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国三十六计-13

作者:门冀华 字数:21232 更新:2023-10-08 21:29:45

1897年,列宁因为参加革命活动,被俄国沙皇当局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地,列宁仍然从事着大量的革命理论和实践工作,他同散处在北方和西伯利亚各个角落的被流放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有着广泛的通讯联系。沙皇当局对流放中列宁的活动密切监视着,列宁则机智巧妙地与警察、宪兵们周旋,屡次摆脱险境,显示出极大的智慧与勇气。  1899年5月2日晚,一队沙皇宪兵突然闯入列宁的住处,准备搜查。此时,列宁房中正好存放着大量秘密文件和书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列宁没有丝毫惊慌之状。他静静地站起来,向进来的宪兵点了一下头,从容镇定地递给宪兵们一张椅子,请他们站上去,从柜子的上格搜起。宪兵们登上椅子开始搜查。一开始他们非常仔细,但是看着看着,就被格子里放着的大批统计资料汇编弄得昏头胀脑。不久,宪兵们的耐心失去了,柜子下面几格的东西也不再搜索了,扔下满屋纸张匆匆离去。而列宁最重要的那些秘密文件和书信,却正是放在柜子下面的几个格子里。  缓兵之计之例说——彦一智擒持刀贼  在一家旅店里,店主和他的儿子彦一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恶狠狠的声音惊醒。  彦一和父亲赶紧慌慌张张地从被窝里钻出来。定神一看,原来床前站着一个手持钢刀的强盗。那强盗用刀尖指着他们父子俩,低声喝道:“不许喊叫,快把钱交出来,不然要你们的狗命!”  父亲听了,抖成一团,战战兢兢地把手伸向枕头底下,就要给钱,没想到被儿子暗暗抓住了。彦一这边摸摸,那边抓抓,像是在找钱似的。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梆梆梆……”的声音,声音由远而近,听得出那是打更的梆子声。  那强盗听见后,显得很着急,不住地催着彦一:“快点找,快点找!”“啊呀,看不见呀!让我点亮灯再找吧。”彦一央求着。  强盗把钢刀举得高高的,威吓彦一道:“快点,快点!要是弄出一点声音出来,小心我宰了你!”  “梆梆梆……”更夫已经来到了旅店前。彦一这才点亮了灯,从枕头底下掏出钱包。强盗见钱找到了,忙放下钢刀去拿钱。忽然,窗外的更夫大叫:“来人呀,来抓强盗呀!”  强盗顿时慌了,哪里还顾得拿刀呀,转身夺门就逃。但往哪儿逃呀!更夫这么一喊,整个旅馆的人都惊动了,他们纷纷奔出追堵强盗。一会儿,就把强盗抓住了。  直到这时,彦一的父亲才缓过神来。他迷惑不解地问更夫:“你是怎么知道旅馆里面有强盗的啊?”  更夫正要开口,彦一抢着说话了:“是我故意拖延时间,等更夫叔叔的到来。我把灯点亮后,就把强盗举刀的影子映到窗户上去。更夫叔叔看到后,就叫了起来。”  缓兵之计之例说——外交官腹痛延时  20世纪初,一直互相不断战争的日俄两国,终于各自派出代表,坐在朴次茅斯讲和会议桌子旁谈判。由于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扮演和平使者,经多方调停后,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日本代表突然提出一项要求:给我们日本国赔偿金,将朝鲜半岛割让我日本国。俄国代表当场翻了脸:俄国不是战败国,没有支付赔偿金的任何义务。至于割让朝鲜半岛么,更有损沙俄大帝国的国威!  双方不欢而散,眼看会议谈判要破裂了。  日本政府为此万分焦急,自己国家打仗打得国力空虚,再没力量打下去啦。必须争取求和,那怕忍气吞声蒙受屈辱。  日本政府的第一道急电发给日本方面谈判首席代表小村寿太郎:立即撤回朝鲜半岛的割让和赔偿金的要求!  急电发出不久,日本从驻英国大使馆获得一个绝密情报,据称俄国代表曾讲过:“让俄国全部让出朝鲜半岛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仅仅出让南半部么,还有考虑的余地……”  日本政府首脑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外务省马上发出一道急电,训令小村寿太郎:“前一训电的执行,延至有进一步的训电指示时。”  小村一行接到前一次训电,正要出席会议,外务省的第二道训令到了。怎么办?俄国方面要催的呀!在这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小村寿太郎,突然捂住小腹连声叫痛,随行人员心领神会。一会儿,日本代表团派代表向大会提出:首席代表小村寿太郎腹痛不止,希望俄国方面推迟照会时期。他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小村痛疼难熬的情景,俄国方面信以为真,便同意了。  就在这段小村施计拖延的时间里,日本政府酝酿出新的方案:推翻第一道训令,电告小村要求割让南朝鲜半岛。小村接电,一骨碌爬起,率领代表团器宇轩昂步入谈判大厅。小村笑眯眯地提出:大日本帝国一向以友善大度著称,我们只要求贵国让出南朝鲜半岛就心满意足了。  俄国代表愉快地接受了,一度陷入僵局的谈判,形势急转直下,圆满地拉下帷幕。  缓兵之计之例说——杜拉斯巧周旋  1944年一天,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玛格丽特·杜拉斯走在圣·日尔曼大街上。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组织在这条街上设有据点,密特朗常出入此街。突然,杜拉斯发现一人有几分熟悉,且行迹有些可疑,并来回转悠。她马上断定这是个特工人员,是来此执行任务的。杜拉斯经常用约会或跳舞等方式,周旋于德国秘密警察的特工人员之间,从中猎取敌人的情报。她与眼前的这个特工人员有过一面之交,因此她立即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向那个特工人员走去,表现出不期而遇的神情,惊喜地叫了他的名字,并热情地攀谈起来。开始那个特工人员还乐于应付,谈了1刻钟后,他就渐渐显出焦虑不安的神色来。杜拉斯知道敌人已不能镇定,暗暗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同他磨蹭,非叫他露出马脚不可。敌人终于按捺不住,突然中断了谈话,把杜拉斯带进了街边的一所房子里,露出了凶相。他把一副明晃晃的手铐往桌上一摔,然后从文件包里拍出那张密特朗的相片递给杜拉斯,问她认识不认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杜拉斯马上就镇定了下来,不慌不忙地接过照片,装着十分仔细的样子审视了一番,然后冷静地摇了摇头。这一系列镇静自如的动作,全被这个特工人员看在眼里,没有半点可疑之处。他无计可施,强作笑颜,歉意地与她告别。杜拉斯马上向组织汇报了情况,使密特朗免遭敌人毒手。  缓兵之计之例说——卓别林摆脱持枪强盗  一天深夜,卓别林带了一笔钱回家。在经过一段小路时,树后突然闪出一个彪形大汉,拿着手枪逼他交出所有财物。  卓别林看着黑洞洞的枪口,装作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有点钱,可全是老板的,帮个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交待。”  