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玫瑰的名字

作者:安伯托·埃柯 字数:33988 更新:2023-10-09 19:42:39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前言  在世界文学的浩瀚银河中,侦探小说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星。  侦探小说最早的发源地是英国与美国,后来影响到法国、比利时、德国、加拿大、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的文坛,逐渐又发展到亚洲,在日本、中国、韩国都出现了“侦探小说热”。其发行量在世界文坛上也是高居其他小说之首。  在中国,侦探小说所拥有的读者群是仅次于武侠小说的,这无疑是因为这两种小说精彩的情节与巧妙的构思,以及悬念迭起和神秘色彩吸引着读者。在我看来,侦探小说不仅是罪犯与侦探的斗智,也是作者与广大读者的斗智。侦探小说的启智性,还表现在一些科学破案的陈述上,通过把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融入作品,人们在阅读时既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又自觉锻炼了读者的思维能力。这是只有侦探小说才具备的特点,也是武侠小说所无法比肩的,更是《棒槌学堂》系列精校E书制作的初始动力所在。  在此,特别感谢52EBOOK论坛提供的交流平台,更感谢听风轩、GWJYC及各位书友对这套丛书的制作所提供的无私的帮助!真诚的表示感谢!!而对于本丛书,虽然自称是精校E书,却仍然会存在许多缺点及疏漏,这完全是制作者知识水平所致,也望朋友们海涵!! 作品及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伯托·埃柯  一九三二年生于意大利。目前任教于波洛尼亚大学,住在米兰。埃柯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等多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从圣多玛斯·阿奎纳到詹姆斯·乔伊思乃至于超人,知识极为渊博。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已发表过十余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读者的角色——记号语言学的探讨》一书。  《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说,自一九八0年出版后,迅速赢得各界一致的好评,荣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的文学奖,席卷欧美各地的畅销排行榜,迄今销售已超过一千六百万册,并被翻译成三十五种文字,在美、加、英、法、德均被誉为“最佳小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交口称赞。达到了文学的高质量和畅销的完美统一。尽管第一本小说《玫瑰的名字》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却迟至八年后才再度出版第二本小说——《傅科摆》,正如各方预料,又再度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成为最热门的阅读话题。  埃柯的第三本小说《昨日之岛》,自一九九四年出版后,亦已畅销逾三百万册。埃柯另著有《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智慧女神的火药》、《康德与鸭兽》等杂文集。  二00一年,埃柯又有新长篇小说问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世界大师经典”之一。书名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全书能深深扣住读者的心,所以自出版以来在欧美文坛引起空前的震撼,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小说巨作! 导读——寻回读小说的真正乐趣  张大春  导因于一宗中世纪修道院谋杀案,这位比福尔摩斯早出生数百年、却晚创造出来的侦探英雄,掀起了欧美文学排行榜的持续热潮。  《玫瑰的名字》没有《好莱坞妻妾》那样的美女、金钱和丑闻,而能置身于畅销书之列,是一个意外,却也实至而名归。  为了追求“被禁制的知识”而遭杀身之祸的僧侣,并不是第一个面对“真理/信仰”难以两全僵局的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负责调查发生在神秘修道院之诡异谋杀案的圣方济格修士威廉就曾经这么说:“也许深爱人类的人所负有之任务,就是让人们嘲笑真理,使真理可笑;因为惟一的真理在于使我们自己由追求真理的狂热中解脱。”  这种怀疑的老调并非安伯托·埃柯(Umberto Eco)设置在《玫瑰的名字》里惟一的“主题”。因为这位记号语言学大师的叙述策略使本书的意旨形成了一部远比书中隐藏“禁制知识”的迷宫图书馆更为复杂的网络,它们相互辩证、颠覆、缠祟。于是当威廉为我们“侦破”了一连串的谋杀案之后(“一连串”显然不免是由于威廉的介入),世故的读者也会因“元凶”的哲学信念而轻微感动或强烈震撼。然而,富于深邃智慧的论述课题,并不会让比较天真的读者感觉索然乏味或枯燥晦涩—即使读者对中世纪欧洲政教纷争、神学议论或文化仪式全无了解之诚意,他仍然可以从《玫瑰的名字》中获取许多“追随福尔摩斯推探线索”的侦伺奇趣。另一方面,沉浸于写实规范的批评家或读者在赞叹作者细腻、准确、翔实的描述和考证功夫时也必须留心:安伯托·埃柯愈是逞弄其写实性修辞,往往就是他对“真实”最加疑虑和嘲消的表现(如:对图书馆设计装满以及圣物陈列之描绘)。  于是,我们才可以根本怀疑作者在序言里对于“梅可的埃森修士手稿”的发现和传抄、移译过程完全出于虚构,从而认识到《玫瑰的名字》非但不是一部古老轶事的考订材料,它甚至也不是“一个故事”、“一本小说”,它只是利用读者对“推理情节”、“历史常识”、“英雄传奇”、“宗教启示”等文本的种种成见所架设出来的相互质疑的符号。我们运用这些成见来阅读,之后便摧毁了这些成见。  一个阅读本书的理想方式是:随便翻到任何一页,读下去,直到困倦为止。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前戏之后,如果它还不能引起你对侦探、历史、哲理或高度嘲讽艺术的任何兴趣的话,就请你去看电视节目《百战百胜》吧——那是一个最适合无脑力人士产生自我优越感的电视节目。  ——录自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版 作者序  1968年8月6日,我收到了一本书,作者是亚贝·华莱,书名是《梅勒克的阿德索修士手稿》,法文本由丁·马毕隆修士译成(1842年,巴黎泉源修道院印行出版)。这本书所附的史料极少,但声明忠实地复写了一份十四世纪的手稿,而这份手稿是十八世纪一位对圣本尼迪克特教团有相当研究的大学者在梅勒克修道院发现的。这个学术上的发现(我指的是我的发现以年代序来算已是第三个),使我备觉欣喜。当时我正在布拉格等待一个亲密的好友。六天后,苏军侵入那个可悲的都市,我冒着危险设法逃抵奥地利北部林兹的边境,由那里转往维也纳,和我所爱的人会晤,再一起乘船溯多瑙河而上。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着迷地阅读阿德索的故事,同时在极度的沉醉中,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翻译稿,用掉了好几本以鹅毛笔书写极为流利的吉伯特大笔记本。我还在翻译之时,我们行抵梅勒克附近,在河湾的山丘上,那座几世纪以来经过不少次修复的修道院依然巍巍耸立。读者们必然也猜到了,我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并没有找到有关阿德索手稿的任何记载。  在我们到达萨尔斯堡之前,有一晚我们停歇在蒙德西河河岸的一家小旅馆里,我的旅游情谊猝然中断,和我一起旅行的人愤然离去,把亚贝·华莱的那本著作也带走了……并非由于泄愤,而是因为我们的关系中止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纠扯不清。于是我只剩下几本我所写的笔记手稿,以及心中无比的空虚。  几个月后在巴黎,我决定要追根究底。除了自那本法文译本推得的几项资料外,我还有有关手稿出处的参考书目,格外的详细、精确。  在圣吉尼维图书馆,我很快便找到了一本《维特拉轶事》。  但令我惊讶的是,我所找到的那个版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记载有两点显著的差异:第一,出版商的名称不同;第二,年代也晚了两年。不用说,在这本书中,并不包含梅勒克的阿德索的手稿。  反之,正如所有感兴趣的人猜想得到的,这不过是一本短篇及中篇故事集,其中有数百页是华莱誊写的。我向著名的中世纪研究家——例如艾丁·吉森——请教,但显然我在圣吉尼维图书馆看到的那本《维特拉轶事》,是独一无二的一本。我又到帕西附近的泉源修道院去走了一趟,和阿尼·莱尼特修士谈过话后,确定了修道院并未印行一位亚贝·华莱的任何著作(甚至于根本没有出版过书籍)。法国学者对于参考书目向来不太重视,资料常常不确实,可是这件事例未免太不合理了。我开始怀疑我所看到的是一本伪造的撰述。我是拿不回那本书了(或者该说,我不敢去找把书拿走的人要回来),剩下的就只有那些手稿,但是对那些稿子我也存疑了。  有些神奇的时刻,当肉体极度疲惫,运动神经异常兴奋之时,会使人们产生属于过去的幻象。后来我从亚贝·华莱的小书中获悉,这些幻象也包括尚未写出的书。  若非后来这件事有了新的进展,至今我仍会对梅勒克的阿德索的故事究竟是谁所创作的感到怀疑;但1970年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里安特街上,离著名的“探戈天井”不远处一家小旧书店里,我在书架之间随意浏览时,无意间翻到了卡斯提尔版本米洛·汤斯华所写的一本作品:《观镜下棋》。那是乔治五世时期(1934)的意大利原文版,现在已经绝版了;在这本书中,我至为意外地读到了阿德索手稿引句,虽然出处既非华莱所写的,也不是引自《维特拉轶事》,而是一位耶丹瑟·柯奇神父的著作(但书名为何却不得而知)。后来有一位学者——姑隐其名——向我保证,据他记忆所及,这个伟大的耶稣会信徒从未提起梅勒克的阿德索其人。但汤斯华的书就摆在我的眼前,而他所引述的插曲和华莱手稿中的完全一样(对迷宫的描写尤其丝毫不差)。  