员就认为整个电路系统都没有问题,那么他的问题可就大了,因为他的推论不合理,喇叭会响只表示电池没有问题。为了要设计适当的实验,他必须仔细推想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这个可以通过摩托车的结构看出来。喇叭并不会使摩托车前进,电池也不会。除非使用非常间接的方法。电路系统直接点火的部位在火花塞,如果你不检查这个部分的电路系统,你就永远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它才出了问题。为了能适当地做检查,修理人员将火花塞拔起,放到和发动机相反方向的位置上去,于是火花塞的底部就布满了电流,随后修理人员牵动内燃机的杠杆,火花塞的横沟中就会爆出一簇蓝火。他将会做出以下的两点结论:(A)电路有问题。(B)他的实验很差劲。如果他很有经验,就会多试几次。检查一下触点,想尽办法使火花塞点燃,如果无法点燃,他才会认为电路系统出了问题,实验就到此结束。这样他就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了。最后一部分就是做结论。做结论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实验的结果写下来,既不可多写也不可少写。实验并没有证明他修好电路系统的时候摩托车必然能发动,因为还有其他的部位可能出了问题。他所知道的就是已经把电路系统修好,摩托车可能发动得了。所以他的问题是:电路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又写下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所以问题要问对,也要选择对的实验,然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修理人员就借着这个方法,在摩托车的整个结构当中来回穿梭,直到他找出真正的原因,一旦把机器的问题解决了,摩托车才能够继续行驶。一名没有受过训练的旁观者只看到修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力,就以为他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劳力。事实上,这正是他最轻松也是工作上最小的一部分,他最重要的工作就在于仔细观察和精确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技术人员往往显得沉默寡言,甚至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些畏缩。他们不喜欢在做实验的时候讲话,那样就无法专心地思考问题了。他们借着实验推论出问题的结构,然后与心里正常的运作结构相比较,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基本形式。一辆后面连着拖车的汽车驶进了我们的车道,打算超我们的车,然而又无法回到他的车道。我一直闪头灯,想确定他能看到我们。他虽然看到了,但还是无法转回去。路肩非常窄,而且高低不平,如果我们开上去一定会翻下去。我一边刹车、按喇叭,一边打灯,天啊,他紧张地朝我们的侧面驶来!我只好紧紧地贴在路边。他来了!结果在最后一刻他驶回自己的车道,和我们之间只相距几英寸而已。我们前面有一个纸箱子掉到了地上,我们接近之前盯着看了好一阵子,很明显是从别人的卡车上掉下来的。我们从旁边闪开了。如果我们开着汽车一定会撞个满怀,或是滚到水沟里去。我们来到爱荷华州中部的一座小镇,四周种的玉米已经长得很高了,而且能闻到很浓的肥料味。我们从停车的地方来到一家又大又高的老餐厅。为了配啤酒,我叫了他们卖的所有点心,我们这才共进一顿逾时已久的午餐。我们吃的有:花生酱、爆米花、扭花脆饼、洋芋片、小鱼干、有小骨刺的熏鱼……啤酒花生、火腿腊肠面包、炸猪肉皮,以及几块芝麻饼干(里面还搀了一些我分不出味道的作料)。思薇雅说:“我还是觉得很虚弱。”或许她觉得我们的摩托车就好像那个纸箱子一样,在高速公路上一直不断地翻滚着。10出来以后,我们仍然在河谷中继续前进,头上的天空仍然因为两壁岩石的夹峙而显得狭窄,可是要比今天早上离我们近多了。我们越来越接近河流的源头,而峡谷也愈来愈窄。我们正准备探讨斐德洛是如何离开理性思想的主流,去追寻理性的鬼魂。他曾经反复地对自己讲一段话,是这样的:在科学的殿堂里有许多深宅大院……有各种人住在其中,而他们住在这儿的动机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些人倾心于科学是因为有优越的智力,科学成了他们独有的活动,在其中他们得到了生动的经验,也满足了他们的野心。有一些人则完全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将自己思考的产物献在祭坛上。如果上帝派来的天使将上面两种人从殿里驱逐出去,那么殿里很显然会空旷许多,但是里面仍然会住着一批古今人物……如果殿里只住着前述两种人,那么它就只不过是一座空木屋,只有四处攀爬的蔓草……那些获得天使青睐的人……有些古怪、沉默和孤独,除了同是不受欢迎的人之外,彼此之间少有相似之处。是什么把他们带进殿堂里的……答案不一而足……逃避平凡生活的芜杂和无可救药的厌倦;逃离自己欲望的束缚。一个脾气好的人想要逃离喧闹、令人紧张的环境,而来到寂静的高山,在这里你极目远眺,透过静谧清新的空气,愉快地描摹永恒宁静的山色。这段话是年轻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8年的演讲。斐德洛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大一的科学课程,他主要研究的是生物化学,而他想专攻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面,现在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他并未把这个当做自己进取的手段,当时他还很年轻,还有一种高贵的理想。一个人会做这样的工作,必然有接近教徒和爱人的奉献情操,他每天的努力不是靠刻意的筹划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动力。如果斐德洛研究科学为的是自己的野心,或是实用的目的,那么他就永远都不会去研究科学的假设是否是一种实体。然而他的确是跨入了这个领域,但是却对答案不满意。在所有的科学方法里面最神秘的就是假设的形成。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处。一个人坐在那儿沉思,突然之间-- 一闪而过--他顿悟了。一直到经过实验,才能够证明假设的真假。