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绅士生活

作者:爱德华·伯曼 字数:26057 更新:2023-10-09 19:46:40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目录第一章绅士风度*1*鞋子领带吸烟喝酒的习惯吃饭对待女士的态度手机汽车与驾驶去俗为雅的标志第二章绅士的精神气质*15*绅士俱乐部公立学校军官与绅士坚定沉着谦恭的概念绅士的精神气质第三章绅士的言行举止*41*良好的口才从一个人的语言判断他是否是绅士举止得体规则道德的维度第四章绅士的培养*57*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粗俗的绅士斯夸尔韦斯顿第五章绅士的狩猎*67*传统绅士的狩猎中国的马术与狩猎第六章绅士的运动*77*橄榄球板球高尔夫第七章绅士的餐饮*87*食物葡萄酒一点提醒:千万不要与一位绅士"干杯"下午茶第八章绅士的家园*103*伦敦乡村别墅美国乡间别墅绅士的中国花园建筑风格伦敦新居第九章绅士家中的中国格调*121*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东西中国明朝的瓷器茶第十章绅士的休闲*129*诗歌与戏剧巴斯与文明社交圈有闲绅士的奇怪消遣第十一章绅士的时尚*145*布鲁梅尔:他创造了绅士古典时尚现代绅士时尚指导第十二章绅士的旅行*157*大旅行从贵族式大旅行到中产阶层的旅行当今中国绅士的大旅行第十三章英国古典淑女*171*英国古典淑女中产阶层"妇女"第十四章社交圈与女主人*181*伦敦的社交圈伯克与德布雷特乡村别墅派对周末图书社交季2005年皇家阿斯科特赛马大会第十五章传统英国绅士的衰落*201*中产阶层绅士撒切尔夫人:保守与革命商业至上专业化的社会遗留的英国绅士价值观逝去的乡村生活绅士休闲活动的衰亡第十六章传统中国绅士的演变*219*传统的中国贵族中产阶层绅士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现代体育引入的意义传统贵族的坚持第十七章中国新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233*新兴中产阶层的定义价值观与身份认同新富与绅士的交会点:公共服务的观念新富们的精神升华自序一切优秀的著作都源自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来中国工作、生活之后,我发现每当自己为女士开门,或者向女服务生讲解怎样倒红酒时,总会有人说:"啊,您真是一位绅士。"好像稍有教养的英国男士就肯定是一位绅士。人们对于英国人的这种印象,可能主要来自于像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类的小说。上述经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探讨中国朋友心目中"绅士"的涵义,以及它与在中国日渐风行的赛马、高尔夫之类绅士运动的联系。事实上,绅士风度之所以影响深远,与英国的崛起密切相关。建立在沉静自信、诚实正直和服务公众等理念之上的绅士精神,曾经为大英帝国的全球扩张和征服活动贡献良多。如今,大英帝国风光不再,绅士精神也日渐式微,传统意义的绅士更是几难寻觅。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猎狐运动。猎狐运动在英国风行六百余年,被看作绅士的标志性运动。过去,每到猎狐季节,身着红色猎装的绅士、淑女们往往呼朋引伴,骑着高头大马在英国乡间追逐狩猎。2005年初,根据英国议会颁布的一项法案,禁止人们再进行这项古老的绅士运动。对此,各大报章用大幅标题报道: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正式宣告终结。然而,在我看来,无论在英国,还是在中国,很多绅士价值观至今仍然适用。撰写本书,我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为了向中国读者准确阐述绅士的概念,帮助他们把握绅士与绅士风度的深刻内涵。本书从讨论绅士的服饰、举止入手,用数章篇幅探讨了在19世纪绅士文化极盛之前的绅士文化起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支撑了整个绅士文化的全新教育体系的建立。这种全新的教育体系,直到今天仍然是英国私立教育的基础。伴随这种全新教育体系而来的,还有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和组织的建立,以及后来风行全球的各种比赛规则的制订。比如,现在很多中国人钟爱的足球、网球运动,都发端于此。不过,一个饶有兴味的现象是,英国的绅士文化曾经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过营养,尤其从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文化中获益良多。其次,是为了探讨今天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崛起。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崛起,足以与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中产阶层的崛起相媲美。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他们毫无现代的历史积淀,只能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向外国文化学习,进而改变着21世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建设一个富足安康的美好社会。所以,本书专辟一章,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中国新兴中产阶层及其志趣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报告。再次,是为了探讨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绅士精神的某些方面是否依然有用。也就是说,当我们赚钱、买房、购车,或者为了孩子的未来给他们创造各种教育条件时,怎样处理自己手里的金钱?在这些方面,绅士们从事传统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投身政治活动,都是让我感到非常有趣的中国社会的新风尚。我认为,当年通过将国家财富与公民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结合起来,英国才变得强大,成为煊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我希望同样的一幕也能在中国发生。在我看来,回顾古往今来绅士扮演的社会角色非常必要。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读者朋友们对于绅士文化的好奇心,就像当初他们各种稀奇古怪的提问唤起了我探究绅士现象的好奇心一样。绅士风度绅士风度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而与他刻意彰显出来的富贵与权势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绅士气派会在一些不大为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流露出来,诸如鞋子的品质、衣袋手绢的精妙搭配、风格低调的汽车,不事张扬却让人过目不忘的出场等细节。对一个绅士来说,仅仅买下最好品牌的服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们穿的是品质优良的毛料衣服,那就应该分外小心打理,使之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一套阿玛尼牌服装,裤子应平整挺括,夹克衫也没有一丝折痕。高档服装如果被随意丢弃在汽车后座上,可能就与那些廉价服装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后者感觉更糟。一套高品质的服装自始至终应该挂起来,细心打理,以便保持衣服良好的板型、裤线的笔挺,而且绝不能连续两天穿在身上。从来没有任何服装连续穿两天还能保持良好的板型;事实上,服装悬挂、打理得时间越长,就越能长久保持良好的板型。如果一个人拥有四套服装,那他最好四天中都不重复穿同一套衣服。一般说来,男士裤子的长度以到鞋尖算起的第三个鞋带眼为宜(或相当于裤摆到懒汉鞋、套入式鞋等无带鞋的鞋面的高度)。通常说来,裤边前面在鞋子上面应该刚好有一个小折痕,而裤边后面应该可以触及鞋后跟。最好就是在人站直不动的时候,裤子的裤边刚好能到鞋子高度的中间。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一套剪裁精细、做工考究的衣服或裤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鞋子。比如一套与系带式镂花皮鞋搭配起来非常协调的细条纹套装,就不一定适合与一双低腰软皮平底鞋搭配;同样,一套与镂花低腰软皮平底鞋搭配起来非常协调的轻薄夏装,就不一定适合与一双高腰镂花皮鞋搭配。当一位男士站在讲台上演讲的时候,这一点就看得分外清楚。不过,一些电视主持人却不大明白这一点,他们的裤子总是显得有些长。绅士服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袖口上的扣子应该是真的。这样,他就可以解开袖口洗手(一部网上幽默版的《绅士英文辞典与用法》曾经强调,绅士袖口应该"钉上扣子,尽管这些扣子永远不会解开";"不系好袖口的扣子,要比钉着假扣子更糟糕")。