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兹显然是在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个人计算机革命从身穿白大褂的计算机卫道士手中夺走了计算机的力量,并且将它交到普通人的手里,在这场斗争中,沃兹战斗在最前列。如今一切都结束了,他高兴地向新一代计算机用户展示如何使用他和其他计算机科学家为他们提供的礼物。 看到他与孩子们在一起操作计算机,表达他对计算机具备的魔术般功能的激动兴奋,他的选择看来是完全合理的。归根到底,这不就是他想做的一切吗?正当沃兹和卡普尔等人遇到了计算机革命之后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时,另一些人则在等待另一场革命的到来。恩格尔巴特当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思路用尽之时,我不知道硅谷还能有何作为。—沃尔特·迪斯尼形象设计员艾伦·凯2 0世纪7 0年代,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在公众从未见过的施乐公司的计算机上实现了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提出的计算机连网、窗口操作和他的专利装置如鼠标等技术思路。正是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才使关于个人计算机的一些重大思路变成了人们桌子上放着的实际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放在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工程师的桌子上。这些技术产品大部分最终都推向了市场,有些产品是施乐公司推出的,有些产品是苹果公司推出的,有些产品是其他公司推出的。恩格尔巴特仍然是今天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方案中提出最佳思路的人。除了鼠标、电子邮件和最早的全集成式双向计算机/视频会议外,他还首先提出了多窗口计算机显示器、超级媒体、群件和电子出版等技术思路。最近,他的功绩终于得到了公众的承认,他受之无愧。1 9 9 7年,恩格尔巴特荣获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5 0万美元莱梅尔逊奖(Lemelson-MIT Prize) ,这是为美国人的发明和革新技术颁发的现金数额最大的奖金。这项奖金是根据 3个评审小组的推荐而颁发的,3个评审小组由学术界和工业界中有名望的科技、工程和医学专家组成。1 9 9 8年,他的同行和崇拜者举办了为时一天的“恩格尔巴特未完成的革命”的纪念活动,庆祝“所有计算机演示之母”3 0周年,那是1 9 6 8年旧金山举办的秋季联合计算机会议上他做的一次演示,他展示了鼠标和今天的计算机必备装置的许多先驱产品。业界许多首脑对他大加称颂, 当他再次表演30年前的那次演示时,1 500多名观众起立向他报以热烈的鼓掌。特德·纳尔逊指出: “提出了预见但是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这种情况完全存在。人们对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之所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因就像你站在纽约帝国大厦的旁边,可是你并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高,你只知道它比你高。 ”虽然恩格尔巴特对人们给予他的褒奖深为感动,但是看得出来他尚未解决早在1 9 5 1年就为自己提出的那个问题,即增长人类的智慧以便处理生活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早在1 9 7 7年,当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开始钻研他提出的某些思路的时候,恩格尔巴特一直在研究作为这些思路基础的那些思路。他的计算机附属装置只不过是他提出的创意思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真正有创意的思路,比他的发明成果更有革命意义的那些思路,是开发新的系统,以扩展人的智力范围,这些系统不一定是技术性的。恩格尔巴特认为,要想从任何一个机构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关键在于对信息和技术实行共享。虽然许多公司往往拼命对信息和技术实施保密,将信息和技术视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让竞争对手知道,但是恩格尔巴特按照工作的类型,对信息的种类进行了划分。A类工作是指公司的主要任务,比如制造汽车。它需要产业中广泛普及和常用的知识。B类工作是指用于改进A类工作所需的技术工作。这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相同的,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将会给某个公司带来竞争的优势,因此,一些企业通常将它们作为私有信息来加以保护。C类工作是对改进的工艺过程本身加以改良的一些知识,比如用于对客户的意见作出响应的系统。恩格尔巴特认为这类知识应该共享,同时,由于它是广泛使用的高水平知识,因此它的普及对整个社会是非常有益的。确定目标后,他继续研究信息共享的方法。实际上他已经开始“创造”这种方法。电子邮件、超级文本文档、共享式视频会议等都是重大的技术突破,但是对于恩格尔巴特来说,这些技术只不过是为实现真正目标而使用的工具,真正的目标是共享 C类工作的信息。恩格尔巴特认为,个人计算机革命中正在取得的成果大多对信息共享技术的进步没有太大的作用。例如,群件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共享一个文档。它并不能解决多个用户在复杂的超级文本链接的文档库中一道工作的问题。个人计算机已经为单个用户提供了许多出色的功能,但是它无法帮助人们以新的方式一道工作。