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故事等等。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写生画,也是丰富幼儿表象的二种好形式。总之,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走,多想,多接触周围世界,扩大视野,丰富表象储备,为幼儿想象力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厚实的基础。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里的“想”、“考虑”,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所谓概括的反映,是指思维在人对客观事物经过多次感知后,能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是指思维能通过已知属性去认识其未知属性以及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也就是在概括反映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例如: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幼儿由看见蚂蚁搬家而推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到天快要下雨了,则是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过这样的感性经验:每当蚂蚁搬家,天很快就要下雨。久而久之,“蚂蚁搬家”和“天要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由此可见,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比这些过程更复杂。通过思维,人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与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可以由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我们说,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既然在智力结构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早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思维早期教育和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核心。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思维发展的三种形式人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形成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这是人的思维的最低级形式。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他们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如婴儿,看见布娃娃,他会拿起布娃娃做游戏;布娃娃被拿走,他的游戏也就停止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例如,问婴儿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匙子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过去拿;请婴儿画张画,他们也不是先想好了再画,而总是边画边想。从三岁左右开始,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起来。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幼儿认为“儿子”就是指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孩;看见成人经常给小孩洗澡,他也给新买来的布娃娃洗澡;计算时,幼儿需将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3+2”,他需先想着是“3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3只小兔加2只小兔”,才能算出得数。这些都是儿童思维具体形象的表现。儿童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在其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儿童的表象也日益丰富,思维凭借表象的成分才越来越大。在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依靠概念、判断以及推理而进行的思维。它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儿童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从而使他们间接理解能力迅速发展了起来,他们能够理解许多较复杂、隐蔽的事物的因果关系,能脱离直观的形象来揭示寓言或比喻词的含义。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它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起来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抽象概括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发展提供基础;后者高于前者,但又不能脱离前者。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三章: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已谈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婴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形成的。到幼儿中期,它进一步迅速发展,愈来愈在幼儿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幼儿思维的各个具体方面,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特点。比如,幼儿往往根据物体的一些外部、表面、直观的特征来概括事物特征,问他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回答是:“都是白的,长圆形的。”只有启发他再想想,他才能说出:“有光,能照亮。”要求幼儿概括鱼的共同特征,有的说:“鱼有尾巴。”有的说:“鱼是在水里游的。”,“鱼有一层一层的鱼鳞。”这就说明,幼儿概括事物的依据,或是物体的表面颜色、形状,或是可直接感知到的物体间的外部联系,而不是物体内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此,幼儿的概括的内容往往比较贫乏,内涵也往往不精确。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幼儿概括的这种特点也就直接影响了幼儿掌握的概念的水平。他们能掌握关于具体事物的具体概念,例如爸爸、妈妈、姐姐、妹妹,桌子、椅子、汽车、飞机,香蕉、苹果、大象、长颈鹿等等,但不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性质概念、关系概念、道德概念,如水果、野兽、动物,植物、家具、种子、勇敢、诚实等等。而且就是对上述日常具体实物概念的掌握,他们也都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如幼儿认为只有他那么小的孩子才是爸爸、妈妈的“儿子。”比他大的,长了胡子的人就不会是别人的儿子;“桌子。”就是木头做的、放东西、吃饭用的;“英雄。”就是解放军,不拿枪打仗的就不是英雄。幼儿的判断、推理也是很形象的。他们常常按照事物表面的直观联系或者偶然的个别外部特点来进行判断、推理。例如,问幼儿皮球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滚落下来,他们会回答:“皮球没脚,站不稳”,“皮球是圆的,它会滚”;看见老师给小人书包书皮,他们会问:“是不是书也怕冷,也要穿衣服?”还有的幼儿听家长或老师讲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喝生水要生病,他马上就跑去往金鱼缸里倒开水。幼儿的理解,多为直接理解。例如看图讲述时,幼儿能说出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以及他们的外形特征、姿态、活动、位置关系等等,但不能理解人物表情所反映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概括图画主题。又如幼儿常常说:“某某是好孩子”,“某某不是好孩子”,但问他什么是“好孩子”,他回答:“上课坐得好,手不乱动,眼睛看老师”,“不打架,不挤人”,却说不上比较抽象的品质,如守纪律、爱劳动、友爱谦让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理解的表面直观性,他们容易理解事物及事物之间能直接感知到的外在特点、联系,但不易理解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比较内在、隐蔽的关系。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四章:幼儿有抽象逻辑思维吗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那么,幼儿有没有抽象逻辑思维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丰富,特别是语言的发展,思维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从学前中期开始,逐步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到学前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已比较明显。