强盗没有说话,但把他的帽子接了过去:“砰砰”地打了两枪。  卓别林又央求再朝他的裤脚打两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就不会不相信了。”  强盗不耐烦地拉起裤脚打了几枪。  卓别林又说:“请再朝衣襟上打几个洞吧。”  强盗骂着:“你这个胆小鬼,他妈的……”  强盗扣着板机,但不见枪响。  卓别林一看,知道子弹没了,便飞也的地跑了。  面对带枪的强盗,反抗或立即逃跑必然是无济于事的。卓别林很成功地使用了缓兵之计,摆脱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强盗。  缓兵之计之例说——纸尿裤大战  充斥日本市场的“纸尿裤”在80年代初期,全部是美国牌号,它们以精美的装潢、廉价的销售而牢牢拴住日本消费者。  日本的“尿布大王”尼西奇公司面对强大的对手,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一方面组织力量研究美国货的特点,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广泛收集消费者的意见。  不久,美国“纸尿裤”开始滞销,一些靠此发财的人开始亏本。原来,尼西奇公司在多方研究之后,发现美国货虽外观好看,但它的吸水性能很差,连热衷“美货”的日本消费者也大呼上当。尼西奇乘此时机,以最新研制出的超强吸水纸尿裤投放市场,并大力宣传其吸水性能强,所用化学绵可以吸入比本身重1500倍的水。结果“日货”一举而胜,“美货”落荒而去。  缓兵之计之例说——不值得的投资  戈登·怀特到美国创业时几乎是两袖清风,腰包里只有3000美元,而且最初的环境对怀特并不利。1974年初,他得知一家渔业公司由于内部原因经营不下去,准备出卖。怀特决心找该公司的老板戴维商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后。怀特从银行贷款买下了这家渔业公司。然而许多人都不看好怀特的举动,连渔业公司的老板戴维也觉得怀特这笔投资不值得。但怀特却在静候时机。  果然,1974年以后,世界石油危机出现了,油价的上涨导致了海鲜食品价格的跃升。怀特买下的渔业公司从1974年下半年起变得兴旺发达,盈利猛增。怀特很快还清了收购公司的债,接着又兼并了一批面临倒闭的公司,开始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张正忠 陈蕾 主编三六.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得意忘形。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司马懿又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马司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馈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更加肆无忌惮地恣意弄权。岂知这正是司马氏的诡计。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屯兵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说:“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外专权……天下汹汹,人心危惧。现在皇太后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违抗,便以军法从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征发民工800人,在曹家宅第四围筑高墙,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给司马懿写了封信,说家中没有粮食了,求司马懿接济一些。司马懿接到书信,马上令人送来100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盐、大豆,曹爽兄弟见司马懿送粮给他,又都欢喜起来,以为自己可以免死了。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马懿的当。这期间,司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党羽,将其投入监中;不久,又将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反大逆的罪名,诛杀尽净。从而,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  [评析]  假痴不癫是一种麻痹对手,待机而动的计谋。《孙子兵法·九地》对此有专论:“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于其途,使人不得虑。”意思就是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使人们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在环境不利于我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的办法蒙混过关。想办法蒙蔽敌人的视听,不让敌人了解我方的意图,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假痴不癫之例说——崔巨伦装傻掩才  北魏的崔巨伦(字孝宗),曾经担任过殷州别将。殷州被敌人攻陷了,葛荣听说崔巨伦的才能和名望,想起用他。崔巨伦则想法脱身。当时正巧是五月五日,葛荣会集百官,叫崔巨伦作诗,他写道:“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看了这首诗的人都哄然大笑。他是用这种方法掩盖自己的才能来求得脱身。不久,他结交了几个敢死之士,乘着半夜天黑向南跑,在路上遇到敌人的巡逻骑兵,大家感到很危险。崔巨伦说:“宁可往南走一寸而死,岂能往北走一尺求生!”他走上前去哄骗敌人说:“我是接受了上级的命令往前走的。”敌人正拿着火把看命令,崔巨伦立即拔剑斩了敌方的统领,其余的敌人都逃跑了,于是崔巨伦脱身而去。  假痴不癫之例说——王允之装醉脱险  东晋时代,有个孩子名叫王允之,为人机灵,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东晋的大将军,名叫王敦。此人执掌朝政,骄横跋扈,为人残暴凶狠,被人称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有一次,他为了强迫客人喝酒,竟接连杀死了几个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难以夹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之照例酒足饭饱后同王敦睡在一起。  天亮后,王敦给一个下属唤醒。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谈:“喂,我叫你准备的兵马和武器怎样了?”  “将军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好,好极了。