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陈书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流传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时代的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文字。莎士比亚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喜怒哀乐。其艺术世界非常丰富,塑造了无数不朽的典型人物,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夏洛克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性格随着剧情进展而变化。在一出出精彩绝伦的诗剧中,我们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亚流畅运笔的魅力,更会为莎士比亚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掌握赞叹不已。在其精粹的对白当中,对话的韵律、独白的气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诨、双关语的运用等都能领略出莎士比亚的艺术才气。每次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像初次阅读般充满新的发现。阅读或观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儿童时期大概觉得有趣,而其精彩之处则要等成年之后有了人生的阅历,才能完全体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本书精选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台词,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并引入现代观念来作出全新的诠释,借此希望此书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阅读后使人们能获得更大益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翻译者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的不同,中文的莎士比亚作品有不同的译本,本书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原文尽量选择最贴合原意的译本,因此可能与你手中的版本有些差异。另外,除非说话的人与该剧的名称相同,否则,引文为何人所述在本书中均有所标识。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因这本《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而学会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出莎士比亚所具有的诚实、宽容、谦虚等伟大特质,享受美好的人生。陈书凯2005年8月天上不会掉馅饼陈书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使我们受伤害,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使我们掉入圈套。《麦克白》第一幕第三场这是对人性的诠释:我们总是在期待某个慷慨的人会凭白无故地送给我们什么东西,但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圈套。社会上曾流传了一段时间的“短信圈套”就是这么做的。行骗者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先将一些“奖品”免费寄给你,给你一些甜头,让你割舍不掉。赢得信任后,他们说还有更好的奖品没有领,但由于物品价格昂贵,邮寄费和手续费较高,要求你自己支付这部分费用。当你按对方要求汇去高额费用后,他们就消失了。过去还常常听说在火车或者长途汽车上有人装作喝饮料中了大奖的傻子,傻子只知道咕咚咕咚地喝饮料,却不懂得怎样去兑奖。旁边有一些眼尖的人看到傻子所喝饮料的中奖金额为几百万,于是就大呼“傻人有傻福”。当傻子中了几百万的消息传开之后,车上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心动,也忍不住一边认同“傻人有傻福”的道理,一边好奇加羡慕地去一观究竟。此时,周围的一些人便煽风点火地闹着要从傻子手中购买那个将空的饮料盒。在大家你争我夺之际,就会走出一个“主持公道”之人,此人必定道貌岸然,他会告诉大家,即使傻子不懂得怎样兑奖,但饮料盒却仍归傻子所有,谁想拿走中了大奖的饮料盒就必须付给傻子几百或几千元的费用。此时持币观望者有之,蠢蠢欲动者有之,但是最后买走饮料盒的人必定不是那些从一开始就煽风点火的人。最后花高价买走饮料盒的人会欢天喜地地以为天上掉下个大元宝,但是很快他就会发现手中的“元宝”只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空饮料盒,其价值至多不会超过一毛钱。直到此时,他才幡然醒悟,其实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谈到骗子,人们总是恨之入骨,但是在生活中骗子们却总是屡屡得逞。有人说是因为骗子过于可恨,过于狡猾。骗子固然可恨,但他们骗人的伎俩却不见得有多么高明,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大多数骗子都不过是抓住了人们期望不劳而获的心理。本来,世界上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就如同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但是很多人却总是期望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将之称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孰不知,这些所谓的奇迹只不过是披着上天恩赐的光环,骨子里却干着骗人坑人的勾当。生活中的街头骗术五花八门,而且这些骗术也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程度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花样翻新。不过无论其披着怎样华丽的外衣,只要你坚信一点: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这样你就不会掉进骗子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了。其实大多数上当受骗之人并非不够聪明,相反,这些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一定的小聪明。不过,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聪明,所以才不愿意踏踏实实、辛辛苦苦地耕耘劳作。是啊,谁不知道一点一滴地积累直至收获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漫长的过程,谁不愿意在不经意间就拥有丰富的果实呢。但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任何伟大事情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在面对天上掉馅饼的诱惑时,只要动脑子想一想:奇迹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发生?种种事情之间是否过于巧合,以至于像是有人精心安排过的一样?奇迹也许会发生,但会发生在这些妄想不劳而获与爱占便宜者身上吗?综合人们上当受骗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被骗虽然与骗子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但真正决定自己是否上当受骗的往往来自自己心灵的迷惑和思想的迷惑,而所有的这些迷惑无非来源于一个“贪”字。譬如说,世人皆爱名与位是因为在名的后头有利可图,而位后头也有利可图。但利是无尽的,佛已入龛,就要接受香火,时间久了,脸就黑了。过分贪图身外之物,自己就会被外物蒙蔽了,看不清自己也让他人看轻。因此,希望在社会上得以平安无事地生存,就千万别让自己掉入这种陷阱。