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未经世事、懒散怠惰的情况下被抚育长大。他们看待自己的职位,就象神甫看待自己的有俸圣职一样。约翰·德·维特首相要求革除这种种恶弊,但意志并不坚决。这是这位共和主义者的重要缺点之一。(1670年)首先必须使英国和荷兰分离。联省一旦得不到英国支持,似① 以色列古国名,位于死海和地中海之间,为今巴勒斯坦的一部分。——译者----------------------- 页面 65-----------------------乎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毁灭。对路易十四说来,怂恿查理参预他的图谋,并非难事。荷兰舰队曾追至泰晤士河内焚毁英国船只。但是查理这位英国君主对他的王朝和国家蒙受这一奇耻大辱,其实并不感到十分沉痛。他并不急于报仇雪恨,夺取胜利,却宁愿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并以受掣肘较少的权力进行统治。他受人诱惑之处,正在于此。当时只需张口就会得到金钱的路易十四答应给查理大量钱财。查理本身如无英国国会允准,就无法得到分文。英、法两国国王之间的这一秘密,在法国只告知了查理二世的姊妹、国王唯一的兄弟的妻子,蒂雷纳和卢瓦等三人。(1670年5月)一个二十六岁的公主将作为全权代表会同英王查理,圆满结束这项条约的签订工作。法国国王的这个弟媳渡海赴英的借口是,法国国王想向敦刻尔克和里尔方面,在他新近征服的疆土上作一次旅行。古代亚洲国王出行时,其排场的豪华奢侈、威严盛大与这次旅行的辉煌壮观相比,都望尘莫及。国王首途离京,有三十万人或开道先行,或殿后跟随。一些人奉派加强被征服各国的警卫守备;另一些人则修建防御工事;还有一些人则担任平整道路。国王带领他的王后妻子、全体公主和宫中美女。国王的弟媳在她们之中艳丽超群,引人注目,内心深处尝到所有笼罩她这次旅行的豪华奢侈的气氛的欢乐和光荣。这是一次盛大的节庆,从圣日尔曼一直绵延到里尔。国王想在新的臣民之中争取民心,使邻国眼花缭乱,于是到处慷慨解囊,挥金如土。那怕只能找到最小的借口和他谈话的人,都被慷慨赠予金银珠宝。昂里埃特公主在加来上船,前往看望她的兄弟。她的兄弟当时已经到达坎特伯雷。查理由于对妹妹的感情和法国人的金钱的引诱,答应了路易十四的全部要求,准备使荷兰灭亡于消遣娱乐,节日欢庆之中。法国国王的弟媳返回法国后,突然可怕地死去。她的去世使她的丈夫被人受到不公正的怀疑。但这并没有丝毫改变法、英两国国王的决心。这个将被消灭的共和国的战利品已经根据两国宫廷缔结的密约被瓜分,如同 1635年法国人和荷兰人瓜分佛兰德尔的情况一样。人们的见解和敌友关系就这样变换无常,所有计划经常落空。关于这个即将采取的行动的消息开始流传。欧洲在侧耳倾听,默不作声。德意志皇帝忙于对付匈牙利的叛乱。瑞典被谈判所麻痹。西班牙始终软弱无力,遇事犹豫不决,行动迟缓。凡此种种都使路易十四得以放手实现他的野心。更倒霉的是,荷兰国内又分为两派。一派是严峻刻板的共和主义者,对他们说来,一星半点专制权威的迹象,都几乎是破坏人类的准则的妖魔鬼怪。另一派是温和的共和主义者,他们拥立年轻的奥伦治亲王担任他祖先的职务①。这位亲王后来以威廉第三闻名于世。大首相约翰·德·维特和他的兄弟高乃依是严肃自由的拥护者的首领。但是年轻的亲王那一派开始占上风。这个共和国忙于内讧而不警惕自身面临的危险,促成了自身的覆灭。根据七百多年以来传到基督教徒中间的令人惊讶的风俗,一些神甫可以成为世俗的和尚武的领主。