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发展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而且开始要求了解事物的原因、结果、本质、相互关系等等。他们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比如:“螃蟹为什么横着爬,人为什么直着走?”“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蝌蚪为什么变成了青蛙?”……这些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生物到无生物,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幼儿正在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奥秘和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和逻辑关系的一种思维形式,其过程以寻求某种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关系开始,以揭示这种本质和关系而告终。因此,幼儿提问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幼儿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二)幼儿思考力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反映具体事物、事物的具体属性或可直接感知的表面联系,而且逐步能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幼儿能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进行概括,如把汽车、电车、轮船、三轮车放到一起,说“它们都可供人乘坐”;把狮子、老虎、狐狸、狼、大象放到一起,说“它们都是动物”;五、六岁的孩子已能够准确运用野兽、玩具、水果、家具、交通工具等许多概念,而且能结合生活中的大量事实,理解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会说:“他打针不哭,真勇敢。”“我们俩互相帮助。”“别乱看了,上课要认真。”等。这里的“勇敢”、“认真”、“互相帮助”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不少五、六岁的幼儿已能按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来进行判断、推理,他们知道火柴浮在水面是因为它是木头的,重量轻,针沉到水底是因为它是铁的,重量重;他们还能猜中一些简单的谜语,可以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这个时期的幼儿的判断、推理已由表面,直接走向比较内在,间接了。由此可见,幼儿是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当然,对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我们也不能估计过高,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只处于萌芽期,和学龄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相比,还有很多局限性。这表现在:(1)幼儿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事物数量很少,而且这些事物只是在他有限的知识、经验范围之内。(2)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比如,幼儿只能理解“打针不哭”是勇敢,还不能理解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也是勇敢。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中,既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那种只重视培养幼儿具体形象思维而忽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的做法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也要防止超越幼儿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出现“拔苗助长”的错误做法。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五章: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进行教育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先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和它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然后就可以教幼儿理解掌握名词“蒲公英”、“绒毛”,形容词“雪白”、“洁白”,动词“飞舞”、“飘落”等。“风”、“雨”、“声”、“磁”等是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仅用口头讲解,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亲手动动,亲眼看看,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如“风”,可以拿汽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汽球中射出的气流吹动纸片的情景;如“声”,可以把小纸人放在鼓面上,叫幼儿敲打鼓面,幼儿既可听到鼓声,又能看到小纸人在鼓面上跳舞的情景。通过这样做,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的。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也要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的事例,多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实际。在发现孩子骄傲现象时,给他讲个“坐井观天”的井底蛙的故事;当孩子上课爱插嘴时,给他讲个《爱插嘴的八哥鸟》的故事。有位特级幼儿教师曾讲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她班上有几个小朋友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于是这位老师编了一个《老槐树和啄木鸟》的故事,说有一棵老槐树枝茂叶盛,乘凉的人都夸它,它很高兴。但不久老槐树的叶子落光了,啄木鸟飞来告诉它:“你有病了,身子里有虫子。”老槐树很不高兴,又晃脑袋,又眨眼睛地说:“不用你管,就你多事。”后来它的病越来越厉害,连树枝都枯了。乘凉的人也都不来了。一天,啄木鸟又飞来了,好心地给老槐树治病,并对它说:“要是我第一次告诉你,你就听我的话,病早就好了。”老槐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讲完故事,这位老师就启发小朋友想一想:老槐树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它为什么病得越来越厉害?乘凉的人为什么不再来了?孩子们从这个生动形象、有针对性的故事里接受了深刻的教育,以后不再一听到别人提意见就噘嘴巴了。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老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例如有一次上课时,个别儿童想上厕所,其他儿童也都要去,老师着急了,说:“厕所多香,谁愿去就都去吧!”结果幼儿真的都去了;做早操走步时,有的幼儿缩脖、猫腰,老师说:“看这样子,跟老头子一样。”孩子听了,不但不挺起腰来,反而都缩脖、猫腰,“小老头”越来越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孩子只会“直听”、“正听”老师的话,而听不懂老师的“话中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说:“你们看小钢走步多精神,真象个解放军!”孩子们一听,就会学小钢,抬起了头,挺起了胸,走得很精神。可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用具体形象的榜样感染、影响幼儿是非常重要的,空洞的说教或嘲讽对幼儿心理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应该努力避免。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六章: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要从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入手,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法,实际锻炼幼儿的思考力。(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感知而获得的感性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比如,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观察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灯之后,让幼儿回答:“什么叫灯?”许多儿童都能说出灯的本质特征:“灯是能给人照亮的东西。”又如,带领幼儿观察理发员、炊事员之后,他们就不会再认为凡是穿白大褂的都是“医生”了。因此,我们要注意让幼儿多走、多看、多听、多摸,经常带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事物,並让他们多看图书,画册、电视、电影等等,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其感性知识。