而且,绅士应该拥有一些绝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有的夹克和外套,比如一套射击服、一套骑马服和一套猎装,当然还应该有与之相配的帽子和靴子。另外还有一些延续了数十年的习惯做法,比如让马甲最下方的扣子开着;将夹克口袋上的遮盖放进口袋内;还有就是把手绢叠放在袖口里,而不是叠放在上衣口袋里。绅士风度:鞋子传统绅士的鞋子一定是手工制作,并且用木鞋楦保持鞋形。刚刚脱下的鞋子及时使用鞋楦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不致走形。事实上,真正衣着考究的男士,永远不会在一个季节中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子。一位绅士也许只有两双鞋子,但他一定会像交替着换衣服一样交替着换鞋。鞋子也许很旧了,却必须擦得干干净净。中国人不大穿棕色鞋子,在办公室外或一些正式场合,甚至在白天工作时,如果能有一套合体的服装搭配,穿一双棕色鞋子,效果就非常之棒。不过,棕色鞋子更需要时常打理,使之油光锃亮。鞋子是值得大笔花钱的行头之一。理想的鞋子应该是用真皮制作、做工精良,鞋底与鞋帮之间最好用针线缝制,而不是用胶粘成。可以说,鞋子的品质和外观更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绅士。打理好一双鞋子需要几大步骤:首先,应该用专用鞋刷擦去鞋表面的灰尘和污物;其次,应该注意保养鞋子的皮革;再次,应该注意打好鞋油,尽管一些高品质的方便鞋油效果不错,但我们还是建议各位最好使用比液体鞋油光泽度和持久性更好的膏体鞋油。当然,提到了鞋子,就不能不说说袜子。当一位男士叉腿坐着,或者在一个低矮的桌子边轻松品茶的时候,鞋子、袜子就相当引人注目。现在的男士们不大注意细节,这在袜子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很多男人在汽车、金表、项链、名牌服装、昂贵皮鞋上一掷千金,却穿着廉价、粗短的袜子;更为糟糕的现象是将白袜子、黑皮鞋与深色裤子搭配。还有,很多人束进短袜中的白色或灰色长内裤隐约可见,这也是非常糟糕的情形。绅士风度:领带领带我们知道,中国男士近年来才有了系领带的习惯。领带正确的位置是,下摆应该刚好位于裤子皮带上方。领带可以鲜明体现人的个性,同时应该与人的着装和谐统一,千万不能与衬衫形成强烈反差。比如,斜纹领带与格子衬衫就不能搭配,反之亦然。在系领带上面,政界领导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通常系单色领带,较少变化,似乎遵循着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论是底色还是条纹,都应该尽量让自己的衬衫、领带与外套相协调。如果你穿白衬衫、细条纹外套,就应该系一条黑色或者红色或者灰色的领带。领带通常要根据衬衫领口的长度来选择,把握好分寸。比如较粗、较宽的三角形温莎领带,就颇能彰显一位领导者的自信。绅士风度:吸烟吸烟中国人吸烟方面的问题不在于吸烟本身,而在于不大体谅别人,而这种体谅恰恰正是一位真正绅士的标志。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现在可以吸烟的场所已经非常少了。比如,从2005年初开始,意大利禁止在餐馆、酒吧吸烟,除非老板为吸烟者专门提供了通风的吸烟房;在以酒馆和酒馆文化闻名的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所有酒吧现在都禁止吸烟。其他很多欧洲国家也都将很快跟进,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令人惊讶的是,在餐馆吃饭的中国吸烟者点烟之前,根本不去征得其他就餐者的同意。这是一种非常粗鲁、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即便在吸烟盛行的英国绅士的乡间住宅,也会专门为有吸烟嗜好的人设立一间吸烟房。这间房子往往设置得非常舒适,烟斗、雪茄一应俱全,就像如今中国一些豪华饭店的吸烟房一样。同样,伦敦的绅士俱乐部也设有专门的吸烟房,用过午餐或晚餐的吸烟者可以在这里吸香烟、雪茄,也可以顺便享用咖啡或白兰地酒。在餐厅里公开吸烟往往会招来不满,因为烟味可能影响其他人饭菜的口感。总而言之,在征得允许之前,绅士永远不会在一位女士甚至一位男士面前吸烟。、较宽的三角形温莎领带,就颇能彰显一位领导者的自信。绅士风度:喝酒的习惯喝酒的习惯从西方的观点来看,在餐桌上交替喝下一杯杯酒、牛奶或果汁,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习惯。如果混用各种酒水饮料,就无法真正品味酒香,而酒香正是喝酒者所要细细品味的。将甘醇的酒香与其他各种味道混杂起来,甚至一边喝酒一边吸烟,那肯定无法体会出酒的味道。酒不是用来解渴的,想解渴就去喝水好了;酒是用来享受的,唇齿之间留下余香,是喝酒的乐趣之一。一位红酒进口商曾经回忆说,1995年的一天晚上,他给一些酒吧里的中国商人朋友们送去了12瓶昂贵的拉菲堡红酒。他们打开酒瓶,将酒一一倒进12只大杯,掺上雪碧,加上了一些西瓜片、柑橘片……在这位红酒商人看来,这简直是暴殄天物:他们在品质如此优异的红酒当中,掺进了这么多离谱的东西!更不可理解的是,他们喝红酒时动辄"干杯"的习惯。我们后面将会进一步讨论如何品尝红酒这个问题。今天,对于欧洲的品酒行家来说,红酒代表了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喝的东西。吃牛肉时需要喝一些纯正红酒,比如意大利基安蒂红葡萄酒;吃鱼时需要喝一些干白酒,比如产自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墨尔索干白葡萄酒。将这些美酒一古脑儿灌下,就好像把它们倒掉一样,真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喝普通酒的时候,"干杯"很有气氛,但是喊着"干杯"喝一瓶品质优良的红酒,就与瓶塞坏了或者强光暴晒毁掉一瓶红酒没有什么两样。绅士风度:吃饭吃饭现在已有很多中国人出国学习、生活,吃饭时保持安静也是他们最乐意接受的一种西方生活习惯。但是让西方人最难适应的现象之一,仍然是一些中国人吃饭时发出的声音。他们习惯于张着嘴巴大嚼特嚼,不时发出"吧叽吧叽"或"唿噜唿噜"的声音。而西方绅士们早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吃饭时保持安静的习惯。他们的保姆或者祖母会明白地告诉他们,"应该看小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听他们的话语。"对于绅士来说,喝汤时不应该呼呼大喝,而应该从勺边轻轻吸吮,所有喝的动作都应该安静地进行。汤盆里的汤所剩不多的时候,应该把盆子向就餐者倾斜,但是绝对不能触及嘴唇。早在1480年,一本名为《幼儿小读本》的书就曾经建议孩子们注意:先用餐刀切开你面前的肉食,而不要一口吞下去。吃饭时不要张口过大,也不要用口吹凉食物。大约同时,另一本少儿图书也这样提醒说,如果孩子们按照规则行事,就能获得莫大的荣耀:轻轻地起床,不要叽叽喳喳,但不能忘了向主人和所有伙伴们问好。这样,人们就会赞许地说:"嗨,这里有一位绅士!"从14世纪开始,通过大量介绍良好行为举止的文章和图书,甚至艾米丽·波斯特的名著《礼节》的第40章也具体论述了"必须保持正确的餐桌礼仪",上述规范就一直深深扎根于绅士教育之中。艾米丽·波斯特的《礼节》一书1921年出版,直到今天仍在重印。她在书中指出:"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在餐桌上谈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绅士风度:对待女士的态度对待女士的态度我认识一位富有的上海商人,我们两人有着商业上的往来。这位商人在自己经常出差的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一大堆漂亮的女朋友。一次去意大利旅行,他甚至请当时正在英国的一位女朋友赶往意大利一家饭店等待自己。其实,直到他向我炫耀如何与自己新婚的漂亮妻子会面之前,我对他的行为尚不算多么吃惊,真正让我惊讶的是他从意大利回来之后的所作所为。本来,我们两人需要见面协商一些事情,但是由于他周六下午才从欧洲回国,我以为只好等到下周再见面了。因此,我就在周末离开上海回到了北京。然而,他想马上见到我,并且从浦东国际机场直接驱车赶往南京出席一场商业晚宴。在晚宴上,他还为我的缺席困惑不解。一位英国绅士是永远不会这么做的。经过了为期10天的海外旅行,他回来后自然首先要赶回家里,与妻子相会。因为家庭远比一个商业晚宴重要得多。我为中国的女士开门的时候,她们常常说我像一位绅士。其实,绅士并不仅仅意味着为女士开门、埋单,而是不论性别,处处为别人着想。手机手机是现代"香烟",可以供人们精神紧张时使用。男士们也应该像享用香烟一样使用手机,注意在女士面前"熄灭"它,也不要在用餐时将它放在桌上。事实上,绅士俱乐部向来不容许在餐厅打电话,包括北京的京城俱乐部。不久前,我就看见该俱乐部一位女服务员要求一位会员客人不要在餐厅打手机。许多欧洲俱乐部甚至要求客人将手机寄存在入口处,以免他们在俱乐部中使用。绅士风度:汽车与驾驶汽车与驾驶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一件最让人惊异的事情便是他们使用汽车的方式。2005年,宾利汽车公司的宾利雅致加长豪华型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美国。至于保时捷-卡宴汽车,在北京、上海已经较为常见。不过,好像没有人知道怎样驾驶这些豪华车。绅士自然也需要学习开车,他们往往小时候就在自家庄园的小路上学习开车,如同他们的祖母当年学习骑马一样。