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世界是一个舞台世界是一个舞台,任何细微的台词变化都会引发戏剧性的不同。有个笑话是这样的:喜剧演员汉尼·杨曼(HennyYoungman)在提到昨晚的住宿时说:"什么破酒店的大毛巾!连行李箱都塞不进去。"近几年,这样的道德困境(moraldilemma)有所改观。如今,人们不再考虑是否要撤掉酒店内的毛巾,而考虑是否重复使用毛巾。越来越多的酒店参与了环保计划,他们劝说客人重复使用毛巾以节约资源,减排清洁剂类污染物。酒店常常会在客房内摆放一张小卡片,以起到提醒客人的作用。这样的小卡片折射出了说服力的秘密。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卡片能达到最佳的说服效果呢?在告诉您答案前,先来看看卡片的设计者如何鼓励客人参与环保。一项针对各类酒店的调查显示,此类卡片的重点都是放在环保的重要性上,他们希望以此说服客人重复使用毛巾。卡片上的文字全是老生常谈的一套,如毛巾重复使用有利于保护资源,还能防止对环境造成损害和污染。此外,卡片周围还会配上些醒目的环保图片,如彩虹、雨点、热带雨林……,甚至还有驯鹿。一般来说,这样的说服策略会有一定效果。某大型环保标志生产商表示,多数客人住宿期间至少会重复使用一次毛巾。看来,这些标志带来的效果还是较为乐观的。尽管如此,心理学家仍在寻找更有效的说服办法。好像路边"虚位以待"的广告牌一样,卡片也在向我们发出设计邀请:"来试试您的方法吧"。结果,我们发现只要稍稍改变说服方法,整个酒店业的环保计划就会收到更好效果。稍后我们会解释是什么样的改变。严格说,推行环保属于个案。但从大范围看,我们想告诉人们的是,通过学习有效的说服技巧,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的说服力。正如本书提到的,一些简单细小的改变会令您更具说服力。我们会在不同场合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一些实验由我们完成,另一些由其他科学家完成。我们还将共同讨论实验中包含的道理。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更好的掌握说服技巧,让当事双方各取所需。除了教给您各种有效并符合道德标准的说服技巧外,我们还列出了一些要提请注意的事项,它能帮助您做决定时抵制那些细微或明显的外界影响。本书的实验依据不是伪心理学(poppsychology)或所谓的"个人经历",而是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说服过程中人们心理的变化。我们会用社会影响心理学为您答疑解惑。例如,为何近代一位梵蒂冈天主教主教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就有大批群众涌入千里以外的商店,购买与之毫不相关的纪念品?我们还将为您分析什么样的办公用品对说服他人更有帮助、人们能从影片《星球大战》中卢克·天行者身上学到怎样的领导才能、什么错误会令说服效果适得其反、怎样扭转劣势以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以及自视或被他人视为专家会面临的隐患。做销售最怕的是没有方法,销售经验的积累特别的重要,为了交流下这些仅有的经验结识更多做销售的朋友,认识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人扩展人脉建立了一个企鹅群,建这个群仅仅是为了可以分享下经验相互学习一下不作为商业用途杜绝任何广告,群里有销售资料的共享,晚上也会组织大家一起案例讨论一起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群里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看看,分析分析问题。刷广告的人就不要来了,踢出去挺费事的。如果大家愿意交流学习想要拓展人脉可以来加我们的群 企鹅群号:494668463 暗号(验证码)务必正确填写:兔子看书第一部分 2.说服是一门科学,而非艺术关于说服力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半世纪。但至今这门学科还有其神秘性,它常常默默无闻地刊登在学术杂志中。虽说关于说服力的实验有很多,但多数人往往会忽视此类研究。面对"怎么影响他人"这个问题时,人们运用的是经济学、政治学及公共规范方面的知识。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何大家做决定时甚少顾及心理学知识。一种解释是,和需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经济、政治及公共规范知识相比,人们认为自己靠直觉就能明白他人心理,这种直觉是在日常生活及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因此,人们在做决定时极少寻求心理学知识,也不会向心理学家咨询。过分的自信让人们错失了说服他人的最佳时机,更糟糕的是,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会把自己和他人陷于困境之中。除了犯过分依赖个人直觉的错误外,过分的主观引导也会导致说服效果差强人意。例如:为何推广人员以环保做为毛巾重复使用的宣传点?也许他们的出发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在问自己:"什么会让我重复使用毛巾?"通过分析他们认为,能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同样能说服他人。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稍稍改动宣传语会令说服效果更好。说服是一门科学。尽管它常被误认为是门艺术。很多有才能的艺术家都接受过技能训练,以更好的发挥天分。然而,真正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依靠的是天生的才能和创造力,这些是经他人指点也无法获得的。所幸,说服力不像艺术,它是能通过学习得到提高的。即使是自认为不具说服力的人,或是认为连哄小孩玩玩具都不会的人,也能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有效技巧来增加说服力。不管您是经理、律师或保健工作者,又或是决策人、餐馆侍应生、销售人员、老师或其它行业的职员,本书都能帮助您成为说服力大师。我们将一起探讨说服方法,这些方法是以《影响力》(该书已于2006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迅速登上全国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一书为基石的,该书的作者也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罗伯特·西奥迪尼。