路易十四象过去贿买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一样,也贿买了科隆大主教、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利安,以及威斯特伐利亚的科尔比修道院院长、蒙斯特主教范加伦。国王过去帮助荷兰人反对这个主教,现在却付钱给这位主教去消灭荷兰人。这位主教是个历史不应略而不谈的奇特人① 指中世纪西班牙统治时期荷兰各省总督,或中世纪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的职务。——译者----------------------- 页面 66-----------------------物。他是个杀人犯的儿子,出生于他父亲囚禁其内达十四年之久的监狱中。他主要靠阴谋诡计,再加上运气良机,爬上蒙斯特主教的位置。他一旦选为主教,就企图剥夺这个城市的特权。全城百姓群起反对,他于是下令包围该城,对这个选他作为自己的司牧的地方大肆烧杀掳掠,对他那所科尔比修道院也不例外。他被看成是个受人雇佣的强盗,时而从荷兰人那里领取钱财,攻打他的邻居;时而从法国人那里领取钱财,反对荷兰。瑞典没有进攻联省,但它一看到联省受到威胁,就弃之不顾,并向法国缴纳贡银,以恢复和法国过去的联系。一切都促使荷兰灭亡。奇怪而又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即将扑向这个小国的敌人中,没有一个能提出战争的借口。这个举动有点象路易十二、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和西班牙国王的联盟,他们从前曾经因为威尼斯共和国富有和自豪而起来合谋把它消灭。惊恐万状的荷兰三级会议致函法国国王,低声下气地询问国王进行大规模战备是否针对它,这个国王多年的忠实盟友?他们甚么地方得罪了他?他要求甚么赔偿?国王回答说,他的尊严怎样要求,他就怎样使用自己的军队,而关于他对军队的使用,他并无义务向任何人报告。路易十四的大臣们举出的理由只是:荷兰的报纸编辑太放肆无礼。据说范博伊宁教人铸造了一枚侮辱路易十四的奖章。那时,法国人喜爱象征性的图像,简直风靡一时。人们把一个太阳徽奉送给路易十四,徽上有这样的字样:“Nec plurib- usimpar.”(“高于一切。”)法国的大臣们还断言,范博伊宁教人把自己的像和太阳画在一起,并用如下的话来说明:“IN CONSP-ECTU MEO STETIT SOL”(“太阳一见了我就停下来。”)这枚奖章从来不曾有过。不错,荷兰三级会议曾下令铸造一枚奖章,并在这枚奖章上表达了这个共和国所已完成的全部光辉业绩:“Assertis le- gibus;emendatis sacris;adjutis,defensis,conciliatis regibus;vindicata marium libertate;stabilita orbisEuropae quiete.”(“法律得到加强;宗教得到纯净;国王们得到援救,受到保卫,并团结一致;海上自由之仇已报;欧洲已经安抚。”)事实上,荷兰三级会议也并没有凭空自我吹嘘夸耀。然而,为了平息路易十四的愤怒,它下令毁掉这枚奖章的钢印模型。英国国王也责难荷兰的三级会议,说它的舰队在一艘英国军舰面前没有降旗,并且还举出一幅画,画上,首相的兄弟高乃依·德·维特被画得具有胜利者的特征。画的背景是一些被缴获和烧毁的船只。这个在对英海战中的确功勋彪炳的高乃依·德·维特容许过为他的光荣而制作这个小小的纪念品。但是这幅画收藏在一间从来无人进入的房间里。英国的大臣们书面列举他们的国王对荷兰的不满,特别举出荷兰方面的具有侮辱性的图画,即abusi-vepictures。