不过,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拐弯,也能让一些男男女女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忐忑不安。很少有人懂得快速倒车,尤其当路面不是直线的时候。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报告,截至2008年9月,中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2768万辆。但是,我有时候感觉北京市的汽车数量似乎超过了这个数,原因就是很多人的开车技术太糟了:三辆车以同样速度并行在路面上,完全阻塞了整个环形路,根本没有人在乎车流量。如果在罗马或伦敦,同样的交通设施,车流量肯定要大得多。好像也没有人关心汽车的机械性能。一位奔驰汽车销售商对北京亚汽资源公司总经理迈克尔·邓恩先生说,一位客户用现金买了辆奔驰S级车,接着问了一个荒唐透顶的问题:自己应该将车钥匙插在哪里发动汽车?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专家说,中国消费者非常在乎品牌,他们更愿意将汽车视为家庭的延伸。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豪华车一词本身就是家庭富有的象征。劳斯莱斯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都设有展示厅,一年售出50多辆价格近600万元人民币的豪华汽车(据说2003年他们在香港售出了约1000辆豪华汽车,在大陆售出了50辆),主要客户是一些自己拥有企业的富商。不过,很多客户似乎更关注茶杯座之类的车内设施,或像天窗之类的车外设施。他们往往在车上配置一些粗制滥造的工艺品,比如系着丝带的纸盒子,车座上对称地放着垫子,布置得像间布尔乔亚的起居室。很少有人关注汽车的操纵性能、路面附着力、偏航性、马力等问题,而这些因素对于欧洲购车者来说则更为重要。最令人沮丧的事情就是遇到一位不会挂档的车手,却开着一辆像奥迪四驱或保时捷等性能优异的豪华汽车,就像我在北京看到的那样。更糟糕的是,这些人开车拐弯都很难,而这些汽车当初设计的拐弯速度极快。在英国,人们依然对过去的绅士车手、绅士赛车手记忆犹新,比如格雷厄姆·希尔,他曾经于1962年、1968年两次荣膺世界一级方程式比赛冠军。"宾利"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20世纪30年代的大型旅行车,它们当时奔跑在欧洲大陆的简陋路面上,与今天豪华的宾利"大陆车"相去甚远。如今,富有的英国绅士更乐于购买一辆阿斯顿·马丁汽车,或者中国人很少听说、更为稀罕尊贵的汽车,比如布里斯托尔·布伦海姆超速者汽车(仅仅制造了15辆),它更符合古老的汽车传统。还有四座的布里斯托尔·布伦海姆-3汽车,布里斯托尔汽车风格低调,与今天时髦的意大利汽车或日本汽车相比,外表并不出众。尽管布里斯托尔汽车内部豪华、舒适无比,它却从来不卖弄外表,正如绅士应该做到的那样。作为布里斯托尔飞机制造公司的一家分公司,布里斯托尔汽车公司每年仅仅制造150辆汽车,而且特意手工制作成老式风格。不过,它们最新的跑车——"勇士S"据说配置8升V10发动机,比法拉利跑车更为舒适。这辆质量上乘的跑车像古典奔驰车那样,拥有鸥翼型车门,车外表由铝和碳纤维手工敲制而成,车内装饰豪华、隔音效果很好。它可以在不到4秒钟内加速至1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超过300公里。实际上,公司老板托尼·克鲁克在1952到1953赛季曾经就是一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他曾经与统治了两个赛季的法拉利蒂波500对抗)。一辆出厂10年的四座布里斯托尔汽车,依然会像新车一样性能出色,尽管风格低调、默默无闻,却是一位绅士完成欧洲之行的理想座驾。事实上,豪华汽车热的巅峰期已经过去,即便粗俗招摇的悍马汽车也变得相对稀松平常。其中一个标志就是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已经开始在昂贵的汽车、房子之外,寻找新的能够体现自己身价的东西。绅士风度:去俗为雅的标志…去俗为雅的标志绅士形象、绅士风度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而与他刻意彰显出来的富贵与权势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绅士气派会在一些不大为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流露出来,诸如鞋子的品质、衣袋手绢的精妙搭配、风格低调的汽车、不事张扬却让人过目不忘的出场等细节。而且,上述细节也只有真正的绅士才会注意到。我还记得几年前,在罗马一家豪华饭店的会议休息室里看到克林顿总统与其他发言者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没有带任何随从,穿着普通的休闲裤和T恤衫,没有任何人宣布他到场,但在场的所有人还是都感觉到一位大人物来到了他们中间。这就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不论他是英国绅士,还是来自美国南方小城的绅士,或者是当代中国的绅士,都应该做到:安静、素朴、优雅、魅力十足,让人真切感受到他的存在却又不过分惹眼。第二章绅士的精神气质沉默、平静构成了19世纪英国绅士的主要气质特征,也让他们沉着冷静地走遍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褪色的照片上看到他们的形象:在荒凉的沙漠上,他们盘腿而坐,前面的白色桌布上摆放着简单的午餐(当然还有一瓶酒);尽管炽热难耐,他们依然着装整齐,系着领带。如果用极其简要的语言概括,绅士的精神气质应该包括骑士般的勇气、服务公众的道德意识和建立于坚定沉着基础上的沉默性格,以及即使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也永远不变的谦恭礼貌。所谓英国绅士的概念,重要的也许不是这些表面的细节。当然,它更不是每当我向一位新结识的中国朋友说出自己的国籍或出生之地时,对方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惊呼"噢,您一定是位绅士"那么简单(女士似乎比男士更容易联想到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及其价值观之前,很有必要花点篇幅讨论英国绅士的今天以及他们形成的历史。让我们首先来了解"绅士"一词的内涵。《简明牛津词典》对于"绅士"有三种解释:一是指那些为人谦逊、受人尊敬的男士;二是指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士,尤其是那些有钱有闲的男士;三是一些古老的用法,如用Gents或Gentlemen′s指公共厕所,或者在短语Ladiesandgentlemen中指男士们(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在这个固定短语中,Ladies居首,其实当初最早的表达方式应该是Lords,Ladies,andGentleman,其中Gentleman指所有没有获得封号的平民)。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中,对于"绅士"一词作出了四种较为详尽的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士"、"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士"、"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士"、"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闲汉"等。事实上,与现代英语中的很多词汇一样,"绅士"一词也源自拉丁语,而拉丁语的拼写是gentilis,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士。多少个世纪以来,英语中的"绅士"一词及其社会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斯蒂威尔曾指出,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当时,国王亨利五世(1387-1422)颁布了这样一道法规:在上诉或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以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们。在此之前,他们之间的区别由于nobleman、peerandsquire等同义词(都用于指称贵族)的使用,显得非常模糊。绅士风度:去俗为雅的标志…大约与此同时,"绅士"一词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诗人杰弗里·乔叟最为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一则于1386年从法文翻译过来的道德故事《梅里白的故事》(Meliboeus)。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绅士一词的最初含义,以及维持好名声的重要性:"一个为留下好名声而勤奋做事的人,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作是绅士。"几年以后,在乔叟的另外一本译自法文的作品《玫瑰的浪漫》(TheRomanceoftheRose)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定义:"他是一个绅士(gentil),因为他长期像绅士(gentilman)那样行事。"