本书中的说服方法主要围绕六个说服力原则:互惠原则(即以恩报恩)、权威原则(做决定时寻求专家帮助)、承诺/一致性原则(即言行一致或行为与价值观相符)、稀缺原则(即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喜欢原则(我们会对喜欢的人表示赞同)和从众原则(即跟随他人做法)。我们将为您解释这些原则的内含,它们怎样从细处运作,当然本书的讨论并不局限于以上问题。尽管多数的说服方法都会运用到上述原则,但还是有不少方法是利用其它心理因素的,我们稍后会为您一一讲解。此外,本书还讲解了说服技巧在不同场合中的运用,不仅仅包括办公室,也渗透到您的个人生活中,如与父母、邻居及朋友的相处。我们给您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符合道德标准并简便易学,无须付出过多努力或花费。最后,我们要向汉尼·杨曼(HennyYoungman)表达歉意,我们绝对相信在阅读完本书后,您装满各种说服技巧的工具箱,想来是难以关上了。第二部分 1.怎样通过为观众制造不便来提高说…如今,电视购物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电视频道。科林·斯若特是这行里最炙手可热的节目策划,除了担任美国几大知名电视购物节目的编剧外,她的近作还打破了家庭购物频道近二十年来保持的销售记录。在节目中,斯若特运用的是最为常见的电视购物营销手段,如浮华的广告词、狂热的听众以及名人的认可。但最近,她通过改变电视购物中的电话用语,使购买产品的客户量大幅上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改变让潜在客户认为将要购买的产品是非常热销的。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呢?它们又是怎样让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呢?答案非常简单,斯若特将购物专线的电话用语由"接线员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欢迎立刻拨打"改为"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表面上看,这样的更改未免太过傻气了,没准它会让顾客担心自己在反复重拨上浪费大把时间。其实,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简单说,当人们对一件事抱不确定态度时,他们倾向于观察周围人的做法,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斯若特的案例中,试想当听到"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时,您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意象:那么多清闲的接线生守着电话,或懒洋洋的挫着指甲,或修剪优惠卷。这幅画面传递给人们的是产品需求低迷和销售业绩不佳的信息。现在再想想当您听到"接线员正在忙线中,请稍后再拨"时,对产品销售情况会有怎样的推想:脑海里出现的接线员不再是百无聊赖,而是忙于接听一个又一个的购物电话,不得空暇。在修改过的电话用语影响下,顾客受其它匿名顾客行为暗示并进行购买。他们会想"如果电话线忙,肯定是其他同样收看节目的人也在打电话购买产品。"心理学中还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从众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和同事及一名助手在纽约大街上驻足仰望天空,该姿势足足保持了60秒。其间,大多数行人都匆匆从身旁经过,并未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好奇。后来研究人员把仰望天空的人数增加了四名以上。这时,主动停下来和他们一起抬头看天的行人数翻了四倍。毋庸质疑,他人的行为是决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要指出的是,通常询问研究对象是否受他人行为影响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点,社会心理学家了解得更为清楚。人们对什么因素会影响自己知之甚少。也许这就是为何在用卡片提醒客人时,设计人员忽略了从众心理的运用的原因。他们问自己:"什么会促使我这么做?"考虑这个问题时,他们忽视了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第二部分 2.怎样通过为观众制造不便来提高说…结果,注意力全放在环保的宣传点上。从表面看,这是和期望效果最搭得上边的因素了。事实是,大多数客人住宿期间都曾重复使用毛巾。假设我们直接告诉客人这个事实会怎样?对他们加入环保队列有影响吗?我们中的两位研究员连同另一位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实验,以证实重复使用率比通用的环保标志更能说服他人。在酒店经理的帮助下,我们做了两类标志,摆放在酒店的房间内。其中一个标志是大多数酒店都用的,它出发点是呼吁客人保护环境,参与环保运动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另一个标志则利用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它直接告诉客人这样的信息:酒店大多数客人住宿期间至少重复使用过一次毛巾。这些标志被随意摆放在酒店不同房间内。通常情况下,大学的助理研究员会热心地帮助研究员收集结果。但您可以想象,无论是助理研究员还是酒店客人,都无法忍受有人偷溜进盥洗室收集数据。幸运的是,酒店的侍应生仁慈地充当了志愿志,为我们收集数据。他们要记录的是客人有无重复使用过一条毛巾的信息。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当得知多数客人都重复使用过毛巾时,人们重复使用毛巾的概率较通用环保标语高了26%。其实我们只不过是改变了标语用词,告诉人们大多数客人的做法。看来,和认为自己不受他人行为影响的观点比,这个增长够说明问题了。这些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从众心理在说服他人方面的力量不可小觑。当然,用什么方式向他人传达信息对增强说服力也有影响。听众对这样的话反响应该不会太好,"嘿,就是你!快变成只羊加入我们吧。咩~~~"。一句组织得更为理想的话,如"加入到广大群众中来吧,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除公益事业外,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工作也影响深远。