荷兰三级会议一向把英国大臣们的备忘录译成法文,用法文的“有错的”、“骗人的”等词来译英文的“abusive”这个词。的确,它万万没有想到,这幅侮辱性的图画指的就是它的同胞的一幅肖像。他们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战争借口。为了征服一个国家,人们出于野心和审慎而能尽力作好的一切准备,路易十四已经全部做到。在人间为完成一项小小的事业而进行如此令人生畏的准备工作,还史无前例。路易十四征服这个联省小邦,使用的正规部队和金钱之多,任何侵略过世界某一部分的征服者在开始进行征伐时都无法与之相比。价值相当于今天九千七百万法郎的五千万法郎已经消耗在这次战备之----------------------- 页面 67-----------------------中。三十艘装有五十门大炮的军舰与由一百艘船舰组成的英国舰队会合。法国国王和他的兄弟率领十一万二千人开赴西班牙属地佛兰德尔和荷兰的边境,离马斯特里赫特和夏勒鲁瓦不远的地方。蒙斯特主教和科隆选侯拥有军队近两万人。法国国王军队的将帅是孔代和蒂雷纳两人。卢森堡在他们率领之下指挥作战。沃邦负责指挥围城。卢瓦和平时一样保持警惕,在各处巡视。这样一支威武雄壮而又纪律严明的军队为有史以来所仅见。国王的御林军特别令人敬畏。这支部队有四个警卫连。每连由三百名贵族组成,其中有很多是不领军饷的青年士官生,他们同别人一样,习惯于军中服役的规律性。此外,还有两百名卫队的宪兵、两百名轻骑兵和五百名火枪兵。他们全是精选的贵族,青春年少,雄姿英发。最后,还有宪兵十二连,后来增为十六连。瑞士卫队甚至跟随国王左右。这些法国卫队或瑞士卫队在国王的行宫或营帐前担任警戒。它们大都薪饷很高。这使那些在本国没有见过任何豪华奢侈的人既畏惧又羡慕。军纪更加严明,部队整顿一新。当时还没有设置我们以后看到的骑兵和步兵检阅官。但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人担任这个职务。马蒂内把至今仍然沿用着的纪律作为当时步兵军纪的基础。富里伊骑士在骑兵内担任同样职务。一年前,马蒂内下令几个团队使用刺刀。在他以前,使用刺刀并不经常,也不划一。这是军事技术所能创造出来的最可怕的事物,这种最新的用法已经为人所知,但是很少付之实施,因为当时长矛还占优先地位。马蒂内曾发明容易由双轮大车运载的铜制浮桥。国王具有这样多优势,对自己的运道和荣誉坚信不疑,因而把一个负责描述他的胜利的历史家带在身边。这个历史家就是珀利松。本书关于美术一节中将谈到他。他写作的能力比抑制自己阿谀奉承的能力更强。加速荷兰人失败的因素是,卢瓦侯爵教被暗中争取到法国方面来的本泰姆伯爵在荷兰国内收买了一大部分军火。这些军火不久就用来消灭荷兰人。他就这样使荷兰人的军火库空空如也。毫不奇怪,一些在战斗最激烈时期每天都向敌人出卖这类物资的商人,早在宣战以前就出卖了这些储备。大家知①道,莫里斯亲王 曾经为这样一宗大买卖斥责过大批发商。后者回答他说:“大人,如果能够飘洋过海和地狱做些有利可图的买卖,我会冒在那里烧毁我的帆船的危险。”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大家对这件事铭记不忘:卢瓦侯爵亲自化装前去荷兰进行这类交易。人们怎能想像一次这样不合时宜、这样危险有害、这样徒劳无功的冒险呢?荷兰用来抵挡蒂雷纳、孔代、卢森堡、沃邦、法国的三十万大军和一支强大的炮兵的、用来对抗作进攻敌方要塞司令的忠心之用的金钱的,仅仅是一个体弱多病、无论围城或者攻守都毫无经验可言的亲王,以及当时组成荷兰全部警卫部队的将近二万五千名素质低劣的士兵。二十二岁的威廉·奥伦治亲王刚刚根据百姓的心愿,被选为陆军统帅。