在恩格尔巴特看来,个人计算机革命的憾事,是这个1 0年长的革命道路偏离了以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将人们联系起来这个关键目标。他曾经希望看到计算机能够改变协同工作的性质,使人们的工作能够在共享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就像人人都能在电子白板上写字并且以并行方式加注释那样。可惜他走到任何地方,都看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他们各自独立的办公室或小房间里埋头工作,其信息共享只不过是收发的电子邮件和静态文件而已。不过,目前信息和技术共享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最近J a v a编程语言的推广应用,以及它所采用的比较安全的编程模式,也许是企业实行软件共享而不会泄露公司机密或者危害公司安全的关键。因特网和万维网将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预示着将会出现许多新的协同工作的方法,新的无墙图书馆将向所有人开放。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既是人们有效地协同工作的一种模式,也是对协同工作技术的实际测试。但是这些技术究竟是不是恩格尔巴特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呢?他认为相同市场领域中的合作应该在一些试验性项目上展开协同工作,在这些项目中,高效能的开发小组可以试验如何启动引导进程的各种方法。这种想法是否有些天真呢?恩格尔巴特是否低估了竞争的压力呢?也许是这样吧!不过他的思路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进程是吻合的。当自由共享软件思路和代码的支持者谈论在开放式气氛中许多问题会多么迅速地得到解决的时候,以及如果人人都能自由地为最有前景的开发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技术会如何迅速地得到发展的时候,除了引导进程外,他们还会谈论什么别的东西吗?大约5 0年前,恩格尔巴特为自己提出的努力目标如今仍然困扰着他。这期间已经取得了许多并不显眼的成功,有些成果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得到过时断时续的开发资金,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失望和失落。但是随着许多企业对因特网的积极利用,我们也许正朝着恩格尔巴特早先期望的未来前进。他对未来抱着审慎的期望,不过目前他仍然在他的“引导研究所”每天工作 1 2个小时,寻求各种途径,让技术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公民纳尔逊我认为一场真正的计算机革命即将掀起,它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德·纳尔逊,个人计算机革命中的托马斯·佩因1998年计算机界举行了一次名为 “恩格尔巴特未完成的革命”的纪念活动,表彰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对个人计算机技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时,特德·纳尔逊出席这次纪念活动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曾经开发过什么计算机,或者曾经采用恩格尔巴特的设计思路开发过什么软件。 这些事情他都没有做过,实际上纳尔逊是个凭借着自己能力的预言家,他像恩格尔巴特一样精辟而详细地对计算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预测。当恩格尔巴特和纳尔逊一道出现在讲台上时,与会者目睹了两位持不同观点的预言家的风采。虽然纳尔逊盛赞恩格尔巴特对计算机革命所做的贡献,但是他也明确指出两人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1 9 6 7年春,我拜会过恩格尔巴特, ”他对与会者说道。他认为,恩格尔巴特强调协同操作“看来完全是一种幼稚的理论观念。我对矛盾冲突始终都很敏感,人与人之间观点的一致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使我十分感动的事情之一是在这里看到那么多的听众,因为这表明恩格尔巴特强调协同、协作确实是极有意义的。 ”不过,纳尔逊感到更有兴趣的事情是如何让人们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并不奇怪,因为他常被人们说成是个人计算机革命中的托马斯·佩因。特德·纳尔逊的母亲是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得主塞莱斯特·霍尔姆,父亲是导演拉尔芙·纳尔逊,他早就感到娱乐性行业对他的巨大诱惑力,然而他总是被计算机的美好发展前景深深吸引。与洛夫莱斯夫人艾达·拜伦一样,他也在寻求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结合。1 9 7 4年,在A l t a i r计算机推出之前,在任何东西可以被真正称为个人计算机之前,他自行出版了《计算机文库》一书,用清楚而充满智慧的文笔向非专业读者讲解计算机,并且给出了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发展日程表。纳尔逊在书中指出: “现在你们就能够并且必须懂得计算机。必须让普通人掌握计算机所具备的力量!要摈弃低劣的数字产品!”他还说: “如果计算机是未来的大潮,那么显示器就是冲浪板。 ”除了具有强大震憾力的口号以外,他还写了许多文章、讲了一些玩笑话,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思想观点和奇闻轶事,这些东西全部汇编在《计算机文库》这本书中,其风格非常类似斯图尔特·布朗的非公开著作《全球目录大全》 。差不多所有相关的人都得到了这本书。