在用漂亮的数字来夸耀您的畅销产品时(例如麦当劳的"已经为数亿人提供过餐饮服务"),您一定不会忘了找客人对产品进行推荐吧。这样的推荐对拉拢潜在客户极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对您提供的服务进一步认可才会购买。或者您可以自己创造机会,让老客户更直观地告诉潜在客户,他对您和您的公司是多么满意。其中一种方法是举办午宴或研讨会,当然还得安排好座位以便老客户和潜在客户能碰面。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在地交流,老顾客也就有机会为您公司说好话了。如果午宴请柬上有"敬请赐覆"的要求,潜在客户对此表示他回去后会给您致电,那么请肯定的告诉他,您的电话经常很忙,恐怕他们不得不多试几次……第二部分 3.如何将从众效应转化为说服力?运用从众心理能更好的推广毛巾重复使用,从中我们也知道:人们会被他人的行为影响。但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人们最易被谁的行为影响呢?是不是前任房客的行为,更能说服此次在该房间住宿的客人重复使用毛巾?理论上来说,我们有理由对此不抱希望。两种观点能说明上述假设的不合理。第一,您不会从特别积极的角度看待前位房客的行为。毕竟,他们对您现处房间设施的消耗度及舒适破坏度超过其他客人;第二,没有理由认为前任房客比邻门的客人行为更令人信服。然而,如前所述,很多心理研究显示,人们常不清楚什么对自己有号召力。还记得第一章实验中那张卡片内容吧。现在我们要扩大区域相似性,即让房间目前的客人看见该房间前任客人重复使用过毛巾的信息。除了运用和上次相同的环保宣传点与从众心理外,本次实验中,客人还能看见一个不同的信息,那就是该房间多数前任客人都重复使用过毛巾的信息。在分析实验时我们发现,当得知大多数前任房客都重复使用过毛巾时,人们会更容易参与到这样的环保行动中;而那些只看到酒店内普通标语的人们参与率就要差些。和普通标语相比,大多数前任房客的行为参照使毛巾重复使用率提高了33%。如果汉尼·杨曼当时知道不只一位前任房客偷过毛巾,那他整理行李箱准备结帐时,应该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吧。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喜欢按相似环境、场合或情景下的规范做事。如果您身处图书馆,会像其他看书人一样遵守规矩静静地看书,偶尔和朋友耳语一番,还是像酒吧的顾客那样用书猛拍脑门,大玩看见字母"E"就喝一杯的游戏?若不想被图书管理员抓住,并终生禁入图书馆的话,您还是选择前面的做法吧。我们在前面谈到过,他人举荐是说服过程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上面的试验表明,举荐人与目标人物相似之处越多,达到的说服效果越好。也就是说,选择举荐人时要抛弃主观因素,不一定要选你认为最优秀的人,能与目标人物感同身受的人才是最佳选择。一个教师如果想说服学生多来上课,那么也许他并不需要前排学生来做说客,相反,那些与目标人物更为相似的人的意见,会有更好的说服效果。再举个例子,如果您正向美容沙龙的老板推销软件,那么能影响到她的答复的,一定是其他使用过该软件的沙龙老板的意见,而不会是英国航空公司什么大人物的意见。因为沙龙店老板会认为:"既然同行对这款软件评价这么好,我买来用也不会有错的。"又或您是一位经理,希望员工对公司新政策加以拥护。那您需要的应是和想要说服的员工同一部门员工的推荐。问题是,即使在同部门内找了举荐人,经劝说后却仍有顽固员工不愿拥护新政,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老的工作方式,此时应该做何对策?这种情况下,经理们可能是犯了这样一个错:他们找了个最会说话的、同时又与目标员工格格不入的人来充当说客。其实,最好的选择是找个也在旧制度下工作很久的员工,即使这个人不是那么善于言词,也不受大家欢迎。第二部分 4.什么样的错误会让说服力大打折扣…广告是用来推销产品的,而不是用来感动人的。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让美国永远美丽"环保组织创作的广告却打动了无数人,并一度被认为是史上最好的公益广告。这部广告意在为美国的电视屏幕增加道德餐,场景是这样的:一位美国人看见环境遭大面积破坏后,一滴泪水顺着脸庞悄然流下。当然,这滴眼泪包含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多年后,因环保运动的需要,该组织又再次与这位老朋友碰面。这次镜头对准了在公交车站等车的人们,这些人或喝咖啡,或读报,或抽烟。车来了,等车的人都上了车。此时镜头推向没人的候车区:地面上满是空罐、报纸和烟头。镜头再由右推向左,一幅海报上,那位多年前出现过的美国人正俯看地面,一颗泪珠挂在脸庞。最后屏幕变暗,推出广告词:是公众的忽视让我归来。"是公众的忽视让我归来",这句话和这个广告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呢?那就是,尽管人们对乱扔垃圾深恶痛绝,还是有很多人会这么做。向人们表达对乱扔垃圾的愤怒是种说服方法,它用社会验证(人们做决定时,通常借鉴相同情况下其他人的做法为参考)传达人们对该行为的通常态度。但正如社会验证法则(当人们不能确定哪种行为更正确时,会假设周围的人对此会有更的认识,因此更易赞同他们的行为方式)所说,人们容易随波逐流,因此这种做法会有正负两面的影响。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这样的例子。例如,健康中心或医院在候诊区公示爽约的病人人数,令人沮丧的是,这样一来病人的爽约率反而越来越高;政客们责备冷漠的选民,以为这样能让人们多去投票,结果人们更少参与投票了。还有,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国家公园的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看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的硅化木捡回家,严重威胁了公园生态,公园方为了制止这种行为才竖起了告示。这些例子反映的都是生活中的场景,初衷也是好的。但设计人不明白的是负面案例的弊端,它让人们看到了不当行为的普遍性,因此人们就不会去改正行为。上面盗窃硅化木的事件是由一位大学生转述给我听的,当时他和未婚妻去该公园游玩。他表示未婚妻是个非常老实的人,借的回形针都要还。当她看见公园里要求人们不要偷拿木片的告示后,这位一向循规蹈矩的女孩居然用胳膊肘捣了捣他说:"我们也拿一块吧。"为证实负面案例对说服力的影响(也为了看看能否有更好的说服方法),我们一位研究员连同其他科学家制作了两种内容的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同时也传达了偷窃行为的普遍性,上面写到:"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捡起木片的图片。