我的结论是,阿德索所叙述的事件,就是他的回忆录:被许多神秘的阴影所遮蔽,以作者的身分为始,以修道院的所在地为终——对于这点,阿德索固执而谨慎地坚不透露。根据臆测,我们可以界定位于庞巴萨和康格士之间一个模糊的区域,很可能这个修道院是在皮得蒙、利朱立安和法国之间亚平宁山的中央山脊处。至于书中描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1327年11月;另一方面,作者撰文的日期却又不得而知。由于作者自述1327年时他还是一个见习僧,又说他写回忆录之时已濒风烛残年,我们可以大致推断那份手稿是在十四世纪最后十年二十年之间写就的。  我再三思索,觉得理应将我译出的那份意大利文手稿付梓。  原作是一位德国修士在十四世纪末期以拉丁文写成,十七世纪时以拉丁文印行出版,而我所根据的是一本来历不明的法文译本。  最重要的是,我该采用什么文体呢?我绝不能用当时的意大利文体:不仅因为阿德索是用拉丁文写的,而且根据整个内文看来,他的文化(或者是显然对他有深刻影响的修道院文化)可溯至更久远的时期;中世纪末期的拉丁传统是几世纪的学问与琢磨文体警句的总和。阿德索是个修道士,他的思想和笔法都没有受到当时文艺复兴方言革命的影响,仍然拘泥于他所述及的那间图书馆中的藏书,念的是初期基督教教父刻版的经典;由这种语文及深博的引句看来,他的故事和十二三世纪的作品并无二致(除了十四世纪的参考资料和事件,阿德索无比困惑地记录下道听途说的事)。  另一方面,华莱将阿德索的拉丁原文译成他自己的新哥德式法文时,必然有自由发挥之处,而且并不只限于文体。举例而言,书中人物有时谈到药草的性质,清楚地提及艾伯特·麦努的草药书;而这本书在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过无数次的修正。阿德索无疑熟读过这本书,但他从书中引用的几段文字,不管是帕拉塞尔士处方或是自艾伯特草药书都德时期版本显然的篡改,几乎是原封不动的依样画葫芦。不过,后来我发现在华莱抄写阿德索手稿之时,巴黎正流传着十八世纪版本的《大公》和《小爱柏德》,这两本书中谬误百出。不管怎么说,我又怎能确信阿德索所知道的典籍,或被他录下言谈的高僧,并不包含任何将会继续影响后来之学识的注解或附录呢?  最后,我是不是要保留亚贝·华莱或许是为了忠于当时环境,而认为不适宜译出的拉丁文句呢?并没有特别的理由非如此做不可。但我总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忠于原著……最后我把不必要的删除了,但仍然保留了不少。恐怕我是模仿了那些拙劣的小说家,在描述一个法国角色时,会使他喊道:“那当然啦!”和“女人,啊!女人!”  简而言之,我心中是不无疑虑的。我真不知道何以决定鼓起勇气,将阿德索的手稿呈示。不妨说这是一件爱的举动吧,或者可以说是去除我自己许多固执不移观念的方法。  我在翻译这本书时,并未考虑到时宜的问题。在我发现亚贝·华莱译本的那段时期,人人相信写作应文以载道,富有时代意义,以求改善这个世界。现在,十多年之后,舞文弄墨的人(恢复了最高傲的尊严)终于可以再尽情写出他想写的一切了。  因此,现在我觉得可以只为叙述的快感,把阿德索的故事说出来,同时发现这故事的背景时间无比的遥远(此刻理智的苏醒已将在它睡眠之时所产生的所有恶魂都驱逐了),和我们这时代毫不相干,对我们的希望或肯定的观念也毫无影响,更使我感到轻松畅快。  因为这只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令人忧烦的琐碎事务。 原著者的说明  阿德索的手稿分为七天,每天又根据做礼拜的时间分成几个阶段。第三人称的说明文字,可能是华莱加上去的,但由于它们有助于导引读者,再加上当时的方言文学也不乏这种写法,所以我认为不必将它们删除。  阿德索参照祈祷礼拜的时间,使我感到相当的困惑,因为礼拜时间常随地方和季节而有所变动;而且,十四世纪圣本尼迪克特教团教规中的指示,极有可能并未得到精确的奉行。  然而,我相信下面的附表对读者而言,是可信的引导。本表部分是由书中内文推论而出,另一部分则以比较原始教规及爱德华·施奈德在《圣本尼迪克特教团》一书中对修道院生活的描述为依据。  晨祷 凌晨两点三十分到三点之间。  晨间赞课 (传统上称之为“晨间礼拜”或晨祷)清早五点到六点,在黎明时分完结。  早课 大约七点三十分,破晓之前。  上午礼拜 大约九点。  第六时祷告 正午(在修道士无需到田里工作的修道院中,也是冬天时的午餐时刻)。  第九时祷告 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  黄昏晚祷 大约四点半,日落时分(教规指示在天黑之前吃晚餐)。  晚祷 大约六点(修道士们在七点之前上床就寝)。  这是根据意大利北部在十一月底时,早晨七点三十分左右日出,下午四点四十分左右日落的实际情况推算的。 序幕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神就是道。  在真相坦然揭露之前,  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在误解中的片段……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神就是道。  这件事始于上帝,每一个信仰虔诚的修道士每天以谦卑的赞颂,重复永远不变的责任。但是现在我们透过一层阴暗的玻璃看去,在真相坦然揭露之前,我们所看到的是在误解中的片断,(啊,多么暖昧不明!)因此我们必须忠实地说出它的标志,尽管对我们而言,那些标志是那么幽暗难解,并且仿佛和一种邪恶的意志纠缠混合。  我这罪人的一生已届残年,白发苍苍的我,和这世界一起步上老境,等着沉溺到无底的静默深渊,沐浴在天使的光芒中。现在我拖着多病的孱弱身躯,坐在梅勒克修道院这个小房间内,准备在眼前的羊皮纸上写下我年轻时所目睹,而今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重现,既不可思议又十分可怖的事实。逐字逐句,原原本本的,仿佛意欲留给那些探究神的遗迹的人(如果假基督没有先出现),好让他们借以解析祷文。  蒙天主恩宠,我成了那件事情的见证人。为了敬神之故,我不能说出那家修道院的名字。当时是1327年年底,路易皇帝亲临意大利,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的尊严,遵循上帝的旨意,意欲将在阿维尼翁令使徒圣名蒙羞的篡位者、买卖僧职者和异教创始者驱逐(我所说的是罪恶的雅克,不敬神的人称他约翰二十二世)。  也许,为了使我所卷入的那些事件更易于了解,我该追述在那段时期所发生的史实,就我当时的领悟、经历,及我现在记忆所及,加上我后来所听说的其他故事——只希望我老迈的记忆还能将那么多复杂的事件连缀起来。  在本世纪初,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把教宗所在地移到阿维尼翁,使得罗马受到当地野心君主的荼毒,渐渐地这个基督教圣城变成了一个马戏团,或者该说是妓院,被各领主所瓜分;虽名为共和,实则不然,被武装军队袭击,饱受掠夺。神职人员——包括教区僧——指挥恶徒和盗窃集团,手握刀剑,犯罪并组织邪恶的交易。如何才能阻止卡普·孟狄再度名正言顺地戴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恢复原属于凯撒所有之世俗领域的尊严呢? ※棒槌学堂&精校E书※  于是1314年时,法兰克福五位日耳曼王公选出巴伐利亚的路易王为最高统治者。但同一天,在主流对岸,莱茵河西部地区的帕拉汀伯爵和科隆的总主教,却也选出奥地利的佛莱德里克拥有同样的最高阶级。两个皇帝想争一个王座,两团中只能有一个教宗。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极大的骚动、混乱……  两年后,在阿维尼翁,新教皇产生了,卡奥尔的雅克,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名号为约翰二十二世,天幸没有别的教宗像他那么恶名昭彰了。他是个法国人,效忠法王(这些人只眷顾那块腐朽之地上的臣民,无法将整个世界视为他们精神的寄托),曾支持菲力普四世对抗被国王不公地指控是最可耻罪行的圣堂武士团,以便和变节圣职者狼狈为奸,将武士团的财物据为已有。  1322年,巴伐利亚的路易击败了他的对手佛莱德里克。约翰宁可见两雄相争,也不愿一王独尊,在恐惧之下将路易逐出教会。同一年,圣方济格修会在贝鲁吉尔集会,修道会会长切泽纳的迈克尔,接受主教团(以后我偶尔会提及)的请求,宣告就信仰和教义而言,耶稣是贫穷的,如果它的使徒拥有某物,那只是“实际的需要”。这是一次可敬的革命,意欲保护修会的道德和纯净,却使教皇大为不悦,他或许辨识出在这宣告中有一条原则,会危及他身为教会之首的权益,否定帝国有选出教皇的权利,更进一步地主张教皇可以授权给皇帝。基于这种种理由,1323年时,约翰以Cum inter nonnullos教令谴责圣方济格修会的主张。  我想,就是在这个时候,路易看出了成为教皇之敌的圣方济格修会是他极具潜力的同盟。他们声言基督的贫穷,可以说也加强了帝权神学的思想。主张帝权神学的学者有马亚留斯、詹丹的约翰等等。最后,在我所将叙述的事件发生之前几个月,路易和战败的佛莱德里克缔结了协议,入主意大利,在米兰登基。  就在这个情况下,我奉父命离开平静的修道院——当时我是梅勒克修道院圣本尼迪克特教团一个年轻的见习僧——我父亲是路易册封的男爵,厕身行伍。他认为我应该跟着他,以了解意大利的美好事物,并且在皇帝于罗马登上王位之时,将我引荐。但紧接着比萨之围却使他全心贯注于军务。我一个人便在托斯卡纳的各城市间游历,一方面因无事可做,另一方面也想学习各种事物。但是我的父母亲觉得,这种漫无纪律的自由,对一个献身冥思生活的少年而言并不适合。于是他们接受了马亚留斯的建议,将我交付给一个学养俱佳的圣方济格修士,巴斯克维尔的威廉兄弟,他即将承担一项将会引领他到著名城市和古修道院去的任务。就这样我成了威廉的书记和门徒,我从未感到委屈或懊悔,因为跟随着他,我才得以目睹值得传述给后人的事件;这也正是我现在所做的。  当时我并不知道威廉修士所要找寻的是什么,坦白地说,至今我仍不知道,我想他自己也不甚清楚,只是为寻求真理的欲望所驱使,以及——我看得出他总是怀有的——疑心,认为他所看到的表面事物都不是真相。也许在那些年间,世俗的责任使他不得不暂时搁下他所爱的研究。在我们的旅程中,我一直不明了威廉所负的任务,他也从未对我提及过。惟有后来从他和我们沿路拜访的修道院院长的谈话中,我对这次任务的性质才逐渐有了一点概念。但一直到我们抵达目的地后,我才完全了解。我们的目的地是在北方,但我们的旅途却不是遵循直线而行,而是会在许多处修道院停歇。因此我们的最终目标虽在东边,我们却转向西行,几乎是沿着自比萨通往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山径前进。我们在一个地方停歇时,那里发生了现在我不愿再详加追述的可怖事件。只能说那地方的领主都忠于帝国,而各修道院院长却一致反对腐败、异端的教皇。