这一时期,我们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绅士的数量。因为地位高的绅士必须佩戴盾形徽章以证明其血统。众所周知,在爱德华二世时期的第一份盾形徽章名录(RollofArms)上,仅仅登记有1100个名字,另有约200名骑士不在这份名录上,加起来,全英国总共有1300名贵族和骑士。除此之外,大约还有上万个地位低一些的绅士家庭,其家庭成员热切渴望成为有地位的绅士。不久之后,他们就开始四处寻找盾形徽章——最初是授予有军功的骑士的。亨利八世时期(1491年到1547年在位,他以拥有六位妻子而在英国著名),允许四类男士佩戴盾徽,他们分别是peers(即贵族,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knights(即骑士,介绍他们时,可以用"Sir"称呼)、esquires(即先生,他们人数众多,原本是骑士的助手,先辈往往也是骑士)、gentlemen(即绅士)。不过,容易引起混淆的是,gentlemen(绅士)也可以用来指称上述所有四类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层人士和贵族。他们几乎都很富有,其中大部分人都想方设法获取新的社会财富。当亨利国王与罗马教廷决裂时,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被没收,成为国王的财产。大约有九十座大型的修道院被解散。另外,在每一个城镇,都至少拥有一座修道院。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八百个这样的机构,以及大约三倍于皇室的土地。新兴阶层通过购买这些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很快就变得受人尊敬,地位相对较低的绅士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他们的地位,商业中产阶层也意识到他们可以藉此成为一个有领地的绅士。虽然这些人无法成为有世袭爵位的贵族,但只要他们通过购买土地证明了自己是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有着优良的家族传承,就能标榜自己是绅士。与骑士、先生等拉丁词有着明确的军事起源不同,绅士的新地位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种形式,它既与军事无关,也与农业劳作无关。他们仅代表着一个新出现的社会范畴,一个位列于"先生"之下的社会阶层,仅仅只是绅士。绅士的高贵取决于被认可的社会地位,而贵族是通过世袭、过去的事迹或者与皇室有直接关联而获得的。如果一个男士被认为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参与了足够多的社会活动,那么他就是一个绅士。从英国一个重要家族——诺福克的巴斯顿家族幸免于难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到,绅士是如何被形容为彬彬有礼的,这也是绅士所必需的。这封信列举了成为绅士所必需的四个条件:首先是世袭的绅士血统;其次,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所拥有的土地;第三个资格就是担任官职。人们总是认为那些被选为官员的人比自己地位要高,至少不低于自己;第四个资格是与贵族血统的人有亲属关系或惯常的结合。到了16世纪,绅士的定义中开始包含一些新的因素,如土地、财富及个人追求,更接近于现代的、非军事的绅士概念。一方面,一批新涌现的知识阶层人士被看作是绅士,他们从事法律或宗教工作,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或者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成为成功的商人;另一方面,关于绅士不该做什么的思想也开始逐渐扩散。按照当代作家约翰·布朗特的说法,那就是"他们不应该去耕田、养牲畜,也不应该做买卖"。耕田、养牲畜、做买卖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可见,所谓新英国绅士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们不工作,也不应该工作。绅士风度:去俗为雅的标志…到18世纪,绅士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写道:"朝臣、商人以及学者都应该有权拥有绅士称号,绅士的称号从来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这可以看作是19世纪绅士的内涵——绅士是有职业的人,他们服务于城市和国家。17世纪的内战,标志着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从中世纪晚期过渡到现代早期。内战后,查理一世国王被判犯有叛国罪,并于1649年被押上断头台;他的儿子查理二世被流放。但是,随着查理二世的登基,英国的君主制又复辟了,传统官方势力又重新夺回了控制权,其中的大部分人在18世纪成为了贵族阶层,被描绘为农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准资产阶级精英。这些新的社会精英的出现,使得英国进入了"上流社会"(politesociety),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内战所引发的社会创伤。在上流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能够没有约束地进行对话。无论是商人与贵族之间,还是小店店主与乡村绅士之间,都不存在先前几个世纪因为政治地位与宗教信仰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上流社会"代表了比17世纪更为伟大的社会凝聚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上流社会"及其机构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得到了发展,绅士开始扮演关键角色。1832年,国会提出了一项旨在扩大投票权、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的改革法案,在其后将近150年的时间里,这一法案第一次对规定选举特权的法规提出了挑战。用著名历史学家大卫·坎纳迪内(DavidCannadine)的话来说,就是这项法案确立了"中产阶层已经代替了贵族阶层,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确定无疑地、稳定地控制了19世纪的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正如土地所有者在18世纪所拥有的统治权一样"。19世纪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根据血统、所佩戴的徽章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是绅士,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举止,与今天的界定非常相近。绅士的这个新定义很快风靡全球,它鲜明反映了19世纪英国即人们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六七十年间大英帝国臻至极盛:工业发展,经济进步,而新兴的绅士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文学作品、电影和漫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拎一把雨伞的绅士形象。19世纪后半期,英国绅士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关于这部分内容,将在第15章中介绍)。以上就是英国绅士的简短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内心,它也可以解释过去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与适应能力,而很多人都未曾注意到这一点。其实,在诸如衣着打扮、休闲活动等外在因素下,还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体系源自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又经过了19世纪煊赫一时的大英帝国文化的洗礼。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更好地把握中国新富们在面对诸如财富、新的生活方式等诸多问题时的态度,也更能理解他们多么需要一种全新的道德和生活规范。与绅士密切相关的现代价值体系通过两个主要的机构——绅士俱乐部和公立学校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尽管这种机构此前已经存在一些,但直到19世纪,才随着新权势集团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谓的新权势集团,指在整个社会中处于控制地位的机构;富有的精英集团;有影响力的、千方百计维持原有地位,以便更好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家族。