大首相约翰·德·维特对此不得不表示同意。这位亲王具有荷兰人冷静的外表,内心壮志满怀,热烈追求荣誉。这种热烈的感情以后虽然在言谈中从来没有流露,却始终在他指挥作战时迸发出来。他生性冷静严肃。他的特点是勤奋积极,目光敏锐。他从不失望沮丧。这些使他衰弱疲惫的身躯得以承担他的体力难以负荷的事业。他英勇而不自炫;他壮志凌云而厌恶豪奢阔绰。他天生冷静顽强,适足以战胜逆境。他喜好治国征战,但对与威势相联系的,或合乎人性的娱乐消遣却① 莫里斯亲王 (1567—1625),1584—1625 年任荷兰联省总督,曾领导推翻西班牙统治。——译者----------------------- 页面 68-----------------------一无所知。总之,他几乎在各方面都和路易十四截然相反。最初,他无法遏阻那股在祖国的土地上涌溢泛滥的激流。他的兵力弱小得不堪使用。他的权力甚至受到三级会议限制。法国军队突然进军,扑向孤立无援的荷兰。那个轻率冒失的洛林公爵想要募集军队,并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共和国的命运紧密联在一起,却刚刚看见洛林被法军攻占,攻占的轻易,①就和人们对教皇不满时攻占阿维尼翁 那样。这时,法国国王正指挥军队开入那些与荷兰、科隆和佛兰德尔接壤的地区,向莱茵河进发。他下令把钱分发给各个村庄,以补偿他的军队在那里可能造成的损失。如果附近某个贵族前来向国王抱怨诉苦,他肯定会得到国王的馈赠。尼德兰总督的一个特使前来向国王陈述法军造成的损失,从国王手中得到一幅饰有珠宝、价值超过一万二千法郎的国王肖像。这个举动引起庶民百姓的钦佩,并使他们对国王的威势更加畏惧。法国国王亲率御林军和他那支由三万人组成的最精锐的部队。这支军队由蒂雷纳秉承国王旨意进行指挥。孔代亲王指挥的那支军队同样强大。其他①部队时而由卢森堡指挥;时而由夏米伊指挥,视情况需要,或分或合。法军以同时包围四座城市作为开始。这些城市的名字,仅仅由于这次军事进攻,才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们是:莱茵贝格、奥尔苏瓦、韦塞尔、比里克。它们几乎一受包围就被攻克。法国国王想亲自包围的莱茵贝格甚至未中一枪一弹,就告失守。为了确保顺利占领该城,贿买了该城要塞司令,一个名叫多塞里的爱尔兰人。此人贪生怕死、卑鄙无耻、卖身投靠并且后来轻率冒失,退至马斯特里赫特。在该地被奥伦治亲王处以死刑。莱茵河和伊塞尔河沿岸各个要塞纷纷投降。有几个总督只要远远看见一、两个法国骑兵连经过,就把城门钥匙拱手相送。敌人还未入境,好些军官就逃离他们保卫的城市。到处一片惊惶恐怖景象。这时奥伦治亲王没有足够的军队投入战斗。整个荷兰预料到,一俟法国国王渡到莱茵彼岸,它就会带上枷锁。奥伦治亲王下令在这条河彼岸仓促草草设防。布防虽然完毕,他却感到无力防守。现在的问题只是了解法国人在何处架设舟桥,以及如有可能,阻止法军渡河。法国国王的意图是,使用马蒂内发明的舟桥渡河。当时当地有人告诉孔代,由于季节干旱,在莱茵河一条支流上,在一个用来征收通行税,称为通行税卡的小塔附近,有一处可以徒涉的地方。这所房屋里有十七名士兵。国王要吉什伯爵对该地进行探测。根据目击渡河经过的珀利松在信中的叙述以及当地居民对我证实的材料,在这条支流中间,只有二十步的距离需要泅渡。这段距离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只要几匹马并列就可使这条流速很低的河断流。靠岸十分容易。河的彼岸只有四百到五百个骑兵和两个弱小并且没有配备大炮的步兵团防守。法军炮兵进行侧射。当国王的御林军和骑兵的精锐部队共约一万五千人安全渡河时,孔代亲王搭乘一艘铜船与他们齐头并渡。