第二张告示则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它写到:"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园内的硅化木。"文字旁是一位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游客手上画了个大大的红色圆圈外加斜杠(即表示禁止的图案)。当然,我们未在园内所有景区都贴上这两类告示,对这些地方我们也会进行观察。未惊动游客的情况下,我们把做好记号的硅化木放在园内的各个通道上。同时在某些路口张贴我们制作的告示,来看看效果。实验结果出乎公园管理方的意料: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2.92%。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7.92%,简直是在鼓励偷窃;而张贴另一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1.67%。实验结果说明,当说服过程隐射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时,效果可能就会和您的初衷相违背了。因此这类情况下,最好避免运用反面案例,您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条件允许的话,不妨告诉人们多数游客都是遵守公园规章的,例如把告示的内容改为:尽管园内每年有14吨的硅化木被窃,和遵守公园规章、保护环境的游客数量相比,那2.92%的偷窃率还是微乎其微的。第二部分 5.什么样的错误会让说服力大打折扣…以上案例对增强说服力有何启发呢?假设贵公司出席例会的员工一次比一次少,这让作为经理的您实在头疼。那我们的建议是,请不要让员工注意到出席人数减少这一事实。其实,您可以在表达不满的同时,告诉员工们很多人都出席了会议。同样,我们建议公司领导对拥护新制度,或肯运用新系统或新客服计划的员工数量公开化。这样,您才能掌握不让员工的缺席率成为说服员工的绊脚石。什么样的劝说方式会收到反效果?石化森林公园的实验表明,人们容易按大多数人的做法行事——即使多数人的做法并不正确。所以我们建议运用正面案例来说服人们,但这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行的。这时,说服大师们会怎么办呢?来看看我们和维斯·舒尔茨(WesSchultz)还有其他同事做的调查吧。首先,我们征得了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助理研究员会查看各家后院或屋旁的电表,对其周耗电量进行测量。之后,我们要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周围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当然,用电量在平均线以上或以下的家庭数量是各占一半的。接下来几周里我们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5.7%。这没什么奇怪的。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原先用电少的住户,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8.6%。看来大多数人是受"中间吸引力"(MagneticMiddle)影响的,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原来做法是否值得提倡,他们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线标准靠拢。那么,怎样防止人们知道自己不在中线标准时(此处的中线标准对这部分人来讲,是不值得鼓励的),做出向它靠拢的行为呢?也许可以给他们贴上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以表示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赞赏。社会的赞赏可不单单表示对他们的认可,还对他们的心理满足有积极意义。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标志呢?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还是嘉奖印章?或者贴个笑脸图案?为证实效果,我们在实验中增加了一个步骤。根据每户耗电量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在反馈卡片上加上笑脸或苦脸的图案。贴苦脸的结果与原先没有多大差别。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不管门上有无贴苦脸标志,都把自己的电耗降低了5%。而那些门上贴笑脸、用电量较低的住户,反应却令我们印象深刻。未贴笑脸前,他们的用电量如前所述上升了8.6%,贴之后他们的用电量则还保持在平均线下。实验不仅告诉我们,社会常态会像磁铁一样指引着人们的行为,还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行为正确的人不受负面的社会常态所影响。再举个例子,某公司公布一份内部调查,员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迟到率为5.3%。这项调查结果的积极意义是:那些迟到率超过平均线的员工会减少迟到次数;但同时这则消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那此守时的员工迟到数次有了增加。上面的实验对这则案例的情况应该是有所启发的:我们可以对守时的员工给予奖励,并告诉他们守时是完全正确的。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也应对此有所注意,要适时的表明对某行为的态度。例如,在逃课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教职人员应公开赞赏会督促孩子上学的家长,同时对少数对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表示不满。第二部分 6.什么时候选择越多应者越少?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参加某个新工作时,会有一大堆尚待决定的文件压得我们不堪重负。这些文件中,肯定有一份是关于养老金计划的(这是美国一种通过自动扣除部分工资,再存入某个投资基金账户,退休后再取出的制度安排)。如果决定加入,又会有好些基金账户让我们选择。养老金计划优势多多,如税收优惠、公司可帮着承担一部分费用,但即便这样,还有很多人不愿参加入。为什么?是不是提供的基金账户太多,让人们对养老金望而却步呢?