你计划几时动手包围王宫?”  “必须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晓此事,格杀勿论!”  王敦同那心腹越谈越兴奋,以至忘记了帐子里还有一个小孩在睡觉。  其实,王允之早已醒了,他们关于谋反的谈话内容他全都听见了。他觉得自己处在险境之中,情急生智,便用手指往喉咙里死命地深抠,立时将隔夜的酒饭呕吐了一床。接着,又闭起眼睛,装着熟睡的样子,微微打起鼾来。  王敦跟下属谈了好久的话,忽然想起自己背后的床上还睡着王允之,大为惊恐,赶忙奔去,掀开帐子查看。不看也罢,一看不禁释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语地说:“简直像头醉酒的小死猪!难闻死了,难闻死了。”  原来,满床呕吐物发出一阵阵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秽里酣睡哩。  王允之运用自己应变的智慧,逃过了杀人魔王杀人灭口的灾祸。  假痴不癫之例说——韦皋大智若愚擒逆  唐德宗时,朱兴兵叛乱,李楚琳等也起兵响应,一时间声势浩大。  这时,朱部将牛云光戍守陇州,他准备设伏兵活捉陇州的判官韦皋,响应朱。没想到消息泄露,他只得落荒而逃。在逃跑途中,他遇到了朱派出的使者苏玉。苏玉正带着朱招降韦皋的诏书,准备到陇州去。苏玉劝牛云光说:“韦皋不过是一介书生,很好对付。你我一同前去,如果韦皋接受诏书,他就是我们的人了,如果不接受,休就派兵攻打,杀他就像杀头猪那么容易。”牛云光听后。欣然同意,便和苏玉率领军队又返回了陇州。  他们来到陇州城下,韦皋从城上责问牛云光:“先前你不辞而别,今天又回来了,为什么呢?”牛云光说:“先前我不知您的心意,现在我们皇帝(朱)有诏书,要任命您做中丞,所以我才回来,愿与您和好如初。”韦皋听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接受“诏书”。他先让苏玉入城,验看无误之后,恭敬地收下诏书。然后他又对城外的牛云光说:“如果您没有异心,请使城中人没有疑心,请您先把兵器送入城内,再率众入城,如何?”牛云光认为韦皋是一介书生,没有什么心计,也不再多想,同意了韦皋的要求,把兵器全送进了城里,然后率众入城。  第二天,韦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在城中大摆宴席,款待苏玉、牛云光和他们的部下。韦皋事先埋伏好了军队,在酒席上极力劝酒。苏玉、牛云光以为不费吹灰之力招降了韦皋,得意洋洋,和手下喝得烂醉如泥。这时,韦皋的伏兵突然杀出,苏玉和手下早失去了抵抗力,只得乖乖就擒。  韦皋将叛军全部斩首,然后筑坛与城中将士盟誓,誓死效忠朝廷,讨伐叛贼。  假痴不癫之例说——杨行密诈瞎诛叛  唐末,杨行密被昭宗封为吴王,任淮南节度使。后来他拥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苏扬州)为中心的割据地盘。手下的诸多小军阀都能听话,惟有润州团结使安仁义、奉国节度使朱延寿不太听从节制。那朱延寿,仗着杨行密是自己的姐夫,培植势力,另立中心,有不轨之想。所以,杨行密暗中派入打入他内部去监视。  暗探来报,朱延寿与安仁义来往密切,信使不断。二人都极力扩充兵马,积蓄粮草。并且,朱延寿的姐姐、杨行密的夫人常有信使去朱延寿处,传递消息。听到这些,杨行密不能不认真对付。唐末的战乱局势是明摆着的,各大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看来,争夺天下的割据战争是避免不了的。欲对外作战,内部必须稳定。趁现在战争还未临到头上,正是稳定内部的好机会。主意已定,他便设计起计谋来。  欲平定内部,看来必须消灭朱延寿等叛逆势力。但他们羽毛已丰,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否则二虎争斗,伤了势力,外部敌人便会乘虚而入的。欲智取朱延寿,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  于是他称自己患了眼疾,看东西一片模糊。朱延寿派使者来送信,他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说自己看不清字。后来,干脆让别人代念来信。使者将此情况汇报给朱延寿,朱延寿一听大喜,自己虽存另立之心,但深感杨行密不是好对付的,他带兵多年,英勇善战,自己硬拼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哪知天助人愿,如今杨行密患了眼疾,纵有千种本事,没眼也是白搭。但朱延寿仍不放心,不知杨行密是真瞎了眼呢,还是像司马懿迷惑曹爽那样设计赚人。思量再三,朱延寿决定让姐姐为自己试探一下,若那老匹夫真的瞎了眼,自己马上带兵进驻淮南王府,淮南这块地盘就姓朱了。  朱延寿姐姐接到消息。便着力窥探、观察。见杨行密几时回家,都摸索探路,看来确有眼疾。但她仍不放心,伯一旦杨行密有诈,送了她弟弟的性命,于是生出一计来。  这天风和日丽,朱延寿姐姐约丈夫杨行密去湖边踏青。那湖边种了很多柳树,密密排排,很难走。朱延寿姐姐搀着杨行密,故意把他领到一棵柳树前。杨行密见状明白了这位夫人的用心,将计就计向柳树碰去,一下子碰得趴在地上,昏迷了过去。  朱延寿姐姐见丈夫真撞昏了,是眼瞎无疑,赶忙呼救。众人围来救了半日方苏醒。杨行密哭着对夫人讲:“原想成就一番大业,哪知天不遂人愿,却让我失了明。几个儿子都不争气,看来这吴王的位子只有交给延寿了。”  朱延寿姐姐闻听大喜,忙送信给朱延寿。朱延寿以探疾为名来到淮南。杨行密装作不能出门迎接,传朱延寿来卧室相见。杨行密早在枕头下藏了匕首,乘朱延寿俯下身来看眼疾时刺死了他。  朱延寿一死,杨行密休了朱夫人,发兵去润州擒获了安仁义,巩固了内部。  假痴不癫之例说——朱棣装病得皇位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有许多儿子,朱元璋就分封自己的儿子一些领地,把他们称为亲王。后来,这些儿子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成为藩王。朱元璋一死,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皇帝(朱标死得早),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后,受到众藩王的威胁,于是就开始削弱众藩王的权力,有反抗的则受到杀戮。燕王朱棣精明强干,没有被立为皇帝,非常不满,常常想推翻建文帝,自己做皇帝。现在建文帝削藩,燕王也在被削之列,朱棣很是恐慌,不知怎么样才好,忙请属下们出谋划策,属下们劝他举兵造反,推翻建文帝,继承帝位。朱棣听后,很符合自己的想法,就马上采纳了。他暗中招兵买马,表面上却佯装无事。不久,这事还是传到建文帝那儿,建文帝决定派大臣讨伐朱棣。朱棣见事不妙,为了保全自己,就想出一条妙计:装病。  朱棣上奏朝廷,声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建文帝就派大臣去探视虚实。朱棣装疯卖傻,满街乱跑,在盛夏的烈日之下,穿着皮袄围着火炉烤火取乐,还乱喊乱叫。建文帝派来的人回去报告说,朱棣确实病得不轻,于是建文帝便不再注意燕王朱棣了。过了些时日,建文帝批准了大臣齐泰上奏逮捕燕王的请求,还要秘密派人来杀死朱棣。朱棣得知此事,就与属下按事先定下的计谋,等建文帝派来的谢贵等人来抓拿自己的时候,先行下手将其擒住,举兵起事,然后以诛杀齐泰、黄子澄的名义,攻进北京城。