几名荷兰骑兵刚刚策马跃下河中,装作要进行战斗,一看见面前大批人马涌来,马上就逃之夭夭,抱头鼠窜而去。荷兰步兵这时立刻放下武器,投降乞命 (1672年6月12日)。这次渡河只损失了诺让伯爵和几名骑兵。他们因为离开涉徒地点,遭到灭顶之灾。如果年轻的隆格维尔公爵不轻率行动,当天不会有任何人阵亡。据说这位公爵当时酒意正浓,用手枪① 法国城市,中世纪战乱时,曾多次易手,1309—1377 年曾为教皇的居住地。——译者① 夏米伊 (1636—1715),法国元帅。——译者----------------------- 页面 69-----------------------向跪地求饶的敌人射击,并对他们高叫:“不要饶恕这邦恶棍!”他一枪打死敌军军官。绝望的荷兰步兵立即重新拿起武器射击,隆格维尔公爵中弹丧命。一个没同别人一齐逃命、名叫奥森布罗克的骑兵队长奔到正骑马从河中跃到岸上的孔代亲王跟前,把枪按在孔代的头上。亲王做了一个动作把正要发射的手枪拨开。这一枪只打断了他的手腕。孔代身经百战,只受过这一次伤。法国人怒气冲天,对这支四处逃散的步兵大肆杀戮,毫不留情。路易十四亲自指挥整个进军之后,和步兵通过舟桥渡河。这就是横渡莱茵河这个辉煌灿烂、史无前例的行动的前后经过。当时这个行动被当成人类应该永远铭记于心的重大事件之一。法国国王威风凛凛,使他的全部行动显起十分突出。他的威风、他的征讨神速顺利、他灿烂辉煌的统治、他的内宠近幸的偶像崇拜、最后还有百姓,特别是巴黎人对夸张的癖好,再加上城市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对战争的无知,凡此种种都使渡过莱茵河这一行动在巴黎被当成奇迹,一直被人夸大。公众舆论以为法军全军面临一支筑壕固守的军队,不顾一座叫做勒托吕的固若金汤的堡垒的炮火轰击,进行泅渡。对敌人说来,的确没有一次行动比这次渡河声势更大。敌方如果在莱茵彼岸驻有一支精锐部队,这次渡河行动的确会十分危险。法军一渡过莱茵,就接连攻下多埃斯堡、聚特方、阿尔恩海姆、诺桑布尔、内伊梅根、申克、博梅尔和克雷弗—克尔等地。每天从早到晚,国王无时无刻不收到攻克某地的消息。一个名叫马泽尔的军官叫人转告蒂雷纳说:“你如果愿意派给我五十名骑兵,我可以占领两、三个要塞。”(1672年6月20日)乌得勒支城拱手交出城门钥匙并和那个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省份一起投降。路易十四带领他的随行神甫,忏悔师和乌得勒支的正式大主教胜利入城。大教堂被隆重交还给天主教徒。徒拥虚名的大主教在一段时间内,真正具有尊严的地位。路易十四皈依的宗教同他的军队一样也取得了战果。这是他在天主教徒的心目中对荷兰取得的一项权利。乌得勒支、上伊塞尔、盖尔德尔都已降服。阿姆斯特丹只在等待受奴役或遭毁灭的时刻到来。在该地定居的犹太人急忙向孔代亲王的总管和朋友古尔维尔缴纳两百万盾,以免惨遭抢掠之祸。与阿姆斯特丹邻接的纳埃尔登已被攻占。四名法国骑兵外出偷采蔬果,一直走到米伊登城外。该地有能放水淹没全国的闸门,离阿姆斯特丹只有一里之遥。该城的行政官惊惶失措,竟向这四名骑兵拱手交出钥匙。后来,这些官吏发现法军大队人马并未开到,于是索回钥匙,关上城门。法军再稍作努力,就会使阿姆斯特丹落入法国国王手中。这个首都一旦攻克,不但共和国灭亡,荷兰民族也将不复存在,甚至这个国家的土地也会很快消失。最富①有的家庭、最热爱自由的家庭,准备逃到天涯海角和乘船前往巴塔维亚 。可以用来进行这次旅行的船只已经清点;可以装载的物品已经计算好。五万户人家可以逃到新的祖国。荷兰将只在东印度的末端继续存在下去。