我们的行径延续了两周,目睹过不少人事的变迁。在这段时间内,我也得以有机会了解我的新导师(至今我仍相信我对他的了解永远不够)。  在接下去的章节中,我不会着力描写人物——除了脸部的表情或某个姿势,显然代表无声的语言之外——因为,正如罗马哲学家波厄休斯所言,外表一向倏忽飞逝,犹如野外的花到了秋季就要凋萎变形。而且当阿博院长及环绕在他左右的人都已归于尘土,他们的躯体都已腐朽为尘土的灰色,今天我再来说他目光严厉,脸颊苍白,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他们的灵魂却闪耀着永不会熄灭的光芒)但至少我得描述一下威廉,因为单单他一个人的容貌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年轻人被一个年纪较长、智慧较高的人所吸引,并不只是由于他的珠玑话语或敏锐心智而已,也包括他表面的形体,如一个父亲般亲密,还有他的姿势,他的皱眉和微笑,都是我所审视、观察的——没有一丝肉欲污染了这种肉体之爱的形式(也许是惟一真正纯洁的)。  过去,男人们既英俊又伟大(现在他们成了孩童和侏儒),但这只是证明一个日益老化之世界的灾难,种种事实中的一项。  年轻人不再想要研究任何事物,整个世界本末倒置,盲人引导其他同样盲目的人,蹈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棒槌学堂&精校E书※  鸟儿还不会飞便想离巢,愚人当权,豺狼当道。玛莉不再爱沉思的生活,玛莎不再爱活跃的日子,利亚不能生育,拉谢尔耽于性欲,卡托流连烟花柳巷,留克利西阿斯变成一个女人。一切都倒行逆施。感谢上帝,在那段时间我从我的导师那里获得了学习的欲望和正直感,即使道路弯曲不平时也得以保持平稳。  威廉修士的外型在当时足以让最不专注的路人也为之侧目。  他的个子比一般人要高,加上他很瘦,使他显得更高。他的目光锐利,仿佛可以洞悉别人的内心。他的鼻梁细直微钩,使得他往往有种警觉的神情,惟有我将要说到的某些时刻免不了迟缓消沉。他的下颌表现了坚定的意志,虽然点缀了雀斑的长脸——爱尔兰至诺森布里亚之间的人往往有这样的脸——偶尔会显现出犹豫和迷惑。不久我就明白了这看似缺乏自信的表情原来只是出于好奇,但最初我对这种执着的热情却一无所知。反之,我相信理性的精神不该纵容这样的激情,只应着重从开始所知的实情。  当时我还年少,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由他耳后翘出的几缕黄发,以及那两道金色浓眉。他大概已经过五十个春天,因此已经年老,但他不知疲倦的身体,却有连我都不如的灵巧敏捷。在他从事活动之时,他的精力旺盛,不知疲惫。但有时候他就像只喇蛄一样没力气,迟钝地游向后,我看着他在我房间的床板上一躺就是几个小时,懒洋洋地没几句话,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在这种时刻,他的眼睛会露出一种空洞、茫然的神情,我总会怀疑他是不是变成了一棵植物,只不过某些明显的生命迹象又否决了我的想法。然而我不否认在旅途中,他有时会在一片草地旁或是森林的边缘停下来,采集一些药草(我相信都是同一种),然后专心地咀嚼。他将药草放在身旁,在最紧张的时候便嚼它几口(在修道院里嚼过不少次)。有一次我问他那是什么时,他笑着说,一个好基督徒有时候也可以从异教徒那里学到东西。我请求他让我也尝一尝,他却回答说,那种药草对一个老圣方济格修士有好处,对一个年轻的圣本尼迪克特见习僧却没有裨益。 ※棒槌学堂&精校E书※  我们相处的那段时间,生活一直很不正常。就是在修道院里,我们依然是夜晚精神勃勃,白天却昏倦懒散,我们也没有参与修道院的日常作息:不过在旅程中,晚祷之后他往往就上床就寝了。他的习惯更是俭朴。在修道院里,有时他会在菜园子里走来走去,细心观看植物,仿佛那些是绿玉髓或翡翠;我也看过他在地下室里闲逛,望着装有绿玉髓或翡翠的宝箱,就好像那只是一丛山护果。他也会在图书馆里待上一整天,翻阅手稿,似乎无意找寻什么东西,不过是为了消遣取乐(而那当儿,环绕在我们周围的那些被谋杀而死的僧侣尸体与日俱增)。有一天,我发现他漫无目的地在花园里踱步,好像他无需对上帝说明他的工作。  我觉得他的态度教导了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排遣时间。我也把我的想法对他说了。他回答说宇宙之美并不只缘于变化中的和谐,也在于和谐之中的变化。当时我以为这是个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答案,后来我才知道有许多君主在处理事务时,常常为所欲为,并不在乎理性。  我们在修道院的那段时间,他的双手不时沾着书籍的尘埃,蒙着装饰画的金粉,或者是他在疗养所中所摸到黄色的东西。他似乎必须借他的双手来思考,我认为这是比一个工匠更有价值的特质。但即使当他的手触摸最脆弱的东西,例如缀饰着金粉的古抄本,或者因年代已久,如未发酵面包一样破旧易碎的书页时,也仍会表现出同样的特质。我觉得他似乎拥有一种格外微妙的触摸,一如他处理他的机械一样。事实上,我将会说明这个奇怪的人怎么带了一满袋以前我从未见过的工具,他将那工具称为奇妙的机械。他说,机械是艺术的成果,艺术是自然的倾向,它们所再生的并不是形状,而是本身的运转操作。他据此对我解释时钟、天体对测仪和磁铁的奇妙结构。但最初我很怕那是巫术,在某些个天清气爽的夜晚,当他(手中拿着一个奇怪的三角规)伫立观测群星时,我便假装已经睡着了。在意大利和我的家乡中,我所认识的圣方济格修士都是些单纯的人,甚至多半都不识字,所以我对他的博学感到惊异。但他笑着对我说,在他们那个岛上的圣方济格修士,却完全是另一种典型:“被我尊为导师的罗杰·培根,说神灵的设计有一天将会包含机械科学;科学只是自然而又健康的奇迹。有一天,由于自然力的开发,可能会创造出一种航海工具,使船只可以由单人操作航行,并且比用船帆或桨所推动的快速得多;以后还会有靠自力推进的车子‘和飞行的器具,人只要坐在里面,转动一种设计,便可以拍打人造羽翼,飞上天去。’还有可以举起大重量的小仪器,和可以在海底旅行的交通工具。”  当我问他这些机械都在什么地方时,他告诉我说在古代时便已有人造出了,有些甚至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造出的:“只有飞行的器具除外,我从未看过任何人造出来,但我知道有个有学问的人曾有过构想。一座桥可以无需柱子或其他梁索支持而跨过河面,各种前所未闻的机械也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你不必担心现在它们还不存在,因为这并不表示它们以后不会出现。我告诉你,上帝就是这么希望,它们已存在他的心中,虽然在奥卡姆的友人否定这样的想法;我这么说也并不表示我们可以决定神的性质,而是因为我们不可能限制它。”这并不是我所听他说过的惟一的矛盾论调;但即使直到今天我已年老,见识也比当年长了不少,我还是不完全明了他怎么能够深信他在奥卡姆的朋友,同时却又习以为常地引用培根的话。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智者必须相信本身自相矛盾的事物。  我这样描述威廉修士也许有点不成章法,仿佛只是从头收集当时我对他种种支离破碎的印象。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所作所为又是如何,亲爱的读者,或许你将会从我们在修道院中的那段日子里他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推断得更清楚。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一个完成的设计,而是一个充满奇异、可怖事件的故事。  于是,在我逐日了解我的导师,度过漫长的旅程之后,我们抵达了修道院所在的那座山脚下。我的故事也该由此开始了,但愿我的手保持稳定,好让我说出事情的始末。 第一天  在巨匠们动工兴建的那天,  在蛊惑的僧侣将这栋建筑  奉献给神灵之前,  恶兆便已被铭刻在石头上了…… 第一章  早课  到达修道院的山脚下,威廉显示了过人的洞察力  那是十一月底一个美丽的早晨。前一晚下了一场小雪,地面上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雪毯,不超过三指厚。晨间赞课之后,我们在山谷中的小村子里听到了弥撒曲。旭日初升时,我们便出发上山。  沿着蜿蜒陡峭的山径费力前行之时,我便看到了修道院。围绕在修道院四周的墙垣,和其他基督教寺院相似,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后来我获知是大教堂的那幢建筑,倒使我为它的壮观感到惊异。这是一幢八角形的建筑物,但由远处看来像是个四方形(完美的外型,表明了上帝之城的固若金汤),朝南的房舍坐落在修道院的高地上,朝北的一侧却突出于险峻的山壁,巍然耸立。由下方某几个地点向上望去,由于颜色和质料与岩石相同,看起来仿佛峭壁向上延伸,直耸云霄,形成堡垒和塔楼(建造这幢教堂的人,必然是深切了解大地和天空的巨匠)。三排窗户表明了三位一体的和谐,在地面上正正方方的外型,耸人天际时却成为圣灵的三角形。距离缩短后,我们看清了这幢四边形建筑的四个角上,都有一栋七边形的塔楼,由外侧看去,可看到五面——也就是大八角形建筑有四边各据一个较小的七角形,而其外观却像是五角形。因此任何人都可看出这许多调和的数目字,每一个数字都有微妙而神圣的意义。  八,每个四角形臻于完美的数字;  四,福音书的数字;  五,代表世界的五大区域;  七,圣灵的才能之数。  大教堂的巍然和外型,和我后来在意大利半岛南端所看到乌西诺城堡及蒙德城堡十分相似,但由于它地处偏僻,使它更具威严,也使得向它走近的旅客不由得凛然敬畏。幸好那个冬季的早晨天气清朗,那幢教堂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像它矗立于暴风雨中的可怖。  不管怎么样,我不会说它带给人愉快的感觉。我觉得畏惧,还有一种微妙的不安。上帝知道这并非是我不成熟的心智作祟,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是正确的:“在巨匠们动工兴建的那一天,在蛊惑的僧侣将这幢建筑奉献给神灵之前,恶兆便已被铭刻在石头上了。”  我们的小骡子卖力地转过最后一个弯道,山径便一分为二,多了两条小路出来。我的导师驻足观望:注视小路、山道,和道路上方一排形成天然屋顶似的,覆盖着白雪的苍松。 ※棒槌学堂&精校E书※  “一所富有的修道院。”威廉说,“院长喜欢在公共场合炫耀。”  我已习惯于听他说出不寻常的言论,因此未加询问。这也是因为我们又向上走了一小段路后,便听到了议论纷纷的说话声。  绕过一个大弯,我们就看见了一群骚动的僧侣和仆人。其中有个人看到我们,极为热诚地向我们走来。  “欢迎,大人,”他说,“请别讶异我怎么知道您是谁,因为我们已接到了您将莅临的消息。我是瓦拉金的雷米吉奥,修道院的管理员。