行为科学家希娜·艾扬格(SheenaIyengar)是这么认为的。她与同事对近八十万名有机会参与公司养老金计划的职员进行了调查,以找出基金帐户数目对参投率的影响。结果他们发现,帐户选择越多,参投率越少。他们还发现,公司每多提供十个基金给员工选择,参投率就下降近2%。同时,当只有两个基金账户供选择时,参投率有75%;可在面临59个选择时,参投率跌至60%。是否其它情况下,提供过多选择也会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呢?艾扬格与马克·莱珀教授(MarkLepper)就此进行了调查。他们在一家大型超市设立展台出售果酱,顾客们可对各种各样的果酱进行试尝,当然这些果酱均出自同一厂商。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后拿出6种或24种口味的果酱供品尝。结果,最后的购买情况大相径庭:面对24种口味的顾客,只有3%的人进行了购买;而面对6种口味果酱顾客中,购买率上升到30%。如何解释这十倍的差距?研究人员表示,当选择太多时,顾客会被决策过程困扰,因为要区别出众多选择的不同实在麻烦。而人们又不想放下手头的事来思考该选哪个,因此导致对产品失去兴趣。这与前面那个养老金的案例是同一个道理。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提供多种选择都有害无益?在告诉您答案前,先来瞧瞧温哥华(Vancouver)当地一个著名甜品店LaCasaGelato(意大利语,即"冰激凌屋")的案例吧。该店出售的商品有意大利雪糕(Gelato)、冰激凌和雪芭(鲜牛奶为原料,配以各种水果的意大利传统冰激凌),而且口味多变,有您能想到的口味,也有您想不到的。店主VINCEMISCEO表示,该店成立之初是供应披萨等小食的运动型酒吧,如今已成长为了"冰激凌的王国"。店铺内提供二百多种口味的冰激凌,如天门冬味、无花果味、杏仁味、黑醋味、胡椒味、大蒜味、草莓味、蒲公英味和咖喱等口味,以上列出的冰激凌只是冰山一角。从前面的超市实验看,VINCEMISCEO在店中提供二百多种商品是个错误的做法吗?显然,该店的经营者信奉的是商品越多业绩越好的原则。甜品的销售情况证明他的观点没有错。首先,商品口味的多样性为他的店打了很好的广告,千变万化的口味使该店从众多同行里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其次,店内多数顾客都很享受试尝的过程,并最终选出自己喜欢的口味;最后,对购买目标明确、并喜欢直接前往专卖店内选购的顾客,店内选择当然是越多越好。然而,只有很少数的公司,会有顾客愿意在他们的众多选择中耐心挑选。情况往往是这样,顾客弄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疑问直到看见能买什么才会消失。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市场上不必要的投放大量商品类型,反而对销售无益,所赚利润也随之减少。这样的企业要做的应是停售不流行的产品、或缩减过多的产品种类,通过缩小选择范围,激起顾客的购买欲。近几年,许多大型生产商都精简了其产品种类,因为顾客有时会觉得,与其面对眼花缭乱的商品种类头疼,不如干脆不去买。这些精简种类的生产商包括:经营范围上至洗衣剂下至处方药的宝洁公司。当它把名下的海飞丝洗发水由26种减到15种后,销售情况增加了十个百分点。以上的案例能带给您什么启发?假设您为一家产品种类繁多的公司工作,也许您想当然的会认为,多样化是件好事儿。其实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不妨考虑一下减少产品的种类,特别在顾客不确定哪种产品种类合适时,尤其要考虑考虑我们的建议。当然削减商品种类还有另外的好处,如:腾出库存空间、减少采购原料的成本、降低营销和销售终端的资金投入。因此,您最好仔细调查一下自己的商品种类,想想这样的数量是否会让购买意向不确定的顾客,另寻他处进行购买?本章讲述的道理也适用于家庭。为孩子提供多种图书或多种晚餐选择当然是好的,但过多的选择反而会打压孩子挑选的积极性。古语说,选择是生活的调味料。值得注意的是,泛滥的选项就如加重了的调味料,使饭菜无法下咽,对说服力也是如此。第二部分 7.什么样的情况会令赠品变为次品?一套文具、一只圆珠笔、一个化妆盒、一盒巧克力、一小瓶试用装香水或古龙香水、一次免费更换机油的机会,以上是很多公司免费提供给顾客的赠品或服务。您购物时也常常被有赠品提供的商品所吸引吧。有时,您做购买决定时甚至会以赠品为参考。既然赠品这么受欢迎,那为何还有赠品反为"赠"而累的情况发生?科学家普瑞亚·莱休伯(PriyaRaghubir)对此进行过研究,她想证实,当顾客购买有赠品的商品时,该赠品在顾客眼中的价值,是否比其做为独立商品出售时下降、顾客是否会对它不以为然。莱休伯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们不认为厂家会平白无故地赠送好东西。他们会问:"这东西以后会出毛病的吧?"。人们认为免费赠品都是些过时的东西,或者是由于卖不掉,厂家想清仓才把它做为赠品送人的。为验证消费者是否真的会有这种观点,莱休伯让实验对象浏览一份免税商品目录,上面列有一种以珍珠项链为赠品的酒类饮料。她让其中一组人估计赠品珍珠项链的价格,另一组则估计该珍珠项链作为独立商品销售时的价格。结果证实莱休伯的观点是对的:当珍珠项链作为酒类赠品时,人们对它的估价比作为正式商品时要低35%。结论表明,当用送赠品的方法推销商品时,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莱休伯建议,一种防止赠品掉价的方法是告诉顾客它的真实价值。例如:您为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为推销某杀毒软件,您要向顾客提供它的免费试用装。假设您在推销过程中只表示该软件是免费的,没有告诉顾客它的出售价格,那您就错过了向客户宣传该软件价值的好机会。因为免费等同于价格为零,这不会是您想顾客对该软件的定价吧。为了让别人觉得您提供的商品是好的,您需要告诉顾客它的实际价格。所以,请不要再说"请您快来拿免费杀毒软件"这样的话,正确的说法应是"您可以免费获取价值150英镑的杀毒软件"。重视工作标的不仅适用于从商的人,也适用于任何想说服别人的人。您可以告诉同事,您很乐意为那个重要的企划再加一小时班,因为您知道这份企划对他开拓业务至关重要。这样一来在同事眼里,您就是一个重视时间利用率的人,这比什么都不说要更好。同样的例子,如果您负责向学生推荐校外学习班,您就应该告诉学生家长,如果选择上私人学习班会花费多少。这样您不仅增加了校外学习班的价值,还会吸引学生前来报名。这些方法不仅可用于商业及公共事业,还可以用到家庭中。也许您能这样告诉岳父岳母,为了显示出他们对您所提意见的珍贵价值,除非您愿意为此付钱,否则就请他们别再开口了。第二部分 8.为什么高端产品的出现会推动次一…许多年前,美国厨具零售商威廉姆斯-索拿马(Williams-Sonoma)公司推出一种高级面包机,它比当时该公司最畅销的面包机还要先进。奇怪的是,该商品的推出让最畅销面包机的销量翻了一番。