过去,荷兰的欧洲各省只用它们亚洲的财富购买需要的谷物;只依靠它们的商业贸易为生;只靠它们的自由为生 (如果敢于这样说的话)。这些省份这次几乎突然遭到毁灭,变得荒无人烟。欧洲的货栈,有十万人从事贸易和技艺的阿姆斯特丹本会变成浩瀚无边的沼泽。所有与它接壤的土地需要巨额款项和大量人力来修筑堤岸。这些土地或许将荒无一人,财富毁尽,沉没水底,让路易① 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译者----------------------- 页面 70-----------------------十四只享到毁灭那最奇妙、最壮丽的、象征人类勤劳的纪念碑这种可哀叹的光荣。国家的悲痛因在遭逢不幸的人中间常常产生分裂不和而增加。国家遭难时,这些不幸的人互相推诿指责。德·维特大首相认为只有向征服者求和才能拯救祖国尚未沦陷的部分。他既极端信仰共和主义,又酷爱自身的特别权力,因此惧怕奥伦治亲王地位上升甚于惧怕法国国王征服荷兰。他甚至曾经让这位亲王发誓遵守一项永久法令。这项法令规定亲王永远不得担任共和国执政之职。荣誉、权威、派性和利益把维特和这一誓言紧密相连。他宁愿看见他的共和国臣服于一个战胜者,而不愿看见它对一位执政俯首听命。奥伦治亲王和维特相比,更有雄心壮志,同样忠于祖国,在国难时期更能忍耐。他指望时间和他顽强的恒心会使他得到一切。他对渴求执政这个职位和反对讲和同样积极。三级会议决定不顾亲王反对,向法国国王求和。尽管维特一派反对,亲王仍然被提升为执政。四名代表以荷兰共和国的名义来到法国国王的营帐,哀求宽大为怀的对待。六个月前,这个共和国还以欧洲各国国王之间的仲裁者自居。这些代表没有受到路易十四的大臣们那种把温和的礼仪同执政者的严肃掺混一起的法国式礼节的接待。冷酷无情、倨傲无礼,生来为了效劳国君,而不是为了使国君受人爱戴的卢瓦接待恳求者时趾高气扬,甚至加以侮辱嘲笑。荷兰代表被迫往返多次。最后,法国国王教人向他们宣示他的旨意:他要求三级会议把莱茵河彼岸的内伊梅根和荷兰国内的一些城市和堡垒统统割让给他;付给他两千万盾;法国人主宰荷兰国内的所有通衢大道,在水陆上自由往来,而不必付任何失税;在各地重建天主教;荷兰每年派遣特别使团,向他贡送金质勋章一枚,勋章上刻有荷兰人的自由得自路易十四等字样;最后,除了满足法国的上述要求外,荷兰人还必须把他们应该给予英国国王和德意志各诸侯,如科隆和蒙斯特诸侯的种种优惠也给予法国。荷兰当时还受到后两个诸侯的侵犯和蹂躏。这些和平条件迹近奴役,显得令人无法容忍。战胜者的骄横使战败者因绝望而产生勇气。荷兰人决心手执武器,战至最后一息。奥伦治亲王在荷兰已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百姓群情激愤,怒不可遏,反对向法国求和的大首相。亲王施展的策略以及他那一党的愤怒又为这些骚动火上加油。首先,有人谋杀约翰·德·维特大首相。接着他的兄弟高乃依被控谋害亲王,并遭到严刑拷打。他在极度痛苦之中背诵贺拉斯的Justum et tenacem(正直的①与顽强的人)这首短诗的头几句。这首诗与他的地位和勇气都很相符。对不懂拉丁文的读者,这几句诗可以译为:激流滔滔迅猛,大海奔腾轰鸣。乱民蛮横愤怒,暴君复仇骄横。这一切都丝毫不能动摇坚定而纯洁忠诚的心。(1672年8月26日)过激的贱民终于在海牙杀害了维特弟兄:一个以① 据 《小拉露斯插图词典》,贺拉斯的这短诗的主旨是,如果不感动那正直和顽强的人,世界将会粉碎。——译者----------------------- 页面 71-----------------------德治国达十九年之久;另一个用剑为国效劳。人们在他们血肉模糊的身躯上尽情泄愤。