然而实验并不是它的源头,它的源头在别的地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最简洁、最容易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试着用经验取代某种层次的世界,然后征服它……他创造了这个宇宙和他感情生活的支柱,这样才能由中找到安宁,而这安宁是无法从个人狭窄的经验当中获得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要建立这些宇宙基本的法则,这些法则经过演绎就能创造出现今的世界。而要通往这些法则没有合乎逻辑的路;只有靠着直觉和对经验的体谅才能进入其中……直觉?体谅?用来形容科学的源头是很奇怪的字眼。一位没有爱因斯坦那么重要的科学家认为:“科学知识来自于自然,而自然也提供了假设。”但是爱因斯坦知道,自然并没有提供假设,自然只提供了实验的材料。一位功力较差的科学家可能会认为:那么是人想出来的假设。但爱因斯坦仍然不认为是如此。他说:“任何真正进入其中的人都不会否认,事实上唯独现象界决定了理论的系统,虽然在现象和理论之间并没有一条合乎理论的桥。”斐德洛开始对假设的本身就是一种实体非常感兴趣,这是他实验的结论。在工作中他注意到,一般认为假设可以说是科学工作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是他却认为是最简单的。很正规地把一切都精确地记下来就为假设作了提示。首先在他实验假设是否正确的时候,其他的假设又不断地涌现出来;以后在进行其他的实验时,又会涌现更多的假设。在他继续研究下去的时候,仍然会涌现出更多的假设,直到最后他才非常痛苦地发现,在他作了这么多研究之后,不论是否定或是肯定原先的假设,假设并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在增加。一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很有趣,所以他就模仿帕金森定理写了另外一个定理:能够解释任何既有现象的理性假设有无穷个。于是在他的研究工作似乎到了尽头时,他知道,如果他坐下来好好地思考一番,那么另外一个假设就会出现。屡试不爽。就在他写下这条定理之后几个月,他开始对它的幽默和好处怀疑了起来。如果这条定理属实,那么它在科学的思维上就不只是一个小瑕疵了,这条定理完全摧毁一切,因为它否认所有科学方法的效用。如果科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从一大堆的假设当中选出正确的,然而假设出现的速度远远超过实验所能处理的速度,那么很明显地就来不及证明所有的假设。如果不能够证明所有的假设,那么任何实验的结果都变得很不可靠。这样一来,整个科学的方法就缺乏建立实证知识的目标。关于这一点爱因斯坦认为:“根据进化所显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刻,所有可想见的存在,总有一个会证明它比其他的一切要优越。”这个答案在斐德洛看来脆弱无比,然而“在任何一刻”倒给他深深的震撼。难道爱因斯坦认为真理是一种时间的功能?这种论点会把所有科学的最基本假设都毁掉。但是我们由整个科学的历史来看,你会发现过去的事实不断被新的解释取代,每一项研究的时效也长短不一,完全没有规律,有些科学真理似乎能够持续几个世纪,有些甚至不到一年,科学真理不像教义一样能永远存在,它像所有的一切一样可以被研究。研究过科学真理之后,他对它们出现一瞬就消失的情况很懊恼,因为科学真理存留的时间和他所付出的努力正好相反。所以在20世纪,科学研究成果的寿命似乎比19世纪要短得多,就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规模现在大多了。如果下一个世纪科学研究的速度是现在的十倍,那么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寿命,很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是什么缩短了它的寿命?最主要的就是假设的增加,假设愈多,研究成果的寿命就愈短。近几十年来假设大量增加的原因似乎来自于科学方法的本身。你看得愈多,知道得就愈多。你不是从一大堆假设当中筛选出一项真理,你是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假设。这也就是说,你想要借着科学方法接近真理,实际上你根本没有任何进展,甚至离它愈来愈远,这是你所运用的科学方法造成的。斐德洛所看到的只是个人之见,但是却反映出科学最真实的特性。许多年来它都被人忽视,人们期望从科学研究当中得到的结果和实际上所得到的结果,在这里正好互相冲突。然而似乎没有多少人正视这个问题。运用科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从许多假设当中找出正确的一个,这就是科学的目的。然而我们从科学的历史来看,事实恰恰相反。各种资料、史料、理论和假设不断大量地增加,科学把人从唯一绝对的真理,引向多元、摇摆不定、相对的世界,是造成社会混乱、思想价值混淆的主要元凶。而这一切现象原本是科学要消灭的。在许多年前,斐德洛在实验室中已经觉察到的结果,现在在这个科学世界中我们随处可见。科学反而制造出反科学的混乱。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研究这个人这么重要,以及我们前面提过的古典和浪漫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心存浪漫的人认为科学和科技使得人的心灵更加混乱,而斐德洛和他们不同,他受过严密的科学训练,他所能做的不只是愁眉苦脸地搓着手或者逃避,或是站在一边诅咒,而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法。我曾经提过,他最后的确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然而由于问题非常深奥而且复杂,没有人真正了解他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不理解甚至误解他所说的。他认为引起我们目前社会种种危机的原因是理性天生的一种缺憾。除非这种缺憾能得到弥补,否则危机会一直存在。我们目前所谓的理性模式并没有把社会带向更美好的世界,反而离它愈来愈远。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这些模式就一直存在。只要人们主要的需求还在于衣食住行,这些模式就会存在下去,而且还会继续运作。