它也对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M I T S公司开发A l t a i r计算机时,埃德·罗伯茨的办公桌上也摆着这本书。 《计算机文库》一书好比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写的托马斯·佩因的《常识》一书。李·费尔森斯坦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特德·纳尔逊的《计算机文库》一书成功地将一群计算机奇才纳入一支无政府主义军队,这支军队冲破了正规计算机领地的壁垒,将计算机推向了每一个人。这本书在风格和理论上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当时没有个人计算机,因此纳尔逊敦促人们将可以得到的设备变成他们个人使用的设备。他说: “也许你应该考虑为自己购买一台小型计算机,或者与另外若干个家庭合买一台。 ”他还向企业提出了一个相应的建议,这非常适合早期个人计算机制造商参考,他说:“这是个人可以充分发挥影响力的一个领域。但是通过常规的企业投资来开发这个经营领域是行不通的。你可以先在阁楼里从事开发活动,然后再谈论将产品推向世界的问题。 ”纳尔逊的口才与他的文章一样具有煽动性,并且风趣幽默,在计算机会议上发表讲演时颇受与会者的欢迎。 1 9 7 7年4月,他在美国西海岸计算机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 “今后两年将令人难忘”的讲演。在这个讲演中,他正确地指出,一些主要的技术公司将纷纷进入计算机开发领域,但是它们将会面临许多难题,因为它们的决策过程非常复杂。类似S 1 0 0总线的标准将决定哪些计算机会取得成功,而哪些计算机将必然失败。小型软件将让位于需要较多内存的大型复杂软件。传奇式的和不可战胜的I B M公司将面临一些重大的难题,从而导致大量裁员和公司改组。他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预言。在《计算机文库》一书中,他曾预言个人计算机即将问世并且会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普及,他还预言大部分办公室工作将从办公桌上的书面形式变成计算机桌面操作。但是,随着他预言和倡导的计算机革命的到来,纳尔逊对这场革命的发展步伐或者说实际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步伐感到很不满意。他对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计算机上的文件结构,甚至文件的概念,都不满意。他认为,文件结构带来了一个分层概念,这与现实中的文件毫不相干。你必须整齐地存放好当前的文件项目,再打开文件存储器,存入下一个文件。 “今天的软件是为公司职员和工程师设计的, ”他说, “而不是为能思考的普通人们设计的。 ”应用软件也使他非常恼火。他认为“文字处理”不是人从事的一种工作,而不完善的程序将会束缚人们的手脚。他认为大多数应用软件的运行特性令人失望,而应用软件的概念,比如文字处理,更使他恼火。强制人们适应这些狭窄的计算机应用的想法,使他怒不可遏。“所见即所得” (直接可视数据)的英文缩写WYSIWYG表明,2 0世纪8 0年代的新型打印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它的真正含义”纳尔逊抱怨道, “是指你进行打印时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将计算机当做纸张模拟设备来使用了,这好比将波音747飞机的翅膀扯掉,将它作为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他也不相信梅肯套希系统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副灵丹妙药。他将该系统称为是“对应用软件的禁锢,因为它并没有为软件项目的组织提供合理的结构。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讨厌的工具,称为‘剪贴板’ ,它只能存放一个项目,而存入新项目后,前一个项目就被清除。从其他方面来看,它只是一个普通剪贴板,是建立在愚蠢的模仿之上的拙劣软件。 ”他认为软件发展的整个进程都是错误的。他引用《莲花公司交响乐》一书中的话说: “米奇说: ‘这是莲花公司希望实现的目标清单,你能完全按照清单中列出的项目来实现它们吗?’编程员对这个目标清单进行安排,并且获得了对开发Lotus Notes软件的支持,该清单也以《莲花公司交响乐》的形式发表了。 ”上面这种说法也许并不可信,但是它确实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纳尔逊认为,软件应该根据导演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设计(在电子游戏的设计中,这种方法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即由电影导演一手进行统一的处理,对所有的效果进行统盘调整、修改和编辑。今天的办公软件令人感到十分沉闷和呆板,因此迫切需要大幅度提高运行效能并使之给人以新的流畅的感觉。为什么视频游戏的设计比办公软件好得多呢?视频游戏是由喜欢玩游戏的人设计的。而办公软件是由想在周末干些其他事情的人设计的。他所做的电影导演的比喻是认真的。他说: “交互式软件是电影制作的一个分支。大多数计算机科学与这个比喻无关。当你研究著名电影导演奥森·威尔斯和著名电影导演、惊险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以及研究你看过的优秀纪录影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由于目前我们所处的软件发展阶段相当于1 9 0 4年前的电影业的状况,当时的电影是由懂得设备的摄影师制作的。1 9 0 4年,他们设置了导演这个工种。导演必须懂得拍摄电影的各个部门如何统筹工作。 ”作为电影导演的儿子,纳尔逊曾经亲手进行过软件设计。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纳尔逊作了大量学习笔记,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它们组织起来。