为什么会这样呢?威廉姆斯-索拿马公司是零售业巨头,它的发迹要回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当时还是加州索拿马一位承包商的查克·威廉姆斯(ChuckWilliams)和朋友到巴黎旅游,在那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专业的法国厨具,那些煎蛋锅和蛋奶酥模具的质量和款式在美国时从未见过。后来,威廉姆斯-索拿马创办了自己的厨具公司。公司发展得相当快,经营了多家分店,还为顾客提供邮购服务。今天,公司和其分子公司的年零售额超过35亿美元,大部分收入来自它的畅销面包机。为什么?伊特玛·西蒙森(ItamarSimonson)教授认为,当顾客有几种型号的商品供选择时,他们容易选"折衷选项"——即,既符合最低限度的使用需求,又不会超过最高心理价位的商品。当顾客在两个合适的商品中做选择时,通常会选价格较低的那个。此时如果有价格更高的商品出现,顾客又会放弃最便宜的那种而购买中间价位的商品。同理,威廉姆斯-索拿马公司推出的高级面包机,把畅销面包机变成了"折衷选项"。面包机的案例对我们有何启发呢?比如怎样能赚得更多利润?假设您是公司老板或销售经理,手上有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待售。我们想您知道的是,贵公司的高级产品至少会为您的销售带来两点好处:第一,高级产品会迎合小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并且会帮您赢得钟意该类产品的客户;第二,高级产品带来的另一个潜在优势是,它会让次一级的产品价格看起来更具吸引力。生活中,人们常常不十分理解这样的道理。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多数酒吧和酒店会把较贵的酒类列在菜单底侧,顾客点菜时也许都看不到那里;而有些店则专门把它们列在单独的菜单上,这样一来,中等价位的酒就不具备"折衷选项"的优势了,对顾客也就没多大吸引力。看吧,只要稍加改动,把高价的酒类列在单独菜单的顶端,餐馆和酒吧就能抵制住"折衷选项"对顾客的影响了。此道理同样适用于工作环境。比如公司派您参加一场在游轮上召开的会议,您希望能住在有窗子的船舱里。那么,您最好不要直接向经理提出这样的请求。好的方法是,给经理多两个选择,比如一间不甚理想的船舱(没有窗子的),和一间更好的但价格也较贵的船舱(有阳台)。把这样的搭配呈给经理选,您就更有可能住在希望的那间船舱里。当然,折衷策略不只适用于面包机销售、酒类销售或住宿。任何有产品或服务出售的人,都可以通过推出高价产品让其中间产品更受欢迎。但得提醒您的是,如果贵公司运用了此项策略,日后很可能会出现高价产品的滞销局面,若您选择让该产品下柜的同时,又无新的高端产品顶上来,那次一级的商品则会受负面多米诺效应影响,销量也将一步步走下坡路。如此一来,顾客对"折衷选项"的移情必将导致您做进一步让步。恐惧能说服人吗?或是有相反的效果?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中,对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国人说出了这样话:"首先我坚信,唯一会令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它使我们裹足不前。"罗斯福的说法正确吗?说服别人时,让听众感到恐惧是好是坏?笼统来看,经证实的是,恐惧会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避免危险。但这样的普遍结论有一个例外:在告诉人们某种存在的危险时,如果不明确地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措施能降低危险,那人们可能会对这条信息"充耳不闻",或拒绝承认这样的危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结果就说服不了人们对此采取行动。霍华德·莱文索尔(HowardLeventhal)和同事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学生们阅读关于破伤风危害的宣传册。其中有些册子有感染破伤风后的示例图片,有的则没有。此外,有的同学被告知注射破伤风疫苗的具体途径,有的则对此一无所知。此外,还有的学生只接受了怎样注射破伤风疫苗的建议,并不知道感染破伤风的可怕。结果证实,浏览了破伤风感染的示例图片的学生,得知注射破伤风疫苗的具体途径时,会主动去注射疫苗以降低对该病的恐惧。这项发现告诉我们,在提醒他人危害性的同时,告知其能采取的措施非常重要:人们对能用何种方法消除恐惧越清楚,就越不会在心理上排斥劝说。这条道理也适用于商界或其它场合。比如,宣传有排忧解难功效的产品或服务时,还应告知消费者具体的使用方法。一味地向顾客鼓吹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性,可能会让广告效果恰得其反,让顾客懒于尝试。以上实验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若您碰巧发现由公司负责的某个项目存在重大隐患,最好在向管理层报告的同时,附上至少一条可行的对策。如果您决定先报告了再说,很可能当您和同事找出对策时,管理层要么已经拒绝您的担忧,要么就压根不承认隐患的存在。专业保健和公共服务机构对此要尤其注意。比如:医生或护士在建议肥胖病人加强锻炼减肥时,通常会告诉病人继续肥胖下去的危害。但这样的劝说很难能说得动病人,除非院方再提供具体的减肥方法,如采取节食或制定明确的锻炼计划。如果只单纯告诉病人,肥胖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危险,那只会加深病人的恐惧和对劝说的排斥。对公共服务机构来说,仅仅用触目惊心的图片来说服大众,如吸烟、不安全性行为及酒后驾驶导致的后果图示,而不提供预防建议,可能是不具说服力的,甚至会有反效果。假设每条提醒人们注意危险的信息,都要伴有明确且可行的预防措施,也许罗斯福总统的演说词就要改为"唯一令我们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第二部分 9.在国际象棋上能学到什么样的说服…2005年4月,某国不顾美国当局的强烈谴责,以压倒性的投票同意一位前世界象棋冠军,同时也是美国逃犯的鲍比·菲舍尔(BobbyFischer)加入该国国籍。是什么样的国家甘冒与世界强国断交的风险,也要保护一名公开为911劫机犯说话的逃犯?是伊朗?叙利亚?还是朝鲜?其实以上三个国家都不是。那个通过国会匿名投票的方式、决定给予鲍比·菲舍尔国籍的,是向来与美国保持亲密盟友关系的冰岛。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中,为何冰岛会敞开怀抱接受鲍比·菲舍尔,特别是在他违反美国法律,在前南斯拉夫赌了一场五百万美元的象棋赛后?为弄清答案,我们需要先回想一下三十年前那场著名的象棋大赛——即1972年的世界象棋冠军赛。