但是对现在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些基本的需要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因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理性结构已经不符合所需,从而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在情感上是空虚的,在美学上没有任何表现,而在灵性上更是一片空白。这就是它的现状,而且它还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持续扩大的社会危机,没有人了解究竟有多么严重,更不要说有任何解决之道了。我看到像约翰和思薇雅这样的人,在整个文明的理性结构下,活得很盲目而且很疏离。他们想要从这个结构之外寻找答案,但是却找不到持久而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就想到斐德洛和他在实验室里独自想出来的解决方法--虽然关心的是同样的危机,但是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且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我在这里所做的就是想要把它结合起来。问题非常庞杂--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时候会有些失去方向。斐德洛从没遇到过一个人能够真正关心这个困扰他的问题,他们似乎都这样说:“我们知道科学方法很有效,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斐德洛不理解这种态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他研究科学并不是为了个人或是实用的目的,所以这使他完全停顿了下来。这就如同他在观赏爱因斯坦曾经描述过的那座澄静的山,突然在山与山之间裂开了一道沟,里面什么也没有。然后你得慢慢地、十分困难地解释它的由来。起初这些山岭看起来好像会永远存在,其实却可能变成别的东西……很可能只是他自己的幻想,所以他停下来了。因此,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大一课程的斐德洛,在十七岁的时候,却因为不及格而被退学了。他们认为他很不成熟,而且上课不专心。别人都无能为力,既没有办法避免它发生,也没有办法帮助他改变,除非学校修改校规,否则他一定得退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斐德洛觉得很震惊,于是开始了一连串心灵上的流浪和探索,最后他仍然回到我们现在所沿循的这条路,明天我会试着开始走这条路。在劳雷尔我们终于看到山了,于是我们就留在那儿过夜。晚风徐徐吹来,颇为凉爽,因为它是从山上的积雪那里吹下来的。虽然太阳在一个钟头之前就已经西沉了,天空仍然残留着一线光亮。思薇雅、约翰、我以及克里斯在逐渐沉重的暮霭当中,走在那条长长的大街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虽然我们在谈论其他的事情,山依然存在。我很高兴再来到这里,但也有一点哀伤。有的时候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11我醒来的时候在想,是否是因为回忆或是空气里某些东西的关系,我才知道自己已经靠近山了。我们住在饭店里一间美丽的老木头房间里,太阳透过百叶窗照射在黑漆漆的木头上,虽然有百叶窗遮着,我仍然可以感觉出,我们已经离山不远了。因为在房里可以嗅到山的气息,那是一种很清爽、有雾气而且带着芳香的空气。我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又吸进了另外一口,然后又一口,一直到我吸足了,我跳下床,拉起百叶窗,让所有的阳光--那些灿烂、清凉、明亮、耀眼的阳光都照进来。我有一种冲动,想去把克里斯拽起来,要他起来看看这种景象。但或许是由于我很尊重他,便让他继续睡了一会儿。我拿起了刮胡刀和香皂,走到长廊尽头一间同样是木板搭建的盥洗室。一路走来,地板嘎嘎作响。浴室里的水非常热,几乎不适合刮胡子,但是混了冷水之后就好多了。透过镜子上面的窗户,我看到后面有一个天井,于是我梳洗好之后就走出去站在那儿。天井和饭店四周种的树顶端一般高。那些树和我一样在迎接早晨清新的空气。树枝和叶子轻轻地摇摆着,似乎也在期盼这一刻的来临。克里斯很快就起来了,思薇雅从房里出来说她和约翰已经吃过早餐了,约翰到外面去散步了,但是她会陪我们去吃早餐。今天早上我们爱上了周遭的一切,去餐厅的一路上也都谈着美好的事物,连早餐的蛋、煎饼和咖啡也好像从天而降的一般。思薇雅和克里斯亲密地谈着他的学校、朋友和个人的事,而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然后透过餐厅前面宽大的玻璃窗,看看外面路上发生的事。此刻所看到的,和在南达科他州那个孤寂的夜晚所看到的是多么不同!在这些建筑之外,就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和雪地。思薇雅说约翰已经在城里向别人打听过,有另外一条路可以去波斯曼,从南边走黄石公园。“南边?”我说,“你的意思是说,雷德洛奇?”“我想是吧!”于是我想起来,那儿的六月依然是一片皑皑的白雪,“那条路的高度远在雪线之上。”思薇雅问:“有那么糟吗?”“一定会很冷的,”在我脑海里出现我们骑着摩托车经过雪地的情形,“但是一定非常壮观。”我和约翰碰头,然后就把事情决定了。很快地,我们经过了一条立体交叉铁道的地下通道,然后上了一条弯曲的柏油路,直往前面的山前进。这是斐德洛一直非常熟悉的路,在这里我到处可以看见他的影子,而前面横亘的是黑色的阿布萨罗卡岭。沿着一条溪水往源头前进,溪水在一个钟头之前可能还是白雪。绿色的田野和岩石之间是溪水和小路,它们不断地往上攀升。在这样的阳光之下,周遭一切的颜色都显得非常浓重,黑色的影子、耀眼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太阳照过来的时候,非常刺眼而且酷热,一旦来到树阴底下又突然变冷了。晚上我们和一辆蓝色的保时捷车子比赛,超过他们的时候我们吹口哨,被超过的时候也吹口哨,于是就这样竞争了好几次,而四周是白杨、青翠的草地还有树丛。这一切都值得记忆。斐德洛也是走这条路到高山上去的,然后又从这条路走了四五天下来,运一些东西上去,然后再继续向前行,他几乎从生理上产生了对这座山的需要。他抽象的思路已经变得这样绵长,必须要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才能够保持思路的清晰。稍有分心或是有其他的思想或是有责任在身,都很可能破坏思想的进展。在他发疯之前,他和别人的思考方式也非常不同。在他的思想之中,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迅速地改变,而社会的价值标准和理论也都消失了,只剩下自我的精神在鼓舞着他不断前进。