我想您就是巴斯克维尔的威廉修士吧?我们必须通知院长。你——”——他对一个仆人下令——“快上去告诉他们,说我们的访客就要进去了。”  “谢谢你,管理员兄弟。”我的导师礼貌地回答,“更感激你为了迎接我们,中断了搜寻。不过别担心。那匹马是朝这边走去的,取道右边的小路。它走不远的,因为它一走到堆肥那里就非得停下来不可;它很聪明,不会冒险冲下险峻的斜坡……”  管理员问:“您什么时候看到它的?”  “我们根本没看到它呀,是不是呢,阿德索?”威廉转头望向我,露出愉快的神情,“但如果你们找的是布鲁纳勒斯,那匹马只可能在我所说的那个地方。”  管理员迟疑了,他看看威廉,又看看小径,最后问道:“布鲁纳勒斯?你怎么知道呢?”  “唉唉!”威廉说,“你们显然是在找布鲁纳勒斯,院长最喜爱的马,十五手高,是马厩里跑得最快的一匹牲畜,毛色暗黑,尾巴很长,小圆蹄,但步伐稳定;头很小,一耳朵敏锐,眼睛很大。它往右边去了,我说过,不过你们应该快些追去呀。”  管理员又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便带引那批人往右边的小路去了。我们的骡子也继续再往上爬。我不免感到好奇,正想发问,但他却示意我等一下;事实上,几分钟后我们便听到了欢呼声,再转过一个弯,那群僧侣和仆人又出现了,牵着那匹马的缰绳。  他们从我们旁边经过,全都有点惊异地望着我们,随即领先往修道院走去。我相信威廉也故意放慢了上山的步伐,好让他们有时间把这件事说出来。我的导师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我知道事关夸耀他的洞察力时,他也免不了虚荣心作祟;此外他还具有外交家微妙的天赋。所以我明白,他是想让他博学的名声,在他到达之前先传抵他的目的地。  “现在告诉我吧,”最后我忍不住了,“您是怎么晓得的呢?”  “我的好阿德索,”威廉说,“这一路上,我一直教导你怎样去辨认迹象;因为这世界就像是一本摊开的大书,任我们浏览。因苏里斯的阿拉纳斯说过:  ‘万物被灵巧地创造,  如画般自由挥洒,  在镜中照出了永恒。’  “他所指的是上帝透过他所创造的万物,以无穷尽的表象对我们说着永生。但宇宙比阿拉纳斯所想的还要健谈,它所说的也不是只有最终的事物(这是它以较难解的形式说出的),同时也说着离我们较近的一切,而且清楚明晰。要我重复你应该知道的事,我都要感到困窘了。在交叉路口时,干净的雪地上印有明显的马蹄印,往我们左边的小路而去。那些清晰的痕迹说明了马蹄小而圆,步伐相当规则——我由此推测出那匹马的天性,以及它并没有发狂乱跑的事实。在松树形成天然屋顶的地方,有些在五尺高度的枝桠有新折断的痕迹。马儿右转的路口,有一丛越橘,上面挂有一缕黑色的长马毛,必然是马儿甩动尾巴时留下来跳……最后,你该不会说你不知道那条小路尽头有堆粪肥吧?因为我们经过下面的转弯处时曾看见南方塔楼陡峭的悬崖下,有一堆粪便污染了雪地;而由叉路的位置看来,那条小路只可能通往那个方向。”  “不错,”我说,“可是你怎么知道它的头很小,耳朵敏锐,眼睛很大……?”  “我并不确知它有那些特征,但显然那些僧侣们坚信如此!正如塞维利亚的伊西多所说的,一匹骏马要有‘较小的头,短而尖的耳朵,大眼睛,喷张的鼻翼,挺直的颈项,丰润的鬃毛和尾巴,圆而坚硬的蹄子。’假如我推论的那匹马不是马厩里最好的马,他们只会派马童出去找它,而不会由管理员亲自负起搜寻的任务。一个僧侣眼中的良马,必定就如伊西多所描述的一样,尤其——”他狡猾地笑了笑——“这个僧侣是念过一点书的圣本尼迪克特修士。”  “好吧。”我说,“但你又怎知道它叫布鲁纳勒斯呢?”  “愿圣灵敏锐你的心智,孩子!”我的导师大声说道,“它怎可能是别的名字呢?告诉你,即使是就要成为巴黎教区长的布立丹想要一匹马时,也会叫它布鲁纳勒斯的。” ※棒槌学堂&精校E书※  威廉就是这样:他不仅知道该如何阅读大自然伟大的诗章,也了解修士们怎样研读《圣经》,以及他们对整本《圣经》的想法。我们将会看到,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就会证明这是一项极有用的天赋。当时他的解释使我为自己的鲁钝感到羞惭,但今天我为自己曾参与其事感到与有荣焉,更为自己的洞察力庆幸。“真理”就和“善”一样,是本身的传播者。赞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允许我揭示这件奇事。  但我得再说回正题了,因为我这个老僧在题外注解耽搁得太久了。  话说我们到达修道院大门时,院长就在门口,在他两旁各站了一个端着金水盆的见习僧。我们下马后,他先让威廉洗了手,然后便拥抱他,亲吻他,给他一个神圣的欢迎式。  “谢谢你,阿博。”威廉说,“非常高兴在贵院落脚。这里的壮丽,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以天主之名,以及你所赐予我的荣耀,到此朝圣。但我也奉这片土地的君主之名——在我现在将要给你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以他之名,我要感谢你的热忱欢迎。”  院长接过了印有皇家玉玺的信,回答说他的兄弟们已写信跟他说过威廉即将行抵此处(我骄傲地告诉自己,要让一个圣本尼迪克特教团的修道院院长感到意外,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然后他叫管理员带我们到寄宿的房间去,又叫马夫把我们的骡子牵走。院长说等我们稍事歇息后,他再来探访我们。我们随着管理员走进修道院各幢建筑耸立在四周的中庭。  我必须再一次更详尽地说明修道院的地面区划。进了大门(这是外墙惟一的出入口),有一条两侧绿荫成趣的大道通往修道院礼拜堂。路的左边有一大片菜园,后来我获知,走过这片植物园,就是两幢包括澡堂、疗养所和植物标本室的建筑,沿着修道院弯曲的围墙而建。后侧,在礼拜堂左边,就是巍然的大教堂,和礼拜堂之间隔了一片墓园。礼拜堂朝北的门正对大教堂南边的塔楼,但最先映入访客眼帘的是西边塔楼;再向左望去,大教堂的墙垣陡然落下深渊,北边塔楼似乎有点倾斜般的突出。礼拜堂的右侧还有几幢建筑,都处于背风处:宿舍、院长住所,还有朝圣者招待所,也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走过一片美丽的花园,我们便到达招待所。还有农人区、马厩、工厂、榨油厂、谷仓窖以及见习僧的住处。这里规整平坦的地势,使得古时建造这处圣地的人,得以遵循完美的方位。由当时太阳的位置,我注意到礼拜堂的大门正对西方,因此唱诗班席位和祭坛是朝东的;早晨冉冉上升的旭日,可以直接唤醒宿舍里的僧侣和马厩里的牲畜。  我从未见过比这里更美、方位更适中的修道院,即使后来我曾到过的圣格尔、克鲁尼和丰特内,以及其他较大的修道院,它们的建筑也还比不上这里均衡的比例。这所修道院最大的特色,在于那间格外壮观、占地极广的大教堂。我对建筑虽没有什么深入的认识,却一眼就看出它比环绕在四周的那些房舍都要古老。或许最初建造时,它还有别的用途吧,后来的屋宇才又配合着它而设计,但这样一来这幢大教堂和礼拜堂的位置才会如此谐调。因为在所有的艺术中,建筑最勇于表达出宇宙和谐的秩序,使比例臻于完美。赞美我们的造物主,注定万物的命运,不管是它们的数量、重量或容量。 第二章  上午礼拜  威廉和院长有启发性的对话  管理员矮壮结实,外表虽显得粗俗但神情愉悦,满头白发但身子仍健朗,个子矮小但动作敏捷。他带引我们走到朝圣者招待所的房间去——或者我该说,他带引我们走到分配给威廉的房间。又向我允诺明天以前他会再为我腾出一间房来,因为我虽然还是个见习僧,却也是他们的客人,理应受到礼遇的。至于当晚,委屈我在那间房里宽阔的长壁龛里睡一夜,他已在上面铺了一层干净的稻草。  然后修道士们为我们送来了酒、乳酪、橄榄、面包和美味的葡萄干,便离开房间,让我们歇息。我们津津有味地吃了东西,又喝了点酒。我的导师并没有圣本尼迪克特修士的习惯,不喜欢默不作声地进食。关于这一点,他总是说些智慧之语,就仿佛有个僧侣在为我们解说圣徒的生活。  那天我免不了又向他问及那匹马的事。  “话说回来,”我说,“当你看见雪地上的脚印和树枝的证据时,你还不晓得有布鲁纳勒斯这匹马。那些痕迹可能是任何一匹马留下的,至少是和它同品种的马匹。所以,我们是不是得说,大自然的书本对我们所说的就只有精髓,就如许多杰出的神学者所教导的一样?”  “并不尽然,亲爱的阿德索。”我的导师回答道,“不错,那些痕迹对我表明了‘马’的存在,以及我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它。但在那个时刻那个地方的足迹,又使我得知至少有一匹马曾经过那里。因此我便介于‘马’的概念及‘一匹马’的认知之间了。而且,那些痕迹所给予我的,是独一无二的。我可以说当时我便处于痕迹的独特性和我的无知之间;我的无知所采取并相信的,就是一种普遍概念的形式。假如你隔着一段距离看一样东西,看不清它究竟是什么时,你会将它大致归为某一类。等你走近些,你便推断那是一匹牲畜,虽然你不知道那是一匹马还是一匹骡子。接着你又更靠近时,就能够肯定那是一匹马了,尽管你还不晓得它是布鲁纳勒斯或尼格尔。直到你到了一个适当的距离,才看出它是布鲁纳勒斯(或者,是那匹马而不是别的马匹,不管你断定它叫什么名字)。这时你对这个个体便完全明了了。  “所以一个钟头前我有了‘马’的概念,并不是因为我广博的思维,而是由于我的一点推论。直到我看见僧侣们牵引的那一匹马时,我智力的追求才得以满足。那时我才真地知道我的推理和事实极为接近,因此我用来想象一匹还未见过的马的念头,只不过是迹象,正如雪地上的蹄印是‘马’的迹象;当我们缺乏事实根据时,我们才会利用迹象,以及迹象中的迹象。”  我曾多次听他以十分怀疑的语气,谈及普遍的概念以及个别的物体;后来,我想他的这种倾向是缘于他同时是个英国人,又是一个圣方济格修士。但那天他没力气再去面对神学的争论了,所以我爬上壁龛,卷上一条毯子,沉沉睡去。  任何人走进房间里,都可能将我误认成一个包裹。快到上午礼拜时,院长来探访威廉,必然就有这样的误解;因此我才能在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倾听了他们第一次的谈话。  阿博院长来了。他先为他的突然来到道歉,重复欢迎之意,又说他必须私下和威廉谈论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他首先对他的客人帮忙找他走失的马匹致谢,并且问威廉对一匹他从未见过的牲畜怎么会那么了解。威廉轻描淡写地对他解释了他的推论。院长听了不免对他的精明赞美一番,他说威廉足智多谋的声誉果然是名不虚传。他说伐尔法修道院的院长写给他的信中,不只谈到威廉奉皇上之命的任务(嗣后几天他们将进一步讨论),也说到在英国及意大利,我的导师曾出任过几场审判的裁判官,他的洞察力及谦逊受到了一致的赞赏。 ※棒槌学堂&精校E书※  “我很高兴获悉在多起案件中你裁定被告是无辜的。”院长继续说道,“我相信,恶魔常现身世间,尤其是在这些可悲的日子里——”他不由自主地环顾四周,仿佛敌人就潜伏在这间房里,“但我也相信他是透过人的劣根性行动的。我知道他可以驱使受害者去做坏事,使得好人受到责怪,当好人蒙冤受罪时,恶魔便得逞了。