1 9 6 0年,他发现了计算机,并且立即领悟到了它的巨大作用。他想,我要编写一个程序来跟踪我的所有笔记。大约40年后,他仍在从事这项工作。某些特性是软件必须具备的。软件应该反映出思路组织的方法。首先,思考是并行进行的,不是线性的。而且他在产生新文档时不想舍弃文档的老版本,他想把各个不同文档版本连接在一起。若要将各个思路联系起来,脚注的作用并不大,它的作用还不如指路牌。当然,在从书面文档进化为电子存储时,人们会发现电子存储是个更好的方法。不过连接应该是双向的,这样他就能够知道哪些文档引用了该文档,并且知道哪些文档被别的文档所引用。他将这个文档系统称为“超级文本” 。几十年来,在许多编程员的努力下,这些思路纳入了一个名叫Xanadu的大型软件。X a n a d u是将文本、图形、声音和图象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综合性环境,它类似万维网,但是又与万维网不同,它具备版本管理功能,可以双向运行并且不会中断连接,文档作者可以用透明的方式对文档进行补充,而且支持的表达方式能识别非线性思路。总之,万维网最后取得了成功(并且早就提出了思路) 。多年来, 纳尔逊和他的编程员一直努力想要推出Xanadu软件。他们的工作往往缺少足够的资金,追求的目标与恩格尔巴特的计划一样,越来越离谱。有一段时期,金门桥北圣拉斐尔的一家非常成功的公用软件公司A u t o d e s k公司曾经支持过这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而且这个项目似乎就要取得成功了。但是几年后,We b突然问世,而且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就像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的诗作一样,Xanadu系统始终没有完成。纳尔逊认为: “获得经费支持,尤其是以不同方式从事工作所需的经费支持,就像设法获得对电影的支持一样,这是个复杂的学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当导演,好莱坞选择导演的方法是,让他“导演一部片子看看” 。纳尔逊尚未着手从事导演的工作,与恩格尔巴特一样,他尚未实现他的美妙设计。1 9 9 9年9月,纳尔逊不仅承认自己开发工作的失败,而且在X a n a d u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一个合乎逻辑的调整措施,他用开放源代码许可证发布了这个未完成的代码。将来,X a n a d u梦想的实现将可以由任何一个人去进行,而不仅仅由纳尔逊能够为之提供经费的小型编程员小组来完成。不管如何,它的前途已经不再掌握在纳尔逊的手中。讲到恩格尔巴特时,他说: “我认为我们都犯了相同的基本错误,我们想做的事情需要有一个现成的系统,以便在这个系统基础之上再开发我们的系统。他想让他的‘高效能小组’自己确定和选择要创建的结构,以便使‘高效能小组’拥有它需要的力量。同样,我设想已经存在文档系统(我所谓的超级文本) ,以便管理我试图建立的各个文档版本。 ”今天存在的各种计算机系统以及万维网都说明纳尔逊的理论失败了,而纳尔逊仍然紧紧抱住他的雄心勃勃的理想不放。纳尔逊说: “我认为未来的计算机应该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所用的计算机,它应该让人们掌握真正的计算机功能。出版物的形式在结构上应该丰富得多, 而不只是具备一些沉闷的特殊效果。因此,目前我仍然想做的事情是使We b花样翻新。可以说新的一天即将破晓,它将不再是在屏幕上无聊的“聊天机构” 。 “与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一样,特德·纳尔逊仍在实现他心里非常清楚但尚未发生的“真正的”计算机革命。而与米奇·卡普尔相同的是,他始终都很清楚,技术决策离不开精明干练和足智多谋。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相同之处在于,他相信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人的聪明智慧。从纳尔逊在《计算机文库》中充满感情地呼吁“将计算机的力量赋予普通人” ,以及戴维·阿尔对这个观点的热情支持,到数字设备公司设法制造个人计算机,再到人们热烈欢呼 A l t a i r计算机的问世,直到今天个人计算机遍布于家庭、学校和办公室,以及We b对商业和社会产生的变革作用,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为个人赋予强大的力量。确实,对于掀起这场革命的许多人来说,这就是这场革命要达到的全部目的。如果这是目的,那么显然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轰轰烈烈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并没有结束,它只是刚刚开始。名人絮语我仿佛是身处蛛网中的一只蜘蛛。这本杂志( 《大众电子学》 )是这些人发表技术思路的惟一载体,别的它什么也不是。我非常渴望与他们交谈。—莱斯·索洛蒙我认为A l t a i r计算机是个令人激动的开发项目,它确实激起我的巨大热情。不过更应该说它是爱的结晶。—埃德·罗伯茨人们将我们称为计算机怪才,我看凡是将他们的生命贡献给计算机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奇才。—比尔·盖茨我们并没有花3年时间进行研究,然后提出有关计算机的思路。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按照我们的直觉制造了一台我们想要的计算机。—史蒂夫·乔布斯创办一家公司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我想从事计算机的设计工作,我知道我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你们基本上是在与企业家打交道。他们都是自我主义者,许许多多的自我主义者。—埃德·费伯我始终都喜欢计算机游戏,当没有游戏可玩时,我就不得不编写游戏软件。—斯科特·亚当在那些日子里真是度日如年。—李·费尔森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