其实,避免上当受骗也很容易:驱除不劳而获与爱占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某件事看上去对你太有利而显得不真实时,你就要小心了,免得落入圈套而后悔莫及。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流传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对世界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深远。马克思赞誉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时代的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的各种文字。莎士比亚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喜怒哀乐。其艺术世界非常丰富,塑造了无数不朽的典型人物,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安东尼、夏洛克等,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性格随着剧情进展而变化。在一出出精彩绝伦的诗剧中,我们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亚流畅运笔的魅力,更会为莎士比亚对人类自然天性的掌握赞叹不已。在其精粹的对白当中,对话的韵律、独白的气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诨、双关语的运用等都能领略出莎士比亚的艺术才气。每次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像初次阅读般充满新的发现。阅读或观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儿童时期大概觉得有趣,而其精彩之处则要等成年之后有了人生的阅历,才能完全体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台词,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本书精选了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经典的台词,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并引入现代观念来作出全新的诠释,借此希望此书能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阅读后使人们能获得更大益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翻译者对莎士比亚作品理解的不同,中文的莎士比亚作品有不同的译本,本书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原文尽量选择最贴合原意的译本,因此可能与你手中的版本有些差异。另外,除非说话的人与该剧的名称相同,否则,引文为何人所述在本书中均有所标识。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因这本《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而学会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问题,培养出莎士比亚所具有的诚实、宽容、谦虚等伟大特质,享受美好的人生。陈书凯2005年8月善良使人美丽陈书凯心里的瑕疵是真的污垢,无情的人才是残废之徒,善即是美。安东尼奥,《第十二夜》第三幕第二场玫瑰受欢迎是由于花儿的美丽及芬芳,并不是因为伤人的刺,不是吗?即使小白花没有艳光四射的形态,但也自有一番可爱的娇憨:它干净、纯洁的色彩,没有受到任何尘埃污染的、天真无邪的气质,这些自然的特性多么让人心生欢喜呀!莎士比亚相信,外在的相貌其实是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善良使人美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远胜过任何服饰、珠宝和妆扮。善良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所谓相由心生,说的就是一个人的相貌是可塑的,人的心灵对他的外表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来改变自己的相貌。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你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渐渐改变你的眉目、鼻子和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真正的美,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它是善的代名词。这样的美,才会热烈、持久,不管你是18岁,还是80岁,都一样充满迷人的魅力。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人如果仅仅外表亮丽,内心和行为却卑俗不堪,这样的漂亮,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可爱,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憎恶。这种“美”,就如同人类在地球用肉眼欣赏月亮的朦胧,是不真实的,一旦用望远镜看到月球表面光秃秃的岩石,寸草不生的环形山,就会明白现实和幻想的差距竟如此之大。有时候,你也会发现,美丽竟能如此容易:一个并不完美的外表,因为有了美丽的灵魂,折射出的美感竟是如此动人心魄。而一个人,不管是否漂亮,是否聪敏,若其心底盘着一条毒蛇,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喜欢。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又彷佛一把刻刀,在日里、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使真正的美丽成为永久。命运由自己掌握陈书凯往往当我们因为自己行为不慎而遭逢不幸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我们的灾祸归咎于日月星辰,好像我们行恶也归咎于命运注定,当傻瓜也是出于上天的旨意,做无赖、盗贼、叛徒,都是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酗酒、造谣、奸淫,都是某一颗星在那里操纵似的……明明自己和别人偷情,却把好色的天性归咎到另一颗星的身上!爱德蒙,《李尔王》第一幕第二场亲爱的勃鲁托斯,这过错并非由于我们所属的星辰,而是我们有一种任由命运摆布的习惯。《裘利斯·凯撒》第一幕第一场人们通常喜欢把不如意的事情,归结为命运的捉弄——除去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成功的。这样他就可以让自己活在安乐之中,可以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无可挑剔的。曾有位哲人说过“凡是阻碍人们的东西,人们总会称之为命运”。负责任地想一想,将所有不如意之事都归结为命运捉弄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最牵强的借口。如果人们真要如此的话,那其实很简单:人们永远都不必费心地努力付出,只要呆头呆脑地等待着上天的恩赐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困境,人们就坐在那里埋怨命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幸;如果犯下错误,那同样要把罪过归结到命运的头上;等到最后一无所成、寸步难行之时,再埋怨“为什么上天不把成功的机会赋予我”。事实上,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掌握的。我们以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的命运并不会对我们起任何作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们所想像的事情总是美好而且看起来似乎可行的,然而,这种美好的假相却多半不能实现。你在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埋怨命运。