经过艰苦的激战,最后打败了朱允炆,夺取了皇位,改法建制,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假痴不癫之例说——康熙装痴除鳌拜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一1722)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时才ll岁。按照规矩,“皇帝年幼,由顾命大臣辅政”。于是,由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个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四个大臣中,鳌拜最为专权,他并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贪赃枉法,自行其事。众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必须想办法除掉他。他把一些满洲贵族的子弟召来宫中练习武艺,作为自己的亲信侍卫。  鳌拜大权独揽,谨防有实力的大臣接近康熙,并不断派人观察康熙的一举一动,不让康熙羽翼丰满,要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这样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看见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游戏,并不觉得对自己有何威胁,反而认为康熙胸无大志,只知道玩耍,便放弃了警惕。  一次鳌拜称病,好久不来朝拜皇帝,康熙便亲自来到鳌拜府中探听虚实。他径直来到鳌拜的卧室,发现鳌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鳌拜心怀叵测。但他很沉得住气,不但不加责怪,反而安抚说:“满洲勇士,身不离刀,乃是本色。”鳌拜听了,觉得康熙是个小糊涂虫,便完全放松了警惕,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康熙回宫后,就把那帮孩子找来,说:“大清朝已处于危急关头,你们听我的,还是听鳌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满鳌拜欺上压下的行为,个个义愤填膺地说道:“我们听从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鳌拜进宫来,说有要事相商,鳌拜不知是计,便大摇大摆地来见皇帝。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游戏给鳌拜看。孩子们玩着玩着,一个个跌打翻滚地到了鳌拜身前,这个抢腿,那个揿手,一个抓住头,一个揽住腰,顿时将鳌拜掀翻在地。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力大无穷,他猛一挣扎,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绊翻在地。但这些孩子都忠于康熙,尽管敌不过鳌拜,仍死命纠缠住他不放。正在这紧急关头,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进鳌拜的胸中,孩子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擒住。康熙当即宣告:鳌拜谋反,令监禁听审。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权臣鳌拜和他的党羽,自己亲政。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威震欧亚,在位60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假痴不癫之例说——云游僧人巧借宿  从前,有一个云游天下的僧人,很有智慧。一次,他来到一个地方,听说前方有一户人家,从来不许人借宿,他却决定一定要去借宿一夜。  天黑下来以后,这个游僧就走进了这户人家。这时,他突然变成了一个“聋子”。在互相致意之后,主人急忙给他烧了茶,招待他吃了饭,然后打着手势对他说:  “喇嘛,吃了饭早点动身吧,我们家是不能过夜的。”  游僧佯装不懂,只是瞪大眼睛看。主人用手指指门,再次请他出去。“好,好。”游僧好像懂了,一边说着,一边大步走到门外,把包裹拖了进来,放在西北角的柜子前。主人又作了一个背上包裹快走的手势,游僧立即跳了起来,举起包裹放在柜子上面,嘴上说:“这倒也是,里面可全是经书啊!”主人又反复比划,要他走,他却点点头,说:“没有小孩好,不会乱拿东西。嗯,我把两根木棍插在绑包裹的粗绳上了。”人家说东,他就说西,弄得主人哭笑不得,最后没法,只得留他过了一夜。  假痴不癫之例说——拿破仑答非所问  1797年,年轻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全胜,凯旋而归。从此,他在巴黎社交界身价百倍,也成为众多贵妇人追逐青睐的对象。然而,拿破仑不喜欢这一套,并且有些讨厌。可是,有些人硬是紧追不放,纠缠不休。当时的才女、文学家斯达尔夫人,几个月中一直在给拿破仑写信,想结识拿破仑。一天晚上的舞会上,斯达尔夫人头上缠着宽大的包头布,手上拿着桂枝,穿过人群,迎着拿破仑走来。拿破仑实在无法避开。当斯达尔夫人把一束桂枝送给拿破仑时,他说:“应该把桂枝留给缪斯(即文艺之神)。”斯达尔夫人认为这是一句俏皮话,并不感到尴尬。她继续没话找话地与拿破仑纠缠,拿破仑出于礼貌也不好生硬地中断谈话。  “将军,您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是我的妻子。”  “这太简单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谁呢?”  “是最会料理家务的女人。”  “这我想到了,那么,您认为谁是女中豪杰呢?”  “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夫人。”  他们这样一问一答,愈谈愈没趣。斯达尔夫人感到局促不安,也不想再自讨没趣,只得作罢。  假痴不癫之例说——外交家装聋取胜  谈判桌旁,双方对手强弱的悬殊太大了。英国方面是外相刻遵,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名震各国。和他站在同一立场的还有法、意、美、日、俄、希腊各列强代表,也一个个盛气凌人。而对立的一方为土耳其代表,他叫伊斯美。他身材矮小,耳朵有些聋,一个无名之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土耳其打败了甘当英国傀儡的希腊,英国纠集列强,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威胁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可是伊斯美却从容不迫地应付一切,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不利的话他似乎全没听见。伊斯美瞅准时机,笑着提出:“让我讲讲维持土耳其的条件,好吗7”  英国外相刻遵双眉一拧,咆哮如雷,恫吓威胁着伊斯美。各国列强代表也助纣为虐,连连吼叫。  面对这些“超强度”刺激声,伊斯美一如既往地假装耳聋,稳坐在那椅子上若无其事,还慢慢地显示露出一副迷惑不解的呆呆神情。  