这两个主要的机构,深受历史更为悠久的制度和机构,诸如君主制、上议院以及两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男性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体育运动和战争之中。在大英帝国到达极盛之前的不断扩张的背后,正是这种精神起到了社会粘合剂的作用。绅士风度:绅士俱乐部绅士俱乐部所有绅士都有自己的高级俱乐部。许多著名俱乐部坐落于伦敦城中心不大的一块区域,即大家熟知的俱乐部街。俱乐部街位于圣詹姆斯街和帕尔摩街之间,也就是在繁华的皮卡迪利大街南边。一些俱乐部成立时间较早,比如怀特俱乐部成立于1693年,Boodle俱乐部成立于1762年,它们都位于圣詹姆斯街。不过,绝大多数俱乐部成立于19世纪后半叶,当时一批接受了公立学校教育的贵族执掌英国大权。全英国有15000个大家族,其中议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大约有400位)来自拥有2000英亩以上田产的家族。人数相对较少的一些旧贵族开始感觉到,自己曾经拥有的政治特权可以也应该让更多人分享。他们开始将国家看作一个绅士俱乐部,商人和自由职业者通过纳税也可以加入其中。可以说,同意修改这个俱乐部章程、扩大俱乐部成员是19世纪英国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妥协。现代英国绅士阶层的崛起,伴随着为国家、为公众服务的精神,从而避免了拥有土地的旧贵族与新兴自由职业者之间的冲突,而在其他国家,这些冲突都引发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围绕着这个中心俱乐部,国家、绅士俱乐部就像雨后的蘑菇一样,茁壮成长。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我们将要讨论的一家最负盛名的俱乐部,就与英国政治变革关系密切。这家名为改革俱乐部的私人俱乐部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帕尔摩街南边,与其他俱乐部毗邻。该俱乐部由议会两院中的自由党成员组成,当时议会正围绕着《1832年改革法案》展开激烈争论。改革俱乐部的成立,就是为了宣扬改革、激进思想。改革俱乐部的建筑与旁边旅行者俱乐部的建筑一样,都是好几年前建成的,并于1841年正式开业。附近还有一些俱乐部,分别是成立于1824年的Athenaeum俱乐部、成立于1830年的Garrick俱乐部、成立于1838年的陆海军俱乐部、成立于1868年的Savile俱乐部,以及成立于1890年的卡尔顿俱乐部。改革俱乐部拥有很多著名的自由党成员,包括小说家柯南·道尔爵士(他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系列)、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科幻小说家韦尔斯(他的代表作有《隐形人》、《时间机器》等)。然而,与改革俱乐部有关的最为著名的文学形象,可能还是出自于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这部科幻小说的主人公就是改革俱乐部会员,他与另一位会员用4000英镑打赌,进行环球航行,而他环球航行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改革俱乐部。在小说的开篇部分,凡尔纳在介绍这位勇士的时候,就对成为绅士俱乐部会员的重要性作了精彩的描述:福克确实是个道地的英国人,但也许不是伦敦人。你在交易所里从来看不到他,银行里也见不着他,找遍伦敦商业区的任何一家商行也碰不上他。不论在伦敦的哪个港口,或是在伦敦的什么码头,从未停泊过船主名叫福克的船只。这位绅士也没有出席过任何一个行政管理委员会。不论在律师公会中,还是在伦敦司法学会的中院、内院、林肯院,或是格雷院,都从未听到过他的名字。此外,他从来也没有在大法官法庭、女皇御前审判厅、财政审计法院、教会法院这些地方打过官司。他既不开办工厂,也不经营农业;他既不是搞说合的掮客,也不是做买卖的商人;他既未加入英国皇家学会,也未参加伦敦学会;他既不是手工业者协会的成员,也不是罗素学会的会员;西方文学会里没有他的位置,法律学会里也没有他的名字;至于那仁慈的女皇陛下直接垂顾的科学艺术联合会跟他也毫无瓜葛。在英国的首都,自亚摩尼卡学会一直到以消灭害虫为宗旨的昆虫学会,有着许许多多这样大大小小的社会团体,而福克先生却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团体的成员。福克先生就只是改革俱乐部的会员,瞧,和盘托出,仅此而已。也就是说,无需工作,无需专业成就,也无需以商业或科研活动名满天下,成为俱乐部会员就足以说明一个人是位绅士。他们"既不过分大方、挥霍无度;也不会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相反,当知道出于崇高、实用或慈善目的,需要自己拿出一笔钱来的时候,他们就会默默地慷慨解囊,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意留下"。福克先生沉默寡言,行事低调,甚至有几分神秘色彩。他的乐趣就是读报或玩一种纸牌游戏(这种纸牌游戏非常符合他沉静的个性);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他在俱乐部吃早餐、晚餐的时间非常准时,天天如此……"一方面,他为人沉默低调,举止优雅,无可挑剔;另一方面,他对仆人却很热情,以至于人们都将他看作英国绅士的楷模。当福克先生离开伦敦准备进行为期80天的环球旅行时,他告诉俱乐部其他人,查验他护照上各国海关的印戳,就可以证明自己探险活动的真实性。"噢,那可一点儿没有必要,福克先生,"他们中的一位说道,"作为一位值得尊敬的绅士,我们完全相信您的话。"通过一位中国律师的文集,我们可以想像伦敦俱乐部街极盛时期英国人的生活。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中国律师名叫刁敏谦,1909年到1916年期间他曾在伦敦生活、工作过。他写道:"漫步俱乐部街,不得不为各家俱乐部里整天座无虚席而惊叹。""沿着皮卡迪利大街、帕尔摩街走过,你一定能看到这些俱乐部欢声笑语不断。""看上去,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人好像不是刚刚从办公室赶来,而是从家里赶来,没有一点疲惫的样子。"他估计,伦敦俱乐部大约有14万名会员。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即爱德华七世统治后期,刁敏谦的记述为我们提供了伦敦大量有闲绅士阶层生活的生动例证。绅士俱乐部会员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拥有了勇气、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由此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种内在的信念,即便走到天涯海角,文化多么不同,这种生活方式和信念也不会改变。对于印度或中国的旁观者而言,这些系着领带、衣着笔挺,来自殖民帝国的绅士的样子实在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对于这些绅士来说,着装整齐却是出于道德目的,是经受了长时间非常深入的教育和社会体制熏陶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这些价值观在各个社会阶层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普通人也对"绅士风度"耳熟能详。绅士们为大英帝国添砖加瓦,成为大英帝国的脊梁。绅士风度: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绅士精神的培养,主要得力于19世纪大量涌现的新教育体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绅士精神与血统没有多少关系。相反,通过英国各地早已设立的公立学校,绅士教育才得以普及开来。1382年由威廉·威克姆主教建立的温彻斯特公学,是最早建立的公立学校。接着,1446年亨利六世建立了伊顿公学。在此,需要做两点说明,以澄清一些误解。首先,这里所谓的公立学校,主要是为了与王室贵族的私人学校或家庭教师授课区别。这些公立学校几乎向所有社会阶层的男孩敞开大门(最聪明的男孩可以得到伊顿公学的奖学金),因此,所谓"公立学校"的更准确描述也许是"独立学校"。其次,这里所谓的"公学"(college)是古英语用法,源自拉丁语collegium,意指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且享受基金资助。因此,公立学校都是由基金提供奖学金,而且上述两家公立学校要求学员全部住校。出于培训和规范殖民地管理的需要,这些学校,以及很多以它们为摹本建立起来的学校,在19世纪很快普及开来。一般说来,殖民地文职官员或军官的后代,往往会远离出生之地,在宗主国接受教育,然后再去管理帝国的其他地方,为帝国服务。可以说,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接受公共服务教育。早在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强调公共服务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将竭尽所能,教育子侄们要做一位有益于他人的人,而不是仅仅为自己谋利益的人。伪善地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不足取,重要的是要设法让自己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对于心灵自由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长官,只有帮助者。"