早期的失败使他觉得不需要按照一般的社会标准去思考,他的思想早已很少有人能明白。他认为像学校、教会、政府和政治组织这种机构,都是想用某种特定的目标而非真理来引导别人的思考,以使他们的机构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以控制别人来继续为这些机构服务。因而,他认为早年的失败,其实对他来说是一种福气,在偶然之间就使自己从为他所设下的陷阱中逃了出来。在他的下半辈子,他对于这些机构所谓的真理警戒心变得非常高。当然一开始,他并没有这样想,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成这样。斐德洛原本追寻的真理是侧面的真理,而不是科学正面的真理。想要研究这些正面的真理,必须受过相当的训练,但是如果是从侧面去了解真理,就要从你的眼角去观察。在实验室里,一旦你的研究开始混乱,所有的一切都不对劲,而且你掌握不住重心,甚至被意料之外的结果困住,这个时候你便觉得没有任何的进展,只能开始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从外表来看,他似乎是在飘浮,事实上也是如此。你想要从侧面了解真理的时候,你只有飘浮,而没有办法从任何已知的方法和过程当中去了解真相,因为正是这些方法和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他局限住了。所以他只有任凭自己四处飘荡,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他飘到了军队里,军队把他送往韩国。关于这里,他有着很美妙的一段记忆。那是一面墙的画面,他站在船头,透过海港里层层的浓雾,看到那面墙闪烁着光芒,仿佛是天国的门。他一定很珍惜这些片断的回忆,因而反复思考了许久。虽然它和其他的事物并不相配,但是令他印象十分深刻,深刻到我自己也回忆了许多次,它似乎象征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事,可以算是一个关键点。他在韩国时所写的信函和他早期的完全不同,就表示这也是个关键。信散发出浓烈的情感,他把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巨细靡遗地写了下来:菜市场、玻璃门会滑动的商家、石板瓦的屋顶、马路、用稻草铺的小屋,还有他所看到的其他一切。有的时候充满了狂野的热情,有的时候十分沮丧,有的时候又十分地愤怒,有的时候甚至有些幽默。他就像有些人或者是动物,从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囚笼中找到了出口,然后在田野间四处游荡,狼吞虎咽着所看到的一切。后来他和一些韩国工人做朋友,这些人会说一些英语,但是想学更多去当翻译。下班之后,他就和这些人在一起待着,周末的时候他们带着他去游玩,或是穿过山野回家去看看他们的朋友和亲人,然后告诉他韩国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他坐在美丽的山脚下,眺望着远远的黄海,山脚下的梯田里种的稻米已经成熟了,黄澄澄的。他的一位朋友和他一起看海,看见离岸边很远的地方有一些小岛。他们吃过午餐之后,在一起聊了一会儿,所谈的内容是象形文字和世界的关系。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竟然都能够用他们那二十六个字母来描述,真是很不可思议的事。那位朋友点点头微笑着,然后吃他们自己带来的罐头食物,然后很高兴地说“不”。他往往被他们点头表示拒绝搞晕了,这就是这一段回忆的终点,但是就像刚才那一面墙一样,他曾经回忆过许多次。最后一个值得他回忆的片断是军舰上的一个房间,当时他正在回家的路上,这个房间还没有人住过,他一个人躺在床铺上。床铺是帆布做的,然后缝在一个钢架上,就好像马戏团的跳床一样。总共有五层,整个房间都是床铺。这个房间在船的最前面,当船起伏的时候,床的帆布也跟着起伏不定,随之而来的是,他觉得胃里的东西在翻搅。他沉思着,四周的钢板突然发出一阵沉重的巨响,这时他才发现整个房间都在随着海浪忽上忽下。他以为是因为这些起伏他才无法专心阅读手中的书,后来才知道是书太艰深了。这是一本有关东方哲学的书,是他读过的最难的一本,他很高兴能够独自一个人在空旷的船舱里读这本书,否则他永远不可能读进去。这本书提到,西方人认为,理论上人的存在通常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这就等于斐德洛过去在实验室当中的经历),然而东方人的看法比较偏重于美感的成分(这相当于斐德洛在韩国的经验),而这两者似乎不曾碰过面。书中提到的理论和美感与斐德洛后来称为古典和浪漫的用法相当,并且似乎暗暗影响了斐德洛日后使用那两个词。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古典的事实主要是理论的,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美学,而浪漫的事实主要是美感的,但是也有它自己的美学。理论的和美感的是在一个世界之中的分歧现象,而古典的和浪漫的则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斐德洛不明白这些道理,回到西雅图之后,他从军队里退伍,坐在饭店的房间里整整两个礼拜,啃着硕大的华盛顿苹果不断地思考,然后再吃些苹果继续思考。最后思考的结果是他想回到学校里去读哲学,他飘荡不定的时期结束了,他现在很积极地追寻着某个目标。我们将要接近雷德洛奇了。一阵冷风带着松香不断向我们吹来,吹得我几乎发抖。在雷德洛奇,马路几乎延伸到山脚下,而山庞大的身影几乎遮住了街道两旁的屋顶。我们停好了车子,把沉重的行李卸下来,脱掉厚实的衣服。我经过一间滑雪店走进餐厅,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照片,上面是我们将要走的山路。山路一直盘旋向上,直到超过世界上最高的一段人工路。我有些担心,我知道这种不安没有来由,所以就想通过和别人谈路况来把它忘掉。对摩托车来说,不可能坠落山谷,不会有任何危险,你只会记起有些地方可以停下来,丢下一块石头,石头会一直下落几千英尺才抵达谷底。你很自然地就会把那块石头和摩托车以及骑手联想到一起。喝完咖啡之后,我们又穿上厚重的衣服,再把行李安置好,然后很快地就开始沿着向上爬升的弯道往上骑。柏油路比印象中的要宽而且也安全许多。坐在摩托车上你会拥有最大限度的空间。约翰和思薇雅顺着U型的山路向前骑去,等到骑回来的时候,已经在我们的上方面对着我们,和我们微笑打招呼。不一会儿,我们也到了他们的位置,然后看到了他的后背。之后又到了另外一个转弯,我们又再度相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想事先想象这种情景并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去做,就会变得很容易了。