刻遵声嘶力竭了一阵,连连擦拭满头大汗,再无力叫嚷。伊斯美不慌不忙张开右手,贴在耳边,将整个身子慢慢移近刻遵,极温和地问:“刻遵先生,您说什么,我还没有听明白。能请您再重复一遍吗?”接着抱歉般摊开双手:“真遗憾,因为我耳聋,只好这样麻烦您了。”  刻遵给他气得直翻白眼,连说话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松散地瘫坐在椅子上。  其实,伊斯美心明如镜:刻遵的暴怒是一种短暂而不顾一切的突发激情,极难重复。他就采用“装聋对策”,牢牢控制住刻遵的情绪。  在洛桑的谈判桌上,伊斯美为维护士耳其的利益,毫不退让,哪伯列强代表以发动战争相威胁。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张正忠 陈蕾 主编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此计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专决中外事务。姜维得讯,以为司马师新丧,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可乘机伐魏,以取中原。后主刘禅准其所请,命往汉中作战前准备。征西大将军张翼自以蜀地浅狭,钱粮浅薄,不宜远征。姜维不从。张翼见出兵已势在必行,便向姜维提议道:“以往多不克而还,皆因出兵动作过于迟缓。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若火速进兵,使魏兵淬不及防,必然全胜矣。”  姜维于是引兵5万远征,兵至洮水,魏雍州(今陕西西安)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得到前线战报。王经先率兵马步骑7万人迎战。姜维似已成竹在胸,对张翼、夏侯霸各授机宜,先使二人领兵去作准备,他自己乃引大军背依洮水列阵。王经见姜维此等阵势,回头对其牙将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人说:“蜀兵背水为阵,败则将全部投没于水中。姜维骁勇,你们四位可与交战,若其后退,便可追击。”王经企图恃众将姜维逼退,以使覆没于洮水之中。四将领令,分左右杀出,来战姜维。姜维似乎已知王经心意,略战几个回合,拨转马头,望本阵便走,若有难敌的样子。王经不知是计,大驱士众一齐赶上,想要追杀蜀军。姜维率军往洮西而退,待退到洮水岸边,对众将士大呼道:“形势如此急迫,诸将何不努力!”众将听姜维一呼,见后退无路,便掉头奋力杀向魏军。王经支持不住,被打得大败。此时,早已准备好的张翼、夏侯霸又率兵抄了王经的后路,分两路杀来,王经被围在当中。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直如入无人之境。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被逼无路,逃入洮水者不计其数,斩首万余,尸遗遍野,血流成河。王经只率百骑杀出重围,径往狄道(今甘肃临姚)败去。逃入城中,闭门不出。  [评析]  背水列阵,按照兵法,乃是兵家大忌。一代名将韩信在破赵之际,依据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敌众我寡,毅然采取出奇制胜之谋,背水列阵,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使自己身处绝境,故当两军交接时,人人殊死而战,使弱寡变为强大,人人以一当十,最终以弱制强。姜维所用计谋正是背水一战的翻版。  背水一战之例说——宇文泰背水列阵  公元537年,东魏高欢进击西魏宇文泰。当时,高欢率兵20万,而宇文泰则不足万人。力量悬殊甚大,这仗应怎么打呢?宇文泰思谋良久,首先决定外出迎击,把战场设在都城之外,避免打被动的防守战。宇文泰反复思量高欢进攻路途上,哪里设战场最好。后来,他决定在沙苑(今山西高陵)东背水列阵。  把方案交给部将们讨论,大家都不解其意,为何平日多智的宇文泰背水列阵呢?他是想仿效韩信的“背水一战”吗?但大家都同仇敌忾,上下一心,不必使这法子激励士卒斗志呀!宇文泰见大家困惑,解释道:“我想背水列阵,不是为激励士气,而是为了埋伏兵力。此河东岸芦苇遍地,正可藏人。待我与高欢拼杀时,伏兵杀出,高欢势必大惊败走。”大家同意了宇文泰的办法。  宇文泰亲率部下来到沙苑,让6000名甲士埋伏在岸东芦苇丛中,自己带3000名人马背水列阵,等待高欢。  高欢大兵到来,见宇文泰亲自带3000人马出战,又背水列阵,且列一字长蛇阵,把弱点全部暴露给对方,犯了兵家大忌中之大忌。高欢部将们以为此战必胜,故不等高欢下令,就冲将过来。两军刚接战,宇文泰一声信号,埋伏在芦苇中的甲士杀出。高欢兵见,以为中了埋伏,回头便跑,后边人却向前涌来杀敌争功,于是自相践踏,大败而逃,收不住脚,一下子退出60里方位。清点人马,损失了精锐兵马8万。高欢无心再战,撤兵而回。  背水一战之例说——韩世忠自塞归路  南宋时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一次奉命率所部人马去征讨叛将李复。韩世忠的人马不足1000人,而叛军却有数万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韩世忠依然从容不迫。当部队追到临淄河时,韩世忠命军士分作四队,布设铁蒺藜自塞归路,告示全军:进则胜,退则死,逃者命后队剿杀。于是全军上下视死如归,拼命冲杀,没有一个回头看的,终于大破叛军,李复也被乱军杀死。韩世忠率军乘胜追至宿迁。此时叛军仍然尚有万余人,正在饮酒取乐。韩世忠感到以千敌万,仍然难有取胜的把握,于是决心从心理上震撼敌人。韩世忠单人独马于夜里来到叛军营中,呼喊道:“大军到了,你们赶快收起兵器,卷起铠甲,我可以保全你们的生命!”叛军恐惧,跪着向韩世忠进奉酒肉。韩沉着地下马解鞍,把酒和肉都吃光了。叛军看到韩世忠从容的气度,于是全部请求投降。  背水一战之例说——朱元璋毁船取太平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一举攻下和州。和州东南靠长江,城小,驻军又多,攻下和州后,虽然几次顶住了元军的进攻,但粮草奇缺,而和州与太平(今安徽当涂)隔江相望,太平附近则十分富饶。  因此从这年五月起,朱元璋开始谋求渡江。正好巢湖一带的俞通海愿意以千艘水舟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乘大雨水涨,突破元军的封锁,将千艘水舟带出巢湖。  当时诸将要求利用这支水军直捣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攻打集庆,必先从采石开始,而长江对岸的采石是军事重镇,有重兵把守,因此要取采石,又必先攻下临江的朱渚。  六月,朱元璋率军乘风引帆,一举拿下朱渚,并乘胜攻下采石。因此沿江一带为朱元璋所控制。当时渡江是因为和州饥荒,因此将士们渡江后,见到粮食牲口,就欢天喜地,抢着搬运,想着如何多弄些粮食运回和州再慢慢享用。  朱元璋深知这点,对徐达说:“我们非常幸运,渡江成功了,但如果我们仅仅弄点粮草后又退守和州,终非长久之计,江东一带又会落到元军手中,还不如趁势打开局面,直取太平,站稳脚跟。”朱元璋和徐达等商议计定,下令把所有船缆砍断,把船推入长江急流,任其漂流而去,没了船,就不可能回到和州 了。  朱元璋召集诸将,对他们说:“前面不远就是太平府,那里女子玉帛,无所不有,现在我带领你们去攻打太平。”  既然已没有退路,太平对长期饥饿的将士们又是那么有吸引力,因此,朱元璋乘胜一举攻下太平。  