通常裁判官为了表明他们的热心,总是不惜任何代价要被告招供,以为能找到替罪羔羊,好将审判结束,才是一个好裁判官……”  “一个裁判官也可能被恶魔驱使。”威廉说。  “确实有可能,”院长慎重地同意道,“因为谁也揣测不出上帝的设计,我对这些可敬的人更不敢有一丝怀疑。事实上,今天我正需要你的裁判。在这所修道院里出了一点事情,需要一个像你这么精明审慎的心智费神推敲,精明地去察觉,审慎地(必要的话)加以掩饰。假如有个牧羊人犯了错,就必须让他和其他的牧羊人隔离。但假如羊群已开始不信任牧羊人,那就很可悲了。”  威廉说:“我明白你的论点。”  基于我平日的观察,我已知道他如此迅速又礼貌地表明观点时,通常是隐瞒了他的不以为然或是迷惑不解。  “为了这个缘故,”院长又往下说,“我认为任何涉及牧羊人犯错的案件只能托付给像你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判明善恶,也知道怎么做是合宜的,怎么做又不得当。我想,要你宣判罪刑,必然只有当……”  “……被告有下毒、戕害无辜,或其他我不敢说出口的犯罪行为……”  “……只有当恶魔的存在如此明显,”院长没有留意威廉的插嘴,继续往下说,“使得厚道的处置比罪行更加可耻之时,你才会判刑。”  “只有当一个人犯了极为严重的罪,”威廉解释道,“使我觉得确实必须对他处以世俗的刑罚时,我才会认为他是有罪的。”  院长一时有点迷惘:“为什么你坚持说犯罪行为,而不提及它们的恶魔因素呢?”  “因为要将前因后果说个明白是很困难的,我相信只有上帝可以裁判。一棵烧焦的树和引起它燃烧的闪电之间的关系,已很难建立。所以有时意欲探索因与果之间无尽的锁链,在我看来就有如想要建立一座可以碰到天空的高塔一样愚蠢。  “我们假定一个人被毒死了。这是个既成事实,面对着许多难以否认的迹象,我可能想象得到下毒的人。在这么简单的动机链条下,我的心智可以极有自信地活动。但我怎么能将这个链条弄得复杂,想象造成这项罪行的原因还有一个,不是出于人为的,而是恶魔?我并不是说那是不可能的:以你的马儿布鲁纳勒斯为例,在那些明显的迹象中恶魔也指示了他的路。但我为什么非得找寻这些证明不可呢?知道那个人的罪行为何,将他交给世俗的裁判,不也就够了吗?无论如何他的处罚将会是死亡,上帝原谅他。”  “可是我听说三年前在基尔肯尼一场审判中,某些人被控犯了可耻的罪行,罪人被指出之后,你并没有否认恶魔的干预。”  “但我也没有公开确认啊。不错,我是没有否认。我要对谁说明对恶魔阴谋的评断,尤其是——”他似乎颇为坚持地说道,“在那些促成宗教裁判的人们——主教、治安推事及社会大众,甚至是被告本身——都真心想要感觉恶魔存在的案件中?就那件案子说来,也许证明恶魔存在真正而且惟一的证据,就是当时每个人都急欲知道恶魔在作祟的渴望吧……”  “你的意思是说,”院长以忧虑的语气说,“在许多审判中,恶魔不只是在犯罪的内心活动中,说不定也活跃在裁判中吗?”  “我能够说这种话吗?”威廉问,我注意到他这个模棱的问题使得院长无法肯定他是否能够回答,因此他的静默使威廉得以乘势转变话题,“不过这些毕竟是遥远的事了。我已放弃了那高贵的活动,以前我之所以承担重任,只是因为天主希望……”  “毫无疑问。”院长同意道。 ※棒槌学堂&精校E书※  “……现在,”威廉又说,“我还有别的疑问。我希望听听你困扰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对我说明的话。”  我觉得院长早就巴不得结束讨论,回头谈他的难题了。他谨慎地选择用字,开始说着几天前所发生的一件不寻常的事,以及它怎么使僧侣们感到困扰不安。他说,他之所以对威廉谈及这件事,是因为威廉对人的心灵及恶魔的诡计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希望他的客人肯奉献出一点宝贵的时间,为这谜一样的事件带来一线曙光。事情是这样的:奥特朗托的阿德尔莫修士,虽然年纪还很轻,却已以善于为书籍做装饰而享有盛名。他正着力于以最美丽的图案装饰图书馆手稿的工作时,一天早上一个牧羊人却在大教堂下方的悬崖底部发现了他的尸体。由于前一晚晚祷时,别的僧侣还看见过他,但晨祷之时他便没有再参与,他很可能是在夜晚最黑暗的时刻落下山崖的。那一晚有一场暴风雪,在猛烈的南风吹袭下,纷飞的雪片利如刀刃,就像是冰雹一样。尸体被掩埋在峭壁下的冰雪中,被沿路撞击的岩石撕扯得惨不忍睹。可怜的、脆弱的必死之躯啊,真是天可怜见。由于尸体向下坠落时弄得伤痕累累,要决定它跌落的地点并不容易,但显然是由面对深渊那座三层高的塔楼上其中的一扇窗口跌下去的。  威廉问:“你们把那个可怜人埋在哪里呢?”  “自然是在墓园里了。”院长回答,“也许你注意到了,就在礼拜堂北面,大教堂和菜园之间。”  “我明白了。”威廉说,“我想你的难题是这样的吧,假如那个不幸的年轻人是自杀的,第二天你就会发现有一扇窗子是敞开的,然而你却发现窗子都关得好好的,下面也没有水的迹象。”  我说过,院长往往是镇定自持,深藏不露的。但阿博院长闻言却大吃一惊,失去了像他那么威严的人所应具有的仪态:“谁告诉你的?”  “你告诉我的呀。”威廉说,“假如窗子是开的,你立刻就会以为他是自己由窗口跳下的。由外面看来,我知道那些窗子是不透明的大玻璃窗,而在那样大的一幢建筑上,玻璃窗通常不会开在常人的高度能及之处;因此就算有一扇窗子开着,那个不幸的人也不可能是倚向窗口失去平衡才跌落的。所以惟有自杀是可以臆测的解释。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允许他被埋在神圣的土地上。  “但既然你为他举行了基督徒的葬礼,窗子必定都是关着的。窗子既是关闭的——因为我从未听说过死人会爬出深渊,将他犯罪的证据揩去,即使是在巫术的审判中亦然——那么很显然地自杀的推测便不能成立,相反地,是被凡人的手或恶魔的力量所取代。  “你想不透的是,谁能够——先不说将他推入深壑吧——将他举高到窗台处;由于一股邪恶的力量,不管它是自然还是超自然的,已侵入了修道院。所以你感到很苦恼。”  “对极了……”院长说,不知道他是确认威廉的推断,或是钦佩地接受威廉的理论,“可是你怎么晓得窗子下面没有水呢?”  “因为你跟我说当晚刮南风,雪水不可能打到朝东开的窗子上。”  “看来他们对你的夸赞绝非溢美之词。”院长称赞道,“你说得对,窗子下是没有水的,现在我总算知道是为什么了。正如你所说的,你也明白我的忧虑了。假如我的一名僧侣被自杀的罪行污染了灵魂,就已经够严重的,但我有理由相信是另一个僧侣以同样可怕的罪恶污染了他自己。如果就是这样……”  “为什么你要说是一名僧侣呢?修道院里还有许多别的人啊;马夫,牧羊人,仆人……”  “确切地说,本修道院小而富有。”院长颇为自傲地说,“共有一百五十名仆人服侍六十名僧侣。可是这件事是在大教堂里发生的。或许你已经知道了,那里的一楼虽是厨房和餐厅,二楼和三楼却是写字间和图书室。吃过晚餐后,大教堂就上锁了,我们还严格规定了禁止任何人再进去。”他猜测到威廉的下一个问题,虽然有点不情愿,却又立刻加了一句,“自然,也包括僧侣在内,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我坚决否定——坚决,你明白吧——一个仆人胆敢在夜晚溜进那里面去的可能性。”他的眼底有一抹挑衅的笑,如火花或流星般一闪即逝,“不妨说他们很害怕吧,你知道……有时候对思想简单的人下命令,必须再加上一个威胁,告诫不服从者可能会遭到不测,以超自然力来加以强调。相反地,一个僧侣……”  “我了解。”  “而且,一个僧侣还会有别的原因冒险进入禁地,我指的是……合理的原因,即使违背了规则……”  威廉注意到院长的不安,便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可能是打算改变一下话题,结果却使院长更加不安。  “说到谋杀的可能,你刚才说‘如果就是这样”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那样说过吗?哦,谋杀必然是有动机的,不管那动机多么乖僻错误。想到一个僧侣竟然会有那么邪恶的理由杀害他的同伴,我便觉得不寒而栗。就是这样了。”  “没有别的了吗?”  “我能够告诉你的都已经说了。”  “你是说,有些事情你不能告诉我吗?”  “别这么说,威廉兄弟,威廉兄弟。”院长强调了两次“兄弟”。  威廉蓦地涨红了脸,说道:“愿这位兄弟归于永恒。”  “谢谢你。”院长说。  哦,天主上帝,当时他们两人所说的话真是神秘极了,一个忧心忡忡,一个又被好奇心所驱使。因为,我虽年轻谦逊,只是一个刚接触上帝神职者圣事的见习僧,却也明白院长还知道某些事,却碍于保证过守秘因而不能说出口。他一定亲耳听某人说出过罪恶的细节,和阿德尔莫悲惨的死有所关联的。也许就为了这个原因,他央求威廉修士揭示他自己所怀疑的一个秘密,虽然他不能向任何人揭示——他希望我的导师以高明的知识,将他自己基于仁慈的法则不得不加以掩饰的事实揭露。  “好吧。”威廉说,“我可以向修士们问话吗?”  “可以的。”  “我可以在修道院里自由出入吗?”  “我允许你拥有这个权力。”  “你会在修道士面前公开派给我这个任务吗?”  “就在今晚。” ※棒槌学堂&精校E书※  “不过,在修道士们知道你赋予我的使命之前,今天就要开始了。再说,我本来就很想参观贵院的图书馆,基督教国度每一所修道院对那里都赞誉有加呢。”  院长霍地站起身,一脸紧张的神色:“我说过,你可以在整幢修道院里自由行动,可是就只有大教堂顶楼的图书室不能去。”  “为什么?”  “我早该向你解释,但我以为你晓得的。我们的图书室,和别处修道院的并不一样……”  “我知道那里的藏书比教会其他的任何一所图书馆都要丰富。我知道不管是博比奥、庞波萨,克鲁尼或弗勒里的图书馆,和贵院的相比,就如同小巫见大巫。我知道一百多年前诺瓦利萨引以为傲的六千本古籍抄本根本不能和贵院相比,说不定有很多现在就收藏在这里。我知道惟有贵院能够对抗巴格达的三十六所图书馆,对抗阿尔卡米的一万本古籍,贵院的《圣经》典籍绝对不输于开罗引以为傲的两千四百本《可兰经》。多年前异教徒宣称的黎波里图书馆拥有六百万本藏书,并有八万个注释者,两百个抄写员常驻在馆内,但贵院的藏书足可与之相提并论。”  “赞美天主,你说的一点都不错。”  “我知道你们这里有许多修士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修道院。有些人只在这里住一阵子,抄写别处所没有的手稿,再将它们带回自己的修道院去,同时他们也会带来其他珍贵的手稿作为交换,让你们抄录下来,使贵院的宝藏与日俱增;另一些人会在这里待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偶尔也有人一直住到老死,因为他们只有在这里才找得到和他们的研究有关的书籍。因此贵院的僧侣有来自日耳曼、达卡、西班牙,也有来自法兰西和希腊的。我知道很多年以前,菲德烈大帝曾要求贵院为他编纂一册梅尔林预言的书籍,然后再将它译成阿拉伯文,作为送给埃及苏丹的礼物。