其实命运非常地公平,在埋怨命运不公之前,你能否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做事的方法正确与否呢?要想做一个最出色的自己,就不要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命运之神从来就不存在,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把握,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那些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的人,只能在百无聊赖中等待命运的捉弄。诚实是人生的财富陈书凯最重要的启示是:诚实对待自己,你必须这么做,因为黑夜将在白天之后出现,你也不能欺骗得了其他人。波隆尼尔,《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在这个世上,一万个人中不过只有一个诚实的人。《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诚实是一项社会话题,诚实赋予一个人公平处世的品格,使人们彼此之间的相处不再尔虞我诈。有人把欺骗他人和说谎话当成一种使自己获利的手段。在他们眼中,除了赤裸裸的利益便没有其他,而由这些人构成的人际关系必定是互相利用和欺骗的。在这些人心中,欺骗和说谎是一种必须的手段,甚至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生财技巧。譬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额,不仅大肆夸大产品的用途和质量,而且还采取刊登虚假广告或者寻找“托儿”的方式来加以宣传和制造声势。更有甚者会采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料来制造产品,还有一些企业会销售已经过期的产品,甚至一些生产食品、药品的厂家也这样做。在这些商家眼中,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也是惟一目标,诚实的品质已经一文不值,他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亲手埋葬自己的诚实和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有人说自己不够诚实是环境所迫、形势所逼。其实正是由于他们这些不诚实的人的存在,整个社会大环境才变得多了几分污浊,少了几许清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加缺少应有的坦诚和信任。所有的理由都是自身不能坚守高尚品质的托辞,从根本上说,这些人并没有把诚实这一品质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来珍惜,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谎话张口便来。当人们利用欺骗手段谋求利益或者为自己的欺骗和说谎行为寻找某种借口时,他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思想的正直,他们拥有的身外之物或许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变得日益空虚。与诸多外在的财富相比,诚实这一高贵的品质带给人们的益处虽然无形,但却是巨大的。诚实是人一生当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而且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坚守这一品质。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少之又少。“坚守”二字,读起来顺畅,做起来却甚是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断难实现。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尽可能地做到不为一己之利而采取欺骗的手段伤害他人,这便是对诚实品质的坚守。当人们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不论其获得的物质财富如何,至少其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不要为往事哭泣陈书凯无法挽回的事,就应顺其自然;事情做了就算了。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第三幕第二场麦克白原本是一个万人敬仰、品性卓著的英雄人物,可是由于野心的驱使,他谋杀贤君,残害忠良,鲜血染红了整个苏格兰大地,给国家和整个民族都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而他自己原可宝贵和光荣的一生也因此毁灭。当已做下许多恶事之后,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内心都感到了几分不安,而麦克白本人更是每晚恶梦缠身。用麦克白自己的话说,这种感觉就是“可是我们的心灵却把我们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使我们觉得还是跟已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了”。为了安慰丈夫,麦克白夫人说了上面那句话。也许麦克白夫人的话只是一种作恶多端之人对自己犯下恶行的逃避和推脱,但是这些话对于那些经常懊悔已经过去无可挽回之事的人却着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对于麦克白本人也有一定作用——与其在这里空发痛苦、懊悔之意,还不如从现在动手,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既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那只能顺其自然,沉浸在已经发生却无可挽回的事情当中,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对眼前事和将来事的正确处理。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一剧时倾注了巨大的心力,他既对麦克白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感到骄傲,同时又为他野心膨胀之后所犯下的种种恶行感到痛苦和惋惜,但是他却不提倡人们因为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而不正确面对现实。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事情而悔恨,为过去的失误而惋惜。孰不知,沉溺于过去的事情之中,是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如果海伦·凯勒的父母一直为海伦·凯勒幼年生病时没能得到正确的救治感到痛苦和懊悔,而不去想办法替女儿寻找合适的教师,那就不会有后来莎莉文女士与海伦·凯勒的一段伟大而感人的师生缘,海伦·凯勒本人或许终生就只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怪戾的普通聋哑女子了,而绝不会成为一个到全球各地巡回演讲的、不断激励他人的、伟大的海伦·凯勒;如果爱迪生总是沉浸在过去失败了的试验中不肯思考下一次应该如何试验,就不会有失败十万多次之后的成功,历史上就会少了一名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的发明大师,而整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发展会因此而减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或许我们不能取得诸如海伦·凯勒或者爱迪生等人那样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却可以学习他们那种不为往事哭泣、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活在今天,忘掉过去,努力把握眼前的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打翻了的牛奶,为之哭泣、埋怨、沮丧都已于事无补,你只能接受现实,把不幸和忧虑忘掉,继续前进。因为,就算是这些过错和疏忽都是起因于自己的过失,但那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呢?