攻下太平后,发布文告,严禁嫖掠,违令者斩,城内士兵百姓很快安定下来。  这样,太平重镇成了朱元璋攻取集庆的重要据点。  背水一战之例说——鲁缅采夫绝处逢生  1769年,俄国杰出的军事家鲁缅采夫任前线总司令,带领俄军与土耳其人作战。1770年7月,鲁缅采夫取得了拉尔加河口大捷,以自己1倍的伤亡换取敌人10倍的损失。接着,他继续发动攻势。  但是情况突然发生了重大逆转。土耳其统帅哈利利亲自率领援军赶来,在卡古耳与原驻这里的土军主力会合,土耳其军队人数一下增至15万人,火炮达到150门。哈利利气势汹汹,准备以优势兵力一举全歼鲁缅采夫,以雪拉尔加河口战役之恨。同时,土耳其盟国克里木的8万大军正在鲁缅采夫军队的后面,威胁着他的后方交通线。而此时,鲁缅采夫部队的兵力只有3.7万人,是土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处于绝对劣势。更可怕的是,俄军所携的粮食已消耗殆尽,无法补充,而后援部队远在天边,无依无靠。鲁缅采夫进退维谷,似乎只能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生的希望。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鲁缅采夫仍然十分镇定。他将1万兵力调守自己后方的交通线,准备一旦失利,不致没有后撤的退路。这样俄军能用于对敌进攻的兵力只剩下2.7万人。鲁缅采夫坚持认为,在自己目前这种处境下,只有抓住时机,主动、突然地发起进攻,才有可能绝处逢生;如果坐守或退逃,则无异于自杀。  土耳其军队仗其绝对优势,并不把鲁缅采夫放在眼里。统帅哈利利对驻扎的营地选择毫不在意。他选的营地,背靠特拉场壁障,这是一处古罗马帝国工事遗址;营地西边是卡古耳河,东边是一个谷地。卡古耳河与谷地之间最宽处约8公里,南面最窄段为1公里。15万大军杂乱无章地拥挤在如此狭窄不便机动的地域内扎营,实在是兵家的大忌。然而哈利利则认为反正俄军已临绝境,自己如何扎寨都无关大局。  一直时刻注视着土军情况的鲁缅采夫看到这一状况,知道死里求生的机会来到了。他非常明白,这是惟一的一个机会,如果错过那就再无希望了。就在这时他又得知了哈利利预定8月1日进攻俄军的情报。他1秒钟没有迟疑,当机立断:立即主动突袭、抢先下手。俄军在7月31日夜间秘密出动,8月1日凌晨5时开始翻越壁障,然后突如其来地杀入土耳其阵地。土耳其军队莫名其妙,丝毫没有料到奄奄待毙的俄军会抢先杀来,只好仓促应战。糟糕的地形使土军完全陷于被动,俄军以炮火尽情轰击,杀伤密密地挤在一起的土军部队。上午10时,土军队丢弃阵地狼狈溃逃,这一仗,土耳其军队死伤2万人,扔下138门火炮和大批辎重。而俄军却仅仅损失l000人。  背水一战之例说——宣布防腐剂有毒  一天,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总公司亨利·霍金士在电视台作了一则产品广告,宣称:“本公司以往的产品中由于加入了有毒的防腐剂,对人体有害,奉劝顾客慎重使用。”亨利还坦率直言,他是偶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这种情况的,这种防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带有轻微的毒素,长期服用,有害身体健康。最后他毅然宣布:“本公司不再使用有毒的防腐添加剂!”  这则广告无异是家丑外扬,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亨利是这样设想的:作为经营者不能惟利是图,而应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主动披露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诚为本,开诚相见,以心换心,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诚实的形象,以换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招徕顾客,赢得市场。  广大顾客对亨利的“家丑外扬”非常欣赏,但亨利却招来同行业的激烈反对和诋毁,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加工厂都使用防腐剂来保鲜食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亨利的这一招,使其它的食品厂商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又是做广告,又是写文章,进行公开辩论,声言食品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使其发挥保鲜作用,虽有微量毒素,并不有害人体健康,利多弊少。指责亨利的广告是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进而还对亨利公司的产品进行抵制。  亨利仍然我行我素,一方面坚持防腐剂有毒对人体有害的观点,一方面生产不加有毒防腐剂的产品。双方争论不休,无从定案。  这场争论旷日持久,连续了4年时间,亨利公司毕竟势孤力薄,产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  然而,亨利在广告中所说的毕竟是事实。食品防腐添加剂确实含有毒素,对人体确实有害,所以他的所作所为获得了顾客的欢迎和政府的赞赏。在争辩的过程中使他名声大振,确立了诚实企业家的形象。就在他近于倾家荡产时,政府的权威部门支持了他的观点和做法。于是,顾客就放心地使用亨利公司的产品。他在短时期内就恢复了元气,一度滞销的产品成为热门货。他趁机扩大生产,在美国食品加工工业中名列第一。  水一战之例说——滚下山去的将领  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进攻战,俄军著名将领米洛拉多维奇的军队远征瑞士,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咬住了瑞士军队的尾巴,士兵们求战心切,想一口吃掉这支敌军。  然而,又一座山峰矗立在前进的路上。俄军费尽力气爬上了山顶,这时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再往下一看,山的被侧悬崖峭壁,简直无路可走,而瑞士兵正在山脚下的村子里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他们幸灾乐祸地望着山顶的俄军,看他们如何下得山来。  俄军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进攻无路,后退则前功尽弃,他们拥挤在狭窄的山顶,惶恐不安地望着陡峭的山坡和村边的敌军阵地,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倒抽冷气的份儿。  米洛拉多维奇心里很清楚,在山顶多逗留一分钟,部队的士气就会降低一分,战士们的恐慌厌战情绪就会增长一分,战斗力也会减少一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部队下了山坡,也会吃败仗,如果自己下死命令让部队下山,战士是被迫的,因而必将斗志消沉,无法迎敌,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在米洛拉多维奇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幕壮烈的战斗场景:那是在若干年前,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跟随彼得大帝出征瑞典,俄军的阵脚在瑞典军队猛烈的冲击下,开始动摇了,士兵们开始溃退,将军们束手无策,面面相觑。