在幼儿积累了同类各种事物、多种材料的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后,再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概括,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最初的各种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教幼儿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幼儿思维就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发展了。(二)发展幼儿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外衣,也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正是借助于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人脑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的反映。例如,有了代表同一类的各种事物的词:“苹果”、“桔子”、“梨”、“水果”,幼儿才能把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苹果概括为“苹果”,各地出产的各种各样的桔子、梨,概括为“桔子”和“梨”,然后再把苹果、桔子、梨,概括为“水果”。通过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幼儿才得以逐渐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如水能浮木(水和木间的规律性联系),木能燃烧(木与火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磁能吸铁(磁与铁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但在学前期,幼儿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掌握得较少,内部言语也还正在形成发展之中,使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要培养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幼儿的言语,注意帮助他们在广泛接触周围环境时,丰富相应的词汇;在广泛的语言交往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汇,学习完整、连贯地表达思想。(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较高的语言水平,只是为思维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工具,只有使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幼儿会利用这些经验,並借助语言进行正确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作出合乎事物内在本质和客观逻辑的判断推理,幼儿的思考力才能逐渐得到发展。幼儿园的各科教学、各项活动都有利于训练幼儿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和活动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幼儿。如上计算课时,在教会幼儿“2”“3”“4”相邻数后,应启发幼儿寻找“5”(6、7、8、9……)的相邻数是几和几;计算“小明做了二件好事,小华比小明多做了二件好事,他们共做了几件好事?”等应用题,都有助于幼儿熟练掌握判断、推理等方法。幼儿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犹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老师在这方面对幼儿多加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四)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实际锻炼幼儿的思考力。智力游戏是一种以科学常识为内容,以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以游戏为活动形式的游戏。因为它趣味性浓,又有直观的图片或实物,还有明确的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它可以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印象,促使幼儿积极动脑去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抽象逻辑性的发展。智力游戏一般都比较短小、简便,上课时、饭前、饭后以及游戏、自由活动时间,老师都可和孩子们一起玩。如锻炼幼儿抽象概括能力的智力游戏:“摆春天”、“摆秋天”、“图片上哪些是动物,哪些是交通工具”、“把多余的一个拿掉”、“看图编故事”;锻炼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智力游戏“谁先吃完西瓜”、“帮动物找妈妈”、“看图改错”“怎样才能拿到苹果”、“怎样三刀把蛋糕切成八小块”等等。这种经常化的练习,能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思考力,使之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幼儿园也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条件、简单实物、工具等,组织幼儿亲自进行一些简易的小型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时动脑,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询问,在动手中提高。比如给每一个小朋友一个塑料口袋,打开兜一圈,然后扎上口。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塑料口袋鼓起来了,“咦,塑料口袋怎么变成圆鼓鼓的了?”“它里面装着什么?怎么看不见?”“放开口,怎么用手抓不住?”通过亲自的实验,孩子们感觉到了空气的存在,並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动脑对感性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就可以概括抽象出空气的性质。可见,让幼儿亲自参加科学小实验,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的好方法。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选择浅显的、儿童能够接受的内容,让幼儿多动手去实验。例如“磁铁的本领”、“美丽的冰花”、“能变的温度计”、“有趣的聚光镜”、“追人的影子”、“神奇的梳子”、“透明的玻璃”、“种子发芽”、“植物与水”、“摩擦生热”、“物体滑落”等等,通过实验实际锻炼幼儿的思考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第七章:怎样教幼儿学会比较比较是幼儿思维的一个基本过程。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的过程。因此,比较是幼儿学会分类、概括的前提。学前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缺乏,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也较差,还不善于对物体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物体进行比较时,常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幼儿还不善于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2.幼儿容易找出物体突出的、直观的异同,但不善于找出物体细微的、本质的异同。3.幼儿容易找出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但不善于找出物体的相似点。怎样教幼儿学会比较呢?根据上述幼儿比较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教幼儿懂得比较是拿物体的相应部分来比。例如,比较人,要把头与头相比,身体与身体相比,衣着与衣着相比,动作与动作相比;比较两盆花,应该拿花朵与花朵比,叶子与叶子比,花茎与花茎比,花盆与花盆比。总之,要使幼儿懂得“比”就是拿一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去比,同时这两个相比的物体或物体的两个部分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相应,只有相应的两个物体或相应的两个部分才能相比。2.教幼儿对要比较的物体,按同一标准进行分析,并将相应部分一一对应。比如,将两辆汽车按车头、车身、车尾、车窗、车灯、车轮等,分解成同样的六个部分,再将车头与车头对应,车身与车身对应,车尾与车尾对应,车窗与车窗对应,车灯与车灯对应,车轮与车轮对应,这样,就为进行比较它们的异同,打好了基础。3.教幼儿学会全面、精确地比较物体,不仅能找出物体突出的、直观的异同,而且能找出细微的、本质的异同。这需要结合教学、日常生活、游戏等,对幼儿进行大量的教育、训练,如:常识课比较茄子与黄瓜,绵羊与山羊,鸽子与燕子的异同;游戏时,比较玩具大象与狗熊,汽车与火车,男孩与女孩的异同;散步时,比较杨与柳,楼房与平房,商店与书店的异同等等。通过大量的比较,促进幼比较的全面性、精确性的提高。4.教幼儿不仅能找出不同点,还能找出相同点、相似点。比如,比较鸡、鸭、鹅时,使幼儿不仅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而且还能知道它们都有羽毛,有翅膀,会生蛋,都是家里饲养的动物。这是培养幼儿比较能力的重要方面,因为只有这样,幼儿才可能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抽象概括,以形成概念。不难理解,如若幼儿不能找出鸡、鸭、鹅的相同点、相似点,他们也就不可能形成“家禽”的概念。因此,在培养幼儿比较能力时,比较不同点和比较相同点、相似点,两者不可偏废。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幼儿精确、完整地认识事物,影响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发展。