最后,我知道在这个可悲的时代中,像穆尔巴赫这样享有盛名的修道院已经没有半个抄写员了,在圣格尔只剩下几个还知道如何编写的僧侣,而在市自治体和同业公会中,在大学里做的都是凡人,只有贵院的地位仍逐日提高,声誉日隆……”  “……我们的地位,”院长深思地接口道,“在工作和祈祷的双重努力下日益提高,全世界人渐渐知晓我们这里是知识的宝库,我们拯救可能因面临失火、战乱和地震的威胁而消失的古代典籍,鼓励新作,增加旧典……哦,你也知道的,我们现在处于非常黑暗的时代。我蜕颜告诉你,才不过几年前,维也纳会议重申每一个修士都有担任神职的义务……两百年前庄严神圣的修道院,现在有多少家成了怠惰者的避难所?圣方济格修会的力量仍然存在,但城市的腐臭侵蚀我们的圣地,上帝的子民现在倾向商业和党派之争;在那片居留地上,圣灵已找不到安身之处,他们不只说着粗鄙的话,而且还以这种语言写作,(对于凡人还能期盼什么呢?)虽然这些典籍绝不会流入我们的墙垣内——它们无可避免地成为煽动异端的工具!由于人类的罪恶,整个世界已处在深渊的边缘,岌岌可危。明天,正如洪诺留斯(译注:西罗马帝国皇帝,384-423)所言,人们的身躯将会比我们现在的小,正如我们的躯体小于以前的人。假如说上帝已赋予我们神职者一项任务,那就是要我们保存、传颂祖先托付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借此带引人们脱离深渊。世界肇始之始,尘世的政府是在东方,天神命令他们该随着愈来愈近的行进时间逐渐移向西方,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际警告我们,因为事物的进程已濒于宇宙的极限。但是在千年至福到达之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们必须保卫基督教世界的宝藏,以及上帝的话;那是他亲口告诉先知和使徒的,祖先们只字不改地转述。经院一直试着为这些话加注解;即使是在今天,被骄傲、嫉妒和愚行的毒蛇所盘据的经院。在这个黄昏时期,我们仍是高踞在地平线之上的火把及亮光,只要这些墙垣不倒塌,我们都将是上帝诺言的保护者。”  “阿门。”威廉以虔诚的语气说,“但是这和我不能到图书馆去参观的事又有什么关联呢?”  “是这样的,威廉兄弟,”院长说,“为了完成使得这里的藏书更加丰富的神圣使命——”他由房间的窗户向外望着耸立在礼拜堂旁边的大教堂,点了点头,“几个世纪以来,虔敬的人不辞辛苦地遵守铁的纪律工作着。图书馆的设计就像是个迷宫,经过这么多世纪了,还是没有人摸得清楚,修士们也都不知道。只有图书管理员由前任的管理员那里获知这个秘密,而他在世之时,会把这秘密传给助理管理员,以免他在猝死的情况下把这个秘密也一起带走。他们个人对这秘密可是守口如瓶,绝不泄露的。也只有图书管理员有权在那个书籍的迷宫中走动,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书籍,又该将它们放回何处,书本的保存也是由他一个人负责的。其他的僧侣都在写字间工作,也知道图书馆的藏书名单。  “但光是一张书名是很有限的凭据;只有管理员可以由书籍的排列,由它们的难易程度,知道书里包含了什么内容。只有他能决定如何、何时以及该不该把书借给请求借书的修士;有时他会先和我商量。因为并非所有的真理都适合告诉每一个人,一颗虔诚的心灵也不一定能辨认出所有的虚妄;再者,在写字间工作的僧侣都是为了实践一项任务,所以必须阅读特定的书籍,而不是追求他们每一项愚蠢的好奇,不管是出于知识的需求,或是自尊或是恶魔的诱惑。”  “这么说来,图书馆里也有内容虚妄的书籍了……”  “恶魔是存在的,因为他们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些恶魔可稀的特征中,也显示了造物主的力量。根据上帝的计划,巫师的著作,犹太的秘法,异教诗人的寓言,异教徒的谎言等等,也都存在的。建立修道院,以及将它维持了几个世纪的人,都坚信即使是在虚妄的书中,只要是对贤明的读者而言,也仍会闪耀着神的智慧之光。因此,图书馆内也有这种种藏书。但就为了这个缘故,你明白,它更不能随便就对任何人开放了。而且,”院长仿佛为最后那句不无语病的话感到歉疚,又说道,“书是很脆弱的东西,时间会使它腐朽,老鼠会啃啮它,地、水、火、风四行会腐蚀它,笨拙的手也会侵害它。假如几百年来每个人都可随意翻阅我们的古籍,恐怕这些书本大部分都已不存在了。因此图书管理员保护书籍,不仅不随便借人,还要防范天灾。他要奉献出一生恪尽职守,死后却默默无名。”  “因此除了正、副管理员以外,就没有人可以到大教堂的顶楼去喽……”  院长笑了笑:“没有人应该去、可以去,就算他希望,也没有人会成功的。图书馆的藏书多不可测,又有内容虚妄的书籍可能欺人,本身就构成了防御。它是个精神的迷宫,也是个现世的迷宫,你也许进得去就出不来了。我说了这么多,只希望你能遵守修道院的规则。”  “但你并未排除阿德尔莫或许是从图书室的一扇窗口跌落到山崖下的可能性吧。假如我不能去看可能是造成他死亡的最初地点,叫我怎么推敲他的死呢?”  “威廉兄弟,”院长以抚慰的语气说,“一个从未看过我的马匹布鲁纳勒斯,便能详尽地将它描述出来,几乎一无所知便能叙述阿德尔莫之死的人,想象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又会有什么困难呢?”  威廉弯身鞠躬:“你虽然严厉却也很明智。我遵照你的意思就是了。”  “如果我很明智,那是因为我知道该怎么严厉。”院长回答。  “还有一件事,”威廉问道,“乌伯蒂诺呢?”  “他在这儿,他正在等你,你会在礼拜堂找到他。”  “什么时候?” ※棒槌学堂&精校E书※  “随时!”院长面带笑容说,“你一定知道,他虽是个博学多闻的人,却不怎么喜欢图书馆。他认为那是俗世的诱惑物……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礼拜堂里,沉思,祈祷……”  “他老了吗?”威廉犹豫地问。  “你有多久没见他了?”  “很多年了。”  “他很虚弱,和世事已相隔遥远。他六十八岁了,但我相信他仍拥有年轻时的精神。”  “我立刻就去找他。谢谢你。”  院长问他愿不愿意在第六时祷告后和修道院里的人一起吃午餐。威廉说他刚刚才吃过,而且吃得很饱,所以他觉得还是立刻去见乌伯蒂诺比较好。院长便告辞离去。  他刚踏出房门,中庭里便传来了一声悲惨的叫声,好像有什么人受了伤似的,接着更有其他同样伤痛的叫声也回应着它。  威廉困惑地问:“那是什么呀?”  院长笑着回答:“没什么。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要杀猪的,那是养猪人的工作。你对这事应该不会感兴趣吧。”  他走了出去,却做了一件事,伤害了他是个智者的名声。因为第二天早上……但暂时遏止住你的不耐烦以及我的饶舌吧。因为我现在正在叙述的这一天入夜之前,又发生了许多不得不提的事。 第三章  第六时祷告  阿德索赞赏礼拜堂大门,威廉再度与卡萨尔的乌伯蒂诺会晤  礼拜堂比不上后来我在斯特拉斯堡、恰翠斯、班贝格和巴黎所看到的教堂那么庄严堂皇。事实上,它和我在意大利别的地方所见过的礼拜堂没有什么两样,并无高耸入天堂的想望,坚固地建立在地面上,往往占地宽广却相当低矮。但这幢礼拜堂底层围了一圈城垛,就像是个堡垒,在这一层上面又加盖了一楼,不太像是一般礼拜堂的塔楼,上覆涂了松脂的屋顶,楼本身还开了几扇简朴的窗子。这是一幢坚固的修道院礼拜堂,和我们的祖先在普罗旺斯和朗格多克所建的一样,和现代大胆及细纹装饰的风格大相径庭;我知道最近还流行在唱诗班席位上方,建一个耸向天堂的小尖塔。  入口两侧各立一根笔直而毫无修饰的列柱,乍看之下,中间似乎有一条大拱路,但由列柱开始却有两个斜间,形成复式拱路,往里瞧像通向一个无底洞,直到门口。两侧又有拱基,中央有一根雕刻了花纹的梁柱,将门口一分为二,由两扇嵌了金属的橡木门把关。在那个时刻,阳光几乎直射到屋顶,光线斜斜落到表面,但门拱与门楣之间却被阴影遮蔽了;因此由两根列柱之间走过后,我们猝然置身于拱形屋顶下,两排较小的柱子规则地排列,使人有走进森林一般的错觉。等我们的眼睛适应了幽暗之后,美丽的石雕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使我瞠目结舌,想象力为之驰骋,至今仍觉得难以用言词形容。  我看见天空上有一个宝座,宝座上坐了一个人。那人的脸严肃而平静,大而明亮的眼睛凝望着已走到终点的世俗人类;高贵的头发和胡须围着那张脸,像河水般流到胸前,对称地分成两部分。他头上的皇冠镶了璀璨的珠宝,身上的紫袍缀有金、银线织就的镶边和花边,膝盖上方打了络褶。放在膝上的左手拿了一本书,右手举向上,像是祝福,也像是告诫——我分不出来。一个镶嵌了十字架、缀有花饰的光环,发出柔和的光辉,照亮了他的脸,一条闪光的翡翠彩虹环绕在宝座四周。在宝座之前,那个人的脚下,是一大片亮闪闪的水晶,而在宝座旁边及上方,我看见四个可怕的造像——望着他们使我感到敬畏,但他们对宝座上的人却无比的温顺和亲爱,不停地吟唱赞颂的诗篇。  或许不能说他们都长得很“可怕”,因为在我左方(也就是在宝座右侧),拿着一本书的那个人,看起来既英俊又和善。但在另一方却有一只骇人的老鹰,浑身厚毛如同铁甲,两只利爪之间各抓了一本书,它们的身体转离了宝座,但头部却朝向在位者,仿佛在一种强烈的冲动下,肩膀和颈部都猛然扭曲,侧腹的肌肉紧绷,四肢犹如垂死的动物,嘴巴大张,蛇般的尾巴卷成一团不住地扭动,最后,上方还有火焰般的舌头。两头恶魔都长了翅膀,头部都圈有光环;尽管外表狰狞可怖,它们却不是地狱的生物,而是来自天堂。它们之所以显得可怕,是因为它们都高声吼叫,礼赞判决生者和死者的上帝。  在宝座周围,四个造像旁边和在位者的脚下,透过那片透明的水晶海看去,三角形的山墙结构仿佛充满了眼前的空间,底部是七加七,接着是三加三,然后是二加二,排列在大宝座的两侧,一共是二十四个小宝座,上面坐了二十四个穿白袍、戴金冠的老人。有些人手中抱着琵琶,有一个拿着一瓶香水,只有一个人在弹奏乐器,其他人都沉醉其中,面对在位者,唱着颂歌。他们的四肢也和那些生物一样绞扭,所以每个人都看得到在位者,然而并不是以狂野的姿态,而是在一种陶醉的舞姿中——大卫在方舟之前必然也跳着这样的舞——因此不管他们的瞳孔落在什么地方,违反控制身体状态的法则,仍然发出同样的光芒。哦,这样的狂放和冲动是多么的和谐!他们姿态是那么不自然,却又极其优雅,以肢体的神秘语言解脱了肉体的重担,已知的事物注入了新的实体,似乎有一阵狂风吹向这神圣的一群,带给他们生命的气息,喜悦的狂乱,使得美丽的颂歌由声音变成了影像。  圣灵栖息在他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他们的脸庞因启示而发光,眼睛也因热情而闪亮,脸颊为爱而涨红,瞳孔散发出喜悦。  这个因突然的欢愉而惊愕,那个又兴奋得手舞足蹈,有些人因喜不自胜而变形,有些人在喜乐中返老还童了。他们全都高声赞颂,身披长袍,四肢绷紧扭曲,唱着一首新的颂歌,分开的唇绽出一个微笑。在这些老人们的脚下,还有他们及王座的上方,对称排列;因为这个画家的技巧使得他们两两相对,比例匀称,使得他们在千变万化中仍显得和谐一致,在统一之中仍显得独特,在奇妙的调和中有种甜美的色调,彼此的相异中却又有音韵协调的奇迹。