当时,菲舍尔作为挑战者,迎战卫冕冠军——前苏联象棋大师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Spassky)。历史上没有哪场比赛能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地对这场比赛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处于冷战巅峰的当时,该比赛被称为世纪之战。奇怪的是,菲舍尔并未出席在冰岛召开的比赛开幕式。几天后,因为菲舍尔提出了诸多主办方不可能满足的要求,如禁止电视转播,30%的收视收入归自己等,人们开始怀疑这场比赛是否能按约举行。菲舍尔的职业生涯与私生活正如他的行为一样,处处充满矛盾。最后,在比赛基金翻倍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劝说下,菲舍尔终于飞往冰岛参加比赛了。这场赛事在国内外的报纸上进行了大肆报道,小小的冰岛也为世人熟知。事实上,冰岛之所以忍受饱受争议的菲舍尔,用他们当地媒体的话说,是因为"他让冰岛在世界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冰岛人民显然把这看作是菲舍尔送给他们的一份厚礼,这份厚礼重到冰岛人民在三十年后还铭记于心。一位冰岛外交部人员表示,"三十年前菲舍尔对这里做出的杰出贡献,是我们至今还铭刻在心的。"尽管许多当地人并不认为菲舍尔讨人喜欢,但他们还是接纳了他。对此,英国广播公司分析说,冰岛人民"十分迫切地希望,能用提供避护的方式来报答菲舍尔先生。"这件事点出了互惠守则的重要性与普遍性,它使人们想要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驱使人们用公平的方式对待日常生活、工作和亲密朋友,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丹尼斯·里根教授(DennisRegan)做过一个关于互惠原则的经典实验,他让乔(实验人员)化装为彩卷销售员,并在正式销售前先发放免费可乐给顾客,结果他们发现,事先获赠一罐免费可乐的顾客,后来购买其彩卷的张数,比未事先获得免费可乐的人要多两倍。尽管赠送免费可乐和推销彩卷并不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乔向顾客兜售彩券时也并未提及免费可乐的事,但顾客还是记住了他先前的好意,并愿意对此礼尚往来。此外,这个实验还说出了为何有些冰岛人不喜欢菲舍尔,但还是会接纳他的原因。实验表明,尽管让人喜欢和让人认同之间有紧密联系,但对那些获赠可乐的顾客来说,是否喜欢乔并不是他们是否会购买彩券的参考。也就是说,那些拿了免费可乐的顾客,不管喜不喜欢乔,购买的彩券数量是一样的。这表明由受人恩惠产生的亏欠心理,比对那人的喜欢程度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可见,互惠原则的持久力和凌驾于喜欢原则之上的效力,能帮助人们进一步提高说服力。因此,即使不能产生近期效益,人们也会乐意给别人施以巨大帮助。此外,社会经验和道德因素告诉我们,这样做时最好先为他人提供帮助或向他人妥协。如果我们帮助过某位队员、同事或熟人,就等于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种责任感,促使他将来回报我们;帮助上司也会让他们心存感激,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他们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了。此外,如果员工想早点下班去看牙医,作为经理最好也网开一面,该做法其实是种投资,员工会找机会还这个人情,也许日后他会主动要求加班,帮您完成某个重要项目。然而,人们寻求帮助时通常会这样问"这里有谁能帮我呢?"其实,说这样的话是目光短浅的。我们建议您先问问自己,"我可以帮助谁?",因为互惠原则的原理是,先提供帮助给他人带来的社会责任感,令您的请求收效更好。此外,如果管理就是组织队员朝一个目标迈进,那一个互相帮助的团队,比如某些人曾从同事那得到过有用的信息、或是得到过同事的认同、又或曾有同事曾聆听过自己的苦恼,这样的搭配组合对完成目标会很有帮助。同样,当我们为他人提供过帮助时,这些受过帮助的朋友、邻居、搭档甚至孩子会更有可能在日后认同我们的请求。要注意的是,有一类人,您给他们一点小恩惠,他们会为您提供更大的帮助,这就是客服人员。例如,您的信用卡出现错误付款,或您想在最后一刻改签机票,又或是想退货,这时,相关客服人员可能不会轻易同意您的要求。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您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在提出棘手的要求前,如果客服人员态度还算积极友好的话,您可以告诉他自己对他的服务很满意,会给其主管写封表扬信(或者可以表示您十分满意他的服务,会在问题解决后向其主管表达谢意)。在要了其主管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后,就可以提出您打电话的真正目的了。这种方法的成功之处部分要归咎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但互惠原则也起到重要作用:当您主动帮助他人时,别人就会觉得有责任回报您。所以,只要简单地写封电邮给客服人员的主管,您就可以避免一场"步步为营的象棋赛"(也许还会是比嗓门大的比赛)了,况且这场比赛结果还很可能令您失望沮丧。当然,只要您遵守诺言,这样的说服方法就会很有效。第三部分 1.哪种办公用品会牢牢树立您的影响…如果您是在书桌旁读的本章,那答案肯定是近在咫尺的。是什么呢?回形针?钢笔?铅笔?便笺?角尺?笔记本?订书机?还是打印机?您抽屉里满满的都是办公用品。哪样会牢牢树立您的影响力?兰迪·加纳(RandyGarner)对此做过实验。他想证实的是,用3M公司制造的便笺给他人留言,是否会让人更愿意按要求去做。实验很有趣,兰迪用三种方式给人们发了调查表,要求他们进行填写:1.在调查表的封面贴上手写的便笺,要求人们完成该份调查;2.不用便笺,直接在封面写,要求人们完成调查卷;3.只发一份带有封面的调查表,不写明要求完成的字样。实验显示,小小的黄色便笺体现出了巨大的说服力:用第一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给人们时,75%的人都进行了填写并交回答案,而第二种及第三种方式则分别只有48%和36%的人响应要求。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只是因为有尼龙光泽的便笺比较吸引大家注意?加纳问了自己相同的问题。为证实以上假设的可能性,他又另做了一个调查问卷的实验。他给三分之一的人发放了贴有便笺的调查问卷,便笺上写有要求人们进行填写的要求;另外三分之一只收到了贴有空白便笺的调查卷;剩下三分之一收到的调查卷根本就未贴便笺。