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你不能重新开始,也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好处。惟一可以使过去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分析过去的错误,寻找原因,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重新振作起来,去做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希望在未来!你是否曾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莎士比亚提醒我们,不要为已经发生的错误而自怨自艾或忧虑悲伤,你应该尽快将它忘掉, 生活也正是如此,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忘掉错误,然后带着微笑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的,“事情做了就算了”。不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这会让你的生活轻松快乐许多,更会让你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事物的本质重于外在陈书凯名字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三场莎士比亚非常清楚地知道,重要的不是事物的外在,而是事物的本质。拥有这种接人待物的态度,可使你摆脱对人、对事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在哲学领域,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的研究是极为深刻的。可是关于事物本质及外在的认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领域当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要面对类似的问题。能否透过外在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将直接决定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能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否以内在的品质和能力走向成功。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孩童嬉戏的公园里来了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他的手中拿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看到老人手中的气球以后,几个白人小孩一拥而上,每个孩子都挑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然后开开心心地追逐着放飞的气球跑开了。当这些活泼可爱的白人小孩跑开之后,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身旁,他的声音很低,而且表现得极不自信,他问老人可不可以卖给他一个气球。老人当然愿意了,而且他还用尽可能柔和的语气告诉这个孩子,只要他喜欢,就可以拿走任何一个气球。听到老人充满鼓励的话语,这个黑人小孩鼓起勇气拿了一个黑色的气球。老人一开始对这个小孩的选择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更喜欢五彩斑斓的彩色气球,可是随即他从孩子充满自卑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就在老人思索的同时,黑人小孩手中的气球已经在微风中冉冉升空,迎着微风和阳光,那孩子显得十分开心。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拍了拍孩子的后颈,说:“孩子,你要记住,气球能够升起,不是因为颜色,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气球升起与它的颜色无关,只要它里面充满了氢气就能升起。任何事物都一样,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只是它的本质,而与外在的表象无关。比如说,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不是种族、出身,而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人们周围的环境来说,某些看似艰难险阻的逆境,反而会为人们的成功创造重大的机会,而那些看似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却充满了艰辛。道理很简单,可是其意义却非常深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悟出其中滋味。即使人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当面对事物的本质与外在存在的矛盾时,也常常被其表象所迷惑,这就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透过表面看清本质。迎向光明面陈书凯邪恶的事物里头,也藏着美好的精华,只要你懂得怎样把它提炼出来。譬如说,我们的坏乡邻吵闹得我们早早起身,这可是既养身又珍惜了光阴。再说,邪恶好比是我们外在的良心,是我们全体的牧师,告诫我们应该好好儿准备末日到来。这样,我们从野草里采来了蜜,从魔鬼那儿居然获得了道德的教训。《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一场1415年秋天,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军队奋力对抗法国军队。那天清晨,亨利五世率领的部队已经经过几番征战,士兵们几乎筋疲力尽,而且战场上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瘟疫又在士兵当中逐渐漫延。但是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们不得不面对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数量又超出自己5倍的法国军队。也许这场战役是亨利五世一生中最后一次在战场上驰骋,他的士兵们也已经做好了血洒疆场的准备。可是在亨利五世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落寞和悲观,他惬意地享受着清晨的阳光,而且还将自己的这种积极情绪传递给了所有的士兵。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对方,但是亨利五世及其率领的士兵仍然以无限的激情和自信精神饱满地投入了战斗。在靠近法国阿金库尔村的一片狭窄的耕地里,亨利五世的军队排好了阵形:侧翼是弓箭手,中间是盾牌兵。这次的任务十分艰巨,享利五世的对手是法国骑兵——欧洲大陆最优秀的三万名威武的武士们。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令所有人感到吃惊——亨利五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亨利五世却说,从一开始他就相信自己会赢,结果他真的做到了。在困顿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如果你成功地做到了,你就不会被艰难险阻打倒,而且你的积极乐观还会感染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不管我们的处境有多困难多黑暗,我们也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有重见光明的一日,让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并将快乐与欢喜散播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简洁是智慧的灵魂陈书凯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波洛涅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三场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其实是一个以聒噪而闻名的角色,以上语言从他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过他的这句话却对人们的生活着实具有深刻的意义。