各个民族都发生过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法国人首先使昂克尔元帅、科利尼海军上将等人尝到这些暴行的滋味,因为各国贱民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大首相的朋友也受到株连。甚至荷兰共和国的海军上将吕泰尔这个唯一为共和国作战获胜的人在阿姆斯特丹时也处于暗害者的包围之中。在举国一片混乱和悲痛之中,行政官表现出只在各个共和国才会具有的德行。拥有钞票的百姓,成群结队涌向阿姆斯特丹银行。大家担心国库已经被人触动,遭到盗窃,于是迫不急待去银行兑换被认为还可能还剩在那里的一点银子。行政长官教人打开存放银子的地窖。银子在窖里原封未动,和六十年前存放时一模一样。这些银子甚至已被几年前焚毁市政府大厦的那场大火熏黑。到那时为止,钞票始终是作交易之用。金库从来没有动过。于是就用这些银钱来付给那些希望兑付的人。象这样讲究信义,而财富又这样丰裕,这在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为了对荷兰人发动战争以及获得个人吃喝玩乐之所需而使臣民破产的时候,相形之下,就显得可钦可赞。英国国王破坏国家信誉,何其可耻;而阿姆斯特丹的官员,在似乎可以破坏这种信誉的时刻,却加以维护,何等光荣。除了这种共和主义的德行之外,荷兰的官员们还有那种在无法挽救的困境中断然作出破釜沉舟的决定的魄力。他们下令凿穿拦海大堤。阿姆斯特丹四周不计其数的郊区房舍、邻近的城市如莱顿、德尔夫特等尽皆一片汪洋。农民看见自己的畜群在田野中淹死,毫无怨言。阿姆斯特丹俨然是座巨大的水中堡垒,四周有军舰护卫,水深足以舶近城边。百姓缺粮严重,淡水尤其①缺乏,按品脱出售,六个苏一品脱 。但是这种种艰难困苦,看来总比沦为奴隶略胜一筹。荷兰在陆上受到欺凌,不再成其为国家,而在海上仍旧令人敬畏,这是件值得子孙后代思考的事。这是这些平民大众的真正本色。正当路易十四渡过莱茵河,连克三省时,吕泰尔海军上将率领近百艘军舰和五十多艘火攻船驶往英国海岸附近,寻找战机袭击法、英两国国王的舰队。过去,他们的海军合在一起,也并不比共和国的海军强大。英国人和荷兰人作为两个惯于争夺大西洋霸权的民族而进行战斗。被称为索尔贝战役的那次战役进行了整整一天(1672年6月7日)。吕泰尔发出暗号,进攻英国国王的弟兄约克公爵乘坐的旗舰。这场非同寻常的战斗的光荣归于吕泰尔。约克公爵被迫换乘军舰,从此不再在这位荷兰海军上将面前出现。三十艘法国军舰参加了这次战斗,起的作用不大。这天战斗的结果是:荷兰海岸安然无恙。这次海战后,路特不顾国内同胞的恐惧和反对,让与印度进行贸易的商船队驶入特塞尔。这样,当他的祖国正在一个方面覆灭的时候,他却在另一方面保卫祖国并使之富裕起来。荷兰人的贸易还继续维持。印度洋上只能看到荷兰国旗。某天,法国领事对波斯国王说,路易十四几乎征服了整个荷兰。这位波斯君主说:“这怎么可能呢,在霍尔木兹港里,荷兰的船只和法国人始终是十与一之比啊。”奥伦治亲王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公民。他为了维护自由,把他担任各种职务的收入和他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国家。他把法国人进入荷兰可能经过的其他通道全部用水淹没。他进行迅速而秘密的谈判,把德意志皇帝、德意志① 品脱(pinte),古法国容积单位,在巴黎一品脱为0.93 公升。——译者----------------------- 页面 72-----------------------帝国、西班牙枢密院、佛兰德尔总督从慵懒麻木之中唤醒,他甚至促使英国转向和平。