值得一提的是,理查德·斯蒂尔本人曾在一所著名公立学校——卡尔特公立学校就读,后来又在牛津的默顿学院学习。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追忆理查德·斯蒂尔的话语。温彻斯特公学校长汤米·库克森在学校主页上写下自己的宣言:"良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他人服务。我们衷心希望,那些离开我们学校的人,都能为自己所在社区做些什么。多年以来,这些都是我们最渴望实现的目标。"通过向学生灌输上述信念,公立学校(或独立学校)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精英的进步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领导下,公立学校为上层或中上层家庭的青少年男生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强调经典传统和体育运动,公立学校因此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政界、军队以及殖民政府中绅士精英们的摇篮。于是,成功的商人、新兴的实业家往往也将儿子送进公立学校,作为进入精英阶层的标志。这种新式的绅士风度成为引领整个国家的精神路标。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橄榄球等体育运动成为绅士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受了这些运动训练之后,他们最有可能从事的活动就是探险和作战。小伙子们离开公立学校后,正如他们中世纪的绅士先辈一样,准备上战场的人与准备管理国家或殖民地的人同样多。当年,每位绅士都是手执武器的男人,他们所佩戴的盾徽以及获得的封号,都与个人战斗的威力、高贵的个性直接相关。绅士风度:军官与绅士军官与绅士事实上,上面讲到的公立学校主要是培养现代的军官与绅士。在和平时期,一位年轻的官员应该谦恭有礼、温文尔雅、举止得体、衣着合宜;到了战争时期,他则是一位英勇无畏的优秀领导者,接受的价值观转而体现在战场上。这种形象,伊夫林·沃1955年在她的著名小说《军官与绅士》中曾经塑造过,1982年又被好莱坞成功地改编为电影,主演理查德·基尔由此走红。人们常常引用威灵顿公爵的一段话来强调绅士教育中的阳刚之气。威灵顿公爵曾经在1805年率领英国军队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后来又出任过英国首相。据说,他曾经坦言滑铁卢之役"胜在了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很多毕业于这些名校的学者型绅士,后来都有过非常出色的军旅生涯,在一些重大战役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伊顿公学的学生获得过37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这个数字应该说是相当高的。该勋章是英国军队为战争中的勇士颁发的最高勋章,数额极少,历史上总共只颁发了1354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伊顿公学的学生还因为表现勇敢,令人难以置信地获得过548枚杰出服务奖章(DOS)、744枚军队十字奖章(MC)。当时,大约有60位伊顿公学的学生获得上将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顿公学的学生获得过280枚杰出服务奖章(DOS)、389枚军队十字奖章(MC)。这说明,毕业于伊顿公学的军官以其杰出表现,称得上"军队之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尤其如此。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伊顿公学网站推选威灵顿公爵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伊顿公学学员"了。在英国军队中,军官与绅士的结合威力巨大,某些军种与绅士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很多绅士家庭都有在军队中服役的记录,当然,最受人们垂青的还是骑兵部队或警卫部队。事实上,皇家卫队骑兵团被认为是英国军队的第一王牌,它是17世纪在查理二世的四支骑兵部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这支部队当初只招收绅士,因此,就没有士兵。1922年,原先的四支骑兵部队合并为一支,组成皇家卫队骑兵团,与皇家骑兵军乐团一起,主要用于操演,分别组成了皇家骑兵团(现在主要从事装甲勘测)和皇家骑兵警卫团(现在完全供王室庆典时使用)。不过,皇家卫队骑兵团依然保留着自己的身份,有着独特的制服和传统,他们的团长自然也保留着在正式场合为女王服务的特权。女王官邸白金汉宫外的卫士换岗仪式上,这些身着华贵制服的卫士,自然成为旅游者竞相观看的内容,他们也常常作为象征而出现在介绍英国的各种小册子上面。对于军官与绅士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谦恭自如地完成重要的任务。即便在战斗中,绅士也必须穿得像星期天下午出去散步一样:穿着舒适的衣服,拎着手杖,拿着一只双筒望远镜。透过望远镜,他会像发现了一只珍禽异兽般仔细打量着敌人。到了今天,如果大家感觉上述内容有些夸张离奇的话,那就让我们从很多例子中随意抽出几个,看看最近报纸上两位参加过二战的军官的讣告。一位是享年94岁的前印度部队军官,作为骑兵,他有着非凡的纪录(他生于北京,父亲是1900年英国使馆被义和团包围时护卫使馆的英国军官),1934年在用梭镖猎杀野猪的比赛中获得嘉奖。然而,尽管他在军队中表现优良,却因为用梭镖猎杀野猪而被认为有失风度。《哈勃斯新月刊》杂志曾经说:"人们很难想像,一位英国人竟然能完全置个人尊严于不顾,而去猎猪。与之相似,在生活于印度的英国后裔看来,除了用梭镖,杀猪的方法还可以有很多。"另一则例子来自一位陆军上校的讣告:"他在枪林弹雨中异常冷静,保持着自己的身份,关照着自己的下属。"他曾经出版了一本诗集,而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喊着"上好刺刀"、"冲啊",率领自己的队伍冲过火力强大的开阔地带。战争结束后,这位侨居加拿大的前英国军官回到了英国,"开始让洗衣房定期清洗自己的衣领,这种习惯在战后一直保持了很多年。"这种代价昂贵,甚至有些愚蠢的习惯,也是体现英国绅士特质的绝佳例证。另外一位军官也堪称遵守19世纪绅士传统的典范。依照威灵顿公爵的推断,他很可能"在伊顿公学的操场就是一位高手"。也正是从伊顿公学的操场起步,他终于磨练成为赫赫有名的罗兰·吉布斯爵士。依照伊顿公学传统,他于1942年在北非战场获得军队十字奖章(MC),后来又在德国战场获得杰出服务奖章(DOS)。他表面平静,内心则热情似火。在一次战斗中,炮弹从他头上呼啸而过,他却在山梁上漫步,毫不在意。他的讣告中写道:"昔日与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说,他获得的那么多荣誉,正是他的超凡勇气与领导能力的一次次体现。"他的领导风格平易近人,也正是谦逊低调、行胜于言等这些绅士传统风度的体现,他手下的一位排长甚至不记得直接接受过他的什么命令。制定作战计划时,吉布斯的口头禅就是:"如果我是您,我就会这么去做。"在出任一系列高级职务后,他退役回到威尔特郡做了一位乡间绅士。在那里,他射击、打猎直至年迈,享受了多年乡间绅士的惬意生活。此外,除了超凡的勇气和对某些技艺的娴熟掌握,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业余艺术家。绅士风度:坚定沉着坚定沉着上述故事中所提及的英国绅士沉默寡言的特点,外国观察家早已经注意到了。一位法国修士1740年就指出,英国人生性好静;美国哲学家、作家爱默生也曾轻蔑地指出,英国绅士似乎只在乎自己说话的语调,而对于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不以为意;只在乎形式,不在乎内容,好像是他们的通病。在公立学校,人的气质、个性受到空前重视,英国人坚定沉着的气质最终得以形成。艺术史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爵士认为,这种沉默寡言、温良低调的个性,加上温和舒适的气候,致使英国未能产生像贝多芬、米开朗基罗那样的世界级浪漫主义艺术大师。然而,这种个性的沉静,经受痛苦折磨的坚忍,直面困难的勇气,对于那些远在世界各个殖民地的征服者来说,对于那些孤独的探险者来说,显然又是一大优势。在全英国的男学生心目中,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拥有医学和神学学位、前往非洲传教的苏格兰探险家大卫·利文斯敦就是他们的楷模。他用英国女王的名字,为自己在非洲内陆发现的一处瀑布命名。他是第一位从大西洋横穿非洲大陆到达印度洋的西方人。在一次损失惨重的探险中,包括他弟弟在内的好几个人丧生。此后,他又回到非洲,寻找尼罗河的源头。这一次,他患上重病,与外面世界完全失去联系长达6年之久。1869年,《纽约先驱论坛报》派出亨利·莫顿爵士(他后来发现了刚果河的河道),最终找到了利文斯敦。当时,他像对每天见面的朋友那样打着招呼:"喂,您是利文斯敦医生吧。"与中国有关的探险家,是一位名叫艾德温·约翰·丁格的英国记者。1911年,他进行了一次富有传奇色彩的艰难旅行,独自从上海出发,一直到达缅甸境内。他完全不懂汉语,行前对于沿途的情况也一无所知。后来在一本回忆录中,他讲述了其中最为不同寻常的一次经历。那是横渡一处急流险滩,当时,他身体非常不适,呕吐不止。