莎士比亚本人也认为“沉默寡言便是好男人”,这在《亨利五世》第三幕第二场中不难看出。你可能听说过奥斯卡得奖人的致词不准超过45秒钟这一规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早期的奥斯卡发言就像一些冗长枯燥的大会报告。1931年,一个获奖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听众或被催眠或外出,等那些人回来,那个获奖者竟然还在讲。那年是奥斯卡颁奖第一次通过电台直播,所以全美国的听众都见证了冗长发言的乏味和仪式制作人的无能。于是,以后的奥斯卡颁奖就有了以上的规定。1949年因扮演哑巴而获奖的简·怀曼(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前妻)给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说:“这一次我因为没有开口而获奖,我十分感激,所以今天我最好还是闭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不要让人觉得听你说话是一种忍无可忍的受罪。食物虽美味,多吃会伤肠胃;话语虽好听,说太多也会让人讨厌。最深刻的真理,往往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简短的谈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最好的谈话总是简短的,如果话讲得太多,就是妙语也会变成赘言。很多爱发言的人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经常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认为自己非常合群,善于社交,并富有生活乐趣。但也许他周围的人都希望他住嘴,以便别人能够插上一两句话。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和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不仅不会为说话者的脸上贴金,而且还会使其本身的魅力降至最低。人们虽然都喜欢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当交流和沟通变成一方无休无止的漫谈时,只能引起他人的反感。大智若愚陈书凯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试金石,《皆大欢喜》第五幕第一场噢!高贵的傻子!可敬的傻子!彩衣是最好的装束。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关于聪明人与傻瓜的区别和界限实在是令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感到不知所措。事实上,何止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人们无法确定谁是聪明人、谁是傻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毫不费力地判断哪一个是聪明的傻瓜,哪一个又是傻傻的聪明人呢。现代人都太精明了,殊不知,有时候“傻”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傻”并不代表愚蠢和无知,它代表着出于自然的意志、天真率直以及超凡的灵感,这种“傻”其实是最大的聪明。有一类人与这样的“傻”无缘,他们过于老成世故,他们总是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成熟”和“克制”,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由于成天想着怎样算计别人以及怎样防止被别人算计,这些“聪明人”没有一个是可以真心真意交流的朋友,他们的心胸狭窄到了不敢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容纳任何不同观点的地步。与那些天真率直的“傻瓜”相比,这些聪明人活得更辛苦,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他们称为“傻瓜”的那一类人的轻松和幸福。“聪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虚伪、那么疲惫呢?在莎士比亚看来,那些给自己套上心灵枷锁的所谓“聪明人”才是真正的傻瓜,难道不是如此吗?为此,莎士比亚告诉我们要培养我们内心的傻子,去挑战已被广泛接受的智慧,并勇于与众不同——跳出常规去思考问题,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傻瓜”,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做到这些。有人喜欢自以为是,讲出许多大道理来掩饰自己的烦恼;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有如此想法却想获得好德行将非常困难。好德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看清自己的过失。学了一番道理,用来审视他人是非很容易,用来反省自己是非却非常困难,这需要用很大的自省。任何的不如意、不开怀,都代表你的心境中也有同样的烦恼存在,否则你怎会在乎这些呢?所以要先改进的永远是自己,不要批评、埋怨他人。若我们能够时时省察自己,并且用宽容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样才有可能改善他人。真正大智若愚者,一定不会直接展示本身聪明的特质,反而会以谦和的态度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辩证地看待问题陈书凯腓力普王:真的,贤媳,这一个幸福的日子将要在法兰西永远成为欢乐的节日。为了庆祝今天的喜事,光明的太阳也停留在半空之中,做起炼金的术士来,用它宝眼的灵光,把寒伧的土壤变成灿烂的黄金。年年岁岁,这一天永远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康斯丹丝:(起立)一个邪恶的日子,说什么吉日良辰!这一个日子有些什么值得纪念的功德?它干了些什么好事,值得在日历上用金字标明,和四时的佳节并列?不,还是把这一天从一周之中除去了吧,这一个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要是它必须继续存在的话,让怀孕的妇人们祈祷她们腹中的一块肉不要在这一天呱呱坠地,免得她们的希望横遭摧残;除了这一天以外,让水手们不用担忧海上的风波;一切的交易只要不是在这一天缔结的,都可以顺利完成;无论什么事情,凡是在这一天开始的,都要得到不幸的结果,就是真理也会变成空虚的欺诳!《约翰王》第三幕第一场在自己的婚礼上,当腓力普王宣布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时,婚礼上的新娘——康斯丹丝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了这个众人欢喜的日子,因为在她的眼中,背信弃义的腓力普王实际上在用自己家人鲜血来增加她仇人的力量。所以就这样,同样一个日子,在腓力普王眼中,这是一个“令法兰西永远欢乐的日子”,因为他将在今天获得充足的军事支持;而在康斯丹丝的眼中,这个日子却是一个十足的“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因为她的敌人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成了自己丈夫家的盟友。莎士比亚除了要通过恶毒的诅咒来表达积压在康斯丹丝心中强烈的痛恨和不满,或许也要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相同的一件事情,相同的一件物品,相同的一个时间,在不同的人眼里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局外人的观点或许是最深刻和最全面的,因为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其实不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要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想准确把握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某种偏见来框视问题。