我曾提到过斐德洛的飘荡时期,最后他开始接受哲学思想的训练。他认为哲学是所有知识里面最高级的,所有的哲学家都这么认为,所以它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陈词滥调。但是对他而言却是一种启示,他才发现他曾经一度认为的世界上唯一的知识--科学,其实只是哲学的一支,哲学比科学宽广许多,甚至更基本。他所问的有关无限假设的问题科学家并不感兴趣,因为这不是科学问题。科学没有办法在研究科学方法的时候不落入会摧毁它所有答案的陷阱。所以他问的问题比科学的层次还要高。于是,斐德洛在哲学当中发现了引领他走向科学那个问题的自然延伸。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一切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在路边停下来,拍了一些照片作纪念,然后从小路走到悬崖边。在我们这条路的正下方有一辆摩托车,车子小得几乎都快看不见了。我们把自己裹得更紧,以抵挡迎面而来的寒风,然后继续向上骑。阔叶林早已消失了,只剩下一些小松树,它们枝干扭曲,形状怪异。不久这样的松树林也完全消失了,我们置身在一片高山的草原上,四下完全没有一棵树,只有一些粉红色、蓝色和白色的小花,哇!到处都是野花,只有这些小野花、野草、苔藓和地衣才能在这里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已经到达雪线之上了。我回过头去最后看了一眼峡谷,就好像看海底一样。有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底下,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高的地方存在。路转到向阳的地方,我们离开了峡谷,进入了雪区。发动机因为缺氧而逆燃,这表示摩托车随时会熄火,但是幸亏一直没有发生。现在我们两边都是雪墙,看起来就像早春融解过后留下来的,到处都有淙淙流水四处奔窜,弄得地上如同一摊烂泥,要不就流入才长了一个礼拜的草里,或是流入小野花里。这些小小的、粉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的野花,在黑色的阴影之中,闪烁着太阳一样的光芒。到处都是这样的风景。一束小小的、彩色的光向我射来,而它的背景却是一片沉郁的绿色和黑色。现在天空涌起一团乌云,在它的阴影中十分寒冷,而有阳光照到的地方就不一样了。我的手臂、腿和夹克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很热,照不到就非常凉。现在雪变厚了,我们从地上的深沟知道除雪机曾经开到这里,雪堆几乎有四英尺高,然后是六英尺,然后是十二英尺,我们在两边的雪墙之间前进,几乎是走在一条用雪堆成的隧道里。隧道的上方,天空一片阴暗,等到我们钻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到山顶了。在山的那一边是另外一个城镇,我们的脚下是高山湖、松树,还有雪地。在它们之上和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是更远的山脉,覆盖着终年的积雪。这就是高山区的景象。我们停下来,把车停在一个转弯处,那儿有一些观光客在照相。我们四下看了看风景,看了看对方。约翰从他的背包里拿出相机,而我则把工具箱拿出来,在椅垫上打开,拿出螺丝刀,发动车子,然后调整汽化器,一直到怠速的声音从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加快。我实在很惊讶,这一路上它不断地出现许多次逆燃的声音,还噼啪作响,每一次我都以为它会熄火,但是一直都没有发生。我没有去调整它,想知道在一万一千英尺的高度它会如何,而现在我也没有多做修理,因为我们将往黄石公园前进,高度多少都会下降些。当我们到达高度比较低的地区时,这些声音就逐渐消失了,我们周围又是一片森林,我们在岩石、湖泊和树林之间前进,不时来一个很美妙的转弯。我现在想要谈谈思想上的高山区,最起码对我而言,和到这里的感觉很接近,所以称它为心灵的高山地带。如果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是一个巨大的体系,那么心灵的高山地带就出现在这个体系的最高处,它是所有思想当中最抽象也是最普遍的。很少有人到此一游,因为你不能从这一趟旅程当中获得任何实质上的利益。但是就像我们周遭的这一片高山区,它有它自己庄严的美感,所以对某些人来说,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到此一游也是值得的。来到心灵的高山地带,一个人必须习惯不稳定的稀薄空气,还有大量的问题以及各种假设的答案。这种情形会不断地扩大,一直到这个人几乎无法控制,因而迟疑是否要接近它,因为他害怕很可能会在其中迷失,而且永远找不到出路。而真理究竟是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拥有它?我们究竟如何能有真实的认知呢?是由一个我或者是灵魂去认知的吗?或者这个灵魂仅仅等于另外一种感官?现实基本上是在不断地改变吗?或者是永远不变……当你说这个东西就表示这个东西的时候,这又是怎样的意思呢?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在这座高山上,已经有许多前人所走过的路径,但是都被世人遗忘了。虽然他们都声称自己的答案是永存的,而且放之四海皆准,然而文化上的差异,使我们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在他们自己的体系之内可说是正确的,但即使在同样的文化之内,旧的思想仍然会被新的思想取代。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并没有任何进步,因为在文明交替的时候,大量的人口在战争中死亡,大地和海洋被大量的碎屑污染。人们的自尊被剥夺了,他们被迫接受奴隶的生活,这种生存方式比史前时代的渔猎和农牧时期不见得进步多少。这种看法较为浪漫,但是并不能成立。因为原始部落给与个人的自由远较现代人为少。古代人为道德而战的情况也远少于现代人。现代科技虽然制造了不少废物,但是它仍然有办法处置这些废物而不至于造成生态的污染。在不文明的时代,学校里的教科书常常会省略生活中的痛苦、疾病、饥荒、维持生存所需的劳苦。所以我们可以很冷静地说,以前为了生存需要承受不少痛苦,现代人与之相比,可以说有进步,而产生这种进步的力量,最主要的来自于理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个世纪以来,在假设、实验、结论各方面不断出现新的材料,同时也建立起它的思想体系,因而消除了那些对古人的生存不利的因素。