就在这时,只见彼得大帝跳上战马,抽出宝剑,大喊一声,面对蜂拥而上的瑞典军队杀去。正在纷纷溃逃的俄军像是突然服了一帖清醒剂,在惊愕之余,奋不顾身地跟随皇帝勇猛拼杀,瑞士军队终于抵挡不住锐利的攻势,败下阵来。  想到这些,米洛拉多维奇对士兵大叫一声:“看吧!看敌人怎样来俘虏你们的将军吧!”  话音未落,他一个翻身,从山峰的悬崖上滚了下去。  俄军见此情景,将胆怯、惊恐、动摇的念头一扫而光,他们学着统帅的模样一起滚下山坡,顿时杀声四起,震撼山谷。  瑞士军队做梦也没想到俄军会不顾死活滚下山来,现在轮到他们动摇、惊恐和胆怯了。此长彼落,士气影响了战斗的进程,俄军如饿虎扑入了羊群,很快打败了敌人。  背水一战之例说——冒险的赔偿制度  美国的企业家梅考科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农机公司,专门生产收割机。开始,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一共才卖出7台收割机。于是他亏光了父亲的遗产,还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梅考科们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工作不努力?不是。是不是公司的收割机质量不好?不是。但问题在哪里呢?他觉得自己的营销策略不得法。他据此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实行“保证赔偿”的新的推销方法,并且使之制度化。  所谓“保证赔偿”,就是购买公司收割机的用户,在头两年中,如果不是人为的事故,机器出了毛病,公司不仅像其它厂家那样免费修理,而且赔偿由机器损坏而造成耽误的谷物收割的损失。  梅考科提出这种“赔偿制度”后,遭到了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收割机坏了,是人为造成的,还是机器质量造成的,很难搞清楚,如果要进行调查,将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梅考科说:“那就不必调查了,就算是机器质量造成的事故,我们按章负责赔偿就是了。”  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这样的赔偿法,公司如何负担得起?”  我们应该对自己机器的质量有信心,对顾客也应有信心。难道他们愿意在繁忙的收割季节,无事生非、故意找机器的岔子吗?顾客的损失,也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更应该在保证机器的质量上下功夫。”  还是有人担心:“这种做法毕竟太冒险了!”  梅考科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我们逼上了这条路,这条路是冒险的,但赔的钱可以用赚的钱来补偿。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产品质量进一步搞上去。”  公司的前途关系到职工的前途,他们把反对的言词变成了实干的行动,严格检验,把可能产生的问题,解决在产品出厂之前。  由于梅考科对顾客有信心,换来了顾客对公司产品产生信心。都愿意试一试梅考科的收割机。经过试用后,发现这些收割机质量果真上乘。于是,大家纷纷上门订购,梅考科的国际农机公司开始兴隆起来。没几年功夫,这家公司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大公司,产品远销许多国家。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张正忠 陈蕾 主编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评析]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智谋故事的核心在于一个“避”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从时间上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可以从态度分为积极遏制和消极避让,可以从手段上分为正当和担曲。“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  走为上之例说——申屠蟠逃避议政  申屠蟠生于汉代末年。当时游士汝南范滂等人非议朝政,随之,公卿以下的官,都折断符节辞职,太学院里学生争相仿效议政的时风,认为文学将兴起,文人将被重用,申屠蟠偏偏叹息道:“从前战国时代,文人在一起议政,各国国王争相作扫除异己的先驱,最终有了焚书坑儒的大祸,今天看来也要有祸了。”于是销声匿迹,躲到梁山、砀山之间,以树做房屋,一切都自己动手干。  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因“诽讪朝廷”而惹祸,有的被处死,有的受刑,只有申屠蟠保全了性命。  走为上之例说——伯颜自留后路  元代时有人告乃颜想要谋反,皇帝下诏令伯颜去侦察他的情况。伯颜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就做了精心的准备。伯颜发现如果要平安回来,逃回来时的交通是一个关键。于是,伯颜就带上许多皮袍进入乃颜所管辖的地区。到了乃颜控制的地区以后,每到一个驿站,伯颜就把这些皮袍送给管驿站的官员,一路上交了不少朋友。  乃颜反心已决,对伯颜的来意也有所了解,他设下一个计谋,准备除掉伯颜。伯颜到了乃颜处,乃颜为他设宴,打算在宴会中把他抓起来。伯颜发现事态不妙,同他的随从快步逃了出来,分三条道逃走,管理驿站的官员因为得了他皮袍,便争着把健壮的快马献给他,于是他便逃脱了。  走为上之例说——万二听诗知势  明太祖洪武初年,嘉定县有个人叫万二,是元朝的遗民,他在郡内是数一数二的富豪。有人从京城回来,万二问他京城有什么见闻。那人回答:“皇帝最近作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万二叹道:“不好的兆头已出现了。”他分析是皇帝对江南富豪拥有的财富有了担心,有可能对江南的富户采取行动,剥夺他们的家财。  万二马上安排出去避祸,他把家财委托几个能干的家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巨船载妻子儿女泛水漫游,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去了。果然,明太祖对江南富豪采取了严厉的敛财政策,不到两年,江南财主陆续破产,独有万二避祸在外,躲过一劫,后来家业兴旺。  走为上之例说——刘伯温功成身退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青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激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奔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说刘伯温上书请求辞职含有被迫原因,还可以从他后来被朱元璋剥夺俸禄一事加以佐证。