越是局内人越需要清晰透彻地了解问题的真相,否则处理起事情来越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面对变幻莫测的世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辩证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得失,当你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时就会顿然醒悟:过去的困境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磨难,还有在磨难中得到锻炼的意志和勇气,正是这历经锻炼的意志和勇气使自己获得了未来的成功;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显赫的家境和丰富的财产确实令我们有过安逸的享受,可是在享受之后我们却感到无法言说的空虚,同时还有时时困扰我们的怅然若失,我们失去的正是最可宝贵的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和坚定的意志;在我们得到过去曾经向往的名利时,同时会失去普通人的自由和淡泊清贫的欢愉……有人说这只能怪我们贪婪而不知足,只有经历过、感受过的人才会有这份透彻的认识,才能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种种成败得失,才会真正地意识到: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得到了不必太骄傲,失去了也不必太计较,只要努力过,这便是收获。勇于面对未知陈书凯霍拉旭:喔,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哈姆雷特:那么你还是用见怪不怪的态度对待它吧。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一场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失去了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理想,好比行尸走肉,虚度年华。拥有信心,生活才会变得格外美好。面对新事物时,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害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对未知的事物感到难以控制,对新事物缺乏了解,更无法预期其对自己的最终影响是什么。每当事物超出了自我的控制范围,就会令人感到苦恼。恐惧未知的事物,不去主动接受新鲜的思维,这样会造成人们思想僵化,让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一闪而过。现代世界瞬息万变,社会高速发展,满足现状就是落伍。所以,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善于创新进取,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眼界更加开阔。为了让自己从容面对未知事物,我们需先敞开心胸,以如孩子一般开放的心灵来接受新事物,这样,我们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分辨出优劣。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想像力,他经常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鬼魂、仙女、精灵、幽灵以及预言等形式来表现剧中人物内心的态度。且不论莎士比亚本人是否是一个有神论者,也不论这些超自然的事物是否存在,我们只需把他笔下的这些事物当作种种未知来看待。面对未知的事物,你是勇敢地面对,还是消极地逃避,你的态度将决定你对这些事物的认知程度、未来的知识面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智慧和勇气。无惧承担责任陈书凯你不用害怕富贵;有的人是生来的富贵,有的人是赚来的富贵,有的人是送上门的富贵。马伏里奥,《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五场当上帝因为人类自己犯下的罪恶而决定使人类及其家园全部被洪水冲走时,曾经告诉上帝虔诚的信奉者诺亚要造好一架方舟,并且要在方舟上载满成双成对的事物。权利与责任、苦难与幸福、善良与邪恶等,从诺亚驾着方舟离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永远互为矛盾的统一体。所有足够理智的人都知道,从来就没有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单方面的幸福和快乐,只有那些贪婪而且糊涂的人才奢望只拥有权利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只享受幸福而不必承受任何苦难。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存在,所以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也就从来不会享受到真正的权利。权利与责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责任里面,必定会隐藏着权利;而在权利之中,也必定会存在相应的责任。对于权利与责任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你会做何反应?比如,因你能力出众,上司突然擢升你为部门主管,你会怎样对待此举呢?是欢喜地勇于承担,还是开始退缩逃避?请想像一下,一名军官掌握着士兵们的生命时是什么感受,一位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死时是什么感受,而处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和地位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不难发现,我们几乎每天、每时、每刻都处于新的挑战之中,伴随挑战同时来到我们身边的还有机遇。机会必定隐藏于艰难的挑战之后,我们面对的环境愈是艰难,拥有的成功机会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勇敢地迎接艰难的挑战,而且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那么隐藏于挑战之后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和恐惧而逃避挑战,将艰难险阻推到大门之外,那么机会也将从你的窗口飞走。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想稳健地承接人生投来的任何变化球,就要“勇于承担”。相信大家除了要学习拿破仑说自己的字典中无“难”字外,更应该以“全力以赴”来勇于承担任何艰难任务。野心为最大的敌人陈书凯你一定要听我的吩咐,把野心抛去,天使就是因为犯了野心的罪而堕落。而人不过是创造主的形象,难道能希望通过野心而得到胜利?伍尔习红衣主教,《亨利八世》第三幕第二场聪明人都知道怎样基于现实树立科学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合作伙伴的利益以及自身精神品质的培养都将成为自己考虑的对象。但是有一些人却聪明得过了头——他们同样设置了远大的发展目标,但是这目标却大大地超越了现实,甚至说根本就与现实不相符,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会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而破坏周围的环境、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至于自己内在的精神品质更是伤害得支离破碎。野心太大是这些人的通病,贪婪的野心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伤害一个人,伍尔习红衣主教就是因为野心太大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与“骄傲”一样,野心是种消极的思想,是能让人痛苦的东西。