从某个角度来看,浪漫的人对于理性的诅咒,主要是因为理性把人类从原始的状态当中提升起来,它是这样有力而又主宰了一切,因而排除了其他所有的一切,完全控制了人自己,这就是抱怨的来由。斐德洛开始在这高山地区流浪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目标,只要有路就去探索。有时候他反省起来,觉得的确是有些进步,然而展望前程,却没有人告诉他该走哪一条路。在堆积成山的现实和知识的问题当中,曾经出现过几位伟大的人物,比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但是还有更多伟大的人不为人所知。有许多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他对这些人的思想和整个思考的方式非常着迷,他小心谨慎地跟随他们的脚步,一直到他们逐渐丧失活力才放弃。这个时候他写的东西只能算符合学院的标准,这并不表示他没有工作或是思考,而是因为他殚精竭虑地思考。在这思想的高原地带,你想得愈用力,走得就愈慢。他以科学的方法来阅读,不只读字面的意思,而且把每个句子都拿来实验,同时记下问题,以待日后解决。我的运气不错,我有他大量的笔记。最让人震惊的是,在许多年之后他所提出的言论,在当年早已说过了。所以,看到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言论的重要性,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就好像你看到一个人手上拿着一片片的拼图,你知道拼凑的方法,你想要告诉他,“看,这块放在这儿,那块放在那儿。”但是你不能说,你只能看着他胡乱地拼凑。当他拼错的时候,你不禁会咬牙切齿,直到他拼对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有的时候他自己会很沮丧,于是你想要告诉他:“不要担心,继续拼下去。”但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好学生,一定是老师同情他,他才能够通过所有的课程。他对于所研究的每一位哲学家都有成见,往往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他所研究的材料上,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十分偏心,他想要每一位哲学家都按着他的方式走,一旦结果不符他的期望,他就会非常愤怒。我想起来,有一天,早上三四点钟的时候,他坐在房间里看康德最著名的一本书,《纯粹理性批判》。他就像下棋的人在研究对手下的第一步棋一样,他要用自己的方法检验其中的每一个句子,找出里面的矛盾和前后不连贯的地方。和20世纪的中西部美国人比起来,斐德洛可以算是一个古怪的人,但是在他研究康德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他很尊敬这位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并不是同意他的看法,而是欣赏他有条理的思想。康德总是用非常合乎逻辑规律而又仔细的态度去研究那一片有关心灵的高山地带。对于现代的爬山者来说,他的思想可算是最高峰。现在我想把康德的形象放大,同时谈一点他的思想方式以及斐德洛对他的评价,以便呈现高山地带的心灵风貌,同时也为了解斐德洛的思想而铺路。在这种心灵的高原之中,斐德洛开始解决古典和浪漫之间的全部问题。除非一个人了解这个高原和其周遭的关系,否则他在这儿所说的一切,很容易就被低估或者是误解。想要了解康德的人必须要知道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遵循经验中最严格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就能够认识世界真正的本质,而得到某种结论。他的论点来源于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假如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没有所有的感觉器官,他看不见、听不到,没有触觉、嗅觉和味觉,他完全无法接收外界任何感官上的信息,如果我们通过静脉注射供给这个小孩营养,十八年后他的大脑里会有任何思想吗?如果有,这些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又是怎样得到的呢?休谟认为这个孩子不会有任何思想,他这种看法我们认为属于经验主义,也就是他相信所有的认知来自于人的感官。所以他们信奉科学的实验方法。今日大部分的常识都属于经验主义的范畴,因此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同意休谟的看法。然而在另一种文化和时代之中,很可能有不少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经验主义的第一个问题和本体的性质有关。如果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感官,那么给与这些感官知识的本体又是什么呢?如果排除掉感官得来的知识而想要了解这个本体究竟是什么,你将会一无所获。由于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感官的印象,而且本体又没有感官的印象存在,所以就很自然地推论:本体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完全出自于我们的内心。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来自于某个本体,就像孩童认为地球是平的,平行的两条线永远不会交叉一样,不过是一种根基薄弱的常识。经验主义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假设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感官,那么哪一个感官接收了因果关系的知识?休谟的答案是没有任何感官接收得到,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没有所谓的因果关系,就像本体一样,它只是当许多事件不断重复发生时我们所想象出来的法则而已。在我们生存的世界当中,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一个人如果接受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感官的前提,休谟认为:那么他必然很合理地认为自然和所谓自然的法则只不过是我们想象的产物。