最后,法国国王于五月进入荷兰。七月以后,欧洲开始秘密勾结反对法国国王。佛兰德尔的总督蒙特雷让几个团队秘密前去援救联省。德意志皇帝利奥波德的枢密院派遣蒙特古古利指挥一支近两万人的军队。拥有两万五千名雇佣兵的勃兰登堡选侯开始行动起来。(1672年7月)这时法国国王离开军队。在一个已被淹没的国家里,已经不再有什么征伐需要进行了。已被征服的各省日益难以保住。路易十四想获得可靠的荣誉。但是,由于他并不想以不倦的劳动来换取这种荣誉,因此把它丢失。他对在两个月内攻占这样多城市,深感满意,于是在盛夏时节返回圣日尔曼,让蒂雷纳和卢森堡进行战争的扫尾工作,他自己则去享受凯旋归国的荣誉。正当欧洲其他强国千方百计从他手中夺走他的胜利果实时,人们为他的战果修建纪念碑。----------------------- 页面 73-----------------------第十一章自荷兰撤退 再次征服弗朗什—孔泰本书作者认为必须告诉将来可能阅读这一著作的人,他们应该记住:这部著作决非各次战役单纯的记述,而是一部人类风尚习俗的历史。详述战斗的情节、人类的狂怒和苦难,而毫无遗漏的书,已经够多。这部论作旨在撇开浩如烟海的细枝末节,对这些剧烈变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让人只看到重大事件,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看到导致产生这些事件的精神。法国当时正处于光荣的顶点。它的将领的名字令人肃然起敬。它的大臣被人视为天才,高于其他各国君主的枢密参赞。路易十四在欧洲似乎是独一无二的国王。的确,德意志皇帝利奥波德并没有在他的军队中出现过。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刚刚脱离孩提时期。英国国王一生热中爱好的只是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所有这些君主和他们的大臣首相全都铸成大错。英国与法国联合,以求培植一股力量。而削弱这股力量才是英国国家的利益所在。它这样做正好与其国是的原则背道而驰。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和西班牙枢密院不首先去反对这股激流,为害更大。最后,路易十四本人轻易获胜后,不迅速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这样,他犯下的错误就同他们的一样大。孔代和蒂雷纳希望拆毁荷兰的大部分要塞。他们认为,攻夺邦国并不使用卫戍部队,而是使用野战部队。他们认为,一方面要保存一、两处要塞,以备撤退之用;另方面应火速进军,夺取彻底胜利。卢瓦的看法与此截然相反。他希望要塞遍布各地,卫戍部队处处驻防。这是他的天性,也正是法国国王的喜好。卢瓦采用这种办法,使供他支配的官职更多,使政府权力更大。他对驳回当代最伟大的两位将帅,感到满意。路易十四对卢瓦给予信任,因而把事情弄错。这一点他后来也承认。他错过进入荷兰首都的时机。他分散兵力、防守要塞太多,以致军队遭到削弱。他予敌喘息之机。最伟大的君主的历史往往是众人所犯的错误的记述。国王离去后,形势大为改观。蒂雷纳被迫向威斯特伐利亚进军,以对抗德意志帝国军队。佛兰德尔的总督蒙特雷未经西班牙胆小的枢密院同意,擅自派兵增援奥伦治亲王那支区区不足一万人的军队。于是这位亲王顶住法军,战斗一直进行到冬季。使逆境颓局得以缓和,这已很了不起。最后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