公元1373年,胡惟庸当上了亟相,他对刘伯温曾经在明太祖面前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怀恨在心,故诬陷刘伯温在故里谋占有王气之地为自己墓地,图谋不轨。朱元璋因疑心极重,遂于第二年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忍气吞声进京说明真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公元1375年3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月后逝世。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前夕,不待封官列侯即隐退故里或山中寺院,恐怕也不至于后来遭到剥夺俸禄的冤屈。由此看来,政治斗争中的急流勇退宜早不宜迟,否则,虽辞职也难保全终身。  走为上之例说——华盛顿辞职当农夫  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动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回到了蒙特维尔农庄当他的种植园主,重温“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生活”。嗣后,即在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后,华盛顿又主动辞去总统职务,不搞终身制,可以说,华盛顿的任职与辞职,都是为国为民,不存在为个人索取什么,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伟人的坦荡心怀和一位将帅崇高品格的风范。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已结束,胜利后不久,一些阶层和集团都主张华盛顿效仿英国政体——君主制,“登基”做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王”。华盛顿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对此,华盛顿表示愤怒和坚决反对。他挥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还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即在安那波利斯正式交还大陆军总司令委任状,返回到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专政。当时,软弱的联邦政府毫无实权,国库空虚,负债累累,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作为革命原动力的广大人民群众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美国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786年秋,在独立战争发源地的马萨诸塞州爆发了一场谢斯农民起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正“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华盛顿语)为此,华盛顿决定再度出山。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定宪法会议。1789年,华盛顿又以他的特殊地位、荣誉和声望,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宪法规定,每届总统任期4年。华盛顿连任了两届后。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年1798年,在美法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已经卸职回到蒙特维尔农庄的华盛顿,又应新总统的召唤重披戎装,担任一支新建军队的总司令,继续为国效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华盛顿任职与辞职的本质所在!  走为上之例说——撤退的哲学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  对这项决定的发表,大家都感到震惊。松下已花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投下10多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全盘放弃。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会发生财政的困难,所以令人十分费解。  松下幸之助所以会这样断然地做决定,是有其考虑的。他认为当时公司用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已晚了,不如趁着现在一切都尚有可为时撤退,才是最好的时机。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领域撤退,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像这样,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公司独占市场就绰绰有余了,更何况在日本这样一个小市场呢?  富士通、日立、日立电器等7个公司都急着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等于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在这场竞争中,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也许就此消退。松下衡量得失后,终于决定撤退。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勇敢地喊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松下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哲学,将“走为上”之计运用自如,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等,不愧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大将。  走为上之例说——剪不断理还乱  在台湾,录像机市场两大系统之一的Beta就曾因面子问题不肯放弃,而造成极大的损失。  Beta系统是擅于开发电子新技术的新力公司所发明,与其竞争的对手是JVC公司的VHS系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