如果休谟只是推论说整个世界出自于人的想象,那么我们大可以不接受,但是他的理论结构却异常紧密。我们必须拒绝休谟的结论,但是很不巧的是,除非你同时拒绝经验论的理性本身,然后退回到中古世纪的经验理性,否则没有办法拒绝休谟的理论。康德不愿意这样做,所以康德说是休谟“唤醒了我的沉睡”,因而促使他写出最伟大的哲学作品之一 --《纯粹理性批判》,这一本书往往可以作为大学四年学习的课程。康德企图使科学的经验主义逃离被自身逻辑吞噬的命运。一开始他沿着休谟已经为他铺好的路前行,他认为:“毫无疑问地,我们所有的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他很快就否认所有的知识完全来自于感官,他说:“虽然所有的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知识的累积并不是全出自于经验。”一开始他的言论似乎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其实并不是这样。康德绕过休谟的理论所导致的唯我主义的深渊,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路。康德认为,事实上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来自于感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时间。你看不到时间,也听不到、闻不到、尝不到或者是接触不到时间,所以它并不存在于感官的世界当中。康德称时间为一种直觉,当人心接收外界的讯息时,时间必然已经存在于心中。空间也是一样。除非我们能赋予所接收的讯息以时间和空间,否则这整个世界将无法让人理解,而只是一大堆混杂的颜色、图形、噪音、气味、痛苦和味道,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之所以能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认知世界,就是因为我们应用了这样的直觉,比如空间和时间,而且这些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想象,虽然有某些纯粹的哲学理想家就这么认为。这种直觉早已存在于人性之中,所以它并不是由外界所引起的,或是由外界赋予它生命。当我们接收外界的讯息时,它提供一种审查的作用。比如说,当我们闭眼睛的时候,我们的感官告知我们世界消失了;但是我们的心灵知道,这个世界仍然存在,所以不会认同感官的讯息。所以我们认为的现实,其实是由这种直觉的观念与感官不断接收到的各种讯息相融合而成。现在让我们暂且打住,把康德的观念运用到摩托车上,看看我们和它之间的关系如何。事实上休谟认为我对于这辆摩托车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我的感官系统--情形一定是这样,没有别的方法。如果我说它是由金属和其他物质造成的,他就会问,“什么是金属?”如果我说金属摸起来很坚硬、光滑而且冰冷,如果用一个更坚硬的材料来撞击它,并不会断裂,休谟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眼睛、耳朵和手所感受到的,并没有实体存在。除了这些感觉之外,金属究竟是什么?当然这时候,我无言以对。但是如果没有实体,我们又怎么解释接收到的讯息呢?如果我看向左下方,能看到车把手、前轮、装地图的位置还有油箱,我从感官得到一种印象;如果我往右下方看,又看到另外一种稍有不同的情形。这两种印象不一样,平面的角度和金属的曲线也不一样,太阳照射的角度也不一样。如果没有实体,那么我无法证明这两种印象得自于同一辆摩托车。现在我们来到一个知识上真正的死胡同,你的理性原本要让事情更容易理解,但是事实上却正好相反。如果理性已经摧毁了自己的目的,那么它本身的结构势必要有所改变。这个时候康德的说法救我们脱离了险境。他说,不能由感官认知摩托车并不能证明摩托车就不存在。在我们心中有一种直觉能认知摩托车。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种连续性,所以当一个人转头的时候,摩托车的形象也跟着改变,所以它和我们在感官上所接收到的讯息并不冲突。所以,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躺在床上十八年毫无知觉的病人,如果有一天突然让他感知到摩托车的存在,然后再去除掉他的感官知觉,那么我想在他的心中就会有休谟式的摩托车印象,也就是不具有因果观念的摩托车。但是就如同康德所说的,我们并不是那个人,在我们心中有一种直觉的摩托车形象,我们不需要怀疑它,我们能随时证实它的存在。由于多年来感官累积的资料,我们已经在心目中建立起这样一种直觉的摩托车形象。一旦有新的讯息进来,这个形象就会不断改变。就拿我所骑的这部车子来说,由于路况的关系,它的变化就非常地迅速而且短暂。这一路上,我一直都在注意而且不断修正,一旦所得的资料没有价值,我就会把它忘掉,因为还有更多新的讯息要进来。直觉中其他的变化则比较缓慢(比如说,油箱的油逐渐减少,轮胎的橡胶逐渐磨损,螺丝钉逐渐松脱)。摩托车其他方面的变化非常缓慢,因而看起来几乎像永远都会存在一样--比如说,油漆、轮子的轴承、控制的线缆--而这些其实也一直在改变,如果我们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车子由于承受路面的震动、温度的改变,以及内部零件的耗损,造成它整个骨架也会改变。它只是一部机器,一部通过直觉所了解到的摩托车,如果你停下来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它才是主体。你的感官所得到的讯息只能证实它的存在,但是这些讯息并不等于它。我通过直觉所了解到的摩托车,就像我存在银行里面的钱。如果我到银行要求看我的钱,他们一定会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我的钱并没放在他们的抽屉里,他们没法拿出来给我看,我的钱其实只是电脑存档里面的一个数字。但是这样就够了,因为我相信如果我需要钱的时候,银行会通过他们的系统让我取到钱。同样的,即使我的感官并没有看到真正的钱,但是我仍然有能力感受到我的钱在那儿,随时可以取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探讨我们如何得到这种直觉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它。康德认为这种直觉的思想和感官的认知是分开的,它能够认知“哥白尼的革命”。他提到,哥白尼认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这种革命性的认识似乎没有改变任何自然现象,但是却改变了人类所有的观念。