他们就像是一组筝弦,透过内在深沉的力量,达到一致的认同,由单一的乐音组成乐曲,同中求变,变中求同,那是天上和人间的法则结合下,成就的乐章(束缚和安宁、爱、美德、政体、权力、秩序、起源、生命、光芒、荣耀、物种,及形体的连结)。在那种种相称的形体中,闪耀着无数光彩的特质——那里,所有的鲜花、绿叶、藤蔓和树丛都相互纠缠,人间和天堂花园里所有的花草,紫罗兰、百里香、縻香草、百合、水蜡、水仙、芋、锦葵、没药和凤仙,争奇斗艳。 ※棒槌学堂&精校E书※  但是当我的心灵沉迷在这尘世之美与超自然之庄严所造成的和谐,正要爆发喜悦的圣歌时,我的眼眸由老人脚下盛开的玫瑰转向礼拜堂中央大柱上的形体。那是三对交叉排列的猛狮,状似弓形,每一头狮子的后脚都立在地上,前脚搭在同伴的背上,鬃毛纠结,嘴巴大张,似在高声怒吼,被一圈卷须束缚在列柱上。  我猜不透这些形象所要表达的故事。在柱子的两侧有两个人形,和柱子一样高,另外有两个和他们一模一样的人形立在拱基上,和他们相对,形成两扇橡木门的侧柱。由他们随身携带的工具看来,我认出了彼得和保罗,耶利米和以赛亚;他们举高修长而黝黑的手,仿佛也是跳舞般地扭着身子,手指像羽翼般张开,被风刮起的头发和胡子犹如翅膀,长袍的皱褶随着舞动的腿掀着波浪,和狮子相对,但却和狮子一样兴奋。我着迷地自那舞动的肢体和肌肉移开了视线,看见在门旁深邃的拱道上,较小的列柱之间,装饰的斜间上雕刻精美,每根柱子上也都绘有奇花异草,分枝伸向复式拱道圆形的屋顶。其他的图像相当可怖,只因为它们具有比喻或寓言的力量,或传达了道德的训诫,才会被描绘出来。我看见一个耽于肉欲的女人,全身一丝不挂,丑陋的癞蛤蟆啃啮她的肉,大蛇吸吮她的血;旁边有一个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大腹便便,狮子般的脚上覆有刚硬的毛,扯着喉咙怒吼、诅咒。我看见一个守财奴,僵硬地死在床上,成为一群恶魔的牺牲品,有一个魔鬼化为婴儿的样子由死人的灵魂分裂而出(啊,再也不可能得到永生了);我看见一个骄傲的人,被一个魔鬼趴在他肩上,剑着他的眼睛,有两个暴食者在徒手搏斗中撕扯着彼此。还有其他的生物,羊头狮皮,豹的下颌,被拘禁在烈焰森林中的囚犯,我几乎感觉得到他们逐渐焦萎的气息。在他们的四周,在他们的头上和脚下,还有更多的肢体和脸和他们混在一起: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紧揪着彼此的头发,两条毒蛇咬着其中一人的眼珠子,一个狞笑的男人用带钩的手割开一条九头蛇的咽喉。还有撒旦动物寓言集里所有的动物,聚集在一个宗教法院里,面对着宝座,包括半人神、双性动物、六指怪兽、女妖、马头鱼尾怪兽、蛇发女怪、马尾丑女、梦魔、人身牛头怪、山猫、豹、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兽、犬头人、鳄鱼、长毛的蟒蛇、长角的毒蛇、乌龟、鹜蛇、背上长有利齿的双头怪物、土海獭、猴子、乌鸦、长有锯齿状长角的疯狗、青蛙、半狮半人怪、秃鹰、黄鼠狼、龙、戴胜鸟、猫头鹰、蝎子、双头蛇、绿晰蝎、蜻鱼、章鱼、海鳗和玳瑁。这属于冥府的一群聚集在一起,仿佛是被废弃的荒地和黑暗森林,处于在位者的幻影中,面对着最后会将生者和死者分开的他。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愕然,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一个友善的地方,或是在一个最后审判的深谷。我惊恐万分,几乎忍不住泪水,我仿佛听到那个声音,(或许我真的听到了?)看见那些景象。那时我还只是个年轻的见习僧,初次阅读神圣的典籍,以及我在梅勒克修道院沉思的夜晚,还有我虚弱生病时错乱的状态中,我听到一个如喇叭般响亮的声音说道:“把你现在所看见的写进一本书里吧。”(这也是我正在做的)。  我看见七支金烛台,在这些烛台中间站着上帝之子,他的胸前系着金带子,他的头发像最纯的羊毛一样白,目光熊熊如火焰,双脚像是最好的铜铸成的,仿佛在火炉中锻铸过。他的声音如同流水声,右手握了七颗星星,嘴上含了一把双刃利剑。我看见天堂开了一扇门,坐在宝座上的他,在我看来就像是一颗碧玉或玛瑙,宝座四周围了一道彩虹,宝座本身更发出了闪电和雷鸣。在位者手中握了一把镰刀,喊道:“挥动镰刀,收割吧,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因为大地的收获已经成熟了。”  他坐在云端上,对着大地挥动镰刀;大地收割了。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幻象正是在说着修道院里所发生的事,说着我们从院长谨慎的口中所获悉的事——接下来的几天,我不知有多少次回到礼拜堂的门口沉思默想,确信我正在经历着它所叙述的事件,我知道我们从老远来到了这个修道院,就是为了目睹一次天国的大屠杀。  我仿佛被寒冬冰冷的雨水打湿了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我又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但这回却是由我身后传来,而且是个不同的声音,因为它是响自地面,而不是我的幻象。事实上,这声音粉碎了幻影,因为威廉(我又一次意识到他的存在)也迷失在冥想中。一听到这个声音,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回过头去。  站在我们后面的人显然是个僧侣,虽然他的僧服破旧肮脏,使他看起来像是一个流浪汉,他的面容和我刚才在柱头上看到的恶魔也不差多少。我并不像我的许多修士兄弟们,这一辈子从未被魔鬼骚扰过;但假如有一天他要在我面前现形,尽管他化为人形,神灵仍制止他完全将本性隐藏起来,我相信他所幻化出来的外表,必然就像此刻和我们说话的这个僧人。他的没有头发,并非为了潜行苦修才把头发剃掉的,而是因以前某种黏性湿疹的病后留下的结果;他的额头极低,想来他若是有头发的话,必然会和眉头杂在一起(他的眉毛又粗又乱);眼睛圆睁,小小的瞳孔移动不定,我看不出他的目光是无意的还是恶毒的:也许两者都有,交替不明。那鼻子实在称不上是鼻子,只是两眼之间的一根骨头,刚刚自脸上隆起,便立刻又沉下,变成了两个黑洞,宽大的鼻孔里露出了黑毛。被一道疤痕连接到鼻子下方的嘴巴,又大又丑,略向右歪,上唇的中间没有凹陷,下唇丰厚突出,不规则的黑牙如狗齿一般锐利。  那人露出微笑(至少我这么认为),举起一根指头,好像告诫似的,说道:“裴尼坦吉特!注意来自未来的飞龙咬啮你的灵魂啊!死亡是未知数!祈祷圣彼得来解放我们所有的罪吧!哈哈,相信主耶稣基督吧!死亡在前面等着我,随时想揪住我的脚跟。但是萨尔瓦托并不愚蠢!来祈祷吧。其他的都不值得费神。阿门。对吧?”  随着这故事的发展,我必须再记述这个人所说的话。我要坦白承认这是一件困难的工作,因为到现在我还是搞不清楚他所说的是哪一种语言。那不是守旧的僧侣表明意见时所用的拉丁文,也不是当地的方言,或我所曾听过的粗鄙的话语。不过他说话的态度给了我一点概念,所以我现在把第一次听到他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我所记得的)。后来我获悉他的探险生活,以及他曾住过许多地方,却没有在其中一处落脚生根的事实,才晓得萨尔瓦托使用各种语言掺杂在一起说话,而不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或者我说,他用他所说过的各种话为自己发明了一种语言——人类所说的是亚当的语言,自世界的起源至巴别塔众口皆同;古巴比伦想要建立与天齐高的塔,上帝为他们的狂妄而责罚他们,使得每个人各操不同的语言,彼此不相了解,以致不能完成该塔——我觉得他的话大概就是其中的一种,不但难以达意,反而令人更加困惑。说起来,萨尔瓦托的话实在称不上是一种语言,因为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都是有规则可循的:人们总不能说到“狗”时,一会儿称之为“狗””一会儿又称之为“猫”吧?或者这些人们并未一致认定意义的话语。然而,不管怎么听,我就是不懂萨尔瓦托在说些什么,别人也一样听不懂。我只知道他使用各种语言,但却没有一种说得正确的。后来我也注意到他在提及一件事时可能先用拉丁语,再用普罗旺斯语。而且他实在缺乏发现的天才,所用都是些现成的句子,根据现况及他所要说的事,说出他以前某个时候所听过的话。举例而言,当他要说食物时,他只会用以前和他一起吃过那种东西的人所说过的话语,而他表达喜悦所用的句子,便是某一天和他经历过同样喜悦的人曾发出的欢呼。说起来,他的言论就和他的脸一样,是由别人脸上的一部分一部分拼凑起来的,或者是像我所见过的圣物箱(如果我可以将恶魔之物与神圣之物相提并论),由许多圣物的碎片构造而成。在我初次见到他的那一刻,由于他的脸和说话的方式,我觉得萨尔瓦托和刚才在柱头所看到的半人半兽怪物,简直就相去不远了。后来我才明了他很可能平易善良,而且幽默滑稽。后来……但我们还是顺序往下说吧。他一说完话,我的主人便极为好奇地向他发问。  “你为什么说裴尼坦吉特呢?”他问道。  萨尔瓦托鞠了个躬,回答道:“耶稣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应该忏悔赎罪呀。对吧?”  威廉严厉地望了他一眼:“你是不是从麦诺瑞特的一所修道院来的?”  “我不明白。” ※棒槌学堂&精校E书※  “我问你是不是圣方济格修会的修士;我问你是不是知道所谓的假使徒……”  萨尔瓦托被太阳晒黑的那张丑脸变成了灰白。他深深鞠了个躬,咕哝了几句,虔诚地说祝福他自己,然后便溜开了,不时还回头注视我们。  我问威廉:“你刚才问他什么呢?”  他沉思了一会儿:“那不重要,待会儿我再告诉你。现在我们进去吧。我要去找乌伯蒂诺。”  那时第六时祷告刚结束,淡淡的阳光已略微西斜,透过几扇窄窗照进礼拜堂内部。一抹光线漫过大祭坛前面,使得祭坛发出金色的光辉,但本堂两侧却比较幽暗。  靠近祭坛的左方,有一根较细的柱子,上面放置了一尊圣母玛利亚的雕像,雕刻的手法有现代风格。圣母脸上挂了一个飘忽的笑,腹部微微鼓出,穿着一件漂亮的挂纱,怀中抱着圣婴。在圣母像下面,有个穿着僧服的男人跪在那里祈祷。  我们走上前去。那个男人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便抬起了头。  他已上了年纪,秃头,一张脸干干净净的,淡蓝色的大眼睛,嘴唇薄而红润,皮肤白誓,脸颊枯瘦,就像是泡过牛奶的木乃伊。  他的双手也很白,手指尖细修长。他就像是个早夭的少女。他先是迷惘地看了我们一眼,仿佛我们扰乱了他的冥想;然后他的脸便洋溢着喜悦的光芒。  “威廉!”他叫道,“我最亲爱的兄弟!”他费力地站起身,走向我的导师,拥抱他,并亲吻他,“威廉!”他又叫了一声,眼睛被泪水濡湿了,“好久不见了!但我还是认得出你!过了这么久,经过了许多变故,还有天主给我们的许多考验!”他激动地啜泣。  威廉回抱他,显然深受感动。站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卡萨尔的乌伯蒂诺。  