如果说便笺纸的颜色是吸引人们注意力,从而以完成填写的因素,那两组同样贴有便笺的调查卷应有相同的完成率。但事实并非如此,贴着写有文字便笺的调查卷,完成率要高于未写文字的那组,三组的完成率分别是69%、43%和34%。如何解释这种结果呢?尽管没人会汗流浃背地到处找便笺,但加纳认为,人们确实能意识到便笺含有的说服力,以及它带有的人际沟通要求,为响应这种要求,人们往往会予以认同的态度作为回报。看来,相互响应可以把人与人粘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可以肯定的是,它比便笺背面的胶性更强。事实上,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更多的说服秘密。加纳发现,在调查表贴一张写有文字的便笺,比单纯的劝说人们填写调查表更有说服力:前者不论在调查表的收回速度,还是在答案的详细性及认真性上,都是后者无法比拟的。而当研究人员在便笺上写上姓名缩写,以及表达感谢的信息后,个性化了的便笺纸让说服力又有了提高。该实验对人类的行为很有分析价值:人们提出的要求越个性化,就越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具体来说,实验告诉我们不论在办公室、社区或是家中,一张个性化的便笺纸能让别人更重视您的报告,或您要表达的信息,让它们不会像掉在海里的针一样被淹没在文件堆里。同时,便笺的个性化程度,与要求被满足的程度和及时性,是呈正比的。最后,如果您想用个性化便笺增强说服力,那受益的决不仅仅是制造便笺的3M公司了。第三部分 2.为什么餐馆应该扔掉薄荷篮?除非我们饭后要去干掉吸血鬼,否则在吃完有大蒜味的饭菜后,您一定会乐意看到餐馆在出口处摆上薄荷糖。的确,它让您口气清新,但对餐馆和服务生来说,把薄荷糖放在门口供顾客自取是好是坏?其实,许多餐馆在用另一种途径向食客提供餐后糖果:服务生把甜点作为餐后小礼物,和账单一并放在银质托盘上呈给顾客。其实这些甜点不外乎是些巧克力或其它糖果。但正是这种方法,在促使顾客多给小费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说服力。科学家大卫·斯托梅茨(DavidStrohmetz)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实验,以证实这小小的糖果具有的说服力。第一套实验中,服务生为顾客取来账单的同时,送给每人一粒糖果。和那些没收到糖果的客人相比,小费虽然变化不大,但还是高出了3.3%。第二套实验中,服务生给每人两粒糖果,尽管只值一美分,但和未收到糖果顾客的小费相比,额度高了14.1%。显然,根据前几章所讲的互惠原则,这些小费的变化是可预见的。但怎样做会令礼物或帮助回收的效益更大?第三套实验为我们找到了答案。这次实验中,服务生送出糖果后做出转身离去的动作,但并不走远,随即他们再返回客人身边,从口袋里拿出另一颗糖果送给顾客。这种行为表达的是"因为您人很好,所以我再送您一颗糖"的意思。结果小费怎样?提高了23%!实验表明,有三种因素使礼物或帮助更具影响力,进而更能得到他人更大的回报。第一是要让顾客觉得所作所为是含有某些意义的。实验中,两颗糖果比一颗糖果令小费从提高3.3%变为提高14%,这表明,让人们觉得有意义并不一定要花大价钱,两颗糖就轻松搞定了,而这不过花费几美分而已。此外,在第三套实验中,也隐含了说服力的其它秘密,从经济学观点看,第二套实验与第三套其实是相同的,这两个实验中服务生都给了客人两颗糖果,数量上不存在区别,但给的方式却不一样,这样的区别告诉我们另两个让礼物更有影响力的因素,即:让人意外的程度和个人行为化的程度。第三套实验中,客人以为服务生给完第一颗糖果就会离去,因此后来的第二颗糖果令他们很意外,同时,第二颗糖果表达的意思是:服务生对该顾客很有好感,所以才会折返送他第二颗糖。这一点,让第二颗糖具有个人行为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服务生把第三种实验中的技巧用在所有客人身上,不仅会让顾客产生反感,久而久之,还会令该方法失效。在顾客注意到服务生对每位顾客都如此时,第二颗糖就不具备重要性、意外性及个人行为化的特点了。相反,这会被看作是在使心眼,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然,诚实的运用该技巧还是会很见效的。为确保您送出的礼物或提供的帮助会令他人感激,请花些时间找找什么对接受人来说是意外的、会令他受宠若惊的、及具有个人行为特点的。其实只要看看前两个实验,我们就会知道,在出口处摆放糖果的做法阻碍了服务员和顾客的交流。即使这些糖果不值什么钱,但它还是能帮助服务生赢得很多的东西。第三部分 3."不加附带条件"含有怎样的…前面我们谈到,很多酒店借助环保的重要性,督促客人们重复使用毛巾。不过,有些酒店在号召的同时还会外加一步,让顾客知道酒店在和他们一起努力,从而激励顾客参与环保。具体的做法是用卡片告诉客人,酒店会为某个非盈利的环保组织出一份力,当然前提是顾客先要重复使用一次毛巾。设计者认为这样的激励方法一定会奏效,原因显而易见,就像多数人会认为下面的方法有效一样:冰激凌蛋筒能让小朋友主动打扫房间、定时娱乐能让老年狗学会新的把戏、工作薪水让我们不会掐断闹钟赖床。尽管酒店的激励措施不会让客人直接受益,但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还是有说服力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为证实这一点,我们在相同的酒店里又做了次实验:在部分客房内放置以环保为宣传点、要求重复使用毛巾的小卡片;而另一些房间内则摆上写有激励措施的小卡片,督促人们重复使用毛巾。结果显示,后一种卡片并不比前一种更具说服力。为什么?尽管酒店的激励方法有其合理性,但如果能做一个小小的变动,它的说服力就会变的更好。我们知道,除非先"礼尚"一下,否则别人不会觉得有责任去表示"往来",其实这就是种经济活动。先"礼尚"后"往来"的互惠原则,包含了一种责任感,促使受人恩惠者去归还这个人情。所以,在酒店未先行动的情况下,客人也不觉得有责任去响应这个号召。酒店用激励法督促人们参与环保的想法是好的,但由于考虑上的欠缺,未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互惠原则,一个小小的变动或许就能扭转这样的局面。那就是,让酒店先为环保出份力,再号召客人也加入到重复使用毛巾的行列中来。本着这个想法,我们制作了第三种小卡片。这次的小卡片还是从酒店的激励措施入手。不过先后顺序有了些调整,卡片表示,酒店方已经代表顾客为环保做出了贡献,现在要求顾客也能加入重复使用毛巾的队列,以表示对酒店方行为的响应。结果证实,以互惠原则为基础的说服,比带有附加条件的激励说服更为有效,毛巾重复使用率上升了45%。有趣的是,这两种说服方法内容大致相同,但表现出的说服力却大大不同。尽管两者都在说服过程中表示,酒店为环保事业捐钱了,可前者告诉人们的是,酒店已无条件地做出了共同努力的第一步,受社会责任感和礼尚往来的影响,人们自然参会与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