照康德的说法,就是客观的世界完全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主观的认知却彻底改变了。他所带来的震撼无与伦比,他使人迈入了现代而脱离了中古时期。哥白尼所做的就是,打破了人们心中原先对世界的认知--以为地球是平的,而且在天地之中是不动的。他提出另外一种世界观,认为地球是圆的,而且绕着太阳运行,并且他证明了这两种认知是符合现存世界的。康德认为,他在形而上学上也做了同样的事,如果你假定我们脑海中的直觉观念与我们所看到的是两回事,同时能过滤我们所看到的,这就表示你和古代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念一样,认为研究科学的人只是被动的观察者,是一块空白的平板,这样就真正误解了这个观念。康德和他数以百万计的跟随者都认为,经过这样的革命,你对于我们如何认知有了更令人满意的理解。我想要更深入地探讨这个例子,部分原因是要从更近的角度观察心灵的高原,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为斐德洛往后所做的铺路,他也带来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而解决了古典和浪漫之间的争端。对我而言,使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满意的理解。一开始斐德洛对康德的哲学感到非常震惊,但是逐渐他觉得它变得很迟滞,他不知道为什么。思考之后,他认为很可能与他在东方的经验有关。他以为自己已经从知识的监狱里逃了出来,但现在仿佛又到了另一座监狱。他读了康德的美学之后很失望,甚至有些愤怒,因为康德思想中所谓的美感对他而言非常丑陋。这种丑陋非常深入而且非常广泛,以至于他无从加以攻击或者避开它--似乎它早已存在于康德的整个世界之中。它不是18世纪的或者科技的丑陋,他所读过的所有哲学作品都让他有这种感觉。他在大学里也嗅到同样的气息,在教室里、在书本里,甚至在他的身上都有这种气息。但是他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因为那是属于理性自身的丑陋,你无法摆脱。12在库克城,约翰和思薇雅十分快活,比过去几年我所看过的他们都要快活。我们开怀地大口嚼着刚买来的热乎乎的牛肉三明治,很高兴地听他们讲述在高山地区的丰富收获。不过我并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吃着自己的三明治。从窗子看出去,在马路的另外一边是高大的松树林,许多在它们脚下经过的车子都开到公园里去了。现在我们早已离开雪线,天气变得暖和许多,但是经常还是会出现低云,很可能会下雨。我想如果我只是一个小说家,而不是肖陶扩的主讲者,我很可能会去描写约翰、思薇雅以及克里斯的个性。通过他们不同的举动可以反映出禅的内在意义,甚至包括艺术或者是摩托车的维修、保养。那会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小说,但是为了某种原因,我不想这样做。他们是我的朋友,并不是书中的人物,就像思薇雅有一次说的,“我不想被当成物体”,所以我知道的许多事情都没有写出来。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们和肖陶扩没有多大关系,这样才是对待朋友之道。同时我想你能够了解,在我前面的叙述当中,为什么我总是对他们持保留的态度并且维持相当的距离。他们曾经一直问我究竟在想什么,想要我进一步地解释,但是,如果我据实以告前一章的论点,对肖陶扩并没有真正的助益。他们只会很惊讶,而且奇怪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对于我们当时的思考方式和说话方式十分感兴趣,所以不想按时吃午餐,因而在态度上有些冷淡,这可能就是问题所在了。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如今,由于人类知识的范围太过复杂,结果每一个人都变成专家,然而却造成了彼此之间的疏离感。如果有人想在各种学问之间自由地游荡,势必会和周围的人疏远。同样,必须在“此时此刻”吃午饭也是一种专门之学。克里斯似乎比其他的人更理解我的冷淡,或许是因为他习惯了,同时他和我的关系这么密切,所以他更关心我的态度。有的时候,我会在他脸上看到一丝忧虑,最起码是有些不安,在怀疑我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发现我生气了。如果我不看他的表现可能就不知道了。而其他的时候,他都到处跑跑跳跳。我想,为什么会这样?我发现当时我的心情其实不错。现在我看到他有点紧张。他在回答约翰的问题,而这问题很明显是冲着我来的。它们和明天我们要见的朋友有关,那就是狄威斯先生。我不太确定约翰问了什么,只补充说:“他是一位画家,在那儿的学校教艺术,他的画应该是属于抽象派的印象主义。”他们问我是怎样认识他的,我回答的是我不记得了,印象有些模糊了。我只记得一些片断,因为他们夫妇是斐德洛朋友的朋友,所以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很奇怪,像我这样一个机械手册的作者竟然会认识一位抽象派的画家。我只好说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不断地回想过去,却找不到任何答案。他们的个性截然不同,这个时期斐德洛的相片看上去表情冷淡激进--班上的同学半开玩笑地称之为破坏分子的表情--而狄威斯同时期的照片表情则非常呆板,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表情,除了有一点点疑问的眼神。我曾经看过一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间谍片,这个间谍用一面可以透视的镜子仔细研究一位德国军官俘虏(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观察了几个月之后,他可以模仿他所有的手势和说话的腔调,然后打算假冒这名脱逃的军官,潜返德国军队司令部。我还记得他第一次面对这名军官的老朋友时,他十分紧张和兴奋,想看看他们是否会看穿他的伪装。现在我对狄威斯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会很自然地认为我是他的老朋友。屋外起了一阵薄雾,把摩托车弄湿了。我从袋子中拿出面罩,套在头盔上。我们很快就会进入黄石公园了。前面的路上有薄雾,好像云层降到山谷里了,其实并不能算是山谷,只能说是山里面的通道。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