尽管在书中他偶尔也坦承自己"身体的不适实在难以形容",不过,旅行开始数天后,他对于此次旅行最强烈的感受只不过就是"有点儿寂寞"。这种沉默、平静构成了19世纪英国绅士的主要特征,也让他们沉着冷静地走遍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褪色的照片上看到他们的形象:在荒凉的沙漠上,他们盘腿而坐,前面的白色桌布上摆放着简单的午餐(当然还有一瓶酒);尽管炽热难耐,他们依然着装整齐。绅士风度:谦恭的概念谦恭的概念绅士个性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谦恭。即便到了今天的中国,如果我请一位女士先进电梯或者先进门,她一般都会说出"噢,您是一位绅士"之类的赞许之辞,好像这就是对上述行为的最好肯定。其实,谦恭不仅仅是为女士开门那么简单,而是绅士生活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着一定的哲学基础。它发端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谦恭观念,英国绅士从16世纪欧洲出版的一系列手册中受到启发,并且很快将这些手册翻译成英文。当时,最为著名的手册是《孩子的礼仪教育》(Oncivilityinchildren,原著1530年出版,英文版1532年出版)。作者是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兹马斯,他出生在荷兰鹿特丹,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接受过教育。《孩子的礼仪教育》是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国际畅销书之一,书中概括了人类行为和礼貌举止,也提出了在教堂、宴会、会议厅和卧室等各种场合内行为举止的一些具体建议。该书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一个新兴市场的形成:意大利的各种礼仪指南手册纷纷出版,用以满足绅士购买阅读。其中最具影响的,也许就是卡斯特格里昂1528年所写的《廷臣之书》,这本书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乌尔比诺城(当时意大利东北部一个重要的小城)的宫廷礼仪。1561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并在随后三四十年中多次重印。卡斯特格里昂借用了文学艺术中的一个术语——"优雅"来描述礼貌行为。在他看来,有礼貌的人不能隐没自己的才能,"即对他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很好办,人们都为之惊叹。"这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同东方儒家学说所主张的那样,有礼貌的人应该总是温和、礼貌地称赞别人的美好行为。为了获得伟人们的嘉许,谦恭者"日常谈话温文尔雅、和蔼亲切"非常重要。人们希望完美的谦恭者能为其他人树立行为举止的典范。成功做到这一点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谦恭者必须掌握自我表现的艺术,尽可能展示出自己完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必须充分考虑自己周围其他谦恭者的情况,据此调整自己的表现。因此,隐藏在这些图书后面的一个意图,就是将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标准化,以推广到日渐庞大的绅士社会中去。绝大多数作者认为,尽管举止得体、行为优雅、衣着讲究非常重要,但是,语言仍然是塑造绅士个人形象的最重要因素。通过17世纪克兰顿勋爵的著作,我们可以在一些最具智慧的人身上看到这一点。比如,对于作家约翰·厄尔,克兰顿勋爵的最高评价是:"他的希腊语、拉丁语都讲得非常优雅。"对于剧作家本·琼森,克兰顿勋爵的评价是:"大大提升了英语在充满阳刚之气的辩论方面的表达能力。"对于稍晚于约翰·厄尔的亨利·利奇,克兰顿勋爵的评价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人,他备受人们欢迎,与人交谈温文尔雅。"对于政治家约翰·皮姆,克兰顿勋爵的评价是:"他讲话语调平缓低沉,词汇丰富,自然得体。"对于约翰·汉普登,克兰顿勋爵的评价则是:"他的讲话和暗示手段,可以让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结果。"可见,这些人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人优雅谦恭,能够根据当年由意大利作家建立的社会规范,娴熟地运用语言。16世纪30年代,弗朗西斯·基纳斯顿爵士打算建立一所绅士学院。弗朗西斯·基纳斯顿爵士是一位富有的诗人,非常讲究礼貌,他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以翻译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作而著名。有意思的是,除了强调诸如马术、剑术、舞蹈等技巧,弗朗西斯·基纳斯顿爵士认为,绅士教育的核心是树立谦恭礼貌的价值观,培养谈话的艺术。原因在于,礼貌和谈话是获得尊敬和声望,以进入王室和其他重要皇亲贵戚交际圈子,进而获得财富的必由之路。就在弗朗西斯·基纳斯顿爵士和克兰顿勋爵的著作发表几十年后,上述观念逐渐成为英国绅士精神的组成部分。由此也就很容易理解,大约与此同时的莎士比亚戏剧为什么如此强调语言,而那些宣扬礼貌的图书手册为什么大行其道,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了。绅士风度:绅士的精神气质绅士的精神气质上述价值观促成了绅士的精神气质,绅士的精神气质反过来又促成了大英帝国的强盛。如果用极其简要的语言概括,绅士的精神气质应该包括骑士般的勇气、服务公众的道德意识、建立于坚定沉着基础上的沉默性格,以及即便处于极端困难境地,也永远不变的谦恭礼貌。在下一章,我们将接着讨论上述价值观如何在英国绅士的言行举止中得到推广和体现。因为不了解英国绅士的外表,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英国绅士"的内涵。绅士的言行举止在英国,即便到了今天,语言仍然是判断一个人是属于哪个阶层的最重要标志。假若我们将英国绅士看做中产阶层或上层人士,那就有七个关键词清楚地表明他的绅士身份。所有英国人都有一种本能和直觉,可以根据对方使用的语言判断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其中这七个词汇就是最好的标尺。试图改善自己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人,或许拥有绅士般的衣着打扮、举手投足,却有可能在谈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当言辞,而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即便应该谅解一位中国客人或主人没有使用正确词汇,英国绅士敏锐的神经也不会轻易放过,而是会自动记下这些不当用语,并且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他对你的态度。绅士的言行举止是其所以成为绅士的重要标志。英国绅士在这方面更是有着严谨的规范与久远的传统。他们的话语永远用词得体而富于技巧,他们的着装永远熨贴而品质高贵,他们彬彬有礼而毫不谄媚,他们充满热情却从未轻佻,就如同作家W·L·乔治在《英国人的培养》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纯正的英国绅士每天早晨必须刮脸、洗浴,必须着装整齐,这样就不会有人看他们第二眼;必须相信教会、陆军、海军、法律,坚定不移地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加入一个上等人俱乐部,既不能酗酒,也不能滴酒不沾;不能撒谎,打牌时不能弄虚作假,当然也不能将法律文辞用在游戏中;应该竭尽全力保护女士们的声誉,即便她一无所有;应该尊敬所有女士,除非她为非作歹,不值得尊敬;必须克制个人感情,为自己被感情左右而羞愧,只是在私下偶尔有些例外,因为我是一位英国绅士。绅士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口才良好的口才口才对于绅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培养绅士使用一种独具特色、人们很快就能感觉到的英语,这一点,早在19世纪初期出版的一些绅士训练手册,比如1802年汉密尔顿·摩尔的《小绅士、淑女指南与英语老师助手》就已经强调过。在该书中,汉密尔顿·摩尔指出:"仅仅拥有绅士应该拥有的一两个条件,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绅士。要成为绅士,必须同时拥有很多品格,其中,优雅的谈吐与优雅的个人形象一样,都是最重要的方面。"当然,这绝非表面文章。直到今天,汉密尔顿·摩尔当年对阅读、写作的分析,对准备进行演讲的人们来说,仍然大有裨益。他的有关重音、音调的论述,可能也会让那些以为英语是一种简单、单调语言的初学者大吃一惊。比如:一个简短的问句"Willyouridetotownto-day?"由于重音位置不同,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理解,因而,可能就会有四种不同的答案。汉密尔顿·摩尔指出,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长期经验的积累才能理解停顿、重音和抑扬顿挫。