野心是人生最大的敌人,一个抱着个人野心、私欲,又有很高地位的人,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灾难,当然,他自己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人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野心,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人们存在野心而对人性大加批判,相反,适度的野心或许还有助于人们为了目标的实现而更加努力地拼搏。但是当野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野心实际上就是贪欲的化身,野心太大的人其结局将会无比地悲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很多富有野心的人,如麦克白、裘利斯·凯撒、马克·安东尼、理查三世等,他们最后的结局都谈不上美好,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野心太大。人生在世,其实物质方面可以贫穷,但是精神却不能够贫穷。以诚实著称的威廉·莎士比亚告诉我们,避免把朋友、家人和同事当作我们获取财富和光荣的垫脚石,只要努力工作,尊重你身边的人,成功就会自然而至。受人尊重是因为自己言行一致,而并非华而不实的外表。追求表面的名声、权位,实际上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如果身居高位却名不副实,别人也会在心底不服气。因为,口服很容易,心服却很难。寻找最适合的角色陈书凯全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只是一些演员,他们有下台也有上台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如果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你对这个工作也没有热情,或者它不是你梦想的一部分,那说明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你自己的角色,你需要换一份工作了。换工作可能会引起焦虑,不过一旦想到你将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换工作的恐慌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如果你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个人兴趣,你会比那些勉强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的人更有活力,更能抵挡住困难,也更有竞争力。选择职业之际,你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你做人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你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有人云:少年时努力学业,青年时经营事业,老年时进德修业。终其一生,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拥有许多目标,都在自我追寻着。莎士比亚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最后才找到自己的角色:年轻时,他成为自己父亲的一个谦卑的工人,原本他可以顺着这条路轻松地走下去,在史特拉福,当一名平凡的商人,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并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从小就热爱文学事业又怀有远大理想的莎士比亚当然不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兴趣。年轻的莎士比亚决定离开家到伦敦追求他的梦想,但是他的这一决定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家中所有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意见最强烈的就是他的妻子和父亲。除此之外,莎士比亚也知道,家门之外还将存在着比家人的反对更为严重的障碍,比如独在异乡的困苦、自己对陌生环境的茫然以及别人对自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乡人的冷嘲热讽等。尽管已经充分预料到了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一系列艰难险阻,但是年轻气盛的莎士比亚依然决定冒一次险。虽然后来他经历的苦难要比他此前想像得更为深重, 但是他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世人表明,当初的冒险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当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便没有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经历了剧院的老板、商人等角色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梦想,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位置,在他创造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角色之后,他也在人生舞台上为自己找到了最适合的角色。你现在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角色是否符合你深藏于心灵深处的伟大梦想?是否适合你未来的发展?如果你渴望自己在人生舞台上扮演更为亮丽的角色,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都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那你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勇敢地离开现在这个并不适合你的舞台,坚定地迈出第一步,踏上新的奋斗征程。犯错与宽容陈书凯别再为你冒犯我的行为而痛苦:玫瑰花有刺,银色的泉有污泥,乌云和蚀把太阳和月亮玷污,可恶的毛毛虫把飘香的嫩蕊占据。每个人都有错。十四行诗第35首杰克·C·耶韦尔曾经说过一句令人们的内心不禁为之一动的名言:“献出你自己,学会宽容,乐于赏识和称誉他人,并时刻保持能够使自己得到成长和增加学识的灵活性——这一切便产生了幸福、和谐、美满和事业有成。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有的特征。”当莎士比亚将其当时的两难境遇和心理体验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好事者们便将铺天盖地的猜疑和责难引向了这位多才多艺却又被感情所困扰的剧作家面前。甚至一些人非常直截了当地指出,莎士比亚是为一名“放荡不羁”的青年男子写下的这首诗,而这位青年男子则与莎士比亚的情人有染。当时无论莎士比亚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指指戳戳、议论纷纷。当然了,人们的这些议论并非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莎士比亚确实遇到了一件极为难缠的尴尬事,这件事曾经一度令他感到无能为力。但最终,莎士比亚仍以博大的胸怀对犯了错的人表示了难得的宽容,这使得我们今天重读这首诗时,不仅会感慨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华,而且还不得不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英国有句谚语说:“犯错是人性,宽容是神性”。情人的背叛,对于多情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来说造成了十分深刻的伤害。但是尽管如此,莎士比亚仍然愿意原谅自己年轻的朋友犯下的错误,这番博大的胸怀、这份高尚的品质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不过,凡是能够对他人的错误表现出足够宽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的成就都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愿意与政敌为友的美国总统林肯、与犯下罪行者互称朋友的圣雄甘地等。