在我到意大利来之前,我就已听过不少有关于他的传说,等我在皇宫里,时常和圣方济格教会的修士们聚在一起,便听说了更多他的事迹。有个人告诉我,几年前才过世的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佛罗伦萨的但丁·艾里吉利曾写过一首诗(由于那是用粗俗的托斯卡纳语写的,所以我看不懂),其中有好几节是由乌伯蒂诺所写的韵文改写成的。这个名人的长处还不止是这一项。为了让读者诸君更了解这次会晤的重要性,我必须试着重述那些年的种种事件;那是我待在意大利中部的那小段时间内所知,以及这一路上由威廉和各修道院院长的许多谈话中听来的。  我试着就我所了解的把这些事说出来,虽然我不敢说自己的解释能够很得当。梅勒克的导师们常对我说,一个北方的人想要对意大利的宗教和政治变迁有明晰的概念,实在是非常困难的。  在意大利半岛上,圣职者的权力比其他国家都要大,财势也更为显赫,两百多年来使得世俗之人过着较贫穷的生活,于是他们便起而反对腐化的僧侣,甚至拒绝接受圣礼仪式。他们组织独立的团体,被封建地主、帝国、城市自治体所憎恨。  最后圣方济格出现了,传播安贫乐道的思想,又不和教会的训令相违背;经过他的努力,教会采行了较古老而严厉的教规,并将潜伏其中的分裂因素清除。接下来有一段温和而神圣的时期,但随着圣方济格修会的扩大,并吸引了最好的人才,它的力量变得太过强大,也插手了太多俗世的事务。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想恢复修会早期的纯净,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在修道院的那个时候,圣方济格修会的会员已超过三万名,遍布世界各地,但正因为如此,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违反了修会所设立的规则,他们说,现在修会已和它最初设立时所要改革的那些教会机构一样腐败了;他们又说,这种情形在圣方济格还未过世之前便已如此,他的话和他的目标都被背叛了。那时有许多人重新发现了一本十二世纪初的著作,作者是个叫约钦姆的西斯特西亚教团僧侣,他天生就有预言的能力。事实上,他预见到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新时代中,因为使徒们错误的行为而崩溃已久的基督教精神,将会再一次复生。他还说出了一些未来的事情,使人们确定他所说的就是圣方济格修会。因此许多圣方济格修士都很高兴,因为在十二世纪中期时,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学者们都谴责约钦姆院长的教义。很显然的,他们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圣方济格修会(和圣多明俄修会)的势力变得太强大,修士们的学识也不可等闲视之;所以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学者们想要诸异端之名将修会消灭。但这个阴谋并未付诸实行,真是教会之幸。紧接着托马斯·阿奎那和博纳文蒂的著作都问世了,那些当然不是什么异端。因此缘故,在巴黎也产生了一种概念的混乱,或者是有人为了他自己的目的,故意让它们混乱的。这便是异教施加在基督教徒身上的邪恶,使得观念变得迷乱不清,并诱使每个人变得以私利为重。当时我在修道院中所看见的(我将一一说出),使我想到宗教裁判官常会创造异端。他们不仅会想象本来并不存在的异端,而且还会激烈地压抑异教的腐化;由于他们过于激烈,许多人对他们产生反感,反而因此加入了异教。这确实是魔鬼所想出的一个圈子。上帝保佑我们。 ※棒槌学堂&精校E书※  但我要说的是约钦姆的异端(如果那算是异端)。在托斯卡纳有个圣方济格修士,波尔戈·圣多尼诺的杰拉德,一再重述约钦姆的预言,使人们对麦诺瑞特(也就是圣方济格修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们之中便有一个教团兴起,支持旧教规,对抗已成为修道会长的博纳文蒂所改组的修会。  在十二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里昂会议将圣方济格修会从想要废除它的敌人手中救出,允许它拥有必要的财产。但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界的某些僧侣却叛变了,因为他们相信教规的精神已被永远背弃;圣方济格修会必须一无所有,不管是修道士个人或是修道院或是修会。这些叛徒被判终身监禁。我并不觉得他们所宣扬的是违反福音的事,但世俗之物的拥有权一旦有了疑问,人们往往难以公正地下判断。据说许多年后,新的修道会长雷蒙德·哥佛列迪,在安科纳发现了这批囚犯,便将他们开释,说道:“这样的罪过使我们每个人和整个修会蒙羞。”这表示所谓异端的说法并不确实,同时教会中仍有许多道德高洁的人。  在这批被释放的囚犯中,有一个名叫安格鲁斯·克拉列努斯的人,后来遇见了一个来自普罗旺斯的僧侣皮埃尔·奥里埃,听他传述了约钦姆的预言。以后他又认识了卡萨尔的乌伯蒂诺,宗教的行动便以这种方式产生。在那个时代,一个最圣洁的隐士登上了教宗的宝座,穆隆的彼得,即位后成为克里斯蒂安五世;主教们都放心地拥戴他。  “一个圣人将会出现,”人们这么说,“他会遵循基督的教义,他所过的将是天使般的生活;腐败的僧侣们,你们可要发抖了。”  或许克里斯蒂安所过的生活太像天使了,不然就是他周围的高位神职太过腐败,再不就是他受不了皇帝和欧洲其他国王之间无歇无止的冲突所带来的压力;最后克里斯蒂安竟放弃宝座,又回头过起了隐士的生活。但是在他掌权不到一年的短暂期间内,主教们的希望都已实现。他们去找克里斯蒂安,一起建立了一个闻名的教团。另一方面,虽然教皇的任务是在罗马最有权势的枢机主教之间担任仲裁者,但有几个教皇——如一个叫科隆纳和一个叫奥西尼的——却暗中支持新的贫穷行动,对于有权有势,生活在富贵奢侈中的人而言,这实在是个很奇怪的选择。我一直想不通他们究竟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利用主教呢,抑或他们觉得必须支持主教的倾向,才能认可他们俗世的生活。就我对意大利事物浅薄的了解看来,说不定这两个原因都有。但为了做个榜样,奥西尼主教任命乌伯蒂诺为礼拜堂的牧师。当时奥西尼已是一位最受敬重的枢机主教,却甘冒被指控为异端的危险。  在阿维尼翁时,他亲自保护乌伯蒂诺。  于是,一方面安格鲁斯和乌伯蒂诺根据教理传教,另一方面,单纯的大众们接受了他们的传教,并传到全国各地。这些提倡贫穷生活,被许多人认为具有危险性的修道士,便侵入了意大利。在这个时候,要区别和教会当局保持联系的主教,和住在修会外靠劳力度日,并未拥有任何财物的僧侣,并不是很容易的。  一般的民众现在称这些单纯过活的僧侣们为“佛拉谛斯黎”,和继承皮埃尔·奥里埃教义的“法兰西巴格德”并无不同。  克里斯蒂安五世弃位后,接任他的教皇是博尼费斯八世,他对主教及佛拉谛斯黎毫不纵容;在十三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颁布了一项敕书,Firma cautela,严词谴责圣方济格修会流浪各地的托钵僧,以及脱离修会生活,退休为隐士的主教。  博尼费斯八世去世后,主教们请求他的继任者允诺听任修会自行其是;在这些继任者中,包括克莱门特五世。我相信他们本来会成功的,但约翰二十二世的出现却使他们的希望为之破灭。  他在1316年当选为教皇后,便写信给西西里国王,要他把避难到西西里去的僧侣们全都逐出;接着约翰又将安格鲁斯·克拉列努斯和普罗旺斯的主教逮捕入狱。  事情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罗马教廷中有许多人起而反抗。  后来乌伯蒂诺和安格鲁斯设法取得脱离修会的许可,前者加入圣本尼迪克特教团,后者被克里斯蒂安教团所接纳。但约翰对那些继续过着自由生活的人却毫不容情,他把他们交付给宗教裁判所处刑,有许多人被指为异端,活活烧死。  不过,他明白要铲除威胁教会当局基础的佛拉谛斯黎杂草,必须谴责他们的信仰的基础观念。他们宣称基督和使徒们没有财产,不管是个人或共有的;教皇便斥责这个说法是异端。这是个令人惊异的做法,因为教皇并没有任何显明的理由可以指责基督贫穷的主张是邪恶的;才不过一年前,圣方济格修会在佩鲁贾的分会才证实了这个论调,教皇谴责这个信念,无可避免地也得谴责别的思想。正如我所说过的,在他和皇帝的对抗中,修会是个极大的逆流,这便是事实。因此在他的非难之后,许多对帝国或佩鲁贾都一无所知的佛拉谛斯黎修士都被焚烧而死。  我望着传奇人物乌伯蒂诺时,这一切思绪便在我脑海中翻腾。我的导师引介我,那个老人便伸出一只暖热的手抚摸我的面颊。那只手的碰触,使我蓦然领悟了有关这个圣徒的许多事;这些事有些是我听说的,有些是我在他的著作中读到的。我明了从他年轻时便在他体内燃烧的神秘之火,当时他虽还在巴黎读书,却摒弃了神学的思维,想象自己变成了忏悔的从良妓女;然后他和福利尼奥的圣安格拉交往,领悟了神秘生活的丰富和对十字架的崇仰;我也明白了何以他的院长有一天会为他传教的热切而惊慌,派他躲避到拉维纳去。  我端详着那张脸,脸上的五官甜美,一如和他交换过深奥精神思想的圣母。我想,在1311年维也纳会议,教皇敕令将反对主教的圣方济格修会院长免职,又命令主教必须在教会中过着平静的生活时,他的表情必然比现在严厉多了。这个反对教令的斗士并未接受这苛刻的妥协,为了一个独立的修会而奋斗,而这个修会以最严格的原则为基础。他虽奋勇对抗,后来却输掉了这场战争,因为在那些年,约翰二十二世拥护一项反对皮埃尔·奥里埃信徒(乌伯蒂诺也是其中一位)的改革运动,谴责纳尔榜和贝齐埃尔的僧侣。但乌伯蒂诺毫不犹豫地为他的故友和教皇对抗。  约翰被他的尊严所慑服,没有非难他(虽然他又宣告许多人犯了罪)。事实上,他还提供乌伯蒂诺一条自救之途,先劝告他,然后命令他进克鲁尼亚克修会。解除了武装而又极其脆弱的乌伯蒂诺,必然也有相当的手段,在罗马教廷中争取到保护者和同盟,后来他虽同意进入佛兰得的格姆布拉赫修道院,但我相信他根本没到那里去过,在奥西尼主教的旗帜下,留在阿维尼翁保卫圣方济格修会的主张。  一直到不久之前(我所听到的传言含混不清),他在教廷中的星辰陨灭了,他才不得不离开阿维尼翁。教皇又追诉这个坚强不屈的人为异端。然后据说他就此失去了踪影。那天下午,由威廉和院长的谈话中,我获悉他就躲藏在这所修道院里。现在我亲眼看见了他。  “威廉,”他说,“他们想要杀死我,你知道。我只有在黑夜中逃走。”  “谁想要杀死你?约翰吗?”  “不是。约翰从未喜欢过我,但他一直都很尊敬我。毕竟十年前他还提供我一条路途,使我避开一次审判;他命令我加入圣本尼迪克特教团,使我的敌人没有话说。他们不断地说着闲言闲语,嘲讽一个贫穷的斗士竟然进入一所富有的修会,受奥西尼主教庇荫的事实……威廉,你知道我鄙视这世间的物质啊!但惟有这样我才能留在阿维尼翁,支持我的兄弟。教皇不敢和奥西尼为敌,他绝不敢动我一根汗毛。三年前他还任命我为他的公使,去晋见阿拉贡国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