而正是这些东西让人们的讲话更加出色,让人们在特定场合选择正确的讲话音调,比如根据讲话地点、听众人数等调整声音的大小。在汉密尔顿·摩尔看来,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让人们"成为受欢迎的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愉快地面对孤独,经受各种纷扰诱惑"。因此,他与数百年前的卡斯蒂格利纳和克兰顿勋爵一样,强调口才的重要性。而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早先一小部分贵族拥有的古老价值观,如今传播给了更加广泛、富有活力的中产阶层人士。事实上,汉密尔顿·摩尔在强调英语写作和会话的重要性时,显然是为新兴的中产阶层专业人士准备的,比如上、下议院的政治家、参与起诉答辩的律师、布道的神职人员、撰写商业信函的商人等。不过,在强调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他特别强调良好行为举止的重要,比如守时、谦逊、悲悯、审慎、保守秘密,他宣扬"拥有美德的人生,胜过拥有快乐的人生"。这些价值观组成了绅士概念的基础。今天,看看一位英国绅士在俱乐部、乡间旅馆的行动,你就能感觉到上述特点。在一家公司,你遇到了一位陌生人,你也许以为他是聋子,因为他的眼睛从未离开眼前的桌子和报纸;他从未流露出自己的什么好奇心,也从未流露出不合自己身份的情感;除了别人向他介绍你,他从来不会与你的目光对视;他处事低调,不轻易留下姓名;如果他送给你一张写有自己家庭住址的卡片,那就可以肯定,他把你当做了自己的朋友。他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即便他内心希望结识你或盘算着为你做些什么。设身处地,将这些言行与中国人在类似场合的表现比较,你就会明白传统绅士会怎么看中国新富了。绅士的言行举止:从一个人…从一个人的语言,判断他是否是绅士在英国,即便到了今天,语言仍然是判断一个人是属于哪个阶层的最重要标志。假若我们将英国绅士看做中产阶层或上层人士,那就有七个关键词清楚地表明他的绅士身份。外国人正确使用这些词汇非常困难,因为对于外来人来说,即便这些词汇带有阶层印记,似乎也无伤大雅,不为人注意。第一个词就是pardon(原谅、宽恕)。当你未能听清别人刚才所说的话,或者在街上、电梯中撞了别人,可以使用这个词汇。然而,遇到这种情况,中上阶层、上层人士(其中包括绅士阶层)却从来不会使用这个词汇。事实上,他们憎恶这个词汇,对于使用这个词汇的人也没有好感。中上层人士总是不断用疑问语气说sorry(对不起),或者仅仅使用sorry而没有疑问语气。在前一个场合,上层人士往往只是简单地说:"what?"最有趣的是,工薪阶层人士也总是使用"what"。这样,我们看到处于社会阶层两极的上层人士、底层人士都在使用同样一个词汇,而自命不凡的中产阶层却在使用另外一个词汇。因此,当我们对一位绅士(在中国,绅士往往包括外交官和一些公司老板)讲话时,运用"sorry"这样的词汇或许更好一些,尽管这个词汇有很多负面意义。其他六个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每一类包括三组词汇,其中第一组涉及住宅的房间。我们在家坐在什么东西上呢?不同阶层的家庭,对于同样一个可以坐人的东西通常有三种说法:settee(有靠背的长椅)、couch(睡椅)、sofa(沙发)。几乎可以肯定,使用前两种说法的肯定是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家庭,而中上层家庭通常使用的是"sofa"。如果它只是一整套椅子(我们可以称之为三件套)的一部分,颜色与同一个房间的窗帘也非常匹配,几乎可以肯定是"settee",这必定出自中下层家庭,当然谈不上什么高贵典雅。摆放这些家具的房间的名称,无论是lounge(休闲室)、livingroom(客厅),还是sittingroom(起居室)、drawingroom(休息室),同样也可以看出一个家庭属于哪个阶层。不过,休息室只是在很大的住宅中才可以看到(这个住宅应该有二三十个房间),如今很少有人拥有这么大的住宅,而且把它说成现代化住宅似乎有点荒唐可笑。简单说来,可以在lounges看到settee,在sittingroom看到vingroom的用法相对较为自由,但是真正的上层人士从来不用这个词汇。另两个最能说明一个家庭或个人社会地位的词汇,就是lavatory(厕所)和toilet(盥洗室)。Toilet可能会让一位绅士望而生畏,因此,拜访外国政要、商界名流或学术权威的时候,最好坚持使用lavatory。工薪阶层、中下层人士都用toilet。当然也有许多委婉的说法,比如很多女士就用powderroom(化妆间)、restroom(美语,休息室),而一些男士(注意,不是绅士)则使用heads或bog。因此,最好是一直使用lavatory。此外,很多中上层英国女士也喜欢用一个更委婉礼貌的词:loo。第二组词汇有关进餐,自然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论在英国还是在中国,很多社会活动是从餐桌上开始的。涵义最为丰富庞杂的一个词汇,就是dinner。对于工薪阶层(他们曾经是社会的主体人群,如今随着中产阶层的扩大,这个群体的人数日渐萎缩)来说,dinner指的是正午的一顿饭,但是对于中上阶层人士来说,dinner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正餐。让许多外国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工薪阶层以及很多英国北部地区(比如利兹、曼彻斯特)的人,不是将晚餐称作dinner,而是称作tea(茶点);而对于很多上层人士来说,tea只是他们在lunch(午餐)与dinner(晚餐)之间,一次比较时尚的加餐而已。绅士的言行举止:从一个人…因此,对于工薪阶层或中下层人士来说,每天的三顿饭分别是:breakfast(早餐)、dinner(午餐)和tea(晚餐,用餐时间大约在傍晚6点左右)。对于中上层人士来说,每天的三顿饭分别是breakfast(早餐)、lunch(午餐)和dinner(晚餐,用餐时间大约在晚上7点半到8点左右);而在午餐与晚餐之间,还有一次加餐称为tea(茶点,用餐时间大约在下午4点左右);还有supper(宵夜),这是一顿非正式的家庭用餐,常常在晚上去过剧院、听过音乐会后举行。另外一个显示社会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绅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就是napkin(餐巾)。他们从不使用下层社会的词汇serviette(餐巾)。用餐时,应该将napkin(餐巾)放在膝盖上,当然也可以将它塞进衬衫领子里。中产阶层人士家里往往反复使用同一块餐巾,他们将餐巾套在餐巾环上面,这个餐巾环往往是镀银的,可能还刻有使用者的名字。然而,对于上层社会人士来说,这就有些不同了。有一个故事,讲一位绅士不知道餐巾环是什么,就向一位朋友讨教。当朋友告诉他,人们将餐巾折起来,准备下顿饭时再用,他非常震惊,禁不住问道:"你是说,他们两顿饭使用同一块餐巾吗?"同样,在中国,我们不能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人们不用餐巾怎么吃饭?事实上,只要你提出要求,几乎所有餐厅都会提供餐巾(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较好的餐厅里,餐巾通常都摆放在桌上)。对于绅士来说,用其他方法擦嘴、擦手指或脸颊都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用嘴吮吸手指!与中国不同,英国重要的晚餐结束时通常都会上一道甜点,用餐者的身份地位也可以由此看出来。Sweet这个词本身就可以指这一道甜点,尽管在一些优雅高贵的晚餐上不能使用这个词。工薪阶层人士往往也使用dessert(指餐后甜点),甚至更不恰当的afters(也指餐后甜点),不过这些词汇都是绅士阶层人士不能接受的。使用后面这些词汇,会马上降低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正确的绅士式用词是pudding(布丁,一种以面粉、牛奶、鸡蛋等为主要原料的糊状甜食)。比如与朋友共进晚餐时,可以问一句"来些什么pudding呢?"使用pudding这个词永远不会出错。一个复杂的现象是,真正的英国上层人士或贵族男女所说的dessert,指的是用过布丁之后,准备用刀叉小心享用的新鲜水果拼盘。这些内容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不过,请大家相信我的话,所有英国人都有一种本能和直觉,可以根据对方使用的语言判断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其中这七个词汇就是最好的标尺。试图改善自己社会身份和地位的人,或许成功地拥有绅士般的衣着打扮、举手投足,却有可能在谈话中不经意间使用了一些不当言辞,而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即便应该谅解一位中国客人或主人没有使用正确词汇,英国绅士敏锐的神经也不会轻易放过,而是会自动记下这些不当用语,并且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他对你的态度。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上述这些内容绝非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谭,而是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绅士的言行举止:举止得体举止得体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