有些人在错误面前表现得相当正义凛然,他们不允许任何人犯错误,当看到别人犯错时会严加指责,并且对其采取相当严厉和苛刻的态度。可是有谁能与错误完全隔离呢?对待犯错者如此苛刻的行为本身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就是不够宽容。假使有人伤害了你,让你不开心。由于你不喜欢吵架,你选择了离开,可是你却没有离开被那人伤害的心境,而是愈想愈生气,没有办法去理会别的事情了。你只顾着生气,在情绪上做文章,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毕竟,生气也要伤一定的元气。所以,聪明的你,别让情绪控制了你,不妨轻声地提醒自己一句:原谅别人吧!以史为鉴陈书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历史,观察他以往的行为特质,便可以用同样的猜测来预测他日后最主要的变化。沃里克,《亨利四世下篇》第三幕第一场中国古代的唐太宗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从他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中就可以窥得一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无论是人的变化还是事情的发展都会与过去的历史存在一定的联系。据莎士比亚描述,珀西爵士的个人品质实在不能令人多加恭维,因此理查二世预言,已背叛过先皇的珀西爵士将来还会背叛篡位的波林布鲁克。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都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现状,而其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灵现的人物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莎士比亚以及所有伟大的文学家都不提倡单一地、片面地分析和判断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莎士比亚借助沃里克之口将自己的这一观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刻画非常深刻,但是如果脱离整个社会背景以及作品人物的人性历史,即使莎士比亚下笔多么深刻、描述多么传神,也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将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内心发展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莎士比亚暗示我们要运用智慧和理性去检视历史发展的浪潮,用“以往行为的特质”来塑造我们的位置。放眼过去,展望未来。莎士比亚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关于历史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莎士比亚并没有通过长篇累牍的论述来直接向人们说明,而是通过其对希腊青铜时代(《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亚》)、罗马(《裘利斯·凯撒》)和埃及托勒密王朝(《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描述显示,这些伟大的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逝和灭亡。所有这些文明都经历过初创、继承、发展以及巅峰阶段,当这些文明发展到巅峰时,人们为这种巅峰状态而感到兴奋、自豪,直至疯狂,就在他们由自信变为疯狂的同时,这些文明的巅峰便在瞬间灭亡——巅峰从此不再,一切都将从头再来。从来就没有经久不衰的王朝,也没有永远如日中天的事业,要想使成功来得更伟大、更持久一些,就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要避免犯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同时也要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超越历史、创造辉煌。犯错与教训陈书凯不要以为我还和从前一样,因为上帝知道,世人也将要明白,我已经丢弃了过去的自己,也要同时丢弃过去那些与我在一起的朋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下篇》第五幕第五场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人一定还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在亨利四世执政时期,身为威尔士亲王的哈尔王子经常与小偷和流氓一起混迹于灯红酒绿的酒吧、妓院等场所,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对其抱有任何改邪归正的希望。但是,当哈尔王子继承王位之后,他却勇敢地做出了改正过去所有错误的决定。当过去的酒友法尔斯塔夫来找他,想要在宫中谋求一官半职之时,他以国王无比至上的尊严向世人宣布与过去的生活、朋友,甚至与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亨利五世过去的确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并没有沉溺于错误之中,而是成功地跨越了自己的过去,成为一代明主,成为“所有基督教国王的借镜”。莎士比亚是想通过亨利五世的成功转变来告诉世人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不过分苛求过去犯下的错误,但是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基督教的《圣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妇女犯下了奸淫罪,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声称必须将她判处死罪,否则就不足以说明诫律的公正和严格。于是这些人把这名妇女带到了上帝面前,要求上帝亲自惩罚他的子民。仁慈的上帝不愿意对一个可怜的妇女施以重刑,但是他又不能违背自己定下的诫律,面对咄咄逼人的居心叵测者,上帝轻轻地说:“她犯下了奸淫的错误,罪当处死,我们当中有谁保证自己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就拿起手中的石头将她打死吧。”上帝说完之后,那些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他们表示愿意原谅这名妇女。于是,上帝告诉那名妇女:“回家去吧,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谁都犯过错误,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错误已经无可挽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现在以及将来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对于自己的错误,光是叹息毫无用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采取行动。若认定自己无能为力,那么你的生活便不会得到任何改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现实,都得积极努力,这样才能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陈书凯我在这土岗之上,稍微坐下来休息一下。上帝想让谁得胜,就让谁得胜吧!我的妻子玛格丽特和克列福将军都逼我离开阵地,他们说只要我不在场,他们就会有好运。我真宁愿死掉,如果这符合上帝的旨意。《亨利六世下篇》第二幕第五场当妻子和同伴嘲笑自己在战场上无所作为时,亨利六世坐在土岗之上一边自暴自弃,一边为自己的行为祈求上帝。不知上帝能否听到他的话,如果能听到,那听到这样的话时又会作何感想。我想上帝是不会给予其任何帮助的,因为当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之后,人类的命运就完全靠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